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0585B - 打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击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50585B CN102950585B CN201210281680.XA CN201210281680A CN102950585B CN 102950585 B CN102950585 B CN 102950585B CN 201210281680 A CN201210281680 A CN 201210281680A CN 102950585 B CN102950585 B CN 102950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tion wall
- stator
- hammer
- motor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击工具,能提高马达的防水性,即使从吸气口等进入雨水等也能防止马达故障或劣化。在马达(5)的定子(14)内周整周上设置将转子(14)和定子绕组(16)隔开的分隔壁(21),分隔壁(21)的前端与堵塞定子(14)的前侧的开口且旋转轴(12)贯通的传感器基板(19)抵接,分隔壁(21)的后端被后分隔壁(22)堵塞,在传感器基板(19)的旋转轴(12)的贯通孔(20)中嵌合承受筒(27),承受筒形成在对锤壳体(4)的后侧的开口堵塞的盖部(25)上,支撑旋转轴(12)使其旋转,使通过风扇(41)的旋转从吸气口(42)吸入外壳(2)内的外部气体在分隔壁(21)的外侧仅在定子绕组(16)间通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无刷马达的冲击式改锥(inpact driver)等打击工具。
背景技术
在冲击式改锥等打击工具中,在容置有马达的外壳的前方保持有容置打击机构的锤壳体,砧座(anvil)从锤壳体向前方突出。马达使用不需要更换刷的无刷马达,如专利文献1、2所示,通过球轴承,使堵塞锤壳体的后表面的圆盘状的盖部支撑穿过传感器基板向前方突出的转子的旋转轴,使突出至锤壳体内的旋转轴的小齿轮与主轴(spindle)所保持的行星齿轮啮合,来从马达向打击机构传递旋转。
另外,在旋转轴的后端固定有风扇,通过风扇随马达的驱动而进行的旋转,在外壳的侧面,从设置在马达的前端附近的吸气口吸入外部气体并通过马达后,在外壳的后方部,从设置在风扇的外侧的排气口排出,由此能够对马达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45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0-280033号公报。
在这样的打击工具中,有时经由在外壳开口的吸气口或排气口进入雨水等,若雨水等进入马达内部,则引起故障或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马达的防水性,即使从吸气口等进入雨水等,也能够良好地防止马达出现故障或劣化的打击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打击工具,在形成于外壳内的后部的马达容置室中容置有无刷马达,并且,在该无刷马达的后方配置有通过旋转向外壳内吸入外部气体来对马达容置室内进行通气的风扇,其中,无刷马达由设置有永久磁铁的转子和内周侧具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构成,另外,在无刷马达的前方配置有转子的旋转轴突出的筒状的锤壳体,在该锤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打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定子的内周的整周上设置有用于隔开转子和定子绕组的分隔壁,分隔壁的前端与用于堵塞定子的前侧的开口且旋转轴所贯通的堵塞板相抵接,另外,分隔壁的后端被后分隔壁堵塞,在堵塞板的被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中嵌合有承受筒,承受筒形成在对锤壳体的后侧的开口进行堵塞的盖部上,且支撑旋转轴使该旋转轴能够旋转,通过风扇的旋转而吸入外壳内的外部气体,在分隔壁的外侧仅在定子绕组间通过。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在承受筒上设置有重叠部,重叠部的直径形成为比与贯通孔嵌合的嵌合部分的大,且重叠部与堵塞板的前表面相抵接。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能够提高马达的防水性,即使从设置在外壳上的吸气口等进入雨水等,也能够良好地防止马达故障或劣化。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堵塞板与承受筒之间的密封性,更可靠地防止从这些部件进入雨水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式改锥的纵剖视图。
图2A是A-A线剖视图,图2B是B-B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4是冲击式改锥的侧视图。
图5是冲击式改锥的变更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拆下风扇容置部后的状态下的冲击式改锥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打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式改锥的纵剖视图,冲击式改锥1具有:外壳2,在其后方(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方)容置有马达5,向其下方延伸设置有把手3;锤壳体4,其安装在该外壳2的前方,用于容置打击机构6。如图2A、图2B所示,外壳2是通过组装左右一对半外壳2a、2b并将彼此紧固而形成的。锤壳体4是后方部被半外壳2a、2b夹持且前方部向前方越来越细的吊钟状的筒体,在前方部覆盖有合成树脂制的罩7以及橡胶制的减振件8。在把手3的下端安装有作为电源的未图示的电池组(batterypack),另外,在把手3的根部侧容置有开关9,该开关9的扳机10向前方突出。
马达5是无刷马达,具有:转子11,设置有旋转轴12以及永久磁铁13;筒状的定子14,在向内周突出设置的6个齿部15、15……上卷绕有3相定子绕组16、16……,且转子11贯通定子14。如图2A所示,在形成在外壳2后方的马达容置室17内,马达5的定子14被在各半外壳2a、2b的内面沿周向突出设置的加强筋18、18……支撑为在定子14与外壳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在定子14的前端安装有作为堵塞板的传感器基板l9,来该传感器基板l9具有对转子11的磁极位置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在传感器基板19的中央形成有旋转轴12所贯通的贯通孔20。
另外,在定子14中,如图2B所示,相邻的齿部15、15的突出端彼此相互连接,在定子绕组16、16……的轴心侧,在整周上形成用于将定子绕组16与转子11的永久磁铁13隔开的分隔壁21。该分隔壁21的前端在整周上与传感器基板19的后表面抵接,该分隔壁21的后端被旋转轴12所贯通的后分隔壁22密封。由此,在马达容置室17内,转子11被分隔壁21以及后分隔壁22包围。另外,在定子14侧,在定子14的前端沿着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切缺部23、23……,由此使在定子14的内侧形成在齿部15、15间的槽24、24……与定子14的外侧连通。
附图标记25表示安装在锤壳体4的后部开口上的圆盘状的盖部,在其中央形成有直径随着向后方而阶梯地变小的两个的承受筒26、27,该盖部25被在外壳2内将锤壳体4和马达5隔开的前壁28保持。在承受筒26、27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沿半径方向突出的凸缘29,该凸缘29与形成在前壁28上的槽30卡合,由此在前后方向上对锤壳体4进行定位。马达5的旋转轴12穿过承受筒26、27,通过球轴承31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在承受筒27上,嵌在前端上的小齿轮32向设置在锤壳体4内的主轴33的内部突出。
另外,如图3所示,承受筒27的后端延伸至传感器基板19的贯通孔20内,在承受筒27的后端的外侧沿着周向设置有凸缘部34,该凸缘部34与贯通孔20嵌合且外周面与贯通孔20的内周面抵接。该凸缘部34形成为与传感器基板19相比向前侧突出的厚壁部,在凸缘部34的前侧的外周沿着周向设置有与传感器基板19的前表面抵接的重叠部35。在重叠部35的后表面,保持有与传感器基板19的前表面抵接的O形环36,由此传感器基板19和重叠部35之间被密封。
另外,在外壳2的马达容置室17的后方设置有风扇容置部37。突出至该风扇容置部37内的旋转轴12能够旋转地被设置在风扇容置部37的后部的球轴承38支撑,在球轴承38的前侧固定有风扇39。
另外,如图4所示,在外壳2的侧面上,在与从传感器基板19至定子5的外侧相当的位置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吸气口40、40……,另外,在风扇容置部37的侧面,在与风扇39的外侧相当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1、41……。
另外,在锤壳体4内,主轴33的后端能够旋转地被保持在承受筒26上的球轴承42支撑,使设置在球轴承42的前方的行星架部43所保持的两个行星齿轮44、44与旋转轴12的小齿轮32啮合。附图标记45表示内啮合齿轮。
打击机构6具有:锤50,其外套在主轴33的前端;螺旋弹簧52,其前端插在形成于该锤50的后表面上的环槽51中。锤50通过跨在锤50和主轴33之间并与锤50和主轴33相嵌合的球53、53与主轴33连接。通过使球53、53跨在从前端向后方凹入设置在锤50的内周面且后端越来越细的倒V形的凸轮槽54和使前端向前方凹入设置在主轴33的外周面的V字状的凸轮槽55之间与凸轮槽54和凸轮槽55相嵌合,来进行上述连接。通过螺旋弹簧52,对锤50施加向前进位置的作用力,在该前进位置,球53位于既是倒V形的凸轮槽54的后端又是V字状的凸轮槽55的前端的位置。
附图标记56表示砧座,砧座56的中间部能够旋转地被保持在锤壳体4的前端的轴承57支撑,在形成于砧座56的后表面的轴心的轴承孔58中嵌合有突出设置于主轴33的前端的小径部59。另外,在锤壳体4内,在砧座56的后端放射状地延伸设置有一对臂部60、60,所述一对臂部60、60在旋转方向上与突出设置在锤50的前表面的未图示的爪卡合。
另外,在从锤壳体4突出的砧座56的前端形成有未图示的工具头的插入孔61,并且设置有夹紧机构62,所述夹紧机构62具有为防止插入插入孔61的工具头脱落而安装的球63以及套筒64等。
在如上构成的冲击式改锥1中,在按入扳机10驱动马达5时,旋转轴12的旋转通过行星齿轮44、44传递至主轴33,使主轴33旋转。主轴33通过球53、53使锤50旋转,并使锤50所卡合的砧座56旋转,由此能够通过安装在砧座56的前端的工具头进行紧固等。在进行紧固而砧座56的扭矩变高时,由于球53、53沿着凸轮槽55、55滚动,所以锤50一边相对于主轴33旋转一边克服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后退。另外,在锤50的爪脱离砧座56的臂部60、60时,由于球53、53借助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向凸轮槽55、55的前端滚动,所以锤50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由此,爪再次与臂部60、60卡合,从而产生旋转打击力(冲击)。通过锤50反复与该砧座56卡合/脱离,来增进紧固。
另外,在通过马达5的驱动使旋转轴12和风扇39一起旋转时,从外壳2的吸气口40吸入外部气体,并进入外壳2和定子14之间的间隙。该外部气体从定子14的切缺部23进入定子14的内侧,然后原样通过槽24、24……,向后方流动,到达风扇容置部37,然后从排气口41向外部排出。通过该空气的气流,来冷却定子绕组16。
在此,即使从吸气口40或排气口41进入雨水等,由于在马达5侧,通过分隔壁21以及后分隔壁22覆盖转子11,所以雨水等不进入转子11侧。另外,即使雨水等迂回进入传感器基板19的前侧,由于传感器基板19和承受筒27的凸缘部34之间被密封,所以雨水等不进入转子11侧和承受筒27内。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式改锥1,在马达5的定子14的内周,沿着整周设置有将转子14和定子绕组16隔开的分隔壁21,使分隔壁21的前端与堵塞定子14的前侧的开口且旋转轴12所贯通的传感器基板19抵接,另外,通过后分隔壁22堵塞分隔壁21的后端,使形成在对锤壳体4的后侧的开口进行堵塞的盖部25上且支撑旋转轴12使其旋转的承受筒27与传感器基板19的旋转轴12的贯通孔20嵌合,使通过风扇39的旋转从吸气口40吸入外壳2内的外部气体仅在分隔壁21的外侧在定子绕组16间通过,由此,提高了马达5的防水性,即使从吸气口40等进入雨水等,也能够良好地防止马达5故障或劣化。
尤其,由于在承受筒27的凸缘部34上设置有比贯通孔20的嵌合部分的直径大且与传感器基板19的前表面抵接的重叠部35,所以传感器基板19和承受筒27之间的密封性高,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这些部件进入雨水等。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传感器基板用作堵塞板,但是由于传感器基板的位置或形状的不同,所以可以不利用传感器基板,而设置另外的堵塞板来堵塞定子的前侧。
另外,关于堵塞板与盖部的承受筒之间的嵌合,在上述方式中,使承受筒的凸缘部比堵塞板厚,但是可以适当进行变更,即,可以使厚度相同而省略重叠部,或在堵塞板的内周设置阶梯部,在阶梯部与承受筒之间进行榫接等。而且,根据贯通孔的大小等,可以省略凸缘部,而使承受筒的后端直接与贯通孔嵌合。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将风扇39设置在突出至风扇容置部37的旋转轴12上,但是如图5所示的冲击式改锥1A那样,能够形成与外壳2分开的风扇容置部37,并通过后板46堵塞外壳2的后方,另外,能够通过前板65堵塞风扇容置部37的前方,将风扇容置部37从后方紧固结合在外壳2上。因此,旋转轴12的后端截止至马达容置室17内,在后分隔壁22的内侧形成轴承座部47,通过被轴承座部47保持的球轴承48支撑旋转轴12的后端,使其旋转。
另外,在风扇容置部37内,在前板65的后表面形成轴承座部66,使轴承座部66保持球轴承67,通过该球轴承67和后部的球轴承38分别支撑用于固定风扇39的风扇轴68的前后端,使风扇轴68旋转。能够在后板46和前板65上形成多个位于马达5的槽24的后方的透孔69、69……,使槽24和风扇容置部37连通来使外部气体通过。
这样,如图6所示,由于只要拆下风扇容置部37,就能够缩短前后方向的全长使其小型化,所以在不长时间连续使用的情况下或在狭窄的场所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拆下风扇容置部37进行使用即可。此时,后板46的透孔69为排气口。
其中,由于将风扇39设置在与旋转轴12分开的风扇轴68上,所以需要使风扇轴68旋转的驱动源。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如下应对即可,即,例如,在风扇容置部37中设置新的风扇用的马达,通过齿轮等向风扇轴68传递旋转,并且在后板46和前板65上分别设置在风扇容置部37的结合状态下电连接的端子(接触式或插入式等),来从电池组得到电源。另外,如果风扇和转子之间的距离近,则考虑在风扇的前表面设置与转子的永久磁铁对应的永久磁铁或磁性体,通过转子的永久磁铁的吸引力使风扇同步旋转。
Claims (2)
1.一种打击工具,在形成于外壳内的后部的马达容置室中容置有无刷马达,并且,在该无刷马达的后方配置有通过旋转向所述外壳内吸入外部气体来对所述马达容置室内进行通气的风扇,其中,所述无刷马达由设置有永久磁铁的转子和内周侧具有定子绕组的定子构成,
另外,在所述无刷马达的前方配置有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突出的筒状的锤壳体,在该锤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打击机构,
所述打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的内周的整周上设置有用于隔开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绕组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的前端与用于堵塞所述定子的前侧的开口且所述旋转轴所贯通的堵塞板相抵接,另外,所述分隔壁的后端被后分隔壁堵塞,
在所述堵塞板的被所述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中嵌合有承受筒,所述承受筒形成在对所述锤壳体的后侧的开口进行堵塞的盖部上,且支撑所述旋转轴并使该旋转轴能够旋转,
通过所述风扇的旋转而吸入所述外壳内的外部气体,在所述分隔壁的外侧仅在所述定子绕组间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受筒上设置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的直径形成为比与所述贯通孔嵌合的嵌合部分大,且所述重叠部与所述堵塞板的前表面相抵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74130 | 2011-08-09 | ||
JP2011174130A JP5739271B2 (ja) | 2011-08-09 | 2011-08-09 | 打撃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0585A CN102950585A (zh) | 2013-03-06 |
CN102950585B true CN102950585B (zh) | 2015-04-01 |
Family
ID=4776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81680.XA Active CN102950585B (zh) | 2011-08-09 | 2012-08-09 | 打击工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39271B2 (zh) |
CN (1) | CN1029505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34914B2 (ja) * | 2013-12-25 | 2018-05-3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US9954418B2 (en) * | 2014-03-17 | 2018-04-24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DE102017211773A1 (de) * | 2016-07-11 | 2018-01-11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
JP6857871B2 (ja) * | 2017-03-31 | 2021-04-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US10987784B2 (en) * | 2018-02-23 | 2021-04-27 |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 Cordless impact tool with brushless, sensorless, motor and drive |
JP7229807B2 (ja) * | 2019-02-21 | 2023-02-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4181A (zh) * | 2006-01-17 | 2007-07-25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及其马达 |
US20110043057A1 (en) * | 2009-08-21 | 2011-02-24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CN201789359U (zh) * | 2010-09-14 | 2011-04-06 |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外转子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03475B2 (en) * | 2001-02-23 | 2005-06-07 | Black & Decker Inc. | Stator assembly with an overmolding that secures magnets to a flux ring and the flux ring to a stator housing |
CA2508260A1 (en) * | 2002-12-13 | 2004-07-01 | Black & Decker Inc. | A stator assembly with an overmolding that secures magnets to a flux ring and the flux ring to a stator housing |
JP4993193B2 (ja) * | 2007-05-30 | 2012-08-08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
2011
- 2011-08-09 JP JP2011174130A patent/JP57392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09 CN CN201210281680.XA patent/CN1029505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4181A (zh) * | 2006-01-17 | 2007-07-25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及其马达 |
US20110043057A1 (en) * | 2009-08-21 | 2011-02-24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CN101997376A (zh) * | 2009-08-21 | 2011-03-30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 |
CN201789359U (zh) * | 2010-09-14 | 2011-04-06 |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外转子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50585A (zh) | 2013-03-06 |
JP2013035105A (ja) | 2013-02-21 |
JP5739271B2 (ja) | 2015-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50585B (zh) | 打击工具 | |
JP5728303B2 (ja) | 打撃工具 | |
JP5436943B2 (ja) | 電動工具 | |
US20180104810A1 (en) | Power rotary tool and impact power tool | |
JP6596343B2 (ja) | 電動工具 | |
US8952581B2 (en) | Electric tools | |
CN110181464A (zh) | 冲击工具 | |
JP2017100259A (ja) |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 |
WO2017159201A1 (ja) | 電動工具 | |
JP6268040B2 (ja) | 電動工具 | |
JP5725354B2 (ja) | 電動工具 | |
US20230188021A1 (en) | Outer-rotor motor assembly | |
JP2010234502A (ja) | 電動工具 | |
JP6416664B2 (ja) | 回転打撃工具 | |
JP5187058B2 (ja) | 電動工具 | |
JP6251792B2 (ja) | 電動回転工具 | |
KR20090054310A (ko)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조립지그 | |
JP6112959B2 (ja) | 電動工具 | |
JP2019000982A (ja) | 動力工具 | |
JP2020188631A (ja) | 電動作業機 | |
US12068639B2 (en) | Motor rotor with sleeve for retention of magnet ring | |
US20240022126A1 (en) | Rotor magnet retention structure in brushless motor | |
JP2020196052A (ja) | 電動工具 | |
US11916447B2 (en) | Overmolded rotor structure | |
JP6141692B2 (ja) | 電動回転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