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2537A - 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92537A CN103092537A CN2012101897481A CN201210189748A CN103092537A CN 103092537 A CN103092537 A CN 103092537A CN 2012101897481 A CN2012101897481 A CN 2012101897481A CN 201210189748 A CN201210189748 A CN 201210189748A CN 103092537 A CN103092537 A CN 103092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processing
- processing system
- user
- buffer area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1—Pool of printer devices: self-managing printing devices in a network, e.g. without a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65—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 H04N1/32771—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in response to a request, e.g. for a particular docu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7—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an add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单元,其确定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有与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存储单元,其将用户信息和装置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中预设有用户信息;发送单元,其将针对预设的用户信息而确定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与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第二存储单元,其存储发送的图像数据;接收单元,其接收输入的用户信息;第一获取单元,其从与输入的用户信息相关联的图像形成装置获取图像数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与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在打印服务器装置中存储用户指定的图像数据从而可以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访问该图像数据的技术。例如,JP-A-2008-242851(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在打印服务器中临时存储从用户终端发送来的打印任务并且允许打印机在用户向打印机输入了诸如指纹这样的验证信息并且验证成功时从打印服务器获取与输入的验证信息相对应的打印任务并执行打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允许用户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并且使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并且可以减少将用户信息与指示存储有与该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信息相关联的时间和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单元,其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有与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存储单元,其将所述用户信息与指示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中预设有所述用户信息;发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发送装置中并且将与预设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所述确定单元针对所述用户信息而确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第二存储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存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图像数据;接收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接收所述用户信息的输入;第一获取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从与输入的用户信息相关联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装置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获取与输入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且被预先确定为不大可能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根据第二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该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指定单元,其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包括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根据第二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述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测量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测量本装置的通电时间;以及指定单元,其指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最长通电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根据第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中,所述发送装置和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通信线路连接,所述通信线路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当所述发送装置连接到单个子网络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连接到该单个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根据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更新单元,其更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装置信息;以及第二获取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发送装置中并且在预定时间获取与预设的用户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装置信息,其中当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装置信息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装置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与预设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根据第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允许用户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并且使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与该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其中可以减少将用户信息与指示存储有与该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信息关联起来的时间和工作。
根据第二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抑制不能够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的情形的发生。
根据第三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在存储有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第四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在存储有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具有长通电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第五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在连接到与发送装置相同的子通信线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
根据第六个方面的图像形成系统,能够在更新后在与装置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分发服务器装置的硬件构造的图;
图3是示出分发服务器装置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客户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的图;
图5是示出在打印机驱动程序中设置的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构造的图;
图7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造的框图;
图9是示出传真机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初始设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初始设置操作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打印操作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用户验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图像数据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户信息更新处理的时序图;
图16是示出日志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用户信息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聚合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更新后的用户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挽(Pull)型更新操作的时序图;
图21是示出推(Push)型更新操作的时序图;
图22是示出根据变型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构造的图;
图23是示出根据变型例7的用户信息更新操作的时序图;
图24是示出记录信息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25是示出根据变型例8的用户信息更新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构造的示意图。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和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和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经由通信线路2彼此连接。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的结构使用户可以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30中存储图像数据并且使用任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在以下描述中,在不需要彼此区分时,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统称为“图像形成装置30”。
图2是示出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硬件构造的图。分发服务器装置1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1、存储器12、通信单元13、存储单元14、操作单元15和显示器16。CPU 1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中的程序来控制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各个单元。通信单元13是与通信线路2相连接的通信接口。分发服务器装置10使用通信单元13与客户端装置2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通信。存储单元14是如硬盘这样的存储装置。用户信息41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操作单元15例如包括键盘和鼠标。操作单元15用于操作分发服务器装置10。显示器16是如液晶显示器这样的显示装置。
图3是示出用户信息41的示例的图。在用户信息41中,用户ID与多个缓存区信息相关联。用户ID是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缓存区信息是指示存储了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信息。可以使用例如分配给图像形成装置的因特网协议(IP)地址或者识别号作为缓存区信息。图3所示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缓存区B”和“缓存区C”分别代表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另外,向缓存区信息分配了优先级顺序。图3所示的数字“1”、“2”和“3”分别代表分配给缓存区信息的优先级顺序。在以下描述中,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1”的缓存区信息被称为“主缓存区信息”,并且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2”的缓存区信息被称为“次缓存区信息”。
在图3所示的用户信息41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这意味着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30A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C中。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30A比图像形成装置30C优先使用。
图4是示出客户端装置20的硬件构造的图。客户端装置20包括CPU 21、存储器22、通信单元23、存储单元24、操作单元25和显示器26。CPU 21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程序来控制客户端装置20的各个单元。通信单元23是与通信线路2相连接的通信接口。客户端装置20使用通信单元23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通信。存储单元24是如硬盘这样的存储装置。打印机驱动程序42存储在存储单元24中。打印机驱动程序42是具有对图像形成装置30进行控制的功能的程序。操作单元25例如包括键盘和鼠标。操作单元25用于操作客户端装置20。显示器26是如液晶显示器这样的显示装置。
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30所需的信息设置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图5是示出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信息的示例的图。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在图3中示出的包括在用户信息41中的用户ID“用户001”、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仅设置了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而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3”的缓存区信息没有设置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
图6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30的硬件构造的图。图像形成装置30包括控制单元31、通信单元32、存储单元33、用户接口(UI)单元34、图像形成单元35和卡读取单元36。控制单元3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0的各个单元。控制单元31例如包括CPU和存储器。CPU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实现控制器31的功能。通信单元32是与通信线路2相连接的通信接口。图像形成装置30使用通信单元32与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或图像形成装置30通信。存储单元33是诸如硬盘或者闪速(fash)存储器这样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33包括存储了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37。另外,与上述用户信息41相对应的用户信息41a存储在存储单元33中。
UI单元34例如包括触摸屏和操作按钮。UI单元34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30。图像形成单元35例如是电子照相打印机。图像形成单元35在如纸张的介质上形成(打印)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卡读取单元36以不接触的方式读取存储在集成电路(IC)卡中的信息。IC卡被预先提供给用户以便于执行对用户的验证。上述用户信息41中包括的用户ID存储在IC卡中。除了上述构造,图像形成装置30还可以包括实现扫描仪、传真机等功能的构造。在以下描述中,当需要区分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的构造时,向其构造的附图标记后添加字母“A”、“B,”和“C”。
图7是示出用户信息41a的示例的图。用户信息41a包括与图3所示的用户信息41相同的用户ID和相同的缓存区信息。用户信息41a中仅包括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而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3”的缓存区信息被包括在用户信息41a中。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的功能构造的框图。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具有相同的功能构造。在图8中,示出了其中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的功能构造以代表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客户端装置20用作发送装置。当CPU 11执行程序时,实现了指定单元101、确定单元102和更新单元103。当CPU 21执行程序时,实现了确定单元201、发送单元202和第二获取单元203。接收单元301由卡读取单元36实现。当控制器31中的CPU例如执行程序时,实现了第一获取单元302。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的这些功能构造可以由单个程序实现,也可以由多个程序实现。
指定单元101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确定单元102确定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存储有与预定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0。用户ID是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的示例。由确定单元102确定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不大可能被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大可能被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是状态或者属性满足被预先确定为不大可能被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或者属性的条件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0包括被指定单元101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存储单元14以关联的方式存储预先确定的用户ID和指示由确定单元102确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信息是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的装置信息的示例。也就是说,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储单元14用作第一存储单元。更新单元103更新在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缓存区信息。
通信线路2被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当客户端装置20连接到一个子网络时,确定单元201确定连接到该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客户端装置20中预先设置了用户ID。发送单元202将与预设的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发送至由确定单元102或者确定单元201针对该用户ID确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第二获取单元203在预定时间获取在存储单元14中与预设的用户ID相关联地存储的缓存区信息。当第二获取单元203获取到缓存区信息时,发送单元202向由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与预设的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存储单元33存储发送单元202发送的图像数据。也就是说,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储单元33用作第二存储单元。接收单元301接收用户ID的输入。第一获取单元302从存储单元14中与输入的用户ID相关联的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与输入的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在实践中,第一获取单元302基于在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获取图像数据。然而,如上所述,用户信息41a中包含与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相同的用户ID和相同的缓存区信息。因而,可以说,第一获取单元302基于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缓存区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35形成与第一获取单元302获取到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2、图像形成系统的操作
(1)初始设置操作
在首次使用时,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中,仅包括预定的用户ID,而没有包括缓存区信息。另外,在客户端装置2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仅设置了用户ID,而没有设置缓存区信息。因此,在首次使用时,执行向用户ID设置缓存区信息的处理。可以使用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侧将用户ID与缓存区信息关联起来的方法(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初始设置操作”)和在客户端装置20侧将用户ID与缓存区信息关联起来的方法(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初始设置操作”)作为设置缓存区信息的方法。在下文中,将描述各种方法。
(i)第一初始设置操作
当采用第一初始设置操作时。客户端装置20不需要包括图8所示的多功能构造中的确定单元201。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存储单元14中,除了上述用户信息41外,还存储有传真机列表46。图9是示出传真机列表的示例的图。在传真机列表46中,描述了指示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在图9所示的传真机列表46中,描述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C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这意味着图像形成装置30C具有传真功能。由于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B不具有传真功能,所以在传真机列表46中没有描述指示这些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
图10是示出第一初始设置操作的时序图。分发服务器装置10针对用户信息41中包括的每一个用户ID来确定主缓存区(步骤Sa1)。主缓存区意味着具有最高优先级顺序的图像形成装置30,该图像形成装置30用作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存储目的地的。具体地,CPU 11针对用户信息41中包括的每一个用户ID确定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随机选择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此示例中,假定针对用户ID“用户001”确定了图像形成装置30A。在此情况下,CPU 11向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添加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A的“缓存区A”作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主缓存区信息。这样,如图3所示,用户ID“用户001”与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相关联地存储。
随后,分发服务器装置10针对用户信息41中包括的每一个用户ID确定次缓存区(步骤Sa2)。次缓存区意味着具有第二高优先级顺序的图像形成装置30,该图像形成装置30用作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存储目的地的。用户不大可能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被确定为次缓存区。具体地,CPU 11基于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传真机列表46来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图9所示的传真机列表46中,描述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C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在此情况下,CPU 11指定图像形成装置30C。CPU 11向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添加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C的“缓存区C”作为与每个用户ID相对应的次缓存区信息。这样,如图3所示,每个用户ID与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相关联地存储。
当第一打印指令被发出时,客户端装置20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获取缓存区信息。如图5所示,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用户ID“用户001”。在此情况下,CPU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针对与用户ID相对应的缓存区信息的请求(步骤Sa3)。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存储单元14中读取出客户端装置20请求的缓存区信息并且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该缓存区信息(步骤Sa4)。在图3所示的用户信息41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在此情况下,CPU 11从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提取出这些缓存区信息并且控制通信单元13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提取出的缓存区信息。当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接收到缓存区信息时,客户端装置20将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设置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步骤Sa5)。这样,如图5所示,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设置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
根据第一初始设置操作,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被确定为次缓存区。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即使在例如晚间也非常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因而,抑制了不能在任意图像形成装置30中存储图像数据的情形的发生。
(ii)第二初始设置操作
当采用第二初始设置操作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不需要包括图8所示的多功能构造中的指定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图11是示出第二初始设置操作的时序图。通信线路2被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当被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程序42时,客户端装置20从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指示连接到与自身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缓存区信息。例如,假定客户端装置20和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连接到相同的子网络。在此情况下,CPU 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发送针对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的请求(步骤SB1)。客户端装置20例如基于分配给图像形成装置30的IP地址来指定连接到与自身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作为对此请求的响应,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向客户端装置20分别发送指示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缓存区B”和“缓存区C”(步骤SB2)。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接收到缓存区信息时,客户端装置20基于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缓存区信息(步骤SB3)。具体地,CPU 21针对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用户ID“用户001”,确定从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缓存区B”和“缓存区C”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随机选择的两个图像形成装置30。在此示例中,假定针对用户ID“用户001”确定了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C。在此情况下,CPU 11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C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缓存区C”。在此情况下,CPU 11将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设置为主缓存区信息,并且将指示另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设置为次缓存区信息。在此示例中,假定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A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设置为主缓存区信息,并且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C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设置为次缓存区信息。这样,如图5所示,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客户端装置20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在打印机驱动器42中设置的用户ID和缓存区信息。具体地,CPU 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用户ID“用户001”、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在从客户端装置20接收到用户ID和缓存区信息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接收到的用户ID和缓存区信息向用户信息41添加缓存区信息(步骤SB5)。具体地,CPU 11向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添加“缓存区A”和“缓存区C”作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这样,如图3所示,用户ID“用户001”、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相关联地存储。尽管图1中仅例示了一个客户端装置20,但是当存在多个客户端装置20时,每当从这些客户端装置20接收到用户ID和缓存区信息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就执行步骤SB5的处理。这样,创建了如图3所示的用户信息41。
根据第二初始设置操作,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指示连接到与客户端装置20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这样,图像数据存储在连接到与客户端装置20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通常,连接到相同的子网络的装置经常被布置得位置接近。在此情况下,从客户端装置20发送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布置在客户端装置20附近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
(2)打印操作
图12是示出打印操作的时序图。用户操作客户端装置20以输入打印指令。具体地,用户使用操作单元25指定图像数据并且发出打印指令。在此示例中,假定用户通过指定图像数据D1来发出打印指令。
当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客户端装置20基于在打印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信息向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图像数据D1(步骤S11)。具体地,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如图5所示地设置了用户ID“用户001”、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在此情况下,CPU 21将包括用户ID“用户001”的属性信息附加到图像数据D1。这样,图像数据D1被用作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而且,除了用户ID外,在属性信息中还包括了用于指定图像数据D1的信息(如文件名)。
在附加了属性信息之后,CPU 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A发送图像数据D1。然而,当在图像形成装置30A中发生故障或者在客户端装置20与图像形成装置30A之间的通信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能将图像数据D1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30A。如上所述,在不能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情况下,CPU 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C发送图像数据D1。
也就是说,客户端装置20向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的可用的并且具有被分配的最高优先级顺序的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这里,“可用”意味着图像数据可以存储在该图像形成装置30中。图像形成装置30是否可用例如是通过向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回声请求并且确定是否从该图像形成装置30返回回声响应来确定的。当图像形成装置30和通信线路2正常操作时,从图像形成装置30返回回声响应。另一方面,如果图像形成装置30中发生故障或者客户端装置20与图像形成装置302之间的通信线路发生故障,则不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30返回回声响应。当在指定时段内未返回回声响应时,客户端装置20确定图像形成装置30处于不可用的状态。
在此示例中,假定图像形成装置30A是可用的。在此情况下,图像数据D1从客户端装置20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30A。当从客户端装置20接收到图像数据D1时,图像形成装置30A将图像数据D1存储在存储单元33A的存储区域37A中。这样,图像数据D1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30A中(步骤S12)。
在发出打印指令之后,用户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的一个所处的位置。例如,用户可以移动到用户通常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位置。当用户通常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30正在由另一个用户使用时,该用户可以移动到附近的图像形成装置30所处的位置。另外,该用户可以移动到离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用户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30的位置处,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的任意一个。在此示例中,假定用户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30B的位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30的UI单元34上显示验证画面,并且除非执行了验证,否则不解释对图像形成装置30的操作。用户通过使IC卡在卡读取单元36B上方通过来进行验证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B。当用户ID经由卡读取单元36B输入时,图像形成装置30B使用该用户ID进行用户验证处理(步骤S13)。
图13是示出用户验证处理的流程图。在此示例中,假定用户ID“用户001”存储在IC卡中。在此情况下,卡读取单元36B从IC卡读取用户ID“用户001”(步骤S131)。控制单元31B确定该用户ID“用户001”是否包括在存储单元33B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中(步骤S132)。例如,当用户ID“用户001”没有包括在用户信息41a时(步骤S132:否),控制单元31B在UI单元34B上显示指出验证失败的消息(步骤S133)并且处理结束。在此情况下,用户不能够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B。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当用户ID“用户001”包括在用户信息41a时(步骤S132:是),控制单元31B将用户验证为经验证的用户(步骤S134),并且流程进行到下一步骤S14。
图像形成装置30B基于在存储单元33B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来获取与用户ID“户001”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用户信息41a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31B控制通信单元32B向由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A和由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C发送针对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信息的请求(步骤S14)。
当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C拥有图像形成装置30B请求的属性信息时,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C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属性信息(步骤S15)。如上所述,图像数据D1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30A的存储单元33A中。包括用户ID“用户001”的属性信息被附加到图像数据D1。在此情况下,控制器31A从存储单元33A读取属性信息并且控制通信单元32A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该属性信息。另外,假定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图像数据D2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30C的存储单元33C中。类似于图像数据D1,包括用户ID“用户001”的属性信息被附加到图像数据D2。在此情况下,控制器31C从存储单元33C读取属性信息并且控制通信单元32C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该属性信息。图像形成装置30B从图像形成装置30A和30C接收这些属性信息。
当获取到属性信息时,图像形成装置30B使用所述属性信息创建图像数据列表50并且在UI单元34B上显示该图像数据列表50(步骤S16)。图14是示出图像数据列表50的示例的图。在图像数据列表50中,从图像形成装置30A获取到的图像数据D1的属性信息和从图像形成装置30C获取到的图像数据D2的属性信息按行来排列。另外,用于接收打印指令的“打印”按钮51与图像数据列表50一起显示在UI单元34B上。用户基于在UI单元34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列表50来选择期望的图像数据并且按下“打印”按钮51。在此示例中,假定选择了图像数据D1并且按下了“打印”按钮51。
当“打印”按钮51被按下时,图像形成装置30B从存储了图像数据D1的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图像数据D1。具体地,控制器31B控制通信单元32B向发送图像数据D1的属性信息的图像形成装置30A发送针对图像数据D1的请求(步骤S17)。图像显示装置30A从存储单元33A读取图像形成装置30B请求的图像数据D1,并且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图像数据D1(步骤S18)。图像形成装置30B从图像形成装置30A接收图像数据D1。
当获取到图像数据D1时,图像形成装置30B基于图像数据D1进行打印(步骤S19)。具体地,控制单元31B向图像形成单元35B提供图像数据D1并且形成与图像数据D1相对应的图像。在控制单元31B的控制下,图像形成单元35B在介质上形成与图像数据D1相对应的图像。
(3)用户信息更新操作
分发服务器装置10例如根据哪个图像形成装置30被用户频繁使用而更新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的用户信息。图15是示出更新用户信息41的操作的时序图。图像形成装置30针对每个用户ID记录日志信息44。日志信息44是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中的处理的历史的信息。处理历史包括诸如扫描或者传真的处理的历史以及打印的历史。日志信息44存储在存储单元33中。
图16是示出日志信息44的示例的图。在日志信息44中,相关联地存储处理时间、用户ID和处理类型。处理时间是进行处理的时间。用户ID由用户输入。处理类型是指示处理的类型的信息。当输入用户ID“用户001”输入并且执行打印时,控制单元31在日志信息44中以关联的方式记录执行打印时的时间“2011/9/9/10:30”、用户ID“用户001”和处理类型“打印”。在以下描述中,将把包括处理类型“打印”的处理历史称为“打印日志”。
分发服务器装置10在预定时间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日志信息44。具体地,在预定时间,CPU 11控制通信单元13向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发送针对日志信息的请求(步骤S41)。响应于该请求,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从存储单元33A、33B和33C读取日志信息44并且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日志信息44(步骤S42)。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接收到日志信息44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接收到的日志信息44更新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步骤S43)。
图17是示出更新用户信息41的处理的流程图。CPU 11针对每个用户ID聚合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接收到的日志信息44以创建聚合信息45(步骤S431)。图18是示出聚合信息45的示例的图。在聚合信息45中,相关联地存储了用户ID和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的打印计数。用户ID被包括在日志信息44中。打印计数根据包括在日志信息44中的打印日志的数量来计算。例如,假定从图像形成装置30A接收到图16所示的日志信息44。该日志信息44包括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一个打印日志。这意味着在图像形成装置30A中执行了一次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打印。在此情况下,CPU 11向聚合信息45加“1”作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打印计数,CPU 11按照相同方法来计算图像形成装置30B和30C的打印计数并且将打印计数加到聚合信息45。
CPU 11基于所创建的聚合信息45来指定在聚合信息45中包括的用户ID以及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具有与该用户ID相对应的最高打印计数的图像形成装置30(步骤S432)。在图18所示的聚合信息45中,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打印计数“1”、图像形成装置30B的打印计数“5”和图像形成装置30C的打印计数“0”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接着,图像形成装置30B在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具有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最高的打印计数。在此情况下,CPU 11指定用户ID“用户001”和图像形成装置30B。CPU 11针对聚合信息45中包括的全部用户ID进行该处理。
另外,CPU 11更新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使得由图像形成装置30B指定的缓存区信息与指定的用户ID相关联地存储(步骤S433)。图19是示出更新之后的用户信息41的示例的图。具体地,分发服务器装置10通过一个步骤降低与图3所示的用户信息41中的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的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的优先级顺序。这样,如图19所示,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的优先级顺序从“1”改变为“2”,并且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的优先级顺序从“2”改变为“3”。另外,CPU 11将指示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B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存储为用户ID“用户001”的主缓存区信息。这样,如图19所示,用户ID“用户001”和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相关联地存储。
(4)用户信息分发操作
分发服务器装置10向图像形成装置30分发与最新的用户信息41相对应的用户信息41a以使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与图像形成装置3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同步。具体地,CPU 11在预定时间从存储单元14读取用户信息41(例如,每晚在午夜读取一次)。CPU 11从用户信息41中提取出用户ID、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以创建用户信息41a。用户信息41a中不包括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3”的缓存区信息。CPU 11控制通信单元13向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发送创建的用户信息41a。在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接收到用户信息41a时,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将用户信息41a存储在存储单元33A、33B和33C中。这样,更新了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
(5)打印机驱动程序更新操作
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缓存区信息被周期性地更新以与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同步。更新处理被广义地划分为挽(pull)型方法和推(push)型方法。在下文,将描述各种方法。
(i)挽型方法
图20是示出挽型更新操作的时序图。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预先设置了更新时间。更新时间例如是当接收到每一天的第一个打印指令的时间。当更新时间到达时,客户端装置20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获取最新的缓存区信息。具体地,CPU 21控制通信单元23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针对与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用户ID相对应的缓存区信息的请求(步骤SA51)。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存储单元14读取客户端装置20请求的缓存区信息并且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该缓存区信息(步骤SA52)。在图19所示的用户信息41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在此情况下,CPU 11从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中提取出这些缓存区信息并且控制通信单元13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缓存区信息。不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3”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在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接收到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时,客户端装置20基于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来更新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缓存区信息(步骤SA53)。这样,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代替图5所示的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ii)推型方法
图21是示出推型更新操作的时序图。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预先设置了更新时间。更新时间例如是15分钟一次。当更新时间到达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向客户端装置20查询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用户ID(步骤SB51)。如图5所示,用户ID“用户001”被设置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在此情况下,客户端装置20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返回用户ID(步骤SB52)。
在从客户端装置20接收到用户ID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存储单元14读取与用户ID相对应的缓存区信息并且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该缓存区信息(步骤SB53)。在图19所示的用户信息41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在此情况下,CPU 11从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中提取出这些缓存区信息并且控制通信单元13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缓存区信息。不向客户端装置20发送被分配了优先级顺序“3”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在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接收到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时,客户端装置20基于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来更新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缓存区信息(步骤SB54)。这样,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了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代替图5所示的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减少将用户ID与指示存储了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关联起来的时间和工作。另外,响应于对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的更新,更新了在客户端装置2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缓存区信息。因而,图像数据存储在与更新后的用户信息41相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
3、变型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变型。另外,以下变型例可以彼此组合。
(1)变型例1
在上述第一初始设置操作中,分发服务器装置10使用传真机列表46指定了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然而,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可以在不使用传真机列表46的情况下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作为不使用传真机列表46的方法。
(i)方法1
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的功能的功能信息存储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的存储单元33中。在该功能信息中,包括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是否具有传真功能的信息。客户端装置20从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在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的每一个的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功能信息。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30接收到的功能信息来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
(ii)方法2
指示由图像形成装置30执行的处理的历史的日志信息存储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的存储单元33中。在该日志信息中,包括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执行的传真的历史的信息(在下文中称为“传真日志”)。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在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的每一个的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日志信息44。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从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接收到的日志信息44来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具体地,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接收到的日志信息44包括传真日志时,CPU 21指定该图像形成装置30作为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
(2)变型例2
在上述第一初始设置操作中,将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指定为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然而,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不限于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例如,可以将具有长的通电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30指定为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
图22是示出根据变型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硬件构造的图。除了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硬件构造以外,图像形成装置30还包括计时器38。计时器38测量图像形成装置30的通电时间。通电时间是在图像形成装置30开机之后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变型例2中,计时器38被用作测量单元。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获取由计时器38A、38B和38C测量到的通电时间。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从每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获得的通电时间来指定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的具有最长通电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30。分发服务器装置10将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确定为次缓存区。
(3)变型例3
在上述第二初始设置操作中,客户端装置20可以确定连接到与自身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被用户选择的图像形成装置30。具体地,当从连接到与CPU21所在装置相同的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获取到缓存区信息时,CPU 21在显示器26上显示获取到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信息可以包括允许用户识别图像形成装置30的信息,诸如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的装置名称或者型号。通过使用操作单元25,用户基于在显示单元26上显示的缓存区信息来选择期望的主缓存区和期望的次缓存区。在此示例中,假定用户选择图像形成装置30A作为主缓存区并且选择图像形成装置30C作为次缓存区。在此情况下,CPU 21设置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A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作为主缓存区信息,并且设置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C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作为次缓存区信息。
(4)变型例4
在上述第二初始设置操作中,客户端装置20可以仅设置主缓存区信息。在此情况下,分发服务器装置10指定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并且将指示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缓存区信息设置为次缓存区信息。可以按照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变型例1或者2中描述的方法来指定不大可能被用户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30。
(5)变型例5
执行初始设置操作的时间不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时间。例如,在第一初始设置操作中,当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程序42时,客户端装置20可以开始步骤Sa1的处理。另外,在第二初始设置操作中,当接收到第一打印指令时,客户端装置20可以开始步骤SB1的处理。
(6)变型例6
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更新时间不限于接收到每天的第一打印指令时。例如,更新时间可以是在从执行了前一次更新(或者初始设置操作)之后经过指定时段后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或者,更新时间可以是在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在此情况下,在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42的更新操作。
(7)变型例7
用户信息41的更新操作不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30侧确定被用户频繁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另外,被用户频繁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可以使用验证计数来指定,而不是利用日志信息44。图23是示出根据变型例7的更新用户信息41的操作的时序图。图像形成装置30针对每个用户ID记录验证计数。具体地,控制单元31测量使用每一个用户ID执行的用户验证处理的验证计数。然而,控制单元31不测量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中的用户ID的验证计数,该用户ID与指示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相关联。
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30B使用用户ID“用户001”执行了用户验证处理时,控制单元31B将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加1。控制单元31在记录信息43中记录测量到的验证计数。记录信息43存储在存储单元33中。图2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30B中存储的记录信息43的示例的图。在记录信息43中,记录了“5”作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这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0B使用用户ID“用户001”执行了“五次”用户验证处理。该验证计数例如每天重置一次。另选地,验证计数可以多天重置一次。在此情况下,每隔多天对验证计数进行测量。
当记录信息43中记录的验证计数达到阈值时,图像形成装置30指定与验证计数相对应的用户ID和本装置并且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通知指示该用户ID和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具体地,控制单元31确定记录信息3中包括的验证计数是否达到阈值(步骤S21)。在此示例中,假定阈值是“5”。
当记录信息43中包括的全部验证计数未达到阈值时(步骤S21:否),控制单元31B返回步骤S21。另一方面,例如在图24所示的记录信息43中,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达到阈值“5”(步骤S21:是)。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31B指定用户ID“用户001”和图像形成装置30B(步骤S22)。控制单元31B控制通信单元32B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包括用户ID“用户001”和指示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的更新信息(步骤S23)。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30B中指定的用户ID和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B的缓存区信息被通知到分发服务器装置10。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接收到更新信息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在预定时间(例如每晚在午夜一次)更新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步骤S24)。具体地,如图19所示,CPU 11通过一个步骤降低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的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和次缓存区信息“缓存区C”的优先级顺序。另外,CPU 11将从图像形成装置30B接收到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存储为用户ID“用户001”的主缓存区信息。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接收到包括相同用户ID的多个更新信息时,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最后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执行步骤S24的处理。
(8)变型例8
更新用户信息41的操作不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变型例7中描述的操作。例如在上述变型例7中,在图像形成装置30B中,当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达到阈值时,更新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并且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B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存储为用户ID“用户001”的主缓存区信息,如图19所示。然而,如图3所示,除了图像形成装置30B以外,在更新之前,用户还可以频繁地使用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的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A。在此情况下,如果更新了用户信息41,则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在这种情况下不更新用户信息41的构造。
图25是示出根据变型例8的更新用户信息41的操作的时序图。类似于上述变型例7,图像形成装置30记录针对各个用户ID的验证计数。然而,在变型例8中,图像形成装置30还测量与在用户信息41a中指示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相关联的用户ID的验证计数。当记录信息43中记录的验证计数达到阈值时,类似于上述步骤S21和S22,图像形成装置30指定与该验证计数相对应的用户ID和本装置(步骤S31和S32)。在此示例中,假定在图像形成装置30B中指定了用户ID“用户001”和图像形成装置30B。
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30B向与存储单元33B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中的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的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查询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的与该用户ID的验证计数是否达到阈值(步骤S33)。具体地,在图7所示的用户信息41a中,主缓存区信息“缓存区A”与用户ID“用户001”相关联。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31B控制通信单元32B向由主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A查询图像形成装置30A的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是否达到阈值。
基于记录信息43中记录的验证计数,图像形成装置30A对来自图像形成装置30B关于验证计数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查询进行响应(步骤S34)。具体地,控制单元31A确定与存储单元33A中存储的记录信息43中的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阈值。当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等于或者大于阈值时,控制单元31A控制通信单元32A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指出验证计数等于或者大于阈值。另一方面,当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小于阈值时,控制器31A控制通信单元32A向图像形成装置30B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指出验证计数小于阈值。
当存在来自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指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小于阈值的响应时(步骤S35:“小于阈值”),与步骤S23类似地,图像形成装置30B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包括用户ID“用户001”和本装置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的更新信息(步骤S36)。这样,指示图像形成装置30B的缓存区信息“缓存区B”和用户ID“用户001”被通知到分发服务器装置10。在从图像形成装置30B接收到更新信息时,类似于步骤24,分发服务器装置10更新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步骤S37)。
另一方面,当存在来自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指示与用户ID“用户001”相对应的验证计数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响应时(步骤S35:“等于或者大于阈值”),图像形成装置30B结束此处理而不发送更新信息。也就是说,当存在来自图像形成装置30A的指示验证计数等于或者大于阈值的响应时,图像形成装置30B不通知缓存区信息和用户ID。在此情况下,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不更新用户信息41。
(9)变型例9
在上述变型例7或者8中,图像形成装置30可以使用打印日志而不是验证计数来确定与用户ID相对应的打印计数是否达到阈值。在此情况下,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30记录每一个用户ID的日志信息44。类似于上述步骤S431,图像形成装置30聚合每个用户ID的日志信息44以创建聚合信息45。当所创建的聚合信息45中包括的打印计数达到阈值时,图像形成装置30进行到步骤S22或者S32。
除了打印功能以外,图像形成装置30还具有诸如扫描仪或者传真机这样的多种功能。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来执行不同于打印的处理。于是,不可以说具有高验证计数的图像形成装置30总是在用户执行打印时使用的具有高使用频度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变型例9中,使用打印日志来代替验证计数。因而,根据变型例9,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具有与该用户ID相对应的最高打印频度的图像形成装置30中。
(10)变型例10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可以使用验证计数而不是打印日志来指定具有最高验证计数的图像形成装置30。在此情况下,如上述变型例8那样,图像形成装置30记录每个用户ID的验证历史。在上述步骤S41和S42中,分发服务器装置10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获取验证历史。在步骤S43中,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获取到的验证历史来计算在每个图像形成装置30中使用用户ID进行的验证计数,并且指定用户ID和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具有与该用户ID相对应的最高验证计数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另外,类似于上述步骤S433,分发服务器装置10基于指定的图像形成装置30和指定的用户ID更新存储单元14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在变型例10中,由于没有使用日志信息44,所以图像形成装置30不需要记录日志信息44。
(11)变型例11
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功能可以由任意图像形成装置30实现,而不由分发服务器装置10来实现。执行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30被预先确定。在以下描述中,将把图像形成装置30称为“主装置”。在此情况下,类似于分发服务器装置10,用户信息41存储在主装置的存储单元33中。类似于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主装置进行上述初始设置操作、更新和分发用户信息的操作以及更新打印机驱动的操作。例如,当执行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户信息41的更新的操作时,主装置从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日志信息44。另外,主装置基于在存储单元33中存储的日志信息44和从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获取到的日志信息44来指定图像形成装置30A、30B和30C中具有最高打印计数的图像形成装置30。
主装置可以设置在每个子网络中。在此情况下,在向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分发用户信息41a时,主装置可以仅向设置在相同的子网络中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30分发用户信息41a。另外,可以动态地改变主装置。例如,在每个图像形成装置30中都设置有涉及主装置的优先级顺序。通常,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图像形成装置30成为主装置。然而,例如在不能使用具有最高优先级顺序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情况下(如电源关闭时),具有次高优先级顺序的图像形成装置30成为主装置。例如,通过周期性地彼此发送回声请求来检查图像形成装置30的状态。
(12)变型例12
用户验证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30中执行。然而,用户验证处理可以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侧进行。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30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针对用户验证处理的请求。具体地,控制单元31控制通信单元32向分发服务器装置10发送用户输入的用户ID。响应于来自图像形成装置30的请求,分发服务器装置10执行与上述步骤S132相同的处理并且对验证是否成功做出响应。当存在来自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指示验证失败的响应时,图像形成装置30前进至上述步骤S133。另一方面,当存在来自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指示验证成功的响应时,图像形成装置30前进至上述步骤S134。
类似于上述变型例11,当主装置执行分发服务器装置10的功能时,可以在主装置侧执行用户验证处理。在此情况下,不同于主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30向主装置发送针对用户验证处理的请求。响应于该请求,主装置执行用户验证处理并且对验证是否成功做出响应。
(13)变型例13
当从客户端装置20发送图像数据时,可能存在不能使用由主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和由次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客户端装置20可以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获取与在打印机驱动程序42中设置的用户ID相对应的不同于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的缓存区信息,并且向该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图像数据。
(14)变型例14
在图像形成装置3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a中,包括了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然而,用户信息41a中包括的缓存区信息的数量不限于2个。例如,可以仅包括一个缓存区信息,并且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个缓存区信息。用户信息41a中包括的缓存区信息的数量是预先确定的。也就是说,在用户信息41a中包括了基于优先级顺序而选择的预定数量个缓存区信息。另选地,在用户信息41a中,可以包括分发服务器装置10中存储的用户信息41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的全部缓存区信息。
(15)变型例15
在用户信息分发操作中,可以仅分发与先前分发的用户信息41a的差别。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30仅与从分发服务器装置10接收到的差别相对应地更新用户信息41a。
(16)变型例16
上述用户ID是用于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的示例。用户信息不限于用户ID。例如,用户信息可以是分发给向用户提供的IC卡的卡ID,并且可以是分配给用户的邮件地址。另外,如上所述,由于IC卡被提供给每个用户,所以可以使用分配给IC卡的卡ID作为用户信息。
(17)变型例17
可以不使用IC卡地执行用户验证处理。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0的UI单元34来输入其用户ID。在此情况下,UI单元34被用作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信息的接收单元。另外,可以使用如指纹这样的生物学信息来代替用户ID。在此情况下,用于读取生物学信息的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30中。在此情况下,该装置被用作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信息的接收单元。
(18)变型例18
可以使用用户ID和密码来执行用户验证处理。在此情况下,用户ID与密码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信息41中。在执行验证处理时,用户例如使用UI单元34输入密码。
(19)变型例19
在上述打印操作中,在显示了图像数据列表50之后,获取到用户选择的图像数据。然而,并不总是须要显示图像数据列表50。例如,在上述步骤S13的用户验证处理之后,可以在不获取属性信息的情况下获取图像数据。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30向用户信息41a中与用户ID相关联地存储的主缓存区信息和次缓存区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0发送针对与用户I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请求。在此情况下,用户不需要选择图像数据。
(20)变型例20
图像形成系统1的构造不限于图1所示的构造。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数量来增加图像形成装置30的数量。另外,可以将多个客户端装置20的数量提供为与用户的数量相对应。
(21)变型例21
图像形成单元35可以是利用与静电照相法不同的方法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另外,图像形成单元35可以是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或者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尽管UI单元34包括用作显示器的触摸板,但UI单元34可以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来代替触摸板。
(22)变型例22
由CPU 11、CPU 21或者控制器31的CPU执行的程序可以在被记录在诸如磁带、磁盘、软盘、光盘、磁光盘或者存储器这样的记录介质的状态下提供,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中。例如,程序可以经由如因特网这样的通信线路下载到分发服务器装置10、客户端装置20或者图像形成装置30中。
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装置;
确定单元,其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储有与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一存储单元,其将所述用户信息与指示由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信息相关联地存储;
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中预设有所述用户信息;
发送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发送装置中,并且向所述确定单元针对预设的用户信息而确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发送与该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第二存储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存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图像数据;
接收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接收所述用户信息的输入;
第一获取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从与所述输入的用户信息相关联存地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装置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获取与所述输入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到的所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被预先确定为不大可能关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
指定单元,其指定具有传真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
测量单元,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测量本装置的通电时间;以及
指定单元,其指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到的最长通电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使得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经由通信线路连接,
其中所述通信线路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并且
其中当所述发送装置连接到单个子网络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连接到所述单个子网络的图像形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还包括:
更新单元,其更新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装置信息;以及
第二获取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发送装置中,并且在预定时间获取与所述预设的用户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中的装置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装置信息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装置信息指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与所述预设的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43318 | 2011-11-07 | ||
JP2011243318A JP5866980B2 (ja) | 2011-11-07 | 2011-11-07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92537A true CN103092537A (zh) | 2013-05-08 |
CN103092537B CN103092537B (zh) | 2017-03-01 |
Family
ID=4820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9748.1A Active CN103092537B (zh) | 2011-11-07 | 2012-06-08 | 图像形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85195B2 (zh) |
JP (1) | JP5866980B2 (zh) |
CN (1) | CN1030925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52579A (ja) * | 2011-06-03 | 2012-12-2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99143B2 (ja) * | 2013-03-18 | 2016-04-06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JP6395374B2 (ja) * | 2013-11-29 | 2018-09-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
JP6417806B2 (ja) * | 2014-09-12 | 2018-11-0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48581B2 (ja) * | 2016-03-22 | 2020-0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874732B2 (ja) * | 2018-04-17 | 2021-05-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11314470B1 (en) * | 2021-03-16 | 2022-04-26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28678A1 (en) * | 2004-08-06 | 2006-02-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CN1766762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作业处理方法、打印系统 |
US20070285713A1 (en) * | 2006-06-13 | 2007-12-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1888463A (zh) * | 2009-05-13 | 2010-11-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由图像形成设备所进行的方法 |
CN101930347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US7925767B2 (en) * | 2001-12-05 | 2011-04-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access based on centralized authentication |
CN102082887A (zh) * | 2009-11-26 | 2011-06-01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136484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62583B1 (en) * | 1999-10-04 | 2005-03-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uthenticated secure printing |
JP4310765B2 (ja) * | 2001-01-17 | 2009-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Mfp機器への代行方式 |
JP2002359718A (ja) * | 2001-03-02 | 2002-12-13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4161265B2 (ja) * | 2003-07-17 | 2008-10-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JP2007190839A (ja) * | 2006-01-20 | 2007-08-02 | Seiko Epson Corp | 認証印刷装置及び方法、認証印刷システム |
JP4193892B2 (ja) * | 2006-09-11 | 2008-12-1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93258B2 (ja) | 2007-03-27 | 2009-07-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認証印刷システム、認証印刷方法 |
JP5293288B2 (ja) * | 2009-03-10 | 2013-09-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2252579A (ja) * | 2011-06-03 | 2012-12-2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21325B2 (ja) * | 2011-06-27 | 2015-11-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13082147A (ja) * | 2011-10-11 | 2013-05-09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57612B2 (ja) * | 2011-10-14 | 2016-02-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1
- 2011-11-07 JP JP2011243318A patent/JP58669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20 US US13/452,264 patent/US8885195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8 CN CN201210189748.1A patent/CN103092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25767B2 (en) * | 2001-12-05 | 2011-04-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access based on centralized authentication |
US20060028678A1 (en) * | 2004-08-06 | 2006-02-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CN1766762A (zh) * | 2004-10-29 | 2006-05-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作业处理方法、打印系统 |
US20070285713A1 (en) * | 2006-06-13 | 2007-12-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1888463A (zh) * | 2009-05-13 | 2010-11-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由图像形成设备所进行的方法 |
CN101930347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082887A (zh) * | 2009-11-26 | 2011-06-01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1136484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885195B2 (en) | 2014-11-11 |
JP5866980B2 (ja) | 2016-02-24 |
CN103092537B (zh) | 2017-03-01 |
US20130114103A1 (en) | 2013-05-09 |
JP2013097768A (ja) | 2013-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92537A (zh) | 图像形成系统 | |
JP7158864B2 (ja) | 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方法 | |
CN102810051A (zh) | 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8860977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multiple user authentication | |
CN106161834A (zh)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 |
EP1592169B1 (en) | Job management system, job managing apparatus, and their control method | |
JP2015143971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1483708B (zh) | 权限信息管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2223246A (zh) | 用于管理网络设备的管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7279792A (ja) | 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 |
CN103092538B (zh)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092536A (zh)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049228A (zh)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095948B (zh)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076997A (zh) |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EP1978440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rasing method | |
CN110045990B (zh) | 重启控制系统 | |
JP516630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195352B2 (ja) | 配信制御装置、配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配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119221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计算机数据信号 | |
JP756518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設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JP6939388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244054B1 (ja) | 配信制御装置、配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WO2002093388A1 (fr) | Systeme de gestion individuelle d'informations | |
JP2016085732A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