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6084B - 定向耦合器 - Google Patents

定向耦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6084B
CN102986084B CN201180033253.3A CN201180033253A CN102986084B CN 102986084 B CN102986084 B CN 102986084B CN 201180033253 A CN201180033253 A CN 201180033253A CN 102986084 B CN102986084 B CN 102986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electrode
directional coupler
connecting portion
main line
helical 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32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6084A (zh
Inventor
森隆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6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6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0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01P5/184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the guides being strip lines or micro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01P5/184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the guides being strip lines or microstrips
    • H01P5/185Edge coupled lin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用于提供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的定向耦合器的层叠体(12),该层叠体(12)通过将多个绝缘体层(16)进行层叠而构成。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内置于层叠体(12)中,且包含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Ax1、Ax2)的螺旋状部(Sp1、Sp2),并且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彼此进行电磁耦合。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具有相同的形状,且设置于在y轴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

Description

定向耦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向耦合器,更为具体地涉及在层叠体内内置有螺旋状的主线路及副线路的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定向耦合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以下,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进行说明。图11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分解图。
如图11所示,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包括电介质片材502a~502g、主线路504及副线路506。主线路504通过将涡旋状的第一耦合线路部504a与第二耦合线路部504b相连接而构成。第一耦合线路部504a及第二耦合线路部504b分别设置在电介质片材502b、502e上。另一方面,副线路506通过将涡旋状的第一耦合线路部506a与第二耦合线路部506b相连接而构成。第一耦合线路部506a及第二耦合线路部506b分别设置在电介质片材502c、502f上。而且,第一耦合线路部504a与第一耦合线路部506a进行电磁耦合,第二耦合线路部504b与第二耦合线路部506b进行电磁耦合。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以层叠方向的下侧的面成为安装面的方式安装在电路基板上。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需要识别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方向。更详细而言,能将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安装成主线路504成为主线路,副线路506成为副线路,还能将其以主线路504成为副线路、副线路506成为主线路的方式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然而,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存在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特性会发生变动的问题。
主线路504在层叠方向上设置在副线路506的上侧。更详细而言,第一耦合线路部504a在层叠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耦合线路部506a的上侧,第二耦合线路部504b在层叠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耦合线路部506b的上侧。因此,主线路504与电路基板内的布线或接地导体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比副线路506与电路基板内的布线或接地导体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要小。因此,主线路504被用作副线路、副线路506被用作主线路的情况与主线路504被用作主线路、副线路506被用作副线路的情况相比,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特性不同。因此,在将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需要识别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方向。
因此,在现有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500的表面(例如,电介质片材502g的背面)形成有未图示的方向识别标记。安装设备通过对该方向识别标记进行识别,从而将层叠型定向耦合器以规定的方向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但是,由于要形成定向标记,因此,存在层叠型定向耦合器的制造工序变得烦杂的问题。此外,需要识别层叠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然后安装到电路基板上,因此,存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需要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1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并且无需形成定向标记的定向耦合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将多个绝缘体层进行层叠而构成,且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的安装面;以及主线路及副线路,该主线路及副线路内置在所述层叠体中,且包含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的第一螺旋状部及第二螺旋状部,并且该主线路及副线路彼此进行电磁耦合,所述主线路及所述副线路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且设置于在所述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的定向耦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图。
图4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图。
图7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图。
图9是变形例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图。
图11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定向耦合器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Ax1、Ax2中心轴
Cn1~Cn4连接部
ML主线路
P0、P10、P20交点
P1~P4、P11~P14、P21~P24连接点
S1安装面
S2面
SL  副线路
Sp1、Sp2螺旋状部
10a~10e  定向耦合器
12层叠体
14a~14d  外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定向耦合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a~10e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a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a的图。以下,将定向耦合器10a的层叠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从z轴方向俯视时沿着定向耦合器10a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沿着定向耦合器10a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x轴、y轴及z轴彼此正交。
如图1及图2所示,定向耦合器10a包括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14a~14d)、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
如图1所示,层叠体12呈长方体状,并内置有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层叠体12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安装面S1。更详细而言,安装面S1是层叠体12在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底面。如图2所示,层叠体12通过将绝缘体层16(16a~16q)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正方向侧按此顺序排列地进行层叠而构成。绝缘体层16分别呈长方形状,并由电介质材料制成。以下,将绝缘体层16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称为表面,将绝缘体层16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面称为背面。
外部电极14a、14b分别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上。即,设置在绝缘体层16a的背面。而且,外部电极14a位于比外部电极14b更靠近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上。外部电极14a、14b仅设置在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上,未设置在层叠体12的其他表面上。
此外,外部电极14c、14d分别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上。即,设置在绝缘体层16q的表面上。而且,外部电极14c位于比外部电极14d更靠近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位置上。外部电极14c、14d仅设置在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上,未设置在层叠体12的其他表面上。
如上所述,外部电极14a、14b和外部电极14c、14d具有相对于位于层叠体12的z轴方向两端的侧面的中间位置的面S2(位于绝缘体层16i的表面与背面的中间的面(参照图3))构成面对称的结构。
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与14b之间,如图2所示,具有螺旋状部Sp1及连接部Cn1、Cn2。螺旋状部Sp1是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呈一边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朝向负方向侧前进的螺旋形状的信号线。即,螺旋状部Sp1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Ax1。螺旋状部Sp 1由信号导体18a~18f及通孔导体b9~b13所构成。
信号导体18a~18f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以下,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将信号导体18的绕逆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上游端,将信号导体18的绕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下游端。
通孔导体b9~b13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h、16g、16f、16e、16d,并与信号导体18连接。更详细而言,通孔导体b9与信号导体18a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8b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10与信号导体18b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8c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11与信号导体18c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8d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12与信号导体18d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8e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 13与信号导体18e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8f的上游端相连接。
如图2所示,连接部Cn1由通孔导体b1~b8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1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8a的上游端)和外部电极14a相连接。通孔导体b1~b8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a~16h,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
如图2所示,连接部Cn2由通孔导体b14~b16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1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8f的下游端)和外部电极14b相连接。通孔导体b14~b16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c、16b、16a,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如上所述,如图3(a)所示,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与14b之间。
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与14d之间,并与主线路ML进行电磁耦合,从而构成定向耦合器。如图2所示,副线路SL具有螺旋状部Sp2及连接部Cn3、Cn4。
螺旋状部Sp2是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呈一边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前进的螺旋形状的信号线。即,螺旋状部Sp2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Ax2。如图3所示,中心轴Ax2与中心轴Ax1相一致。螺旋状部Sp2由信号导体18g~18l及通孔导体b29~b33所构成。
信号导体18g、18h、18j、18l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信号导体18g、18h、18j、18l分别具有相对于面S2与信号导体18a、18b、18d、18f构成面对称的结构。信号导体18i、18k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信号导体18i、18k分别具有相对于面S2与信号导体18c、18e构成面对称的结构。以下,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将信号导体18的绕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上游端,将信号导体18的绕顺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下游端。
通孔导体b29~b33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i~16m,并与信号导体18连接。更详细而言,通孔导体b29与信号导体18g的上游端和信号导体18h的下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30与信号导体18h的上游端和信号导体18i的下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31与信号导体18i的上游端和信号导体18j的下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32与信号导体18j的上游端和信号导体18k的下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33与信号导体18k的上游端和信号导体18l的下游端相连接。
连接部Cn3具有相对于面S2与连接部Cn1构成面对称的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部Cn3由通孔导体b21~b28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8g的下游端)和外部电极14c相连接。通孔导体b21~b28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q、16p、16o、16n、16m、16l、16k、16j,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
连接部Cn4具有相对于面S2与连接部Cn2构成面对称的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部Cn4由通孔导体b34~b36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8l的上游端)和外部电极14d相连接。通孔导体b34~b36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o~16q,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如上所述,如图3(a)所示,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和14d之间。
具有上述结构的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且如图3(b)所示,设置于在安装面S1的法线方向(y轴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更详细而言,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具有相对于面S2构成对称的结构。因此,从z轴方向俯视时,主线路ML与副线路SL以相一致的状态重叠。因此,如图3(b)所示,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其结果是,主线路M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1、及副线路S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2相等。
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a中,在主线路ML被用作主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副线路的情况下,将外部电极14a用作输入端口,将外部电极14b用作主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c用作监视器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d用作50Ω终端端口。另一方面,在主线路ML被用作副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主线路的情况下,将外部电极14d用作输入端口,将外部电极14c用作主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b用作监视器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a用作50Ω终端端口。
(定向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及图2对定向耦合器10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要成为绝缘体层16的陶瓷生片。接下来,分别在要成为绝缘体层16的陶瓷生片上形成通孔导体b1~b16、b21~b36。具体而言,使激光束照射要成为绝缘体层16的陶瓷生片而形成通孔。接下来,利用印刷涂布等方法将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导电性糊料填充到该通孔中。
接下来,利用丝网印刷法或光刻法等方法将以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糊料涂布到要成为绝缘体层16c~16n的陶瓷生片的表面上,从而形成信号导体18。另外,也可以在形成信号导体18时,对通孔填充导电性糊料。
此外,利用丝网印刷法或光刻法等方法将以Ag、Pd、Cu、Au或它们的合金等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糊料涂布到要成为绝缘体层16a的陶瓷生片的背面上及要成为绝缘体层16q的陶瓷生片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外部电极14a~14d。
接下来,将各陶瓷生片进行层叠。具体而言,将要成为绝缘体层16a~16q的陶瓷生片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按此顺序排列地一片一片进行层叠和压接。通过以上的工序,形成母层叠体。利用温等液压等来对该母层叠体实施正式压接。
接下来,利用切刀将母层叠体切割成规定尺寸的层叠体12。对未烧成的层叠体12实施脱粘合剂处理及烧成。
通过以上的工序,得到经过烧成的层叠体12。对层叠体12实施滚筒加工,并进行倒角。
最后,对外部电极14的表面实施镀Ni/镀Sn。经过以上的工序,完成图1所示的定向耦合器10a。
(效果)
在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更详细而言,定向耦合器10a中,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具有相对于面S2构成面对称的结构。因此,主线路M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1、及副线路S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2相等。即,在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能使主线路ML与电路基板内的导体层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接近副线路SL与电路基板内的导体层之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因此,能使以将主线路ML用作主线路、且将副线路SL用作副线路的方式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耦合特性、定向特性、插入损耗、反射损耗,与以将主线路ML用作副线路、且将副线路SL用作主线路的方式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耦合特性、定向特性、插入损耗、反射损耗相一致。其结果是,在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
而且,还基于以下的理由,而使得在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更详细而言,定向耦合器10a中,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具有相对于面S2构成面对称的结构。因此,主线路ML与副线路SL具有相同的形状,在电阻值、寄生电容、电感值等电特性方面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能使以将主线路ML用作主线路、且将副线路SL用作副线路的方式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耦合特性、定向特性、插入损耗、反射损耗,与以将主线路ML用作副线路、且将副线路SL用作主线路的方式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耦合特性、定向特性、插入损耗、反射损耗相一致。其结果是,在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
此外,由于将定向耦合器10a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因此,无需在层叠体12的上表面设置方向识别标记。因此,能抑制因方向识别标记的存在而使主线路ML或副线路SL与方向识别标记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导致定向耦合器10a的耦合特性偏离所希望的耦合特性。
此外,在定向耦合器10a中,仅在z方向的侧面上形成有外部电极。因此,能降低外部端子与线路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提高定向耦合器10a的特性。
(变形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b进行说明。图4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b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对于定向耦合器10b的示意图沿用图3。
定向耦合器10a中,螺旋状部Sp1与螺旋状部Sp2在z轴方向上重叠。另一方面,定向耦合器10b中,螺旋状部Sp1与螺旋状部Sp2在z轴方向上不重叠,而是进行排列。由此,由螺旋状部Sp1和螺旋状部Sp2所产生的磁场的重叠增大,能提高主线路ML与副线路SL的耦合度。而且,能缩短定向耦合器10b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
(变形例2)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c进行说明。图5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c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c的图。
如图1及图5所示,定向耦合器10c包括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14a~14d)、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
定向耦合器10c的层叠体12及外部电极14的结构与定向耦合器10a的层叠体12及外部电极1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b之间,如图5所示,具有螺旋状部Sp1及连接部Cn1、Cn2。螺旋状部Sp1是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呈一边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前进的螺旋形状的信号线。即,螺旋状部Sp1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Ax1。螺旋状部Sp1由信号导体118a~118e及通孔导体b42~b45所构成。
信号导体118a~118e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以下,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将信号导体118的绕逆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上游端,将信号导体118的绕逆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下游端。
通孔导体b42~b45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b~16e,并与信号导体118连接。更详细而言,通孔导体b42与信号导体118a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b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43与信号导体118b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c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44与信号导体118c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d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45与信号导体118d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e的上游端相连接。
如图5所示,连接部Cn1由通孔导体b41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1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18a的上游端)和外部电极14a相连接。通孔导体b41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a。
如图5所示,连接部Cn2由通孔导体b46~b50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18e的下游端)和外部电极14b相连接。通孔导体b46~b50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e、16d、16c、16b、16a,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如上所述,如图6(a)所示,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b之间。
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和14d之间。而且,如图6(a)所示,副线路SL具有若以某一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主线路ML重叠的结构,上述某一直线是通过由外部电极14a与连接部Cn1的连接点P1、外部电极14b与连接部Cn2的连接点P2、外部电极14c与连接部Cn3的连接点P3、及外部电极14d与连接部Cn4的连接点P4所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P0的直线、且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
此外,副线路SL与主线路ML进行电磁耦合,从而构成定向耦合器。如图5所示,副线路SL具有螺旋状部Sp2及连接部Cn3、Cn4。螺旋状部Sp2是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呈一边绕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朝向负方向侧前进的螺旋形状的信号线。即,螺旋状部Sp2具有与z轴方向平行的中心轴Ax2。但是,如图6所示,中心轴Ax2与中心轴Ax1平行,但不相一致。螺旋状部Sp2由信号导体118f~118j及通孔导体b52~b55所构成。
信号导体118f、118h、118j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若信号导体118f、118h、118j分别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信号导体118a、118c、118e重叠。信号导体118g、118i分别由导电性材料所构成,并通过将线状导体进行折弯而制成。若信号导体118g、118i分别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信号导体118b、118d重叠。以下,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时,将信号导体118的绕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上游端,将信号导体118的绕顺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下游端。
通孔导体b52~b55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j、16i、16h、16g,并与信号导体118连接。更详细而言,通孔导体b52与信号导体118f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g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 53与信号导体118g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h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54与信号导体118h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i的上游端相连接。通孔导体b55与信号导体118i的下游端和信号导体118j的上游端相连接。
从y轴方向俯视时,若连接部Cn3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连接部Cn2重叠。如图5所示,连接部Cn3由通孔导体b56~b60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18j的下游端)和外部电极14c相连接。通孔导体b56~b60分别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g~16k,并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根通孔导体。
若连接部Cn4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连接部Cn1重叠。如图5所示,连接部Cn4由通孔导体b51所构成,并与螺旋状部Sp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端部(即,信号导体118f的上游端)和外部电极14d相连接。通孔导体b 51在z轴方向上贯通绝缘体层16k。如上所述,如图6(a)所示,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和14d之间。
具有上述结构的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如图6(b)所示,设置于在安装面S1的法线方向(y轴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更详细而言,若副线路SL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则与主线路ML重叠。因此,如图6(b)所示,主线路ML和副线路SL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其结果是,主线路M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1及副线路SL与安装面S1之间的距离D2相等。
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c中,在主线路ML被用作主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副线路的情况下,将外部电极14a用作输入端口,将外部电极14b用作主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c用作监视器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d用作50Ω终端端口。另一方面,在主线路ML被用作副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主线路的情况下,将外部电极14d用作输入端口,将外部电极14c用作主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b用作监视器输出端口,将外部电极14a用作50Ω终端端口。
(效果)
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c,与定向耦合器10a相同,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将中心轴Ax1和中心轴Ax2在x轴方向上错开,能自由地调节主线路与副线路之间的耦合度。
此外,在将定向耦合器10c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因此,无需在层叠体12的上表面设置方向识别标记。
然而,定向耦合器10c中,连接部Cn1、螺旋状部Sp1、连接部Cn2按此顺序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b之间,连接部Cn4、螺旋状部Sp2、连接部Cn3按此顺序连接在外部电极14d和14c之间。而且,连接部Cn1与连接部Cn4通过旋转180度而重叠,螺旋状部Sp1与螺旋状部Sp2通过旋转180度而重叠,连接部Cn2与连接部Cn3通过旋转180度而重叠。因此,对于定向耦合器10c的内部结构,即使以通过交点P0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也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主线路ML被用作主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副线路的情况,与主线路ML被用作副线路、且副线路SL被用作主线路的情况相比,定向耦合器10c的电特性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出于上述观点,在将定向耦合器10c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也无需识别方向。
(变形例3)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d进行说明。图7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d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d的图。
定向耦合器10c中,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b之间,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和14d之间。另一方面,定向耦合器10d中,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c之间,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b和14d之间。而且,如图7及图8所示,副线路SL具有以某一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而与主线路ML重叠的结构,上述某一直线是通过由外部电极14a与连接部Cn1的连接点P11、外部电极14b与连接部Cn3的连接点P12、外部电极14c与连接部Cn2的连接点P13、及外部电极14d与连接部Cn4的连接点P14所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P10的直线、且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
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d与定向耦合器10c相同,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而且,螺旋状部Sp1与螺旋状部Sp2在z轴方向上重叠。由此,由螺旋状部Sp1和螺旋状部Sp2所产生的磁场的重叠增大,能提高主线路ML与副线路SL的耦合度。而且,能缩短定向耦合器10d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
(变形例4)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e进行说明。图9是变形例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e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e的图。
定向耦合器10c中,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b之间,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c和14d之间。另一方面,定向耦合器10e中,主线路M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和14d之间,副线路SL连接在外部电极14b和14c之间。而且,如图9及图10所示,副线路SL具有以某一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而与主线路ML重叠的结构,上述某一直线是通过由外部电极14a与连接部Cn1的连接点P21、外部电极14b与连接部Cn3的连接点P22、外部电极14c与连接部Cn4的连接点P23、及外部电极14d与连接部Cn2的连接点P24所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P20的直线、且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直线。
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向耦合器10e与定向耦合器10c相同,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还能提高主线路与副线路之间的耦合度。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定向耦合器10a~10e并不限于所说明的结构,能在其要点范围进行改变。
另外,定向耦合器10a~10e中,在层叠体12内仅内置有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然而,在层叠体12内也可以内置有主线路ML及副线路SL以外的结构(例如,接地导体)。例如,在图2所示的定向耦合器10a内设有接地导体的情况下,优选在外部电极14a、14b与主线路ML之间设有接地导体。同样,优选在外部电极14c、14d与副线路SL之间设有接地导体。
在此情况下,根据接地导体在z轴方向的位置,能自由地调节线路的阻抗,从而使得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的阻抗匹配变得容易。
此外,定向耦合器10a~10e中,连接部Cn1~Cn4内置于层叠体12内而未露出在层叠体12外,但也可以从层叠体12露出。即,连接部Cn1~Cn4也可以从x轴方向的两端的侧面露出。
在此情况下,在绝缘体层上能形成信号导体的范围扩大,因此,能提高定向耦合器的特性的调节自由度。
工业中的应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定向耦合器,尤其在安装到电路基板上时无需识别方向这点上比较优异。

Claims (6)

1.一种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将多个绝缘体层进行层叠而构成,且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的安装面;以及
主线路及副线路,该主线路及副线路内置在所述层叠体中,且该主线路包含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的第一螺旋状部,该副线路包含具有与层叠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的第二螺旋状部,并且该主线路及副线路彼此进行电磁耦合,
所述主线路及所述副线路具有相同的形状,且设置于在所述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上相一致的区域内,
所述定向耦合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表面上的第一外部电极至第四外部电极,
所述主线路还包含:
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
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螺旋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
所述副线路还包含:
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
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螺旋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外部电极,
所述第一连接部到所述第四连接部平行于层叠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线路具有以某一直线为中心旋转180度而与所述主线路重叠的结构,所述某一直线是通过由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三连接点、及所述第四外部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第四连接点所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的直线、且是与所述安装面垂直的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和所述副线路具有相对于位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两端的表面的中间位置的面而构成面对称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至所述第四外部电极仅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位于层叠方向两端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部电极至所述第二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螺旋状部之间、所述第三外部电极至所述第四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螺旋状部之间的接地导体。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从层叠方向俯视时,所述第一螺旋状部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螺旋状部的中心轴不一致。
CN201180033253.3A 2010-07-06 2011-04-14 定向耦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6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3993 2010-07-06
JP2010-153993 2010-07-06
PCT/JP2011/059268 WO2012005041A1 (ja) 2010-07-06 2011-04-14 方向性結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6084A CN102986084A (zh) 2013-03-20
CN102986084B true CN102986084B (zh) 2015-08-05

Family

ID=4544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32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6084B (zh) 2010-07-06 2011-04-14 定向耦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91770B2 (zh)
JP (1) JP5545369B2 (zh)
CN (1) CN102986084B (zh)
WO (1) WO2012005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7469B2 (ja) * 2010-07-06 2014-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CN103311630B (zh) * 2012-12-29 2015-12-09 南京理工大学 C波段超宽带多倍频程微型定向耦合器
JP5975059B2 (ja) * 2014-04-28 2016-08-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TWI628844B (zh) * 2016-08-31 2018-07-01 璟德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化方向耦合器
JP6776818B2 (ja) * 2016-10-31 2020-10-28 Tdk株式会社 方向性結合器
WO2018212270A1 (ja) * 2017-05-19 2018-11-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20185560A1 (en) * 2019-03-13 2020-09-17 Avx Corporation Compact thin film surface mountable coupler having wide-band performance
JP2022043432A (ja) * 2020-09-04 2022-03-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7487B2 (ja) * 1991-12-09 1998-10-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型方向性結合器
JP2006191221A (ja) * 2005-01-04 2006-07-20 Murata Mfg Co Ltd 方向性結合器
JP2010011519A (ja) * 2009-10-16 2010-01-14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方向性結合器
CN101728055A (zh) * 2008-10-30 2010-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2803A (en) * 1990-02-02 1991-07-16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mpany Directional striplin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e
JPH05152814A (ja) 1991-11-27 1993-06-18 Murata Mfg Co Ltd チツプ型方向性結合器
JP2656000B2 (ja) * 1993-08-31 1997-09-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ストリップライン型高周波部品
DE69532581T2 (de) * 1994-05-19 2004-08-05 Tdk Corp. Richtkoppler
JP3097569B2 (ja) 1996-09-17 2000-10-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US6686812B2 (en) * 2002-05-22 2004-02-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iniature directional coupler
JP2004312065A (ja) * 2003-04-01 2004-11-04 Soshin Electric Co Ltd 受動部品
KR100541085B1 (ko) * 2003-09-24 2006-01-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세라믹 커플러
JP3791540B2 (ja) * 2004-05-18 2006-06-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JP4475298B2 (ja) * 2007-07-09 2010-06-09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
US8044749B1 (en) * 2008-02-26 2011-10-25 Anaren, Inc. Coupler device
JP5477469B2 (ja) * 2010-07-06 2014-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7487B2 (ja) * 1991-12-09 1998-10-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型方向性結合器
JP2006191221A (ja) * 2005-01-04 2006-07-20 Murata Mfg Co Ltd 方向性結合器
CN101728055A (zh) * 2008-10-30 2010-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JP2010011519A (ja) * 2009-10-16 2010-01-14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方向性結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0076A1 (en) 2013-05-16
WO2012005041A1 (ja) 2012-01-12
JP5545369B2 (ja) 2014-07-09
JPWO2012005041A1 (ja) 2013-09-02
CN102986084A (zh) 2013-03-20
US8791770B2 (en) 2014-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084B (zh) 定向耦合器
CN102484463B (zh) 滤波器
CN102484305B (zh) 定向耦合器
WO2012096047A1 (ja) 方向性結合器
CN104253295A (zh) 定向耦合器
TWI536655B (zh) 方向性耦合器
CN103684326B (zh) 滤波器
CN102971905B (zh) 电子元器件
CN104011812A (zh) 线圈部件
EP4164053A1 (en) 3 db orthogonal hybrid coupler,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4577289A (zh) 定向耦合器
US912423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2201820A (zh) 电路模块
CN101557026B (zh) 铁氧体磁铁元件、不可逆电路元件及复合电子部件的制法
CN105684305A (zh) 电子元器件
JP7029254B2 (ja) 方向性結合器
CN106532201A (zh) 基于环形谐振器的小型化宽阻带双模平衡带通滤波器
CN105322268A (zh) 定向耦合器
CN105281004A (zh) 定向耦合器
CN102960075A (zh) 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85883A (zh) 电感元件
JP4604431B2 (ja) 積層型方向性結合器
JP4803295B2 (ja) 積層型方向性結合器
KR20140072570A (ko) 비대칭 결합 선로들을 가지는 결합기
US9019034B2 (en) Non-reciprocal circuit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