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580B -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580B
CN102917580B CN201180007761.4A CN201180007761A CN102917580B CN 102917580 B CN102917580 B CN 102917580B CN 201180007761 A CN201180007761 A CN 201180007761A CN 102917580 B CN102917580 B CN 102917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shoe
vertical
reinforcement
support unit
fram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7580A (zh
Inventor
朴哲弘
金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SEN L&C
Green Inf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SEN L&C
Green Inf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086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9314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20100008973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0451311Y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937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3113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SEN L&C, Green Inf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SEN L&C
Publication of CN102917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7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5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2Pots for vertical horticulture
    • A01G9/025Containers and elements for greening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对竖直壁和高度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和供水装置。架组件(10)包括支撑单元(12)和支撑板(20)。支撑单元(12)具有固定至加筋土壤层(3)的固定腿(14),负荷支撑单元(16)位于所述固定腿(14)的前端并且抵靠和支撑在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的竖直壁(7)或倾斜表面上。负荷支撑单元(16)具有从其前端延伸以沿相反的重力方向倾斜的支撑腿(18)。支撑板(20)支撑在支撑腿(18)上,并且植被土壤(40)被置于支撑板(20)上。水平供给管(36)位于植被土壤(40)内,其两端连接至具有预定间隔的竖直供给管(30)。供水管(38)安装在水平供给管(36)上。供水管(38)填充有填充物(38),减压阀(37’)安装在连接管(37)上,连接管(37)连接供水管(38)和水平供给管(36)。架组件(10)能够更有效地支撑植被土壤(40)的负荷,水被更有效地供给至植被土壤(40)。

Description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竖直壁和高度倾斜的表面上绿化、以及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高度倾斜表面或各种类型的竖直壁的方法,来自于土地切割或拢堆,以及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当通过在路边或河流边对地进行开凿或堆砌而形成倾斜表面时,通常对该倾斜表面进行稳固和绿化以防止任何由泥土流失或塌方所导致的事故并且改善外观。
最近还试图对各种类型的竖直壁进行绿化以保护生态环境。这种竖直壁的实施例包括对通过开凿或堆砌而创造的垂直于地面的倾斜表面进行改造而获得的竖直壁、大型建筑物的墙面等。
已经提出了对倾斜表面进行绿化的各种方法。例如,第10-0419883号韩国已登记专利公开了使用加筋土壤对倾斜表面进行绿化的方法,其中,当将要对由开凿或堆砌所导致的倾斜表面进行绿化时,使用框架形成堆砌层,框架在堆砌层形成之后朝前移动从而在框架与堆砌层的前端之间形成植被土壤层。
然而,这种类型的方法的问题是植被土壤层相对于地仅面朝上,并且植物因此从植被土壤层相对于地向上生长。这意味着,当站在地上的人观察倾斜表面时,他们不仅能够看到从倾斜表面生长的植物,还能够看到框架表面的相当大的部分,严重地降低了绿化程度。
传统的方法还具有如下问题,由于植被土壤层以相对于地面朝上的方式被观察,所以传统方法仅适用于具有锐角斜坡的倾斜表面而不适用于竖直表面。
此外,现有技术不具有向在倾斜表面上生长的植物连续供水的结构,而仅依赖于自然降雨,因而降低了绿化之后植物存活的可能性。
同时,当多个加筋土壤层被堆叠在地面开凿部或堆砌部上以形成竖直或倾斜壁时,仅使用土壤形成加筋土壤层降低了排水性能。具体地,如果土壤因例如降雨而从加筋土壤层流失,那么竖直或倾斜壁容易被破坏。
此外,各个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将通过人力使用小型设备而非大型压紧设备压紧,从而骨材的使用是确保预定的压紧程度所不可避免的。
因此,本申请已经研发了在形成于地面开凿部分或堆砌部分上的竖直或倾斜壁的前端处形成透水部的方法。当在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处形成预定宽度的透水部时,优选在存在土壤的土壤部与存在骨材的透水部之间形成明显区别。
然而,与土壤相比,骨材彼此之间的粘附性较差,并且与土壤部没有明显的区别,使得非常难以形成透水部。结果,大量的骨材与土壤部混合,并且需要使用超出设计规定的骨材。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根据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绿化方法以使植物沿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的向前方向生长,使得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的大部分表面区域被绿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能够收集自然雨水并且对植物进行较长时间供水的绿化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安装在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上的架组件,使得植物能够沿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的向前方向生长。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在地面开凿部或堆砌部形成竖直或倾斜壁以在待与土壤部明显区分的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处形成透水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架组件,该架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支撑单元,包括固定至加筋土壤层的固定腿,支撑单元沿重力方向从固定腿延伸以抵靠竖直壁或倾斜表面,支撑腿从支撑单元的前端延伸以支撑支撑板;以及支撑板,支撑在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植被土壤位于支撑板上,其中干扰避免部通过切除支撑板的两端的部分而形成,支撑板沿与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起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竖直壁和高度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将架组件的支撑单元固定于与待形成的加筋土壤层的前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安装竖直板以由支撑杆支撑来固定竖直板,其中支撑杆延伸通过形成于支撑单元上的杆安装单元的杆通孔;形成加筋土壤层,使得已安装有竖直板的部分变成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在形成加筋土壤层之后将支撑板放置于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以及将植被土壤置于支撑板上,使得植物能够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竖直壁和高度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的供水装置,该方法包括:形成多个加筋土壤层,在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处形成的竖直壁或高度倾斜表面上安装包括支撑单元和支撑板的架组件,以及将植被土壤置于支撑板上,供水装置包括:一对竖直供给管,沿竖直方向以预定间隔安装在植被土壤内并且适于从供水单元接收水;水平供给管,沿水平方向安装,水平供给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竖直供给管上所设置的支管的倾斜部,以通过竖直供给管接收水;多个供水管,沿重力方向在水平供给管下方的位置处安装在水平供给管上并适于通过滴水孔向植被土壤供水;以及减压阀,适于将输送至所述供水管的水的水压减至预定值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架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支撑单元,至少一对支撑单元包括:具有插入加筋土壤层以固定至加筋土壤层的固定销的固定腿、沿重力方向从固定腿的前端延伸以抵靠竖直壁或倾斜表面的负荷支撑单元、从负荷支撑单元的前端延伸以支撑支撑板的支撑腿;以及支撑板,支撑在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植被土壤位于支撑板上,其中固定销通过从销连接部的前端在与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插入加筋土壤层,销连接部从固定腿沿使销连接部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竖直壁和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在与待形成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架组件的支撑单元和支撑杆固定单元来安装支撑杆;通过使用支撑杆和支撑杆固定单元安装第一竖直板来固定第一竖直板;通过在固定第一竖直板之后铺设加筋材料来安装加筋材料,使得加筋材料的前端横跨第一竖直板;安装第二竖直板以连接至第一竖直板;形成加筋土壤层,使得在所示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之间形成透水部并使第二竖直板变成加筋土壤层的前端;在形成加筋土壤层之后使支撑板就位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以及将植被土壤置于支撑板上,使得植物能够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架组件的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体,具有比向前/向后宽度大的向左/向右长度,支撑板体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和凹入部,突出部和凹入部沿向前/向后方向交替地设置;重叠的阶梯部,形成于支撑板体的端部处以具有与支撑板体的厚度对应的高度差,使得相邻的支撑体板能够重叠;以及接合肋,形成于支撑板体的下表面上以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的第二端,土工格栅或丝网的第一端固定于下面的支撑板体的前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骨材容器,包括:主体,具有形成于主体内以向上/向下敞开的骨材空间;至少两对连接接合单元,位于主体的上端的两侧以面向彼此;以及底板,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的骨材空间的下方以密封骨材空间的下部,并且设置有钩,从而线或绳被系至钩以将底板与主体板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骨材容器形成构成加筋土壤层的透水部的方法,骨材容器具有形成于形成架构的主体内以向上/向下敞开的骨材空间、以及可移除地安装在主体下方以密封骨材空间下部的底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底部铺设加筋材料并且在前端处安装前模制框架;将装填有骨材的骨材容器与所述前模制框架相邻放置;将底板与骨材容器的主体分离;将土壤置于加筋材料上除放置有主体的部分之外的位置处;将主体从前模制框架与土壤之间分离;用加筋材料覆盖包括土的一部分的骨材;以及压紧土壤和骨材。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对竖直壁和高度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且具有上述结构的骨材容器、架组件和供水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可几乎100%绿化,使得高度倾斜表面或竖直壁具有与周围环境协调的美观的外观。
本发明采用适于使用自然雨水且向用于绿化的植被土壤供水的供水装置。因此,用于绿化的植物被充足地供给水并因此能够更健康的生长,保持更好的绿化条件。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板具有支撑板体,支撑板体形成支撑板的架构,并且具有比向前/向后宽度更大的向左/向右长度。支撑板体还具有凹状/凸状的结构,即,其具有在向左/向右方向延长的凹部和凸部。这种结构加强了强度使得植被土壤的负荷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板具有形成于端部处的重叠的阶梯部,使得相邻的支撑板能够在一侧的重叠的阶梯部处进行重叠。这确保当多个支撑板沿向左/向右方向连续连接时,总高度保持不变,即使端部被重叠,从而植被土壤仍然被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板设置有上端紧固槽和下端紧固槽,从而丝网或土工格栅能够安装在以预定间隔竖直安装的支撑板之间。这无疑能够防止植被土壤掉落。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板具有多个灌溉通孔,从而竖直供给管能够连续向以预定间隔竖直安装的支撑板上的植被土壤供水。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板的支撑板体设置有突出部和凹入部,从而植被土壤的下部搁置在凹入部中,防止整个植被土壤被容易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骨材容器可在其内包含由骨材的情况下移动,使得骨材能够容易地被运送至建造位置,运送的骨材能够直接提供给待形成竖直壁的位置而不需要将骨材转移至另一个容器中。这方便了形成透水部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骨材容器具有可分离的底板,从而通过将骨材容器置于待形成透水部的位置处,移除底板,提升容器主体,将骨材留在待形成透水部的位置处。这使得透水部的形成更容易且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通过对倾斜表面进行绿化的方法构造的堆砌层的竖直壁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架组件的支撑单元的侧视图和顶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架组件的支撑板的侧视图和顶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水单元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水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绿化方法期间形成加筋土壤层的过程的工作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构成架组件的支撑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8是示出用于使用图7所示的支撑单元形成加筋土壤层的支撑杆固定单元的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9是使用图7所示的支撑单元和图8所示的支撑杆固定单元固定第一和第二竖直板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10是使用图7的支撑单元形成加筋土壤层的连续过程的工作状态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支撑板的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12是图11的支撑板的结构的顶视图;
图13是图11的支撑板的结构的底视图;
图14是图11的支撑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1的支撑板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骨材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材容器的结构的放大的立体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材容器的结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骨材容器形成透水部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在竖直壁和高度倾斜的表面上绿化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架组件和供水装置。
如附图所示,通常在地面1上形成碎石基础1’,在碎石基础1’上连续地形成预定厚度的加筋土壤层3,使得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构成竖直壁7或倾斜表面。作为参考,碎石基础1’形成于与各个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对应的位置处。透水部3’形成于各个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并对应于碎石基础1’。透水部3’与碎石基础1’由相同的材料诸如砂砾制成,以方便排水。
加筋土壤层3不一定要从与地面1相同的高度处开始,这意味着,如图1所示,加筋土壤层3可从低于地面1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碎石基础1’低于地面1。横向排水穿孔管1”可安装在碎石基础1’中以将输送至碎石基础1’的水排出。
图1示出了在堆砌部上形成的竖直壁7。在形成竖直壁7时,在预定深度的加筋土壤层3之间使用加筋材料5。加筋材料5可以是具有稠密格子形状的纤维材料,其使得植物的根部能够将植被土壤40与加筋土壤层3互连,使得被绿化的部分和加筋土壤层3彼此成一体,其还具有足以防止构造期间的土壤流失的生物和化学耐性。
使用加筋材料5的目的是使各个加筋土壤层3形成的更加牢固。具体地,加筋材料5被制成为比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还要凸出。当加筋土壤层3完成时,加筋材料5的前端位于已完成的加筋土壤层3前端的上表面上,从而加筋材料5包围已完成的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竖直壁7可以以这种方式形成于堆砌部上。
应注意的是,当形成加筋土壤层3时,可形成具有预定倾斜度的倾斜表面以取代竖直壁7。在这种情况中,在加筋土壤层3被形成为使各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从下方的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稍微缩回。
在形成加筋土壤层3的过程中,架组件10被用来确保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的形成。现在参照图2和图3描述架组件10的结构。架组件10适于确保加筋土壤层3的正确形成并将用于绿化的植被土壤40支撑和放置于竖直壁7或倾斜表面上。
架组件10包括固定至竖直壁7的支撑单元12和联接至支撑单元12以支撑植被土壤40的支撑板20。
支撑单元12具有固定腿14,固定腿14具有预定长度的棒的形状。固定腿14具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通孔15。根据当前实施方式,在固定腿14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两个通孔15。紧固件(无参考标号)延伸穿过通孔15以插入加筋土壤层3。
固定腿14在其前端处具有负荷支撑单元16。在竖直壁的情况中,负荷支撑单元16垂直于固定腿14,在倾斜表面的情况中,负荷支撑单元16的倾斜度与倾斜表面的倾斜度相对应。负荷支撑单元16抵靠在竖直壁17上以在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支撑施加于支撑板20(随后描述)的负荷。
负荷支撑单元16具有形成于其前端处的支撑腿18。支撑腿18从负荷支撑单元16延伸预定长度,并且倾斜以使其朝向前端变高。支撑板20被放置和支撑在支撑腿18上。支撑腿18具有约20°的倾斜角。支撑腿18具有分别形成于其前端和其中下部处的固定突出部18’。固定突出部18’适于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46(参照图1),土工格栅或丝网46防止植被土壤40从支撑板20掉落。位于支撑腿18的前端和中下部处的固定突出部18’具有小的距离差,并且在与支撑腿18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固定腿14具有形成于其前端处的杆安装部19。杆通孔19’在与负荷支撑单元16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穿过杆安装部19。支撑杆42插入和安装在杆通孔19’中以支撑用于形成加筋土壤层3的竖直板44。支撑杆42延伸穿过杆通孔19’,使得其前端被支撑在支撑腿18上。
根据当前实施方式,至少两个支撑单元12构成一对并且支撑支撑板20。作为棒状固定腿14的替代,可使用板状元件来整体地连接两个支撑单元12。可替换地,两个支撑单元12的固定腿14可通过使用单个板状元件彼此连接。
支撑板20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在与支撑单元12之间的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起皱,从而当支撑板20的两端由支撑单元12支撑时,其可保持强度。支撑板20的起皱部分将被称为起皱部22。干扰避免部别沿支撑板的两端的中部形成。干扰避免部被形成以避免受到竖直供给管24(随后描述)的干扰。支撑板20具有形成于其内的多个通水孔26。通水孔26适于将已供给至位于支撑板20上的植被土壤40的水供给至位于支撑板20下方的其它植被土壤40。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多个通水孔26以预定间隔形成一行。然而,通水孔26未必形成一行。
根据本发明,植被土壤40位于各个支撑板20上。换句话说,植被土壤40位于支撑板20之间的空间中。植被土壤40需要被供水,现在描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结构。
供水单元27位于加筋土壤层3的最高端处。供水单元27适于收集到达加筋土壤层3上表面的雨水。供水单元27具有通道的形状,所收集的雨水可流过该通道。供水单元27具有出口27e,水通过出口27e排出。
为了确保仅水流过出口27e,供水单元27具有形成于框架28内的供给透水部29,如图4中清晰示出的。如图4的(a)中清晰示出的,框架28包括由连接棒28c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板28’和28”。第一和第二侧板28’和28”分别具有梯形板的形状。然而,它们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使用三角形。最推荐的是,第一和第二侧板28’和28”具有从它们的中部到两端的向下倾斜度。
建议在第一和第二侧板28’和28”之间,抵靠在供水单元27侧壁表面上的第一侧板28’比位于供水单元27中心处的第二侧板28”长。具体地,在连接棒28c位于中心的情况下,第一侧板28’的两端比第二侧板28”的两端突出的更多。这是为了确保形成于第一和第二侧板28’和28”之间的供给透水部29在其从供水单元27的侧壁表面朝向中心延伸时沿水流方向倾斜,从而不相容物质能够容易地流过而不积聚在供给透水部29中。
供给透水部29可由诸如透水沥青混凝土制成。参考标号28e指向联通孔,该联通孔与出口27e联通,使得水在通过供给透水部29之后被输送至竖直供给管30(随后描述)。
竖直供给管30从竖直壁7的顶部延伸较长距离至竖直壁17的底部,并穿过植被土壤40的内部,如图4所示。竖直供给管30延伸穿过支撑板20的干扰避免部24。多个竖直供给管30沿着竖直壁7设置,在竖直方向延长的两个对应的竖直供给管30构成一对。每对竖直供给管30具有安装在中间位置的支管32。每个支管32包括竖直部33和倾斜部33’。竖直部33连接在竖直供给管30之间,倾斜部33’连接竖直供给管30与水平供给管36(随后描述),使得水被输送至水平供给管36。
引导板34位于竖直部33内以分别将水引导至倾斜部33’。倾斜部33’相对于竖直部33在倾斜方向上延伸,而倾斜部33’的前端水平地延伸以与水平供给管36连接。
每个水平供给管36的两端分别通过支管32的倾斜部33’连接至一对竖直供给管30。因此,水平供给管36从两端的竖直供给管30接收水。多个水平供给管36位于每个支撑板20的上表面附近并且被安装以连接竖直供给管30。连接水平供给管36与竖直供给管30的支管32的倾斜部33’沿向下的重力方向倾斜,使得被供给至水平供给管36的水不能流回竖直供给管30。
连接管37连接在水平供给管36与供水管38之间,并且减压阀37’分别安装在连接管37上。减压阀37’适于防止被输送至供水管38的水的水压增加到预定水平之外。
每个水平供给管36设有多个供水管38。供水管38通过连接管37连接至水平供给管36,并且通过水平供给管36接收水。安装且连接至每个水平供给管36的供水管38的长度小于水平供给管36的长度。供水管38的这种较小长度的目的是防止供水管38内的重力方向上的大高度差。供水管38需要被放置得在重力方向上低于水平供给管36。
供水管38具有形成于其上的滴水孔38’。供水管38内的水通过滴水孔38’被缓慢地供给至植被土壤40。滴水孔38’形成于供水管38内的重力方向上的最低位置。供水管38填充有填充物38”。填充物38”适于将水保持在供水管38内并且缓慢地将其排出,尤其防止水通过滴水管38’的骤然排出。例如,水平供给管36和竖直供给管32均可填充有填充物38”。填充物38”的实施例包括沙和卵石。
盖39被安装以覆盖各个供水管38的两端。覆盖各个供水管38两端的盖39具有气孔39’。气孔39’适于帮助空气从供水管38的排出并且形成于盖39内的重力方向上的相对较高位置。
如上所述适于向植被土壤40供水的竖直供给管30、水平供给管36和供水管38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一组:一对竖直供给管30以预定间隔安装在各个支撑板20的干扰避免部24之间,并且水平供给管36的两端连接至竖直供给管30。可如图4所示安装多个这种组以向植被土壤40供水。
架组件10沿相应的加筋土壤层3布置为一行。具体地,在一行中,每个加筋土壤层3布置有一个架组件10,植被土壤40被置于架组件10的上表面上。放置有植被土壤40的支撑板20相对于加筋土壤层3(加筋材料5)限定钝角,从而当人们观看竖直壁7时,仅支撑单元22的前端相对于其它部分可见,从外面仅可看见植被土壤40。明显地,植物通过移植或播种生长在植被土壤40上,实际上人们仅可看见植物。
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构成架组件的支撑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所示的支撑单元112通过组合两个金属杆诸如钢筋条获得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固定腿114。固定腿114位于预制的加筋土壤层3上。固定腿114具有从其后端沿不同方向延伸的销连接器115’。销连接器115’沿使它们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固定销115分别从销连接器115’的端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固定销115插入加筋土壤层3中以固定支撑单元112。
固定腿114在其前端处具有负荷支撑单元116。在竖直壁7的情况下,负荷支撑单元116垂直于固定腿114,并且在倾斜表面的情况下,负荷支撑单元116的倾斜度与倾斜表面的倾斜度相对应。负荷支撑单元116抵靠在竖直壁7上以在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支撑施加于支撑板20上的负荷。
负荷支撑单元116具有在其前端处形成的支撑腿118。支撑腿118从负荷支撑单元116延伸预定长度,并且倾斜以使其朝向前端变高。支撑板20放置并支撑在支撑腿118上。支撑腿118具有约20°的倾斜角度。连接腿118’被形成为与支撑腿118具有相同的倾斜度,但是具有支撑腿118约一半长度。支撑腿118和连接腿118’均适于支撑支撑板20。连接腿118’和支撑腿118的前端适于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46(参照图1),土工格栅或丝网46防止植被土壤40从支撑板20掉落。支撑腿118和连接腿118’被设计为沿使距离朝向前端增加的方向延伸。这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撑支撑板20。
当使用根据当前实施方式的支撑单元112时,如图8所示的单独的支撑杆固定单元150需要用于形成加筋土壤层3。支撑杆固定单元150还可通过折弯并焊接金属杆诸如钢筋条获得。
支撑杆固定单元150的构架由框架152形成。框架152通过以近似U形构造连接多个金属杆而获得。一对固定插入部154形成于框架152的后端上。固定插入部154被插入加筋土壤层3中以固定框架152。框架152在其前端处具有下杆支撑环156。下杆支撑环156为环形并且适于支撑支撑杆142的下端侧。
竖直棒158从框架152的前端沿向上竖直方向延伸。连接部159从竖直棒158的前端沿与竖直棒15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上杆支撑环160位于连接部159的前端。上杆支撑环160被放置为与下杆支撑环同心。
上面描述的支撑杆固定单元150适于支撑第一和第二竖直板144和144’,如图9所示。透水部3’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竖直板144和144’之间。当透水部3’以这种方式形成时,透水部3’与加筋土壤层3的其它部分之间的边界不是倾斜的,而是沿竖直方向形成。
图11-15详细示出了构成本发明的支撑板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公开了支撑在支撑单元12上的支撑板220的另一实施例。当从前面观察竖直壁时,多个支撑板220沿向左/向右方向安装成一行,多个这种行在竖直壁的向上/向下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安装。
各个支撑板220具有由支撑板体222形成的构架,支撑板体222通过注塑合成树脂材料获得。根据其顶视图,支撑板220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在向左/向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向前/向后方向上的宽度。
支撑板体222具有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形成于其上表面上以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均到达两端。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交替形成。突出部224是支撑板体222的上表面上相对突出的部分,而凹入部是相对凹入的部分。作为参考,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在支撑板体222的下表面上具有相反的形状。也就是说,上表面上的突出部224对应于下表面上的凹入部,上表面上的凹入部226对应于下表面上的突出部。
凹入部226的底面包括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部228和具有狭谷形状的槽部230。槽部230由与支撑板体222的前端对应的突出部224和下一个突出部224形成。槽部230的这种存在减少了相邻突出部224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加此部分处的支撑板体222的强度,从而使弯曲最小化。
支撑板体222具有分别沿宽度方向前端和后端形成的裙部232。裙部232分别从突出部224的上端延伸至下部。裙部232被形成为使得它们的虚拟延伸表面垂直于平面部228的虚拟延伸表面。建议裙部223与突出部224具有相同的高度。
裙部232之一设置有前端紧固槽233。与形成于接合肋238(随后描述)上的下端紧固槽239一起,前端紧固槽233适于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46(参照图1),土工格栅或丝网46防止植被土壤40从支撑板体222掉落。多个前端紧固槽233以预定间隔形成,并且诸如螺钉的部件连接至前端紧固件233以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46。
支撑板体222的平面部228之一具有形成于其内的多个灌溉通孔234。适于向植被土壤40供水的竖直供给管30延伸穿过灌溉通孔234。多个灌溉通孔235沿平面部228形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灌溉通孔开口236形成于支撑板体222的两端上并且沿支撑板体222的纵向方向延长,以到达支撑板体222的两端。当相邻支撑板220重叠时,灌溉通孔开口236适于允许竖直供给管30从中延伸穿过。具体地,灌溉通孔开口236被延长,使得当相邻支撑板220重叠时,竖直供给管30可延伸穿过的空间被容易地固定。建议灌溉通孔开口236与重叠的阶梯部240(随后描述)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支撑板体222具有形成于其下表面的接合肋238。接合肋238沿支撑板体222的纵向方向延长,并且从支撑板体222的下表面突出预定高度。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两个分离的接合肋238被形成为不跨越支撑板体222的整个长度。接合肋238还可被形成为贯穿支撑板体222的下表面的整个长度。接合肋238设有下端紧固槽239。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每个接合肋238设有两个下端紧固槽239。如在上端紧固槽233的情况中,土工格栅或丝网46与下端紧固槽239接合。
接合肋238的形成位置从支撑板体222的向前/向后宽度的中心朝向前端偏置。这是为了增大被固定至接合肋238的土工格栅或丝网46与竖直壁之间所形成的空间。
支撑板体222具有形成于其端部的重叠的阶梯部240。重叠的阶梯部240是形成于支撑板体222的端部处的阶梯部。阶梯部具有与支撑板体222的厚度一样大的高度差,从而当两个相邻的支撑板220重叠时,两个支撑板220的两端没有高度差。重叠的阶梯部的这种存在确保即使当多个支撑板220重叠且安装在一行中时,除了重叠的阶梯部240以外的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总高度。
现在将参照图16-19描述通过使用骨材容器形成透水部3’。骨材容器具有限定其构架的主体310。根据当前实施方式,主体310具有沿向左/向右方向延长的六面体形状。参照图16或图17,主体310的向左/向右尺寸被定义成长度,向前/向后尺寸被定义成宽度。主体310的长度基本大于向前/向后方向的宽度,向前/向后方向的宽度对应于待形成的透水部3’(参照图1和图19)的宽度。主体310的高度大致等于加筋土壤层3(参照图1和图19)的高度。骨材空间312形成于主体310内。骨材空间312相对于主体310的顶部和底部敞开。
主体310必须提供至少预定级别的强度,建议使用钢板。然而可使用合成树脂或任何其它材料,只要提供期望水平的强度。主体310不一定要具有完全六面形的形状。例如,主体310可具有凹状或凸状的外表面。
主体310具有沿其上边缘的加固棒314。加固棒314可与主体310分开制作然后固定至主体310。可选地,加固棒314和主体310可整体地制作。加固棒314适于加固主体310的上部入口。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加固棒314在主体314的整个上边缘上延伸。
主体310具有位于其上端处的多个连接接合单元316。根据当前实施方式,总共设置了四个连接接合单元316。连接接合单元316用于通过例如吊车提升主体310。至少两个连接接合单元316优选地沿主体310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每一个以预定间隔放置。至少两个连接接合单元316的沿主体310的两个纵向端部中的每一个的这种安装的目的是当用吊车或其它重型设备移动主体31时容易使主体310保持平衡。连接接合单元316为半圆形,但也可以为环形。
主体310具有跨过主体310即沿宽度方向安装的主体加固棒317。主体加固棒317的两端均连接至主体310。主体加固棒317具有L形截面。不一定要使用主体加固棒317。例如,当主体310具有充足的宽度方向强度时,可省略主体加固棒317。然而,当主体310具有至少预定尺寸以形成大面积的透水部3’时,主体加固棒317是必要的。
主体加固棒317可沿纵向方向安装在主体310的上端。然而,主体加固棒317的这种安装使得使骨材空间312难以装填骨材。主体加固棒317可安装在主体310的上端的角落处,它们分别彼此对应。主体加固棒317在主体310的角落上的这种安装使得骨材空间312容易装填骨材。
主体310具有形成于主体310表面(在附图中尤其是其前表面)的下端上的干扰避免部318。干扰避免部318通过将主体310的一侧切割出半圆形而形成,为了避免受到底板330(随后描述)的加固棒334的干扰。建议干扰避免部318具有最小的面积。这是为了避免骨材通过干扰避免部318流出。干扰避免318的形状和面积等于或稍微大于加固棒334的截面形状和面积。
主体310具有位于主体310的下端的两个侧边缘上的导轨320,导轨320与主体310的向左/向右端部相对应。导轨320具有L形的截面。导轨320适于支撑底板330(随后描述)的两端。也就是说,底板330的边缘接合并支撑在导轨320上。
主体310具有与形成有干扰避免部318的下边缘相反的下边缘上的支撑轨322,以连接导轨320的端部。支撑轨322适于支撑底板330的边缘。导轨320与支撑轨322的侧边与主体310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底板330可被插入。间隙对应于底板330的厚度。
相对于主体310的下端敞开的骨材空间312的下侧由底板330密封。底板330适于当主体310被骨材填充并被移动时从主体310下方密封骨材空间312。底板330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底板330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金属或合成树脂可确保至少预定水平的强度。
底板330设置有钩332。钩332位于底板330上以对应于主体310的干扰避免部318。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钩332为环形,但是形状不限于此。钩332用于将底板330与主体310分离或将底板330紧固至主体310的下表面。具体地,将线或绳系在钩332上,然后拉动线或绳以将底板330与主体310分离或将底板330紧固至主体310的下表面。换句话说,将线或绳系在钩332和连接接合单元316上,然后拉动线或绳以将底板330牢固地固定至主体310。
加固棒334安装在底板330上。建议加固棒334与钩332一体制成。加固棒334适于加固底板330。加固棒334位于底板330的上表面上,使得当底板330安装在主体310上时,加固棒334位于骨材空间312内。加固棒334在底板330上表面上的这种安装的目的是,当形成透水部3’时,避免损坏位于加筋土壤层3之间的加筋材料5。
与连接至钩332的侧边相反的加固棒334侧边几乎延伸至底板330的边缘。具体地,侧边延伸至搁在支撑轨322上的底板330的边缘,使得加固棒334基本位于支撑轨334上以有效地支撑骨材的负荷。
现在将详细描述通过使用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竖直壁和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对竖直壁绿化的过程。
将参照图6描述图1的实施方式。首先,形成碎石基础1’,并使用加筋材料5形成多个加筋土壤层3。还能够使用架组件10从地面1开始形成加筋土壤层3。
将支撑单元12的支撑腿4固定至加筋土壤层3的加筋材料5,并且通过杆安装部19的杆通孔19’安装支撑杆42。将竖直板44安装在支撑杆42与将要形成竖直壁7的位置之间。竖直板44具有抵靠支撑杆42的表面以及放置并安装在固定腿14上的下端。竖直板44通过支撑杆42和固定腿14安装和立起,并且用于形成透水部3’。在形成透水部3’之后将竖直板44移除。因此,竖直板44不被安装成永久的联接。竖直板44可联接至支撑杆42并被固定。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线例如被用作暂时联接(非永久联接),使得竖直板44可在形成透水部3’之后被移除。
将加筋材料5置于最上面的加筋土壤层3上。如图5所示,加筋材料5的前端被定位为覆盖竖直板44并且挂在竖直板44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加筋土壤层3。在形成加筋土壤层3期间,使加筋土壤层3充分紧密。透水部3’形成于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并且适于容易地向下排放从加筋土壤层3的最高端处或从植被土壤40输送的水。
在形成加筋土壤层3之后,将支撑单元12固定至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以安装另一个架组件10。作为参考,建议每形成两个加筋土壤层3就使用架组件10。这是为了避免当加筋土壤层3具有约20cm的高度时竖直相邻的架组件之间的过小距离。还能够每形成一个加筋土壤层3就使用架组件10。在形成相应的加筋土壤层3之后,竖直板44与架组件10分离,然后被用于形成另一加筋土壤层3。
在以这种方式形成各个加筋土壤层3之后,并且在将支撑板20安装到支撑单元12上之后,安装供水装置。还能够在安装供水装置之后安装支撑板20。
特别地,通过使用支管32连接竖直供给管30来安装竖直供给管30,并且将水平供给管36连接至支管32的倾斜部33’,使得水平供给管36的两侧连接在竖直供给管30之间。水平供给管36具有通过减压阀37’与其连接的供水管38,供水管38位于支撑板20的上表面附近。
在以这种方式安装供水装置之后,将植被土壤40置于架组件10的支撑板20上。植被土壤40填充支撑板20之间的空间,如图1所示。当植被土壤40填充至支撑板20的前端时,从外面仅可看见支撑板20的前端部分,如图1所示。植被土壤40包括用于绿化而萌发和生长的植物或种子。
当植被土壤40位于支撑板20上时,植被土壤40的负荷作用在支撑腿18上并且产生力矩。抵靠竖直壁17的负荷支撑单元16支撑作用在支撑腿18上的负荷。因此,植被土壤40被更稳固地支撑在支撑板20上。
将土工格栅或丝网46固定至固定突出部18’并安装在填有植被土壤40的支撑板20上,如图1所示。土工格栅或丝网46适于防止植被土壤40与支撑板20分离以及从支撑板20掉落。
在完成建造之后,水能够通过竖直供给管30连续地供给。在供水单元27处收集的水被输送至竖直供给管30。输送至竖直供给管的水的一部分通过支管32的倾斜部33’流入水平供给管36,其余部分还向下流并且被输送至其它水平供给管36。水以这种方式输送至各个水平供给管36。
被输送至水平供给管36的水穿过将压强调整至特定值的减压阀37’,并且被输送至供水管38。被输送至供水管38的水由填充物38”吸收并且通过滴水孔38’缓慢地排出供水管38以被输送至植被土壤40。
被输送至植被土壤40的水可供给至生长在植被土壤40上的植物,这意味着,除非持续干旱,植物可仅通过来自自然降雨充足的水供给。
各种不相容物质可从外界被输送至供水单元27。供水单元27的出口27e仅接收已穿过安装在框架28中的供给透水部29的水。供给透水部29朝向与沿水流方向的中心线相对应的供水单元27的一部分倾斜,使得不相容物质能够容易地通过水流而从供给透水部29的表面被冲走,从而确保水到出口27e的移动不会被扰乱。
现在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使用图7所示的支撑单元112形成加筋土壤层3的过程。
使支撑单元112位于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沿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以预定间隔安装多个支撑单元112。支撑单元112的负荷支撑单元116抵靠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表面。将支撑单元112的固定销115穿过加筋材料5深深地刺入加筋土壤层3。
接下来,如图10的(a)清晰所示,将支撑杆固定单元150固定至加筋土壤层3。通过在框架152的后端处将固定插入部154插入加筋土壤层3中来固定支撑杆固定单元150。沿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以预定间隔安装多个支撑杆固定单元150。这种状态如图10中的(b)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将加筋材料5铺在加筋土壤层3上。为了避免在形成透水部3’时损坏加筋材料5,添加一片未编织的织物以铺两层加筋材料5。如图所示,加筋材料5的前端延伸跨过第一竖直板144的上端。
接下来,通过支撑杆固定单元150的上杆支撑环160和下杆支撑环156安装支撑杆142。支撑杆142具有位于其下端处的接合叉142’以与支撑单元112的支撑腿118接合并支撑在支撑腿118上。在将支撑杆142安装在支撑杆固定单元150上之后,固定第一竖直板144。这种状态如图10(c)所示。第一竖直板144具有抵靠在支撑杆固定单元150的竖直棒158上的表面以及放置并安装在支撑杆固定单元150的框架152上的下端。第一竖直板144和支撑杆142可通过使用诸如线暂时联接(非永久联接)。
在安装第一竖直板144之后,通过使用连接带162将第二竖直板144’连接至第一竖直板144而安装第二竖直板144’。作为参考,当第一和第二竖直板144和144’通过连接带162连接时,第一和第二竖直板144和144’可依靠自身站立。透水部3’形成于第一和第二竖直板144和144’之间。这种状态在图10的(e)中示出。在以这种方式完成加筋土壤层3和透水部3’之后,移除支撑杆固定单元150、支撑杆142和第一与第二竖直板144与144’。
形成下一个加筋土壤层3和透水部3’。特别地,两个加筋土壤层3一个接一个地形成。在形成加筋土壤层3,包括透水部3’之后,透水部3’由加筋材料5包围,并且前端通过掩埋到加筋土壤层3中而固定。这种状态在图10的(f)中示出。
在如图10的(f)所示完成加筋土壤层3之后,再次安装支撑单元112,如图10的(a)所示,以重复上述过程并形成另一个加筋土壤层3。
支撑板220通过支撑单元12安装和支撑在竖直壁上。特别地,沿向左/向右方向将支撑板220布置在一行中以具有相同的高度(除了重叠的阶梯部240之外)。而且,沿竖直壁的向上/向下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这种行。
竖直供给管30穿过如上所述布置在向左/向右和向上/向下的行中的支撑板220的灌溉通孔234安装。竖直供给管30从竖直壁的顶部接收水并且向植被土壤40供水,使得织物能够良好地生长。竖直供给管30穿过灌溉通孔234安装。不是每个灌溉通孔234都必须具有穿过其安装的竖直供给管30。也就是说,竖直供给管30仅延伸穿过某些灌溉通孔234。
将植被土壤40置于每个支撑板220上。植被土壤40填充上面的支撑板220的下表面与下面的支撑板220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
安装土工格栅或丝网46以防止填充上面的支撑板220与下面的支撑板220之间的空间的植被土壤40因环境或其它各种原因掉落。
具体地,将土工格栅或丝网46的一端固定至上面的支撑板220下表面上的接合肋238的下端紧固槽239。土工格栅或丝网46的另一端则固定至在支撑板220前端的裙部232上形成的上端紧固槽233。结果,土工格栅或丝网46防止位于竖直放置的支撑板220之间的植被土壤40容易地从支撑板体222脱离。
同时,植物从已经包含饲料的植被土壤40生长,该植物能够萌芽并且对竖直壁绿化。具体地,植被土壤40位于在竖直壁的向上/向下方向连续的支撑板220之间,从而植被土壤40位于整个竖直壁上,其中植物从植被土壤40生长。使植物从竖直壁生长的这种结构有效地对竖直壁绿化。
当以这种方式将植被土壤40置于支撑板体222上时,支撑板体222具有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突出部224和凹入部226沿贯穿整个支撑板体222的纵向方向延长且相对地增加支撑板体222的强度,从而更牢固地支撑植被土壤40。具体地,形成于支撑板体222前端上的突出部224之间的槽部230的存在相对地增加了支撑板体222的前端的强度。这意味着,在平面部228的情况下,由于作用在前端上的植被土壤40的负荷而可能发生弯曲,但是,槽部230的存在确保植被土壤40的负荷在支撑板体222的前端处得到了更牢固的支撑。
当相邻的支撑板220在重叠的阶梯部240处重叠时,相邻的支撑板体222不一定位于整个重叠的阶梯部240上。这是因为长型的灌溉通孔开口236。因此,工人们可根据建造地点的特性改变相邻的支撑板220的重叠程度。
现在将参照图19描述透水部3’的形成。参照图19,在地面开凿部或堆砌部上堆叠并形成多个加筋土壤层3,使得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形成竖直壁或倾斜壁。各个加筋土壤层3包括通过压密土获得的土壤部3”、以及通过压密骨材获得的透水部3’。根据本发明,透水部3’形成于与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对应的位置处。加筋材料5用于包围加筋土壤层3,并且使用一张细丝网或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5。加筋材料5包围各个加筋土壤层3以使其更坚硬。
现在将参照图19描述加筋土壤层3的形成。在用骨材装填骨材容器的骨材空间312之后移动骨材容器,从而将骨材置于待形成透水部3’的位置。为此,将底板330安装在骨材容器中以密封主体310的下端。
具体地,将与钩332相反的底板330的边缘插入主体310的下部。沿着位于主体310的向左/向右两端的下侧上的导轨320支撑并引导底板330的两端。在底板330完全插入主体310之后,在安装于主体310的下端部的边缘上的支撑轨322上支撑底板330的边缘。
将线或绳系到钩332上,然后拉动线或绳使得钩332所在的底板330的边缘抵靠主体310的下端。明显地,如果在不需要用诸如线拉动钩332的情况下底板330就具有能够抵靠在主体310下部的足够水平的强度,则不一定要拉动钩332。
在底板330以这种方式从主体310下方密封骨材空间312的下部之后,对骨材空间312装填骨材。在骨材空间312装满骨材之后,将主体310移动至期望的位置。也就是说,多个骨材容器在例如堆货场装填骨材,并且同时通过例如卡车移动至期望位置。
在将骨材容器移动至待形成加筋土壤层3的位置之后,将线或绳固定至连接接合单元316,使用吊车或其它重型设备提升并移动骨材容器。
将简要描述加筋土壤层3的形成。通过最初铺设加筋材料5然后在其上形成土壤部3”和透水部3’来制成加筋土壤层3。在形成加筋土壤层3之后,再次铺设加筋材料5,在其上形成另一加筋土壤层3。加筋材料5在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包围透水部3’以覆盖加筋土壤层3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即透水部3’的上表面和土壤部3”的一部分。在这种状态下,在已完成的加筋土壤层3上铺设新的加筋材料5,并形成新的加筋土壤层3。铺设的加筋材料5的前端具有如图4中的(a)所示的足以充分包围前模制框架7’的长度。
前模制框架7’帮助形成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即透水部3’,并且包括具有矩形形状的前板8和在与前板8的边缘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的固定腿9。前板8适于在透水部3’形成期间支撑骨材和加筋材料5。固定腿9适于将前模制框架7’固定至加筋土壤层3。
当形成竖直壁时,骨材容器优选地形成于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当哥哥加筋土壤层3一个接一个地形成时,将骨材容器被放置在待形成的特定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所在的位置。具体地,如图19的(b)所示,将骨材容器放置在安装有前模制框架7’的加筋土壤层3的前端处。在这种状态中,沿箭头A的方向拉动钩332以将底板330与主体310分离。结果,将已经位于主体310的骨材空间312内的骨材置于加筋土壤层3的加筋材料5上。加固棒334位于底板330的上表面,使得加筋材料5不被损坏。
接下来,用土壤填充除了主体310所在的位置之外的其它区域。土壤用于形成土壤部3”。填充有土壤的土壤部3”在图19的(c)中示出。
在土壤部3”装满土壤之后,移除主体310。具体地,如图19的(d)所示,将线或绳连接至主体310的连接接合单元316,并且沿箭头B的方向拉动主体310。结果,主体310内的骨材留下,而主体310自身被移除。
在这种状态下,到达前模制框架7’前侧的加筋材料5被固定以覆盖透水部3’和土壤部3”的前端上表面,并且向骨材和土壤施加压力以压密它们。在骨材和土壤的紧密度达到预定水平之后,将前模制框架7’分离以完成加筋土壤层3。
接下来,再次安装前模制框架7’,并且重复上述过程以形成另一加筋土壤层3。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先前已经被移动至骨材容器中的骨材形成透水部3’。
明显地,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限制,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术语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和改动。
例如,支撑板20不一定具有起皱部22。如果支撑板20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由支撑单元12支撑,起皱部22可被省略。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供水装置安装在植被土壤40内使得水从供水单元27被输送至植被土壤40,但是这种结构不是强制的。如果环境向植被土壤40提供的足够的供水,则供水装置可被省略。

Claims (12)

1.架组件,包括:
至少一对支撑单元,所述至少一对支撑单元包括:固定腿,具有插入加筋土壤层以固定至所述加筋土壤层的固定销;负荷支撑单元,沿重力方向从所述固定腿的前端延伸以抵靠竖直壁或倾斜表面;支撑腿,从所述负荷支撑单元的前端延伸以支撑支撑板;以及
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植被土壤位于所述支撑板上,其中
所述固定销通过从销连接部的前端在与所述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而插入所述加筋土壤层,所述销连接部从所述固定腿沿使所述销连接部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撑腿具有连接腿,所述连接腿从所述负荷支撑单元的前端延伸以沿相反的重力方向倾斜,所述连接腿与所述支撑腿具有相同的倾斜角,所述连接腿比所述支撑腿短,所述连接腿比所述支撑腿朝前端延伸得更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单元通过折弯并连接两个金属杆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矩形板的形状,水通孔在所述支撑板上形成为一行,干扰避免部通过切除所述支撑板的两端的部分而形成,所述支撑板沿与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起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
支撑板体,具有比向前/向后宽度更大的向左/向右长度,所述支撑板体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和凹入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入部沿所述向前/向后方向交替设置;
重叠的阶梯部,形成于所述支撑板体的端部以具有与所述支撑板体的厚度相对应的高度差,使得相邻的支撑体板能够重叠;以及
接合肋,形成于所述支撑板体的下表面上以固定土工格栅或丝网的第二端,所述土工格栅或丝网的第一端固定至下面的支撑板体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凹入部的底部包括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部和具有狭谷形状的槽部,位于沿所述向前/向后宽度方向在所述支撑板体前端处连续设置的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凹入部具有槽部,其中,所述槽部由与所述支撑板体的前端对应的突出部和下一个突出部形成,所述槽部的这种存在减少了相邻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并且增加此部分处的所述支撑板体的强度,从而使弯曲最小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凹入部的平面部之一具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灌溉通孔,使得竖直供给管延伸穿过所述灌溉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架组件,其中灌溉通孔开口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分别形成有所述竖直供给管的两端,并且延长以与所述重叠的阶梯部具有相同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架组件,其中裙部分别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处的突出部沿所述向前/向后宽度方向向下延伸;所述裙部与所述突出部具有相同的高度;沿所述向前/向后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处的所述裙部和所述接合肋分别具有前端紧固槽和下端紧固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架组件,其中所述接合肋从所述支撑板体的下表面的所述向前/向后的宽度的中心沿所述向前/向后宽度方向朝向所述前端偏置。
11.对竖直壁和倾斜表面绿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沿待形成的加筋土壤层的前端以预定间隔安装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组件的支撑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单元的负荷支撑单元抵靠所述加筋土壤层的前端表面,所述支撑单元的固定销插入所述加筋土壤层,
在与所述支撑单元相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支撑杆固定单元,其中,通过在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的框架的后端处将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的固定插入部插入所述加筋土壤层来固定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
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的上杆支撑环和下杆支撑环来安装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的竖直棒从所述框架的前端沿向上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上杆支撑环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竖直棒并被放置为与所述下杆支撑环同心;
通过将第一竖直板的表面抵靠所述竖直棒并将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的框架上来固定第一竖直板;
通过在固定所述第一竖直板之后铺设加筋材料,使得所述加筋材料的前端横跨所述第一竖直板的方式安装所述加筋材料;
安装第二竖直板以连接至所述第一竖直板;
形成加筋土壤层,使得透水部形成于所示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之间并使得所述第二竖直板成为所述加筋土壤层的前端;
在形成所述加筋土壤层之后,移除所述支撑杆固定单元、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并使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腿上;以及
将植被土壤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使得植物能够生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放置所述支撑板之前/之后安装供水装置的步骤,安装供水装置的步骤包括:穿过所述支撑板安装竖直供给管,将具有供水管的水平供给管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附近,以及将所述水平供给管的两端与所述竖直供给管连接。
CN201180007761.4A 2010-01-29 2011-01-24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7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08613A KR100993142B1 (ko) 2010-01-29 2010-01-29 수직벽과 고경사면 녹화공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선반조립체와 물공급장치
KR10-2010-0008613 2010-01-29
KR20-2010-0008973 2010-08-27
KR2020100008973U KR200451311Y1 (ko) 2010-08-27 2010-08-27 식재용 받침판
KR10-2010-0093731 2010-09-28
KR1020100093731A KR101231130B1 (ko) 2010-09-28 2010-09-28 골재 컨테이너 및 이를 사용한 골재부 형성방법
PCT/KR2011/000487 WO2011093625A2 (ko) 2010-01-29 2011-01-24 수직벽과 고경사면 녹화공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골재 콘테이너, 선반조립체와 물공급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580A CN102917580A (zh) 2013-02-06
CN102917580B true CN102917580B (zh) 2015-09-23

Family

ID=4431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7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7580B (zh) 2010-01-29 2011-01-24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29615A2 (zh)
JP (1) JP5373207B2 (zh)
CN (1) CN102917580B (zh)
WO (1) WO201109362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5983A (zh) * 2014-08-18 2014-12-10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
CN105104004A (zh) * 2015-09-02 2015-12-02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盐碱坡地种植系统
JP6186031B1 (ja) * 2016-03-31 2017-08-23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擁壁
JP6192763B1 (ja) * 2016-03-31 2017-09-06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ジオグリッド・ハニカム擁壁
CN109440728B (zh) * 2018-12-07 2021-04-13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岸挡墙立面可升降生态景观装置
CN110731200B (zh) * 2019-11-20 2021-12-21 厦门霖涛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墙体绿化的栽培装置
CN111519638A (zh) * 2020-03-17 2020-08-11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气钻前工程高填方土体压实施工方法
CN113062268A (zh) * 2021-03-30 2021-07-02 李微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植被防缺水控制装置
CN113875333B (zh) * 2021-09-02 2023-07-07 南京市蓝业科技有限公司 土地整治用植被二次改造刨土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308A (zh) * 1973-05-26 1975-01-28
DE3042967A1 (de) * 1980-11-04 1982-07-01 Rudolf Nikolaus 8034 Germering Aumiller Bepflanzbare, platzsparende hohlwand (laermschutzwand)
JPH0661185B2 (ja) * 1989-08-22 1994-08-17 森村興産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装置
CN2138885Y (zh) * 1992-12-07 1993-07-28 李民 用于建筑物立体绿化的复合式花盆
JPH0960012A (ja) * 1995-08-24 1997-03-04 Hakubi Kensetsu Kk 透水性仮土留め材および該仮土留め材を用いるコンクリート壁築造工法
JPH10219695A (ja) * 1997-02-07 1998-08-18 Kazuhiko Kitagawa 吊り下げ式土留め壁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JPH10245848A (ja) * 1997-03-04 1998-09-14 Hara Sogyo Kk フレ−ムラックによる法面緑化工法
CN2392367Y (zh) * 1999-08-31 2000-08-23 蔡宣知 立体花坛
DE10159160A1 (de) * 2001-12-01 2003-06-26 Herbert Schulz Lärmschutzwand
KR100419883B1 (ko) 2002-09-14 2004-02-26 케이지건설(주) 사면 녹화 보강토 공법
CN1520708A (zh) * 2003-01-27 2004-08-18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裸露岩石壁的快速绿化方法
JP3820505B2 (ja) * 2003-07-24 2006-09-13 博行 野村 ツル科植物育成用装置
JP2005095026A (ja) * 2003-09-22 2005-04-14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植栽パネル
KR100567079B1 (ko) * 2005-07-22 2006-04-05 주식회사 대한콘설탄트 산계곡물을 이용한 도로공사 비탈면의 잔디조경용물공급장치
JP2007132018A (ja) * 2005-11-08 2007-05-31 Koiwa Kanaami Co Ltd 擁壁ユニットとその擁壁ユニットを用いる補強土壁の構造及び補強土壁の緑化方法
CN2847833Y (zh) * 2005-11-11 2006-12-20 范建华 建筑物外墙绿化用容置槽
JP2007215516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 X L Corp 壁面緑化構造体
KR100840966B1 (ko) * 2006-03-14 2008-06-25 박상희 식생매트를 설치하기 위한 받침대
JP5519100B2 (ja) * 2007-08-10 2014-06-11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植栽基盤
JP2009055794A (ja) * 2007-08-30 2009-03-19 Hayashi Bussan Hatsumei Kenkyusho:Kk 壁面緑化用プランター
KR100806625B1 (ko) * 2007-09-12 2008-02-25 주식회사 에코탑 사면 보호용 다공성 블록
JP5453685B2 (ja) * 2007-12-14 2014-03-26 東横テクノプラン株式会社 緑化棚ユニット
KR100837800B1 (ko) * 2007-12-21 2008-06-13 주식회사 일진글로벌 조립식 생태조형물 구조체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1222896Y (zh) * 2008-06-20 2009-04-22 上海植物园管理处 壁挂式植物种植模块
KR100929861B1 (ko) * 2009-06-17 2009-12-04 허원석 굴절형 앵커를 이용한 절취사면 보강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3625A3 (ko) 2012-01-05
WO2011093625A2 (ko) 2011-08-04
JP2013518200A (ja) 2013-05-20
EP2529615A2 (en) 2012-12-05
CN102917580A (zh) 2013-02-06
JP5373207B2 (ja)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580B (zh) 对竖直壁和高倾斜面绿化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骨材容器、架组件以及供水装置
KR100917790B1 (ko) 제방 생태복원용 격자형 중공블록 및 그것들을 이용한 제방의 구축공법
CN100510278C (zh) 填砂路基空心块生态防护方法
CN104652360B (zh) 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及其雨水处理系统
CN108708350B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238177U (zh) 一种组合式几字形砌块的生态土工结构
CN201746828U (zh) 土工格栅包裹式加筋土路堤
CN113585296B (zh) 人工边坡装配式柔性支护生态综合处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43083A (zh) 一种生态挡土构造
CN104631387A (zh) 一种组合式几字形砌块的生态土工结构
CN108374423A (zh) 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03031834A (zh) 一种吹填造陆软质地基的低位真空预压快速加固方法
CN103362135B (zh) 防崩岗、护水土的网草护坡
CN210031857U (zh) 一种生态路堤边坡构造
KR101678127B1 (ko) 토목용 블록
CN206157760U (zh) 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
CN211973518U (zh) 一种应用在土质边坡防护的生态格构
CN209307984U (zh) 一种节地高效生态的新型塑料构件
JP2008038369A (ja) 植生ネットおよび柔性枠組の結合による土地改良措置工法
CN109295942A (zh) 生态景观型灌溉渠及其施工方法
CN214657144U (zh)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CN111778925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96983B (zh)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CN209732191U (zh) 一种黄河大堤边坡植草补水系统
CN217602661U (zh) 一种格宾隧道洞门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6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