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7682B -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7682B
CN102277682B CN 201110226981 CN201110226981A CN102277682B CN 102277682 B CN102277682 B CN 102277682B CN 201110226981 CN201110226981 CN 201110226981 CN 201110226981 A CN201110226981 A CN 201110226981A CN 102277682 B CN102277682 B CN 102277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pin
over
track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269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7682A (zh
Inventor
陶春明
吴华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aot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2269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7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7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7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7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属于电脑横机技术领域,包括三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底板上安装有翻针三角、度目三角、中山三角,其中: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踵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踵的间距;中山三角固装于翻针三角下方的三角底板上,在中山三角上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本发明具有运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横机,更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有些电脑横机中,翻针三角与成圈三角由机构控制是联动的;成圈三角处于工作状态时,翻针三角退出工作状态;翻针三角处于工作状态时,成圈三角退出工作状态;而有些电脑横机的接针及吊目(集圈)是通过设置在工位板座上的接针压板与吊目(集圈)压板来完成的;控制翻针三角及成圈三角联动动作需要三角座及电气驱动装置,设置接针压板与吊目(集圈)压板需要工位板座及相关电气驱动装置,也就是说在三角底板及提花三角底板背后要配置很多传动机构及电气驱动装置,增加了横机的重量及生产成本,且横机机头在运动时,速度不够快,生产效率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包括三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底板上安装有翻针三角、度目三角、中山三角,其中:
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踵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踵的间距;
中山三角固装于翻针三角下方的三角底板上,在中山三角上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其中:第一轨道为翻针轨道,第一轨道包括设置于中间的第一直线槽,以及设置于第一直线槽两端并与直线槽相连通的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第二轨道为编织轨道,第二轨道为人字形凹槽;第三轨道为吊目接针轨道,第三轨道呈左右对称设置,由第二直线槽、第三斜槽、第三直线槽组成。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
所述的翻针三角包括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上翻针三角安装于三角底板上,上翻针三角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凹槽、和第二凸起部,下翻针三角安装于上翻针三角的下方,下翻针三角设置有凸起部,下翻针三角的凸起部与上翻针三角的凹槽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的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一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二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
所述的度目三角包括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其中,左度目三角设置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右度目三角设置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左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右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踵的间距。
在三角底板上还设有压脚和不织压片,压脚固装于中山三角下方的三角底板上,不织压片固装于压脚的下方,压脚的两端和不织压片的两端皆设置有斜面。
在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外侧皆设置有平针三角,复位三角安装于中山三角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中山三角包括上中山三角和下中山三角,上中山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下中山三角设置于上中山三角的下方,上中山三角、下中山三角为一体设置或单独设置。
所述的压脚设置有四个,呈间隔设置于中山三角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省去了工位板机构,改为四只固定压脚,同时,配合改进了中山三角及翻针三角的结构,省去了集圈(吊目)压板;省去了三角传动机构及电气驱动装置,简化了结构和生产成本;
2、本发明通过取消三角传动机构及电气驱动装置,同时,重新配置了翻针三角、中山三角、压脚的结构,简化了结构,加快了机头的运行速度,提高了织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不编织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成圈编织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集圈编织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翻针编织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接针编织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包括三角底板1,在三角底板1上安装有翻针三角2,翻针三角2固定于三角底板1上,度目三角3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1上,度目三角3设置于翻针三角2的下方与翻针三角2相配合,度目三角3和翻针三角2上皆设有供针脚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3轨道和翻针三角2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脚的间距。中山三角4安装于翻针三角2的下方,四只压脚5(分别为压脚51、压脚52、压脚53、压脚54)固定设置在中山三角4的下方,不织压片6设置在四个压脚5的下方,B位复位三角7固装于中山三角4两侧的三角底板1上,平针三角8固设于度目三角3两侧的三角底板1上。四只压脚5和不织压片6的两端各有一个斜面。
结合图2所示,翻针三角2包括上翻针三角21、下翻针三角22、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上翻针三角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11、凹槽212、和第二凸起部213,下翻针三角22安装于上翻针三角21的下方,下翻针三角22设置有凸起部221,下翻针三角22的凸起部221与上翻针三角21的凹槽212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22的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左右两端为斜面231和斜面232,其中斜面231为起针面,斜面232为压针面;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的上部设置有凹槽233,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的凹槽233与上翻针三角21的第一凸起部211对应设置,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左右两端为斜面241和斜面242,其中斜面241为起针面,斜面242为压针面;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的上部设置有凹槽243,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的凹槽243与上翻针三角21的第二凸起部213对应设置;
度目三角3包括左度目三角31,右度目三角32,其中:左度目三角31设置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的下方,右度目三角32设置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的下方,左度目三角31的左右两端为斜面311和斜面312,当下针锺运行到左度目三角31的斜面311的上部时,上针锺刚好位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的起针面231的下部,右度目三角32的左右两端为斜面321和斜面322,当下针锺运行到右度目三角32的斜面321的上部时,上针锺刚好位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的起针面241的下部。
中山三角4包括上中山三角41和下中山三角42,在中山三角4上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轨道43、第二轨道44、第三轨道45,其中:第一轨道43设置在上中山三角41上,第一轨道43为翻针轨道,第一轨道43包括设置于中间的第一直线槽431,以及设置于第一直线槽431两端并与直线槽431相连通的第一斜槽432和第二斜槽433,第二轨道为编织轨道44,第二轨道44为人字形凹槽;第三轨道45为吊目接针轨道,第三轨道45呈左右对称设置,由第二直线槽451、第三斜槽452、第三直线槽453组成。本发明的第三轨道45设计为接针和吊目共用轨道,在轨道顶部即第二直线槽451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向外斜面451B及451C,在轨道底部即第三直线槽453各有一个向外斜面453A及453D。
前述翻针三角2的上翻针三角21、下翻针三角22、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可采用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前述中山三角4的上中山三角41和下中山三角42可采用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
前述构成横机的一套编织系统,当然,也可以在横机的三角底板上安装有多套的上述编织系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不编织示意图,箭头为横机机头的运动方向,10为组合针的上针踵,20为组合针的中针踵,30为组合针的下针踵,右度目三角32及左度目三角31处于零位。当组合针经过E-E位置时,选针器不选针,下针踵30处于B位置,不沿B位复位三角6上升,上针踵10及中针踵20在平针三角8及B位复位三角7之间运动;接着下针踵30沿不织压片6上的斜面4A上升,把中针踵20及上针踵10压入横机针槽内,中针踵20及上针踵10不沿编织三角上升,织针不参加编织。
如图4所示是本机构成圈编织的工作示意图,箭头为横机机头的运动方向。当组合针经过E-E位置时,选针器选针,下针踵30沿B位复位三角7上升,上针踵10及中针踵20在平针三角8及B位复位三角7之间运动;接着下针踵30被送入A位置,中针踵20经右度目三角32沿下中山三角42上升,经过42R及42S斜面,当到达下中山三角42的最高点42T时,织针处于最大退圈位置,接着中针踵20碰到上中山三角41的压针面41A,沿压针面41A下降,再接着沿左度目三角31下降,完成成圈编织。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集圈编织的工作示意图,箭头为横机机头的运动方向,右度目三角32处于零位。当组合针经过E-E位置时,选针器选针,下针踵30沿B位复位三角7上升进入H位置,上针踵10及中针踵20在平针三角8及B位复位三角7之间运动;下针踵30沿压脚54的斜面上升,中针踵20在碰到右度目三角32时沿32A斜面上升,在到达高位一段时间后,再接着沿32B斜面下降,碰到下中山三角42后沿下中山三角42上升,接着下针踵30沿压脚53上的斜面上升,中针踵20也随着下针踵30的上升而抬高,当下针踵30到达压脚53的高位时,中针踵20被顶压到下中山三角42的上表面,再接着中针踵20沿下中山三角42上的斜面42A下降,进入到第三轨道45内运动,先沿轨迹42E及42F上升,再沿斜面42C上升,到达下中山三角42的上表面,接着进入第二轨道44,沿左度目三角31下降;下针踵30接着沿压脚52及压脚51运动;上针踵10随中针踵20一起运动。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翻针编织的工作示意图,箭头为横机机头的运动方向,右度目三角32处于滑槽9A内可调节的最低位置。当组合针经过E-E位置时,选针器选针,下针踵30沿B位复位三角7上升进入A位,上针踵10及中针踵20在平针三角8及B位复位三角7之间运动;中针踵20沿右度目三角32上的斜面32A上升,带动上针踵10上升,接着上针踵10沿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上升,当到达右翻针起压针三角24的最高点后,上针踵10沿上翻针三角21运动,同时中针踵20沿上中山三角41上的斜面41A运动,经上中山三角41的上表面,进入第一轨道43,当碰到压针斜面41C时,沿压针斜面41C下降,同时带动上针踵10沿左翻针起压针三角23上的压针面23B下降,再接着中针踵20沿左度目三角31下降,完成翻针编织。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接针工作示意图,箭头为横机机头的运动方向,该编织系统位于翻针编织系统的相匹配对应面,左度目三角31处于三角底板1上斜通滑槽9B的可调节最低位。当组合针经过F-F位置时,选针器选针,下针踵30沿B位复位三角7上升进入H位置,上针踵10及中针踵20在平针三角8及B位复位三角7之间运动;下针踵30沿压脚51上的斜面上升,带动中针踵20沿左度目三角31的上表面运动,随后中针踵20沿下中山三角42的斜面上升;接着下针踵30沿压脚52上的斜面上升,带动中针踵20沿下中山三角42的上表面运动,接着中针踵20沿下中山三角42上的斜面42D下降,并进入到第三轨道45中,沿轨迹42G及42H上升,当到达轨迹高点后,继续沿斜面42B上升,经下中山三角42的上表面后进入轨道第二轨道44后,再接着沿右度目三角32下降,完成接针编织。

Claims (2)

1.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包括三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底板上安装有翻针三角、度目三角、中山三角,其中:
翻针三角固定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活动地安装于三角底板上,度目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与翻针三角相配合,度目三角和翻针三角上皆设有供针踵运行的轨道,度目三角轨道和翻针三角轨道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踵的间距;
中山三角固装于翻针三角下方的三角底板上,在中山三角上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其中:第一轨道为翻针轨道,第一轨道包括设置于中间的第一直线槽,以及设置于第一直线槽两端并与直线槽相连通的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第二轨道为编织轨道,第二轨道为人字形凹槽;第三轨道为吊目接针轨道,第三轨道呈左右对称设置,由第二直线槽、第三斜槽、第三直线槽组成;
所述的翻针三角包括上翻针三角,下翻针三角,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上翻针三角安装于三角底板上,上翻针三角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凹槽、和第二凸起部,下翻针三角安装于上翻针三角的下方,下翻针三角设置有凸起部,下翻针三角的凸起部与上翻针三角的凹槽相对设置,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分别安装于下翻针三角的左右两侧,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一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凹槽与上翻针三角的第二凸起部斜面对应设置;
所述的度目三角包括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其中,左度目三角设置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右度目三角设置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下方,左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右度目三角的工作面与右翻针起压针三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控制织针的两针踵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底板上还设有压脚和不织压片,压脚固装于中山三角下方的三角底板上,不织压片固装于压脚的下方,压脚的两端和不织压片的两端皆设置有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翻针起压针三角、右翻针起压针三角的外侧皆设置有平针三角,复位三角安装于中山三角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山三角包括上中山三角和下中山三角,上中山三角设置于翻针三角的下方,下中山三角设置于上中山三角的下方,上中山三角、下中山三角为一体设置或单独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脚设置有四个,呈间隔设置于中山三角的下方。
CN 201110226981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Active CN102277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6981 CN102277682B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6981 CN102277682B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7682A CN102277682A (zh) 2011-12-14
CN102277682B true CN102277682B (zh) 2013-10-09

Family

ID=4510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26981 Active CN102277682B (zh) 2011-08-09 2011-08-09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7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7683A (zh) * 2011-10-17 2011-12-14 陶春明 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
CN103409925A (zh) * 2013-08-08 2013-11-27 浙江嘉普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脑多功能横机三角底板
CN104233616B (zh) * 2014-09-02 2016-05-18 江苏国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108085855A (zh) * 2017-12-07 2018-05-29 广东金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横机的机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3579A (en) * 1981-09-30 1984-08-07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Double cam unit for knitting machines
EP0597812A1 (en) * 1992-11-11 1994-05-18 E.M.M. S.R.L. Improved automatic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793467A (zh) * 2005-12-23 2006-06-28 冯加林 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EP1835059A1 (en) * 2004-12-27 2007-09-19 Shima Seiki Mfg., Ltd Compound cam system
CN201089829Y (zh) * 2007-09-14 2008-07-23 陈红岩 一种编织三角机构
CN201883252U (zh) * 2010-09-20 2011-06-29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全自动电脑横机三角底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7612C2 (de) * 1985-10-23 1994-07-28 Stoll & Co H Schloßsystem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CN202247201U (zh) * 2011-08-09 2012-05-30 陶春明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3579A (en) * 1981-09-30 1984-08-07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Double cam unit for knitting machines
EP0597812A1 (en) * 1992-11-11 1994-05-18 E.M.M. S.R.L. Improved automatic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835059A1 (en) * 2004-12-27 2007-09-19 Shima Seiki Mfg., Ltd Compound cam system
CN1793467A (zh) * 2005-12-23 2006-06-28 冯加林 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01089829Y (zh) * 2007-09-14 2008-07-23 陈红岩 一种编织三角机构
CN201883252U (zh) * 2010-09-20 2011-06-29 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全自动电脑横机三角底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7682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7682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202247201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201268764Y (zh) 三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CN103696114A (zh) 双面提花针织机
CN102383255A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106637641A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01532206B (zh)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CN102121166B (zh)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CN201406529Y (zh) 三角编织机构
CN202273054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CN201896229U (zh) 电脑横编机的编织系统
CN201501969U (zh) 电脑横编织机的走针控制机构
CN205152524U (zh) 一种经济型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03295765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CN203113042U (zh) 一种电子钩编机
CN202011946U (zh) 全电脑横编织机的三角机构
CN101532207B (zh) 三角编织机构
CN201347489Y (zh) 电控自动横机的编织三角系统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102965832A (zh) 电脑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CN201158741Y (zh) 编织横机织针控制机构
CN102277683A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翻针系统
CN202323287U (zh) 沉降片控制装置
CN102605536B (zh) 多功能电脑横机三角系统
CN202090145U (zh)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3

Address after: 310018 No.19, 22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AOT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5 Luojiafeng Yushan, Jianhu Town, Yuecheng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2000

Patentee before: Tao Chun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