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1617B -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1617B
CN102991617B CN201210335691.1A CN201210335691A CN102991617B CN 102991617 B CN102991617 B CN 102991617B CN 201210335691 A CN201210335691 A CN 201210335691A CN 102991617 B CN102991617 B CN 102991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incorporating section
saddle
ride type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56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1617A (zh
Inventor
饭田王海
安藤雅晴
中野润一
乾秀二郎
藤原清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1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1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1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1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使移动终端能够以确保车座下的空间并使收纳品容易取放的方式紧凑地收纳在鞍乘型车辆的车座下方。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具备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纳盒(50)和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开闭的乘车用车座(60),并在由收纳盒(50)和乘车用车座(60)形成的空间内以能够供电的方式收纳有移动电话(110),其中,在支承乘车用车座(60)的坐垫部(61)的车座底板(62),设置有支承移动电话(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支承移动电话(110)的充电线(100)的电线支承部(70)。

Description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鞍乘型车辆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车座下的收纳盒内的底部,设置有具备供电插口的防水性的袋子,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与供电插口连接并收纳在上述袋子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008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鞍乘型车辆中,存在如下问题:移动终端收纳并支承在设置于收纳盒内底部的上述袋子内,因此,在袋子上面还进一步收纳有物品的情况下,每次取放移动终端时,都要取放上述物品,另外,即便在把物品配置在移动终端下方的情况下,每次取放物品时也都必须避开移动终端,无法有效地利用车座下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使移动终端能够以确保车座下的空间并使收纳品容易取放的方式紧凑地收纳在鞍乘型车辆的车座下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具备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纳部(50)和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开闭的车座(60、260、360),并在由所述收纳部(50)和所述车座(60、260、360)形成的空间内以能够供电的方式收纳有移动终端(110),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所述车座(60、260、360)的坐垫(61)的车座底板(62、262、362),设置有支承所述移动终端(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365)以及支承所述移动终端(110)的供电线(100)的电线支承部(70、270、370)。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支承车座的坐垫的车座底板设置支承移动终端的移动终端支承部以及支承移动终端的供电线的电线支承部,能够将移动终端以及供电线支承于车座下的闲置空间,因此,能够将移动终端以确保车座下的空间并使收纳品容易取放的方式紧凑地收纳在鞍乘型车辆的车座下方。另外,由于利用设置于对坐垫进行支承的车座底板的移动终端支承部支承移动终端,因此,能够衰减振动,从而能够减弱传向移动终端的振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供电线(100)在所述坐垫(61)和所述车座底板(62、262、362)之间穿过。
该情况下,由于供电线在坐垫和车座底板之间穿过,因此,能够遮蔽供电线,并且,能够防止供电线下垂到车座底板下方而变成妨碍。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供电线,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供电线的专用部件。
另外,所述移动终端(110)还可以由所述车座底板(62、262、362)和所述坐垫(61)夹持支承。
该情况下,由于移动终端由车座底板和坐垫夹持支承,因此,能够有效地衰减从车辆传向移动终端的振动。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移动终端,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移动终端的专用部件。
另外,还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车座(60、260、360)经由铰链(29)开闭自如地设置,所述供电线(100)由所述电线支承部(70、270、370)支承在所述铰链(29)附近并向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365)延伸。
该情况下,由于供电线由电线支承部支承在铰链附近并向移动终端支承部延伸,因此,能够使开闭车座时的供电线的弯曲量变小,能够缩短供电线,并且,能够防止供电线在开闭车座时变成妨碍。
进一步地,还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收纳部(50)将头盔(H)开口(H1)使其朝下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所述头盔(H)的顶部(H3)的位置。
该情况下,由于头盔开口朝下地收纳于车座下方的收纳部,移动终端支承部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头盔的顶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和车座之间的闲置空间来紧凑地收纳移动终端。
另外,还可以为如下结构:在所述车座(360)下方具备能够收纳头盔(H)的收纳部(50),该收纳部(50)将所述头盔(H)使其开口(H1)朝上地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365)配置在与所述头盔(H)的所述开口(H1)对应的位置。
该情况下,由于头盔开口朝上地收纳于车座下方的收纳部,移动终端支承部配置在与头盔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内侧和车座之间的闲置空间来紧凑地收纳移动终端。
另外,还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该情况下,由于控制移动终端充电的充电单元收纳于在收纳部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因此,能够缩短从充电单元延伸到移动终端支承部的供电线的长度。
另外,还可以为如下结构: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该情况下,由于蓄电池、充电单元以及ECU集中收纳于电气部件收纳部,因此,能够在提高维护性的基础上,缩短从蓄电池、ECU向电气部件收纳部后方的发动机延伸的各种线束。
在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中,能够通过在车座底板设置移动终端支承部以及电线支承部,来将移动终端以及供电线支承于车座下的闲置空间,因此,不会浪费车座下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将移动终端紧凑地收纳于鞍乘型车辆的车座下方,而不会给收纳品、移动终端的取放带来不便。另外,由于利用设置于对坐垫进行支承的车座底板的移动终端支承部来支承移动终端,因此,能够衰减振动,从而能够减弱传向移动终端的振动。
另外,由于供电线在坐垫和车座底板之间穿过,因此,能够遮蔽供电线,并且,能够防止供电线下垂到车座底板下方而变成妨碍。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供电线,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供电线的专用部件。
另外,由于移动终端由车座底板和坐垫夹持支承,因此,能够有效地衰减从车辆传向移动终端的振动。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移动终端,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移动终端的专用部件。
进一步地,由于供电线由电线支承部支承在铰链附近,因此,能够使开闭车座时的供电线的弯曲量变小,能够缩短供电线,并且,能够防止供电线在开闭车座时变成妨碍。
另外,由于移动终端支承部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开口朝下地收纳的头盔的顶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和车座之间的闲置空间来紧凑地收纳移动终端。
另外,由于移动终端支承部配置在与开口朝上地收纳的头盔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内侧和车座之间的闲置空间来紧凑地收纳移动终端。
另外,由于充电单元收纳于收纳部下部的电气部件收纳部,因此,能够缩短从充电单元延伸到移动终端支承部的供电线的长度。
进一步地,由于蓄电池、充电单元以及ECU集中收纳于电气部件收纳部,因此,能够在提高维护性的基础上,缩短从蓄电池、ECU向电气部件收纳部后方的发动机延伸的各种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收纳盒以及乘车用车座的前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ECU、蓄电池以及充电单元的连接的框图;
图4是表示充电单元的充电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乘车用车座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Ⅵ-Ⅵ剖视图;
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收纳盒以及乘车用车座的前部而得到剖视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乘车用车座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Ⅸ-Ⅸ剖视图;
图10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收纳盒以及乘车用车座的前部而得到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承部对移动电话进行支承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29铰链部(铰链)
50收纳盒(收纳部)
54电气部件收纳部
55蓄电池
56ECU
57充电单元
60、260、360乘车用车座(车座)
61坐垫部(坐垫)
62、262、362车座底板
65、265、365移动终端支承部
70、270、370电线支承部
100充电线(供电线)
110移动电话(移动终端)
E发动机
H头盔
H1下部开口(开口)
H3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侧,以下说明中将会适当使用这些方向。
此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终端,以移动电话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移动终端还可以为便携型导航装置、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如图1所示,小型摩托车型的机动二轮车1(鞍乘型车辆)的车架F构成为具备:头管13,其可转向地对悬架有前轮WF的一对前叉11进行支承;主车架14,其前端部与头管13结合;交叉管15,其设置于主车架14的后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和左右一对后车架16、16(仅示出纸面这侧的后车架16),其前端部分别与交叉管15的两端部连接设置。杆状的转向把12与前叉11的上部连结。
主车架14一体地具有:从头管13向后下倾斜的下行车架部14a和从下行车架部14a的下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下车架部14b,主车架14是把单一的管弯曲成形而成的。
各后车架16一体地具有:从交叉管15向后上倾斜地向上方延伸的上升车架部16a和从上升车架部16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车座导轨部16b,各后车架16是把单一的管弯曲成形而成的。在左右车座导轨部16b、16b的前部及后部之间,架设有交叉管16c、16d。
在车架F,经由设置于后车架16、16前部的连杆机构17连结有能够上下摆动的组合摆动式的动力单元P,后轮WR轴支承于动力单元P的后部。动力单元P一体地具备配置在后轮WR前侧的发动机E和位于后轮WR左侧的传动装置M。
在设置于左侧的后车架16的支承板18和动力单元P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单元19。
在发动机E的缸盖20的上部侧壁,连接有进气管21,进气管21经由化油器23与配置在后轮WR左侧的空气滤清器盒22连接。在化油器23,设置有检测化油器23的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7。
在缸盖20的下部侧壁,连接有在后轮WR的右侧穿过并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24,在排气管24的后端连接有排气消声器25。
发动机E的点火装置49设置于缸盖20的前部。在发动机E设置有检测发动机E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45,并且,在发动机E后部的右侧部,设置有利用发动机E的旋转来发电的发电机53。
在左右的后车架16、16之间,支承有配置在发动机E上方的收纳盒50(收纳部)。收纳盒50上部的开口部由纵列式的乘车用车座60(车座)覆盖。乘车用车座60经由设置于收纳盒50的前侧上部的铰链部29(铰链)沿前后方向可转动地设置,通过使乘车用车座60转动来开闭收纳盒50。
在收纳盒50的后方,燃料箱28支承在后车架16、16之间。
车架F、发动机E、收纳盒50以及燃料箱28由树脂制的车身罩30覆盖。在图1中,省略了车身右侧的车身罩30的图示。车身罩30具备:前罩31,其从前方覆盖头管13;中心罩32,其从后方覆盖头管13以及下行车架部14a;踏脚板底板33,其与中心罩32的下部连接设置;左右一对腿部护罩34、34,其将前罩31、中心罩32以及踏脚板底板33的两侧连结;左右一对上部侧下部罩35、35,其从侧面覆盖下车架部14b并从腿部护罩34、34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下部侧下部罩36、36,其从上部侧下部罩35、35的下缘向下方延伸;下部前罩39,其在乘车用车座60的下方并从前方覆盖收纳盒50;左右一对后侧罩37、37,其在乘车用车座60的下方与收纳盒50以及燃料箱28一起从侧面覆盖后车架16的上部,并与下部前罩39的左右两侧连接;左下部侧罩38,其从左侧覆盖后车架16的下部并与左侧的后侧罩37的下部连接设置;右下部侧罩(未图示),其从右侧覆盖后车架16的下部并与右侧的后侧罩37的下部连接设置。
在左下部侧罩38以及上述右下部侧罩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供就座于乘车用车座60后部的同乘者放脚的后座踏板45。转向把12的中央部由手把罩42覆盖,头灯43设置于手把罩42的前部。在前罩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向灯44。
驾驶者切换机动二轮车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点火开关装置46,设置于中心罩32的上部。
图2是从侧面观察收纳盒50以及乘车用车座60的前部而得到的剖视图。
收纳盒50形成为上面50A开口的箱型,具有底面51和从底面51的周缘部向上方竖立设置的侧壁部52,并具有能够容纳乘员用的大致球形的头盔H的大小。头盔H在其下部具有在戴上时供乘员的头部穿过的下部开口H1,并且,其前部的面窗部由护罩部H2覆盖。收纳盒50构成为,能够将头盔H在下部开口H1载置于底面51的状态下,以前面的护罩部H2面向前方的朝向,定位并收纳在收纳盒50的前部。
在收纳盒50的前部,设置有从底面51向下方鼓出而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在该电气部件收纳部54,从后侧开始顺序地收纳有蓄电池55、控制发动机E等的ECU56以及与收纳在收纳盒50上部的移动电话110连接的充电单元57。电气部件收纳部54上部的开口,由大致与底面51处于同一平面的盖板54a可开闭地覆盖。蓄电池55利用来自发电机53的电力进行充电。
将充电单元57和移动电话110连接起来的充电线100(供电线),经由设置于电气部件收纳部54前壁部的孔部的垫圈54b而向收纳盒50的外侧引出,在前侧的侧壁部52和下部前罩39之间配线并向上方延伸,然后,经由形成于侧壁部52上部的引入孔52a引入到收纳盒50内。
图3是表示ECU56、蓄电池55以及充电单元57的连接的框图。
如图3所示,ECU56利用线束等与点火开关装置46、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7、转速传感器48、点火装置49、蓄电池55以及充电单元57连接,ECU56基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7以及转速传感器48的检测值控制点火装置49动作,从而控制发动机E。
充电单元57是与蓄电池55连接的、利用蓄电池55的电力为移动电话110充电的装置。充电单元57具有:单元侧连接器57a,其连接有充电线100;通信部57b,其与单元侧连接器57a连接,并经由充电线100与移动电话110进行通信;充电控制部57c,其对向移动电话110的充电进行控制;电力供给部57d,其供给来自蓄电池55的电力;和电力变换部57e,其将来自电力供给部57d的电力变换为与移动电话110的规格对应的电力,并与单元侧连接器57a连接。
充电线100在一端具有与单元侧连接器57a连接的连接器100a,在另一端具有与移动电话110的充电用端子110a连接的连接器100b。连接器100b经由与移动电话110的机种对应的适配器111与充电用端子110a连接。适配器111对应于各种移动电话而准备有多种。
图4是表示充电单元57的充电处理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处理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
如图3及图4所示,首先,充电控制部57c基于来自ECU56的信号来判别点火开关装置46是否为接通(步骤S1)。在判别出点火开关装置46不为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否),充电控制部57c不对移动电话110充电,结束充电处理。
在判别出点火开关装置46为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是),充电控制部57c基于来自通信部57b的信号来判别移动电话110是否经由充电线100与充电单元57连接(步骤S2)。
在判别出移动电话110与充电单元57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2:是),充电控制部57c进行将蓄电池55的电力变换为与移动电话110对应的电力并供给到移动电话110的控制,开始对移动电话110充电(步骤S3)。在判别出移动电话110不与充电单元57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2:否),充电控制部57c不使移动电话110充电,另外,在为充电中的情况下,停止充电,结束充电处理(步骤S4)。在移动电话110从充电单元57拆下的情况下,或者在基于与移动电话110的通信而检测到充电完成的情况下,充电控制部57c停止对移动电话110充电。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便移动电话110以与充电单元57连接着的状态长期持续放置,如果由驾驶者的意思操作的点火开关装置46b不为接通,就不会充电,因此,能够防止蓄电池55过放电。
如图2所示,乘车用车座60构成为:具备聚氨酯制的坐垫部61、向前后延伸并从下方支承坐垫部61的树脂制的车座底板62和覆盖坐垫部61的车座罩面(日文:表皮)63。车座罩面63安装为覆盖坐垫部61,并且,车座罩面63设置为使其周缘部绕到车座底板62的下面,并通过打褶固定(タツカ一止め)等方式沿着车座底板62下面的外缘部固定。
铰链部29设置于车座底板62的前端和收纳盒50前部的侧壁部52的上部之间。
在车座底板62的下面和收纳盒50的侧壁部52的上缘部之间,设置有由橡胶等构成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利用该密封部件,可以防止水、尘埃等进入到收纳盒50。
另外,乘车用车座60构成为,能够利用锁止机构(未图示)以关闭收纳盒50的状态上锁。
在车座底板62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62b,坐垫部61的一部分突出到下方而形成的头盔支承部61b从开口62b向收纳盒50内露出。头盔H通过使其顶部H3受头盔支承部61b按压而切实地支承在收纳盒50内。
图5是从上方观察乘车用车座60而得到的俯视图。
如图2及图5所示,在车座底板62前部的下面,设置有支承板状的移动电话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和支承移动电话110的充电线100(供电线)的电线支承部70。
移动终端支承部65通过使车座底板62下面的一部分向下方鼓出而构成为口袋状,在该鼓出部66的后面,形成有能够向移动终端支承部65取放移动电话110的开口部66a。鼓出部66具有:与车座底板62的基部62a大致平行的底板部66b、将底板部66b的左右缘部和基部62a连接起来的左右一对侧板部66c和将底板部66b的前缘和基部62a连接起来的前板部66d。
在与底板部66b对置的车座底板62的基部62a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67,坐垫部61的下面突出到下方而形成的坐垫突出部61a从开口部67突出到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内部。
收纳于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移动电话110通过由坐垫突出部61a的弹力夹持而支承在底板部66b和坐垫突出部61a之间。如此,由于利用聚氨酯制的坐垫突出部61a夹持支承移动电话61a,因此,能够利用坐垫突出部61a衰减从车身传向移动电话110的振动。在此,也可以在底板部66b设置海绵等缓冲材料。
在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前板部66d,形成有贯通孔68,充电线100穿过该贯通孔68而引入到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内部。
图6是图5的Ⅵ-Ⅵ剖视图。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电线支承部70设置于铰链部29和移动终端支承部65之间。电线支承部70通过使车座底板62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而形成为钩状,在从车辆前方观察的情况下,电线支承部70的剖面成L字状,具有从基部62a向下方延伸的下方伸出部70a和从下方伸出部70a的下端向侧面延伸的支承板部70b。在与支承板部70b对置的基部62a的部分,形成有露出坐垫部61的开口部69。充电线100从L字的电线支承部70的开放部侧嵌入到电线支承部70内。
从收纳盒50的引入孔52a引入到收纳盒50内的前侧上部的充电线100,支承于在铰链部29附近的后方设置的电线支承部70,从而使前端的连接器100b导入到移动终端支承部65。如此,由于充电线100由电线支承部70支承着穿过铰链部29附近,因此,能够将开闭乘车用车座60时的充电线100的弯曲量变小,能够缩短充电线100,并且,能够防止充电线100在开闭乘车用车座60时变成妨碍。
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电线支承部70设置于比收纳于收纳盒50的头盔H的顶部H3更靠前的位置。由于头盔H的顶部H3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收纳盒50内的顶部H3前方的空间变为闲置空间,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顶部H3的前方设置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电线支承部70而将移动电话110支承于闲置空间,因此,能够将移动电话110紧凑地收纳在乘车用车座60的下方。
在此,当将头盔H收纳于收纳盒50时,无论头盔H的姿态如何,头盔H的顶部H3都朝向成为最上方的部位。例如,即便为头盔H倾斜着收纳以使护罩部H2朝向斜上前方的结构,通过将移动电话110收纳于此时的顶部H3前方的空间,也不会浪费乘车用车座60下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紧凑地收纳移动电话110,而不会给头盔H等收纳品、移动电话110的取放带来不便。
驾驶者能够通过使乘车用车座60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地向前方转动以变为打开了收纳盒50的状态,来将移动电话110收纳于移动终端支承部65。具体地,驾驶者能够通过将移动电话110与移动终端支承部65内的充电线100连接并向开口部66a插入移动电话110,来为移动电话110充电并将移动电话110收纳于移动终端支承部65。此时,由于乘车用车座60打开并向后上倾斜,因此,驾驶者能够使移动电话110从上方滑入而将移动电话110插入,从而能够容易地插入移动电话110,而不必担心移动电话110掉落等。
另外,通过在成为转动中心的铰链部29的附近设置移动终端支承部65,能够缩短充电线100。
进一步地,由于移动电话110支承于头盔H等物品上方的车座底板62,因此,当向移动终端支承部65装卸移动电话110时,能够容易地装卸移动电话110而无需移动物品。另外,当取放物品时,无需将移动电话110从移动终端支承部65取出。
另外,由于移动电话110收纳于由上述的密封部件密封的收纳盒50,因此,能够保护移动电话110免受水、尘埃等损伤。另外,能够通过用上述锁止机构将乘车用车座60以关闭着的状态上锁,来防止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移动电话110失窃。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电线支承部70能够在对车座底板62进行树脂成型时设置成一体,能够容易地形成。
如上所述,根据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在支承乘车用车座60的坐垫部61的车座底板62,设置支承移动电话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支承移动电话110的充电线100的电线支承部70,来将移动电话110以及充电线100支承于乘车用座椅60下的闲置空间,因此,能够将移动电话110以确保乘车用车座60下的空间并使头盔H等收纳品容易取放的方式紧凑地收纳在机动二轮车1的乘车用车座60下方。另外,由于利用设置于对坐垫部61进行支承的车座底板62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来支承移动电话110,因此,能够衰减振动,从而能够减弱从车辆传向移动电话110的振动。
另外,由于移动电话110由底板部66b和坐垫部61的坐垫突出部61a夹持支承,因此,能够有效地衰减从车辆传向移动电话110的振动。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移动电话110,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移动电话110的专用部件。
进一步地,由于充电线100由电线支承部70支承在铰链部29附近并向移动终端支承部65延伸,因此,能够使开闭乘车用车座60时的充电线100的弯曲量变小,能够缩短充电线100,并且,能够防止充电线100在开闭乘车用车座60时变成妨碍。
另外,由于头盔H下部开口H1朝下地收纳于乘车用车座60下方的收纳盒50,移动终端支承部65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头盔H的顶部H3的前方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H和乘车用车座60之间的闲置空间来紧凑地收纳移动电话110,而不会无用地提高乘车用车座60的车座高度。
另外,由于控制移动电话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收纳盒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因此,能够缩短从充电单元57延伸到移动终端支承部65的充电线100的长度。
另外,由于蓄电池55、充电单元57以及ECU56集中收纳于电气部件收纳部54,因此,能够在提高维护性的基础上,缩短从蓄电池55、ECU56向电气部件收纳部54后方的发动机E延伸的各种线束。
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形态,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经由铰链部29转动的乘车用车座60覆盖箱型的收纳盒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利用由联接件等固定于车体的拆装自如的乘员用车座,对设置于乘员用车座下方的车身侧的凹部等收纳部进行覆盖的结构中,也可以在该乘员用车座的车座底板设置移动终端支承部以支承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图9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移动终端支承部65配置于避开头盔H的顶部H3的前方位置,并且充电线100支承于使车座底板62的一部分突出到下方而形成的钩状的电线支承部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支承部265配置于避开头盔H的顶部H3的后方位置,并且充电线100在乘车用车座260的内部穿过而被支承,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收纳盒50以及乘车用车座260的前部而得到剖视图。图8是从上方观察乘车用车座260而得到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Ⅸ-Ⅸ剖视图;
乘车用车座260(车座)经由铰链部29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收纳盒50,并覆盖收纳盒50的上面50A的开口。
乘车用车座260构成为具备:坐垫部61、向前后延伸并从下方支承坐垫部61的树脂制的车座底板262和覆盖坐垫部61并固定于车座底板262的车座罩面63。
车座底板262具有:支承移动电话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265和将充电线100支承于车座底板262和坐垫部61之间的电线支承部270。
移动终端支承部265是将构成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相同的支承部形成于头盔支承部61b后方的车座底板262而成的部件。
电线支承部270具备:设置于车座底板262的基部62a的穿线孔271和位于乘车用车座260内部的、将充电线100夹持在基部62a的上面和坐垫部61的下面之间的夹持部272。穿线孔271在铰链部29附近并位于头盔支承部61b的前方,充电线100从穿线孔271引入到车座底板262的前侧内部。
夹持部272在头盔支承部61b的一侧具有使车座底板262的一部分向坐垫部61侧向上方突出为钩状而成的导线支承部266,穿过夹持部272的充电线100由导线支承部266限制位置,穿过头盔支承部61b的一侧延伸到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避开头盔支承部61b。如此,由于充电线100的位置由导线支承部266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充电线100在头盔支承部61b侧露出来。
夹持部272的后端部与移动终端支承部265的内部连续,充电线100在收纳盒50内使其大部分在乘车用车座260的内部穿过。在夹持部272,充电线100由坐垫部61的弹力夹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充电线100在坐垫部61的下面和车座底板262的上面之间穿过并由夹持部272支承,因此,能够遮蔽充电线100,并且,能够防止充电线100下垂到车座底板262下方而变成妨碍。另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支承充电线100,而无需设置用于支承充电线100的专用部件。
另外,能够通过使移动终端支承部265的开口部66a向铰链部29的相反侧开口,来防止移动电话110在向上方打开乘车用车座260时掉落等,进一步地,如本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若开口部66a朝向位于收纳盒50后部的后部侧壁部52d等纵壁部开口,则在关闭乘车用车座260的状态下,移动电话110就会利用纵壁部防脱而防止脱落,无需设置特殊的防脱部等,因此更好。
另外,能够利用头盔H的顶部H3后方的闲置空间,紧凑地收纳移动电话110。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头盔H下部开口H1朝下地收纳于收纳盒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头盔H下部开口H1朝上地收纳,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10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侧面观察收纳盒50以及乘车用车座360的前部而得到剖视图。
在收纳盒50的底面51的前部,形成有支承头盔H的顶部H3的头盔支承部51a,头盔H通过支承于头盔支承部51a而下部开口H1朝上地设置。
乘车用车座360(车座)经由铰链部29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收纳盒50,并覆盖收纳盒50的上面50A的开口。
乘车用车座360构成为具备:坐垫部61、向前后延伸并从下方支承坐垫部61的树脂制的车座底板362和覆盖坐垫部61并固定于车座底板362的车座罩面63。
车座底板362具有构成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以及电线支承部70相同的移动终端支承部365以及电线支承部370,但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支承部365以及电线支承部370设置在相比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稍向后方移动的位置,以与头盔H的下部开口H1重叠。
即,移动电话110由位于下部开口H1内的移动终端支承部365支承。
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头盔H下部开口H1朝上地收纳于乘车用车座360下方的收纳盒50,以使下部开口H1与车座底板362对置,移动终端支承部365配置在与头盔H的下部开口H1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头盔H的内侧和车座底板362之间的闲置空间,不会浪费乘车用车座360下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紧凑地收纳移动电话110,而不会给头盔H等收纳品、移动电话110的取放带来不便。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形态,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对移动电话110进行支承的其他结构的剖视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坐垫突出部61a直接与移动电话110抵接,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1所示,还可以为如下结构:舌状的上板部462从车座底板62一体地延伸到坐垫部61和移动电话110之间,经由该上板部462并利用坐垫部61和上板部462的弹性来夹持移动电话110。此外,上板部462也可以与车座底板62为分体的部件。另外,在上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地构成移动终端支承部265、365来支承移动电话110。

Claims (21)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具备在上方具有开口部的收纳部(50)和覆盖所述开口部的能够开闭的车座(60、260、360),并在由所述收纳部(50)和所述车座(60、260、360)形成的空间内以能够供电的方式收纳有移动终端(110),其特征在于,
在支承所述车座(60、260、360)的坐垫(61)的车座底板(62、262、362),设置有支承所述移动终端(110)的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365)以及支承所述移动终端(110)的供电线(100)的电线支承部(70、270、370),
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装卸地对该移动终端进行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100)在所述坐垫(61)和所述车座底板(62、262、362)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由所述车座底板(62、262、362)和所述坐垫(61)夹持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由所述车座底板(62、262、362)和所述坐垫(61)夹持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60、260、360)经由铰链(29)开闭自如地设置,所述供电线(100)由所述电线支承部(70、270、370)支承在所述铰链(29)附近并向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365)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50)将头盔(H)使其开口(H1)朝下地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所述头盔(H)的顶部(H3)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50)将头盔(H)使其开口(H1)朝下地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65、265)在俯视时配置在避开所述头盔(H)的顶部(H3)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50)将头盔(H)使其开口(H1)朝上地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365)配置在与所述头盔(H)的所述开口(H1)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50)将头盔(H)使其开口(H1)朝上地收纳,所述移动终端支承部(365)配置在与所述头盔(H)的所述开口(H1)对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110)以能够被充电的方式与所述供电线(100)连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10)充电的充电单元(57)收纳于在所述收纳部(50)下部形成的电气部件收纳部(54)。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收纳有蓄电池(55)和与所述充电单元(57)连接的ECU(56),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部(54)的后下方配置有车辆的发动机(E)。
CN201210335691.1A 2011-09-13 2012-09-11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Active CN102991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242A JP5624002B2 (ja) 2011-09-13 2011-09-13 鞍乗り型車両のモバイル端末支持構造
JP2011-199242 2011-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1617A CN102991617A (zh) 2013-03-27
CN102991617B true CN102991617B (zh) 2015-09-30

Family

ID=4792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5691.1A Active CN102991617B (zh) 2011-09-13 2012-09-11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24002B2 (zh)
CN (1) CN102991617B (zh)
IT (1) ITTO201207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8100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onda Motor Company Limited Electrical accessory socke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small motorcycle
MY183728A (en) * 2017-03-31 2021-03-10 Honda Motor Co Ltd Storage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6924268B2 (ja) 2017-09-29 2021-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WO2019187798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JP7012834B2 (ja) * 2018-04-26 2022-0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CN110435800B (zh) * 2018-05-03 2021-05-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电动车辆
TW202340011A (zh) * 2022-01-13 2023-10-16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JP2023183007A (ja) * 2022-06-15 2023-12-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317A (zh) * 2003-10-15 2005-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轻型车辆用遥控装置
CN201307683Y (zh) * 2008-11-15 2009-09-09 汪卫东 电动车手机充电插座
CN201910650U (zh) * 2010-12-31 2011-07-27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的无线供电器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1784U (zh) * 1978-12-20 1980-06-25
JPS6294988U (zh) * 1985-12-03 1987-06-17
JPH0345481A (ja) * 1989-07-13 1991-02-2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ヘルメット収納構造
JP2001278154A (ja) * 2000-03-31 2001-10-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リモコン装置
JP4446565B2 (ja) * 2000-07-05 2010-04-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廻り構造
JP2003137161A (ja) * 2001-11-06 2003-05-14 Honda Motor Co Ltd 携帯無線端末装着車両およびその携帯無線端末
JP2006347383A (ja) * 2005-06-16 2006-12-2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905288B2 (ja) * 2007-08-06 2012-03-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荷物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5145196B2 (ja) * 2008-11-14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317A (zh) * 2003-10-15 2005-07-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轻型车辆用遥控装置
CN201307683Y (zh) * 2008-11-15 2009-09-09 汪卫东 电动车手机充电插座
CN201910650U (zh) * 2010-12-31 2011-07-27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的无线供电器配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120719A1 (it) 2013-03-14
JP2013060082A (ja) 2013-04-04
CN102991617A (zh) 2013-03-27
JP5624002B2 (ja)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1617B (zh) 鞍乘型车辆的移动终端支承结构
US9070925B2 (en) Battery charger and battery charger attaching structure
CN110316313B (zh) 电器件的配置结构
EP1389552B1 (en) Electrically-Driven Vehicle
CN102910057B (zh) 鞍乘型电动车辆的配电部件收纳结构
CN102627133A (zh) 两轮电动车
JP5220927B2 (ja) 電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配線構造
CN102107706B (zh) 鞍乘型电动车辆
JP5946845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3203149A (ja) 電動車両の充電装置
JP201307156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モバイル端末収納構造
JP2016199236A (ja) 充電用ケーブルを用いて充電する鞍乗型電動車両
JPH11321748A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用車載式充電装置
BRPI1002424B1 (pt) motocicleta
EP3778362A1 (en) Usb terminal uni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type vehicle
CN105644677B (zh) 鞍骑型电动车辆
EP3450292B1 (en) Motorcycle
JP566570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モバイル端末支持構造
WO2018060907A1 (en) An auxiliary storage unit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CN107867351B (zh)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箱构造
JPH11321753A (ja)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充電器の配置構造
CN106672122A (zh) 一种电动车及其座椅
CN110494351B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电子设备充电装置
CN220905214U (zh) 鞍乘型车辆
CN21817246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