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954B - 信号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954B
CN102859954B CN201280001169.8A CN201280001169A CN102859954B CN 102859954 B CN102859954 B CN 102859954B CN 201280001169 A CN201280001169 A CN 201280001169A CN 102859954 B CN102859954 B CN 1028599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n
mode filt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signal
signal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1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9954A (zh
Inventor
柴田修
末永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9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9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Galvanic isolation, e.g. by means of magnetic or 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04L25/027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mmon mod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具备:差动信号发送部,其向包括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在内的一对信号线发送差动信号;单端信号发送部,其向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发送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和滤波部,其包括第1共模滤波器及第2共模滤波器,差动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及单端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在第1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第1信号线连接,差动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及单端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在第2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第2信号线连接。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装置,尤其涉及传输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信号传输装置(数据接口)中,主流是并行传输单端信号的传输方式。但是,根据近几年的系统高速化的要求,信号传输装置中的传输方式逐渐转变到以串行方式传输差动信号的方式。
在这种传输方式的转变的过渡期中,希望在通用的信号传输装置中应对现有的传输方式(并行传输单端信号的传输方式)、及新导入的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差动信号的传输方式)这两种方式,从而相对于仅与现有的信号传输方式对应的设备具有互换性。
在此,在使用单端信号的情况和使用差动信号的情况下,信号传输装置所要求的噪声对策也不相同。例如,在使用单端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中,作为噪声对策,通常使用用于抑制标准振荡电流(差动方式电流)的电阻或电感。相对于此,在使用差动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中,作为噪声对策,通常使用用于抑制共模电流的共模滤波器。
因此,在应对使用单端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使用差动信号的传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中,需要进行适合于两种方式的噪声对策。
专利文献1公开了应对使用了差动信号的信号传输、及使用了单端信号的信号传输这两者的信号传输装置。该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连接的2根信号线上叠加差动信号和同相单端信号后进行传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2908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信号传输装置中,基于噪声对策的观点,关于单端信号,使2根信号线传输同相信号。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构成中,只能利用2根信号线传输1信道量的单端信号。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目的在于利用简单的构成实现可靠的噪声对策、且可利用2根信号线传输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个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具备:差动信号发送部,其具备2个输出端子,向包括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在内的一对信号线发送差动信号;单端信号发送部,其具备2个输出端子,向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发送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和滤波部,其包括第1共模滤波器及第2共模滤波器,差动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及单端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在滤波部的第1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第1信号线连接,差动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及单端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在滤波部的第2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第2信号线连接。
在一个方式中,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可以被开路
在一个方式中,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可以与接地电位连接。
在一个方式中,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而与接地电位连接。
在一个方式中,还具备:驱动电路,其连接在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与接地电位之间;和驱动控制器,其以能够切换的方式将该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高阻抗状态和低输出状态。
在一个方式中,驱动控制器在本信号输出装置输出差动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低输出状态,在本信号输出装置输出单端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高阻抗状态。
在一个方式中,第1共模滤波器及第2共模滤波器是可以包含在1个阵列型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共模滤波器电路。
在一个方式中,第1共模滤波器的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的一个电感可以是在阵列型共模滤波器中构成物理上最远的电感组合的2个电感。
在一个方式中,还具备:差动信号接收部,其经由滤波部从一对信号线接收差动信号。
在一个方式中,还具备:单端信号接收部,其经由滤波部从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接收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在一个方式中,作为差动信号,发送时钟信号。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信号传输装置具备噪声滤波器,该噪声滤波器由多个共模滤波器构成、且具备适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这两个信号的传输及噪声对策的透过特性。由此,本发明可利用极简单的构成的噪声滤波器来实现可靠的噪声对策,并且可利用2根信号线传输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差动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b)是该信号传输装置的单端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
图3是差动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率频谱特性的测量电路例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差动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b)是该信号传输装置的单端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是实施方式3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a)是实施方式3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差动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b)是该信号传输装置的单端信号透过率频谱特性图。
图9是实施方式4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
(概要)
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可利用2根信号线来传输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本信号传输装置在噪声对策上具有特征。在本信号传输装置中,作为噪声对策,利用多个(例如2个)共模滤波器。共模滤波器具备2个电感,但是对于各共模滤波器而言只有其中的一个电感与信号线连接。通过这样与信号线连接的共模滤波器的作用,确保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传输中所需的频带,并且能够截止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等中含有的无用高频分量,在确保两种方式的信号的品质的同时能够实现可靠的噪声对策。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100的构成的框图。
信号传输装置100具备:包括输出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输出电路101a的差动信号发送部101;包括输出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单端信号输出电路102a及102b的单端信号发送部102;在两个发送部101及102与包括2根信号线104a及104b的一对信号线108之间连接的滤波部103(噪声滤波器)。
滤波部103包括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分别包括2个电感。第1共模滤波器104a和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特性也可以实质上是相同的。但是,第1共模滤波器104a和第2共模滤波器104b也可以具备互不相同的特性。此外,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特性、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特性只要根据所使用的差动信号和单端信号的特性(例如,传输所需的频域)适当选择即可。
差动信号发送部101的正侧端子与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3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2与第1信号线108a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差动信号发送部101的正侧输出与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一个电感连接。
另一方面,差动信号发送部101的负侧输出端子与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4连接,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1与第2信号线108b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差动信号发送部101的负侧输出与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一个电感连接。
由此,第1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的另一个电感不会与差动信号发送部101及一对信号线108连接。
此外,单端信号发送部102的单端信号输出电路102a的输出端子(第1信道输出端子)与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3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单端信号发送部102的第1信道输出端子与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上述一个电感连接。
另一方面,单端信号发送部102的单端信号输出电路102b的输出端子(第2信道输出端子)与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4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单端信号发送部102的第2信道输出端子与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上述一个电感连接。
由此,第1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的上述另一个电感不会与单端信号发送部102及一对信号线108连接。
在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100的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每一个中,2个电感中的、未与差动信号发送部101及单端信号发送部102以及一对信号线108连接的电感被开路。
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100能够发送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对于差动信号而言,向一对信号线108发送正侧信号及负侧信号。对于单端信号而言,第1单端信号输出电路102a及第2单端信号输出电路102b向一对信号线108发送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另外,信号传输装置100也可以利用一对信号线108,以择一的方式仅输出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中的任一方。
信号传输装置100也可以根据连接了一对信号线108的对象的设备的规格来决定输出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中的哪一个。例如,可以控制成:连接对象的设备为第1种设备时,信号传输装置100输出差动信号,连接对象的设备是第2种设备时,信号传输装置100输出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此时,差动信号可以是时钟信号,而且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
图2是表示信号传输装置100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2(a))、及表示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2(b))。在图2中,如以下的说明,表示:相对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在示出如曲线151及曲线165那样的特性的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中,如图1那样连接了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与信号线108时的、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曲线155及161。
在图2(a)中,透过特性曲线151表示例如如图3(a)那样测量的、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相对于此,透过特性曲线155表示例如如图3(b)那样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而测量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55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100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
另一方面,在图2(b)中,透过特性曲线165表示例如如图3(c)那样测量的、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相对于此,透过特性曲线161表示例如如图3(d)那样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而测量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61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100中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在使用2个图3(a)所示那样相对于输入的差动信号具有曲线151那样的透过特性、且图3(c)所示那样相对于输入的单端信号具有如曲线165那样的透过特性的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如图1那样构成了滤波部103的情况下,相对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能够获得曲线151(曲线165)那样的透过特性。
当然,在所使用的共模滤波器的特性不同于上述的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的特性的情况下,可获得不同于图2的透过特性。但是,即使所使用的共模滤波器的特性不同于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的特性,透过特性也保持与图3相同的特征,也就是说,保持在高频频带差动信号的透过率(箭头153)减少且单端信号的透过率(箭头163)增大的特征。
具备表示以上的透过率特性的滤波部103的信号传输装置100可很好地用于以下的用途中。
信号传输装置100作为存储卡等主机设备中的数据接口是优选的。特别是,作为可与以SDXC标准为基准的SD存储卡及不以SDXC标准为基准的SD存储卡这两者对应的数据接口是优选的。
此时,若主机设备与SD存储卡连接,则通过规定的数据通信进行数据交换(handshake)来进行该SD存储卡是否以SDXC标准为基准的判断。
在判断为所连接的SD存储卡是以SDXC标准为基准的SD存储卡时,主机设备中的信号传输装置100可以经由一对信号线108向该SD存储卡发送由差动信号表示的分频时钟信号。
作为差动信号发送的分频时钟信号可以是具有规定频率的脉冲波。一般,在脉冲波形的发送中,要求滤波部的透过率相对于基本频率在-3(dB)以上、且相对于3次高次谐波的频率在-6(dB)以上。由此,具有透过率特性155及161的滤波部103例如作为差动信号优选发送基本频率150(MHz)左右的时钟信号。
此外,在判断为所连接的SD存储卡不是以SDXC标准为基准的SD存储卡时,主机设备中的信号传输装置100可以经由第1及第2信号线108a及108b向该SD存储卡发送由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表示的数据信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波部103,在单端信号中,如图2(b)所示的曲线161那样,在以一般的连接方式使用的情况下,与共模滤波器所示的透过特性165相比,透过率特别是在高频频带增大(箭头163)。因此,信号传输装置100能够使单端信号的频带扩展到高频侧。此外,信号传输装置100能够利用一对信号线108(第1及第2信号线108a及108b)发送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由此,信号传输装置100可通过极简单的构成的滤波部103进行可靠的噪声对策,并且能够高速且可靠地进行利用了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数据传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波部103,在差动信号中,如图2(a)所示的曲线155那样,在以一般的连接方式使用的情况下,与共模滤波器所示的透过特性151相比,透过率特别是在高频频带减小(箭头153)。但是,如上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00具备可充分作为差动信号而发送150(MHz)频率左右的时钟信号的透过特性。由此,信号传输装置100可通过极简单的构成的滤波部103进行可靠的噪声对策,并且作为差动信号能够可靠地传输具有如上所述的频率的时钟信号。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100具有极简单的构成的滤波部103,由此能够进行可靠的噪声对策的同时,经由一对信号线108发送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变形例100g的构成的框图。
信号传输装置100g与信号传输装置100的不同点在于:滤波部103g的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另一个电感、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另一个电感都与接地电位107及106连接。
图5是表示信号传输装置100g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5(a))、及表示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5(b))。在图5中,与图2相同,表示在相对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示出如曲线151及曲线165的特性的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中,如图4所示那样连接了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与信号线108时的、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曲线155g及161g。
在图5(a)中,透过特性曲线155g表示:例如图3(b)所示,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且将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1及t4以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2及t3连接到接地电位(未图示)而测量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55g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100g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
另一方面,在图5(b)中,透过特性曲线161g表示:例如如图3(d)所示,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且将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1及t4以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2及t3连接到接地电位(未图示)而测量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61g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100g中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
根据以上的记载可知,在利用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如图4那样构成了滤波部103g的情况下,相对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可得到如曲线151g(曲线165g)的透过特性。
在本变形例100g中,与信号传输装置100的情况相同,透过特性表示在高频频带差动信号的透过率减小(箭头153g)、单端信号的透过率增大(箭头163g)的特征。
其中,在与信号传输装置100中的透过特性155(161)(图2)的比较中,本变形例100g的透过特性155g(161g)(图5)在高频频带增大。认为这是因为,经由接地电位106及107在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中流过的与信号电流相反方向的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返回电流表现出改善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的透过特性155(图2)的作用。
由此,在本变形例100g中,能够利用比信号传输装置100中的使用频域还高的频域侧的频带,来进行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传输。由此,在变形例100g中,能够进行更高速且高品质的信号传输。特别是,与信号传输装置100相比,变形例100g在高频频带可使透过特性增大,因此能够在差动信号的高速传输中的信号品质及噪声对策方面发挥出色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信号传输装置200的构成的框图。在图中,对与图1、图4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信号传输装置200中,滤波部203具备内置2个共模滤波器电路的阵列型共模滤波器204。阵列型共模滤波器204与2个共模滤波器相比,在实际安装面积及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在阵列型共模滤波器204的第1共模滤波器电路2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电路204b中,没有与一对信号线108连接的电感与接地电位106及107连接。其中,这些其他电感也可以是开路状态。或者,接地电位连接也可以是接地电位106及107中的一方。
此外,第1信号线108a和第2信号线108b与阵列型共模滤波器204的外侧的端子(t1及t8和t4及t5)连接。由此,第1信号线108a及第2信号线108b可成为物理上隔离的布线,可降低两信号线(108a及108b)彼此的干扰。也就是说,第1信号线108a和第2信号线108b只要与阵列型共模滤波器204中的构成物理上最远的电感组合的2个电感连接即可。
(实施方式3)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信号传输装置300的构成的框图。在图7中,对与图1、图4、图6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信号传输装置300的滤波部303中,在第1共模滤波器电路2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电路204b中,没有与一对信号线108连接的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306及307而与接地电位106及107连接。另外,接地电位连接也可以是接地电位106及107中的任一个。
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比,信号传输装置300具有将不用于信号传输的共模滤波器的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306及307而连接到接地电位的特征。通过该特征,信号传输装置300表现出以下的作用及效果。
图8是表示信号传输装置300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8(a))、及表示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的图(图8(b))。在图8中,与图2及图5相同,表示:相对于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在示出如曲线151及曲线165的特性的2个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中如图7所示那样连接了共模滤波器104a及104b与信号线108时的、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曲线175及181。
在图8(a)中,透过特性曲线175表示:例如图3(b)所示那样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且将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1及t4以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2及t3经由电阻性元件连接到接地电位(未图示。)而测量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75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300中的差动信号的透过特性。
另一方面,在图5(b)中,透过特性曲线181表示:例如如图3(d)所示那样连接第1共模滤波器1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且将第1共模滤波器104a的端子t1及t4以及第2共模滤波器104b的端子t2及t3经由电阻性元件连接到接地电位(未图示)而测量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也就是说,特性曲线181相当于信号传输装置300中的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
如上所述,在信号传输装置300的滤波部303中,未与信号线108连接的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306及307而与接地电位连接,通过该结构上的特征可知,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特性175(181)在高频频带,表现出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100的透过特性(155、161)与图5所示的信号传输装置100g的透过特性(155g、161g)的中间的透过特性。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波部303,通过将第1及第2共模滤波器电路204a及204b的另一个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306及307连接到接地电位,从而可获得使这些电感开路时的高频频带透过特性与使这些电感与接地电位短路时的高频频带透过特性的中间的高频频带透过特性。因此,在信号传输装置300中,在所使用的信号所期望的频域内,能够容易使噪声对策和信号高速高品质传输能力自适应地平衡。
换言之,信号传输装置100的滤波部103对应于使信号传输装置300的滤波部303中的电阻性元件306及307的电阻值无限大时的情况,信号传输装置100g的滤波部103g对应于将信号传输装置300中的电阻性元件306及307的电阻值设为零时的情况。
基于上述关系,在信号传输装置300中,通过适当选择电阻性元件306及307的电阻值,能够极其容易设计表示透过特性155(161)(图2)与透过特性155g(161g)(图5)的中间的高频频带透过特性的滤波部303。由此,在信号传输装置300中,能够极其容易地设计对于所使用的信号而言所期望的透过特性。
由此,在信号传输装置300中,通过适当设定电阻性元件306及307的特性,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相比,能够更精致且容易地进行噪声对策及信号品质的提高。
(实施方式4)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信号传输装置400的构成的框图。在图9中,对与图1、图4、图6、图7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信号传输装置400的滤波部403中,没有与第1共模滤波器电路204a及第2共模滤波器电路204b的一对信号线108连接的电感可通过驱动器408的作用,被开路或者与接地电位连接。在此,驱动器408通过驱动控制器408c,控制为开路状态(表示高阻抗的无源状态)及接地电位连接状态(低输出状态)。
因此,在信号传输装置400中,通过控制驱动器408,能够在图5的特性155g(特性161g)及图8的特性175(特性181)之间对差动信号及单端信号的透过率特性进行切换控制。
由此,在信号传输装置400中,在差动信号发送部101及单端信号发送部102中仅利用差动信号发送部101来发送差动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器408控制为低输出状态,能够在将高频频带的传输特性保持得相对高的状态下进行差动信号的传输(图8(a)的特性175)。相反,在仅利用单端信号发送部102发送互相独立的单端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器408控制为高阻抗状态(无源状态),从而能够使高频频带的传输特性相对较低、提高高频噪声的抑制效果,并传输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图2(b)的特性161)。
因此,在信号传输装置400中,在以择一的方式发送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情况下,适当切换高频噪声抑制效果的多少,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可靠的信号传输和有效的噪声对策独立。
另外,若适当控制驱动器408的输出阻抗,可以不需要电阻性元件306及307。
(实施方式5)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信号传输装置500的构成的框图。在图10中,对与图1、图4、图6、图7、图9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不同,信号传输装置500具备:差动信号收发部501,具备可收发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输入输出电路501a;及单端信号收发部502,具备可输入输出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单端信号输入输出电路502a及502b。
由此,信号传输装置500不仅发送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而且还能够接收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因此,信号传输装置500可被用作信号的收发装置。
(总结)
上述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以简单的构成实现了差动信号传输及单端信号传输所涉及的噪声对策(SI(SignalIntegrity)&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对策),在实际安装面积、成本这两个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信号传输装置能够以可切换的方式控制噪声滤波器(滤波部)的高频频带透过特性。因此,在以择一方时进行差动信号的传输及单端信号的传输的情况下,信号传输装置能够选择适合各种信号的信号透过特性来进行信号传输。由此,在该几个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中,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信号品质的提高及更可靠的噪声对策。
此外,信号传输装置不仅发送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而且还接收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被用作信号收发装置。
(工业上的可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噪声对策所涉及的构成比较简单,特别是作为可传输差动信号及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的信号传输装置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0…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1)
100g…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101…差动信号发送部
101a…差动信号输出电路
102…单端信号发送部
102a…第1单端信号输出电路
102b…第2单端信号输出电路
103…滤波部(实施方式1)
103g…滤波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104a…第1共模滤波器
104b…第2共模滤波器
106…接地电位
107…接地电位
108…一对信号线
108a…第1信号线
108b…第2信号线
200…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2)
203…滤波部(实施方式2)
204…阵列型共模滤波器
204a…第1共模滤波器电路
204b…第2共模滤波器电路
300…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3)
306…电阻性元件
307…电阻性元件
400…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4)
403…滤波部(实施方式4)
408…驱动器
408c…驱动控制器
500…信号传输装置(实施方式5)
501…差动信号收发部
501a…差动信号输入输出电路
502…单端信号收发部
502a…第1单端信号输入输出电路
502b…第2单端信号输入输出电路

Claims (11)

1.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具备:
差动信号发送部,其具备2个输出端子,向包括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在内的一对信号线发送差动信号;
单端信号发送部,其具备2个输出端子,向所述第1信号线及所述第2信号线发送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和
滤波部,其包括第1共模滤波器及第2共模滤波器,
所述差动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及所述单端信号发送部的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于所述滤波部的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所述第1信号线连接,
所述差动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及所述单端信号发送部的另一个输出端子经由包含于所述滤波部的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电感之中的一个电感而与所述第2信号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被开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与接地电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经由电阻性元件而与接地电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具备:
驱动电路,其连接在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的另一个电感、与接地电位之间;和
驱动控制器,其以能够切换的方式将该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高阻抗状态或低输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控制器在本信号输出装置输出差动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低输出状态,在本信号输出装置输出单端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控制为高阻抗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是包含在1个阵列型共模滤波器中的2个共模滤波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的一个电感、及所述第2共模滤波器的一个电感是在所述阵列型共模滤波器中构成物理上最远的电感组合的2个电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具备:差动信号接收部,其经由所述滤波部而从所述一对信号线接收差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具备:单端信号接收部,其经由所述滤波部而从所述第1信号线及所述第2信号线接收互相独立的2信道的单端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差动信号,发送时钟信号。
CN201280001169.8A 2011-02-23 2012-02-13 信号传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153 2011-02-23
JP2011037153 2011-02-23
PCT/JP2012/000936 WO2012114672A1 (ja) 2011-02-23 2012-02-13 信号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954A CN102859954A (zh) 2013-01-02
CN102859954B true CN102859954B (zh) 2016-01-06

Family

ID=4672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16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9954B (zh) 2011-02-23 2012-02-13 信号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5637B2 (zh)
JP (1) JP5025839B1 (zh)
CN (1) CN102859954B (zh)
WO (1) WO20121146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0248B2 (en) * 2013-03-15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hardware resources between D-PHY and N-factorial termination networks
JP5966159B2 (ja) 2013-04-26 2016-08-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信号伝送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US9710423B2 (en) * 2014-04-02 2017-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to send extra information in-band on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I2C) bus
US9519604B2 (en) * 2014-04-11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 control on a bus through superposition
JP6330541B2 (ja) * 2014-07-17 2018-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755734B2 (ja) * 2016-07-19 2020-09-16 ローム株式会社 信号伝達回路及び車両
JP6548851B2 (ja) * 2017-03-21 2019-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
JP7007809B2 (ja) * 2017-03-24 2022-02-10 シナプティ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伝送装置、クロック信号伝送装置、及び、受信回路
CN110521174B (zh) * 2017-04-28 2022-05-1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及信号传送系统
CN110169053B (zh) * 2017-07-24 2021-04-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系统和内窥镜
WO2022259586A1 (ja) * 2021-06-09 2022-12-1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986A (zh) * 2007-10-31 2009-05-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能够在单端传输与差分传输之间转换的接口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543B1 (en) 1998-09-10 2001-10-23 Silicon Image, Inc.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fer using two pair of differential lines as a single additional differential pair
US6346832B1 (en) * 2000-05-22 2002-02-12 Motorola, Inc. Multi-channel signaling
JP2002204272A (ja) 2000-12-28 2002-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伝送装置およ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JP4492920B2 (ja) 2003-05-27 2010-06-3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US8150272B2 (en) * 2005-10-07 2012-04-03 Ime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single-ended burst signal onto differential lines, especially for use in burst-mode receiver
JP4812645B2 (ja) * 2007-02-07 2011-1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5197164B2 (ja) 2008-06-02 2013-05-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986A (zh) * 2007-10-31 2009-05-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能够在单端传输与差分传输之间转换的接口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14672A1 (ja) 2014-07-07
US20130114657A1 (en) 2013-05-09
JP5025839B1 (ja) 2012-09-12
WO2012114672A1 (ja) 2012-08-30
US8705637B2 (en) 2014-04-22
CN102859954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954B (zh) 信号传输装置
CN101300822B (zh) 隔离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19851B (zh) 噪声滤波器
EP2617128B1 (en) Signal splitter for use in moca/catv networks
JP4866979B2 (ja) 送信信号および受信信号の分離
EP3416298B1 (en) Rf front end modul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615670B (zh) 高频前置电路
CN102474302B (zh) 通信网络
CN101505174A (zh) 抑制电磁干扰的接口电路及方法
CN204190763U (zh) 双绞线上传输直流电源的装置
CN101099302A (zh) 用于抑制由家用设备的调制解调器发出的发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电路装置
CN110519425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天线装置
CN110676543A (zh) 一种传输响应可重构的耦合线外部加载型低通和带阻微波传输线滤波器
US200802193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a Clock Signal
CN102082886A (zh)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的电路及设备
KR100631383B1 (ko) 브리지 회로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JP2016165081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CN218041404U (zh) 信号收发装置及无线网络设备
JPH11177368A (ja) Emi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lanシステム
JP5088107B2 (ja) 信号分配装置
CN101340407B (zh) 串行信号通讯方法、该方法所用通讯电路及通讯装置
CN203219326U (zh) 网络信号耦合及防电磁干扰电路
CN112713914B (zh) 一种电力载波通讯设备的测试系统
KR20130113034A (ko) 고속 캔 통신용 버스 장치
KR102489045B1 (ko) 저역 필터가 적용된 통신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25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