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5534A - 盒安装装置和盒 - Google Patents

盒安装装置和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5534A
CN103025534A CN2011800357668A CN201180035766A CN103025534A CN 103025534 A CN103025534 A CN 103025534A CN 2011800357668 A CN2011800357668 A CN 2011800357668A CN 201180035766 A CN201180035766 A CN 201180035766A CN 103025534 A CN103025534 A CN 103025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ary body
latch
box
rele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57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5534B (zh
Inventor
流石诏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5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459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7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66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25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5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5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5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22Supply arrangements for webs of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17/24Webs supplied from reels or spools attached to the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0Biased catch or la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0Biased catch or latch
    • Y10T403/602Biased catch or latch by separate sp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锁定构件(106)在锁定插入到装置本体的盒的锁定位置与通过解除锁定能够从装置本体拔出盒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推出构件(107)在通过与设于装置本体的承受构件(111)抵接而向拔出方向推出盒的推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与转动自如地安装在盒的表面的锁定解除构件(100)的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的转动动作联动,锁定构件(106)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推出构件(107)从退避位置向推出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盒安装装置和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热转印打印机等装置本体上装卸自如地安装盒的盒安装机构(以下,称为“盒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转印打印机通过利用印字头按压着纸张地转印涂敷于墨带的固形墨而进行印刷,墨带卷绕在辊上地被收纳于带盒中,为了将墨带在墨用尽时连同带盒一起更换,墨带盒成为能够从热转印打印机本体装卸自如地卸下的结构。
可是,在将热转印打印机特别是与商务用的例如卡片处理装置等其他的设备组合地使用的情况下,由于使用大量的墨带,所以不得不使卷绕墨带的辊大径化,盒变得大型化。
因此,为了将因变得大型化而具有一定重量的盒从热转印打印机拔出而再次安装,需要相当的作业,盒的装卸期待更加良好的操作性和便利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那样的热转印打印机,即,将用于解除带盒的锁定的排出构件相对于打印机本体能够滑动地设置,通过使该排出构件滑动而解除锁定,设于排出构件的推出构件与该滑动联动地向拉出方向推出带盒,并且利用弹簧力使带盒弹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9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排出构件设于打印机的本体侧,作为带盒的拔出动作,需要操作者首先使排出构件滑动而解除锁定,接着抓着被推出的带盒拉出这样的2步操作。而且,在操作者操作排出构件的状态下,带盒在自由的状态下从本体弹出来,根据情况不同,也有可能产生带盒因弹出的势头而落下。因此,操作者不得不用双手触及排出构件和带盒,在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解除盒的锁定的操作和从装置本体拔出盒的动作的盒安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是将盒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上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盒安装装置包括:锁定构件,能够在锁定插入到上述装置本体的上述盒的锁定位置与通过解除上述锁定而能够从上述装置本体拔出上述盒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推出构件,在上述锁定构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在通过与设于上述装置本体的承受构件抵接而向拔出方向推出上述盒的推出位置与远离上述承受构件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锁定解除构件,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并能够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上述锁定构件、推出构件和锁定解除构件被设于上述盒,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使上述锁定构件从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并使上述推出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
并且,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之后,能够移动到未作用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的第3位置。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1方向移动,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3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2方向移动,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时,上述推出构件和上述锁定构件同时移动,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移动时,仅上述推出构件移动。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盒安装装置包括:突起部,形成于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第1旋转体,具有上述推出构件和随着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转动而与上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片;第2旋转体,具有上述锁定构件;以及卡定构件,设于上述装置本体,以与位于上述锁定位置的上述锁定构件卡合,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的转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卡合,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转动时,通过上述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联动而旋转,上述锁定构件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而解除与上述卡定构件的卡合,通过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上述推出构件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而与上述承受构件抵接。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重叠地配置在同一轴上,在互相接触的面上分别形成倾斜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锥形部,在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中的一者旋转时,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与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卡合时,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中的另一者也联动而旋转,该盒安装装置包括对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第1施力构件,在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利用上述突起部向上述卡合片的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2旋转体旋转,上述锁定构件克服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而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在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到达上述第2位置,上述突起部不按压上述卡合片时,利用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上述第2旋转体向第2方向旋转,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时,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卡合片的位置关系调换,接着使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向上述第1位置转动时,上述突起部按压上述卡合片,使得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盒安装装置包括对上述第1旋转体施力,使其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的第2施力构件,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向上述第1位置转动时,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与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不卡合,上述第1旋转体利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的卡合,单独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转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的卡合解开时,上述第1旋转体被上述第2施力构件施力而向上述第1方向复位旋转,由此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卡合片的位置关系调换,接着在使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突起部按压上述卡合片,使得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包括在将上述盒插入上述装置本体时与上述卡定构件抵接的倾斜部,通过上述倾斜部的与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接着上述锁定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脱开,上述锁定构件由于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向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并与上述卡定构件卡合时,利用上述锁定构件的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上述第1旋转体利用上述第2施力构件的施力,与上述第2旋转体一起旋转,由此,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的卡合被维持,上述锁定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脱开,利用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位置的移动,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时,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1旋转体也联动而旋转。
并且,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由上述盒的把手构件构成,上述把手构件能够转动地设于上述盒的壳体。
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转动自如地连结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连结部,在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接触的面,分别形成倾斜方向成为互相相反方向的锥形部,在上述把手构件位于上述第3位置时,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上述锥形部彼此卡合。
此外,上述盒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构件朝向第1位置被弹簧施力。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盒是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装置本体的盒,其特征在于,该盒包括:锁定构件,能够在锁定插入到上述装置本体的上述盒的锁定位置与通过解除上述锁定而能够从上述装置本体拔出上述盒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推出构件,在上述锁定构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在从上述装置本体向拔出方向推出上述盒的推出位置与能够安装上述盒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锁定解除构件,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并能够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使上述锁定构件从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并使上述推出构件从上述安装位置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仅通过使安装于盒的锁定解除构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而实现了锁定的解除和对盒向拔出方向的施力这两者,不仅用于拔出的操作变得容易,而且通过操作者把持着锁定解除构件,利用对盒向拔出方向的施力,还能防止盒猛地弹出而落下。并且,通过使锁定解除和拔出成为相同的操作,即使一只手也能进行可靠的操作,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卡片处理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盒的外观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锁定盒和装置本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起使锁定解除构件从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转动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使锁定解除构件进一步转动到第3位置而锁定解开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的旋转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的旋转体的侧视图。
图9是从平面说明将锁定解除构件位于第3位置的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时的动作的图。
图10是从平面说明将锁定解除构件位于第3位置的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时的锁定构件的动作的图。
图11是从平面说明将锁定解除构件位于第3位置的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时的锁定构件的动作的图。
图12是从平面说明将锁定解除构件从第3位置转动到第1位置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说明锁定解除构件和盒的壳体的连结的图。
图14是说明锁定解除构件位于第3位置时的与盒的壳体的连结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装置中的膜盒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图2的膜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卷轴向膜盒的安装状态,(a)是表示未安装状态,(b)是表示安装状态。
图18是表示卷轴向膜盒的安装状态,(a)是表示锁定解除状态,(b)是表示脱离状态。
图19是连接机构的作用说明图,(a)是从装置取出的状态,(b)是安装在膜盒上的状态,(c)是安装在装置框架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而使用卡片处理装置的例子说明本发明。在图1中表示整体结构的卡片处理装置1处理的卡片是各种证明用的ID卡、交易用的信用卡等,在卡片上电子地记录信息,并且在卡片的表面利用热转印打印机记录图像信息。由此,在外壳2中具有信息记录部A、热转印打印机B和卡片收容部C。
信息记录部A由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该信息记录部A根据装置规格由各种的记录部、例如条型码记录部等构成。
上述卡片收容部C由收纳多张卡片的卡片盒3构成。能够将该卡片盒3从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卸下。
[卡片供给部]
在装置外壳2的盒安装区域设有卡片供给部C,该卡片供给部C由收纳多张卡片的卡片盒3构成。图1所示的卡片盒3以立起姿势排列地收纳多张卡片,从该图左端向右端陆续放出动卡片。并且,在卡片盒3的前端设有分离开口7,利用拾取辊19从最前列的卡片起供给到装置内。
[信息记录部的结构]
从上述的卡片盒3搬送来的卡片由搬入辊22搬送到翻转单元F。翻转单元F由能够回转地被轴承支承于装置框架60的旋转框架80、和被支承于该旋转框架80的一对或多个辊对构成。
图示的结构为,隔开距离地将前后配置的2个辊对20、21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旋转框架80。并且,旋转框架80利用回旋马达(脉冲马达等)向规定角度方向回旋,安装在该旋转框架80上的辊对利用搬送马达向正反转方向旋转。该驱动机构既可以构成为利用1个脉冲马达使用离合器切换旋转框架80的回旋和辊对20、21的旋转,也可以构成为分别驱动旋转框架80的回旋和辊对20、21的旋转。
因而,卡片盒3所准备的卡片由拾取辊19和分离辊(空转滚轮)9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被搬送到下游侧的翻转单元F。并且,翻转单元F利用辊对20、21将卡片搬入单元内,利用辊对在夹持的状态下使其姿势偏向于规定角度方向。
在上述翻转单元F的回旋方向外周,配置有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和废弃卡片积存器25。而且,辊对20、21形成朝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中的任一者搬入的卡片搬入路径65。另外,条形码阅读器28例如是用于读取由后述的热转印打印机B印刷了的条形码并对其进行正误判别(错误判别)的单元。
在使利用翻转单元F姿势被偏向于规定的角度方向的卡片通过由辊对20、21形成的卡片搬入路径65,并移送到磁记录部24或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或接触式IC记录部27时,能够向卡片输入磁数据或电数据。此外,在这些信息记录部中产生记录错误的情况下,搬出到废弃卡片积存器25。
在图1中,翻转单元F朝向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回转,卡片由辊对20、21朝向记录部23形成卡片搬入路径65。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由IC读写器基板67、IC读写器天线69和卡片搬送通路68构成,IC读写器天线69利用电波信号将从IC读写器基板67输送来的信息,发送到埋设于通过卡片搬入路径65而被导入卡片搬送通路68的卡片的IC芯片。由此,记录信息被记录在IC芯片中。
在卡片搬送通路68与卡片搬送路径P1之间,通过配置遮蔽来自IC读写器天线67的电波信号的遮蔽板70,防止在卡片搬送路径P1中向位于搬送中途的其他的卡片的误记录。遮蔽板70由屏蔽材(电波吸收体)构成,作为该屏蔽材,选择通过吸收特定波段的电波而遮断的材料。
在上述翻转单元F的下游侧设有热转印打印机B,在该热转印打印机B设有移送卡片的卡片搬送路径P1,上述的翻转单元F被配置在该路径P1上。此外,在卡片搬送路径P1上配置搬送卡片的搬送辊29、30,该搬送辊29、30被连结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该搬送辊29、30能够正反转切换,与将卡片从翻转单元F搬送到热转印打印机B同样地,将卡片从热转印打印机B搬送到翻转单元F。
此外,搬送辊29、30分别是一边利用上下一对的辊夹持着所搬送的卡片一边输出该卡片的辊对。并且,在搬送辊29与搬送辊30之间配置有偏斜校正装置90。详细而言,虽未图示,但是偏斜校正装置90在沿着卡片搬送路径P1的搬送方向的一侧设置缩幅构件,在另一侧设置引导构件,利用缩幅构件将由搬送辊29、30搬送的卡片朝向引导构件推出,由此矫正了偏斜的卡片向热转印打印机B搬送。
在上述热转印打印机B的下游侧设有将卡片移送到收容卡片积存器60的卡片搬送路径P2。在卡片搬送路径P2上,配置有搬送卡片的搬送辊(也可以是传送带)37、38,该搬送辊37、38被连结于未图示的搬送马达。
另外,在搬送辊37与搬送辊38之间配置转印机构36,通过按压被保持在搬送辊37、38间的卡片中央部而矫正因热转印而产生的卷曲。因此,转印机构36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凸轮等),能够沿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位移。
搬送辊37和夹持滚轮71以及搬送辊38和夹持滚轮72分别夹持要被转印的卡片,但是在按压部74被升降机构压下时,承受部73一边阻止按压部74一边与夹持滚轮71、72一起向下方移动。由此,由于由搬送辊37和夹持滚轮71以及搬送辊38和夹持滚轮72对卡片的夹持被解除,所以能够进行准备好了的卷曲矫正。
[热转印打印机]
热转印打印机B在记录卡片的正反面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本装置表示由升华型墨带形成图像的情况。
在热转印打印机B上配置有加热头40和墨带41。墨带41被收纳于带盒42,在该带盒42中收容有放出辊43和卷取辊44,在卷取辊44上连结有未图示的卷扬马达Mr1。
在与压印平板45相向的位置配置有加热头40。该加热头40被头部控制用IC(未图示)热控制。并且,该头部控制用IC按照图像数据对加热头40进行加热控制,使墨带41在后述的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因此,卷取辊44与加热头40的热控制同步地旋转,以规定速度卷取墨带41。冷却风扇39用于冷却加热头40。
上述转印膜46被收纳在转印膜盒50中,并被卷绕于卷取辊47和放出辊48,该转印膜46被卷装,以向作为热转印装置的压印平板31和加热辊33移送转印图像。移送辊49移送转印膜46,在其周面配置有夹送辊32a和32b,该移送辊49连结于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并且,转印膜46以与墨带41同一速度向图1绕逆时针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加热辊33上设有升降机构(未图示),使得该加热辊33与被配置于搬入路径P1的压印平板31隔着转印膜46压接/分离。图4所示的刻度盘95与该升降机构联动,通过使该刻度盘95旋转,能够通过手动使加热辊33升降。
该加热辊33由加热辊构成,利用配置于内部的加热部件将转印膜46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卡片表面上。传感器Se1是检测墨带41的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Se2是检测转印膜46的有无的传感器。此外,在热转印打印机B设有用于将装置内所产生了的热排出到外部的风扇39。
[收容部]
收容部D如图1所示被构成为,将从热转印打印机B搬送来的卡片收容在收容卡片积存器60中。该收容卡片积存器60被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61和电平传感器,检测最上位的卡片,利用升降机构61向图1下侧下降移动。
图2表示上述的卡片处理装置1的外观,在打开一侧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承的前罩1A时,带盒42和转印膜盒50为装卸自如的结构,使得能够向分别形成于热转印打印机B的盒安装区域内插入或拔出。此外,在前罩1A的背面设有销82,通过使前罩1A关闭本体,在检测到该销82插入到设于本体侧的插入孔83时,卡片处理装置1成为能够工作的状态。
利用能够容易进行解除在从卡片处理装置1的热转印打印机B拔出装卸自如的带盒42和转印膜盒50(以下,仅称为“盒”)时的锁定的操作和取出操作、以及盒安装时的插入操作和锁定的操作的本发明,对盒安装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3表示从卡片处理装置1拔出的带盒42的外观。转印膜盒50也同样,但是在盒上的、操作者拔出时正对的面上设有用于把持的把手构件100。把手构件10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处于倒伏在盒壳体10表面的状态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以及处于从壳体10表面立起的状态的第3位置之间。该把手构件100兼用作锁定解除构件,把手构件100在位于第1位置与第3位置之间的第2位置时,解开盒和热转印打印机B之间的锁定,从而能够进行盒的拔出。
图4是以俯视图表示相对于热转印打印机B装卸自如的盒安装装置的图,把手构件100在穿设于上下边的轴孔101中插通有设于盒内的轴88(图13和图14),以该轴为支点,在第1位置、第2位置和第3位置之间转动。
在把手构件100的盒侧的转动端部形成有突起部102。具有与突起部102卡合的卡合片103的旋转体104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承于轴105。
在用图4和表示旋转体104的侧视图的图7以及图8说明旋转体104的结构时,旋转体104由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构成,在第1旋转体104A上设有卡合片103以及推出构件107,在第2旋转体104B上设有锁定构件106和突出片114。
推出构件107根据第1旋转体104A的旋转,在向拔出方向推出盒的推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锁定构件106根据第2旋转体的旋转,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此外,突出片114在第2旋转体104B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时,与固定设置于盒的止动件115抵接。
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重叠地配置,使得能够绕插通各自的轴孔的轴105旋转,但是在互相接触的面上,沿着旋转方向,在第1旋转体104A上形成多个锥形部108,在第2旋转体104B上形成多个锥形部109。锥形部108和锥形部109,倾斜方向成为相互相反方向地啮合结合。并且,在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卡合的状态(图7)下,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中的一者进行向由直立部108A和直立部109A维持卡合状态的方向旋转时,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中的另一者也联动而旋转。
而且,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中的一者向解除直立部108A和直立部109A的卡合而远离的方向旋转时(图8),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中的另一者不联动而保持停止了旋转的状态。并且,在直立部108A与直立部109A远离的状态下,即使接下来第1旋转体104A和第2旋转体104B中的一者向使直立部108A和直立部109A接近的方向旋转,直到远离着的直立部108A和直立部109A再次抵接并卡合之前,旋转力不会被传递到一方的旋转体。
在图4中,卡定构件110和承受构件111被固定于热转印打印机B的本体。例如由销构成的卡定构件110从图的纸面向铅垂方向突出,与锁定构件106卡合,由此盒被锁定于热转印打印机B。锁定构件106由利用了弹簧等的第1施力构件(未图示)在锁定位置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施力,从而与卡定构件110卡合。该第1施力构件既可以被设置成直接作用于锁定构件106,此外也可以设置成通过作用于第2旋转体104B而赋予绕顺时针的旋转力。
承受构件111阻止由于第1旋转体104A的旋转而进入推出位置的推出构件107,并将其反作用力经由推出构件107赋予盒,由此,容易从热转印打印机B的盒安装区域卸下盒。另外,所谓推出构件107的退避位置,是指盒在安装状态下,推出构件107推出盒的力不起作用的位置,也可以如图4那样远离承受构件111,只要推出盒的力不起作用,也可以接触承受构件111。
使用图4~图14说明由上述结构带来的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的动作。
图4表示把手构件100位于第1位置,锁定构件106位于锁定位置而与卡定构件110卡合,盒被安装于热转印打印机B并被锁定的状态。
图5表示为了从热转印打印机B拉出盒,利用操作者的操作,使把手构件100转动到第2位置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把手构件100的突起部102在图中从左方向卡合并按压卡合片103,使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的旋转是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卡合着的图7所示的状态,所以第2旋转体104B也联动而旋转。由此,锁定构件106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远离卡定构件110,在热转印打印机B上的盒的锁定被解除。同时,由于第2旋转体104B的旋转,推出构件107从退避位置进入推出位置,与承受构件111抵接,其反作用向盒的拔出方向(图的箭头a方向)施力。
并且,如图6所示,把手构件100到达第3位置而转动结束时,力不作用于第1旋转体104A,成为自由状态的第2旋转体104B的由上述第1施力构件施力着的锁定构件106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旋转。此时,由于盒因推出构件107与承受构件111的抵接而产生的反作用而向拔出方向移动,所以锁定构件106不会与卡定构件110卡合而锁定。并且,第1旋转体104A的突出片114与止动件115抵接,锁定构件106的旋转停止。
另一方面,由于第2旋转体104B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的旋转是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卡合着的状态,所以第1旋转体104A也联动而旋转。由于该第1旋转体104A的旋转,推出构件107从与承受构件111抵接的推出位置离开,位移到退避位置。此外,由于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的旋转,卡合片103和突起部102的位置关系调换,即卡合片103在图中位于突起部102的左侧。由此,接着使把手构件10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转动时,突起部102从图中右方向卡合并按压卡合片103,能够使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旋转。
这样,通过操作者拉起把手构件100并在该状态下拉拽,能够以相同的操作进行盒的锁定的解除和拉出,盒的拉拔变得容易。而且,即使因推出构件107与承受构件111的抵接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大,由于操作者把持着把手构件100,所以也能够防止盒落下这样的状况。
接着,对再次安装从热转印打印机B被拉出的盒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作为锁定解除构件的把手构件100位于第3位置时,由于突起部102与卡合片103不抵接,所以未作用于锁定构件106和推出构件107。因而,只要将位于第3位置的把手构件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就能够实现由锁定构件106和卡定构件110的卡合带来的锁定。
如图9所示,在将盒沿着箭头方向b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的盒安装区域内时,锁定构件106的顶端部与卡定构件110碰撞。在锁定构件106的与卡定构件110抵接的边上形成有倾斜部106A,在该状态下插入盒时,卡定构件110在倾斜部106A滑动,锁定构件106向箭头方向c退避并转动(图10)。
通过卡定构件110向箭头方向c的转动,第2旋转体104B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关于此时的第1旋转体104A的动作,第1旋转体104A被利用了弹簧等的第2施力构件(未图示)施力以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所以通过第2旋转体104B向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而由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带来的卡定被解除时,第1旋转体104A由于该第2施力构件的施力,追随第2旋转体104B相同地向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因而,第1旋转体104A的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与第2旋转体104B的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的卡合被维持。另外,在盒插入中途,即使推出构件107与承受构件111抵接,由于把手构件100位于第3位置,不作用于推出构件107,所以仅第1旋转体104A绕顺时针旋转,能够在朝向拔出方向的力不作用于盒的状态下压入盒。
并且,在倾斜部106A的与卡定构件110的抵接脱开时,锁定构件106由于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而复位,朝向锁定位置移动,与卡定构件110卡合(图11)。此时,第2旋转体104B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旋转,但是第1旋转体104A的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第2旋转体104B的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的卡合被维持,第1旋转体104A也与第2旋转体104B向绕顺时针的方向的旋转联动而旋转。
这样,将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并进行锁定,但是在这样的图11所示的状态下,把手构件100位于第3位置,需要使该把手构件100转动复位到第1位置。这是图4所示的初始状态,是接着在解除锁定时为了使突起部102从图中左侧按压卡合片103而必要的准备动作。此外,即使作为卡片处理装置1,在处于带盒42、转印膜盒50的把手构件100从第1位置以外的壳体10的表面立起的状态时,无法关闭前罩1A而无法进行工作。
把手构件100的从第3位置向第1位置的转动复位操作既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弹簧施力,然而如上述那样因为是为了在接下来解除锁定而必要的操作,所以优选通过弹簧施力而自动地进行。而且,若操作者将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的盒安装区域内,然后松开手,则把手构件100向第1位置的转动复位会自动地进行,所以也提高了便利性。
对在锁定构件106与卡定构件110卡合的状态下,把手构件100的从第3位置向第1位置转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把手构件100从图11的状态转动到第1位置时,突起部102从图中右方向按压卡合片103,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第2方向)旋转。此时在第1旋转体104A的向图中绕顺时针的方向的旋转中,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不卡合而远离。因而,此时盒已经被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锁定构件106与卡定构件110卡合着,但是第1旋转体104A通过把手构件100的转动而能够在自由状态下旋转。
并且,在把手构件100的转动到达第1位置前的图12的状态时,突起部102和卡合片103的卡合解开,第1旋转体104A如上述那样被上述第2施力构件施力以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所以由于该施力,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卡合片103复位到把手构件100位于第1位置的图4所示的位置。此外,在第1旋转体104A开始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时,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和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处于图8所示的状态下远离,所以仅第1旋转体104A旋转,在第1旋转体104A的锥形部108的直立部108A与第2旋转体104B的锥形部109的直立部109A抵接时,该旋转停止。
这样,在锁定后使位于第3位置的把手构件100向第1位置复位时,由于由第1旋转体104A带来的上述一连串的动作,卡合片103在图中位于突起部102的右侧,卡合片103和突起部102的位置关系再次调换,能够复位成图4的状态。
因而,接着使把手构件10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转动时,突起部102从图中左方向按压卡合片103,第1旋转体104A向图中绕逆时针的方向(第1方向)旋转,由此,如上所述,锁定构件106和卡定构件110的卡合解开,锁定被解除。
在该盒的插入操作中,操作者在把手构件100保持第3位置的状态下插入是容易操作的,然而由于把手构件100转动自如,所以由于盒本体的重量而摆动,将把手构件100保持在第3位置的状态下插入盒成为麻烦的作业。因此,本发明的盒安装装置在操作者把持把手构件100,在把手构件100成为铅垂方向的状态下保持着要插入的盒的情况下,能够使把手构件100稳定于第3位置。
即,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连结把手构件100和盒的壳体10的连结部85插通有轴88,把手构件100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轴88。并且,在连结部85,在把手构件100和壳体10接触的面上,分别形成倾斜方向为相互相反方向的锥形部86和锥形部87,盒的姿势是如把手构件100成为铅垂方向那样的图示的状态时,由于盒本体的重量而锥形部彼此卡合,把手构件100成为稳定于第3位置的状态。
由此,操作者在保持着把手构件100的状态下将盒插入热转印打印机B时,盒的壳体10相对于把手构件100不会摇晃地容易插入盒。另外,如上述那样,在通过设置弹簧构件而构成为使把手构件100从第3位置向第1位置强制复位的情况下,只要使因盒本体的自重而转动的力比弹簧构件的施力强即可。
上述的盒安装装置通过使位于第1位置的把手构件100转动到第2位置,能够同时进行锁定的解除和拔出这两个动作,插入时通过压入热转印打印机B,能够进行安装和锁定,便利性非常高。由此,在在处理大型的盒的情况下非常有效。
以上,利用以热转印打印机为装置本体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只要是具有盒的装置,除了热转印打印机以外,也能够实施于各种打印机。此外,装置本体即使是热转印打印机,也并不限定于使用于卡片处理装置的热转印打印机。
接着,对如转印膜盒50、带盒42那样的膜盒的内部构造(特别是卷轴保持部)进行说明。以下,使用了转印膜盒50进行说明,但是,当然对于带盒42及其他的膜盒也同样地能够应用。
[膜盒的结构]
装填转印膜46的转印膜盒50(以下称为膜盒)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装置外壳2。如在图2说明那样,在图1中在其前面侧,前罩开闭自如地被配置,自该前罩将膜盒50相对于装置框架装卸。膜盒50如图15所示,将供给卷轴47和卷取卷轴48能够装卸地安装在单元框架上。并且,将该膜盒50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装置框架上。
[卷轴形状]
上述供给卷轴47和卷取卷轴48以相同构造在膜卷绕部卷绕转印膜46。说明图16所示的卷取卷轴48的构造。如该图所示,在左右一对凸缘48a、48b之间形成有卷绕部(卷绕主体)48c。并且,在卷取卷轴48的一端部设有驱动连结部48d,在另一端部设有连接卡合部48e。
上述驱动连结部48d具有与驱动旋转轴的传动毂卡合的卡合凹部。而且连接卡合部48e具有与后述的连接构件卡合的卡合面,在该卡合面形成有卡合突起48g(参照图17的(a))。该卡合突起48g在通过手动使连接构件旋转时用于使卷轴一体旋转。另外,供给卷轴47也由与该卷取卷轴48相同的构造构成。
说明将上述卷轴安装于膜盒50的构造。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膜盒50中设有支承卷轴端部的轴承部52和连接机构53。在图16中说明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卷轴47、48的一端部(在图16中为左端部)的轴承部52与卷取卷轴48和供给卷轴47分别相向配置。轴承部52利用半裁圆形状(U字形状)嵌合支承卷轴的驱动连结部48d的凸缘。
卷轴47、48的另一端部(在图16中为右端部)被配置于膜盒50的连接机构53支承。该连接机构53由轴芯构件55、沿轴向能够移动地安装于该轴芯构件的连接构件56、和向卷轴结合方向对连接构件56施力的施力弹簧57构成。
如图17所示,在膜盒50的侧框架50f,轴芯构件55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承。轴芯构件55能够旋转地被悬臂支承于盒侧框架50f。并且,在该轴芯构件55上,沿轴向能够移动地安装有连接构件56。连接构件56被构成为具有与卷轴的一端面卡合的卡合面56a的圆板形状,并被构成为与支承该连接构件56的轴芯构件55间隙嵌合,且沿轴向能够移动。
另外,在连接构件56上设有锥形部56b。由此,由于卷轴47、48从与连接构件56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被插入(图16的点划线箭头),所以一端连接构件56能够在退避之后与卷轴47、48卡合。
另外,只要连接构件56能够沿卷轴的轴向移动即可,也可以构成为固定于轴芯构件55,两者一体能够沿轴向移动。
像上述那样,在连接构件56上,在与盒侧框架50f之间设有向卷轴的结合方向(在图17的(a)中为左侧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57。图示的施力弹簧57在构造上由分离为2个的弹簧57a、57b构成,但是也能够由1根弹簧构成。E形止动环55e(也可以是突起)设于轴芯构件55,作为卡定由施力弹簧57施力的连接构件56的左限位止动件而发挥作用。
在上述轴芯构件55上,如下那样地设有使连接构件56从卷轴端部脱离的操作构件58、和阻止连接构件的旋转的锁定构件59。首先,操作构件58由一体地设于轴芯构件55的操作捏手构成。并且,在使该操作构件58向图17右方向移动时,轴芯构件55也一体移动,在E形止动环55e的作用下,连接构件56也在该图中向右侧移动。由此,连接构件56从卷轴端部脱离。
锁定构件59由阻止上述轴芯构件55或操作构件58的旋转的机构构成,图示的结构为,卡定与轴芯构件一体的操作构件58的锁定构件被一体地安装于盒侧框架50f。后述其位置关系,在盒侧框架50f上一体地安装有具有卡定操作构件(操作捏手)58的旋转的嵌合槽59a的锁定构件59。
因而,在利用操作构件58使轴芯构件55克服施力弹簧57在图17中向右方向移动时,操作构件58与锁定构件59的嵌合被解除,轴芯构件55能够旋转。此外在操作构件58的非操作状态下,在施力弹簧57的作用下,操作构件58被锁定构件59嵌合锁定。这样,通过轴芯构件55的位置控制,成为阻止旋转的锁定状态和允许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
因此,在轴芯构件55与连接构件56之间,设有一体地旋转的连结构件60。该轴芯构件55和连接构件56也能够一体地固定,但是图示的结构为,连接构件56沿着轴芯构件55间隙嵌合,以沿轴向移动。因此,在轴芯构件55上,一体固定有毂状的连结构件60(将基端部60a压入固定于轴芯构件55),该连结构件60的一端60b能够滑动地嵌合于连接构件56。
这样构成的连接构件56在施力弹簧57的作用下,位于图17的(a)所示的左限位位置Pa。在该状态(初始状态)下,连接构件56利用施力弹簧57,位于与左限位止动件(E形止动环)55e抵接的卷轴未安装位置。在该第1位置Pa,与卷轴另一端侧的轴承部52的间距比卷轴47、48的间距设定得短。此外连接构件56在第1位置Pa时处于图17的(a)的状态,通过锁定构件59和操作构件58嵌合,成为旋转被阻止了的锁定状态。
接着,操作者克服施力弹簧57,使连接构件56移动到第2位置Pb并安装卷轴时,如图17的(b)所示,连接构件56沿着轴芯构件55移动,卡合面56a与卷轴端面卡合。在该状态下,轴芯构件55被维持在初始状态,通过锁定构件59和操作构件58嵌合,被置于旋转被阻止了的锁定状态。
这样,连接构件56在第1位置Pa(初始状态;卷轴未安装)和第2位置Pb(卷轴安装状态),利用锁定构件59被保持在旋转被阻止了的锁定状态。
此时,例如误安装(误操作)卷轴47、48时,操作者从图示的右侧拉出操作构件58,将连接构件56移动到卷轴脱离位置(第4位置)Pd时,成为图18的(b)的状态,能够从连接构件56卸下卷轴。此外,在安装卷轴的过程中,在转印膜46产生松弛时,将操作构件58向图示的右侧拉出,将连接构件56移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第3位置)Pc。于是,在图18的(a)的状态下,锁定构件59和操作构件58的卡合被解除(锁定解除),该轴芯构件55能够旋转。因此,通过操作者使操作构件58向该图中箭头方向旋转,能够重新卷绕膜。
另外,上述的膜盒50在被安装在装置框上的状态下,装置侧的驱动旋转轴(未图示)与卷轴的驱动连结部48d卡合。此时卷轴被装置侧的驱动旋转轴按压而移动,连接构件56移动到第3位置Pc。通过连接构件56移动,连接构件56的一部分(未图示)与连结构件60卡合,通过按压连结构件60,轴芯构件55向图中右侧移动。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卷轴直接与连结构件60卡合而使轴芯构件55移动。并且,在图18的(a)的状态下,锁定构件59和操作构件58的卡合被解除(锁定解除),卷轴利用装置侧的驱动旋转轴而旋转。
这样,膜盒50在轴芯构件55上装备连接构件56和操作构件58,将连接构件56移动到第1位置Pa(卷轴未安装)、第2位置Pb(卷轴安装)、第3位置Pc(驱动连结)、第4位置Pd(卷轴卸下)的位置。并且,其特征在于,在第1位置Pa、第2位置Pb,成为阻止连接构件56的旋转的锁定状态,在第3位置Pc、第4位置Pd,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接着,基于图19,说明上述的连接机构的作用。图19的(a)表示从装置取出了膜盒50的状态,表示供给侧和卷取侧均未安装卷轴的状态。连接构件56受到施力弹簧57的作用,被卡定于止动件(E形止动环55e)。在该状态下,轴承部52和连接构件56之间的间距L1被设定得比卷轴的间距LS短。该状态时,连接构件56被保持在图17的(a)的锁定状态。
因而,在图19的(a)的状态下,连接构件56的旋转被阻止,在轴承部52和连接构件56之间安装卷绕有膜的卷轴的操作变得容易。
图19的(b)表示将卷轴安装在膜盒50上的状态,卷取卷轴48和卷取侧的卷轴47其一端被支承于盒的轴承部52,另一端被支承于连接构件56。该连接构件56和卷轴端面被施力弹簧57弹压固定。此时连接构件56被保持在图17的(b)的锁定状态。因而,在安装卷绕有膜的卷轴时,不会因连接构件56不经意旋转而膜松弛。
图19的(c)表示将安装有卷取卷轴48和供给卷轴47的膜盒50安装到装置上的状态。此时连接构件56连结于装置侧的驱动旋转轴,通过该连结,轴芯构件55成为图18的(a)的锁定解除状态。因而,通过控制装置侧的驱动旋转轴旋转,能够放出膜。
此外,在图19的(b)的状态(将盒安装在装置上之前的状态)下,通过将操作构件58移动(拉出)到图18的(a)的位置(第3位置Pc),能够重新卷绕卷轴安装时所产生的膜松弛。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在图19的(b)的卷绕有膜的卷轴被安装于膜盒50的状态下,通过使操作构件58移动到第4位置Pd(参照图18的(b)),例如能够将使用完毕后的卷取卷轴57简单地从膜盒50卸下。
与此同时,与在连接构件侧利用悬臂支承以往的卷轴并插入装置本体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盒通过将卷轴的两端部轴支承于盒,能够以正确的姿势将膜安装于装置本体。通过以上,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卷轴的装卸、旋转阻止、和去除松弛旋转。
另外,本申请通过参照请求在这里所引证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年165320号和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年057588号的优先权。
附图标记的说明
B      装置本体(热转印打印机)
10     壳体
33     加热辊
46     转印膜
47     卷取卷轴
48     供给卷轴
48a    凸缘
48b    凸缘
48c    卷绕部(卷绕主体)
48d    驱动连结部
48e    连接卡合部
48f    卡合突起
49     移送辊
50     膜盒
50f    侧框架
51     单元框架
52     轴承部
53     连接机构
55     轴芯构件
55e    E形止动环(左限位止动件)
56     连接构件
56a    卡合面
56b    锥形部
57     施力弹簧(57a、57b)
58     操作构件(锁定机构的一部分)
59     锁定构件(锁定机构的一部分)
59a    嵌合槽
60     连结构件
60a    基端部
60b    一端部
Pa     左限位位置(第1位置)(未安装位置)
Pb     第2位置(安装位置)
Pc     第3位置(驱动连结位置)
Pd     第4位置(卸下位置)
85     连结部
86     在连结部,形成于把手构件的锥形部
87     在连结部,形成于壳体的锥形部
100    锁定解除构件(把手构件)
102    突起部
103    卡合片
104    旋转体
104A   第1旋转体
104B   第2旋转体
106    锁定构件
106A   倾斜部
107    推出构件
108    第1旋转体的锥形部
108A   第1旋转体的锥形部的直立部
109    第2旋转体的锥形部
109A   第2旋转体的锥形部的直立部
110    卡定构件
111    承受构件

Claims (16)

1.一种盒安装装置,将盒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上,其特征在于,
该盒安装装置包括:
锁定构件,能够在锁定插入到上述装置本体的上述盒的锁定位置与通过解除上述锁定而能够从上述装置本体拔出上述盒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推出构件,在上述锁定构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在通过与设于上述装置本体的承受构件抵接而向拔出方向推出上述盒的推出位置与远离上述承受构件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锁定解除构件,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并能够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上述锁定构件、推出构件和锁定解除构件被设于上述盒,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使上述锁定构件从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并使上述推出构件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之后,能够移动到未作用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的第3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1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3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2方向移动,
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时,上述推出构件和上述锁定构件同时移动,
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移动时,仅上述推出构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盒安装装置包括:
突起部,形成于上述锁定解除构件;
第1旋转体,具有上述推出构件和随着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转动而与上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片;
第2旋转体,具有上述锁定构件;以及
卡定构件,设于上述装置本体,以与位于上述锁定位置的上述锁定构件卡合,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的转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卡合,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转动时,通过上述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联动而旋转,上述锁定构件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而解除与上述卡定构件的卡合,通过上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上述推出构件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而与上述承受构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重叠地配置在同一轴上,在互相接触的面上分别形成倾斜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锥形部,在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中的一者旋转时,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与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卡合时,上述第1旋转体和上述第2旋转体中的另一者也联动而旋转,
该盒安装装置包括对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位置的方向施力的第1施力构件,
在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利用上述突起部向上述卡合片的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2旋转体旋转,上述锁定构件克服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而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
在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到达上述第2位置,上述突起部不按压上述卡合片时,利用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上述第2旋转体向第2方向旋转,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1旋转体旋转时,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卡合片的位置关系调换,接着使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向上述第1位置转动时,上述突起部按压上述卡合片,使得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盒安装装置包括对上述第1旋转体施力,使其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的第2施力构件,
上述锁定解除构件向上述第1位置转动时,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与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不卡合,上述第1旋转体利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的卡合,单独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的转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卡合片的卡合解开时,上述第1旋转体被上述第2施力构件施力而向上述第1方向复位旋转,由此上述突起部和上述卡合片的位置关系调换,接着在使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突起部按压上述卡合片,使得上述第1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构件包括在将上述盒插入上述装置本体时与上述卡定构件抵接的倾斜部,
通过上述倾斜部的与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接着上述锁定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脱开,上述锁定构件由于上述第1施力构件的施力,向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并与上述卡定构件卡合时,
利用上述锁定构件的向上述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方向旋转时,上述第1旋转体利用上述第2施力构件的施力,与上述第2旋转体一起旋转,由此,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和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直立部的卡合被维持,
上述锁定构件和上述卡定构件的抵接脱开,利用上述锁定构件向上述锁定位置的移动,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2方向旋转时,上述第2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按压上述第1旋转体的上述锥形部的上述直立部,上述第1旋转体也联动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由上述盒的把手构件构成,上述把手构件能够转动地设于上述盒的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转动自如地连结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连结部,在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接触的面,分别形成倾斜方向成为互相相反方向的锥形部,在上述把手构件位于上述第3位置时,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上述锥形部彼此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构件朝向第1位置被弹簧施力。
11.一种盒,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
该盒包括:
锁定构件,能够在锁定插入到上述装置本体的上述盒的锁定位置与通过解除上述锁定而能够从上述装置本体拔出上述盒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推出构件,在上述锁定构件位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能够在从上述装置本体向拔出方向推出上述盒的推出位置与能够安装上述盒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锁定解除构件,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并能够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使上述锁定构件从上述锁定位置移动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并使上述推出构件从上述安装位置移动到上述推出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之后,能够移动到未作用于上述锁定构件以及上述推出构件的第3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1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1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锁定解除构件从上述第3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位置,上述推出构件向第2方向移动,
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时,上述推出构件和上述锁定构件同时移动,
在上述推出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移动时,仅上述推出构件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解除构件由盒的把手构件构成,上述把手构件能够转动地设于上述盒的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在转动自如地连结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连结部,在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接触的面,分别形成倾斜方向成为互相相反方向的锥形部,在上述把手构件位于上述第3位置时,上述把手构件和上述壳体的上述锥形部彼此卡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构件朝向第1位置被弹簧施力。
CN201180035766.8A 2010-07-22 2011-07-21 盒安装装置和盒 Active CN103025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5320 2010-07-22
JP2010165320A JP5704595B2 (ja) 2010-07-22 2010-07-2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7588 2011-03-16
JP2011057588A JP5896611B2 (ja) 2011-03-16 2011-03-16 カセット取付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PCT/JP2011/066616 WO2012011541A1 (ja) 2010-07-22 2011-07-21 カセット取付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5534A true CN103025534A (zh) 2013-04-03
CN103025534B CN103025534B (zh) 2016-06-15

Family

ID=4549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5766.8A Active CN103025534B (zh) 2010-07-22 2011-07-21 盒安装装置和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9861B2 (zh)
EP (1) EP2596958B1 (zh)
CN (1) CN103025534B (zh)
WO (1) WO20120115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617A (zh) * 2017-01-05 2019-08-13 株式会社莫多勒克斯 电源盒装置
CN115027809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盒体结构及无线耳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8585A (zh) 2009-07-21 2018-12-07 凯克斯生物制药公司 柠檬酸铁剂型
DE102011088061A1 (de) * 2011-12-09 2013-06-13 Airbus Operations Gmbh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e Komponente eines Luft- oder Raumfahrzeugs
CN115091866B (zh) * 2022-08-12 2023-11-21 杭州标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碳带收卷机构及包含其的打印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99A (ja) * 1993-06-30 1995-01-24 Sharp Corp 印画装置
JP2001027847A (ja) * 1999-07-14 2001-01-30 Sharp Corp 現像装置
JP2007041104A (ja) * 2005-08-01 2007-02-15 Canon Inc 現像剤供給容器
JP2008114424A (ja) * 2006-11-01 2008-05-22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カセット
CN101489796A (zh) * 2006-07-18 2009-07-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墨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6941A (en) * 1988-04-06 1991-04-09 Alpine Electronics Inc. Reversible drive mechanism for a tape recording apparatus
US5335124A (en) * 1990-07-23 1994-08-02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Disk drive
US5552948A (en) * 1990-12-28 1996-09-03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Disk drive having a lifting member
JPH05182313A (ja) * 1991-12-27 1993-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ープレコーダ
US5646926A (en) * 1993-10-12 1997-07-08 Clarion Co., Ltd. Cartridge carrier assembly for loading and ejecting cartridges
JP3765397B2 (ja) 2001-09-17 2006-04-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US7922407B2 (en) * 2007-03-08 2011-04-12 Hid Global Corporation Credential production print ribbon and transfer ribbon cartridges
JP2010165320A (ja) 2009-01-19 2010-07-29 Konami Sports & Life Co Ltd 運動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5462559B2 (ja) 2009-09-08 2014-04-02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多価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の硬化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99A (ja) * 1993-06-30 1995-01-24 Sharp Corp 印画装置
JP2001027847A (ja) * 1999-07-14 2001-01-30 Sharp Corp 現像装置
JP2007041104A (ja) * 2005-08-01 2007-02-15 Canon Inc 現像剤供給容器
CN101489796A (zh) * 2006-07-18 2009-07-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墨带盒
JP2008114424A (ja) * 2006-11-01 2008-05-22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カセッ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617A (zh) * 2017-01-05 2019-08-13 株式会社莫多勒克斯 电源盒装置
CN110121617B (zh) * 2017-01-05 2021-03-16 株式会社莫多勒克斯 电源盒装置
CN115027809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盒体结构及无线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6958A1 (en) 2013-05-29
WO2012011541A1 (ja) 2012-01-26
US9169861B2 (en) 2015-10-27
EP2596958B1 (en) 2019-06-26
US20130170899A1 (en) 2013-07-04
EP2596958A4 (en) 2018-03-28
CN103025534B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8838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642736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025534A (zh) 盒安装装置和盒
KR101079371B1 (ko) Id 카드 프린터용 리본 카트리지
CN103228452A (zh) 印刷装置
CN101229724B (zh) 打印机用墨盒、墨盒装卸检测方法和打印装置
EP1608508A2 (en) Identification card printer ribbon cartridge
JP2005026795A (ja) 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原稿読取装置、排紙装置並びに給紙装置
US8684348B2 (en) Sheet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KR100857408B1 (ko) 프린터
CN101112824B (zh) 纸叠打印系统
JP5896611B2 (ja) カセット取付装置及びカセット
JP579739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情報記録装置
JP647913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62187059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112089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537023Y2 (ja) 給紙装置
JP20201643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36342A (ja) プリンタ
JP2006137562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処理装置
JP20120250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2453A (ja) 使用済み媒体廃棄装置及び媒体発行装置
JP2002326725A (ja)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1188A (ja) プリンタ
JPH09132329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