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394B -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394B
CN103072394B CN201210323566.9A CN201210323566A CN103072394B CN 103072394 B CN103072394 B CN 103072394B CN 201210323566 A CN201210323566 A CN 201210323566A CN 103072394 B CN103072394 B CN 103072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 property
nozzle
ink
nozzle rows
col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35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2394A (zh
Inventor
平田志贵
加贺田尚义
传田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图像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含有光亮性颜料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而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光亮性区域的工序和将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油墨组合物喷出到上述光亮性区域上而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在将对于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法线方向设为0度,以45度的角度对该着色光亮性区域照射光时,基于以‑45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45°)与基于以0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0°)之比[(C45°)/(C0°)]为1以上。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记录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涂膜的方法,一直使用压箔印刷、热转印方式等,其中,所述压箔印刷使用将由黄铜、铝微粒等制造的金粉、银粉用在颜料中的印刷油墨、金属箔,所述热转印方式使用金属箔。
近年来,看到许多将印刷中的喷墨方式应用于记录方法的应用例,作为其中的一个应用例,已知有用于得到具有金属光泽性的图像的金属光泽印刷。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含有金属微粒的油墨,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2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使用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油墨得到的图像有时金属光泽性不好。特别是,有时难以记录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优异且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图像(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图像)。
本发明涉及的几个方式通过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供得到具有优异的着色金属光泽性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进行的,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本发明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
将含有光亮性颜料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光亮性区域的工序,
将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油墨组合物喷出到上述光亮性区域上,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
在将对于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法线方向设为0度,以45度的角度对该着色光亮性区域照射光时,基于以-45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45°)与基于以0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0°)之比[(C45°)/(C0°)]为1以上。
根据应用例1的喷墨记录方法,得到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图像。
应用例2
应用例1中,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可以为100以上。
应用例3
应用例1或应用例2中,上述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可以为250以上。
应用例4
应用例1~3的任1例中,上述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的浓度可以为10质量%以下。
应用例5
应用例1~4的任1例中,上述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光亮性颜料的量[W1(mg/inch2)]与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着色剂的量[W2(mg/inch2)]之比(W2/W1)可以为0.1~1.5。
应用例6
应用例1~5的任1例中,上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上述着色油墨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水。
应用例7
应用例1~6的任1例中,具有:
喷头,其具备由多个喷嘴孔组成的喷嘴列,
滑架,其使上述喷头在主扫描方向扫描,
上述喷嘴列包括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上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上述喷嘴孔在与上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所述第2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上述着色油墨组合物的上述喷嘴孔在上述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
上述第1喷嘴列和上述第2喷嘴列向着上述副扫描方向分割成包括规定数目的上述喷嘴孔的各组来使用,
上述组具备位于上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上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组,
形成上述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上述第1喷嘴列的上述第1组喷出上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形成上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上述第2喷嘴列的上述第2组喷出上述着色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应用例8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物的一个方式通过应用例1~7中任1例中记载的喷墨记录方法而得到。
根据应用例8的记录物,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打印机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打印机的喷嘴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包括实施的各种变形例。
1.油墨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使用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着色油墨组合物进行。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着色油墨组合物进行说明。
1.1.光亮性油墨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含有光亮性颜料。
1.1.1.光亮性颜料
作为光亮性颜料,只要是附着在介质上时可呈现光亮性的颜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选自铝、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以及铜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合金,具有珍珠光泽的珠光颜料。作为珠光颜料的代表例,可举出被覆有二氧化钛的云母、鱼鳞箔、氧氯化铋等具有珍珠光泽、干涉光泽的颜料。另外,可以对光亮性颜料实施用于抑制与水的反应的表面处理。油墨组合物通过含有光亮性颜料,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光亮性的图像。
光亮性颜料的含量相对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15质量%。如果光亮性颜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形成具有优异的光亮性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优选使用铝粒子或银粒子作为光亮性颜料,更优选银粒子。光亮性颜料中含有银粒子时,银粒子例如以如下的银粒子水分散液的形式被供给。应予说明,银粒子可以不必以水分散液的性状被供给,只要能够确保分散性,也可以以粉体的性状被供给。
银粒子水分散液含有银粒子和水。本实施方式的银粒子水分散液中含有的银粒子是以银为主成分的粒子。银粒子例如可以含有其它金属、氧、碳等作为副成分。作为银粒子中的银的纯度,例如,可以为50%以上。银粒子可以为银与其它金属的合金。另外,银粒子水分散液中的银粒子可以以胶体(粒子胶体)的状态存在。银粒子以胶体状态分散的情况下,分散性进一步变得良好,例如,能够有助于银粒子水分散液和将其配合在油墨组合物中时的保存稳定性的提高。
作为铝粒子的优选的形态,可举出美国专利第7763108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铝粒子的形态。
1.1.2.其它成分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水、水溶性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树脂。
(水)
水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特别是通过照射紫外线或者添加过氧化氢等对这些水进行灭菌处理而成的水能够长期地防止霉、细菌的产生,因而优选。
(水溶性有机溶剂)
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多元醇类、吡咯烷酮衍生物等。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多元醇类,可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二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2-丁二醇、1,2-戊二醇、1,5-戊二醇、1,2-己二醇、2-乙基-1,3-己二醇、1,6-己二醇、1,2-庚二醇、1,2-辛二醇、1,2,6-己三醇、硫代乙二醇、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这些多元醇具有防止油墨组合物干燥、减少喷嘴孔堵塞的效果。
多元醇类的含量相对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30质量%。如果多元醇类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有时减少喷嘴孔的堵塞等效果进一步提高。
作为吡咯烷酮衍生物,例如,可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5-甲基-2-吡咯烷酮等。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适当地确保油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以及与喷嘴等与油墨与接触的打印机部件的表面张力。因此,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时,能够提高喷出稳定性。另外,具有均匀地润湿扩展的效果以使得在记录介质上不发生油墨的浓淡不均、渗色。
作为具有这样的效果的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在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中,更优选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或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聚硅氧烷系化合物等,可举出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等。更详细而言,可举出BYK-306、BYK-307、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8(以上为商品名,BYK Chemie Japan株式会社制),KF-351A、KF-352A、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40、KF-642、KF-643、KF-6020、X-22-4515、KF-6011、KF-6012、KF-6015、KF-6017(以上为商品名,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等。含有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时,其含量相对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0.1质量%~2质量%。
作为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SURFYNOL 104、104E、104H、104A、104BC、104DPM、104PA、104PG-50、104S、420、440、465、485、SE、SE-F、504、61、DF37、CT111、CT121、CT131、CT136、TG、GA、DF110D(以上全部为商品名,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公司制),OLFINE B、Y、P、A、STG、SPC、E1004、E1010、PD-001、PD-002W、PD-003、PD-004、EXP.4001、EXP.4036、EXP.4051、AF-103、AF-104、AK-02、SK-14、AE-3(以上全部为商品名,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Acetylenol E00、E00P、E40、E100(以上全部为商品名,Kawaken FineChemicals株式会社制)等。含有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时,其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0.1质量%~2质量%。
应予说明,作为除上述以外的表面活性剂,可以进一步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树脂)
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树脂。作为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芴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松香改性树脂、萜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等公知的树脂,聚烯烃蜡等。这些树脂可以1种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树脂能够提高油墨组合物对记录介质的定影性、耐擦性,或提高油墨组合物中的光亮性颜料的分散性等。
(其它成分)
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渗透溶剂、pH调节剂、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螯合剂等。如果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含有这些化合物,则其特性有时进一步提高。
渗透溶剂具有进一步提高油墨组合物对记录介质的润湿性而均匀地涂布的作用。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形成的图像的油墨的浓淡不均、渗色。作为渗透溶剂,例如,可举出二元醇醚类、一元醇类等。
作为二元醇醚类,例如,可举出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正丙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二乙二醇单异丙醚、乙二醇单正丁醚、乙二醇单叔丁醚、二乙二醇单正丁醚、三乙二醇单正丁醚、二乙二醇单叔丁醚、1-甲基-1-甲氧基丁醇、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叔丁醚、丙二醇单正丙醚、丙二醇单异丙醚、丙二醇单正丁醚、二丙二醇单正丁醚、二丙二醇单正丙醚、二丙二醇单异丙醚等。
作为一元醇类,例如,可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2,2-二甲基-1-丙醇、正丁醇、2-丁醇、叔丁醇、异丁醇、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3-甲基-2-丁醇、正戊醇、2-戊醇、3-戊醇、叔戊醇等水溶性的一元醇。
作为pH调节剂,例如,可举出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氨、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作为防腐剂·防霉剂,例如,可举出苯甲酸钠、五氯苯酚钠、2-巯基吡啶-1-氧化物钠、山梨酸钠、脱氢乙酸钠、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等。市售品中,可举出Proxel XL2、Proxel GXL(以上为商品名,Avecia公司制),Denicide CSA、NS-500W(以上为商品名,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防锈剂,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等。
作为螯合剂,例如,可举出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盐类(乙二胺四乙酸二氢二钠盐等)等。
1.2.着色油墨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着色油墨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着色油墨组合物”)含有着色剂。
1.2.1.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染料、颜料、白色系色料等。着色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15质量%。
染料和颜料可以优选使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0/0086690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5/0235870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2011/027842中记载的染料和颜料等。染料和颜料之中,更优选含有颜料。从耐光性、耐气候性、耐气体性等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颜料为有机颜料。
具体而言,颜料使用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偶氮色淀、螯合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苝和紫环酮颜料、蒽醌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二烷颜料、硫靛颜料、异吲哚啉酮颜料、喹呔酮颜料等多环式颜料,染料螯合物、染色色淀、硝基颜料、亚硝基颜料、苯胺黑、日光荧光颜料等。上述颜料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另外,作为染料,例如,可以使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食用染料、碱性染料、反应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反应分散染料等通常在喷墨记录中使用的各种染料。
作为白色系色料,例如可举出金属氧化物、硫酸钡、碳酸钙等。作为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举出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等。另外,白色系色料中包含具有中空结构的粒子,作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粒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作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粒子,例如,可以优选使用美国专利第4,880,465号等的说明书中记载的粒子。
1.2.2.其它成分
着色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在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记载中说明的其它成分(水、水溶性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树脂、渗透溶剂、pH调节剂、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螯合剂等)。对于其它成分的具体例,由于已在光亮性油墨组合物中说明了,所以省略该说明。应予说明,着色油墨组合物中的其它成分的含量可以包含在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中的记载等同的范围内。另外,对于其它成分起到的效果,也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中说明的效果相同。
2.喷墨记录装置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可以使用喷墨记录装置来实施。
以下,参照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可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以下,也简称为“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可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作为喷墨记录装置。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该装置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打印机1为串行打印机。串行打印机是指喷头搭载在沿规定的方向移动的滑架上,喷头随着滑架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向记录介质上喷出液滴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搭载喷头2且可装卸地安装墨盒3的滑架4、配设在喷头2下方的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压板5、使滑架4沿被记录介质P的介质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移动机构7和沿介质传送方向输送被记录介质P的介质传送机构8。另外,打印机1具有控制该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CONT。应予说明,上述介质宽度方向是指主扫描方向(喷头扫描方向)。上述介质传送方向是指副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
控制部CONT能够进行控制、协调上述滑架4、喷头2、滑架移动机构7、介质传送机构8等的各动作的执行时间等的执行动作。
喷头2使油墨组合物成为微小粒径的液滴从喷嘴孔17喷出并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喷头2只要具有上述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意的喷墨记录方式。作为喷头2的喷墨记录方式,例如,可举出在喷嘴和设置于喷嘴前方的加速电极之间外加强电场,使液滴状的油墨从喷嘴连续地喷出,在油墨的液滴在偏转电极间飞行的期间对偏转电极赋予印刷信息信号进行记录的方式或者不偏转油墨的液滴而对应于印刷信息信号使其喷出的方式(静电吸引方式);通过用小型泵对墨液施加压力,用水晶振荡器等使喷嘴机械振动,从而强制地喷出油墨的液滴的方式;用压电元件对油墨同时施加压力和印刷信息信号,喷出·记录油墨的液滴的方式(压电方式);根据印刷信息信号用微小电极使油墨加热发泡,喷出·记录油墨液滴的方式(热喷射方式)等。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头2的喷嘴面15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喷头2具备喷嘴面15。在也作为油墨喷出面的喷嘴面15上排列有多个喷嘴列16。多个喷嘴列16在每个喷嘴列具有多个用于喷出油墨的喷嘴孔17。
多个喷嘴列16的每个喷嘴列能够喷出例如不同组成的油墨。图2的例子中,喷嘴列对应油墨的组成设置2列,各喷嘴列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具体而言,由可喷出上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喷嘴列16A和可喷出上述着色油墨组合物的喷嘴列16B构成。图2的例子中示出喷嘴列为2列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具备3列以上的喷嘴列。
图2的例子中,喷嘴列16A和16B分别在喷嘴面15上沿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延伸,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喷嘴面15内沿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成角度地进行配置。
喷嘴孔17通过按规定的图案多个排列而形成喷嘴列。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孔17在喷嘴面15中的副扫描方向多个并列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沿着喷嘴面15中的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锯齿状地配置。应予说明,构成喷嘴列的喷嘴孔17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
多个喷嘴列16可以向着副扫描方向分割成多个包括规定数目的喷嘴孔17的区域来使用。图2的例子中,喷嘴列16A和16B由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T1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T2的第2组构成。应予说明,构成一个组的喷嘴孔17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定。另外,构成组的喷嘴孔17的数目每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喷嘴列可以分割成3个以上来使用。
如上所述,以串行喷头型的打印机(记录装置)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该方式。具体而言,可以是记录喷头被固定并依次排列在副扫描方向的行式喷头型的打印机;像日本特开2002-225255号公报中记载的具备设置有在X方向、Y方向(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以下机构的喷头(滑架)的横向型的打印机。例如,surepressL-4033A(SeikoEpson株式会社制)为横向型的打印机。本发明中,后述的将串行喷头的喷嘴列分割来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或横向型的记录装置能够利用先喷出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良好地形成光亮性区域后,再利用后喷出的着色油墨组合物良好地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因而优选。
3.喷墨记录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的一个方式包含将上述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光亮性区域的工序;和将上述的着色油墨组合物喷出到上述光亮性区域上,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
3.1.记录方法
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举出使用上述打印机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方式。应予说明,本发明中“图像”表示由点(液滴)组形成的印刷图案,也包括文本印刷、实地印刷。
首先,边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喷嘴列16A的喷嘴孔17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使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由此,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由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构成的光亮性区域(光亮性图像)。
接下来,边使滑架4在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喷嘴列16B的喷嘴孔17喷出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到光亮性区域上,得到形成了着色光亮性区域(着色光亮性图像)的记录物。着色光亮性区域是包括由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光亮性图像构成的层和由在光亮性图像构成的层上形成的着色图像构成的层的图像。这样得到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的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着色油墨组合物在与记录介质上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没有混杂在一起的时机喷出。换言之,在使由光亮性图像构成的层的表面充分干燥后,在由光亮性图像构成的层的表面附着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较好。由此,能够减少光亮性区域中的光亮性颜料的排列散乱,因此得到着色金属光泽性更优异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着色光亮性图像)。
本发明中,着色金属光泽性是指具备来自着色剂的色调并且具备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的状态。另外,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特有的光亮感、光泽感等,例如,也包括光亮性低的消光的金属光泽。
着色金属光泽性可以根据[(C45°)/(C0°)]来判断。[(C45°)/(C0°)]是指在将对于着色光亮性区域的法线方向设为0°,以45度的角度对该着色光亮性区域照射光时,基于以-45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45°)与基于以0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0°)之比。如果[(C45°)/(C0°)]为1以上,则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另外,[(C45°)/(C0°)]优选为1~7,更优选为2~7,更进一步优选为3~7,特别优选为4~7。如果[(C45°)/(C0°)]低于1,则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与来自着色剂的色调之间的平衡瓦解,存在着色金属光泽性降低的趋势。
上述的“C45°”和“C0°”可以使用多角度分光测色计测定。具体而言,“C45°”是使多角度分光测色计的测定条件为C光源、视场角2度、投射角度45度时,通过对以-45度的角度反射的光进行受光而测定的彩度(C)。另外,“C0°”是使多角度分光测色计的测定条件为C光源、视场角2度、投射角度45度时,通过对以0度的角度反射的光进行受光而测定的彩度(C)。作为多角度分光测色计,例如,可举出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可变角分光色差计“GC-5000”。应予说明,彩度(C)作为La*b表色系统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光亮性颜料的量[W1(mg/inch2)]与着色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着色剂的量[W2(mg/inch2)]之比(W2/W1)优选为0.1~1.5,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2~0.8,更进一步优选为0.2~0.7,特别优选为0.25~0.7。如果上述比(W2/W1)在上述范围内,尤其是不低于下限,则可得到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图像。另外,如果上述比(W2/W1)在上述范围内,尤其是不超过上限,则可得到光亮性优异的图像。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着色光亮性区域中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如果60°镜面光泽度在100以上,则存在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光亮性优异的趋势。60°镜面光泽度基于日本工业标准(JIS)Z8741:1997,例如,可以使用KONICAMINOLTA株式会社制的光泽度计“MultiGloss268”(商品名)测定。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光亮性区域(着色前的区域)中的60°镜面光泽度优选为250以上,更优选为3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以上。如果60°镜面光泽度在250以上,则存在其后着色时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光亮性优异的趋势。
3.2.喷嘴列的分割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可以优选使用将喷嘴列分割成包括规定数目的喷嘴孔的各组的方式。以下,参照图2对将喷嘴列分割使用时的喷墨记录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喷嘴列16A和16B分割成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T1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T2的第2组来使用。
首先,边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第1喷嘴列16A的第1组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并使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由此,在记录介质P上得到由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构成的第1光亮性区域。
接下来,使记录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T2方向仅移动副扫描方向的第1组的长度。然后,边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第2喷嘴列16B的第2组喷出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并使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第1光亮性区域上,由此得到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此时,第1光亮性区域在使记录介质P仅移动第1组的长度的期间,其表面充分干燥。由此,在第1光亮性区域上形成的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成为良好地抑制油墨的混杂、光亮性颜料良好地排列、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区域。
另外,在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形成时(滑架4相同扫描时),从第1喷嘴列16A的第1组再次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并使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由此,在未记录第1光亮性区域的部分(第1光亮性区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第2光亮性区域。
接下来,使记录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T2方向仅移动副扫描方向的第2组的长度。然后,边使滑架4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边从第2喷嘴列16B的第2组喷出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并使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第2光亮性区域上,由此得到第2着色光亮性区域。此时,第2光亮性区域在使记录介质P仅移动第2组的长度的期间,其表面充分干燥。由此,在第2光亮性区域上形成的第2着色光亮性区域成为良好地抑制油墨的混杂、光亮性颜料良好排列、着色金属光泽性优异的区域。
这样,得到形成了由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和第2着色光亮性区域构成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的记录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和第2着色光亮性区域构成的着色光亮性区域的记录方法,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通过将仅形成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或者进一步形成第1着色光亮性区域和第2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反复进行,从而形成所希望的图案的着色光亮性区域。另外,将喷嘴列分割成3个以上使用时也可以同样地进行。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通过将喷嘴列分割使用而能够实现记录的高速化。另外,如果将喷嘴列分割使用,则能够不进行记录介质的回撤(back feed)、或者减少记录介质的回撤次数。由此,能够减少因记录介质的回撤而容易产生的印刷位置的偏移。
4.记录介质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记录介质,除普通纸、具有油墨接受层等的专用纸等纸张外,例如,可举出包含赋予了油墨的表面的区域由各种塑料、陶瓷、玻璃、金属或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的基材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浓度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以下。如果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浓度为10质量%以下,则存在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光泽度(60°镜面光泽度)不易经时降低的趋势。记录介质的氯浓度的测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SEM-EDX(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进行。
以下,以使用银粒子作为光亮性颜料的情况为例对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光泽度与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的关系进行说明。
使含有银粒子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附着在记录介质时,在作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溶剂使用的水中,游离氯产生并溶解。该游离氯由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产生。在此,氯和银无论各自为非离子状态还是离子状态都会直接反应而形成氯化银,这是作为普通化学而公知的,作为光亮性颜料使用的银粒子的一部分变成氯化银。
记录物中形成的氯化银作为银盐照相胶片中的感光材料优选使用,由这一事实可知,氯化银具有对紫外线的感光性。认为由光引起的记录物的光泽度的下降是由以下原因产生的:记录物中形成的氯化银受光而感光,结果在记录物表面形成部分粗大的银的重结晶物,该粗大结晶物导致可见光的表面散射。
因此,如果使用含有银粒子作为光亮性颜料的一个例子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在氯浓度高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光亮性区域,则记录后立即得到非常优异的金属光泽,但是通过光照射记录物,与现有的彩色油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相比较,有时光泽度降低。特别是,在着色光亮性区域,理由尚不明确,但着色剂与氯化银接触,从而氯化银的感光性增加,有时产生更显著的光泽度的降低。
应予说明,以使用银粒子作为光亮性颜料的情况为例对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光泽度与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使用除银以外的光亮性颜料时有时也产生同样的现象。
5.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5.1.油墨的制备
5.1.1.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制备
(1)银油墨组合物的制备
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重均分子量10000)在70℃的条件下加热15小时,其后室温下冷却。将1000g该PVP添加到500ml乙二醇溶液中制备PVP溶液。向另一个容器中装入500ml乙二醇,加入128g硝酸银用电磁搅拌器充分搅拌而制备硝酸银溶液。将PVP溶液在120℃的条件下边使用顶置式搅拌机搅拌,边添加硝酸银溶液,加热约80分钟进行反应。然后在室温下冷却。将得到的溶液用离心分离机在2200rpm的条件下进行10分钟离心分离。其后,取出分离出来的银粒子,为了除去剩余的PVP而将取出的银粒子添加到500ml乙醇溶液中。然后,再进行离心分离,取出银粒子。进而将取出的银粒子用真空干燥机在35℃、1.3Pa的条件下干燥。
使用这样制造的10质量%银粒子,以表1所示的材料组成制备光亮性油墨。表中Ag油墨表示含有银作为颜料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
表1中记载的成分,具体而言,使用以下成分。
(光亮性颜料)
·银粒子(参照上述制造方法,体积平均粒径20nm)
(着色剂)
·PB15:3(颜料蓝15:3,青色颜料)
·PV19(颜料紫19,品红色颜料)
·PY74(颜料黄74,黄色颜料)
(树脂)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乳液(Tg85℃,体积平均粒径130nm)
(水溶性有机溶剂)
·甘油
·1,2-己二醇
·三羟甲基丙烷
(表面活性剂)
·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BYK Chemie Japa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BYK-348”)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OLFINEE1010”)
(pH调节剂)
·三乙醇胺
【表1】
5.1.2.着色油墨组合物的制备
(1)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向具备搅拌装置、回流管、温度传感器、滴加漏斗的2000ml可分离式烧瓶内充分地进行氮置换后,向可分离式烧瓶中装入200.0质量份二乙二醇单甲醚边搅拌边升温至80℃。接着,向滴加漏斗中加入200.0质量份二乙二醇单甲醚、483.0质量份丙烯酸环己酯(以下,称为“CHA”)、66.6质量份甲基丙烯酸(以下,称为“MAA”)、50.4质量份丙烯酸(以下,称为“AA”)以及4.8质量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以下,称为“BPEH”),在80℃经4小时滴加到可分离式烧瓶中。滴加结束后,在80℃保持1小时后,加入0.8质量份BPEH,进一步在80℃进行1小时反应。熟化结束后,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二乙二醇单甲醚。其后,加入600.0质量份甲基乙基酮(以下,称为“MEK”),得到树脂固形成分为50%的喷墨油墨用聚合物组合物溶液。取出这样得到的喷墨油墨用聚合物组合物溶液的一部分,用105℃的强热干燥机干燥1小时后,得到的喷墨油墨用聚合物组合物的固形物的酸值为130mgKOH/g,重均分子量为34000。接下来,相对于120.0质量份的喷墨油墨用聚合物组合物溶液加入6.0质量份的30%氢氧化钠水溶液,用高速分散机搅拌5分钟,再加入480.0质量份的颜料浓度为25质量%的含有C.I.颜料黄74的分散液,用高速分散机搅拌1小时,得到颜料分散液。
应予说明,对于C.I.颜料蓝15:3、C.I.颜料紫19,也与上述同样进行,得到颜料分散液。
(2)着色油墨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如上述那样制备的颜料分散液,用表1所示的材料组成按每种颜色制备着色油墨组合物。各着色油墨组合物如下制备:将表中所示的材料放入容器中,用电磁式搅拌器混合搅拌2小时后,用孔径5μm的滤膜器过滤,除去灰尘、粗大粒子等杂质。表中,C油墨表示青色油墨组合物,M油墨表示品红色油墨组合物,Y油墨表示黄色油墨组合物。
5.2.评价试验
以下的评价试验使用喷墨打印机PX-G930(商品名,Seiko Epson株式会社制)进行,该喷墨打印机搭载有填充了表1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的墨盒。
5.2.1.实施例1~20和比较例1的评价样品的制作
实施例1~实施例20的评价样品如下制作。首先,从上述打印机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在记录介质A(Seiko Epso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照片用纸〈光泽〉”)上形成光亮性区域。接下来,从上述打印机喷出着色油墨组合物到光亮性区域上,在记录介质A上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这样得到实施例1~实施例20涉及的评价样品。另外,进行赋予时,如“3.2.喷嘴列的分割”中记载那样将喷嘴列分割使用,预先赋予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后,再将着色油墨组合物赋予到记录了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区域。
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评价样品是不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而仅将着色油墨组合物喷出到记录介质A上形成着色图像。这样得到比较例1涉及的评价样品。
应予说明,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着色油墨组合物按表2和表3所示的Duty值喷出。在此,本说明书中,“Duty值”是指由下式算出的值。
Duty(%)=实际喷出点数/(纵分辨率×横分辨率)×100
(式中,“实际喷出点数”为每单位面积的实际喷出点数,“纵分辨率”和“横分辨率”分别为每单位面积的分辨率。)
表2和表3中,W1表示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光亮性颜料的量[W1(mg/inch2)],W2表示着色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着色剂的量[W2(mg/inch2)]。
(1)着色金属光泽性
使用多角度分光色差计GC-5000(商品名,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测定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评价样品的着色光亮性区域(比较例1中,着色图像)的“C45°”和“C0°”。基于得到的值算出[(C45°)/(C0°)],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评价着色金属光泽性。应予说明,多角度分光色差计的测定条件为测定光源C、视场角度2°、投射角度45°。
S: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优异,且它们的平衡性优异([(C45°)/(C0°)]≥5)
A: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优异,且它们的平衡性良好(5>[(C45°)/(C0°)]≥4)
B: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良好,且它们的平衡性良好(4>[(C45°)/(C0°)]≥3)
C: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稍好,且它们的平衡性稍好(3>[(C45°)/(C0°)]≥2)
D:来自着色剂的色调的再现性和来自光亮性颜料的金属光泽性中至少一方不好,且它们的平衡性也不好(2>[(C45°)/(C0°)])
(2)60°镜面光泽度
使用光泽度计(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ultiGloss268”)基于JISZ8741:1997对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评价样品的着色光亮性区域(比较例1中,着色图像)的60°镜面光泽度进行测定。
(3)光亮性(目视)
在常用光源D50下从多个不同角度通过目视对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评价样品的着色光亮性区域(比较例1中,着色图像)的光亮性进行观察。评价基准如下。
A:感到非常高的光亮性
B:感到明确的光亮性
C:感到低的光亮性
D:感觉不到光亮性
(4)综合判定
综合评价以上评价试验的结果。评价基准如下。
A:最低评价为A
B:最低评价为B
C:最低评价为C
D:最高评价为D
5.2.2.实验例1~实验例5
(1)评价样品的制作
实验例1~实验例4的评价样品是按表4所示的条件从上述打印机喷出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在记录介质A~D上形成光亮性区域。这样,得到实验例1~实验例4涉及的评价样品。
使用的记录介质的种类如下。另外,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浓度根据以下的条件来测定。测定装置是SEM-EDX:SEM为作为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日立制作所制S-4700,EDX为堀场制作所制的Super Xerophy Model MS-818XI。测定条件:使加速电压为15kV、发射电流为15μA、工作距离为15mm、Sampling Time(取样时间)为300s。将测定结果示于表5。
·记录介质A(Seiko Epso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照片用纸〈光泽〉”)
·记录介质B(Seiko Epso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照片用纸CRISPIA<高光泽>”)
·记录介质C(Seiko Epson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照片用纸ENTRY<光泽>”)
·记录介质D(Fujifilm株式会社制,商品名“画彩写真仕上げPro”)
【表4】
【表5】
元素(质量%) 记录介质A 记录介质B 记录介质C 记录介质D
C 12.85 18.86 12.34 25.61
N 7.79 0 0 0
O 44.45 44.82 49 40.33
Al 1.6 2.32 38.46 0
Si 32.6 34.27 0 31.56
Cl 1.26 1.73 0.2 2.5
(2)60°镜面光泽度的下降率
使用光泽度计(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ultiGloss268”)基于JISZ8741:1997对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评价样品的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进行测定。应予说明,将后述的臭氧暴露前的测定值(初始的60°镜面光泽度)示于表4。
其后,使用臭氧耐候试验机OMS-H型(商品名,Suga Test株式会社制),在温度23.0℃、湿度50%RH以及臭氧浓度5ppm的条件下,将评价样品暴露在臭氧中16小时。
使用光泽度计(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MultiGloss268”)对臭氧暴露后的评价样品的光亮性区域中的60°镜面光泽度进行测定,求出从上述初始值(臭氧曝露前的60°镜面光泽度)的下降率(%)。
5.3.评价结果
如表2~表3的评价结果所示,通过实施例1~20的评价样品的制作而得到的着色金属光亮性区域的着色金属光泽性均优异。
另一方面,如表3的评价结果所示,比较例1中未使用光亮性油墨。因此,不具备着色金属光泽性。
从实验例1~实验例4涉及的评价样品的评价结果(表4和表5)显示如果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浓度变高,则图像的光泽度有经时降低的趋势。根据该评价结果可以说即便是记录了着色光亮性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浓度而光泽性、着色金属光泽性降低。应予说明,记录介质A的氯浓度比记录介质B和记录介质D的氯浓度低,但记录介质A的镜面光泽度的下降率比记录介质B和记录介质D的镜面光泽度的下降率高,氯浓度与镜面光泽度的下降率的关系倒转。作为该理由,可举出记录介质的层的构成、油墨接受层的厚度等根据各记录介质的种类而不同,含有大量氯的位置在各记录介质中有一定的差异。换言之,如果比较各记录介质的氯浓度最高的区域的浓度,则强烈推测记录介质A比记录介质B和记录介质D高。
5.4.其它
将实施例4的油墨组合物的赋予方法从上述的喷嘴的分割赋予变更为如下方式。即,在相同着落地点、以相同的滑架扫描时间赋予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着色油墨组合物(换言之,以在着落地点油墨滴互相混杂的方式赋予)。其结果,得到的记录物的60°镜面光泽度、光亮性等极其不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于喷嘴的分割赋予,但可知为了本申请发明的着色光亮性、60°镜面光泽度等显示良好的值,优选使用进行了喷嘴分割的赋予方法。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置换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的部分而成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能够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实现相同的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里说明的构成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符号说明
1…打印机,2…喷头,3…墨盒,4…滑架,5…压板,7…滑架移动机构,8…介质传送机构,15…喷嘴面,16…多个喷嘴列,17…喷嘴孔。

Claims (11)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包括:
将含有光亮性颜料的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液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光亮性区域的工序,和
将含有着色剂的着色油墨组合物喷出到所述光亮性区域上,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光亮性颜料的量W1与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中含有的着色剂的量W2之比W2/W1为0.1~1.0,W1与W2的单位为mg/inch2
在将对于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法线方向设为0度,以45度的角度对该着色光亮性区域照射光时,基于以-45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45°与基于以0度的角度反射的光测定的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彩度C0°之比C45°/C0°为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为10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为25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光亮性区域的60°镜面光泽度为25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中含有的氯的浓度为10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1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还含有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和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还含有水。
8.根据权利要求1~4、7中任1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具有:
喷头,其具备由多个喷嘴孔组成的喷嘴列,
滑架,其使所述喷头在主扫描方向扫描;
所述喷嘴列包括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所述第2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
所述第1喷嘴列和所述第2喷嘴列向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分割成包括规定数目的所述喷嘴孔的各组来使用,
所述组具备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组,
形成所述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1喷嘴列的所述第1组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形成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2喷嘴列的所述第2组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具有:
喷头,其具备由多个喷嘴孔组成的喷嘴列,
滑架,其使所述喷头在主扫描方向扫描;
所述喷嘴列包括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所述第2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
所述第1喷嘴列和所述第2喷嘴列向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分割成包括规定数目的所述喷嘴孔的各组来使用,
所述组具备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组,
形成所述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1喷嘴列的所述第1组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形成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2喷嘴列的所述第2组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具有:
喷头,其具备由多个喷嘴孔组成的喷嘴列,
滑架,其使所述喷头在主扫描方向扫描;
所述喷嘴列包括第1喷嘴列和第2喷嘴列,所述第1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所述第2喷嘴列是将多个用于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的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而成,
所述第1喷嘴列和所述第2喷嘴列向着所述副扫描方向分割成包括规定数目的所述喷嘴孔的各组来使用,
所述组具备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组和与该第1组相比位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组,
形成所述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1喷嘴列的所述第1组喷出所述光亮性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形成所述着色光亮性区域的工序是通过从所述第2喷嘴列的所述第2组喷出所述着色油墨组合物来进行的。
11.一种记录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10中任1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而得到。
CN201210323566.9A 2011-09-06 2012-09-04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Active CN103072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4071 2011-09-06
JP2011194071A JP2013052654A (ja) 2011-09-06 2011-09-06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94A CN103072394A (zh) 2013-05-01
CN103072394B true CN103072394B (zh) 2017-05-03

Family

ID=4679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3566.9A Active CN103072394B (zh) 2011-09-06 2012-09-04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02524B2 (zh)
EP (1) EP2574475B1 (zh)
JP (1) JP2013052654A (zh)
CN (1) CN103072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2848B2 (en) 2014-03-31 2018-0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set
JP6299967B2 (ja) * 2014-03-31 2018-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44557B2 (ja) 2014-06-18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
JP6384165B2 (ja) 2014-07-16 2018-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US10000067B2 (en) * 2015-08-22 2018-06-19 Ricoh Company, Ltd. Ink,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ed matter
JP6776541B2 (ja) * 2016-01-21 2020-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媒体の圧縮方法
JP7165485B2 (ja) * 2016-09-30 2022-11-04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物の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
EP3403841B1 (en) * 2017-05-17 2020-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7130415B2 (ja) 2017-05-17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18713B2 (ja) * 2017-05-17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072721B2 (en) * 2017-10-31 2021-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JP7251122B2 (ja) * 2018-06-25 2023-04-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銀ナノ粒子を用いた可食性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被印刷物
JP2022026642A (ja) * 2020-07-31 2022-0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245A (zh) * 2005-09-12 2009-01-28 电子影像公司 用于绘图应用的金属喷墨印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9504A (en) 1979-09-28 1982-11-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ual-layer coating containing aluminum-flake pigment and coated article
US4479718A (en) 1982-06-17 1984-10-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ree direction measurement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a surface containing metallic particles
US4711580A (en) 1985-01-28 1987-12-08 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 Inc. Modeling properties of flake finishes using directional resolution and statistical flak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US4880465A (en) 1987-03-09 1989-11-14 Videojet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Opaque ink composition containing hollow microspheres for use in ink jet printing
JP3774546B2 (ja) * 1997-07-08 2006-05-17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水性メタリックインキ組成物
JP2001010217A (ja) * 1999-07-01 2001-01-16 Oji Paper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JP3956181B2 (ja) * 1999-11-17 2007-08-08 北越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適性を持つ普通紙電子写真用紙
JP4604363B2 (ja) 2001-02-05 2011-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連続紙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3292836A (ja) 2002-04-01 2003-10-15 Canon Inc 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029112B2 (en) * 2002-08-05 2006-04-18 Mars, Incorporated Ink-jet printing on surface modified edibles and products made
US7442244B2 (en) * 2004-03-22 2008-10-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ter-base ink composition
EP2530128A2 (en) 2006-12-19 2012-1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igment dispersion, ink compostion, inkset, and recording device
EP2332676A1 (en) * 2006-12-19 2011-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atter
JP2008174712A (ja) * 2006-12-19 2008-07-31 Seiko Epson Corp 顔料分散液、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物
JP5472670B2 (ja) 2007-01-29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5358995B2 (ja) * 2008-03-26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347351B2 (ja) * 2008-07-08 2013-1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その記録物、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52208A (ja) * 2008-08-27 2010-03-1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と印刷方法
JP2010090270A (ja) * 2008-10-08 2010-04-2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
JP2010158887A (ja) * 2008-12-09 2010-07-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方法、記録物および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US8580025B2 (en) 2009-09-04 2013-11-12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set,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d material and printed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6245A (zh) * 2005-09-12 2009-01-28 电子影像公司 用于绘图应用的金属喷墨印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2654A (ja) 2013-03-21
EP2574475A2 (en) 2013-04-03
CN103072394A (zh) 2013-05-01
US8602524B2 (en) 2013-12-10
EP2574475A3 (en) 2013-12-25
US20130057616A1 (en) 2013-03-07
EP2574475B1 (en)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394B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JP61320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0202969A (zh) 记录方法及白色油墨组合物
CN103289474B (zh) 喷墨用油墨组和清洗方法
JP20130712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577640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787585B2 (en) Aqueous ink for ink jet recording
CN102675971A (zh) 油墨组和图像记录方法
JP589621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61815B2 (ja) インク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る記録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ならびに記録物
CN110294977B (zh) 油墨组及记录方法
EP3540019A1 (en) Recording method, ink set,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371758A (zh)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JP2017132946A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記録方法
JP2017203077A (ja)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JP2015083628A (ja) インクセット、液滴吐出装置
JP2012017383A (ja) 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798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188566A (ja) 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631452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3193338A (ja)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7268474B2 (ja)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
EP3375830B1 (en) Ink composition
JP2019210365A (ja)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
US11898043B2 (en)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set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