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6400B -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6400B
CN103026400B CN201180013992.6A CN201180013992A CN103026400B CN 103026400 B CN103026400 B CN 103026400B CN 201180013992 A CN201180013992 A CN 201180013992A CN 103026400 B CN103026400 B CN 103026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witching transistor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emitting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9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6400A (zh
Inventor
加藤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led Inc
Original Assignee
Jol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led Inc filed Critical Jole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26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6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6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64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66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41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5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being a dynamic memory with more than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1),包括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4)和信号线驱动电路(5)的驱动单元,在多个发光像素(10)中,基于经由扫描线(17)输入的扫描信号中的第1脉冲,以发光像素(10)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基于扫描信号中的第2脉冲,从信号线(16)写入发光数据,驱动单元分别向扫描线(17)及信号线(16)供给扫描信号及图像信号,以使在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初一行写入发光数据,在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后一行写入发光数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适于立体影像的显示的影像显示系统、影像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显示立体影像而研究出各种方式。作为其一个例子有如下的方式:在显示装置交替地显示与用于视认立体影像的视差对应的一方眼睛用的图像信息及另一方眼睛用的图像信息,切换带有电子快门的眼镜的快门,由此生成立体影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方式中,立体图像的一个画面的影像信号被分离为:设定有一方眼睛用的图像信息第1帧和设定有另一方眼睛用的图像信息的第2帧。并且,通过在显示单元被输入下一改写信号之前保持前一图像的亮度的保持型显示方法,从而将第1帧的图像信息和第2帧的图像信息交替地显示于显示单元。观众经由与第1帧及第2帧同步地进行左右快门的开闭的带有电子快门的眼镜而能够视认一个画面的立体影像。
此外,通过在第1帧的影像信号的显示期间与第2帧的影像信号的显示期间之间设置黑显示期间,由此观众不会混同地识别第1帧的影像和第2帧的影像。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082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显示的扫描定时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表示扫描定时的图,(b)是表示带有快门的眼镜的右眼用快门的定时的图,(c)是表示带有快门的眼镜的左眼用快门的定时的图。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图15(b)、(c)所示,在第1时刻t1开始带有快门的眼镜的快门切换,如图15(a)所示,从第1时刻t1到第3时刻t3进行对于所有显示行的显示数据的写入扫描。此外,在第3时刻t3所有显示行同时开始发光。此外,在第4时刻t4,所有显示行的发光停止,开始快门切换和显示数据的写入扫描。
通过这样的信号控制,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最后完成写入扫描的显示行(第1080行)的写入扫描完成的定时(例如,第3时刻t3及第6时刻t6),能够在所有显示行同时开始发光。
但是,在图15所示的画像显示装置中,由于整面同时发光、同时光猝灭,所以用通常的门驱动器,进行用于使所显示的图像最大限度变亮的驱动。因此,在整个画面同时发光的图15所示的显示方法中,产生对电源电路的负荷变大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所有行的写入完成之前不能发光,因此存在成为较暗的显示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明亮且高画质的3D影像显示的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以及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驱动单元,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输出具有第1脉冲及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所述信号线驱动单元输出与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中,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基于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从所述信号线写入发光数据,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向所述扫描线及所述信号线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及所述图像信号,以使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根据本发明,能够供给一种能够实现明亮且高画质的3D影像显示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工作的时间图。
图4是表示发光像素的影像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表示以往的影像显示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的图。
图5是表示发光像素的影像显示的另一例子的图,(a)是表示基于从图4(a)所示的例子改变了写入速度时的工作的以往的影像显示的图,(b)是表示在本发明中基于从图4(b)所示的例子改变了写入速度时的工作的影像显示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工作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的扫描定时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表示扫描定时的图,(b)是表示带有快门的眼镜的右眼用快门的定时的图,(c)是表示带有快门的眼镜的左眼用快门的定时的图。
图16是内置有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薄型平板TV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以及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驱动单元,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输出具有第1脉冲及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所述信号线驱动单元输出与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中,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基于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从所述信号线写入发光数据,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向所述扫描线及所述信号线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及所述图像信号,以使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在本发明中,能够在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光猝灭完成之前开始对光猝灭了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并且,在对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完成之前开始写入了的发光像素的发光。由此,能够确保发光期间长,在立体显示中不需提高驱动周期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以及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驱动单元,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输出具有第1脉冲及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所述信号线驱动单元输出与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中,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从所述信号线写入发光数据,基于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发光状态,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向所述扫描线及所述信号线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及所述图像信号,以使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由此,能够在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光猝灭完成之前开始对光猝灭了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并且,在对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完成之前开始写入了的发光像素的发光。由此,能够确保发光期间长,在立体显示中不需提高驱动周期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包括:第1移位寄存器,基于具有第1周期的时钟信号而依次输出第1信号;第2移位寄存器,基于具有与所述第1周期不同的第2周期的时钟信号而依次输出第2信号;以及逻辑电路,求出所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和或逻辑积,作为包括基于所述第1信号的第1脉冲及基于所述第2信号的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而输出。
由此,能够将不同周期的脉冲信号作为扫描信号而向扫描线输出,因此能够在向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完成之前开始写入了的发光像素的发光。由此,能够确保发光期间长,在立体显示中不需要提高驱动周期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2周期比所述第1周期长。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1周期比所述第2周期长。
由此,既能够维持影像信号的写入速度,又能显示高亮度的影像。由此,能够实现明亮、高品质的3D影像显示。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分别至少包括:发光元件;第1电容器,保持电压;驱动晶体管,通过使与所述第1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或源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从而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第1开关晶体管,切换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1参照电位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导通及非导通;第2开关晶体管,切换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导通及非导通;以及第3开关晶体管,切换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的导通及非导通,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1电源线及第2电源线,向所述发光像素供给电源;和控制线,向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供给控制信号。
由此,能够实现具有上述特长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在所述发光像素中,所述发光元件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极或源电极连接,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控制线连接,所述发光像素还包括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连接,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2参照电位线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对于由n型晶体管构成的发光像素将不同周期的脉冲信号作为扫描信号而向扫描线输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及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是n型薄膜晶体管,所述逻辑电路是求出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和的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而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将预定的参照电位供给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而使所述驱动晶体管为非导通,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光猝灭状态,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而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第1电容器写入所述发光数据,通过从所述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所述第1电容器的所述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在所述发光像素中,所述发光元件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极或源电极连接,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控制线连接,所述发光像素还包括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连接,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2参照电位线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对于由p型晶体管构成的发光像素将不同周期的脉冲信号作为扫描信号而向扫描线输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及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是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逻辑电路是求出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积的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而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将预定的参照电位供给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而使所述驱动晶体管为非导通,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光猝灭状态,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而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第1电容器写入所述发光数据,通过从所述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所述第1电容器的所述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后,开始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
由此,能够设置多个发光像素都同时成为光猝灭状态的期间。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以及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所述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被分别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和所述图像信号,以使:从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开始到最后一行的发光状态开始的时间、以及从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到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的时间中的至少一方,比从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到结束向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的时间短,并且,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的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由此,能够在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光猝灭完成之前开始对光猝灭了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并且,在对所有的发光像素的写入完成之前开始写入了的发光像素的发光。由此,能够确保发光期间长,在立体显示中不需要提高驱动周期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在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以及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驱动单元,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输出具有第1脉冲及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所述信号线驱动单元输出与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中,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基于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从所述信号线写入发光数据,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向所述扫描线及所述信号线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及所述图像信号,以使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在立体显示中不需提高发光数据的写入速度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以下,使用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1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4、信号线驱动电路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4、信号线驱动电路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
具有多个发光像素10的显示单元基于从外部向显示装置1输入的影像信号来显示图像。
发光像素10包括:开关晶体管11、开关晶体管12及19、静电保持电容13及41、驱动晶体管14、有机EL元件15、信号线16、扫描线17、控制线18、参照电源线20、正电源线21、和负电源线22。
在此,开关晶体管12、开关晶体管11及开关晶体管19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开关晶体管、第2开关晶体管及第3开关晶体管。此外,静电保持电容13及4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电容器及第2电容器。
扫描线驱动电路4是具有后述的2个移位寄存器50、51的门驱动器(gatedriver)。扫描线驱动电路4是与扫描线17连接,具有通过向扫描线17输出扫描信号,由此控制发光像素10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及开关晶体管12的导通/非导通的功能的驱动电路。
信号线驱动电路5是与信号线16连接,具有将与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出到发光像素10的功能的驱动电路。
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由通常的门驱动器构成。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是与控制线18连接,具有通过向控制线18输出扫描信号,从而控制发光像素10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9的导通/非导通的功能的驱动电路。
另外,省略了图示的控制电路是具有进行扫描线驱动电路4、信号线驱动电路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的控制的功能的通常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存储有各发光像素的修正数据等的存储器(未图示),读取写入了存储器的修正数据,基于该修正数据对从外部输入的影像信号进行修正,向信号线驱动电路5输出。
此外,虽然图1中未记载,正电源线21、负电源线22及参照电源线20分别与所有发光像素共用连接,与电源线驱动电路连接。此外,在对驱动晶体管14的阈值电压加上有机EL元件15的发光开始电压而得的电压大于0V时,可以使参照电源线20与负电源线22为同一电压。由此电源线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的种类减少,电路更简单。
关于发光像素10的构成要素,以下说明其连接关系及功能。
开关晶体管11是栅极与扫描线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作为数据线的信号线16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3的第2电极的电极32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1具有决定将信号线16的信号电压施加于静电保持电容13的电极32的定时的功能。
开关晶体管12是栅极与扫描线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参照电源线20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3的第1电极的电极31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2具有决定将参照电源线20的参照电压VREF向静电保持电容13的电极31施加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11及开关晶体管12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13是作为第1电极的电极31与驱动晶体管14的栅极连接,作为第2电极的电极32经由开关晶体管19与驱动晶体管14的源极连接的电容器。静电保持电容13具有如下功能:保持与从信号线16供给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例如在开关晶体管11及开关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后,稳定地保持驱动晶体管14的栅电极和源电极之间的电位,使从驱动晶体管14向有机EL元件15供给的电流稳定化。
驱动晶体管14是漏极与作为第1电源线的正电源线21连接,源极与有机EL元件15的阳极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14将与施加于栅极-源极间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信号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15。驱动晶体管14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15是阴极与作为第2电源线的负电源线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来自驱动晶体管14的上述信号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19是栅极与控制线18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14的源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静电保持电容13的电极32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9具有决定将静电保持电容13所保持的电位施加于驱动晶体管14的栅电极和源电极之间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19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41是连接在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3的第2电极的电极32与参照电源线20之间的第2电容器。静电保持电容41首先在开关晶体管19导通的状态下存储在稳定状态下驱动晶体管14的源极电位。其后,即使开关晶体管19成为截止状态,由于静电保持电容13的电极32的电位确定,因此驱动晶体管14的栅极电压确定。另一方面,由于驱动晶体管14的源极电位已经是稳定状态,所以静电保持电容41结果具有使驱动晶体管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稳定化的功能。
另外,静电保持电容41也可以连接于与开关晶体管12的源极及漏极的一方连接且与参照电源线20不同的参照电源线。例如,可以是正电源线VDD、负电源线VEE。此时,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确保元件间的空间更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使上述参照电源共用化,由此能够减少参照电源线的根数,因此能够将像素电路简化。
信号线16与信号线驱动电路5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0的像素列的各发光像素连接,具有供给决定发光强度的信号电压的功能。
此外,显示装置1具有像素列数的量的信号线16。
扫描线17与扫描线驱动电路4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扫描线17具有供给向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写入上述信号电压的定时的功能、以及供给对该发光像素所具有的驱动晶体管14的栅极施加参照电压VREF的定时的功能。
控制线18与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控制线18具有控制将静电保持电容13的电极32和驱动晶体管14的源极连接的定时的功能。
此外,显示装置1具有像素行数的量的扫描线17和控制线18。
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记载,参照电源线20、作为第1电源线的正电源线21及作为第2电源线的负电源线22也分别与其他的发光像素连接,并连接于电压源。
通过将显示装置1作成这样的结构,从而显示装置1能够在显示单元同时进行影像的写入和消去。因此,可以不像以往那样在等到写入结束之后一起显示影像,而能够在写入结束之前在显示单元按各行显示影像。
具体而言,通过从扫描线驱动电路4供给于扫描线17的扫描信号中的第1脉冲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2导通,将从参照电源线20供给的参照电位VREF供给于驱动晶体管14的栅电极,使驱动晶体管14为非导通,由此使有机EL元件15为光猝灭状态。通过从扫描线驱动电路4供给于扫描线17的扫描信号中的第2脉冲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1导通,从信号线16向静电保持电容13写入发光数据。通过从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供给于控制线18的控制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9导通,在驱动晶体管14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静电保持电容13的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有机EL元件15为发光状态。
即,在使显示单元为光猝灭状态的情况下,在对控制线18施加了L(低电平)的信号的状态(使合并(merge)为OFF)下,设为对扫描线17施加了H(高电平)的脉冲信号的状态(使扫描为ON)。此外,在对显示单元写入影像信号的情况下,在对控制线18施加了L的信号的状态(使合并为OFF)、且对扫描线17施加了H的脉冲信号的状态(使扫描为ON)下,使源极线电位稳定,对扫描线17施加L的信号(使扫描为OFF)。此外,在使显示单元为发光状态的情况下,使合并为ON。
以下,说明对扫描线17供给扫描信号的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构成及工作。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构成的图。扫描线驱动电路4向发光像素10供给扫描信号,该发光像素10由在H的脉冲信号下将栅极导通的n型晶体管构成。
如该图2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4是包括移位寄存器50及51、或门53、输出缓冲存储器54的门驱动器。
移位寄存器50是用于将设为光猝灭状态用的控制信号供给于扫描线17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50是n级移位寄存器,各级SR[1]、SR[2]、...、SR[n]分别与或门53的输入端子连接。移位寄存器50与从控制电路供给的时钟CLK1同步地将输入到STVIN1的H或L的信号输出到或门53。
移位寄存器51是用于将写入影像用的控制信号供给于扫描线17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51是n级移位寄存器,各位SR[1]、SR[2]、…、SR[n]分别与同连接有移位寄存器50的各级SR[1]、SR[2]、…、SR[n]的或门53相同的或门53的输入端子连接。移位寄存器51与从控制电路供给的时钟CLK2同步地将输入到STVIN2的H或L的信号输出到或门53。
或门53的各输出端子经由输出缓冲存储器54与输出端子O[1]、O[2]、…、O[n]连接。或门53输出由从移位寄存器50及51输出的H或L的信号的逻辑和构成的H或L的信号。即,或门53,当从移位寄存器50和51中任一方输出了H的脉冲信号时,输出H的脉冲信号。
从或门53输出的H或L的信号经由输出缓冲存储器54而从输出端子O[1]~O[n]输出。从输出端子O[1]~O[n]输出的信号供给于与各输出端子对应的像素行的扫描线17。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工作的时间图。
用于输出用于设为光猝灭状态的第1脉冲信号的CLK1的周期,是比用于输出用于写入影像的第2脉冲信号的CLK2的周期短的周期,被施加于移位寄存器50。
由此,如图3(a)~(c)所示,在扫描线驱动电路4中,用于设为光猝灭状态的第1脉冲信号从输出端子O[1]~O[n]依次输出到扫描线17,其后,用于写入影像的第2脉冲信号从输出端子O[1]~O[n]依次输出到扫描线17。
图4是表示发光像素的3D影像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表示以往的3D影像显示的图,(b)是表示由图2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工作进行的3D影像显示的图。
在图4(a)及(b)中,表示光猝灭准备扫描的单点划线箭头示出将控制线18从H切换扫描到L的定时,表示光猝灭扫描及数据写入扫描的实线箭头示出用H的脉冲信号扫描扫描线17的定时,表示发光开始扫描的虚线箭头示出将控制线18从L切换扫描到H的定时。图4(b)的实线箭头所示的2种斜率的箭头表示基于作为扫描信号的第1脉冲信号的扫描及基于扫描速度与第1脉冲信号不同的第2脉冲信号的扫描。此外,单点划线箭头及虚线箭头表示基于控制信号的扫描。作为一个例子,说明设1帧的扫描期间为8.34ms、光猝灭扫描的扫描期间为3.42ms,数据写入扫描的扫描期间为8.34ms、发光开始扫描的扫描期间为3.42ms时的影像显示。
在图4(a)所示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的情况下,在1帧中几乎都是写入所需的期间,发光时间大致为0%,而在图4(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的情况下,不需等到对整个画面的写入结束,就能够依次开始发光,因此能够用1帧的41%的期间进行发光像素的发光。此外,该情况下,在显示右眼用图像和显示左眼用图像之间的黑显示期间,能够设置1.5ms作为眼镜切换期间,因此能够进行3D影像显示。具体而言,通过上述的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工作,在多个发光像素10,基于经由扫描线17输入的扫描信号中的第1脉冲信号,以发光像素10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并且基于扫描信号中的第2脉冲信号而从数据线写入发光数据。驱动单元在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的开始之前,开始对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初一行的发光数据的写入,在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开始之后,结束对多个发光像素10的最后一行的发光数据的写入。
如图3所示,使CLK2的周期长于CLK1的周期,由此影像信号的写入速度比发光或光猝灭的速度慢。此外,尽管是与以往的驱动方法的影像写入速度相同的速度,但能够增多发光时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使用于光猝灭的脉冲信号为第1脉冲(基于作为第1信号的CLK1的脉冲)、用于写入影像的脉冲信号为第2脉冲(基于作为第2信号的CLK2的脉冲)的情况。
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于写入影像的脉冲信号为第1脉冲(基于作为第1信号的CLK1的脉冲),用于发光的脉冲信号为第2脉冲(基于作为第2信号的CLK2的脉冲)。在该情况下,使CLKl的周期大于CLK2的周期。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实现用图4(a)所示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所不能实现的3D影像显示。
图5是表示发光像素的3D影像显示的其他例子的图,(a)是表示以往的3D影像显示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的3D影像显示的图。
在图5(a)及(b)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设1帧的扫描期间为8.34ms、光猝灭扫描的扫描期间为2.03ms,数据写入扫描的扫描期间为5.56ms、发光开始扫描的扫描期间为2.03ms时,即使CLK2的周期大于CLK1的周期时的影像显示。
在图5(a)所示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的情况下,在1帧中写入所需的期间是5.56ms,发光时间是2.78ms。与此相对,在图5(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的情况下,不需等到对整个画面的写入的结束,就能够依次开始发光,因此能够将发光期间设为4.8ms。因此,能够在1帧的57.7%的期间进行发光像素的发光。此外,在显示右眼用图像和显示左眼用图像之间的黑显示期间,能够设置1.5ms作为眼镜切换期间,因此能够进行3D影像显示。
通过使CLK2的周期长于CLK1的周期,从而影像信号的写入速度比发光或光猝灭的速度慢。此外,尽管是与以往的驱动方法的影像写入速度相同的速度,但能够增多发光时间。
根据上述构成,既能够维持以往的影像信号的写入速度,又能够显示亮度比以往高73%的影像。由此,能够实现明亮且高画质的3D影像显示。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1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1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信号线驱动电路1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1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信号线驱动电路1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1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6的发光像素110包括:开关晶体管111、开关晶体管112及119、静电保持电容113、驱动晶体管114、有机EL元件115、信号线116、扫描线117、控制线118、参照电源线120、正电源线121、和负电源线122。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由p型晶体管构成。关于图6记载的构成要素,对于与图1记载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索相同的点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不同点说明其连接关系及功能。
开关晶体管111是栅极与扫描线1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作为数据线的信号线116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第2电极的电极132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11具有决定将信号线116的信号电压施加于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电极132的定时的功能。
开关晶体管112是栅极与扫描线1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参照电源线120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第1电极的电极131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12具有决定将参照电源线120的参照电压VREF向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电极131施加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111及开关晶体管112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113是作为第1电极的电极131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连接,作为第2电极的电极132经由开关晶体管119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连接的电容器。静电保持电容113具有如下功能:保持与从信号线116供给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例如在开关晶体管111及开关晶体管112成为截止状态后,稳定地保持驱动晶体管114的栅电极和源电极之间的电位,使从驱动晶体管114向有机EL元件115供给的电流稳定化。
驱动晶体管114是漏极与作为第1电源线的正电源线121连接,源极与有机EL元件115的阳极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114将与施加于栅极-源极间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信号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115。驱动晶体管114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115是阴极与作为第2电源线的负电源线1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来自驱动晶体管114的上述信号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119是栅极与控制线118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电极132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119具有决定将静电保持电容113所保持的电位施加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电极源电极之间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119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141是连接在作为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第1电极的电极131与参照电源线120之间的第2电容器。静电保持电容141首先在开关晶体管119导通的状态下存储在稳定状态下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电位。其后,即使开关晶体管119成为截止状态,由于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电极132的电位确定,因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确定。另一方面,由于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电位已经是稳定状态,所以静电保持电容141结果具有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稳定化的功能。
另外,静电保持电容141也可以与同连接有开关晶体管112的源极及漏极的一方的第1电源线即参照电源线120不同的参照电源线连接。例如,可以是正电源线VDD、负电源线VEE。此时,可提高布局的自由度,确保元件间的空间更大,提高材料利用率。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上述参照电源共用化,由此能够减少参照电源线的根数,因此能够将像素电路简化。
信号线116与信号线驱动电路5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10的像素列的各发光像素连接,具有供给决定发光强度的信号电压的功能。
此外,显示装置100具有像素列数的量的信号线116。
扫描线117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扫描线117具有供给向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写入上述信号电压的定时的功能、及供给对该发光像素所具有的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施加参照电压VREF的定时的功能。
控制线118与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106连接,与属于包括发光像素110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控制线118具有控制将静电保持电容113的电极132和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连接的定时的功能。
此外,显示装置100具有像素行数的量的扫描线117和控制线118。
另外,虽然在图1中未记载,参照电源线120、作为第1电源线的正电源线121及作为第2电源线的负电源线122也分别与其他的发光像素连接,并与电压源连接。
通过将显示装置100作成这样的构成,从而能够同时进行影像的写入和消去,因此,可以不像以往那样在等到写入结束之后一并显示影像,而能够在写入结束之前在显示单元按各行显示影像。
具体而言,通过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供给于扫描线117的扫描信号中的第1脉冲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12导通,将从参照电源线120供给的参照电位VREF供给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电极,使驱动晶体管114为非导通,由此使有机EL元件115为光猝灭状态。通过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供给于扫描线117的扫描信号中的第2脉冲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11导通,从信号线116向静电保持电容113写入发光数据。通过从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106供给于控制线118的控制信号使开关晶体管119导通,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静电保持电容113的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有机EL元件115为发光状态。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构成的图。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向发光像素110供给扫描信号,该发光像素110由在L的脉冲信号下将栅极导通的p型晶体管构成。
如该图7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104是包括移位寄存器150及151、与门153、和输出缓冲存储器154的门驱动器。
移位寄存器150是用于将用于设为光猝灭状态的控制信号供给于扫描线117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150是n级移位寄存器,各级SR[1]、SR[2]、…、SR[n]分别与与门153的输入端子连接。移位寄存器150与从控制电路供给的时钟CLK1同步地将输入到STVIN1的H或L的信号输出到与门153。
移位寄存器151是用于将用于写入影像的控制信号供给于扫描线117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151是n级移位寄存器,各级SR[1]、SR[2]、...、SR[n]分别与同连接有移位寄存器150的各级SR[1]、SR[2]、…、SR[n]的与门153相同的与门153的输入端子连接。移位寄存器151与从控制电路供给的时钟CLK2同步地将输入到STVIN2的H或L的信号输出到与门153。
与门153的各输出端子经由输出缓冲存储器154与输出端子O[1]、O[2]、…、O[n]连接。与门153输出由从移位寄存器150及151输出的H或L的信号的逻辑和构成的H或L的信号。即,与门153当从移位寄存器150或151输出了L的脉冲信号时,输出L的脉冲信号。
从与门153输出的H或L的信号经由输出缓冲存储器154而从输出端子O[1]~O[n]输出。从输出端子O[1]~O[n]输出的信号供给于与各输出端子对应的像素行的扫描线117。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工作的时间图。
用于输出用于设为光猝灭状态的第1脉冲信号的CLK1的周期,是比用于输出用于写入影像的第2脉冲信号的CLK2的周期短的周期,施加于移位寄存器150。
由此,如图8(a)~(c)所示,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中,用于设为光猝灭状态的第1脉冲信号从输出端子O[1]~O[n]依次输出到扫描线117,其后,用于写入影像的第2脉冲信号从输出端子O[1]~O[n]依次输出到扫描线117。
由此,能够进行与图4所示的发光像素的影像显示的例子同样的影像显示。此外,通过使CLK2的周期大于CLK1的周期的2倍,由此能进行与图5所示的发光像素的影像显示的例子同样的影像显示。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2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2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204、信号线驱动电路2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2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204、信号线驱动电路2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2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9的发光像素210包括:开关晶体管211、开关晶体管212及219、静电保持电容213、驱动晶体管214、有机EL元件215、信号线216、扫描线217、控制线218、参照电源线220、正电源线221和负电源线222。
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像素210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像素10相比,构成上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静电保持电容213的电极232与参照电源线之间不具有静电保持电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能够简化发光像素的构成。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3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3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304、信号线驱动电路3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3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304、信号线驱动电路3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3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0的发光像素310包括:开关晶体管319、静电保持电容313、驱动晶体管314、有机EL元件315、开关晶体管336、开关晶体管337、信号线316、扫描线317、控制线318、参照电源线320、正电源线321、和负电源线322。
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像素310与实施方式3的发光像素210相比,构成上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静电保持电容313的两端的电极331及332与开关晶体管的连接。
关于图10记载的构成要素,对与图9记载的实施方式2的构成要素相同之处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不同点说明其连接关系和功能。
开关晶体管336是栅极与扫描线3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作为数据线的信号线316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静电保持电容313的电极331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336具有决定将信号线316的信号电压施加于静电保持电容313的电极331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337是栅极与扫描线317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参照电源线320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静电保持电容313的电极332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337具有决定将参照电源线320的参照电压VREF向静电保持电容313的电极332施加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336及开关晶体管337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313是具有如下功能的电容器:保持与从信号线316供给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例如在开关晶体管336及开关晶体管337成为截止状态后,稳定地保持驱动晶体管314的栅电极源电极间电位,使从驱动晶体管314向有机EL元件315供给的电流稳定化。此外,开关晶体管319具有自举(bootstrap)功能。即,当通过对扫描线317供给扫描信号,从而开关晶体管336及开关晶体管337成为导通状态时,与供给于信号线316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荷保持在静电保持电容313。此时,若开关晶体管319成为导通状态,则作为VREF的有机EL元件315的阴极侧电压被静电保持电容313所保持的电荷提高。由此,能够减小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动对施加于有机EL元件315的电压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由于在驱动晶体管流动的电流总是仅经由发光元件,因此在电源线及信号线中不会流动稳定电流。因此,能够在具有保持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极之间电压的功能的静电保持电容的两端电极记录准确的电位,能够实现反映影像信号的高精度的图像显示。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4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4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4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404、信号线驱动电路4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4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404、信号线驱动电路4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4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1的发光像素410包括:开关晶体管411、开关晶体管412及416、静电保持电容413、驱动晶体管414、有机EL元件415、扫描线418、控制线419、信号线420、正电源线421、负电源线422、参照电源线423。
开关晶体管411是栅极与扫描线418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信号线420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413的第2电极的电极432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411具有决定将信号线420的数据电压施加于静电保持电容413的电极432的定时的功能。
开关晶体管412是栅极与扫描线418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参照电源线423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作为静电保持电容413的第1电极的电极431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412具有决定将参照电源线423的基准电压VR向静电保持电容413的电极431施加的定时的功能。开关晶体管411及开关晶体管412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413是电极431与驱动晶体管414的栅极连接、电极432与开关晶体管411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及驱动晶体管414的源极连接的电容器。在开关晶体管411及开关晶体管412为导通状态时,对电极431施加基准电位VR,对电极432施加数据电压Vdata,在静电保持电容413保持两电极的电位差即(VR-Vdata)。
驱动晶体管414是栅极与静电保持电容413的电极431连接、漏极与开关晶体管416的源极及漏极的一方连接,源极与作为有机EL元件415的第1电极的阳极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414将与施加于栅极-源极间的数据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数据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415。例如,在开关晶体管411和开关晶体管412为截止状态、且开关晶体管416为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414具有将与对应于从信号线420供给的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即静电保持电容413的保持电压(VR-Vdata)对应的漏极电流供给于有机EL元件415的功能。驱动晶体管414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415是阳极与驱动晶体管414的源极连接、阴极与负电源线4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来自驱动晶体管414的作为信号电流的漏极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416是栅极与控制线419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414的漏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正电源线421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416在有机EL元件415的阳极与正电源线421之间与驱动晶体管414串联连接,具有决定驱动晶体管414的漏极电流的ON/OFF的功能。开关晶体管416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根据上述电路构成,通过开关晶体管416将经由驱动晶体管41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411的在正电源线421与信号线420之间的电流流动截断,从而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413保持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晶体管411的两侧端子的电位差由于经由驱动晶体管41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411在正电源线421与信号线420之间流动的电流而变动。因此,开关晶体管411的两端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413准确地保持经由开关晶体管411来自信号线420的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电压。结果,静电保持电容413的两电极的电位差、即驱动晶体管414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准确地流向有机EL元件415。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5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5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504、信号线驱动电路5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5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504、信号线驱动电路5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5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2的发光像素510包括:开关晶体管511、开关晶体管512及526、静电保持电容513、驱动晶体管514、有机EL元件515、扫描线518、控制线519、信号线520、正电源线521、负电源线522、参照电源线523。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比,仅在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这一点不同。以下对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同的点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驱动晶体管514是栅极与静电保持电容513的电极531连接、漏极与正电源线521连接、源极与开关晶体管526的源极及漏极的一方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514将与施加于栅极与开关晶体管526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之间的数据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数据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515。例如,在开关晶体管511和开关晶体管512为截止状态、且开关晶体管526为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514具有将与对应于从信号线520供给的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即静电保持电容513的保持电压(VR-Vdata)对应的漏极电流供给于有机EL元件515的功能。驱动晶体管514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515是阳极与开关晶体管526的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连接、阴极与负电源线5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来自驱动晶体管514的作为信号电流的漏极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526是栅极与控制线519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514的源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有机EL元件515的阳极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526在有机EL元件515的阳极与正电源线521之间与驱动晶体管514串联连接,具有决定驱动晶体管514的漏极电流的ON/OFF的功能。开关晶体管526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根据上述电路构成,通过开关晶体管526将经由驱动晶体管51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511的在正电源线521与信号线520之间的电流流动截断,从而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513保持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晶体管511的两侧端子的电位差由于经由驱动晶体管51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511在正电源线521与信号线520之间流动的电流而变动。因此,开关晶体管511的两端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513准确地保持经由开关晶体管511来自信号线520的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电压。结果,驱动晶体管514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准确地流向有机EL元件515。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6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6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604、信号线驱动电路6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604、信号线驱动电路6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6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3的发光像素610包括:开关晶体管611、开关晶体管612及616、静电保持电容613、驱动晶体管624、有机EL元件625、扫描线618、控制线619、信号线620、正电源线621、负电源线622、参照电源线623。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比,仅在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这一点不同。即,驱动晶体管是p型,该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有机EL元件的阴极连接。以下对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同的点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驱动晶体管624是栅极与静电保持电容613的电极631连接、漏极与开关晶体管616的源极及漏极的一方连接、源极与作为有机EL元件615的第1电极的阴极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624将与施加于栅极源极之间的数据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数据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625。例如,在开关晶体管611和开关晶体管612为截止状态、且开关晶体管616为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624具有将与对应于从信号线620供给的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即静电保持电容613的保持电压(Vdata-VR)对应的漏极电流供给于有机EL元件625的功能。驱动晶体管624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625是阴极与驱动晶体管624的源极连接、阳极与负电源线6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驱动晶体管624的漏极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616是栅极与控制线619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624的漏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正电源线621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616在有机EL元件625的阴极与正电源线621之间与驱动晶体管624串联连接,具有决定驱动晶体管624的漏极电流的ON/OFF的功能。开关晶体管616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根据上述电路构成,通过开关晶体管616将经由驱动晶体管62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611的在正电源线621与信号线620之间的电流流动截断,从而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613保持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晶体管611的两侧端子的电位差由于经由驱动晶体管62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611在正电源线621与信号线620之间流动的电流而变动。因此,开关晶体管611的两端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613准确地保持经由开关晶体管611来自信号线620的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电压。结果,静电保持电容613的两电极的电位差、即驱动晶体管624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准确地流向有机EL元件625。
(实施方式8)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及与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如该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00包括具有多个发光像素710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装置700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704、信号线驱动电路705、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706、以及控制扫描线驱动电路704、信号线驱动电路705及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706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而作为显示单元的外围电路。另外,由于外围电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外围电路的构成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4的发光像素710包括:开关晶体管711、开关晶体管712及726、静电保持电容713、驱动晶体管724、有机EL元件725、扫描线718、控制线719、信号线720、正电源线721、负电源线722、参照电源线723。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比,仅在发光像素的电路构成这一点不同。即,驱动晶体管是p型,该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有机EL元件的阴极连接。以下对与实施方式5的显示装置相同的点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驱动晶体管724是栅极与静电保持电容713的电极731连接、漏极与正电源线721连接、源极与开关晶体管726的源极和漏极的一方连接的驱动元件。驱动晶体管724将与施加于栅极与开关晶体管726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之间的数据电压对应的电压转换为与该数据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信号电流而供给于有机EL元件725。例如,在开关晶体管711和开关晶体管712为截止状态、且开关晶体管726为导通状态时,驱动晶体管724具有将与对应于从信号线720供给的数据电压Vdata的电压、即静电保持电容713的保持电压(Vdata-VR)对应的漏极电流供给于有机EL元件725的功能。驱动晶体管724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有机EL元件725是阴极与开关晶体管726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连接、阳极与负电源线722连接的发光元件,通过驱动晶体管724的漏极电流流动而发光。
开关晶体管726是栅极与控制线719连接,源极及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724的源极连接,源极及漏极的另一方与有机EL元件725的阴极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726在有机EL元件725的阴极与正电源线721之间与驱动晶体管724串联连接,具有决定驱动晶体管724的漏极电流的ON/OFF的功能。开关晶体管726例如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根据上述电路构成,通过开关晶体管726将经由驱动晶体管72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711的在正电源线721与信号线720之间的电流流动截断,从而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713保持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晶体管711的两侧端子的电位差由于经由驱动晶体管724的源极及开关晶体管711在正电源线721与信号线720之间流动的电流而变动。因此,开关晶体管711的两端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静电保持电容713准确地保持经由开关晶体管711来自信号线720的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电压。结果,静电保持电容713的两电极的电位差、即驱动晶体管724的栅极源极之间的电位差稳定,能够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准确地流向有机EL元件725。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实施方式1~8所述的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在所有发光像素的光猝灭完成之前开始对光猝灭了的发光像素写入,并且,在对所有发光像素的写入完成之前开始写入了的发光像素的发光。由此,能够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发光期间长,在立体显示中不需提高驱动周期就能确保高显示亮度。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组合实施方式1~8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的任意构成要素而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1~8及它们的变形例实施各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各种设备也都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作为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及驱动晶体管,举出了在栅极的电压电平为高电平时成为导通状态的n型晶体管,但是在用栅极的电压电平为低电平时成为导通状态的p型晶体管形成这些晶体管、使扫描线的极性反转的显示装置中,也能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是组合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的构成。
此外,从扫描线驱动电路输出到扫描线的第1脉冲信号及第2脉冲信号的周期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适当变更。
此外,例如,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内置于图16所述那样的薄型平板TV。通过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从而可实现能够进行反映了影像信号的高精度的图像显示的薄型平板TV。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尤其对于有源型有机EL平板显示器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1,100,200,300,400,500,600,700显示装置
4,104,204,304,404,504,604,704扫描线驱动电路
5,105,205,305,405,505,605,705信号线驱动电路
6,106,206,306,406,506,606,706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
10,110,210,310,410,510,610,710发光像素
11,111,211,336,411,511,611,711开关晶体管(第2开关晶体管)
12,112,212,337,412,512,612,712开关晶体管(第1开关晶体管)
13,113,213,313,413,513,613,713静电保持电容(第1电容器)
14,114,214,314,414,514,624,724驱动晶体管
15,115,215,315,415,515,625,725有机EL元件
16,116,216,316,420,520,620,720信号线
17,117,217,317,418,518,618,718扫描线
18,118,218,318,419,519,619,719控制线
19,119,219,319开关晶体管(第3开关晶体管)
20,120,220,320,423,523,623,723参照电源线
21,121,221,321,421,521,621,721正电源线(第1电源线)
22,122,222,322,422,522,622,722负电源线(第2电源线)
41,141静电保持电容(第2电容器)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交替显示右眼用图像以及左眼用图像,经由使所述右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左眼用图像依次能够目视的眼镜,使所述右眼用图像以及所述左眼用图像作为立体影像视认,包括:
多个发光像素,呈行列状配置;
扫描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
信号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列配置;
驱动单元,具有驱动所述扫描线的扫描线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驱动单元;以及
另外于所述扫描线的控制线,按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各行配置,
所述扫描线驱动单元包括:
第1移位寄存器,基于具有第1周期的时钟信号而依次输出第1信号;
第2移位寄存器,基于具有与所述第1周期不同的第2周期的时钟信号而依次输出第2信号;以及
逻辑电路,求出所输入的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和或逻辑积,作为包括基于所述第1信号的第1脉冲及基于所述第2信号的第2脉冲的扫描信号而输出,
所述信号线驱动单元输出与所述右眼用图像及所述左眼用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
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中,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光猝灭状态,基于经由所述扫描线输入的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从所述信号线写入发光数据,基于经由所述控制线输入的控制信号,以发光像素的行为单位依次开始发光状态,
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向所述扫描线及所述信号线供给所述扫描信号及所述图像信号,以使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前,开始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的开始之后,结束向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2周期比所述第1周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分别至少包括:
发光元件;
第1电容器,保持电压;
驱动晶体管,通过使与所述第1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或源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从而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第1开关晶体管,切换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1参照电位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导通及非导通;
第2开关晶体管,切换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导通及非导通;以及
第3开关晶体管,切换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的导通及非导通,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向所述发光像素供给电源的第1电源线及第2电源线,
所述控制线向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供给所述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所述发光像素中,
所述发光元件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连接,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
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极或源电极连接,
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
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
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控制线连接,
所述发光像素还包括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连接,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2参照电位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及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是n型薄膜晶体管,
所述逻辑电路是求出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和的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而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将预定的参照电位供给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而使所述驱动晶体管为非导通,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光猝灭状态,
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而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第1电容器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通过从所述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所述第1电容器的所述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所述发光像素中,
所述发光元件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
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所述第1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极或源电极连接,
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
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
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电极与所述控制线连接,
所述发光像素还包括第2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的一方电极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一方电极连接,所述第2电容器的另一方电极与供给预定的参照电位的第2参照电位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及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是p型薄膜晶体管,
所述逻辑电路是求出所述第1信号及所述第2信号的逻辑积的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1脉冲而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将预定的参照电位供给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而使所述驱动晶体管为非导通,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光猝灭状态,
通过所述扫描信号中的所述第2脉冲而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第1电容器写入所述发光数据,
通过从所述控制线供给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及源电极之间施加与写入所述第1电容器的所述发光数据对应的电压,由此使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后一行的光猝灭状态开始之后,开始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的最初一行的发光状态。
CN201180013992.6A 2011-07-25 2011-07-25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6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04175 WO2013014703A1 (ja) 2011-07-25 2011-07-25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6400A CN103026400A (zh) 2013-04-03
CN103026400B true CN103026400B (zh) 2016-04-27

Family

ID=4759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99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6400B (zh) 2011-07-25 2011-07-25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93008B2 (zh)
JP (1) JP5779582B2 (zh)
KR (1) KR101868640B1 (zh)
CN (1) CN103026400B (zh)
WO (1) WO2013014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92412A (ko) * 2014-02-04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KR20200040344A (ko) * 2018-10-08 2020-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1125568A1 (ko) * 2019-12-18 2021-06-24 주식회사 사피엔반도체 접점 수가 감소한 픽셀 및 디지털 구동 방법
US11482170B2 (en) * 2020-05-09 2022-10-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2010675A (ja) * 2020-06-29 2022-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電気光学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KR20220127024A (ko) * 2021-03-10 2022-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US20220293025A1 (en) * 2021-03-10 2022-09-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230064708A (ko) * 2021-11-03 2023-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30110412A (ko) 2022-01-14 2023-07-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3136A (ja) * 2002-01-31 2003-08-08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050122700A (ko) * 2004-06-25 2005-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발광 표시장치의 데이터 신호 인가방법
CN1811882A (zh) * 2005-01-07 2006-08-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7086433A (ja) * 2005-09-22 2007-04-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発光表示素子駆動装置
CN101646096A (zh) * 2008-08-08 2010-02-10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960506A (zh) * 2009-01-19 2011-0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943A (en) * 1986-02-17 1988-09-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irtual stereographic display system
JPS6346410A (ja) * 1986-08-13 1988-02-27 Sharp Corp 擬似立体表示システム
JP2003036969A (ja) * 2000-10-25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と照明装置
TW527848B (en) 2000-10-25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utilizing thereof
TWI444967B (zh) * 2007-06-15 2014-07-11 Panasonic Corp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719821B2 (ja) * 2008-10-07 2011-07-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549811B1 (ko) 2009-01-09 2015-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5562327B2 (ja) 2009-05-22 2014-07-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5172958B2 (ja) 2009-10-19 2013-03-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3136A (ja) * 2002-01-31 2003-08-08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050122700A (ko) * 2004-06-25 2005-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발광 표시장치의 데이터 신호 인가방법
CN1811882A (zh) * 2005-01-07 2006-08-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7086433A (ja) * 2005-09-22 2007-04-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発光表示素子駆動装置
CN101646096A (zh) * 2008-08-08 2010-02-10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模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1960506A (zh) * 2009-01-19 2011-0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68640B1 (ko) 2018-06-18
US20130027382A1 (en) 2013-01-31
CN103026400A (zh) 2013-04-03
US9093008B2 (en) 2015-07-28
KR20140050502A (ko) 2014-04-29
JP5779582B2 (ja) 2015-09-16
JPWO2013014703A1 (ja) 2015-02-23
WO2013014703A1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400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0541576C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1978415B (zh) 具有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像素的显示面板
CN102047312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76513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68324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428508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5834321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03105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54964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528997A (zh)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04246862A (zh)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CN101458896B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3038811B (zh) 显示装置
CN103003864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76512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46912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86834A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2687192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88950B (zh) 像素阵列、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09051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69275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1261806B (zh) 显示装置及用于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KR102316100B1 (ko)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KR10264346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30

Address after: Nitto Kyoto

Applicant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