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3616A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3616A
CN104233616A CN201410443096.9A CN201410443096A CN104233616A CN 104233616 A CN104233616 A CN 104233616A CN 201410443096 A CN201410443096 A CN 201410443096A CN 104233616 A CN104233616 A CN 104233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lane
triangle
selecting foo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3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3616B (zh
Inventor
谭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uomao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uomao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uomao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uomao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43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3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3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3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整体式的三角底板,三角底板的上部设左、右导针三角、人字三角、移圈三角、挺针三角、左、右度目三角、中左、右导针三角;三角底板的中部设下左、右导针三角、起针三角、压片、左和右选针脚导向三角;三角底板的下部设第一八段选针器,对应压片的下方设第二、第三八段选针器,对应右选针脚导向三角的下方设第四八段选针器;三角底板上设下选针脚导向三角;三角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特点:挺针三角上且位于挺针三角的左下方构成左集圈斜面,挺针三角的右下方构成右集圈斜面,压片上构成左、右凹槽,下选针脚导向三角上构成左、中和右推针斜面。

Description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三角底板7S、下三角底板7X、固定在上三角底板7S上的人字三角1、上左导针三角6L、上右导针三角6R、中左导针三角8L、中右导针三角8R、下左导针三角9L、下右导针三角9R、起针三角5、可垂直地在上三角底板7S进出的移圈三角2、挺针三角3、左清针三角10L、右清针三角l0R、左接针压片17L和右接针压片17R、可平行于上三角底板7S滑动的左度目三角4L、右度目三角4R、固定于上三角底板7S上的不织压片19、可上下摆动的集圈压片18、左二段度目压片15L、右二段度目压片15R;固定在下三角底板7X上的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左针脚压块12L、右针脚压块12R、左选针器13L、右选针器13R、选针脚复位三角20、可在下三角底板7X上垂直进出的左推针三角16L、右推针三角16R;还包括安插在平型针床槽的针槽中的织针21、挺针片22、推片23和选针脚24,其中:起针三角5自左至右构成有左送针斜面504、左接针斜面501、右接针斜面502和右送针斜面503,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是贴着起针三角5并沿起针三角5的左接针斜面501、右接针斜面502或左送针斜面504、右送针斜面503上升或下降的,并且在左送针斜面504和右送针斜面503最高点到达集圈高度。织针21位于针槽中最高位置,挺针片22位于织针21的下方,其上端与织针21下部的凹口镶嵌,使织针21与挺针片22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2具有上片踵22A和上片踵22B;推片23位于挺针片22下部的外侧,具有片踵23A和三个定位凹口,可以使片踵23A定位在A或H或B位置;选针脚24位于推片23的外侧,织针21、挺针片22、推片23和选针脚24均可以在针槽内上下移动。
上述结构的编织原理是通过具有八段选针功能的左选针器13L和右选针器13R对选针脚24选择,以及通过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左推针三角16L和右推针三角16R对选针脚24的下片踵的作用而使选针脚24处于不上升、上升一级或上升两级三种状态,通过选针脚24作用于推片23而可使推片23的片踵23A处于A、H或B三个高度。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和选针脚复位三角20可使被选中上升的选针脚24回复原位。具体由图2至图9所示(图中的斜线阴影代表三角沉入三角底板)。
前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不编织:
请见图2,由于移圈三角2、左清针三角10L缩入上三角底板7S和右推针三角16R缩入三角底板7X,左选针器13L和右选针器13R不工作,预选的选针脚24被压入针槽,因此不推动推片23,推片23片踵23A处于B位置被不织压片19压入针床槽的针槽,从而压迫挺针片22也沉入针槽,织针21不被起针三角5作用而进入编织轨道(不编织轨道如图2粗实线所示)。
编织功能:
请见图3和图4,假定机头右行,如图3所示,这时移圈三角2和右清针三角10R缩入上三角底板7S,左推针三角16L缩入下三角底板7X,右选针器13R不工作,左选针器13L工作,选针脚复位三角20将选针脚24复位至待选针状态,左选针器13L将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选针脚24推动推片23到H位置,完成第一次选针。然后机头换向左行,如图4所示,这时移圈三角2和左清针三角10L缩入上三角底板7S,右推针三角16R缩入下三角底板7X,前面述及的被选上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经过左选针器13L第二次选针,左推针三角16L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最高位置,之后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和选针脚复位三角20回复到初始位置,右选针器13R将下一行需要编织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完成下一行编织的第一次选针;同步地,前面述及的处于H位置的推片23在选针脚24被第二次选上并且被左推针三角16L推到最高位置时,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到A位置,推片23的片踵23A不被压入针槽,之后推片23经过右清针三角10R时回到初始B位置后再被右选针器13R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H位置;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因不被压入针槽而带动织针21沿起针三角5以及挺针三角3上升,再沿右度目三角4R、右下导针三角9R和中右导针三角8R运行而完成编织(编织轨道如图4粗实线所示)。
集圈功能:
请见图4和图5,假定前一行机头是向左行驶(图4所示的状态),并将需要参加集圈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推动相应的推片23到H位置,即前一行第一次选针将推片23推到H位置,第二行机头换向向右行驶(图5所示),这时移圈三角2和右清针三角10R缩入上三角底板7S,左接针压片17L和右接针压片17R也缩入上三角底板7S,左推针三角16L缩入下三角底板7X,前一行被选上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右选针器13R不工作,选针脚24不工作,之后,选针脚24经过选针脚复位三角20后回复到初始位置,左选针器13L将下一行需要编织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完成下一行编织的第一次选针,同时左选针器13L将下一行的与不编织的织针24相对应的选针脚24压入针槽;同步地,上一行处于H位置的推片23仍处在H位置运行,在经过集圈压片18时,推片23的片踵23A被压入针槽,之后经过左清针三角10L回复到B位置再被左选针器13L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H位置;挺针片22先是带动织针21沿起针三角5上的右送针斜面503上升到集圈位置高度,之后因推片23的片踵23A被集圈压片18压入针槽而迫使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A也被压入针槽,挺针片22带动织针21不能沿挺针三角3继续上升,而是维持在集圈高度运行再沿左度目三角4L、下左导针三角9L和中左导针三角8L运行而完成集圈(集圈轨道如图5粗实线所示)。
编织、集圈和不编织:
请见图5和图6,在同一行同时实现编织,集圈和不编织三种功能。由左选针器13L将前一行需要参加编织和集圈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推动相应的推片23到H位置(如图5粗实线所示),而不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不被左选针器13L作用,选针脚24被压入针槽,相应的选针脚24不推动推片23,推片23处与B位置(如图5虚线所示)。第二行机头换向向左行驶,这时移圈三角2和左清针三角10L缩入上三角底板7S,右推针三角16R缩入下三角底板7X,左选针器13L和右选针器13R工作。前一行不选的选针脚24不工作,推片23被不织压片19压入针槽,同时压迫挺针片22埋入针槽不被起针三角5作用而进入编织轨道(完整动作请参考不编织功能,不编织轨迹如图6虚线所示)。前一行预选的选针脚24被左选针器13L直接选针,而后被右推针三角16R推至最高,选针脚24作用推片23至A位置,挺针片22因不被压入针槽而进入编织轨道(完整动作请参考编织功能,编织轨迹如图6实线所示)。前一行预选的选针脚24被右选针器13R直接选针压进针槽,推片23停留在H位置被集圈压片18压入针槽,从而迫使挺针片22埋入针槽,织针21进入集圈轨道(完整动作请参考集圈功能,集圈轨迹如图6点划线所示)。
移圈功能:
请见图6和图7,假定在移圈的前一行机头是向左行驶(例如图6的状态),右选针器13R将下一行与需要参与移圈的织针21相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选针脚24将相应的推片23推到H位置,完成第一次选针。第二行机头换向向左行驶,如图7所示,这时挺针三角3和右清针三角10R缩入上三角底板7S,左推针三角16L缩入下三角底板7X,前一行被选上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经过左选针器13L的第二次选针,右推针三角16R将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最高位置,之后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和选针脚复位三角20回复到初始位置,左选针器13L将与下一行需要移圈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完成下一行编织的第一次选针;同步地,前一行被推到H位置的推片23在选针脚24被第二次选上并被右推针三角16R推到最高位置时,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到A位置,推片23的片踵23A不被压入针槽,之后推片23经过左清针三角10L时回到初始B位置后再被左选针器13L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H位置;挺针脚22的上片踵22A因不被压入针槽而带动织针21沿起针三角5上的右送针斜面503上升,之后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B沿移圈三角2带动织针21继续上升,再沿人字三角1和左度目三角4L回到初始位完成移圈(移圈轨迹如图7粗实线所示)。
接圈功能:
请见图7和图8,假定前一行机头是向右行驶(图7的状态),并将需要参加接圈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推动相应的推片23到H位置,即前一行第一次选针将推片23推到H位置,第二行机头换向向左行驶,如图8所示,这时挺针三角3和左清针三角10L缩入上三角底板7S,集圈压片18摆离H位置,右推针三角16R缩入下三角底板7X,前一行被选上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左选针器13L不工作,选针脚24不工作,之后选针脚24经过选针脚复位三角20后回复到初始位置,右选针器13R将下一行需要编织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完成下一行编织的第一次选针,同步地,上一行处于H位置的推片23仍处在H位置运行,在经过左接针压片17L和右接针压片17R时,推片23上的片踵23A被压入针槽,之后经过右清针三角10R回复到B位置再被右选针器13R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H位置;挺针片22在推片23经过接左针压片17L时,由于推片23的片踵23A被左接针压片17L压入针槽而迫使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A也被压入针槽,挺针片22带动织针21不能沿起针三角5上升而进入编织或移圈轨道,在推片23经过集圈压片18位置时,由于集圈压片18已摆离H位置,因此推片23上的片踵23A被释放露出针槽,相应地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A也露出针槽,这时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A沿起针三角5上加工出的右接圈斜面502上升而带动织针21进入接圈轨道,完成接圈(接圈轨迹如图8粗实线所示)。
前后对翻:
请见图8和图9,即同一行可以实现移圈和接圈功能。假定前一行是向左行驶(图8的状态),并将需要参加接圈和移圈的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选上,推动相应的推片23到H位置,即前一行第一次选针将推片23推到H位置,第二行机头换向向右行驶,如图9所示,这时挺针三角3和右清针三角10L缩入上三角底板7S,集圈压片18摆离即避开H位置,左推针三角16L缩入下三角底板7X,前一行被选上的需要接圈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左选针器13L将选针脚24压入针槽,选针脚24不工作,之后选针脚24经过选针脚复位三角20后回复到初始位置,同步地,上一行处于H位置的推片23仍处在H位置运行,在经过左接针压片17L时,由于推片23的片踵23A被左接针压片17L压入针槽而迫使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A也被压入针槽,挺针片22带动织针21不能沿起针三角5上的右送针斜面503上升而进入编织或移圈轨道(完整动作请参考接圈功能,接圈轨迹如图9虚线所示)。前一行被选上的需要移圈的选针脚24沿上选针脚导向三角11回复到初始位置,左选针器13L将选针脚24选上,同步地,前一行被推到H位置的推片23在选针脚24被第二次选上并被右推针三角16R推到最高位置时,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到A位置,推片23的片踵23A不被压入针槽,之后推片23经过左清针三角10L时回到初始B位置后再被左选针器13L选上的选针脚24推到H位置;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因不被压入针槽而带动织针21沿起针三角5上升右送针斜面503,之后挺针片22上的上片踵22B沿移圈三角2带动织针21继续上升,再沿人字三角1和左度目三角4L回到初始位完成移圈(完整的移圈动作请参考移圈功能,移圈轨迹如图9粗实线所示)。
由上可知,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存在以下欠缺:其一,三角机构十分复杂,其中需要垂直上下运动的移圈三角2、挺针三角3、左、右清针三角10L、10R、左、右接针压片17L、17R、左、右推针三角16L、16R、上下摆动的左、右二段度目压片15L、15R和集圈压片18。由上述复杂的机构协同作用完成编织、翻针等编织工艺。如此复杂的结构使制造成本高、加工难度大、零件合格率低以及稳定性差。其二,左清针三角10L和右清针三角10R上的轴承镶在清针滑条的槽中,来回摆动的清针滑条带动左清针三角10L和右清针三角10R做进出三角底板7S的往复运动;左推针三角16L和右推针三角16R上的轴承镶在推针滑条的槽中,来回摆动的推针滑条带动左推针三角16L和右推针三角16R做进出三角底板7X的往复运动。清针滑条和推针滑条通过控制杆连接,控制杆做以中心点为圆心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清针滑条和推针滑条的相对直线运动。由于滑条配合精度的原因,滑条座必须是粉末冶金制品,从而增加了成本和加工难度。由于对滑条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为严苛,因而加工难度大,使用寿命短。此外,控制杆运动频繁且结构复杂,极易出故障,降低机器稳定性。其三,选针十分复杂,首先通过选针器对选针脚24的第一次选针分出两类织针21所对应的选针脚24(需要编织的选针脚24和不编织的选针脚):需要编织、集圈、移圈和接圈的选针脚24,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将被选上的选针脚24上推并将推片23推至H位置;不编织的选针脚24被压入针槽,推片23停留在B位置。然后选针器对选针脚24的二次选针从第一类选针脚24中选出需要编织和移圈的选针脚,左推针三角16L或右推针三角16R将选针脚24上推并将推片23推至A位置;需要集圈和接圈的选针脚24被压入针槽,推片23停留在H位置。其四,上三角底板7S和下三角底板7X组成的复合式三角底板装配精度要求极高,平行度误差难以控制,同时增加了售后维修的压力。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对诸如不织压片、集圈压片、左、右接针压片、左二段度目压片以及右二段度目压片进行控制的传动部件而藉以显著简化结构、有利于摒弃左、右清针三角、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并且相应地摒弃带动这些三角的诸如滑块、滑块座、控制杆和换向磁铁座之类的部件而藉以提高编织系统的稳定性、有便于降低对针床槽的加工难度而藉以提高针床槽的品质及成品合格率并且降低对针床槽的制造成本、有益于摒弃二次选针并且将推片的位置由已有技术中的A、H和B三种位置改为A和H两种位置而藉以避免编织系统在换纱时必须空转一行作预选针步骤,以便提高编织效率和有善于缩小三角底板的宽度并相应地缩小针床槽的宽度而藉以节省材料并降低针床槽的成本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整体式的三角底板,在该三角底板的上部设置有左导针三角、人字三角、右导针三角、移圈三角、挺针三角、左、右度目三角、中左导针三角和中右导针三角,左导针三角、人字三角和右导针三角在所述三角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移圈三角对应于人字三角的下方,挺针三角对应于移圈三角的下方,左度目三角对应于挺针三角的左侧并且与挺针三角的左侧面紧贴,右度目三角对应于挺针三角的右侧并且与挺针三角的右侧面紧贴,中左导针三角位于左度目三角的左侧并且对应于左导针三角的下方,中右导针三角位于右度目三角的右侧并且对应于右导针三角的下方;在三角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下左导针三角、起针三角、下右导针三角、压片、左选针脚导向三角和右选针脚导向三角,下左导针三角、起针三角和下右导针三角在所述三角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起针三角自左向右构成有左送针斜面、左接针斜面、右接针斜面和右送针斜面,压片对应于起针三角的下方,左选针脚导向三角对应于压片的左侧并且与压片的左侧面紧贴,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对应于压片的右侧并且与压片的右侧面紧贴;在三角底板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选针脚导向三角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八段选针器,在对应于所述压片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二八段选针器和第三八段选针器,而在对应于所述右选针脚导向三角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四八段选针器,其中:第二八段选针器位于第三八段选针器的左侧;在三角底板上并且在整体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八段选针器以及第四八段选针器的下方设置有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在三角底板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选针脚导向三角的下方的位置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第三选针脚复位三角和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特征在于:在所述挺针三角上并且位于挺针三角的左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所述左送针斜面参与集圈的左集圈斜面,该左集圈斜面与所述左接针斜面相对应,并且与左接针斜面的上方贴触,而在挺针三角的右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所述右送针斜面参与集圈的右集圈斜面,该右集圈斜面与所述右接针斜面相对应,并且与右接针斜面的上方贴触,所述压片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上,在该压片上构成有左凹槽和右凹槽,在所述的下选针脚导向三角上并且沿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依次间隔构成有左推针斜面、中推针斜面和右推针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编织机构还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中的织针、挺针片、推片和选针脚,织针位于针槽中最高位置,挺针片位于织针的下方,藉由挺针片的上端与织针下部的凹口镶嵌而使织针与挺针片组合成一体,挺针片具有上片踵和上片踵,推片位于挺针片下部的外侧,该推片具有片踵,该片踵由所述选针脚的作用而上升、处于A位置或处于H位置,所述挺针片的上片踵交替地与所述左凹槽以及右凹槽相配合并且探出所述针床的针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集圈斜面的最高点构成为左集圈斜面的右集圈高度,所述右集圈斜面的最高点构成为右集圈斜面的左集圈高度,所述的上片踵沿着所述右接针斜面与右集圈斜面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左集圈高度,并且上片踵沿所述左接针斜面和所述左集圈斜面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右集圈高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左推针斜面、中推针斜面和右推针斜面将所述选针脚上推至最高点时,由选针脚将H位置的所述推片的片踵上推至A位置。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压片上构成有左凹槽和右凹槽,需要参与集圈和接圈的推片在左凹槽或右凹槽中被选针脚作用上升至A位置,不需参与编织的推片则停留在H位置,因而可摒弃已有技术中的不织压片、集圈压片、左接圈压片、右接圈压片、左二段度目压片和右二段度目压片,并且可省去控制这些压片的传动机构而使结构简单,同理由于片踵不需要停留在B位置,因此片踵的A、H、B三种位置只保留A、H两种位置,减少了推片的磨损率;之二,由于采用一体式三角底板,从而能使针床的针床槽采用铣式针床槽,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成品率高;之三,由于采用四个八段选针器直接选择参与各种功能的选针脚,不需要前一行预先选好选针脚,取消了系统为换纱时必须空转一行完成预选针的步骤,提高了系统的编织效率,同理摒弃了参与预选针步骤的左清针三角、右清针三角、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因此减少了带动这些三角的滑块、滑块座、控制杆和换向磁铁座等部件,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之四,由于将压片设计成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并且与选针器导向三角一体化,因而缩小了三角底板的宽度,同时缩短了针床槽的宽度尺寸,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不编织的走针轨迹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编织前一行的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编织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5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集圈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6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三功为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7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移圈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8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接圈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9为已有技术中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进行前后对翻且为下行进行第一次选针的走针轨迹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例结构图。
图11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不编织时的走针图。
图12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编织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图13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集圈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图14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三功位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图15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移圈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图16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接圈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图17为利用本发明结构进行前后对翻走针轨迹图的走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0,给出了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一枚整体式的三角底板7,在该三角底板7的上部设置有左导针三角6L、人字三角1、右导针三角6R、移圈三角2、挺针三角3、左、右度目三角4L、4R、中左导针三角8L和中右导针三角8R,左导针三角6L、人字三角1和右导针三角6R在所述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移圈三角2对应于人字三角1的下方,挺针三角3对应于移圈三角2的下方,左度目三角4L对应于挺针三角3的左侧并且与挺针三角3的左侧面紧贴,右度目三角4R对应于挺针三角3的右侧并且与挺针三角3的右侧面紧贴,中左导针三角8L位于左度目三角4L的左侧并且对应于左导针三角6L的下方,中右导针三角8R位于右度目三角4R的右侧并且对应于右导针三角6R的下方;在三角底板7的中部设置有下左导针三角9L、起针三角5、下右导针三角9R、压片19、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和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下左导针三角9L、起针三角5和下右导针三角9R在所述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起针三角5自左向右构成有左送针斜面504、左接针斜面501、右接针斜面502和右送针斜面503,压片19对应于起针三角5的下方,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对应于压片19的左侧并且与压片19的左侧面紧贴,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对应于压片19的右侧并且与压片19的右侧面紧贴;在三角底板7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八段选针器121,在对应于所述压片19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二八段选针器122和第三八段选针器123,而在对应于所述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四八段选针器124,其中:第二八段选针器122位于第三八段选针器123的左侧;在三角底板7上并且在整体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八段选针器121、122、123以及第四八段选针器124的下方设置有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在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的下方的位置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201、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第三选针脚复位三角203和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挺针三角3上并且位于挺针三角3的左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前述左送针斜面504参与集圈的左集圈斜面301,该左集圈斜面301与前述左接针斜面501相对应,并且与左接针斜面501的上方贴触,而在挺针三角3的右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前述右送针斜面503参与集圈的右集圈斜面302,该右集圈斜面302与前述右接针斜面502相对应,并且与右接针斜面502的上方贴触,前述压片19固定于前述三角底板7上,在该压片19上构成有左凹槽191和右凹槽192,在前述的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上并且沿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依次间隔构成有左推针斜面141、中推针斜面142和右推针斜面143。
继续见图10,前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还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中的织针21、挺针片22、推片23和选针脚24,织针21位于针槽中最高位置,挺针片22位于织针21的下方,藉由挺针片22的上端与织针21下部的凹口镶嵌而使织针21与挺针片22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2具有上片踵22A和上片踵22B,推片23位于挺针片22下部的外侧,该推片23具有片踵23A,该片踵23A由前述选针脚24的作用而上升、处于A位置或处于H位置,前述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交替地与所述左凹槽191以及右凹槽192相配合并且探出前述针床的针槽。
前述左集圈斜面301的最高点构成为左集圈斜面301的右集圈高度,前述右集圈斜面302的最高点构成为右集圈斜面302的左集圈高度,前述的上片踵22A沿着前述右接针斜面502与右集圈斜面302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左集圈高度,并且上片踵22A沿前述左接针斜面501和前述左集圈斜面301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右集圈高度,当前述左推针斜面141、中推针斜面142和右推针斜面143将前述选针脚24上推至最高点时,由选针脚24将H位置的前述推片23的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以对需要参与编织的推片23进行选择。
在下面,申请人描述本发明的编织原理:
不编织功能 请见图11,这时移圈三角2埋入三角底板7。四个八段选针器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八段选针器121、122、123、124不工作,选针脚24、推片23、挺针片22和织针21都处于原始位置(不编织轨迹如图11粗实线所示)。
编织功能 请见图12,假定机头向左行驶(图12所示的状态),这时移圈三角2埋入三角底板7,第三八段选针器133和第四八段选针器134不参与工作。选针脚24通过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201后回复至待选针位置,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将需要编织的选针脚24选上,之后选针脚24被左推针斜面141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紧接着选针脚24被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回复至待选针位置,第二八段选针器132又将选针脚24压入针槽以避开中推针斜面142,最后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将所有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同步选针脚24在左推针斜面141最高点将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的左送针斜面504与挺针三角3的连接面到达编织高度,而后挺针片上片踵22A顺着挺针三角3和右度目三角4R下降完成整个编织过程(编织轨道如图12粗实线所示)。
集圈功能 请见图13,假定机头换向向右行驶(图13所示状态),移圈三角2埋入三角底板7,第三八段选针器133和第四八段选针器134不参与工作。需要集圈的选针脚24被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压入针床槽以避开右推针斜面141,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将前述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之后选上的选针脚24被第三八段选针器133选上,选上的选针脚24被中左推针斜面142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最后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201将所有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同步上升至中推针斜面142最高点的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中设置的右接针斜面501与挺针三角3中设置的右集圈斜面301到达集圈高度,最后顺着挺针三角3和度目三角4L回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整个集圈过程(集圈轨道如图13粗实线所示)。
三功位功能 在同一行实现编织功能,集圈功能和不编织功能。请看图14,机头换向向左行驶(图14所示状态),这时移圈三角2埋入三角底板7,第三八段选针器133和第四八段选针器134不参与工作。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将需要编织的选针脚24选上,之后选针脚24被左推针斜面141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同步选针脚24在左推针斜面141最高点将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左送针斜面504与挺针三角3的连接面到达编织高度(完整的编织动作请参考前述编织功能,编织轨迹如图15粗实线所示)。不需要参加编织功能的选针脚24被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压入针床槽以避开左推针斜面141,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将前述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之后需要集圈的选针脚24被第二八段选针器132选上,选上的选针脚24被中左推针斜面142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同步上升至中推针斜面142最高点的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中设置的右接针斜面501与挺针三角3中设置的右集圈斜面301到达集圈高度(完整的集圈动作请参考前述集圈功能,集圈轨迹如图15点划线所示)。余下的选针脚24被第二八段选针器132压入针床槽得以避开中推针三角142,需要不编织的选针脚24、推片23、挺针片22和织针21始终处于原始位置(完整的不编织动作请参考前述编织功能,不编织轨迹如图15虚线所示),而后所有选针脚24通过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回复至待选针位置。
移圈功能 请见图15,机头换向向右行驶(图15所示状态),这时挺针三角3埋入三角底板7。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和第二八段选针器132不参与工作。选针脚24通过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后回复至待选针位置,第四八段选针器134将需要移圈的选针脚24选上,之后选针脚24被右推针斜面143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紧接着选针脚24被第三选针脚复位三角203回复至待选针位置,第三八段选针器133又将选针脚24压入针槽以避开中推针斜面142,最后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201将所有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同步选针脚24在右推针斜面143最高点将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的右送针斜面503上升至最高点从而使挺针片下片踵22B接触移圈三角2并沿着移圈三角2上升至移圈高度,而后挺针片22顺着人字三角1和左度目三角4L下降完成整个移圈过程(移圈轨道如图15粗实线所示)。
接圈功能 请见图16,机头换向向左行驶(如图16所示状态),这时挺针三角3埋入三角底板7,第三八段选针器133和第四八段选针器134不参与工作。需要接针的选针脚24被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压入针床槽以避开左推针斜面141,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将前述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之后选上的选针脚24被第二八段选针器132选上,选上的选针脚24被中左推针斜面142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最后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将所有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同步上升至中推针斜面142最高点的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中设置的右接针斜面502到达接针高度,之后挺针片下片踵22B顺着移圈三角2下滑一段距离,最后挺针片上片踵22A沿着左度目三角4L回复初始位置完成接圈轨迹(接圈轨道如图13粗实线所示)
前后对翻功能 同一行实现移圈功能和接圈功能,机头换向向右行驶(图17所示状态),这时挺针三角3埋入三角底板7,第一八段选针器131和第二八段选针器132不参与工作。需要移圈的选针脚24通过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后回复至待选针位置,第四八段选针器134将需要移圈的选针脚24选上,之后选针脚24被右推针斜面143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同步选针脚24在右推针斜面143最高点将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的右送针斜面503上升至最高点从而使挺针片下片踵22B接触移圈三角2并沿着移圈三角2上升至移圈高度,而后挺针片22顺着人字三角1和左度目三角4L下降完成整个移圈过程(完整的移圈动作请参考前述移圈功能,移圈轨迹如图17实线所示)。需要接针的选针脚24被第四八段选针器134压入针床槽以避开右推针斜面143,第三选针脚复位三角203将前述选针脚24回复至待选针状态,之后选上的选针脚24被第三八段选针器133选上,选上的选针脚24被中右推针斜面143推至最高点并沿着压片19下降;同步上升至中推针斜面142最高点的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至A位置,片踵23A不被压片19压入针床槽,挺针片上片踵22A也露出针床槽并沿着起针三角5中设置的左接针斜面501到达接针高度,之后挺针片下片踵22B顺着移圈三角2下滑一段距离,最后挺针片上片踵22A沿着右度目三角4R回复初始位置完成接圈轨迹(完整的接圈动作请参考前述接圈功能,接圈轨迹如图16虚线所示)。
本发明解决了以下三个难点:
其一,摒弃了预选针的编织工艺,需要编织和移圈的选针脚24直接被第一八段选针器121或第四八段选针器124选起,左推针斜面141或右推针斜面143将选针脚24推至最高点,选针脚24将推片23推至A位置,片踵23A因此不被压片19压入针槽,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和挺针片22的下片踵22B得以露出针床的针槽,之后挺针片22可以被挺针三角5或移圈三角2送至编织高度或移圈高度(如图12和图15)。需要接圈和集圈的选针脚24直接被第二八段选针器122或第三八段选针器123选起,中推针斜面142将选针脚24推至最高点,选针脚24作用推片23至A位置,片踵23A因此停留在压片19的左凹槽191或右凹槽192而露出针床的针槽,同时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和挺针片22的下片踵22B得以露出针床的针槽,之后挺针片22可以被接针斜面和集圈斜面送至接针高度或集圈高度(如图13和图5)。四个八段选针器同时作用,选针脚24始终被压入针床的针槽,停留在H位置的推片23也被压片19压入针槽,推片23作用挺针片22使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和挺针片22的下片踵22B不露出针槽(如图11)
其二,挺针三角3上设置有左集圈斜面301和右集圈斜面302。左集圈斜面301紧贴着左接针斜面501,因此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可以顺着左接针斜面501到达左集圈斜面301,并在左集圈斜面301最高点到达集圈高度。右集圈斜面302紧贴着右接针斜面502,因此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可以顺着右接针斜面502到达右集圈斜面302,并在右集圈斜面302最高点到达集圈高度。
其三,第一八段选针器121和第四八段选针器124通过对选针脚24的第一次选针,需要沿推针三角14中的左推针斜面141或右推针斜面143上升的选针脚24被选起,并作用推片23上升至A位置;不需要上升的选针脚24被压入针槽,同时推片23停留在H位置,片踵23A被压片19压入针床的针槽。

Claims (4)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包括整体式的三角底板(7),在该三角底板(7)的上部设置有左导针三角(6L)、人字三角(1)、右导针三角(6R)、移圈三角(2)、挺针三角(3)、左、右度目三角(4L、4R)、中左导针三角(8L)和中右导针三角(8R),左导针三角(6L)、人字三角(1)和右导针三角(6R)在所述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移圈三角(2)对应于人字三角(1)的下方,挺针三角(3)对应于移圈三角(2)的下方,左度目三角(4L)对应于挺针三角(3)的左侧并且与挺针三角(3)的左侧面紧贴,右度目三角(4R)对应于挺针三角(3)的右侧并且与挺针三角(3)的右侧面紧贴,中左导针三角(8L)位于左度目三角(4L)的左侧并且对应于左导针三角(6L)的下方,中右导针三角(8R)位于右度目三角(4R)的右侧并且对应于右导针三角(6R)的下方;在三角底板(7)的中部设置有下左导针三角(9L)、起针三角(5)、下右导针三角(9R)、压片(19)、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和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下左导针三角(9L)、起针三角(5)和下右导针三角(9R)在所述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依次自左向右分布,起针三角(5)自左向右构成有左送针斜面(504)、左接针斜面(501)、右接针斜面(502)和右送针斜面(503),压片(19)对应于起针三角(5)的下方,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对应于压片(19)的左侧并且与压片(19)的左侧面紧贴,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对应于压片(19)的右侧并且与压片(19)的右侧面紧贴;在三角底板(7)的下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选针脚导向三角(11L)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一八段选针器(121),在对应于所述压片(19)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二八段选针器(122)和第三八段选针器(123),而在对应于所述右选针脚导向三角(11R)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第四八段选针器(124),其中:第二八段选针器(122)位于第三八段选针器(123)的左侧;在三角底板(7)上并且在整体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八段选针器(121、122、123)以及第四八段选针器(124)的下方设置有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在三角底板(7)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的下方的位置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选针脚复位三角(201)、第二选针脚复位三角(202)、第三选针脚复位三角(203)和第四选针脚复位三角(20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挺针三角(3)上并且位于挺针三角(3)的左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所述左送针斜面(504)参与集圈的左集圈斜面(301),该左集圈斜面(301)与所述左接针斜面(501)相对应,并且与左接针斜面(501)的上方贴触,而在挺针三角(3)的右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用于替代所述右送针斜面(503)参与集圈的右集圈斜面(302),该右集圈斜面(302)与所述右接针斜面(502)相对应,并且与右接针斜面(502)的上方贴触,所述压片(19)固定于所述三角底板(7)上,在该压片(19)上构成有左凹槽(191)和右凹槽(192),在所述的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上并且沿着下选针脚导向三角(1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自左向右依次间隔构成有左推针斜面(141)、中推针斜面(142)和右推针斜面(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还包括安插在针床的针槽中的织针(21)、挺针片(22)、推片(23)和选针脚(24),织针(21)位于针槽中最高位置,挺针片(22)位于织针(21)的下方,藉由挺针片(22)的上端与织针(21)下部的凹口镶嵌而使织针(21)与挺针片(22)组合成一体,挺针片(22)具有上片踵(22A)和上片踵(22B),推片(23)位于挺针片(22)下部的外侧,该推片(23)具有片踵(23A),该片踵(23A)由所述选针脚(24)的作用而上升、处于A位置或处于H位置,所述挺针片(22)的上片踵(22A)交替地与所述左凹槽(191)以及右凹槽(192)相配合并且探出所述针床的针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集圈斜面(301)的最高点构成为左集圈斜面(301)的右集圈高度,所述右集圈斜面(302)的最高点构成为右集圈斜面(302)的左集圈高度,所述的上片踵(22A)沿着所述右接针斜面(502)与右集圈斜面(302)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左集圈高度,并且上片踵(22A)沿所述左接针斜面(501)和所述左集圈斜面(301)之间构成的通道到达右集圈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左推针斜面(141)、中推针斜面(142)和右推针斜面(143)将所述选针脚(24)上推至最高点时,由选针脚(24)将H位置的所述推片(23)的片踵(23A)上推至A位置。
CN201410443096.9A 2014-09-02 2014-09-02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Active CN104233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3096.9A CN104233616B (zh) 2014-09-02 2014-09-02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3096.9A CN104233616B (zh) 2014-09-02 2014-09-02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3616A true CN104233616A (zh) 2014-12-24
CN104233616B CN104233616B (zh) 2016-05-18

Family

ID=5222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3096.9A Active CN104233616B (zh) 2014-09-02 2014-09-02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361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2866A (zh) * 2016-08-29 2016-12-14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
CN108532114A (zh) * 2018-07-11 2018-09-14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109023689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针织装置及方法
CN109023687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单段选针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CN109023688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用编织机构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6553A (ja) * 1991-12-06 1993-06-22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カム出没切り換え装置
EP0751248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and transfer CAM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1225574A (zh) * 2008-01-22 2008-07-23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102121166A (zh) * 2011-04-26 2011-07-13 张海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CN102277682A (zh) * 2011-08-09 2011-12-14 陶春明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202543534U (zh) * 2012-01-13 2012-11-21 东莞市沃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三角系统
CN103088535A (zh) * 2013-01-11 2013-05-08 邓福明 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
CN203295765U (zh) * 2013-05-30 2013-11-20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4039669U (zh) * 2014-09-02 2014-12-24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6553A (ja) * 1991-12-06 1993-06-22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カム出没切り換え装置
EP0751248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and transfer CAM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0896078A2 (en) * 1997-08-08 1999-02-10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1225574A (zh) * 2008-01-22 2008-07-23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102121166A (zh) * 2011-04-26 2011-07-13 张海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CN102277682A (zh) * 2011-08-09 2011-12-14 陶春明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202543534U (zh) * 2012-01-13 2012-11-21 东莞市沃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三角系统
CN103088535A (zh) * 2013-01-11 2013-05-08 邓福明 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
CN203295765U (zh) * 2013-05-30 2013-11-20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4039669U (zh) * 2014-09-02 2014-12-24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2866A (zh) * 2016-08-29 2016-12-14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
CN108532114A (zh) * 2018-07-11 2018-09-14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109023689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横机针织装置及方法
CN109023687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单段选针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CN109023688A (zh) * 2018-09-06 2018-12-18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用编织机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3616B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3616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1314888B (zh) 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
CN101016673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101225574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101314887B (zh) 一种适用于电磁选针的织针组合
CN201276637Y (zh)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204039669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1368315A (zh)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203295765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4328594A (zh) 采用电磁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CN202576827U (zh) 一种内衣针织机的上三角座
CN201012956Y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CN101532206B (zh)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CN102277682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103276524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2273055U (zh) 一种多段选针电脑提花横机三角板
CN106087229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推针三角驱动装置
CN101532207B (zh) 三角编织机构
CN210506697U (zh) 一种新型选针出针结构
CN2871573Y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113388955A (zh) 一种三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02543547U (zh) 一种电脑横编织机的压板机构
CN201512651U (zh) 一种织针组合
CN205934302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推针三角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