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9416B -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9416B
CN102919416B CN201210460828.6A CN201210460828A CN102919416B CN 102919416 B CN102919416 B CN 102919416B CN 201210460828 A CN201210460828 A CN 201210460828A CN 102919416 B CN102919416 B CN 102919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stigma
sprouted unpolished
unpolished rice
tea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08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9416A (zh
Inventor
刘玮
胡广民
隋文志
李兰红
李佳梅
孙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21046082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9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9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9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它属于饮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玉米须茶存在功效成分不易溶出、单一玉米须成分降糖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茶由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制成。方法如下:一、将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超声干燥、粉碎;二、发芽糙米烘烤,自然冷却后粉碎;三、将茶叶和甜叶菊分别粉碎;四、分别称取上述步骤处理后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五、称取各物料后混匀,得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了玉米须功效成分的溶出量,并且玉米须和发芽糙米等营养成分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茶较现有玉米须茶的降血糖、血脂效果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须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玉米须分离及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甾醇、生物碱、糖类、有机酸、挥发油、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利尿、降糖、降压等功效。玉米须作为玉米副产物,资源巨大。但目前对它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仅少量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造成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玉米须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收集等优点,对玉米须进行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可以避免玉米须被白白丢弃掉和污染环境,具有生态效益;同时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
玉米须煎服后具有凉血、泄热、消肿等功效,但玉米须的功效成分包裹在纤维中,在水煮或热水浸泡过程中,功效成分不易溶出,玉米须功效作用受到影响,使玉米须降糖效果不够理想。玉米须的降糖功效成分主要是玉米须多糖,成分较为单一,也使玉米须降糖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玉米须茶存在功效成分不易溶出、玉米须功效成分单一、降糖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中玉米须发芽糙米茶是由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制成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分别处理后按60%~65%、30%~35%、1%~5%和1%~5%的重量百分比混合。
本发明中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用功率为200~400W、频率35~50kHz的超声波,在40~60℃温度下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0%,再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二、将发芽糙米置于烘箱内,在160~200℃烘烤20~60分钟,自然冷却,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三、将茶叶和甜叶菊分别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四、按重量百分比称取60%~65%经步骤一处理后的玉米须、30%~35%经步骤二处理后的发芽糙米、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茶叶和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甜叶菊混匀;即得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
本发明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可装袋制成袋装茶(5~10克/袋)。
在超声波干燥过程中,玉米须内部组织反复受到压缩和拉伸作用下形成海绵状结构;同时也在玉米须内部组织内形成了空化气泡,从而使细胞内的压力增加,致使细胞壁破裂,功效成分从细胞内析出,附着在海绵结构表面。当用热水浸泡本发明产品时,功效成分从海绵结构表面析出溶于水中,从而增加了功效成分溶出量。糙米经过发芽后,其主要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玉米须富含多糖,发芽糙米富含γ-氨基丁酸,多糖和γ-氨基丁酸都具有降糖、降脂功效,但是单一的多糖或γ-氨基丁酸降糖的降脂功效不显著。本发明茶中的功效成分更易溶出,各物料的功效成分相互作用,从而使本发明的茶较现有玉米须茶的降血糖、血脂效果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玉米须发芽糙米茶是由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制成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分别处理后按60%~65%、30%~35%、1%~5%和1%~5%的重量百分比混合。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用功率为200~400W、频率35~50kHz的超声波,在40~60℃温度下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0%,再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二、将发芽糙米置于烘箱内,在160~200℃烘烤20~60分钟,自然冷却,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三、将茶叶和甜叶菊分别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四、按重量百分比称取60%~65%经步骤一处理后的玉米须、30%~35%经步骤二处理后的发芽糙米、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茶叶和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甜叶菊混匀;即得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
在超声波干燥过程中,玉米须内部组织反复受到压缩和拉伸作用下形成海绵状结构;同时也在玉米须内部组织内形成了空化气泡,从而使细胞内的压力增加,致使细胞壁破裂,功效成分从细胞内析出,附着在海绵结构表面。当用热水浸泡本发明产品时,功效成分从海绵结构表面析出溶于水中,从而增加了功效成分溶出量。糙米经过发芽后,其主要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玉米须富含多糖,发芽糙米富含γ-氨基丁酸,多糖和γ-氨基丁酸都具有降糖、降脂功效,但是单一的多糖或γ-氨基丁酸降糖的降脂功效不显著。本发明茶中的功效成分更易溶出,各物料的功效成分相互作用,从而使本实施方式的茶较现有玉米须茶的降血糖、血脂效果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超声干燥的温度为45~55℃。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超声干燥的温度为50℃。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功率240w。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烘烤的温度为170~180℃。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烘烤的时间为30~40分钟。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发芽糙米是按下述步骤获得的:将糙米用清水漂洗干净,用30℃清水浸泡20~24小时,然后将糙米捞出,再在28~30℃条件下发芽20~24小时(发芽期间保持糙米水分,呈湿润状态,芽长约0.5~1.0mm),然后在45℃下干燥6小时,制得发芽糙米。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不同的是:用柠檬酸调解水的PH值。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中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用功率为240W、频率40kHz的超声波,在50℃温度下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9%,再粉碎至粒径至60目;
步骤二、将糙米用清水冲洗,然后按糙米和水质量比1∶1.5配比加入PH值为5.5的水,再添加无花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添加量为15U/克糙米,在45℃条件下酶浸泡处理2小时;然后漂洗2次,再在30℃下浸泡4小时;然后在28℃条件下使米粒萌芽20小时,再在45℃下干燥6小时,制得发芽糙米,再将发芽糙米置于烘箱内,在160℃烘烤30分钟,自然冷却,粉碎至粒径至60目;
步骤三、将茶叶和甜叶菊分别粉碎至粒径至60目;
步骤四、按重量百分比称取60%经步骤一处理后的玉米须、35%经步骤二处理后的发芽糙米、3%经步骤三处理后的茶叶和2%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甜叶菊混匀;即得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
采用下述实验进行对比,验证发明效果:
本实施方式组:取7g本实施方式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用80℃~90℃的热水(200mL)冲泡2~3分钟,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对比例1:取4克玉米须,加入200mL水,在90℃条件下浸提2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对比例2:取4克玉米须粉碎至60目,用80℃~90℃的热水(200mL)冲泡2~3分钟,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对比例3: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用功率为240W、频率40kHz的超声波,在50℃温度下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9%,再粉碎至60目,取4g用80℃~90℃的热水(200mL)冲泡2~3分钟,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对比例4:发芽糙米取3g,加入200mL水,在90℃条件下浸提2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对比例5:发芽糙米在160℃烘烤30分钟,自然冷却,粉碎至60目,取3g用80℃~90℃的热水(200mL)冲泡2~3分钟,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4mL。
空腹血糖测试:
1、糖尿病模型分组
取18~22克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0组,分成空白对照组、产品对照组、模型组、本实施方式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3组、对比例4组、对比例5组、格列齐特组,每组10只。
2、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采用两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来建立小鼠糖尿病模,除空白对照组、产品对照组外,各组禁食1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mg/kg体重,第2天再于空腹状态下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mg/kg,造模72小时后,小鼠禁食4小时后眦取血进行血糖预测,血糖值均高于11.1mmol/L,建模成功。
模型组及空白组按照0.2mL/天灌胃生理盐水;格列齐特组每天按照80mg/kg(配成浓度为4mg/mL,灌胃体积为0.2mL/10g)灌胃;产品对照组每天按0.2mL/10g的量灌胃本实施方式的茶;本实施方式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3组、对比例4组及对比例5组每天按0.2mL/10g的量灌胃。连续灌胃30天,末次给药后禁食12h,小鼠尾部取血测空腹血糖。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期配对设计采用t检验,单向(因数)方差分析。
4、结果分析
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由表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本实施方式组和格列齐特组均可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P<0.05,P<0.01)。
表1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Figure BSA00000806421800051
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可知,本发明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较现有玉米须茶的降血糖效果显著提高。

Claims (8)

1.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是由超声干燥的玉米须、烘烤后的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制成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叶和甜叶菊分别处理后按60%~65%、30%~35%、1%~5%和1%~5%的重量百分比混合;
其中,玉米须超声干燥的功率为200~400W、频率为35~50kHz、40~60℃温度下玉米须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0%;
发芽糙米的烘烤温度为160~200℃,烘烤时间为20~60分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玉米须依次进行除杂、清洗和脱水处理,然后用功率为200~400W、频率35~50kHz的超声波,在40~60℃温度下超声干燥至水分含量为8%~10%,再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二、将发芽糙米置于烘箱内,在160~200℃烘烤20~60分钟,自然冷却,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三、将茶叶和甜叶菊分别粉碎至粒径小于60目;
步骤四、按重量百分比称取60%~65%经步骤一处理后的玉米须、30%~35%经步骤二处理后的发芽糙米、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茶叶和1%~5%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甜叶菊后混匀;即得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超声干燥的温度为45~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超声干燥的温度为50℃。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40kHz、功率240w。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烘烤的温度为170~1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烘烤的时间为30~4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玉米须发芽糙米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发芽糙米是按下述步骤获得的:将糙米用清水漂洗干净,用30℃清水浸泡20~24小时,浸泡后将糙米捞出,然后在温度为28~30℃、糙米湿润状态下发芽20~24小时,然后在45℃下干燥6小时,制得发芽糙米。
CN201210460828.6A 2012-11-16 2012-11-16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919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0828.6A CN102919416B (zh) 2012-11-16 2012-11-16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0828.6A CN102919416B (zh) 2012-11-16 2012-11-16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9416A CN102919416A (zh) 2013-02-13
CN102919416B true CN102919416B (zh) 2014-01-15

Family

ID=4763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0828.6A Active CN102919416B (zh) 2012-11-16 2012-11-16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9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5179A (zh) * 2013-03-19 2014-09-24 洛阳春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须提取物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03222663A (zh) * 2013-05-22 2013-07-3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玉米须固体饮料及其泡制方法
CN106174547A (zh) * 2016-07-20 2016-12-07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清凉发芽糙米营养粉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51509A (zh) * 2017-12-21 2018-03-06 宣城市乐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铁皮石斛花加工方法
CN112293536A (zh) * 2019-07-25 2021-02-02 吉林省绿色食品工程研究院 一种黑玉米须复合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1369A (ko) * 2000-02-14 2001-08-29 허경만 항비만 녹차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500546B1 (ko) * 2005-03-24 2005-07-12 (주)엔돌핀에프앤비 옥수수수염 농축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893121B1 (ko) * 2007-05-17 2009-04-14 (주)엔돌핀에프앤비 옥수수 및 옥수수수염을 원료로 한 조성물 및 가공방법
CN102293370B (zh) * 2011-07-12 2012-07-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利用超声波干燥技术生产α-脱水方便米饭的方法
CN102265958A (zh) * 2011-08-25 2011-12-07 郑滨 方便即时玉米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6655A (zh) * 2011-11-29 2012-04-04 淮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添加有发芽糙米的畜禽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9416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9416B (zh) 玉米须发芽糙米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08372B (zh) 一种β-葡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3960659A (zh) 一种牡丹植物蛋白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3806A (zh) 一种辣木养生酒的制作方法
CN101099513A (zh) 一种虫草奶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5494844A (zh) 一种枸杞压片糖果生产方法
CN104605053A (zh) 一种排毒养颜普洱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8948A (zh) 一种辣木功能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8361A (zh) 一种红枣大芸石榴皮复合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9347A (zh) 一种酸甜果蔬大米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9923A (zh) 人参复合发酵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3006A (zh) 一种豆渣酱及其生产方法
CN102960523A (zh) 一种刺梨糖糕制作方法
CN105996028A (zh) 生姜提取物、生姜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28070A (zh) 一种山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324916A (zh) 一种蘑菇种植用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3467615A (zh) 一种枸杞低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08684819A (zh) 一种青少年果蔬乳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7052A (zh) 天山雪莲果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5424B (zh) 一种玛咖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9431A (zh) 玉米须红菇娘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36426A (zh) 一种营养南瓜粉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05054A (zh) 一种玫瑰普洱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97399A (zh) 一种柚子皮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9995A (zh) 一种黄鳝人工配合饲料的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9

Address after: No.101, Xiangfu Road, Xiangfang District,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154007 Food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cademy, No. 382 Anqing Road, Jiamus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LAND RECLAMATION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