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925B -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925B
CN102859925B CN201180019087.1A CN201180019087A CN102859925B CN 102859925 B CN102859925 B CN 102859925B CN 201180019087 A CN201180019087 A CN 201180019087A CN 102859925 B CN102859925 B CN 102859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ignal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resource block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9925A (zh
Inventor
R·王
S·马利克
R·帕兰基
N·布杉
T·罗
D·P·玛拉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59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9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synchronizing potentially movabl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执行对等方发现以使得能够进行对等(P2P)通信的技术。在一方面,可基于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和/或信号来生成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一种设计中,用户装备(UE)可基于SC-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基于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对不同物理信道以不同方式生成SC-FDMA码元或OFDMA码元。在又一种设计中,UE可生成包括主同步信号和副同步信号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对于所有设计,UE均可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使得其他UE能够检测到该UE。

Description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4月15日提交的题为“PILOTOPTIONSFORPEER-TO-PEER(P2P)DISCOVERY(用于对等(P2P)发现的导频选项)”的临时美国申请S/N.61/324,619、以及2010年4月23日提交的题为“PEER-TO-PEERPROXIMITYDETECTIONSIGNALDESIGNANDUTILIZATIONTHEREOF(对等近程性检测信号设计及其利用)”的临时美国申请S/N.61/327,604的优先权,其两者均通过援引全部纳入于此。
背景
I.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并且尤其涉及用于支持对等(P2P)通信的技术。
II.背景
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通信内容。这些无线网络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网络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网络。这类多址网络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以及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也可称为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网络可包括能够支持数个用户装备(UE)通信的数个基站。UE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UE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UE至基站的通信链路。UE还可以能够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UE对等通信。可能期望高效地支持UE的P2P通信。
概述
本文中描述了用于执行对等方发现以使得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技术。在一方面,可基于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和/或信号来生成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这些物理信道和信号可被设计成对于WAN通信具有良好性能并且由此可为对等方发现提供良好性能。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从为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可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UE可基于SC-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例如供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送。UE可如以下所描述那样对PUSCH和PUCCH以不同方式生成至少一个SC-FDMA码元。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使得其他UE能够检测到该UE。
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基于O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例如供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送。UE可如以下所描述那样对PDSCH和PDCCH以不同方式生成多个OFDM码元。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使得其他UE能够检测到该UE。
在又一种设计中,UE可生成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UE可生成和/或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使得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避免与由无线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PSS和SSS冲突。这可如以下所描述的那样以各种方式来达成。由UE传送的PSS和SSS由此可以是能与由该基站传送的PSS和SSS区别的。
以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示出无线网络。
图2示出用于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的过程。
图3示出示例性帧结构。
图4示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
图5示出基于PU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6A和6B示出基于不同格式的PUC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7A和7B示出基于两种子帧类型的PD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8示出基于PDC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9示出近程性检测信号在非栅信道频率上的传送。
图10示出包括PSS和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
图11、12和13分别示出基于定位参考信号(PRS)、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14和15示出用于基于不同物理信道执行对等方发现的两个过程。
图16示出用于基于同步信号执行对等方发现的过程。
图17A示出UE的设计的框图。
图17B示出基站的设计的框图。
图17C示出目录代理的设计的框图。
图18示出UE、基站、和目录代理的另一设计的框图。
具体描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无线网络。术语“网络”和“系统”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时分同步CDMA(TD-SCDMA)和CDMA的其他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形式的3GPP长期演进(LTE)及高级LTE(LTE-A)是UMTS的使用E-UTRA的新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3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以上提及的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他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术语。
图1示出了无线网络100,其可以是LTE网络或者其他某种无线网络。无线网络100可包括数个演进B节点(eNB)和其他网络实体。为简单化,在图1中仅示出三个eNB110a、110b和110c、网络控制器130、以及目录代理140。eNB可以是与诸UE通信的实体,并且也可称为基站、B节点、接入点等。每个eNB可提供对特定地理区域的通信覆盖,并可支持位于该覆盖区内的诸UE通信。在3GPP中,术语“蜂窝小区”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可指eNB的覆盖区和/或服务该覆盖区的eNB子系统。在3GPP2中,术语“扇区”或“蜂窝小区扇区”可指基站的覆盖区和/或服务此覆盖区的基站子系统。为清楚起见,在本文中的描述中使用3GPP的“蜂窝小区”概念。
eNB可提供对宏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和/或其他类型的蜂窝小区的通信覆盖。宏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为数千米),并且可允许无约束地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接入。微微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允许无约束地由具有服务订阅的UE接入。毫微微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例如,住宅)且可允许有约束地由与该毫微微蜂窝小区有关联的UE(例如,封闭订户群(CSG)中的UE)接入。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无线网络100包括用于宏蜂窝小区的宏eNB110a、110b和110c。无线网络100还可包括用于微微蜂窝小区的微微eNB和/或用于毫微微蜂窝小区的家用eHB(图1中未示出)。
网络控制器130可耦合至一组eNB并可提供对这些eNB的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可以经由回程与各eNB通信。这些eNB也可经由回程来彼此通信。目录代理140可如以下所描述的那样支持由诸UE进行的对等方发现。目录代理140可以是分开的网络实体(如图1中所示)或可以是eNB或网络控制器130的一部分。
诸UE120可分散遍及无线网络100并有可能在无线网络的覆盖之外。UE可以是驻定的或移动的,并且也可称作台、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订户单元、设备等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式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站、智能电话、上网本、智能本、平板电脑等等。UE可以能够与eNB、中继、其他UE等通信。
在本文中的描述中,WAN通信是指UE与eNB之间的通信,例如用于与另一UE之类的远程实体的呼叫。对WAN通信感兴趣或从事WAN通信的UE可称作WANUE。P2P通信是指两个或更多个UE之间不经过eNB的直接通信。对P2P通信感兴趣或从事P2P通信的UE可称作P2PUE。一群两个或更多个从事P2P通信的UE可称作P2P群。在一种设计中,P2P群中的一个UE可被任命为P2P服务器(或P2P群主),并且该P2P群中的每个其余UE可被任命为P2P客户端。P2P服务器可执行某些管理功能,诸如与无线网络交换信令,协调P2P服务器与(诸)P2P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等等。
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UE120a和120b在eNB110a的覆盖之下并且从事P2P通信。UE120c和120d在eNB110b的覆盖之下并且从事P2P通信。UE120e和120f在不同eNB110b和110c的覆盖之下并且从事P2P通信。UE120g、120h和120i在相同eNB110c的覆盖之下并且从事P2P通信。图1中的其他UE120从事WAN通信。
P2P通信可提供胜过WAN通信的某些优势,对于位于彼此靠近的UE尤其如此。尤其,效率可以提高,因为两个UE之间的路径损耗可显著小于其中任一UE到其服务eNB之间的路径损耗。更进一步,对于P2P通信,这两个UE可经由单个传输“跳跃段”来直接通信,而不是如对于WAN通信那样经由两个分别的传输跳跃段来通信——一个跳跃段用于从一个UE到其服务eNB的上行链路,并且另一个跳跃段用于从相同或不同eNB到另一UE的下行链路。P2P通信由此可被用于提高UE容量并且还用于通过将一些负荷转移到P2P通信上来提高网络容量。
P2P通信中的一项挑战是对落在特定射距内(例如,落在射频(RF)射距内)的感兴趣的对等方UE的发现/检测。一般而言,对等方发现可基于以下一项或更多项来执行:
·自主式对等方发现-UE自行执行对等方发现而无需来自网络的辅助,以及
·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UE在来自网络的辅助下执行对等方发现。
对于自主式对等方发现,UE可时而(例如,周期性地或在被触发时)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PDS)以指示该UE的存在性。近程性检测信号也可称作对等方发现信号、对等方检测信号等等。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包括导频或参考信号,并且可携带关于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发射机的某些信息。替换地或补充地,UE可检测来自靠近其近程的其他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自主式对等方发现由UE实现起来可能相对简单。然而,自主式对等方发现(i)在UE密集并且靠拢在一起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干扰,并且(ii)在UE稀疏并且离得很远时可能导致不良的电池寿命。
图2示出用于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的过程200的设计。UE120x一旦进入WAN覆盖(例如,一旦检测到无线网络100中的宏蜂窝小区)即可向目录代理140注册其自己(步骤1)。作为P2P注册的一部分,UE120x可向目录代理140提供有关的信息。例如,UE120x可提供UE120x的标识信息、关于UE120x所请求的服务和/或UE120x所提供的服务的服务信息、UE120x的位置信息、等等。UE120x可执行P2P注册以通告其服务和/或获得服务。UE120x可在P2P注册的时候发送P2P请求(步骤2)。P2P请求可指示UE120x所请求的服务和/或UE120x所提供的服务。UE120x可在P2P注册之后的任何时候提交新的P2P请求或更新现有P2P请求。P2P请求也可以是隐式的并且不被发送。
目录代理140可执行UE的P2P注册并可维护来自这些UE的活跃P2P请求的列表。目录代理140可执行请求匹配,这可包括检查来自不同UE的P2P请求并标识具有匹配的P2P请求的UE(步骤3)。请求匹配可基于各种准则来执行,诸如诸UE所请求或提供的服务、诸UE的能力、诸UE的位置、等等。例如,可因UE120x提供UE120y所请求的服务或反之而声明UE120x与UE120y之间的匹配。匹配也可要求这两个UE落在彼此的RF近程以内,这可基于由这些UE在P2P注册期间提供的位置信息来确定。
如果为UE120x找到匹配,则目录代理140可向UE120x发送该匹配的通知(步骤4a)。目录代理140还可通知UE120y,其可为对UE120x的匹配的一部分(步骤4b)。匹配通知可告知UE120x和120y发起对等方发现(若需要)。匹配通知还可传达要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资源和/或其他参数。UE120x和120y可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目录代理140的匹配通知执行对等方发现。对于对等方发现,UE120x可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步骤5),并且UE120y可检测来自UE120x的该近程性检测信号(步骤6)。补充地或替换地,UE120y可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步骤7),并且UE120x可检测来自UE120y的该近程性检测信号(步骤8)。
图2示出使用目录代理140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的设计。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也可以其他方式执行。网络辅助也可以在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中提供。在一种设计中,对于严格控制型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网络(例如,eNB或目录代理140)可确定哪个P2PUE应当传送和/或哪个P2PUE应当接收近程性检测信号,要使用哪些资源来传送或接收这些近程性检测信号,要对这些近程性检测信号使用哪些信号,等等。在一种设计中,对于松散控制型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网络可为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一些资源(例如,时间、频率、码和/或其他资源)并可通知诸P2PUE(例如,经由广播信息)。传送方P2PUE可(例如,随机地)选择其中一些保留资源并可基于所选资源来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接收方P2PUE可搜索所有保留资源以检测来自诸传送方P2P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严格控制型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可提供较好的干扰管理,而松散控制型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对网络侧造成的负担较少并且还可具有较少的信令开销。
还可在对等方发现之后为P2PUE之间的通信提供网络辅助。在一种设计中,P2PUE可测量来自检测到的P2P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收到信号强度,并可向网络发送导频测量报告。网络可基于这些导频测量报告和/或其他信息来为这些P2PUE选择P2P通信或WAN通信。网络还可为P2PUE之间的P2P通信指派资源。
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可得到对干扰较好的控制并且还可在P2PUE处省电。然而,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对于落在网络的覆盖之外的UE不能工作。在一种设计中,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可在可用时(例如,当落在网络覆盖中时)被使用,并且自主式对等方发现可在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不可用时被使用。自主式对等方发现可在没有任何网络控制或覆盖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自主式和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两者,UE均可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促成其被其他UE所发现。可能希望利用具有良好性能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并且还可能期望简化传送和/或接收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处理。
在一方面,可基于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这些物理信道和信号可被设计成对于WAN通信具有良好性能并且由此可为对等方发现提供良好性能。这些物理信道和信号还可由UE为WAN通信而传送和/或接收。因此,UE可以已经能够传送和/或接收这些物理信道和信号,这可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各种物理信道和信号可被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可用于对等方发现的一些示例性物理信道和信号在以下描述。
无线网络100可支持用于下行链路的一组物理信道和信号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另一组物理信道和信号。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和信号可取决于无线网络100所支持的无线电技术。表1列出LTE中用于下行链路的一组物理信道和信号。
表1–LTE中用于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和信号
参考信号是发射机和接收机先验已知的信号,并且也可被称作导频。可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定义不同的参考信号,并且不同的参考信号可用于不同目的。
表2列出LTE中用于上行链路的一组物理信道和信号。
表2–LTE中用于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和信号
LTE支持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其他物理信道和信号,为简单化其未在表1和2中列出。表1和2中的各物理信道和信号在公众可获取的题为“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的3GPPTS36.211中作了描述。
图3示出LTE中用于FDD的示例性帧结构300。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每一者的传输时间线可被划分成以无线电帧为单位。每一无线电帧可具有预定历时(例如10毫秒(ms)),并且可被划分成具有索引0至9的10个子帧。每个子帧可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无线电帧因此可包括具有索引0至19的20个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L个码元周期,例如,对于正常循环前缀(如图3中所示)为7个码元周期,或者对于扩展循环前缀为6个码元周期。每个子帧中的2L个码元周期可被指派索引0至2L-1。
LTE在下行链路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在上行链路上利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频率范围划分为多个(NFFT个)正交副载波,这些副载波也被统称为频调、频槽等。每个副载波可用数据来调制。一般而言,调制码元在OFDM下是在频域中发送的,而在SC-FDM下是在时域中发送的。毗邻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且副载波的总数(NFFT)可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副载波间距可以是15千赫(KHz),且NFFT对于1.25、2.5、5、10或20兆赫(MHz)的系统带宽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系统带宽还可被划分为子带。每个子带可覆盖一频率范围,例如,1.08MHz。
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一者可用的时频资源可被划分为资源块。时隙中可用的资源块数目可取决于系统带宽并且对于1.25MHz到20MHz的系统带宽其范围分别可从6到110。每个资源块可覆盖一个时隙中的12个副载波并且可包括数个资源元素。每个资源元素可覆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一个副载波,并且可被用于发送一个调制码元,该调制码元可以是实数值或复数值。
在下行链路上,可以在子帧的每个码元周期中传送OFDMA码元。在上行链路上,可以在子帧的每个码元周期中传送SC-FDMA码元。OFDMA码元可通过(i)将调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映射到用于传输的副载波并将具有零信号值的零码元映射到其余副载波,(ii)对经映射的码元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以获得时域采样,并且(iii)附加循环前缀以获得OFDMA码元来生成。SC-FDMA码元可通过(i)对要传送的调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执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ii)将DFT输出映射到用于传输的副载波并将零码元映射到其余副载波,(iii)对经映射的码元执行IFFT以获得时域采样,并且(iv)附加循环前缀以获得SC-FDMA码元来生成。SC-FDMA码元可用不出现在OFDMA码元的生成中的附加DFT步骤来生成。
在LTE中,eNB可在下行链路上在给该eNB所支持的每个蜂窝小区的系统带宽的中心1.08MHz中传送PSS和SSS。PSS和SSS可以在FDD的具有正常循环前缀的每个无线电帧的子帧0和5中分别在码元周期6和5中传送,如图3中所示。PSS和SSS可被UE用于蜂窝小区搜索和捕获。eNB可在某些无线电帧的时隙1中的码元周期0到3中传送PBCH。PBCH可携带一些系统信息。
用于下行链路的子帧可包括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其可如图3中所示地被时分复用。控制区域可包括该子帧的首Q个码元周期,其中Q可以等于1、2、3或4。Q可逐子帧改变,并可在该子帧的首个码元周期中传达。控制区域可携带给UE的控制信息。数据区域可包括该子帧的其余2L-Q个码元周期并且可携带给UE的数据和/或其他信息。
eNB可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传送PDCCH并可在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传送PDSCH。PDCCH可携带诸如下行链路准予、上行链路准予等控制信息。PDSCH可携带给为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所调度的UE的数据。eNB还可周期性地传送PRS。PRS可由UE测量以用于定位。
在LTE中,UE可在上行链路上向eNB传送PUCCH、PUSCH和PRACH。PUCCH可携带控制信息。PUSCH可仅携带数据或携带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PRACH可携带由UE发送的用于接入无线网络的随机接入前置码。UE还可周期性地(当及如为该UE所配置时)传送SRS。SRS可被eNB用于信道质量测量。
图4示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一些子帧可被保留以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并可被称为PDS子帧。诸PDS子帧可间隔开TPDSms,其可称为PDS周期性。一般而言,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PDS子帧的任何部分中以及在该PDS子帧的任何数目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期间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历时可如以下所描述那样取决于该近程性检测信号是如何生成的。在一种设计中,UE可如以下所描述那样在PDS子帧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资源块中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
一般而言,一些资源可被保留以供UE传送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资源可包括时频资源,其可对应于某些子帧中的所有资源块、或一些子帧中的某个带宽、或一些子帧中的某些码元周期、或以任何方式确定的时频资源。保留资源还可包括某些序列、码、和/或其他类型的资源。
在一种设计中,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资源量可以是可配置的。例如,在轻、中、或高密度P2P部署中可分别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1000、5000、或20000个资源块。在一种设计中,保留资源上的负荷可由UE测量并报告给网络。负荷可由各种度量来量化,度量可与收到功率的统计(例如,平均收到功率、5个百分位数的收到功率等)、在保留资源上检测到的对等方UE的数目的统计、等等。UE所报告的负荷信息可被用于改变(例如,增加或减少)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资源量。网络可广播指示所保留的资源的信息。
近程性检测信号可以按各种方式在保留资源上传送以缓解这些信号之间的干扰。在一种设计中,UE可选择要在其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保留资源。保留资源可由UE随机选择或从具有低检出信号功率的诸保留资源之中选择。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以按一定概率在以预定方式选择的保留资源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例如,UE可以按1–P消隐的概率在每个PDS子帧中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其中P消隐是该UE将不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概率。
使用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资源可缓解用于P2P通信的诸P2P信号与用于WAN通信的诸WAN信号之间的干扰。保留资源对于诸P2PUE无协调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自主式对等方发现尤为可取。保留资源还可允许使用干扰消去和/或其他先进接收机技术。
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基于PUSCH、PUCCH、PDSCH或PDCCH来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对PUSCH、PUCCH、PDSCH或PDCCH的最小资源分配上传送,其可为两个资源块。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资源块可(i)在无跳频的情况下覆盖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中的一组K个副载波,或(ii)在有跳频的情况下覆盖两个时隙中的两组K个副载波。在一种设计中,对于在覆盖一个子帧中的180KHz的一对资源块上传送的窄带近程性检测信号,K可等于12。在另一种设计中,对于在多对资源块上传送的宽带近程性检测信号,K可等于12的倍数。此设计可用于支持较大的载荷,这对于有较多信息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一些应用而言可能是需要的或可取的。
图5示出基于PU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包括近程性检测参考信号(PD-RS)以及数据部分,其可称为近程性检测PUSCH(PD-PUSCH)。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占据通常由PUS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占据的资源元素,并且PD-PUSCH可占据PUSCH的其余资源元素。在图5中所示的设计中,PD-RS可占据每个时隙中间的码元周期(或即对正常循环前缀而言是码元周期3和10,并且PD-PUSCH可占据该子帧中的其余码元周期(或即码元周期0-2、4-9以及11-13)。PD-RS是可用于PD-PUSCH的相干检测的参考信号。PD-PUSCH可携带关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信息,例如诸如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UE的UE身份(ID)之类的标识信息、指示该UE所请求的服务和/或该UE所供应的服务的服务信息、指示该UE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或其他信息。
在一种设计中,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基于对一个资源块对而言为PUSCH支持的数种传输块大小中的一种来编码。经编码的信息可基于预定调制方案(例如,QPSK或BPSK)来映射到调制码元。这些调制码元随后可被映射到用于PD-PUSCH的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基于具有良好互相关性质的参考信号(RS)序列来生成。可基于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来定义一组RS序列,基序列可以是Zadoff-Chu序列、计算机生成的序列、等等。该组RS序列可用于PUSCH的DMRS。用于PD-RS的RS序列可从对DMRS可用的该组RS序列来选择。参考码元(或导频码元)可基于该RS序列来生成并映射到用于PD-RS的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可为在其中传送基于PUSCH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每个码元周期生成SC-FDMA码元。每个SC-FDMA码元可基于映射到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码元或参考码元以及映射到其余副载波的零码元来生成。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SC-FDMA码元可具有单载波波形以及低峰均功率比(PAPR),这可能是可取的。在一种设计中,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SC-FDMA码元可使用单天线端口来发射,这可简化P2PUE的操作。
图6A示出基于LTE中格式1/1a/1b的PUCCH来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包括PD-RS以及数据部分,其可称为近程性检测PUCCH(PD-PUCCH)。PD-RS可占据通常由PUCCH的DMRS占据的资源元素,并且PD-PUCCH可占据PUCCH的其余资源元素。对于PUCCH格式1/1a/1b,PD-RS可占据子帧的每个时隙中的码元周期2–4,并且PD-PUCCH可占据该子帧中的其余码元周期。
图6B示出基于LTE中格式2/2a/2b的PUCCH来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对于PUCCH格式2/2a/2b,PD-RS可占据子帧的每个时隙中的码元周期1和5,并且PD-PUCCH可占据该子帧中的其余码元周期。
在基于PUCCH格式1/1a/1b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种设计中,要在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被映射到一个调制码元,并且可基于该调制码元来调制一RS序列并用正交序列来对其进行扩展以获得多个经调制RS序列。在基于PUCCH格式2/2a/2b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种设计中,要在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被映射到多个调制码元,并且可用该多个调制码元中的每一个来调制一RS序列以获得多个经调制RS序列之一。对于所有PUCCH格式,每个经调制RS序列可被映射到一个码元周期中的K个资源元素。PD-RS可基于该RS序列来生成。可为在其中传送基于PUCCH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每个码元周期生成SC-FDMA码元。
在LTE中,eNB可(i)在正常子帧中以单播方式向特定UE传送数据,以及(ii)在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子帧中以广播方式向所有UE或以多播方式向UE群传送数据。PDSCH对于正常子帧和MBSFN子帧可具有不同格式。
图7A示出基于正常子帧中的PD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包括PD-RS以及数据部分,其可称为近程性检测PDSCH(PD-PDSCH)。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占据通常由PDSCH的因UE而异的参考信号(UE-RS)所占据的资源元素。PD-RS可占据码元周期3和9中的第一组副载波以及码元周期6和12中的第二组副载波,其中第二组中的副载波与第一组中的副载波错开。图7A示出其中PD-RS可在图7A中带标记“R5”的资源元素上从天线端口5发射的情形。PD-RS还可从其他天线端口发射,例如,从LTE版本10中定义的天线端口5到14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发射。在另一种设计中,PD-RS可占据通常由PDSCH的CRS占据的资源元素。对于这两种设计,PD-PDSCH均可占据PDSCH的其余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被编码并映射到调制码元,例如基于预定调制方案来映射。这些调制码元随后可被映射到用于PD-PDSCH的资源元素。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以按与用于UE-RS的相类似的但有以下区别的方式基于RS序列来生成。用于UE-RS的RS序列可基于伪随机数(PN)序列和蜂窝小区ID来生成,蜂窝小区ID可在0到503的范围以内。在一种设计中,用于PD-RS的RS序列可基于PN序列和UEID(或虚设蜂窝小区ID)来生成,UEID(或虚设蜂窝小区ID)可在0到S的范围以内,其中S可大于511。用于PD-RS的RS序列由此可不同于用于UE-RS的RS序列。在一种设计中,可为PD-RS定义一组RS序列,并且此组中的一个RS序列可被选择用于PD-RS(例如,由UE随机选择)。参考码元可基于所选择的RS序列来生成并映射到用于PD-RS的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可为在其中传送基于PDSCH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每个码元周期生成OFDMA码元。每个OFDMA码元可基于映射到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以及映射到其余副载波的零码元来生成。在一种设计中,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OFDMA码元可从一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发射。PD-RS可占据与从其发射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诸)天线端口对应的资源元素。
图7B示出基于MBSFN子帧中的PD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PD-RS可占据通常由MBSFN参考信号(MBSFN-RS)占据的资源元素,并可在图7B中带标记“R4”的资源元素上从天线端口4发射。PD-PDSCH可占据PDSCH的其余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被编码并映射到调制码元,调制码元随后可被映射到用于PD-PDSCH的资源元素。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以按与用于MBSFN-RS的相类似的但有以下区别的方式基于RS序列来生成。用于MBSFN-RS的RS序列可基于PN序列和MBSFN区域ID来生成。在一种设计中,用于PD-RS的RS序列可基于PN序列以及UEID来生成,并且可具有3K/2的长度(例如,对于12个副载波而言长度为18)。用于PD-RS的RS序列可不同于用于MBSFN-RS的RS序列。在一种设计中,可为PD-RS定义一组RS序列,并且此组中的一个RS序列可被选择用于PD-RS(例如,由UE随机选择)。参考码元可基于所选择的RS序列来生成并映射到用于PD-RS的资源元素。
图8示出基于正常子帧中的PDC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包括PD-RS以及数据部分,其可称为近程性检测PDCCH(PD-PDCCH)。在一种设计中,PD-RS可占据通常由CRS占据的资源元素。PD-PDCCH可占据子帧的控制区域中未被用于CRS的所有资源元素。在一种设计中,该控制区域可覆盖为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的子帧中的固定数目个码元周期(例如,三个码元周期)。在一种设计中,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被编码并映射到调制码元,调制码元随后可被映射到用于PD-PDCCH的资源元素。
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基于PSS和SSS来生成并可在有可能非毗连的子帧的序列中传送。PSS和SSS可良好地适合用于对等方检测以及初始同步,因为它们是LTE中专门为蜂窝小区搜索和捕获所设计的。
PSS和SSS可由eNB传送以辅助WANUE执行蜂窝小区搜索和捕获。近程性检测信号可由P2PUE基于PSS和SSS来生成并以避免与WANUE接收来自eNB的PSS和SSS发生混淆的方式来传送。这可基于以下一项或更多项来达成。
·在不用于由eNB传送PSS和SSS(例如从信道栅偏移)的频率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
·在FDD部署中在上行链路频谱而不是下行链路频谱中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
·在与由eNB在其中传送PSS和SSS的位置不同的码元位置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
·用与对由eNB传送的SSS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不同的加扰序列来对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SSS加扰,以及
·随近程性检测信号传送循环冗余校验(CRC)。
上面列出的特征在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
P2PUE可被同步到无线网络,其因允许P2PUE在WAN通信与P2P通信之间时分复用而没有显著的资源浪费故而可能是有益的。如果P2PUE被同步到无线网络并在中心1.08MHz(即,中间的6个资源块)中传送其包括PSS和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则WANUE可能会把来自P2PUE的PSS和SSS与来自eNB的PSS和SSS混淆起来。来自P2PUE的PSS和SSS与来自eNB的PSS和SSS之间的混淆可用各种方式来针对性解决。
在一种设计中,P2PUE可在不被任何eNB用于传送PSS和SSS的频率传送包括PSS和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无线网络可对所有频带利用100kHz的信道栅,这意味着载波中心频率(即,系统带宽的中心)必须是100kHz的整数倍。由信道栅间隔开的频率可称为信道栅频率。载波中心频率必须是信道栅频率之一。在LTE中,eNB可在以载波中心频率为中心的6个资源块上传送PSS和SSS。因此,PSS和SSS的中心频率是100kHz的整数倍。在中心的6个资源块中传送PSS和SSS导致PSS和SSS的频率映射关于系统带宽不变,系统带宽的范围可从6到110个资源块。这允许WANUE在无需系统带宽的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同步到无线网络。
图9示出在非栅信道频率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避免来自P2PUE的PSS和SSS与来自eNB的PSS和SSS之间发生混淆的设计。非栅信道频率可以是不是信道栅的整数倍(即,在LTE中非100kHz的整数倍)的任何频率。eNB可在系统带宽的中心的中心72个副载波(对应于6个资源块)上传送其PSS和SSS。该PSS和SSS由此可以如图9中所示那样以载波中心频率为中心。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可记为Δf并且在LTE中可等于15kHz。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中心频率(即,PDS中心频率)可从载波中心频率偏移N偏移个副载波,其中N偏移可被选择成使得N偏移*Δf不是信道栅的整数倍(在LTE中,信道栅为100kHz)。因此,N偏移可被选择成使得PDS中心频率不对应于任何信道栅频率。在此设计中,搜索近程性检测信号的P2PUE将不会检测到由eNB传送的PSS和SSS。类似地,在信道栅频率上执行蜂窝小区搜索的WANUE将不会检测到由P2P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一般而言,N偏移可被选择成使得PDS中心频率不是该无线网络所使用的任何无线电频率(例如,LTE、UMTS等)的信道栅的整数倍。这可使因近程性检测信号对用于该无线网络所利用的所有无线电技术的蜂窝小区搜索的影响最小化。
在一种设计中,网络可提供能被用作PDS中心频率并且因此应被扫描以检测由P2P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中心频率的列表。此列表可在系统信息中广播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给P2PUE。在一种设计中,要被扫描的PDS中心频率列表不包括任何信道栅频率。此设计可避免P2PUE在栅信道频率上传送PSS和SSS并可避免WANUE作出虚警。
图10示出在不同码元位置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以避免与来自eNB的PSS和SSS发生混淆的设计。在FDD中,eNB可在子帧0和5的码元周期6和5分别传送PSS和SSS,如波形1010所示。在TDD中eNB可在子帧1和6的码元周期2中传送PSS并在子帧0和5的码元周期13中传送SSS,如波形1012所示。在图10中所示的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的位置可相对于由eNB传送的PSS和SSS的位置进行交换。在此设计中,在FDD中P2PUE可分别在码元周期5和6传送PSS和SSS,如波形1014所示。在TDD中P2PUE可在子帧0和5的码元周期13中传送PSS并在子帧1和6的码元周期2中传送SSS,如波形1016所示。
在另一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在FDD部署中可在TDD码元位置处发送,并且在TDD部署中可在FDD码元位置处发送。因此,如果无线网络100利用FDD,则eNB可如波形1010所示那样传送其PSS和SSS,并且P2PUE可如波形1012所示那样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反之,如果无线网络100利用TDD,则eNB可如波形1012所示那样传送其PSS和SSS,并且P2PUE可如波形1010所示那样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
以上所描述的诸设计可使得P2PUE能够重用蜂窝小区搜索器的绝大部分来检测近程性检测信号。例如,P2PUE可使用蜂窝小区搜索器在为FDD定义的码元位置处检测来自eNB的PSS和SSS,并在为TDD定义的码元位置处检测来自P2PUE的PSS和SSS。
在又一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之间的间隔可与由eNB传送的PSS和SSS之间的间隔不同。例如,在FDD部署中,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之间的间隔可被增大到两个时隙而同时将该PSS保持在与由eNB传送的PSS相同的码元位置(即,相同时隙和无线电帧位置)处。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也可在与由eNB传送的PSS和SSS的码元位置不同的其他码元位置上发送。
在另一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非栅信道频率并且还在不同码元位置上传送以避免来自P2PUE的PSS和SSS与来自eNB的PSS和SSS之间发生混淆。例如,在FDD部署中,P2PUE可在由图10的波形1016所示的码元位置上并且在可从信道栅偏移50kHz的PDS中心频率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
在一种设计中,可用与对由eNB传送的SSS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不同的加扰序列来对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SSS加扰。用于SSS的码元序列可如下生成:
式(1)
式(2)
其中d(2n)标示该序列中偶数的码元,
d(2n+1)标示该序列中奇数的码元,
标示m-序列的两个循环移位,
c0(n)和c0(n)标示两个加扰序列,
标示两个附加的加扰序列。
如式(1)和(2)中所示,SSS可通过在频域中交织两个长度为31的经BPSK调制的副同步序列d(2n)和d(2n+1)来生成。序列d(2n)也称为SSC1,并且序列d(2n+1)也称为SSC2。在每个SSS传输中,SSC1和SSC2分别由取决于PSS的不同加扰序列c0(n)和c1(n)来加扰。SSC2进一步由取决于SSC1的序列来加扰。在一种设计中,为了进一步将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SSS与由eNB传送的SSS区别开来,可由P2PUE和eNB对SSC2使用不同加扰序列和/或可由P2PUE和eNB对SSC1使用不同加扰序列。
eNB可基于各种序列来生成PSS和SSS,其可基于蜂窝小区的物理蜂窝小区ID(PCI)来确定。PCI由此可在由eNB传送的PSS和SSS中传达。eNB还可基于PN序列来生成CRS,该PN序列可基于PCI来初始化。eNB可在每个正常子帧中在基于PCI确定的资源元素上传送CRS。
在一种设计中,P2PUE可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将CRS连同PSS和SSS一起传送。该CRS可用作对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虚拟CRC校验。具体而言,接收方P2PUE可检测该近程性检测信号,提取在PSS和SSS中发送的ID,并基于CRS来验证此ID以进行虚拟CRC校验。此虚拟CRC校验可能因减少虚警故而是有益的,并且在P2P环境中可能尤为可取,因为PDS传输的数目可能非常大。CRS也可被接收方P2PUE用于自动增益控制(AGC)以将其接收机增益调整到适当程度。如果CRS不被传送,则接收方P2PUE可基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首个传输来执行AGC,并可基于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后续传输来执行检测,这可能会使对等方检测延迟。
在另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包括显式CRC以作为CRS的代替(或补充)。在一种设计中,CRC比特可在通常用于传送CRS的资源元素上发送。CRC比特也可以用与PSS和SSS相同(或与其有固定功率偏移)的功率电平来发射,并可被接收方P2PUE用于AGC设置。
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信息可经由包括在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来传达。例如,PSS和SSS可由eNB基于值在0到503范围以内的蜂窝小区ID来生成,正如在LTE版本8中所描述的。可能希望发送比能由eNB在PSS和SSS上发送的量更多的信息。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包括PSS和SSS以及PBCH。在此设计中,不能在PSS和SSS中发送的外加信息可改为在PBCH上发送。在一种设计中,可对PSS和SSS支持一ID集合(例如,0到503的ID),并且这些ID的全部或一子集可与在PBCH上发送的附加信息相关联。与作为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部分的PBCH传输相关联的ID或可为静态指派的或可由网络动态指示,例如,在系统信息中广播或经由上层信令来发送。
一般而言,对自主式和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两者,均可将PSS和SSS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可能希望在自主式对等方发现中将PSS和SSS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P2PUE在执行自主式对等方发现时可能不在网络覆盖以内并且可能需要从对等方UE捕获时序和系统信息。对近程性检测信号使用PSS和SSS可允许P2PUE将现有的初始蜂窝小区搜索规程重用于对等方UE的发现。
基于PSS和SSS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具有某些优势。首先,不同P2PUE之间的时序和频率偏移可基于近程性检测信号来容易地跟踪。第二,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严格控制型和松散控制型的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中均可良好地工作。第三,近程性检测信号可以是在非常低的信噪比(SINR)下可检测的,尤其是若使用了干扰消去。例如,如果来自两个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在某个资源上发生冲突,则较强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可首先被检测并解码,然后因该较强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导致的干扰可被估计并消去,并且然后较弱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可被检测并解码。
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基于通常由eNB在下行链路上传送的定位参考信号(PRS)来生成。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PRS可在可配置带宽上传送,其可称为PRS带宽。PRS带宽可基于检测性能与开销之间的权衡来选择。
图11示出基于PRS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占据通常被eNB所传送的PRS占据的资源元素(例如,图11中从带标记“R6”的资源元素偏移两个副载波的加深的资源元素)。该近程性检测信号可从天线端口6或其他某个天线端口发射。如图11中所示,该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子帧的码元周期3、5、6、8、9、10、12和13中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还可在其中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每个码元周期中的间隔开6个副载波的诸副载波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跨时间和频率错开的资源元素上传送以促成时序和频率跟踪。最多达6个UE可被复用在相同PRS带宽上,并可在不同副载波上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
在一种设计中,某个带宽可被保留用于传送基于PR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此保留带宽可避开来自eNB和WANUE的传输以避免对来自P2P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造成干扰。
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基于通常由WANUE在上行链路上传送的SRS来生成。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SRS可在可配置带宽上的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该可配置带宽可称为SRS带宽。例如,对于10MHz系统带宽,用于SRS传输的SRS带宽的范围可从48到576个副载波。SRS传输也可在更少副载波(例如,12个副载波)或更多副载波上发送。
图12示出基于SRS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占据通常由WANUE所传送的SRS所占据的资源元素(例如,图12中加深的资源元素)。如图12中所示,该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子帧的末个码元周期中并且在间隔开S个副载波的诸副载波上传送,其中S可为8或更小。最多达S个不同的P2PUE可被复用在相同码元周期上,并可在不同副载波上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不同组的P2PUE可在子帧的不同码元周期中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一种设计中,一些资源可被分配用于由UE传送SRS,并且这些SRS资源中有一些可被保留用于由P2P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
基于SRS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具有某些优势。首先,由于每个此类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在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因此由诸P2PUE以大时序偏移(例如,大于一个码元周期的时序偏移)传送的诸近程性检测信号不会彼此干扰。第二,在诸P2PUE具有不同传播延迟的场合,这些近程性检测信号可被用于跟踪时序偏移。第三,该SRS可以在频域中有一些处理增益并且可以能够容忍干扰到某个程度。第四,该SRS可被用于诸P2PUE与诸WANUE之间的干扰管理。
在一种设计中,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基于通常由WANUE在上行链路上传送的PRACH来生成。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PRACH可在6个资源块的预定带宽上的一个子帧中传送,该预定带宽可称为PRACH带宽。
图13示出基于PRA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设计。在此设计中,该对等方检测信号可包括TCP个采样的循环前缀继以TSEQ个采样的前置码序列。TCP和TSEQ对于可应用于PRACH的不同前置码格式可具有不同的值。对于PRACH,可有一组64个前置码序列可供用于对无线网络的随机接入。WANUE可从该组中选择一个前置码序列并可在PRACH上传送所选择的前置码序列。在一种设计中,可对近程性检测信号使用相同的一组64个前置码序列。P2PUE可从该组中选择一个前置码序列并可传送所选择的前置码序列作为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另一设计中,可为近程性检测信号定义一组前置码序列并且其可不同于用于PRACH的那组前置码序列(且与之具有低相关性)。对于这两种设计,能被复用在相同PRACH带宽上的P2PUE的数目均可由对近程性检测信号可用的该组前置码序列中的前置码序列数目(例如64)来决定。
由诸WANUE传送的PRACH与由诸P2P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之间的干扰可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在一种设计中,诸WANUE和诸P2PUE两者可使用相同的PARCH带宽,但分配给WANUE供传送PRACH以及分配给P2PUE供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子帧可以不同。在另一种设计中,可对由WANUE传送的PRACH和由P2P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使用不同的PRACH带宽。在又一种设计中,可由WANUE和P2PUE使用不同组的前置码序列。
基于PRA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具有某些优势。首先,这些近程性检测信号可具有很高处理增益,对抗时序和频率偏移以及来自其他UE的干扰可以很稳健,并且甚至在低SINR情况下仍可提供良好的检测性能。第二,通常用于WAN通信的PRACH发射机和PRACH接收机在进行微小改变的情况下也可被用于基于PRA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检测。
在一种设计中,可执行蜂窝小区间协调,并且可向诸邻蜂窝小区分配不同资源供由位于靠近蜂窝小区边界处的P2P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缓解/避免这些P2PUE之间的干扰。在一种设计中,不同资源可用时分复用(TDM)来获得,并且不同蜂窝小区中的P2PUE可在不同时段(例如,不同子帧)中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另一种设计中,不同资源可用频分复用(FDM)来获得,并且不同蜂窝小区中的P2PUE可在不同带宽上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又一种设计中,不同资源可对应于不同组的资源元素(或资源块),其可彼此偏移一个或更多个副载波。不同蜂窝小区中的P2PUE由此可在不同资源元素(或资源块)上传送其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再一种设计中,可通过令P2PUE用不同RS序列来生成其近程性检测信号来达成干扰缓解,这些不同RS序列可对应于基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
一般而言,以上描述的任何设计均可用于自主式对等方发现以及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将无线网络中的物理信道和信号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可提供良好性能而同时降低P2PUE处为支持对等方发现导致的复杂性。近程性检测信号可由P2P服务器和/或P2P客户端来传送并且还可在下行链路频谱和/或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
诸P2PUE可在相同发射功率电平(其可简化路径损耗的估计)或在不同发射功率电平发射其近程性检测信号。由于上行链路信道和信号的单载波波形,P2PUE可以能够在比基于下行链路信号和信道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高的发射功率电平发射基于上行链路信号和信道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例如,P2PUE可以能够在XdBm发射基于PD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并在X+2dBm发射基于PUSCH生成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在较高功率电平发射可使得能够在更长距离上检测到近程性检测信号。
一般而言,任何信息均可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在一种设计中,可用于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组资源可被映射到一组临时短ID。对于基于PRS、基于PUCCH、以及基于SRS的设计,这些可用资源可对应于不同RS序列。对于基于PSS/SSS的设计,这些可用资源可对应于不同PSS和SSS序列。对于基于PUSCH、基于PUCCH、基于PDSCH、和基于PDCCH的设计,这些可用资源可对应于数据部分中的载荷。在一种设计中,该组临时短ID可被映射到一组全局ID。
短ID可对应于可用来标识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方UE的位串。短ID可能不足以唯一性地标识传送方UE。因此,接收方UE可使用其他手段(例如,来自eNB或目录代理的辅助)来从检测到的短ID唯一性地标识传送方UE。可以使用短IE是因为一些信号不能携带很大载荷(例如,PSS/SSS可携带9位载荷)。接收方UE可向eNB报告由该UE检测到的PSS/SSS序列,例如,连同检测到该PSS/SSS的时间和频率位置一起报告。eNB(或目录代理)可使用来自接收方UE的此信息来演绎出传送方UE的全局ID。
在另一设计中,一组可用资源可被直接映射到一组全局ID。可用资源至临时短ID的映射、临时短ID至全局ID的映射、和/或可用资源至全局ID的映射可由网络(例如,eNB)执行并被信令通知给诸UE。
图14示出用于基于无线网络中的物理信道来执行对等方发现的过程1400的设计。过程1400可由UE(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UE可从为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框1412)。每个资源块可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UE可基于SC-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框1414)。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使得其他UE能够检测到该UE(框1416)。
在框1414的一种设计中,UE可为该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生成参考信号。在一种设计中,UE可基于为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该参考信号。UE可为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数据信号。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基于编码方案来编码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数据,基于调制方案将经编码数据映射到调制码元,并基于这些调制码元为该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至少一个SC-FDMA码元。UE可在为数据传输支持的一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并可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来确定该编码方案和该调制方案。UE可生成供在PUSCH或PU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如以上所描述那样基于这些调制码元对PUSCH和PUCCH以不同方式生成该至少一个SC-FDMA码元。
图15示出用于基于无线网络中的物理信道来执行对等方发现的过程1500的设计。过程1500可由UE(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UE可从为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框1512)。UE可基于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框1514)。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并使得其他UE能够检测到该UE(框1516)。
在框1514的一种设计中,UE可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组资源元素(例如,图7A中带标记“R5”或图7B中带标记“R4”的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UE可基于为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该参考信号。UE可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二组资源元素(例如,图7A或7B中不带任何标记或阴影的资源元素)的数据信号。
在一种设计中,用于参考信号的该第一组资源元素可包括第一和第二资源元素子集。第一资源元素子集可占据至少一个码元周期中的第一副载波子集(例如,图7A中的副载波3、7和11)。第二资源元素子集可占据至少另一个码元周期中的第二副载波子集(例如,图7A中的副载波1、5和9)。UE可基于参考信号序列生成参考码元,将第一参考码元子集映射到第一资源元素子集,并将第二参考码元子集映射到第二资源元素子集。
在一种设计中,为了生成数据信号,UE可基于编码方案来编码要在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数据,基于调制方案将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调制码元,并将这些调制码元映射到该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该第二组资源元素。UE可基于经映射的调制码元来生成多个OFDMA码元。UE可生成供在PDSCH或PD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如以上所描述那样对PDSCH和PDCCH以不同方式生成该多个OFDMA码元。
各种特征可以对图14中的过程1400和图15中的过程1500两者均可应用。在一种设计中,可向诸邻基站分配不同的多个资源块供由在这些基站的覆盖以内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从分配给服务该UE的基站、或由该UE很强地检测到的基站、或以其他某种方式选择的基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基于SC-FDMA或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两个时隙中的两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这两个资源块在无跳频的情况下可覆盖相同组的副载波,或在有跳频的情况下可覆盖不同组的副载波。UE还可生成仅占据一个资源块、或占据不止两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其他设计中,UE可在下行链路频谱上(例如,在为近程性检测信号保留的下行链路频率信道的一部分上)、或在P2P通信专用的频谱上等等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一种设计中,UE可经由单天线端口发射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其他设计中,UE可从多个天线端口(例如,从两个天线端口、或该UE处可用的所有天线端口)发射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16示出用于基于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同步信号来执行对等方发现的过程1600的设计。过程1600可由UE(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UE可生成包括PSS和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框1612)。UE可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其存在性(框1614)。UE可生成和/或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使得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PSS和SSS避免与由无线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PSS和SSS冲突。这可用各种方式来达成。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PSS和SSS的中心频率(例如,不是用于该无线网络的栅信道频率之一的中心频率)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从指定用于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组中心频率中选择该中心频率。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PSS和SSS的频谱中传送该PSS和SSS。例如,UE可在上行链路频谱或P2P通信专用的频谱上传送该PSS和SSS。
在又一种设计中,UE可在不同码元位置传送该PSS和SSS。UE可在不被基站用于传送PSS的第一码元位置传送该PSS和/或可在不被基站用于传送SSS的第二码元位置传送该SSS。在再一种设计中,UE可用不同码元间隔来传送该PSS和SSS。UE可在第一码元周期中传送该PSS,并可在第二码元周期中传送该SSS。该第一和第二码元周期之间的间隔可与由基站在其中传送PSS和SSS的码元周期之间的间隔不同。
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对SSS使用不同加扰。UE可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SSS的加扰序列来加扰该SSS。UE还可按其他方式生成和/或传送该PSS和SSS以使其与由基站传送的PSS和SSS可区别。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在其中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子帧中传送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可被其他UE用于AGC并且还可被用作对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虚拟CRC。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传送显式CRC,例如在PSS、SSS和/或该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载荷中传送。
在一种设计中,UE可确定分配给该UE与之关联的特定基站(或蜂窝小区的码元周期。所分配的码元周期可被指定用于由与该特定基站关联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在分配给该特定基站的诸码元周期之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确定分配给该UE与之关联的特定基站的频率范围。该频率范围可被指定用于由与该特定基站关联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UE可在该频率范围中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
图17A示出UE120x的设计的框图,其可为图1中的诸UE之一。在UE120x内,接收机1712可接收由其他UE为P2P通信传送的P2P信号以及由基站为WAN通信传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发射机1714可向其他UE传送用于P2P通信的P2P信号并向基站传送用于WAN通信的上行链路信号。模块1716可检测由其他UE为对等方发现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模块1718可基于以上描述的任何设计来为UE120x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模块1718可传送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模块1720可支持网络辅助式对等方发现并可向目录代理140执行P2P注册,生成并发送P2P请求,接收通知,以及响应于这些通知来发起对等方发现。模块1722可测量来自其他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及来自基站的参考信号的收到信号强度。模块1722可生成包括检测到的感兴趣的UE和基站的收到信号强度的导频测量报告,并可发送这些导频测量报告,例如发送给服务基站。模块1724可支持P2P通信,例如生成和处理用于P2P通信的信号。模块1726可支持WAN通信,例如生成和处理用于WAN通信的信号。UE120x内的各种模块可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工作。控制器/处理器1728可指导UE120x内各种模块的操作。存储器1730可存储UE120x的数据和程序代码。
图17B示出基站110x的设计的框图,其可为图1中的诸基站之一。在基站110x内,接收机1742可接收由UE为WAN通信传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发射机1744可向UE传送用于WAN通信的下行链路信号。模块1746可接收来自诸UE的导频测量报告。调度器1748可基于这些导频测量报告来为UE选择P2P通信或WAN通信并可向被调度到的UE指派资源。模块1750可为UE支持WAN通信,例如生成和处理用于WAN通信的信号。模块1752可支持经由回程与其他网络实体(例如,其他基站、网络控制器、目录代理140等等)的通信。基站110x内的各种模块可如上所描述地工作。控制器/处理器1754可指导基站110x内各种模块的操作。存储器1756可存储基站110x的数据和程序代码。
图17C示出目录代理140x的框图,其可为图1中的目录代理140的一种设计。在目录代理140x内,模块1772可为寻求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辅助的UE执行P2P注册。模块1774可执行请求匹配以标识匹配于其他UE的UE。模块1776可向匹配到的UE发送通知。模块1778可支持经由回程与其他网络实体(例如,网络控制器)的通信。控制器/处理器1780可指导目录代理140x内各种模块的操作。存储器1782可存储目录代理140x的数据和程序代码。
图17A中的UE120x、图17B中的基站110x、以及图17C中的目录代理140x内的模块可包括处理器、电子UE、硬件UE、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等、或其任何组合。
图18示出基站110y、UE120y、以及目录代理140y的框图,其可以是图1中的UE、基站、以及目录代理140的另一种设计。基站110y可装备有T个天线1834a到1834t,并且UE120y可装备有R个天线1852a到1852r,其中一般而言T≥1且R≥1。
在基站110y处,发射处理器1820可接收来自数据源1812的数据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840的控制信息(例如,支持对等方发现的消息)。处理器1820可以分别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数据和控制信息以获得数据码元和控制码元。处理器1820还可生成用于同步信号、参考信号等的参考码元。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1830可在适用的情况下对数据码元、控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且可将T个输出码元流提供给T个调制器(MOD)1832a到1832t。每个调制器1832可以处理各自的输出码元流(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1832可进一步处理(例如,转换至模拟、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输出采样流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1832a至1832t的T个下行链路信号可分别经由T个天线1834a至1834t被发射。
在UE120y处,天线1852a到1852r可接收来自基站110y的下行链路信号、来自其他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和/或来自其他UE的P2P信号,并且可将收到信号分别提供给解调器(DEMOD)1854a到1854r。每个解调器1854可调理(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各自的收到信号以获得输入样本。每个解调器1854可进一步处理输入采样(例如,针对OFDMA等)以获得收到码元。MIMO检测器1856可获得来自所有R个解调器1854a到1854r的收到码元,在适用的情况下对这些收到码元执行MIMO检测,以及提供检出码元。接收处理器1858可以处理(例如,解调和解码)这些检出码元,将要给UE120y的经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860,并且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880。信道处理器1884可检测来自其他UE的近程性检测信号,并可测量检出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收到信号强度。
上行链路上,在UE120y处,发射处理器1864可接收来自数据源1862的数据以及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880的控制信息(例如,用于对等方发现的消息)。处理器1864可以分别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数据和控制信息以获得数据码元和控制码元。处理器1864还可生成参考信号的参考码元。处理器1864还可基于以上描述的任何设计来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来自发射处理器1864的码元可在适用的情况下由TXMIMO处理器1866预编码,进一步由调制器1854a到1854r处理(例如,针对SC-FDMA、OFDMA等),并且向基站110y、其他基站、和/或其他UE发射。在基站110y处,来自UE120y以及其他UE的上行链路信号可由天线1834接收,由解调器1832处理,在适用的情况下由MIMO检测器1836检测,并由接收处理器1838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经解码的由UE120y和其他UE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处理器1838可将经解码的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839并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840。
控制器/处理器1840和1880可以分别指导基站110y和UE120y处的操作。处理器1880和/或UE120y处的其他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图14中的过程1400、图15中的过程1500、图16中的过程1600、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存储器1842和1882可分别存储基站110y和UE120y的数据和程序代码。通信(Comm)单元1844可使得基站110y能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调度器1846可调度UE进行WAN通信和P2P通信,并可向调度到的UE指派资源。
在目录代理140y内,控制器/处理器1890可执行各种功能以支持对等方发现。控制器/处理器1890可为UE执行P2P注册,接收来自UE的P2P请求,执行请求匹配,以及提供通知以由匹配到的UE发起对等方发现。存储器1892可存储目录代理140y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单元1894可存储已向该目录代理注册的UE的信息、来自这些UE的P2P请求、等等。通信单元1896可使得目录代理能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
在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120x或120y可包括用于从为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装置,用于基于SC-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由UE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该UE的存在性的装置。
在另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120x或120y可包括用于从为供诸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装置,用于基于O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该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由UE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该UE的存在性的装置。
在又一种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120x或120y可包括用于生成包括PSS和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由UE传送该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该UE的存在性的装置。
在一方面,诸前述装置可以是UE120y处的(诸)处理器1864和/或1880,其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或任何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以上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化地描述了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实施。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诸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站点、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的,那么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58)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以及
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
其中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所述SC-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两个时隙中的两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资源块以跳频形式覆盖不同组的副载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生成参考信号,以及
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所述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数据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基于为由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数据信号包括
基于编码方案来编码要在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数据,
基于调制方案将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调制码元,以及
基于所述调制码元为所述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至少一个SC-FDMA码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数据信号进一步包括
在为数据传输支持的一组调制和编码方案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
基于所选择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来确定所述编码方案和所述调制方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经由单天线端口来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为供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邻基站被分配不同的多个资源块供由所述基站的覆盖以内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生成用于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1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以及
用于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的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
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生成参考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所述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数据信号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为供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生成用于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
1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并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其中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生成参考信号,并为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所述每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余码元周期生成数据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从为供由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生成用于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2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以及
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
其中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所述OFDMA调制技术生成占据两个时隙中的两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资源块以跳频形式覆盖不同组的副载波。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资源块包括多个资源元素,并且每个资源元素覆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一个副载波,并且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组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以及
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二组资源元素的数据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参考信号包括基于为由UE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所保留的一组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所述参考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资源元素包括第一和第二资源元素子集,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子集占据至少一个码元周期中的第一副载波子集,并且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子集占据至少另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第二副载波子集,并且其中所述生成参考信号包括
基于参考信号序列来生成参考码元,
将所述参考码元的第一子集映射到所述第一资源元素子集,以及
将所述参考码元的第二子集映射到所述第二资源元素子集。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数据信号包括
基于编码方案来编码要在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发送的数据,
基于调制方案将经编码的数据映射到调制码元,
将所述调制码元映射到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所述第二组资源元素,以及
基于经映射的调制码元来生成多个OFDMA码元。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经由指定天线端口来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为供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生成用于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3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以及
用于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的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的装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每个资源块包括多个资源元素,并且每个资源元素覆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一个副载波,并且其中所述用于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
用于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组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二组资源元素的数据信号的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为供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生成用于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
3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调制技术来生成占据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近程性检测信号,每个资源块覆盖多个码元周期中的一组副载波,并由用户装备(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其中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基于在无线网络中用于广域网(WAN)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信道或信号来生成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降低对等方发现的复杂性。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资源块包括多个资源元素,并且每个资源元素覆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一个副载波,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一组资源元素的参考信号,并生成占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中的第二组资源元素的数据信号。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从为供由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而保留的多个资源块之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生成用于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传送的近程性检测信号。
4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生成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允许用户装备(UE)将现有的初始蜂窝小区搜索规程重用于对等方UE的发现;以及
由所述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主和副同步信号避免与由无线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主和副同步信号发生冲突。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主和副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指定用于由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一组中心频率中选择所述中心频率。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在不被基站用于传送主同步信号的第一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主同步信号,以及
在不被所述基站用于传送副同步信号的第二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副同步信号。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在第一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主同步信号,以及
在第二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副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码元周期之间的间隔与由基站在其中传送主和副同步信号的码元周期之间的间隔不同。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副同步信号的加扰序列来对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副同步信号进行加扰。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其中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的子帧中传送参考信号。
49.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确定分配给所述UE与之关联的基站的码元周期,所分配的码元周期被指定用于由与所述基站关联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及
在分配给所述基站的码元周期之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50.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包括
确定分配给所述UE与之关联的基站的频率范围,所述频率范围被指定用于由与所述基站关联的UE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以及
在所述频率范围中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5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生成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允许用户装备(UE)将现有的初始蜂窝小区搜索规程重用于对等方UE的发现的装置;以及
用于由所述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的装置。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主和副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不被基站用于传送主同步信号的第一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主同步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不被所述基站用于传送副同步信号的第二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副同步信号的装置。
54.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传送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的装置。
5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生成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的近程性检测信号以便允许用户装备(UE)将现有的初始蜂窝小区搜索规程重用于对等方UE的发现,并由所述UE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以指示所述UE的存在性。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在不被用于由基站传送的主和副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在不被基站用于传送主同步信号的第一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主同步信号,并在不被所述基站用于传送副同步信号的第二码元位置处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中的所述副同步信号。
58.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在上行链路频谱上传送所述近程性检测信号。
CN201180019087.1A 2010-04-15 2011-04-15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Active CN102859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461910P 2010-04-15 2010-04-15
US61/324,619 2010-04-15
US32760410P 2010-04-23 2010-04-23
US61/327,604 2010-04-23
US13/085,337 US9485069B2 (en) 2010-04-15 2011-04-12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13/085,337 2011-04-12
PCT/US2011/032686 WO2011130630A1 (en) 2010-04-15 2011-04-15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925A CN102859925A (zh) 2013-01-02
CN102859925B true CN102859925B (zh) 2015-12-02

Family

ID=4454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087.1A Active CN102859925B (zh) 2010-04-15 2011-04-15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485069B2 (zh)
EP (1) EP2559190B1 (zh)
JP (1) JP5646730B2 (zh)
KR (1) KR101411556B1 (zh)
CN (1) CN102859925B (zh)
WO (1) WO20111306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0740B2 (en) * 2009-02-03 2011-05-10 Motorola Mobility,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processing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identifier associated with a base station
US8730925B2 (en) * 2009-04-09 2014-05-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ccurate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estimation
US9002354B2 (en) 2009-06-12 2015-04-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control, SINR optimization and signaling enhancement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TDOA measurements
US8483707B2 (en) * 2009-06-26 2013-07-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receipt of position reference singals for use in determining a location
US20110039583A1 (en) * 2009-08-17 2011-02-17 Motorola, Inc. Muting time masks to suppress serving cell interference for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tion
US8374633B2 (en) 2009-10-05 2013-02-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ting indication to enable impro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US20110176440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Motorola-Mobility, Inc. Restrictions on autonomous muting to enabl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US8509102B2 (en) 2010-02-24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in TDOA-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US8812657B2 (en)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9203489B2 (en) 2010-05-05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precoder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712669B1 (ko) * 2010-07-13 2017-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통신의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8428022B2 (en) 2010-08-27 2013-04-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704341B1 (en) * 2011-04-25 2017-10-18 LG Electronics Inc.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112312A1 (en) * 2011-05-11 2014-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plurality of codewor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end for same
US9001693B2 (en) * 2011-06-13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discovery procedures in peer-to-pe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20130229953A1 (en) * 2011-08-16 2013-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137655B2 (en) 2011-10-07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KR20140084103A (ko) * 2011-10-10 2014-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74462A1 (en) * 2011-11-14 2013-05-23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GB2496648B (en) * 2011-11-17 2014-04-23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EP2783546B1 (en) 2011-11-21 2019-01-09 Google LLC Proximity detection of devices based 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ed via an audio channel
US9544083B2 (en) * 2011-11-21 2017-0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LTE
KR20140110853A (ko) * 2011-12-13 2014-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근접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9084180B2 (en) 2011-12-14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iscovery and paging messages
GB2497740B (en) * 2011-12-19 2013-12-11 Renesas Mobile Corp Method,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GB2497752B (en) * 2011-12-19 2014-08-06 Broadco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4012012A (zh) * 2011-12-20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邻近服务的网络发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GB2498575A (en) * 2012-01-20 2013-07-24 Renesas Mobile Corp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ells in a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rea
US10791542B2 (en) * 2012-01-27 2020-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gional and narrow b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RS) for user equipment (UE) relays
GB2498765A (en) * 2012-01-27 2013-07-31 Renesas Mobile Corp Discovery signall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9506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s
GB2499633B (en) * 2012-02-23 2014-11-26 Broadcom Corp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orthogonal radio channels
WO2013141583A1 (ko) 2012-03-19 2013-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27568B (zh) * 2012-03-21 2016-12-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资源分配消息发送方法、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FR2988549B1 (fr) * 2012-03-22 2015-06-26 Bodysens Procede, terminal et casque de communication vocale sans fil avec auto-synchronisation
KR101808090B1 (ko) * 2012-03-28 2017-12-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펨토셀 기지국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219507A (ja) * 2012-04-06 2013-10-24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方法、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153515A2 (en) * 2012-04-09 2013-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uncertain measurement occasions
US9107056B2 (en) 2012-04-18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cell activation procedure
US9973923B2 (en) 2012-04-18 2018-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cell activation procedure
US9084073B2 (en) * 2012-05-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x based peer discovery
WO2013170181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 discovery management using peer device relationship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EP2848079A2 (en) 2012-05-11 2015-03-18 Kyocera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3391265B (zh) * 2012-05-11 2018-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及新载波中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方法
EP2665299B1 (en) * 2012-05-15 2014-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eacon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428817B (zh) 2012-05-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te蜂窝通信系统的d2d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EP2853132A1 (en) * 2012-05-23 2015-04-01 Kyoc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device-to-device (d2d) control data from a first d2d device to a second d2d devi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28818B (zh) * 2012-05-24 2017-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发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418372B2 (en) * 2012-05-25 2016-08-16 Apple Inc. Advertising, discovering, and using services through virtual access point interfaces
WO2013181369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asurements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device-to-device links
WO2013183728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記憶媒体
US20130336230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offloading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s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380770B (zh) * 2012-06-19 2019-04-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d2d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7275B (zh) * 2012-06-27 2016-09-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29130B (zh) * 2012-07-05 2018-06-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终端检测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4010956A1 (ko) * 2012-07-13 2014-0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디스커버리 방법
CN103582067A (zh) * 2012-07-18 2014-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第一用户设备及基站
US8855134B2 (en) * 2012-07-25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10791451B2 (en) * 2012-07-27 2020-09-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a licensed frequency spectrum
JP5893141B2 (ja) * 2012-07-27 2016-03-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US20140057566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Enhanced higher layer discovery methods for proximity services
JP6031610B2 (ja) * 2012-08-23 2016-11-24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発見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730082B2 (en) * 2012-08-24 2017-08-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relay packets via Wi-Fi direct
JPWO2014034286A1 (ja) * 2012-08-29 2016-08-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WO2014034571A1 (ja) * 2012-08-29 2014-03-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2892253A4 (en) * 2012-08-29 2016-03-16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US9451570B2 (en) * 2012-08-29 2016-09-20 Alcatel Lucent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686676A (zh) 2012-08-31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03419B2 (en) * 2012-08-31 2014-12-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ptimization on network assisted proximity services discovery management
CN107135058B (zh) * 2012-09-06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d2d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86825B (zh) * 2012-09-17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42568A1 (en) 2012-09-17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o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d2d communication
WO2014046889A1 (en) * 2012-09-18 2014-03-2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US9860929B2 (en) * 2012-09-18 2018-01-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device 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903377B1 (en) * 2012-09-26 2017-08-0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506389B (en) * 2012-09-27 2015-02-25 Broadco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WO2014050886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917708B2 (en) * 2012-09-28 2014-1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923880B2 (en)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US9420511B2 (en) * 2012-11-01 2016-08-16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QoS requirements and UE power preference in LTE-A networks
WO2014068170A1 (en) 2012-11-05 2014-05-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controlled proximity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US9124377B2 (en) * 2012-11-07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in LTE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ystem
US9137763B2 (en) * 2012-11-16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distribute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EP2733968A1 (en) 2012-11-16 2014-05-21 Koninklijke KPN N.V. Multi-network terminal-proximity discovery
US20140148201A1 (en) * 2012-11-23 2014-05-29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15361B2 (en) 2012-11-30 2017-04-04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29422B (zh) * 2012-11-30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解调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813262B2 (en) 2012-12-03 2017-11-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JP6197798B2 (ja) * 2012-12-03 2017-09-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RU2618507C2 (ru) 2012-12-09 2017-05-04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стижени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для связи типа устройство-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пределами зоны покрытия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9591508B2 (en) 2012-12-20 2017-03-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roups
KR20150098612A (ko) * 2012-12-20 2015-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10289B1 (ko) * 2012-12-21 2017-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탐색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06266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US9979531B2 (en) 2013-01-03 2018-05-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 band operation
TWI572226B (zh) * 2013-01-09 2017-02-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KR101821027B1 (ko) * 2013-01-16 2018-01-2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발견 신호 생성 및 수신
US9326121B2 (en) * 2013-01-24 2016-04-2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vice discovery using distributed random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814073B2 (en) * 2013-01-30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ACH-based proximity detection
CN103974225B (zh) 2013-02-01 2018-03-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讯装置、装置对装置通讯系统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EP2763475B1 (en) * 2013-02-01 2019-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on time re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40103018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기 간 통신에서 스크램블링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EP2768273B1 (en) 2013-02-15 2020-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for use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997788B (zh) * 2013-02-18 2019-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
EP2961240A4 (en) * 2013-02-19 2016-10-05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IC STATION, USER DEVICES AND PROCESSOR
EP2770798B1 (en) 2013-02-20 2018-03-28 Koninklijke KPN N.V. Multi-network terminal-proximity discovery using joint spectrum
US9955408B2 (en) * 2013-02-22 2018-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assisted multi-cell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4937995B (zh) 2013-02-22 2019-08-0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接入网络选择和流量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KR20150120335A (ko) * 2013-02-26 2015-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디스커버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451629B2 (en) * 2013-02-26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he coexistence of peer discovery and legacy LTE traffic
US10484838B2 (en) * 2013-02-28 2019-11-19 Lg Electronics Inc. Group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proximity service
KR20150120348A (ko) * 2013-02-28 2015-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119929A (ko) * 2013-03-11 2015-10-2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D2d 탐색 시퀀스들을 감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d2d 데이터를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229697B2 (en)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US9232460B2 (en) 2013-03-14 2016-01-05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supervised wireless device neighbor discovery
EP2975890A4 (en) * 2013-03-14 2017-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by us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06481B2 (en) * 2013-03-15 2017-07-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power frequency hopping for D2D discovery
WO2014157801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erforming a discovery procedure
KR102045332B1 (ko) * 2013-03-26 2019-1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랜을 이용해서 트래픽을 오프 로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398062B2 (en) 2013-03-29 2016-07-19 Intel IP Corporation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discovery signals
JP5738338B2 (ja) * 2013-03-29 2015-06-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CN104105155B (zh) 2013-04-01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781556B2 (en) 2013-04-05 2017-10-03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assisted to direct device discovery switch
JP6398970B2 (ja) * 2013-04-10 2018-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KR101807932B1 (ko) 2013-04-12 2017-12-11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무선 장치
CN104113851B (zh) * 2013-04-16 2019-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发现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KR20140125633A (ko) * 2013-04-19 2014-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발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45339B1 (ko) * 2013-04-26 2019-11-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 대 기기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발견 신호 자원 지시 방법
GB2513870A (en) * 2013-05-07 2014-11-1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30689B2 (en) * 2013-05-08 2018-03-27 Blackberry Limited Proximity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for LTE
CN104144501B (zh) * 2013-05-09 2019-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发现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WO201418131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and carrier type detection
JP6247022B2 (ja) * 2013-05-20 2017-12-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
US9814037B2 (en) * 2013-06-28 2017-11-0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fficie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FDD system by exploiting uplink-downlink correspondence
US9794870B2 (en) 2013-06-28 2017-10-17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of flow-to-rat mapping preferences
CN105557062B (zh) 2013-07-03 2019-06-2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接近服务的epc增强
JP2015019177A (ja) 2013-07-09 2015-01-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117033B2 (ja) * 2013-07-09 2017-04-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
US9713124B2 (en) 2013-07-12 2017-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79146B (zh) * 2013-07-12 2019-05-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2163492B1 (ko) * 2013-07-15 2020-10-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통신을 위한 동기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28398A (zh) * 2013-07-26 2014-05-2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承载方法和用户设备
JP6300836B2 (ja) * 2013-07-26 2018-03-28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ユーザ機器間で信号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496955B2 (en) 2013-07-31 2022-11-08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15016630A1 (ko) * 2013-08-02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020379A1 (en) 2013-08-04 2015-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32760B1 (en) * 2013-08-05 2018-04-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discovery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53463B (zh) * 2013-08-05 2018-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装置对装置终端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102058563B1 (ko) 2013-08-07 2019-12-2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을 위한 분산형 스케줄링
WO2015020736A1 (en) 2013-08-08 2015-02-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owntilt adjustment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JP6310208B2 (ja) * 2013-08-08 2018-04-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動作制御方法
WO2015020428A1 (ko) * 2013-08-08 2015-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08710B2 (en) * 2013-08-08 2017-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326122B2 (en) *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US9210690B2 (en) 2013-08-08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WO2015021267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and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BR112015033063B1 (pt) * 2013-08-08 2023-10-03 Apple Inc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método para operações de descoberta de dispositivo para dispositivo (d2d) com base em pacote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a
WO2015020431A1 (ko) * 2013-08-08 2015-02-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디스커버리 방법
KR102249733B1 (ko) * 2013-08-08 2021-05-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디스커버리 방법
KR101802679B1 (ko) 2013-08-09 2017-11-28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직접 제어 시그널링
US9648484B2 (en) * 2013-08-09 2017-05-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pen discover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DK3031257T3 (en) 2013-08-09 2018-06-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ing of mismatch signaling
US9532361B2 (en) * 2013-08-09 2016-12-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to-device for open discovery
US9924478B2 (en) * 2013-09-01 2018-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 signal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B2518168A (en) * 2013-09-11 2015-03-1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86542B2 (en) 2013-09-19 2016-07-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WO2015047800A1 (en) * 2013-09-24 2015-04-02 Zte Wistron Telecom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rregula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system with reception gaps
CN104469951B (zh) 2013-09-25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089382A1 (en)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CN105580456B (zh) * 2013-09-27 2020-06-0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设备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046272A1 (ja) * 2013-09-27 2015-04-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プロセッサ
TWI654863B (zh) * 2013-10-18 2019-03-2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WO2015054881A1 (zh) * 2013-10-18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5056948A1 (ko) * 2013-10-20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디스커버리 신호의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065017A1 (ko) * 2013-10-28 2015-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65113A1 (ko) 2013-10-31 2015-05-07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411725B2 (ja) 2013-10-31 2018-10-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052226B (zh) * 2013-10-31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发现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P3066875B1 (en) * 2013-11-08 2019-10-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sign for device to device operation
US9967842B2 (en) * 2013-11-11 2018-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5080488A1 (ko) * 2013-11-27 2015-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스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549290B2 (en) 2013-12-19 2017-01-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inform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CN104754627A (zh) * 2013-12-30 2015-07-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监听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EP3090587A1 (en) * 2014-01-15 2016-11-0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EP3099123B1 (en) 2014-01-26 2019-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4812070B (zh) * 2014-01-29 2020-03-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ue资源维护和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NO2705215T3 (zh) * 2014-01-31 2018-02-17
US9609502B2 (en) * 2014-02-24 2017-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Adaptive silencing mechanism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WO2015130067A1 (ko) * 2014-02-25 2015-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 신호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US9888430B2 (en) 2014-03-14 2018-0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U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ell discovery signals in LTE networks
KR102225601B1 (ko) * 2014-03-28 2021-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491007B2 (en) 2014-04-28 2016-11-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matching
CN105101419B (zh) * 2014-05-08 2018-09-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US9942879B2 (en) * 2014-05-19 2018-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resource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11787B1 (ko) * 2014-05-19 2021-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충돌 회피 방법 및 장치
US10129838B2 (en) * 2014-05-23 2018-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US9478847B2 (en) 2014-06-02 2016-10-2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369950B2 (en) * 2014-06-05 2016-06-14 Sony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a cell
CN106465313B (zh) * 2014-06-17 2020-0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用于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582749B2 (en) * 2014-07-03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US9560129B2 (en) 2014-07-28 2017-01-3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eer-to-peer group re-formation
US11303403B2 (en) * 2014-08-05 2022-04-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Signaling arrangement for wireless system
US10721640B2 (en) 2014-08-08 2020-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EP3654705B1 (en) * 2014-08-11 2022-12-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9064B (zh) * 2014-08-13 2019-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US9936369B2 (en) 2014-09-16 2018-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peak signaling
JP6605024B2 (ja) 2014-09-24 2019-11-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D2d信号の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端末
US20160135179A1 (en) * 2014-11-07 2016-05-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O2016118765A1 (en) * 2015-01-25 2016-07-28 Titus Lo Collaborative transmission by mobile devices
US10511427B2 (en) * 2015-01-30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KR102006991B1 (ko) * 2015-04-09 2019-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를 위해 동기 기준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치
EP3326390A1 (en) * 2015-07-24 2018-05-30 Intel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channel structure for narrowband lte deployments
EP3335357B1 (en) * 2015-08-14 2020-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cilitated positioning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3328139B1 (en) 2015-08-21 2022-03-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WO2017075826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频点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19925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Intel IP Corporation Nb-iot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with offset information
US10070425B2 (en) * 2016-02-26 2018-09-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subframe grant with scheduling of both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s
ES2774717T3 (es) * 2016-03-16 2020-07-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nodo y métodos de red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US10869165B2 (en) * 2016-08-04 2020-12-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location serve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870318B (zh) * 2016-09-27 2021-05-25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邻近度侦测方法
EP3520275A1 (en) * 2016-09-30 2019-08-07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Subcarrier spacing selection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US10743274B2 (en) 2016-11-15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frequenc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523476B2 (en) * 2017-01-11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scrambling sequence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307496B (zh) * 2017-01-13 2020-01-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步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419188B2 (en) * 2017-03-24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time-domain multiplexing for reference signals and data with modified cyclic prefix
US10327216B2 (en) * 2017-03-30 2019-06-1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age synchroniz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ignal
US10609660B2 (en) * 2017-04-19 202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for wideband coverage enhancement
US10484954B2 (en) * 2017-05-10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for wideband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9391578B (zh) * 2017-08-11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392989B (zh) 2017-09-11 2021-04-13 Lg电子株式会社 根据同步栅格接收ssb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18057032A (ja) * 2017-12-04 2018-04-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BR112020018848A2 (pt) * 2018-03-16 2021-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para receber e para transmitir dados,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primeiro dispositivo de rádio para receber dados, segundo dispositivo de rádio para transmitir dados,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
US11019588B2 (en) * 2018-09-11 2021-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ed frequency offset indication
US20210385052A1 (en) * 2018-10-22 2021-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symmetric carrier bandwidth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52071B2 (en) * 2018-10-30 2022-09-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3169764A (zh) 2018-11-27 2021-07-23 艾斯康实验室公司 非相干协作式多输入多输出通信
CN111277528B (zh) * 2019-01-11 2022-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及第一通信设备
CN111526578B (zh) * 2019-02-03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同步信号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226386A1 (ko) * 2019-05-03 2020-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KR20190102147A (ko) * 2019-08-14 2019-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 근접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US11477613B2 (en) * 2019-09-25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current (DC) tone signaling
US20210211219A1 (en) * 2020-01-03 2021-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5699605A (zh) 2020-05-26 2023-02-03 艾斯康实验室公司 干扰感知波束成形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925A (zh) * 2003-04-11 2004-10-13 �ʼҷ����ֵ��ӹɷ����޹�˾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支持p2p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90038A (zh) * 2007-07-10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对等网络中的对等点发现中传送标识符的编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62602B1 (ko) * 2001-10-08 2007-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기준 타이밍생성장치 및 방법
KR101259100B1 (ko) * 2005-11-04 2013-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fdm 또는 ofdma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초기 동기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초기 동기 획득 방법 및이동통신용 단말
US7975036B2 (en) * 2006-05-11 2011-07-05 The Mitre Corporation Adaptive cross-layer cross-node optimization
JP4910531B2 (ja) 2006-07-18 2012-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間のアドホック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923423B2 (en) * 2006-11-13 2014-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ilot pattern based control signaling in MIMO systems
JP4800418B2 (ja) * 2007-02-28 2011-10-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US20080227449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ch-hs timing and operation
US8385316B2 (en) 2007-07-06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timing structure
US8005091B2 (en) * 2007-07-10 2011-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hybrid connection identifications (IDs) for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US8520704B2 (en) 2007-07-10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identifiers in peer discovery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9301121B2 (en) * 2007-07-11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 to peer multiple identifiers
US8503547B2 (en) * 2007-10-11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codes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57032B2 (en) * 2007-11-02 2013-06-04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8780790B2 (en) * 2008-01-0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81522B1 (ko) * 2008-06-18 2015-0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계층 id 정보 전달 방법
US8521893B2 (en) 2008-06-27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te proximity based peer discove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428016B2 (en) * 2008-07-11 2013-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
US8223891B2 (en) * 2008-08-01 2012-07-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ference symbol (RS) frequency control loop for TCXO synchronization and tracking
CN101378290B (zh) * 2008-09-2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和装置
EP2332388A4 (en) * 2008-10-01 2012-04-18 Nokia Corp MOBILE STATION LOCATION FOR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
WO2010044632A2 (ko) * 2008-10-15 2010-04-22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03564B2 (en) * 2008-10-20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0199B2 (en) * 2008-10-27 2012-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8-transmit antenna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861449B2 (en) * 2008-11-21 2014-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ntentio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US8493887B2 (en) * 2008-12-30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US8886113B2 (en) * 2008-12-30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ntralized control of relay operation
CA2750580C (en) * 2009-01-30 2016-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for transmissions over contiguous and non-contiguous frequency bands
US20100222062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a femtocell network
US8730925B2 (en) * 2009-04-09 2014-05-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ccurate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estimation
US8638745B2 (en) * 2009-05-15 2014-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ymbo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374404B1 (ko) * 2009-06-19 2014-03-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홈 노드 b를 탐지하고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885541B2 (en) * 2009-08-04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sion of UE-RS to DWPTS
CA2775343C (en) * 2009-09-25 2015-0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EP2481249B1 (en) * 2009-09-25 2018-12-26 BlackBerry Limited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US8526888B2 (en) * 2009-10-01 2013-09-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frequency and/or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easurements
US8804586B2 (en) * 2010-01-11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2844993B (zh) * 2010-02-26 2016-04-2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辅助的移动-中继候选预选择和预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8526347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US11496948B2 (en) * 2012-10-19 2022-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hoc/network assisted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GB2534388A (en) * 2015-01-21 2016-07-27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hotspot functionality
US10070340B1 (en) * 2016-09-21 2018-09-04 Sprint Spectrum L.P. Adaptive bit rate streaming based on extents to which UEs provide wireless backhau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925A (zh) * 2003-04-11 2004-10-13 �ʼҷ����ֵ��ӹɷ����޹�˾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支持p2p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90038A (zh) * 2007-07-10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对等网络中的对等点发现中传送标识符的编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06458A1 (en) 2017-01-05
EP2559190B1 (en) 2022-10-12
US9485069B2 (en) 2016-11-01
JP5646730B2 (ja) 2014-12-24
JP2013529416A (ja) 2013-07-18
US9967729B2 (en) 2018-05-08
EP2559190A1 (en) 2013-02-20
KR101411556B1 (ko) 2014-06-25
KR20130028106A (ko) 2013-03-18
US20110268101A1 (en) 2011-11-03
US20180234830A1 (en) 2018-08-16
CN102859925A (zh) 2013-01-02
WO2011130630A1 (en)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925B (zh) 用于对等方发现的近程性检测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US11743871B2 (en) Downlink and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for narrow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282793B (zh) 用于在空中传送过载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22669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CN103392299B (zh) 异构网络中用于协调式多点操作的发现参考信号设计
CN103828396B (zh) 基于dm rs的下行链路lte物理层
US973020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US20180206200A1 (en)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
CN102388665B (zh)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AU20143290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of broadcast channels
CN10312513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2384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初始接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529416A5 (zh)
CN105144621A (zh) Let中的新载波类型(nct)中的具有紧凑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pdsch传输方案
CN105531949A (zh) 增强下行ue特定解调参考信号以促进小区间干扰抑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4205976A (zh) 用于在lte中处理epdcch的x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025493A (zh) 长期演进(LTE)中的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结构
CN10405429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e-pdcch的搜索空间设计
CN105474566A (zh) 限制干扰控制信道调度以简化盲解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