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260B -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260B
CN103112260B CN201210323475.5A CN201210323475A CN103112260B CN 103112260 B CN103112260 B CN 103112260B CN 201210323475 A CN201210323475 A CN 201210323475A CN 103112260 B CN103112260 B CN 103112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or
battery saving
information
saving mode
conve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34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260A (zh
Inventor
清水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1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84Power saving in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6Control thereof using a low-power mode, e.g. standb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ifferent circuits or for supplying power at differen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28Initialisation or control of normal start-up or shut-down, i.e. non failure or error rela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减少在省电状态下关闭电源开关之后返回到待机状态所需的时间。电源在待机状态下向CPU和RAM供给电力,在由关断电源开关而引起的第二等待状态下,向RAM供给电力,而不向CPU供给电力,并且由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时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而引起的省电状态下,向RAM供给电力,而不向CPU供给电力。电源控制器使用待机存储器图像使装置从所述第二等待状态转变到所述待机状态。CPU将所述待机存储器图像写入RAM,用于省电状态下的存储。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在多个电力模式之间转变。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多功能化,其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启动图像形成装置花费更多的时间。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提出各种用于减少启动图像形成装置所花费的时间的技术(见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92474号公报)。
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92474号公报中公开的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待机模式、第一节能模式和第二节省模式作为其电力模式。当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节能模式时,只有RAM以及从第一节能模式返回所需的最小数量的设备被通电。此外,在第一节能模式中,用于从第一节能模式返回所需的返回数据(第一返回数据)被存储在RAM中,并且当引起从第一节能模式返回的返回事件发生时,该信息处理装置基于存储在RAM中的返回数据从第一节能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此外,当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第二节能模式时,只有用于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所需的最小数量的设备被通电。在第二节能模式中,信息处理装置将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所需的返回数据(第二返回数据)预先存储在硬盘中,并且当引起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的返回事件发生时,信息处理装置基于存储在硬盘中的返回数据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
在从待机模式转变到第一节能模式时,所公开的信息处理装置将第一返回数据存储在RAM中,并且将第二返回数据存储在硬盘中。如果在第一节能模式下关闭电源开关,则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第二节能模式。然后,当引起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的返回事件发生时,电力被供给到整个信息处理装置,并且信息处理装置基于存储在硬盘中的第二返回数据返回到待机模式。
为了使信息处理装置从第二节能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在RAM中恢复(restore)从硬盘读取的第二返回数据,然后使信息处理装置基于第二返回数据返回到待机模式。然而,在该信息处理装置中,在RAM中恢复存储在硬盘中的第二返回数据需要时间。因此,在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92474号公报中公开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一节能模式下关闭电源开关以使装置转变到第二节能模式,则信息处理装置返回到待机模式需要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该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减少在省电状态下关闭电源开关之后返回到待机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电力供给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并且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而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第一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使得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所述存储器单元存储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电力供给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并且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而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第一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使得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所述存储器单元存储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当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使得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所述存储器单元存储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信息处理单元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的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当关闭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其中,在满足预先定义的转变到省电状态的要求的条件下不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当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电源开关时,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迅速进行用于从通过关闭电源开关所引起的装置的状态返回的操作,从而能够减少从该状态返回所需的时间。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控制器控制部的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操作部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状态的改变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控制器控制部的电源系统的框图。
图7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时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从省电状态转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其开关接通时进行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时由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从省电状态转变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以下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构成要素仅通过示例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另外,将给出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描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布置。
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器200、打印机部300、折叠器500及整理器600。原稿给送器100被安装在图像读取器200的上部。
原稿给送器100从起始页开始逐页顺序给送设置在原稿托盘105上的原稿。原稿被经由曲线路径输送到原稿台板玻璃205。
为了读取在原稿的一侧上形成图像的原稿(单面原稿),单面原稿的末端位于原稿台板玻璃205上的读取位置R1。然后,扫描器单元206如图1所示从左移动到右,由此读取原稿。下文中,原稿的这种读取被称为“静止原稿读取模式”。
另一方面,还存在如下情况,其中,单面原稿以预定的读取速度移动到读取位置R1,同时被固定至读取位置R1的扫描器单元206读取。原稿的这种读取被称为“移动原稿读取模式”。在两种读取模式中,被读取之后的原稿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06上。
为了读取在两侧都形成有图像的原稿原稿(双面原稿),通常,扫描器单元206读取原稿的正面上的图像。使用布置在原稿给送器100中的光学单元110读取在原稿的背面上的图像。注意,光学单元110被提供有图像传感器和光源(都未示出)。
作为扫描器单元206读取图像的结果而获得的光学图像经由透镜207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08上。图像传感器208输出与光学图像相对应的电信号(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被打印机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转换为作为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并且被发送到曝光控制器505。
曝光控制器505将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在感光鼓506上。这在感光鼓506上根据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507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片材从片材盒308和309以及手动片材给送器310中的一个输送到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转印部312将感光鼓506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注意,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片材被从双面输送路径311给送到转印位置。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输送到定影部313。定影部313进行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定影处理。已经经历定影处理的片材被挡板(未示出)从路径315导向至路径314。在片材的末端已经离开路径315时,片材被切换回以从路径316导向至排出辊317。
因此,片材从排出辊317面朝下排出,即,其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朝下。片材的排出被称为“反转排出”。例如,在使用原稿给送器100读取多个原稿并且将其打印的情况下,如果片材被面朝下排出,则原稿的图像能够以从起始页开始的页顺序相继形成在片材上。
注意,若要通过从手动片材给送器310给送诸如OHP(高射投影仪)片材的硬片材来进行图像形成,片材从排出辊317面朝上排出,即,其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朝上,而不被导向至路径315。
当在片材的两侧上都形成图像时,片材被从定影部313导向至路径315,然后导向至路径314。然后,紧接片材的末端离开了路径315之后,片材被切换回并且由挡板(未示出)导向至双面输送路径311。片材被再次经由双面输送路径311发送到转印位置,转印部112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片材的背面侧。之后,由定影部313对片材进行定影处理,并且片材被排出,如上所述。
路径的长度和辊的布置被定义,驱动系统被划分,使得即使在诸如A4或B5尺寸的五个半尺寸的片材被导向至一个循环路径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片材输送,所述一个循环路径从转印部312延伸并且再次经由双面输送路径311返回到转印部312。
注意,在双面复印期间,排出片材,其中奇数页面朝下。这使得在双面复印中也能够以正确的页顺序堆叠片材。
在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从排出辊317排出的片材被发送到折叠器500。这里,折叠器500进行用于将片材折叠成Z形状的Z折叠处理。当针对A3或B4尺寸的片材指定Z折叠处理时,折叠器500对片材进行Z折叠处理,然后将片材发送到整理器600。
注意,当没有指定Z折叠处理时,A3或B4尺寸以外的尺寸的片材被发送到整理器600,而没有在折叠器500中受到Z折叠处理。
整理器600进行装订处理、订钉处理及打孔处理等。插入器700被安装在整理器600的顶部。插入器700将例如封面片材和插入的片材给送到整理器600。
控制器控制部400通过与图像读取器200、打印机部300、折叠器500、及整理器600进行通信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框图。
参考图2,连接到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是原稿给送器控制器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01、打印机控制器301、折叠器控制器501、整理器控制器601及操作部800。此外,控制器控制部400经由外部接口(I/F)451连接到外部总线452。在所示的示例中,计算机453连接到外部总线452。注意,作为外部总线452,例如使用网络或USB。
原稿给送器控制器101在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控制下控制原稿给送器100。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01在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控制下控制图像读取器200。打印机控制器301在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控制下控制打印机部300。折叠器控制器501在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控制下控制折叠器500。整理器控制器601在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控制下控制整理器600。
控制器控制部400通过根据操作部800的设置或来自计算机453的指令控制原稿给送器控制器101和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01,来获取作为原稿的读取的结果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此外,控制器控制部400通过控制打印机控制器301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进行打印。此外,控制器控制部400通过控制折叠器控制器501和整理器控制器601,而在片材上进行订钉处理或打孔处理。
此外,控制器控制部400经由外部接口451从计算机453接收打印数据(图像数据),并且基于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处理。此外,控制器控制部400将存储在后述的硬盘(HD)中的图像数据发送到计算机453。
图3是图2所示的控制器控制部400的框图。
参照图3,控制器控制部400包括执行操作系统(OS)的CPU401。总线桥404连接到CPU401,ROM402及RAM403连接到总线桥404。用于引导CPU401的引导程序存储在ROM402中,并且用于控制CPU401的控制数据被暂时存储在RAM(非易失性存储器)403中。RAM403也被用作CPU401的工作区。
注意,ROM402存储表示是否启用后述的第二等待状态P103的设置。设置被发送到以下所述的电源控制器410。
半导体磁盘(辅助存储设备)408存储包括OS的主程序。另外,半导体磁盘408暂时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在操作时的图像数据。HDD(辅助存储装置)407存储用户获取的图像数据和在用户使用以下所述的操作部800编辑图像时获得的图像数据。
如图3所示,操作部控制器406和外部接口(I/F)控制部405连接到总线桥404,并且经由从省电模式返回因素检测部(以下简称为“返回因素检测部”)411分别连接到操作部800和外部接口451。
CPU401经由总线桥404与设备控制器409通信。设备控制器409控制原稿给送器控制器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01、打印机控制器301、折叠器控制器501及整理器控制器601。
电源控制器410通过检测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供给电力的主开关(电源开关)302的状态来进行电源控制。更具体地,电源控制器410控制到原稿给送控制器101、图像读取器控制器201、打印机控制器301、折叠器控制器501、及整理器控制器601的电力供给。
在以下所述的省电模式和第二待机模式下,由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电源控制。此外,HDD407和半导体磁盘408被独立地供给电力,并且电源控制器410控制到HDD407和半导体磁盘408的电力供给和电力切断。
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检测使得从省电模式返回的返回因素。更具体地,当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省电模式时,如果例如按下操作部800的主开关(SW)键或经由外部接口451输入打印作业,则返回因素检测部411向电源控制器410通知该事实。在接收到通知时,电源控制器410向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电力,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模式返回,如以下所述。
图4是图2所示的操作部800的外观示意图。
操作部800包括液晶(LCD)显示部900。LCD显示部900具有附加至LCD(液晶显示器)的触摸屏板。LCD显示部900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画面,并且响应于在操作画面上的键操作,将与键操作相关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部400。
十键801用于输入数字字符,诸如复印的张数。开始键802被按下以在例如用户期望的条件已被设置之后开始复印操作或原稿读取操作。停止键803用于停止正在处理的操作。节能键804在用户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节能模式以及从节能模式返回时使用。
指南键805在用户对操作部800的各个键的功能不熟悉时使用。当指南键805被按下时,键的描述显示在LCD显示部900上。复印模式键806用于进行复印。传真键807用于配置传真的设置。文件键808用于输出文件数据。打印机键809用于配置关于从诸如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的打印输出的设置。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状态的改变的图。此外,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控制器控制部400的电源系统的框图。
参照图5和图6,第一等待状态P100是商用电源(来自AC插座的电力供给)303关闭的状态,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没有电力供给(该状态也称为“完全关闭状态”)。在第一等待状态P100中,没有电力被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不接受电气操作。
当商用电源303被连接时,如果以下所述的第二等待状态P103(第一省电模式)已被禁用,则能够由电源控制器410切断第一电源304。
在待机状态(待机模式)P101中,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任何时间操作,并且能够接受所有操作。在待机状态P101中,主开关302已被接通。在待机状态P101中,电力从第一电源304供给到RAM403、电源控制器410、第一开关305及返回因素检测部411。电源控制器410控制主开关302、第一开关305及第二开关306中的各个的接通/关断。第一开关305设置在第一电源304和返回因素检测部411之间。当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一开关305时,电力从第一电源304供给到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此外,第二开关306设置在商用电源303和第二电源307之间。当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二开关306时,电力从商用电源303供给到第二电源307。注意,当第二开关306接通时,第二电源307向CPU401、ROM402、半导体磁盘408、HDD407及设备控制器409供给电力。
在省电状态(第二省电模式)P102中,使用返回因素检测部(返回因素检测单元)411能够检测使从省电模式返回的返回因素,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消耗低于待机状态P101。在所示的示例中,电力被供给到电源控制器410、RAM403及返回因素检测部411。在该实施例中,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一电源304和第一开关305,并关断第二开关306。
在省电状态P102中,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之前,图像形成装置上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状态刚刚存储在RAM403作为存储器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图像被称为“省电存储器图像(第二状态信息)”。省电存储器图像表示紧接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模式之前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并且是通过形成CPU的状态(关于设置寄存器的信息)、连接到CPU401的电子设备的状态、OS和应用的工作状态而创建的作为存储器图像的数据。存储器图像的数据是执行用于从省电模式返回的恢复处理所必需的。
第二等待状态P103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以高速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的待机状态,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消耗低于省电状态P102。在第二等待状态P103中,电力被供给到电源控制器410和RAM403。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二开关306和第一开关305,并且接通第一电源304。因此,电力从第一电源304供给到RAM403和电源控制器410。
在第二等待状态P103中,紧接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之后,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状态存储在RAM403中作为存储器图像。在该实施例中,存储器图像被称为“待机存储器图像(第一状态信息)”。待机存储器图像表示紧接图像形成装置已被启动之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并且是通过形成CPU的状态(关于设置寄存器的信息)、连接到CPU401的电子设备的状态、OS和应用的工作状态而创建的作为存储器图像的数据。存储器图像的数据是执行用于从省电模式返回的恢复处理所必需的。
在RAM403中存储的省电存储器图像和待机存储器图像在以下几点不同:
如上所述,省电存储器图像表示紧接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之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例如,实际上显示在LCD显示部900上的图像是紧接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之前的图像,因此该图像可以每次不同。
另一方面,待机存储器图像表示紧接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之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LCD显示部900上显示的图像每次相同,从而能够重使用已经存储的存储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待机存储器图像存储在HDD407或半导体磁盘408中,如以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给出假设待机存储器图像被存储在HDD407中的描述。然而,能够改变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结构以及在紧接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之后在LCD显示部900上显示的图像,因此定期重新创建,即,更新待机存储器图像是有效的。
例如,CPU401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以预定的时间间隔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并且紧接图像形成装置已经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之后创建待机存储器图像。
接下来,将给出由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的电源转变的控制的描述。
在第一等待状态P100中,没有电力被供给到电源控制器410。当用户接通主开关302时,电源控制器410向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电力。这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初始化状态启动,然后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在待机状态P101下,当满足第一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第一转变要求的示例是经过针对图像处理装置设置的时间段(转变到省电状态的时间)或用户指示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
总之,当在预先设置的时间段(转变到省电状态的时间)未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CPU401在RAM403中创建省电存储器图像,并且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
在省电状态P102下,当满足第二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对应于第二控制单元的操作)。第二转变要求的示例是按下图4所示的节能键804或经由外部接口451输入打印作业。
更具体地,当检测到满足转变到待机状态要求(返回因素)时,返回因素检测部411向电源控制器410通知该事实。这使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电源控制,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在待机状态P101下,在满足第三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第三转变要求的示例是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被设置为禁用并且同时主开关302被关断。
当满足第三转变要求时,CPU401执行图像形成装置的关闭,并且指示电源控制器410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这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注意,当重新创建上述待机存储器图像时,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一次。
在待机状态P101下,在满足第四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第四转变要求的示例是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被设置为启用并且同时主开关302被关断。
当满足第四转变要求时,CPU401将待机存储器图像存储在RAM403中,并且指示电源控制器410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这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在第二等待状态P103下,在满足第五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二等待状态P103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第一控制单元)。第五转变要求的示例是由用户接通主开关302。在满足第五转变要求时,电源控制器410向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电力,以将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二等待状态P103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在省电状态P102中,在满足第六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第六转变要求的示例是当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省电状态P102时,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禁用,并且同时主开关302被关断。
在满足第六转变要求时,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电源控制,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
在省电状态P102下,在满足第七预定转变要求时,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第七转变要求的示例是当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省电状态P102时,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并且同时主开关302被关断。
在满足第七转变要求时,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电源控制,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图7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时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从省电模式转变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5至图7,假设图像形成装置现在处于待机状态P101。CPU401(控制处理器)确定是否满足了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步骤S101)。如果未满足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步骤S101“否”)中,则CPU401保持在待机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用户按下了操作部800的节能键804或已经经过预定的转变到省电状态时间时,视为满足了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
当满足了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转变到省电状态要求)时(步骤S101“是”),CPU401创建上述省电存储器图像,并且将其存储在RAM403(主存储设备:主存储器)中(步骤S102)。
然后,在CPU401向电源控制器410通知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指令时,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二开关306。这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
省电存储器图像表示紧接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之前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例如,省电存储器图像包括CPU401的状态、连接到CPU401的电子设备的状态、及OS和应用的操作状态。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返回,使用省电存储器图像执行用于从省电状态P102返回的恢复处理。省电存储器图像的数据包括作为由OS管理的存储器区域的系统存储器和视频存储器的数据保存区域的内容。
当图像形成装置已经被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时,电源控制器410监控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是否检测到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返回到待机状态P101的返回因素(步骤S103)。如果未检测到返回因素(步骤S103“否”),则电源控制器410监控主开关302是否已被关断(步骤S104)。如果主开关302未被关断(步骤S104“否”),则电源控制器410返回到步骤S103。
如果在步骤S103中检测到返回因素(步骤S103“是”),则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指示电源控制器410使图像形成装置返回到待机状态P101。响应于该指令,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二开关306,从而激活来自第二电源307的电力供给。另一方面,CPU401使用在RAM403中存储的省电存储器图像进行返回操作(步骤S105),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如果在步骤S104中确定主开关302已被关断(步骤S104“是”),则电源控制器410确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第二等待状态P103是否已经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107)。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禁用(步骤S107“否”),则电源控制器410确定该图像形成装置被使得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然后,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一电源304,从而在省电状态P102下切断到供给有电力的块的电力供给(步骤S108)。因此,停止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供给,从而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
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107“是”),则电源控制器410开始准备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二开关306,并暂时启动CPU401、HDD407等。然后,CPU401将预先存储在HDD407中的待机存储器图像传送到RAM403(步骤S110)。
当完成待机存储器图像到RAM403的传送时,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一和第二开关305和306,并且切断到返回因素检测部411等的电力供给(步骤S111),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图8是在接通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开关302时进行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5、图6和图8,当用户没有接通主开关302时(步骤S201“否”),不开始启动处理。当用户接通主开关302时(步骤S201“是”),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一电源304、第一和第二开关305和306,然后开始从ROM402引导(步骤S202)。
然后,CPU401检查主开关302是否已经接通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等待状态P103或从其第一等待状态P100引导(步骤S203)。具体地,CPU401参照表示是否启用在ROM402中存储的第二待机信息的设置,并且检查正在从第二等待状态P103还是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进行引导。
如果从第二等待状态P103进行引导(步骤S203“是”),则CPU401使用在RAM403中存储的待机存储器图像继续引导(步骤S204),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二等待状态P103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如果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进行引导(步骤S203“否”),则意味着要从初始化状态执行图像格式化装置的引导,因此CPU401顺序启动在半导体磁盘408中存储的主程序和其他程序(步骤S205),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等待状态P100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省电状态P102中,在没有任何引起返回到待机状态P101的返回因素的情况下关断主开关302时,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则在HDD407中存储的待机存储器图像(第一状态信息)被存储在RAM(主存储设备)403中,然后图像形成装置被使得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因此,当主开关302被再次接通时,CPU401能够通过使用存储在RAM403中的待机存储器图像迅速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待机状态。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除参照图9描述的处理之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使得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图9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时由该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从省电状态转变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5、图6和图9,假设图像形成装置现在处于待机状态P101。CPU401确定是否满足了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步骤S301)。如果未满足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步骤S301“否”),则CPU401保持在待机状态。
当满足了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要求时(步骤S301“是”),则在图像形成装置要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的情况下,CPU40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等待状态P103是否已经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302)。
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禁用(步骤S302“否”),则CPU401创建省电存储器图像,并将其存储在RAM403中(步骤S303)。然后,CPU401向电源控制器410通知图像形成装置到省电状态P102的转变。响应于该通知,电源控制器410进行电源控制,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305,如下所述。
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302“是”),则CPU401创建省电存储器图像,并将其存储在RAM403中。此外,CPU401将预先存储在HDD407中的待机存储器图像传送到RAM403(步骤S304)。然后,CPU401向电源控制器410通知图像形成装置到省电状态P102的转变。响应于该通知,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二开关306,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之前,待机存储器图像被存储在RAM403中,由此即使在省电状态P102下,主开关302被关断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接通第二开关306,以将待机存储器图像存储在RAM403中。这使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从省电状态P102迅速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当图像形成装置已经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时,电源控制器410监控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是否检测到用于使从省电状态P102返回到待机状态P101的返回因素(步骤S305)。如果未检测到返回因素(步骤S305“否”),则电源控制器410监控主开关302是否已被关断(步骤S306)。如果主开关302未被关断(步骤S306“否”),则电源控制器410返回到步骤S305。
如果在步骤S305中检测到返回因素(步骤S305“是”),则返回因素检测部411指示电源控制器410使图像形成装置返回到待机状态P101。响应于该指令,电源控制器410接通第二开关306。另一方面,CPU401使用在RAM403中存储的省电存储器图像进行返回操作(步骤S307),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如果在步骤S306中确定主开关302已被关断(步骤S306“是”),则电源控制器410确定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等待状态P103是否已经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309)。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禁用(步骤S309“否”),则电源控制器410确定该图像形成装置被使得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然后,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一电源304,并且在省电状态P102下切断到供给有电力的块的电力供给(步骤S31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一等待状态P100。
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步骤S309“是”),则电源控制器410关断第一开关305,并且停止到返回因素检测部411的电力供给(步骤S312),以使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P102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图像形成装置从待机状态P101转变到省电状态P102时,如果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则省电存储器图像和待机存储器图像被存储在RAM403中。如果在省电状态P102中,没有检测到到待机状态P101的返回因素,但主开关302被关断,则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二等待状态P103已经被设置为启用的条件下转变到第二等待状态P103。
如果在省电状态P102中检测到待机状态P101的返回因素,则CPU401使用在RAM403中存储的省电存储器图像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此外,当主开关302被再次接通时,CPU401使用在RAM403中存储的待机存储器图像使图像形成装置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因此,当图像形成装置处于省电状态P102或第二等待状态P103时,可以使图像形成装置迅速转变到待机状态P101。
注意,虽然在上面的描述中,通过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示例来描述信息处理装置,这不是限制性的,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PC)和蜂窝电话的其他信息处理装置。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例如,能够通过使图像处理装置执行作为控制方法的功能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任何一个的功能。此外,可以通过使计算机并入信息处理装置以执行作为控制程序的、实现功能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任何一个的功能。注意,控制程序被存储在例如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各自至少包括电源控制和模式的转变。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95042号公报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信息处理;
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
电力供给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待机模式、第一省电模式和第二省电模式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低于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电力消耗并且高于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
其中,所述电力供给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并且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
所述电力供给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的情况下,在暂时转变到待机模式之后,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以及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暂时转变的所述待机模式下,将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关闭状态转变到待机状态之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并且,在所述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打开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二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二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并且
其中,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待机模式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之前的所述待机模式中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单元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设置要启用或者禁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
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信息处理;
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
电力供给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待机模式、第一省电模式和第二省电模式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低于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电力消耗并且高于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
其中,所述电力供给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并且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定义的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第二省电模式的要求的情况下,将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关闭状态转变到待机状态之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所述电力供给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之后,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待机模式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当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电源开关时,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并且当打开所述电源开关时,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打开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二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二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创建所述第二状态信息给所述存储器单元,使得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所述存储器单元存储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待机模式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之前,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之前的所述待机模式中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辅助存储器单元,其被配置为预先存储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要存储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从所述辅助存储器单元传送到所述存储器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单元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设置要启用或者禁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片材上进行图像形成。
1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信息处理单元进行信息处理;
存储单元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
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待机模式、第一省电模式和第二省电模式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低于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电力消耗并且高于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
其中,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
在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的情况下,在暂时转变到待机模式之后,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以及
在暂时转变的所述待机模式下,将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关闭状态转变到待机状态之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并且,在所述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打开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
16.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该信息处理装置具有多个电力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信息处理单元进行信息处理;
存储单元存储由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使用的信息;
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待机模式、第一省电模式和第二省电模式中的一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低于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电力消耗并且高于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电力消耗,
其中,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所述待机模式时,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和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一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当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第二省电模式时,向所述存储器单元供给电力而不向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供给电力,
在所述待机模式的状态下,在满足了预先定义的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第二省电模式的要求的情况下,将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表示在紧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关闭状态转变到待机状态之后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在将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单元之后,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待机模式转变到所述第二省电模式,当在所述第二省电模式的状态下关闭电源开关时,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第一省电模式,并且当打开所述电源开关时,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以及
在所述电源开关在所述第一省电模式的状态下打开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在所述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第一状态信息,来控制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从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转变到所述待机模式。
CN201210323475.5A 2011-09-07 2012-09-04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12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5042 2011-09-07
JP2011195042A JP5847501B2 (ja) 2011-09-07 2011-09-07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260A CN103112260A (zh) 2013-05-22
CN103112260B true CN103112260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75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3475.5A Active CN103112260B (zh) 2011-09-07 2012-09-04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52217B2 (zh)
JP (1) JP5847501B2 (zh)
CN (1) CN103112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4208A (ja) * 2013-10-11 201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82097B2 (ja) * 2013-11-29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60037A (ja) * 2015-03-02 2016-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774753B2 (en) 2015-05-28 2017-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6720776B2 (ja) * 2016-08-26 2020-07-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起動制御方法および起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901248B2 (ja) * 2016-09-01 2021-07-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53211B2 (ja) * 2017-07-18 2021-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74622B2 (ja) * 2019-06-17 2023-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CN115268240A (zh) * 2022-08-23 2022-11-0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耗材芯片、耗材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4828A (en) * 1996-09-19 1999-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in computer system for supplying backup power to volatile memory while the computer receives AC power
CN102033601A (zh) * 2009-10-05 201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用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8109B2 (ja) * 1997-04-22 200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1161385A (ja) * 1997-11-28 1999-06-18 Toshiba Corp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ステート制御方法
JP4053225B2 (ja) * 2000-09-29 2008-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記録媒体
JP2005215856A (ja) * 2004-01-28 2005-08-11 Ricoh Co Ltd 情報機器及び記録媒体
JP4376669B2 (ja) * 2004-03-17 2009-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JP2006092474A (ja) * 2004-09-27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省電力制御方法
JP4743479B2 (ja) * 2004-12-03 2011-08-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21381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harp Corp 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該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9096A (ja) * 2006-11-17 2008-06-05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5157223B2 (ja) * 2007-04-04 2013-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207792B2 (ja) * 2008-02-19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0063061A (ja) * 2008-09-08 2010-03-18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191895A (ja) * 2009-02-20 2010-09-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情報処理装置
JP5482075B2 (ja) * 2009-10-07 2014-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方法及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4828A (en) * 1996-09-19 1999-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in computer system for supplying backup power to volatile memory while the computer receives AC power
CN102033601A (zh) * 2009-10-05 201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用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8019A (ja) 2013-03-28
JP5847501B2 (ja) 2016-01-20
CN103112260A (zh) 2013-05-22
US9152217B2 (en) 2015-10-06
US20130061080A1 (en) 201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260B (zh) 具有多个电力模式的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277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7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457558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that includes storage battery
JP5355369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での表示を制御する表示制御方法
CN1018271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数据显示方法
US20100014113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44271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50980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17075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92452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00948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93364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partitions of storage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US9008533B2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151528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電源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848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52973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927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JP20051410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106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1972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5087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54874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201816A (ja) 印刷支援装置、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476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省電力および待機モードの状態遷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