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784A -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784A
CN103080784A CN2011800414942A CN201180041494A CN103080784A CN 103080784 A CN103080784 A CN 103080784A CN 2011800414942 A CN2011800414942 A CN 2011800414942A CN 201180041494 A CN201180041494 A CN 201180041494A CN 103080784 A CN103080784 A CN 103080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film
resin bed
polyester film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14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784B (zh
Inventor
绪方一正
前川茂俊
大平贵之
高桥弘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8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7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13Fluoresc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低光泽性及生产率优异的白色膜的制造方法。另外,通过使用该白色膜,廉价地提供低光泽性优异的面光源反射构件。本发明的白色膜的制造方法如下:利用在线涂布将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锂盐、无机粒子的涂液进行涂布,涂布后在至少单向上进行拉伸及干燥,形成涂层,由此可以制造低光泽、且回收性良好的白色膜。

Description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色膜的改良,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膜,所述白色膜适合作为面光源用反射构件(反射板、及反光镜),具有低光泽性、生产率、反射特性。
背景技术
对于信息显示仪器等中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为了确保高亮度,在显示器后部设置被称作背光源的面光源来照射光。另外,背光源不仅单独地照射光,而且必须均匀地照射画面整体。作为满足上述特性的方式,包括被称作侧光型及直下型的面光源的结构。其中,用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的薄型显示器中,适合使用侧光型、即相对于画面从侧面照射光的类型的背光源。
通常,在上述侧光型中,采用下述导光板方式,即,利用以冷阴极管作为照明光源、从导光板的边缘将光均匀地传播、扩散的导光板,均匀地照射液晶显示器整体。上述方式中,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光,在冷阴极管的周围设置反光镜,进而,为了在液晶画面侧有效地反射从导光板扩散的光,在导光板的下方设置反射板。由此,减少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的损失,赋予使液晶画面明亮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0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利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时,将熔融挤出得到的片材在转鼓上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膜时,通过使用经过了粗面化的转鼓得到膜表面的低光泽性。上述方法中,从粗面化转鼓的导入和管理等方面考虑,生产率差,在成本方面不利。
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以低成本得到低光泽白色膜。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上述现有研究中无法实现的优异的低光泽性、及生产率优异的白色膜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使用该白色膜,可以廉价地提供低光泽性优异的面光源反射构件。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形成下述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能够容易且廉价地稳定地制造低光泽性的白色膜,所述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例如涂层(以下称作树脂层)、且对于该树脂层来说,在每900μm2树脂层中具有5个以上的面积1~20μm2的龟裂(以下称作凹陷部)。
即,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
1)一种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为在白色聚酯膜的至少一侧具有树脂层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在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上,每900μm2膜表面积中存在5个以上面积1~20μm2的凹陷部。
2)如1)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z为1.0μm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且满足(1)~(3)。
7.1≤P≤8.5    (1)
0≤R≤5    (2)
R≥7.6-P    (3)
其中,P为树脂层的表面pH,R为树脂层中的粒子个数密度(R)[个/μm2]。
5)如4)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不包括同时满足下述式(4)、(5)的范围。
0.3<R<0.7    (4)
7.1<P<7.5    (5)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至少拉伸至2倍以上。
7)如3)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羟甲基或其缩合反应物。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相对于树脂层,该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重量%以上、25重量%以下。
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厚度为30~200nm。
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入射角60°的光泽度为45%以下。
11)一种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白色层合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具有树脂层,且对于该树脂层来说,在每900μm2树脂层中具有5~25个面积1~20μm2的凹陷部,所述制造方法中,在白色膜的至少一面上涂布涂液,涂布后在至少单向上进行拉伸及干燥,由此形成树脂层。
12)如11)所述的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涂液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锂盐及无机粒子。
13)如11)或12)所述的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涂液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该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羟甲基或其缩合反应物,该涂液的pH为9~11.2。
14)一种白色层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层合膜是由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膜,能够容易且廉价地稳定地制造低光泽性的白色膜,特别是将上述白色膜用作面光源内的反射板或反光镜时能够均匀地且明亮地照射液晶画面,并且耐裂纹性优异,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将利用本制造方法制作的膜回收作为回收芯片再次膜化、品质变化也少的膜。
附图说明
[图1]树脂层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2]为表示涂液中的无机粒子含量和白色层合膜的特性值(凹陷部密度、表面光泽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3]为表示横拉伸倍率和白色层合膜的特性值(凹陷部密度、表面光泽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4]为说明树脂层厚度及凹陷部深度的图(截面图)。
[图5]为说明凹陷部的表面的图(平面图)。
[图6]树脂层表面的SEM照片(例2)
[图7]树脂层表面的SEM照片(例3)
[图8]树脂层表面的SEM照片(例4)
[图9]为表示涂液的pH和白色层合聚酯膜的树脂层表面pH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1)白色膜
(1.1)白色膜的构成
本发明中作为基材膜使用的白色膜优选白色聚酯膜。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聚酯膜是使用白色聚酯膜及在其至少一侧、优选其一面设置的树脂层而形成的。
对于本发明中作为基材膜使用的白色膜,从反射率的方面考虑,优选白色度为50%以上,优选在60~100%的范围内。白色度如下求出,即,如JIS Z8722和Z8730所述,使用以Richard S.Hunter的色差公式作为基础设计的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分光式色彩计SE-2000,利用反射法测定表示试样颜色的3个刺激值的XYZ值,按照下述式子求出。
白色度=4×0.847×Z-3×Y(%)
本发明中的白色膜优选在膜内部含有气泡。通过在膜内部含有气泡,可以如下所述容易地制造具有高反射特性的白色膜。
本发明中,白色膜内部含有的气泡可以为独立的气泡,也可以为多个气泡连接起来的状态。另外,对气泡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在膜厚度方向上形成多个界面,气泡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或相对于膜面方向伸长的椭圆状。
另外,作为气泡的形成方法,由于下述方法能够生成更微细且扁平的气泡、反射性能及生产率良好,所以优选,所述方法将含有构成白色膜的主要树脂成分(A)和相对于该树脂成分(A)的不相容性成分(B)的混合物进行熔融挤出后,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拉伸,在内部形成气泡,由此形成界面。
上述方法是通过在拉伸中在构成白色膜的主要树脂成分(A)与不相容性成分(B)的界面引起剥离来生成扁平状气泡的方法。因此,为了增大气泡占有体积、增大单位膜厚度的界面数、提高反射性能,与单轴拉伸相比优选使用双轴拉伸。另外,本发明中,进行在线涂布,优选在双轴拉伸的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后,将涂液涂布在膜上,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白色膜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500μm以下,较优选为50μm以上400μm以下。厚度小于30μm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反射性,因此是不理想的。另一方面,大于500μm时,无法满足液晶显示器的薄膜化要求,是不理想的。
通过调节从挤出机挤出的树脂的熔融挤出量及拉伸未拉伸片材的工序的速度,可以将本发明中白色膜的厚度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本发明中的白色膜可以采用单层膜、由2层以上的层构成的层合膜中的任一种构成。单层膜可以为在后述造方法中使用一个挤出机制造的膜,或者也可以为使用供给同一组成的原料的二个以上挤出机进行制造的膜。
(1.2)树脂成分(A)
作为构成白色膜的主要树脂成分(A),优选使用聚酯树脂(a)。
本发明中,所谓聚酯树脂(a)是通过二醇成分与二羧酸成分的缩聚得到的聚合物,作为二羧酸成分,代表例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等。另外,作为二醇成分,代表例可以举出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作为聚酯树脂(a)的具体例,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当然,上述聚酯树脂可以为均聚酯,也可以为共聚酯。作为共聚成分,例如可以使用二甘醇、新戊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等二醇成分、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等二羧酸成分。
作为聚酯树脂(a),通过使用上述树脂,可以在维持高度的无着色性的同时,在制成膜时赋予高的机械强度。在低成本且耐热性优异的方面,较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另外,聚酯树脂(a)可以为多种聚酯的混合物,或者也可以含有共聚聚酯树脂。作为优选的共聚聚酯树脂,可以举出二醇成分的主成分为脂环式二醇的共聚聚酯树脂、二羧酸成分为脂环式二羧酸或间苯二甲酸的共聚聚酯树脂。特别是从透明性、成型性的方面和后述不相容树脂的微分散化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作为二醇成分使用一种脂环式二醇、即环己烷二甲醇的非晶性共聚聚酯。另外,可以提高拉伸性和成膜性。在二醇成分中环己烷二甲醇成分优选占有30摩尔%以上。
通常认为在使用所述共聚聚酯树脂时透明性和成型性提高的原因在于,共聚聚酯树脂的环式脂肪族烃部分与后述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的环状烯烃部分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可在基质(以下是指聚酯树脂)中进行微分散,其结果,可以实现高反射性、高白色性、轻质性。
另外,在将构成基质的全部材料设为100重量%时,上述共聚聚酯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且小于50重量%。较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小于40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小于35重量%。上述共聚聚酯的含量小于1重量%时,有时难以将后述热塑性树脂(B1)微分散化于基质中。另外,上述共聚聚酯的含量超过50重量%时,耐热性降低,为了赋予尺寸稳定性而对膜实施热处理时,有时基质软化,结果气泡减少或消失,反射特性降低。另外,希望维持反射特性而将热处理温度进行低温化时,有时膜的尺寸稳定性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本发明的白色膜中,将相对于构成基质的全部材料100重量%、共聚聚酯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由此可以在充分发挥上述不相容成分的分散效果的同时维持膜成膜性和机械特性,可以同时实现高反射率和尺寸稳定性。另外,本发明中的反射率可以通过相对反射率求出,使用内面为硫酸钡制积分球、具有10°倾斜隔离物的分光光度计、作为标准白色板的氧化铝,在波长560nm的范围内测定于入射角10°处使光入射时的反射率,通过在波长560nm下将标准白色板的反射率为100%时的相对反射率进行平均得到的反射率求出本发明中的反射率。
(1.3)不相容性成分(B)
本发明中,作为不相容性成分(B),只要与作为基质的聚酯树脂不相容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与基质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无机粒子都是优选使用的。上述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并用与基质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B1)和无机粒子(B2)作为不相容性成分(B)在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中为更优选的方案之一。
(1.3.1)热塑性树脂(B1)
此处,本发明中,使用热塑性树脂(B1)作为不相容性成分(B)时,作为其具体例,可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环戊二烯等这样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聚烯烃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氟类树脂等。这些不相容性树脂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进而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的不相容性树脂。这些中,在透明性优异、且耐热性优异的方面,可优选使用聚烯烃。具体可优选使用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等。
本发明中,使用热塑性树脂(B 1)作为不相容性成分(B)时,该树脂可以为结晶性的树脂、非晶性的树脂的任一种。作为结晶性树脂,从透明性、耐热性的观点出发,较优选使用聚甲基戊烯。此处,作为聚甲基戊烯,优选在分子骨架中包含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8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0摩尔%以上的由4-甲基-1-戊烯衍生的二价有机基团作为重复单元。另外,作为其他的重复单元,可例示由除乙烯、丙烯、1-丁烯、3-甲基-1-丁烯、或4-甲基-1-戊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6~12的烃衍生的二价有机基团等。聚甲基戊烯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另外,也可以将组成或熔融粘度等不同的多种聚甲基戊烯混合使用,或者与其他的烯烃类树脂或其他树脂合用。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B1)为非晶性树脂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所谓环状烯烃共聚物是由选自由环烯烃、双环烯烃、三环烯烃和四环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等直链烯烃形成的共聚物。
作为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中的环状烯烃的代表例,有双环〔2,2,1〕庚-2-烯、6-甲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甲基双环〔2,2,1〕庚-2-烯、1-甲基双环〔2,2,1〕庚-2-烯、6-乙基双环〔2,2,1〕庚-2-烯、6-正丁基双环〔2,2,1〕庚-2-烯、6-异丁基双环〔2,2,1〕庚-2-烯、7-甲基双环〔2,2,1〕庚-2-烯、三环〔4,3,0,12.5〕-3-癸烯、2-甲基-三环〔4,3,0,12.5〕-3-癸烯、5-甲基-三环〔4,3,0,12.5〕-3-癸烯、三环〔4,4,0,12.5〕-3-癸烯、10-甲基-三环〔4,4,0,12.5〕-3-癸烯等。
另外,作为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 1)中的直链烯烃的代表例,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等。
本发明中,作为热塑性树脂(B1),上述所列举的示例中,从如下所述通过与基质所含有的脂环式二醇和/或脂环式二羧酸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微分散,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射特性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使用作为非晶性树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
作为本发明中的热塑性树脂(B1)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时,优选其玻璃化温度Tg为110℃以上。具体地说,优选为130℃以上,较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70℃以上。这是因为,通过将玻璃化温度设定在所述范围,在混炼时可以更微细地分散在基质中,在拉伸工序中可以更确实地形成气泡,可以进一步抑制在热处理工序中的气泡的消失。
本发明中,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作为热塑性树脂(B1)时,如果该玻璃化温度Tg不足110℃,则对膜实施热处理以赋予尺寸稳定性时,作为成核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变形,其结果,其成为核、形成的气泡减少或消失,有时反射特性降低。另外,如果希望维持反射特性而将热处理温度设定为低温,则此时膜的尺寸稳定性有可能降低,因而不是优选的。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中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作为热塑性树脂(B1)时,通过将该玻璃化温度Tg设为110℃以上,可以同时实现高反射率和尺寸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作为热塑性树脂(B1)时,该玻璃化温度的上限优选为250℃。超过250℃时,成膜时的挤出温度变高,加工性差,所以不是优选的。
另外,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作为热塑性树脂(B1)时,为了将该玻璃化温度Tg控制在上述范围,例如可以举出增大环状烯烃共聚物中的环状烯烃成分的含量、减小乙烯等直链烯烃成分的含量的做法。具体地说,优选环状烯烃成分为60摩尔%以上、乙烯等直链烯烃成分的含量小于40摩尔%。更优选环状烯烃成分为70摩尔%以上、乙烯等直链烯烃成分的含量小于30摩尔%,进一步优选环状烯烃成分为80摩尔%以上、乙烯等直链烯烃成分的含量小于20摩尔%。特别优选环状烯烃成分为90摩尔%以上、乙烯等直链烯烃成分的含量小于10摩尔%。通过设定为上述范围,可以将环状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提高至上述范围。
另外,在使用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作为热塑性树脂(B1)的情况下,对直链烯烃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成分。进而,对环状烯烃成分也没有特别限制,但从生产率、透明性、高Tg化的方面考虑,优选双环〔2,2,1〕庚-2-烯(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中,相对于构成白色膜的主要树脂成分(A)和不相容性成分(B)的总重量100重量%,优选上述热塑性树脂(B1)的含量为3~15重量%。优选为4~10重量%,较优选为5~10重量%。
本发明中,将构成白色膜的主要树脂成分(A)和不相容性成分(B)的总重量设为100重量%时热塑性树脂(B1)的含量小于3重量%时,有时膜内部不会充分地生成气泡,白色性和光反射特性差。另一方面,热塑性树脂(B1)的添加量超过15重量%时,膜的强度降低,有时易于引起拉伸时的破裂。通过将含量设定在所述范围内,可以体现出充分的白色性、反射性、轻质性。
(1.3.2)无机粒子(B2)
本发明中,在使用无机颗粒(B2)作为不相容性成分(B)的情况下,作为其例子,可以举出玻璃、二氧化硅、硫酸钡、氧化钛、硫酸镁、碳酸镁、碳酸钙、滑石等。
此处,特别是从气泡形成、白色度、光学浓度等综合效果的方面考虑,这些无机颗粒中更优选适用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尤其最优选氧化钛。
(1.4)其他添加物
本发明的白色膜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配合有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量的适宜的添加剂,例如耐热稳定剂、抗氧化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有机类的助滑剂、有机类微粒、填充剂、成核剂、染料、分散剂、偶联剂等。
(2)涂层(树脂层)
本发明中的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可以有效地形成后述凹陷部(龟裂),为优选。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形成树脂层的树脂成分优选为2~25重量%。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重量%以上时,可以有效地形成凹陷部,为25重量%以下时,可以抑制光泽度为低,故优选。
本发明中,优选方案为: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侧、优选在一面上涂布涂液,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及干燥形成树脂层。进行双轴拉伸时,优选在双轴拉伸的一个方向上拉伸后涂布涂液,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从而进行双轴取向。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涂液的涂布方法,可以采用例如凹版涂布、辊涂、旋涂、逆式涂布、棒涂、丝网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浸渍等方法。
作为涂液的组成,例如可以将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及锂盐、无机粒子的涂液涂布,然后在另1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由此在树脂层中形成凹陷部。形成上述凹陷部的机理尚不清楚,但认为后述无机粒子成为凹陷部的起点,而且利用丙烯酸类粘合剂和锂盐的相互作用,抑制拉伸性,从而形成适度的凹陷部。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树脂层的成分,只要对作为基层的白色聚酯膜具有粘合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优选使用例如聚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另外,也可以将不同的2种以上的树脂、例如聚酯和聚氨酯树脂、聚酯和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组合进行使用。优选为聚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从涂布均匀性的方面考虑,最优选丙烯酸树脂。作为用于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涂液的组成,只要为形成凹陷部的组成即可,可以为任何组合,树脂层为丙烯酸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将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锂盐、无机粒子及pH调节剂等的涂液在膜成膜过程中涂布在膜表面,然后在另1个方向上进行拉伸,由此可以在树脂层中形成凹陷部,故优选。
(2.1)丙烯酸类粘合剂
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为了赋予与锂盐的混合性、涂布性、以及与接受层的密合性,优选选择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进行使用。
作为丙烯酸树脂,优选选自下述物质中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丙烯酸等。它们可以以DIC(株)制产品名Watersol等形式购买到。
较优选含有羟甲基及/或其缩合反应物。羟甲基根据pH可以控制交联反应,通过上述交联反应的控制,能够在涂布后的树脂层中有效地形成凹陷部。它们可以以日本Carbide工业(株)制产品名Nicasol和昭和电工(株)社制产品名Polysol等形式购买到。
另外,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含量,相对于涂液固态成分优选为50~88重量%、较优选为55~85重量%,相对于无机粒子以外的涂液固态成分优选为35~88重量%、较优选为40~85重量%。
(2.2)锂盐
本发明的涂液,从生成凹陷部的方面考虑,优选含有锂盐及/或下述pH调节剂的涂液。作为锂盐,可以举出氢氧化锂、乙酸锂、磺酸锂、苯乙烯磺酸锂、氯化锂、碳酸锂、硫酸锂等,优选磺酸锂盐,较优选为苯乙烯磺酸锂。对于添加量,相对于涂液固态成分优选为4~40重量%、较优选为8~35重量%,相对于无机粒子以外的涂液固态成分优选为8~25重量%、较优选为8~20重量%。
(2.3)无机粒子
本发明的涂液中可以含有无机粒子。通过含有无机粒子,涂布后的拉伸工序中无机粒子成为凹陷部的起点,可以在树脂层中有效地形成凹陷部。
作为无机粒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硫酸钡、碳酸钙、沸石、高岭土、滑石、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锌、硅酸镁、氧化铈、氧化镁、磷酸钙、云母、云母钛、粘土、氟化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优选二氧化硅。作为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nm~500nm,更优选为200~400n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平均粒径是使用库尔特计数器(Beckmancoulter制、Multisizer II型)分散于不使粒子发生膨润的溶剂中测定得到的平均粒径。另外,对粒子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圆球状也可以为椭圆体。另外,作为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无机粒子以外的涂液固态成分为0~70重量%时,可以将无机粒子的凝集抑制得较小,光泽度变低,因此可以实用化,优选为5~25重量%,较优选为8~23重量%。少于5重量%时,凹陷部的发生密度变少,不会降低光泽度,因此不优选。另外,大于25重量%时,粒子易于脱落,污染生产线,因此不优选。
另外,对于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锂盐、无机粒子在涂液中的含有比率(重量比率),从产生凹陷部的观点考虑,丙烯酸类粘合剂相对于锂盐优选为2~9倍,较优选为2.5~7倍,相对于无机粒子优选为0.7~20倍,较优选为2~17倍,更优选为2.2~15倍。另外,锂盐相对于无机粒子优选为0.1~6倍,较优选为0.2~6倍,更优选为0.3~8倍,最优选为0.5~6倍。
(2.4)pH调节剂
本发明中,通过调节树脂层及涂液的pH,可以在涂布后的拉伸工序中在树脂层中形成凹陷部。作为调节涂液的pH的方法,优选使用上述锂盐和下述pH调节剂。本发明中的pH调节剂是指用于维持下述树脂层的表面pH在所期望区域内的化合物或溶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乙酸、三乙胺、二甲基氨基吡啶、聚乙烯亚胺、氢氧化钠等。本发明中,在涂布后的拉伸时树脂层无法追随膜的拉伸运动,故产生凹陷部,因此在树脂层中形成凹陷部。通过在表面形成凹陷部,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降低光泽度。
对于涂液的pH,优选在9以上至11.2以下的范围内。如果为9以上、11.2以下,则易于形成凹陷部,从光泽度的方面考虑,为优选。
(2.5)凹陷部
本发明中,通过形成于树脂层的凹陷部(凹部),可以降低光泽。本发明中,每900μm2膜表面积中存在5个以上面积为1~20μm2的凹陷部,是必须的。
本发明中,进行推测时,涂布后的拉伸时无机粒子成为起点,树脂层无法追随膜的拉伸运动,以凹陷部的形式被观察到。此处所谓凹陷部,将满足以下(I),(II)两者的部分称作凹陷部。
(I)下陷的深度为树脂层厚度的30%以上
(II)下陷的面积为1~20μm2
即,如图1、图4~图8所示,将树脂层中形成的凸部所围成的凹部区域部称作凹陷部。
凹陷部的面积小于1μm2时,对光泽度的影响少,不优选。另外,对于大于20μm2的凹陷部,可能由异物等原因产生,另外,还易于形成外观不匀,不优选。另外,对于凹陷部的存在密度(凹陷部密度),为5个/900μm2以上、优选为7个/900μm2以上时,在能够实用化的范围内,较优选为5~25个/900μm2,更优选为7~15个/900μm2。凹陷部密度小于5个/900μm2时,对光泽度的影响少,不优选。另外,虽然凹陷部密度的上限为实际上产生凹陷部的界限、即900个/900μm2以下,但是大于25个/900μm2时,有时粒子易于脱落,污染生产线,因此不优选。
对于上述凹陷部密度,可以根据无机粒子含量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含量多时凹陷部密度变高,含量少时凹陷部密度变低。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涂布后的横拉伸倍率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提高倍率时凹陷部密度变高,降低倍率时凹陷部密度变低。
另外,凹陷部密度还可以根据树脂层的表面pH进行控制。将树脂层的表面pH设为P、树脂层中的粒子个数密度(个/μm2)设为R时,从光泽度和凹陷部的密度的方面考虑,优选满足下式(1)~(3)。
7.1≤P≤8.5    (1)
0≤R≤5    (2)
R≥7.6-P    (3)
另外,从光泽度的方面考虑,较优选不包括同时满足下式(4)、(5)的范围。
0.3<R<0.7    (4)
7.1<P<7.5    (5)
另外,满足下式(6)、(7)时,光泽度在最低光泽化的范围内,为最优选。
7.6≤P≤8.5    (6)
0≤R≤5    (7)
对于上式的表面pH(P),可以根据涂液pH进行控制。对于涂液的pH,可以根据上述pH调节剂的添加量进行控制。另外,对于粒子个数密度(R),可以根据上述无机粒子的添加量进行控制。
利用上述树脂层的凹陷部,可以容易地制造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到的低光泽的膜。
为了提高涂布时的操作性、控制树脂层厚度,可以在不破坏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涂液中配合溶剂。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溶剂、精制水等。
另外,在不妨碍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其他添加剂、例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偶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有机防滑剂、填充剂、成核剂、染料、分散剂等。
(3)膜特性
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优选光泽度为45%以下。较优选为43%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光泽度大于45%时,作为反射膜使用时易于引起来自光源的反射不匀,另外,对于耐裂纹性也会降低。另外,白色层合膜的白色度为50%以上、优选在60~100%的范围内,从反射率的方面考虑,是理想的。白色度如下求出,即,如JIS Z8722和Z8730所述,使用以Richard S.Hunter的色差公式作为基础设计的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分光式色彩计SE-2000,利用反射法测定表示试样颜色的3个刺激值的XYZ值,按照下述式子求出。
白色度=4×0.847×Z-3×Y(%)
本发明中,双轴拉伸后的树脂层的厚度为30~400nm、优选为50~200nm时,在能够实用化的范围内,较优选为30~200nm,更优选为50~160nm。厚度小于30nm时,易于引起无机粒子的脱落,不优选。另外,如果大于200nm,则在回收膜进行回收芯片化并再次膜化时膜的色调变化较大,不优选。
本发明中,具有树脂层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z(10点平均粗糙度),优选为1.0~3.5μm。更优选为1.5~3.3μm,最优选为2.0~3.3μm。小于1.0μm时,有时难以形成凹陷部,所以难以变得低光泽,不优选。另外,大于3.5μm时,膜表面的凸部易于从膜上脱落,有时成为污染生产线的原因,因此不优选。
(4)制造方法
对于聚酯树脂(a1)的制造方法,说明其一个例子,但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使用对苯二甲酸作为二羧酸成分,使用乙二醇作为二醇成分,添加三氧化锑(聚合催化剂)使其相对于所得聚酯颗粒以换算为锑原子计为300ppm,由此进行缩聚反应,可以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颗粒(聚酯树脂(a1))。
对于聚酯树脂(a2)的制造方法,说明其一个例子,但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使用对苯二甲酸作为二羧酸成分,使用碳原子数4以上8以下的脂环式二醇作为二醇成分,使用乙酸镁、三氧化锑、亚磷酸作为催化剂,以换算为锑原子计为300ppm进行添加,进行缩聚反应,可以得到将碳原子数4以上8以下的脂环式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共聚而形成的聚酯树脂(a2)。
然后,对于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说明其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
将含有聚酯树脂(a1)、聚酯树脂(a2)、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无机粒子(B2)和分散剂的混合物,根据需要充分地进行真空干燥,供给到装有挤出机的成膜装置的经过加热的挤出机中。对于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及无机粒子(B2)的添加,可以使用事先均匀地熔融混炼并制作得到的母料片进行添加,或者也可以直接供给到混炼挤出机中。对于聚酯树脂成分(a2)的添加,可以在预先将含有聚酯树脂(a1)和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的混合物均匀地进行熔融混炼、添加母料片时进行添加,或也可以直接供给到混炼挤出机中等,从促进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的分散的方面考虑,较优选预先将含有聚酯树脂(a1)和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的混合物均匀地进行熔融混炼添加母料片。
另外,优选在熔融挤出时使用网眼为40μm以下的筛网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导入到T模喷嘴内,进行挤出成型,由此得到熔融片材。
利用静电力将上述熔融片材在表面温度冷却到10~60℃的转鼓上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单层膜。将该未拉伸单层膜导入到加热至温度70~120℃的辊组中,在长度方向(纵向、即膜的行进方向)上拉伸2.5~4倍,在温度20~50℃的辊组中进行冷却。可以在上述拉伸时利用红外线加热器进行表面加热。作为上述红外线加热器,可以举出Heraeus(株)制Twin Tube透明石英玻璃制碳加热器。然后,通过在线涂布将涂液涂布在经过单轴拉伸的膜上,进而,一边用夹子固定膜的两端一边导入到拉幅机中,在加热到温度90~150℃的气氛中在与长度方向上成直角的方向(宽度方向)上拉伸至2.5~4倍。
对于拉伸倍率,优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为2~4倍,较优选为2.5~4倍。如果拉伸倍率为2以上,则光泽度变低,为优选,如果拉伸倍率为4以下时,拉伸时膜不易破裂,故优选。拉伸倍率的面积倍率(纵向拉伸倍率×横向拉伸倍率)优选为9~15倍。面积倍率小于9倍时,所得双轴拉伸膜的反射率和膜强度变得不充分,相反地如果面积倍率超过15倍,则拉伸时存在易于产生破裂的倾向。
为了结束所得双轴拉伸膜的结晶取向,赋予平面性和尺寸稳定性及干燥涂液,接下来在拉幅机内在150~24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30秒,均匀地缓慢冷却后冷却至室温。之后,根据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原料的密合性,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用卷绕机进行卷取,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上述热处理工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上进行3~12%的松弛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热处理温度越高,热尺寸稳定性也变得越高,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优选在成膜工序中在高温(190℃以上)下进行热处理。其原因在于,期望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具有一定的热尺寸稳定性。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有时可以作为搭载于液晶显示器等的面光源(背光源)的反射膜使用。其原因在于,有时利用背光源可以使背光源内部的气氛温度升高至100℃左右。
特别是通过使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的玻璃化温度Tg为110℃以上,即使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用于形成凹陷部的作为核剂的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也不会发生进一步的热变形(不会发生破坏),能够在树脂层中形成凹陷部,结果可以得到维持高白色性、反射特性、及轻质性、而且耐光性优异的膜,故优选。
(5)用途
对于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可以容易且廉价地稳定地制造低光泽性的白色膜,而且为具有高反射特性、耐裂纹性优异的白色膜。由此,作为本发明的白色层合膜的优选用途,可以举出用于光反射的装入面光源中的板状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优选用于液晶画面用的边缘光源的反射板、直下型光源的面光源的反射板、及冷阴极管周围的反光镜等。
(6)定义·测定方法
A.白色膜及树脂层的厚度
使用电场放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JSM-6700F”(日本电子(株)制),在500~5,000倍下放大观察白色层合膜的截面,根据拍摄得到的截面照片测定白色膜的厚度。测定在任意选择的5个位置进行,将其平均值作为白色膜厚度。另外,对于树脂层的厚度,根据从所得截面照片的白色膜表面到树脂层表面的距离进行测定。由于在树脂层表面存在凹凸,所以对于1张截面照片,以1μm的间隔测定除由无机粒子产生的突起部和凹陷部的凹部以外的部分共10个位置。对5张照片测定上述位置,将共计50个位置的平均值作为树脂层厚度。
B.凹陷部面积和凹陷部密度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在30μm见方的测定视野900μm2的区域内扫描图像。然后,利用Grain Size Analysis功能,将图4所示的树脂层厚度4设为100%时,将从树脂层表面侧开始其30%的值作为阈值5,设定为凹陷方向的下限值,将比其深的凹陷部分作为凹陷部2进行检测。使游标与所得各凹陷部一致,读取面积,将其作为凹陷部面积。另外,对于凹陷部密度,数出上述得到的900μm2区域内的图像中的面积为1~20μm2的凹状凹陷部的个数(个/900μm2)。对不同的5个视野同样地进行,取其平均值作为凹陷部密度。
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装置:Nanoscope III AFM(Digital Instruments公司制)
悬臂:单晶硅
扫描模式:敲击模式
扫描速度:0.5Hz
测定视野:900μm2
C.光泽度
使用数字变角光泽度计UGV-5B(Suga试验机(株)制),基于JIS Z-8741(1997)从白色层合膜的树脂层侧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条件如下:入射角=60°、受射角=60°。样品数为n=5,测定各光泽度,算出其平均值。
D.相对反射率
在分光光度计U-3410((株)日立制作所)上安装有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191
积分球130-0632((株)日立制作所)(内面为硫酸钡制)及10°倾斜隔离物的状态下,求出560nm处的光反射率。需要说明的是,光反射率是将从白色层合膜的树脂层侧测定并求出的值作为该白色膜的反射率。标准白色板使用(株)日立测定器Service制部件编号210-0740(氧化铝)。
E.制造时的生产线污染
目视观察横向拉伸后的卷绕机的卷取辊,根据下述基准进行判断。
A:确认到没有污染
B:目视能够容易地确认到。
F.表面pH(P)的测定方法
在常态下(温度23℃、相对湿度65%)将膜样品放置24小时后,使用(株)堀场制作所制的pH测定器即“COMPACT pH meter twinpH(型号B-212)”,用下述方法测定表面pH。
在感受器上滴入pH为7.0的超纯水(23℃),用超纯水覆盖感受器。接着,以覆盖该感受器部的2个电极的方式设置已切成5×15mm的长方形的样品,使得涂布面与液滴接触,在温度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读取1分钟后的测定值。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如下进行,即,从制作的膜样品的一部分中以上述尺寸切成5个样品,测定该5个样品各1次,将其平均值作为表面pH值。
G.涂液的pH的测定方法
使用(株)堀场制作所制的pH测定器即“COMPACT pH metertwinpH(型号B-212)”,利用下述方法测定涂液的pH。在感受器中滴入1.0ml配制的涂液(23℃),将感受器用涂液覆盖,在温度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读取1分钟后的测定值。另外,利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定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涂液的pH值。
H.粒子个数密度(R)的测定方法
使用电场放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JSM-6700F”(日本电子(株)制),放大至5,000倍观察白色层合膜的树脂层侧表面,根据拍摄得到的照片,计数10μm见方的视野区域内的粒子个数,算出每1μm2中的粒子个数。对不同的5个视野同样地进行,取值的平均值将其作为粒子个数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表面照片进行观察对于每2μm见方10个以上的粒子发生凝集的凝集部,计数为表面观察到的个数的3倍的值。
I.表面粗糙度Rz(10点平均粗糙度)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100μm见方的测定视野10000μm2的区域内扫描图像。对于测定得到的图像,利用Off-Line功能的RoughnessAnalysis算出三维面粗糙度,测定10点平均粗糙度Rz。另外,改变位置对5个视野同样地进行测定,取值的平均值算出Rz。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装置:使用NanoScopeIIIa ver3.2 AFM J扫描器(DigitalInstruments公司制)
探針:NANOSENSORS公司制SPM探针NCH-W型、单晶硅
扫描模式:敲击模式
扫描范围:100μm×100μm
扫描速度:0.5Hz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等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1)白色膜
聚酯树脂(a1)
作为酸成分使用对苯二甲酸,作为二醇成分使用乙二醇,添加三氧化锑(聚合催化剂)使其相对于所得聚酯颗粒以锑原子换算为300ppm,由此进行缩聚反应,得到极限粘度0.63dl/g、羧基末端基量40当量/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颗粒(PET)。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为4.186J/g以上,为结晶性的聚酯树脂。测定上述树脂的熔点Tm,结果为250℃。
环状烯烃共聚物树脂(b1)
使用玻璃化温度为178℃、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260℃/2.16kg)为4.5ml/10mim的环状烯烃树脂“TOPAS”(Polyplastics公司制)。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小于4.186J/g,为非晶性树脂。
无机粒子(B2)
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制、金红石型氧化钛R-980、平均粒径0.24μm)。
共聚聚酯树脂(C)
作为其他添加物,使用CHDM(环己烷二甲醇)共聚PET。是在该共聚二元醇成分中共聚了30mol%的环己烷二甲醇得到的PET。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小于4.186J/g,为非晶性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D)
作为其他添加物,使用CHDM(环己烷二甲醇)共聚PET。是在该共聚二元醇成分中共聚了60mol%的环己烷二甲醇得到的PET。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小于4.186J/g,为非晶性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E)
作为其他添加物,使用间苯二甲酸共聚PET。是作为二羧酸成分共聚了17.5mol%的间苯二甲酸的PET。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小于4.186J/g,显示出非晶性。
分散剂(F)
作为其他添加物,使用PBT-PAG(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烷基二醇)嵌段共聚物((株)东丽杜邦制、Hytrel 4047)。该树脂为PBT和PAG(主要为聚丁二醇)的嵌段共聚物。使用差示热分析计测定结晶熔解热,结果为4.186J/g以上,为结晶性树脂。
(2)涂液
丙烯酸类粘合剂(G)
用精制水稀释WATERSOL PW-1100(DIC(株)制、45重量%溶液),制成35重量%溶液。
丙烯酸类粘合剂(K)
Nicasol A-08(日本Carbide工业(株)制、35重量%溶液)
锂盐(H)
聚苯乙烯磺酸锂盐(东曹有机化学(株)制、“SPINOMAR”(注册商标)LiSS、16重量%溶液)。
铵盐(J)
聚苯乙烯磺酸铵盐(东曹有机化学(株)制、“SPINOMAR”(注册商标)AmSS、16重量%溶液)。
无机粒子(I)
将平均粒径0.3μm的二氧化硅粒子与蒸馏水混合得到的10重量%溶液的水分散体。
pH调节剂(L)
聚乙烯亚胺(日本催化剂(株)制、“Epomin”(注册商标)100重量%溶液)。
(实施例1)
将表1~4所示的原料的混合物在温度180℃下进行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挤出机,在温度280℃下熔融挤出后利用30μm剖切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导入到T模喷嘴。
然后,从T模喷嘴内挤出为片材状而形成熔融单层片材,通过静电施加法将该熔融单层片材贴紧在表面温度保持为25℃的转鼓上进行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单层膜。然后,用已将温度加热至70℃的辊组将该未拉伸单层膜进行预热后,一边利用红外线加热器(输出1.4kW、与膜的距离15mm、照射时间0.72秒)从两面进行照射,一边在长度方向(纵向)上拉伸至3.6倍,用温度25℃的辊组进行冷却,得到单轴拉伸膜。
进而,在空气中对未拉伸层合膜的转鼓接触侧进行电晕放电处理,通过使用金属棒的棒涂方式将下述涂布层形成涂液涂布在该处理面上。
一边将涂布了上述涂布层形成涂液的单轴拉伸膜的两端用夹子夹住,一边导入拉幅机内的110℃的预热区中,一边进行5%的微拉伸,一边干燥,然后,接着连续地在120℃的加热区内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上拉伸3.5倍。进而继续在拉幅机内的热处理区内进行220℃的热处理,进而在180℃下在横向上进行4%的松弛处理后,进一步在110℃下进行1%松弛处理,然后均匀地缓慢冷却,然后进行卷绕,得到在厚188μm的膜上设置有厚150nm的涂布层的白色度86.0%的白色膜。膜的组成和制造条件如表1~4所示。物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6。
(涂液的配制)
为了形成表1~4所示的固态成分比,按照表1~4的配制比的值配制上述各成分,用精制水进行调节使配制后的固态成分浓度为6.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无机粒子以外的固态成分比,将无机粒子(I)以外的成分G、K、H、J、L的总和作为重量基准,针对各个成分计算固态成分比(重量%)。另外,对于配制顺序,在加入了经计量的精制水的容器中按照上述涂剂G、K、H、J、I、L的顺序进行配制。配制后,在万能搅拌机中搅拌10分钟后,调节涂液。
(实施例2~31)
按照表1、3所示的膜组成、制造条件及涂液组成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物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1~21)
按照表2、4所示的膜组成、制造条件及涂液组成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膜。物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比较例7,在横拉伸工序中发生膜破裂,无法制作膜。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251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261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271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281
Figure BPA00001687526900291
符号说明
1、2、8、9、10、11:凹陷部
3、7、12、13、15、16:树脂层
4:树脂层厚度
5:树脂层厚度比率30%的阈值线
6:白色膜
14:无机粒子

Claims (14)

1.一种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为在白色聚酯膜的至少一侧具有树脂层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在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上,每900μm2膜表面积中存在5个以上面积为1~20μm2的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具有树脂层的一侧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的表面粗糙度Rz为1.0μ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且满足(1)~(3):
7.1≤P≤8.5    (1)
0≤R≤5    (2)
R≥7.6-P    (3)
其中,P为树脂层的表面pH,R为树脂层中的粒子个数密度(R)[个/μm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不包括同时满足下述式(4)、(5)的范围,
0.3<R<0.7    (4)
7.1<P<7.5    (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至少拉伸至2倍以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羟甲基或其缩合反应物。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含有无机粒子,相对于树脂层,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重量%以上、25重量%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树脂层厚度为30~200nm。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白色层合聚酯膜,其中,入射角60°的表面光泽度为45%以下。
11.一种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白色层合膜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侧上具有树脂层,且对于所述树脂层在每900μm2树脂层中具有5~25个面积为1~20μm2的凹陷部,在所述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白色膜的至少一侧上涂布涂液,之后在至少单向上进行拉伸及干燥,由此形成树脂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涂液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锂盐及无机粒子。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涂液含有丙烯酸类粘合剂,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羟甲基或其缩合反应物,所述涂液的pH为9~11.2。
14.一种白色层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层合膜是由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
CN201180041494.2A 2010-08-27 2011-08-23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0458 2010-08-27
JP2010-190458 2010-08-27
PCT/JP2011/068924 WO2012026445A2 (ja) 2010-08-27 2011-08-23 白色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784A true CN103080784A (zh) 2013-05-01
CN103080784B CN10308078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5723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14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784B (zh) 2010-08-27 2011-08-23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10651A2 (zh)
JP (1) JP5970815B2 (zh)
KR (1) KR101816614B1 (zh)
CN (1) CN103080784B (zh)
TW (1) TWI554403B (zh)
WO (1) WO2012026445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6497A (zh) * 2015-06-17 2018-01-26 东丽株式会社 反射膜及面光源装置用反射单元
CN111045123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膜及复合导光结构
CN113621159A (zh) * 2021-08-23 2021-11-09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46670A (zh) * 2019-03-28 2021-11-12 东丽先端素材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的聚酯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6507B2 (ja) * 2011-04-12 2015-05-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26585A (ja) * 2012-12-25 2014-07-07 Kao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KR102004088B1 (ko) * 2018-03-06 2019-07-2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반사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사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783512B (zh) * 2019-10-17 2022-01-28 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可溶解型双氟磺酰亚胺锂/硅酸镁锂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10619B1 (ko) * 2021-02-23 2023-03-1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이축 연신 폴리에스테르 무광택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029A (zh) * 2003-12-26 2007-02-28 东丽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用双轴取向白色聚丙烯膜及由其形成的热敏转印记录用载片
CN101443193A (zh) * 2006-05-16 2009-05-27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白色聚丙烯膜、反射板和热敏转印记录用载片
WO2009081492A1 (ja) * 2007-12-26 2009-07-02 Toray Industries, Inc. 反射シート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1605841A (zh) * 2007-01-31 2009-12-16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7881B2 (ja) * 1988-06-24 1998-04-08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H11286092A (ja) * 1998-04-02 1999-10-19 Toray Ind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66629A (ja) * 2000-03-24 2001-09-28 Kimoto & Co Ltd 反射フィルム
JP3835249B2 (ja) * 2001-10-29 2006-10-18 東レ株式会社 感熱転写記録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3270415A (ja) * 2002-03-13 2003-09-25 Taisei Laminator Co Ltd 光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光反射シートを用いた面状光源装置
JP2004090523A (ja) 2002-09-02 2004-03-25 Toray Ind Inc 感熱転写記録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感熱転写記録媒体
JP4563822B2 (ja) * 2005-01-05 2010-10-13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積層フィルム
JP5239448B2 (ja) * 2007-06-04 2013-07-17 東レ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115083B2 (ja) * 2007-08-08 2013-01-09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029A (zh) * 2003-12-26 2007-02-28 东丽株式会社 热敏转印记录用双轴取向白色聚丙烯膜及由其形成的热敏转印记录用载片
CN101443193A (zh) * 2006-05-16 2009-05-27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白色聚丙烯膜、反射板和热敏转印记录用载片
CN101605841A (zh) * 2007-01-31 2009-12-16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
WO2009081492A1 (ja) * 2007-12-26 2009-07-02 Toray Industries, Inc. 反射シート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6497A (zh) * 2015-06-17 2018-01-26 东丽株式会社 反射膜及面光源装置用反射单元
CN113646670A (zh) * 2019-03-28 2021-11-12 东丽先端素材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的聚酯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46670B (zh) * 2019-03-28 2024-04-02 东丽先端素材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的聚酯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45123A (zh) * 2019-12-25 2020-04-21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膜及复合导光结构
CN113621159A (zh) * 2021-08-23 2021-11-09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9213A (en) 2012-05-16
WO2012026445A2 (ja) 2012-03-01
TWI554403B (zh) 2016-10-21
CN103080784B (zh) 2015-04-15
EP2610651A2 (en) 2013-07-03
KR20130108268A (ko) 2013-10-02
JP5970815B2 (ja) 2016-08-17
KR101816614B1 (ko) 2018-01-09
JPWO2012026445A1 (ja)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0784B (zh) 白色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及白色层合聚酯膜
CN101910881B (zh) 反射片用白色叠层聚酯膜
CN101600977B (zh) 表面光扩散性聚酯膜
TWI383015B (zh) 具經雷射下表面刻模製造之二維或三維影像結構之塑膠模製體
JP620175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849365A (zh) 聚酯薄膜
CN1708363A (zh) 物理着色的墨汁和涂层
JP5221880B2 (ja) 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3467762B (zh) 白色膜的制造方法
JP2014525491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利用す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08337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968813B (zh) 反射板用积层膜
TW201410465A (zh) 液晶顯示器用白色聚酯薄膜
JP4110482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鏡面反射フィルム
KR10100181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및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WO2012128136A1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6282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4938354B2 (ja) 白色フィルム
JP2002080621A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20160115749A (ko) 광선 반사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JP4678662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015315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2001253957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0389297B1 (ko) 백색다공성폴리에스테르필름및그제조방법
KR0159982B1 (ko) 고분자 필름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