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827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8271A
CN104868271A CN201510082051.8A CN201510082051A CN104868271A CN 104868271 A CN104868271 A CN 104868271A CN 201510082051 A CN201510082051 A CN 201510082051A CN 104868271 A CN104868271 A CN 104868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connector
contact site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20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8271B (zh
Inventor
河村主税
田中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68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8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8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8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沿着配合方向与匹配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多个匹配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包括由壳体保持的多个接触件。每个接触件具有接触部、端子部和交叉部。端子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的间距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交叉部位于接触部和端子部之间。交叉部在由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限定的平面内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交叉。接触件包括至少多个第一接触件和多个第二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两者的预定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第一接触件包括构成至少一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Description

连接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构成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至少一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
参见图21和22,JPA2012-54215(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1包括多个接触件、壳体102和外壳103。接触件由壳体102保持。壳体102由外壳103覆盖。接触件被分成两个组。每组的接触件的接触部201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换句话说,接触件的接触部201被布置成两列。另一方面,两组的接触件的端子部202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具体地,两组中的一组的接触件的端子部202与两组中的剩余一组的接触件的端子部202在间距方向上交替地布置。接触件包括构成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至少一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另外,专利文献1未公开在接触件中哪个是信号接触件。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1不包括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的接触件。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1中,如果任何两个接触件构成一个差分对,则难以获得在所述接触件之间匹配的阻抗。因此,专利文献1中的连接器101的问题在于容易出现歪斜或斜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抑制构成一个差分对的接触件之间的歪斜或斜交。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沿着配合方向与匹配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多个匹配接触件。当连接器被使用时,该连接器被安装和固定在对象上。连接器包括一个壳体和多个接触件。接触件由壳体保持。每个接触件具有接触部、端子部和交叉部。接触部将要分别与匹配接触件接触。当连接器被使用时,端子部连接到对象。端子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的间距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交叉部位于接触部和端子部之间。交叉部在由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限定的平面内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两者交叉。接触件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接触件和多个第二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两者的预定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第一接触件的端子部和第二接触件的端子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第一接触件包括构成至少一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如上所述,每个接触件具有在由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限定的平面内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交叉的交叉部。因而,接触部的位置在间距方向上可以偏离端子部的位置。另外,接触件通过使用交叉部的布置能使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因此,可以抑制在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之间的歪斜或斜交。
通过研究对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且参照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发明的目的的认识和对本发明的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后部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沿着线IV-IV截取的、图3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其中一部分壳体和一部分接触件被明显地图示。
图5是示出被包括在图4的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5的接触件中的第一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5的接触件中的第二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被包括在连接器的修改例中的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接触件中的第一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9的接触件中的第二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被包括在连接器的另一修改例中的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3的接触件中的接触件的集合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3的接触件中的接触件的另一集合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被包括在连接器的还一修改例中的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7的接触件中的接触件的集合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7的接触件中的接触件的另一集合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正面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后部透视图。
尽管本发明可被改变成各种修改例和可替换的形式,但是其具体的实施例通过示例的方法被示出在附图中并且将在本文中被具体地描述。然而,应该理解,附图和对其的详细描述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旨在覆盖落入由随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例、等同例和替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在使用时被安装和固定到诸如电路板(未示出)的对象上。连接器1包括多个第一接触件(接触件)10、多个第二接触件(接触件)、壳体50和外壳60。每个第一接触件10都由导体制成。每个第二接触件20都由导体制成。壳体50由绝缘体制成。外壳60由金属制成。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是具有在配合端部2处开放的容纳部3的插座。匹配连接器是包括多个匹配接触件的插头(未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将插头(未示出)的一部分容纳在容纳部3中,从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的连接器1沿着X方向(配合方向)与插头(未示出)配合。
如图3和4所示,壳体50具有块状保持部52和板状部54。如图4所示,保持部52保持每个第一接触件10的一部分和每个第二接触件20的一部分。之后具体地描述对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保持。如图3和4所示,板状部54平行于由X方向和Y方向(间距方向)限定的平面(XY平面)延伸,并且从保持部52朝配合端部2(即朝负X侧)延伸。
如图1至4所示,外壳60部分地覆盖壳体5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60具有在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具体地,在X方向上,外壳60具有为壳体50的长度的两倍或更多倍的长度。因此,即使匹配连接器(未示出)在连接器1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配合的状态下被无意地弯曲,也可以减少施加到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应力。
如图1、2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60设置有将要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配合外壳(未示出)连接的多个弹簧部62。另外,外壳60形成有多个开口64,以形成弹簧部62。最佳如图4所示,每个开口64被定位成比壳体50、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更靠近配合端部2。换句话说,每个开口64位于壳体50和配合端部2之间,同时开口64的位置在X方向上不同于壳体50的位置。具体地,板状部54在垂直于X方向的YZ平面中完全由外壳60围绕。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具有抗EMI(电磁干扰)的高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10用于信号传输,同时第二接触件20用于信号接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属于彼此不同的信号系统。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两者都用于信号传输和信号接收,根据它们的用途。
如图4至7所示,每个第一接触件10具有接触部11、交叉部12、连接部13、端子部14和末端部15。接触部11是分别接触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匹配接触件(未示出)的部分。接触部11垂直于Y方向和Z方向(预定方向)两者,并且沿着X方向延伸。每个交叉部12从接触部11倾斜地延伸。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交叉部12与XY平面中的X方向和Y方向两者交叉。具体地,每个交叉部12从接触部11朝正X方向和正Y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交叉部12在XY平面中与X方向和Y方向偏斜。连接部13具有L状形状,并且连接交叉部12与端子部14。根据对以上说明的理解,交叉部12位于接触部11和端子部14之间。当使用连接器1时,端子部14连接到诸如电路板的对象(未示出)。最佳如图4所示,由于交叉部12的形状和布置,端子部14在Y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1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末端部15被设置在接触部11的端部处,并且朝负Z方向延伸以与X方向交叉。
如图5至7所示,第一接触件10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如图5和7所示,第一接触件10包括四个信号接触件S1、S2、S3和S4以及三个接地接触件G1、G2和G3。信号接触件S1和S2构成一个差分对,并且信号接触件S3和S4构成另一差分对。根据对以上说明的理解,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1和S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并且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3和S4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如图4至6和8所示,每个第二接触件20具有接触部21、交叉部22、连接部23、端子部24和末端部25,类似于第一接触件10。接触部21是分别接触匹配连接器(未示出)的匹配接触件(未示出)的部分。接触部21垂直于Y方向和Z方向(预定方向)两者,并且沿着X方向延伸。每个交叉部22都从接触部21倾斜地延伸。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交叉部22与XY平面中的X方向和Y方向交叉。具体地,每个交叉部22从接触部21朝正X方向和负Y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交叉部22在XY平面中与X方向和Y方向偏斜。连接部23具有L状形状,并且连接交叉部22与端子部24。根据对以上说明的理解,交叉部22位于接触部21和端子部24之间。当使用连接器1时,端子部24连接到诸如电路板的对象(未示出)。最佳如图4所示,由于交叉部22的形状和布置,端子部24在Y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2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末端部25被设置在接触部21的端部处,并且朝正Z方向延伸以与X方向交叉。
如图5、6和8所示,第二接触件20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如图5和8所示,第二接触件20包括四个信号接触件S5、S6、S7和S8以及三个接地接触件G4、G5和G6。信号接触件S5和S6构成一个差分对,并且信号接触件S7和S8构成另一差分对。根据对以上说明的理解,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5和S6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并且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7和S8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根据对连接部13、23的上述形状的理解,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是所谓的直角连接器(见图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连接器1可以是直的连接器(straight connector)。
本实施例的端子部14、24是通过软钎焊等固定在诸如电路板的对象(未示出)的表面上的SMT(表面安装技术)端子。本实施例的每个端子部14、24延伸自连接部13、23的负Z侧端部,以具有相对于连接部13、23的90度的角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每个端子部14、24都可以被设计成使用通孔技术(THT)来被安装到诸如电路板的对象(未示出),其中每个端子部14、24插入形成在对象(未示出)上的通孔(未示出)中,并且通过软钎焊等被固定。
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在经由嵌件成型工艺模制壳体50后被安装进入壳体50中并且由壳体50保持。具体地,如图4所示,每个交叉部12、22完全嵌入壳体50中。具体地,几乎所有的交叉部12、22嵌入壳体50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可以由壳体50通过诸如按压装配等的另一方法来保持。
如图3和4所示,接触部11在壳体50的板状部54的一个主表面(正Z侧主表面)上沿Y方向被布置成一列,并且接触部21在壳体50的板状部54的另一个主表面(负Z侧主表面)上沿Y方向被布置成一列。具体地,接触部11在Y方向上被布置成彼此隔开一定间隔并且彼此平行。类似地,接触部21在Y方向上被布置成彼此隔开一定间隔并且彼此平行。同时,末端部15、25(见图5)嵌入板状部54中。因此,当连接器1与匹配连接器(未示出)配合时,第一接触件10的末端部15和第二接触件20的末端部25不直接地接收来自匹配连接器的力,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弯曲。
接触部21被定位成在Z方向上远离接触部11。具体地,第一接触件10的末端部15和第二接触件20的末端部25被布置成两列。具体地,如图4所示,接触部11被布置成从接触部21偏离接触部11它们的间距的一半。换句话说,接触部11被定位成在Y方向上与接触部21交替。
另一方面,如图4至6所示,端子部14和端子部24在Y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具体地,端子部14和端子部24在Y方向上被布置成彼此隔开一定间隔并且彼此平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四个差分对。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1和S2位于接地接触件G1和G2之间。类似地,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3和S4位于接地接触件G2和G3之间。换句话说,接地接触件G2位于两个差分对(信号接触件S1和S2的一个差分对和信号接触件S3和S4的另一差分对)之间。因此,降低了两个差分对彼此相互影响的风险。另外,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5和S6插入到接地接触件G4和G5之间。类似地,构成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S7和S8插入到接地接触件G5和G6之间。换句话说,接地接触件G5位于两个差分对(信号接触件S5和S6的一个差分对和信号接触件S7和S8的另一差分对)之间。因此,降低了两个差分对彼此相互影响的风险。
此外,接触部11、21被布置成隔开一定间隔,并且端子部14、24被布置成隔开一定间隔。根据对以上描述的理解,在任一个差分对中,从一个信号接触件到最靠近所述信号接触件的一个接地接触件的最短距离与从另一个信号接触件到最靠近所述另一个信号接触件的一个接地接触件的最短距离相同。例如,从信号接触件S1到接地接触件G1的最短距离与从信号接触件S2到接地接触件G2的最短距离相同。因而,因为每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并且接收来自地电势等的彼此相同的影响,因此在每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之间几乎不出现歪斜或斜交。
另外,如上所述,接触部11和接触部21交替地位于Y方向上。因此,即使板状部54较薄,可以在YZ平面内在接触部11和接触部21之间固定相对较大的距离,从而可以降低干扰。
如上所述,每个交叉部12从接触部11朝正X方向和正Y方向延伸,并且每个交叉部22从接触部21朝正X方向和负Y方向延伸(见图4)。换句话说,第一接触件10的交叉部12和第二接触件20的交叉部22朝在X方向上彼此相同的取向延伸,并且在Y方向上朝彼此不同的取向延伸。因此,甚至在第一接触件10的末端部15和第二接触件20的末端部25被布置成两列同时第一接触件10的端子部14和第二接触件20的端子部24被布置成一列的情况下,第一接触件1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同时第二接触件2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尽管已经通过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各种修改例和应用是可能的。例如,虽然上述连接器1是直角连接器,但是连接器1可以是直的连接器。虽然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具有如上所述的SMT端子,但是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可以具有被设计成使用THT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的端子。在上述连接器1中,第一接触件10的末端部15和第二接触件20的末端部25被布置成两列,同时第一接触件10的端子部14和第二接触件20的端子部24被布置成一列。第一接触件10的末端部15和第二接触件20的末端部25可以被布置成三列或更多列。第一接触件10的端子部14和第二接触件20的端子部24可以被布置成两列或更多列。
参见图9至12,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每个第一接触件10A具有接触部11A、交叉部12A和端子部14A。类似地,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每个第二接触件20A具有接触部21A、交叉部22A和端子部24A。第一接触件10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第二接触件20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接触部11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接触部21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接触部21A在Z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接触部11A。因而,接触部11A、21A被布置成两列。交叉部12A、22A与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交叉。具体地,每个交叉部12A从接触部11A朝正X方向、正Y方向和负Z方向延伸。另一方面,每个交叉部22A从接触部21A朝正X方向、负Y方向和正Z方向延伸。每个端子部14A从交叉部12A朝正X方向线性延伸。每个端子部24A从交叉部22A朝正X方向线性延伸。如图9所示,端子部14A和端子部24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如图10所示,端子部14A和端子部24A中的每一个在Z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11A和接触部21A等距的位置处。根据对以上说明的理解,每个第一接触件10A具有从接触部11A到端子部14A的第一长度,每个第二接触件20A具有从接触部21A到端子部24A的第二长度,并且第一长度等于第二长度。换句话说,每个第一接触件10A的信号路径长度与每个第二接触件20A的信号路径长度相同。
包括根据第一修改例的第一接触件10A和第二接触件20A的连接器不是直角连接器,而是直的连接器。
根据对端子部14A、24A的形状的理解,端子部14A、24A被设计成使用THT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
参见图13至16,根据第二修改例的接触件包括除了上述第一接触件10和上述第二接触件20之外的第三接触件30和第四接触件40。第三接触件30包括以与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上述布置相同的方式布置的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类似地,第四接触件40包括以与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上述布置相同的方式布置的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
每个第三接触件30具有接触部31、交叉部32、连接部33和端子部34。类似地,每个第四接触件40具有接触部41、交叉部42、连接部43和端子部44。第三接触件30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第四接触件40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接触部41在Z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接触部31。接触部31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接触部41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另一列。因而,接触部31和接触部41被布置成两列。根据对第三接触件30和第四接触件40的末端形状的理解,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壳体(未示出)设置有两个板状部。第三接触件30的接触部31布置在一个板状部的表面上,并且第四接触件40的接触部41布置在所述一个板状部的在Z方向上与该表面相对的背面上。类似于交叉部12和交叉部22,交叉部32和交叉部42延伸以在XY平面中与X方向和Y方向交叉。具体地,每个交叉部32从接触部31朝正X方向和正Y方向延伸,并且每个交叉部42从接触部41朝正X方向和负Y方向延伸。交叉部32分别比交叉部12朝正Y方向延伸更远。交叉部42分别比交叉部22朝负Y方向延伸更远。每个连接部33延伸自交叉部32的正X侧端部,以形成L状。每个连接部43延伸自交叉部42的正X侧端部,以形成L状。每个端子部34是从连接部33的负Z侧端部朝正X方向延伸的SMT端子。每个端子部44是从连接部43的负Z侧端部朝正X方向延伸的SMT端子。端子部34和44连同端子部14和24一起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
参见图17至20,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接触件包括除了上述第一接触件10和上述第二接触件20之外的第三接触件30A和第四接触件40A。第三接触件30A包括以与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上述布置相同的方式布置的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类似地,第四接触件40A包括以与第一接触件10和第二接触件20的上述布置相同的方式布置的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
每个第三接触件30A具有接触部31A、交叉部32A、连接部33A和端子部34A。类似地,每个第四接触件40A都具有接触部41A、交叉部42A、连接部43A和端子部44A。第三接触件30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第四接触件40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接触部41A在Z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接触部31A。接触部31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接触部41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另一列。因而,接触部31A和接触部41A被布置成两列。根据对第三接触件30A和第四接触件40A的末端形状的理解,根据第三修改例的壳体(未示出)设置有两个板状部。第三接触件30A的接触部31A布置在一个板状部的表面上,并且第四接触件40A的接触部41A布置在所述一个板状部的在Z方向上与表面相对的背面上。类似于交叉部12和交叉部22,交叉部32A和交叉部42A延伸以在XY平面中与X方向和Y方向交叉。具体地,每个交叉部32A从接触部31A朝正X方向和正Y方向延伸,并且每个交叉部42A从接触部41A朝正X方向和负Y方向延伸。每个连接部33A延伸自交叉部32A的正X侧端部,以形成L状。每个连接部43A延伸自交叉部42A的正X侧端部,以形成L状。具体地,如图17和18所示,每个接触部31A具有与接触部11相同的尺寸。每个接触部41A具有与接触部21相同的尺寸。每个交叉部32A具有与交叉部12相同的尺寸。每个交叉部42A具有与交叉部22相同的尺寸。每个端子部34A具有与端子部14相同的尺寸。每个端子部44A具有与端子部24相同的尺寸。相反,每个连接部33A比连接部13更大,并且每个连接部43A比连接部23更大。每个端子部34A是从连接部33A的负Z侧端部朝正X方向延伸的SMT端子。每个端子部44A是从连接部43A的负Z侧端部朝正X方向延伸的SMT端子。类似于端子部14、24,端子部34A、44A在Y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且被布置成一列。端子部34A、44A被定位成在X方向上远离端子部14、24。换句话说,第一接触件10的端子部14、第二接触件20的端子部24、第三接触件30A的端子部34A和第四接触件40A的端子部44A被布置成两列。
根据修改例,还可以获得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2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4-032267,其内容通过引用被合并在本文中。
尽管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其它的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旨在请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沿着配合方向与匹配连接器配合,所述匹配连接器包括多个匹配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在使用时被安装和固定在对象上,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和
多个接触件,所述多个接触件由壳体保持,每个接触件具有接触部、端子部和交叉部,所述接触部将分别与匹配接触件接触,所述端子部在连接器被使用时连接到对象,所述端子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的间距方向上位于与接触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交叉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和端子部之间,所述交叉部在由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限定的平面中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两者交叉,所述接触件包括至少多个第一接触件和多个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所述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所述第二接触件的接触部在垂直于配合方向和间距方向的预定方向上被定位成远离所述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件的端子部和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端子部在间距方向上被布置成一列,所述第一接触件包括构成至少一个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所述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的交叉部和第二接触件的交叉部在配合方向上朝彼此相同的取向延伸,并且在间距方向上朝彼此不同的取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并且
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每个第一接触件具有从接触部到端子部的第一长度;
每个第二接触件具有从接触部到端子部的第二长度;并且
第一长度等于第二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件进一步包括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被布置成以便差分对的信号接触件位于所述接地接触件之间;并且
从一个信号接触件到最靠近所述一个信号接触件的一个接地接触件的最短距离与从剩下的一个信号接触件到最靠近所述剩下的一个信号接触件的一个接地接触件的最短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交叉部完全嵌入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的接触部在间距方向上与第二部分的接触部交替地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属于彼此不同的信号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地覆盖壳体;并且
在配合方向上,所述外壳具有为壳体的长度的两倍或更多倍的长度。
CN201510082051.8A 2014-02-21 2015-02-15 连接器 Active CN104868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2267A JP5669285B1 (ja) 2014-02-21 2014-02-21 コネクタ
JP2014-032267 2014-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8271A true CN104868271A (zh) 2015-08-26
CN104868271B CN104868271B (zh) 2017-07-07

Family

ID=5256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2051.8A Active CN104868271B (zh) 2014-02-21 2015-02-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68927B2 (zh)
JP (1) JP5669285B1 (zh)
CN (1) CN104868271B (zh)
TW (1) TWI5099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120A (zh) * 2015-12-18 2018-08-0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616722A (zh) * 2019-10-31 2022-06-1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接触装置、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2512B2 (ja) * 2015-03-18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5428860B (zh) * 2015-12-22 2019-02-12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WO2017218919A1 (en) * 2016-06-18 2017-12-21 Molex, Llc Selectively shielded connector channel
TWI663788B (zh) * 2017-09-28 2019-06-2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板緣連接器
US10050369B1 (en) * 2017-10-26 2018-08-14 All Best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Terminal modul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the same
TWI658950B (zh) * 2018-02-02 2019-05-1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車載自動診斷系統及其端子及製造方法
CN212659717U (zh) * 2019-09-19 2021-03-0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JP1730734S (ja) * 2022-04-11 2022-11-28 コネクタ
JP1730736S (ja) * 2022-04-11 2022-11-28 コネクタ
JP1730735S (ja) * 2022-04-11 2022-11-28 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2257A (en) * 1993-07-08 1994-11-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terminal arrays having noise cancelling capabilities
CN1656652A (zh) * 2002-06-21 2005-08-17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模块化结构的高密度阻抗调谐连接器
CN1841859A (zh) * 2005-02-28 2006-10-04 得州仪器公司 与半导体封装结合使用的触头组件和插座
CN101490908A (zh) * 2006-05-17 2009-07-2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交错接触部的电连接器
CN203056161U (zh) * 2012-12-18 2013-07-10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微型连接器及微型连接器用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0782A (ja) * 2005-09-16 2007-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7210945B1 (en) * 2005-11-16 2007-05-01 Wan-Fa Ying HDMI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7115707A (ja) * 2006-12-18 2007-05-10 Taiko Denki Co Ltd レセプタクル
US7413467B1 (en) * 2007-05-31 2008-08-1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DMI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9009729A (ja) 2007-06-26 2009-01-15 Taiko Denki Co Ltd コネクタ
TWM330608U (en) * 2007-11-16 2008-04-11 Wonten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TW200952288A (en) * 2008-06-06 2009-12-1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onnector
JP5039690B2 (ja) * 2008-12-25 2012-10-0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CN201430232Y (zh) 2009-03-31 2010-03-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845982B1 (en) * 2009-07-08 2010-12-07 Compupack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ort socket
TWI385878B (zh) * 2009-08-31 2013-02-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Anti-high-frequency signal interference plug connector
JP201205421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8690608B2 (en) * 2011-06-20 2014-04-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Special USB plug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standard USB plug and USB receptacle matable with the special USB plug
TWM426204U (en) * 2011-11-02 2012-04-01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USB female type board edge connector
TWM426929U (en) * 2011-11-18 2012-04-11 Kuang Ying Comp Equipment Co USB female connector
JP5826673B2 (ja) * 2012-02-29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US8568172B1 (en) * 2012-04-12 2013-10-2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44626U (zh) * 2012-06-21 2013-01-01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D型hdmi連接器
JP5970329B2 (ja) * 2012-10-17 2016-08-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2257A (en) * 1993-07-08 1994-11-0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terminal arrays having noise cancelling capabilities
CN1656652A (zh) * 2002-06-21 2005-08-17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模块化结构的高密度阻抗调谐连接器
CN1841859A (zh) * 2005-02-28 2006-10-04 得州仪器公司 与半导体封装结合使用的触头组件和插座
CN101490908A (zh) * 2006-05-17 2009-07-22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交错接触部的电连接器
CN203056161U (zh) * 2012-12-18 2013-07-10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微型连接器及微型连接器用端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120A (zh) * 2015-12-18 2018-08-0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616722A (zh) * 2019-10-31 2022-06-10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器的接触装置、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9918B (zh) 2015-11-21
JP2015158992A (ja) 2015-09-03
JP5669285B1 (ja) 2015-02-12
TW201541758A (zh) 2015-11-01
CN104868271B (zh) 2017-07-07
US20150244117A1 (en) 2015-08-27
US9368927B2 (en) 201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8271A (zh) 连接器
JP58853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79363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grounding bar connecting the terminals of a plurality of ground contact wafers and shielding braids of cables
CN109616810B (zh) 一种连接器
JP6423060B2 (ja) コネクタ
CN103151650B (zh) 信号连接器
CN105655785A (zh) 用于电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过渡连接器
US86847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466538A (zh) 电连接器
CN103996914B (zh) 连接器
JP2006202645A (ja) 接地用端子金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CN105098540A (zh) 具有引线框架的电连接器
WO2015164196A1 (en) Mezzanine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5098517A (zh) 夹层式连接器组件
KR20130039293A (ko) 리드 프레임, 접점 군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커넥터
JP6837008B2 (ja) コネクタ
JP6097165B2 (ja) コネクタ
CN101677155B (zh) 连接器装置
JP2006202644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シェル、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この製造方法
CN102544854B (zh) 具有至少2个以上配合口的壳体的连结结构及由该连结结构形成的壳体、具有该壳体的连接器
JP6619495B2 (ja) コネクタ
CN110212343B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TW201433020A (zh) 連接器
CN103390815B (zh) 连接器
CN103250305A (zh) 接触针、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