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2979A -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2979A
CN102892979A CN2010800660020A CN201080066002A CN102892979A CN 102892979 A CN102892979 A CN 102892979A CN 2010800660020 A CN2010800660020 A CN 2010800660020A CN 201080066002 A CN201080066002 A CN 201080066002A CN 102892979 A CN102892979 A CN 102892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ing arm
application
combustion engine
force
valv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60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田明彦
木户岡昭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92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2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6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 F01L1/267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valve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by same transmitting-gear; peculiar to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more than two lift-valves per cylinder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timing or the lift of th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5Overhead end-pivot rock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4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F01L2001/467Lost motion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01L2013/0052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with cams provided on an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5/00Valve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20/00Details on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sing valve gear arrangements
    • F01L2820/03Auxiliary actuators
    • F01L2820/031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能够在具备施力单元的结构中,实现该施力单元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增加抑制,其中,所述施力单元对向阀传递凸轮的作用力的传递部件施力。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具备第一摇臂(18),第一摇臂(18)介于主凸轮(14)和阀(26)之间,并向阀(26)传递主凸轮(14)的作用力。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具备,对第一摇臂(18)向一个方向施力的空动机构(60)。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具备,对空动机构(6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68)。通过保持部件(68)而将空动机构(60)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该现有的气门装置具备对摇臂向一个方向施力的空动机构。更具体而言,搭载了上述气门装置的气缸盖在火花塞插入筒(火花塞套管)的周围具备通过铸造而形成的轴套部。上述空动机构通过该轴套部而被支承。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文献,申请人发现了包含上述的文献在内的以下所记载的文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0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27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80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方式,通过铸造从而将用于对空动机构等的施力单元进行支承的轴套部(支承部)形成在气缸盖的上表面上时,会产生将一度下落了的熔融金属再次向上方引导的需求。因此,如果考虑熔融金属的流动性,则轴套部的形状将会成为制造性较差且加工余量较多的形状。其结果为,内燃机的质量将增加,这也成为了使车辆的耗油率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被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能够在具备施力单元的结构中,实现该施力单元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增加抑制,其中,所述施力单元对向阀传递凸轮的作用力的传递部件施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发明为一种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传递部件,其介于凸轮和阀之间,并向所述阀传递所述凸轮的作用力;施力单元,其对所述传递部件向一个方向施力;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施力单元进行保持,所述施力单元通过所述保持部件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上。
此外,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传递部件包括与所述凸轮的旋转同步摆动的第一摇臂,所述施力单元为,对所述第一摇臂朝向所述凸轮施力的单元。
此外,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中,所述保持部件以在所述火花塞套管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的形态被安装在该火花塞套管上,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还具备:卡合槽,其在所述施力单元与所述第一摇臂的接触部处,被形成在所述施力单元和所述第一摇臂中的一个上;突起部,其在所述接触部处,被形成在所述施力单元和所述第一摇臂中的另一个上,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
此外,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发明或第三发明中,所述传递部件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阀的第二摇臂,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还具备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相连结的连结状态、与该连结被解除了的非连结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施力单元为,对所述第一摇臂进行施力以维持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凸轮接触的状态的空动机构。
此外,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所述施力单元为气门间隙调节器,所述气门间隙调节器具有为了使阀挺杆间隙为零而进行伸缩的功能,且以对所述传递部件的支点进行支承的方式而配置。
此外,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中的任意一个发明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其从外侧覆盖所述施力单元的躯体部;安装部,其被安装在所述火花塞套管上。
此外,第七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六发明中,所述保持部的截面形状为,将所述施力单元的截面形状扩大了的形状。
此外,第八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的任意一个发明中,所述施力单元中与所述传递部件接触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固定有所述火花塞套管的基底部件而被承接。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不再需要通过铸造而使施力单元的支承部形成在搭载了气门装置的气缸盖等的基底部件的上表面上。其结果为,由于不再需要包括加工余量的轴套部(支承部),因此能够实现上述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因此,能够防止由质量增加引起的车辆的耗油率性能的恶化。
根据第二发明,能够在具有传递部件且具备施力单元的结构中,实现施力单元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其中,所述传递部件包括与凸轮同步摆动的第一摇臂,所述施力单元对第一摇臂朝向凸轮施力。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在不导致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条件下,高精度地实施施力单元相对于第一摇臂的定位。
根据第四发明,能够在施力单元被构成为对第一摇臂朝向凸轮施力的空动机构的气门装置中,实现空动机构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
根据第五发明,能够在施力单元被构成为对传递部件的支点进行支承的气门间隙调节器的气门装置中,实现气门间隙调节器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
根据第六发明,能够在具备包括上述保持部和上述安装部的保持部件的结构中,实现施力单元的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
根据第七发明,由于不再需要在保持部件上设置不需要的突出部,因此能够实现保持部件的轻量化。
根据第八发明,保持部件仅具有对施力单元进行引导的导向功能,且基底部件承受施力单元的施力。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减轻作用于保持部件的力,因此能够实现保持部件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动机构的特征性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了图3所示的保持部件的外形的立体图。
图5为用于对为了实施第一摇臂和空动机构之间的定位而具备可变气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用于对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动机构的支承结构而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从卡合槽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在空动机构的轴线位置处将空动机构和第一摇臂切断并进行了表示的剖视图。
图8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门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9为模式化地表示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气门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气门装置的基本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被构成为,能够使阀的动作状态在阀运转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可变气门装置。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可变气门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装置10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更具体而言,图1图示了关于内燃机的某个气缸的可变气门装置10的结构。此外,图2(A)为,通过包括摇臂轴22的轴线和切换销36、38、44的轴线在内的平面,将可变气门装置10的一部分(摇臂18、20和摇臂轴22)切断表示的局部剖视图。此外设定为,在内燃机的每一个气缸中具备两个进气阀和两个排气阀。而且,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作为对设置在各个气缸中的两个进气阀、或两个排气阀进行驱动的装置而发挥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具备凸轮轴12。凸轮轴12通过正时链或正时带而与省略图示的曲轴相连结,并被构成为以曲轴的1/2的速度进行旋转。在凸轮轴12上,针对每个气缸而形成有一个主凸轮14和一个副凸轮16。
主凸轮14具备与凸轮轴12同轴的圆弧状的基底圆部14a、和以使该基底圆的一部分朝向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前端部1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副凸轮16被构成为仅具有基底圆部的凸轮(零升程凸轮)。此外,在内燃机的各个气缸中,以邻接的方式各具备一个第一摇臂18和一个第二摇臂20。各个气缸的摇臂18、20通过一根摇臂轴22从而以旋转(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
如图1所示,摇臂18、20作为向阀26传递主凸轮14的作用力的传递部件而介于凸轮14、16和阀26之间。在第一摇臂18上,于能够与主凸轮14相接的位置处,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凸轮辊28。第一摇臂18通过后述的空动机构60而被施力,以使凸轮辊28与主凸轮14常时抵接。另外,由于与空动机构60相关的结构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因此将参照图3~图7而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叙述。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摇臂18通过主凸轮14的作用力与上述空动机构60的施力的协同工作,从而以摇臂轴22为支点进行摆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对两个阀26进行驱动的第二摇臂20,以从两侧包围第一摇臂18的方式而被一体地构成。此外,在第二摇臂20上,于能够在主凸轮14的基底圆区间内与副凸轮16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凸缘20a。此外,阀26通过阀簧30而朝向闭阀方向被施力。
(切换机构的结构)
可变气门装置10具备切换机构32,所述切换机构32用于对第一摇臂18和第二摇臂20相连结的连结状态(参照图2(A))、和该连结被解除了的非连结状态(参照图2(B))进行切换。可变气门装置10通过具备这样的切换机构32,从而对主凸轮14的作用力通过第一摇臂18而向第二摇臂20被传递的状态(上述连结状态)、和该作用力未向第二摇臂20被传递的状态(上述非连结状态)进行切换,进而能够使阀26的开阀特性在阀运转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在作为凸轮辊28的支承轴而发挥功能的衬套34的内部,形成有与凸轮棍28同心的第一销孔34a,在第二摇臂20的内部,于对应于第一销孔34a的位置处,形成有两个第二销孔20bL、20bR。在第一销孔34a中,以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圆柱状的第一切换销36。此外,在一个(图1中的左侧)第二销孔20bL中,以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与第一切换销36抵接的圆柱状的第二切换销38。在插入有第二切换销38的第二销孔20bL中,第一摇臂18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盖40而被闭塞。而且,在第二销孔20bL的内部,配置有对第二切换销38朝向第一摇臂18的方向施力的回弹弹簧42。此外,在另一个(图1中的右侧)第二销孔20bR中,以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与第一切换销36抵接的圆柱状的第三切换销44。
而且,切换机构32具有销驱动机构,所述销驱动机构用于在抵抗回弹弹簧42的施力的同时对切换销36等进行驱动。更具体而言,在第二摇臂20的侧方配置有联杆臂46,所述联杆臂46具有与第三切换销44抵接的臂部46a。联杆臂46通过摇臂轴22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此外,如图2所示,摇臂轴22被形成为中空状。在摇臂轴22的内部插入有联杆轴50。联杆轴50为,为了使上述联杆臂46、和配置于省略了图示的其他的气缸中的联杆臂(图示省略)能够在摇臂轴22的轴向上连动并进行位移而具备的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联杆臂46的臂部46a的顶端,于能够朝向凸轮轴12的圆周面突出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部46b。此外,在凸轮轴12上,在与上述突起部46b对置的部位处,设置有作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螺旋状的槽而形成的导轨54。而且,切换机构32具备电磁螺线管56以作为产生如下的驱动力的作动器,所述驱动力用于使突起部46b卡合(插入)于导轨54。电磁螺线管56基于来自用于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进行控制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58的指令而被实施占空比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被构成为,如图2(A)所示,在向电磁螺线管56的通电被设定为断开(OFF)的状态下,联杆臂46的突起部46b远离导轨54,并且联杆臂46受到回弹弹簧42的施力而位于位移端Pmax1。在该状态下,第一摇臂18和第二摇臂20成为通过切换销36、38而被连结的状态。其结果为,成为主凸轮14的作用力从第一摇臂18经由第二摇臂20而向双方的阀26被传递的阀运转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被构成为,如图2(B)所示,在实施了向电磁螺线管56的通电时,通过被驱动轴56a按压的联杆臂46进行旋转,从而使突起部46b卡合于导轨54,其结果为,联杆臂46朝向位移端Pmax2进行位移。而且,可变气门装置10被构成为,在向电磁螺线管56的通电持续的期间内,联杆臂46在突起部46b远离凸轮轴12的状态下、并且在通过联杆臂46与电磁螺线管的驱动轴56a卡合从而承接回弹弹簧42的施力的状态下被保持。在该图2(B)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摇臂18和第二摇臂20成为被置于非连结的状态。其结果为,由于与主凸轮14的旋转无关而第二摇臂20成为静止了的状态,因此阀26的动作状态成为闭阀停止状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10,通过切换对电磁螺线管56的通电的导通(ON)、断开(OFF),从而能够利用转换销36等,使阀26的工作状态在阀运转状态与闭阀停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销驱动机构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利用电动机或油压而对转换销36等进行驱动的结构。
[实施方式1的特征性的结构]
图3为,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动机构60的特征性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更具体而言,图3为,在空动机构60的中心位置处,将搭载于气缸盖62上的各个结构要素切断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作为搭载了可变气门装置10的基底部件而发挥功能的、气缸盖62的中央部处,压入有用于对火花塞64的装卸进行引导的火花塞套管66。在火花塞套管66上安装有,对空动机构60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68的安装部68a。
图4为,图示了图3所示的保持部件68的外形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部件68除了具备上述安装部68a之外,还具备保持部68b和连结部68c,所述保持部68b对空动机构60进行保持,所述连结部68c对安装部68a和保持部68b进行连结。即,本实施方式的空动机构60通过保持部件68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
如图4所示,火花塞套管66被形成为圆柱状,此外,嵌入火花塞套管66中的安装部68a也被形成为两端开放的圆柱状。而且,安装部68a以使保持部件68在火花塞套管66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的形态而被火花塞套管66支承。
如图3所示,空动机构60具备空动弹簧70、和介于该空动弹簧70与第一摇臂18之间的挺杆72。保持部件68的保持部68b具有两端开放的圆筒形状。在该保持部68b的内部收纳有空动弹簧70和挺杆72。
挺杆72被形成为一端开放且另一端闭塞的圆筒状。空动弹簧70被收纳在挺杆72的内部。更具体而言,空动弹簧70的一端与被闭塞了的挺杆72的顶部72a接触,而另一端与气缸盖62接触。即,空动弹簧70被构成为,在利用气缸盖62以作为承接弹簧载荷的支承面的同时,通过挺杆72的顶部72a而对第一摇臂18朝向主凸轮14施力。
进一步进行补充说明,保持部68b以从外侧覆盖作为空动机构60的躯体部的挺杆72的侧面以及空动弹簧70的侧面的方式而形成。此外,在与空动机构6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切断后的、保持部68b的截面形状(环状的圆形)被设定为,将挺杆72的截面形状(圆形)扩大了的形状。
图5为,用于对为了实施第一摇臂18与空动机构60之间的定位而具备可变气门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更具体而言,图5(A)为,从空动机构60所接触的部位的方向对第一摇臂18进行观察时的图,图5(B)为,从顶部72a侧对挺杆72进行观察时的图。
如图5(B)所示,在与第一摇臂18接触的挺杆72的顶部72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卡合槽72b。更具体而言,卡合槽72b以其槽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通过挺杆72的轴线的同时、横穿顶部72a的外表面的方式而形成。
此外,如图5(A)所示,在第一摇臂18中与顶部72a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与卡合槽72b卡合的突起状的凸缘18a。更具体而言,凸缘18a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沿着从挺杆72对第一摇臂18进行观察时的第一摇臂18的移动方向而延伸。
图6为,用于对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动机构60的支承结构而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空动机构60通过保持部件68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由此,不再需要通过铸造而使空动机构60的支承部形成在气缸盖62的上表面上。其结果为,如图6所示,由于不需要包括加工余量的轴套部,因此能够实现上述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因此,能够防止由质量增加引起的车辆的耗油率性能的恶化。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对于如气缸盖62这样的大型部件的加工,因此能够降低加工费用。
此外,在上述的可变气门装置10中,在推动两个阀26的第二摇臂20的中间配置有第一摇臂18。换言之,第一摇臂18在各个气缸中,以被两个阀26夹持的方式而配置。此外,火花塞套管66被设置在各个气缸的中央。此外,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两个阀26在一般情况下被配置在,距设置有火花塞套管66的各个气缸的中央等距离的位置、且以各个气缸的中央为基准而在气缸盖62的长度方向上对称的位置处。因此,结果为,第一摇臂18和火花塞套管66以图3所示的方式而接近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空动机构60通过保持部件68而被安装在这种火花塞套管66上。因此,能够使保持部件68的连结部68c缩短。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保持部件68的刚性,此外,能够实现保持部件68的轻量化。
此外,如上所述,空动弹簧70的一端与被闭塞的挺杆72的顶部72a相接触,其另一端与气缸盖62相接触。根据这种结构,保持部件68的保持部68b仅具有对空动机构60的伸缩进行引导的导向功能,并且空动弹簧70的弹簧载荷将由作为基底部件的气缸盖62承接。其结果为,由于能够减轻作用于保持部件68的力,因此能够实现保持部件68的轻量化。
此外,如上所述,在与空动机构6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切断后的、保持部68b的截面形状被设定为,将挺杆72的截面形状扩大了的形状。由此,由于无需在保持部件68上设置不需要的突出部,因此能够实现保持部件68的轻量化。
图7为,从卡合槽72b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在空动机构60的轴线位置处将空动机构60和第一摇臂18切断表示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保持部件68的安装部68a以使保持部件68在火花塞套管66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的形态而被火花塞套管66支承。而且,如图7所示,通过形成在挺杆72上的卡合槽72b与形成在第一摇臂18上的凸缘18a卡合,从而实施挺杆72相对于第一摇臂18的定位。
在通过与气缸盖62分体的保持部件68而对空动机构60进行保持的情况下,当采用与上述的结构不同的、对相对于火花塞套管的安装部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的结构时,将产生如下的课题。即,当第一摇臂与空动机构的接触点偏离空动机构的中心时,对空动弹簧朝向其径向按压的力将作用于保持部件。因此,高精度地实施空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摇臂的定位是很重要的。因此,当采用使相对于火花塞套管的安装部的旋转位置固定的结构时,将产生如下的需求,即,在使空动机构相对于第一摇臂的位置精度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组装。为此,被压入气缸盖的火花塞套管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并且上述工序所需要的作业工时将增加。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以相对于火花塞套管66旋转自如的方式构成保持部件68的安装部68a,并且使形成于挺杆72上的卡合槽72b与形成于第一摇臂18上的凸缘18a卡合,从而能够在不导致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条件下,高精度地实施相对于第一摇臂18的空动机构60的定位。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主凸轮14相当于所述第一发明中的“凸轮”,第一摇臂18相当于所述第一发明中的“传递部件”,空动机构60相当于所述第一发明中的“施力单元”。
此外,形成于第一摇臂18上的凸缘18a相当于所述第三发明中的“突起部”。
此外,气缸盖62相当于所述第八发明中的“基底部件”。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8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门装置80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8中,对与上述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8所示的气门装置80具备摇臂84,以作为介于凸轮82与阀26之间的传递部件。更具体而言,在摇臂84的一端相接有阀26的端部,在摇臂84的中央部处设置有凸轮辊86。而且,摇臂84的另一端通过气门间隙调节器88而被支承。通过这种结构,从而摇臂84能够以通过气门间隙调节器88而被支承的端部(上述另一端)为支点进行转动。气门间隙调节器88具有为了使阀挺杆间隙为零而进行伸缩的功能。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火花塞套管66也被压入气缸盖62。上述气门间隙调节器88通过保持部件90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保持部件90具备:安装部90a,其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保持部90b,其对气门间隙调节器88进行保持;连结部90c,其对安装部90a和保持部90b进行连结。
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一端如上所述,与摇臂84的上述另一端接触。此外,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另一端与气缸盖62接触。即,气门间隙调节器88被构成为,在利用气缸盖62以作为支承面的同时,能够对摇臂84朝向凸轮82施力,其中,所述支承面承接经由摇臂84而作用于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载荷。
进一步进行补充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保持部90b以从外侧覆盖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躯体部、即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侧面的方式而形成。此外,在与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切断后的、保持部90b的截面形状(环状的圆形)被设定为,将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截面形状(圆形)扩大了的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摇臂84的支点而发挥功能的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突起部88a,以与被设置在摇臂84的上述另一端上的卡合槽84a卡合的方式构成。
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如下的施力单元而被使用的气门间隙调节器88通过保持部件90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其中,所述施力单元对作为传递部件的摇臂84进行施力。由此,不再需要通过铸造而使气门间隙调节器88的支承部形成在气缸盖62的上表面上。其结果为,由于不需要包括加工余量的轴套部,因此能够实现上述支承部的制造的容易化和内燃机的质量的减轻。因此,能够防止由质量增加引起的车辆的耗油率性能的恶化。此外,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摇臂84相当于所述第一发明中的“传递部件”,气门间隙调节器88相当于所述第一发明中的“施力单元”。
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列举了对第一摇臂18施力的空动机构60通过保持部件68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的结构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为以下的图9所示的这种结构。
图9为,模式化地表示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气门装置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9中,对与上述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9所示的可变气门装置100具备与上述第一摇臂18相同的第一摇臂102,以作为介于主凸轮14与阀26(在图9中,图示省略)之间的传递部件。更具体而言,第一摇臂102的一端通过摇臂轴22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在第一摇臂102的中央部处设置有凸轮辊104。而且,在第一摇臂102的另一端上,固定有被形成为L字状的空动臂106。
而且,可变气门装置100具备空动机构108,所述空动机构108经由空动臂106而对第一摇臂102朝向主凸轮14施力。空动机构108具备空动弹簧110、和介于该空动弹簧110与空动臂106之间的挺杆112。
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火花塞套管66也被压入气缸盖62。上述空动机构108通过保持部件114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保持部件114具备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66上的安装部114a、和对空动机构108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14b。另外,在图9所示的保持部件114中,不具备连结部,并且在相对于安装部114a而垂直的方向上安装有保持部114b。
此外,如图9(B)所示,在挺杆112的顶部112a上形成有卡合槽112b,所述卡合槽112b与被设置在空动臂106上的凸缘106a卡合。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图9所示的结构,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对副凸轮16作为零升程凸轮而被构成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中的副凸轮并不限定于零升程凸轮。即,当采用例如上述可变气门装置10的结构时,也可以为具备如下的突出部的副凸轮,所述突出部以获得与主凸轮14的升程相比较小的升程的方式而形成。根据具备这种副凸轮的结构,能够通过主凸轮和副凸轮从而两阶段地切换阀的升程量(及/或作用角)。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列举了可变气门装置10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气门装置在实施方式2中,也并不限定于以上述方式作为可变气门装置而构成的气门装置。即,只需为具备对如下的施力单元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的气门装置即可,其中,所述施力单元对介于凸轮与阀之间的传递部件施力。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作为通过空动机构60和气门间隙调节器88而被施力的对象,列举了第一摇臂18等为例而进行了说明,所述空动机构60和气门间隙调节器88作为施力单元而发挥功能。但是,本发明中的传递部件并不限定于摇臂。即,只需为介于凸轮与阀之间,并向阀传递凸轮的作用力的构件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如下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空动机构60的挺杆72的顶部72a上形成有卡合槽72b,并且在第一摇臂18上与挺杆7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有与卡合槽72b卡合的凸缘(突起部)18a。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在作为施力单元的挺杆72的顶部72a侧形成有凸缘等的突起部,并且在作为传递部件的第一摇臂18侧形成有卡合槽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列举了对第一摇臂18向朝向主凸轮14按压该第一摇臂18的方向施力的空动机构60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中的施力单元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将第一摇臂18等的传递部件拉近的方向上产生施力的结构。
符号说明
10、100  可变气门装置;
12  凸轮轴;
14  主凸轮;
14a  基底圆部;
14b  前端部;
16  副凸轮;
18、102  第一摇臂;
18a  凸缘;
20  第二摇臂;
20bL、20bR  第二销孔;
22  摇臂轴;
26  阀;
28、86、104  凸轮辊;
32  切换机构;
34a  第一销孔;
36  第一切换销;
38  第二切换销;
42  回弹弹簧;
44  第三切换销;
46  联杆臂;
50  联杆轴;
54  导轨;
56  电磁螺线管;
58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60、108  空动机构;
62  气缸盖;
64  火花塞;
66  火花塞套管;
68、90、114  保持部件;
68a、90a、114a  安装部;
68b、90b、114b  保持部;
68c、90c  连结部;
70、110  空动弹簧;
72、112  挺杆;
72b、84a、112b  卡合槽;
80  气门装置;
82  凸轮;
84  摇臂;
88  气门间隙调节器;
88a  突起部;
106  空动臂;
106a  凸缘;
Pmax1  位移端;
Pmax2  位移端。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传递部件,其介于凸轮和阀之间,并向所述阀传递所述凸轮的作用力;
施力单元,其对所述传递部件向一个方向施力;
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施力单元进行保持,
所述施力单元通过所述保持部件而被安装在火花塞套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部件包括与所述凸轮的旋转同步摆动的第一摇臂,
所述施力单元为,对所述第一摇臂朝向所述凸轮施力的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以在所述火花塞套管的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的形态被安装在该火花塞套管上,
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还具备:
卡合槽,其在所述施力单元与所述第一摇臂的接触部处,被形成在所述施力单元和所述第一摇臂中的一个上;
突起部,其在所述接触部处,被形成在所述施力单元和所述第一摇臂中的另一个上,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部件还包括能够推动所述阀的第二摇臂,
所述内燃机的气门装置还具备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相连结的连结状态、与该连结被解除了的非连结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施力单元为,对所述第一摇臂进行施力以维持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凸轮接触的状态的空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为气门间隙调节器,所述气门间隙调节器具有为了使阀挺杆间隙为零而进行伸缩的功能,且以对所述传递部件的支点进行支承的方式而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保持部,其从外侧覆盖所述施力单元的躯体部;
安装部,其被安装在所述火花塞套管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的截面形状为,将所述施力单元的截面形状扩大了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中与所述传递部件接触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固定有所述火花塞套管的基底部件而被承接。
CN2010800660020A 2010-04-07 2010-04-07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Pending CN102892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6332 WO2011125194A1 (ja) 2010-04-07 2010-04-07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2979A true CN102892979A (zh) 2013-01-23

Family

ID=4476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60020A Pending CN102892979A (zh) 2010-04-07 2010-04-07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42830A1 (zh)
EP (1) EP2557280A4 (zh)
JP (1) JP5299564B2 (zh)
CN (1) CN102892979A (zh)
WO (1) WO20111251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954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可变气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0783B2 (ja) 2016-03-31 2018-1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動弁装置
AT521311B1 (de) * 2018-05-22 2020-07-15 Avl List Gmbh Ventil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6932179B2 (ja) * 2019-12-27 2021-09-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ロストモーション機構、動弁装置およびエンジ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006U (zh) * 1988-09-24 1990-03-29
JP2000087719A (ja) * 1998-09-11 2000-03-28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JP2002242629A (ja) * 2001-02-20 2002-08-28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機構
US7392773B2 (en) * 2005-08-15 2008-07-01 Honda Motor Co., Ltd. Lift-variable valve-operat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582Y2 (zh) * 1985-11-18 1991-03-27
JPS6318109A (ja) * 1986-07-09 1988-01-26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
JP3319794B2 (ja) * 1993-01-18 2002-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sohc型動弁装置
JPH06280522A (ja) 1993-03-29 1994-10-04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JP3320046B2 (ja) 1998-12-23 2002-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DE19806675A1 (de) * 1998-02-18 1999-08-19 Daimler 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Steuerung der Ventile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EP1013898B1 (en) * 1998-12-22 2005-08-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alve operating system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327378A (ja) 2006-06-07 2007-12-20 Honda Motor Co Ltd 点火プラグチューブの取付構造
JP2008190441A (ja) * 2007-02-06 2008-08-21 Honda Motor Co Ltd 可変動弁機構におけるリフト量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006U (zh) * 1988-09-24 1990-03-29
JP2000087719A (ja) * 1998-09-11 2000-03-28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JP2002242629A (ja) * 2001-02-20 2002-08-28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機構
US7392773B2 (en) * 2005-08-15 2008-07-01 Honda Motor Co., Ltd. Lift-variable valve-operat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954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可变气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7280A1 (en) 2013-02-13
JPWO2011125194A1 (ja) 2013-07-08
JP5299564B2 (ja) 2013-09-25
US20130042830A1 (en) 2013-02-21
EP2557280A4 (en) 2013-06-12
WO2011125194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64845A1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752949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20100251982A1 (en) Valve dri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592048B (zh) 发动机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JP4741541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KR20120007016U (ko) 내연기관용 밸브 트레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4530978A (ja) バルブ駆動装置
CN102892979A (zh) 内燃机的气门装置
CN108729969A (zh) 可变的阀动装置
JP556942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8350770A (zh) 气门调节机构
JP2011202627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7075978A (zh) 用于生产可调节的凸轮轴的方法和可调节的凸轮轴
JP4193732B2 (ja) 可変動弁機構
US20170101906A1 (en) Valve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323539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44026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CN108603419B (zh) 凸轮轴及其制造方法
JP5312152B2 (ja)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35933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11196257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312153B2 (ja)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JP5461252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18096328A (ja)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機構
JP2010180833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