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4754A - 同轴连接器插头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4754A
CN103094754A CN2012104341985A CN201210434198A CN103094754A CN 103094754 A CN103094754 A CN 103094754A CN 2012104341985 A CN2012104341985 A CN 2012104341985A CN 201210434198 A CN201210434198 A CN 201210434198A CN 103094754 A CN103094754 A CN 103094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center conductor
connector plug
conductor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41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4754B (zh
Inventor
丸山贵司
北市幸裕
剱崎真一
若松弘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4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插头,既能抑制中心导体偏移又能实现低高度化。外部导体(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中心导体(14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且设置于外部导体(12a)内。绝缘体(16)将中心导体(14a)固定于外部导体(12a)。在中心导体(14a)设置有将中心导体(14a)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孔(H)。绝缘体(16)经由孔(H)而从中心导体(14a)的外部进入到中心导体(14a)的内部。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连接器插头,更确切地说,是涉及具备筒状的外部导体、以及设置于外部导体内的筒状的中心导体的同轴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插头。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插头510的剖视结构图。
如图14所示,插头510具备套筒状中心导体512、中心导体接合部514、外侧导体516以及绝缘壳体518。外侧导体516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且保持为地电位。套筒状中心导体512设置于外侧导体516的中心,且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高频信号相对于套筒状中心导体512输入输出。中心导体接合部514与套筒状中心导体512连接,且被沿水平方向引出。绝缘壳体518是将套筒状中心导体512固定于外侧导体516的中心的树脂部件。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头510存在难以实现低高度化这样的问题。更详细而言,插座式连接器装配于连接器插头510。此时,插座式连接器的销状中心导体从上侧插入到套筒状中心导体512。因此,套筒状中心导体512被朝下侧按压。此时,套筒状中心导体512可能朝下方偏移。
因此,在连接器插头510中,套筒状中心导体512与中心导体接合部514的连接部分呈曲柄状。由此,绝缘壳体518位于套筒状中心导体512的下部,即使朝下侧按压套筒状中心导体512,也能够利用绝缘壳体518抑制该套筒状中心导体512朝下方偏移。
然而,若在套筒状中心导体512的下侧存在绝缘壳体518,则连接器插头510的高度会增加绝缘壳体518的高度那么多。即,难以实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插头510的低高度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4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插头,既能抑制中心导体偏移又能实现低高度化。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具备:第一外部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第一中心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内;以及绝缘体,其将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设置有将该第一中心导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部,所述绝缘体经由所述连通部而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既能抑制中心导体偏移又能实现低高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外部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中心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中心导体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组装过程中的同轴连接器插头的中心导体部的图。
图7是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绝缘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将中心导体部与绝缘体组装完成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外部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中心导体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同轴连接器插座的绝缘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3(a)是安装前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剖视结构图,图13(b)是安装后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同轴连接器插座的剖视结构图。
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插头的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H…孔;10…同轴连接器插头;12、112…外部导体部;12a、112a…外部导体;12b~12d、112b~112d…外部端子;14、114…中心导体部;14a、114a…中心导体;14b、114b…外部端子;16、116…绝缘体;16a…基座部;16b…突起;110…同轴连接器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进行说明。
(同轴连接器插头的结构)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剖视结构图。图3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外部导体部12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中心导体部14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中心导体部14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组装过程中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中心导体部14的图。图7是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绝缘体16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将中心导体部14与绝缘体16组装完成时的外观立体图。
以下,在图1中,将绝缘体16的法线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将与绝缘体16的两条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互相正交。另外,z轴方向与铅直方向平行。
然而,后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座从下侧装配于同轴连接器插头10。即,当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头10时,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头10。因此,图1的下方意味着铅直方向的上方,图1的上方意味着铅直方向的下方。因此,将图1的下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正方向,将图1的上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负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表面安装于柔性印制基板这样的电路基板上,该同轴连接器插头10具备外部导体部12、中心导体部14及绝缘体16。
通过对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实施冲裁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制成外部导体部12。进而,对外部导体部12实施镀银或镀金。如图1及图3所示,外部导体部12包括外部导体12a及外部端子12b~12d。如图1至图3所示,外部导体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
另外,在外部导体12a设置有狭缝S。狭缝S在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成直线。这样,当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俯视观察时,外部导体12a未连结成圆环状,而是呈C字型。
外部端子12b~12d与外部导体12a连接,且设置于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外部端子12b被从外部导体12a朝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并且朝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返。外部端子12c被从外部导体12a朝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并且朝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折返。另外,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2c呈T字型。外部端子12d被从外部导体12a朝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并且朝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返。另外,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2d呈T字型。
通过对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实施冲裁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制成中心导体部14。进而,对中心导体部14实施镀银或镀金。如图1及图4所示,中心导体部14具备中心导体14a及外部端子14b。
如图1所示,中心导体14a设置于外部导体12a内(更详细而言,是外部导体12a的中心)。即,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中心导体14a被外部导体12a包围。另外,如图4所示,中心导体14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在中心导体14a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3个狭缝。这样,中心导体14a能够朝水平方向略微扩展。
如图4所示,外部端子14b与中心导体14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且沿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与中心导体14a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然而,如图2所示,在外部端子14b设置有0.01mm左右的较小的台阶。因此,如图2所示,外部端子14b从绝缘体16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突出0.01mm左右。如图1所示,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4b隔着外部导体12a的中心而与外部端子12b对置。
然而,如图5所示,在中心导体14a的侧面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部分设置有将中心导体14a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孔(连通部)H。以下,结合中心导体部14的制造工序对孔H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当制作中心导体部14时,将一个金属板冲裁为T字型。在图6(a)的状态下,中心导体14a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平板状部件。在位于中心导体14a的y轴方向的两端的边分别设置有切口Ha、Hb。另外,在图6(a)的状态下,外部端子14b是从中心导体14a的y轴方向的中央朝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延伸的平板状部件。并且,多个中心导体部14a以沿y轴方向排列的方式在外部端子14b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与金属板连接。
接下来,如图6(b)所示,平板状的中心导体14a被折弯而形成圆筒。具体而言,平板状的中心导体14a以中心导体14a的y轴方向的两端的边接合的方式而弯曲成圆环状。此时,通过切口Ha、Hb连结而形成孔H。进而,如图6(b)所示,圆筒状的中心导体14a被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弯。由此而完成中心导体部14。
绝缘体16是利用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制作成的基座部件,发挥将中心导体部14固定于外部导体部12的作用。如图1及图7所示,绝缘体16包括基座部16a及突起16b。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基座部16a呈矩形状,如图2所示,基座部16a将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开口覆盖。然而,在基座部16a设置有切口C1~C3。切口C1通过将基座部16a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除去而形成。切口C2通过将基座部16a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除去而形成。切口C3通过将基座部16a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除去而形成。
突起16b通过基座部16a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突出而形成。
如图8所示,通过插入模塑成型而使中心导体部14与绝缘体16一体成型。由此,中心导体14a比基座部16a的中央更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突出。另外,如图2所示,中心导体14a从绝缘体16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露出。进而,中心导体部14的外部端子14b在突起16b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被从绝缘体16朝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
进而,如图2所示,绝缘体16设置于中心导体14a的周围,并且经由孔H而从中心导体14a的外部进入到中心导体14a的内部。由此,使得中心导体部14牢固地固定于绝缘体16。
另外,外部导体部12安装于绝缘体16。更详细而言,外部端子12b~12d经由切口C1~C3而被朝绝缘体16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引出。外部导体12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开口被绝缘体16的基座部16a覆盖。另外,如图1所示,突起16b位于狭缝S内。即,突起16b作为将狭缝S堵塞的盖部件而发挥功能。然而,突起16b不与外部导体12a接触。即,在突起16b与外部导体12a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由此,外部导体12a能够朝其直径减小的方向进行微小的变形。
(同轴连接器插座)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装配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同轴连接器插座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外部导体部112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中心导体部114的外观立体图。图12是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绝缘体116的外观立体图。
以下,在图9中,将绝缘体116的法线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将与绝缘体116的两条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互相正交。另外,z轴方向与铅直方向平行。
然而,同轴连接器插座110从下侧装配于同轴连接器插头10。即,当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座110时,以开口朝上的状态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座110。因此,图9的上方意味着铅直方向的上方,图9的下方意味着铅直方向的下方。因此,将图9的上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正方向,将图9的下方定义为z轴方向的负方向。
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表面安装于环氧玻璃配线基板这样的电路基板上,如图9所示,同轴连接器插座110具备外部导体部112、中心导体部114及绝缘体116。
通过对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实施冲裁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制成外部导体部112。进而,对外部导体部112实施镀银或镀金。如图9及图10示,外部导体部112包括外部导体112a及外部端子112b~112d。如图9及图10示,外部导体112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
外部端子112b~112d与外部导体112a连接,且设置于外部导体112a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外部端子112b被从外部导体112a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引出,并且朝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折返。外部端子112c被从外部导体112a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引出,并且朝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折返。另外,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12c呈T字型。外部端子112d被从外部导体112a朝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引出,并且朝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折返。另外,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12d呈T字型。
通过对一个金属板(例如,磷青铜)实施冲裁加工及折弯加工而制成中心导体部114。进而,对中心导体部114实施镀银或镀金。如图9及图11示,中心导体部114具备中心导体114a及外部端子114b。
如图9所示,中心导体114a设置成在外部导体112a的中心沿z轴方向延伸。即,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中心导体114a被外部导体112a包围。并且,如图11示,中心导体114a呈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
如图11所示,外部端子114b与中心导体114a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且沿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延伸。如图9所示,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端子114b隔着外部导体112a的中心而与外部端子112b对置。
绝缘体116是利用树脂等绝缘性材料而制作的部件,如图9及图12所示,当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绝缘体116呈矩形状,然而,在绝缘体116设置有切口C4。切口C4通过将绝缘体116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的中央部分除去而形成。
通过插入模塑成型而使外部导体部112、中心导体部114以及绝缘体116一体成型。由此,外部导体112a比绝缘体116的中央更朝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突出。进而,外部导体112a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被绝缘体116覆盖。外部端子112b经由切口C4而被朝绝缘体116外引出。进而,外部端子112c、112d分别被从绝缘体116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以及负方向侧的边朝绝缘体116外引出。另外,在被外部导体112a包围的区域内,中心导体114a被从绝缘体116朝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突出。另外,外部端子114b被从绝缘体116朝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引出。
(同轴连接器插座向同轴连接器插头的安装)
以下,参照附图对同轴连接器插座110向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安装进行说明。图13(a)是安装前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及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剖视结构图,图13(b)是安装后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及同轴连接器插座110的剖视结构图。
如图13(a)所示,在外部导体12a的开口朝向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状态下使用同轴连接器插头10。并且,如图13(b)所示,同轴连接器插座110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装配于同轴连接器插头10。具体而言,外部导体112a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插入到外部导体12a。外部导体112a的外周面的直径设计为比外部导体12a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大。因此,外部导体112a的外周面压接于外部导体12a的内周面,通过外部导体112a使外部导体12a沿水平方向扩张。即,外部导体12a以狭缝S整体的宽度增大的方式扩张。并且,外部导体12a的内周面的凹凸与外部导体112a的外周面的凹凸卡合。由此,外部导体12a对外部导体112a进行保持。在使用时,外部导体12a、112a被保持为地电位。
进而,将中心导体14a与中心导体114a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3(b)所示,中心导体114a插入到圆筒形状的中心导体14a内。中心导体114a的外周面的直径设计为比中心导体14a的内周面的直径稍大。因此,中心导体114a的外周面压接于中心导体14a的内周面,通过中心导体114a而使中心导体14a以朝水平方向弯曲的方式扩张。由此,中心导体14a对中心导体114a进行保持。在使用时,信号电流在中心导体14a、114a流动。
(效果)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既能抑制中心导体14a偏移又能实现低高度化。更详细而言,在中心导体14a设置有将中心导体14a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孔H,绝缘体16经由孔H而从中心导体14a的外部进入到中心导体14a的内部。由此,由于中心导体14a牢固地固定于绝缘体16,因此在装配同轴连接器插座110时,能够抑制中心导体14a从绝缘体16脱落。进而,由于利用填充于在圆筒状的中心导体14a的侧面设置的孔H的绝缘体16的一部分来固定中心导体部14,因此,可以在中心导体14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设置绝缘体16。由此,能够实现同轴连接器插头10的低高度化。
另外,由于在同轴连接器插头10中,利用填充于孔H的绝缘体16的一部分将中心导体14a固定于绝缘体16,因此当从同轴连接器插头10拆下同轴连接器插座110时,能够抑制中心导体14a偏移。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轴连接器插头10,能够在其主旨范围内进行变更。
此外,在同轴连接器插头10中,虽然通过在中心导体14a设置孔H而使得绝缘体16进入到中心导体14a的内部,但是绝缘体16只要经由将中心导体14a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部而进入到中心导体14a内即可。因此,可以在中心导体14a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设置切口,且使得绝缘体16经由该切口而进入到中心导体14a内。
另外,如图6(a)所示,通过将切口Ha、Hb连结而形成孔H。然而,也可以通过设置切口Ha、Hb中的至少一方而形成孔H。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有益于同轴连接器插头,尤其是在既能抑制中心导体偏移又能实现低高度化这点上表现优异。

Claims (9)

1.一种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具备:
第一外部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
第一中心导体,其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内;以及
绝缘体,其将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
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设置有将该第一中心导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部,
所述绝缘体经由所述连通部而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将第一外部导体的上侧的开口覆盖,
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上端从所述绝缘体的上表面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头还具备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连接,且沿与该第一中心导体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板状部件的两端接合的方式使该板状部件弯曲成环状而制成所述第一中心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孔,
所述孔通过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切口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呈圆筒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由树脂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部导体插入有同轴连接器插座的筒状的第二外部导体,
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插入有所述同轴连接器插座的第二中心导体。
CN201210434198.5A 2011-11-04 2012-11-02 同轴连接器插头 Active CN103094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2324A JP5533838B2 (ja) 2011-11-04 2011-11-04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2011-242324 2011-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754A true CN103094754A (zh) 2013-05-08
CN103094754B CN103094754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207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4198.5A Active CN103094754B (zh) 2011-11-04 2012-11-02 同轴连接器插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194B2 (zh)
JP (1) JP5533838B2 (zh)
CN (1) CN103094754B (zh)
TW (1) TWI4823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394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93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4795655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插头
CN10812324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3838B2 (ja) * 2011-11-04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5768989B2 (ja) 2013-09-06 2015-08-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6274844B2 (ja) 2013-12-09 2018-02-0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同軸コネクタ
JP5801462B1 (ja) 2014-10-10 2015-10-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内蔵プラグ
JP5860948B1 (ja) * 2014-12-24 2016-02-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内蔵プラグ
JP6496142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株式会社ヨコオ 交換用コンタクトユニット及び検査治具
JP6588403B2 (ja) * 2016-08-09 2019-10-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TWI648922B (zh) * 2016-10-18 2019-01-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Coaxial connector
US9728893B1 (en) * 2016-12-29 2017-08-0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and terminal applied thereto
WO2018221110A1 (ja) * 2017-05-29 2018-1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l型同軸コネクタ
US10389045B2 (en) * 2017-12-19 2019-08-20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WO2020031760A1 (ja) 2018-08-10 2020-0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面実装型コネクタセット
WO2020129559A1 (ja) * 2018-12-19 2020-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US11967789B2 (en) 2019-02-04 2024-04-23 I-Pex Inc.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amping feature for connecting to a cable
JP7344150B2 (ja) * 2020-02-10 2023-09-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445551B2 (ja) 2020-07-16 2024-03-0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160A (en) * 1993-11-08 1995-11-14 Murata Mfg. Co., Ltd. Surface mount type receptacle of coaxi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receptacle of coaxial connector on substrate
CN100373708C (zh) * 2002-12-26 2008-03-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
JP2009104836A (ja) * 2007-10-22 2009-05-14 Kuurii Components Kk コネクタプラグ
JP2010020948A (ja) * 2008-07-09 2010-01-28 tian-mei Chen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303A (ja) 1992-07-03 1994-01-28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72140A (ja) 1994-12-16 1996-07-0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搬送方法並びにその測定方法
JP3028914B2 (ja) * 1994-12-28 2000-04-04 株式会社ヨコオ 同軸コネクタ
JP3120692B2 (ja) * 1995-04-18 2000-1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DE202004010325U1 (de) * 2004-07-01 2004-08-26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Koaxialsteckverbinder mit Schaltwerk für elektrischen Kontakt
JP2006049276A (ja) 2004-07-06 2006-02-16 Hosiden Corp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2006066384A (ja) * 2004-07-27 2006-03-09 Hosiden Corp 基板対基板接続用同軸コネクタ
WO2006059578A1 (ja) * 2004-12-03 2006-06-0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電気接点部品、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電気回路装置
TWM327109U (en) 2007-09-07 2008-02-11 Insert Entpr Co Ltd Microwave connector socket used in RF communication
CN102474056B (zh) * 2009-07-31 2014-10-15 株式会社藤仓 同轴连接器
USD675162S1 (en) * 2011-08-31 2013-01-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JP5533838B2 (ja) * 2011-11-04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5472272B2 (ja) * 2011-12-05 2014-04-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6160A (en) * 1993-11-08 1995-11-14 Murata Mfg. Co., Ltd. Surface mount type receptacle of coaxi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receptacle of coaxial connector on substrate
CN100373708C (zh) * 2002-12-26 2008-03-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
JP2009104836A (ja) * 2007-10-22 2009-05-14 Kuurii Components Kk コネクタプラグ
JP2010020948A (ja) * 2008-07-09 2010-01-28 tian-mei Chen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394A (zh) * 2013-10-10 2015-04-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装置
TWI555287B (zh) * 2013-10-10 2016-10-21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裝置
CN104577394B (zh) * 2013-10-10 2017-04-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04701693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4701693B (zh) * 2013-12-09 2017-11-17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04795655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插头
US9509106B2 (en) 2014-01-22 2016-11-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plug
CN104795655B (zh) * 2014-01-22 2017-04-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插头
CN10812324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23242B (zh) * 2016-11-28 2020-10-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同轴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985A (zh) 2013-06-16
JP5533838B2 (ja) 2014-06-25
TWI482380B (zh) 2015-04-21
CN103094754B (zh) 2016-05-11
US20130115810A1 (en) 2013-05-09
US9172194B2 (en) 2015-10-27
JP2013098122A (ja) 2013-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754A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JP5039690B2 (ja) 多極コネクタ
CN105305117B (zh)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CN103138084A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74434Y (zh) 电连接器
KR101328321B1 (ko) 복수개의 전송 인터페이스를 가진 전기 커넥터
JP201300451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086473A (ja) プラグ側コネクタ、及び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CN104009338A (zh) 电连接器
JP2012129103A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103828140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以及同轴连接器插座
JP2011009151A (ja) 多極コネクタ
TW201304292A (zh) 電子連接器
CN102437448B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
CN1985407A (zh) 用于半刚性同轴电缆的恒阻抗插塞接头
CN104577394A (zh)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1719613B (zh) 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104466538A (zh) 电连接器
CN104868271A (zh) 连接器
TW201539868A (zh) 連接器
US7677935B2 (en) Right-angle connector
TWI821459B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CN103579802B (zh) 电的带误差补偿的电路板钎焊安装-插塞连接器
EP3032658B1 (en) Earphone socket, earphone plug,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