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257A -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257A
CN102957257A CN2012103172138A CN201210317213A CN102957257A CN 102957257 A CN102957257 A CN 102957257A CN 2012103172138 A CN2012103172138 A CN 2012103172138A CN 201210317213 A CN201210317213 A CN 201210317213A CN 102957257 A CN102957257 A CN 102957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commutator
rearward end
torsion spring
medi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72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257B (zh
Inventor
岛利幸
小栗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7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38Brush holders
    • H01R39/381Brush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brus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02K5/143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s
    • H02K5/148Slidably supported brus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刷(33)晃动的电刷装置(31)以及电动机(1)。刷握(32)沿换向器(16)的大致径向延伸。刷握(32)具有沿换向器(16)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S1)和第2内侧面(S2)。扭簧(34)通过按压电刷后端部(33n)的按压部位(P4、P5)从而将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按压部位(P4、P5)位于从电刷中心线(L2)沿换向器(16)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电刷(33)被扭簧(34)弹压,由此电刷前端部(33m)与第1内侧面(S1)接触,且电刷后端部(33n)与第2内侧面(S2)接触。

Description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电刷与换向器接触的电刷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刷装置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124518号公报的电动机具备电刷装置,该电刷装置具有与换向器的外周面接触的供电刷。换向器被外嵌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被旋转驱动。电刷的前端与换向器的外周面接触。电刷装置进一步具有:筒状的刷握,将电刷保持在该刷握的内侧;以及弹簧,其将该电刷的后端向换向器弹压。这样的电刷装置有时使用扭簧来作为对电刷后端进行弹压的弹簧。使用扭簧与使用例如螺旋弹簧相比,能够使电刷装置小型化。一般来讲,扭簧以1点按压电刷的后端面从而将该电刷向换向器弹压。考虑到电刷的热膨胀,刷握的内部空间形成得比电刷的外形稍大。为此,在旋转轴被旋转驱动时、即在换向器旋转时,会出现在刷握的内部电刷的姿势难以稳定,使得电刷前端与换向器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所述日本特开2010-12451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刷装置中,为了使电刷在稳定地与换向器接触,在电刷的后端设置有板状的按压部件。然后,通过扭簧弹压按压部件,从而扭簧的弹压力经由该按压部件传递至电刷上。
然而,在所述日本特开2010-12451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刷装置中,扭簧以1点来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所以,通过扭簧对按压部件进行弹压的弹压方向难以稳定。于是,被按压部件弹压的电刷也会出现弹压方向难以稳定,使得电刷在刷握的内部晃动、即振动的问题。另外,在这样的电刷装置中,由于在弹簧和电刷之间追加设置有按压部件,所以导致部件数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刷晃动的电刷装置以及电动机。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电刷装置,其具备:刷握,沿所述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基于该构成,扭簧按压位于电刷后端部的、从电刷中心线沿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的按压部位。所以,扭簧容易将使该电刷旋转的旋转力、即转矩施加在电刷上,以使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在被施加了该旋转力的电刷中,电刷前端部侧接触并按压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一个内侧面,电刷后端部侧接触并按压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另一个内侧面。由于电刷在刷握的内部变得难以沿换向器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轴向上的晃动或振动。电刷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接触。通过扭簧按压位于电刷后端部的、从电刷中心线沿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的按压部位,可抑制电刷在刷握内的晃动或振动,所以部件数量不増加。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所述换向器具有第1换向器端和第2换向器端,所述第1换向器端为轴向的第1端,所述第2换向器端为位于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所述第1内侧面和所述第2内侧面以随着接近所述换向器而向所述第1换向器端接近的形式倾斜。所述按压部位位于,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比所述电刷中心线更靠近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位置。
基于该构成,在扭簧向与换向器的直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弹压电刷后端部时,电刷容易被旋转,以使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因此,电刷前端部与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一个内侧面接触,电刷后端部与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另一个内侧面接触。扭簧弹压电刷的弹压方向并不一定设为复杂的方向。因此,该构成能够抑制电刷装置的构造复杂化。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所述电刷相对于所述电刷中心线在所述第2换向器端的附近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基于该构成,能够使通过扭簧弹压电刷而产生的、使该电刷旋转的旋转力变大,以使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能够通过一个内侧面较大程度地按压电刷前端部、且能够通过另一个内侧面较大程度地按压电刷后端部。由于电刷在刷握的内部变得更加难以沿换向器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轴向上的晃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所述换向器具有第1换向器端和第2换向器端,所述第1换向器端为轴向的第1端,所述第2换向器端为位于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所述按压部位位于,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比所述电刷中心线更靠近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位置。所述电刷相对于所述电刷中心线在所述第2换向器端的附近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基于该构成,在扭簧向换向器的直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弹压电刷后端部时,电刷容易被旋转,以使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因此,电刷前端部与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一个内侧面接触,电刷后端部与所述一对内侧面中的另一个内侧面接触。扭簧弹压电刷的弹压方向并不一定设为复杂的方向。因此,该构成能够抑制电刷装置的构造复杂化。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电刷装置进一步具备用于向所述电刷供电的软辫线。所述软辫线被连接在所述电刷后端部的、隔着所述电刷中心线与所述按压部位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
基于该构成,软辫线将与通过扭簧弹压电刷而产生的、以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的形式使该电刷旋转的旋转力大致相同方向的力施加在电刷上。由于电刷在刷握的内部变得更加难以沿换向器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轴向上的振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所述电刷以1个接触部位接触所述换向器。将通过所述接触部位且与所述电刷中心线平行的直线作为接触中心线,所述扭簧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偶数个所述按压部位。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所述偶数个按压部位各以相同的个数存在于所述接触中心线的两侧。
基于该构成,能够抑制电刷在刷握的内部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晃动或振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在所述电刷后端部上形成有向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开口的随动凹部。所述扭簧具有对所述电刷后端部进行弹压的弹压端部。所述弹压端部具有向所述电刷后端部突出的按压凸部,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所述按压凸部成圆弧状。所述按压凸部被插入到所述随动凹部内,由此所述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所述按压部位被所述按压凸部按压。
基于该构成,按压凸部被插入到随动凹部内,且对该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按压部位进行按压。如果电刷磨损的话,电刷后端部就向换向器移动。伴随电刷的磨损,形成有按压凸部的扭簧的顶端部以该扭簧的线圈部附近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样,即使形成有按压凸部的扭簧的顶端旋转,在从轴向观看换向器时,按压凸部仍向电刷后端部突出、呈圆弧状。因此,能够保持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按压部位被按压凸部按压的状态。即使电刷磨损,也可以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圆周方向上的晃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与所述电刷前端部接触的所述第1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换向器的端部具有直线部。所述直线部形成为,与所述换向器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刷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状。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直线部接触。
基于该构成,由于电刷前端部与直线部接触,所以电刷能够与内侧面进行线接触或者面接触。直线部为直线状,与换向器的轴向垂直且与刷握的延伸方向垂直。在通过扭簧的弹压力使该电刷前端部按压直线部并与该直线部进行线接触或者面接触时,电刷的姿势变得更加稳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晃动,电刷能够更稳定地与换向器接触。
在一个例子中,电动机具备:被旋转驱动的旋转轴;换向器,其可一体旋转地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电刷装置,其向所述换向器供电。所述电刷装置具备:刷握,沿所述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基于该构成,电动机具备抑制电刷在刷握内产生晃动或振动的电刷装置。因此,可抑制因该电动机的电刷的晃动而产生的噪音。由于电刷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接触,所以可抑制电刷过多的磨损。因此,可抑制该电刷的寿命缩短,使得电动机的寿命变长。
在一个例子中,电刷装置具备:刷握,沿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扭簧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偶数个按压部位。
基于该构成,能够抑制电刷在刷握的内部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晃动。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所述电刷以1个接触部位接触所述换向器。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通过所述接触部位。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偶数个所述按压部位各以相同的个数设置于所述电刷中心线的两侧。
基于该构成,能够使电刷更稳定地与换向器接触。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电刷装置中,在所述电刷后端部上形成有向所述电刷的前端部的相反侧开口的随动凹部。所述扭簧的端部具有向所述电刷后端部突出的按压凸部,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所述按压凸部呈圆弧状。所述按压凸部被插入到所述随动凹部内。所述偶数个按压部位为2个。所述2个按压部位在所述随动凹部的内表面上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
基于该构成,按压凸部被插入到随动凹部内,且对该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按压部位进行按压。如果电刷磨损的话,电刷后端部就向换向器移动。伴随电刷后端部的移动,形成有按压凸部的扭簧的顶端部以该扭簧的线圈部附近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样,即使形成有按压凸部的扭簧的顶端部旋转,从换向器的轴向来看,按压凸部仍向电刷后端部突出、呈圆弧状。因此,能够保持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按压部位被按压凸部按压的状态。即使电刷磨损,也可以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圆周方向上的晃动。
在一个例子中,电刷装置具备:刷握,沿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所述按压部位、和所述电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接触部位在所述换向器的轴向上相互错开。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基于该构成,通过扭簧弹压电刷,能够将以电刷前端部和电刷后端部在换向器的轴向上错开的形式使该电刷旋转的旋转力施加在电刷上。在被施加了该旋转力的电刷中,其顶端部接触并按压第1内侧面,其后端侧接触并按压第2内侧面。由于电刷在刷握的内部变得难以沿换向器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抑制电刷在换向器的轴向上的晃动。另外,电刷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接触。由于通过按压电刷后端部的、从电刷中心线沿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部分来抑制电刷在刷握内的晃动,所以部件数量不增加。
基于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刷晃动的电刷装置以及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机的主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电动机部的端面图、即图4的C-C线端面图。
图4是图2的电动机部的端面图、即图3的A-A线的端面图以及B-B线的端面图。
图5是图2的电动机部的电刷的前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图2的电动机部的电刷的后端附近的放大图。
图7是图2的电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底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底座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电动机部的电刷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1是其他方式的电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其他方式的电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其他方式的电刷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作为电动窗装置的驱动源而被使用,该电动窗装置以电动方式使车辆的窗玻璃升降。电动机1由位于图1的上部的电动机部2、设置在电动机部2的输出端上(即图1的电动机部2的下侧)的减速部3、以及组装在减速部3的侧面(即图1的左侧)的连接器部4来构成。
作为电动机部2的磁轭壳体的磁轭11为筒状,磁轭11的一端、即图1的上侧端部被闭塞。沿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1a被形成在磁轭11的另一端的开口部上。未予图示的多个磁体被固装在该磁轭11的内周面上,电枢12(armature)被配置在该磁体的内侧。
电枢12具备:圆柱状的旋转轴13,配置在磁轭11的径向中央部上;以及电枢芯14(armature core),其可一体旋转地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13上。进一步,电枢12由卷装在所述电枢芯14上的多个电枢线圈15(armature coil)、以及固定在比所述电枢芯14更靠近旋转轴13的轴顶端13a的部分上(即图1的旋转轴13的下端附近)的换向器16构成。
旋转轴13的轴基端13b(即图1的旋转轴13的上端)被设置于磁轭11的底部中央处的未予图示的轴承所支承。轴顶端13a(即图1的旋转轴13的下端)从磁轭11的开口部向磁轭11的外部突出。将旋转轴13的芯安装部作为位于磁轭11内部的部分,所述电枢芯14以与未予图示的所述磁体径向对置的形式被固定在旋转轴13的芯安装部上。将旋转轴13的换向器安装部作为向磁轭11的外部突出的部分,所述换向器16以能够与旋转轴13一体旋转的形式被外嵌固定在旋转轴13的换向器安装部上。
换向器16为圆筒状。多个段体16a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形式并列设置,以构成换向器16的外周面。一部分的段体16a或者所有的段体16a与所述电枢线圈15电气连接。也就是说,未予图示的电源可经由换向器16的段体16a向电枢线圈15供电。换向器16具有作为轴向的一端、即第1端的第1换向器端16b和作为轴向的另一端、即第2端的第2换向器端16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换向器端16b位于旋转轴13的轴顶端13a附近,第2换向器端16c位于轴基端13b附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构成电动机部2的一部分的刷握组件21(brush holderassembly)以大致将所述磁轭11的开口部闭塞的形式被配置在该开口部上。刷握组件21具有配置在磁轭11的开口部上的底座部件22,在底座部件22上安装有电子部件等。
底座部件2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底座部件22具有将磁轭11的开口部闭塞的大致平板状的基部23。基部23的外形形状形成得比磁轭11的开口部稍大。基部23具有位于磁轭11侧的磁轭对置面、和位于磁轭11的相反侧的磁轭相反面。支柱27设置在基部23的外缘部上。密封部件24确保后述的减速部3的齿轮壳体41与磁轭11之间的液密性。密封部件24由例如合成橡胶形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有底圆筒状的覆盖部25的开口部朝向磁轭11,且与基部23形成为一体。覆盖部25形成在基部23的中央部上。覆盖部25从基部23朝与磁轭11相反的方向(即轴顶端13a)沿着突出。支承轴顶端13a的轴承26被保持在覆盖部25的底部中央处。所述轴顶端13a从磁轭11的开口部突出。进一步,所述轴顶端13a通过覆盖部25的径向中央部而贯穿覆盖部25的底部,并且被轴承26支承。也就是说,所述旋转轴13被该轴承26和设置于所述磁轭11的底部中央处的未予图示的轴承所支承。通过该支承,旋转轴13能够以旋转轴13的轴线L1为旋转中心旋转。所述换向器16被收容在覆盖部25的内部。
如图2所示,2个电刷装置31在覆盖部25的径向外侧,分别被设置在基部23上。详细地讲,电刷装置31被设置在基部23的磁轭相反面上。2个电刷装置31分别具有刷握32、被保持在刷握32内的电刷33、以及将该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的扭簧34。电刷33具有离旋转轴13较近的电刷前端部33m、和位于旋转轴13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33n。扭簧34通过弹压电刷后端部33n从而将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
2个刷握32被形成于,覆盖部25的径向外侧、且沿该覆盖部25的圆周方向相隔90°的2处。2个刷握32与基部23一体化。另外,覆盖部25的圆周方向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同。各个刷握32为沿覆盖部25的大致径向、即换向器16的大致径向延伸的大致四方筒状。如图3以及图4所示,刷握32的径向内端与覆盖部25形成为一体。刷握32的内部空间通过形成于覆盖部25上的插通开口部25a而与覆盖部25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在图4中,穿过覆盖部25的点划线的圆的外侧区域对应于图3的A-A端面图。另一方面,在图4中,穿过覆盖部25的点划线的圆的内侧区域对应于图3的B-B端面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各个刷握32具有沿换向器16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侧壁32a和第2侧壁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壁32a离减速部3、轴基端13b、以及第2换向器端16c较近,第2侧壁32b离磁轭11、轴顶端13a、以及第1换向器端16b较近。分别为平板状的第1侧壁32a和第2侧壁32b在换向器16的径向上具有2个端部(即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径向内端与覆盖部25形成为一体。一对侧壁32a、32b分别以随着从径向外端向径向内端接近而向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另外,换向器16的轴向与旋转轴13的轴线L1的方向相同。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壁32a、32b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覆盖部25的开口部(即,向磁轭11或者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也就是说,一对侧壁32a、32b相对于与轴线L1垂直的面倾斜。这里的倾斜是指,侧壁32a、32b的内侧部分比外侧部分更接近磁轭11。因此,随着从径向外端越接近径向内端,第1侧壁32a和基部23之间的轴向距离就变得越短、且第2侧壁32b和基部23之间的轴向距离也变得越短。一对侧壁32a、32b相互平行。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刷握32相对于换向器16的径向稍有倾斜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壁32a、32b中的一个侧壁(即第1侧壁32a)位于第2换向器端16c附近(即覆盖部25的底部附近),第1侧壁32a的内侧面被称为第1内侧面S 1。第1内侧面S1以随着从径向外端越接近径向内端(即换向器16)就越接近第1换向器端16b的形式进行倾斜。也就是说,第1内侧面S 1相对于与轴线L1垂直的面倾斜。这里的倾斜是指,第1内侧面S 1的内侧部分比外侧部分更接近磁轭11。另一方面,一对侧壁32a、32b中的另一侧壁(即第2侧壁32b)位于覆盖部25底部的相反侧(即覆盖部25的开口部的附近),第2侧壁32b的内侧面被称为第2内侧面S2。第2内侧面S2以随着从径向外端越接近径向内端(即换向器16)就越接近第1换向器端16b形式进行倾斜。也就是说,第2内侧面S2相对于与轴线L1垂直的面倾斜。这里的倾斜是指,第2内侧面S2的内侧部分比外侧部分更接近磁轭11。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面S 1以及第2内侧面S2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覆盖部25的开口部(即,向磁轭11或者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这些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分别为平面状,并且沿换向器16的轴向相互分离。
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各个刷握32具有第3侧壁32c和第4侧壁32d。这些侧壁32c、32d沿刷握32的横向、即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一对侧壁32c、32d在一对侧壁32a、32b的圆周方向两侧与该一对侧壁32a、32b形成为一体。一对侧壁32c、32d为沿着轴向立设的平板状,且相互平行。各个侧壁32c、32d的、离基部23较近的轴向端部与基部23形成为一体。侧壁32c、32d的径向内端与覆盖部25形成为一体。
如图2所示,刷握32的所述第1侧壁32a具有插通用于对电刷33供电的软辫线35的插通槽32e。插通槽32e从第1侧壁32a的径向外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直至第1侧壁32a的中途位置。也就是说,插通槽32e在换向器16的径向上只向径向外侧开口。插通槽32e沿换向器16的轴向贯穿第1侧壁32a,即向第1侧壁32a轴向上的两个面开口。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呈四角柱状的所述电刷33被插入到上述的刷握32内。电刷33的外形形成得比刷握32的四方筒状的内部空间(内周面)稍小。因此,电刷33以与刷握32之间留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刷握32内。这样,电刷33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刷握32内,由此即使在电动机部2驱动时电刷33出现热膨胀,电刷33也可以在刷握32的内部沿换向器16的径向顺利移动。电刷前端部33m能够从刷握32穿过所述插通开口部25a进入到覆盖部25的内部,且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接触。电刷33被配置在第1内侧面S 1以及第2内侧面S2之间,且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分别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因此,电刷33以随着从电刷后端部33n越接近电刷前端部33m就越接近第1换向器端16b的形式进行倾斜。也就是说,电刷33以随着从电刷后端部33n越靠近电刷前端部33m就越接近磁轭11附近的换向器16的轴向端部的形式相对于换向器16的径向进行倾斜。电刷33具有与刷握32的第1内侧面S1轴向对置的第1电刷侧面33a、和与刷握32的第2内侧面S2轴向对置的第2电刷侧面33b。第1电刷侧面33a与第2电刷侧面33b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状。
如图3所示,电刷前端部33m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尺寸形成为,随着从电刷后端部33n越接近电刷前端部33m、即越接近换向器16,就逐渐变窄。也就是说,电刷前端部33m呈尖的三角形。在此,电刷前端部33m呈尖的三角形的状态是指电动机1进行试运转之前的状态、即电刷33磨损前的状态。一对倾斜面33d、33e被形成在电刷前端部33m上。在与旋转轴13平行的方向上的、倾斜面33d和33e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电刷前端部33m而变窄。
如图5所示,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试运转后的电刷前端部33m时,电刷前端部33m下凹形成为大致沿换向器16外周面的圆弧状。也就是说,在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电刷前端部33m时,电刷前端部33m相对于对称中心线、即电刷中心线L2呈线对称的圆弧状。电刷中心线L2为从电刷前端部33m向电刷后端部33n延伸、且通过电刷33的中心的直线。凹成圆弧状的电刷前端部33m的端面的曲率半径要比换向器16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大。因此,电刷前端部33m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刷前端部33m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以点接触的形式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进行接触,或者以接触面积较小、与点接触相近的面接触的形式进行接触。与点接触相近的接触形式包括线接触。如图3所示,保持在刷握32上的电刷前端部33m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缝隙位于所述倾斜面33d、33e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之间。
如图3所示,台阶凹部33f形成在电刷后端部33n上。台阶凹部33f凹设为,凹向电刷中心线L2方向的台阶被形成于电刷后端部33n上。台阶凹部33f被形成在电刷后端部33n的、第1换向器端16b的附近。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换向器端16b为换向器16的、离覆盖部25的开口部较近的轴向的一端,电刷33的台阶凹部33f被形成在第1换向器端16b的附近。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台阶凹部33f被形成在电刷后端部33n的、朝向磁轭11的第2电刷侧面33b上。
如图3所示,将台阶凹部33f内表面的、朝与电刷前端部33m相反的方向(即,换向器16的径向外方)称为按压面33g。按压面33g与电刷中心线L2垂直。如图6所示,在呈平面状的按压面33g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向电刷前端部33的相反侧开口的随动凹部33h。如图4以及图6所示,将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部位称为接触点P1。将通过接触点P1且与电刷中心线L2平行的直线称为接触中心线L3。在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时,随动凹部33h被形成在按压面33g的、包含接触中心线L3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点P1位于电刷前端部33m的圆周方向的中央。因此,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电刷33时,接触中心线L3与电刷中心线L2一致。
随动凹部33h以其在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随着从随动凹部33h的开口部越接近底部就逐渐变窄的形式被凹设在电刷后端部33n上。如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上切开随动凹部33h,该截面形状为朝与电刷前端部33m相反的方向开口的大致V字状。另外,随动凹部33h的所述截面形状相对于对称中心线(即,电刷中心线L2或者接触中心线L3)呈对称形状。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扭簧34由簧圈部34a(spring coil)、从簧圈部34a的基端突出的卡止部34b、以及从簧圈部34a的顶端突出的按压部34c构成。在基部23的磁轭相反面上,并且在各个刷握32的附近形成有支柱27。支柱27为圆柱状,且沿着换向器16的轴向延伸,并具有与作为线圈部的簧圈部34a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各个支柱27分别被插入扭簧34的簧圈部34a中,来对扭簧34进行支承。作为簧圈部34a的轴线的弹簧中心线L4大致与换向器16的轴向平行。在覆盖部25的外周面上、且在2个支柱27之间形成有多个弹簧卡止槽25b。扭簧34的卡止部34b分别被插入到弹簧卡止槽25b中从而被卡止在基部23上。
各个扭簧34的按压部34c的顶端部与电刷后端部33n接触,从而将该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在所述刷握32的第3侧壁32c上形成有插通按压部34c的未予图示的插入槽。按压部34c穿过该插入槽与电刷后端部33n接触。插入槽沿换向器16的径向延伸、且容许按压部34c以向换向器16接近的形式移动。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按压部34c的顶端部、即扭簧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向电刷后端部33n突出的按压凸部34d。在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按压凸部34d时,按压凸部34d朝向电刷后端部33n呈圆弧状地突出。按压凸部34d在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形成得比随动凹部33h在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上的尺寸要宽。
扭簧34的按压凸部34d的顶端部被插入到随动凹部33h内。按压凸部34d向换向器16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内周面)或者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和按压面33g的边界部。这样,扭簧34通过按压凸部34d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从而将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扭簧34的弹簧中心线L4与换向器16的轴向大致平行。因此,扭簧34向与换向器16的径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对电刷33进行弹压。如图7所示,扭簧34通过按压凸部34d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从而对作为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1换向器端16b较近的部分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如图3以及图7所示,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与电刷33和换向器16的接触点P1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相互错开。
如图4以及图6所示,被插入到随动凹部33h内的按压凸部34d按压2个按压点P4、P5,这2个按压点P4、P5位于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上,或者位于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和按压面33g的边界部上。2个所述按压点P4、P5在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凸部34d的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随动凹部33h的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的尺寸要宽。也就是说,按压凸部34d的曲率要比随动凹部33h的曲率小。在这种情况下,按压凸部34d分别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圆周方向的两端。从换向器16的轴向来看,随动凹部33h内表面的、被按压凸部34d按压的2个按压部位(即按压点P4、P5)以每侧设置1个的形式被分别设置在电刷中心线L2或者接触中心线L3的两侧。
如图7所示,在电刷33上作用有扭簧34的弹压力F1、和伴随扭簧34的弹压而从换向器16接收到的阻力F2。在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观看电刷33时(即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扭簧34的弹压力F1分成,沿将按压点P4、P5和接触点P1连结的未予图示的直线延伸的分力F1a、和与该分力F1a垂直的分力F1b。阻力F2也分成,沿将按压点P4、P5和接触点P1连结的未予图示的直线延伸的分力F2a、和与该分力F2a垂直的分力F2b。分力F1b将电刷后端部33n向第2内侧面S2弹压。分力F2b将电刷前端部33m向第1内侧面S1弹压。这样,扭簧34弹压电刷33而产生的分力F1b以及分力F2b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朝相反方向错开。也就是说,分力F1b以及分力F2b作为将使电刷33向图7中的箭头α方向旋转的旋转力、即转矩施加在电刷33上。由这样的分力F1b和分力F2b形成的转矩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轴向错开量增大。该旋转力被施加在电刷33上,使得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相对于该刷握32向换向器16的轴向倾斜。这样,电刷前端部33m在刷握32的前端处接触并按压第1内侧面S1,电刷后端部33n在刷握32的后端处接触并按压第2内侧面S2。将第1内侧面S1与电刷33的接触部位称为第1接触支承点P2,将第2内侧面S2与电刷33的接触部位称为第2接触支承点P3。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软辫线35的第1端被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上。软辫线35向电刷33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软辫线35被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隔着电刷中心线L2与作为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部位的所述按压点P4、P5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因此,软辫线35的第1端被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离第2换向器端16c较近的第1电刷侧面33a上。如图2所示,软辫线35穿过形成于刷握32的第1侧壁32a的所述插通槽32e后,被向刷握32的外部引出。各个软辫线35的第2端分别经由固定在基部23上的扼流圈28(choke coil)与保持在该基部23上的供电用端子29电气连接。在图2中,只图示了1个扼流圈28。扼流圈28为噪声抑制元件,用于去除供给至电枢12的电力所含的噪声。
如图1所示,所述减速部3具有齿轮壳体41、和收容在该齿轮壳体41内的减速机构42。齿轮壳体41具有:保持体收容部43,固定在磁轭11的凸缘部11a上;蜗杆轴收容部44,其从该保持体收容部43沿着旋转轴13的轴线L1方向朝与磁轭11相反的方向延伸;以及蜗轮收容部45,形成于蜗杆轴收容部44的侧方、即图1的右方。
保持体收容部43沿旋转轴13的轴向与凸缘部11a抵接,然后被多个螺丝46固定在该凸缘部11a上。由此,齿轮壳体41被固定在磁轭11上。在保持体收容部43的内部装入有轴顶端13a,且配置有换向器16。在保持体收容部43的内部进一步配置有覆盖部25和电刷装置31等。也就是说,在在保持体收容部43内收容有刷握组件21的、从磁轭11的开口部向该磁轭11的外部突出的部分。
大致圆柱状的蜗杆轴47被收容在所述蜗杆轴收容部44的内部。螺旋齿状的螺杆部47a被形成在蜗杆轴47轴向的大致中央部上。蜗杆轴47与旋转轴13同轴配置,即彼此的轴线L1、L5相一致。蜗杆轴47能够以轴线L5为旋转中心在蜗杆轴收容部44的内部旋转。蜗杆轴47的基端部通过配置在所述保持体收容部43内的离合器48被连结在旋转轴13的轴顶端13a上。蜗杆轴47的基端部为图1的上端。离合器48以将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传向蜗杆轴47而不将来自于蜗杆轴47的旋转力传向旋转轴13的形式动作。
所述蜗轮收容部45的内部空间与所述蜗杆轴收容部44的内部空间相连。与螺杆部47a啮合的圆板状的蜗轮49被收容在蜗轮收容部45的内部。所述减速机构42由蜗轮49和蜗杆轴47构成。沿着蜗轮49的轴向延伸的输出轴50能够与该蜗轮49一体旋转地被设置在蜗轮49的径向中央部上。输出轴50的顶端部向齿轮壳体41的外部突出。车辆的窗玻璃经由未予图示的窗开闭调节器被连结在输出轴50的顶端部上。
如图1所示,连接器部4被组装在所述保持体收容部43上。在保持体收容部43上隔着旋转轴13的轴线L1在蜗轮收容部45的相反侧、即图1的左侧形成有未予图示的开口部。连接器部4从该开口部被插入到保持体收容部43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连接器部4具有被固定在齿轮壳体41上的连接器壳体61、和被保持在该连接器壳体61内部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62以及控制IC63。外部连接端子62在连接器壳体61的内部被电气连接在控制IC63上。外部连接端子62从形成于连接器壳体61上的筒状的外部连接部61a的内侧向连接器壳体61的外部露出。当连接器部4被插入到保持体收容部43内时,控制IC63被电气连接在2个所述供电用端子29上。在用于进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和供电的未予图示的外部连接器连接在外部连接部61a上时,外部连接端子62与外部连接器电气连接。
以下,对具备了以上述形式构成的电刷装置31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外部连接器供给至连接器部4的电力从控制IC63经由供电用端子29以及软辫线35被供给至电刷33。供给至电刷33的电力经由换向器16被供给至电枢线圈15。其结果,电枢12的旋转轴13被旋转驱动。旋转轴1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离合器48传递至蜗杆轴47上。进一步,旋转驱动力被螺杆部47a以及蜗轮49减速后从输出轴50输出。根据输出轴50的旋转方向,通过窗开闭调节器使连结在该输出轴50上的窗玻璃下降或者上升。
如图7所示,在各个电刷装置31中,扭簧34的弹压力F1的分力F1b、和电刷33伴随扭簧34的弹压而从换向器16接收到的阻力F2的分力F2b作用在电刷33上。这些分力F1b以及F2b作为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即转矩施加在电刷33上。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使该电刷33旋转,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错开。承受了该旋转力的电刷33的电刷前端部33m在第1电刷侧面33a与第1内侧面S1接触,且电刷后端部33n在第2电刷侧面33b与第2内侧面S2接触。扭簧34使电刷33旋转的力在第1接触支承点P2和第2接触支承点P3共计2处被刷握32接受。第1接触支承点P2位于第1内侧面S 1的、刷握32的前端。第2接触支承点P3位于第2内侧面S2的、比第1接触支承点P2更接近刷握32的后端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电刷33被刷握32上的、在换向器16的径向(即电刷中心线L2方向)上相互错开且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位于该电刷中心线L2两侧的第1接触支承点P2以及第2接触支承点P3所支承。
软辫线35被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隔着电刷中心线L2与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从软辫线35作用在电刷后端部33n上的力也称为软辫线力F3。软辫线力F3作用在大致与扭簧34的弹压力使电刷后端部33n旋转的方向(即图7的箭头α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因此,从软辫线35作用在电刷33上的软辫线力F3还起到将电刷后端部33n向第2内侧面S2按压的作用。
在电动机1进行试运转之前,电刷前端部33m呈尖的三角形。电动机1一进行试运转,电刷前端部33m的三角形状就开始磨损。伴随电刷前端部33m的磨损,电刷前端部33m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如图5所示,在从换向器16的轴向来看时,最终电刷前端部33m的端面弯曲成沿该换向器16的外周面的圆弧状。也就是说,电刷前端部33m成为不包括电动机1试运转前所具有的倾斜面33d、33e的形状(即不包括电刷前端部33m的尖形三角形的部分的形状)。其结果,电刷前端部33m成为电刷33的最宽的部分、即四角柱状的部分,该四角柱状的部分的大致四角形的整个前端面能够与换向器16的外周面滑接。因此,电刷33稳定地与换向器16滑接。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如果电刷前端部33m磨损的话,通过扭簧34将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电刷后端部33n就逐渐向换向器16、即径向内侧移动。图6中的双点划线表示向径向内侧移动后的电刷后端部33n。此时,伴随电刷33的磨损,扭簧34的按压部34c以簧圈部34a附近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参照图6中的双点划线的按压部34c。也就是说,即使电刷33磨损,向电刷后端部33n突出呈圆弧状的按压凸部34d的外周面也与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滑接、或者与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和按压面33g的边界滑接。因此,在位于接触中心线L3或者电刷中心线L2的两侧的P4、P5处,按压凸部34d保持按压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的状态。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扭簧34按压位于电刷后端部33n的、从电刷中心线L2沿换向器16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的按压点P4、P5。所以,扭簧34容易将使该电刷33旋转的旋转力施加在电刷33上,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错开的量增大。在被施加了该旋转力的电刷33中,电刷前端部33m接触并按压第1内侧面S 1,电刷后端部33n接触并按压第2内侧面S2。因此,由于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变得难以沿换向器16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抑制电刷33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晃动或振动。因此,电刷33能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16接触。进一步,通过扭簧34按压位于电刷后端部33n的、从电刷中心线L2沿换向器16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的按压点P4、P5,可抑制电刷33在刷握32内的晃动或振动,所以不需要在扭簧34和电刷后端部33n之间设置板状的按压部件,从而部件数量不增加。
(2)刷握32的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然后,扭簧34对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1换向器端16b较近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所以,在扭簧34通过弹压力F1将电刷后端部33n向大致与换向器16的径向平行的方向弹压时,电刷33容易被旋转,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错开量増大。也就是说,弹压力F1也可以朝与换向器16的径向平行的方向弹压电刷33,或者也可以稍微倾斜地对电刷33进行弹压。因此,电刷前端部33m与第1内侧面S1接触,电刷后端部33n与第2内侧面S2接触。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扭簧34弹压电刷33的弹压方向并不一定设为例如相对于换向器16的径向倾斜的方向等复杂的方向。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电刷装置31的构造复杂化。
(3)扭簧34对电刷后端部33n的、比电刷中心线L2更接近第1换向器端16b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电刷33以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2换向器端16c较近的接触点P1接触换向器16。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容易使通过扭簧34弹压电刷33而产生的、使该电刷33旋转的旋转力变大,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错开量増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1内侧面S1较大程度地按压电刷前端部33m,且能够通过第2内侧面S2较大程度地按压电刷后端部33n。因此,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变得更加难以沿换向器16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33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晃动
(4)通过扭簧34对收容在相对于换向器16的径向倾斜的刷握32内的电刷33进行弹压来产生使该电刷33旋转的旋转力,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错开量増大。软辫线35将与该旋转力大致相同方向的力施加在电刷33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变得更加难以沿换向器16的轴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33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的晃动。
(5)电刷33以1个接触点P1接触换向器16。扭簧34对电刷后端部33n的、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从换向器16的轴向来看,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部位(即按压点P4、P5)被分别设置在接触中心线L3的两侧。接触中心线L3通过电刷33和换向器16的接触部位(即接触点P1)且与电刷中心线L2平行。因此,能够抑制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晃动或者振动。
(6)从换向器16的轴向来看,扭簧34的按压凸部34d向电刷后端部33n突出、呈圆弧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伴随电刷33的磨损使按压部34c旋转,也可以保持电刷后端部33n的2个按压点P4、P5被按压凸部34d按压的状态。2个按压点P4、P5在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或者随动凹部33h的内表面和按压面33g的边界,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且相隔接触中心线L3。因此,即使电刷33磨损,也可以抑制电刷33在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上的晃动。
(7)电动机1具备抑制电刷33在刷握32内产生晃动或振动的电刷装置31。因此,可抑制因电动机1的电刷33的晃动而产生的噪音。由于电刷33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16接触,所以可抑制电刷33过多的磨损。因此,可抑制该电刷33的寿命缩短,使得电动机1的寿命变长。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8~图10,对将本发明具体了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底座部件71。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的刷握组件21具备底座部件71,以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底座部件2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底座部件22相同,底座部件71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具有构成电刷装置31的一部分的刷握32、和覆盖部25。
图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2个电刷装置31的刷握32。如图8以及图10所示,刷握32的径向内端略向覆盖部25的内侧突出。也就是说,向覆盖部25的内侧开口的刷握32的内侧开口部32h被形成在各个刷握32的径向内端上。各个刷握32的内部空间经由该内侧开口部32h与覆盖部25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内侧开口部32h形成为可被电刷33插通的四边形状。
如图9所示,在向覆盖部25内侧突出的刷握32的径向内端面(即刷握32的前端面)的、内侧开口部32h的周缘部上形成有呈平面状的平面部32k。平面部32k为与收容在覆盖部25内的换向器16的轴向平行且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平面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刷握32延伸的方向为换向器16的径向,并在图9以及图10中用点划线示出。换向器16的轴向与图9以及图10的纸面垂直
图8以及图9表示第1内侧面S 1以及第2内侧面S2的径向内端。在各个刷握32中,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的径向内端延伸至内侧开口部32h为止。第1内侧面S1的、离换向器16较近的端部具有直线部72。直线部72为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且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状。由于第1内侧面S1向径向内侧延伸直至内侧开口部32h为止,所以直线部72构成内侧开口部32h的一部分。直线部72为第1内侧面S1的、离换向器16较近的一个边,是位于由第1内侧面S1和平面部32k形成的角部上的1条直线。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直线部72的长度(即,从换向器16的轴向观看时,直线部72在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比相同方向的电刷33的尺寸(即电刷33的宽度)稍长。
与图4以及图7所示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各个电刷装置31中,被插入到刷握32内的电刷33被扭簧34向换向器16弹压。也就是说,扭簧34按压电刷后端部33n,从而将电刷33向换向器16弹压。扭簧34将使该电刷33旋转的旋转力施加在电刷33上,以使电刷前端部33m和电刷后端部33n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相互错开的量增大。被施加了该旋转力的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相对于刷握32沿换向器16的轴向倾斜。电刷前端部33m按压第1内侧面S1,电刷后端部33n接触并按压第2内侧面S2。在本实施形式中,电刷前端部33m从内侧开口部32h向覆盖部25的内部突出。第1内侧面S1向径向内侧延伸,直至内侧开口部32h为止。因此,电刷前端部33m在第1电刷侧面33a处与直线部72线接触。
以下,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刷装置31的电动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各个电刷装置31中,由于电刷前端部33m与直线部72接触,所以电刷前端部33m相对于第1内侧面S1呈线接触。直线部72为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且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状。因此,通过扭簧34的弹压力,电刷前端部33m被向直线部72按压并与直线部72线接触。所以,电刷33的姿势变得更加稳定。
如上所述,本第2实施方式除了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7)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8)第1内侧面S 1的、离换向器16较近的端部具有直线部72,直线部72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且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各个电刷装置31中,通过扭簧34的弹压力,电刷前端部33m被向直线部72按压并与直线部72线接触。所以,电刷33的姿势变得更稳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刷33的晃动或者振动,使得电刷33能以更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16接触。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更改为以下的形式。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作为以电动的方式使车辆的窗玻璃升降的电动窗装置的驱动源而被使用。然而,电动机1也可以作为电动窗装置以外的装置的驱动源而被使用。电刷装置31也可以设置在不具备减速部的电动机上
·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电刷前端部33m与直线部72线接触。然而,在直线部72具有一定的宽度的情况下(即直线部72为细长的面状的情况下),电刷前端部33m也可以与直线部72面接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8)相同的效果。另外,与上述构成不同,在电刷前端部33m通过扭簧34的弹压力被向第2内侧面S2按压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2内侧面S2的、离换向器16较近的端部上设置直线部72。在这种情况下,直线部72也形成为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且与刷握3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状。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随动凹部33h被形成在电刷后端部33n上。然而,电刷33并不一定具备随动凹部33h。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扭簧34的按压部34c上形成偶数个按压凸部。这些偶数个按压凸部形成为,向电刷后端部33n突出且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这些偶数个按压凸部按压电刷后端部33n的、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偶数个按压部位。这样实施的话,可以抑制电刷33在刷握32的内部沿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晃动或者振动。在多个按压凸部对电刷33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位位于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错开的位置上,且从换向器16的轴向来看时这些按压部位以相同的个数设置在接触中心线L3的两侧的情况下,电刷33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与换向器16接触。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软辫线35被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隔着电刷中心线L2与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部位(即按压点P4、P5)相反的一侧的部位上。然而,软辫线35只要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部分上即可,也可以连接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别的部位。例如,软辫线35也可以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朝向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的电刷33的侧面上。也就是说,软辫线35也可以连接在电刷后端部33n的、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垂直的面上。此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电刷装置31。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扭簧34对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1换向器端16b(即磁轭11)较近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然后,电刷33以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2换向器端16c(即减速部3)较近的接触点P1接触换向器16。然而,如图11所示,电刷33也可以以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1换向器端16b(即磁轭11)较近的接触点P1接触换向器16。在图11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扭簧34向与换向器16的径向大致平的方向弹压电刷33。这样,在图11中,按压点P4、P5和接触点P1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全都位于第1换向器端16b的附近。然而,在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观看时(即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和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点P1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相互错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以及(4)相同的效果。此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电刷装置31。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即向磁轭11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然后,扭簧34对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1换向器端16b(即磁轭11)较近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然而,如图12所示,扭簧34也可以对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离第2换向器端16c(即减速部3)较近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在图12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扭簧34向与换向器16的径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弹压电刷33。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来看(即图12)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和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点P1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相互错开。在图12中,按压点P4、P5和接触点P1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全都位于第2换向器端16c的附近。分力F1b以及分力F2b作为与箭头α相反的箭头β方向的旋转力施加在电刷33上。即使这样实施,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相同的效果。此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电刷装置31。
如图13所示,在扭簧34按压电刷后端部33n的、比电刷中心线L2更靠近第2换向器端16c(即减速部3)的按压点P4、P5的情况下,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部位(即接触点P1)也可以设定在比电刷中心线L2更靠近第1换向器端16b(即磁轭11)的位置上。在图13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扭簧34向与换向器16的径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弹压电刷33。在图13中,按压点P4、P5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位于第2换向器端16c的附近,接触点P1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位于第1换向器端16b的附近。从换向器16的圆周方向来看(即图13)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和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点P1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相互错开。分力F1b以及分力F2b作为箭头β方向的旋转力施加在电刷33上。即使这样实施,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相同的效果。此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电刷装置31。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第1换向器端16b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然而,也可以形成为,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以随着接近换向器16而向第2换向器端16c接近的形式进行倾斜。或者也可以形成为,第1内侧面S1以及第2内侧面S2与换向器16的轴向垂直、即与换向器16的径向平行而非倾斜。在这些情况下,扭簧34也构成为,对电刷后端部33n的、相对于电刷中心线L2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错开的按压点P4、P5进行按压。如果这样实施的话,就会使扭簧34按压电刷33的按压点P4、P5和电刷33与换向器16的接触点P1在换向器16的轴向上错开。即使这样实施,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相同的效果。
·安装在电动机1上的电刷装置31的个数并不限于2个,也可以为3个以上。

Claims (13)

1.一种电刷装置,具备:
刷握,沿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
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
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
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
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
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所述换向器具有第1换向器端和第2换向器端,所述第1换向器端为轴向的第1端,所述第2换向器端为位于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
所述第1内侧面和所述第2内侧面以随着接近所述换向器而向所述第1换向器端接近的形式倾斜,
所述按压部位位于,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比所述电刷中心线更靠近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所述电刷相对于所述电刷中心线在所述第2换向器端的附近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所述换向器具有第1换向器端和第2换向器端,所述第1换向器端为轴向的第1端,所述第2换向器端为位于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
所述按压部位位于,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比所述电刷中心线更靠近所述第1换向器端的位置,
所述电刷相对于所述电刷中心线在所述第2换向器端的附近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用于向所述电刷供电的软辫线,
所述软辫线被连接在所述电刷后端部的、隔着所述电刷中心线与所述按压部位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所述电刷以1个接触部位接触所述换向器,将通过所述接触部位且与所述电刷中心线平行的直线作为接触中心线,
所述扭簧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偶数个所述按压部位,
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所述偶数个按压部位各以相同的个数存在于所述接触中心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刷后端部上形成有向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开口的随动凹部,
所述扭簧具有对所述电刷后端部进行弹压的弹压端部,所述弹压端部具有向所述电刷后端部突出的按压凸部,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所述按压凸部呈圆弧状,
所述按压凸部被插入到所述随动凹部内,由此所述随动凹部的内表面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2个所述按压部位被所述按压凸部按压。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与所述电刷前端部接触的所述第1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换向器的端部具有直线部,
所述直线部形成为,与所述换向器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刷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状,
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直线部接触。
9.一种电动机,具备:
被旋转驱动的旋转轴;
换向器,其可一体旋转地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
电刷装置,其向所述换向器供电,
所述电刷装置具备:
刷握,沿所述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
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
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
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
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
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10.一种电刷装置,具备:
刷握,沿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
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
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
所述扭簧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的偶数个按压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所述电刷以1个接触部位接触所述换向器,
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通过所述接触部位,
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偶数个所述按压部位各以相同的个数设置于所述电刷中心线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刷装置,其中,
在所述电刷后端部上形成有向所述电刷的前端部的相反侧开口的随动凹部,
所述扭簧的端部具有向所述电刷后端部突出的按压凸部,从轴向观看所述换向器时该按压凸部呈圆弧状,
所述按压凸部被插入到所述随动凹部内,
所述偶数个按压部位为2个,
所述2个按压部位在所述随动凹部的内表面上沿所述换向器的圆周方向相互分离。
13.一种电刷装置,具备:
刷握,沿换向器的大致径向延伸;
电刷,其以有空隙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刷握内,所述电刷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电刷前端部、和位于所述电刷前端部的相反侧的电刷后端部;以及
扭簧,其将所述电刷后端部向所述换向器弹压,
所述刷握具有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相互分离的第1内侧面和第2内侧面,
所述扭簧通过按压所述电刷后端部的按压部位从而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弹压,所述按压部位位于从作为所述电刷的中心线的电刷中心线沿所述换向器的轴向错开的位置上,
所述按压部位、和所述电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接触部位在所述换向器的轴向上相互错开,
所述电刷被所述扭簧弹压,由此所述电刷前端部与所述第1内侧面接触,且所述电刷后端部与所述第2内侧面接触。
CN201210317213.8A 2011-08-25 2012-08-23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Active CN102957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4069 2011-08-25
JP2011-184069 2011-08-25
JP2012-167733 2012-07-27
JP2012167733A JP2013063012A (ja) 2011-08-25 2012-07-27 ブラシ装置及び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257A true CN102957257A (zh) 2013-03-06
CN102957257B CN102957257B (zh) 2017-06-06

Family

ID=47742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7213.8A Active CN102957257B (zh) 2011-08-25 2012-08-23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83131B2 (zh)
JP (1) JP2013063012A (zh)
CN (1) CN10295725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2052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刷装置以及电机
CN10823358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电刷
CN109088502A (zh) * 2013-04-22 2018-12-25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机
CN111799957A (zh) * 2019-04-05 2020-10-20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
CN114204734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常州鼎唐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磨损率小具有高寿命的电机
CN114631251A (zh) * 2019-10-29 2022-06-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6078B2 (en) 2014-01-29 2018-01-09 Black & Decker Inc. Brush assembly mount
US9991770B2 (en) 2013-08-09 2018-06-05 Black & Decker Inc. Spring post for brush card for a power tool
US20150076936A1 (en) 2013-08-09 2015-03-19 Black & Decker Inc. Brush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brush profile for an electric motor
DE102019122347A1 (de) * 2019-08-20 2021-02-25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Kohlebürste für einen gleichstromerregten bürstenbehafteten Motor mit einer einzigen schmalen Anlauffläche
DE102019122348B4 (de) * 2019-08-20 2024-05-23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Gleichstromerregter bürstenbehafteter Motor mit asymmetrischer Teilung aufweisend Dreischichtbürsten
JP2021065069A (ja) * 2019-10-17 2021-04-22 日本電産サーボ株式会社 ブラシホルダ、及びモ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9741A (en) * 1989-05-15 1991-05-28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Brush holder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JP2002300751A (ja) * 2001-03-30 2002-10-11 Mitsuba Corp 車両用のファンモータ
JP2003199300A (ja) * 2001-12-25 2003-07-11 Asmo Co Ltd ブラシ装置
US20070001535A1 (en) * 2005-04-21 2007-01-04 Hideyuki Mori Small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3876U (ja) * 1981-10-24 1983-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装置
JPH0660275U (ja) * 1993-01-14 1994-08-19 ジェコ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におけるブラシ保持構造
US5387831A (en) * 1993-05-27 1995-02-07 Yang; Tai-Her Low circulation loss compound brush
JP3645501B2 (ja) * 2001-06-07 2005-05-11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装置
CH695974A5 (de) * 2002-10-15 2006-10-31 Team Orion Europe Sa Gleichstrommotor mit Kollektor und Kohlebüsten.
JP2005304257A (ja) * 2004-04-15 2005-10-27 Asmo Co Ltd 回転電動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21607B2 (ja) * 2005-07-12 2009-0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
JP2010124518A (ja) 2008-11-17 2010-06-03 Asmo Co Ltd モータブラシ保持構造及びモータ
JP5714991B2 (ja) * 2011-06-24 2015-05-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9741A (en) * 1989-05-15 1991-05-28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Brush holder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JP2002300751A (ja) * 2001-03-30 2002-10-11 Mitsuba Corp 車両用のファンモータ
JP2003199300A (ja) * 2001-12-25 2003-07-11 Asmo Co Ltd ブラシ装置
US20070001535A1 (en) * 2005-04-21 2007-01-04 Hideyuki Mori Small moto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8502A (zh) * 2013-04-22 2018-12-25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机
CN109088502B (zh) * 2013-04-22 2020-10-27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机
CN104702052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刷装置以及电机
CN10823358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电刷
CN108233583B (zh) * 2016-12-14 2021-11-30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电刷
CN111799957A (zh) * 2019-04-05 2020-10-20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
CN111799957B (zh) * 2019-04-05 2022-11-01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
CN114631251A (zh) * 2019-10-29 2022-06-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4631251B (zh) * 2019-10-29 2024-03-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14204734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常州鼎唐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磨损率小具有高寿命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3131B2 (en) 2015-07-14
US20130049523A1 (en) 2013-02-28
JP2013063012A (ja) 2013-04-04
CN102957257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257A (zh) 电刷装置及电动机
CN102406520B (zh) 电动牙刷
US9059622B2 (en) Windshield wiper motor
JP2008296899A (ja) サポートヨーク間隙自動調整装置
CN103378692A (zh) 马达
JP2005178740A (ja) シート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パワーシート装置
JP2008030743A (ja) 環状サポートヨークを備える操向装置
CN101784809A (zh) 电磁离合器
JP6158641B2 (ja) モータ
KR101535625B1 (ko) 모터
EP3220519A1 (en) Motor with deceleration mechanism
JP6409933B2 (ja) モータ
JP2007030741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0461588C (zh) 电动机
ITPD20100012U1 (it) Struttura perfezionata di motore elettrico, particolarmente per motoriduttori per alzavetri, sedili, tergicristalli, e altre applicazioni in veicoli
CN2841110Y (zh) 行驶玩具
CN101978187A (zh) 电磁离合器、环保持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20126C (zh)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造方法、接线端子组件及车辆用刮水器马达
JP2008114829A (ja) 自動車のラックストローク可変装置
KR101770899B1 (ko) 댐핑 커플러 및 이를 구비한 감속기
KR20220072666A (ko) 자동차 외부미러의 폴딩을 위한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외부미러
JP4223910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JP6106480B2 (ja) ワイパモータ
CN103307209B (zh)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旋转连接器
JP2017038520A (ja) ブラシ装置及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5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Showa Cho 1 chome 1 GA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