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7386A - 振动衰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衰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7386A
CN103047386A CN2012103902836A CN201210390283A CN103047386A CN 103047386 A CN103047386 A CN 103047386A CN 2012103902836 A CN2012103902836 A CN 2012103902836A CN 201210390283 A CN201210390283 A CN 201210390283A CN 103047386 A CN103047386 A CN 103047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lockup piston
retaining plate
middle spindle
rotary mi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02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7386B (zh
Inventor
石川靖浩
兵藤义则
中原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 Nengpeisi Co Ltd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 Nengpeisi Co Ltd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 Nengpeisi Co Ltd,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 Nengpeis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47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7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7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7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衰减装置,提高保持板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1)具备:保持板(3)、从动板(4)、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保持板(3)和从动板(4)的外径侧弹簧(5)、限制外径侧弹簧(5)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均衡器(7),其中,在保持板(3)上,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抵接部(34),弹簧(5)从周向与抵接部(34)抵接,抵接部(34)的外周通过向旋转中心轴(X)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凸缘部(33)而互相连接,在凸缘部(33)的外周,遍及整周设有在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沿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周壁部(33a)。

Description

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变矩器的振动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车辆用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振动衰减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6270号公报
图9是具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0的液力变矩器的剖面图。
振动衰减装置200具备:固定于锁止活塞201并被输入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保持板202、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连结的从动板203、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保持板202和从动板203并沿旋转圆周向配置的外径侧弹簧204、均衡器205。
均衡器205是为了限制外径侧弹簧204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而设置的环状部件,其内周面205b成为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径侧弹簧204的抵接面。
对均衡器205要求可承受来自外径侧弹簧204的应力程度的刚性强度。但是,若为了提高刚性强度而增加均衡器205的厚度,则振动衰减装置200的重量增加,故而成为车辆燃耗变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要求减轻作为燃耗变差的主要原因的重量、削减零件数的状态下,难以不降低质量而减轻重量。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均衡器205的锁止活塞201的相反侧向径向内侧弯折而形成为凸缘部205c,可以不增厚均衡器205的主体部205a的厚度而实现均衡器205的刚性强度的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为了不与外径侧弹簧204干涉而设置凸缘部205c,将均衡器205的轴向的长度Wx增长。
另外,在保持板202的外径侧设有抵接部202a,沿旋转圆周向配置的外径侧弹簧204从周向与抵接部202a抵接,该抵接部202a的前端侧成为对均衡器205向远离锁止活塞201的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凸缘部202b。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均衡器205的轴向长度Wx增长,所以在振动衰减装置200的轴向长度有限的状况下,凸缘部202b必然成为向径向外侧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
因此,对于保持板202的外径侧的周向变形,难以确保充分的刚性强度,在从经由外径侧弹簧204的保持板202向从动板203传递动力时,保持板202的抵接部202a会受到外径侧弹簧204作用的弹力而扭转变形。
而且,若抵接部202a产生扭转,则转矩的传递有可能变得困难。
另外,若保持板202的抵接部202a扭转变形,则因抵接部202a而使对外径侧弹簧204的保持不再稳定,外径侧弹簧204也碰抵活塞,由此,转矩的传递也有可能变得困难。
因此,寻求提高保持板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其具备:
保持板,其固定于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活塞上,与锁止活塞一体绕旋转中心轴旋转;
从动板,其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连结,绕所述旋转中心轴旋转;
弹簧,其沿所述保持板的外周在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上配置,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保持板和所述从动板,其中,
在所述保持板中,在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从所述外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抵接部,所述弹簧从所述周向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所述抵接部的外周通过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延伸部而互相连结,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缘,遍及整周设有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的轴向延伸的周壁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保持板的抵接部的外周通过环状的延伸部相互连接,从周向抵接弹簧的抵接部的周向的刚性提高。而且,通过遍及整周设置在延伸部的外周缘向轴向延伸的周壁部,延伸部的轴向的刚性也提高,也确保了相对于扭转的刚性。由此,能够提高保持板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同时,能够将弹簧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具备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液力变矩器进行说明的图;
图2(a)~(c)是对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3(a)、(b)是对实施方式的保持板进行说明的图;
图4(a)、(b)是对实施方式的保持板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放大图;
图5(a)~(c)是对实施方式的从动板进行说明的图;
图6(a)~(d)是对实施方式的均衡器进行说明的图;
图7(a)、(b)对实施方式的均衡器和现有例的均衡器进行比较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均衡器周围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9具备现有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液力变矩器的说明图。
标记说明
1:振动衰减装置
2:锁止活塞
3:保持板
4:从动板
5:外径侧弹簧
6:内径侧弹簧
7:均衡器
8:止动器
31:固定部
31a:铆钉孔
31b:内侧限制部
32:开口部
33:凸缘部
33a:周壁部
33b:外侧限制部
34:抵接部
35:弹簧保持部
36:保持孔
37:限制部
38:限制部
39:把持部
41:安装部
42:弯曲部
43:开口部
45:弹簧承接部
70:主体部
70a:内周面
70b:端部
71:凸缘部
71a:相对面
72:支承部
100:液力变矩器
101:变矩器罩
R:铆钉
S:收纳空间
X:旋转中心轴
X2: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对液力变矩器100的振动衰减装置1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对振动衰减装置1进行说明的图,(a)为平面图,(b)为(a)中的A-A剖面图,(c)为(a)中的B-B剖面图。
另外,在图2(a)中,右下的大致1/3为从动板4存在的状态的平面图,左下的大致1/3为省略了从动板4的图示的平面图,上侧的大致1/3为以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面剖切振动衰减装置1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振动衰减装置1设于液力变矩器100的内部,具备保持板3、从动板4、弹簧(外径侧弹簧5、内径侧弹簧6)及均衡器7而构成。
将液力变矩器100设为使锁止活塞2联接于变矩器罩101的锁止状态,并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直接输入变速机构部侧时,为了防止发动机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变速机构部侧而设有振动衰减装置1。
以下,对振动衰减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图3是对保持板3进行说明的图,(a)为平面图,(b)为(a)的A-A剖面图。图4(a)为将保持板3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b)为(a)的A-A剖面图。
〔保持板〕
如图2所示,保持板3固定于锁止活塞2的变矩器罩101相反侧的面,以与锁止活塞2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
如图3所示,保持板3从轴向看为环状的板状部件成型体,在其内径侧设有环状的固定部31。
在固定部31,将该固定部31沿厚度方向贯通而设有铆钉孔31a,保持板3通过插入铆钉孔31a的铆钉R固定于锁止活塞2。
在实施方式中,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在共九处设有铆钉孔31a,它们位于以旋转中心轴X为中心的假想圆Im1(参照图4(a))上。
在固定部31的外周,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在共三处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抵接部34。
平面看,抵接部34具有随着远离旋转中心轴X而周向的宽度变宽的形状,各抵接部34的外周缘与位于固定部31的径向外侧的凸缘部33连接。
后述的外径侧弹簧5从周向与抵接部34抵接(参照图2)。抵接部34为了确保与外径侧弹簧5的抵接面,截面看具有弯曲的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3(b)及图4(b)所示,该抵接部34从内径侧起依次具备:以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内径侧弯曲部34a、以向接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外径侧弯曲部34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X平行地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34c,成为沿外径侧弹簧5的锁止活塞2侧的周缘的形状。
沿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34c的前端侧向径向外侧弯曲,其前端与凸缘部33的内周一体连接。
凸缘部33位于比固定部31更靠变速机构部侧(远离锁止活塞2的一侧)的位置,沿旋转中心轴X的大致正交方向延伸(参照图3(b))。
凸缘部33从轴向看具有环状,并且相对于后述的均衡器7的凸缘部71平行地延伸,规定了均衡器7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可移动的范围。
在凸缘部33的外周缘,将凸缘部33的外径侧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弯曲而形成有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出的周壁部33a。该周壁部33a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遍及凸缘部33的外周缘的整周设置(参照图3(a)),用于确保包含后述的均衡器7所抵接的凸缘部33和上述的抵接部34的保持板3的外径侧的强度。而且,该周壁部33a以与设于锁止活塞2外周的圆筒部2c(参照图4(b))大致相同的外径形成。
在凸缘部33的内周缘设有沿径向内侧延伸的外侧限制部33b。如图4(b)所示,外侧限制部33b在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上沿外径侧弹簧5的从轴向看到的外周延伸,用于限制外径侧弹簧5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的移动。
如图3所示,平面看,由固定部31、抵接部34、凸缘部33包围的开口部32位于固定部31的外径侧。
配置在形成于保持板3与锁止活塞2之间的收纳空间S(参照图3(b))的外径侧弹簧5位于开口部32内。
开口部32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上以规定长度形成,在实施方式中,以等间隔设置共三个开口部32。
从旋转中心轴X看,开口部32遍及可收纳配置于周向的两个外径侧弹簧5(5a、5b)的角度范围W而形成(参照图2(a)、图3(a))。
在开口部32的内径侧,通过切起、弯曲而设有内侧限制部31b。内侧限制部31b在图3(a)中向图中正前侧(远离锁止活塞的方向)弯曲,用于限制配置于开口部32内的外径侧弹簧5向内径方向的移动。
从旋转中心轴X看,该内侧限制部31b避开与铆钉孔31a的径向外侧重合的位置在周向分割为二而形成,如图4(a)所示,内侧限制部31b沿以旋转中心轴X为中心的假想圆Im2弧状地形成。
如图2所示,平面看位于开口部32内的外径侧弹簧5由一对分体弹簧5a、5b构成,在分体弹簧5a、5b的长度方向的抵接部34侧的端部插入安装有止动器8。
分体弹簧5a、5b的一端经由止动器8从周向与保持板3的抵接部34抵接,另一端从周向与后述的均衡器7的支承部72抵接。
因此,外径侧弹簧5在其两端被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相邻的抵接部34、34把持的状态下被保持,沿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配置。
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31的内径侧,向旋转中心轴X侧鼓出而形成有用于保持内径侧弹簧6的弹簧保持部35。
弹簧保持部35从旋转中心轴X看,以与抵接部34重合的位置关系形成,在实施方式中,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于三处。
如图4(a)所示,在该弹簧保持部35形成有用于保持内径侧弹簧6的保持孔36。保持孔36具有与内径侧弹簧6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的周向的宽度W1,配置于保持孔36内的内径侧弹簧6以轴向的两端被保持孔36的边缘36a、36a把持的状态设置。
在保持孔36的内径侧和外径侧的边缘通过切起弯曲而设有限制部37、38。
限制部37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弯曲,限制部38向锁止活塞2侧弯曲。在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制部37、38来限制内径侧弹簧6向内径方向和外径方向的移动。
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的限制部37、38的宽度W2比保持孔36的宽度W1短。
在实施方式中,内径侧弹簧6通过后述的从动板4的弹簧承接部45(参照图5)在该内径侧弹簧6的轴向上被压缩。因此,为了使内径侧弹簧6向轴向的伸缩不受到限制部37的较大阻碍,仅使内径侧弹簧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与限制部37、38抵接。
弹簧保持部35的保持孔36的两侧成为把持内径侧弹簧6的两端的把持部39。该把持部39为了确保与内径侧弹簧6的抵接面,截面看具有弯曲的形状。
如图4(b)所示,该把持部39截面看以向靠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该弯曲的部分中的最靠近锁止活塞2的顶点39a位于保持孔36的径向宽度W3的大致中央。
〔从动板〕
图5是对从动板4进行说明的图,(a)为平面图,(b)为(a)中的A-A剖面图,(c)为(b)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从动板4位于保持板3的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从动板4和保持板3以外周侧的弹簧承接部45和抵接部34从轴向看重合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5(a)所示,从动板4从轴向看为环状的板状部件成型体,在其内径侧设有环状的安装部41。
在振动衰减装置1中,安装部41以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朝向设置,在该安装部41设有安装孔41a。该安装孔41a沿厚度方向贯通安装部41设置,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
在实施方式中,设有共六个安装孔41a,通过插通于这些安装孔41a的铆钉(未图示)将从动板4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连结。
安装部41的外径侧成为以向锁止活塞2侧膨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42,在该弯曲部42,沿厚度方向贯通弯曲部42而形成有开口部43。
在实施方式中,弯曲部42的最靠近锁止活塞2侧的顶点部42a以位于开口部43的径向宽度W4的大致中间的方式形成,开口部43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设有三个。
在实施方式中,在从动板4组装入振动衰减装置1的状态下,顶点部42a以横切内径侧弹簧6的从轴向看到的中央部的方式设定弯曲部42的形状(参照图5(c))。
在从动板4的外周,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共三处沿径向外侧延伸的弹簧承接部45。
平面看,弹簧承接部45具有随着远离旋转中心轴X,周向的宽度扩大的形状,外径侧弹簧5从周向与弹簧承接部45抵接。
弹簧承接部45为了避开与位于锁止活塞2侧的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干涉并确保与外径侧弹簧5的抵接面,在截面看具有弯曲的形状。
具体而言,如图5(b)、(c)所示,弹簧承接部45从内径侧起依次具备:以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鼓出的方式弯曲的内径侧弯曲部45a、向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线状部45b,线状部45b以横切外径侧弹簧5的从轴向看到的中央部的方式设定弹簧承接部45的形状。
〔均衡器〕
图6是对均衡器7进行说明的图,(a)为从轴向看到的平面图,(b)为(a)中的A-A剖面图,(c)为(b)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d)为(a)中的B-B剖面图。
如图2(b)所示,均衡器7在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位于锁止活塞2与保持板3之间,相对于锁止活塞2及保持板3可相对旋转地设置。
均衡器7具备:从轴向看环状的主体部70、凸缘部71、从主体部70向内径侧延伸的支承部72。
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向径向外侧弯曲,形成有向相对于旋转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71。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径侧弹簧5与主体部70的内周面70a接触,为了防止主体部70受到来自外径侧弹簧5的应力而变形,在主体部70设置凸缘部71来确保强度。
支承部72支承上述的分体弹簧5a、5b的另一端,从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出而形成。
在实施方式中,支承部72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用于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将一对分体弹簧5a、5b连结。
如图6(c)所示,支承部72从锁止活塞2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后,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弯曲,进而,其前端侧向内径侧弯曲。因此,支承部72形成以从锁止活塞2侧横切外径侧弹簧5的从轴向看到的中央部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中,均衡器7向变速器侧的移动由保持板3的凸缘部33限制,向发动机侧的移动由锁止活塞2限制。
而且,均衡器7向内径方向(旋转中心轴X)侧的移动基本上由外径侧弹簧5限制,向外径方向的移动由锁止活塞2的圆筒部2c限制。
在这种构成的振动衰减装置1中,如图1所示,若发动机的转速达到规定转速,则锁止活塞2通过油压被按向发动机侧,液力变矩器100成为使锁止活塞2的摩擦衬片2b与变矩器罩101联接的锁止状态。
在锁止状态下,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锁止活塞2直接输入保持板3,因此,保持板3绕旋转中心轴X相对于从动板4相对旋转。
此时,从动板4的弹簧承接部45的抵接面45c(参照图5(a))从轴向与外径侧弹簧5抵接,因此,保持板3一边通过弹簧承接部45将外径侧弹簧5向周向压缩,一边相对于从动板4相对旋转。
由此,经由外径侧弹簧5将输入到保持板3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板4输入,该被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向未图示的涡轮轮毂及变速器传递。
在此,如图2(a)所示,从动板4的开口部43的边缘43a和保持板3的弹簧保持部35的保持孔36的边缘36a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角度θ的相位差配置。
因此,在开始从保持板3向从动板4传递旋转驱动力之后,仅压缩外径侧弹簧5。
而且,被传递的旋转驱动力(转矩)增大,若保持板3相对于从动板4相对旋转θ,则内径侧弹簧6的开口部43的边缘43a的压缩开始进行。
因此,最终经由外径侧弹簧5和内径侧弹簧6向从动板4输入旋转驱动力。
对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1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1的均衡器7和现有例的衰减装置的均衡器进行比较的图,(a)为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1的均衡器7周围的放大图,(b)为现有例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均衡器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7(a)所示,均衡器7的环状的主体部70相对于与旋转中心轴X平行的轴线X2倾斜规定角度θ1,主体部70的内径随着从设有凸缘部7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而缩径。
而且,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侧的端部70b的内径设定为比在振动衰减装置1中配置于基准位置的外径侧弹簧5的外周所描绘的外径线小的直径。
因此,外径侧弹簧5通过相对于轴线X2倾斜的主体部70(内周面70a)限制向靠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的移动。
在向接近锁止活塞2的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情况下,有时外径侧弹簧5与锁止活塞2的内周面抵接。在该状态下,若通过旋转驱动力的传递使外径侧弹簧5伸缩,则锁止活塞2的内周面磨损。在实施方式中,使主体部70倾斜,防止外径侧弹簧5与锁止活塞2抵接,因此,不会产生上述磨损的问题。
另外,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的主体部70的长度W6比外径侧弹簧5的外径W5短,截面看,若使主体部的端部70b和外径侧弹簧5的锁止活塞2侧的顶点P1一致而配置,则均衡器7的凸缘部71位于外径侧弹簧5的中心C与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的顶点P3之间,凸缘部71的相对面71a比顶点P3更靠近锁止活塞2侧。
在该状态下,若外径侧弹簧5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并与主体部70的内周面70a抵接,则该外径侧弹簧5的径向外侧的顶点P2在凸缘部71的附近位置与主体部70的内周面70a抵接。
在该位置,主体部70的刚性强度因凸缘部71得到提高,因此,无需增厚主体部70的厚度就能够承受由外径侧弹簧5作用的离心力负荷。
即,如现有例(参照图7(b)),在凸缘部205c向内径侧延伸的均衡器205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凸缘部205c和外径侧弹簧204的干涉,需要使轴向的长度W8比外径侧弹簧204的外径W5长。
于是,从凸缘部205c至外径侧弹簧204的顶点P2与均衡器205抵接的位置的距离W9必然比本申请的情况的距离W7长。因此,顶点P2抵接的位置的均衡器205的负荷强度比本申请的情况弱了与远离凸缘部205c相当的量。这种情况下,为了承受由外径侧弹簧204作用的离心力负荷,需要增厚主体部205a的厚度。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振动衰减装置1的情况下,使均衡器7的凸缘部71向外径方向延伸出,使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的主体部70的长度W6比外径侧弹簧5的外径W5短。因此,使限制均衡器7的轴向的移动的保持板3的凸缘部33追随均衡器7的凸缘部71而向锁止活塞2侧移动,能够缩短从主体部70的端部70b至保持板3的凸缘部的长度W10。
在实施方式中,使凸缘部33的位置追随均衡器7的凸缘部71而向锁止活塞2侧移动,将相当于该移动的距离W11的高度的周壁部33a遍及整周设于凸缘部33的外周,不仅提高了保持板3的凸缘部33的刚性强度,也提高了包括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
图8是表示包含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外径侧的截面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外径侧弹簧5(止动器8)从周向与保持板3的抵接部34抵接,在从保持板3向从动板4传递动力时,从致动器8对抵接部34作用朝向周向的作用力(参照图中箭头F1)。
在此,抵接部34位于沿外径侧弹簧5的锁止活塞2侧的周缘(参照图7(a)),因此,对抵接部34作用在图7(a)中使外径侧弹簧5的顶点P3侧向附图正前侧移动,使顶点P1侧向附图内侧移动的扭曲应力。
因此,在凸缘部33的刚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保持板3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在动力传递时产生抵接部34的凸缘部33侧向动力的传递方向(在图9中参照箭头F2)扭曲的变形,在截面看的保持板的外径侧产生夹角相对于扭曲的扭转,会在动力的传递中产生不良情况。
在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33的外周遍及整周设置周壁部33a,不仅提高了保持板3的凸缘部33的刚性强度,而且也提高了包括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因此,很好地防止了这种夹角相对于扭曲的扭转的产生。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使凸缘部33的位置追随均衡器7的凸缘部71而向锁止活塞2侧移动,在凸缘部33的外周遍及整周设置相当于该移动的距离W11的高度的周壁部33a,不仅提高了保持板3的凸缘部33的刚性强度,而且也提高了包含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外径侧的刚性强度。
即,无需增长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的保持板3的长度Wt就能够提高凸缘部33的刚性强度,不损害液力变矩器100内的有限的空间,能够提高保持板3的外径侧的刚性。
如上所述,振动衰减装置1具备:固定于液力变矩器100的锁止活塞2,与锁止活塞2一体地绕旋转中心轴X旋转的保持板3;与液力变矩器100的涡轮连结,绕旋转中心轴X旋转的从动板4;在保持板3的外径侧沿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配置并在周向弹性地连结保持板3和从动板4的外径侧弹簧5,其中,
在保持板3上,从周向抵接外径侧弹簧5的抵接部34从与锁止活塞2的固定部即环状的固定部31向径向外侧延伸出而形成,从轴向看具有环状并且向旋转中心轴X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3将在绕旋转中心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的抵接部34的外周相互连接而设置,在凸缘部33的外周缘遍及整周设有在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向远离锁止活塞2的方向延伸的周壁部33a。
若这样构成,通过使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外周通过凸缘部33相互连接,从周向抵接外径侧弹簧5的抵接部34的周向的刚性提高,而且,通过在凸缘部33的外周遍及整周设置周壁部33a,凸缘部33的旋转中心轴的轴向的刚性也提高。由此,相对于保持板3的抵接部34的扭转变形,能够确保刚性强度,保持板3的抵接部34能够经由外径侧弹簧5可靠地将转矩传递到从动板4侧。
而且,具备限制外径侧弹簧5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均衡器7,均衡器7具有在旋转中心轴X的轴向设于锁止活塞2与保持板3之间的圆筒状的主体部70,在主体部70的锁止活塞2的相反侧的一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71,主体部70的内径随着从设有凸缘部71的一端朝向锁止活塞2侧的另一端(端部70b)而缩径。
若这样地构成,则通过使均衡器7的凸缘部71向径向外侧延伸出,能够使凸缘部71位于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径侧弹簧5和主体部70的抵接点的附近。在主体部70,越靠近凸缘部71的附近,越能够提高刚性强度,因此,无需增厚主体部70的厚度就能够承受从外径侧弹簧5作用的离心力负荷。
另外,在使凸缘部71向径向内侧延伸出的现有例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凸缘部205c和外径侧弹簧204的干涉,需要使主体部105A的长度W8比外径侧弹簧204的外径W5长(参照图7(b))。如本申请地若使缘部71向径向外侧延伸出,则由于凸缘部71和外径侧弹簧5不相干涉,故而能够缩短主体部70的轴向的长度W6。
由此,能够使保持板3的凸缘部33的位置追随均衡器7的凸缘部71而向锁止活塞2侧移动,故而不损害液力变矩器100内的有限的空间,能够设置提高保持板3的外径侧的刚性的周壁部33a。
另外,主体部70的内径随着从设有凸缘部71的一端朝向锁止活塞2侧的另一端(端部70b)而缩径,通过相对于轴线X2倾斜的主体部70(内周面70a)来限制外径侧弹簧5向锁止活塞2靠近的方向的移动。
由此,能够很好地防止外径侧弹簧5与锁止活塞2的内周面抵接,防止锁止活塞2的内周面的磨损的产生。

Claims (2)

1.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其具备:
保持板,其固定于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活塞,与锁止活塞一体地绕旋转中心轴旋转;
从动板,其与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连结,并绕所述旋转中心轴旋转;
弹簧,其沿所述保持板的外周在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上配置,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保持板和所述从动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板中,在绕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从所述外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抵接部,所述弹簧从所述周向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所述抵接部的外周通过向所述旋转中心轴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延伸部而互相连结,
在所述延伸部的外周缘,遍及整周设有沿所述旋转中心轴的轴向延伸的周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圆筒形状的均衡器,其设于所述锁止活塞与所述保持板之间,限制所述弹簧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在所述均衡器的所述锁止活塞相反侧的一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均衡器的内径随着从设有所述凸缘部的一端向所述锁止活塞侧的另一端而缩径。
CN201210390283.6A 2011-10-15 2012-10-15 振动衰减装置 Active CN103047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7510A JP5764458B2 (ja) 2011-10-15 2011-10-15 振動減衰装置
JP2011-227510 2011-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7386A true CN103047386A (zh) 2013-04-17
CN103047386B CN103047386B (zh) 2016-05-04

Family

ID=4806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0283.6A Active CN103047386B (zh) 2011-10-15 2012-10-15 振动衰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64458B2 (zh)
KR (1) KR101648240B1 (zh)
CN (1) CN1030473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1501A (zh) * 2013-09-13 2016-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振器装置
CN105531500A (zh) * 2013-09-13 2016-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振器装置
CN106461048A (zh) * 2014-05-30 2017-02-22 有能沛思株式会社 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8956B1 (ko) 2014-09-25 2022-12-16 유니프레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이내믹 댐퍼
JP6549387B2 (ja) * 2015-02-24 2019-07-24 ヴァレオカペ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CN113719552B (zh) * 2021-08-12 2023-07-14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总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1827A1 (en) * 1981-03-30 1982-10-06 Borg-Warner Corporation Extended travel damper in a lock-up clutch for a torque converter
US5984065A (en) * 1996-12-06 1999-11-16 Exedy Corporation Lockup damper for torque converter
DE102004039905A1 (de) * 2003-08-28 2005-03-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ungssystem
KR100660567B1 (ko) * 2005-08-30 2006-12-22 한국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토크 컨버터
CN1955507A (zh) * 2005-10-29 2007-05-02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7772B2 (ja) * 2000-05-26 2005-11-1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2161968A (ja) * 2000-11-27 2002-06-07 Valeo Unisia Transmission Kk 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ー装置
JP5081611B2 (ja) 2007-12-25 2012-11-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装置
JP4934114B2 (ja) * 2008-08-04 2012-05-16 ヴァレオユニシア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KR20100043557A (ko) * 2008-10-20 2010-04-29 한국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토크컨버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1827A1 (en) * 1981-03-30 1982-10-06 Borg-Warner Corporation Extended travel damper in a lock-up clutch for a torque converter
US5984065A (en) * 1996-12-06 1999-11-16 Exedy Corporation Lockup damper for torque converter
DE102004039905A1 (de) * 2003-08-28 2005-03-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wingungsdämpfungssystem
KR100660567B1 (ko) * 2005-08-30 2006-12-22 한국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토크 컨버터
CN1955507A (zh) * 2005-10-29 2007-05-02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1501A (zh) * 2013-09-13 2016-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振器装置
CN105531500A (zh) * 2013-09-13 2016-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振器装置
CN105531500B (zh) * 2013-09-13 2017-02-0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减振器装置
CN106461048A (zh) * 2014-05-30 2017-02-22 有能沛思株式会社 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CN106461048B (zh) * 2014-05-30 2019-03-19 有能沛思株式会社 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40747A (ko) 2013-04-24
CN103047386B (zh) 2016-05-04
JP2013087827A (ja) 2013-05-13
KR101648240B1 (ko) 2016-08-12
JP5764458B2 (ja)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7386A (zh) 振动衰减装置
JP6100362B2 (ja) 特に自動車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ための振り子式ダンパ装置
US10323716B2 (en) Damper device
US11149817B2 (en) Damper device
EP2813729A1 (en) Torsional oscillation damping device
US10570986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6538729B2 (ja) 切り曲げ加工されたストッパを備えたばね保持プレート
KR102019748B1 (ko) 비틀림 진동 댐퍼
JP2017075694A5 (zh)
CN105042030A (zh) 用于无游隙的传动级的齿轮以及配设有所述齿轮的传动级
CN109424697A (zh)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CN107202145B (zh) 液力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JP2017530317A (ja) ブレード付き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EP3404287A1 (en) Torque converter
CN103062358A (zh) 振动衰减装置
JP6262375B2 (ja) 変速機構
KR101339389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KR20200119809A (ko) 비틀림 진동 저감 장치
CN105008761B (zh) 扭矩减振器装置
RU2639845C2 (ru) Демпф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5190102A (zh) 液力变矩器用的锁定装置
CN110100114B (zh) 扭转阻尼器和机动车辆
JP5657497B2 (ja) 振動減衰装置
KR101878199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KR102088665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