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876A -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876A
CN103079876A CN201180042422XA CN201180042422A CN103079876A CN 103079876 A CN103079876 A CN 103079876A CN 201180042422X A CN201180042422X A CN 201180042422XA CN 201180042422 A CN201180042422 A CN 201180042422A CN 103079876 A CN103079876 A CN 103079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reset condition
seat used
ac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24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876B (zh
Inventor
藤井雄辉
前田敏朗
木野弘树
宝角惣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9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8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4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memory of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6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the occupant to get in or out of the vehicle, e.g. stowing a seat forw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4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handicapped per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该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对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进行控制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例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若满足换挡杆处于停车位置、发动机开关被关闭、并且安全带从扣环中脱离这样的条件(退离条件),则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例如移动100mm(退离动作)。因此,即使下车时驾驶者不进行特别的操作,仅通过下车前通常进行的操作,车辆用座椅也向车辆后方移动,车辆用座椅和转向装置等之间的空间变宽广,所以使下车性能(即、驾驶者容易从车辆下来的程度)提高。之后,若满足发动机开关被切换为辅助模式(accessory Mode),或者发动机被启动,或者安全带被系在扣环上这样的条件(复位条件),则该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即、向退离动作前的位置移动(复位动作)。因此,乘车时车辆用座椅和转向装置等之间的空间保持宽广,所以使上车性能(即、驾驶者容易上车辆的程度)提高。并且,即使在上车后到开始驾驶为止驾驶者未进行特别的操作,而仅通过驾驶开始前通常进行的操作,车辆用座椅就能够返回到退离动作前的位置(驾驶位置),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
非专利文献1:“トヨタクラウンハイブリツド新型車解説書”,丰田汽车株式会社,2008年2月,第11章
部分驾驶者习惯性地在系上安全带之前启动发动机。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于启动发动机的操作(例如,一边踩踏制动踏板一边按压发动机开关的操作)的操作部件(例如,制动踏板以及发动机开关)位于远离车辆用座椅的位置,所以有可能驾驶者不能顺利地进行该操作。特别是,在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踩踏制动踏板的动作的情况下,对于身材矮小的驾驶者(即、具有低于标准的身高的驾驶者)来说,退离动作的行程量(例如100mm)的影响相对地变大。也就是说,由于矮小的驾驶者一般具有比标准短的腿,所以在就座在车辆用座椅上的状态下可能难以使脚到达制动踏板。也可以考虑预先将退离动作的行程量设定得较小(例如,设为50mm)。然而,在该情况下,不能充分地确保上车时车辆用座椅和转向装置等之间的空间,所以上下车性能的提高效果减弱。可以考虑在驾驶者之前将发动机开关切换为辅助模式来使车辆用座椅返回到退离动作前的位置(驾驶位置)之后,一边踩踏制动踏板一边按压发动机开关来启动发动机,但是,在该情况下,操作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上下车性能提高,并且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该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作为第1复位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其他例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驾驶席)1具备马达M,通过该马达M的驱动力能够使车辆用座椅1相对于车辆地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车辆用座椅1还具备作为控制部的ECU2。ECU2基于从未图示的上位ECU经由车载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输入的各种信号、和从对是否是系上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安全带23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扣环开关11输入的信号来驱动控制马达M。
在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的车辆中采用能够检测便携式钥匙(智能钥匙或者电子钥匙)12位于车外的车辆附近的位置还是位于车内,不使用机械式钥匙而能够进行车门的上锁、开锁,还有向辅助模式(accessory mode)切换、启动发动机等所谓的智能钥匙智能进入系统(smart entry Intelligent Key system)。将发动机开关13切换为辅助模式的操作包括在驾驶者未踩踏设置在转向盘的下方的制动踏板(制动器操作部件)22的状态下,按压设置在该转向装置侧方的按钮式发动机开关13。另外,启动发电机20的操作包括驾驶者在踩踏制动踏板22的状态下按压发动机开关13。另外,关闭发动机开关13的操作(使发动机20停止的操作)包括换挡杆19处于停车位置的状态下按压发动机开关13。
从上位ECU输入到ECU2的各种信号包括基于来自检测换挡杆19是否位于停车位置的停车传感器14的信号的信号、和基于来自检测发动机20是否启动的发动机状态传感器15的信号的信号。上述各种信号还包括基于来自检测便携式钥匙12是否在车内的车厢内天线16的信号的信号、基于来自检测车门21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的门控灯开关17的信号的信号、基于来自检测是否是踩下制动踏板22的状态的制动器传感器18的信号的信号、和基于来自发动机开关13的信号的信号。
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ECU2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的退离动作。在该状态下,若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ECU2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前方,即、向退离动作前的位置移动的复位动作。
详细地说,上述退离条件是换挡杆19位于停车位置、发动机开关13关闭、且未系上安全带23。退离动作中的车辆用座椅1的行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预先设定为100mm。
上述复位条件包括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第1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12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21被关闭。第2复位条件包括发动机开关13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20被启动、以及系上安全带23中的至少1个。若满足复位条件,则ECU2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前方,即、向退离动作前的位置移动的复位动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P1的后方时(参照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右侧的车辆用座椅1a),ECU2使上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上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另一方面,在上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上述设定位置P1或者其前方时(参照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左侧的车辆用座椅1b),使上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的信息,例如从设置在马达M上的未图示的脉冲传感器输入到ECU2。
接下来,参照图2的流程图,对ECU2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首先ECU2判定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是否位于设定位置P1的后方(S100),并根据该判定结果来决定复位条件(S110,S120)。即、在车辆用座椅1位于上述设定位置P1的后方时(S100:是),ECU2使上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上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S110)。另一方面,在上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位于上述设定位置P1或者其前方时(S100:否),ECU2使上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S120)。
在该状态下,ECU2判定是否满足退离条件(S130)。例如在车辆行驶后,若换挡杆19移动到停车位置、且发动机开关13被关闭、且安全带23被解开(未系上),则满足退离条件。在该情况下,ECU2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mm)的退离动作(S140)。因此,即使在下车时驾驶者不进行特别的操作,只通过下车前通常进行的操作,车辆用座椅1也向车辆后方移动,由于车辆用座椅1和转向装置等之间的空间变宽广,所以使下车性能提高。
其后,若在便携式钥匙12位于车内的状态下将车门21关闭,则满足第1复位条件。这里,在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设定位置P1的后方的情况下,在S110中仅使第2复位条件有效,所以不执行复位动作。另一方面,在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位于上述设定位置P1或者其前方的情况下,在S110中使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所以判定为满足复位条件,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mm)移动的复位动作(S160)。
在发动机开关13被切换为辅助模式,或者发动机20启动,或者安全带23被系上的情况下,满足第2复位条件。这里,无论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相对于设定位置P1位于哪个位置,在S110或者S120中至少使第2复位条件有效,所以判定为满足复位条件,执行使车辆用座椅1向车辆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mm)移动的复位动作(S160)。
因此,在上车时,在车门21被关闭之前车辆用座椅1和转向装置等之间的空间保持宽广,所以使上车性能提高。即使在乘车后从车门21被关闭到开始驾驶为止驾驶者不进行特别的操作,只通过驾驶开始前通常进行的操作车辆用座椅1也能够返回到退离动作前的位置(即、驾驶位置),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
接下来,以下记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特征性优点。
(1)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便携式钥匙12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21被关闭。因此,持有便携式钥匙12的使用者仅仅在车辆用座椅1上坐下并关闭车门21,例如即使不启动发动机20,车辆用座椅1也向车辆前方(即、向退离动作前的位置)移动。因此,使上下车性能提高,并且在复位动作后,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启动发动机20(即、一边踩踏制动踏板22一边按压发动机开关13),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另外,在便携式钥匙12不位于车内的状态下,不满足复位条件(第1复位条件)。因此,在持有便携式钥匙12的使用者下车后等不必执行不需要的复位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采用了原本设置了检测便携式钥匙12是否位于车内的车厢内天线16的所谓的智能钥匙智能进入系统的车辆的车辆用座椅1中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化,所以不必特别重新设置用于检测便携式钥匙12是否位于车内的传感器,也能够获得上述优点。
(2)复位条件作为第2复位条件包括作为以往的复位条件的发动机开关13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20被启动、以及安全带23被系上中的至少1个。因此,例如能够在驾驶者未关闭车门21的情况下,执行与以往相同的复位动作。
(3)作为第2复位条件之一的启动发动机20的操作包括踩踏制动踏板22的动作,即、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ECU2在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P1的后方时,即、在预想为驾驶者的身材高大(驾驶者具有比标准高的身高)时,ECU2使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以往的复位条件亦即第2复位条件有效。另一方面,在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P1或者其前方时,即、在预想为驾驶者的身材矮小(驾驶者具有比标准低的身高)的情况下,ECU2使第1复位条件有效。即、矮小的驾驶者一般具有比标准短的腿,所以退离动作的行程量(100mm)的影响相对地变大。因此,在执行了退离动作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1上就座的状态下启动发动机20时,难以使脚到达制动踏板2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想为驾驶者的身材矮小的情况下,使第1复位条件有效,所以能够回避那样的困难,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在预想为驾驶者的身材高大时,并不特别需要基于第1复位条件的复位动作,所以仅使以往的复位条件亦即第2复位条件有效。另外,高大的驾驶者一般具有比标准长的腿,所以退离动作的行程量(100mm)的影响相对地较小。因此,高大的驾驶者即使在退离动作后的位置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状态下也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脚到达制动踏板22,所以即使在复位动作前,驾驶者也能够顺利地进行踩踏制动踏板22的动作。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ECU2在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P1的后方时,使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第2复位条件有效。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ECU2也可以使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一直有效。
另外,例如,也可以如如图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右侧的车辆用座椅1c那样,从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c的位置到车辆用座椅1的可动作范围中的最后端位置P2的距离小于预先设定的退离动作的行程量S时,ECU2使上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上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例如,在上述行程量S被设定为100mm,从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到上述最后端位置P2的距离小于100mm(50mm等)时,ECU2使上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上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如图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左侧的车辆用座椅1d那样,从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1d的位置到车辆用座椅1的上述最后端位置P2的距离在预先设定的退离动作的行程量S(例如,100mm)以上时,使上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当然,该例(参照图3)或者上述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的上述行程量S也可以设定为100mm以外的值。
这样做的话,在退离动作的移动量与预先设定的退离动作的行程量S(例如100mm)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满足第1复位条件时执行复位动作,能够回避在启动发动机20时驾驶者难以使脚到达制动踏板22这样的状态。因此,驾驶者能够顺利地开始驾驶。另一方面,在退离动作的移动量小于预先设定的退离动作的行程量S(例如100mm)的情况下,并不特别需要基于第1复位条件的复位动作,所以ECU2仅使以往的复位条件亦即第2复位条件有效。在该情况下,驾驶者即使从退离动作后的位置(即最后端位置P2)也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脚到达制动踏板22。因此,即使在复位动作前,驾驶者也能够顺利地进行踩踏制动踏板22的动作。
另外,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在车辆上设置驾驶者能够使上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上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的条件设定操作部件24。例如,可以在车辆用座椅1、车门21、转向装置附近、便携式钥匙12等上设置作为条件设置操作部件24的开关等,汽车导航系统的画面(触摸屏等)也可以作为条件设定操作部件24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例如,驾驶者能够随意地设定(定制)车辆用座椅1的控制,以使驾驶者仅仅持有便携式钥匙12在车辆用座椅1上坐下并关闭了车门21而不执行车辆用座椅1的复位动作。当然,除此之外,或者代替此,驾驶者还可以针对上述第2复位条件中的各条件(发动机开关13是否被切换为辅助模式、是否启动发动机20、是否系上安全带23),能够使其个别无效。例如,驾驶者也可以使第2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第1复位条件有效。并且,可以变更退离条件、第2复位条件,也可以追加其他的条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辆中采用了原本设置了检测便携式钥匙12是否位于车内的车厢内天线16的所谓的智能钥匙智能进入系统。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专用地设置车厢内天线16,用于复位条件(第1复位条件)的判定。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正后)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2复位条件,包括发动机开关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被启动、以及安全带被系上中的至少一个,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的后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
2.(修正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退离动作中,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从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到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可动作范围中的最后端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行程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
3.(修正后)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2复位条件,包括发动机开关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被启动、以及安全带被系上中的至少一个,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或者其前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
4.(修正后)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2复位条件,包括发动机开关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被启动、以及安全带被系上中的至少一个,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退离动作中,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
在从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到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可动作范围中的最后端位置的距离在所述预先设定的行程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
5.(修正后)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的条件设定操作部件。
6.(删除)
7.(删除)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若满足为了提高上下车性能而预先设定的退离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退离动作,若在该状态下满足预先设定的复位条件,则该控制部执行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前方移动的复位动作,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1复位条件,包括在便携式钥匙位于车内的状态下车门被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条件作为第2复位条件,包括发动机开关被切换为辅助模式、发动机被启动、以及安全带被系上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的后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位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或者其前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退离动作中,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从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到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可动作范围中的最后端位置的距离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行程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退离动作中,使车辆用座椅向车辆后方移动预先设定的行程量,
启动发动机的操作包括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
在从所述退离动作前的车辆用座椅的位置到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可动作范围中的最后端位置的距离在所述预先设定的行程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1以及第2复位条件双方都有效。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所述第1复位条件无效而仅使所述第2复位条件有效的条件设定操作部件。
CN201180042422.XA 2010-10-21 2011-10-06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6584A JP5556581B2 (ja) 2010-10-21 2010-10-21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JP2010-236584 2010-10-21
PCT/JP2011/073086 WO2012053369A1 (ja) 2010-10-21 2011-10-06 車両用シート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876A true CN103079876A (zh) 2013-05-01
CN103079876B CN103079876B (zh) 2015-07-29

Family

ID=4597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242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876B (zh) 2010-10-21 2011-10-06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80297B2 (zh)
EP (1) EP2631109B1 (zh)
JP (1) JP5556581B2 (zh)
CN (1) CN103079876B (zh)
WO (1) WO201205336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321A (zh) * 2013-07-23 2016-05-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驾驶辅助装置及车辆用驾驶辅助方法
CN109080507A (zh) * 2017-06-14 2018-12-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10254300A (zh) * 2019-06-28 2019-09-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0796274A (zh) * 2018-08-02 2020-02-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了信息处理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11823958A (zh) * 2019-04-15 2020-10-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内部空间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078438A (zh) * 2019-06-12 2020-12-1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96274B (zh) * 2018-08-02 2024-05-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了信息处理程序的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0791B2 (en) * 2009-12-08 2012-10-02 At&T Mobility Ii Ll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or billing an individual in a vehicle
US8841987B1 (en) * 2013-11-22 2014-09-23 Local Motion, Inc. Upgrade kit for an ignition key and methods
CN104842826B (zh) * 2015-05-27 2018-05-18 广州华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汽车座椅调节装置
JP6346226B2 (ja) * 2016-07-13 2018-06-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
US11250653B2 (en) * 2019-02-13 2022-02-15 Brunswick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arine vessel
CN111762067B (zh) * 2020-07-01 2021-09-1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自动回位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3924A (ja) * 1995-11-01 1997-05-13 Calsonic Corp ドライビングポジション自動調整システム
US20040036330A1 (en) * 2002-08-26 2004-02-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60284587A1 (en) * 2005-06-15 2006-12-21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JP2007168480A (ja) * 2005-12-19 2007-07-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7196948A (ja) * 2006-01-30 2007-08-09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位置制御装置
CN101456364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5571B2 (ja) 1987-02-23 1994-07-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上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JPH0780444B2 (ja) * 1987-03-17 1995-08-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上姿勢制御装置
JPH0518200Y2 (zh) * 1987-05-22 1993-05-14
JPH05338482A (ja) * 1992-06-05 1993-12-21 Tachi S Co Ltd パワーシートのモ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0023811A (ja) * 2008-07-24 2010-02-04 Aisin Seiki Co Ltd 位置変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3924A (ja) * 1995-11-01 1997-05-13 Calsonic Corp ドライビングポジション自動調整システム
US20040036330A1 (en) * 2002-08-26 2004-02-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60284587A1 (en) * 2005-06-15 2006-12-21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JP2007168480A (ja) * 2005-12-19 2007-07-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7196948A (ja) * 2006-01-30 2007-08-09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位置制御装置
CN101456364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321A (zh) * 2013-07-23 2016-05-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驾驶辅助装置及车辆用驾驶辅助方法
CN105579321B (zh) * 2013-07-23 2018-05-1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驾驶辅助装置及车辆用驾驶辅助方法
CN109080507A (zh) * 2017-06-14 2018-12-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09080507B (zh) * 2017-06-14 2021-01-15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乘坐状态的车辆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10796274A (zh) * 2018-08-02 2020-02-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了信息处理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10796274B (zh) * 2018-08-02 2024-05-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以及存储了信息处理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11823958A (zh) * 2019-04-15 2020-10-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内部空间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078438A (zh) * 2019-06-12 2020-12-15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54300A (zh) * 2019-06-28 2019-09-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49266A1 (en) 2013-09-26
CN103079876B (zh) 2015-07-29
US8880297B2 (en) 2014-11-04
EP2631109B1 (en) 2018-10-03
JP2012086741A (ja) 2012-05-10
WO2012053369A1 (ja) 2012-04-26
EP2631109A1 (en) 2013-08-28
JP5556581B2 (ja) 2014-07-23
EP2631109A4 (en)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876B (zh) 车辆用座椅的控制装置
US7068160B2 (en) Open automotive door alert
US8249781B2 (en) Vehicle sea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10239425B2 (en) Movable parti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stowable jumpseat
CN110481497B (zh) 车辆防盗装置
KR20130045284A (ko) 자동차의 주차 보조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415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a collision of an object with a first vehicle door of a stationary vehicle
US10309534B2 (en) Control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ab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the application case of a car wash
US9102235B2 (en) Method for reactivating operation of a cruise control system that had been interrupted
US10875451B2 (en) Obstacle detecting device
US1138483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utral transmission hold
EP2902227A1 (en) Vehicle with sliding door
US20160101727A1 (en) War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tate of vehicle
CN107662578A (zh) 汽车自动尾门装置
JP2020059342A (ja) 車両用注意喚起装置
CN101456364A (zh)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JP4432872B2 (ja)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CN111815801A (zh) 车载记录装置
JP6564269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4363142B2 (ja)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EP3357792B1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JP4333305B2 (ja)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05081964A (ja)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75436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eat position based on seatbelt usage
JPH0639637U (ja) 車両用負荷の遠隔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