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1827B -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1827B
CN103041827B CN201110315012.XA CN201110315012A CN103041827B CN 103041827 B CN103041827 B CN 103041827B CN 201110315012 A CN201110315012 A CN 201110315012A CN 103041827 B CN103041827 B CN 103041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eelctro
aniline
nitrogen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50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1827A (zh
Inventor
张华民
钟和香
王美日
柳丝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3150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1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1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1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1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1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催化剂以苯胺作反应前驱体,将苯胺、表面活性剂与可溶性过渡金属盐共混后在酸性和高氧化条件下聚合,干燥后将其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保护下高温炭化,最后进行酸处理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电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控,易于规模化生产。该催化剂在酸性介质燃料电池中具有和Pt/C相比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在碱性介质燃料电池中具有比商业化Pt/C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低成本和高抗毒性能,可以替代铂用作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剂。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因此,节约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研究开发和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由于中间不经过燃烧过程,因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其能量转化效率较高。而且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几乎不产生NOx和SOx等有害气体,CO2的排放量也较常规发电装置少。工作时,向电池内不断输入燃料和氧化剂,同时经电化学反应连续地产生电能并排出反应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还具有可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优点。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优越性,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倍受各国政府与各大公司的重视,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研究的日益深入,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但仍以电动车领域为主。各大研究机构和汽车公司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款PEMFC汽车,并且部分已经进行了示范运行。然而,燃料电池要与内燃发动机相竞争,为用户所接受,其成本必须接近内燃机。目前内燃机成本约为25~35$/kW,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必须接近30$/kW才具备竞争力。燃料电池作为家用或其它辅助电源,其价格也必须低于1000$/kW,才具有应用前景。TIAX LLC(TIAX)公司的2009年汽车成本分析表明,若80kW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量为50万辆/年,电池系统的成本约为61$/kW的(以2009年Pt的价格计算)。这个成本分析是以电池系统的铂族金属(PGM)的担载量为0.15mg/cm2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电池系统的成本仍然高于可以实际应用的要求价格30$/kW。PEMFC主要由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气体扩散电极和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组成,其性能、成本直接影响PEMFC的整体性能和成本。其中,质子交换膜和电极催化剂的成本占了整个电池电堆成本的50%以上。此外,Pt催化剂对反应气中的污染物非常敏感,抗毒化性能很差。因而,要实现PEMFC的大规模使用,必须切实解决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实现其关键材料和技术突破以及性能提升,降低质子交换膜的成本,寻找可替代Pt的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高选择性和高抗毒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
聚苯胺由苯胺单体在酸性水溶液中经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得到,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因而在新型化学传感器,能量转换与存储器,光存储器等领域具有崭新的应用前景。由于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的纳米网格结构以及形态分布均匀等性质,因而采用聚苯胺是一种很好的碳源,应用于电容器、锂电池等领域。然而聚苯铵所制备的有序介孔碳对燃料电池的氧还原反应几乎没有催化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半导体材料和碳等材料中进行微量元素(N、B、Se等)掺杂或修饰,改变了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的性质,从而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由于聚苯胺结构中含有氮,因而采用聚苯胺制备各种结构的有序纳米碳,可以原位对纳米碳材料进行氮掺杂。氮掺杂所形成的纳米碳表面氮基团:嘧啶型(约398.6eV)、吡咯型(约400.3eV)和石墨型(约401.1-403.6eV)等结构以及在碳边缘形成的缺陷,使聚苯胺制备的纳米碳具有很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电催化剂以苯胺作为反应前驱体,将苯胺与表面活性剂、可溶性过渡金属盐共混后在酸性、氧化条件下聚合,洗涤、过滤后将其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保护下高温炭化,最后进行酸处理制备而成,其中氮原子占电催化剂总量的0.2~15wt%。
所述的电催化剂具体采用如下过程制备而成:
1)将表面活性剂溶于一元或多元醇与水的混合物中得到表面活性剂浓度0.005~0.2g/ml的A溶液;将苯胺滴入0.1-6mol/L的无机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B,苯胺与无机酸溶液摩尔比为1:1~1:4;
2)将A添加到B中,再向溶液中滴加0.1-4mol/L无机酸溶液至PH值4.0~0.5,得到混合液C,其中表面活性剂和苯胺的摩尔比为0.5:1~4:1;
3)向混合液C中滴加浓度为0.1~4mol/L氧化剂水溶液后,再加入可溶性过渡金属盐搅拌均匀,在0~50°C反应5~24h,得到乳胶液D,其中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0:1~4.0:1,金属与苯胺摩尔比为1:100~1:10;
4)将乳胶液D用溶剂洗涤后干燥,得到固体粉末E;
5)将固体粉末E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中于500℃~1200℃下处理0.5~5h,得到产物F;
6)将F置于0.1~3M的无机酸溶液中处理0.5~24h,干燥得到G;
7)将G球磨后得到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VP K30)、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B)、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F12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的一元或多元醇为C1~C8一元醇、C2~C8二元醇或C3~C8三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一元或多元醇和水的混合物的体积比为(0.5~9):1;氧化剂为过硫酸铵、过氧化氢、重铬酸钾、碘酸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
所述过渡金属盐为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卤化物、乙酰丙酮化物、大环络合物卟啉化物、酞箐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过渡金属为铁、钴、铬、镍、钒、铜、锰、钼、钨和钛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的无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磷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溶剂为水、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惰性气体为N2、Ar或He,干燥温度50~140℃。
所述电催化剂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或碱性燃料电池。
与文献报道的各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其稳定性。此电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燃料电池中具有可以与铂相媲美的催化活性,具有比铂更高的稳定性;在碱性电解质中具有与铂相近或比Pt基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本发明提出的催化剂成本低。与传统的Pt/C催化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氮和碳成本低、资源丰富;且催化剂中金属含量为痕量,因而作为几乎不含金属的碳材料不仅为解决Pt基催化剂的高成本和资源匮乏等制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推进炭材料作为新型能源催化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本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抗毒化性能。本催化剂对杂质气体NOx、SOx以及甲醇等吸附比较弱,因而具有很高的抗毒化能力;
4.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保护剂和模板剂,使聚苯胺合成过程中进行自组装,制备出具有特定结构的纳米碳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的结构可控,并可以按照应用环境,调控电催化剂的纳米结构。在制备过程种金属的加入,改变了纳米碳的微观结构,促进边缘面缺陷的形成。另外通过酸洗除去金属,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制备方法简单易控,易于规模化。该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流程少、易操作、环境友好、制备成本低且易于形成批量化生产规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的掺杂纳米碳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中循环伏安曲线;其中电解质溶液为0.5M H2SO4,扫描速度为50mV s-1;参比电极未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中氧还原极化曲线;其中电解质溶液为0.5M H2SO4;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扫描速率为5mV/s,电极旋转速率为1600rpm;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催化剂在酸性电解质中氧还原极化曲线;电解质溶液为0.5M H2SO4;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扫描速率为5mV/s,电极旋转速率为1600rpm;
图4为实施例2所使用的掺杂纳米碳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氧还原极化曲线;电解质溶液为1M NaOH;参比电极为氧化汞/汞电极,对电极为大面积石墨;扫描速率为5mV/s,电极旋转速率为1600rpm;
图5为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掺杂纳米碳催化剂的加速寿命试验前后的氧还原极化曲线;电解质溶液为0.5M H2SO4;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扫描速率为5mV/s,电极旋转速率为1600rpm;
图6为对比例1中的电催化剂的寿命试验前后的氧还原极化曲线;电解质溶液为0.5M H2SO4;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铂丝;扫描速率为5mV/s,电极旋转速率为1600rpm;
具体实施方式
将如上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用于阴极中。所述燃料电池可为聚合物电解质膜(包括酸性电解质膜和碱性电解质膜)或者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工作电极的制备
将5mg催化剂、1ml无水乙醇、50μl的5% Nafion溶液,混合后,超声振荡均匀,取10μl混合溶液分散到面积为0.1256cm2的玻碳(GC)圆盘电极表面,晾干后得到薄膜电极。
稳定性加速试验方法
以如下方式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将N2溶解在电解质中直至电解质饱和,然后从0-1.0V vs.SHE的循环CV扫描(扫描速率:50mV/s,扫描次数:1000次)。在扫描前后,测试催化剂的氧还原极化曲线.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氧还原极化性能测试方法
将氧气溶解在0.5M H2SO4电解质中直至电解质饱和,然后在从开路电压(OCV)以负向(negative direction)扫描的方法测量电流(扫描速率:5mV/s,电极旋转速率:1600rpm)。在低于其中大部分氧气在电极中还原的0.6~0.8V电势的电势下,电流达到材料极限电流。材料极限电流是由反应物缺乏导致的电流的最大值。在RDE试验中,随着电极旋转速率提高,溶解在电解质中的氧气更多地提供至电极表面,从而材料极限电流和整个电势区域中的电流均提高。
碱性燃料电池中氧还原极化曲线试验方法
将氧气溶解在1M NaOH电解质中直至电解质饱和,然后在从开路电压(OCV)以负向(negative direction)扫描的方法测量电流(扫描速率:5mV/s,电极旋转速率:1600rpm)。在低于其中大部分氧气在电极中还原的0.2~-0.8Vvs.HgO/Hg/0.1M KOH电势的电势下,电流达到材料极限电流。材料极限电流是由反应物缺乏导致的电流的最大值。在RDE试验中,随着电极旋转速率提高,溶解在电解质中的氧气更多地提供至电极表面,从而材料极限电流和整个电势区域中的电流均提高。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然而,这些实施例不仅限制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和范围。
实施例1:
将2.5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C2H5OH+15mL H2O)中,搅拌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 37.5% 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调节溶液pH=3.0。反应1h后,将25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6g Co(NO3)2·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蒸干、洗涤,并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8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其中氮含量为5.9%。
实施例2:
将2.5g的PVP-K30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 37.5% 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调节溶液pH=3.0。反应1h后,将25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5g Fe(NO3)3·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8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其中氮含量为6.4%。
对比例1:Pt/C催化剂
使用Johnson-Matthey公司购买的20wt.Pt/C催化剂作为对比。
图1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催化剂的CV曲线上只有在0.2V-0.4V出现的一对氧化还原峰,主要为碳表面的醌基基团的氧化还原峰,没有其他明显的特征峰。而实施例2制备的催化剂的CV曲线在0.3-0.4V之间有一个特征峰,是催化剂未洗去残余的少量Fe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峰。
从图2可以看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活性,其氧还原起始电位为0.81Vvs.SHE。
图3可以看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活性,其氧还原起始电位为0.85V vs.SHE。
图4可以看出,实施例2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比对比例1中的Pt/C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活性,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可与对比例1相比的催化活性。
图5和图6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比对比例1中的Pt/C催化剂更高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将5g的F127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1mL 68wt%HCl+20mL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调节溶液pH=2.0。反应1h后,将25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6g Ni(NO3)2·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100℃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700℃下处理2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0.5M的H2SO4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
实施例4:
将2.5g的P123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浓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控制溶液pH=2.0。反应1h后,将25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5g Fe(NO3)3·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9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5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
实施例5:
将2.5g的PVP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6mL苯胺+1mL 3M H2SO4+20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2mol/L HCl溶液,控制溶液pH=1.5。反应1h后,将30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6g Co(NO3)3·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6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其中氮的含量未14.8%。
实施例6:
将4g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30mL C2H5OH+10mLH2O)中,搅拌0.5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浓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控制溶液pH=3.0。反应1h后,将30mL 0.5mol/L重铬酸钾水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5g醋酸钴,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氮气气氛中11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其中氮的含量未1.2%。
实施例7:
将2.5g的PVP-K30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浓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控制溶液pH=3.0。反应1h后,将0.02mol过氧化氢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5gFe(NO3)3·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60°C蒸干;在70℃下干燥后,将其氨气气氛中800℃下处理3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
实施例8:
将2.5g的F127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溶液(50mL C2H5OH+15mL H2O)中,搅拌
1h后,滴加现配置好的盐酸苯胺溶液(5mL苯胺+3mL浓HCl+14mL H2O)10mL。搅拌30min后,滴加1mol/L HCl溶液,控制溶液pH=3.0。反应1h后,将25mL 0.5mol/L(NH4)2S2O8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加入0.35g Fe(NO3)3·6H2O,搅拌均匀后,室温聚合12h即可得到聚苯胺溶液。将聚苯胺溶液在90°C蒸干;在85℃下干燥后,将其氮气气氛中1200℃下处理2小时,得到黑色粉末;将上述粉末放入1M的酸性水溶液中,酸处理1h,洗涤催化剂中的金属物;然后将其用球磨机具球磨3h以上,得到具有序纳米结构的掺杂纳米炭电催化剂。

Claims (9)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催化剂以苯胺作为反应前驱体,将苯胺与表面活性剂、可溶性过渡金属盐共混后在酸性、氧化条件下聚合,干燥后将其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保护下高温炭化,最后进行
酸处理制备而成;所述的电催化剂具体采用如下过程制备而成:
1)将表面活性剂溶于一元或多元醇与水的混合物中得到表面活性剂浓度0.005~0.2 g/mL的A溶液;将苯胺滴入0.1~6 mol/L的无机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B,苯胺与无机酸溶液摩尔比为1:1~1:4;
2)将A添加到B中,再向溶液中滴加0.1~4 mol/L的无机酸溶液至pH值4.0~0.5,得到混合液C,其中表面活性剂和苯胺的摩尔比为0.5:1~4:1;
3)向混合液C中滴加浓度为0.1~4 mol/L氧化剂水溶液后,再加入可溶性过渡金属盐搅拌均匀,在0~50℃反应5~24 h,得到乳胶液D,其中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0:1~4.0:1,金属与苯胺摩尔比为1:100~1:10;
4)将乳胶液D在水浴上于50℃~100℃蒸干后干燥,得到固体粉末E;
5)将固体粉末E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中于500℃~1200℃下处理0.5~5 h,得到产物F;
6)将F置于0.1~2 M的无机酸溶液中处理0.5~24 h,干燥得到G;
7)将G球磨后得到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中氮原子占电催化剂总量的0.2~15 wt%。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元或多元醇为C1~C8一元醇、C2~C8二元醇或C3~C8三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一元或多元醇和水的体积比为(0.5~9):1;氧化剂为过硫酸铵、过氧化氢、重铬酸钾、碘酸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
5.按照权利要求1和2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盐为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卤化物、乙酰丙酮化物、大环络合物卟啉化物、酞菁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过渡金属为铁、钴、铬、镍、钒、铜、锰、钼、钨和钛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磷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N2、Ar或He,干燥温度50~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可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或碱性燃料电池。
9.一种权利要求1-8所述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表面活性剂溶于一元或多元醇与水的混合物中得到表面活性剂浓度0.005~0.2g/mL的A溶液;将苯胺滴入0.1~6mol/L的无机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B,苯胺与无机酸溶液摩尔比为1:1~1:4;
2)将A添加到B中,再向溶液中滴加0.1~4mol/L无机酸溶液至pH值4.0~0.5,得到混合液C,其中表面活性剂和苯胺的摩尔比为0.5:1~4:1;
3)向混合液C中滴加浓度为0.1~4mol/L氧化剂水溶液后,再加入可溶性过渡金属盐搅拌均匀,在0~50℃反应5~24h,得到乳胶液D,其中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0~4.0,金属与苯胺摩尔比为1:100~1:10;
4)将乳胶液D在水浴上于50℃~100℃蒸干后干燥,干燥温度50~140℃,得到固体粉末E;
5)将固体粉末E在惰性气体和/或氨气气氛中于500℃~1200℃下处理0.5~5h,得到产物F;
6)将F置于0.1~2M的无机酸溶液中处理0.5~24h,干燥得到G;
7)将G球磨后得到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F12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的一元或多元醇为C1~C8一元醇、C2~C8二元醇或C3~C8三元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一元或多元醇和水的体积比为(0.5~9):1;氧化剂为过硫酸铵、过氧化氢、重铬酸钾、碘酸钾、高锰酸钾中的一种;
所述过渡金属盐为硝酸盐、硫酸盐、醋酸盐、卤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过渡金属为铁、钴、铬、镍、钒、铜、锰、钼、钨和钛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的无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磷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惰性气体为N2、Ar或He。
CN201110315012.XA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Active CN103041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5012.XA CN103041827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5012.XA CN103041827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1827A CN103041827A (zh) 2013-04-17
CN103041827B true CN103041827B (zh) 2015-06-17

Family

ID=4805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5012.XA Active CN103041827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18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7805B (zh) * 2013-05-09 2016-04-27 北京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用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4439B (zh) * 2013-05-27 2016-12-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的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4716335B (zh) * 2013-12-15 2017-03-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液流电池用电极及制备和应用
US9257705B2 (en) 2014-03-25 2016-02-0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od for producing Pt-free electro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and batteries
CN104289248B (zh) * 2014-10-17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36885B (zh) * 2015-09-21 2017-12-22 南京明茂英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普鲁士蓝/n‑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06861740B (zh) * 2015-12-13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氮掺杂有序分级介孔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碳催化剂和应用
CN105720276B (zh) * 2016-03-07 2018-08-3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高性能碳基催化剂的方法
CN106229519B (zh) * 2016-07-29 2018-12-04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煤炭制备自掺杂双功能氧反应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7837821A (zh) * 2016-09-19 2018-03-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碳电还原用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450590B (zh) * 2016-11-04 2019-03-01 中南大学 一种铜/氮双掺杂的多孔纤维状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69048A (zh) * 2017-03-14 2017-08-18 中南大学 一种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55691B (zh) * 2017-04-20 2019-08-16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碳-氮基单原子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1165A (zh) * 2018-07-17 2018-11-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氨气辅助碳化的空心炭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454028A (zh) * 2018-10-26 2021-09-28 科罗拉多大学校务委员会(一个法人团体) 钨金属/氮化钨增强的铂基orr催化剂以及制备它的方法
CN109713256B (zh) * 2018-12-06 2021-12-10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性能特殊结构单分散碳球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88307B (zh) * 2019-03-14 2021-08-1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钴硫化合物/氮硫掺杂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4189B (zh) * 2020-05-07 2022-10-18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废旧电池负极石墨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0039A (zh) * 2020-06-10 2020-08-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Cl-N-C碳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49920A (zh) * 2020-10-30 2021-02-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铁氮共掺杂多孔碳球电催化剂的制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777A (zh) * 2008-11-19 2009-07-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氯化镍辅助合成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有序介孔碳的方法
CN102021677A (zh) * 2010-10-13 2011-04-20 清华大学 含过渡金属与氮元素的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1777A (zh) * 2008-11-19 2009-07-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氯化镍辅助合成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有序介孔碳的方法
CN102021677A (zh) * 2010-10-13 2011-04-20 清华大学 含过渡金属与氮元素的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1827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1827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氮掺杂纳米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3413689B (zh) 制备石墨烯气凝胶及石墨烯/金属氧化物气凝胶的方法
CN103094584B (zh) 纳米三明治结构燃料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膜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03078123B (zh) 一种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380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24154A (zh) 一种铁氮共掺杂多孔碳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37882A (zh) 一种无金属掺杂氮功能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14607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石墨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626649A (zh) 一种氧还原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3050A (zh) 一种高催化性能的核壳碳纳米结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6335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用电极及制备和应用
CN101728545A (zh)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纳米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379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金属掺杂的含氮炭基催化剂及其应用
Wei et al. Seawater as an alternative to deionized water for electrolyte preparations in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CN106299394A (zh) 一种高活性碳纤维毡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49251A (zh) 一种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79568A (zh) 一种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245A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及催化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4707625A (zh) Pt-Ag-Co/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gative electrod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by decorating bismuth hydrogen edetate complex on carbon felt
CN109659571B (zh) 一种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催化剂及在零距离反应器中的应用
CN102810678B (zh)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0213A (zh) 高效PtRu/C双功能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9388B (zh) 一种生物质碱性燃料电池空气阴极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Lee et al. The effect of Pt loading amount on SO2 oxidation reaction in an SO2-depolarized electrolyzer used in the hybrid sulfur (HyS)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