CN103124647A -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 Google Patents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647A
CN103124647A CN201280003042XA CN201280003042A CN103124647A CN 103124647 A CN103124647 A CN 103124647A CN 201280003042X A CN201280003042X A CN 201280003042XA CN 201280003042 A CN201280003042 A CN 201280003042A CN 103124647 A CN103124647 A CN 103124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element
attitude
coupling
air guide
guid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0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647B (zh
Inventor
S·罗斯
R·纳德勒
H·佛伊德尔
G·恩德勒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 AG
Original Assignee
Aud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 AG filed Critical Audi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2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6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divergence, convergence or oscillation of air str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空气排出器(1),所述空气排出器具有至少水平延伸的空气引导翅片(2,2a,2b),所述空气引导翅片可绕与车辆固定的轴(3)摆动并且分别与耦合元件(4)耦合,其中,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翅片(2a,2b)通过耦合杆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所述耦合元件(4)可相对于所述与车辆固定的轴(3)在至少一个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中立姿态和扩散姿态的位置之间在移动方向(R)上移动,根据本发明提出,对于每个空气引导翅片(2,2a,2b),所述耦合杆构造成摇臂(5,5a,5b),所述摇臂在一端与空气引导翅片(2,2a,2b)并且在另一端可摆动地与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耦合,每个摇臂(5,5a,5b)通过滑槽引导装置(6,6a,6b)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

Description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背景技术
由所述类型的DE201 00 740 U1公知了这种用于车辆空调装置的空气排出器,所述空气排出器具有多个设置在框架中的空气引导翅片/薄片,所述空气引导翅片可绕轴摆动地设置。另外,设置有第一耦合元件,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空气引导翅片可摆动地耦合,其中,第一耦合元件可相对于空气引导翅片的轴在空气引导翅片彼此相对平行的中立姿态与舒适状态之间调节,在所述舒适状态中,为了形成扩散姿态,翅片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摆动、即成扇状,以致由此得到发散的空气流。从中立姿态可借助于设置在空气流出区域中的可相对于第一耦合元件的移动方向垂直地移动并且与空气引导翅片耦合的第二耦合元件调整出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借助于设置在中立翅片上的操作元件可调整出这种点式姿态。中立翅片是奇数数量空气引导翅片的中间的空气引导翅片。
为了将空气引导翅片调整到扩散姿态中,在所述公知的空气排出器中,设置有构造成双臂杠杆的操作元件,所述操作元件以一个端部靠置在第一耦合元件上并且以另一个端部靠置在具有卡锁机构的按键上,所述按键可从空气排出器外部够到。通过操作按键,通过操作元件使第一耦合元件平移地朝第二耦合元件移动到扩散姿态中。在该状态中,第一耦合元件借助于卡锁机构保持,直到操作元件通过重新操作按键而被释放并且由此第一耦合元件由于复位弹簧而被拉到空气引导翅片的中立姿态中。
在所述公知的解决方案中,用于产生扩散姿态以及用于调整空气引导翅片的从中心状态引起的点式姿态(Spotstellung)的机构设置在空气排出器的空气流出口的区域中,由此,所述机构对于车辆成员而言可被看到并且由此视觉印象受到不利影响。即使如所述的DE201 00 740 U1中所提出的那样第一耦合元件通过耦合杆与外翅片耦合,所述缺点也不能完全避免。关于使用这种耦合杆的另一个缺点在于,机构由此变得复杂,因此也变得对干扰敏感。
另外,由DE100 46 628A1公知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加热和/或空调自动装置,所述加热和/或空调自动装置为了分配空气和控制空气量而具有自动的喷嘴。所述喷嘴作为中间喷嘴或侧喷嘴设置在总控制板中、门上或客座中,其中,为了调整喷嘴上的空气方向设置有水平地和垂直地设置的并且电机驱动的空气引导翅片并且为了调整空气量也设置有电机驱动的空气量闸门。空气引导翅片和空气量闸门的调整通过储存在控制单元中的自动程序来进行,所述自动程序也产生用于准确调整空气引导翅片的调节电机的控制信号。借助于喷嘴操作面板,车辆的驾驶员获得干涉所谓自动喷嘴的自动调节的可能性,其方式是驾驶员可视期望而定选择用于调整翅片和空气量闸门的可在车间预给定的标准程序。此外,驾驶员可在附加地设置在翅片上的调节机构上手动干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调节翅片,由此调节到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方向。这种新的调整也可由使用者定义后储存。
没有给出所述的DE100 46 628A1中关于用于调节空气引导翅片和空气量闸门的机构的指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进一步构造开头所述类型的尤其是在空气流的流出区域中占据很小结构空间的空气排出器,使得获得高质的视觉印象,而为此无需复杂机构。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空气排出器来实现。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具有至少水平延伸的空气引导翅片,所述空气引导翅片可绕与车辆固定的轴摆动并且分别与耦合元件耦合,其中,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翅片通过耦合杆与耦合元件耦合,耦合元件可相对于与车辆固定的轴在至少一个引起空气引导翅片的中立姿态和扩散姿态的位置之间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在这种空气排出器中,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空气引导翅片,耦合杆构造成摇臂,所述摇臂在一端与空气引导翅片并且在另一端可摆动地与通风和加热模块耦合,每个摇臂通过滑槽引导装置与耦合元件耦合。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器,调节机构的主要件借助于用于空气引导翅片的摇臂布置在空气排出器的不能被看到的区域中,由此,所述主要件从前方对于车辆成员而言不再能被看到并且由此这种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器的设计可以以高质的视觉感觉来构造。另外,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调节机构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用很少的件就足够,由此,由于较低的复杂性,用于这种空气排出器的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低。较低的机械复杂性也使得装配复杂性较低,以致装配成本由此也可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扩展构型中,设置有中立翅片,所述中立翅片的所配置的摇臂通过直线的滑槽引导装置与耦合元件耦合,在所述中立翅片两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外翅片,所述外翅片的对应的所配置的摇臂为了产生扩散姿态而通过弯曲的滑槽引导装置与耦合元件耦合。因为负责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定心的部件例如耦合元件向后移位到空气排出器的不能被看到的区域中并且通过建立空气引导翅片与耦合元件之间的耦合的摇臂而导致长的杠杆臂,所以可以以高质感觉来构造空气引导翅片的运动过程或者说运动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型中提出,为了产生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耦合元件可相对于所述耦合元件的移动方向垂直地移动,其中,中立翅片的摇臂借助于允许摆动运动的滑槽引导装置与通风和加热模块耦合,至少一个分别设置在中立翅片两侧的外翅片的摇臂借助于允许摆动运动的滑槽引导装置与外翅片耦合。由此可调整空气引导翅片的任意可能的点式姿态。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可从任意点式姿态通过耦合元件的移动调整扩散姿态。而在根据DE201 00 740U1的公知空气排出器中扩散姿态仅可从全部空气引导翅片平行地取向的中立姿态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构型,特别有利的是,设置有可移动的移动板/滑块板/闸板,所述移动板具有接收耦合元件的携动口,移动板的平移运动通过所述携动口传递给耦合元件,其中,为了产生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优选携动口被构造用于使耦合元件相对于所述耦合元件的移动方向垂直地移动。这是简单的机械结构,由此,仅仅通过移动板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就相应地携动耦合元件,但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为此这样构造携动口,使得耦合元件可在所述携动口内部移动以便调整点式姿态。
为了总是获得精确确定的扩散姿态,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构型提出,为了使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定心,耦合元件通过滑槽引导装置与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耦合。优选所述滑槽引导装置基本上呈心形构造有在耦合元件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心尖部,其中,为了产生扩散姿态,耦合元件借助于耦合销引导到心尖部中。尤其是通过所述心形状实现耦合元件从引起点式姿态的位置协调运动到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
一个特别有利的构型这样得到:设置有铰接在空气排出器的流出口的区域中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可通过与耦合元件的耦合而摆动到与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相应的记忆位置中,其中,摆动到记忆位置中的复位杆的自由端部在保持其摆动状态的情况下与移动板通过所述移动板到引起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的移动位移而处于作用连接——所述移动板与耦合元件处于作用连接,复位杆的耦合部构造成滑槽引导装置,所述滑槽引导装置在移动板从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移动时使得耦合元件被携动到记忆位置中。
通过这种复位杆实现记忆功能,在所述记忆功能中,耦合元件在离开扩散姿态之后再返回到耦合元件在其移动到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之前已经具有的位置中。这尤其是当耦合元件的移动通过用促动器方式驱动的移动板来进行时是有利的,由此,在耦合元件从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返回到例如由车辆驾驶员原来调整的点式姿态中之后由空气引导翅片再占据。
关于所述记忆功能,根据一个扩展构型提出,为了产生复位杆的自由端部与移动板的作用连接,复位杆具有配合到移动板的引导轨道中的定位栓。通过这种平行设置的引导轨道实现卡锁,由此,对于空气引导翅片的任意点式姿态,复位杆的所属位置基本上保持。通过相应调整引导轨道的卡锁宽度可调整位置占用的精度。
根据一个扩展构型,复位杆与耦合元件的耦合以简单方式通过引起耦合元件与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耦合的滑槽引导装置的耦合销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构型,移动板与可摆动地铰接在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上的弹簧元件处于作用连接,所述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将移动板或者压到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中或者压到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其中,弹簧元件在移动板在引起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及其扩散姿态的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其具有最大弹簧力的死点位置。由此,通过手动操作可撤销扩散姿态,由此,耦合元件移动到与点式姿态相应的位置中。复位杆负责:所述位置相应于转换到扩散姿态中之前的点式姿态。
为此,根据一个扩展构型,为了手动操作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翅片,设置有操作元件,其中,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中的滑槽引导装置被构造用于在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中操作所述操作元件时确定耦合元件的运动。耦合元件的该运动传递给移动板并且在此弹簧元件的死点位置被通过。由此,对于车辆成员得到简单操作——尤其是当由于移动板由空调设备引起地自动移动到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时,所述位置要通过操作所述操作元件来撤销。
在本发明的一个扩展构型中,移动板构造成两件式,具有接收耦合元件的第一移动件和与第一移动件耦合的第二移动件,其中,第二移动件接收用于与复位杆的自由端部耦合的引导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扩展构型,为了使耦合元件与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中的滑槽引导装置耦合,以简单的方式使用耦合销。在此优选所述耦合销也被设置用于耦合元件与配置给中立翅片的摇臂耦合。由此得到简单的机械结构,因为耦合元件借助于这种耦合销不仅与中立翅片的摇臂、通风和加热模块的壳体壁中的滑槽引导装置而且与复位杆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构型特别有利的是,使用驱动单元在空气引导翅片的点式姿态与其扩散姿态之间转换以及反之,其方式是移动板与所述驱动单元、优选电动机连接。由此,通风和加热模块可作为空调设备按照调整的程序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将空气引导翅片从点式姿态调节到其扩散姿态中以及反之。
最后,特别有利的是,将机械部件组合成标准模块,由此,这种标准模块可安装在具有空气引导翅片的所准备的排出器壳体中。尤其是应这样构造所述标准模块,使得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排出器中,即在为了调节空气引导翅片而设置有耦合杆的排出器中,可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标准模块替换所述耦合杆。
这种标准模块的优点在于其装配简单并且其可预检测。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表示:
图1在中立姿态中具有空气引导翅片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在扩散姿态中具有空气引导翅片的根据图1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在点式姿态中具有空气引导翅片的根据图1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具有使扩散姿态定心的滑槽引导装置的根据图2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具有用于实现记忆功能的复位杆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用于解释记忆功能的工作方式的根据图5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从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手动转换到点式姿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根据图7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9具有用于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以促动器方式调节空气引导翅片的电驱动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器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10移动板的驱动板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11移动板的驱动部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以及
图12由驱动杠杆和驱动板构成的驱动部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例如用于机动车的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器1,所述空气排出器具有三个彼此并排设置的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即一个中间的空气引导翅片2——也被称为中立翅片、各一个相邻的空气引导翅片2a和2b——也被称为外翅片。
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在一端借助于与车辆固定的轴3可摆动地支承在空气排出器1中并且在另一端分别通过摇臂5、5a和5b与耦合元件4分别通过滑槽引导装置6、6a和6b耦合。
配置给中立翅片2的摇臂5以一个端部可摆动地与所述中立翅片连接,而所述摇臂的另一个端部通过滑槽引导装置6与空气排出器1连接。所述滑槽引导装置包括设置在摇臂5的端部上的长形孔6作为滑槽,空气排出器1的栓配合到所述长形孔中。
摇臂5a或者说5b在一端通过滑槽引导装置7a或者说7b与外翅片2a或者说2b连接,在另一端可摆动地与空气排出器1连接。两个滑槽引导装置7a和7b分别构造成设置在摇臂5a或者说5b中的长形孔7a或者说7b,外翅片2a或者说2b的栓配合到所述长形孔中。
耦合元件4基本上呈长方形且呈板状地构造有三个在相对于移动方向R垂直的方向上对齐的栓4a、4b和4c,其中,栓4a作为耦合销除了与摇臂5通过作为滑槽引导装置6的滑槽的、设置在所述摇臂中的长形孔耦合之外还与空气排出器1的其它部分承担耦合。栓4b或者说4c配合到滑槽引导装置6a或者说6b的滑槽中以便与摇臂2a或者说2b耦合,其中,滑槽引导装置6a和6b的滑槽分别构造成稍微弯曲的长形孔。
为了使耦合元件4在移动方向R上从图1中所示的表示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中立姿态(即全部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平行地取向)的位置移动到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如图2中所示,或者移动到按照图3的视图导致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点式姿态的位置中,设置有在移动方向R上可移动地支承在空气排出器1的壳体中的移动板8。
所述移动板8在其平面中具有用于完全接收耦合元件4的携动口8a。所述携动口8a这样成形,使得一方面当移动板8在或逆着移动方向R运动时耦合元件4被拖动,另一方面允许耦合元件4相对于移动方向R垂直地运动。这意味着,耦合元件4与移动板8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移动方向R上基本上不可能,但由于携动口8a的延展与耦合元件4的相应长度相比较大而可相对于移动方向R垂直地进行。
如果移动板8从根据图1的位置在移动方向R上运动,则与耦合元件4耦合的摇臂2、2a和2b相对于空气排出器1这样摆动,使得中立翅片2的位置根据图2由于滑槽引导装置6的直的滑槽而不变化,但外翅片2a和2b由于滑槽引导装置6a和6b的滑槽的弯曲形状而摆动到扩散姿态中,由此,通过所述外翅片2a和2b的成扇状的取向而形成发散的空气流。为了允许外翅片2a和2b的这种调节,两个摇臂5a和5b通过滑槽引导装置7a和7b的构造成长形孔的滑槽与两个外翅片2a和2b连接。
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也可从所述空气引导翅片的根据图1的中立姿态调节到任意的点式姿态中,这如图3中所示,在所述点式姿态中,三个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彼此相对平行地从中立姿态摆动,由此,形成向下指向的空气流。这可借助于可手动操作的操作元件来实现,所述操作元件例如与中立翅片2连接,这例如在图7a至图7b中示意性所示。中立翅片2的手动摆动的运动通过摇臂5传递给耦合元件4的耦合销4a,由此,所述耦合元件4相对于移动方向R垂直地移动并且在此外翅片2a和2b通过与摇臂5a和5b的耦合而摆动。
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也可从根据图3的所述点式姿态通过移动板8的移动而摆动到扩散姿态中。为此,根据图4,耦合元件4通过移动板8的移动与空气排出器1的壳体壁11通过滑槽引导装置11a耦合,所述滑槽引导装置具有心形的滑槽11a,所述心形的滑槽按照心形曲线引导耦合元件4的耦合销4a。心形的滑槽11a在壳体壁11中这样定向,使得所述心形的滑槽的心尖部11b使耦合销4a在扩散姿态中定心。所述壳体壁11出于清楚原因在图1、图2和图3中没有示出。当耦合元件4从根据图1的中立位置移动到根据图2的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时,心尖部11b的定心功能也起作用。
移动板8的用于产生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移动根据图9以促动器方式借助于构造成电动机的驱动单元16来进行。在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该立体视图中可看到为了安装到例如车辆的仪表板中而设置的部分,即空气排出器1的具有空气流入口17的后部区域以及装配电动机16的下部区域。在该视图中不能看到空气排出器1的空气流出口12。
为了以促动器方式调节移动板8,电动机16的驱动轴与驱动杠杆1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驱动杠杆的自由端部可转动地与驱动板19耦合,所述驱动板本身通过杠杆臂19a可转动地铰接在空气排出器1的下侧上。另外,驱动板19具有构造成多重弧形的滑槽19b,与移动板8处于作用连接的移动件20的驱动栓20a配合到所述滑槽中。
图10详细示出了驱动板19,具有基本上S形延伸的滑槽19b,所述滑槽具有滑槽始部19c和滑槽端部19d,其中,引导槽19e从滑槽端部19d返回到滑槽始部19c的区域中。另外,所述驱动板19构造成弹性的。
在根据图11的俯视图中示出了移动件20通过其驱动栓20a与驱动板19的耦合,其中,驱动栓20a处于滑槽始部19c上并且由此处于位置P1中,移动板8从所述位置移动到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为此,电动机16通过驱动杠杆18在转动方向D1上驱动驱动板19,由此,由于驱动栓20a与滑槽19b的耦合,移动件20在方向D2上运动。驱动杠杆18根据图12通过转动轴18a与驱动板19耦合。
如果驱动栓20a到达图12中标记的位置P2,则移动板8也处于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如果要以促动器方式关闭扩散姿态,则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控制电动机16,使得驱动栓20a由此从位置P2再返回到位置P1中。
在根据图5和图6的实施例中,空气排出器1附加地具有复位杆13,所述复位杆用于使耦合元件4从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再返回到在调整扩散姿态之前由耦合元件4所占据的位置中。由此实现记忆功能,通过所述记忆功能再建立空气引导翅片的在调节到扩散姿态中之前存在的点式姿态。所述复位杆13可以说“储存”耦合杠杆4的位置——从所述位置移动到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由此,在耦合元件4移动返回时所述耦合元件再被引导到“储存”的位置中。
根据图5和图6,所述复位杆13在壳体壁11的外侧上这样通过空气排出器1的空气流出区域中的转动点13a铰接在所述空气流出区域上,使得所述复位杆可在相对于壳体壁11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摆动。所述复位杆13具有V形的几何特征,其中,转动点13a处于与V形状的尖部13b对置的边缘区域上。
所述复位杆13通过滑槽引导装置13d与耦合元件4耦合,其方式是V形的滑槽与耦合销4a处于作用连接。所述V形的滑槽这样构造,使得耦合销4a在全部点式姿态中如图5a至图5c中所示处于V形状的滑槽尖部13c中,所述滑槽尖部构造成半圆形并且朝转动点的方向过渡到V形状。如果耦合元件4相对于移动方向R垂直地运动,则保持在构造成半圆形的滑槽尖部13c中的耦合销4a携动复位杆13到对应的位置中。图5a在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调节的上部位置中示出了耦合元件4,在所述上部位置中空气流按照图3向下偏转。如果耦合元件4向下移动,则经过根据图5b的导致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中立姿态的位置,直到耦合元件4出现在根据图5c的最下位置中,在所述最下位置中,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处于空气流向上指向的点式姿态中。
为了实现所述记忆功能,移动板构造成两件式,即包括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所述第一移动件相应于根据图1至图4的移动板8,所述第二移动件与第一移动件8固定连接,由此,在第一移动件8移动时第二移动件9也被携动。所述第二移动件9在空气排出器1中这样相对于第一移动件8平行地设置,使得复位杆13可在壳体壁11与所述第二移动件9之间摆动。
如果第一移动件8仅从根据图5c的点式姿态与第二移动件9一起以促动器方式借助于驱动单元16在移动方向R上在携动耦合元件4的情况下移动到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则设置在复位杆13的自由端部13b上的定位栓13e配合到多个平行设置的引导轨道9a之一中,所述引导轨道相对于移动方向R平行地设置在与复位杆13的定位栓13e相邻的侧棱边上。所述引导轨道9a这样设置,使得在两个移动件8和9在移动方向R上移动开始时定位栓13e配合到复位杆13为此不显著摆动的引导轨道9a中。
于是,该引导定位栓13e的引导轨道9a的位置相应于耦合元件4的当前位置,这例如图5c中所示,耦合元件4从所述位置移动到根据图6a至图6c的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
在两个移动件8和9从根据图5c的位置移动到根据图6c的位置中时,耦合销4a从滑槽尖部13c运动出来并且在引导被壳体壁11的心形的滑槽11a承担之前首先由V形的滑槽13d引导。在根据图6b的位置中,复位杆13的定位栓13e也已经移入到匹配的引导轨道9a中。
现在,心形的滑槽11a承担卡锁栓4a的引导,直到移动件8和9的移动运动终止,在那里,所述卡锁栓4a在滑槽11a的心尖部11b上到达了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的定心位置,这如图6c中所示。
反之,如果移动件8和9从根据图6c的位置移动到其根据图5c的原来位置中,则卡锁栓4a的运动反向进行,即按照图6b和图6a的顺序,直到卡锁栓4a根据图6a由滑槽13d引导到半圆形的滑槽尖部13c中并且该位置由于复位杆13的由引导轨道9a保持的位置而精确地相应于耦合元件4的根据图5c的原来位置,所述原来位置相应于用于使耦合元件4移动到根据图6c的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中的初始状态。
图7和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尽管以促动器方式借助于驱动单元16调整出扩散姿态,但所述扩散姿态可通过手动操作与中立翅片2连接的操作元件15而关闭,即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可摆动返回到点式姿态中,而不产生机械损坏,因此,这种在后面描述的功能被称为误用保护。
为此,首先涉及的是图8a和图8b,与图1至图7不同,图8a和图8b示出了所述视图的后侧,其与根据图9的空气排出器1的外侧相应。
根据图8a和图8b,移动板8(在此也指第一移动件8)与空气排出器1的壳体通过作为弹簧元件14的扭力弹簧耦合,其方式是一个端部14a可摆动地铰接在空气排出器1的壳体上并且另一个端部14b与移动板8可摆动地连接。在此,所述扭力弹簧14的弹簧力F1或者说F2这样起作用,使得所述扭力弹簧将移动板8或者压到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根据图8a的扩散姿态中或者压到根据图8b的引起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点式姿态的位置中,其中,扭力弹簧14在移动板8在这些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其具有最大弹簧力的死点位置。
当扭力弹簧14这种程度地绕端部14a转动以致扭力弹簧14的力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即移动方向R时,在移动板8的移动状态中达到扭力弹簧14的死点位置。只要该点被越过,弹簧力就再作用在移动板8上,视移动板8刚好在何方向上移动而定,即或者朝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图8a)的方向或者朝引起点式姿态的位置(图8b)。
如上已述,在该实施例中,在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扩散姿态中,与中立翅片2连接的操作元件15根据图7a和图7b按照力箭头F被加载操作力。这导致中立翅片2绕轴3摆动,由此,摇臂5的与中立翅片2连接的端部被向下压,以致作用在耦合销4a上的横向力由此将所述耦合销从心尖部11b沿着滑槽11a的轮廓引导,这如图7b中所示。在这种运动中,滑板8当然被耦合元件4携动。这种运动是可能的,因为如上所述滑板8在扩散姿态中仅通过支撑在空气排出器1的壳体上的扭力弹簧14保持。
只要移动板8的手动地借助于操作元件激发的运动越过了扭力弹簧14的死点位置,移动板8就从图7b中所示的位置起移动返回到根据图7c的初始位置中,所述初始位置由于前面已经描述的记忆功能而引起在调节到扩散姿态中之前由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占据的点式姿态。
移动板8的这种从引起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的位置手动移动如上借助于图12所描述的那样从驱动栓20a的位置P2进行。在越过扭力弹簧14的死点位置之后由所述扭力弹簧引起的、移动板从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的移动由于与驱动板19通过移动件20的耦合而使所述移动件的驱动栓20a从位置P2沿着滑槽19b一直移动到滑槽端部19d,所述滑槽端部在图12中被标记为P3。同时,电动机16或者说驱动杠杆18仍处于与接通的扩散姿态相应的状态中。
仅当电动机16例如由空调控制装置再控制时,即返回到其初始状态中时,驱动杠杆18才转动,由此,驱动板19逆着转动方向D1摆动,由此,驱动栓20a卡到引导槽19e上并且从位置P3沿着所述引导槽19e根据箭头F3返回到滑槽始部19c的区域中,并且在那里再卡锁到其起始位置P1(参见图11)中。对于该过程需要驱动板的弹性。
由此,在不损坏驱动单元16的情况下,可手动地关闭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的以促动器方式促成的扩散姿态,由此,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再被引导到一个点式姿态中或者说先前占据的点式姿态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6用于使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从一个点式姿态调节到扩散姿态中或者反之用于使空气引导翅片从扩散姿态返回到先前调整的点式姿态中。确切地说,当然可借助于合适的操作元件来手动调节移动板8,其中,在此情况下也可用相同的方式实现上述记忆功能和误用功能。
取代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的三个空气引导翅片2、2a和2b,也可用相同方式附加地设置用相同方式按照本发明作为外翅片来处理的另外的空气引导翅片。
此外,也可将机械部件组合成标准模块,由此,这种标准模块可安装在具有空气引导翅片的所准备的排出器壳体中。尤其是应这样构造所述标准模块,使得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排出器中,即在为了调节空气引导翅片而设置有耦合杆的排出器中,可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标准模块替换所述耦合杆。为此,这种标准模块至少包括摇臂5、5a和5b、耦合元件4和移动板8。
这种标准模块的优点在于其装配简单并且其可预检测。
参考标号清单
1    空气排出器
2    空气引导翅片,中立翅片
2a   空气引导翅片,外翅片
2b   空气引导翅片,外翅片
3    第一轴
4    耦合元件
4a   耦合销
5    中立翅片2的摇臂
5a   外翅片2a的摇臂
5b   外翅片2b的摇臂
6    摇臂5的滑槽引导装置
6a   摇臂5a的滑槽引导装置
6b   摇臂5b的滑槽引导装置
7    摇臂5的滑槽引导装置
7a   摇臂5a的滑槽引导装置
7b   摇臂5b的滑槽引导装置
8    移动板,第一移动件
8a   第一移动件8的携动口
9    移动板,第二移动件
9a   第二移动件9的引导轨道
10   通风和加热模块
11   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壳体壁
11a  滑槽引导装置,滑槽
11b  滑槽11a的心尖部
12   空气排出器1的空气流出口
13   复位杆
13a  复位杆13的转动点
13b  复位杆13的自由端部
13c  复位杆13的滑槽引导装置,滑槽
13d  滑槽13c的滑槽尖部
13e  复位杆13的定位栓
14   弹簧元件,扭力弹簧
14a  弹簧元件14的弹簧端部
14b  弹簧元件14的弹簧端部
15   操作元件
16   驱动单元
17   空气排出器1的空气流入口
18   驱动单元16的驱动杠杆
18a  驱动杠杆18的转动轴
19   驱动板
19a  驱动板19的杠杆臂
19b  驱动板19的滑槽
19c  滑槽19b的滑槽始部
19d  滑槽19b的滑槽端部
19e  引导槽19e
20   移动件
20a  驱动栓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空气排出器(1),所述空气排出器具有至少水平延伸的空气引导翅片(2,2a,2b),所述空气引导翅片能绕一固定在车辆上的轴(3)摆动并且分别与耦合元件(4)耦合,其中,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翅片(2a,2b)通过耦合杆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所述耦合元件(4)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在车辆上的轴(3)在在移动方向(R)上在至少一个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中立姿态和扩散姿态的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空气引导翅片(2,2a,2b),所述耦合杆构造成摇臂(5,5a,5b),所述摇臂在一端与空气引导翅片(2,2a,2b)耦合并且在另一端可摆动地与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耦合;每个摇臂(5,5a,5b)通过滑槽引导装置(6,6a,6b)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中立翅片(2),所述中立翅片的所配置的摇臂(5)通过直线的滑槽引导装置(6)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在所述中立翅片(2)两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外翅片(2a,2b),所述外翅片的对应的所配置的摇臂(5a,5b)为了产生扩散姿态而通过弯曲的滑槽引导装置(6a,6b)与所述耦合元件(4)耦合。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所述耦合元件(4)能相对于所述耦合元件的移动方向(R)垂直地移动,其中,中立翅片(2)的摇臂(5)借助于允许摆动运动的滑槽引导装置(7)与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耦合,至少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立翅片(2)两侧的外翅片(2a,2b)的摇臂(5a,5b)借助于允许摆动运动的滑槽引导装置(7a,7b)与所述外翅片(2a,2b)耦合。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能移动的移动板(8,9),所述移动板具有接收所述耦合元件(4)的携动口(8a),所述移动板(8,9)的平移运动通过所述携动口传递给所述耦合元件(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所述携动口(8a)被构造用于使所述耦合元件(4)相对于所述耦合元件的第一移动方向(R1)垂直地移动。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扩散姿态定心,所述耦合元件(4)通过滑槽引导装置(11a)与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壳体壁(11)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引导装置(11a)的滑槽基本上呈心形构造有在所述耦合元件(4)的移动方向(R)上延伸的心尖部(11b),其中,为了产生所述扩散姿态,所述耦合元件(4)借助于耦合销(4a)引导到所述心尖部(11b)中。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铰接在所述空气排出器(1)的流出口(12)的区域中的复位杆(13),所述复位杆能通过与所述耦合元件(4)的耦合而摆动到与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相应的记忆位置中;摆动到记忆位置中的复位杆(13)的自由端部(13b)在保持其摆动状态的情况下与一与所述耦合元件(4)处于作用连接的移动板(8,9)通过所述移动板(8,9)到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的移动位移而处于作用连接;所述复位杆(13)与所述耦合元件(4)的耦合部构造成滑槽引导装置(13c,13d),所述滑槽引导装置在所述移动板(8,9)从所述引起扩散姿态的位置移动时使得所述耦合元件(4)被携动到记忆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产生所述复位杆(13)的自由端部(13b)与所述移动板(8,9)的作用连接,所述复位杆(13)具有配合到所述移动板(8,9)的引导轨道(9a)中的定位栓(13e)。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耦合元件(4)与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壳体壁(11)耦合的、滑槽引导装置(11a)的耦合销(4a)被构造用于与所述复位杆(13)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9)与可摆动地铰接在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壳体壁(11)上的弹簧元件(14)处于作用连接,所述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将所述移动板(8,9)或者压到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中或者压到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的扩散姿态的位置中,其中,所述弹簧元件(14)在所述移动板(8,9)在引起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的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其具有最大弹簧力的死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手动操作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翅片(2),设置有操作元件(15);所述通风和加热模块(10)的壳体壁(11)中的滑槽引导装置(11a)被构造用于在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扩散姿态中操作所述操作元件(15)时确定所述耦合元件(4)的运动,其中,所述耦合元件(4)的该运动传递给所述移动板(8,9)并且在此所述弹簧元件(14)的死点位置被通过。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9)构造成两件式,具有接收所述耦合元件(4)的第一移动件(8)和与所述第一移动件(8)耦合的第二移动件(9),其中,所述第二移动件(9)具有用于与所述复位杆(13)的自由端部(13b)耦合的所述引导轨道(9a)。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耦合销(4a)被设置用于使所述耦合元件(4)与所述壳体壁(11)中的滑槽引导装置(11a)耦合。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耦合销(4a)被设置用于耦合配置给所述中立翅片(2)的摇臂(5)。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空气引导翅片(2,2a,2b)的点式姿态与其扩散姿态之间转换以及反之,所述移动板(8,9)与驱动单元(16)、优选电动机连接。
17.一种用于制造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空气排出器的标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块构造成独立的机械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摇臂、所述耦合元件和所述移动板。
CN201280003042.XA 2011-09-28 2012-06-15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15178.1A DE102011115178B4 (de) 2011-09-28 2011-09-28 Luftausströmer eines Lüftungs- und Heizungsmoduls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einer Umschaltung zwischen einer Spotstellung und einer Diffusstellung
DE102011115178.1 2011-09-28
PCT/EP2012/002525 WO2013045004A1 (de) 2011-09-28 2012-06-15 Luftausströmer eines lüftungs- und heizungsmoduls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einer umschaltung zwischen einer spotstellung und einer diffus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647A true CN103124647A (zh) 2013-05-29
CN103124647B CN10312464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31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04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47B (zh) 2011-09-28 2012-06-15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78596B2 (zh)
EP (1) EP2760685B1 (zh)
CN (1) CN103124647B (zh)
DE (1) DE102011115178B4 (zh)
WO (1) WO201304500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048A (zh) * 2014-08-07 2017-05-31 格拉默车辆内饰件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
CN107539067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格拉默车辆内饰件有限公司 空气流出器
CN108790707A (zh) * 2018-07-25 2018-11-13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汽车出风口系统
CN109689407A (zh) * 2016-09-26 2019-04-2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以方向控制的方式将空气输送到车辆内室中的空气排出装置
CN112026489A (zh) * 2020-09-29 2020-12-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13306361A (zh) * 2020-02-26 2021-08-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60829B1 (fr) * 2010-06-04 2012-07-13 Faurecia Interieur Ind Dispositif de sortie d'ai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deflecteur
DE102013105927B3 (de) * 2013-06-07 2014-10-09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und Luftausströmer
KR20150068900A (ko) * 2013-12-12 2015-06-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프코 풍향조정장치
US20150231947A1 (en) * 2014-02-17 2015-08-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ntilation
US10697656B2 (en) * 2015-03-05 2020-06-30 Vornado Air, Llc Air circulator with vein control system
KR101683508B1 (ko) * 2015-06-26 2016-1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JP6385007B2 (ja) 2015-11-30 2018-09-05 株式会社ニフコ 風向調整装置
DE102015017009B4 (de) * 2015-12-30 2018-04-26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Auslassvorrichtung
JP6499609B2 (ja) * 2016-03-31 2019-04-10 しげる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CN107672419B (zh) * 2016-08-02 2022-08-1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出风口总成及组装出风口系统的方法
DE102016114411B3 (de) * 2016-08-04 2017-10-2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ausströmer-Verstellanordnung
JP6713543B2 (ja) * 2016-10-17 2020-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の吹出装置
KR102274115B1 (ko) * 2017-02-01 2021-07-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슬림형 에어벤트의 풍향 조절 장치
US10500927B2 (en) * 2017-04-19 2019-12-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olding vane and air register incorporating a folding vane
KR102394803B1 (ko) * 2017-09-25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슬림형 에어벤트 장치
KR102394798B1 (ko) * 2017-09-25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벤트의 노브 일체형 댐퍼 개폐 장치
KR102598528B1 (ko) * 2018-05-16 2023-11-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전동식 에어벤트 장치
DE102019121738A1 (de) * 2019-08-13 2021-02-18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in verschwenkbar gelagertes Luftleitelement und Luftausströmer mit Bedieneinrichtung
CN110126591A (zh) * 2019-05-14 2019-08-16 慧鱼汽车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电动隐藏出风口机构、空调设备及机动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64A (zh) * 1994-12-28 1996-09-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空调器管道
DE10046628A1 (de) * 2000-09-20 2002-03-28 Daimler Chrysler Ag Heiz-und/oder Klimaautomatik mit automatisch vertellbaren Düsen
US6800023B2 (en) * 2001-01-16 2004-10-05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Air vent, especially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202005012570U1 (de) * 2005-08-10 2005-10-20 Dr. Schneider Engineering Gmbh Luftdüse
CN101500830A (zh) * 2006-08-09 2009-08-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CN102200337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205996U1 (de) 1982-03-04 1982-07-08 Süddeutsche Kü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Gehäuse für Heizungs- und/oder Klimaanlagen von Kraftfahrzeugen
DE3707397A1 (de) * 1987-03-07 1988-09-15 Preh Elektro Feinmechanik Luftausstroemvorrichtung
JP2577473B2 (ja) * 1988-09-26 1997-01-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空調風吹出装置
GB2271843B (en) * 1992-10-20 1996-08-28 Moriroku Kk Air-conditioning blow-out port unit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364303A (en) * 1993-07-09 1994-11-15 Summit Polymers, Inc. Air vent adjustable vanes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direction
US5470276A (en) * 1993-09-21 1995-11-28 Aeroquip Corporation Diffuser air outlet
DE4422537A1 (de) 1994-06-28 1996-01-04 Behr Gmbh & Co Klappe für einen Luftführungskanal
US5520579A (en) * 1994-08-19 1996-05-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ntilation louve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nd utilizing same
US5690550A (en) * 1996-04-24 1997-11-25 Manchester Plastics, Inc. Diffuser outlet assembly
DE19728305C2 (de) * 1997-07-03 2000-11-30 Trw Adv Plastic Tech Gmbh & Co Lamellensystem für Belüftungseinrichtungen zur Regelung des Luftstroms, insbesondere für Belüf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DE29817513U1 (de) 1998-10-01 1998-12-17 Olho Technik Oleff & Hoffmann Lüftungsdüse
JP2000289431A (ja) 1999-04-09 2000-10-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ダンパ取付構造及びダンパ取付方法
DE19924493C1 (de) * 1999-05-28 2000-07-27 Daimler Chrysler Ag Düse zum Belüften eines Fahrzeuginnenraums
US6582293B1 (en) * 1999-11-01 2003-06-24 Andrew Siniarski Air vent damper apparatus
US6554696B2 (en) * 2000-06-29 2003-04-29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Air duct outlets with closeable doors and vehicles incorporating same
EP1541395A1 (de) * 2003-12-09 2005-06-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subsidary of Ford Motor Company Lüftungsausla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046591A4 (en) * 2006-07-27 2010-04-21 Collins & Aikman Prod Co DIFFUSIONSLUFTAUSLASS
JP4816381B2 (ja) * 2006-09-29 2011-1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8876579B2 (en) * 2011-01-14 2014-1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ed HVAC outlet airflow baffle controll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64A (zh) * 1994-12-28 1996-09-1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空调器管道
DE10046628A1 (de) * 2000-09-20 2002-03-28 Daimler Chrysler Ag Heiz-und/oder Klimaautomatik mit automatisch vertellbaren Düsen
US6800023B2 (en) * 2001-01-16 2004-10-05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Air vent, especially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202005012570U1 (de) * 2005-08-10 2005-10-20 Dr. Schneider Engineering Gmbh Luftdüse
CN101500830A (zh) * 2006-08-09 2009-08-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CN102200337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048A (zh) * 2014-08-07 2017-05-31 格拉默车辆内饰件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
US10948216B2 (en) 2014-08-07 2021-03-16 GRAMMER Interior Components GmbH Ventilation device
CN107539067A (zh) * 2016-06-27 2018-01-05 格拉默车辆内饰件有限公司 空气流出器
CN107539067B (zh) * 2016-06-27 2020-08-11 格拉默车辆内饰件有限公司 空气流出器
CN109689407A (zh) * 2016-09-26 2019-04-26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以方向控制的方式将空气输送到车辆内室中的空气排出装置
CN109689407B (zh) * 2016-09-26 2022-04-0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以方向控制的方式将空气输送到车辆内室中的空气排出装置
CN108790707A (zh) * 2018-07-25 2018-11-13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汽车出风口系统
CN108790707B (zh) * 2018-07-25 2024-03-26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汽车出风口系统
CN113306361A (zh) * 2020-02-26 2021-08-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CN113306361B (zh) * 2020-02-26 2024-02-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CN112026489A (zh) * 2020-09-29 2020-12-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115178A1 (de) 2013-03-28
WO2013045004A1 (de) 2013-04-04
US9878596B2 (en) 2018-01-30
US20130225058A1 (en) 2013-08-29
EP2760685A1 (de) 2014-08-06
EP2760685B1 (de) 2017-10-04
DE102011115178B4 (de) 2014-10-09
CN103124647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647A (zh) 在点式姿态与扩散姿态之间转换的用于机动车的通风和加热模块的空气排出器
US11359834B2 (en) Air conditioner
US9278607B2 (en) Air outlet directional flow controller with integrated shut-off door
US9370986B2 (en) Air outlet for a vehicle
US20160288614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t least two air distribution flaps of a heating and/or air-conditioning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JP2004034974A (ja) 空気通気装置
US20080182500A1 (en) Regulating Device For at Least Three Flaps of a Motor Vehicle Ventilation, He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70057325A1 (en) Remote outlet vane control system
KR102514679B1 (ko) 공기조화기
JP6066714B2 (ja) レジスタ
JP5614878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US11446985B2 (en) Air vent
KR101098854B1 (ko) 에어벤트의 윙 조절장치
US11161394B2 (en) Air outlet device for feeding air into a vehicle interior in a directionally controlled manner
JP4150462B2 (ja)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KR100633124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 벤트 장치
JP4986526B2 (ja) 車両用風向調整装置
CN213199403U (zh) 通风系统和车内饰件
US20240174056A1 (en) Air vent with adjustable air outlet direction
KR102566492B1 (ko) 차량 내부용 공기 배출 장치
JP6211262B2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3187719B2 (ja) スイングレジスタのクラッチ機構
GB2621021A (en) Vent assembly and HVAC system for a vehicle cabin
CN115574453A (zh) 用于带动导风板运动的连杆组件、运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KR100207047B1 (ko) 자동차용 벤틸레이터 그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