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226B -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226B
TWI572226B TW102146866A TW102146866A TWI572226B TW I572226 B TWI572226 B TW I572226B TW 102146866 A TW102146866 A TW 102146866A TW 102146866 A TW102146866 A TW 102146866A TW I572226 B TWI572226 B TW I5722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server
information
transceiver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6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9284A (zh
Inventor
許獻聰
羅耿介
簡均哲
蔡宜學
蔡宗諭
劉舒慈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429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2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搜尋其他設備之無線設備、無線網路 系統以及其探索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無線設備利用其他無線設備基於原系統架構之通訊資源與網路服務器進行溝通時,利用該其他無線設備之終端訊號之特徵資訊,以定義該其他無線設備係位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線通訊的利用方式已越臻多元,且為因應使用者的需求,設備對設備(Device-to-Device)的直接溝通方式應運而生,因此衍伸出鄰近探索(Proximity Discovery)技術。
然而,以目前的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鄰近探索而言,係透過一個新的通訊資源讓無線設備及待搜尋之無線設備之間進行鄰近探索。例如,於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構下,無線網路系統會特地提供無線設備及待搜尋之無線設備一個新的通道(Channel)進行鄰近探索,例如基於序列訊號進行之探索,或基於封包資料進行之探索。
由此可知,目前所提供的設備間之鄰近探索技術,將會佔用全新的資源。一旦進行鄰近探索的設備增加,其所消耗的、佔用的系統資源也會增加,導致降低無線網路系統之資源的可利用率。
有鑑於此,如何制定提供一種提升無線網路系統之資源的可 利用率,同時又可達成鄰近探索的目的之機制,乃此領域之業者亟需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鄰近探索機制,藉由待搜尋之無 線設備及其網路服務器溝通之舊有資源,來進行鄰近探索。如此一來,本發明之鄰近探索機制可提升無線網路系統之資源的可利用率,同時亦可達成鄰近探索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對一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 之一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由一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且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及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之一處理器。該處理器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並基於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此外,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無線網路系統。該無線網路系統包 含一第一網路服務器、一待搜無線設備以及一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對該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並包含一收發器及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之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揭露一種對一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 尋之一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由一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該待搜無線設備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正規化後之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揭露一種無線網路系統,該無線網 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網路服務器、一待搜無線設備及該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由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用以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用以對該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且包含一收發器及一處理器。該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正規化後之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的實施方式後,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 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它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1、1’‧‧‧無線網路系統
10、20‧‧‧網路服務器
11‧‧‧待搜無線設備
21‧‧‧無線設備
210‧‧‧收發器
212‧‧‧處理器
EPC‧‧‧演進數據封包核心
P1~P5‧‧‧程序
P11~P15、P41~P45、P51、P52‧‧‧子程序
C1、C1’、C3‧‧‧服務範圍
C2‧‧‧無線通訊範圍
S1、S3、S4、S6、S8、S9、S10、S21、S22、S411、S421、S441、S452、S511、S522、S61~S64‧‧‧訊號/資訊/結果/表
T3、T4‧‧‧上傳映射表
R1、R2、R3、R4‧‧‧判斷結果
RRC‧‧‧無線資源控制訊號
F1、F2‧‧‧特徵資訊
第1A圖描繪第一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1B圖描繪第一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之方塊圖;第2A至2C圖係描繪第二實施例之時序流程圖; 第3圖係描繪第三實施例之時序流程圖;第4圖係描繪第四實施例之時序流程圖;第5A及第5C圖係描繪第五實施例之時序流程圖;第6A圖係描繪第六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之示意圖;第6B圖係描繪第六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以及第7圖係描繪第七實施例之時序流程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之內容。須說明者,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有關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本案所請求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除此之外,於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以下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為便於描述本發明,以下之實施例主要將以基於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構來對本發明之無線網路系統所利用的鄰近探索機制進行說明。惟不限於此,一般的無線網路系統皆可利用本發明之機制達成設備間鄰近探索之功能。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如第1A及第1B圖所示,第1A圖描繪一無線網路系統1之示意圖,第1B圖則描繪無線網路系統1之方塊圖。無線網路系統1包含一第一網路服務器10、一待搜無線設備11以及一無線設備21。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一服務範圍C1或C1’之內,並接受 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通訊服務,無線設備21則用以搜尋待搜無線設備11。
需說明的是,以下將針對無線設備21位於/或非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內進行說明,當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為服務範圍C1時,無線設備21不在其服務之列;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為服務範圍C1’時,無線設備21則在其服務之列。
需說明的是,本發明可運用於數種不同的無線網路系統型態,例如,當無線網路系統1是一無線區域網路系統,第一網路服務器10為一無線存取點(Access Point;AP),或者,無線網路系統1也可以是基於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之一無線網路系統,此時,第一網路服務器10為一基地台(evolved NodeB;eNB)。惟不限於此,一般的無線網路系統皆可利用本發明之機制達成設備間鄰近探索之功能。
由於待搜無線設備11於與第一網路服務器10進行溝通時,會有特定的資源用來傳送封包,該特定的資源包含頻率(frequency)及時間(period),以有效規劃及處理頻段。
並且,待搜無線設備11及第一網路服務器10皆已知上述特定資源,即待搜無線設備11及第一網路服務器10知曉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S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
無線設備21包含一收發器210及一處理器212,且收發器210及處理器212電性連接。在待搜無線設備11之一無線通訊範圍C2之內,收發器210可接收到待搜無線設備11所發送的訊號。因此,收發器210可接收到待搜無線設備1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終端訊號S1,在本文中,將無線設備21對待搜無線設備11所發送之訊號進行監看或接收之觀察稱為聽 取。
接著,處理器212根據收發器210對終端訊號S1進行量測並獲得與待搜無線設備11上傳之終端訊號S1有關的一特徵資訊F1,並判斷特徵資訊F1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一判斷結果而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一搜尋範圍之內,亦即,搜尋到待搜無線設備11為無線設備21鄰近探索獲得之結果,以達成鄰近探索的目的。該預設門檻值儲存於該無線設備21之一儲存器(圖未繪示)。
特別說明,此處所稱「定義」,並非指具體「比較特徵資訊F1是否超過門檻值/臨界值」或「判斷待搜無線對象為何」,而是於經過上述「比較」及「判斷」後,處理器212「確認」存在一待搜無線設備係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而關於由何者進行以及如何進行「判斷」以及所判斷的該待搜無線設備對象為何將詳述於後。
之後,無線設備21可藉由上述鄰近探索之結果,與待搜無線設備11建立連線並直接進行資料交換,惟非必要。須說明的是,該搜尋範圍,可以是無線設備21之一實際無線通訊範圍;若無線設備21基於某特定服務目的而進行鄰近探索,該搜尋範圍為該實際通訊範圍內、且利用該特定服務目的一個或多個無線設備所形成之集合。關於利用特定服務目的之實施方式,詳述於後。
具體來說,特徵資訊F1,例如是無線設備21量測到的待搜無線設備11發送終端訊號S1的一接收功率值,又例如,無線設備21量測到的該接收功率值進一步計算之一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惟本發明不限於此,任何可使無線設備21藉 由對終端訊號S1之聽取而產生的特徵資訊F1,皆可利用到本發明而達到鄰近探索的目的。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藉由待搜無線設備11及其網路服務器之一既有資源,例如通道及/或訊號,進行量測或分析,以獲得與待搜無線設備11有關之特徵資訊,例如功率值或其他訊號量測評估結果,而獲得搜尋到待搜無線設備11之結果。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請參考第1A、第1B、第2A至第2C圖,第2A至第2C圖皆分別用以描繪本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本實施例係提供一種用於鄰近探索之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且本實施例所提及之無線網路系統、其所屬設備及所使用之訊號/資訊沿用第一實施例中之無線網路系統1、其所屬設備及所使用之訊號/資訊。
為清楚描述本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之所屬設備所為之時序流程內容,於本實施例中,將處理器212藉由收發器210聽取終端訊號S1而獲得與待搜無線設備11有關之特徵資訊F1,整合定義為一第一探索程序P11。
探索程序P1有數種不同實施方式,以下茲以第一探索程序P11、一第二探索程序P12、一第三探索程序P13、一第四探索程序P14以及一第五探索程序P15進行說明。其中第一探索程序P11為所有實施方式之必要程序。第二探索程序P12及第三探索程序P13與第四探索程序P14及一第五探索程序P15之間為亦或關係,亦即,若進行第二探索程序P12或第三探索程序P13,則不進行第四探索程序P14或第五探索程序P15,反之亦然。
第二探索程序P12及第三探索程序P13之間是亦或關係,亦 即,若進行第二探索程序P12,則不進行第三探索程序P13,反之亦然,且第二探索程序P12或第三探索程序P13係於第一探索程序P11之後進行。
第四探索程序P14及第五探索程序P15中包含第一探索程序P11,且第四探索程序P14及第五探索程序P15之間為亦或關係,亦即,若進行第四探索程序P14,則不進行第五探索程序P15,反之亦然。
在詳述探索程序P1前,茲先說明探索程序P1前所進行之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須說明的是,由於本實施例執行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因此,無線設備21係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C1’中。
請參考第2A圖,於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中,第一網路服務器10發送一探索資訊S21及一控制訊號S22予無線設備21,以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探索資訊S21可以係一廣播訊號(Broadcast Signal)、一單播訊號(Unicast Signal)或一多播訊號(Multicast Signal),控制訊號S22為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既有的一控制訊號,且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進行傳送。
於無線設備21藉由收發器210接收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後,處理器212可根據探索資訊S21獲知待搜無線設備11之一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並藉此由控制訊號S22獲知之待搜無線設備11的資源分配資訊,進而得知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暸解如何利用該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以及控制訊號S22得知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於此不贅述。
或者,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也可以先把該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 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之資訊直接附載於探索資訊S21,那麼,當無線設備21收到探索資訊S21時,則不需要再透過控制訊號S22或以其他方式才能獲得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之資訊。將接下來將進行探索程序P1。
於本實施例之第一探索程序P11中,可以有四種實施方式,舉例如下說明之。第一種實施方式,終端訊號S1為一任意訊號,且特徵資訊F1為一功率(Power)值。
具體而言,藉由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無線設備21知道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無線發送終端訊號S1,因此,無線設備21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聽取終端訊號S1,並藉以量測待搜無線設備11發送終端訊號S1之一功率並產生一功率值,此時,終端訊號S1為一任意訊號。
第二種實施方式,係以一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為特徵資訊F1來達成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的目的。此時,終端訊號S1為一任意訊號。
首先,無線設備21先量測待搜無線設備11發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終端訊號S1之該功率值,之後,再評估週遭的干擾訊號及背景雜訊,計算出一SINR值,此時,該SINR值即為特徵資訊F1。
第三種實施方式,終端訊號S1為一參考訊號(Reference Signal;RS)或一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具體來說,於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該參考訊號用來做為解 調變一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數據資料之通道估測用,該探測參考訊號用來協助第一網路服務器10評估哪些通道情況較好,來當作第一無線服務器10對網路資源的排程參考。
當待搜無線設備11上傳終端訊號S1,即該參考訊號或該探測參考訊號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時,處理器212透過收發器210於該特定通道聽取該參考訊號或該探測參考訊號,並據以量測該參考訊號或該探測參考訊號而獲得之一未知序列(Sequence)。
之後,處理器212將該未知序列與複數參考序列進行比較,而獲得複數筆相關值。此時,特徵資訊F1為該些相關值。該些參考序列為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之所有設備之終端訊號的所有可能序列,且係附載於探索資訊S21中傳送而來。
第四種實施方式,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對應至一特定上傳通道,例如是一實體上傳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此時終端訊號S1則是一反饋訊號,例如是一ACK/NACK訊號,於該實體上傳控制通道中進行上傳。該特定上船通道亦例如係一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此時終端訊號S1係一前導碼(Preamble),於該實體隨機存取通道中進行上傳。
具體來說,待搜無線設備11於該特定通道傳送終端訊號S1時,處理器212透過收發器210量測終端訊號S1(即該ACK/NACK訊號或是該前導碼)而獲得之一未知序列(Sequence)。
雷同於第三實施方式,隨後,之後,處理器212將該未知序列與複數參考序列進行比較,而獲得複數筆相關值。此時,特徵資訊F1為 該些相關值。該些參考序列為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之所有設備之終端訊號的所有可能序列,且係附載於探索資訊S21中傳送而來。
需說明的是,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的終端訊號S1及特徵資訊F1已說明如前,接下來之第二探索程序P12及第三探索程序P13將用以說明本發明如何利用第一探索程序P11中的各種實施方式判斷以產生一判斷結果R1。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判斷」係指比較特徵資訊與門檻值/臨界值,而非本文「定義」用語。
請繼續參考第2A圖,在第二探索程序P12中,係由無線設備21之處理器212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該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並產生一判斷結果R1,即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該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之結果。於此,無線設備21還包含一儲存器(圖未繪示),用以儲存一預設門檻值。
詳言之,當特徵資訊F1是該功率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之該功率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該預設功率門檻值,處理器212判斷該功率值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當特徵資訊F1是該SINR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二種實施方式所述之該SINR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SINR門檻值,處理器212判斷該SINR值高於該預設SINR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
當特徵資訊F1是該些相關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三種實施方式或第四種實施方式之該些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處理器212根據該些相關值進行判斷而產生判斷結果R1。
進一步而言,處理器212判斷該些相關值中,假設該未知序 列與該些參考序列中之一特定序列之一特定相關值高於該預設相關值,於一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Sequence-RNTI Mapping)中可得知該特定序列對應到待搜無線設備11之該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表示無線設備21搜尋到待搜無線設備11,並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而產生判斷結果R1。該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係附載於探索資訊S21而傳送給無線設備21。
需說明的是,若無線設備21已有該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由於該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已包含該些參考序列之相關資訊,因此,於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三及第四實施方式,不需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重複傳送該些參考序列,而直接利用該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計算該些相關值即可。
在產生判斷結果R1之後,無線設備21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並可透過收發器210將判斷結果R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以便第一網路服務器10進行記錄,且判斷結果R1之內容更可包含待搜無線設備11之一識別碼,該識別碼可以是上述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或一通用識別碼(Global Identification),惟將判斷結果R傳給第一網路服務器並非必要。
接下來,將說明第三探索程序P13。本程序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來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並產生判斷結果R1。首先,收發器210會先將特徵資訊F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後,則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來判斷特徵資訊F1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當然,該預設門檻值預先儲存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
當特徵資訊F1是該功率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種實施方式),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功率門檻值,第一網路服務器10判斷該功率值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當特徵資訊F1是該SINR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二種實施方式),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SINR門檻值,第一網路服務器10判斷該SINR值高於該預設SINR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
當特徵資訊F1是該些相關值(如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三種實施方式或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之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該些相關值與其預存之一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進行判斷而產生判斷結果R1。
進一步而言,第一網路服務器10判斷該些相關值當中,假設該未知序列與該等參考序列中之一特定序列之一特定相關值高於該預設相關值,且藉由儲存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一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Sequence-RNTI Mapping)中得知,該特定序列對應至待搜無線設備11之該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表示無線設備21搜尋到的設備是待搜無線設備11,並藉以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而產生判斷結果R1。
須說明的是,在產生判斷結果R1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判斷結果R1傳送給收發器210,以便處理器212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為於該搜尋範圍之內,且判斷結果R1之內容更包含待搜無線設備11之一識別碼,該識別碼可以是上述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或一通用識別碼。
有別於上述第一至第三探索程序P11-P13,本實施例還提供了另一種實施態樣,即第四探索程序P14及第五探索程序P15,再次強調,第四探索程序P14及第五探索程序P15之間的執行是亦或關係,換言之,若進行第四探索程序P14則不進行第五探索程序P15,反之亦同。
請參考第2B圖,與上述第一至第三探索程序P11-P13不同的是,第四探索程序P14及第五探索程序P15中,處理器212或第一網路服務器10可進一步對收發器210所接收到之終端訊號S1的該功率值先進行正規化,再判斷正規化後之功率值是否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或正規化後之功率值所計算出的SINR值是否高於該預設SINR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由於本實施例中主要係對該功率值進行正規化,因此,本實施例所指特徵資訊F1為該功率值或該SINR值(僅適用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或第二實施方式)。
首先說明第四探索程序P14,其所利用之一正規化資訊,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附載於探索資訊S21或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RRC,並傳送給無線設備21。該正規化資訊包含第一網路服務器10要求待搜無線設備11於傳送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發送功率值。
無線設備21進行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實施方式後,先獲得該功率值。之後,基本上直接由處理器212判斷該正規化後之功率值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或判斷正規化後之功率值計算出的該SINR值高於該預設SINR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隨後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之後,再將判斷結果R1傳送給 第一網路服務器10進行記錄,然此非必要。
惟不限於此,另一實施方式(圖未繪示),亦可將正規化後之功率值或基於正規化後之功率值計算出的該SINR值作為特徵資訊F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由第一網路服務器判斷該正規化後之功率值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或判斷正規化後之功率值計算出的該SINR值高於該預設SINR門檻值,而產生判斷結果R1,並將判斷結果R1回傳給無線設備21,俾處理器212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
接下來說明第五探索程序P15,其與第四探索程序P14之區別在於,其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對特徵資訊F1(於此僅限於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實施方式所述的該功率值)進行正規化。首先,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該正規化資訊儲存在自己之一儲存器中(不需將該正規化資訊傳送給無線設備10),並由收發器210將特徵資訊F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接著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對特徵資訊F1(即該功率值)進行正規化,可直接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判斷該正規化後之特徵資訊F1(即正規化後之該功率值)高於該預設功率門檻值產生判斷結果R1。
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判斷結果R1傳送給無線設備21之收發器210,俾處理器212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
接著,請參考第2C圖,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發明還可執行一分配程序P5,用以對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分配一資源。在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該資源指的是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間直接溝 通所用的一通道。分配程序P5分為兩種實施方式,分別為一第一分配程序P51及一第二分配程序P52。
第一分配程序P51及第二分配程序P52之間無法同時進行,是亦或進行關係,將第一分配程序P51及第二分配程序P52一併繪製於第2C圖僅為便於比較,並非限制。並且,分配程序P5並非本發明必須進行之程序。
於第一分配程序P51中,無線設備21根據自己與待搜無線設備11間之通訊需求,產生一直接通訊控制封包(Direct Communication Bearer Setup)S511並傳送給待搜無線設備11,藉以告知將該資源已提供給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後,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間,不需透過任何網路服務器,而係根據該資源直接進行資料交換。
於第二分配程序P52中,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分配給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該資源。詳言之,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一直接通訊控制封包S522傳送給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藉以告知將該資源已分配給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
之後,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間,不需透過網路服務器,而係根據該資源直接進行資料交換。當然,若係利用此程序,前提是無線設備21須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C1’之內。
當然,無線設備21也可以搜尋到待搜無線設備11之後,透過其他通訊標準(例如,Wireless Fidelity;WiFi)與待搜無線設備11進行資料交換,本領域之技術人員瞭解其進行方式,於此不贅述。
特別舉例說明探索程序P1中之各種實施方式、探索/排程資 訊提供程序P2及分配程序P5的交互運用範例,例一,進行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探索程序P12;例二,進行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及第五探索程序P15;例三,進行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及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三實施方式;例四,進行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及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四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請參考第1A、第1B及第3圖,第3圖繪示第三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本實施例提供了有別於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之另一種實施態樣,即針對如何獲知待搜無線設備11將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之相關資訊,除了藉由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外,亦可透過一預先分配資源程序P3為之。
須特別說明的是,利用預先分配資源程序P3之實施態樣係以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為服務範圍C1。由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未服務無線設備21,因此無線設備21無法透過第一網路服務器10取得終端訊號S1係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發送之訊號。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設備21更包含一儲存器(圖未繪示),且用以儲存預先分配之待搜無線設備11之一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無線設備21可藉由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獲知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該特定時間及該特定頻率。舉例來說,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可由系統內定或由曾經服務過無線設備21之一演進數據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或第一無線網路服務器10而來。無線設備21之該儲存器則儲存了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並於該特定頻率及特定時間時,無線設備21根據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聽取待搜無線設備11之終端訊號S1。
之後,處理器212以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實施方式進行,獲得特徵資訊F1後,處理器212透過第二探索程序P12之判斷方法產生判斷結果R1,並據以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位於該搜尋範圍之內,惟由於無線設備21並未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內,因此,不進行第二探索程序P12中將判斷結果R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程序。
需說明的是,若於本實施例中進行上述第一探索程序P11之第三及第四實施方式,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更包含該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請參考第1A、第1B及第4圖,第4圖描繪第四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之一無線網路系統與第二實施例中之無線網路系統1及其元件相同,並沿用第二實施例中之所有程序。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設備21係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C1’之內,但由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並沒有傳送探索資訊S21給無線設備21,因此無線設備21無法得知待搜無線設備11之該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以及於何頻率及何時間傳送終端訊號S1,因此,無線設備21必須要對所有的頻率及時間資源進行全面性的搜尋。
首先,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一排程資訊(Scheduled Information)儲存在其儲存器中,該排程資訊包含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之所有設備之相關資訊,該相關資訊例如是該些設備使用之一上傳資源或一序列與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映射表。然由於無線設備21不知道跟待搜無線設備11有關的資訊,因此,其必須在每個頻率及每個時間進行第一探索程序P11。
處理器212在每個頻率及每個時間進行第一探索程序P11後,建立一上行傳輸映射表(Uplink Mapping Table),用以記載其在每個可能的頻率及時間所搜尋到的各該設備之一特徵資訊(當然也包括待搜無線設備11的終端訊號S1對應之特徵資訊F1),之後,處理器212擷取其中之一利用資源報告資訊(Utilized Resource Report Information)S9並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其中該利用資源報告資訊S9包含特徵資訊F1。
該上行傳輸映射表,若是以該些特徵資訊為功率值時,舉例如下表:
其中該表之縱軸及橫軸分別為頻率及時間,每個表格中之內容則表示各該特徵資訊,舉例而言,該些特徵資訊包含特徵資訊F1、一第二特徵資訊、一第三特徵資訊、一第四特徵資訊、一第五特徵資訊、一第六特徵資訊、一第七特徵資訊及、一第八特徵資訊。
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判斷利用資源報告資訊S9中之特徵資訊F1高於存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一預設門檻值及該排程資訊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並產生一判斷結果R10,第一網路服務器10並將判斷結果R10傳送給無線設備21,俾無線設備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
當然,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也可以不將判斷結果R10傳送給無線設備21,而係直接將一直接通訊控制封包(圖未繪示)傳送給無線設備 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後,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間,不需透過任何網路服務器,而係根據該直接通訊控制封包中所載分配給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資源直接進行資料交換。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請參考第1A、第1B、第5A至5C圖,第5A至5C圖係分別繪示本發明之一時序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設備搜尋,以及達成特定服務搜尋目的,更可於探索程序P1之前執行一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且本實施例之一無線網路系統與第二實施例中之無線網路系統1及其元件相同,並沿用第二實施例中之所有程序。
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有數種實施方式,以下分別以一第一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一第二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2、一第三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3、一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4及一第五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5進行說明,且其間為抑或執行關係,繪製於同一圖中僅為便利,並非一併執行之意。
特別說明,如欲利用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進行服務項目之預定,無線設備21必須係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C1’之內,且第一至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P44必有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第五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5則不需要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而無論係何預定服務項目程序,第一網路服務器10儲存一全部服務映射表(All-Service Mapping Table)S411,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原則上記載了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之所有設備之相關資訊,包含這些設備使用的服務代碼,如表格1所示:
這些服務代碼所對應的服務,例如是傳訊系統的服務、網路通話系統的服務等等。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例如是由演進數據封包核心EPC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惟不限於此。
第一至第三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P43請參考第5A圖。
於第一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中,第一網路服務器10在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中對使用特定服務代碼之無線設備進行篩選,例如,其只選擇表格1中之該第二服務代碼,因此,第一網路服務器10自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篩選出與該第二服務代碼對應之無線設備21、待搜無線設備11及一第二無線設備。
之後,只將無線設備21、待搜無線設備11及該第二無線設備之各該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附載於探索資訊S21,且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也只需要將探索資訊S21傳送給與該第二服務代碼對應之無線設備21、待搜無線設備11及一第二無線設備,而不是第一網路服務器10所服務的所有無線設備。
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以如第二實施例中所述之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將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傳送給無線設備21,無線設備21接收到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後,即知道待搜無線設備11傳送 終端訊號S1所使用之頻率及時間及該第二無線設備傳送其終端訊號所使用之頻率及時間,因此,根據這些資訊,無線設備21會在待搜無線設備11傳送終端訊號S1所使用之頻率及時間及該第二無線設備傳送其終端訊號所使用之頻率及時間進行如第二實施例所述之探索程序P1,獲得判斷結果R1後,並據以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位於無線設備21之該待搜範圍之內。
第二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2與第一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不同處在於,係先由無線設備21提供一項或數項服務項目,並藉此產生一特定服務項目資訊S421。無線設備21由收發器210將特定服務項目資訊S421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特定服務項目資訊S421及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來得知對應至特定服務項目資訊S421且為其所服務之該些無線設備。
接著,如第一預定服務項目P41中所述,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對應至特定服務項目資訊S421的該些無線設備之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附載在探索資訊S21中,其他程序則如第一預定服務項目P41所進行之程序,於此不贅述。
至於第三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3,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直接附載於探索資訊S21並傳送給無線設備21,而不經過篩選。在此情形下,原則上第一網路服務器10係將探索資訊S21廣播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所服務的所有無線設備。
在無線設備21接收探索資訊S21後,則由無線設備21根據其所需要的服務代碼,篩選出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對應至該需要的服務代碼之該些無線設備,來縮減其搜尋範圍,並根據第一網路服務器10所傳送之 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得知該些無線設備之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或各自使用何頻率及何時間上傳各自的終端訊號。
之後,進行如第二實施例中所述之探索程序P1並獲得判斷結果R1,其細節不再贅述。無線設備21並根據判斷結果R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係位於無線設備21知該搜尋範圍之內。
於其他實施態樣,也可以由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間相互搜尋。舉例來說,假定目前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所要進行搜尋目的與表格1中之該第二服務代碼有關,則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各自接收到第一網路服務器10所廣播之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後,若是以無線設備21為搜尋角色,根據探索資訊S21中所附載之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以獲得及篩選出相應於該第二服務代碼之待搜無線設備11及該第二無線設備之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及上傳訊號所使用之資源。
雷同地,若是以待搜無線設備11為搜尋角色,根據探索資訊S21中所附載之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以獲得及篩選出相應於該第二服務代碼之無線設備21及該第二無線設備之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及上傳訊號所使用之資源。
接下來,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以上述第三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3所論述之無線設備21如何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的方式,相互定義在彼此之搜尋範圍之內。此相互搜尋主要係基於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所使用之服務之特性及需求。舉例來說,該第二服務代碼所對應之服務是需要相互搜尋的服務。
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4請參考第5B圖。於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4中,第一網路服務器10同樣先儲存了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其所服務的各該無線設備所使用之服務,建立專屬各該無線設備之服務映射表(Service Mapping Table)。
例如,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中之資訊,建立專屬於無線設備21之一專屬映射表(Specific Mapping Table)S441,例示為下列表格2:
由於在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中,無線設備21有使用的服務僅該第一服務代碼及該第二服務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因此,此專屬於無線設備21之專屬映射表S441僅包含該第一服務代碼及該第二服務代碼所對應的該些無線設備。
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專屬映射表S441附載於探索資訊S21,於此,由於每個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所服務之各該無線設備之專屬映射表皆不相同,因此,本程序中之探索資訊S21為一單播訊號。
基於與前述其他預定服務項目程序類似的概念,無線設備21自第一網路服務器10收到探索資訊S21及控制訊號S22後,會執行探索程序P1,以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位於該服務範圍之內。
需說明的是,於本程序中,無線設備21只搜尋與專屬映射表 S441之該第二服務代碼有關之設備,那麼即使無線設備21聽取到來自待搜無線設備11、該第二待搜無線設備、該第三待搜無線設備之終端訊號,但由於該第三待搜無線設備並未使用該第二服務代碼所對應之服務,因此,該第三無線設備並非於無線設備21之搜尋範圍之內。
此外,於第一至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1至P44中之探索/排程資訊提供程序P2,其探索資訊S21的內容會隨著不同的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而有所改變。於探索程序P1中,無線設備21係利用終端訊號S1及該附載於探索資訊S21的搜索資訊(特定服務代碼之無線網路暫用識別碼或專屬映射表等等)進而獲得待搜無線設備11之特徵資訊F1。
接下來,第五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5請參考第5C圖。於第五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5中,第一網路服務器10同樣先儲存了全部服務映射表S411及一對應表S452,對應表S441中記載了各設備與其利用之資源之對應關係。第五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5與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4之內容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於,本程序之一專屬映射表S451除了提供第四預定服務項目程序P44之專屬映射表S441之資訊外,還提供了於專屬映射表S441中之該些無線設備所使用之資源區塊。以下茲將專屬映射表S451例示為下列表格3:
以表格3之例示為說明,若無線設備21要搜尋的是與該第二服務代碼對應之待搜無線設備11,其僅知對應至該第二服務代碼之設備有待搜無線設備11及第二無線設備31,且他們所使用之資源為一第二資源區塊,而不知道待搜無線設備11及第二無線設備31各自之使用之資源區塊。或甚至該表格3沒有「設備」的欄位,無線設備21是在第二資源區塊中全部進行聽取。
因此,無線設備21於該第二資源區塊中進行第一探索程序P11,即聽取待搜無線設備11及第二無線設備31分別發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終端訊號S1及一第二終端訊號S3並分別透過第一探索程序P11中之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產生特徵資訊F1及第二特徵資訊F2,接著將特徵資訊F1及第二特徵資訊F2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
接著,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進行第三探索程序P13或第五探索程序P5中關於獲得判斷結果之程序而產生判斷結果R2,並比對其之前儲存之對應表S452,以據以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即無線設備21搜尋到待搜無線設備11。最後,將判斷結果R2傳送給無線設備21,俾無線設備2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
本實施例在將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判斷結果R2傳送給無線設備21後,進行第二實施例之第一分配程序P51。惟第一分配程序P51並非必須,亦可不進行。或者,第一網路服務器10直接進行第二分配程序P52,而不將判斷結果R2傳送給無線設備21。
於其他實施態樣,專屬映射表S451表示資源區塊的方式, 可以是精確地表示於專屬映射表S451中之各無線設備之資源區塊,若係利用此實施態樣,則由處理器212直接根據特徵資訊F1自行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即可,其判斷之方式,可以參考第二實施例中之第二探索程序P12或第四探索程序P14。當然,最後也可以進行分配程序P5,惟非必要。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請參考第6A及第6B圖,第6A圖係描繪本實施例之一無線網路系統1’之示意圖,第6B圖係描繪本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1’中之設備與第二實施例中之設備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無線網路系統1’更包含一第二網路服務器20,並且無線設備21位於第二網路服務器20之一服務範圍C3之內,因此由第二網路服務器20服務,待搜無線設備11則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因此,於本實施例中,並無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之「第一網路服務器10同時服務無線設備21」的情形。本發明將沿用第二實施例中之程序。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網路服務器20儲存關於其所安排的資源之一排程資訊S6。並且,無線設備21進行第一探索程序P11對待搜無線設備11之終端訊號S1進行量測而獲得特徵資訊F1。
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在進行上述探索程序P11之前,無線設備21未被告知待搜無線設備11的相關資訊,因此,無線設備21不知道待搜無線設備11是在何時以及利用何頻率進行終端訊號S1的上傳,因此,無線設備21係於所有時間及所有頻率進行聽取,以獲得特徵資訊F1。
在無線設備21獲得特徵資訊F1之後,將特徵資訊F1傳送給第二網路服務器20,由第二網路服務器20將特徵資訊F1與排程資訊S6之內 容作比較,卻發現排程資訊S6中並未有與特徵資訊F1符合之資料,因此,第二網路服務器20向鄰近之第一網路服務器10要求取得其一排程資訊(交換資訊),以確認待搜無線設備11係由第一網路服務器10服務,之後判斷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產生一判斷結果R3。此處之判斷可利用第二探索程序P12中之判斷實例,茲不贅述。
之後,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將判斷結果R3傳送給無線設備21,俾無線設備21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無線設備21之該搜尋範圍之內。
須說明的是,於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該資源為一通道,且第二網路服務器20及第一網路服務器10透過一X2介面(X2 Interface)交換資訊。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請參考第7圖,其係描繪本實施例之一時序流程圖。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與第二實施例之無線網路系統1大致相同,且無線設備21位於第一網路服務器10之服務範圍C1’之內。本實施例中,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同時為搜尋者亦為被搜尋者,由該兩者進行雙向搜尋。本發明將沿用第二實施例中之程序。
於本實施例中,首先,無線設備21利用第一探索程序P11對待搜無線設備11之終端訊號S1進行量測而獲得特徵資訊F1,雷同地,待搜無線設備11利用第一探索程序P11對無線設備21上傳給第二網路服務器20之一第三終端訊號進行量測而獲得一第三特徵資訊,於此假定待搜無線設備11所使用之第一探索程序P11為第一探索程序P11”,以便區別。
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在進行上述第一探索程序P11及第一探索程序P11”之前,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皆未被告知彼此的相關 資訊,因此,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彼此不知道對方是在何時以及利用何頻率進行終端訊號S1/該第三終端訊號的上傳,因此,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係於所有時間及所有頻率進行聽取,以獲得特徵資訊F1及該第三特徵資訊。
在無線設備21上傳該第三終端訊號及待搜無線設備11上傳終端訊號S1時,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無線設備21之該第三終端訊號及待搜無線設備11之終端訊號S1建立並儲存一上傳排程資訊(Uplink Scheduled Information)S8,上傳排程資訊S8係用來記錄第一網路服務器10對其服務之設備之資源排程,例如是一網路暫用識別碼對應使用資源的映射表(RNTI-Resource Mapping Table),也就是紀錄了每個網路暫用識別碼所使用的資源之對應關係。
之後,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分別將特徵資訊F1及該第三特徵資訊記載於一第三上傳映射表(Uplink Map Table)T3及一第四上傳映射表T4,並分別將第三上傳映射表T3及第四上傳映射表T4傳送給第一網路服務器10。
接著,第一網路服務器10根據判斷第三上傳映射表T3中之特徵資訊F1高於一預設門檻值、第四上傳映射表T4中之該第三特徵資訊高於該預設門檻值以及自己儲存之上傳排程資訊S8,據以判斷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都在彼此之搜尋範圍之內並產生一判斷結果R4,並分別將判斷結果R4告知無線設備21及待搜無線設備11,則無線設備21可根據判斷結果R4定義待搜無線設備11於其搜尋範圍之內,並且待搜無線設備11亦可根據判斷結果R4定義無線設備21於其搜尋範圍之內。
透過以上各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無線設備可藉由待搜無線設備及網路服務器之間利用之一既有的資源,例如於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下之一通道及一訊號,藉以獲得與該待搜無線設備之特徵資訊,利用該特徵資訊,該無線設備即可獲知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搜尋範圍之內,以達成鄰近探索的目的。本發明不需要利用一全新的資源來讓該無線設備進行鄰近探索,因此,可大大地提升無線網路系統之資源之可利用率及效率。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無線網路系統
10‧‧‧網路服務器
11‧‧‧待搜無線設備
21‧‧‧無線設備
210‧‧‧收發器
212‧‧‧處理器
S1‧‧‧終端訊號

Claims (28)

  1. 一種對一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之一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由利用一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構之一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該待搜無線設備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用以服務該無線設備;其中,於該終端訊號傳送前,該收發器更自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接收一探索資訊及一控制訊號,其中該探索資訊為一廣播訊號、一單播訊號及一多播訊號之其中之一,該處理器係根據該探索資訊及該控制訊號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收發器於接收該探索資訊之前,更發送一特定服務項目資訊予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俾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根據該特定服務項目資訊傳送該探索資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探索資訊附載一 映射表,該處理器則根據該映射表及該控制訊號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收發器於聽取該終端訊號前,更用以接收一專屬映射表,該處理器根據該專屬映射表藉由該收發器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聽取該終端訊號。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特徵資訊及該預設門檻值為:一功率值及一預設功率門檻值、一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及一預設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門檻值、以及正規化功率值及預設功率門檻值之其中之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終端訊號為一參考訊號,該處理器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量測到一未知序列,並計算該未知序列及對應至該終端訊號之一參考序列之一相關值;其中,該特徵資訊為該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對應至一特定上傳通道,該終端訊號為於該特定上傳通道中進行上傳,該處理器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量測到一未知序列,並計算該未知序列及對應至該終端訊號之一參考序列之一相關值;其中,該特徵資訊為該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係由該處理器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該判斷結果。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該無線設備;其中,該收發器更用以將該特徵資訊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以使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該判斷結果,該收發器並自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接收該判斷結果。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更包含一儲存器,用以儲存該待搜無線設備之一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該處理器利用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致能該收發器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聽取該終端訊號。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設備,其中,一第二網路服務器用以服務該無線設備,且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及該第二網路服務器皆隸屬於一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收發器更用以將該特徵資訊傳送給該第二網路服務器,以使該第二網路服務器向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取得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之一排程資訊,並根據該排程資訊及基於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該預設門檻值進而產生該判斷結果。
  13. 一種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網路服務器,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係利用一長期演進技術;一待搜無線設備,由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用以 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以及一無線設備,用以對該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用以服務該無線設備;其中,於該終端訊號傳送前,該收發器更自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接收一探索資訊及一控制訊號,其中該探索資訊為一廣播訊號、一單播訊號及一多播訊號之其中之一,該處理器係根據該探索資訊及該控制訊號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於傳送該探索資訊之前,自一演進數據封包核心接收一特定服務項目資訊,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並根據該特定服務項目資訊傳送該探索資訊。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收發器於接收該探索資訊之前,更發送一特定服務項目資訊予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則根據該特定服務 項目資訊傳送該探索資訊。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探索資訊附載一映射表,該處理器則根據該映射表及該控制訊號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收發器於聽取該終端訊號前,更用以接收一專屬映射表,該處理器根據該專屬映射表藉由該收發器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聽取該終端訊號。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特徵資訊及該預設門檻值為:一功率值及一預設功率門檻值、一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及一預設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門檻值、以及正規化功率值及預設功率門檻值之其中之一。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終端訊號為一參考訊號,該處理器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量測到一未知序列,並計算該未知序列及對應至該終端訊號之一參考序列之一相關值;其中,該特徵資訊為該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對應至一特定上傳通道,該終端訊號為於該特定上傳通道中進行上傳,該處理器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量測到一未知序列,並計算該未知序列 及對應至該終端訊號之一參考序列之一相關值;其中,該特徵資訊為該相關值,該預設門檻值為一預設相關值。
  22.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係由該處理器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該判斷結果。
  23.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該無線設備;其中,該收發器更用以將該特徵資訊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則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而產生該判斷結果,該收發器並自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接收該判斷結果。
  2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無線設備更包含一儲存器,用以儲存該待搜無線設備之一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該處理器利用該預定上傳資源分配資訊致能該收發器於該特定頻率及該特定時間聽取該終端訊號。
  2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存有一排程資訊,並自該收發器接收該特徵資訊,以及,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根據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該預設門檻值及該排程資訊而產生該判斷結果。
  2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無線網路系統,更包含用以服務該無線設備之一第二網路服務器;其中,該收發器更用以將該特徵資訊傳送給該第二 網路服務器,以使該第二網路服務器向該第一網路服務器取得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之一排程資訊,並根據該排程資訊及判斷該特徵資訊高於該預設門檻值進而產生該判斷結果。
  27. 一種對一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之一無線設備,該待搜無線設備由利用一長期演進技術架構之一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該待搜無線設備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以及一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正規化後之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28. 一種無線網路系統,包含:一第一網路服務器,其中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係利用一長期演進技術;一待搜無線設備,由該第一網路服務器服務,用以於一特定頻率及一特定時間將一終端訊號傳送給該第一網路服務器;以及一無線設備,用以對該待搜無線設備進行搜尋,該無線設備包含:一收發器;以及 一處理器,與該收發器電性連接,用以藉由該收發器聽取該終端訊號而獲得與該終端訊號有關之一特徵資訊,該處理器基於正規化後之該特徵資訊高於一預設門檻值之一判斷結果而定義該待搜無線設備係於該無線設備之一搜尋範圍之內。
TW102146866A 2013-01-09 2013-12-18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TWI572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50362P 2013-01-09 2013-01-09
US201361750363P 2013-01-09 2013-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284A TW201429284A (zh) 2014-07-16
TWI572226B true TWI572226B (zh) 2017-02-21

Family

ID=51042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6866A TWI572226B (zh) 2013-01-09 2013-12-18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92680A1 (zh)
CN (1) CN103916811A (zh)
TW (1) TWI5722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2361B2 (en) * 2013-08-09 2016-12-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to-device for open discover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6738A1 (en) * 2007-07-10 2011-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chang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268101A1 (en) * 2010-04-15 2011-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20120059935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elect and to reselect a resource for peer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1349B2 (en) * 2007-02-21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node search procedure
US8521893B2 (en) * 2008-06-27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te proximity based peer discovery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9154267B2 (en) * 2012-07-02 2015-10-06 Intel Corporatio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8903419B2 (en) * 2012-08-31 2014-12-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ptimization on network assisted proximity services discovery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6738A1 (en) * 2007-07-10 2011-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witching between resources and/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chang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268101A1 (en) * 2010-04-15 2011-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20120059935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elect and to reselect a resource for peer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92680A1 (en) 2014-07-10
CN103916811A (zh) 2014-07-09
TW201429284A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08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692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192298A1 (en) Random access techniques for fixed devices in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JP6294002B2 (ja) 距離推定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US9521675B2 (en) Opportunistically utilizing media resources
US20120300662A1 (en)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KR20140073453A (ko)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에서 정보를 교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35937A1 (zh) 一种传输的方法及终端
US9674881B2 (en) Device to device beacon, user equipment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3615279B (zh) 无线链路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6155113A1 (zh)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系统
JP6953505B2 (ja) 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7046703B (zh) 接入控制方法和基站
KR101864238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스테이션
KR2015001279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발견 신호 자원 재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50289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免許不要帯域で通信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14101203A1 (zh) 邻近身份指示码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TWI572226B (zh) 無線設備及無線網路系統
JP6835074B2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201911910A (zh) 無線通訊方法及系統
CN115915073A (zh) 一种终端感知方法及装置
TW201509223A (zh) 確定裝置對裝置(d2d)對的通信資源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CN111989585B (zh) 相对定位的方法、终端、基站、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11565A1 (zh) 相对定位的方法、终端、基站、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7884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