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973B -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 Google Patents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973B
CN103079973B CN201180042633.3A CN201180042633A CN103079973B CN 103079973 B CN103079973 B CN 103079973B CN 201180042633 A CN201180042633 A CN 201180042633A CN 103079973 B CN103079973 B CN 103079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ish
bearing component
rotating bearing
center gea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26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973A (zh
Inventor
白井浩昭
堀崇展
清上武伸
永幡史晓
米山信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9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9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3/00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 B65F3/14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with devices for charging, distributing or compressing refus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of a refuse vehicle
    • B65F3/20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with devices for charging, distributing or compressing refus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of a refuse vehicle with charging pistons, plat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3/00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 B65F3/14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with devices for charging, distributing or compressing refus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of a refuse vehicle
    • B65F3/20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with devices for charging, distributing or compressing refus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of a refuse vehicle with charging pistons, plates, or the like
    • B65F3/208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with devices for charging, distributing or compressing refus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ank of a refuse vehicle with charging pistons, plates, or the like the charging pistons, plates or the like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se-Collection Vehicl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旋转支承部件(22)可旋转地插入一对相对侧壁(6a)上的各个支承用通孔(6b)中,设置不能相对于相对侧壁(6a)以旋转支承部件(22)的旋转中心做相对旋转的公转中心齿轮(27a)。偏心于旋转支承部件(22)的旋转中心设置自转中心齿轮(27b),将自转中心轴(25)贯穿旋转支承部件(22)与自转中心齿轮(27b)联结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可旋转地设置在一对相对侧壁(6a)之间。将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布置在相对侧壁(6a)的外侧,与旋转支承部件(22)一体旋转地相联结。将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与旋转支承部件(22)相对之相对面(底板22a)的相反一侧。这样就能够一边正确地控制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位置,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的维修性及组装性且谋求紧凑化。

Description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众人已知有使用了公转运动与自转运动的转速比为2:1的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垃圾装载装置。在这种垃圾装载装置中存在两种使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连动的机构。一种是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链驱动机构,另一种则是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那样的齿轮驱动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48-100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54-157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55-2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链驱动机构时,能够使链相对于链轮的接触角足够大而确保一个较大的转矩传递面积。这样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来自马达的大转矩传递给旋转板。但是,在链驱动机构下,不能使齿隙较小,而会出现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大致心形线轨迹错位的情况。因此,隔板下端与旋转板之间的间隙增大,成为垃圾被咬住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那样的齿轮驱动机构下,能够使齿隙较小,所以能够使旋转板的大致心形线轨迹稳定,从而能够防止垃圾被咬住。但是,因为齿轮之间是线接触,所以为了将来自马达的大转矩传递给旋转板施加在齿轮上的负荷就相当大。正因为这样,齿轮的磨损严重而需要定期更换。然而,因为齿轮像专利文献2那样被安装在于外周具有链轮的密闭式壳体(旋转支承部件)中或者像专利文献3那样被设置在相对侧板的内侧,所以从结构上来看该更换作业很复杂。而且,若像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那样齿轮被安装在壳体内,壳体(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径就会增大,其结果设置在垃圾投入箱的相对侧壁上的支承作用通孔的外径也会增大,垃圾就易于被壳体外周与支承用通孔之间的间隙咬住,这就是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一边正确地控制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位置,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的维修性及组装性且谋求紧凑化。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该发明中,易于进行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配备。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盘状。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及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传递部件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及自转运动的传动部分不是用链构成,而是用齿轮驱动机构构成,所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基本轨迹不会因为链的伸长、松弛等而错位,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设置在垃圾投入箱和垃圾盛装箱之间的隔板下端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传递部件的与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所以与将这些齿轮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内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对这些齿轮进行配备;因为能够使为支承旋转支承部件而设置在相对侧壁上的支承用通孔较小,所以产生于支承用通孔内周与旋转支承部件外周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减小,垃圾难以被咬住,而且能够抑制相对侧壁的强度下降。
此外,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传递部件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具有以下含义。也就是说,含义是: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不在被传递部件的构成部分封闭的空间里,且至少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与旋转支承部件之间被传递部件的构成部分隔开。换句话说,此时有可能成为以下状态,即,在传递部件中与旋转支承部件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形成凹部,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嵌入该凹部中。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环状。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支承用通孔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
根据上述结构,不是用链而是用齿轮驱动机构构成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公转运动及自转运动的传动部分,所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基本轨迹不会由于链那样的伸长、松弛等而错位,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设置在垃圾投入箱和垃圾盛装箱之间的隔板下端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支承用通孔外且旋转支承部件的与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所以与将这些齿轮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内部的情况相比,容易对这些齿轮进行配备;由于能够使为支承旋转支承部件而设在相对壁上的支承用通孔较小,因此产生于支承用通孔内周与旋转支承部件外周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变小,垃圾就难以被咬住,并且能够抑制相对侧壁的强度下降。
此外,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具有以下含义。也就是说,含义是: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不在被旋转支承部件的部分封闭的空间里且至少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与垃圾挤入旋转板之间被旋转支承部件的构成部分隔开。换句话说,此时有可能成为以下状态,即,在旋转支承部件上在与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之相对面的相反一侧形成凹部,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嵌入在该凹部中。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之间设置有分别与该公转中心齿轮及该自转中心齿轮啮合的一对空转齿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两个空转齿轮在公转中心齿轮和自转中心齿轮之间传递转矩,齿隙就比现有技术中仅用一个空转齿轮的齿轮驱动机构小;因为能够确保较大的转矩传递面积,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将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磨损抑制得较低,齿轮的更换频率降低,这样维修性就会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公转中心齿轮及自转中心齿轮的宽度较窄也能够充分地传递转矩,所以驱动机构紧凑;通过将两个空转齿轮可装卸地安装在链轮外侧,与用了齿轮箱或者将齿轮设置在垃圾投入箱的侧壁内侧的现有技术相比,齿轮的更换作业简单,结果维修性优良。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一对空转齿轮与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及所述自转中心齿轮的啮合面构成为分别倾斜于旋转轴心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齿隙更小,所以减少了振动、噪音的发生,机器的寿命不再缩短。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公转中心齿轮不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支架的所述相对侧壁一侧,该固定支架可装卸地固定在所述相对侧壁上,该垃圾装载装置构成为:当与所述固定支架一起将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卸下时能够对所述一对空转齿轮进行更换。
根据上述结构,只要使啮合面倾斜成在卸下固定支架的同时也将公转中心齿轮卸下来,公转中心齿轮和空转齿轮就不会相互卡住,一对空转齿轮会露出而容易更换。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可旋转地插入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使得从该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去所述自转中心齿轮的一部分朝着比该旋转支承部件的插入所述支承用通孔之部分的外周更往外的外侧探出来。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将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周附近,使得从其轴心方向看去自转中心齿轮的至少一部分朝着比旋转支承部件的插入支承用通孔内之部分的外周更往外的外侧探出,所以能够使旋转支承部件的外径尽可能较小。结果是,能够使支承用通孔的内径较小。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垃圾收集车上装备有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中的垃圾装载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维修性及组装性较高、商品性优良的垃圾收集车。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将公转中心齿轮和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链轮的与相对侧壁相反的一侧的齿轮驱动机构,便能够一边正确地控制垃圾挤入旋转板相对于垃圾投入箱的隔板下端的位置,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的维修性及组装性且谋求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垃圾装载装置的减速机构及其周围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装备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垃圾装载装置及其周围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垃圾装载装置的减速机构及其周围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的V-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装备有本实施方式的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的液压回路图。
图8是示出在从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轴心方向看到的长度方向中央的表面接近隔板下端的状态下垃圾被投入垃圾投入箱内的状况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垃圾挤入旋转板保持着它与隔板下端之间的间隙最小地旋转之状况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垃圾挤入旋转板保持着它与隔板下端之间的间隙最小地旋转之状况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垃圾一边在旋转的垃圾挤入旋转板的位于下方的表面遭到压缩一边被朝着前方挤去之状况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一边保持着与隔板下端之间的间隙最小防止逆流,一边将垃圾从隔板下方挤入垃圾盛装箱内之状况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垃圾几乎全部被挤入垃圾盛装箱内且下一批垃圾已被投入之状况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变形例1的垃圾装载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2的垃圾装载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3的垃圾装载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符号说明-
6-垃圾投入箱;6a-相对侧壁;6b-支承用通孔;22-旋转支承部件;25-自转中心轴;26-垃圾挤入旋转板;27a-公转中心齿轮;27b-自转中心齿轮;27c-空转齿轮;27d-啮合面;32-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传递部件);32a-中心轴孔;122-旋转支承部件;127a-公转中心齿轮;127b-自转中心齿轮;127c-空转齿轮;127d-啮合面;132-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传递部件);222-旋转支承部件;232-齿轮部件(传递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垃圾收集车构造-
图2示出装备有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垃圾装载装置20的垃圾收集车1,垃圾盛装箱3装载在该垃圾收集车1的底盘2上。驾驶室2a设置在底盘2的前侧。在垃圾盛装箱3的后方开口部4设置有垃圾投入箱6,该垃圾投入箱6在其上方由投入箱支承销5进行轴支承。详情未示,该垃圾投入箱6构成为:利用是设置在垃圾盛装箱3和垃圾投入箱6之间的液压汽缸(也可以是电动汽缸)的摆动汽缸9(图1中用虚线示出)以投入箱支承销5为中心自由摆动。垃圾盛装箱3构成为:通过让设置在底盘2上的、使垃圾盛装箱3倾斜卸掉垃圾的倾卸汽缸12(仅示于图7)伸缩,而能够位于底盘2后侧的倾卸轴为中心倾斜移动(可倾卸)。
如图3所示,在垃圾投入箱6的后部投入口7敞开着,在垃圾投入箱6中安装有垃圾装载机构20。垃圾装载机构20将经投入口7投入垃圾投入箱6内的垃圾55压缩后,再装载到垃圾盛装箱3内。
隔板21在垃圾投入箱6的面对后方开口部4的一侧被设置成自上方开始延伸。如图8等所示,该隔板21将垃圾投入箱6内的垃圾投入空间部6d和垃圾盛装箱3的内部隔开。该隔板21例如包括覆盖垃圾盛装箱3的后方开口部4的大约上半部分的连接部21a和接着该连接部21a朝后下方倾斜的下端部21b。垃圾55被垃圾装载机构20压缩后,再被从该隔板21下端部21b的下端21c的下方朝着后方开口部4一侧挤入。
如图3~图5所示,垃圾装载机构20包括一对圆盘状旋转支承部件22,该一对圆盘状旋转支承部件22由垃圾投入箱6上的一对相对侧壁6a支承着能够自由旋转。能够想到利用各种各样的结构使该旋转支承部件22旋转。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在该结构下,将由液压马达构成的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14(可以是电动马达)安装在垃圾投入箱6的左侧壁6a或右侧壁6a的内侧,将减速机构24设置在安装在该驱动马达14的输出轴14a上的驱动链轮31和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22的相对侧壁6a外(左右方向外侧面)的作为传递部件的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之间。这样一来,驱动马达14的驱动力便会以规定的减速比经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传递给旋转支承部件22,该旋转支承部件22便旋转。
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在左、右相对侧壁6a分别形成有与公转中心轴30同心、内径大于旋转支承部件22的外径的圆形支承用通孔6b,旋转支承部件22能够旋转地插在这些支承用通孔6b内。圆盘状旋转支承部件22包括圆板状底板22a和立着设置在该底板22a外周的侧板22b。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2a和侧板22b采用焊接构造。在底板22a上形成有中心轴孔22c,在侧板22b上形成有其外周被切削而形成台阶的台阶部22f。
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形成为外径比旋转支承部件22大的圆盘状。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用多个连接销33与旋转支承部件22一体旋转地连结在一起,与旋转支承部件22同心。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在它与旋转支承部件22相对之相对面32b的相反一侧的面上具有凹部32c。
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上,与旋转支承部件22的中心轴孔22c同心地形成有中心轴孔32a。公转中心用轴套(boss)部22d插入这些中心轴孔22c、32a中,公转中心轴30可转动地插入在该公转中心用轴套部22d。
在相对侧壁6a的支承用通孔6b周围固定有侧视时呈十字形的固定支架23(示于图4)。对固定支架23的形状没有限制,优选呈十字形、T字形来提高刚性。在公转中心轴30的左右方向外侧一体地形成有圆板状帽檐部22e,在该帽檐部22e形成有多个螺钉孔。将螺栓23a插入该固定支架23上的螺栓孔内并拧紧到螺钉孔内,公转中心轴30即被固定在固定支架23上。固定支架23利用螺栓23b和螺母23c可装卸地固定在相对侧壁6a上。这样一来,公转中心轴30就不能相对于侧壁6a做相对旋转。旋转支承部件22经固定支架23及公转中心轴30由相对侧壁6a支承。
另一方面,所述支承用通孔6b中嵌入有从外侧将旋转支承部件22的外周覆盖起来的导向部件28。旋转支承部件22在它与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相连结的状态下,使其台阶部22f的大径部分位于相对侧壁6a的左右方向外侧,其小径部分嵌入导向部件28中。这样一来,旋转支承部件22就直接由导向部件28支承,能够以公转中心轴30为中心旋转,并且在半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减速机构24例如包括外径大于驱动链轮31的减速链轮24a,驱动链轮31和减速链轮24a通过第一减速链24b连结。在减速链轮24a的靠近相对侧壁6a一侧(左右内侧)设置有外径小于减速链轮24a及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中间链轮24c(图4中用虚线示出)。该中间链轮24c通过连结轴24f与减速链轮24a连结。中间链轮24c和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用第二减速链24d连结。该第二减速链24d能够通过张力调节机构24e调节张力。
一对自转中心轴25被支承在一对旋转支承部件22之间偏心于公转中心轴30的位置,能够旋转。在该自转中心轴25的一端部安装有一体旋转且在左右的相对侧壁6a之间延伸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更具体而言,在自转中心轴25的一端部形成有外花键25a。另一方面,在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旋转中心设置有具有内花键的旋转中心轴套部26b。这样一来,自转中心轴25和垃圾挤入旋转板26之间便实现了花键联结,由防脱出用螺栓26c防止脱出。此外,图中自转中心轴25相互保持有间隔地设置有一对,但自转中心轴还可以是一根连续的轴。
垃圾挤入旋转板26是剖面大致为树叶形状的矩形板。垃圾挤入旋转板26例如由钢板焊接件构成。自转中心轴25由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22的外周附件的轴承部件22g支承着能够旋转。轴承部件22g呈筒状,被设置成联结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和旋转支承部件22。
如图1及图5所示,自转中心轴25构成为:利用设置在其另一端部的垃圾挤入旋转板用减速机构27在旋转支承部件22旋转1的时间内朝同一方向旋转1/2。具体而言,垃圾挤入旋转板用减速机构27由齿轮驱动机构构成,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左右方向外侧、与公转中心轴30形成为一体的公转中心齿轮27a和在自转中心轴25的另一端一体旋转的自转中心齿轮27b。公转中心齿轮27a及自转中心齿轮27b被设置成:从自转中心轴25的轴心方向看去落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凹部32c内。另一方面,公转中心齿轮27a及自转中心齿轮27b被设置成:从与自转中心轴25的轴心正交的方向看去,有一部分落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凹部32c内。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被设置在沿着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凹部32c的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转中心齿轮27b通过焊接固定在自转中心轴25上。不过,优选将自转中心齿轮27b设置成为相对于自转中心轴25可装卸。在自转中心齿轮27b可装卸的情况下,即使不将垃圾挤入旋转板26从自转中心轴25上卸下来也能够对自转中心齿轮27b进行更换。
自转中心齿轮27b的齿数是公转中心齿轮27a的齿数的两倍。因此自转中心齿轮27b的外径比公转中心齿轮27a的外径大。自转中心齿轮27b的中心被设置成位于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外径的内侧。另一方面,自转中心齿轮27b的一部分,朝着当从车宽方向看去时旋转支承部件22的插入相对侧壁6a上的支承用通孔6b中的插入部分(台阶部22f的小径部分)外径以外突出。该突出量被设定为大于自转中心轴25和台阶部22f的小径部分之间的距离。
这里,在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之间设置有分别与公转中心齿轮27a及自转中心齿轮27b啮合的一对空转齿轮27c。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借助一对空转齿轮27c朝着同一方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构成为:若与固定支架23一起将公转中心齿轮27a卸下来,则能够对一对空转齿轮27c进行更换。具体而言,空转齿轮27c可装卸地安装在齿轮安装轴34上,该齿轮安装轴34联结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和旋转支承部件22并呈现出朝着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凹部32c一侧突出的突出状。
一对空转齿轮27c与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的啮合面27d分别与它们的旋转轴心方向平行。
此外,在图1以外的附图中,简化地描绘出各链及各链轮。
另一方面,虽未详细图示,垃圾收集车1包括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构成为:在该发电机获得的电力或者储蓄在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供给电动马达46。图7中示出了垃圾收集车1的液压装置60的液压回路61。液压装置60包括被电动马达46驱动的液压泵47,构成为:工作油箱62内的工作油经液压管道64被液压泵47吸上来以后,在供给侧的液压管道61a内流动,被供向控制阀63。各汽缸9、12及驱动马达14经液压管道61b连接在控制阀63上。控制阀63包括多个未图示的电磁阀,构成为:通过切换电磁阀的开关口来将从被电动马达46驱动着旋转的液压泵47喷出的工作油供向所希望的汽缸9、12或者驱动马达14。由此用控制阀63控制汽缸9、12的伸缩动作的切换及驱动马达14的旋转,或用控制阀63使运转停下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垃圾收集车1在执行垃圾的装载作业时工作的执行部件仅为一个驱动马达14,因此普通压板(press)式垃圾收集车、旋转板式垃圾收集车在进行垃圾装载作业时所需要的多个执行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垃圾收集车1中是不需要的。
因此,通过使其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如图8~图13所示,从转轴25的轴心看到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端缘的轨迹分别描绘着所谓的大致心形曲线29。大致心形曲线29是心脏型轨迹,通过将该轨迹布置成沿着形成垃圾投入空间部6d的底部且从车辆的左右侧面看去呈圆弧状的壁面6c,垃圾挤入旋转板26就会一边对投入垃圾投入空间部6d的底部的垃圾55进行压缩,一边可靠地将该垃圾55挤到隔板21的下方。
大致心形曲线29上有一个凹陷部分(凹部29a)。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凹部29a设置在与隔板21的下端部21b的下端21c大致一致的位置上。因此,在例如图8所示的待机状态下,从转轴25的轴心方向看到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靠近下端21c;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端缘接近下端21c,在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旋转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该垃圾挤入旋转板26与下端21c之间不存在间隙。
-垃圾收集车对垃圾的收集方法-
首先,将垃圾收集车1移动到垃圾55收集地,打开投入口7。
接着,如图8所示,在从轴心方向看到的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位的表面26a部分接近隔板21的下端21c的状态下从垃圾投入空间部6d的底部亦即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下方投入垃圾55。此时,与转轴位置一定的旋转板式垃圾收集车不同,投入垃圾55时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转轴25朝着垃圾盛装箱3一侧移动,垃圾挤入旋转板26位于远离投入口7的位置,所以能够投入该垃圾收集车1的垃圾量大于能够投入旋转板式垃圾收集车的垃圾量。而且,通过调节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轨迹将投入口7的底边设定得较低,所以垃圾55易于投入。
接着,当让驱动马达14旋转时,旋转支承部件22就像图8所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垃圾挤入旋转板26在挤入板用减速机构27的作用下以旋转支承部件22的1/2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如图9及图10所示,垃圾挤入旋转板26朝着投入口7一侧旋转。此时,因为大致心形曲线29的凹部29a与隔板21的下端21c基本一致,所以垃圾55难以在下端21c和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表面26a之间被咬住。
当垃圾挤入旋转板26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1及图12所示,垃圾55靠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表面26a通过隔板21的下端21c的下方,被从后方开口部4可靠地挤到垃圾盛装箱3内。此时,因为垃圾挤入旋转板26以接近形成垃圾投入空间部6d的底部的壁面6c的方式移动,所以尽管只有垃圾挤入旋转板26在做旋转运动,垃圾挤入旋转板26也会发挥出压缩垃圾55的功能。
接着,垃圾挤入旋转板26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后,完全旋转1/2,返回图8所示的状态,在相反一侧的表面26a一侧重复从图8开始的作业。
与具有用于挤入垃圾55的挤入板及用以归拢垃圾55的旋转板的普通旋转板式垃圾收集车相比,本实施方式用一个垃圾挤入旋转板26就能够发挥出归拢功能和挤入功能,所以能够减少液压汽缸等执行部件的数量。执行部件的数量减少以后,装置的重量就会减轻,装置的重量减轻以后,就能够相应地增加装载容量。
本实施方式中靠的仅仅是旋转运动,所以与使用汽缸的压板式、旋转板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冲击少,噪音低;在装载作业中没有控制阀63的切换,因此噪音低,效率好;不需要进行无冲击控制、切换控制等复杂控制。
因为垃圾挤入旋转板26这样连续旋转进行垃圾55的装载作业,所以不会像日本一般的压板式垃圾车、旋转板式垃圾车那样,出现在各工序中切换时所产生的切换声音。
因为不是用链而是用齿轮驱动机构构成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公转运动及自转运动的传递部分,所以垃圾挤入旋转板26的大致心形线轨迹不会因链的伸长、松弛等而错位。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26相对于设置在垃圾投入箱6和垃圾盛装箱3之间的隔板21的下端21c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将公转中心齿轮27a、自转中心齿轮27b及空转齿轮27c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与旋转支承部件22相对之相对面32b的相反一侧,所以与将这些齿轮27a、27b、27c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22内部、相对侧壁6a左右内侧的情况相比,容易对这些齿轮27a、27b、27c进行维修。其结果是,维修性优良。能够使为支承旋转支承部件22而设置在相对侧壁6a上的支承用通孔6b较小,所以产生于支承用通孔6b(具体而言,导向部件28)内周和旋转支承部件22外周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减小,垃圾难以被咬住。通过使支承用通孔6b较小则能够抑制相对侧壁6a的强度下降。
通过利用两个空转齿轮27c在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之间传递转矩,齿隙就比现有技术中仅用一个空转齿轮27c的齿轮驱动机构小;因为能够确保转矩的传递面积,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将公转中心齿轮27a及自转中心齿轮27b的磨损抑制得较低,齿轮的更换频率就降低,这样维修性就会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公转中心齿轮27a及自转中心齿轮27b的宽度较窄也能够充分地传递转矩,包括垃圾挤入旋转板用减速机27的驱动机构整体就紧凑;通过将两个空转齿轮27c可装卸地安装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外侧,与使用了齿轮箱或者将齿轮设置在垃圾投入箱6的侧壁内侧的现有技术相比,齿轮27a、27b、27c的更换作业简单。
因为将自转中心轴25设置在旋转支承部件22的外周附近,使得从该自转中心轴25的轴心方向看去自转中心齿轮27b的一部分朝着台阶部22f的外周外侧探出,所以能够使旋转支承部件22的外径尽可能小。因此,由于能够使支承用通孔6b的内径较小,所以有可能产生于支承用通孔6b和旋转支承部件22之间的间隙的容积变小,垃圾55更难以塞在该间隙里。
因此,通过采用将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布置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的与相对侧壁6a相反之一侧的齿轮驱动机构,就能够一边正确地对垃圾挤入旋转板26相对于垃圾投入箱6的隔板21下端21c的位置进行控制,一边提高垃圾装载装置20的维修性及组装性质并谋求紧凑化。结果能够获得维修性及组装性高且商品性优良的垃圾收集车1。
-变形例1-
图14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1,特别是旋转支承部件122与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132的连结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以下各变形例中,用同一符号表示与图1~图13相同的部分,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也就是说,本变形例的旋转支承部件122由锻造等一体成型品构成。其法兰盘部122a利用螺栓122b紧固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132上。换句话说,不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具有连结销33。
在旋转支承部件122的中心部形成有公转中心用轴套部122d,公转中心轴30可旋转地插入该公转中心用轴套部122d。
在旋转支承部件122的外周附近形成有轴承部122g,成为自转中心齿轮27b的转轴的自转中心轴25插入该轴承部122g。
此外,虽未图示,在旋转支承部件122上也形成有空转齿轮的转轴嵌入的轴承部。
盖壳133用螺栓133a紧固在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132的左右方向外侧,成为自转中心齿轮27b的转轴的自转中心轴25的一端由该盖壳133的孔部133b支承,能够旋转。更具体而言,在自转中心轴25的盖壳133侧形成有小径突出部125d,该小径突出部125d插入盖壳133上的孔部133b。
-变形例2-
图15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2,特别是垃圾挤入旋转板用减速机构127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也就是说,可以像本变形例那样使一对空转齿轮127c与公转中心齿轮127a和自转中心齿轮127b的啮合面127d分别倾斜于旋转轴心方向。此外,总是用弹簧127e对空转齿轮127c沿着箭头方向施力以保证该空转齿轮127c远离旋转支承部件122,另一方面,在自转中心轴125的端部形成有螺钉部125a,将螺母125b及垫圈125c紧固在该螺钉部125a上,就能够一边按着一对空转齿轮127c,一边将自转中心齿轮127b固定在自转中心轴125上。
这样做以后就能够使齿轮127a、127b、127c的齿隙更小。只要使啮合面127d倾斜成能够按照图1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卸下固定支架23同时也能够卸下公转中心齿轮127a,卸下固定支架23以后,一对空转齿轮127c就会露出,而易于更换空转齿轮127c。
-变形例3-
图16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3,与上述变形例1相比,特别是传递部件和旋转支承部件的形状不同。
也就是说,本变形例的传递部件不是链轮而是圆环状齿轮部件232。圆环状齿轮部件232布置在相对侧壁6a的与垃圾挤入旋转板26相反一侧之外。齿轮部件232和旋转支承部件222用螺栓122b联结在一起,能够一体旋转。
公转中心齿轮27a和自转中心齿轮27b布置在支承用通孔6b及旋转支承部件222外且旋转支承部件222的与垃圾挤入旋转板26一侧相反之一侧。而且,在齿轮部件232上形成有安装座部222c和法兰盘部222a,盖壳133通过螺栓133a紧固在安装座部222c和法兰盘部222a。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垃圾装载装置20安装在具有底盘2的垃圾收集车1的垃圾投入箱6中之例,但该垃圾装载装置20也可以设置在大楼、工厂等的地面上。具体而言,可以将垃圾装载装置20设置在安装在地面上的垃圾投入箱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电动马达驱动液压泵的垃圾收集车1之例,但垃圾装载装置20还可以不采用用电动马达驱动液压泵的方法,而采用经动力获取装置(PTO)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液压泵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液压驱动马达14的动力减速来驱动旋转支承部件22的,但还可以用电动马达46的动力驱动旋转支承部件22。对该驱动马达14、电动马达46的动力源也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马达14安装在左侧或者右侧相对侧壁6a的内侧,但还可以在两个相对侧壁6a上都设置驱动马达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递部件由圆盘状旋转支承部件侧链轮32构成,但还可以取代圆盘状链轮,由圆盘状齿轮构成传递部件。在上述变形例3中,传递部件由圆环状齿轮部件232构成,但还可以取代圆环状齿轮,由圆环状链轮构成传递部件。
此外,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使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等。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包括将从垃圾投入箱的投入口投入的垃圾压缩后再挤入垃圾盛装箱内的垃圾装载装置、以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等很有用。

Claims (7)

1.一种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盘状,
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及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
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传递部件的相对面的相反一侧,该相对面是所述传递部件上的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对的面。
2.一种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旋转支承部件、公转中心齿轮、自转中心齿轮、垃圾挤入旋转板以及传递部件,该旋转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插入垃圾投入箱的一对相对侧壁上的各支承用通孔中,呈圆形,该公转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旋转中心且不能相对于所述相对侧壁做相对旋转,该自转中心齿轮偏心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设置,该垃圾挤入旋转板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之间且供该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贯穿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与所述自转中心齿轮联结,该传递部件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由链轮或齿轮构成,呈圆环状,
所述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相对侧壁外且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一体旋转地与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相联结,
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布置在所述支承用通孔及所述旋转支承部件外且所述旋转支承部件的与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侧相反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和所述自转中心齿轮之间设置有分别与该公转中心齿轮及该自转中心齿轮啮合的一对空转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空转齿轮与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及所述自转中心齿轮的啮合面构成为分别倾斜于旋转轴心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转中心齿轮不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支架的靠所述一对相对侧壁一侧,该固定支架可装卸地固定在所述相对侧壁上,
该垃圾装载装置构成为:当与所述固定支架一起将所述公转中心齿轮卸下时能够对所述一对空转齿轮进行更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挤入旋转板的转轴可旋转地插入所述旋转支承部件中,使得从该转轴的轴心方向看去所述自转中心齿轮的一部分朝着比该旋转支承部件的插入所述支承用通孔中之部分的外周更往外的外侧探出来。
7.一种垃圾收集车,其特征在于:该垃圾收集车上装备有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垃圾装载装置。
CN201180042633.3A 2010-09-27 2011-09-26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5931 2010-09-27
JP2010-215931 2010-09-27
JP2011073433 2011-03-29
JP2011-073433 2011-03-29
PCT/JP2011/005398 WO2012042827A1 (ja) 2010-09-27 2011-09-26 塵芥積込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塵芥収集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973A CN103079973A (zh) 2013-05-01
CN103079973B true CN103079973B (zh) 2015-03-25

Family

ID=45892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26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973B (zh) 2010-09-27 2011-09-26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22059B2 (zh)
CN (1) CN103079973B (zh)
WO (1) WO2012042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6752B (zh) * 2018-12-28 2023-06-09 陈英勇 用于电动垃圾收集车内的垃圾压实机构和电动垃圾收集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21732B2 (zh) * 1972-04-03 1975-07-25
JPS5271016A (en) * 1975-12-11 1977-06-14 Shin Meiwa Ind Co Ltd Garbage forcing device for garbage car
JPS54157921A (en) * 1978-06-02 1979-12-13 Shin Meiwa Ind Co Ltd Garbage jamming apparatus for garbage collecting car
JPS5544476A (en) * 1978-09-25 1980-03-28 Shin Meiwa Ind Co Ltd Garbage galling preventing device
JPH08100980A (ja) * 1994-09-30 1996-04-16 Toshiba Corp 冷蔵庫のキャビネット
JP2001080706A (ja) * 1999-09-08 2001-03-27 Fuji Heavy Ind Ltd 塵芥収集車の回転板駆動装置
FI116781B (fi) * 2004-07-28 2006-02-28 Nimatek Avoin Yhtioe Jätteenpuristuslaite
CN100584711C (zh) * 2005-02-18 2010-01-27 帕帕斯Ip控股有限公司 垃圾压实装置
TWM351860U (en) * 2008-10-07 2009-03-01 Yi-An Peng Garbage shrink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973A (zh) 2013-05-01
JPWO2012042827A1 (ja) 2014-02-03
WO2012042827A1 (ja) 2012-04-05
JP5422059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0331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16766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二輪車
CN101247967B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
CN102821991B (zh) 混合动力车辆
JPH01309821A (ja) 車軸駆動装置
JP482311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CN102405711A (zh) 混合高阶变性椭圆齿轮行星系钵苗移栽机分秧机构
CN1930938B (zh)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CN101397923B (zh) 自动两轮车用动力装置的滤油器的配置构造
CN101210505A (zh)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3079973B (zh) 垃圾装载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CN101424198B (zh) 小型鞍座型车辆
CN101203396A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269962A (zh) 水田作业机
JP5525288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
CN107531141A (zh) 动力传递装置和具备该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输出装置
US1164988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2119290B (zh) 骑乘型车辆用的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具备该装置的动力单元和具备该动力单元的骑乘型车辆
CN203327557U (zh) 收割机用的变速器及使用该变速器的收割机
CN101779057A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CN100415075C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016351B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具有它的动力单元和车辆
CN103097265B (zh) 垃圾收集装置及装备有该垃圾收集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CN202378696U (zh) 车辆的动力装置
CN200952076Y (zh) 一种改进的电机直驱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