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863B -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4863B
TWI654863B TW103135062A TW103135062A TWI654863B TW I654863 B TWI654863 B TW I654863B TW 103135062 A TW103135062 A TW 103135062A TW 103135062 A TW103135062 A TW 103135062A TW I654863 B TWI654863 B TW I6548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8744A (zh
Inventor
高野裕昭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28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8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8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含:電路,擷取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的系統資訊、以及控制系統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Description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裝置對裝置通訊(D2D通訊)是二或更多終端裝置直接傳送及接收訊號之通訊,不像典型的蜂巢式通訊,在蜂巢式通訊中,基地台與終端裝置傳送及接收訊號。基於此理由,期望D2D通訊被用以產生與典型的蜂巢式通訊不同之用於終端裝置的新用途情境。舉例而言,可思及各式各樣的應用,例如藉由接近的終端裝置之間或是接近的終端裝置群組之間的資料通訊而共享資訊、從安裝的終端裝置散佈資訊、以及稱為機器對機器(M2M)通訊之機器間的自主通訊。
此外,可思及D2D通訊將被實用於資料卸載以回應導因於近來智慧型電話的增加之資料交通的顯著增加。舉例而言,近年來,急遽需求傳送及接收視訊影像串流資 料。但是,由於視訊影像典型上具有大的資料量,所以,會有消耗很多無線電接取網路(RAN)資源之問題。結果,假使終端裝置是在適用於彼此通訊的D2D通訊狀態中時,例如當終端裝置是彼此短距離時,視訊影像資料可以卸載至D2D通訊,藉以緩和資源消耗以及處理RAN上的負載。依此方式,D2D通訊提供值給電信載波及使用者。基於此理由,D2D通訊目前被視為長程演進(LTE)的一重要技術領域,以及受到第3代夥伴專案(3GPP)標準委員會的注意。
舉例而言,非專利文獻1揭示D2D通訊的使用情形。
[參考文獻] [非專利文獻] [NPL1]
3GPP TR 22.803, “第3代夥伴專案(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技術規格組服務及系統態樣(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 and System Aspects);近程服務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for Proximity Service(ProSe))”。
舉例而言,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傳送使另一裝 置能夠發現執行D2D通訊的探索訊號。但是,假使支援載波聚集時,執行D2D通訊的其它終端裝置無法決定上述探索訊號在那一分量載波上傳送、以及探索訊號是否可接收的。基於此理由,舉例而言,其它終端裝置可以執行偵測處理,用於偵測在全分量載波上傳送的訊號上的探索訊號。結果,在該其它終端裝置上的負載增加。
因此,希望提供機制,能夠節制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D2D通訊)之裝置的負載。
根據本揭示之實施例,提供通訊控制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載波資訊係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係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根據本揭示的另一實施例,提供通訊控制方法,其包含:擷取載波資訊,載波資訊係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以處理器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根據本揭示之另一實施例,提供終端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載波資訊係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用於傳送探 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會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載波資訊以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
根據本揭示之另一實施例,提供終端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個別載波資訊,個別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由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控制個別載波資訊對基地台的傳送。
根據本揭示之另一實施例,提供終端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載波資訊係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載波資訊而控制載波資訊的傳送。
根據本揭示之另一實施例,提供終端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有關的資訊,控制單元以探索訊號在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上傳送之方式,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
根據本揭示之另一實施例,提供終端裝置,其包含擷取單元及控制單元,擷取單元擷取出自用於載波聚集之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一分量載波之有關資訊,控制單元以對 在一分量載波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的方式,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探索訊號是在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上傳送的訊號。
根據本揭示的另一實施例,通訊控制裝置包含擷取系統資訊、以及控制系統資訊傳送給終端裝置之電路,系統資訊會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
在本揭示的另一實施例中,終端裝置包含擷取系統資訊、以及控制偵測處理之電路,系統資訊會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偵測處理是用於根據系統資訊而偵測探索訊號。
在本揭示的另外實施例中,終端裝置包含擷取使終端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個別資訊、以及控制個別資訊傳送給基地台之電路。
在本揭示的仍然另外實施例中,終端裝置包含擷取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以及根據所述資訊而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的電路。
根據如上所述之本揭示的實施例,能夠為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D2D通訊)的裝置節制負載。注意,上述功效並非嚴格限定,以及,取代上述功效或上述功效之外,也呈現任何在本揭示中標示的任何功效或從本揭示推論的其 它功效。
1‧‧‧通訊系統
10‧‧‧胞
11‧‧‧基地台
21A~21F‧‧‧終端裝置
100‧‧‧基地台
100-1‧‧‧基地台
100-4‧‧‧基地台
110‧‧‧天線單元
120‧‧‧無線電通訊單元
130‧‧‧網路通訊單元
140‧‧‧儲存單元
150‧‧‧處理單元
151‧‧‧資訊擷取單元
153‧‧‧通訊控制單元
160‧‧‧處理單元
161‧‧‧資訊擷取單元
163‧‧‧通訊控制單元
200‧‧‧終端裝置
200-4‧‧‧終端裝置
200A‧‧‧終端裝置
200B‧‧‧終端裝置
200C‧‧‧終端裝置
210‧‧‧天線單元
220‧‧‧無線電通訊單元
230‧‧‧儲存單元
240‧‧‧輸入單元
250‧‧‧顯示單元
260‧‧‧處理單元
261‧‧‧資訊擷取單元
263‧‧‧通訊控制單元
265‧‧‧顯示控制單元
270‧‧‧處理單元
271‧‧‧資訊擷取單元
273‧‧‧通訊控制單元
263‧‧‧通訊控制單元
273‧‧‧通訊控制單元
280‧‧‧處理單元
281‧‧‧資訊擷取單元
283‧‧‧通訊控制單元
285‧‧‧顯示控制單元
290‧‧‧處理單元
291‧‧‧資訊擷取單元
293‧‧‧通訊控制單元
800‧‧‧eNB
810‧‧‧天線
820‧‧‧基地台裝置
821‧‧‧控制器
822‧‧‧記憶體
823‧‧‧網路介面
824‧‧‧核心網路
825‧‧‧無線電通訊I/F
826‧‧‧基頻帶(BB)處理器
827‧‧‧RF電路
840‧‧‧天線
850‧‧‧基地台裝置
851‧‧‧控制器
852‧‧‧記憶體
853‧‧‧網路介面
856‧‧‧基頻帶處理器
857‧‧‧連接介面
855‧‧‧無線電通訊介面
860‧‧‧RRH
861‧‧‧通訊介面
863‧‧‧無線電通訊介面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器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音器
912‧‧‧無線電通訊介面
913‧‧‧基頻帶處理器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全球定位系統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儲存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音器
933‧‧‧無線電通訊介面
934‧‧‧基頻帶處理器
938‧‧‧電池
942‧‧‧交通工具側模組
圖1是用於說明D2D通訊的實例之說明圖。
圖2顯示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通訊系統配置之實例的說明圖。
圖3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基地台的配置實例。
圖4是說明圖,用於顯示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第一實例。
圖5是用於說明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第二實例的說明圖。
圖6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終端裝置的配置實例。
圖7是用於顯示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第一實例的說明圖。
圖8是用於顯示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第二實例的說明圖。
圖9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10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之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11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終端裝置的配置實例。
圖12是用於顯示第二實施例中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實例的說明圖。
圖13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14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終端裝置的配置實例。
圖15是顯示第三實施例中轉發探索訊號的實例之說明圖。
圖16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17是流程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遞送探索訊號有關的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18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基地台配置實例。
圖19是用於顯示無線電格及子格之說明圖。
圖20是用於顯示資源池的第一實例之說明圖。
圖21是用於顯示資源池的第二實例之說明圖。
圖22是用於顯示傳送資源資訊的實例之說明圖。
圖23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終端裝置的配置實例。
圖24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圖25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的技術之eNB配置的第一實例。
圖26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eNB配置的第二實例。
圖27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智慧型電話配置的實例。
圖28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汽車導航裝置配置的實例。
於下,將參考附圖詳細地說明本揭示之較佳實施例。注意,在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功能及結構之結構元件以相同代號表示,以及省略這些結構元件的重複說明。
而且,在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功能及結構之元件在某些情形中以後附於相同代號後的不同文字表示。舉例而言,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功能及結構之多個元件被適當地區分為終端裝置200A、200B、200C、等等。另一方面,當未特別地區別具有實質上相同的功能及結構之多個元件中的各元件時,僅給予相同的代號。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A、200B、及200C當未被特別區別時,將簡單地標示為終端裝置200。
於下,將以下述次序進行說明。
1.導言
2.通訊系統配置概要
3.第一實施例
3.1.基地台配置
3.2.終端裝置配置
3.3.處理流程
3.4.第一修改
3.5.第二修改
4.第二實施例
4.1.終端裝置配置
4.2.處理流程
5.第三實施例
5.1.終端裝置配置
5.2.處理流程
6.第四實施例
6.1.基地台配置
6.2.終端裝置配置
6.3.處理流程
7.應用
7.1.基地台有關的應用
7.2.終端裝置有關的應用
8.結論
<<1.導言>>
首先,將參考圖1,說明與D2D通訊有關的技術及考量。
(D2D通訊情形)
在例如3GPP的服務及系統態樣(SA)1等組別中討論、及在TR 22.803中說明D2D通訊的使用情形。注意,雖然TR 22.803揭示使用情形,但是,未揭示實現這些使用情形的特定配置或方法。
-D2D通訊的使用
在一般LTE系統中,基地台與終端裝置無線地通訊,但是終端裝置彼此間未無線地通訊。但是,需要使終端裝置彼此間能夠為了公共安全用途或其它一般用途而直接無線地通訊之技術。
舉例而言,公共安全用途包含反碰撞警告及災難警告。由於大部份的公共安全用途被預期與緊急狀況有關,所以,D2D通訊中的響應時間被視為是重要的。
同時,舉例而言,其它一般用途包含資料卸載。根據藉由D2D通訊之資料卸載,能夠降低蜂巢式通訊網路上的負載。
-涵蓋區
D2D通訊可以在基地台的涵蓋區之內執行,以及也可在基地台的涵蓋區外執行。替代地,假使一終端裝置在基地台的涵蓋區之內,而另一終端裝置在涵蓋區外時,則由這些終端裝置執行D2D通訊。於下,將參考圖1,說明使用情形的具體實例。
圖1是用於說明D2D通訊的實例之說明圖。參考圖1,顯示基地台11及多個終端裝置21(亦即,終端裝置21A至21F)。關於D2D通訊的第一實例,位於由基地台11形成的胞10之內的終端裝置21A及終端裝置21B(亦即,基地台11的涵蓋區)執行D2D通訊。此D2D通訊稱為涵蓋區內D2D通訊。關於D2D通訊的第二實例,位於胞10之外的終端裝置21C及終端裝置21D執行D2D通訊。此D2D通訊稱為涵蓋區外D2D通訊。關於D2D通訊的第三實例,位於胞10之內的終端裝置21E與位於胞10之外的終端裝置21F執行D2D通訊。此D2D通訊稱為部份涵蓋區D2D通訊。從公共安全的觀點而言,涵蓋區外D2D通訊及部份涵蓋區D2D通訊也是重要的。
(直到D2D通訊的流程:第一實例)
關於第一實例,依序執行同步、探索、及連接建立,之後,執行D2D通訊。
-同步
當二終端裝置位於基地台的涵蓋區(亦即,由基地台形成的胞)之內時,藉由使用來自基地台的下行鏈路訊號而取得與基地台的同步,二終端裝置能夠彼此同步至某程度。
另一方面,舉例而言,假使嘗試執行D2D通訊的二終端裝置中至少之一位於基地台的涵蓋區(亦即,由基地 台形成的胞)之外時,二終端裝置中至少之一傳送用於D2D通訊中的同步之同步訊號。
-探索
探索是終端裝置辨識附近的另一終端裝置的存在之處理。換言之,探索也稱為終端裝置發現另一終端裝置的處理或是終端裝置由另一終端裝置發現的處理。
藉由例如傳送及接收探索訊號以執行探索,探索訊號係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D2D通訊的裝置。更具體而言,舉例而言,二終端裝置中之一傳送探索訊號,而二終端裝置中之另一終端裝置接收該探索訊號。另一終端裝置接著嘗試與終端裝置通訊。
注意,藉由使嘗試執行D2D通訊之二終端裝置在傳送或接收探索訊號之前預先同步,適當地偵測探索訊號。
(直到D2D通訊之流程:另一實例)
關於第二實例,也執行同步、探索、及要報告的意義之識別。
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可能的技術包含將意義授予探索訊號本身之技術、以及以另一訊號傳送意義的技術。前者使得接收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能夠藉由偵測探索訊號而立即辨識要報告的意義。根據此技術,舉例而言,用於探索訊號的資源會增加,但,意義會被立即傳送。另一方面,後一技術使得接收探索訊號的裝置能夠藉由偵測探索 訊號以得知另一終端裝置的存在,以及,藉由接收增加的訊號而辨識要報告的意義。根據此技術,傳送意義會耗時,但是用於探索訊號本身的資源會降低。
(與探索有關的負載)
在終端裝置上與探索有關的負載包含傳送探索訊號的負載、以及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負載。於此,負載一詞涵蓋例如從功率消耗的觀點而言的負載、以及從處理複雜度的觀點而言之負載等因素。
(D2D通訊與載波聚集之間的關係)
快速地想到,支援載波聚集的終端裝置可以執行D2D通訊。在此情形中,多個分量載波中哪一分量載波(CC)用以執行D2D通訊會成為討論主題。
舉例而言,假使採用分頻雙工(FDD)時,則在上行鏈路CC上執行D2D通訊。是否在多個上行鏈路CC上執行D2D通訊接著成為討論主題。根據FDD,下行鏈路CC及上行鏈路CC彼此對應,一般使用五個下行鏈路CC及對應的五個上行鏈路CC。根據不對稱的載波聚集,對於五個下行鏈路CC,可以使用較少數目的上行鏈路CC(舉例而言,三個上行鏈路CC)。基於此理由,多個下行鏈路CC對應於一個上行鏈路CC。即使在此情形中,仍然可想到D2D通訊在上行鏈路CC上執行。
假使終端裝置使用多個分量載波,則多個分量載波包 含一主分量載波(PCC)以及一或更多次級分量載波(SCC)。在PCC上,傳送及接收例如用於建立連接之非接取層(NAS)發訊等資訊。PCC會因交遞而改變。藉由加至PCC來使用SCC。基於此理由,終端裝置不是僅使用SCC。藉由致動而添加SCC,以及,藉由不致動而移除SCC。注意,PCC視終端裝置而定。
(可由終端裝置使用的頻帶)
可使用的頻帶會視終端裝置而定。舉例而言,第一頻帶(2100MHz頻帶)、第二頻帶(1900MHz頻帶)、及第三頻帶(1800MHz頻帶)可供利用。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第一終端裝置能夠使用第一頻帶及第二頻帶。同時,第二終端裝置能夠使用第二頻帶及第三頻帶。同時,第三終端裝置能夠使用第三頻帶。
舉例而言,假使可使用的頻帶在終端裝置之間不同,則在這些終端裝置之間傳送及接收訊號是困難的。舉例而言,第一終端裝置雖然能夠使用第二頻帶以傳送訊號給第二終端裝置,但是,不能夠使用第一頻帶或是第二頻帶來傳送訊號給第三終端裝置。舉例而言,第一終端裝置及第三終端裝置不能夠執行用於公共安全用途的D2D通訊。
<<2.通訊系統配置概要>>
接著,將參考圖2,說明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的配置概要。圖2是顯示根據揭示的實施例之通訊 系統1的配置概要之實例的說明圖。參考圖2,通訊系統1包含基地台100及多個終端裝置200(亦即,終端裝置200A及終端裝置200B)。舉例而言,通訊系統1是符合LTE、LTE進階、或是共容的通訊設計之系統。
(基地台100)
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200無線地通訊。舉例而言,基地台100與位於胞10之內的終端裝置200無線地通訊。
(終端裝置200)
終端裝置200與基地台100無線地通訊。舉例而言,當位於胞10之內時,終端裝置200與基地台100無線地通訊。
特別地,在本揭示的實施例中,終端裝置200與另一終端裝置200執行D2D通訊。舉例而言,假使終端裝置200位於胞10(亦即,基地台100的涵蓋區)之內時,終端裝置200與位於胞10之內的另一終端裝置200進行涵蓋內D2D通訊。此外,假使終端裝置200位於胞100之內,則終端裝置200也與位於胞10之外的另一終端裝置200執行部份涵蓋區D2D通訊。而且,假使終端裝置200位於胞10之外,則終端裝置200與位於胞10之外的另一終端裝置200執行涵蓋區外D2D通訊,或是,與位於胞10之內的另一終端裝置200執行部份涵蓋區 D2D通訊。
注意,舉例而言,對於用於D2D通訊的格格式,使用用於基地台100與終端裝置200之間的無線電通訊之格格式。舉例而言,使用無線電格及子格作為D2D通訊中的時間單位。此外,舉例而言,即使在D2D通訊中,仍然使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及使用資源區塊作為無線電資源的單位。此資源區塊是延伸達到12個子載波的無線電資源、以及在時間方向上延伸達到7個OFDM符號。
<<3.第一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圖3至10,說明本揭示的第一實施例。
在第一實施例中,基地台100將標示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CC)之資訊傳送給終端裝置,而終端裝置200根據該資訊而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結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具體而言,在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受節制,此外,在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也受節制。
<3.1.基地台配置>
首先,將參考圖3至5,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基地台100-1的配置實例。圖3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 例之基地台100-1的配置實例。參考圖3,基地台100-1配備有天線單元110、無線電通訊單元120、網路通訊單元130、儲存單元140、及處理單元150。
(天線單元110)
天線單元110將無線電通訊單元120輸出的訊號發射至空中作為無線電波。此外,天線單元110將來自空中的無線電波轉換成訊號,以及,將訊號輸出至無線電通訊單元120。
(無線電通訊單元120)
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執行無線電通訊。舉例而言,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將下行鏈路訊號傳送給位於胞10之內的終端裝置200-1以及從位於胞10之內的終端裝置200-1接收上行鏈路訊號。
(網路通訊單元130)
網路通訊單元130與其它通訊節點通訊。舉例而言,網路通訊單元130與核心網路及其它基地台通訊。
(儲存單元140)
儲存單元140暫時地或永久地儲存用於基地台100-1的操作之程式及資料。
(處理單元150)
處理單元150提供基地台100-1的各式功能。處理單元150包含資訊擷取單元151及通訊控制單元153。
(資訊擷取單元151)
資訊擷取單元151擷取用於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目的之資訊。
特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資訊擷取單元151擷取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探索訊號是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D2D通訊的裝置之訊號。
一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
舉例而言,首先,採用FDD作為雙工設計。在此情形中,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包含一或更多下行鏈路CC、以及一或更多上行鏈路CC。此外,舉例而言,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是一或更多上行鏈路CC中之一。換言之,在上行鏈路CC上傳送及接收探索訊號。
結果,避免基地台100-1與終端裝置200-1之間的通訊干擾變得更容易。這是因為除非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200-1,否則訊號無法在上行鏈路上傳送。
其次,舉例而言,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是由個別的終端裝置200-1傳送的個別載波資訊所標示之分量載波,且是個別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換言之,載波資訊標示個別終端裝置200-1於其上傳送探索訊號的CC。
更具體而言,如同稍後所述般,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將標示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個別載波資訊傳送給基地台100-1。接著,資訊擷取單元151經由無線電通訊單元120而取得個別載波資訊。資訊擷取單元151接著根據個別載波資訊而產生載波資訊,以及取得載波資訊。於下,將參考圖4,說明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特定實例。
圖4是說明圖,用於說明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第一實例。參考圖4,顯示六個CC 1至6。CC 1、CC 3、及CC 5均為下行鏈路CC,而CC 2、CC 4、及CC 6均為上行鏈路CC。舉例而言,在圖2中所示的通訊系統1中,終端裝置200A在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而終端裝置200B未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標示終端裝置200A在其上傳送探索訊號的CC 4之個別載波資訊會由終端裝置200A傳送給基地台100-1。資訊擷取單元151接著根據個別載波資訊而產生標示CC 4的載波資訊,以及取得載波資訊。
在圖4中所示的實例中,一終端裝置200-1(亦即,終端裝置200A)傳送探索訊號,但第一實施例不侷限於此實例。舉例而言,二或更多終端裝置200-1可以傳送探索訊號。於下,將參考圖5,說明關於此點的特點實例。
圖5是用於說明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第二實例的說 明圖。參考圖5,類似於圖4,顯示六個CC 1至6。如早先所述般,終端裝置200A在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此外,通訊系統1又包含終端裝置200C,以及,終端裝置200C在CC 6上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標示終端裝置200A會在其上傳送探索訊號的CC 4之第一個別載波資訊會由終端裝置200A傳送給基地台100-1。而且,標示終端裝置200C會在其上傳送探索訊號的CC 6之第二個別載波資訊會由終端裝置200C傳送給基地台100-1。舉例而言,資訊擷取單元151接著根據第一個別載波資訊及第二個別載波資訊而產生標示CC 4和CC 6之載波資訊,以及,取得載波資訊。
在圖4及5中的實例中,一終端裝置200-1(亦即,終端裝置200A或終端裝置200C)在一CC上傳送探索訊號,但是,第一實施例不侷限於此實例。一終端裝置200-1也在二或更多CC上傳送探索訊號。舉例而言,在圖4中所示的實例中,終端裝置200A也在CC2及CC4上傳送探索訊號。此外,由終端裝置200A傳送給基地台100-1的個別載波資訊標示CC 2和CC 4,結果,載波資訊標示CC 2和CC 4。
注意,可以每個胞10、或是小於胞10的每區域產生載波資訊。
(通訊控制單元153)
通訊控制單元153執行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特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200-1的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53的控制,基地台100-1傳送載波資訊給終端裝置200-1。
結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具體而言,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可受節制,此外,用於傳送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也受節制。
舉例而言,根據載波資訊,終端裝置200-1能夠得知探索訊號是在哪一CC上傳送。基於此理由,對於終端裝置200-1而言,對在載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之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即已足夠,而不用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換言之,對於終端裝置200-1而言,對有限的CC執行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基於此理由,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可受節制。
關於另一實例,為了由另一終端裝置200-1快速及容易偵測探索訊號,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不需要在所有CC上傳送探索訊號。換言之,終端裝置200-1可以在有限的CC上傳送探索訊號。基於此理由,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可受節制。
-第一技術(系統資訊)
關於第一實例,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包含載波資訊 的系統資訊之傳送。換言之,載波資訊是包含在系統資訊中的資訊,以及,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53的控制,基地台100-1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53可以將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之訊號映射至分配給該系統資訊的無線電資源。結果,載波資訊作為部份系統資訊傳送。
結果,舉例而言,即使終端裝置200-1處於閒置狀態(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控制閒置(RRC閒置))時,終端裝置200-1仍然能夠得知載送探索訊號的CC。基於此理由,不僅能夠節制處於連接狀態(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RRC連接))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也能夠節制閒置狀態中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
而且,藉由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則即使大量的終端裝置200-1存在於胞10之內,載波資訊仍然能夠一起傳送給該大量數目的終端裝置200-1。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導因於終端裝置200-1的數目之負擔增加。
此外,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系統資訊的傳送,以致於系統資訊在出自多個CC中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各CC上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53的控制,基地台100-1在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各CC上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
結果,終端裝置200-1能夠取得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以及,不管是哪一個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CC由終端裝置200-1使用,終端裝置200-1都能得知載送探索訊 號的CC。
注意,舉例而言,採用FDD作為雙工設計。在此情形中,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CC是出自複數個CC之下行鏈路CC。再參考圖4,舉例而言,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在各CC 1、CC 3、及CC 5上傳送。另一方面,TDD也被採用作為雙工設計。在此情形中,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CC可以是多個CC本身。
-第二技術(發訊)
關於第二實例,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通訊控制單元153也控制載波資訊的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53的控制,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基地台100-1傳送載波資訊。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53將載波資訊的訊號映射至用於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之無線電資源。結果,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而傳送載波資訊。
結果,舉例而言,未使用系統資訊來傳送載波資訊。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消耗用於系統資訊的寶貴無線電資源。
而且,舉例而言,藉由發訊而傳送載波資訊,能夠節制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更具體而言,在載波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假使載波資訊改變時(亦即,假使載送探索訊號的CC改變時),則即使未 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仍會檢查系統資訊。基於此理由,在載波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增加。但是,藉由發訊而傳送載波資訊,不會產生此負載。因此,在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被節制。
此外,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而傳送的載波資訊也標示由位於個別終端裝置200-1附近的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再參考圖5,舉例而言,藉由對給定的終端裝置200-1發訊而傳送的載波資訊也標示由位於給定的終端裝置200-1附近的終端裝置200A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4。此外,藉由發訊給另一終端裝置200-1而傳送的載波資訊也標示由位於其它終端裝置200-1附近的終端裝置200C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6。
結果,舉例而言,對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對由位於附近的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基於此理由,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又受節制。
注意,根據用於終端裝置200-1的定位資訊,也決定哪些終端裝置200-1定位成彼此接近。此外,此定位資訊可為終端裝置200-1提供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資訊。替代地,根據使用例如LTE中的定時超前(TA)及抵達角度(AOA)等資訊之定位,產生定位資訊,或是,替代 地,根據藉由多個基地台之終端裝置200-1的定位,而產生定位資訊。
<3.2.終端裝置配置>
接著,將參考圖6至8,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終端裝置200-1的配置實例。圖6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終端裝置200-1的配置實例。參考圖6,終端裝置200-1配置有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位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處理單元260。
(天線單元210)
天線單元210將無線電通訊單元220輸出的訊號發射至空中作為無線電波。此外,天線單元210將來自空中的無線電波轉換成訊號,以及,將訊號輸出至無線電通訊單元220。
(無線電通訊單元220)
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執行無線電通訊。舉例而言,假使終端裝置200位於胞10之內,則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從基地台100接收下行鏈路訊號,以及,將上行鏈路訊號傳送給基地台100。關於另一實例,在D2D通訊中,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從另一終端裝置200接收訊號,以及,將訊號傳送給另一終端裝置200。
(儲存單元230)
儲存單元230暫時地或永久地儲存用於終端裝置200的操作之程式及資料。
(輸入單元240)
輸入單元240從終端裝置200的使用者接收輸入。輸入單元240接著提供輸入結果給處理單元260。
(顯示單元250)
顯示單元250顯示來自終端裝置200的輸出幕(亦即,輸出影像)。舉例而言,顯示單元250根據處理單元260的控制(顯示控制單元265)而顯示輸出幕。
(處理單元260)
處理單元260提供終端裝置200-1的各式功能。處理單元260包含資訊擷取單元261、通訊控制單元263、及顯示控制單元265。
(資訊擷取單元261)
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用於通訊控制單元263的控制目的之資訊。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 中,舉例而言,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中,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個別載波資訊,所述個別載波資訊標示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由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舉例而言,個別載波資訊儲存於儲存單元230中。接著,資訊擷取單元261從儲存單元230中取得個別載波資訊。
舉例而言,再參考圖4的實例,終端裝置200A在出自CC 1至CC 6中的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終端裝置200A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標示CC 4的個別載波資訊。
此外,又舉例而言,再參考圖5的實例,終端裝置200C在出自CC 1至CC 6中的CC 6上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終端裝置200C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標示CC 6的個別載波資訊。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在此情形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中,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載波資訊。如早先所述,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之CC的資訊。
舉例而言,假使載波資訊由基地台100傳送時,資訊擷取單元261經由無線電通訊單元220而取得載波資訊。
舉例而言,再參考圖4的實例,終端裝置200A在出自CC 1至CC 6中的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終端裝置200B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標示CC 4的載波資訊。
此外,又舉例而言,再參考圖5的實例,終端裝置200A在出自CC 1至CC 6中的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以及,終端裝置200C在出自CC 1至CC 6中的CC 6上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終端裝置200B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標示CC 4及CC 6的載波資訊。
(通訊控制單元263)
通訊控制單元263執行與終端裝置200-1的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之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傳送探索訊號。
-控制個別載波資訊的傳送
特別地,舉例而言,在第一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個別載波資訊對基地台100-1的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6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1傳送個別載波資訊給基地台100-1。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可以將個別載波資訊的訊號映射至分配給終端裝置200-1的上行 鏈路無線電資源。結果,個別載波資訊傳送給基地台100-1。
--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此外,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由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以及探索訊號不會在其它CC上傳送。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可以將探索訊號映射至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無線電資源。結果,探索訊號被傳送。
注意,如早先所述,終端裝置200-1在一CC上傳送探索訊號,或是在二或更多CC上傳送探索訊號。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在此情形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263根據載波資訊而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換言之,終端裝置200-1根據載波資訊而依據通訊控制單元263的控制來執行偵測處理。
具體而言,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偵測處理,以致於對載波資訊標示的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以及,未對在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 理。於下,將參考圖7及8,說明與此點有關的特定實例。
圖7是用於顯示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第一實例的說明圖。參考圖7,類似於圖4,顯示六個CC 1至6。舉例而言,如同早先參考圖4所述般,終端裝置200A在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以及,載波資訊標示CC 4。在此情形中,根據終端裝置200B的通訊控制單元26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B對在CC 4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而不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
圖8是用於顯示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第二實例的說明圖。參考圖8,類似於圖5,顯示六個CC 1至6。舉例而言,如同早先參考圖5所述般,終端裝置200A在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終端裝置200C在CC 6上傳送探索訊號,以及,載波資訊標示CC 4及CC 6。在此情形中,根據終端裝置200B的通訊控制單元26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B對在CC 4及CC 6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而不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
(顯示控制單元265)
顯示控制單元265控制顯示單元250輸出幕的顯示。舉例而言,顯示控制單元265產生要由顯示單元250顯示的輸出幕,以及使顯示單元250顯示該輸出幕。
<3.3.處理流程>
接著,將參考圖9,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實例。圖9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的示意流程實例。
終端裝置200A將個別載波資訊傳送給基地台100-1(S301),所述個別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之複數個CC中的終端裝置200A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接著,基地台100-1根據個別載波資訊產生標示出自複數個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載波資訊(S303)。基地台100-1接著將載波資訊傳送給終端裝置200B(S305)。舉例而言,基地台100-1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注意,載波資訊也傳送給終端裝置200A。
之後,根據載波資訊,終端裝置200B開始控制偵測處理(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S307)。具體而言,終端裝置200B啟始對載波資訊標示的CC上傳送的訊號之偵測處理。
接著,終端裝置200A在終端裝置200A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探索訊號(S309),以及,終端裝置200B偵測該探索訊號(S311)。
<3.4.第一修改>
接著,將說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在上述第一實 施例的實例中,由載波資訊標示的CC(亦即,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是個別終端裝置200-1傳送的個別載波資訊所標示的CC。另一方面,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由載波資訊標示的CC(亦即,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是基地台100-1所標示的CC。
(基地台100-1:資訊擷取單元151) -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
特別地,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亦即,由載波資訊標示的CC)是基地台100-1所標示的CC。
舉例而言,載波資訊儲存於儲存單元140中。接著,資訊擷取單元151從儲存單元140取得載波資訊。
舉例而言,通訊系統1的操作者從複數個CC中選取一CC作為基地台100-1標示的CC。舉例而言,操作者接著促使儲存單元140儲存標示選取的CC之載波資訊。接著,資訊擷取單元151從儲存單元140取得載波資訊。
又舉例而言,基地台100-1也自動地從多個CC中指定一CC用於傳送探索訊號。舉例而言,根據多個CC上的交通條件,基地台100-1指定多個CC中之一。接著,基地台100-1將標示指定的CC之載波資訊儲存於儲存單元140中,以及,資訊擷取單元151從儲存單元140中取得載波資訊。
(終端裝置200-1:資訊擷取單元261)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特別地,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舉例而言,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載波資訊。如同早先所述般,此點關於終端裝置200-1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注意,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資訊擷取單元261也不會擷取個別的載波資訊。
(終端裝置200-1:通訊控制單元263)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1傳送探索訊號。
--控制個別載波資訊的傳送
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個別載波資訊也未傳送給基地台100-1。換言之,通訊控制單元263也不控制個別載波資訊的傳送。
--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特別地,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中,根據載波資訊,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由載波資訊標示的CC上傳送,以及, 探索訊號不會在其它CC上傳送。
(處理流程)
圖10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之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基地台100-1將標示出自多個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載波資訊傳送給終端裝置200A及終端裝置200B(S331、S333)。舉例而言,基地台100-1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
之後,終端裝置200B根據載波資訊而開始控制偵測處理(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S335)。具體而言,終端裝置200B對在載波資訊標示的CC上傳送的訊號啟始偵測處理。
接著,終端裝置200A在載波資訊標示的CC上傳送探索訊號(S337),以及,終端裝置200B偵測該探索訊號(S339)。
<3.5.第二修改>
接著,將說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
在早先所述的第一實施例之實例中,載波資訊(由基地台100-1傳送給終端裝置200-1)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之資訊。但是,第一實施例不侷限於此實例。
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中,載波資訊(由基地台 100-1傳送給終端裝置200-1)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與D2D通訊有關的訊號(於下稱為「D2D有關訊號」)之CC的資訊。換言之,在第二修改中,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可用於D2D通訊之CC的資訊。
(D2D有關訊號)
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D2D通訊訊號。更具體而言,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D2D通訊資料訊號及/或控制訊號。
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用於啟始D2D通訊的訊號。更具體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例如為了同步目的之訊號(舉例而言,同步訊號)、為了探索目的之訊號(舉例而言,探索訊號)、及/或為了連接建立目的之控制訊號(舉例而言,在連接建立程序中訊息的訊號)等等的訊號。
(具體操作的說明)
注意,在早先說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實例中(以及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討論的訊號是探索訊號,而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中,討論的訊號是D2D有關的訊號。此點為例外,在早先說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實例(以及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的說明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說明之間沒有差異。結果,於此縮減或省略重複說明。
注意,為了說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在早先說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實例(以及第一實施例的第一修改)的說明中,「探索訊號」一詞(亦即,「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D2D通訊的裝置之探索訊號」)可由「D2D有關訊號」(亦即,「與D2D通訊有關的訊號」)一詞替代。
舉例而言,關於基地台100-1,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中,資訊擷取單元151取得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D2D有關訊號之CC。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200-1的傳送。
舉例而言,關於終端裝置200-1,在第一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中,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D2D有關訊號之CC。根據載波資訊,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D2D有關訊號的傳送。
結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裝置上的負載。
<<4.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圖11至13,說明本揭示的第二實施例。
在第二實施例中,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在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探索訊號。此外,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對在出自多個CC的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結 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在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會受節制。
<4.1.終端裝置配置>
首先,將參考圖11至12,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終端裝置200-1的配置實例。圖11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終端裝置200-1的配置實例。參考圖11,終端裝置200-2配備有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處理單元270。
注意,關於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顯示控制單元265的說明,在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間沒有差異。因此,在此點上,將僅說明包含在處理單元270中的資訊擷取單元271及通訊控制單元273。
(資訊擷取單元271)
資訊擷取單元271取得用於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目的之資訊。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2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資訊擷取單元271取得與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 的各CC有關的資訊。
舉例而言,採用FDD作為雙多工設計。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多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
舉例而言,與多個CC中的各CC有關的資訊由基地台100-2傳送。舉例而言,與多個CC中的各CC有關的資訊包含例如多個CC中的各CC的頻寬有關資訊、多個CC中的各CC的中心頻率有關資訊、及/或用於辨識多個CC中的各CC的識別資訊等資訊。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2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在此情形中,資訊擷取單元271取得與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的一CC有關的資訊。
而且,舉例而言,一CC是用於終端裝置200-2的主分量載波(PCC)。而且,舉例而言,一CC是上行鏈路CC。換言之,一CC是上行鏈路CC。
舉例而言,與一CC有關的資訊由基地台100-2傳送。舉例而言,與一CC有關的資訊包含例如一CC的頻寬有關資訊、一CC的中心頻率有關資訊、及/或用於辨識一CC的識別資訊等資訊。
(通訊控制單元273)
通訊控制單元273執行與終端裝置200-2的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之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2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特別是在第二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27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2在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探索訊號。
如早先所述般,舉例而言,採用FDD作為雙多工設計,以及,多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在此情形中,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2在多個上行鏈路CC中的各CC上傳送探索訊號。結果,容易避免基地台100-2與終端裝置200-2之間的通訊干擾。這是因為除非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200-2,否則訊號不會在上行鏈路上傳送。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73可以將探索訊號映射至多個CC中的各CC(舉例而言,多個上行鏈路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無線電資源。結果,探索訊號在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
結果,舉例而言,能夠偵測多個CC中的各CC(舉例而言,多個上行鏈路CC)上的探索訊號。基於此理由,對在多個CC中的任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而不用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因此,在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2上的負載會受節制。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2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在此情形中,特別是在第二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273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以致於對多個CC中的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2對在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
如早先所述般,舉例而言,一CC是用於終端裝置200-2的PCC。而且,舉例而言,一CC是上行鏈路CC。換言之,一CC是上行鏈路PCC。在此情形中,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2對在上行鏈路P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於下,將參考圖12,說明關於此點的具體實例。
圖12是說明圖,用於說明第二實施例中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之實例。參考圖12,顯示六個CC 1至6。CC 1、CC 3、及CC 5均為下行鏈路CC,而CC 2、CC 4、及CC 6均為上行鏈路CC。舉例而言,在圖2中所示的通訊系統1中,終端裝置200A在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而終端裝置200B未傳送探索訊號。在此情形中,根據終端裝置200A的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A在多個上行鏈路CC上,亦即在CC 2、CC 4、及CC 6上,傳送探索訊號。同時,用於終端裝置200B的上行鏈路PCC是CC 4。在此情形中,根據終端裝置200B 的通訊控制單元27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B對在CC 4上傳送的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而不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
結果,舉例而言,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2上的負載會受節制。
<4.2.處理流程>
接著,將參考圖13,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圖13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終端裝置200A在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探索訊號(S401)。舉例而言,多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
終端裝置200B對在出自於多個CC中用於終端裝置200B的P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以及,偵測在PCC上傳送的探索訊號(S403)。
<<5.第三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圖14至17,說明本揭示的第三實施例。
在第三實施例中,在終端裝置200偵測由另一終端裝置200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後,終端裝置200在多個CC中未載有其它終端裝置200傳送的探索訊號之CC上轉發探索訊號。結果,舉例而言,能夠在更多CC上傳送探索訊 號。
<5.1.終端裝置配置>
首先,將參考圖14至15,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的終端裝置200-3的配置實例。圖14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終端裝置200-3的配置實例。參考圖14,終端裝置200-3配備有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處理單元280。
注意,對於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顯示控制單元265,在第一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間沒有差異。因此,在此點上,將僅說明包含在處理單元280中的資訊擷取單元281及通訊控制單元283。
(資訊擷取單元281)
資訊擷取單元281取得用於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目的之資訊。
舉例而言,資訊擷取單元281取得與終端裝置200-3可使用的CC有關的資訊。具體而言,舉例而言,與終端裝置200-3可使用的CC有關的資訊儲存在儲存單元230中。接著,資訊擷取單元281從儲存單元230取得資訊。
舉例而言,與終端裝置200-3可使用的CC有關的資訊包含例如多個CC中的各CC的頻寬有關資訊、多個CC 中的各CC的中心頻率有關資訊、及/或用於辨識多個CC中的各CC的識別資訊等資訊。
(通訊控制單元283)
通訊控制單元283執行與終端裝置200-3的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之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3傳送探索訊號。
特別地,在第三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當傳送探索訊號時,通訊控制單元283請求轉送探索訊號至將偵測該探索訊號的另一終端裝置200-3。
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83控制用於請求探索訊號轉送之轉送請求資訊的傳送,以致於當傳送探索訊號時傳送此轉送請求資訊。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當傳送探索訊號時,終端裝置200-3傳送轉送請求資訊。中繼請求資訊可以包含在探索訊號之內,或是隨著探索訊號傳送。
又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83也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與轉送探索訊號相關連的特定無線電資訊上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3也在特定無線電資源上傳送探索訊號。依此方式,也請求探索訊號的轉送。
注意,舉例而言,當轉送探索訊號時,通訊控制單元 283可以不請求轉送,以及,當從終端裝置200-3傳送新的探索訊號時請求轉送。換言之,僅執行一次探索訊號的轉送。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3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在此情形中,特別是在第三實施例中,在偵測另一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後,通訊控制單元28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多個CC中未載送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之CC上轉送。
舉例而言,採用FDD作為雙多工設計。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多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
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假使偵測到由另一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則通訊控制單元283比較多個CC中可由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與多個CC中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藉由偵測探索訊號而辨識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或是從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資訊中辨識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接著,通訊控制單元283從可由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多個CC中辨識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亦即,未載送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之CC)。接著,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3在經過識別的CC上轉送偵測到的探索訊號。於 下,將參考圖15,說明轉送探索訊號的特定實例。
圖15是用於說明第三實施例中轉送探索訊號的實例之說明圖。參考圖15,顯示六個CC 1至6。CC 1、CC 3、及CC 5均為下行鏈路CC,而CC 2、CC 4、及CC 6均為上行鏈路CC。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A能夠使用來自多個上行鏈路CC(亦即,CC 2、CC 4、及CC 6)中的CC 2及CC 4。同時,終端裝置200B能夠使用來自多個上行鏈路CC中的CC 4及CC 6。此外,終端裝置200C能夠使用來自多個上行鏈路CC中的CC 6。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A在CC 2及CC 4上傳送探索訊號,以及,終端裝置200B偵測在CC 4上傳送的探索訊號。接著,終端裝置200B在不可由終端裝置200A使用的CC 6上轉送探索訊號。接著,終端裝置200C偵測被轉送的探索訊號。
舉例而言,依此方式轉送探索訊號。結果,舉例而言,能夠在更多CC上傳送探索訊號。舉例而言,在要報告的意義藉由偵測探索訊號而為立即可辨識之情形中,此轉送是特別有效的。舉例而言,在D2D通訊用於公共安全的情形中,由於要求快速報告,此轉送也特別有效。
注意,舉例而言,在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轉送的探索訊號之情形中,通訊控制單元28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不會被進一步轉送。
具體而言,如同早先所述,舉例而言,假使被傳送的 探索訊號是新近被傳送的探索訊號時,則傳送探索訊號之其它終端裝置200-3會請求探索訊號轉送。在此情形中,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3轉送探索訊號。另一方面,如同早先所述般,假使被傳送的探索訊號是被轉送的探索訊號時,則傳送探索訊號的其它終端裝置200-3不請求探索訊號轉送。在此情形中,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終端裝置200-3不轉送探索訊號。
結果,舉例而言,能夠避免重複轉送。
<5.2.處理流程>
接著,將參考圖16及17,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實例。
(整體處理流程)
圖16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終端裝置200A在可由終端裝置200A使用的複數個CC上傳送探索訊號(S501)。複數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當傳送探索訊號時,終端裝置200A請求探索訊號轉送。
接著,終端裝置200B偵測探索訊號(S503)。之後,終端裝置200B檢查是否請求探索訊號的轉送(S505)。結果,終端裝置200B確認請求轉送。接著,終端裝置200B在可由終端裝置200A使用的CC以外的其 它CC上轉送探索訊號(S507)。
之後,終端裝置200C偵測被轉送的探索訊號(S509)。接著,終端裝置200C檢查是否請求探索訊號的轉送(S511)。結果,終端裝置200C確認未請求轉送。基於此理由,終端裝置200C未轉送探索訊號。
(與轉送探索訊號有關的處理流程)
圖17是流程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與轉送探索訊號有關的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在終端裝置200-3中偵測到探索訊號之後,執行此處理。
共同控制單元283檢查是否請求轉送(S531)。假使未請求轉送(S531:否),則處理結束。
假使請求轉送(S531:是),則通訊控制單元283比較可由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與由傳送探索訊號的其它終端裝置200-3可使用的CC(S533)。接著,假使不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未存在於可由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複數個CC中(S535:否),則處理結束。
假使不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存在於可由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複數個CC中(S535:是),則終端裝置200-3根據通訊控制單元283的控制而在不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使用的CC上轉送探索訊號(S537)。然後,處理結束。
<<6.第四實施例>>
接著,將參考圖18至24,說明本揭示的第四實施例。
舉例而言,使用分頻雙工(FDD)中成對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執行D2D通訊。舉例而言,假使執行D2D通訊的第一終端裝置自由地使用該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時,則執行D2D通訊的第二終端裝置不知道哪一無線電資源將被使用。基於此理由,大負載會施加於第二終端裝置上,以從第一終端裝置接收訊號。此外,假使執行D2D通訊的第一終端裝置自由地使用該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時,則將發生基地台與終端裝置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干擾。
因此,在第四實施例中,基地台100在成對的頻帶之下行鏈路頻帶上傳送資源資訊,資源資訊標示FDD成對的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此外,終端裝置200根據資源資訊以控制終端裝置200的D2D通訊。結果,舉例而言,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裝置上的負載。
<6.1.基地台配置>
首先,將參考圖18至22,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基地台100-4的配置實例。圖18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基地台100-4的配置實例。參考圖18,基地台100-4配備有天線單元110、無線電通訊單元120、網路通 訊單元130、儲存單元140、及處理單元160。
注意,關於天線單元110、無線電通訊單元120、儲存單元130、及儲存單元140的說明,在第一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之間沒有差異。因此,在此點上,將僅說明包含在處理單元160中的資訊擷取單元161及通訊控制單元163。
(資訊擷取單元161)
資訊擷取單元161取得用於通訊控制單元163的控制目的之資訊。
特別地,在第四實施例中,資訊擷取單元161取得資源資訊,所述資源資訊標示FDD成對的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
-特定的無線電格/特定的子格
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是特定的無線電格及/或特定的子格之無線電資源,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的無線電格及/或特定的子格。
具體而言,特定的無線電格及/或特定的子格之無線電資源保留給D2D通訊作為資源池。於下,將參考圖19至21,說明關於此點的具體實例。
圖19是用於顯示無線電格及子格之說明圖。參考圖19,顯示具有從0至1023的SFN之1024無線電格。具有從0至1023的SFN之此1024無線電格會重複。而 且,各無線電格包含具有從0至9的子格號數之10個子格。
圖20及21是用於顯示資源池的實例之說明圖。參考圖20及21,顯示1024毫秒(亦即,10.24秒)的週期,在此週期期間,1024無線電格抵達。舉例而言,在圖20的實例中,在1024個無線電格中的16個無線電格的無線電資源保留給D2D通訊作為資源池。換言之,每64個無線電格循環一無線電格保留給D2D通訊。舉例而言,在圖21的實例中,在1024個無線電格中的8個無線電格的無線電資源保留給D2D通訊作為資源池。換言之,每128個無線電格循環一無線電格保留給D2D通訊。舉例而言,資源資訊標示具有循環(亦即,遞迴週期)組合及偏移之特定無線電格的SFN。
注意,圖20中所示的資源池及圖21中所示的資源池都保留給D2D通訊。在此情形中,資源資訊標示具有循環和偏移的二組合之特定無線電格的SFN。更一般而言,資源資訊標示具有循環和偏移的二或更多組合之特定無線電格的SFN。
此外,資源資訊也是特定子格的子格號數,或是替代地,可為特定子格的分配。
-特定頻帶
無線電資源也是在上行鏈路頻帶的特定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頻帶。
-特定資源區
無線電資源也是特定的資源區,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的資源區。
(通訊控制單元163)
通訊控制單元163執行與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特別地,在第四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單元163控制成對的頻帶之下行鏈路頻帶上資源資訊的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63的控制,基地台100-4在成對的頻帶之下行鏈路頻帶上傳送資源資訊。於下,將參考圖22說明關於此點的具體實例。
圖22是用於顯示傳送資源資訊的實例之說明圖。參考圖22,顯示基地台100-4及終端裝置200-4。此外,顯示形成FDD成對頻帶之下行鏈路頻帶及上行鏈路頻帶。基地台100-4在下行鏈路頻帶上傳送資源資訊,資源資訊標示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舉例而言,接著,終端裝置200-4在下行鏈路頻帶上接收資源資訊,以及,使用用於D2D通訊的資源資訊。
結果,舉例而言,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裝置上之負載。
-第一技術(系統資訊)
關於第一實例,通訊控制單元163控制下行鏈路頻帶上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之傳送。換言之,資源資訊是包含在系統資訊中的資訊,以及,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63的控制,基地台100-4在下行鏈路上傳送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63可以將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之訊號映射至下行鏈路頻帶中複數個無線電資源中分配給該系統資訊的無線電資源。結果,資源資訊作為部份系統資訊傳送。
結果,舉例而言,即使終端裝置200-4處於閒置狀態(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控制閒置(RRC閒置))時,終端裝置200-4仍然能夠得知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基於此理由,不僅能夠節制處於連接狀態(舉例而言,RRC連接)的終端裝置200-4上的負載,也能夠節制閒置狀態中的終端裝置200-4上的負載。
而且,藉由傳送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則即使大量的終端裝置200-4存在於胞10之內,資源資訊仍然能夠都一起傳送給該大量數目的終端裝置200-4。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導因於終端裝置200-4的數目之負擔增加。
-第二技術(發訊)
關於第二實例,藉由在下行鏈路頻帶上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通訊控制單元163控制資源資訊的傳送。換言之,根據通訊控制單元163的控制,藉由在下行鏈路頻帶 上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4,基地台100-4傳送資源資訊。
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63將資源資訊的訊號映射至下行鏈路頻帶中複數個無線電資源中用於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4的無線電資源。結果,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4而傳送資源資訊。
結果,舉例而言,未使用系統資訊來傳送資源資訊。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消耗用於系統資訊的寶貴無線電資源。
而且,舉例而言,藉由發訊而傳送資源資訊,能夠節制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更具體而言,在資源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假使資源資訊改變時(亦即,假使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改變時),則即使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仍會檢查系統資訊。基於此理由,在資源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增加。但是,藉由發訊而傳送資源資訊,不會產生此負載。因此,在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被節制。
<6.2.終端裝置配置>
接著,將參考圖23,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的終端裝置200-4的配置實例。圖23是方塊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終端裝置200-4的配置實例。參考圖23,終端裝置200-4配備有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 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處理單元290。
注意,關於天線單元210、無線電通訊單元220、儲存單元230、輸入單元240、顯示單元250、及顯示控制單元265的說明,在第一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之間沒有差異。因此,在此點上,將僅說明包含在處理單元290中的資訊擷取單元291及通訊控制單元293。
(資訊擷取單元291)
資訊擷取單元291取得用於通訊控制單元293的控制目的之資訊。
特別地,在第四實施例中,資訊擷取單元291取得資源資訊。如稍早所述,資源資訊係標示FDD成對頻帶中的上行鏈路頻帶中複數個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之資訊。
舉例而言,假使資源資訊在成對頻帶的下行鏈路頻帶上由基地台100-4傳送時,資訊擷取單元291經由無線電通訊單元220而取得資源資訊。
(通訊控制單元293)
通訊控制單元293執行與終端裝置200-4的無線電通訊有關的控制。
特別地,在第四實施例中,根據資源資訊,通訊控制單元293控制上行鏈路頻帶上終端裝置200-4的D2D通訊。
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93控制終端裝置200-4的D2D通訊,以致於終端裝置200-4使用資源資訊標示的無線電資源來傳送與D2D通訊有關的訊號(於下稱為「D2D有關訊號」)。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93將D2D有關訊號映射至無線電資源。結果,終端裝置200-4使用無線電資源來傳送D2D有關訊號。
另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93控制終端裝置200-4的D2D通訊,以致於使用資源資訊標示的無線電資源,終端裝置200-4接收來自另一終端裝置200-4的D2D有關訊號(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關於特定處理,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293對使用無線電資源(上行鏈路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傳送的訊號執行接收處理(例如解調變及解碼)。
注意,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D2D通訊訊號。更具體而言,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D2D通訊資料訊號及/或控制訊號。
舉例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用於啟始D2D通訊的訊號。更具體而言,D2D有關訊號包含例如用於同步目的之訊號(舉例而言,同步訊號)、用於探索目的之訊號(舉例而言,探索訊號)、及/或用於連接建立目的之控制訊號(舉例而言,在連接建立程序中訊息的訊號)等訊號。
<6.3.處理流程>
接著,將參考圖24,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通訊控制處理實例。圖24是順序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通訊控制處理之示意流程實例。
基地台100-4在成對頻帶的下行鏈路頻帶上將資源資訊傳送給終端裝置200-4(S601,S603),所述資源資訊係標示FDD成對頻帶中複數個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D2D通訊的無線電資源。舉例而言,基地台100-4在下行鏈路頻帶上傳送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
之後,終端裝置200-4使用資源資訊標示的無線電資源以執行D2D通訊(S605)。換言之,終端裝置200-4使用無線電資源以傳送及接收D2D通訊訊號(舉例而言,資料訊號及/或控制訊號)。注意,在終端裝置200-4使用無線電資源以執行D2D通訊之前,終端裝置200-4傳送及接收用於啟動D2D通訊的訊號(例如,同步訊號、探索訊號、及用於連接廸立的控制訊號)。
<<7.應用>>
根據本揭示的技術可應用至各式各樣的產品。舉例而言,基地台100可以實現為任何型式的演進節點B(eNB),例如巨eNB或是小eNB。小eNB可為涵蓋例如微微eNB、微eNB、或家用(飛)eNB等小於巨胞的胞之eNB。傳統上,基地台100可以實現成為另一型式的基地台,例如節點B或基地收發台(BTS)。基地台100也包含控制無線電通訊的主單元(也稱為基地台裝置)、以 及設於與主單元分開的地點之一或更多無線電頭(RRH)。此外,稍後要說明的各種型式的終端藉由暫時或半永久地執行基地台功能而操作成基地台100。
此外,舉例而言,終端裝置200可以實現成例如智慧型電話、平板個人電腦(PC)、筆記型電腦PC、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伺服器鑰型行動路由器、或數位相機等行動終端、或是例如汽車導航器等車內終端。此外,終端裝置200也實現成為執行機器對機器(M2M)通訊(也稱為機器型通訊(MTC)終端)。此外,終端裝置200是安裝於這些終端板上的無線電通訊模組(舉例而言,配置於單一晶粒上的積體電路模組)。
<7.1.與基地台有關的應用> (第一應用)
圖25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的技術之eNB配置的第一實例。eNB 800包含一或更多天線810、以及基地台裝置820。各別的天線810、以及基地台裝置820可以經由RF纜線而彼此連接。
各天線810包含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舉例而言,構成MIMO天線之多天線元件),以及由基地台裝置820使用以傳送及接收無線電訊號。舉例而言,eNB 800包含如圖25中所示的多個天線810,以及,多個天線810分別對應於eNB 800使用的多個頻帶。注意,雖然圖25顯示包含多個天線810的eNB 800的實例,但是,eNB 800也 包含單一天線810。
基地台裝置820配備有控制器821、記憶體822、網路介面823、及無線電通訊介面825。
舉例而言,控制器821可為CPU或DSP且促使基地台裝置820的各種更高層功能作用。舉例而言,控制器821從無線電通訊介面825處理的訊號內的資料產生資料分封,以及,經由網路介面823遞送產生的分封。控制器821藉由將來自多個基頻帶處理器的資料集束,也產生集束分封,以及,遞送產生的集束分封。此外,控制器821也包含執行例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RC)、無線電載送控制、行動力管理、允入控制、或排程等控制之邏輯功能。而且,這些控制也可與附近的eNB或核心網路節點協調地執行。記憶體822包含RAM及ROM,以及,儲存由控制器821執行的程式以及各種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傳送功率資料、及排程資料)。
網路介面823是用於連接基地台裝置820至核心網路824之通訊介面。控制器821也經由網路介面823而與核心網路節點或是另一eNB通訊。在此情形中,eNB 800及核心網路節點或另一eNB可以藉由邏輯介面(舉例而言,SI介面或X2介面)而彼此連接。網路介面823也可為有線通訊介面、或是用於無線回載的無線通訊介面。在網路介面823是無線通訊介面的情形中,網路介面823可使用比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使用的頻帶更高的頻帶,以用於無線通訊。
無線電通訊介面825支援例如長程演進(LTE)或LTE進階等蜂巢式通訊設計,以及,經由天線810而提供無線電連接給位於eNB 800的胞之內的終端。典型地,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包含基頻帶(BB)處理器826、RF電路827、等等。舉例而言,BB處理器826執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變、及多工化/解多工化等處理,以及執行各別層中各式各樣的訊號處理(舉例而言,L1、媒體接取控制(MAC)、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及分封資料收歛協定(PDCP))。BB處理器826也包含先前所述的某些或所有邏輯功能以取代控制器821。BB處理器826可為包含儲存通訊控制程式之記憶體的模組、執行此程式的處理器、及有關電路。BB處理器826的功能也可藉由更新程式而可修正。而且,模組可為插入基地台裝置820的模中之卡片或薄片,或是安裝於卡片或薄片板上的晶片。同時,RF電路827包含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組件,且經由天線810而傳送或接收無線電訊號。
如圖25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也包含多個BB處理器826,以及,舉例而言,多個BB處理器826分別對應於eNB 800所使用的多個頻帶。此外,舉例而言,如圖25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也包含多個RF電路827,以及,多個RF電路827分別對應於多個天線元件。注意,雖然圖25顯示包含多個BB處理器826及多個RF電路827之無線電通訊介面825的實例,但是,無線電通訊介面825也包含單一BB處理器826或是單一RF電路 827。
(第二應用)
圖26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eNB配置的第二實例。eNB 830包含一或更多天線840、基地台裝置850、及RRH 860。各別的天線840和RRH 860可以經由RF纜線而彼此連接。而且,基地台裝置850及RRH 860可以藉由例如光纖纜線等高速鏈路而彼此連接。
各天線840包含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舉例而言,構成MIMO天線之多天線元件),以及由RRH 860使用以傳送及接收無線電訊號。舉例而言,eNB 830包含如圖26中所示的多個天線840,以及,多個天線840分別對應於eNB 830使用的多個頻帶。注意,雖然圖26顯示包含多個天線840的eNB 830的實例,但是,eNB 830也包含單一天線840。
基地台裝置850配備有控制器851、記憶體852、網路介面853、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及連接介面857。控制器851、記憶體852、及網路介面853類似於參考圖25所述的控制器821、記憶體822、及網路介面823。
無線電通訊介面855支援例如長程演進(LTE)或LTE進階等蜂巢式通訊設計,以及,經由RRH 860及天線840而提供無線電連接給位於對應於RRH 860之扇區內的終端。典型地,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包含BB處理器 856、等等。BB處理器856類似於參考圖25所述的BB處理器826,但是,經由連接介面857而連接至RRH 860的RF電路864除外。舉例而言,如圖26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855也包含BB處理器856,以及,多個BB處理器856分別對應於eNB 830使用的多個頻帶。注意,雖然圖26顯示包含多個BB處理器856之無線電通訊介面855的實例,但是,無線電通訊介面855也包含單一BB處理器856。
連接介面857是用於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電通訊介面855)至RRH 860。連接介面857也是通訊模組,用於在連接基地台裝置850(無線電通訊介面855)與RRH 860之高速鏈路上通訊。
此外,RRH 860配備有連接介面861及無線電通訊介面863。
連接介面861是用於連接RRH 860(無線電通訊介面863)至基地台裝置850的介面。連接介面861也是用於在高速鏈路上通訊的通訊模組。
無線電通訊介面863經由天線840而傳送及接收無線電訊號。典型地,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包含RF電路864。RF電路864包含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組件,且經由天線840而傳送或接收無線電訊號。如圖26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863也包含多個RF電路864,以及,舉例而言,多個RF電路864分別對應於多個天線元件。注意,雖然圖26顯示包含多個RF電路864之無線 電通訊介面863的實例,但是,無線電通訊介面863也包含單一RF電路864。
在圖25及26中所示的eNB 800及eNB 830中,參考圖3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151和通訊控制單元153以及參考圖18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161和通訊控制單元163可以以無線電通訊介面825和無線電通訊介面855及/或無線電通訊介面863實施。而且,至少某些這些功能也可以以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實施。
<7.2.與終端裝置有關的應用> (第一應用)
圖27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智慧型電話900的配置實例。智慧型電話900配備有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音器911、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一或更多天線開關915、一或更多天線916、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舉例而言,處理器901可為CPU或系統晶片(SoC)、以及智慧型電話900的應用層及其它層中的控制功能。記憶體902包含RAM和ROM、以及儲存處理器901執行的程式和資料。儲存器903包含例如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機等儲存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是用於連接例如記憶卡或通用串列匯流排(USB)裝置等外部附接裝置 至智慧型電話900。
相機906包含例如電荷耦合裝置(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感測器等影像感測器,以及,產生捕捉的影像。舉例而言,感測器907包含例如定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以及加速度感測器。麥克風908將輸入至智慧型電話900的音訊轉換成音頻訊號。輸入裝置909包含例如偵測顯示裝置910的顯示幕上的觸碰之觸控感測器、小鍵盤、鍵盤按鍵、或開關等裝置、以及接收來自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或資訊。顯示裝置910包含例如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顯示幕,以及顯示智慧型電話900的輸出影像。揚音器911將智慧型電話900輸出的音頻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電通訊介面912支援例如長程演進(LTE)或LTE進階等蜂巢式通訊設計,以及,執行無線電通訊。典型地,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包含BB處理器913、RF電路914、等等。舉例而言,BB處理器913執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變、及多工化/解多工化等處理,以及執行用於無線電通訊之各式各樣的訊號處理。同時,RF電路914包含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組件,且經由天線916而傳送或接收無線電訊號。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也是整合BB處理器913及RF電路914的單晶片模組。如圖27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也包含多個BB處理器913、及多個RF電路914。注意,雖然圖27顯示包含 多個BB處理器913及多個RF電路914之無線電通訊介面912的實例,但是,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也包含單一BB處理器913或是單一RF電路914。
此外,除了蜂巢式通訊設計之外,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也支援例如短程無線通訊設計、近場無線通訊設計、或無線區域網路(LAN)設計等其它型式的無線電通訊設計。在此情形中,可以包含BB處理器913和RF電路914以用於各別無線電通訊設計。
各天線開關915切換包含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中的多個電路中的天線916之目的地(舉例而言,用於不同的無線電通訊設計之電路)。
各天線916包含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舉例而言,構成MIMO天線之多個天線元件),以及由無線電通訊介面912使用以傳送及接收無線電訊號。如圖27所示,智慧型電話900也包含多個天線916。注意,雖然圖27顯示包含多個天線916的智慧型電話900的實例,但是,智慧型電話900也包含單一天線916。
此外,智慧型電話900也配備有用於各無線電通訊設計的天線916。在此情形中,天線開關915從智慧型電話900的配置中省略。
匯流排917互連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音器911、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及輔助控制器919。電池918經由如圖27 所示之虛線的電源線供應電力至圖中的智慧型電路900的各別區塊。當在睡眠模式時,輔助控制器919使智慧型電話900的最小功能操作。
在圖27中所示的智慧型電話900中,參考圖6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和通訊控制單元263以及參考圖11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71和通訊控制單元273、參考圖14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81和通訊控制單元283以及參考圖23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91和通訊控制單元293可以以無線電通訊介面912實施。而且,至少某些這些功能也可以以處理器901和輔助控制器919實施。
(第二應用)
圖28是方塊圖,顯示應用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技術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配置實例。汽車導航裝置920配備有處理器921、記憶體922、全球定位系統(GPS)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儲存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音器931、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一或更多天線開關936、一或更多天線937、及電池938。
舉例而言,處理器921可為CPU或SoC、以及控制汽車導航裝置920的汽車導航功能及其它功能。記憶體922包含RAM和ROM,以及儲存處理器921執行的程式和資料。
GPS模組924藉由使用從GPS衛星收到的GPS訊號 而測量汽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舉例而言,緯度、海拔高度)。舉例而言,感測器925包含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以及氣壓感測器等感測器組。資料介面926經由未顯示於圖中的埠而連接至交通工具內網路941,以及取得例如交通工具速度資料等交通工具側上產生的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播放儲存在插入於儲存媒體介面928中的儲存媒體(舉例而言,CD或DVD)上的內容。輸入裝置929包含例如偵測顯示裝置930的顯示幕上的觸碰之觸控感測器、按鍵、或開關等裝置、以及接收來自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或資訊。顯示裝置930包含例如LCD或OLED顯示器等顯示幕,以及顯示導航功能或是播放內容的影像。揚音器931輸出導航功能或播放內容的音訊。
無線電通訊介面933支援例如LTE或LTE進階等蜂巢式通訊設計,以及,執行無線電通訊。典型地,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包含BB處理器934、RF電路935、等等。舉例而言,BB處理器934執行例如編碼/解碼、調變/解調變、及多工化/解多工化等處理,以及執行用於無線電通訊之各式各樣的訊號處理。同時,RF電路935包含例如混合器、濾波器、及放大器等組件,且經由天線937而傳送或接收無線電訊號。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也是整合BB處理器934及RF電路935的單晶片模組。如圖28所示,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也包含多個BB處理器934、及多個RF電路935。注意,雖然圖28顯示包含多個BB處理器 934及多個RF電路935之無線電通訊介面933的實例,但是,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也包含單一BB處理器934或是單一RF電路935。
此外,除了蜂巢式通訊設計之外,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也支援例如短程無線通訊設計、近場無線通訊設計、或無線區域網路(LAN)設計等其它型式的無線電通訊設計。在此情形中,可以包含BB處理器934和RF電路935以用於各別無線電通訊設計。
各天線開關936切換包含在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中的多個電路中的天線937之目的地(舉例而言,用於不同的無線電通訊設計之電路)。
各天線937包含單一或多個天線元件(舉例而言,構成MIMO天線之多個天線元件),以及由無線電通訊介面933使用以傳送及接收無線電訊號。如圖28所示,汽車導航裝置920也包含多個天線937。注意,雖然圖28顯示包含多個天線937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實例,但是,汽車導航裝置920也包含單一天線937。
此外,汽車導航裝置920也配備有用於各無線電通訊設計的天線937。在此情形中,天線開關936從汽車導航裝置920的配置中省略。
經由圖中的虛線部份地顯示之電源線,電池938供應電力給圖28中所示的汽車導航裝置920的各別區塊。而且,電池938儲存從交通工具供應的電力。
在圖28中所示的汽車導航裝置920中,參考圖6所 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61和通訊控制單元263、參考圖11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71和通訊控制單元273、參考圖14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81和通訊控制單元283、以及參考圖23所述的資訊擷取單元291和通訊控制單元293可以以無線電通訊介面933實施。而且,至少某些這些功能也可以以處理器921實施。
此外,根據本揭示的技術也可以實現成為包括上述汽車導航裝置920的一個或多個區塊交通工具內系統(或交通工具)940,交通工具內系統940包含上述交通工具內網路941、及交通工具側模組942。交通工具側模組942產生例如交通工具速度、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等交通工具側資料,以及輸出產生的資料給交通工具內網路941。
<<8.結論>>
參考圖1至28之上述如此說明根據本揭示的實施例之各別裝置和各別處理。
(第一實施例) -基地台
根據第一實施例,在基地台100-1中,資訊擷取單元151擷取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CC,所述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D2D通訊的裝置。此外,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200-1的傳送。
結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具體而言,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可受節制,此外,用於傳送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也受節制。
舉例而言,根據載波資訊,終端裝置200-1能夠得知探索訊號是在哪一CC上傳送。基於此理由,對於終端裝置200-1而言,對在載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之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即已足夠,而不用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換言之,對於終端裝置200-1而言,對有限的CC執行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基於此理由,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可受節制。
關於另一實例,為了由另一終端裝置200-1快速及容易偵測探索訊號,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不需要在所有CC上傳送探索訊號。換言之,終端裝置200-1在有限的CC上傳送探索訊號。基於此理由,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可受節制。
關於另一實例,多個CC包含一或更多下行鏈路CC以及一或更多上行鏈路CC,以及,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之一。
結果,避免基地台100-1與終端裝置200-1之間的通訊干擾變得更容易。這是因為除非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200-1,否則訊號不會在上行鏈路上傳送。
關於第一技術,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包 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之傳送。
結果,舉例而言,即使終端裝置200-1處於閒置狀態(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控制閒置(RRC閒置))時,終端裝置200-1仍然能夠得知載送探索訊號的CC。基於此理由,不僅能夠節制處於連接狀態(舉例而言,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RRC連接))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也能夠節制閒置狀態中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
而且,藉由傳送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則即使大量的終端裝置200-1存在於胞10之內,載波資訊仍然能夠一起傳送給該大量數目的終端裝置200-1。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導因於終端裝置200-1的數目之負擔增加。
此外,舉例而言,通訊控制單元153控制系統資訊的傳送,以致於系統資訊在出自多個CC中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各CC上傳送。
結果,終端裝置200-1能夠取得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以及,不管是哪一個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CC由終端裝置200-1使用,終端裝置200-1都能得知載送探索訊號的CC。
關於第二技術,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通訊控制單元153也控制載波資訊的傳送。
結果,舉例而言,未使用系統資訊來傳送載波資訊。基於此理由,可以避免消耗用於系統資訊的寶貴無線電資源。
而且,舉例而言,藉由發訊而傳送載波資訊,能夠節 制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更具體而言,在載波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假使載波資訊改變時(亦即,假使載送探索訊號的CC改變時),則即使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仍會檢查系統資訊。基於此理由,在載波資訊包含在系統資訊的情形中,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增加。但是,藉由發訊而傳送載波資訊,不會產生此負載。因此,在未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上的負載會被節制。
此外,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200-1而傳送的載波資訊也標示由位於個別終端裝置200-1附近的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
結果,舉例而言,對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對由位於附近的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基於此理由,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上的負載又受節制。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根據第一實施例,在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中,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之CC。此外,通訊控制單元263根據載波資訊而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根據第一實施例,舉例而言,在傳送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中,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個別載波資訊,所述個別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之由終端裝置200-1用以傳送探索訊號之CC。此外,通訊控制單元263控制個別載波資訊對基地台100-1的傳送。
同時,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修改,資訊擷取單元261取得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之CC。此外,通訊控制單元263根據載波資訊而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第二實施例) -終端裝置(傳送探索訊號的情形)
根據第二實施例,資訊擷取單元271取得與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的各CC有關的資訊。此外,通訊控制單元27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
結果,能夠節制執行D2D通訊的終端裝置200上的負載。具體而言,舉例而言,能夠偵測多個CC中的各CC上的探索訊號。基於此理由,對在多個CC中的任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而不用對其它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即已足夠。因此,在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終端裝置200-2上的負載會受節制。
而且,舉例而言,多個CC中的各CC是上行鏈路CC。
結果,避免基地台100-2與終端裝置200-2之間的通訊干擾變得更容易。這是因為除非資源分配給終端裝置200-2,否則訊號不會在上行鏈路上傳送。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根據第二實施例,在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1中,資訊擷取單元271取得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是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之一CC有關的資訊。通訊控制單元273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以致於對在出自於多個CC中的一CC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
結果,舉例而言,可以節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終端裝置200-2上的負載。
而且,舉例而言,一CC是用於終端裝置200-2的PCC。而且,舉例而言,一CC是上行鏈路CC。
(第三實施例) -終端裝置(偵測探索訊號的情形)
根據本揭示的第三實施例,在偵測另一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後,通訊控制單元28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在多個CC中未載送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之CC上轉送。
結果,舉例而言,能夠在更多CC上傳送探索訊號。舉例而言,在要報告的意義藉由偵測探索訊號而為立即可辨識之情形中,此轉送是特別有效的。舉例而言,在D2D通訊用於公共安全的情形中,由於要求快速報告,此轉送也特別有效。
而且,舉例而言,在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傳送的探索訊號是由其它終端裝置200-3轉送的探索訊號之情形中,通訊控制單元283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不會被進一步轉送。
結果,舉例而言,能夠避免重複轉送。
如此,上述參考附圖,說明本揭示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揭示顯然不侷限於這些實例。習於此技藝者清楚知道,在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範圍內,可以有各種修改或替代,且須知這些修改或替代顯示屬於本揭示的技術範圍。
舉例而言,說明採用FDD作為雙工化設計的實例,但是,本揭示不侷限於此實例。舉例而言,也可採用分時雙工(TDD)作為雙工化設計。在此情形中,下行鏈路訊號及上行鏈路訊號都在用於載波聚集的多個CC中的各CC上傳送。此外,舉例而言,在頻率方向上,探索訊號可以在多個CC的任何CC上傳送。而且,舉例而言,在時間方向上,探索訊號在上行鏈路子格中傳送,且不會在下行鏈路子格中傳送。
此外,說明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本身受控制 之實例,但是,本揭示不侷限於此實例。舉例而言,也可藉由控制包含偵測處理之整個接收處理而控制偵測處理。
而且,在本說明書中的通訊控制處理中的處理步驟在並未嚴格侷限於依流程圖中所述順序之時間系列來執行。舉例而言,通訊控制處理的處理步驟可以依與此處所述的流程圖的順序不同之順序來執行,此外,可以平行地執行。
此外,能夠產生電腦程式,使得例如CPU、ROM、及RAM等建立於通訊控制裝置(舉例而言,包含於基地台中的基地台裝置)或終端裝置中的硬體呈現類似於上述通訊控制裝置或終端裝置的各結構元件之功能。而且,也提供具有此電腦程式儲存於內的儲存媒體。而且,也提供配備有儲存此電腦程式的記憶體(舉例而言,ROM和RAM)以及能夠執行此電腦程式的一或更多處理器(舉例而言,CPU或DSP)之資訊處理裝置(舉例而言,處理電路或晶片)。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述的有利功效僅是為了說明,而非限定。換言之,根據本揭示的技術可以呈現習於此技藝者從本說明書的說明清楚知道的其它有利功效,可為上述有利功效的取代、或是添加。
因此,本揭示也如下所述地配置。
(1)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含:擷取單元,取得標示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之載波資訊,該探索訊 號使得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2)根據(1)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複數個分量載波包含一或更多下行鏈路分量載波及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以及,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一或更多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之一。
(3)根據(1)或(2)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控制單元控制包含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之傳送。
(4)根據(3)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以系統資訊在出自於複數個分量載波中載送下行鏈路訊號的各分量載波上傳送之方式,控制單元控制系統資訊的傳送。
(5)根據(1)或(2)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控制單元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而控制載波資訊的傳送。
(6)根據(5)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而傳送的載波資訊標示由位於個別終端裝置附近的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之分量載波。
(7)根據(1)至(6)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由個別終端裝置傳送的個別載波資訊標示的分量載波,且是由個別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
(8)根據(1)至(6)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由基地台指定的分量載波。
(9)一種通訊控制方法,包含:擷取載波資訊,載波資訊係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所述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以處理器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10)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標示出自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之載波資訊,所述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載波資訊以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之偵測處理。
(11)根據(10)之終端裝置,其中,控制單元在偵測另一終端裝置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後,以探索訊號在出自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不載送其它終端裝置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分量載波上轉發之方式,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12)根據(11)之終端裝置,其中,在由其它終端裝置傳送的探索訊號是由其它終端裝置轉送的探索訊號之情形中,控制單元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以致於探索訊號不會又被轉送。
(13)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個別載波資訊,所述個別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由終端裝置以 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控制個別載波資訊對基地台的傳送。
(14)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載波資訊而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15)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有關的資訊;以及,控制單元,以探索訊號在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上傳送之方式,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該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
(16)根據(15)之終端裝置,其中,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是上行鏈路載波。
(17)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出自用於載波聚集之複數個分量載波中之一分量載波有關的資訊;以及,控制單元,以對在一分量載波上傳送的訊號執行偵測處理的方式,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偵測處理,所述探索訊號使另一裝置能夠發現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裝置,其中,探索訊號是在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 上傳送的訊號。
(18)根據(17)之終端裝置,其中,一分量載波是用於終端裝置的主分量載波。
(19)根據(17)或(18)之終端裝置,其中,一分量載波是上行鏈路分量載波。
(20)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用於傳送裝置對裝置通訊有關的訊號之分量載波;以及控制單元,控制載波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21)根據(20)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裝置對裝置通訊有關的訊號包含裝置對裝置通訊訊號、或是用於啟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訊號。
(22)根據(21)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裝置對裝置通訊訊號包含資料訊號或是控制訊號。
(23)根據(21)或(22)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用於啟始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訊號包含同步訊號、探索訊號、或是用於連接建立的控制訊號。
(24)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載波資訊,所述載波資訊標示出自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用於傳送裝置對裝置通訊有關的訊號之分量載波;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載波資訊,控制裝置對裝置通訊有關的訊號的傳送。
(25)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資源資訊,所述資源資訊標示出自分頻雙工(FDD)成對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中的複數無線電資源中可用於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以及,控制單元,控制資源資訊在成對頻帶的下行鏈路頻帶中的傳送。
(26)根據(25)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無線電資源是特定無線電格或是特定子格的無線電資源,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無線電格或特定子格。
(27)根據(25)或(26)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無線電資源是在上行鏈路頻帶的特定頻帶中的無線電資源,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頻帶。
(28)根據(25)至(27)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無線電資源是特定資源區塊,以及,資源資訊標示特定資源區塊。
(29)根據(25)至(28)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控制單元控制包含資源資訊的系統資訊在下行鏈路頻帶上的傳送。
(30)根據(25)至(28)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控制單元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而控制系統資訊在下行鏈路頻帶上的傳送。
(31)一種終端裝置,包含:擷取單元,擷取資源資訊,所述資源資訊標示出自分頻雙工(FDD)成對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中的複數無線電 資源中可用於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電資源;以及,控制單元,根據資源資訊,控制在上行鏈路頻帶上終端裝置的裝置對裝置通訊。
(32)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括:電路,配置成:擷取系統資訊,所述系統資訊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以及,控制系統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33)根據(32)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該系統資訊包含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載波資訊,所述載波是來自複數個載波,複數個載波包含一或更多下行鏈路載波及一或更多上行鏈路載波,以及,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載波是一或更多上行鏈路載波中之一。
(34)根據(32)至(33)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電路控制包含來自複數個分量載波之分量載波資訊的系統資訊的傳送。
(35)根據(34)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電路使系統資訊在出自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載送下行鏈路訊號之各分量載波上傳送。
(36)根據(32)至(35)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電路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而控制系統資訊的傳送。
(37)根據(36)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藉由發訊給個別終端裝置而傳送的系統資訊標示由在個別終端裝置 的通訊範圍內的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之分量載波。
(38)根據(32)至(37)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由個別終端裝置傳送,以及是由個別終端裝置用以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
(39)根據(33)至(38)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用於傳送探索訊號的分量載波是由基地台指定的分量載波。
(40)一種通訊控制方法,包括:擷取系統資訊,系統資訊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以及以處理器控制系統資訊對終端裝置的傳送。
(41)一種終端裝置,包括:電路,配置成:擷取系統資訊,所述系統資訊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以及,根據系統資訊,控制用於偵測探索訊號的偵測處理。
(42)根據(41)之終端裝置,其中,電路在偵測另一終端裝置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後,以探索訊號在出自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不載送其它終端裝置傳送的探索訊號之分量載波上轉發之方式,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43)根據(32)至(39)中任一項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系統資訊包含當裝置與其它裝置通訊時要由裝 置使用的無線電資源資訊。
(44)一種用於終端裝置的方法,包括:以電路擷取個別資訊,個別資訊可使終端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以及以電路控制個別資訊對基地台的傳送。
(45)一種終端裝置,包括:電路,配置成:擷取資訊,所述資訊標示使裝置能夠經由裝置對裝置通訊而與另一裝置通訊之資訊;以及根據所述資訊,控制探索訊號的傳送。
(46)根據(45)之終端裝置,其中,探索訊號在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分量載波上傳送。
(47)根據(45)至(46)中任一項之終端裝置,其中,資訊包含關於用於載波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資訊,以及,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是上行鏈路分量載波。
(48)根據(45)至(47)中任一項之終端裝置,其中,探索訊號是在複數個分量載波中的各分量載波上傳送。
(49)根據(48)之終端裝置,其中,資訊包含分量載波的標示,所述分量載波是用於終端裝置的主分量載波。
(50)根據(48)至(49)中任一項之終端裝置,其中,資訊包含分量載波的標示,所述分量載波是上行鏈路 分量載波。
(51)根據(43)之通訊控制裝置,其中,經由分頻雙工(FDD)系統的成對頻帶,裝置與其它裝置通訊,以及,無線電資源對應於成對頻帶的上行鏈路頻帶。

Claims (14)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配置成:控制執行透過由載波聚集所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無線通訊;透過第一分量載波接收載波資訊,該載波資訊指定用於傳送用在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探索訊號的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第一分量載波對應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該第二分量載波對應於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監控在RRC閒置模式及RRC連接模式二者之該探索訊號,以作為該載波資訊之功能,該RRC閒置模式是在不具有RRC(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的情況且該RRC連接模式是在具有RRC連接的情況。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以監控由該載波資訊指定的該第二分量載波中的該探索訊號。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以監控包括由該載波資訊指定的該第二分量載波的一或多個分量載波中的該探索訊號。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載波資訊是透過該第一分量載波而接收以作為系統資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分量載波對應於該載波聚集之主分量載波,使用該主分量載波以建立該RRC連接。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分量載波對應於該載波聚集之主分量載波,使用該主分量載波以建立該RRC連接。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載波資訊透過正被傳送之該探索訊號以進一步指定一或多個分量載波。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以接收該探索訊號且使用該第二分量載波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進一步經配置以轉送該探索訊號至另一通訊裝置。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轉送過程是基於該另一通訊裝置的分量載波資訊而執行。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分量載波資訊指定一或多個分量載波之容量。
  12. 一種用於操作電子裝置之方法,包括:控制執行透過由載波聚集所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無線通訊;透過第一分量載波接收載波資訊,該載波資訊指定用於傳送用在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探索訊號的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第一分量載波對應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該第二分量載波對應於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監控在RRC閒置模式及RRC連接模式二者之該探索訊號,以作為該載波資訊之功能。
  13. 一種通訊控制裝置,包括:電路,配置成:控制執行透過由載波聚集所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無線通訊;透過第一分量載波傳送載波資訊至終端裝置,該載波資訊指定用於傳送用在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探索訊號的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第一分量載波對應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該第二分量載波對應於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且其中由該終端裝置監控在RRC閒置模式及RRC連接模式二者之該探索訊號,以作為該載波資訊之功能。
  14. 一種用於通訊控制裝置之方法,包括:控制執行透過由載波聚集所聚集的複數個分量載波之無線通訊;透過第一分量載波傳送載波資訊至終端裝置,該載波資訊指定用於傳送用在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探索訊號的第二分量載波,其中該第一分量載波對應於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該第二分量載波對應於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且其中由該終端裝置監控在RRC閒置模式及RRC連接模式二者之該探索訊號,以作為該載波資訊之功能。
TW103135062A 2013-10-18 2014-10-08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TWI654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7188 2013-10-18
JP2013-217188 2013-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8744A TW201528744A (zh) 2015-07-16
TWI654863B true TWI654863B (zh) 2019-03-21

Family

ID=5199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5062A TWI654863B (zh) 2013-10-18 2014-10-08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2) US9622282B2 (zh)
EP (2) EP3058791B1 (zh)
JP (1) JP6187675B2 (zh)
KR (1) KR20160071377A (zh)
CN (2) CN110769486B (zh)
AU (1) AU2014335625B2 (zh)
BR (1) BR112016007965A8 (zh)
CA (1) CA2926767A1 (zh)
MX (1) MX366331B (zh)
PH (1) PH12016500671A1 (zh)
RU (1) RU2662225C2 (zh)
SG (1) SG11201602819RA (zh)
TW (1) TWI654863B (zh)
WO (1) WO2015056429A1 (zh)
ZA (1) ZA201600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5353A (zh) * 2014-05-08 2017-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基站及处理方法
JP6311515B2 (ja) * 2014-07-30 2018-04-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
KR102269387B1 (ko) * 2015-01-06 2021-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황별 정보 공유 지원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JP6619448B2 (ja) * 2015-04-30 2019-12-1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経路選択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332592B1 (en) * 2015-08-06 2023-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carrier d2d communication
WO2018203415A1 (ja) * 2017-05-02 2018-11-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CN111096013B (zh) 2017-07-21 2023-10-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cc上选择资源并发送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EP3662706B1 (en) * 2017-07-31 2024-04-10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uting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wireless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side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BR112020015046A2 (pt) * 2018-03-15 2020-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para colocar um nó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m um modo de espera, nó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94832B1 (en) * 2009-10-30 2020-06-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Scheduling of direct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US9276708B2 (en) * 2009-12-21 2016-03-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condary system usage in multicarrier networks
US9516686B2 (en) * 2010-03-17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485069B2 (en) * 2010-04-15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roximity detection signal for peer discovery
US8526347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US9173192B2 (en) * 2011-03-1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arget cell selection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continuity
US20140241265A1 (en) * 2011-07-08 2014-08-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ponent carrier traffic mapping
WO2013025040A2 (ko) 2011-08-18 2013-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002578B (zh) * 2011-09-08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d2d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01117B2 (en) * 2011-09-19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discovery i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KR20130040749A (ko) * 2011-10-14 2013-04-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바이스 간 직접 링크를 이용한 피어 디스커버리 방법
WO2013062310A1 (ko) * 2011-10-24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과 d2d 단말이 효율적으로 d2d 통신 요청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3096368B (zh) * 2011-11-04 2015-12-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csi测量触发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GB201119375D0 (en) 2011-11-10 2011-12-21 Merburn Ltd Financial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408212B2 (en) * 2011-11-10 2016-08-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use of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GB2497579A (en) * 2011-12-16 2013-06-19 Renesas Mobile Corp Sending a message about a change of capability of a device in D2D communication to a base station and whether the change is temporal or periodical
US20130170414A1 (en) * 2012-01-04 2013-07-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CN104054282B (zh) * 2012-01-18 2018-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装置对装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8989042B2 (en) * 2012-02-03 2015-03-24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and reporting diverse traffic inform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9185690B2 (en) * 2012-02-29 2015-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US9002281B2 (en) * 2012-04-30 2015-04-0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9143291B2 (en) * 2012-12-27 2015-09-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398062B2 (en) * 2013-03-29 2016-07-19 Intel IP Corporation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discovery signals
US20160088458A1 (en) * 2013-05-16 2016-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26122B2 (en) *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EP2846567A1 (en) * 2013-08-19 2015-03-11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78297A1 (en) * 2013-09-17 2015-03-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US10206199B2 (en) * 2013-10-03 201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tioning radio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771B (zh) 2019-12-03
EP3651502A1 (en) 2020-05-13
MX2016004618A (es) 2016-07-06
AU2014335625B2 (en) 2018-09-27
AU2014335625A1 (en) 2016-03-17
CN110769486B (zh) 2022-04-12
ZA201600955B (en) 2017-05-31
CN105612771A (zh) 2016-05-25
RU2016113846A (ru) 2017-10-16
SG11201602819RA (en) 2016-05-30
EP3058791B1 (en) 2020-02-12
TW201528744A (zh) 2015-07-16
EP3651502B1 (en) 2022-05-18
CN110769486A (zh) 2020-02-07
EP3058791A1 (en) 2016-08-24
WO2015056429A1 (en) 2015-04-23
CA2926767A1 (en) 2015-04-23
BR112016007965A8 (pt) 2020-03-17
US9622282B2 (en) 2017-04-11
JP6187675B2 (ja) 2017-08-30
US20160198513A1 (en) 2016-07-07
JP2016537832A (ja) 2016-12-01
RU2662225C2 (ru) 2018-07-25
US10028313B2 (en) 2018-07-17
PH12016500671B1 (en) 2016-06-13
PH12016500671A1 (en) 2016-06-13
US20170156171A1 (en) 2017-06-01
MX366331B (es) 2019-07-05
KR20160071377A (ko) 201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863B (zh)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控制方法及終端裝置
US20200267688A1 (e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64527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131745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US1032140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ith mode switching control
US20200092705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2022079756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280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170207889A1 (en) Device
WO2014132514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10306626B2 (en) Device
US10028256B2 (e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