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树脂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BOPET、BOPBT或BOPEN)。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刚性好,强度高、透明度好、雾度低、光泽度高、挺括、耐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印刷、镀铝、复合包装、护卡、医疗、绝缘材料、感光材料、磁带、光学仪器等领域。
市场中最常见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是BOPET。传统的聚酯薄膜长期使用温度为-40-150℃之间,低于-40℃条件下使用,容易出现材料变脆,甚至爆裂等现象,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发明一种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能够拓宽聚酯薄膜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聚酯薄膜在极端低温(低于-40℃)环境下使用,材料变脆,极易导致爆裂,从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能够在极端低温的环境下安全使用,具有优秀的耐低温性、较好的韧性和防爆性,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两侧设置有耐低温层;所述耐低温层包括20-60%的聚酯材料、20-60%的热塑性弹性体和5-2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包括80-95%的聚酯材料和5-2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进一步的,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55%的聚酯材料、30-55%的热塑性弹性体和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包括85-92%的聚酯材料和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性弹性体选自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热塑性聚氨酯(TPU)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上述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具有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等各项优异性能,同时又具备普通塑料加工方便且加工方式广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80%的聚酯材料、5-38%的增塑剂、0.1-1%的抗氧剂、1-20%的相容剂。
上述低温增韧组合物能降低高分子材料脆性、提高抗冲击性能;
所述增塑剂选自己二酸二辛酯(DOA)、磷酸三甲苯酯(TCP)或磷酸甲苯二苯酯(CDP)。
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68(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抗氧剂1010(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76(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抗氧剂1035(硫代二乙撑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接枝率≥0.5%)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80%的聚酯材料、10-20%的增塑剂、0.1-1%的抗氧剂、5-20%的相容剂。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4-350μm,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25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320μm。优选的,所述耐低温层与基材层厚度的比例为1:5-3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耐低温层与基材层厚度的比例为1:8-32,1:10,1:12,1:15,1:18,1:20,1:25,1:30。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50-300μm,100-250μm,150μm,188μm,200μm,250μm,或280μm;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20μm,8-16μm,9μm,10μm,13μm,或15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300μm,50-250μm,100μm,150μm,200μm,250μm,132μm,168μm,195μm,或132μm。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00-140μm,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0-100μm。该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12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2-150μm,所述耐低温层与基材层厚度的比例为1:8-32。该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厚度较薄,结构简单,且耐低温层与基材层厚度的比例控制在1:8-32,力学性能和耐低温性能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55%的PET或PBT,30-55%的SBS、SEBS或POE,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包括85-92%的PET或PBT,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80%的PET或PBT、5-15%的DOA或TCP,0.1-1%的抗氧剂1035或抗氧剂1076,12-25%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
进一步的,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55%的PET或PEN,30-55%的TPU、EVA或POE,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包括85-92%的PET或PEN,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80%的PET或PEN、15-35%的CDP或TCP,0.1-1%的抗氧剂168或抗氧剂1010,1-8%的马来酸酐接枝PP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
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20μm,材料为30-55%的PET切片,30-55%的SBS材料和8-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300μm,材料为85%的PE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酯材料、增塑剂、抗氧剂、相容剂混匀,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备耐低温增韧组合物;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50-320℃,主机转速为200-800rpm,过滤器滤网孔径为20-100μm;
(2)将耐低温层材料聚酯切片、热塑性弹性体和步骤(1)所得的耐低温增韧组合物投入到一台结晶干燥塔中干燥,基材层原料聚酯切片和步骤(1)所得的耐低温增韧组合物投入到另一台结晶干燥塔中干燥,干燥后分别进入两台挤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冷却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处理、收卷、分切,得到所述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结晶干燥塔的干燥温度为140-170℃干燥时间为4-6h,冷却铸片温度为15-20℃;纵向拉伸温度为80-95℃,纵向拉伸比为2.5-3.2;横向拉伸温度为100-125℃,横向拉伸比为2.8-3.2;热定型温度为250-280℃,热定型时间为0.5-2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能够在低于-40℃下长期使用,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能和防爆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在低温(-40℃)条件下使用不会突然爆裂。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材层,2为耐低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包括基材层1,所述基材层1的两侧设置有耐低温层2;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4-350μm,所述耐低温层2的厚度为2-25μm,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10-320μm。耐低温层与基材层厚度比例优选为1:8-32。
本发明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均为现有材料和设备,例如:聚酯切片和热塑性弹性体均为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所述增塑剂、抗氧剂和相容剂也能够在市场上购得。
本发明提供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酯切片、增塑剂、抗氧剂、相容剂混匀,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备耐低温增韧组合物;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50-320℃,主机转速为200-800rpm,过滤器滤网孔径为20-100μm;
(2)将耐低温层材料聚酯切片、热塑性弹性体和步骤(1)所得的耐低温增韧组合物投入到一台结晶干燥塔中干燥,基材层原料聚酯切片和步骤(1)所得的耐低温增韧组合物投入到另一台结晶干燥塔中干燥,干燥后分别进入两台挤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冷却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处理、收卷、分切,得到所述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测试方法如下: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照GB/T1040-2006标准,采用美国英斯特朗公司生产的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测试温度分别为25℃、-40℃。
实施例1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材料为60%的PET切片,20%的SBS材料和2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68μm,材料为80%的PET切片和2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T切片、30%的DOA、0.5%的抗氧剂168和0.5%的抗氧剂1010、9%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2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3μm,材料为40%的PBT切片,40%的SEBS材料和2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24μm,材料为85%的PB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5%的PBT切片、30%的TCP、0.5%的抗氧剂168和0.5%的抗氧剂1035、4%的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3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材料为35%的PET切片,60%的EVA材料和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95μm,材料为90%的PET切片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PEN切片、28%的CDP、0.5%的抗氧剂168和0.5%的抗氧剂1076、1%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1。
实施例4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9μm,材料为20%的PET切片,60%的POE材料和20%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32μm,材料为94%的PET切片和6%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2%的PET切片、25%的CDP、0.25%的抗氧剂1010和0.25%抗氧剂1035、12.5%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1。
表1实施例1-4所得薄膜和纯PET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5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μm,材料为30%的PET切片,55%的SBS材料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μm,材料为85%的PE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6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8μm,材料为55%的PBT切片,35%的SEBS材料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4μm,材料为95%的PBT切片和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5%的PBT切片、23%的TCP、1%的抗氧剂1076、1%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7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6μm,材料为40%的PEN切片,52%的POE材料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0μm,材料为90%的PET切片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N切片、19.9%的CDP、0.1%的抗氧剂1010、20%的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8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0μm,材料为45%的PET切片,43%的TCP材料和12%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60μm,材料为94%的PET切片和6%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T切片、25%的CDP、0.5%的抗氧剂168、14.5%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2。
表2实施例5-8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9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μm,材料为35%的PET切片,58%的SBS材料和7%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材料为82%的PET切片和1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2%的PET切片、20%的DOA、1%的抗氧剂168、7%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0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5μm,材料为25%的PBT切片,57%的EVA材料和1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0μm,材料为83%的PBT切片和17%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9%的PBT切片、20%的TCP、1%的抗氧剂168、10%的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1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6μm,材料为45%的PET切片,42%的EVA材料和13%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8μm,材料为92%的PET切片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6%的PEN切片、30%的CDP、1%的抗氧剂168、3%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3。
实施例12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5μm,材料为25%的PET切片,60%的POE材料和15%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0μm,材料为84%的PET切片和16%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PET切片、15%的CDP、0.2%的抗氧剂1010、14.8%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3。
表3实施例9-12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13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7μm,材料为36%的PET切片,50%的SBS材料和14%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16μm,材料为82%的PET切片和1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PET切片、20%的DOA、0.6%的抗氧剂168、9.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4。
实施例14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材料为33%的PBT切片,57%的EVA材料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20μm,材料为83%的PBT切片和17%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4%的PBT切片、16%的TCP、1%的抗氧剂168、19%的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4。
实施例15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材料为40%的PET切片,48%的EVA材料和12%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0μm,材料为90%的PET切片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N切片、38%的CDP、1%的抗氧剂168、1%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4。
实施例16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0μm,材料为35%的PET切片,55%的POE材料和10%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60μm,材料为84%的PET切片和16%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PET切片、15%的CDP、0.2%的抗氧剂1010、14.8%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4。
表4实施例13-16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17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55%的聚酯材料PET、30%的热塑性弹性体SEBS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85%的聚酯材料PET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聚酯材料PET、20%的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TCP)、1%的抗氧剂、19%的相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5。
实施例18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40%的聚酯材料PET、52%的热塑性弹性体(SBS)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2%的聚酯材料PET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聚酯材料PET、10%的增塑剂DOA、0.1%的抗氧剂168、9.9%的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5。
实施例19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的聚酯材料PBT、55%的热塑性弹性体SEBS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2%的聚酯材料PBT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聚酯材料PBT、14%的增塑剂磷酸三甲苯酯(TCP)、1%的抗氧剂1010、5%的相容剂。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5。
实施例20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45%的聚酯材料PEN、45%的热塑性弹性体POE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8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0%的聚酯材料PEN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聚酯材料PEN、10%的增塑剂磷酸甲苯二苯酯(CDP)、1%的抗氧剂、20%的相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5。
表5实施例17-20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21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的PET,55%的SBS,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9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85%的PET,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T、15%的DOA,1%的抗氧剂1035,2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6。
实施例22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55%的PBT,30%的SEBS,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4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2%的PET或PBT,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BT、5%的DOA或TCP,0.1%的抗氧剂1076,14.9%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6。
实施例23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50%的PBT,40%的POE,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0%的PBT,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7%的PBT、10.5%的DOA或TCP,0.5%的抗氧剂1035,12%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P。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6。
实施例24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50%的PBT,40%的SEBS,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85%的PBT,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4%的PBT、10%的DOA,1%的抗氧剂1035或抗氧剂1076,25%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6。
表6实施例21-24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25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5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的PET,55%的TPU,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85%的PET,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T或PEN、35%的CDP,1%的抗氧剂168或抗氧剂1010,4%的马来酸酐接枝PP。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7。
实施例26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0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55%的PEN,30%的EVA,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2%的PEN,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N、15%的TCP,0.1%的抗氧剂168,4.9%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7。
实施例27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0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30%的PEN,55%的POE,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4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90%的PEN,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70%的PET或PEN、28.5%的CDP或TCP,0.5%的抗氧剂1010,1%的马来酸酐接枝PP。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7。
实施例28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所述耐低温层包括40%的PEN,50%的EVA,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0μm,所述基材层包括88%的PEN,12%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或PEN、11%的CDP或TCP,1%的抗氧剂168或抗氧剂1010,8%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7。
表7实施例25-28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实施例29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4μm,材料为30%的PET切片,55%的SBS材料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2μm,材料为88%的PET切片和12%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8。
实施例30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20μm,材料为55%的PET切片,30%的SBS材料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0μm,材料为85%的PE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8。
实施例31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材料为40%的PET切片,50%的SBS材料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80μm,材料为85%的PE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8。
实施例32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材料为52%的PET切片,40%的SBS材料和8%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00μm,材料为85%的PET切片和1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80%的PET切片、5%的DOA、1%的抗氧剂1035、14%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所得薄膜相关性能见表8。
表8实施例29-32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对比例1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聚酯薄膜,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0μm,材料为80%的PET切片,10%的SBS材料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68μm,材料为98%的PET切片和2%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0%的PET切片、30%的DOA、0.5%的抗氧剂168和0.5%的抗氧剂1010、9%的马来酸酐接枝POE(接枝率≥0.5%)。
上述聚酯薄膜的基材层和耐低温层的聚酯切片含量过高,耐低温层的热塑性弹性体含量过低,所得薄膜耐低温性能较差,相关性能见表9。
对比例2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3μm,材料为5%的PBT切片,70%的SEBS材料和2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24μm,材料为60%的PBT切片和4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65%的PBT切片、30%的TCP、0.5%的抗氧剂168和0.5%的抗氧剂1035、4%的马来酸酐接枝PP(接枝率≥0.5%)。
上述聚酯薄膜的基材层和耐低温层的聚酯切片含量过低,耐低温层的热塑性弹性体含量过高,低温增韧组合物的含量也过高,所得薄膜耐低温性能较差,相关性能见表9。
对比例3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15μm,材料为35%的PET切片,60%的EVA材料和5%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95μm,材料为90%的PET切片和10%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25%的PEN切片、45%的CDP、1%的抗氧剂168、29%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
上述聚酯薄膜的基材层和耐低温层的低温增韧组合物中的增塑剂和相容剂含量过高,导致所得薄膜成本提高,薄膜性价比降低,相关性能见表9。
对比例4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耐低温层的厚度为9μm,材料为25%的PET切片,60%的POE材料和15%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32μm,材料为94%的PET切片和6%的低温增韧组合物;所述低温增韧组合物包括90%的PET切片、1%的CDP、0.5%的抗氧剂1010、8.5%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接枝率≥0.5%)。
上述聚酯薄膜的基材层和耐低温层的低温增韧组合物中的聚酯切片含量过高,增塑剂含量过低,导致所得薄膜耐低温性能降低,机械性能变差,相关性能见表9。
表9对比例1-4所得薄膜性能测试表
根据表1至表9的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耐低温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与纯PET薄膜和对比例相比,能够在低于-40℃下长期使用,具有优秀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能和防爆性能;通过表7和表8的数据可以得出,上述实施例25-32所得的聚酯薄膜的性能尤其优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