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088A -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088A
CN102933088A CN2011800276887A CN201180027688A CN102933088A CN 102933088 A CN102933088 A CN 102933088A CN 2011800276887 A CN2011800276887 A CN 2011800276887A CN 201180027688 A CN201180027688 A CN 201180027688A CN 102933088 A CN102933088 A CN 102933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enzyme
extract
fragrance
precip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6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3088B (zh
Inventor
长尾浩二
谷鹰明
山西康弘
高桥贤藏
水田麻美
小林靖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33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6Addition of, or treatment with,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明度高、味道与香气优异,且即使长期保存也不发生沉淀的茶提取物及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使糖苷分解酶作用于将茶提取液浓缩至特定白利度(Brix)的茶浓缩液后进行离心分离。

Description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度高、味道与香气优异,即使长期保存也不发生沉淀的茶提取物及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市售了许多填充进罐、PET瓶等容器中的容器装茶饮料。容器装茶饮料通常是通过温水等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叶提取液,将其通过离心分离等的固液分离方法从中除去茶粒子,再通过容器灌装、加热杀菌处理来制造的。
如此制造的容器装茶饮料在长期保存期间会产生漂浮物状、白浊状、絮状(棉絮状)或沉淀物状的沉淀(沉淀物)(以下,将这些归纳后仅称为“沉淀”),沉淀的发生尤其在填充进透明容器的茶饮料中,是降低商品价值的重大问题。
已知,沉淀中有在饮料刚刚制造后开始析出的沉淀(也称作“一次沉淀”)和在饮料制造后的保存中经时发生的沉淀(也称作“二次沉淀”)。关于前者的沉淀,已确认可以通过增强在茶饮料的制造工序中的固液分离方法来防止,但是关于后者的沉淀,其发生机制不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防止方法。例如,可列举将成为二次沉淀的原因的物质预先强制除去的方法,有在将绿茶提取后的茶提取液中加入抗坏血酸使成酸性后,再急速冷却后离心分离,接着进行硅藻土过滤而使其澄清化的方法(专利文献1);在将绿茶用水或热水提取而得的水溶性茶成分的茶提取液中添加壳聚糖(Chitosan),吸附高分子成分多酚类后,将其用离心分离机处理,进而用硅藻土过滤后使沉淀物的结晶消失的方法(专利文献2);将乌龙茶叶用温水提取后的茶提取液浓缩至白利度21~40后,进行离心分离、除去固体物的乌龙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3);将从丹宁少的红茶中低温提取的提取液进行冷却、离心分离、除去浑浊成分后的液体与从丹宁多的红茶中高温提取的提取液浓缩至白利度15~30、冷却后进行离心分离除去浑浊成分后的液体进行混合而得到的不发生冷后浑现象(Cream Down)的,色调、味道及香气优异的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4)等。
此外,可列举添加酶使沉淀可溶化或稳定化的方法,例如,具有将绿茶的温水茶提取液进行离心分离,添加具有半纤维素酶活性的酶进行处理的,有效抑制绿茶饮料的二次沉淀发生的方法(专利文献5);在绿茶提取液中添加α-淀粉酶处理,抑制饮料中絮状物(floc)发生的方法(专利文献6);通过在绿茶提取液中添加配合酶处理卵磷脂,抑制混浊或沉淀生成的绿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7)等。
另一方面,在绿茶饮料中,作为加热杀菌处理、保存中香气变化、消失(降低)的对策,提出通过酶处理来增强香气成分。例如,公开了使β-樱草糖苷酶(β-primeverosidase)作用于在茶叶中以二糖苷的形式存在的茶类香气成分的前体而使香气成分游离的方法(专利文献8);通过在绿茶提取液中添加作为糖苷分解酶的β-葡萄糖苷酶来增加良好的香气成分的方法(专利文献9);包含使来自微生物的双葡萄糖苷酶发挥作用的酶处理工序,可使风味增强或风味改善的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0);以在茶类原料的提取时及/或提取后用糖类分解酶进行分解处理为特征的,苦涩味减弱、美味·甜味增强的茶类提取物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1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97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11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272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1-171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228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4597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204386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8-1460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3782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公报WO03/056930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8-86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一直在寻求透明度更高、后味的清爽感更优异且具有丰富的香气的类型的茶饮料。但是,当为了提高透明度,要将茶饮料中所包含的成为混浊、沉淀的原因的物质完全除去时,与沉淀的形成无关的成分也被大量地除去了,存在茶本来所具备的香味减弱的问题。此外,利用酶来使沉淀稳定化的方法存在由于酶的添加而使茶本来的香味发生变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透明度高、味道与香气优异,且即使长期保存也不发生沉淀的茶提取物及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非常值得惊讶的是,使糖苷分解酶作用于将茶提取液浓缩至特定的白利度的茶浓缩液后进行离心分离时,酶或酶处理物将成为二次沉淀的原因的茶成分包裹,生成了絮凝沉淀。将此絮凝沉淀除去而得到的茶提取物稀释为饮料时,确认为比以往的茶提取物具有更丰富的香气和更浓郁的风味,且透明度显著提高,即使长期保存也不发生沉淀的饮料,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
1)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1~4的工序:
工序1,用作为食品可允许的水系溶剂来提取茶叶,得到茶提取液;
工序2,将该提取液浓缩至白利度2~30,得到浓缩液;
工序3,在该浓缩液中添加糖苷分解酶进行处理,得到酶处理液;及
工序4,通过固液分离处理从该酶处理液中除去固体物,得到茶提取物。
2)根据1)中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糖苷分解酶为β-葡萄糖苷酶。
3)一种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1)或2)所定义的工序1~4,进一步包含将所得到的茶提取物配合的工序。
4)一种糖苷分解酶的使用,其特征在于,为了抑制沉淀(漂浮物状物、白浊状物、絮状(棉絮状)物、沉淀物状物)的发生,在茶提取物或茶饮料的制造中来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选择性地将成为沉淀的原因、杂味的原因的茶成分沉淀除去,所以可制造出透明度高、具有保存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具有茶本来的风味、香气的同时,后味的清爽感高的茶提取物及用其得到的香气浓郁、且清爽感高的茶饮料。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为将茶提取液浓缩后进行酶处理及固液分离处理的简便的方法,不需要繁琐的处理、特殊的装置也是其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酶处理时的茶提取液(浓缩液)的白利度与离心分离后的浊度的关系的图。
图2为表示酶添加量与离心分离后的浊度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提到的茶提取物是指将用温水等水性溶剂从茶叶中提取出的茶提取液浓缩而得到的茶提取液的浓缩物,是指稀释后用于茶饮料制造的茶饮料用材料。
本发明的茶提取物根据包含以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工序1,将茶叶进行提取得到茶提取液;工序2,将该提取液浓缩至白利度2~30得到浓缩液;工序3,在该浓缩液中添加糖苷分解酶得到酶处理液;及工序4,通过固液分离处理从该酶处理液中除去固体物。以下,关于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工序1:得到茶提取液的工序)
成为茶提取液的原料的茶叶只要是通常流通的茶叶,没有特别限制均可使用。具体地说,可例示山茶属(Camellia),例如选自由冬虫夏草(C.sinensis)、普洱茶(C.assamica)及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或它们的杂交种所得到的茶叶制茶而得的煎茶、焙茶、玉露茶、冠茶、碾茶等的非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发酵茶(红茶)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茶叶。糖苷丰富的非发酵茶及半发酵茶尤其适合。
在本发明的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如下,通过使糖苷分解酶作用于浓缩至特定浓度的茶提取液、即含有某种程度的浓度的茶成分的液体,使得来自酶的成分与茶成分相互作用而共沉淀。与来自糖苷分解酶的成分反应的茶成分尚不明确,但是本发明者确认,作为茶叶而使用乌龙茶时发生了许多特异性的共沉淀。作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所谓的透明性高、风味良好的本发明的效果的茶叶,乌龙茶为适合的例子之一。
茶叶的提取方法无特别限制,可通过以往已知的方法来进行。提取装置只要可使茶叶与温水等的水性溶剂保持接触状态的形式的装置均可,可使用柱型提取机、捏合型提取机、逆流提取机等任一种提取装置。提取溶剂只要是作为食品可利用的水系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蒸馏水、软化水、自来水、碱性离子水、海洋深层水、离子交换水、脱氧水、含水酒精(10~90v/v%酒精)、含无机盐类的水等,但是特别优选使用纯水、离子交换水。因为水中溶解了大量离子时,提取效率会降低、与提取物中的成分反应而生成不溶物或产生颜色的变化。
提取溶剂的使用量根据茶叶的种类、提取溶剂的种类、提取温度、所期望的嗜好性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作为茶叶重量的标准,为1~200重量份,优选5~150重量份,更优选10~100重量份左右。提取液的温度根据茶叶的种类、所期望的嗜好性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绿茶为10~100℃(优选40~98℃),乌龙茶为40~100℃(优选60~98℃),红茶为40~100℃(优选60~98℃)左右。提取时间通常为1~120分钟,优选3~60分钟左右。
且在提取时或提取后也可添加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的提取辅助剂。
在工序1中通常可得到白利度(Brix;每100g溶液中的可溶性固体物的重量(g)。)为0.2~1左右的茶提取液。在本发明中用“白利度”来表示数值时,除特别注示的情况外,是指用白利度计测定的值、即基于溶液的折射率,将每100g溶液的可溶性固体成分的重量(g)换算为100g蔗糖溶液中所包含的蔗糖的克数的值。
(工序2:得到浓缩液的工序)
将工序1得到的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而得到茶的浓缩液。浓缩方法无特别限制,可为蒸发浓缩法、膜浓缩法等以往已知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常压浓缩装置、减压浓缩装置、离心薄膜式浓缩装置及其它常用的浓缩装置来进行。
进行浓缩使白利度成为2~30,优选3~25,更优选5~20。且为了抑制浓缩时的温度引起香气成分的变化,优选在80℃以下进行。
(工序3:得到酶处理液的工序)
在调整至上述范围的茶提取液的浓缩液中添加糖苷分解酶。糖苷分解酶只要具有切断与茶浓缩液中包含的糖结合的香气成分的糖苷键的活性即可,具体地说,可例示葡萄糖苷酶、樱草糖苷酶、木糖苷酶等。其中,可适合使用葡萄糖苷酶,特别优选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葡萄糖苷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青霉属(Penicillium)、例如多色青霉(Penicillium multicolor)、曲霉属(Asperg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毛霉属(Rhizomucor)、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的来自微生物的酶,作为市场上销售的酶,例如可列举β-葡萄糖苷酶制剂“Amano”(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制)。
糖苷分解酶的添加量可根据其效价适当地设定,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相对于茶提取液(浓缩液)的固体成分(作为白利度值所测定的物质。除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以下提到“固体成分”时是一样的)为0.01~10重量%,优选0.1~5.0重量%,更优选0.2~1.0重量%,特别优选0.3~0.5重量%左右,例如,作为糖苷分解酶,使用β-葡萄糖苷酶制剂“Amano”(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制)(β-葡萄糖苷酶:13%,赋形剂:87%的配合品。来自:多色青霉(PenicilliumMulticolor),效价:β-葡萄糖苷酶效力800U/g以上)时,相对于茶提取液(浓缩液)的固体成分为0.1~10重量%,优选0.5~10重量%,更优选2.0~5.0重量%,特别优选3.0~5.0重量%左右。将其换算为效价值时,相对于1g固体成分为0.08~80U,优选0.8~40U,更优选1.6~8.0U,特别优选2.4~4.0U左右。在此,β-葡萄糖苷酶的效价为使用自动化学分析仪(东芝公司制、TBA-30R)根据以下方法测定的值。10μl酶样品与200μl的将作为底物的对硝基苯基(pNP)葡萄糖苷(默克公司制)溶解进20mM醋酸缓冲液(pH5.5)所得到的2mM的底物液体混合,在40℃、循环时间22.5sec.下反应后,加入250μl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终止液),测定412nm处的吸光度。来自样品的空白的测定为使用20mM醋酸缓冲液(pH5.5)代替底物溶液来同样地测定,在此条件下,吸光度上升1酶量为1U。
糖苷分解酶的添加与成为茶饮料的沉淀的原因的成分、杂味的原因的成分相互作用而共沉淀。此沉淀量越多越能制造出透明度高、后味的爽口感优良、清爽的茶提取物或配合了这些的茶饮料。相对于茶提取液(浓缩液)的固体成分,糖苷分解酶的添加量小于0.01重量%时,不仅茶的香气成分的游离不充分,而且有时不引起与所期待的茶成分的共沉淀,此外,糖苷分解酶的添加量为10重量%以上时,有时会感觉到酶制剂的杂味而损坏茶的风味。
酶处理的条件可根据所使用的酶的种类、性质(效价)、提取液浓度等来适当设定。例如,使用β-葡萄糖苷酶(例如,上述的“Amano”(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制))时,在40~60℃进行1~5小时左右的反应。
进行酶反应后,根据以往已知的方法,例如,在90℃加热保持30分钟左右等使酶失活来终止酶反应。
(工序4:固液分离处理工序)
根据以上所述,在酶处理液的酶中的成分(蛋白类物质)与茶饮料的成分反应生成沉淀物。在工序4的固液分离工序中将此沉淀物除去。作为固液分离方法,只要是可将沉淀物(固体成分)与水溶性部分(液体部分)分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通过滤纸、不锈钢等的金属制过滤器等的过滤、离心分离等。尤其是因离心分离可将沉淀物更可靠地除去、抑制二次沉淀的发生,因而在此方面优选。离心分离可使用分离板型、圆筒形、沉降型等通常的仪器,其处理温度为30℃以下,特别优选25℃以下。离心分离的条件(转速与时间)根据装置、处理容量等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离心分离机.(日本科库森(kokusan)H-26F),为1000~3000rpm,5~30分钟左右。
固液分离为将分离得到的茶提取液稀释成为白利度0.5时,其水溶液的浊度优选成为35NTU以下,优选20以下,更优选10以下,进一步优选5以下,特别优选1以下来进行。水溶液的浊度为35NTU以下时,可成为经过长时间也可保持良好风味的同时不发生二次沉淀的茶提取物。在此,浊度是指根据浊度计(90°散射光/透过检测法)的比浊计浊度单位(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Units),作为具体的测定装置,可例示Ratio光学系统等。
由于本发明的茶提取物通过工序3的酶处理可增强优选的香气,进而通过工序2、工序3及工序4可将抑制优选香气的成分沉淀除去,所以可更强烈地感知到优选香气。茶类的香气非常地清柔,在茶饮料的制造工序中具有非常易于消失的性质,但是由于本发明的茶提取物增强了其香气成分,所以成为易于维持茶本来的风味的性质。
在本发明的制造法中,例如,原料茶叶使用乌龙茶时,通过工序3增加了具有花(floral)及清香(green)香气的醛类、酒精类(例如,顺式-3-己烯-1-醇、芳樟醇氧化物、苯甲醛、1-壬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苄醇、苯乙醇、水杨酸苄酯、十六烷酸、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此外,增加了木馏油样的香气(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此外,减少了因成为加热气味的原因的香气成分而为人所知的吲哚(Indole)。
不管乌龙茶饮料中是否包含丰富的香气成分,本发明者着眼于不能感知到充分的萎凋香(花香)的乌龙茶饮料,对于花香的感知与乌龙茶饮料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乌龙茶饮料中包含的紫罗兰酮(Ionone)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以上时,会抑制花香成分的香气、而难于感知。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法,可高效地除去β-紫罗兰酮,所以可使β-紫罗兰酮相对于花香成分降低至比通常所含有的量更充分少的量,所以可制造出可以优异的均衡性感知到花香的乌龙茶提取物及乌龙茶饮料。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法,可得到如下所述的新型乌龙茶提取物:(A)花香成分至少包含(A1)芳樟醇(Linalool)及(A2)香叶醇(Geraniol);(B)相对于(A)花香成分的总量(A1+A2)β-紫罗兰酮含量的比率((A1+A2)/(B))为500以上,优选600以上,更优选700以上,进一步优选800以上,特别优选900以上。在此,β-紫罗兰酮的含量没有降低的通常的乌龙茶提取物(或乌龙茶饮料)的((A1+A2)/(B))为小于100左右。关于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兰酮等的香气成分的测定,可使用GC/MS(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等来测定。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乌龙茶提取物(1)
(1)乌龙茶提取物的制造
将100g乌龙茶(福建省·色种)用6000mL的90℃的离子交换水提取15分钟。将得到的提取液用150目的金属过滤器粗过滤后,冷却至30℃以下,得到乌龙茶提取液(白利度0.5,日本爱宕(ATAGO)公司制用数显折光仪RX-5000α测定。以下,关于白利度均用此进行测定)。将此提取液使用减压蒸发浓缩装置浓缩至白利度为1.0、2.0、3.0、5.0、7.0、10.0,得到浓缩液。在此各种白利度的浓缩液中添加相对于固体成分成为3重量%的浓度的糖苷分解酶(β-葡萄糖苷酶)制剂“Amano”(天野酶制品株式会社制)(β-葡萄糖苷酶13%、赋形剂87%的配合品。来自:多色青霉(Penicillium Multicolor),效价:β-葡萄糖苷酶效力800U/g以上)),在45℃的恒温室中进行3小时的酶处理。酶处理后在90℃加热30分钟使酶失活,冷却至30℃以下,得到酶处理液。将此充分振荡后,将每20mL分装入沉淀评价用的玻璃管中,在25℃进行沉淀评价。沉淀评价为通过将分装入玻璃管的酶处理液用离心分离装置(日本科库森(kokusan)株式会社制H-26F型),以3000rpm进行固液分离处理10分钟,算出沉淀量(mL)来进行。
此外,每采集10mL的水溶液部分(上清液),用500目的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浊度分析。浊度分析为将试样分别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白利度0.5后,用浊度计(哈希公司制浊度计2100P型)来测定(20℃)。
酶处理液的沉淀量及离心分离后的水溶液的浊度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的白利度的测定值表示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的白利度的测定值)。由表1可更清楚地知道,可确认进行酶处理时的茶提取液(浓缩液)的白利度为1.0以上、优选2.0以上时,生成了认为是通过来自酶的成分与茶成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沉淀物。白利度越高沉淀的发生越多,当白利度为5.0以上时,不仅可确认到絮凝沉淀物,也可确认到白色絮状的絮凝物。
此外,酶处理时的茶提取液(浓缩液)的白利度与离心分离后的浊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与将酶处理液的离心分离后的液体稀释成为白利度0.5的液体的透明性显然不同,确认有许多沉淀生成的酶处理时的白利度越高的液体,其透明性越高。尤其是,白利度2.0以上时可看到透明性的改善,白利度5.0以上时成为透明性非常高的茶提取物。
表1
Figure BDA00002523491700101
(2)感官评价
将(1)中得到的各种乌龙茶提取物(No.1~No.8)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白利度0.25来制备茶饮料,通过专业评委来进行感官评价。对比没有添加酶的样品(No.1)与进行酶处理后的样品(No.2)时,No.2为良好的香气得到增强、具有芳醇的花香的茶饮料。此外,在酶处理时白利度不同的样品间(No.2~No.8)对比时,白利度越高的样品,杂味越得到降低、给予后味越清爽的印象。此外,杂味得到降低时,白利度越高的样品,为更能强烈地感知到花香、嗜好性越高的茶饮料。
(3)香气分析
在(1)中得到的乌龙茶提取物中,使用酶处理时的白利度1.0的样品(No.3)、白利度3.0的样品(No.5)、白利度5.0的样品(No.6)、白利度10.0的样品(No.8),与(2)同样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白利度0.25来制备茶饮料。关于这4种茶饮料的香气,测定了(A1)芳樟醇、(A2)香叶醇、(B)β-紫罗兰酮的含量。香气分析为将吸附萃取搅拌棒(Twister)放入50mL各试样中,搅拌2小时,提取挥发成分后,进行热提取(TDU)、GC-MS分析。测定条件如下。
<GC-MS测定条件>
·分析装置:Agilent Technologies 6890N
·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 5975B
·柱:Agilent Technologies 121-7012L TM(DB-WAX 10m×0.18mm×0.18μm)
·检测:SIM模式
·定量:芳樟醇:m/z=71、香叶醇:m/z=93、β-紫罗兰酮:m/z=177。
结果如表2所示。酶处理时的白利度为3.0以上时,可有效地降低成为花香感知的抑制成分的β-紫罗兰酮。由于据说β-紫罗兰酮的感官阈值为0.007ppb(香料入门、Fragrance journal株式会社、2003年),所以可以说使β-紫罗兰酮降低至0.01水平是非常有效的。认为此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也是相关的。
表2
Figure BDA00002523491700111
(4)保存试验
将(1)中得到的各种乌龙茶提取物(No.1~No.8)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白利度0.25来制备茶饮料,各取500mL填充在PET瓶中,在40℃进行保存试验。保存0天时,任何样品即使暴露在自然光下也确认不到茶成分的粒子、沉淀,以聚光灯(Projector)的光照射时,为可看到少量极微细的粒子的程度。确认保存3天、5天、7天、10天、13天、19天后的状态时,结果为No.1~3的样品保存至第13天,暴露在自然光下时,可看到少量的砂状~极微细的粒子(小于0.5mm),第19天时为即使目测也可确认的水平。另一方面,No.4~8的样品保存了20天也没有发生变化。据此,提示酶处理时的白利度为2.0以上时,可除去在长期保存中成为沉淀的原因的物质。
实施例2:乌龙茶提取物(2)
酶处理时的茶提取液(浓缩液)的白利度为5.0时,酶添加量变为单位固体成分中为0.5、1.0、2.0、3.0,酶处理除了通过在搅拌器的搅拌下,50℃处理2小时以外,与实施例1的No.6同样地制造乌龙茶提取物。与实施例1同样在测定酶处理液的沉淀量的同时,测定将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稀释至白利度0.5的液体的浊度。
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更清楚地知道,没有发现酶添加量与沉淀量的相关性,但是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多,所得到的茶提取液的透明性上升了。尤其是可知以单位固体成分中添加2%以上、优选3%以上的酶制剂时,成为透明性非常高的茶提取物(图2)。
表3
Figure BDA00002523491700121
实施例3:绿茶提取物
将绿茶(三番茶、通常为加热品)用10倍量的开水提取10分钟。将得到的提取液使用减压蒸发浓缩装置浓缩至白利度4.5,得到绿茶浓缩液。在此浓缩液中添加相对于固体成分成为3重量%的浓度的糖苷分解酶,在50℃进行2小时酶处理。酶处理后在90℃加热30分钟使酶失活,冷却至30℃以下,得到酶处理液,通过离心分离装置(日本科库森(kokusan)株式会社制H-26F型),以3000rpm进行固液分离处理10分钟,用500目的过滤器过滤后,各抽取20mL的水溶液部分(上清液)进行浊度分析。此外,作为对比,制造不进行浓缩液的酶处理、而进行了离心分离的样品,测定其浊度。
结果如表4所示。可确认即使在绿茶提取物中,由于将茶提取液进行浓缩、酶处理,进而进行离心分离,所以透明性提高、良好的香气成分得到增强。
表4
白利度(%) 浊度NTU
不添加酶 4.54 1100
添加酶 459 545

Claims (4)

1.一种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1~4的工序:
工序1,用作为食品可允许的水系溶剂来提取茶叶,得到茶提取液;
工序2,将该提取液浓缩至白利度2~30,得到浓缩液;
工序3,在该浓缩液中添加糖苷分解酶进行处理,得到酶处理液;及
工序4,通过固液分离处理从该酶处理液中除去固体物,得到茶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糖苷分解酶为β-葡萄糖苷酶。
3.一种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或2中所定义的工序1~4,进一步包含将所得到的茶提取物配合的工序。
4.一种糖苷分解酶的使用,其特征在于,为了抑制沉淀的发生,在茶提取物或茶饮料的制造中来使用。
CN201180027688.7A 2010-04-05 2011-04-05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933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7360 2010-04-05
JP2010-087360 2010-04-05
PCT/JP2011/058601 WO2011126003A1 (ja) 2010-04-05 2011-04-05 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088A true CN102933088A (zh) 2013-02-13
CN102933088B CN102933088B (zh) 2014-11-12

Family

ID=4476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688.7A Active CN102933088B (zh) 2010-04-05 2011-04-05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18784B2 (zh)
CN (1) CN102933088B (zh)
HK (1) HK1181973A1 (zh)
TW (1) TWI533811B (zh)
WO (1) WO20111260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1394A (zh) * 2015-11-06 2016-01-06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风味糖浆的制作方法
CN106798039A (zh) * 2015-03-09 2017-06-06 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风味饮料原料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6005A1 (ja) * 2010-04-05 2011-10-13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烏龍茶抽出物
JP6309234B2 (ja) * 2013-09-27 2018-04-11 ポッカサッポロフード&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乳化剤含有コーン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06659178B (zh) * 2014-07-16 2020-09-01 兴人生命科学株式会社 茶饮料的混浊抑制剂
CN105580932B (zh)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JP6886571B2 (ja) * 2016-09-21 2021-06-16 池田食研株式会社 4−エチルフェノールの生成方法
JP7022600B2 (ja) * 2017-01-20 2022-02-18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濃度の粉砕茶葉を含有する緑茶飲料
JP6420419B2 (ja) * 2017-01-20 2018-11-07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濃度の粉砕茶葉を含有する緑茶飲料
JP6993418B2 (ja) * 2017-09-01 2022-01-13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脱色された茶抽出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98390A1 (ja) * 2017-11-20 2020-09-17 旭化成株式会社 溶媒含有物品の濃縮システムおよび濃縮液
TWI774556B (zh) * 2021-09-10 2022-08-11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茶原料萃取程度的即時監測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917A (zh) * 2003-10-23 2006-06-28 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 新鲜茶叶粉末及从新鲜茶叶粉末中获得的加工产品、提取物、油料和芳香物
JP2007053905A (ja) * 2005-08-22 2007-03-08 Taiyo Kagaku Co Ltd 茶エキ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2390B2 (ja) * 2002-10-31 2006-06-07 株式会社 伊藤園 新規な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1263B2 (ja) * 2004-09-10 2009-12-09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エキス及び茶類香料の製法
JP2006109797A (ja) * 2004-10-18 2006-04-27 Takasago Internatl Corp 緑茶エキスの調製方法および緑茶エキ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917A (zh) * 2003-10-23 2006-06-28 高砂香料工业株式会社 新鲜茶叶粉末及从新鲜茶叶粉末中获得的加工产品、提取物、油料和芳香物
JP2007053905A (ja) * 2005-08-22 2007-03-08 Taiyo Kagaku Co Ltd 茶エキ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8039A (zh) * 2015-03-09 2017-06-06 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风味饮料原料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5211394A (zh) * 2015-11-06 2016-01-06 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风味糖浆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26003A1 (ja) 2013-07-11
TW201201703A (en) 2012-01-16
TWI533811B (zh) 2016-05-21
JP5818784B2 (ja) 2015-11-18
HK1181973A1 (zh) 2013-11-22
CN102933088B (zh) 2014-11-12
WO2011126003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088B (zh)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02933087B (zh) 乌龙茶提取物
JP2018138025A (ja) 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94535B (zh) Container packaging of green tea drinks
TWI444143B (zh) Green tea beverag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320859C (zh) 容器装饮料及其制造法
US10172371B2 (en) Green tea extract composition
CN101778571B (zh)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EP2826381B1 (en) Beverage containing tea-leaf pectin
CN101896077B (zh) 精制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TWI400041B (zh) A container containing a herbal juice containing a black tea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006781A (zh) 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CN102307482A (zh) 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Almeida et al.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procedures on the phenolic content, antioxidant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of green and black teas
CN101980614B (zh)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CN102655761B (zh) 精制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WO2014174707A1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0641B1 (ja) 柑橘果実成分を含有する容器詰にごり紅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82427B2 (ja) 飲料組成物
Subramanian et al. Membrane clarification of tea extracts
JP3638560B2 (ja) 半発酵茶飲料、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CN103068251A (zh) 容器装绿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63432A (ja) 焙煎茶葉粉砕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茶飲料
JP2002209519A (ja) 茶系飲料用濃縮液、及びそれを希釈した茶系アルコール飲料
JP6713732B2 (ja) 容器詰茶飲料及びフロック発生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TORY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9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9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ntory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