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690A -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690A
CN102918690A CN2011800223983A CN201180022398A CN102918690A CN 102918690 A CN102918690 A CN 102918690A CN 2011800223983 A CN2011800223983 A CN 2011800223983A CN 201180022398 A CN201180022398 A CN 201180022398A CN 102918690 A CN102918690 A CN 10291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s
electrode
diffusion electrod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23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690B (zh
Inventor
Y·阿尔瓦雷斯加雷戈
P·韦尔梅朗
A-V·克拉斯
W·阿德里安森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Tu Limited-Liability Co
Vito NV
Original Assignee
Wei Tu Limited-Liabilit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Tu Limited-Liability Co filed Critical Wei Tu Limited-Liability Co
Publication of CN10291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05Porou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63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catalytic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8668Bin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63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catalytic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8673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03Supports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07Gas diffus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17Treatment of supports before applica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21Wet proof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25Methods fo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42Coating using a catalyst salt precursor in solution followed by evapora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precur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25Methods fo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57Casting, e.g. tape casting, vacuum slip cas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08Organic or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6Carbon-bas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9Organic resins; Organic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7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both reactants being gaseous or vapori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6Biochemical fuel cells, i.e. cells in which microorganisms function as catalys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2004/8678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8689Posi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78Treatment steps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or after shaping of the electrode being free-standing body
    • H01M4/8892Impregnation or coating of the catalyst layer, e.g. by an iono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2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4Carbonaceous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Electrodes For Compound Or Non-Metal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浇注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以提供作为电化学活性层(AL)的第一层;在所述第一层上浇注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以提供第二层;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孔隙率,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层经受所述相反转得到斥水性层;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气体扩散电极;气体扩散电极用于膜电极组件的用途;包括该气体扩散电极的膜电极组件;和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膜,其中至少一个电极是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单一道次中浇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步骤。

Description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扩散电极、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US 3,553,032公开了制造燃料电池电极的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电极包括具有薄的银涂层的斥水性聚合物颗粒的多孔结合基质和散布于其中并粘附于所述基质的导电性材料颗粒,所述方法包括形成斥水性聚合物、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和碳酸银颗粒的混合物,在压力下模制所述混合物以形成内聚结构,和在高于所述碳酸银的分解温度但是低于所述聚合物的软化点的温度下加热所得到的内聚结构,从而形成银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扩散穿过所述结构以使所述结构为显著多孔的。US 3,553,032没有教导使用选择性的粘合剂来冷却可烧结的氟化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氟化的乙烯-丙烯、三氟氯乙烯、和聚偏氟乙烯。
GB 2,316,801A公开了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气体扩散电极,其包括:各向异性气体扩散层和催化性层,所述各向异性气体扩散层由的孔碳基质制成,碳颗粒和聚(偏氟乙烯)分布于所述多孔碳基质中,使得所述基质在气体流动横向的方向上是均匀多孔的而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是不对称性多孔的,所述气体扩散层的孔隙率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是降低的,所述气体扩散层的厚度为约50μm到约300μm;所述催化性层由包含催化性碳颗粒和热塑性聚合物的凝结的“墨”悬浮液制成,且所述催化性层覆盖所述气体扩散层的小孔表面,所述催化性层的厚度为约7μm到约50μm,且所述金属催化剂负载为约0.1mg/cm2到约0.5mg/cm2
EP 1 930 974A1公开了:1.生产可逆性固体氧化物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支撑物(1)上流延成形阳极支撑层;在支撑物(2)上流延成形阳极层;在支撑物(3)上流延成形电解质层;和要么在所述阳极支撑层的顶上层叠所述阳极层;从所述阳极层去除所述支撑物(2);要么在所述阳极层的顶上层叠所述电解质层;并烧结所述多层结构;要么在所述电解质层的顶上叠层所述阳极层;从所述阳极层去除所述支撑物(2);在所述阳极层的顶上层叠所述阳极支撑层;并烧结所述多层结构。
WO 03/082956A1公开了一种膜电极组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质子交换膜,其中所述阳极、所述阴极、和所述质子交换膜状的至少一者包括具有以下化学结构的磺酸共聚物: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021
其中n/n+m为约0.001到约1;Y可以是-S-、S(O)、S(O)2、C(O)、或P(O)(C6H5),及其组合;且Z可以是碳碳单键、C(CH3)2、C(CF3)2、C(CF3)(C6H5)、C(O)、S(O)2、或P(O)(C6H5)。
US 7,301,002B1公开了通过用磺化剂可控地磺化聚苯撑聚合物衍生的磺化的聚苯撑聚合物,所述磺化的聚苯撑聚合物具有以下结构1的重复单元: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022
其中,R1、R2和R3相同或不同,其中每个R1、R2和R3是H或未取代的或惰性取代的芳香族部分;Ar1和Ar2相同或不同,其中每个Ar1和Ar2是未取代的芳香族部分或惰性取代的芳香族部分;其中磺酰基的侧链连接于碳原子;其中每个重复单元连接有1-6个磺酰基;其中n≤2;且其中R1、R2和R3与Ar1和Ar2的任何组合包括一种选自以下组的子组合:a)R1不同于R2,b)R1不同于R3,c)R2不同于R3,d)Ar1不同于Ar2,和e)R1.=R2.=R3=Ar1.=Ar2
在2004年,M.Cifrain等人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27卷234-242页中报导,尽管已知碱性燃料电池(AFC)具有高的效率,但是认为由于它们的高价格、低寿命和高的二氧化碳敏感性而被认为只可用于空间应用,且AFC可以廉价地和CO2可调和地构造为具有足够的寿命用于车辆和保障系统。他们报道说,关键是液体循环电解质,其避免了膜系统具有的许多问题,如水和热管理。此外,M.Cifrain等人报道由几个PTFE结合的炭黑层组成的标准AFC-电极有时还包含其它疏水性材料如石蜡或其它塑料如聚乙烯(PE)或聚砜(PSU),其它的添加剂是石墨(用于增加导电性)和孔形成剂(如糖)且有时将多孔PTFE箔压在气体侧上,电极是通过卷绕、压制、和烧结过程生产的。
F.Bidault等人在2009年于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87卷,39-48页中综述了用于碱性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阴极,且报道了总体的性能和稳定性是由阴极的特性决定的,导致研究力量硬集中在阴极开发上。他们另外说明,气体扩散电极的性能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碳和聚四氟乙烯(PTFE)制造层结构的方法,且碳支撑物的选择和处理对于最终的催化活性具有首要的重要性。他们报道说,AFC电极通常由几个PTFE结合的炭黑层组成,所述几个炭黑层满足不同的功能,现代的电极倾向于使用高表面积碳负载的催化剂和PTFE以获得必要的三相界(TPB),且使用压制、卷绕、丝网印刷和喷涂等方法来生产AFC电极。
V.Neburchilov等人在2010年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5卷1271-1291页中综述了用于碱性锌-空气燃料电池的空气阴极的组成、设计和制造方法,并报道了用于空气电极的较有前景的组成基于单独的氧化物、这种氧化物与尖晶石、钙钛矿、或烧绿石型结构:MnO2、Ag、Co3O4、La2O3、LaNiO3、NiCo2O4、LaMnO3、LaNiO3等的混合物,其提供了在碱性电解质中的ORR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的最佳平衡。他们进一步报道,溶胶-凝胶和反向胶束方法提供了催化剂在碳上的最均匀分布和最高的催化剂BET表面积,且空气阴极的设计,包括炭黑的类型、粘合剂、集流体、Teflon膜、气体扩散层的热处理、和催化剂层,都对性能有大的影响。
WO 99/45604A公开了制备电极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形成包括阳极材料或阴极活性材料、聚合物和载体溶剂的电极混合物;和(b)使所述电极混合物与聚合物非溶剂接触以便从电极混合物抽取至少一部分的载体溶剂,以形成电极膜,但是没有公开疏水性层。
US 6,521,381公开了制造电极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集流体片;(b)形成包括质子传导性材料和碳颗粒的混合物;(c)将所述混合物施加在所述集流体片上并由混合物形成膜,所述膜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粘附于所述片;然后是(d)产生金属原子的通量并在所述膜的第二表面上收集所述原子以便在所述膜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分散的金属多晶体,其中金属原子的所述通量是通过物理真空沉积产生的,发生所述物理真空沉积的方式使得金属原子的物理性质在产生和收集过程中得到保持。然而,公开的是热压生产技术且没有提及相反转或使用涂覆技术。
US 2002-0127474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系统,所述电化学系统包括电化学电池,所述电化学电池包括:(a)阳极;(b)阴极,和(c)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且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连通的选择性传导质子的膜,所述膜包括(a)疏水性的母体聚合物和(b)亲水性的非离子聚合物,其中所述疏水性聚合物和所述亲水性聚合物一起形成选择性传导质子的膜。US 2002/0127474A1举例说明了应用相反转技术以提供不对称性膜,所述不对称性膜在一个侧面上包含对于质子通道是选择性的且同时至少部分地排斥其它阳离子、阴离子、和一些中性分子的孔。
US 2004/0028875A1公开了使用在模具表面具有相应结构的模具制造具有微米到纳米级结构的产品的方法,其中使包含浇注材料的液体接触所述模具表面,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经受处理以便在其中诱导相分离,所述浇注材料至少部分地固化在模具表面上,和使得到的产品从模具表面脱模。
US 2009/0226636A1公开了制造用于锂电化学电池的电极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可溶于水中的聚醚聚合物或共聚物、至少一种锂盐、至少一种电化学活性材料、水和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以最大为50体积%有机溶剂的水/有机溶剂比率混合,以形成包含至少20重量%活性电极材料、至少5重量%聚醚聚合物或共聚物、和至少1.5重量%锂盐的水基溶液/悬浮液;b)将所述水基溶液/悬浮液以电极薄膜的形式涂覆到电极支撑体上;和c)将电极薄膜干燥以获得残余水低于1000ppm的电极薄片。涂覆是在集流体上进行的,且通过干燥除去溶剂实现了相反转。
WO 2006/015462A公开了制备可离子渗透的网状物增强的隔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网状物(2A)和适合的糊料(5),将所述网状物(2A)以竖直位置取向,用所述糊料同样地涂覆所述网状物的两侧,以生产涂有糊料的网状物(2B),和对所述涂有糊料的网状物施加对称表面孔隙形成步骤和对称凝结步骤,以生产网状物增强的隔膜。WO2006/015462A公开了通过聚合物网状物上的涂层对涂层进行增强。考虑了在碱水电解、蓄电池(酸性和碱性)、燃料电池及其组合中的应用。
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具有各种性能的必要平衡以便在燃料电池中长期有效地起作用的气体扩散电极的高成本的阻碍,例如在碱性燃料电池中,由于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常规的生产技术不能适宜连续式生产线所致的尺寸限制。
因此,需要开发显著不同的方法来生产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同时保持在燃料电池中长期有效起作用所需的各种性能的平衡。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气体扩散电极是使用卷绕技术生产的,以便在燃料电池中长期有效起作用所需的催化剂的存在下,由于导电性组分例如碳、石墨、和金属颗粒的分散而提供在导电性基质中的疏水性孔和亲水性孔的所需混合。在现有技术多层电极中,聚(四氟乙烯)[PTFE]或全氟化的乙烯-丙烯共聚物[FEP]同时被用作为气体运输提供疏水性通道的疏水性组分和用作粘合剂。尽管PTFE是不溶性的,但是它能够由于接近室温的转变温度而蠕变并由此在冷轧条件模制在一起并由此将多层气体扩散电极结合在一起。因此,PTFE以冷烧结的连续结构存在。此外,在GB2,316,801A、EP 1 930 974A和WO 02/082956A1中公开的气体扩散电极由于缺少斥水层而不适合其中反应物是气态而电解质是水溶液的原电池如燃料电池或蓄电池中的应用。
已经令人惊讶地发现,在通过溶剂可溶性聚合物例如聚砜的相反转生产的膜中疏水性颗粒例如PTFE颗粒的存在,在没有电解质渗漏的情况下提供了多层气体扩散电极所需的疏水性通道,而无需将PTFE颗粒冷烧结在一起,也就是说,其中PTFE不是粘合剂。使用标准浇注技术生产多层气体扩散电极并随后进行相反转(即通过例如溶剂蒸发或在非溶剂(一种或多种非溶剂)或非溶剂(一种或多种非溶剂)与溶剂(一种或多种溶剂)的混合物中的浸渍除去溶剂(一种或多种溶剂)代表了省去先前使用的技术的重要的技术性突破,使得能够实现显著的成本降低、使得能够实现更好的参数控制和结束现有技术工艺所固有的尺寸限制。尽管在用于电极的层的实现中已经公开了相反转技术,但就发明人所知,这种技术尚未用于生产气体扩散电极。此外,浇注技术本身特别适合于连续和自动化大规模生产,使得每平方米的成本显著降低。与冷烧结(例如冷轧或压延)PTFE气体扩散电极相比,浇注电极的尺寸实质上是无限的。另外,浇注电极的重现性和均匀性比PTFE电极好得多,其以分批法生产。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开发显著不同的方法来生产用于电化学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同时保持在电化学电池中长期有效起作用所需的各种性能的平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要被用于液体电解质中的气体扩散电极不再受到现有技术工艺的局限性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气体扩散电极的生产复杂性的显著降低,和由此引起的成本降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使用浇注技术,其本身适合于大规模的连续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通过用有机溶剂溶解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处置气体扩散电极,而不产生高度腐蚀性和毒性的氟化氢,在现有技术电极的情况中通过焚化产生氟化氢。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在单一道次中浇注膜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浇注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以提供作为电化学活性层[AL]的第一层;在所述第一层上涂覆(浇注)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以提供第二层;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孔隙率,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层经受所述相反转得到了疏水性的气体扩散层[斥水性层(WRL)]。气体扩散通过该WRL到达AL,气体在AL中与液体电解质相互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用于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上述方法获得了气体扩散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现了上述气体扩散电极在膜电极组件中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得到了包含上述气体扩散电极的膜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得到了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膜,其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是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单一道次中浇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步骤,所述方法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相反转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膜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得到了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所述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是通过包括第二粘合剂和疏水性颗粒的层的相反转的方法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
尽管本领域中的装置一直有所改进、改变和发展,但认为本发明的理念代表了实质上新型和新颖的改进,包括相对于现有技术实践的偏离,实现了具有这种性质的更有效、稳定、和可靠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性、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发明详述并结合附图而变得清楚,其中所述附图通过实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所述发明详述只是用于举例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及的图是指附图。
附图简述
图1表示了活性层(AL)的内部结构。
图2表示了活性层(AL)的以百分比表示的相对孔体积(RPV)与以μm表示的孔径(PD)的函数关系。
图3是扫描电子显微图,示出了斥水性层(WRL)的内部结构。
图4表示了斥水性层(WRL)的以百分比表示的相对孔体积(RPV)与以μm表示的孔径(PD)的函数关系。
图5表示了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操作条件下在阴极半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所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气体扩散电极10/V021和由PBS+乙酸盐+细菌组成的电解质,所述气体扩散电极具有由75重量%FEP/25重量%聚砜组成的WRL。
图6表示了在对气体扩散电极10/V021和由PBS+乙酸盐+细菌组成的电解质施加-100mV的电压之后在阴极半电池中产生的电流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所述气体扩散电极具有由75重量%FEP/25重量%聚砜组成的WRL。
图7表示了在对气体扩散电极10/V040和由PBS+乙酸盐组成的电解质施加-100mV的电压之后在阴极半电池中产生的电流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所述气体扩散电极具有由75重量%FEP/25重量%聚砜组成的WRL。
图8表示了气体扩散电极10/V001在阴极半电池中的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使用了由纯的聚砜(即,不含疏水性颗粒)组成的WRL和由PBS组成的电解质。
图9表示了没有WRL的气体扩散电极09/V093在阴极半电池中的极化特性,使用了由PBS+乙酸盐+细菌组成的电解质。
图10是本发明的多层气体扩散电极的示意图,其中(1)是不锈钢网状物(集流体),(2)是活性层(AL),和(3)是斥水性层(WRL)。
图11是用于电极表征的阴极半电池的示意图(侧视图),其中(4)是气体扩散电极,(5)是离子渗透膜;(6)是电解质(MFC培养基)再循环,20mL/min;(7)是空气进给,5mbarg超压;(8)是(9)钛板(对电极)上的Pt盘;(10)是探针参比电极Ag/AgCl,3M KCl;(11)是气室(PVDF壳体);和(12)是电解质室(PVDF壳体)。
在不同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发明详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实施方案并参考某些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受其限制,而是仅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附图中,为了进行说明,一些元件的尺寸可能被放大而不是按比例描绘。所描绘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并不对应于对本发明的实际缩减。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区分类似的元件而非用于描述时间上、空间上、等级上或任何其它方式的顺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而且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以与本文中的描述或说明不同的其它顺序来操作。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顶、底、上、下等用于叙述性目的而不是一定指相对的位置。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而且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能够以与本文中的描述或说明的不同其它取向来操作。需要指出的是,权利要求书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包含”不应理解为对其后所列举项的限制;它并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因此应该将其解释为确定所涉及的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一种或多种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或部件或其组的存在或加入。因此,措辞“包括设备A和B的装置”的范围不限于只由部件A和B组成的装置。其意思是,相对于本发明而言,所述装置的唯一相关的部件是A和B。
类似地,需要指出的是,术语“连合”,在权利要求书中也有使用,不应理解为局限于直接的连接。有可能使用术语“连合的”和“连接的”以及其衍生词。应该理解,这些术语彼此并不是同义词。因此,不应将措辞“与装置B连合的装置A”的范围局限于其中装置A的输出直接与装置B的输入连接的装置或系统。其意思是在A的输出和B的输入之间存在有通路,所述通路可能是包括其它装置或设备的通路。“连合的”可能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或者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元件不彼此直接接触,但是仍彼此合作或相互作用。
在本说明书中的“一个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是指结合该实施方案所描述的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因此,在本说明书的多处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或“在实施方案中”不一定都是指相同实施方案,但是有可能是这样。此外,可以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这对于了解了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类似地,应该理解,在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时,本发明的不同特征有时被组合成单一的实施方案、图、或描述中,用于使公开内容更简洁和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方面。然而,不能将公开的这种方法解释为所要求保护的发明需要比各权利要求中所明确叙述那些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权利要求所反映的,本发明的各方面少于单个在先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因此,权利要求被明确地并入到发明详述中,且每个权利要求本身代表了本发明的一个单独的实施方案。
此外,尽管本文中所述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其它实施方案中所包括的一些特征但不包括其它特征,但不同实施方案的特征的组合也意在本发明范围内且形成不同的实施方案,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例如,在权利要求中,任何所要求保护的实施方案都可以以任何组合使用。
在本文中所提供的描述中,阐述了多个具体的细节。然而,应该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其它情况中,没有对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免妨碍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单独提供以下术语以帮助理解本发明。
定义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气体扩散电极是能够实现固体、液体和气态界面的电极,且其中导电性催化剂支持液体和气态相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并典型地包括集流体(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在其中进行电化学反应的电化学活性层(AL),所述电化学活性层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对于气体和电解质的孔隙率,并且在一个表面上具有与电解质的界面且和另一个表面上的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WRL)。斥水性层(WRL)具有与气体接触的外表面,其具有对于该气体的孔隙率和防止电解质渗漏到气体扩散层的外表面的能力。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膜电极组件”是指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膜且包含燃料电池、蓄电池、及其混合结构。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粘合剂是指树脂的或聚合的材料,它对层(该粘合剂存在于其中)赋予机械强度,即,如字面意思那样结合该层且不包括仅以层中的颗粒形式悬浮的聚合物。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蓄电池”是指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允许在阳极和阴极发生反应,燃料被蓄电池壳体包含在内部或是来自环境的空气。如此定义的蓄电池还包含金属-空气电池(cell),其中在阳极处金属在溶液中被氧化为它们的离子,而来自气氛的空气被还原形成氢氧根离子。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燃料电池”是指将从燃料电池壳体外部供应的源燃料转化为电流的电化学电池。它通过阳极处的氧化反应和阴极处的还原反应在电池内部发电,所述氧化释放电子,所述电子通过外电路行进到阴极,电力作功。所述电路通过补偿电荷以例如正离子形式通过电解质的移动完成。燃料电池由被夹在一起的三个部分组成:阳极、电解质和阴极。
如本发明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生物燃料电池(生物燃性电池)”是指能够通过涉及生化途径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生物燃料电池使用生物催化剂,该生物催化剂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例如微生物。
相反转用于涉及聚合物溶液的相分离以产生多孔聚合物膜的膜制备。有三种主要的方法来诱导相分离中所需的分层:改变界面处的聚合物溶液的温度,由此实现交换热和诱导分层(所谓的温度诱导的相分离或TIPS);使原始溶液经受引起相分离的反应(所谓的反应诱导的相分离或RIPS);和使聚合物溶液接触蒸气或液体,所得的扩散式材料交换诱导聚合物膜的局部组成的改变和分层(所谓的扩散诱导的相分离或DIPS)。已经开发了三种类型的技术来实现DIPS:通过从蒸气相吸收非溶剂、蒸发溶剂和浸入非溶剂浴中进行凝结。浸渍沉淀是通过非溶剂从凝结浴扩散到聚合物膜中以及溶剂从聚合物溶液扩散到非溶剂浴中实现的。
如本申请的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颗粒”包含不同的形状,且包括纤维、管、团块、圆形实体等。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缩写PTFE表示聚(四氟乙烯),也称为聚四氟乙烯。
如本申请的公开中所使用的,缩写FEP表示全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又名全氟化的乙烷-丙烯共聚物。
如本申请的公开中所使用的,缩写PSf和PSU表示聚砜。
下面通过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来描述本发明。显然,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构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真正精神或技术教导,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制。
应该理解,尽管本文中已经讨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特定结构和构造、以及材料,但可以进行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或修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上述给出的任何用语仅是可使用的过程的代表。可以为框图增加或从中删除官能度,且在功能性框之间可以互换操作。可以为本发明范围内所描述的方法增加或从中删除某些步骤。
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浇注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以提供作为电化学活性层[AL]的第一层;在所述第一层上涂覆(浇注)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以提供第二层;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孔隙率,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层经受所述相反转,由此实现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WRL)。
由于疏水性材料的颗粒的推斥,在制备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时,可以产生相当多的泡沫,例如如果将PTFE颗粒分散在聚砜在N-乙基吡咯烷酮的溶液中。在这种情况中,应该允许悬浮液静置,直到泡沫消退,然后用该悬浮液涂覆第一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使所述第一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在浇注所述第二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层中实现孔隙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使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同时经受相反转,由此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都实现孔隙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转是通过在非溶剂或溶剂/非溶剂混合物中的浸渍实现的。适合的非溶剂包括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水。
适合的导电性颗粒是比表面积在1m2/g到1500m2/g范围内的导电性颗粒,例如金属颗粒和碳颗粒,优选比表面积至少为100m2/g的高导电性碳颗粒。适合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高导电性碳颗粒包括石墨、碳纳米管、炭黑例如Norit SX-1G、Vulcan XC-72、科琴黑(Ketjenblack)。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电性材料是碳或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所述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中,导电性颗粒与第一粘合剂的重量比在60-95重量%的范围内,优选70-80重量%的范围。
浇注技术与相反转原理的组合使得有可能控制气体扩散电极的最重要的性能,例如厚度、孔隙率、孔分布、结构(孔形状)、力学特征、尺寸,特别地控制亲水性通道以允许电解质扩散通到电极和疏水性通道以允许气体扩散到电极和防止电解质从气体扩散电极外表面的渗漏和过电压。这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改变浇注头的狭槽或模口的狭缝宽度、用于将电极结合在一起的聚合物的选择、所使用的任何孔形成剂的量和粒径、聚合物与电极材料的体积比、聚合物与溶剂的重量比、所使用的溶剂的类型、所使用的非溶剂的类型和提取(即发生凝结)的温度。然而,为了能够浇注气体扩散电极,粘合剂必须是可溶的且大部分的可溶聚合物具有高的表面能量(例如,对于PSf为41mJ/m2)。作为现有技术的多层电极中的粘合剂的选择,PTFE是不溶性的,但是其能够作为粘合剂起作用,这是由于其接近室温的转变温度引起蠕变以及由此在冷轧条件下模制在一起的能力,这导致冷烧结的PTFE将多层气体扩散电极结合在一起,同时提供用于气体运输的疏水性通道和防止亲水性电解质的表面渗漏。
令人惊讶的是,本发明人发现,疏水性颗粒如PTFE颗粒在通过具有高表面能量的溶剂可溶性粘合剂(例如聚砜)的相反转所产生的多孔层中的存在,提供了用于气体运输的疏水性通道,其还防止液体(亲水性)电解质的表面渗漏,尽管在疏水性颗粒与溶剂可溶性粘合剂之间的表面能存在有巨大差异,例如对于PTFE为18mJ/m2,对于PSf为41mJ/m2。此外,必要的亲水性和疏水性通道在这种情况中似乎可以更精确地彼此连接,由此液体电解质和气体可以以非常有效地实现电化学反应的方式聚集在电化学活性层(AL)中。气体扩散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层(AL)中的这种组合导致了高性能的气体扩散电极,以及更加优化的三相接触,即气体-液体-固体界面,同时防止电解质从气体扩散电极的表面渗漏,这对于气体扩散电极是理想的性能结合。
可以使用单一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溶剂混合物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膜形态学并由此引起电极性能的变化。适合的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酰胺、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乙腈、乙酰胺、三氯乙烯、氯仿、二氯甲烷、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N-乙基吡咯烷酮(NEP)。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斥水性层能够防止电解质渗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所述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还包括疏水化试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和/或疏水性材料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包含孔形成促进剂。
适合的孔形成促进材料包括亲水性聚合物。适合的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交联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甲基纤维素和聚环氧乙烷。也可以使用具有适当粒径分布的无机粉末,且其为不同层中的孔径提供改善的微调。可以使用酸或碱溶液容易地将粉末例如ZnO或CaCO3从最终的电极浸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还包括催化剂。适合的阴极催化剂材料包括贵金属如铂和银,非贵金属、氧化锰、钙钛矿和尖晶石。适合的阳极催化剂材料包括镍、拉尼镍、氧化铈和表面组成包括组合物Mx/Pty/sub的材料;其中M选自元素Fe、Co、Rh、和Ir;或其中M表示选自Fe、Co、Rh、Ir、Ni、Pd、Cu、Ag、Au和Sn的两种不同元素;且其中Sub表示选自Ru和Os的基材材料;各组分以特定范围存在。
集流体(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是碳电极,例如沥青结合的碳电极或泡沫碳、金属-浇铸电极或金属电极例如冲压的金属板、编织的金属材料、金属网、金属筛、金属丝网、金属泡沫或导电性网。用于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对应用的要求。适合的材料包括不锈钢和镍。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中的孔径优选在149μm到840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对所述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进行化学处理或热处理,例如,用以避免在强酸性电解质中的腐蚀。
疏水性颗粒
适合的疏水性颗粒包括氟化聚合物如PTFE或FEP和矿物例如滑石。已经发现直径为几微米的PTFE颗粒特别有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疏水性材料的颗粒于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所述悬浮液中,疏水性颗粒与第二粘合剂的重量比在1.25到20的范围内,优选2.5到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第二层中的疏水性颗粒的浓度在5-8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50-75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疏水性颗粒的粒径在0.2-470μm的范围内,优选20-300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疏水性颗粒的数均粒径在50-260μm的范围内,优选70-160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疏水性材料是氟化聚合物,优选聚(四氟乙烯)(PTFE)或全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或者是矿物如滑石,所述矿物优选是非传导性的。
粘合剂
用作第一和第二粘合剂的适合聚合物包括聚砜(PSU)、聚醚砜(PES)、聚苯硫醚(PPS)、聚氯乙烯(PVC)、氯化聚氯乙烯(C-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共聚物。从氧化/还原耐受性和成膜性能的角度来说,特别优选PVDF、VDF-共聚物和主要由PVDF组成的有机聚合物化合物。其中,优选偏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和三氟氯乙烯(CTFE)的三元共聚物,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膨胀特性、耐热性和对于电极的附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粘合剂是相同的粘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粘合剂中至少一种是聚砜。
气体扩散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用于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上述方法获得了气体扩散电极。
尽管用于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中的许多部件也存在于通过常规生产方法生产的气体扩散电极,但是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的不同之处在于至少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在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中,尽管本发明的气体扩散电极中存在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171
颗粒,但是它们没有如对于常规的气体扩散电极的机械稳定性而言所必需的那样通过冷态流变烧结在一起。这意味着本发明的多层气体扩散电极在接触本发明方法中所用的可溶性聚合物的溶剂时丧失其空间完整性,而常规的气体扩散电极会保持其空间完整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斥水性层(WRL)能够防止电解质渗漏。
膜电极组件
对于膜电极组件的有效操作而言,必须同时为存在的三个相:气体、液体(电解质)和固体电极提供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得到了包括根据第三方面的气体扩散电极的膜电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燃料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蓄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生物燃料电池,而微生物燃料电池或酶促燃料电池是优选的生物燃料电池。
所述燃料电池可以是碱性燃料电池,例如锌-空气碱性燃料电池或微生物燃料电池或酶促生物燃料电池,如R.A.Bullen等人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1卷2015-2045页(2006)中所述的,其中综述了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发展,其中最近十年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开发电极-酶-基材相互作用的化学作用,其结果是确认了更稳健和更具活性的微生物和酶,以及开发电势非常接近于酶活性部位系统的电势的媒介和改善媒介布局。无媒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不需要媒介,而是使用电化学活性的细菌以将电子传输到电极(直接从细菌呼吸酶携带电子到电极)。电化学活性的细菌包括腐败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一些在外部膜上具有菌毛的细菌能够通过这些菌毛传输它们产生的电子。媒介MFC中的细菌典型地在它们的外膜上具有可以将电子传输到外部材料的电化学活性的氧化还原酶,例如细胞色素。
气体扩散电极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现了上述气体扩散电极在膜电极组件中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该膜电极组件是燃料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蓄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组件是生物燃料电池,而优选的生物燃料电池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或酶促燃料电池。
根据本发明,气体扩散电极可用于燃料电池例如碱性氢-空气燃料电池;碱性锌-空气燃料电池;电化学热电联产式(cogeneration)电池;生物燃料电池如微生物燃料电池;氯碱电池、蓄电池和水电解。
在电化学热电联产式燃料电池系统中,除电能之外,通过燃料电池的操作产生特定的化学物,在该燃料电池中多孔气体扩散电极是必需的。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废水被纯化而特定的组分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处被转化,由此产生能量并同时来自空气的氧气被还原。
氯碱工业正在考虑使用空气阴极代替现在的氢阴极。使用空气阴极使得电池电压显著降低(耗电量减少):理论的电池电压应该从2.19V降低到0.96V。在实践中,每吨氯可以节约500kWh。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碱性燃料电池,而优选的碱性燃料电池是金属-空气碱性燃料电池,例如锌-空气碱性燃料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生物电化学系统,而优选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是微生物燃料电池、酶促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电池。
所有这些系统中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性能。在本发明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以下重要的改进和优化是必要的:过电压、成本价格、寿命和尺寸(当然在MFC和氯碱电池的情形中是如此)。
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此外,不仅可浇注气体扩散电极,而且还可浇注单个电池单元(MEA:膜电极组件)。可以以单道次浇注阳极、阴极和膜,以提供单元电池。除了巨大的费用节省之外,这还具有在电极和膜之间的改善的界面的优点。如果单独的部件(电极和膜)在两个所述部件之间的界面处没有有效的接触,可以在这些不同部件之间的界面处产生质量传递问题。除浇注件之间的界面的最佳品质的优点之外,还有在电极和膜之间实现理想粘接的另外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得到了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膜,其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是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单一道次中浇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步骤。
斥水性层(WRL)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得到了气体扩散电极的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该气体扩散电极的所述斥水性(疏水性气体扩散)层是通过包括第二粘合剂和疏水性颗粒的层的相反转的方法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层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至少一种溶剂和任选的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至少一种非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相反转是通过在用于第二粘合剂的至少一种溶剂中进行浸渍实现的且任选地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至少一种溶剂。
主要的表征技术(参见实施例7、8和9)。
厚度
使用Mitutoyo测微器测量厚度。这种测微器具有滑动接筒以避免多孔电极在厚度测量期间受到压缩。在4个不同的点测量厚度,以便可以获得可靠的平均值。
孔隙率
显然,电化学活性层(AL)的孔隙率至关重要。然而,非常重要的是疏水性孔隙率和亲水性孔隙率之间的区分。疏水性孔实际上是吸收电解质(例如废水)所需要的,而疏水性孔隙率是将空气(O2)转运到碳的活性部位所需要的。
将AL浸入水中,并可从吸附的水的总量计算亲水性孔的绝对体积。然后,与样品的体积相比,可计算这些亲水性孔的相对体积,其可表示为亲水性孔隙率(PH2O)。使用异丙醇(IPA)确定包括疏水性孔隙率在内的总孔隙率(PIPA)。这是因为IPA的极低表面张力允许AL的完全润湿,IPA的表面张力是22mNm-1,相比之下,水的表面张力是73mNm-1
孔径分布
为了测量孔径分布,使用典型的Hg侵入孔隙度测定法(工具类型:Pascal 240)。将样品浸入单元(cell)中,然后用汞填充该单元。在连续增加的压力下,增加体积的汞被推入样品的孔内。
还使用气体渗透技术(毛细管流动孔隙度测定法)来测定孔径。首先,作为压力的函数,测量通过干电极的气体流动,通常是获得直线。然后将电极润湿并再次测定作为所施加压力的函数的气体流动。在很低压力下,孔仍填充有润湿液体,但是在某一压力下,最大的孔会是空的且由通过这些孔的对流流动增加气体流动。这里测量的只是从层的一侧直到另一侧的开放孔。
水吸收动力学
在AL层的选择方法中,定量水吸收动力学也是重要的。通过毛细作用吸收的水的量可以由以下方程式表示:
Q=At1/2
其中Q是每表面积单位吸收水的量(mg cm-2),A是吸收系数(mg cm-2s-1/2),t是时间(s)。
电阻
在自制的具有两个光滑Pt/Pd电极的电池中测量电阻,可以借助于螺钉将所述两个电极固定或使其彼此远离。将电池设计为用于直径为至多24mm的样品。将单个浇注的电化学活性层(AL)置于两个电极之间,然后用螺钉将两个电极彼此固定以接触活性层(AL)。在那时,测量Pt/Pd电极之间的电阻。然而,测定值由AL电阻以及在AL表面和Pt/Pd电极之间发生的两个触点电阻组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系列的测量。对于第一个实验,将一个AL置于Pt/Pd电极之间,对于第二个实验,将两个AL彼此叠置并置于Pt/Pd电极之间,对此重复直到一起测量至少四个样品。然后,将总的AL电阻值相对于各自的总厚度绘图。由此获得直线,其斜率是表示为Ω/mm的电阻。通过直线与电阻轴的截距确定接触电阻的总和。
比表面积
AL的比表面积(SBET)是电极的多孔结构内部的游离的活性C位置的数量的量度,这些位置的数量越高,则电极的反应性越高。使用公知的N2吸附技术测量比表面积。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气体扩散电极(10/V021)的制备,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对其进行了评价。该电池中的氧气/空气扩散电极不含催化剂,因为微生物燃料电池不意欲仅用于发电而且用于纯化废水。显然,在这种环境中,存在于废水中的杂质会非常迅速地使催化剂中毒并由此迅速地丧失其活性。此外,在传导性非常差的介质中,在pH=7下对这种电极进行试验。
气体扩散电极10/V021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在张力下将不锈钢网置于框架中,制备用于电化学活性层(AL)的悬浮液,浇注气体扩散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层(AL),电化学活性层(AL)的后处理,制备用于斥水性层(WRL)的悬浮液,在电化学活性层(AL)上浇注WRL,和对WRL进行后处理以得到气体扩散电极。
在张力下将不锈钢网置于框架中
将不锈钢网夹持在金属(不锈钢)框架上并借助于力矩栓(moment-key)达到正确的张力。如下:首先切取网,然后在网中提供必要的孔并用螺钉和夹具条夹持在框架上。然后用扭矩扳手将螺钉拧紧并测定张力。然后将网放置过夜以定型并再次检查张力,如有必要,进行调节。
制备用于电化学活性层(AL)的悬浮液C12/70-30
在可任意处理的罐子中借助于混合器(Dissmax)制备悬浮液。选择新的罐子,用一点乙醇清洁并擦干。将罐子置于天平上并归零。然后将352g的N-乙基吡咯烷酮(NEP)称重到罐子中,然后置于搅拌器平台上,并将其在此夹紧,和将搅拌器下降到液体中并将搅拌器设置为约1000rpm。将48g的聚砜(UDEL P-1800 NT 11)称重到玻璃烧杯中,然后用漏斗将其缓慢加入到NEP中,搅拌器速度增加到约2000rpm使得罐子中的旋涡明显可见。然后开启罐子的偏心转动并搅拌混合物另外60分钟。然后称重112g的活性碳(Norit SX-1G)并用漏斗缓慢加入,搅拌器速度增加到约2400rpm,确保有大的旋涡。在混合另外的15分钟之后,停止混合,撤出搅拌器并用刮铲刮掉混合罐的顶壁上以及搅拌器杆和桨上部的任何粉末,使粉末落入到混合罐中。然后将搅拌器下降到混合罐中并以偏心移动恢复搅拌(约2400rpm)。在45分钟的进一步混合之后,将盖子置于罐子上并进一步在辊道上混合内容物至少一个晚上。
浇注电化学活性层(AL):
将悬浮液从辊道上取下并在50mbar的压力(在Heraeus真空烘箱)中在室温下静态脱气2小时,其后将真空烘箱压力慢慢升高到常压。然后将悬浮液准备好用于浇注。首先用去离子水填充浸渍浴液,并设置浇注头为300μm。然后将玻璃板和张力框架安装在浸渍支架上并进行调节使得玻璃板比不锈钢网的下侧面低200μm。在用乙醇将玻璃板和不锈钢网脱脂之后,使用手套将玻璃板和不锈钢网再放回到浸渍支架上。然后将整个构造置于浇注台上(Auto Film Appl.BRAIVE),将浇注头置于不锈钢网上,并将浇注台设置为3档(0.92m/min)。然后用悬浮液填充浇注头并开始浇注台的纵向移动。在浇注头到达末端时,将整个构造慢慢地以连续移动浸入水浴中。在浸渍20分钟之后,将整个构造从水浴中取出并进一步如下处理。
电化学活性层(AL)的后处理:
然后将整个构造浸入100℃的去离子水中60分钟,以除去残余的NEP,如下所述:为煮沸浴填充36L的去离子水并将整个构造浸入煮沸浴中。然后关闭煮沸浴并打开加热器,设置为6档。在达到沸点后,将档位降低为5。在5档保持至少60分钟之后,关闭加热并取下盖子以使煮沸浴可以冷却下来。在冷却60分钟之后,将整个构造以展开状态(spanned state)从煮沸浴中取出并使其在室温下干燥过夜。
制备用于斥水性层(WRL)的悬浮液F15/75-25:
在可任意使用的罐子中借助于混合器(Dissmax)制备悬浮液。选择新的罐子,用一点乙醇清洁并擦干。将罐子置于天平上并归零。然后将340g的N-乙基吡咯烷酮(NEP)称重到罐子中,然后置于搅拌器平台上并在此将其夹紧,将搅拌器下降到液体中并将搅拌器设置为约900rpm。将60g的聚砜(UDEL P-1800 NT 11)称重到玻璃烧杯中,然后用漏斗将其缓慢加入到NEP中,搅拌器速度增加到约1900rpm使得罐子中的旋涡明显可见。然后开启罐子的偏心转动并搅拌混合物另外60分钟。然后称重180g的FEP(Tetrachim 5328000)并用漏斗缓慢加入,将搅拌器速度增加到约2300rpm,确保有大的旋涡。在混合另外的15分钟之后,停止混合,撤出搅拌器并用刮铲刮掉混合罐的顶壁上以及搅拌器杆和桨上部的任何粉末,使粉末落入到混合罐中。然后将搅拌器下降到混合罐中并以偏心移动恢复搅拌(约2300rpm)。在进一步混合45分钟之后,将盖子置于罐子上并进一步在辊道上混合内容物至少一个晚上。
浇注斥水性层(WRL)—气体扩散电极的最外疏水性层:
将悬浮液从辊道取下并在50mbar的压力(在Heraeus真空烘箱)中在室温下脱气30分钟,其后将真空烘箱压力慢慢升高到常压。然后将悬浮液在40℃静态脱气2天并用刮铲轻轻地搅拌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在室温下静态脱气2小时用于冷却和除去最后的气泡。然后将悬浮液准备好用于浇注。首先用去离子水填充浸渍浴液,并设置浇注头为550μm。然后将整个构造再次置于浇注台上(Auto Film Appl.BRAIVE)并用压缩空气吹掉电极顶层上的任何灰尘。然后将浇注头置于电极的顶层上并将浇注台设置为3档(0.92m/min)。然后用悬浮液充满浇注头并开启浇注台的纵向移动。在浇注头到达末端时,将整个构造慢慢地以连续移动浸入水浴中。在20分钟浸渍之后,将整个构造从水浴中取出并进一步如下所述的处理。
斥水性层(WRL)的后处理:
然后将整个构造浸入100℃的去离子水中60分钟,以除去残余的NEP,如下所述:为煮沸浴填充36L的去离子水并将整个构造浸入煮沸浴中。然后关闭煮沸浴并打开加热器,设置为6档。在达到沸点后,将档位降低为5。在5档保持至少60分钟之后,关闭加热并取下盖子以使煮沸浴可以冷却下来。在冷却60分钟之后,将整个构造以展开状态从煮沸浴中取出并使其在室温下干燥过夜。然后将气体扩散电极准备好用于评价。
厚度测量和切割:
缓慢降低张力使得整个气体扩散电极(网+AL+WRL)可以缓慢收缩。这花费了约4小时。然后测量厚度并将气体扩散电极切割为所需尺寸。图10示出了得到的多层气体扩散电极的示意图、
试验10/V021
电极由不锈钢网状物、包含70%C+30%PSf的AL、以及由75%FEP+25%PSf组成的WRL组成。
如图11所示使用阴极半电池进行操作试验,例如,泵的流速、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空气的流向。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介质:
成分 浓度
NH4Cl 3.7mM
NaCl 6.8mM
MgCl2.6H2O 1mM
KH2PO4 3.7mM
酵母抽提物 10mg/L
通过添加5M氢氧化钠将MFC介质的pH调节到7。在使用之前将电池在高压锅中消毒,然后用氮气环绕,之后开始试验,并用缓冲液确定另外的曲线。然后添加10mM乙酸盐并确定第二曲线(缓冲液+乙酸盐)。最后添加接种物(inoculum)并确定标准条件的曲线(缓冲液+乙酸盐+细菌)。
用于实验的微生物培养物是三种天然混合培养接种物的混合聚生体,即料堆场废物堆肥,来源分离的厨房垃圾加不可回收的废纸的嗜热厌氧性肥料(IGEAN,Brecht,Belgium)和得自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Aquafin,Dessel,Belgium),加上加入接种混合物中的从德意志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得到的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sulfurreducens)菌株的纯培养物(No.12127),但是细菌的选择对于阴极的功能来说不是关键的。
电极作为阴极半电池构造中的氧还原电极使用并进行试验。为了测量E-j极化曲线,使电极电势以1mV每秒的速度变化。在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为-100mV的电势下,在室温下测量到0.3mA/cm2的电流密度。考虑到电极是在导电性差的电解质中且另外其中没有铂族金属(PGM)催化剂,这是相对高的电流密度。E-j极化曲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中所示。
对于其中使用了催化剂并且电解质是强传导性的电化学电池/应用,预期在特定的电势/过电压下可以得到高得多的电流密度。
性能是完全稳定的,在整个试验时间中既没有观察到电极渗漏又没有观察到穿过电极的滴落。
实施例2:
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实验以确定斥水性层(WRL)的电解质渗透性与层组成的函数关系:向聚砜在N-乙基吡咯烷酮中的15重量%溶液中添加不同量的三种类型疏水性材料:FEP 800(得自DuPont)、PTFEAlgoflon(得自Solvay Solexis Span)和PTFE 636N(得自DuPont),加权平均直径分别为96、95和157μm。通过在作为临时支撑体的玻璃板上进行浇注来制备厚度约100μm(91-118μm)的自立式的PSf基片材,通过将层浸入水中使浇注物经受相反转并将各层从临时支架上取下。
从该自立式WRL在浸入水和异丙醇中时吸收的液体量确定WRL的孔隙率,编号为1到9,使用异丙醇得到的数值是气体扩散层的总孔隙率的量度。结果示出在表1中。百分比润湿是水吸收的量度,其应该尽可能低,以避免电极随时间的渗漏。
WRL的润湿定义为在将WRL完全浸入水中时其吸收的水量。表1表明,润湿的程度随疏水性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润湿数值越低,则可以预期电解质随时间的渗漏或滴落量越低。HGDL的总孔隙率基本上独立于疏水性聚合物在层中的浓度(水平为约70±约10体积%)。
表1: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281
1号斥水性层WRL,不包含任何另外的疏水性聚合物,表现出最大的水湿润能力。每种类型疏水性粉末的添加,即使在极低加载量(10重量%)也降低了WRL的润湿。从表1可见,在长期工业应用中防止电解质渗漏最有效的WRL应该包含尽可能高浓度的疏水性颗粒,如FEP和PTFE颗粒。
表2中给出的最大负载值只是指示性的,因为它们涉及HGDL的所需品质。粘度和粒径二者都是与所需品质有关的相关参数。
表2:
疏水性颗粒的类型 疏水性颗粒的最大负载量[%]
FEP 8000 80
PTFE Algoflon 70
PTFE 636N 50
实施例3:
借助于电压稳定器通过外部施加-100mV的电势来检验实施例1的气体扩散电极随时间的变化。使用上述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培养基(medium)作为电解质,包括实施例1中使用的细菌,持续35天的时间。测量所产生的电流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6中所示。
性能是完全稳定的,在整个试验时间中既没有观察到渗漏甚至也没有观察到滴落。
实施例4:
借助于电压稳定器通过对使用了不含细菌的上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培养基作为电解质的阴极半电池外部施加-100mV的电势对如对于实施例1所述制造的气体扩散电极10/V040进行试验,持续35天的时间。
测量所产生的电流密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持续45天的时间段,如图3中所示。性能不如在细菌存在时那样稳定。在该试验时间内既没有观察到渗漏也甚至没有观察到滴落。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中所述,制造10×10cm2气体扩散电极10/V001,不同之处在于WRL不包含疏水性颗粒,即WRL是100重量%的聚砜。在没有向电解质添加乙酸盐或细菌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培养基对该气体扩散电极进行试验。E-j极化曲线如图8中所示。
观察到电解质穿过气体扩散电极的滴落,评价为2-3,即每平方厘米的气体扩散层表面有约2-3mm直径的小滴。电极出现了滴落。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中所述,制造10×10cm2气体扩散电极09/V093,不同之处在于WRL是浇注在活性层上。在向作为电解质的上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培养基添加乙酸盐和与实施例1相同的细菌的情况下,对该气体扩散电极进行试验。E-j极化曲线如图9中所示。
该气体扩散电极连续地渗漏电解质,在24小时时间段有约100mL的电解质渗漏通过电极。
表3总结了使用不同气体扩散电极构造观察到的电解质的滴落和渗出的发生率。
表3:
气体扩散电极 斥水性层 电解质的渗漏
实施例1 75重量%FEP/25重量%聚砜
实施例5(对比) 100重量%聚砜 滴落
实施例6(对比) 如果缓慢渗漏则是连续的
实施例7:
进行实验以确定非溶剂的类型对活性层(AL)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表4中所示。
表4:
实施例8:
进行实验以确定C的量对活性层(AL)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表5中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302
实施例9:
进行实验以确定聚合物的类型对活性层(AL)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表6中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02354708600311
在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特定和优选的方面。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根据需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以及与其它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且不仅如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阐述的那样。

Claims (16)

1.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导电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一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浇注多孔的导电性网状物,以提供作为电化学活性层的第一层;在所述第一层上浇注疏水性材料的颗粒在第二粘合剂的溶液中的悬浮液,以提供第二层;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孔隙率,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二层经受相反转得到斥水性层。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一层经受相反转,由此在浇注所述第二层之前在所述第一层中实现孔隙率。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粘合剂中的至少一种是聚砜。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疏水性材料是氟化聚合物或非导电性矿物。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氟化聚合物是聚(四氟乙烯)(PTFE)或全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
6.通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生产气体扩散电极的方法获得的气体扩散电极。
7.权利要求6的气体扩散电极用于膜电极组件中的用途。
8.权利要求7的气体扩散电极的用途,其中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燃料电池或蓄电池。
9.权利要求8的气体扩散电极的用途,其中所述燃料电池是生物燃料电池。
10.权利要求9的气体扩散电极的用途,其中所述生物微生物的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或酶促燃料电池。
11.包括权利要求6的气体扩散电极的膜电极组件。
12.权利要求11的膜电极组件,其中所述膜电极组件是燃料电池或蓄电池。
13.生产膜电极组件的方法,所述膜电极组件包括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膜,其中的至少一个电极是气体扩散电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单一道次中浇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步骤和至少一个相反转步骤。
14.通过权利要求13的方法获得的膜电极组件。
15.气体扩散电极的斥水性层,所述斥水性层是通过包括第二粘合剂和疏水性颗粒的层的相反转获得的。
16.权利要求15的气体扩散电极的斥水性层,其中所述层还包括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至少一种溶剂。
CN201180022398.3A 2010-06-29 2011-06-29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Active CN102918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67748 2010-06-29
EP10167748.2 2010-06-29
PCT/EP2011/060934 WO2012001061A1 (en) 2010-06-29 2011-06-29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690A true CN102918690A (zh) 2013-02-06
CN102918690B CN102918690B (zh) 2016-02-24

Family

ID=4321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2398.3A Active CN102918690B (zh) 2010-06-29 2011-06-29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9105933B2 (zh)
EP (1) EP2548246B1 (zh)
JP (2) JP6062853B2 (zh)
KR (1) KR101817628B1 (zh)
CN (1) CN102918690B (zh)
AU (1) AU2011273506B2 (zh)
BR (1) BR112012028043A2 (zh)
CA (1) CA2797474A1 (zh)
DK (1) DK2548246T3 (zh)
ES (1) ES2546885T3 (zh)
HR (1) HRP20150922T1 (zh)
HU (1) HUE027739T2 (zh)
PL (1) PL2548246T3 (zh)
RU (1) RU2559833C9 (zh)
SI (1) SI2548246T1 (zh)
WO (1) WO2012001061A1 (zh)
ZA (1) ZA20120758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1461A (zh) * 2017-09-30 2018-01-19 福州大学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292756A (zh) * 2016-01-06 2018-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生物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电极、以及使用该气体扩散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9888304A (zh) * 2019-03-05 2019-06-14 惠州市亿纬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膜电极、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824302A (zh) * 2022-04-26 2022-07-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集流体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548246T3 (pl) * 2010-06-29 2016-01-29 Vito Nv Gazowa elektroda dyfuzyjna,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zespół elektrody membranowej zawierający gazową elektrodę dyfuzyjną i sposób wytwarzania zespołu elektrody membranowej zawierającego gazową elektrodę dyfuzyjną
US20150162616A1 (en) * 2012-07-11 2015-06-11 Nec Corporatio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931717B1 (ko) * 2014-12-05 2018-1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의 제조방법,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NL2014797B1 (en) * 2015-05-12 2017-01-27 Stichting Wetsus Europe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Sustainable Water Tech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recovery of components and/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a waste stream and method there for.
WO2018041334A1 (en) * 2016-08-30 2018-03-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 self-support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network reinforce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sses
US20180102550A1 (en) * 2016-10-12 2018-04-12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Electrodes for selective vapor-phas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aqueous electrochemical cells
EP3342756A1 (en) 2016-12-27 2018-07-04 Vito NV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rous carbon electrode
WO2018233843A1 (en) * 2017-06-23 2018-12-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PRODUCING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A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JP7006497B2 (ja) * 2018-05-11 2022-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20284B2 (ja) * 2018-05-14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接合用冶具
DE102018210458A1 (de) * 2018-06-27 2020-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asdiffusionselektrode zur Kohlendioxid-Verwertung,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Elektrolysezelle mit Gasdiffusionselektrode
DE102018210457A1 (de) 2018-06-27 2020-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asdiffusionselektrode zur Kohlendioxid-Verwertung,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sowie Elektrolysezelle mit Gasdiffusionselektrode
CN111029633B (zh) * 2019-11-15 2023-03-2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E102021209217A1 (de) 2021-08-23 2023-02-2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asdiffusionsschicht
CN114023974A (zh) * 2021-11-08 2022-02-08 重庆大学 一种性能可控的多用途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DE102022131492B3 (de) * 2022-11-29 2024-01-18 Carl Freudenberg Kg Gasdiffusionslage für Brennstoffzellen mit einer mikroporösen Lage mit verringertem Fluorgehalt
KR102560826B1 (ko) * 2022-12-16 2023-07-31 주식회사 이노엔 기압을 이용한 고분자 분리막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3032A (en) * 1969-01-21 1971-01-05 Sony Corp Method of making a fuel cell electrod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silver carbonate
EP0687023A1 (en) * 1994-06-07 1995-12-13 VLAAMSE INSTELLING VOOR 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fgekort V.I.T.O., onderneming van openbaar nut onder de vorm van een n.v.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with catalyst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solid electroly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uch an electrode
GB2316801A (en) * 1996-08-27 1998-03-04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arbon blends
GB2316802A (en) * 1996-08-27 1998-03-04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JP2000353528A (ja) * 1999-04-09 2000-12-19 Toray Ind Inc 電極触媒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極触媒層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WO2003082956A1 (en) * 2002-04-01 2003-10-0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Sulfonated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fuel cell electrodes
EP1523053A2 (en) * 1999-09-09 2005-04-13 Danish Power Systems APS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EP1724861A1 (en) * 2005-05-17 2006-11-22 Nicholas M. Abson Novel materials for alkaline electrolysers and alkaline fuel cells
US7301002B1 (en) * 2003-10-14 2007-11-27 Sandia Corporation Sulfonated polyphenylene polymers
EP1930974A1 (en) * 2006-11-23 2008-06-11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versible solid oxide cells
WO2008082694A2 (en) * 2006-07-14 2008-07-10 Akermin, Inc. Organelles in bioanodes, biocathodes, and biofuel cells
US20100035125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Layered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4059A (ja) * 1985-06-10 1986-12-15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多孔質カ−ボンプラスチツク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890513B2 (ja) * 1989-08-22 1999-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拡散電極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燃料電池
US6183898B1 (en) * 1995-11-28 2001-02-06 Hoescht Research & Technology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JP3903562B2 (ja) * 1996-12-27 2007-04-11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ガス拡散電極及び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WO1999045604A1 (en) 1998-03-04 1999-09-10 Valence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prepar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iques
US6521381B1 (en) 1999-03-16 2003-02-1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de and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6602630B1 (en) * 2000-03-14 2003-08-05 The Electrosynthesis Company, Inc.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2001273907A (ja) * 2000-03-28 2001-10-0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ガス拡散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00372A (ja) * 2000-09-22 2002-04-0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燃料電池用ガス拡散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L1016779C2 (nl) 2000-12-02 2002-06-04 Cornelis Johannes Maria V Rijn Matrijs,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precisieproducten met behulp van een matrijs, alsmede precisieproducten, in het bijzonder microzeven en membraanfilters, vervaardigd met een dergelijke matrijs.
JP3954793B2 (ja) * 2000-12-04 2007-08-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ガス拡散層およびその製法
US20020127474A1 (en) 2001-01-09 2002-09-12 E.C.R.-Electro-Chemical Research Ltd. Proton-selective conducting membranes
JP2002337465A (ja) * 2001-03-12 2002-11-27 Daicel Chem Ind Ltd 熱転写記録用シート
WO2002082956A1 (es) 2001-04-09 2002-10-24 Nunez Diaz Jose Rodrigo Estructura de cambiador transformable
JP4388314B2 (ja) * 2003-01-21 2009-12-24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用ガス拡散電極基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JP4423543B2 (ja) * 2004-02-05 2010-03-03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の電極
DE102004032999A1 (de) * 2004-07-08 2007-05-10 Sartorius Ag Gasdiffusionselektrod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asdiffusionselektroden und Brennstoffzellen unter Verwendung derartiger Gasdiffusionselektroden
EP1626109A1 (en) 2004-08-11 2006-02-15 "VLAAMSE INSTELLING VOOR 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fgekort "V.I.T.O." Web-reinforced separator and continuous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7287663A (ja) * 2006-03-22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52887B (zh) * 2007-02-07 2012-08-22 株式会社可乐丽 催化剂层、其制备方法、使用所述催化剂层的膜电极组件和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
RU2332752C1 (ru) * 2007-04-03 2008-08-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нновацио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Новые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екты"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ого слоя газодиффузионного электрода
US20090087690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Jose La O' Gerardo Microbial fuel cell with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solid oxide catalyst
US8420158B2 (en) 2008-03-07 2013-04-16 Bathium Canada Inc. Process for making electrodes for lithium based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5407156B2 (ja) * 2008-03-14 2014-02-0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微生物発電方法および微生物発電装置
US8465797B2 (en) * 2010-01-15 2013-06-18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ethod to fabricate high performance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US20110200914A1 (en) * 2010-02-16 2011-08-18 Chao-Yang Wang High power direct oxidation fuel cell
PL2548246T3 (pl) * 2010-06-29 2016-01-29 Vito Nv Gazowa elektroda dyfuzyjna, sposób jej wytwarzania, zespół elektrody membranowej zawierający gazową elektrodę dyfuzyjną i sposób wytwarzania zespołu elektrody membranowej zawierającego gazową elektrodę dyfuzyjną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3032A (en) * 1969-01-21 1971-01-05 Sony Corp Method of making a fuel cell electrod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silver carbonate
EP0687023A1 (en) * 1994-06-07 1995-12-13 VLAAMSE INSTELLING VOOR TECHNOLOGISCH ONDERZOEK, afgekort V.I.T.O., onderneming van openbaar nut onder de vorm van een n.v.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with catalyst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solid electroly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uch an electrode
GB2316801A (en) * 1996-08-27 1998-03-04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arbon blends
GB2316802A (en) * 1996-08-27 1998-03-04 Univ New York State Res Found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based on polyethersulfone Carbon blends
JP2000353528A (ja) * 1999-04-09 2000-12-19 Toray Ind Inc 電極触媒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極触媒層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EP1523053A2 (en) * 1999-09-09 2005-04-13 Danish Power Systems APS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WO2003082956A1 (en) * 2002-04-01 2003-10-0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Sulfonated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fuel cell electrodes
US7301002B1 (en) * 2003-10-14 2007-11-27 Sandia Corporation Sulfonated polyphenylene polymers
EP1724861A1 (en) * 2005-05-17 2006-11-22 Nicholas M. Abson Novel materials for alkaline electrolysers and alkaline fuel cells
WO2008082694A2 (en) * 2006-07-14 2008-07-10 Akermin, Inc. Organelles in bioanodes, biocathodes, and biofuel cells
EP1930974A1 (en) * 2006-11-23 2008-06-11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versible solid oxide cells
US20100035125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Layered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NG BUM PARK ET AL.: "Fabrication of GDL microporous layer using PVDF for PEMFCs", 《JOURNAL OF PHYSICS: COFERENCE SERIES》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2756A (zh) * 2016-01-06 2018-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微生物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电极、以及使用该气体扩散电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EP3401986A4 (en) * 2016-01-06 2019-0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for microbial fuel cells and microbial fuel cell in which same is used
CN107611461A (zh) * 2017-09-30 2018-01-19 福州大学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9888304A (zh) * 2019-03-05 2019-06-14 惠州市亿纬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膜电极、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824302A (zh) * 2022-04-26 2022-07-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集流体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4602B2 (ja) 2018-02-28
CN102918690B (zh) 2016-02-24
JP2013536541A (ja) 2013-09-19
PL2548246T3 (pl) 2016-01-29
JP6062853B2 (ja) 2017-01-18
AU2011273506B2 (en) 2015-09-17
BR112012028043A2 (pt) 2017-03-21
RU2012144242A (ru) 2014-08-10
KR101817628B1 (ko) 2018-01-11
RU2559833C9 (ru) 2016-01-20
HUE027739T2 (en) 2016-10-28
AU2011273506A1 (en) 2012-11-08
CA2797474A1 (en) 2012-01-05
EP2548246B1 (en) 2015-07-08
ES2546885T3 (es) 2015-09-29
ZA201207588B (en) 2013-05-29
KR20130098148A (ko) 2013-09-04
DK2548246T3 (en) 2015-09-14
JP2017037849A (ja) 2017-02-16
HRP20150922T1 (hr) 2015-11-20
SI2548246T1 (sl) 2015-11-30
EP2548246A1 (en) 2013-01-23
US9105933B2 (en) 2015-08-11
US20130101906A1 (en) 2013-04-25
WO2012001061A1 (en) 2012-01-05
RU2559833C2 (ru) 201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690B (zh) 气体扩散电极及其生产方法、包含其的组件以及生产包含其的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Vincent et al.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for low cost hydrogen production by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CA2769430C (en) Fuel cell with electrodes that combine a metal sheet with a coating of catalytic material
EP3163658B1 (e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fuel cell
Bottino et al. Microporous layers based on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and sulfonated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Nishikawa et al. Preparation of the electrode for high temperature PEFCs using novel polymer electrolytes based on organic/inorganic nanohybrids
US10790529B2 (en)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 element,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US9631105B2 (en) PPS electrode reinforcing material/crack mitigant
KR20140118914A (ko) 고분자 전해질막,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막-전극 어셈블리
CN102569840A (zh) 一种有孔分离膜在液流储能电池中的应用
JPWO2016129678A1 (ja) 積層体及び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01682036B (zh)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
US20120141912A1 (en) Fuel cell stack comprising an impermeable coating
Salar-García et al. Membranes for Bioenergy Produc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IL126830A (en) Ion conductive matrixes and their u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