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2552A -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2552A
CN103122552A CN2012104585123A CN201210458512A CN103122552A CN 103122552 A CN103122552 A CN 103122552A CN 2012104585123 A CN2012104585123 A CN 2012104585123A CN 201210458512 A CN201210458512 A CN 201210458512A CN 103122552 A CN103122552 A CN 103122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sliding contact
density
contact surfac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8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2552B (zh
Inventor
宫本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2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2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2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25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7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stitch-length regul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其能够简化结构且降低成本,并形成为小型而实现相对于三角座滑架的搭载空间的紧凑化。具备:第一长槽(37)及第二长槽(38),排列设置于三角板(21)而与压纱三角(23)的斜面平行;控制三角(44),使具有与最大高度的第二片踵(14)卡合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的第一三角(31)沿第一长槽(37)移动,且使具有与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卡合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的第二三角(32)沿第二长槽(38)移动,并且控制成均匀或高低差状地变更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步进电动机(48),驱动控制三角(44)。

Description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在三角座滑架的同一编织线圈横列中形成大小不同的线圈的密度区分(度違い)装置的横机。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中,关于片踵,设不承受基于压片的按压作用的状态为最大高度,被压片按压而大致下沉一半的状态为一半高度,承受基于压片的按压的状态为零高度。关于三角和压片,设越接近针床则三角表面的高度越高,最大高度的三角能够与一半高度及最大高度的片踵这两方卡合,一半高度的三角仅能够与最大高度的片踵卡合。另外,对于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设前方侧为先行,后方侧为后行。另外,关于织针的进退方向,设齿口侧为前方,设其相反方向为后方。同样,在表示三角的各部分时,三角的前方侧表示接近齿口一侧,后方侧表示远离齿口一侧。另外,上下方向的高度是指相对于图面(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
一直以来,在横机上的三角座滑架的1次的横向运动中形成的同一编织线圈横列内形成大小不同的线圈的方面,使用密度区分装置。该密度区分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与设于三角板的压纱三角的斜面平行移动的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而且,在第一三角上,设置与最大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大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另一方面,在第二三角上,设置与一半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小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并且,与织针本体连动的挺针片的片踵作用于三角面而被向后方拉入,从而利用织针的针钩拉入针织纱,形成线圈。此时,通过使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产生高低差,而能够在三角座滑架的同一编织线圈横列形成小尺寸的线圈和大尺寸的线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16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技术中,需要用于驱动第一三角的驱动源和用于驱动第二三角的驱动源。该情况下,在密度区分装置中,左右各需要1个第一三角和第二三角,因此总计需要4个驱动源。因此,密度区分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并且成本增高。而且,不得不使密度区分装置大型化,对于三角座滑架需要大的搭载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其能够使结构简单而降低成本,并且小型化而实现针对三角座滑架的搭载空间的紧凑化。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中,以一种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为前提,所述密度区分装置具备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所述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沿与设于三角板的压纱三角的斜面平行的移动方向移动,并通过设于三角座滑架的压片的按压作用将从针床突出的高度设定为最大高度和一半高度这样不同的高度而供作为织针的进退操作用的片踵卡合,在所述第一三角设有与最大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大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三角设有与一半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小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在所述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所述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产生高低差,在三角座滑架的同一编织线圈横列形成小尺寸的线圈和大尺寸的线圈。还具备:使所述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而控制成使所述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所述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均匀或高低差状地变更的控制三角;向旋转方向驱动所述控制三角的驱动单元。并且,在所述控制三角上,设有通过经由第一滑动接触构件的滑动接触使所述第一三角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通过经由第二滑动接触构件的滑动接触使所述第二三角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而且,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控制三角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多级或无级地不同。
另外,在所述控制三角上,设有在外周侧具有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且在内周侧具有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而大致呈圆环形状凸出设置或凹陷设置的滑动接触部,绕该控制三角的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对应于绕该轴的旋转而改变该轴与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及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距离。并且,也可以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中的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支承于所述第一三角,另一方面,另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中,长度方向中途部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一三角且一端支承于由所述第二三角支承的臂的另一端。
而且,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也可以应用辊。
【发明效果】
根据具备本发明的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通过驱动单元使控制三角旋转时,相对于第一滑动接触面经由第一滑动接触构件进行滑动接触的第一三角和相对于第二滑动接触面经由第二滑动接触构件进行滑动接触的第二三角分别与压纱三角的斜面平行地移动,改变最大高度及一半高度的片踵的拉下量。此时,对应于在控制三角的旋转方向上沿周向多级或无级地不同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相互的间隔而均匀或高低差状地变更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能够使利用最大高度的片踵的织针形成的线圈和利用一半高度的片踵的织针形成的线圈的彼此的尺寸大小不同。
由此,在密度区分装置中利用2个驱动源即可,能够使密度区分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低廉化。而且,也能够实现密度区分装置的小型化,也能够实现相对于三角座滑架的搭载空间的紧凑化。
另外,若通过驱动单元使控制三角绕轴旋转,则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的滑动接触位置和轴的距离变化,根据这两者间的距离而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分别与压纱三角的斜面平行移动,改变最大高度及一半高度的片踵的拉下量。此时,对应于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彼此的间隔而均匀或高低差状地变更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能够使利用最大高度的片踵的织针形成的线圈和利用一半高度的片踵的织针形成的线圈的彼此的尺寸大小不同。
而且,通过在绕轴旋转的控制三角上凸出设置或凹陷设置在内外周侧具有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及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的滑动接触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最大高度及一半高度的片踵的拉下量的变化和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及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的变更。
而且,通过经由臂将另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支承于第一三角,能够利用臂使第一三角和另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分离。
而且,通过应用辊作为滑动接触构件,能够顺滑且顺利地进行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滑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所使用的织针的侧视图。
图2是从织针侧观察三角座滑架向纸面的左方向行走时的三角单元看到的仰视图。
图3是从织针侧观察图1的密度区分装置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看到的仰视图。
图4是从织针侧按照(a)~(d)的顺序拆掉图3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的各构成要件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从三角座滑架的行走方向右侧观察图3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看到的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不产生高低差量而改变第二片踵的拉下量的变迁状态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不产生高低差量S1而改变第二片踵的拉下量的变迁状态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4第二片踵
21三角板
23压纱三角
25密度区分装置
25a、25b密度区分弯纱三角
31第一三角
32第二三角
33臂
34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
35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
44控制三角
46滑动接触部
461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
462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
47轴
48步进电动机
51内侧辊
52外侧辊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说明具备本发明的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表示织针的侧视图。关于织针1,织针本体11在其尾部与挺针片12一体化。该织针1的进退操作通过挺针片12的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在前后突出设置的第一片踵13及第二片踵14与设于三角单元2(表示于图2)的三角卡合而进行。
在挺针片12的后部设置的臂15对第二片踵14向上方(三角单元2侧)施力而使其向针槽外突出。并且,通过设于未图示的三角座滑架的选针执行器,利用在针床的下方排列的选针片选针之后,使与该选针片连动的选针底脚片向不同的2个位置移动。通过这些位置关系,压片相对于选针底脚片的片踵作用而能够设定一半高度的片踵,压片不作用而能够设定最大高度的片踵。此外,在与织针本体11的连结部的附近设置的第一片踵13与压片的按压作用无关,而总是维持向针槽外突出的位置。
图2表示从织针1侧观察三角座滑架向纸面的左方向行走时的三角单元2看到的仰视图。该图2中,三角单元2配置于三角座滑架,以三角板21的中心线X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地设置。三角单元2在三角板21的中央配置起针三角22,在其前方(织针1的进退方向先行侧)配置压纱三角23,在其左右两侧经由挺针片12的第二片踵14的路径24设置密度区分装置25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25b。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25b构成为能够沿与压纱三角23的斜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前后移动。标号26是在起针三角22的内侧设置的移圈承受三角。在压纱三角23的前方设有移圈三角28。移圈三角28具备移圈出没三角28a、移圈导向三角28b。
图3是从下方(织针1侧)观察图2的密度区分装置25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看到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从下方按照(a)~(d)的顺序拆除图3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的各构成要件后的状态的仰视图。该图4的(a)中表示三角板21上的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b)中表示拆除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后的状态下的第一按压板及第二按压板。而且,(c)中表示拆除第一按压板及第二按压板后的状态下的臂,(d)中表示拆除臂后的状态下的控制三角及步进电动机。另外,图5表示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6表示从三角座滑架的行走方向右侧观察图3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看到的右侧视图。
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25b是相同构成,因此仅对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进行说明。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具备第一三角31、第二三角32及臂33。第一三角31上,形成有与最大高度的第二片踵14卡合而形成比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的织针1大的线圈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另一方面,第二三角32上,形成有与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卡合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
三角板21上,穿设有与压纱三角23的斜面平行的第一长槽37及第二长槽38。在该第一长槽37及第二长槽38中滑动自如地配置有支承块37a、38a(表示于图5)。并且,第一长槽37的支承块37a介于第一三角31、从三角板21的背面侧滑动自如地支承该第一三角31的第一按压板41之间而通过螺栓40三者一体地固接,能够使第一三角31沿第一长槽37移动。另一方面,第二长槽38的支承块38a介于第二三角32、从三角板21的背面侧滑动自如地支承该第二三角32的第二按压板42之间而通过螺栓40三者一体地固接,能够使第二三角32沿第二长槽38移动。
关于臂33,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按压板41的相比前部右侧端位置向上方突出的轴43。在该臂33的一端(图3及图4中为右端)上支承有辊49,该辊49能够左右移动地收容于在第二按压板42的前端部设置的凹部42a内。
另外,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在臂33的背面侧(上方)具备控制三角44。该控制三角44具备相比圆形状的板45的周缘向下方(臂33侧)凸出设置的大致圆环形状的滑动接触部46、相比板45向上方突出的作为轴的凸起部47。滑动接触部46具备以其周向的基准位置(图3中被后述的内侧及外侧辊51、52夹持的位置)为边界而在周向使半径方向的厚度相互不同的2种的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第二厚度部46b的厚度大于第一厚度部46a的厚度。在凸起部47的中心,例如一体可旋转地嵌插有作为驱动单元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步进电动机48的输出轴48a。此外,驱动单元不限于步进电动机48,也可以是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的电动机。
滑动接触部46的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被作为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的成对的内侧及外侧辊51、52从内外方向夹持。与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外周侧滑动接触的外侧辊52转动自如地支承于第一按压板41的前端部。另一方面,与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内周侧滑动接触的内侧辊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臂33的另一端(图3及图4中为左端)。另外,板45上设有通过传感器50检测滑动接触部46的基准位置的检测片45a。
并且,第二厚度部46b的厚度通过相对于第一厚度部46a使滑动接触部46的内周侧缩径而较大地形成。因此,第二厚度部46b中,内侧辊51相对于外侧辊52的分离量由于第二厚度部46b比第一厚度部46a厚而增大。
在第一按压板41的后部右侧端位置固接有针钩53,在该针钩53和臂33的一端之间设有将成对的内侧及外侧辊51、52向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内外周侧按压的施力弹簧54。此时,通过施力弹簧54的施力,经由臂33将内侧辊51向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内周侧按压,并且通过承受其反力的第一按压板41的向后方的拉下力,而将外侧辊52向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外周侧按压。另外,滑动接触部46的外周侧作为使第一三角31通过经由外侧辊52的滑动接触沿第一长槽37移动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462构成,滑动接触部46的内周侧作为使第二三角32通过经由内侧辊51及臂33的滑动接触沿第二长槽38移动的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1构成。由此,对应于2种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厚度而成对的内侧及外侧辊51、52以紧贴状态追随,能够消除由内侧及外侧辊51、52产生的夹持误差而以均匀状态或高低差状态可靠地保持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而且,通过使内侧及外侧辊51、52与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462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1滑动接触,能够顺滑且顺利地进行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2、461的滑动接触。
接着,说明由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产生的实际动作。
图7表示示出不产生高低差量而改变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的变迁状态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的仰视图。
若从图7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开始使步进电动机48正向旋转(图7的(a)中为纸面右旋转),则如图7的(b)所示,在通过内侧及外侧辊51、52夹持第一厚度部46a的状态下,控制三角44同样地进行正向旋转(图7的(b)中为纸面右旋转)。与此相伴,内侧及外侧辊51、52之间的第一厚度部46a和凸起部47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三角31进行后退移动,并且第二三角32经由臂33后退移动,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变更为2mm。此时,第一厚度部46a的半径方向的厚度被设定成在被内侧及外侧辊51、52夹持时在第一三角31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三角32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不产生高低差而是均匀。
接着,从图7的(b)所示的位置开始进一步使步进电动机48正向旋转,如图7的(c)及(d)所示,在由内侧及外侧辊51、52夹持第一厚度部46a的状态下使控制三角44同样地正向旋转。于是,内侧及外侧辊51、52之间的第一厚度部46a和凸起部47的中心的距离进一步逐渐减小,第一三角31及第二三角32后退移动,在图7的(c)中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被变更为4mm,在图7的(d)中内侧及外侧辊51、52被定位于第一厚度部46a的终端位置而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被变更为6mm。
图8表示示出产生高低差量S1而改变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的变迁状态的一方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的仰视图。
如图8的(a)所示,从基准位置开始使步进电动机48反向旋转(图8的(a)中进行纸面左旋转)而通过内侧及外侧辊51、52从内外夹持第二厚度部46b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462和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1。此时,通过因内周侧的缩径而变得比第一厚度部46a厚的第二厚度部46b,内侧辊51被向后方拉下。因此,经由臂33及第二按压板42,第二三角32相比第一三角31向前方移动,在第一三角31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三角32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产生高低差量S1。由此,能够使利用最大高度的第二片踵14的织针1形成的线圈和利用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的织针1形成的线圈的彼此的尺寸大小不同。
接着,如图8的(b)所示,进一步使步进电动机48反向旋转而同样地使控制三角44反向旋转。与此相伴,内侧及外侧辊51、52之间的第二厚度部46b和凸起部47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三角31后退移动,并且第二三角32经由臂33后退移动,在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产生高低差量S1的状态下,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被变更为2mm。
然后,从图8的(b)所示的位置开始进一步使步进电动机48反向旋转,如图8的(c)及(d)所示,在由内侧及外侧辊51、52夹持第二厚度部46b的状态下使控制三角44反向旋转规定圈数。于是,内侧及外侧辊51、52之间的第二厚度部46b和凸起部47的中心的距离进一步逐渐减小,在密度决定三角面35、34彼此之间产生高低差量S1的状态下使第一三角31及第二三角32后退移动。此时,图8的(c)中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被变更为4mm,图8的(d)中内侧及外侧辊51、52被定位于第二厚度部46b的终端位置而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被变更为6mm。
如此,伴随控制三角44的旋转,改变最大高度及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并且在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产生高低差量S1。由此,密度区分装置25中,左右的密度区分弯纱三角25a、25b分别利用2个步进电动机48即可,能够使密度区分装置25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低廉化。而且,能够实现密度区分装置25的小型化,也能够实现针对三角座滑架的搭载空间的紧凑化。
而且,通过在绕板45的凸起部47旋转的控制三角44上设置在内外周侧具有第一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2、461的滑动接触部46,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最大高度及一半高度的第二片踵14的拉下量的变化、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35和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34的高低差量的变更。而且,通过经由臂33将内侧辊51支承于第二按压板42(第二三角32),能够利用臂33使第二三角32和内侧辊51分离。
此外,虽然上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三角44的板45上向下方凸出设置大致圆环形状的滑动接触部46,但也可以在板上向上方凹陷设置大致圆环形状的滑动接触部,在该滑动接触部的外周侧设置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在内周侧设置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该情况下,在板上设置的槽的滑动接触部内分别收容有内侧及外侧辊。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施力弹簧54的施力使内侧及外侧辊51、52与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第一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2、461滑动接触,但也可以以沿第一及第二厚度部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分别使内侧及外侧辊滑动接触的方式,通过沿凸出设置的滑动接触部的内周侧及外周侧凹陷设置的壁构成引导内侧及外侧辊的内周侧槽及外周侧槽。另外,也可以在板的上下两面分别凹陷设置大致圆环形状的滑动接触部,在其上表面凹陷设置的滑动接触部的槽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一方设置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在下表面凹陷设置的滑动接触部的槽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另一方设置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此时,伴随控制三角的旋转,内侧及外侧辊分别在内周侧槽侧的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及外周侧槽侧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转动。这些情况下,不需要将内侧及外侧辊向第一及第二厚度部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按压的施力弹簧,能够进一步实现密度区分弯纱三角的结构的简化及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厚度相互不同的2种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产生或不产生高低差量S1,但也可以利用2种厚度部产生相互不同的高低差量。另外,也可以在滑动接触部具有在周向上使半径方向的厚度不同至3级以上的3种以上的厚度部、在周向上使半径方向的厚度无级地不同的厚度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内侧及外侧辊51、52与滑动接触部46的第一及第二厚度部46a、46b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462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461滑动接触,但也可以取代内侧及外侧辊,使不绕轴旋转的圆柱体、或球体等滑动接触构件与第一及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

Claims (3)

1.一种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所述密度区分装置具备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所述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沿与设于三角板的压纱三角的斜面平行的移动方向移动,并通过设于三角座滑架的压片的按压作用将从针床突出的高度设定为最大高度和一半高度这样不同的高度而供作为织针的进退操作用的片踵卡合,在所述第一三角设有与最大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大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三角设有与一半高度的片踵卡合的小尺寸的线圈形成用的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在所述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所述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产生高低差,在三角座滑架的同一编织线圈横列形成小尺寸的线圈和大尺寸的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所述第一三角及第二三角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而控制成使所述第一密度决定三角面和所述第二密度决定三角面均匀或高低差状地变更的控制三角;
向旋转方向驱动所述控制三角的驱动单元,
所述控制三角具有设有通过经由第一滑动接触构件的滑动接触使所述第一三角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通过经由第二滑动接触构件的滑动接触使所述第二三角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
使所述控制三角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和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彼此的间隔在周向上多级或无级地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其中,
所述控制三角具备在外周侧具有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且在内周侧具有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而大致呈圆环形状凸出设置或凹陷设置的滑动接触部,绕该控制三角的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对应于绕该轴的旋转而改变该轴与所述第一三角滑动接触面及所述第二三角滑动接触面的距离,
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中的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支承于所述第一三角,另一方面,另一方的滑动接触构件中,长度方向中途部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一三角且一端支承于由所述第二三角支承的臂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其中,
应用辊作为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接触构件。
CN201210458512.3A 2011-11-17 2012-11-14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2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1540A JP2013108184A (ja) 2011-11-17 2011-11-17 度違い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JP2011-251540 2011-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2552A true CN103122552A (zh) 2013-05-29
CN103122552B CN103122552B (zh) 2014-10-08

Family

ID=4722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85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2552B (zh) 2011-11-17 2012-11-14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94672B1 (zh)
JP (1) JP2013108184A (zh)
KR (1) KR101356983B1 (zh)
CN (1) CN1031225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9177A (zh) * 2014-11-29 2015-04-08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密度松紧程度的控制方法
CN10456241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中山市西区山海机械加工厂 能编织易断毛线的三角底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2873B (zh) * 2015-05-18 2017-06-23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带有双电机归位的双系统全电机横机底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0888A1 (en) * 1980-09-30 1982-09-29 Shima Idea Center Co., Ltd. Wef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altering wale length
EP0698679A1 (en) * 1994-08-24 1996-02-28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cam and cam apparatus
JPH0978415A (ja) * 1995-09-19 1997-03-25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の度山制御装置
CN1201039C (zh) * 1999-03-27 2005-05-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CN1675423A (zh) * 2002-08-06 2005-09-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CN201634838U (zh) * 2008-10-03 2010-11-1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编织用镶板装置
CN201665749U (zh) * 2010-03-27 2010-12-08 钱福海 密度三角调节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48358A (fr) * 1966-05-09 1967-12-15 Dubied & Cie Sa E Procédé de tricotage sur machine rectiligne, d'articles avec motifs fantaisie, ou avec diminutions, obtenus tous les deux par report de mailles, e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édé
JPS59219979A (ja) 1983-05-30 1984-12-11 Hitachi Ltd レ−ザ光源装置
EP1356050A2 (en) * 2001-01-29 2003-10-29 Anticancer, Inc. Fluorescent protei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0888A1 (en) * 1980-09-30 1982-09-29 Shima Idea Center Co., Ltd. Wef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altering wale length
EP0698679A1 (en) * 1994-08-24 1996-02-28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cam and cam apparatus
JPH0978415A (ja) * 1995-09-19 1997-03-25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の度山制御装置
CN1201039C (zh) * 1999-03-27 2005-05-11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
CN1675423A (zh) * 2002-08-06 2005-09-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具有可调密度变化机构的织机
CN201634838U (zh) * 2008-10-03 2010-11-1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编织用镶板装置
CN201665749U (zh) * 2010-03-27 2010-12-08 钱福海 密度三角调节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241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中山市西区山海机械加工厂 能编织易断毛线的三角底板
CN104562413B (zh) * 2013-10-21 2017-02-22 中山市西区山海机械加工厂 一种带有能编织易断毛线的三角底板的电脑横机
CN104499177A (zh) * 2014-11-29 2015-04-08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密度松紧程度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2552B (zh) 2014-10-08
JP2013108184A (ja) 2013-06-06
KR20130054913A (ko) 2013-05-27
EP2594672B1 (en) 2015-09-16
KR101356983B1 (ko) 2014-01-29
EP2594672A1 (en)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2552B (zh) 具备密度区分装置的横机
CN106660094B (zh) 用于成型压机的模具更换设备
CN102236933B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
CN101791156A (zh) 布粘接装置
CN101509173A (zh) 织品下拉装置
KR102015312B1 (ko) 재봉기
CN103348047B (zh) 简化的单面圆形针织机
CN202849713U (zh) 横机的可动三角动作装置
CN106029306A (zh) 电动工具
CN101941606B (zh) 纸页类输送机构
CN102397920B (zh) 冲压机械
CN104233616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4199005U (zh) 电子模板缝纫机的拉料机构
CN102311015B (zh) 织袜机的导纱板调整装置
CN210312910U (zh) 一种自动化纺织机械导纱防跑偏保护装置
CN100355971C (zh) 缝纫机压布装置
CN102822403B (zh) 复合针及横编机
CN201762540U (zh) 织袜机的导纱板调整装置
CN203821060U (zh) 缝纫机的压布装置
CN101314893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CN205181230U (zh) 真空吸尘器
CN106363504A (zh) 一种活塞环生产设备
CN207810291U (zh) 一种转盘以及包含该转盘的卡片存储机构
CN108411504B (zh) 缝纫机
CN107555119B (zh) 用于皮带式输送装置的自动纠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