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853B -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853B
CN103072853B CN201210403003.0A CN201210403003A CN103072853B CN 103072853 B CN103072853 B CN 103072853B CN 201210403003 A CN201210403003 A CN 201210403003A CN 103072853 B CN103072853 B CN 103072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main
weight
main ca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30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2853A (zh
Inventor
古桥昌也
深田裕纪
鸟谷部润
中川公人
金田宽典
杉山洋平
山下幸一
冯少军
迫田友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72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2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来降低发生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主轿厢框架和副轿厢上的振动和冲击的技术。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构造成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在主轿厢框架(8)内两个副轿厢(101、102)相互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测定主轿厢框架(8)和两个副轿厢(101、102)中的任意两个的负载,对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对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重量不平衡以及两个副轿厢(101、102)之间的重量不平衡进行补偿。

Description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其在能够上下移动的主轿厢框架内设置有两个副轿厢,并且能够对主轿厢框架内的两个副轿厢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安装有两个副轿厢的主轿厢框架通过吊索与平衡重相互连接,通过卷扬机对该吊索进行卷扬,从而能够在上下方向将主轿厢框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在该种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主轿厢框架的重量会因两个副轿厢内搭载的乘客人数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所以在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之间在重量上会产生不平衡。因此,在使主轿厢框架移动时,需要对卷扬机的扭矩进行控制,以便对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之间的重量的不平衡进行补偿。
此外,作为该种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还存在主轿厢框架内的两个副轿厢通过吊索相互连接,通过卷扬机对该吊索进行卷扬,能够调整副轿厢之间间隔的双层电梯。在该种类型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两个副轿厢之间会因各个副轿厢内搭载的乘客人数等因素而在重量上产生不平衡。因此,在使副轿厢移动时,需要对卷扬机的扭矩进行控制,以便对两个副轿厢之间的重量的不平衡进行补偿。
可是,在上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如果预先不了解不平衡的程度,则在释放对吊索的固定以开始卷扬之前,无法知道主轿厢用卷扬机和副轿厢用卷扬机所需的扭矩。因此,在主轿厢用卷扬机和副轿厢用卷扬机的各个卷扬机中,在卷扬开始的瞬间,均会产生重量不平衡没有在扭矩控制上反映出来的过渡性状态。其结果,会导致主轿厢框架或者副轿厢产生振动,或者给主轿厢框架或副轿厢造成冲击。
作为降低上述副轿厢的振动和冲击等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以两个副轿厢中只有一个副轿厢能够相对于主轿厢框架移动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为对象。该技术通过负载检测装置测定可移动的副轿厢的重量,并根据副轿厢的重量来控制用于移动该副轿厢的液压缸的驱动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1-322771号公报
可是,在将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应用在主轿厢框架内的两个副轿厢均能够移动的类型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时,由于需要在主轿厢框架和两个副轿厢中分别设置负载检测装置,所以总共需要设置三个负载检测装置,因此,该种结构会导致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总体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来降低发生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主轿厢框架和副轿厢上的振动和冲击的技术。
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两个副轿厢相互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特征在于,测定所述主轿厢框架和所述两个副轿厢中的任意两个的负载,对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对所述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之间的重量不平衡以及所述两个副轿厢之间的重量不平衡进行补偿。
此外,本发明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可以设置成具有:主轿厢框架,该主轿厢框架与主轿厢主吊索的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进行上下移动;平衡重,该平衡重与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在与所述主轿厢框架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主轿厢卷扬机,该主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两个副轿厢,该两个副轿厢均设置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分别与副轿厢主吊索的两端连接,通过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该两个副轿厢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副轿厢卷扬机,该副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两个负载检测装置,该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对所述主轿厢框架和所述两个副轿厢中的任意两个的负载进行测定;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由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和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另外,本发明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还可以设置成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分别测定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和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并且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差来设定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另外,本发明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还可以设置成所述控制部在获取到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和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均停止的状态下由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测得的负载值后,使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开始卷扬。
此外,本发明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还可以设置成所述平衡重的重量是与处于所述两个副轿厢内装载有额定装载量的二分之一的负载的状态下的主轿厢框架保持平衡的重量,所述控制部获取各个副轿厢的负载值,将所述两个负载值的合计值除以2后与所述额定装载量相乘,并将所得的值与所述平衡重的重量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各个副轿厢的负载值以负载相对于额定装载量的比率来表示。
此外,本发明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还可以设置成所述控制部预先保持表示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一设定扭矩信息和表示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二设定扭矩信息,所述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所述主轿厢框架和所述平衡重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一不平衡量相对应,所述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所述两个副轿厢框架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二不平衡量相对应,根据所述两个负载值算出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二不平衡量,根据所算出的所述第一不平衡量和所述第一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根据所算出的所述第二不平衡量和所述第二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低成本来降低发生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主轿厢框架和副轿厢上的振动和冲击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进行不平衡补偿的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不平衡补偿控制的动作例的图。
符号说明
1…电梯控制装置,10…框架内导轨,111…副轿厢框架,121…轿厢室,122…轿厢室,13…主轿厢卷扬机,131…端部,132…端部,141…负载检测装置,142…负载检测装置,161…负载检测装置,162…负载检测装置,17…平衡重,18…主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9…副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2…主轿厢卷扬机,3…主轿厢主吊索,4…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5…副轿厢卷扬机,6…副轿厢主吊索,8…主轿厢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具有主轿厢框架8、平衡重17、主轿厢卷扬机2、副轿厢101、102、副轿厢卷扬机5、负载检测装置161、162以及控制部CC。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中,主轿厢框架8和平衡重17通过主轿厢主吊索3连接并由主轿厢主吊索3悬吊成能够上下进行移动。此外,主轿厢框架8内的两个副轿厢101、102通过副轿厢主吊索6连接并由副轿厢主吊索6悬吊成能够上下进行移动。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中,测定主轿厢框架8和两个副轿厢101、102中的任意两个的负载,对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且,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中,根据运算结果对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重量不平衡以及两个副轿厢101、102之间的重量不平衡进行补偿。
以下对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主轿厢框架8与主轿厢主吊索3的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主轿厢主吊索3的卷扬来进行上下移动。
平衡重17与主轿厢主吊索3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主轿厢主吊索3的卷扬在与主轿厢框架8相反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
为了将主轿厢框架8移动到所需的位置,主轿厢卷扬机13在规定的方向上对主轿厢主吊索3进行所需量的卷扬。
两个副轿厢101、102均设置在主轿厢框架8内,分别与副轿厢主吊索6的两端连接,通过对副轿厢主吊索6进行卷扬,该两个副轿厢101、102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为了将副轿厢101与副轿厢102之间的间隔调整为所需的间隔,副轿厢卷扬机5在所需的方向上对副轿厢主吊索6进行所需量的卷扬。
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对主轿厢框架8和两个副轿厢101、102中的任意两个的负载进行测定。例如,也可以设置成由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分别对两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进行测定。此外,也可以设置成由一方的负载检测装置161检测主轿厢框架8的负载,而由另一方的负载检测装置162对一方的副轿厢101的负载进行测定。
在控制部CC中对由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设定主轿厢卷扬机13以及副轿厢卷扬机5卷扬开始时的扭矩。例如,也可以设置成在由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分别测定了两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的情况下,由控制部CC根据所述负载之和来设定主轿厢卷扬机13的扭矩。此时,控制部CC也可以设置成根据所述负载之差来设定副轿厢卷扬机5的扭矩。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根据由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测得的负载值来调整对主轿厢框架8以及两个副轿厢101、102的控制,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来降低发生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的主轿厢框架8和副轿厢101、102上的振动和冲击。
此外,在图1的示例中,由负载检测装置161来测定副轿厢101的负载,并由负载检测装置162测定副轿厢102的负载。此时,由控制部CC根据两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之和来设定主轿厢卷扬机13卷扬开始时的扭矩。并且根据两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之差来设定副轿厢卷扬机5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作为其他示例,也可以设置成由一方的负载检测装置测定主轿厢框架8的负载,并由另一方的负载检测装置对任一方的副轿厢的负载进行测定。此时,可以设置成由控制部CC根据所测得的主轿厢框架8的负载值来设定主轿厢框架8的卷扬扭矩,并且根据从所测得的主轿厢框架8的负载值减去副轿厢的负载值的二倍而得到的负载值来设定两个副轿厢101、102的卷扬扭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成由控制部CC获取在主轿厢卷扬机2和副轿厢卷扬机5均停止着的状态下通过两个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测得的负载值后,使主轿厢卷扬机2开始卷扬。
通常,在电梯上下移动的途中,会出现副轿厢内或者各个楼层的按钮被按压而指定了停靠层的情况。主轿厢卷扬机2的卷扬可以在停靠层确定之前进行,而副轿厢卷扬机5的卷扬无法在停靠层确定之前开始。如上所述,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在主轿厢卷扬机2和副轿厢卷扬机5均停止着的状态下预先测定副轿厢101、102的负载,可以正确地进行扭矩控制。
此外,可以将平衡重17的重量设定为与处于两个副轿厢101、102内装载有额定装载量的二分之一的负载的状态的主轿厢框架8保持平衡的重量。并且也可以设置成由控制部CC取得各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值,将两个负载值的合计值除以2后与额定装载量相乘,并将所得的值与平衡重17的重量进行比较,其中,各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值以负载相对于额定装载量的比率来表示。
另外,可以设置成由控制部CC预先保持表示针对主轿厢卷扬机2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一设定扭矩信息和表示针对副轿厢卷扬机5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二设定扭矩信息,并且执行下述步骤,其中,针对主轿厢卷扬机2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主轿厢框架8和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一不平衡量相对应,针对副轿厢卷扬机5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两个副轿厢101、102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二不平衡量相对应。
首先根据两个负载值算出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二不平衡量。然后根据所算出的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一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主轿厢卷扬机2设定的扭矩值。此外,根据所算出的第二不平衡量和第二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副轿厢卷扬机5设定的扭矩值。
另外,也可以设置成由控制部CC预先保持第一扭矩设定公式和第二扭矩设定公式,并执行以下步骤,其中,该第一扭矩设定公式根据表示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一不平衡量算出针对主轿厢卷扬机2设定的扭矩值,该第二扭矩设定公式根据表示两个副轿厢101、102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二不平衡量算出针对副轿厢卷扬机5设定的扭矩值。
首先根据两个负载值算出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二不平衡量。然后使用所算出的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一扭矩设定公式算出针对主轿厢卷扬机2设定的扭矩值。此外,使用所算出的第二不平衡量和第二扭矩设定公式算出针对副轿厢卷扬机5设定的扭矩值。
以下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2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进行不平衡补偿的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不平衡补偿控制的动作例的图。
如图2所示,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的主轿厢框架8通过由主轿厢卷扬机2根据电梯控制装置1的指令对主轿厢主吊索3进行卷扬来驱动。
主轿厢框架8内搭载有两个副轿厢101、102。副轿厢101构造成在副轿厢框架111中收容有轿厢室121的结构。副轿厢102构成在副轿厢框架112中收容有轿厢室122的结构。
各个副轿厢框架111、112的驱动与普通的曳引式电梯的轿厢框架的驱动一样,构成由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和副轿厢卷扬机5来驱动由副轿厢主吊索6连接的副轿厢框架111、112。
副轿厢框架111、112能够在沿着主轿厢框架8的纵向框架设置的框架内导轨10的引导下上下移动。通过使副轿厢卷扬机5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来对副轿厢主吊索6进行卷扬,使副轿厢框架111、112相应地上下移动,由此,按照上下相邻的两个电梯服务楼层的楼层高度(也就是乘客上下两个副轿厢101、102的楼层的高度差)来调整二层轿厢室121、122的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负载检测装置141、142和负载检测装置161、162中的任一个检测装置测定轿厢室121、122的载重。为了方便说明,在图2中同时示出了负载检测装置141、142以及负载检测装置161、162,而在实际上只需要设置其中的任一方即可。
负载检测装置141、142设置在副轿厢主吊索6的端部131、132附近,用于测定副轿厢主吊索6的伸长量。由于副轿厢主吊索6的伸长量会因副轿厢101、102的负载而变化,所以能够根据测得的伸长量来算出副轿厢101、102的负载。
负载检测装置161、162设置在副轿厢框架111、112的下方。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具有橡胶材料等制成的弹性构件,通过该弹性构件来支承副轿厢框架111、112。弹性构件在受到副轿厢框架111、112按压时会以与副轿厢101、102的负载相应的变形量进行变形。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测定该变形量,并根据测得的变形量算出负载。
在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DD中,在电梯启动时根据所测得的各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值算出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量后,向主轿厢卷扬机2输出规定的扭矩指令以对不平衡进行补偿,同时,算出轿厢室121、122启动时的不平衡量,在副轿厢框架111、112的间隔调整功能启动时向副轿厢卷扬机5输出规定的扭矩指令以对不平衡进行补偿。
在此,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步骤进行说明。图3的电梯控制装置1和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相当于图1的控制部CC。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来测定装载在副轿厢101、102的各自的轿厢室121、122内的负载。
首先,通过设置在副轿厢框架111、112下方的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分别测定各个轿厢室121、122的载重。电梯控制装置1决定主轿厢卷扬机2的扭矩,以便对所检测出的两个负载值之和除以2得到的值与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量进行补偿,在电梯启动时,从主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8向主轿厢卷扬机2发送其扭矩值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由于所检测出的两个负载值之差是副轿厢101、102的不平衡量,所以由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确定副轿厢卷扬机5的扭矩,以对副轿厢101、102之间的不平衡量进行补偿,在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功能起动时,从副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9向副轿厢卷扬机5发送其扭矩值的控制指令。
以下作为具体的动作例,参照图4所示的示例对不平衡补偿控制的步骤进行说明。在此,负载值以负载相对于额定装载量的百分率表示。在图4的示例中,轿厢室121内搭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的50%的乘客,轿厢室122内搭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的100%的乘客。
以下说明主轿厢框架8的控制。
通过设置在副轿厢框架111、112下方的负载检测装置161、162进行测定的结果表示轿厢室121内装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50%的负载,轿厢室122内装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100%的负载。
将检测出的所述负载值输入电梯控制装置1,通过式(1)进行运算来确定表示装载在主轿厢框架8内的负载的主轿厢装载量。
主轿厢装载量=(轿厢室121的负载值+轿厢室122的负载值)/2…(1)
=(50%+100%)/2
=75%。
在此,由于轿厢室121内搭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的50%的乘客,轿厢室122内搭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的100%的乘客,所以如上述运算的结果所示,主轿厢框架8的装载量为75%。
其次,使用式(2)算出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量。
不平衡量=主轿厢装载量-平衡重的重量…(2)
如上所述,此时的主轿厢装载量为额定装载量的75%。
电梯控制装置(1)进行扭矩指令运算20,以算出对根据式(2)算出的不平衡量进行补偿的扭矩量,并根据运算结果,在电梯启动时从主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8向主轿厢卷扬机2发送用于补偿不平衡量的控制指令。
以下对轿厢室121、122的控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在副轿厢框架111、112下方的负载检测装置161、162测出在轿厢室121内装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50%的负载,并且在轿厢室122内装载有相当于额定装载量100%的负载。
所述负载值被输入到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在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中,副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9根据式(3)进行运算,算出轿厢室121、122之间的负载的不平衡量。
不平衡量=轿厢室121的负载值-轿厢室122的负载值…(3)
=50%-100%
=-50%
在此,由于轿厢室121内的负载为额定装载量的50%,轿厢室122内的负载为额定装载量的100%,所以根据式(3)可以算出不平衡量为-50%。
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控制装置4进行扭矩指令运算20,以算出对该不平衡量进行补偿的扭矩量,并根据运算结果,在副轿厢框架间位置调整功能启动时,从副轿厢卷扬机扭矩控制电路19向副轿厢卷扬机5施加用于补偿作为额定装载量的-50%的不平衡量的扭矩。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通过分别检测出装载在轿厢室121、122内的负载,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规定的运算,不仅能够对主轿厢框架8与平衡重17之间的不平衡量进行补偿,而且还能够对轿厢室121、122之间的不平衡量进行补偿。只需要设置两个用于测定两个副轿厢101、102的负载的负载检测装置161、162,就能够抑制主轿厢框架8以及副轿厢101、102这两者的启动时的冲击。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示例,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其中,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两个副轿厢相互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
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特征在于,
测定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对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对所述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之间的重量不平衡以及所述两个副轿厢之间的重量不平衡进行补偿,
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具有:
主轿厢框架,该主轿厢框架与主轿厢主吊索的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进行上下移动;
平衡重,该平衡重与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在与所述主轿厢框架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主轿厢卷扬机,该主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
两个副轿厢,该两个副轿厢均设置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分别与副轿厢主吊索的两端连接,通过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该两个副轿厢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副轿厢卷扬机,该副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
两个负载检测装置,该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对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进行测定;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由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和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分别测定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和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并且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差来设定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所述负载检测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附近,测定所述副轿 厢主吊索的伸长量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获取到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和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均停止的状态下由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测得的负载值后,使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开始卷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重的重量是与处于所述两个副轿厢内装载有额定装载量的二分之一的负载的状态下的主轿厢框架保持平衡的重量,
所述控制部获取各个副轿厢的负载值,将所述两个负载值的合计值除以2后与所述额定装载量相乘,并将所得的值与所述平衡重的重量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各个副轿厢的负载值以负载相对于额定装载量的比率来表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预先保持表示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一设定扭矩信息和表示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的第二设定扭矩信息,所述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所述主轿厢框架和所述平衡重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一不平衡量相对应,所述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与表示所述两个副轿厢框架之间的不平衡程度的第二不平衡量相对应,
根据所述两个负载值算出第一不平衡量和第二不平衡量,
根据所算出的所述第一不平衡量和所述第一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所述主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
根据所算出的所述第二不平衡量和所述第二设定扭矩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副轿厢卷扬机设定的扭矩值。
5.一种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在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中,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两个副轿厢相互连接并被悬吊成能够上下移动,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具有:
主轿厢框架,该主轿厢框架与主轿厢主吊索的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进行上下移动;
平衡重,该平衡重与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通过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而在与所述主轿厢框架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主轿厢卷扬机,该主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主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
两个副轿厢,该两个副轿厢均设置在所述主轿厢框架内,分别与副轿厢主吊索的两端连接,通过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卷扬,该两个副轿厢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副轿厢卷扬机,该副轿厢卷扬机用于对所述副轿厢主吊索进行卷扬;
两个负载检测装置,该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对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进行测定;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由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和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所述两个负载检测装置分别测定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和来设定所述主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并且根据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之差来设定所述副轿厢卷扬机卷扬开始时的扭矩,
所述负载检测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附近,测定所述副轿厢主吊索的伸长量的装置,
所述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所述两个副轿厢的负载的第一步骤;
对所测得的两个负载值进行规定运算的第二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步骤的运算结果,对所述主轿厢框架与平衡重之间的重量不平衡以及所述两个副轿厢之间的重量不平衡进行补偿的第三步骤。
CN201210403003.0A 2011-10-25 2012-10-22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072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4029 2011-10-25
JP2011234029A JP5926924B2 (ja) 2011-10-25 2011-10-25 階間調整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853A CN103072853A (zh) 2013-05-01
CN103072853B true CN103072853B (zh) 2015-07-08

Family

ID=4814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3003.0A Active CN103072853B (zh) 2011-10-25 2012-10-22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26924B2 (zh)
CN (1) CN103072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6096A (zh) * 2015-06-23 2015-09-02 上海爱登堡电梯江苏有限公司 间距可调式双层电梯轿厢
JP6740324B2 (ja) * 2018-11-28 2020-08-1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りかごの重量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264554B (zh) * 2018-11-29 2023-09-08 王法锦 一种布阵电梯系统
WO2024056930A1 (en) * 2022-09-12 2024-03-21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 elevator computing unit, and a load estimation system for producing load data of an elevator car of an elevator system
CN115477210B (zh) * 2022-09-16 2023-11-07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曳引式电梯平衡方法、曳引式电梯平衡装置和曳引式电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8379A1 (en) * 2002-03-22 2005-01-19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deck elevator
CN102085987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以及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5622A (ja) * 1994-02-03 1995-08-15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機構
JP3255552B2 (ja) * 1995-03-08 2002-02-12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3255579B2 (ja) * 1996-09-06 2002-02-12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11228038A (ja) * 1998-02-18 1999-08-24 Toshiba Fa Syst Eng Corp 多連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4262824B2 (ja) * 1999-04-08 2009-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541498B2 (ja) * 2000-05-15 2010-09-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02338154A (ja) * 2001-05-11 2002-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可動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06199422A (ja) * 2005-01-20 2006-08-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停電時救出運転装置
JP2007331871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10047401A (ja) * 2008-08-25 2010-03-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8379A1 (en) * 2002-03-22 2005-01-19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deck elevator
CN102085987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以及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853A (zh) 2013-05-01
JP2013091542A (ja) 2013-05-16
JP5926924B2 (ja)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853B (zh) 层间间距调整式双层电梯以及控制方法
CN105035928B (zh) 电梯自平衡装置、电梯以及电梯自平衡调节方法
CN100523763C (zh) 电梯平衡系数的静态两侧重量差测量方法
US9771242B2 (en) Inspection tests for an elevator without additional test weights
CN102311024B (zh) 用于检测电梯轿厢位置和速度的装置
CN102838009A (zh) 一种电梯轿厢重心动态自动平衡装置
US20160096707A1 (en) Elevator device
JP5322102B2 (ja) エレベータ
CN202829219U (zh) 一种电梯轿厢重心动态自动平衡装置
JPWO2020031284A1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システム
US20170057782A1 (en) Improved elevator releveling control
CN102381614A (zh) 双层电梯
CN106348117A (zh)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US1178070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CN104671031B (zh) 电梯
CN102874664A (zh) 曳引能力试验装置
JP62442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昇降体の重量測定方法及び重量測定装置
JP4839006B2 (ja) 昇降機の荷重検出装置
CN103193121A (zh) 双层电梯设备
JP2016170009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自重測定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かご自重測定装置
JP4376036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着床制御装置
CN105293249B (zh) 电梯装置
JP577642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058036A (zh) 双层电梯
JP2020083582A (ja) 乗りかごの重量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