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9302B -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 Google Patents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9302B
CN102959302B CN201180031323.1A CN201180031323A CN102959302B CN 102959302 B CN102959302 B CN 102959302B CN 201180031323 A CN201180031323 A CN 201180031323A CN 102959302 B CN102959302 B CN 102959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d hose
face
cutting surface
annulus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3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9302A (zh
Inventor
三浦良弘
藤森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9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9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9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3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bonding obtained by vulcanisation, gluing, melting,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18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dditional sea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其课题在于,简单地进行包覆盖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与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之间被密封部件(3)密封,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环状部(2a)之间和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及套管(2b)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4),且通路(4)中被填充粘结剂(5),从而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和环状部(2a)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和套管(2b)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且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及套管(2b)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被成为一体化。

Description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食品工厂或医药工厂等使用的柔软性及耐压性优异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生产该加强软管的软管端面处理方法及在实施其方法时直接使用的包覆盖。
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密封在软管主体的内部被埋设沿轴向延伸的加强线材的软管切割面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用于端面处理方法的包覆盖。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有如下方法:相对于软管切割面安装以包围其内周及外周的方式被形成的双层筒状的成形模,在该双层筒状的成形模的内部填充由与软管主体的材料相同种类的材料构成的热固化型包覆液,且以加热器使该包覆液热固化,从而成形与软管切割面被成为一体化的密封材料,由此该包覆液随着包覆液的填充而沿软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状流入,形成与该软管切割面的凹凸粘附的密封材料,由此,与软管切割面的形状无关地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没有间隙或剥离的端面处理(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198494号公报
然而,这种以往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软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状粘结圆环形状的密封材料,由于双方的粘结面积较小,因此在软管的连接状态下,若软管被折弯等向轴向的张力作用于软管切割面与密封材料的边界部外周,则密封材料有可能从软管切割面剥离。
尤其,加强软管由硅橡胶这样的柔软性优异的材料构成时,由于软管本身进一步弯曲变形而容易在软管切割面与密封材料的边界部外周产生裂缝,因此存在密封材料变得易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问题。
若密封材料从软管切割面剥离,则最坏的情况下,还可想到密封材料脱落而混入通过软管内的流体,尤其在食品工厂或药品工厂等对异物混入产品的处理严格的行业中,存在无法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解决这种问题作为课题,其目的在于:简单地进行包覆盖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进行与软管切割面的形状无关地不会剥离的包覆处理;以简单的操作进行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及简单地进行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等。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基于本发明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的的特征在于,具备加强软管,其中沿轴向埋设了加强线材,具有挠性;及包覆盖,其环状部及套管以分别与所述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被连续地形成;所述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与所述环状部的内端面之间被密封部件密封,在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环状部之间和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且该通路中被填充粘结剂,由此通过所述粘结剂使所述环状部及所述套管分别相对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除前述特征之外,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环状部中在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对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对于该突起部抵接。
而且,基于本发明的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工序,其使包覆盖的环状部及套管相对于加强线材向轴向被埋设的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以分别对置的方式进行覆盖;通路形成工序,其相对于所述环状部的内端面及所述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以分别与该内端面及该内周面抵接的方式装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在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环状部之间和所述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及粘附工序,其通过将粘结剂填充在所述通路中,使所述环状部及所述套管分别相对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而且,用于基于本发明的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方法的包覆盖,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环状部,其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对置而被形成为圆环状;及所述套管,其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对置而被形成为圆筒状,在所述环状部中的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结剂的第1通路,在所述套管中的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结剂的第2通路,且使所述第1通路及所述第2通路相互连通,以便所述粘结剂在其中流动。
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发明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中,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与环状部的内端面之间被密封部件密封,在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环状部之间和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及套管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且该通路中被填充粘结剂,由此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和环状部通过粘结剂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过粘结剂粘附,包覆盖的环状部及套管相对于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结,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包覆盖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
其结果,与即使在软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状粘结圆环形状的密封材料,双方的粘结面积也较小的以往的端面结构相比,即使在软管的连接状态下软管被折弯等向轴向的张力作用于软管切割面的附近外周,包覆盖的环状部和套管也不会被分离而脱落,混入食品或药品等产品中的可能性完全消失,尤其在食品工厂或药品工厂等对异物混入产品的处理严格的行业中也能够使用,安全性优异。
另外,在所述环状部中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对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对于该突起部抵接时,即使在切割加强软管时产生切割面的倾斜或在切割面产生凹凸等,在这些切割面与环状部的突起部之间被填充粘结剂的通路也能够被可靠地确保,倾斜状或具有凹凸的切割面与环状部通过粘结剂被粘附,因此能够进行与软管切割面的形状无关地不会剥离的包覆处理。
其结果,即使加强软管的切割面没有准确地被切割成与软管的轴向大致呈直角,也能够进行包覆盖的环状部不剥离的完整的包覆处理。
并且,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发明的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方法中,相对于环状部的内端面及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以分别与内端面及内周面抵接的方式装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在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环状部之间和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及套管之间形成互相连续的通路,且在通路填充粘结剂,由此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和环状部通过粘结剂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过粘结剂粘附,且包覆盖的环状部及套管相对于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结,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进行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
其结果,与以包围软管切割面的内周及外周的方式安装双层筒状的成形模并在其内部填充包覆液来形成与软管切割面被成为一体化的密封材料的以往的端面处理方法相比,工序数减少,适于现场施工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
并且,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发明的包覆盖中,在环状部中的加强软管的切割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粘结剂的第1通路,且在套管中的加强软管的外周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粘结剂的第2通路,且第1通路及第2通路被填充粘结剂,由此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和环状部通过粘结剂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过粘结剂粘附,且包覆盖的环状部及套管相对于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结,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不会从软管切割面剥离的包覆处理。
其结果,与粘结于软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状的圆环形状密封材料相比,即使在软管的连接状态下软管被折弯等向轴向的张力作用于软管切割面的附近外周,包覆盖的环状部和套管也不会被分离而脱落,混入食品或药品等产品中的可能性完全消失,尤其在食品工厂或药品工厂等对异物混入产品的处理严格的行业中也能够使用,安全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包覆盖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3是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的整体结构的纵截面主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包覆盖的纵截面侧视图。
图6是分解立体图。
图中:1-加强软管,1a-加强线材,1b-切割面,1c-外周面,1d-内周面,2-包覆盖,2a-环状部,2b-套管,2d-突起部,3-密封部件,3a-外周面,4-通路,4a-第1通路,4b-第2通路,5-粘结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作为主要构成要件,具备:加强软管1,加强线材1a沿轴向被埋设于其中且具有挠性;及包覆盖2,环状部2a及套管2b以分别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1c的前端部分对置的方式被连续地形成。
通过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与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之间被分别抵接于这些内周面1d及内端面2c的密封部件3密封,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与包覆盖2之间形成通路4,且该通路4中被填充粘结剂5,由此构成为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分别粘附包覆盖2而使其一体化。
加强软管1以向径向一体地层积的方式被成型由柔软性优异的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多个层,在这些多个层之间通过将加强线材1a沿轴向缠绕等而被埋设加强层。
作为加强软管1的具体例,通常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胶等形成内层1i和外层1o,且在这些内层1i和外层1o之间作为加强线材1a以网状或螺旋状等预定形状缠绕由聚酯、尼龙(注册商标)、芳纶纤维或编织较细的单丝的复丝等构成的加强丝或加强纤维或不锈钢等金属线、较粗的单丝等硬质合成树脂制的线材等线圈。
另外,加强软管1的轴向端部通常被例如切刀或剪刀等刀具切割,切割面1b被形成为与加强软管1的轴向大致呈直角。
但是,加强软管1例如由硅橡胶等柔软性(挠性)优异的材料被成型,即使以锋利的刀具切割,切割时也容易发生软管走样等变形,难以切割成其切割面1b相对于轴向呈直角状,并且在切割面1b易产生凹凸。
并且,通过刀具切割加强软管1时,虽然由柔软性优异的材料构成的内层1i或外层1o容易切割,但是加强线材1a比较难切割,因此存在在软管切割后的状态下加强线材1a的末端部从切割面1b迸出,或加强线材1a脱落,或伴随加强线材1a的脱落在切割面1b出现孔的情况。
如此在加强线材1a的末端部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迸出或脱落或穿孔的状态下直接连接配管时,在该迸出的加强线材1a的末端部容易附着食品或药品等,因此有可能产生杂菌并繁殖,作为加强线材1a使用金属线时有可能生锈。此外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中,软管的构成材料与加强线材1a的边界部分或加强线材1a的漏孔露出,因此流体由于毛细管现象从这些边界部分或漏孔向加强软管1的内部浸透,存在其腐坏而成为污染的原因的可能性。并且,当作为加强线材1a使用加强丝或加强纤维时,存在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脱落的加强线材1a混入产品的可能性,作为加强线材1a使用金属线时还存在锈混入产品的可能性,尤其在食品工厂或药品工厂等卫生方面管理较严格的场所,在卫生方面存在风险因素。
而且,加强软管1的整体例如由硅橡胶等被成型为透明或半透明时,还存在由于因流体的浸透引起的腐坏等导致软管的透明性下降的可能性。
包覆盖2由与加强软管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或通过后述的粘结剂5与加强软管1的构成材料的粘结性优异的材料构成,且具有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对置而被形成为圆环状的环状部2a及与该环状部2a连续并以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对置的方式被形成为圆筒状的套管2b。
环状部2a的内径被形成为与后述的密封部件3的外径大致同径。
套管2b的内径被形成为比加强软管1的外径更大径。
并且,虽未图示,但是根据需要还能够在被形成环状部2a的套管2b的基端部外周一体地形成法兰部或凸缘部等。
密封部件3由相对于加强软管1、包覆盖2及后述的粘结剂5难以粘结的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其外径被形成为与环状部2a的内径及加强软管1的内径大致同径的空心状或实心状的圆柱体或圆筒状。
另外,密封部件3在以相对于加强软管1盖住其切割面1b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1c的前端部分的方式被覆盖包覆盖2的状态下,通过沿着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及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插入密封部件3,其外周面3a分别抵接于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和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与环状部2a之间及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与套管2b之间划分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4。
另一方面,优选通过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中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对置的端面形成朝向切割面1b局部突出的突起部2d,在环状部2a的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之间作为被填充后述的粘结剂5的通路4形成第1通路4a。
优选通过在包覆盖2的套管2b中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对置的内周面形成朝向外周面1c局部突出的凹凸部2e,在套管2b的内周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作为被填充后述的粘结剂5的通路4形成第2通路4b,并使其连通成粘结剂5遍及第1通路4a与第2通路4b而相互流动。
粘结剂5被填充于被形成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与包覆盖2之间的通路4中,通过固化使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与包覆盖2粘附,为了使粘结操作轻松,优选使用流动性优异且容易固化控制的粘结剂。
尤其,加强软管1的内层1i及外层1o例如由附加反应型硅橡胶形成时,作为由与其同种材料构成的粘结剂5优选使用附加反应型硅酮(液状硅酮弹性体)。
作为该附加反应型硅酮,若使用RTV则在室温中固化,若代替这个使用LTV则在100℃左右的温度下提前(几分钟左右)固化,故优选。
此外,需使粘结剂5以如下方式流动,即通过被注入于朝向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形成于外周面1c与包覆盖2之间的通路4,逐出通路4内的空气而通路4整体被充满粘结剂5。即,优选在通路4设置粘结剂5的注入口5a和作为伴随从注入口5a注入粘结剂5逐出通路4内残留的空气的构件的抽气用流路5b。优选粘结剂5的注入口5a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或套管2b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朝向通路4开设多个。
并且,用于生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的软管端面处理方法,包括包覆盖2的包覆工序、粘结剂4的通路形成工序及基于粘结剂5的粘附工序等。
如图1所示,包覆盖2的包覆工序以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及套管2b分别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1c的前端部分对置的方式进行覆盖。
并且,该包覆工序中,优选在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的周向的一部分与被形成于环状部2a的端面的突起部2d碰撞的状态下填充粘结剂5。此时,根据需要还能够通过将加强软管1和包覆盖2相对地向周向旋转操作等,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周向与被形成于环状部2a的端面的突起部2d嵌合。
另外,该包覆工序中,还能够在包覆盖2相对于加强软管1被覆盖之前的时刻,在包覆盖2的端面预先涂布预定量的粘结剂5。
粘结剂4的通路形成工序为如下:相对于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及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以分别与这些内端面2c及内周面1d抵接的方式装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3,通过以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密封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的间隙,在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与环状部2a之间作为通路4被区划形成第1通路4a,并且在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与套管2b之间作为通路4被区划形成第2通路4b。
基于粘结剂4的粘附工序为如下:通过从被开凿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或套管2b中的任一方的注入口5a朝向通路4的第1通路4a或第2通路4b注入粘结剂4,遍及这些第1通路4a及第2通路4b的整体而被填充粘结剂4,接着通过固化粘结剂4,使环状部2a及套管2b分别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粘附。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及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2,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和环状部2a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和套管2b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及套管2b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被一体化。
由此,能够进行不会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剥离的包覆处理,并能够完全防止加强线材1a的末端部从切割面1b迸出或脱落,并且能够防止因毛细管现象引起的流体沿加强线材1a所通过的孔向加强软管1内部的浸透。
另外,例如在加强软管1的连接状态下加强软管1被折弯等,即使向轴向的张力作用于切割面1b的附近外周,也能够防止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和套管2b被分离而脱落。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该实施例1构成为如下:如图1~图3所示,在环状部2a的端面向周向按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凸起部2d来作为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及包覆盖2,且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的周向的一部分相对于这些多个突起部2d中的其一部分或全部抵接,由此除突起部2d以外的部位在环状部2a的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之间成为通路4的第1通路4a。
并构成为如下:在套管2b的内周面,向轴向及周向按预定间隔形成多个凸状部2e1作为凹凸部2e,且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与凸状部2e1的前端抵接,由此除凸状部2e1以外的凹状部位在套管2b的内周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成为通路4的第2通路4b。
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环状部2a的端面以半球状一体形成突起部2d,在套管2b的内周面以半球状一体形成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1。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虽未图示,但也能够将突起部2d及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1分别设为圆锥状或角锥状、圆锥台状、角锥台状等其他形状,或将与突起部2d的凸状部2e1设为不同的形状。
并且,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包覆盖2的套管2b中在轴向大致中间位置,朝向通路4的第2通路4b向径向开凿粘结剂5的注入口5a,并且向周向分别按预定间隔配置多个。
此时,优选在通路4的轴向两端位置作为伴随粘结剂5的注入的残留空气逐出构件配置抽气用流路5b。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抽气用流路5b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上从通路4的第1通路4a向轴线方向开凿抽气用通孔2f,且使环状开口部2g在位于环状部2a的相反侧的套管2b的前端部内周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开口。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虽未图示,但还能够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上朝向通路4的第1通路4a开凿粘结剂5的注入口5a,或以堵塞环状开口部2g的方式在位于环状部2a相反侧的套管2b的前端部内周朝向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突出形成环状凸部,并在该环状凸部开凿抽气用的通孔。
并且,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加强软管1中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胶等构成的内层1i和外层1o之间,将加强线材1a针织为筒状,从而与内层1i及外层1o一体形成加强层。
作为这种加强软管1的制造方法,根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平8-207110号公报所公开的挤出成型装置,首先挤出成型内层1i之后,沿其外周面通过针织机(未图示)织进加强线材1a,进一步在加强线材1a的外侧挤出成型外层1o并层叠。
另外,作为这种加强软管1的加强线材1a,使用例如包括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等的合成纤维或人造纤维等的再生纤维等而通过加热熔融的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将向加强软管1的轴向连续的经编列1a1……和与其交叉而向加强软管1的周向连续的纬编列1a2……分别按等间隔折弯成大致U字形而相互伸缩自如地织进。
就这些经编列1a1……及纬编列1a2……的织进方向而言,优选以使经编列1c1与软管主体1的轴向平行,并且相对于此以正交的方式织进纬编列1c2……,或以作用于经编列1c1……及纬编列1c2……的力相对于软管主体1的扭转平衡的方式,从上述软管H的轴向倾斜成预定角度而缠绕成螺旋状。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及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2,例如如图1所示的例子,配置成相对于包覆盖2插入加强软管1,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的周向的一部分与向周向按预定间隔被配置的多个突起部2d中的至少其中一部分碰撞,并且沿这些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及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装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3。
由此,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加强软管1的内周面1d之间被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密封,第1通路4a的内端被堵塞。
尤其,通过刀具切割加强软管1时,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轴向倾斜或在切割面1b产生凹凸等,即使没有被准确地切割成与加强软管1的轴向呈大致直角,也通过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的周向的一部分与多个突起部2d中的至少其中一部分碰撞,可在这些切割面1b与环状部2a的突起部2d之间可靠地确保被填充粘结剂5的第1通路4a。
之后,在该状态下,若粘结剂5从注入口5a朝向通路4的第2通路4b被注入,则沿第2通路4b向加强软管1的轴向扩张伸展,且其一部分粘结剂5在第1通路4a中流动,从成为抽气用流路5b的通孔2f逐出通路4内的空气,且根据需要通过使粘结剂5溢出,从而由粘结剂5填满第1通路4a的整体。并且,与此同时,剩余的粘结剂5从在套管2b的前端部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作为抽气用流路5b开口的环状开口部2g逐出第2通路4b内的空气,且根据需要通过使粘结剂5溢出,从而由粘结剂5填满第2通路4b的整体。
之后,在该状态下,若使粘结剂5固化,则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和环状部2a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的同时,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和套管2b通过粘结剂5被粘附,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及套管2b相对于加强软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被牢固地粘结,加强软管1和包覆盖2被一体化。
由此,即使切割加强软管1时产生切割面1b的倾斜或在切割面1b产生凹凸,也能够与此无关地进行包覆盖2的环状部2a不会剥离的完整的包覆处理。
尤其,如图1~图3所示的例子,加强软管1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胶等构成的内层1i和外层1o之间将加强线材1a针织成筒状而被形成为层状时,具有能够完全防止加强线材1a从切割面1b脱离,并且能够防止因毛细管现象引起的流体沿加强线材1a的浸透,且还能够防止因浸透的流体的腐坏等引起的软管的透明性下降的优点。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中,如图4~图6所示,在套管2b的内周面作为凹凸部2e以分别向轴向及周向相互靠近的方式形成多个前端面平坦的凸状部2e2,且配置成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抵接于凸状部2e2的平坦的前端面,由此在套管2b的内周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在除凸状部2e2以外的凹状部位形成分别向轴向和周向延伸而相互交叉的第2通路4b,以上结构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
在图4~图6示出的例子中,在套管2b的内周面以前端面成为矩形的四角锥台的方式一体形成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2,第2通路4b向轴向及周向被形成为格子状。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虽未图示,但能够将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2设为前端面呈三角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者多边形的角锥台等形状,并使第2通路4b以螺旋状交叉。
并且,图4~图6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伴随粘结剂5的注入的残留空气逐出构件,即抽气用流路5b,并未在包覆盖2的环状部2a开凿抽气用通孔2f,而是代替于此,使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装卸自如地接触,第1通路4a的内压上升伴随从注入口5a注入粘结剂5,由此可弹性变形的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膨胀,从而在与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间开口抽气用的微小的间隙。即,在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间形成开闭自如的抽气用流路5b。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虽未图示,但能够通过使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尽可能朝向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靠近,在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作为抽气用流路5b。
另外,作为抽气用流路5b,并未在位于环状部2a的相反侧的套管2b的前端部内周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开口环状开口部2g,而是代替于此,在套管2b的前端部内周朝向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突出形成环状凸部2h,且使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装卸自如地接触,第2通路4b的内压伴随从注入口5a注入粘结剂5而上升,由此可弹性变形的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膨胀,从而在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开口抽气用的微小的间隙。即,在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形成有开闭自如的抽气用流路5b。
并且,作为其他例子虽未图示,但能够通过使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尽可能朝向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靠近,在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作为抽气用流路5b。
并且根据需要,能够通过第2通路4b的内压伴随从注入口5a注入粘结剂5而上升,可弹性变形的套管2b整体膨胀,从而在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2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形成粘结剂所流动的微小的间隙。
此外,在被形成环状部2a的套管2b的基端部外周一体形成有法兰状的凸缘部2i。
根据需要,设为如下结构,即以盖住法兰状的凸缘部2i的方式安装例如由不锈钢或金属等刚性材料构成的罩2j,并且使其与具有法兰状凸缘部2k的其他软管(未图示)接合,从而能够以软管连接器(未图示)装卸自如地连结它们双方。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A及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2,如图4所示的例子,通过从在包覆盖2的套管2b中被开凿在轴向大致中间位置的注入口5a注入粘结剂5,向轴向及周向沿格子状的第2通路4b向加强软管1的轴向和周向扩张伸展,且其一部分粘结剂5在第1通路4a流动,并通过内压上升从被形成于环状部2a的内端面2c与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间的开闭自如的抽气用流路5b或微小的间隙逐出第1通路4a内的空气,且根据需要通过使粘结剂5溢出,由粘结剂5填满第1通路4a的整体。
并且,与此同时,剩余的粘结剂5流动至第2通路4b的末端,通过内压上升从被形成于环状凸部2h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的开闭自如的抽气用流路5b或微小的间隙逐出第2通路4b内的空气,且根据需要通过使粘结剂5溢出,从而由粘结剂5填满第2通路4b的整体。通过伴随粘结剂5的注入的内压上升,粘结剂还在被形成于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2的前端面与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之间的微小的间隙中流动,从而间隙整体被粘结剂5填满。
由此,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相比,有如下优点,即粘结剂5不仅流入第2通路4b的整体,根据需要还均等地流入凹凸部2e的凸状部2e2和加强软管1的外周面1c的间隙整体,能够无残留空气地充满粘结剂5。
另外,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1相比,第2通路4b的容积较狭窄,因此有能够缩短用于使粘结剂5充满所需的时间并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的优点。
另外,前示实施例中,在环状部2a的端面作为突起部2d分别向周向按预定间隔一体形成多个,且在套管2b的内周面作为凹凸部2e向轴向及周向按预定间隔一体形成多个凸状部2e1,或以分别向轴向及周向相互靠近地方式形成多个前端面平坦的凸状部2e2,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作为突起部2d断续地一体形成向周向延伸的突条,或在套管2b的内周面作为凹凸部2e一体形成向轴向及周向延伸的突条或凹槽等。
这些情况也能够获得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并且,图示例中示出了加强软管1中通过在内层1i与外层1o之间将加强线材1a针织为筒状而形成为层状,由此与这些内层1i及外层1o一体地形成加强层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3-166684号公报所示,将多个加强线材1a缠绕成螺旋状而设为格子状等,加强线材1a的条数及缠绕形状是任意的。

Claims (3)

1.一种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强软管,其中沿轴向埋设了加强线材,具有挠性;及
包覆盖,其环状部及套管以分别与所述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被连续地形成;
在所述环状部中在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对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对于该突起部抵接;
所述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与所述环状部的内端面之间被密封部件密封,在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环状部之间和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且该通路中被填充粘结剂,由此通过所述粘结剂使所述环状部及所述套管分别相对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2.一种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覆工序,其使包覆盖的环状部及套管相对于加强线材向轴向被埋设的加强软管的切割面及与其连续的外周面以分别对置的方式进行覆盖;
配置工序,其是配置成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周向的一部分与被形成于所述环状部的端面的突起部碰撞的工序;
通路形成工序,其相对于所述环状部的内端面及所述加强软管的内周面,以分别与该内端面及该内周面抵接的方式装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在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环状部之间和所述加强软管的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间形成相互连续的通路;及
粘附工序,其通过将粘结剂填充在所述通路中,使所述环状部及所述套管分别相对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软管的端面处理方法的包覆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环状部,其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对置而被形成为圆环状;及
所述套管,其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对置而被形成为圆筒状,
在所述环状部中的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切割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结剂的第1通路,在所述套管中的与所述加强软管的所述外周面的对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结剂的第2通路,且使所述第1通路及所述第2通路相互连通,以便所述粘结剂在其中流动。
CN201180031323.1A 2010-07-13 2011-07-08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Active CN102959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9102 2010-07-13
JP2010159102 2010-07-13
PCT/JP2011/065667 WO2012008371A1 (ja) 2010-07-13 2011-07-08 補強ホースの端面構造及びそのホース端面処理方法並びに被覆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9302A CN102959302A (zh) 2013-03-06
CN102959302B true CN102959302B (zh) 2015-05-13

Family

ID=4546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323.1A Active CN102959302B (zh) 2010-07-13 2011-07-08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889065B1 (zh)
CN (1) CN102959302B (zh)
BR (1) BR112012032802A2 (zh)
HK (1) HK1182434A1 (zh)
MY (1) MY164176A (zh)
WO (1) WO2012008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0940A (en) * 2013-12-03 2015-06-10 Eaton Ind Ip Gmbh & Co Kg Hose coup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hose connection
DE102014102199B4 (de) * 2014-02-20 2021-08-1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eines Flechtschlauchs mit einem Bauelement eines Fahrzeugs
CN105626976B (zh) * 2016-02-29 2017-12-26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埋地管线的保护装置
US10520029B2 (en) * 2017-04-19 2019-12-31 Seiko Instruments Inc. Structure with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enveloping layer, bearing, and drive module
GB2580693B (en) 2019-01-25 2023-03-15 Danfoss Power Solutions Ii Technology As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tubular element, a combination of a device with a tubular element and a bonding compound,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th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06A (zh) * 1988-06-03 1990-01-03 竹井典夫 管道的衬层及其操作方法
CN101016967A (zh) * 2006-11-21 2007-08-15 阎金波 薄壁不锈钢管道封粘卡连接法
CN201487419U (zh) * 2009-08-18 2010-05-26 王占奎 无缩径双热熔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063Y2 (ja) * 1979-03-13 1984-03-1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配管接合体
JPS586202A (ja) * 1981-07-06 1983-01-13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液体分離管と連結器の連結構造
JPH02229668A (ja) * 1989-02-28 1990-09-12 Showa Alum Corp 金属材のろう付方法
JPH10138346A (ja) * 1996-11-12 1998-05-26 Furoueru:Kk フッ素樹脂製チューブの継手用抜け止めリングの溶着方法
JP2003207087A (ja) * 2002-01-09 2003-07-25 Sekisui Chem Co Ltd 複層管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DE10336494A1 (de) * 2003-08-08 2005-03-03 Veritas Ag Kupplung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CA2673945A1 (en) * 2007-01-10 2008-07-17 Tyco Fire Products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sealing dry fit connections in a piping assembly
JP5403533B2 (ja) * 2008-08-21 2014-01-29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合成樹脂パイ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06A (zh) * 1988-06-03 1990-01-03 竹井典夫 管道的衬层及其操作方法
CN101016967A (zh) * 2006-11-21 2007-08-15 阎金波 薄壁不锈钢管道封粘卡连接法
CN201487419U (zh) * 2009-08-18 2010-05-26 王占奎 无缩径双热熔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08371A1 (ja) 2013-09-09
CN102959302A (zh) 2013-03-06
JP4889065B1 (ja) 2012-02-29
WO2012008371A1 (ja) 2012-01-19
BR112012032802A2 (pt) 2019-09-24
HK1182434A1 (zh) 2013-11-29
MY164176A (en)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302B (zh) 加强软管的端面结构及其软管端面处理方法以及包覆盖
US8091800B2 (en) Drippers and pipe couplers
JP6346613B2 (ja) オーバーモールド医用コネクタチュービング及び方法
CA2998315A1 (en) High pressure pip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pipe
JP2013032833A (ja) ゴムホースの製造方法、ゴムホース、及び端子金具付きゴムホース
CN105546092A (zh) 齿轮以及齿轮的制造方法
RU2358180C2 (ru) Резьбово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и защитная оболочка для него
JP2009180311A (ja) ホース口金具用樹脂製ニップルおよびホース口金具接続構造
JP2008213389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の製造方法及び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用中子
EP2284431B1 (de) Armatur, insbesondere ein Verbindungs- bzw. Anschlussstück
JP5542354B2 (ja) 可撓性補強ホース
EP3855056B1 (en) Heat-resistant flexible pipe
JP4780650B2 (ja) 補強ホースの端面構造及びその端面処理方法並びにホース端面処理キット
JP2018525167A (ja) 気管切開チューブアセンブリ及び内部カニューレ
CN106641495A (zh) 一种防爆伸缩软管
WO2016110509A1 (en) Multi -channel hose for use as 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 -channel hose
WO2008150209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expansion device for breaking of solid materials
WO2019206770A1 (de) Fluidverbindungsadapter, fluidverbindungs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luidverbindungsadapters
DK2679877T3 (en) A hose member with bending protection
EP2643618B1 (en) A non-return valve for a tubular consolidation element
JP2008002637A (ja) ゴムホ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82868A (ja) 耐圧ホース及びその連結構造
JP2007127235A (ja) 送液用フレキシブルホ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24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24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