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460A - 睡眠判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睡眠判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460A
CN103079460A CN2011800409249A CN201180040924A CN103079460A CN 103079460 A CN103079460 A CN 103079460A CN 2011800409249 A CN2011800409249 A CN 2011800409249A CN 201180040924 A CN201180040924 A CN 201180040924A CN 103079460 A CN103079460 A CN 103079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signal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ime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09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460B (zh
Inventor
樋江井武彦
重森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2Detecting sleep stages or cy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设置对振幅根据就寝者的活体活动发生变化的活体信息信号(S2)(例如心跳信号)进行检测的活体信号检测部(41)。并且,设置对振幅根据就寝者的体动幅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的体动信号(S1)进行检测的体动信号检测部(20、33)。还设置判断部(44),该判断部(44)在当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以上时判断为上床的第一上床判断条件、以及当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以上时判断为上床的第二上床判断条件中的至少任一判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就寝者已上床。

Description

睡眠判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就寝者的睡眠状态的睡眠判断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开发出一种检测就寝者上下床情况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示例中,将由就寝者的动作所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动转换为电信号,从所述电信号中将体动信号和除此之外的活体信息信号分开。并且,以体动信号的输入作为触发条件,在经过了规定期间待机以后的规定期间内检测有没有活体信息信号输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159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文献的示例中,因为将体动信号的输入作为判断的触发条件,所以在例如就寝者悄然上床的情况下就无法检测到该触发条件,而有可能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就寝者悄然上床等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地对上床等情况进行判断。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的发明以睡眠判断装置为对象,其特征在于:该睡眠判断装置包括活体信号检测部41、体动信号检测部20、33以及判断部44;该活体信号检测部41对振幅根据就寝者的活体活动发生变化的活体信息信号S2进行检测;该体动信号检测部20、33对振幅根据所述就寝者的体动幅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的体动信号S1进行检测;该判断部44在当所述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以上时成立的第一上床判断条件、以及当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以上时成立的第二上床判断条件中的至少任一判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就寝者已上床。
在该结构下,当两个上床判断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成立时就判断为已上床。例如,在上床时就寝者的体动较大的情况下,若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成立就检测出就寝者已上床。另一方面,即使在就寝者悄然上床而第一上床判断条件不成立的情况(即体动较小的情况)下,若就寝者上床则第二上床判断条件就会成立,从而能够检测出就寝者已上床。
还有,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部44以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来对所述就寝者的下床情况进行判断,该判断部44在当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上且在所述触发条件即将成立之前所述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以上时成立的第一下床判断条件、以及在所述触发条件成立之后的检测期间t5中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的时间的累积时间在累积判断时间t6以上时成立的第二下床判断条件中的至少任一判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就寝者已下床。
在该结构下,当两个下床判断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成立时就判断为已下床。具体而言,以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判断部44对所述就寝者的下床情况进行判断。例如,当在所述触发条件成立之后的检测期间t5中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的时间的累积时间在累积判断时间t6以上时第二下床判断条件就会成立。该第二下床判断条件即便在体动较小的情况(即,就寝者已悄然下床的情况)下也能成立。
还有,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是表示所述就寝者的呼吸或者心跳的信号。
在该结构下,能够以就寝者的呼吸或心跳的振幅作为触发条件来对上床或者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还有,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和所述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分别为2分钟。
在该结构下,将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和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分别设定为2分钟,总共用4分钟就能对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还有,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期间t5为15分钟,所述累积判断时间t6为12分钟。
在该结构下,将检测期间t5设定为15分钟,将累积判断时间t6设定为12分钟,从而用15分钟就能够对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还有,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为2分钟,所述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为10分钟。
在该结构下,将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设定为2分钟,将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设定为10分钟,当体动较大时用2分钟就能进行上床判断,而当体动较小时用10分钟就能完成上床判断。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在就寝者已悄然上床时也能正确地进行上床判断。
还有,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在就寝者已悄然下床时也能正确地进行下床判断。
还有,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能够收到与上述各个方面的发明相同的效果。
还有,根据第四、第五方面的发明,能分别更可靠且迅速地对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还有,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能更可靠且迅速地对上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上下床判断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2是说明上下床判断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4中,(A)是说明在对上床情况进行判断时体动信号与上床体动判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B)是说明心跳信号与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5是说明在判断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体动信号、心跳信号、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以及下床体动判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在判断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体动信号、心跳信号、检测期间以及累积判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7是说明上下床判断装置对就寝者上床的情况进行判断的判断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在判断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动作情况(第一下床判断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在判断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动作情况(第二下床判断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它的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发明的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睡眠判断装置的实施方式,以对就寝者下床和上床的情况进行判断的上下床判断装置为例加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上下床判断装置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上床及下床的判断结果用作例如用以控制空调系统的信息。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上下床判断装置10的结构略图。还有,图2是说明上下床判断装置10的使用状态的图。如图1所示,上下床判断装置10包括感压单元20和主体单元30。此外,在图1和图2中未图示出利用上下床判断装置10的判断结果的空调系统。
<感压单元20>
感压单元20将就寝者产生的体动传递给主体单元30。在该示例中,感压单元20包括感压部21和压力传递部22。感压部21由一端封闭而另一端敞口的中空状细长管构成。感压部21设置在寝室5中的床等寝具6内(参照图2)。还有,压力传递部22由两端敞口的中空状细长管构成。该压力传递部22的直径小于感压部21的直径。压力传递部22的一端与感压部21的开口部23连接,该压力传递部22的另一端与主体单元30连接。
<主体单元30>
主体单元30包括壳体31、安装部32、受压部33以及电路单元40(在图1和图2中未图示出电路单元40)。壳体31形成为扁平的箱状,设置在例如寝室5内的地面上。安装部32形成在壳体31的侧面。安装部32具有朝内侧凹陷的近似圆环状的凹部32a和从该凹部32a内朝外侧突出的凸部32b。在凸部32b上形成有使壳体31的外部和内部连通的轴向通孔32c。压力传递部22的另一端部外嵌在凸部32b上。由此,感压部21的内部、压力传递部22的内部和通孔32c便会相通。
受压部33安装在壳体31内且位于通孔32c的背面一侧。受压部33由传声器或压力传感器等构成。若寝具6上的就寝者产生体动,该体动就会作用于感压部21。由此,感压部21的内压就经压力传递部22和通孔32c作用于受压部33。受压部33将该内压转换为电信号后作为体动信号S1向主体单元30内的电路单元40输出。该体动信号S1的振幅根据就寝者的体动幅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由受压部33和感压单元20构成的体动信号检测部是本发明的体动信号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电路单元40>
图3是表示电路单元40的结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电路单元40包括活体信号检测部41、存储器42、计时器43及判断部44,该电路单元40被收纳在壳体31中。
-活体信号检测部41-
活体信号检测部41检测就寝者的心跳次数,将检测结果(心跳信号S2)向判断部44输出。在该示例中,活体信号检测部41将受压部33输出的体动信号S1调制成规定频带的体动信号。活体信号检测部41从调制后的体动信号的频带中取出心跳频带的信号,计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活体信号检测部41将已算出的心跳次数作为振幅根据就寝者的活体活动发生变化的心跳信号S2输出。心跳信号S2是本发明的活体信息信号的一个示例。
-存储器42-
存储器42是用来保存在一定期间内读取的体动信号S1的存储器。在该示例中,存储器42保存最近一定期间(下文所述的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的体动信号S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为2分钟,所述存储器42保存在该2分钟内读入的体动信号S1。
-计时器43-
计时器43包括第一、第二计数器43a、43b,各个计数器43a、43b能够同时进行计数动作。各个计数器43a、43b在判断部44的控制下开始对时间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向判断部44输出。
-判断部44-
判断部44对就寝者躺到寝具6上的情况以及离开寝具6的情况进行判断。判断结果作为判断信号S3向电路单元40的外部(例如,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等)输出。
在对上床情况进行判断时,判断部44在以下两个判断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成立时就判断为就寝者已上床。首先,第一个判断条件(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是“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还有,第二个判断条件(第二上床判断条件)是“心跳信号S2的振幅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在图4中,(A)是说明在对上床情况进行判断时体动信号S1与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B)是说明心跳信号S2与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另一方面,在对下床情况进行判断时,判断部44以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当以下两个判断条件(第一和第二下床判断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成立时就判断为所述就寝者已下床。在该示例中,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上,并且在所述触发条件即将成立之前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以上”。还有,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在所述触发条件成立之后的检测期间t5中,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的时间的累积时间在规定的累积判断时间t6以上”。图5是说明在判断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体动信号S1、心跳信号S2、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及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还有,图6是说明在判断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体动信号S1、心跳信号S2、检测期间t5以及累积判断时间t6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为2分钟,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为10分钟,如上所述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为2分钟,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为2分钟,检测期间t5为15分钟,累积判断时间t6为12分钟。这些时间值是在考虑到上下床判断的可靠性和判断的迅速性这两个特性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基础上经反复实验而设定出来的。为此,利用这些时间值,就能更可靠且更迅速地对上床和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当然也能采用所列举出的时间值之外的时间值。
(上下床判断装置10的工作情况)
<上床判断>
图7是说明上下床判断装置10对就寝者上床的情况进行判断的判断动作的流程图。在上下床判断装置10的上床判断中,同时进行判断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成立与否的判断(步骤ST01~07,在下文中称作第一上床判断动作)和判断第二上床判断条件成立与否的判断(步骤ST11~17,在下文中称作第二上床判断动作)。
-第一上床判断动作-
首先,在第一上床判断动作下,以体动信号S1超过体动阈值V1作为上床判断的触发条件(参照图4)。在步骤ST01、02中对该触发条件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判断部44在步骤ST01读入受压部33输出的体动信号S1。接着,在步骤ST02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01读入的体动信号S1的振幅和体动阈值V1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体动信号S1的振幅在体动阈值V1以上时进入步骤ST03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01的处理。
在步骤ST03~06中,判断部44对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是否持续了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即所述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步骤ST03中,判断部44在使计时器43的第一计数器43a复位(将计数值T设为零)后,让第一计数器43a开始计数动作。并且,在步骤ST04中,判断部44读入体动信号S1。在步骤ST05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04读入的体动信号S1的振幅和体动阈值V1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体动信号S1的振幅在体动阈值V1以上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06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03的处理(操作计时器43)。
当进入到步骤ST06时,判断部44对计时器43(第一计数器43a)当前的计数值T和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计数值T在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以上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07的处理,否则将进入步骤ST04的处理(读入体动信号S1)。在所述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成立时才进入步骤ST07。在该步骤ST07中,判断部44输出表示就寝者已上床的判断信号S3。
-第二上床判断动作-
另一方面,在第二上床判断动作下,以心跳信号S2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上床判断的触发条件(参照图4)。在步骤ST11、12中对该触发条件进行检测。具体而言,首先,判断部44在步骤ST11读入活体信号检测部41输出的心跳信号S2。在步骤ST12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11读入的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上时进入步骤ST13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11的处理。
在步骤ST13~16中,判断部44对心跳信号S2的振幅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即所述第二上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步骤ST13中,判断部44在使计时器43的第二计数器43b复位(将计数值T设为零)后,让该第二计数器43b开始计数动作。并且,判断部44在步骤ST14读入心跳信号S2。在步骤ST15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14读入的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上时进入步骤ST16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13的处理(操作计时器43)。
当进入到步骤ST16时,判断部44对计时器43(第二计数器43b)当前的计数值T和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计数值T在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以上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17的处理,否则将进入步骤ST14的处理(读入心跳信号S2)。在所述第二上床判断条件成立时才进入步骤ST17。在该步骤ST17中,判断部44输出表示就寝者已上床的判断信号S3。
这样一来,在上下床判断装置10中同时进行两种上床判断动作,当用任一种方法判断出已上床时就输出表示就寝者已上床的判断信号S3。
<下床判断>
图8是说明在判断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动作情况(第一下床判断动作)的流程图。还有,图9是说明在判断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时的动作情况(第二下床判断动作)的流程图。在上下床判断装置10中,判断部44主要按照各个流程图进行工作。
-第一下床判断动作-
在第一下床判断动作(步骤ST21~33)下,以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参照图5),根据该触发条件成立之前的体动信号S1的振幅对所述就寝者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为此,在上下床判断装置10中保存了最近一定期间的体动信号S1。具体而言,判断部44每隔一定时间就读入受压部33输出的体动信号S1,并将该值存储在存储器42中(步骤ST31~33)。在该存储器42中存储了最近2分钟(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所读入的体动信号S1的值。
在步骤ST21~22中,判断部44对所述触发条件进行检测。首先,判断部44在步骤ST21读入活体信号检测部41输出的心跳信号S2。在步骤ST22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21读入的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下时进入步骤ST23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21的处理。
在步骤ST23~28中,判断部44对所述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步骤ST23中,判断部44在使计时器43的计数器(例如第一计数器43a)复位后,让该第一计数器43a开始计数动作。并且,在步骤ST24中,判断部44读入心跳信号S2。在步骤ST25中,判断部44对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下时进入步骤ST26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23的处理。
在步骤ST26中,对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下的时间是否在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上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步骤ST26中,判断部44对第一计数器43a的计数值和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第一计数器43a的计数值在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上时判断部44就进入步骤ST27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24的处理。
在步骤ST27中,判断部44从存储器42中读出在最近的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所读入的体动信号S1,然后进入步骤ST28的处理。在步骤ST28中,判断部44对从存储器42中读出的体动信号S1的振幅在体动阈值V1以上的时间是否在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以上进行判断。当在步骤ST28中判断条件成立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29,否则将返回步骤ST21。在所述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成立时才进入步骤ST29。判断部44在该步骤ST29中输出表示就寝者已下床的判断信号S3。
-第二下床判断动作-
在第二下床判断动作(步骤ST40~49)下,也是以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来对所述就寝者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参照图6)。在步骤ST40、41中对该触发条件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判断部44在步骤ST40读入活体信号检测部41输出的心跳信号S2。在步骤ST41中,判断部44对在步骤ST40读入的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下时进入步骤ST42的处理,否则将返回步骤ST40的处理。
在步骤ST42~48中,判断部44对所述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步骤ST42中,判断部44在使计时器43的两个计数器43a、43b复位后,让各个计数器43a、43b开始计数动作。在该示例中,第一计数器43a对检测期间进行计数(将计数值设为T5),第二计数器43b对在所述检测期间t5中心跳信号S2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的时间的累积时间(将累积时间设为T6)进行计数。
在步骤ST43中,判断部44读入心跳信号S2。还有,在步骤ST44中,判断部44对心跳信号S2的振幅和活体信息阈值V2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当心跳信号S2的振幅在活体信息阈值V2以下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45的处理,否则将进入步骤ST46的处理。
在步骤ST45中,判断部44对T6(累积时间,即第二计数器43b的值)进行增量,在步骤ST46中对T5(检测时间的计数值,即第一计数器43a的值)进行增量。
在步骤ST47中,判断部44对T5和检测期间t5进行比较,来判断检测期间是否结束。判断的结果是,当检测期间t5未结束时判断部44返回步骤ST43,当已结束时进入步骤ST48的处理。
在步骤ST48中,判断部44对累积时间(即T6)和累积判断时间t6进行比较。当在步骤ST48中判断条件成立时判断部44进入步骤ST49,否则将返回步骤ST40。当所述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成立时才进入步骤ST49。判断部44在该步骤ST49中输出表示就寝者已下床的判断信号S3。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心跳信号S2(活体信息信号)的振幅低于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来对所述就寝者下床的情况进行判断。在下床时就寝者的体动较大的情况下,因为所述第一下床判断条件成立,所以能通过进行所述第一下床判断动作检测出就寝者已下床。另一方面,当就寝者已悄然下床时(即,当体动较小时),因为所述第二下床判断条件成立,所以能通过进行所述第二下床判断动作检测出就寝者已下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就寝者悄然下床时也能正确地进行下床判断。
还有,当对上床情况进行判断时,在上床时就寝者的体动较大的情况下,因为所述第一上床判断条件成立,所以能通过进行所述第一上床判断动作检测出就寝者已上床。另一方面,当就寝者已悄然上床时(即,当体动较小时),因为所述第二上床判断条件成立,所以能通过进行所述第二上床判断动作检测出就寝者已上床。也就是说,当就寝者悄然上床时也仍然能够正确地进行上床判断。
此外,活体信息信号S2并不局限于所述心跳信号S2。例如,除了心跳信号S2以外,也可以用例如表示所述就寝者呼吸的信号作为活体信息信号。
还有,体动信号检测部20、33和活体信号检测部41的结构仅为示例而已。
还有,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仅对上床的情况进行判断。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判断就寝者睡眠状态的睡眠判断装置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上下床判断装置(睡眠判断装置);20-感压单元;33-受压部;41-活体信号检测部;44-判断部。

Claims (6)

1.一种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睡眠判断装置包括:
活体信号检测部(41),其对振幅根据就寝者的活体活动发生变化的活体信息信号(S2)进行检测,
体动信号检测部(20、33),其对振幅根据所述就寝者的体动幅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的体动信号(S1)进行检测,以及
判断部(44),其在当所述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以上时成立的第一上床判断条件、以及当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超过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以上时成立的第二上床判断条件中的至少任一判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就寝者已上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44)以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作为触发条件来对所述就寝者的下床情况进行判断,
该判断部(44)在当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的状态持续了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以上且在所述触发条件即将成立之前所述体动信号(S1)的振幅超过体动阈值(V1)的状态持续了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以上时成立的第一下床判断条件、以及在所述触发条件成立之后的检测期间(t5)中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的振幅低于所述活体信息阈值(V2)的时间的累积时间在累积判断时间(t6)以上时成立的第二下床判断条件中的至少任一判断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就寝者已下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体信息信号(S2)是表示所述就寝者的呼吸或者心跳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3)和所述下床体动判断时间(t4)分别为2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期间(t5)为15分钟,
所述累积判断时间(t6)为12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体动判断时间(t1)为2分钟,
所述上床活体信息判断时间(t2)为10分钟。
CN201180040924.9A 2010-09-16 2011-09-09 睡眠判断装置 Active CN103079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8202 2010-09-16
JP2010-208202 2010-09-16
PCT/JP2011/005096 WO2012035737A1 (ja) 2010-09-16 2011-09-09 睡眠判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460A true CN103079460A (zh) 2013-05-01
CN103079460B CN103079460B (zh) 2015-10-14

Family

ID=45831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0924.9A Active CN103079460B (zh) 2010-09-16 2011-09-09 睡眠判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73804B2 (zh)
CN (1) CN103079460B (zh)
WO (1) WO201203573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8843A (zh) * 2016-06-17 2016-11-1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睡眠时长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74658A (zh) * 2016-01-15 2017-07-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体动测定装置
CN109416288A (zh) * 2016-04-22 2019-03-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监测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3205B1 (fr) * 2013-11-18 2016-12-09 Withings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pour literie pour surveillance du sommeil
CN103750820B (zh) * 2013-12-26 2015-09-23 沈阳熙康阿尔卑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JP6878260B2 (ja) * 2017-11-30 2021-05-26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異常判定装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9804A (ja) * 2002-11-11 2004-06-10 Paramount Bed Co Ltd 寝床への出入検出装置
JP2007097999A (ja) * 2005-10-07 2007-04-19 Daikin Ind Ltd 睡眠自動記憶装置
JP2008023118A (ja) * 2006-07-21 2008-02-07 Daikin Ind Ltd 体動測定装置
US20080306351A1 (en) * 2007-06-06 2008-12-11 Tanita Corporation Sleep evaluation device
CN101472545A (zh) * 2006-06-19 2009-07-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床的在床状况检测方法
CN101528127A (zh) * 2006-12-08 2009-09-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睡眠判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8291B2 (ja) * 1991-07-11 1998-02-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睡眠検出装置
JP3451729B2 (ja) * 1994-07-05 2003-09-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
JP2002336207A (ja) * 2001-05-14 2002-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在床異常モニタ装置
JP2007097996A (ja) * 2005-10-07 2007-04-19 Daikin Ind Ltd 離床判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9804A (ja) * 2002-11-11 2004-06-10 Paramount Bed Co Ltd 寝床への出入検出装置
JP2007097999A (ja) * 2005-10-07 2007-04-19 Daikin Ind Ltd 睡眠自動記憶装置
CN101472545A (zh) * 2006-06-19 2009-07-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床的在床状况检测方法
JP2008023118A (ja) * 2006-07-21 2008-02-07 Daikin Ind Ltd 体動測定装置
CN101528127A (zh) * 2006-12-08 2009-09-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睡眠判断装置
US20080306351A1 (en) * 2007-06-06 2008-12-11 Tanita Corporation Sleep evaluation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4658A (zh) * 2016-01-15 2017-07-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体动测定装置
CN106974658B (zh) * 2016-01-15 2021-03-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体动测定装置
CN109416288A (zh) * 2016-04-22 2019-03-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监测系统
CN106108843A (zh) * 2016-06-17 2016-11-1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用户睡眠时长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460B (zh) 2015-10-14
WO2012035737A1 (ja) 2012-03-22
JP2012081256A (ja) 2012-04-26
JP4973804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460A (zh) 睡眠判断装置
CN106235825B (zh) 智能枕头
WO2017185809A1 (zh) 一种心率睡眠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JP4103925B1 (ja) 睡眠判定装置
CN106073710A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智能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157194B (zh) 一种软硬可调床垫的人体健康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及方法
WO2002020998A3 (en) High reliability pressure sensor
JP5402195B2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KR100458695B1 (ko) 밀폐공기식 음 센서를 사용한 생체정보 수집장치
CN103371805B (zh) 生物信号处理设备
JP4345733B2 (ja) 睡眠自動記憶装置
JP4888706B2 (ja) 寝姿勢判定装置
CN112848912A (zh) 高速磁浮悬浮控制方法、控制器、单元及系统
CN11119784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调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237862A (zh) 一种检测冰箱内食物新鲜度的方法
JP5482597B2 (ja) 離床判定装置
CN106983602A (zh) 一种纸尿裤智能报警装置及方法
CN108644974A (zh) 一种基于stm芯片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CN113349744A (zh) 多人睡眠的监测方法
CN112137777B (zh) 人工肛门括约肌装置体外控制系统
JP6451326B2 (ja) 睡眠判定装置
AU2021107071A4 (en) Radar based non-contact detection of sleep stage
CN110464962B (zh) 气囊的控制方法、装置、寝具气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530698B2 (ja) いびき抑制方法及び装置
CN115052255A (zh) 一种基于智能运动传感终端的通用物体运动分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