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665B -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8665B
CN102388665B CN201080016636.5A CN201080016636A CN102388665B CN 102388665 B CN102388665 B CN 102388665B CN 201080016636 A CN201080016636 A CN 201080016636A CN 102388665 B CN102388665 B CN 102388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bandwidth
bandwidth
base station
data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6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8665A (zh
Inventor
W·陈
P·盖尔
J·蒙托约
R·帕兰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88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8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支持不同用户装备(UE)在不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的技术。在一种设计中,基站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并且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基站可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上向第一和第二UE传送数据。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第三控制信息以及来自(诸)第二UE的第四控制信息。基站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数据以及在与第三系统带宽交迭的第四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二UE的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4月10日提交的题为“A METHOD ANDAPPARATUS FOR EFFICIENT USE OF BANDWIDTH FOR USEREQUIPMENT OPERATING IN SYSTEMS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S(用于在具有不同带宽的系统中操作的用户装备的高效带宽使用的方法和装置)”的临时美国申请S/N.61/168,386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并通过援引纳入于此。
背景
I.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尤其涉及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的技术。
II.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通信内容。这些无线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多址系统。此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以及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可包括能够支持数个用户装备(UE)的通信的数个基站。UE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UE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UE至基站的通信链路。无线系统可用可配置的系统带宽来工作,该可配置的系统带宽可以从该系统所支持的系统带宽集合中选择。可能期望高效地支持此类系统中的UE的通信。
概述
本文描述了用于支持不同UE在不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的技术。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基站可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向(诸)第一UE传送数据并且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第二控制信息并且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诸)第二UE则可具有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不同系统带宽。基站可如下所述地以各种方式向第一和第二UE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基站还可同样如下所述地传送开销信号以支持第一和第二UE的通信。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第三控制信息以及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二UE的第四控制信息。基站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数据以及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二UE的数据,第四系统带宽可与第三系统带宽交迭。(诸)第二UE可如下所述地以各种方式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
以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
附图简述
图1示出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示例性的帧结构。
图3A和3B分别示出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图4A至4C示出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三种设计。
图5示出第一和第二UE在不同子帧中的复用。
图6示出第一和第二UE在不同子帧中以及在整个系统带宽的不同部分上的复用。
图7A至7C示出传送开销信道的三种设计。
图8示出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的传输。
图9示出上行链路上的示例性控制和数据区域。
图10示出用于支持基站的通信的过程。
图11示出用于支持基站的通信的装置。
图12示出用于由UE通信的过程。
图13示出用于由UE通信的装置。
图14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另一过程。
图15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另一装置。
图16示出基站和UE的框图。
详细描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它CDMA变体。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新发行版,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中描述的技术既可被用于以上所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被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LTE术语。
图1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00,其可以是LTE系统或者某个其他系统。系统100可包括数个演进型B节点(eNB)110和其他网络实体。eNB可以是与UE通信的实体并且也可被称为基站、B节点、接入点等。每个eNB 110可提供对特定地理区域的通信覆盖,并且可支持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UE的通信。为了提高系统容量,eNB的整个覆盖区域可被划分成多个(例如三个)较小的区域。每个较小的区域可由各自的eNB子系统来服务。在3GPP中,术语“蜂窝小区”可指eNB的最小覆盖区域和/或服务此覆盖区域的eNB子系统。
UE 120可散布于该系统内,且每个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UE也可被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订户单元、台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式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智能电话、上网本、智能本、等等。
该系统可利用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对于FDD,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被分配单独的频率信道。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可在这两个频率信道上被并发地发送。对于TDD,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共享相同的频率信道。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可在不同时间区间中在该相同的频率信道上被发送。
图2示出LTE中用于FDD的帧结构200。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每一者的传输时间线可被划分成以无线电帧为单位。每一无线电帧可具有预定历时(例如10毫秒(ms)),并且可被划分成具有索引0至9的10个子帧。每个子帧可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无线电帧因此可包括具有索引0至19的20个时隙。每个时隙可包括L个码元周期,例如,对于正常循环前缀(如图2中所示)为7个码元周期,或者对于扩展循环前缀为6个码元周期。每个子帧中的2L个码元周期可被指派索引0至2L-1。在下行链路上,可以在子帧的每个码元周期中传送OFDM码元。在上行链路上,可以在子帧的每个码元周期中传送SC-FDMA码元。
该系统可支持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对于HARQ,发射机可发送传输块(或分组)的一个或更多个传输直至该传输块被接收机正确解码或遭遇到某个其他终止条件。
图3A示出下行链路上带有HARQ的数据传输。eNB可具有要发送给UE的数据,并且可针对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调度该UE。eNB可在子帧t1中向UE发送下行链路(DL)准予和数据。下行链路准予可传达所指派的下行链路资源、所选调制及编码方案(MCS)等。UE可接收来自eNB的下行链路准予和数据传输,并且可根据该下行链路准予来处理该数据传输。取决于解码结果,UE可在子帧t2中发送确收(ACK)或否定确收(NAK)。若接收到NAK,则eNB可在子帧t3中重传该数据,以及若接收到ACK则可传送新数据。由eNB进行的数据传输以及由UE进行的ACK/NAK反馈可用类似方式继续。
图3B示出上行链路上带有HARQ的数据传输。UE可具有要传送的数据且可向eNB发送调度请求(图3B中未示出)。UE可被调度用于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eNB可在子帧i1中向UE发送上行链路(DL)准予。上行链路准予可传达所指派的上行链路资源、所选MCS等。UE可在子帧i2中在所指派上行链路资源上向eNB传送数据。eNB可接收并处理来自UE的数据传输。取决于解码结果,eNB可在子帧i3中发送或者ACK或者NAK。若接收到NAK,则UE可在子帧i4中重传该数据,以及若接收到ACK则可传送新数据。由UE进行的数据传输以及由eNB进行的ACK/NAK反馈可用类似方式继续。
LTE在上行链路上支持同步HARQ并且在下行链路上支持异步HARQ。对于同步HARQ,传输块的所有传输可在单股HARQ交织的子帧中发送。可针对每条链路定义S股HARQ交织,且每股HARQ交织可包括该链路的每第S子帧,其中S可以等于4、6、8等。对于异步HARQ,传输块的每个传输可在任何子帧中调度和发送。对于同步和异步HARQ两者,接收机可在特定子帧中接收数据并且可在Q个子帧后发送ACK/NACK信息,其中Q可以等于2、4等。例如,在图3A中t2=t1+Q且t4=t3+Q,以及在图3B中i3=i2+Q。
eNB可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各种开销信道和信号以支持UE的通信。开销信道可包括(i)携带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以及(ii)携带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开销信号可包括用于系统捕获的同步信号、用于信道质量测量和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和/或其他信号。回到参见图2,eNB可在用于该eNB中的每个蜂窝小区的系统带宽的中心1.08MHz中传送主同步信号(PSS)和副同步信号(SSS)。PSS和SSS可以在具有正常循环前缀的每个无线电帧的子帧0和5中分别在码元周期6和5中传送。PSS和SSS可被UE用于蜂窝小区搜索和获取。eNB可在某些无线电帧中的子帧0的时隙1中的码元周期0至3中传送物理广播信道(PBCH)。PBCH可携带一些系统信息。
用于下行链路的每个子帧可包括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它们可被时分复用(TDM),如图2中所示。控制区域可包括该子帧的头M个码元周期,其中M可以等于1、2、3或4并且可逐子帧改变。控制区域可携带给UE的控制信息。数据区域可包括该子帧的其余2L-M个码元周期并且可携带给UE的话务数据和/或其他信息。
eNB可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传送各种控制信道,诸如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CFICH可在子帧的首个码元周期中传送并且可传达控制区域的大小(即,M值)。PHICH可携带针对上行链路上发送的带有HARQ的数据传输的ACK/NACK信息。PDCCH可携带给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可包括下行链路准予、上行链路准予、功率控制信息等。eNB可在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传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DSCH可携带给针对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所调度的UE的话务数据。
用于上行链路的每个子帧可包括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它们可被频分复用(FDM)。控制部分可形成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并且可具有可配置大小,该可配置大小可基于UE正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控制信息量来选择。数据部分可包括未被包括在控制部分中的其余频率。
UE可或者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传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者在子帧的数据区域中传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UCCH可携带控制信息,诸如针对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传输的ACK/NACK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调度请求等。PUSCH可携带来自UE的仅数据或者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
LTE中的各种信道和信号在公众可获取的题为“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的3GPP TS 36.211中作了描述。
LTE在下行链路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在上行链路上利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频率范围划分成多个(NFFT个)正交副载波,这些副载波也常被称为频调、频槽等。每个副载波可用数据来调制。一般而言,调制码元在OFDM下是在频域中发送,而在SC-FDM下是在时域中发送。毗邻副载波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且副载波的总数(NFFT)可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副载波间距可以是15千赫(KHz),且NFFT对于1.25、2.5、5、10或20兆赫(MHz)的系统带宽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
用于每条链路的可用时间频率资源可被划分成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可覆盖一个时隙中的12个副载波。每个时隙中的资源块数目可取决于系统带宽并且对于1.25到20MHz的系统带宽其范围分别可从6到110。每个资源块可包括数个资源元素。每个资源元素可覆盖一个码元周期中的一个副载波,并且可被用于传送一个调制码元,调制码元可以是实值或复值。
该系统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可支持用于不同UE的不同系统带宽。在一种设计中,对于下行链路,该系统可支持(i)用于旧式/第一UE的标示为R8BW(R8带宽)的第一系统带宽以及(ii)用于新式/第二UE的标示为NewBW(新式带宽)的第二系统带宽。在一种设计中,对于上行链路,该系统可支持(i)用于旧式UE的标示为R8BWUL(R8上行链路带宽)的第三系统带宽以及(ii)用于新式UE的标示为NewBWUL(新式上行链路带宽)的第四系统带宽。作为示例,旧式UE可支持LTE发行版8或9或某个其他发行版,而新式UE可支持更晚的LTE发行版。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完全或部分交迭。类似地,第四系统带宽可与第三系统带宽完全或部分交迭。
用于每条链路的不同系统带宽可用各种方式传达给UE。在一种设计中,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可用在主信息块(MIB)中发送的3位R8BW值和2位NewBW值来传达。在一种设计中,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和第四系统带宽可用在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中发送的3位R8BWUL值和2位NewBWUL值来传达。每个eNB可周期性地向UE广播MIB和SIB2。
表1示出根据一种设计的由旧式和新式UE对R8BW和NewBW值的解读以确定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
表1-系统带宽信息
LTE发行版8和9支持用于下行链路的6个系统带宽的集合,这些系统带宽被指派6个R8BW值000至101(二进制),如表2中所示。其余2个R8BW值110和111(二进制)被保留且不被使用。可定义各有6个系统带宽的三个附加集合,且这三个附加集合可被指派NewBW值01、10和11,如表1中所示。每个附加集合中的6个系统带宽可被指派R8BW值000至101(二进制)。
表2-R8BW带宽
旧式UE可从MIB接收R8BW值并且可基于R8BW值确定适用于该旧式UE的第一系统带宽(R8BW),如表2中所示。新式UE可从MIB接收R8BW值和NewBW值并且可基于NewBW值确定要使用哪个附加系统带宽集合。新式UE随后可基于该附加系统带宽集合中与R8BW值相对应的系统带宽来确定适用于该新式UE的第二系统带宽(NewBW)。因此取决于NewBW值,NewBW带宽可以等于NewBW1、NewBW2或NewBW3。
表1和2示出了向旧式和新式UE传达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示例性设计。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也可用其他方式来传达。
用于上行链路的R8BWUL值和NewBWUL值可用与用于下行链路的R8BW值和NewBW值类似的方式定义和解读。
图4A示出用于旧式和新式UE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设计。在该设计中,第一系统带宽可包括频率范围的中心部分并且可被称为基载波。第二系统带宽可包括第一系统带宽、在基载波的高端处的较高带宽段、以及在基载波的低端处的较低带宽段。该较高带宽段可以等于或可以不等于该较低带宽段。
图4B示出用于旧式和新式UE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另一设计。第一系统带宽可包括频率范围的较低部分。第二系统带宽可包括第一系统带宽以及在第一系统带宽的高端处的较高带宽段。
图4C示出用于旧式和新式UE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又一设计。第一系统带宽可包括频率范围的较高部分。第二系统带宽可包括第一系统带宽以及在第一系统带宽的低端处的较低带宽段。
图4A至4C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的三种设计。一般而言,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完全交迭(例如,如图4A至4C中所示)或者可与第一系统带宽部分交迭。第二系统带宽可包括在第一系统带宽的一侧或两侧的附加带宽。附加带宽可供新式UE接入但不可供旧式UE接入。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宽度。例如,第二系统带宽可比第一系统带宽稍大或大得多。为清楚起见,以下大部分描述假设图4A中所示的设计。
在一个方面,旧式和新式UE可使用TDM在不同子帧中复用。在一种设计中,下行链路上的每个子帧可被指定为以下之一:
●R8子帧-其中旧式UE可被调度的子帧,
●新式子帧-其中新式UE可被调度的子帧,以及
●混合子帧-其中旧式和新式UE可被调度的子帧。
在一种设计中,上行链路上的每个子帧可类似地被指定为R8子帧、或新式子帧、或混合子帧。一般而言,可支持任何数目的子帧类型。每条链路上的每个子帧可被指定为所支持的子帧类型之一。
图5示出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上在无线电帧的不同子帧中复用旧式和新式UE的示例。在此示例中,四个子帧0、4、5和9被指定为用于旧式UE的R8子帧,四个子帧1、3、6和8被指定为用于新式UE的新式子帧,以及两个子帧2和7被指定为用于旧式和新式UE的混合子帧。
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可用子帧可被指定为R8、新式和混合子帧以使得可对旧式和新式UE支持HARQ操作。为了对旧式UE支持下行链路上的异步HARQ,在其中向旧式UE发送数据传输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Q个子帧(例如,4个子帧)之后应当有R8或混合上行链路子帧可用,从而这些UE可发送针对该数据传输的ACK/NACK反馈。为了对旧式UE支持上行链路上的同步HARQ,在其中向旧式UE发送上行链路准予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S-Q个子帧(例如,4个子帧)之后应当有R8或混合上行链路子帧可用,从而这些UE可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数据传输。此外,在其中向旧式UE发送上行链路准予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S个子帧(例如,8个子帧)之后应当有R8或混合下行链路子帧可用,从而可向该旧式UE发送针对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ACK/NACK反馈。
在一种设计中,相同HARQ交织结构可用于旧式和新式UE两者。在此设计中,用于下行链路的每股HARQ交织可被指定为包括R8子帧的R8交织、或包括新式子帧的新式交织、或包括混合子帧的混合交织。类似地,用于上行链路的每股HARQ交织可被指定为R8交织、或新式交织、或混合交织。用于下行链路的HARQ交织可与用于上行链路的HARQ交织配对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上支持高效HARQ操作。
在另一种设计中,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可用子帧可例如通过考虑用于旧式和新式UE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HARQ操作的各种规则来被灵活地指定为R8、新式和混合子帧。
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例如,如图4A、4B或4C中所示。第二系统带宽中的附加带宽可被标示为ΔNewBW且可表达为:
ΔNewBW=NewBW-R8BW。式(1)
该ΔNewBW带宽可仅用于新式UE且可能不与旧式UE后向兼容。类似地,用于上行链路的附加带宽可表达为ΔNewBWUL=NewBWUL-R8BWUL。
作为示例,该系统可在具有20MHz系统带宽的载波上操作。用于旧式UE的R8BW带宽可包括100个资源块,而用于新式UE的NewBW带宽可包括110个资源块。ΔNewBW带宽可包括10个资源块。该载波可以是用于多载波操作的多个载波之一。原始保留用于旧式UE的一些保护频带可被用作用于新式UE的ΔNewBW带宽。
图6示出在不同子帧中以及在整个系统带宽的不同部分上复用旧式和新式UE的设计。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系统带宽占据第二系统带宽的中心部分,且第二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可仅供新式UE接入。每个子帧0至9的中心部分可被用于旧式UE、或新式UE、或旧式和新式UE两者。每个子帧中的第二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可仅被用于新式UE。
在一种设计中,混合子帧可以是或者(i)被称为M1混合子帧的完全兼容混合子帧或者(ii)被称为M2混合子帧的部分兼容混合子帧。M1混合子帧可包括所有相关信道和信号,从而旧式UE可用与R8子帧中类似的方式被服务。M2混合子帧可包括特定信道和信号(例如,PSS、SSS、PBCH和参考信号),从而旧式UE可捕获该系统并执行测量。旧式UE可被调度用于(i)在用于下行链路的M1混合子帧中的数据传输以及(ii)在用于上行链路的M1混合子帧中的数据传输。旧式UE可能不被调度用于在用于下行链路的M2混合子帧中的数据传输,M2混合子帧可看似用于在LTE中广播数据的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若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相应M2混合子帧中传送相关控制信道(例如,PCFICH、PHICH、和PDCCH),则旧式UE可被调度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的M2混合子帧中的数据传输。
在另一方面,可传送控制信道和开销信号以支持旧式和新式UE在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上的操作。控制信道和开销信号可如下面描述地用各种方式来传送。
图7A示出在用于下行链路的R8子帧中传送开销信道和信号的设计。图7B示出在用于下行链路的M1混合子帧或新式子帧中传送开销信道和信号的设计。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设计中,eNB可在中心6个资源块上传送PSS、SSS和PBCH以支持由所有UE进行系统捕获。eNB可在该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R8BW带宽上传送控制信道,诸如PCFICH、PHICH和PDCCH。在一种设计中,eNB不在该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任何控制信道。在此设计中,对于图7B中所示的M1混合子帧,eNB可在控制区域中的R8BW带宽上所发送的控制信道上传送针对新式UE的控制信息。
图7C示出在用于下行链路的M2混合子帧或新式子帧中传送开销信道和信号的设计。在该设计中,eNB在该子帧的控制区域中可以传送或可以不传送控制信道。一般而言,eNB可使用TDM、FDM、和/或某种其他复用方案来传送针对新式UE的控制信道。
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设计中,eNB可仅在支持旧式UE的子帧中的R8BW带宽(而非NewBW带宽)上传送针对旧式和新式UE两者的控制信道。旧式和新式UE随后可仅监视R8BW带宽以获得控制信息。该设计可具有以下优点:
●提供对ΔNewBW带宽的更高效利用,以及
●允许新式UE监视较小系统带宽,这可导致较小复杂度和较低功耗。
较小复杂度和较低功耗对于设计成监视较小系统带宽(例如,小于20MHz)的低等UE可能是尤其期望的。例如,系统可支持用于R8BW带宽的10MHz以及用于NewBW带宽的20MHz。新式UE可仅监视中心10MHz以获得开销信道和信号,但可在整个20MHz上接收数据。因此,新式UE可具有用于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的不同带宽。
在另一种设计中,可在用于下行链路的ΔNewBW带宽和/或用于上行链路的ΔNewBWUL带宽上传送新式控制信道。新式控制信道可类似于(i)在下行链路上的控制区域中的R8BW带宽上传送的控制信道和/或(ii)在上行链路上的控制区域中传送的PUCCH。然而,用于新式控制信道的交织和跳跃可被限制于下行链路上的ΔNewBW带宽或上行链路上的ΔNewBWUL带宽。该设计可在R8BW带宽上传送的控制信道不足以支持旧式和新式UE两者时使用。例如,若R8BW带宽非常小(例如,为了支持低成本UE)且NewBW带宽大得多,可能就是这种情形。该设计也可被用于支持附加能力,诸如不同类型的蜂窝小区(例如,宏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和/或中继站之间的干扰缓解。
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可用各种方式传送以支持旧式和新式UE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上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和第四系统带宽上的操作。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一些控制信道的操作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PHICH可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并且可携带ACK/NACK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可通过将参数Ng设为四个可能值1/6、1/2、1和2之一来向PHICH分配可配置的资源量。Ng可在MIB中广播且使其对所有UE可用。用于PHICH的资源可以PHICH群为单位给出。每个PHICH群可包括12个资源元素且可携带最多达8个ACK/NACK。对于LTE发行版8,FDD中分配给PHICH的PHICH群的数目可表达为:
其中是用于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数目(或系统带宽),
是分配给PHICH的PHICH群的数目,以及
标示向上取整(ceiling)算子。
在针对不同UE支持多个系统带宽时,PHICH群的数目(且因此用于PHICH的资源量)可用各种方式定义。用于旧式UE的PHICH群的数目可基于适用于这些UE的R8BW带宽来定义。在一种设计中,用于新式UE的PHICH群的数目也可基于R8BW带宽来定义且可表达为:
其中是R8BW带宽的资源块数目,以及
是用于新式UE的PHICH群的数目。
式(3)中所示的设计可允许在R8BW带宽上传送PHICH且支持旧式和新式UE两者。在另一种设计中,用于新式UE的PHICH群的数目可基于NewBW带宽来定义。该设计可例如在R8BW相对小时使用。
PDCCH可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并且可携带针对UE的下行链路准予和/或上行链路准予。下行链路准予可携带用于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各种参数(例如,所分配的下行链路资源)。上行链路准予可携带用于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各种参数(例如,所分配的上行链路资源)。准予也可被称为指派等。
LTE发行版8支持三种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案,其被称为类型0、类型1和类型2。资源分配类型0和1基于指示指派给UE的物理资源块(PRB)的位映射。资源分配类型2基于连贯虚拟资源块(VRB)的指派,连贯虚拟资源块(VRB)基于映射函数被映射到PRB。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0和1,可用PRB被组织成NRBG个资源块群(RBG),其中每个RBG包括P个(或可能更少)连续PRB。P取决于系统带宽且在表3中给出。NRBG取决于PRB的总数和P的值。对于分配类型1,可用RBG被进一步组织成数个RBG子集,其中每个RBG子集包括一些RBG。每个RBG子集可包括该子集中所包含的RBG中的V个(或可能更少)PRB。
表3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0,UE可被分配NRBG个RBG中的任一个。NRBG个位的位映射可被用于向UE指派下行链路资源。该位映射的每个位可与一个RBG相关联且可被设为(i)第一值(例如,‘1’),以指示相关联RBG中的PRB被指派给该UE;或(ii)第二值(例如,‘0’),以指示相关联RBG中的PRB未被指派给该UE。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1,UE可被分配所选RBG子集中的PRB中的任一个。V个位的位映射可被用于向UE指派下行链路资源。该位映射的每个位可与所选RBG子集中的一个PRB相关联且可被设为(i)第一值(例如,‘1’),以指示相关联的PRB被指派给该UE;或(ii)第二值(例如,‘0’),以指示相关联的PRB未被指派给该UE。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0,下行链路资源可以RBG为单位且以P个PRB的倍数被指派给UE。对于资源分配类型1,下行链路资源可以PRB为单位被指派给UE,但位映射可基于RBG来定义。
在针对旧式和新式UE支持不同系统带宽时,可用各种方式指派下行链路资源。在一种设计中,第一RBG大小(PR8)可基于R8BW带宽来确定并且可适用于旧式UE。第二RBG大小(P新式)可基于NewBW带宽来确定并且可适用于新式UE。PR8可以等于或可以不等于P新式,这取决于R8BW和NewBW带宽。此外,P新式可以或可以不被PR8除尽。例如,在NewBW带宽包括100个PRB时,P新式可以等于4,以及在R8BW带宽包括50个PRB时,PR8可以等于3。当P新式不可被PR8除尽时,可能更难在相同子帧中调度旧式和新式UE。
在一种设计中,P新式可被定义为可被PR8除尽(例如,通过恰当地选择R8BW和NewBW带宽)以简化调度、避免资源冲突、以及最小化碎片化。若P新式不可被PR8除尽,则可执行调度以使得资源冲突和碎片化可被最小化。这可以例如通过以P新式和PR8的最小公倍数为单位来指派PRB、或通过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和1的混合、和/或基于其他方案来达成。
对于资源分配类型2,UE可被分配连贯的局部化VRB或分布式VRB的集合。具有索引nVRB的局部化VRB可被直接映射到具有索引nPRB的PRB,从而nPRB=nVRB。具有索引nVRB的分布式VRB可基于映射函数f( )被映射到具有索引nPRB的PRB,从而nPRB=f(nVRB)。
在LTE发行版8中,映射函数f( )基于间隙参数N间隙,间隙参数N 取决于系统带宽。表4给出针对不同系统带宽的N间隙1和N间隙2。N间隙可等于N间隙1和N间隙2中任一者,如在下行链路准予中传达的。间隙参数被定义成使得连贯VRB被映射到在不同时隙中尽可能分开的非连贯PRB。
表4
在针对旧式和新式UE支持不同系统带宽时,可用各种方式实现分布式资源分配类型2。在一种设计中,第一间隙值N间隙,R8可基于R8BW带宽来确定并且可适用于旧式UE。第二间隙值N间隙,新式可基于NewBW带宽来确定并且可适用于新式UE。可能期望使N间隙,新式可被N间隙,R8除尽。若N间隙,新式不可被N间隙,R8除尽,则可执行调度以使得可避免资源冲突。
在另一种设计中,对于新式UE,可区别对待R8BW和ΔNewBW带宽。新式UE可被指派R8BW带宽和/或ΔNewBW带宽中的VRB。若所指派的VRB在R8BW带宽内,则N间隙可基于R8BW带宽来确定,且VRB可用与旧式UE类似的方式基于N间隙被映射到PRB。然而,若所指派的VRB在ΔNewBW带宽内,则N间隙可基于以下任一者来确定:(i)ΔNewBW带宽——若附加带宽仅在R8BW带宽的一侧上;或者(ii)ΔNewBW/2带宽——若附加带宽拆分在R8BW带宽的两侧上。VRB随后可基于N间隙被映射到ΔNewBW带宽中的PRB。在此设计中,跳跃在ΔNewBW带宽内可以是自包含的。
在又一种设计中,镜像跳跃可被用于ΔNewBW带宽内的VRB。使用镜像跳跃,VRB可被映射到(i)一个时隙中与系统带宽的一个边缘相距特定距离的一个PRB以及(ii)另一个时隙中与系统带宽的相对边缘相距相等距离的另一个PRB。
作为示例,R8BW带宽可包括具有索引0至24的25个PRB,而NewBW带宽可包括具有索引0至26的27个PRB。ΔNewBW带宽可包括2个PRB,或者在R8BW带宽的每侧有一个PRB。R8BW带宽的PRB 0至24可对应于NewBW带宽的PRB 1至25。新式UE可被指派具有起始索引0的三个连贯VRB。例如使用镜像跳跃可将第一VRB 0映射到一个时隙中的PRB 0以及另一个时隙中的PRB 26。VRB 0因此可被映射到ΔNewBW带宽内的PRB。其余VRB 1和2可基于用于旧式UE的映射函数被映射到R8BW带宽内的PRB。
在一种设计中,R8BW带宽内的PRB和VRB以及NewBW带宽内的PRB和VRB可被指派不同索引,如以上示例中解说的。在此设计中,给定PRB或VRB可具有用于R8BW和NewBW带宽的不同索引。在另一种设计中,R8BW带宽内的PRB和VRB可被指派唯一性索引,且ΔNewBW带宽内的PRB和VRB也可被指派唯一性索引。在此设计中,给定PRB或VRB可具有用于R8BW和NewBW带宽的相同索引。一般而言,R8BW和NewBW带宽内的PRB和VRB可用各种方式被指派索引。对于分布式资源分配类型2,VRB至PRB的映射可取决于指派给PRB和VRB的索引。
LTE发行版8支持三种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案,其被称为无跳跃、类型1PUSCH跳跃和类型2 PUSCH跳跃。对于所有三种资源分配方案,UE可被指派用于数据区域中的PUSCH的一个或更多个连贯VRB。对于无跳跃,VRB可在子帧的两个时隙中被映射到相同PRB。对于类型1 PUSCH跳跃,VRB可基于固定偏移在子帧的第一和第二时隙中被映射到不同PRB,该固定偏移可类似于用于下行链路的间隙参数。对于类型2 PUSCH跳跃,VRB可基于镜像跳跃和/或子带跳跃在子帧的第一和第二时隙中被映射到不同PRB。
在针对旧式和新式UE支持不同系统带宽时,可用各种方式实现类型1和类型2 PUSCH跳跃。在一种设计中,用于旧式UE的PUSCH跳跃可基于R8BWUL带宽,而用于新式UE的PUSCH跳跃可基于NewBWUL带宽。可用避免旧式与新式UE之间的冲突的方式执行调度。
在另一种设计中,对于新式UE,可区别对待R8BWUL和ΔNewBWUL带宽。新式UE可被指派R8BWUL和/或ΔNewBWUL带宽中的VRB。若所指派的VRB在R8BWUL带宽内,则PUSCH跳跃可基于R8BWUL带宽,且VRB可用与旧式UE类似的方式被映射到PRB。然而,若所指派的VRB在ΔNewBWUL带宽内,则PUSCH跳跃可基于以下任一者:(i)ΔNewBWUL带宽——若附加带宽仅在R8BWUL带宽的一侧上;或者(ii)ΔNewBWUL/2带宽——若附加带宽拆分在R8BWUL带宽的两侧上。VRB随后可被映射到ΔNewBWUL带宽中的PRB。在此设计中,PUSCH跳跃在ΔNewBWUL带宽内可以是自包含的。在又一种设计中,镜像跳跃可被用于ΔNewBWUL带宽内的VRB。
在一种设计中,R8BWUL带宽内的PRB和VRB以及NewBWUL带宽内的PRB和VRB可被指派不同索引。在此设计中,给定PRB或VRB可具有用于R8BWUL和NewBWUL带宽的不同索引。在另一种设计中,R8BWUL带宽内的PRB和VRB可被指派唯一性索引,且ΔNewBWUL带宽内的PRB和VRB也可被指派唯一性索引。在此设计中,给定PRB或VRB可具有用于R8BWUL和NewBWUL带宽的相同索引。一般而言,R8BWUL和NewBWUL带宽内的PRB和VRB可用各种方式被指派索引。
eNB可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CRS)以使得旧式和新式UE能执行信道估计、信道质量测量、和/或其他功能。eNB可用各种方式来传送CRS。
图8示出由具有4个天线的eNB在具有正常循环前缀的子帧中对CRS的传输。eNB可在码元周期0、4、7和11中从天线0和1传送CRS以及在码元周期1和8从天线2和3传送CRS。在图8中,对于具有标记Ra的给定资源元素,可在该资源元素上从天线a传送参考码元,且在该资源元素上可以不从其他天线传送调制码元。如图8中所示,可在每第6个副载波上从每个天线传送CRS。用于天线0(或天线2)的CRS的副载波可与用于天线1(或天线3)的CRS的副载波偏移3个副载波。若eNB具有两个天线,则eNB可在码元周期0、4、7和11中从天线0和1传送CRS。
用于CRS的调制码元可基于伪随机序列来生成。该伪随机序列可在每个OFDM码元的开始处用值cinit来初始化。该伪随机序列的头1600位可被丢弃,且后续的每对位可被用于生成用于CRS的调制/参考码元。
在一种设计中,CRS可用与LTR发行版8中相同的方式在R8子帧和混合子帧中跨R8BW带宽传送。在一种设计中,CRS可在新式子帧中跨R8BW带宽传送,例如,对于2个天线在首个OFDM码元中传送或者对于4个天线在头两个码元中传送,以维持与旧式UE的兼容性。
在一种设计中,CRS可在子帧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在另一种设计中,因UE而异的参考信号(UE-RS)可在子帧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在又一种设计中,一种或更多种新型CRS(例如,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可在子帧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一般而言,0或更多种参考信号可在子帧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
CRS可用各种方式在子帧的ΔNewBW带宽上传送。在一种设计中,ΔNewBW带宽中的CRS可通过扩展R8BW带宽中的CRS来生成。这可通过在与R8BW带宽中相同的OFDM码元中并以与R8BW带宽中相同的副载波平移和交错模式传送CRS来达成。对于给定天线,用于CRS的副载波可由6个副载波间隔开,且相同副载波间距可跨R8BW和ΔNewBW边界继续。
该伪随机序列也可跨R8BW和ΔNewBW边界延伸。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可超出R8BW带宽中的最高频率而操作(若需要)以生成用于ΔNewBW带宽中的CRS的更多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也可低于R8BW带宽中的最低频率而操作(若需要)以生成用于ΔNewBW带宽中的CRS的位。在LTE发行版8中,伪随机序列被初始化且随后前进1600位,之后获得用于CRS的第一位。在一种设计中,1600位的初始前进可相应地减少,从而可为低于R8BW带宽的ΔNewBW部分中的CRS生成充足数目的位。
在另一种设计中,用于低于R8BW带宽的ΔNewBW部分中的CRS的伪随机序列可用卷绕方式生成。在此设计中,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可被操作以生成用于高于R8BW带宽的ΔNewBW部分中的CRS的更多位。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可进一步被操作以生成用于低于R8BW带宽的ΔNewBW部分中的CRS的更多位。该伪随机序列因此可从R8BW带宽继续到较高的ΔNewBW部分且随后进一步继续到较低的ΔNewBW部分。即使较高ΔNewBW部分包括0个副载波,例如如图4C中所示,也可使用该卷绕设计。用于ΔNewBW带宽中的CRS的位也可用其他方式来生成。
以上描述的设计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参考信号,诸如UE-RS和CSI-RS。例如,用于UE-RS或CSI-RS的PN序列可基于以上描述的任何设计来生成。
PUCCH可在上行链路上传送并且可携带来自UE的控制信息。在一种设计中,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区域可被限定于R8BWUL带宽,例如以与将用于下行链路的控制区域限定于R8BW带宽类似的方式。
图9示出用于针对旧式和新式UE具有不同系统带宽的上行链路的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的设计。在此设计中,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区域可从R8BWUL带宽的两个边缘被定义且可朝中心频率增长。用于旧式和新式UE的第一数据区域可覆盖R8BWUL带宽中未被用于控制区域的其余频率。用于新式UE的第二数据区域可覆盖ΔNewBWUL带宽。第一数据区域可被称为R8/新式数据区域,而第二数据区域可被称为新式数据区域。
在图9中所示的设计中,旧式和新式UE可通过将R8BW带宽当作系统带宽来在控制区域中的PUCCH上传送控制信息,例如,如LTE发行版8中规定的。该控制区域可由旧式和新式UE共享。旧式UE可被调度用于R8/新式数据区域中的数据传输。新式UE可被调度用于R8/新式区域和/或新式数据区域中的数据传输。
UE可被配置成周期性地传送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允许eNB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旧式UE可仅跨R8BWUL带宽传送SRS。在一种设计中,新式UE可仅跨R8BWUL带宽且不在ΔNewBWUL带宽上传送SRS。该设计可用于可监视少于20MHz的系统带宽的低等UE。该设计也可用于可能仅在R8BWUL带宽上被调度的新式UE。
在另一种设计中,新式UE可跨NewBWUL带宽传送SRS。在第一设计中,可为R8BWUL带宽和ΔNewBWUL带宽分开定义SRS,例如通过使用以上针对下行链路上的CSR描述的特征。在第二设计中,可为整个NewBWUL带宽定义SRS。对于第二设计,旧式和新式UE可被调度进行SRS传输以使得可避免旧式和新式UE之间的冲突。新式UE可(例如,经由信令位)被配置成基于第一或第二设计来传送SRS。该信令位可以是(i)半静态的且经由较高层(例如,层3)信令来发送或者(ii)动态的且经由较低层(例如,层1或2)信令来发送。
UE可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并且可发送指示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CQI信息。系统带宽可被划分成数个子带。UE可针对每个感兴趣子带估计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并发送CQI信息。
旧式UE可针对基于R8BW带宽定义的(例如,如在LTE发行版8中定义的)子带估计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并发送CQI信息。新式UE可针对可用各种方式定义的子带估计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并发送CQI信息。
在一种设计中,NewBW带宽可被划分成子带,且新式UE可针对这些子带报告CQI信息。在此设计中,NewBW带宽的子带可能与R8BW带宽的子带不匹配。在另一种设计中,NewBW带宽的R8BW部分可用与R8BW带宽的类似方式被划分成子带,且ΔNewBW带宽可被划分成一个或更多个附加子带。在此设计中,NewBW带宽的子带可包括R8BW带宽的子带以及一个或更多个附加子带。若ΔNewBW带宽上的干扰水平显著不同于R8BW带宽上的干扰水平,这种设计可能是优选的。例如,在具有很少保护副载波的毫微微蜂窝小区环境中可能就是这种情形。
一般而言,任何信道反馈信息皆可基于以上针对CQI信息描述的设计来传达。信道反馈信息可包括指示信道质量的CQI信息、指示预编码权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信息、指示要传送的数据流数目的秩指示符(RI)信息、显式和隐式反馈、信道反馈(例如,基于CSI-RS)等。R8BW带宽和ΔNewBW带宽的信道状态信息可分开或联合地发送。例如,新式UE可发送(i)针对NewBW带宽的宽带CQI报告或(ii)针对R8BW带宽和ΔNewBW带宽的两个单独CQI报告。这两个单独CQI报告可分开或联合地编码。
图10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过程1000的设计。过程1000可由基站/eNB(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基站可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例如,R8BW带宽)上的通信(框1012)。基站可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例如,NewBW带宽)上的通信(框1014)。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向该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框1016)。基站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向该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框1018)。
在一种设计中,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完全交迭并且可包括第一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例如,ΔNewBW带宽),如图4A、4B或4C中所示。在另一种设计中,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部分交迭并且可包括第一系统带宽的一部分以及附加带宽。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仅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第二控制信息并且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诸)第二UE可具有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不同系统带宽。
基站可用各种方式传送第一和第二控制信息。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并且可在该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上传送第一和第二控制信息。在另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并且可在附加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附加控制信道。基站可在该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上传送第一控制信息并且可在该至少一个控制信道和/或该至少一个附加控制信道上传送第二控制信息。
充足的资源可被指派给用于传送第一和第二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基于第一系统带宽而非第二系统带宽来确定用于控制信道的资源(例如,用于向第一和第二UE发送ACK和NACK信息的PHICH)。
基站可用各种方式向第一和第二UE传送数据。在一种设计中,第一系统带宽可被划分成第一大小的RBG,而第二系统带宽可被划分成第二大小的RBG。第二大小可不同于第一大小和/或可以是第一大小的整数倍。基站可在基于第一大小的RBG分配的资源上向(诸)第一UE传送数据。基站可在基于第二大小的RBG分配的资源上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
在另一种设计中,基站可用基于第一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诸)第一UE传送数据并且可用基于第二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第一和第二间隙值可分别基于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来确定,并且可确定针对第一和第二UE分别要跳跃的量。第二间隙值可不同于第一间隙值和/或可以是第一间隙值的整数倍。
在又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一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诸)第一UE传送数据。基站可在第二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例如,基站可(i)在第一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第一系统带宽的资源以及(ii)在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仅跨第一系统带宽传送CRS。在另一种设计中,基站可跨第一系统带宽传送CRS并且还可在该附加带宽上传送CRS和/或至少一个附加参考信号。
(诸)第一UE可对于下行链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例如,R8BWUL带宽)上通信。(诸)第二UE可对于下行链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例如,NewBWUL带宽)上通信。第四系统带宽可与第三系统带宽交迭并且可包括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例如,ΔNewBWUL带宽)。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第三控制信息以及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诸)第二UE的第四控制信息。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接收由(诸)第一UE在第三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基站可接收由(诸)第二UE(i)在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或(ii)在第三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第三系统带宽的资源和在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接收由(诸)第一UE跨第三系统带宽传送的至少一个SRS。基站可接收由(诸)第二UE跨仅第三系统带宽或跨第四系统带宽传送的至少一个其他SRS。
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接收来自(诸)第一UE的针对基于第三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一子带的第一CQI信息。在一种设计中,基站可接收来自(诸)第二UE的(i)针对基于第四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二子带或(ii)针对第一子带和基于用于上行链路的附加带宽定义的至少一个附加子带的第二CQI信息。
基站可用其他方式支持第一和第二UE在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例如,基站可用其他方式向第一和第二UE传送控制信息和/或数据。基站可向这些UE传送其他开销信道和/或开销信号。基站还可用其他方式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UE的控制信息和/或数据和/或可接收来自UE的其他开销信号。
图11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装置1100的设计。装置1100包括:用于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的模块1112、用于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的模块1114、用于在第一系统带宽上向该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的模块1116、以及用于在第二系统带宽上向该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的模块1118。
图12示出用于在无线系统中通信的过程1200的设计。过程1200可由UE(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UE可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框1212)。基站可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并且可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该UE可以是该至少一个第二UE之一。该UE可基于该控制信息与基站通信,该控制信息可包括一些或所有第二控制信息(框1214)。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仅在第一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并且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UE因此可具有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不同系统带宽。
在一种设计中,UE可从控制信道(例如,PHICH)接收ACK和NACK信息。用于控制信道的资源可基于第一系统带宽而非第二系统带宽来确定。
在一种设计中,UE可接收由基站在至少一个资源块上传送的数据。第一系统带宽可被划分成第一大小的RBG,而第二系统带宽可被划分成第二大小的RBG。第二大小可不同于第一大小和/或可以是第一大小的整数倍。该至少一个资源块可基于第二大小的RBG来确定。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接收由基站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基站可用基于第一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诸)第一UE传送数据并且可用基于第二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诸)第二UE传送数据。第二间隙值可不同于第一间隙值和/或可以是第一间隙值的整数倍。在又一种设计中,UE可接收由基站在第二系统带宽内——例如(i)在第一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第一系统带宽的资源和(ii)在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UE还可接收由基站用其他方式传送的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UE可接收由基站仅跨第一系统带宽传送的CRS。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接收由基站跨第二系统带宽传送的CRS。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向基站发送针对(i)基于第一系统带宽定义的子带、或(ii)基于第二系统带宽定义的子带、或(iii)基于第一系统带宽定义的子带和基于附加带宽定义的至少一个附加子带的信道反馈信息(例如,CQI信息、PMI信息、RI信息等)。UE可发送包括针对第二系统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单个报告。替换地,UE可发送(i)包括针对第一系统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第一报告和(ii)包括针对附加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第二报告。UE可分开或联合地编码第一和第二报告。
(诸)第一UE可对于下行链路在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通信。(诸)第二UE可对于下行链路在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通信。第四系统带宽可包括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
在一种设计中,UE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向基站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一种设计中,UE可在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基站传送数据。在另一种设计中,UE可(i)在第三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第三系统带宽的资源以及(ii)在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来传送数据。
在一种设计中,UE可跨第三系统带宽或跨第四系统带宽向基站传送SRS。UE还可向基站发送其他参考信号。
UE可用其他方式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和数据。UE还可接收来自基站的其他开销信道和/或信号。UE还可用其他方式向基站传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和/或可向基站传送其他开销信号。
图13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装置1300的设计。装置1300包括:用于在UE处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的模块1312、以及用于基于该控制信息与基站通信的模块1314。基站可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并且可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该UE可以是该至少一个第二UE之一。
图14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过程1400的设计。过程1400可由基站/eNB(如以下所描述的)或由某个其他实体来执行。基站可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子帧中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一UE通信(框1412)。基站可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二子帧中在第二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框1414)。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并且第一子帧可与第二子帧时分复用(TDM)。基站可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子帧中在第三系统带宽上与(诸)第一UE通信(框1416)。基站可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四子帧中在第四系统带宽上与(诸)第二UE通信(框1418)。第四系统带宽可与第三系统带宽交迭,并且第三子帧可与第四子帧时分复用(TDM)。
在一种设计中,对于其中在下行链路上向(诸)第一UE发送数据传输的每个第一子帧,可在预定延迟之后使第三子帧在上行链路上可用以发送针对该数据传输的ACK和NACK信息。在一种设计中,对于其中在上行链路上向(诸)第一UE发送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准予的每个第一子帧,可在第一预定延迟之后使第三子帧在上行链路上可用于(诸)第一UE在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还可在第二预定延迟之后使另一第一子帧在下行链路上可用以发送针对由(诸)第一UE发送的数据传输的ACK和NACK信息。可用类似方式来支持针对(诸)第二UE的数据传输。
图15示出用于支持通信的装置1500的设计。装置1500包括:用于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一子帧中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一UE通信的模块1512、用于在用于下行链路的第二子帧中在第二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的模块1514、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子帧中在第三系统带宽上与该至少一个第一UE通信的模块1516、以及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四子帧中在第四系统带宽上与该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的模块1518。第二系统带宽可与第一系统带宽交迭,并且第四系统带宽可与第三系统带宽交迭。第一子帧可与第二子帧时分复用(TDM),并且第三子帧可与第四子帧时分复用(TDM)。
图11、13和15中的模块可包括处理器、电子设备、硬件设备、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或其任何组合。
图16示出可为图1中的基站/eNB之一和UE之一的基站/eNB 110和UE120的设计的框图。基站110可装备有T个天线1634a至1634t,并且UE 120可装备有R个天线1652a至1652r,其中一般而言T≥1且R≥1。
在基站110处,发射处理器1620可从数据源1612接收针对一个或更多个UE的数据,基于为每个UE选择的一种或更多种调制及编码方案来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针对该UE的数据并提供针对所有UE的数据码元。发射处理器1620还可以处理控制信息(例如,用于PHICH、PDCCH、PBCH等)并提供控制码元。发射处理器1620还可生成用于同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参考码元。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1630可预编码数据码元、控制码元、和/或参考码元(若适用),并且可将T个输出码元流提供给T个调制器(MOD)1632a至1632t。每个调制器1632可以处理其输出码元流(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1632可以进一步调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滤波、放大、以及上变频)其输出采样流并生成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1632a至1632t的T个下行链路信号可分别经由T个天线1634a至1634t被发射。
在UE 120处,R个天线1652a至1652r可以接收来自eNB 110的这T个下行链路信号,且每个天线1652可以将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关联的解调器(DEMOD)1654。每个解调器1654可以调理(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其收到的信号以获得采样并且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例如,针对OFDM等)以获得收到码元。MIMO检测器1660可获得来自所有解调器1654的收到码元,在适用的情况下对这些收到码元执行MIMO检测,以及提供检出码元。接收处理器1670可以处理(例如,解调和解码)这些检出码元,将针对UE 120的经解码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672,并且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690。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处,来自数据源1678的数据和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690的控制信息(例如,用于PUCCH等)可由发射处理器1680处理,在适用的情况下由TX MIMO处理器1682预编码,进一步由调制器1654a至1654r处理,并被传送给基站110。在基站110处,来自UE 120的上行链路信号可由天线1634接收,由解调器1632处理,在适用的情况下由MIMO检测器1636检测,并进一步由接收处理器1638处理以恢复由UE 120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处理器1638可将恢复出的数据提供给数据阱1639并且可将恢复出的控制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1640。
控制器/处理器1640和1690可以分别指导基站110和UE 120处的操作。基站110处的处理器1640和/或其他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图10中的过程1000、图14中过程140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UE 120处的处理器1690和/或其他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图12中的过程120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存储器1642和1692可分别存储供基站110和UE 120使用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1644可调度UE 120和/或其他UE进行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公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实施。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先前的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5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装备(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以及
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的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是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的;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具有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不同系统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息是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上传送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以及
在所述附加带宽上传送至少一个附加控制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是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信道上传送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而非所述第二系统带宽来确定用于向所述第一和第二UE发送确收(ACK)和否定确收(NACK)信息的控制信道的资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被划分成第一大小的资源块群(RBG),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被划分成第二大小的RBG,且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或者是所述第一大小的整数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以及
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第一系统带宽的资源以及在所述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基于第一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所述第一间隙值确定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的跳跃量;以及
用基于第二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所述第二间隙值确定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的跳跃量,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值不同于所述第一间隙值或者是所述第一间隙值的整数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仅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传送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CRS)。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传送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CRS);以及
在所述附加带宽上传送所述CRS、或至少一个附加参考信号、或这两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接收针对基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一子带的第一信道反馈信息;以及
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接收针对基于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二子带或针对所述第一子带以及基于所述附加带宽定义的至少一个附加子带的第二信道反馈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通信,且其中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交迭并且包括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的第三控制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的第四控制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以及
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或者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第三系统带宽的资源和在所述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传送的至少一个探测参考信号;以及
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或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传送的至少一个其他探测参考信号。
1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装备(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的装置;以及
用于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的通信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用于传送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通信,且其中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交迭并且包括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的第三控制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的第四控制信息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接收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的装置。
2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用户装备(UE)处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基站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并且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且其中所述UE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之一;以及
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与所述基站通信,
其中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站通信包括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信息包括从控制信道接收确收(ACK)和否定确收(NACK)信息,且其中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资源是基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而非所述第二系统带宽来确定的。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站通信包括接收由所述基站在至少一个资源块上传送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系统带宽被划分成第一大小的资源块群(RBG),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被划分成第二大小的RBG,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或者是所述第一大小的整数倍,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块是基于所述第二大小的所述RBG来确定的。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站通信包括接收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由所述基站传送的数据包括:接收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第一系统带宽的资源以及在所述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基站通信包括接收由所述基站用频率跳跃传送的数据,其中所述基站用基于第一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传送数据并用基于第二间隙值的频率跳跃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传送数据,且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值不同于所述第一间隙值或者是所述第一间隙值的整数倍。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由所述基站仅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传送的因蜂窝小区而异的参考信号(CRS)。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基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一子带、或针对基于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定义的第二子带、或针对所述第一子带和基于所述附加带宽定义的至少一个附加子带的信道反馈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反馈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信息、或秩指示符(RI)信息、或其组合。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发送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系统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单个报告。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送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系统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第一报告;以及
发送包括针对所述附加带宽的信道反馈信息的第二报告。
3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通信,且其中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数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第三系统带宽的资源以及在所述附加带宽内针对映射到所述附加带宽的资源用频率跳跃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数据。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或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探测参考信号。
3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用户装备(UE)处接收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基站传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一UE在第一系统带宽上的通信并且传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支持至少一个第二UE在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的第二系统带宽上的通信,且其中所述UE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之一;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与所述基站通信的装置,
其中所述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控制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与所述基站通信的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数据的装置。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三系统带宽上通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对于下行链路在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上通信以及对于上行链路在第四系统带宽上通信,且其中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三系统带宽和附加带宽。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上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第四系统带宽内用频率跳跃从所述UE向所述基站传送数据的装置。
4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子帧中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装备(UE)通信;以及
在第二子帧中在第二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且所述第一子帧与所述第二子帧时分复用,
其中控制信息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子帧用于下行链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子帧中在第三系统带宽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通信;以及
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四子帧中在第四系统带宽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交迭,且所述第三子帧与所述第四子帧时分复用。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其中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发送数据传输的每个第一子帧,在预定延迟之后第三子帧在上行链路上可用以发送针对所述数据传输的确收(ACK)和否定确收(NACK)信息。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其中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发送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准予的每个第一子帧,在预定延迟之后第三子帧在上行链路上可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在上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其中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发送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准予的每个第一子帧,在预定延迟之后另一个第一子帧在下行链路上可用于发送确收(ACK)和否定确收(NACK)信息。
4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第一子帧中在第一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装备(UE)通信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二子帧中在第二系统带宽上与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的装置,所述第二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交迭,且所述第一子帧与所述第二子帧时分复用,
其中控制信息仅在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上传送;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带宽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带宽以及附加带宽。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系统带宽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子帧用于下行链路,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三子帧中在第三系统带宽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UE通信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用于上行链路的第四子帧中在第四系统带宽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UE通信的装置,所述第四系统带宽与所述第三系统带宽交迭,且所述第三子帧与所述第四子帧时分复用。
CN201080016636.5A 2009-04-10 2010-04-09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388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38609P 2009-04-10 2009-04-10
US61/168,386 2009-04-10
US12/756,847 US9673952B2 (en) 2009-04-10 2010-04-0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s on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s
US12/756,847 2010-04-08
PCT/US2010/030623 WO2010118382A1 (en) 2009-04-10 2010-04-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s on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665A CN102388665A (zh) 2012-03-21
CN102388665B true CN102388665B (zh) 2015-09-23

Family

ID=4222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636.5A Active CN102388665B (zh) 2009-04-10 2010-04-09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73952B2 (zh)
EP (1) EP2417814B1 (zh)
JP (2) JP2012523772A (zh)
CN (1) CN102388665B (zh)
TW (1) TW201136241A (zh)
WO (1) WO2010118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2141B1 (ko) * 2007-02-27 2014-07-28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이용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78408B2 (ja) * 2008-09-03 2013-04-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KR20100113435A (ko) * 2009-04-13 2010-10-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블록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06576B1 (ko) * 2009-05-06 2015-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백홀 서브프레임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294815B1 (ko) 2009-05-15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641971B1 (ko) * 2009-05-15 2016-07-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00138261A (ko) * 2009-06-24 2010-12-31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신호의 할당방법 및 그 장치,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송수신장치
US20120128039A1 (en) * 2009-07-16 2012-05-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relay backhaul 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06745B1 (ko) 2009-09-21 2013-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868322B2 (ja) 2009-09-21 2016-02-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の転送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AU2010298845B8 (en) 2009-09-27 2014-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85222B2 (en) * 2009-10-26 2013-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derivation
KR101612302B1 (ko) * 2009-11-24 2016-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68854A (ko) * 2009-12-15 2011-06-2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구성 방법과 구성된 자원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76710B2 (en) * 2009-12-2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carrier extension
WO2011090259A2 (ko) 2010-01-19 2011-07-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958382B2 (en) * 2010-05-11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s
EP2571323B1 (en) * 2010-05-14 2019-08-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the same
US8761097B2 (en) 2010-05-19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uplink coverage in interference scenerios
CN102264131B (zh) * 2010-05-29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008022B2 (en) 2010-06-21 2015-04-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located resource notifying method and data allocating method
US20120054258A1 (en) * 2010-08-27 2012-03-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Control Channel
US20120120888A1 (en) * 2010-11-02 2012-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mary uplink shared channel hopp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58388B2 (en) * 2010-11-15 2015-02-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95038B2 (en) 2010-11-16 2016-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069071B1 (ko) 2010-12-21 2020-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GB2487756B (en) * 2011-02-03 2015-11-04 Nvidi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GB2487906B (en) * 2011-02-04 2015-02-25 Wireless Tech Solutions Llc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9B8 (en) 2011-02-04 2015-01-21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8513B (en) * 2011-02-04 2015-06-24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n
GB2487782B (en) * 2011-02-04 2015-05-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87908B (en) * 2011-02-0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CN102651680B (zh) * 2011-02-24 2015-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EP2695345B1 (en) * 2011-04-01 2020-12-02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pdcchs) in a lte-a system
US8599711B2 (en) 2011-04-08 2013-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ference signal port discovery involving transmission points
WO2012148244A2 (en) 2011-04-29 2012-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91859C (en) * 2011-06-14 2021-02-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GB2493702B (en) * 2011-08-11 2016-05-04 Sca Ipla Holdings Inc OFDM subcarrier allocation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GB2493703C (en) 2011-08-11 2020-03-04 Sca Ipla Holdings Inc OFDM subcarrier allocations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GB2493780B (en)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GB2493917B (en) * 2011-08-19 2016-04-06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US9241287B2 (en) * 2011-09-13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LTE
WO2013044948A1 (en) * 2011-09-28 2013-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equipments operating with a different system bandwidth
US9232540B2 (en) * 2011-09-30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system
US8774848B2 (en) 2011-10-11 2014-07-08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cell-edge perform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3098591A (ja) * 2011-10-27 2013-05-20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CN103107872B (zh) * 2011-11-09 2015-09-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下行确认/否定确认信号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595425A1 (en) * 2011-11-18 2013-05-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tive bandwidth indicator for power-saving UEs
GB2498569A (en) * 2012-01-20 2013-07-24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ng on a narrow subset frequency contained within a main frequency band
GB2498571A (en) * 2012-01-20 2013-07-24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Base station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second device type on a narrow subset frequency band contained within a first main band
JP5841462B2 (ja) * 2012-03-08 2016-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ゲートウェイ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3133682A1 (ko) * 2012-03-09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107855A (ko) * 2012-03-23 2013-10-02 주식회사 팬택 협대역 단말을 위한 제어채널 구성장치 및 방법
WO2013151915A1 (en) * 2012-04-02 2013-10-1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ell deployment with different channel bandwidt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29166B2 (en) * 2012-05-11 2017-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between legacy carrier types and new carrier types
US9622230B2 (en) * 2012-05-17 2017-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 partitioning and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US9264972B2 (en) 2012-06-11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ome networking with integrat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US9591646B2 (en) 2012-06-12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power impact determination in new carrier type in LTE
GB2506583A (en) 2012-08-31 2014-04-09 Sony Corp Inserting a virtual narrowband carrier in wideband carri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505489A (en) * 2012-08-31 2014-03-05 Sony Corp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use in a virtual narrowband carrier within a wideband carri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655103B2 (en) * 2012-11-02 2017-05-16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9131368B2 (en) 2012-11-02 2015-09-08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EP2926490B1 (en) * 2012-12-03 2019-02-06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to reduced bandwidth terminals
US10841037B2 (en) * 2013-01-22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a network
WO2014158061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ccess to a radio network node
EP2987355B1 (en) * 2013-04-18 2019-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periodic signal/periodic system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forwarding periodic system information
KR102194927B1 (ko) 2013-06-05 2020-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157231A1 (en) * 2013-06-28 2016-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Providing Radio Resour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3014937A1 (en) * 2013-06-28 2016-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providing radio resour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10772092B2 (en) 2013-12-23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numerology OFDM design
EP3211948B1 (en) * 2014-11-24 2019-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961487B1 (en) * 2014-11-27 2018-05-01 Guowang Mia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proximity services in mobile networks
US9549411B2 (en) * 2014-11-27 2017-01-17 Guowang Mia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proximity services in mobile networks
WO2016119131A1 (zh) * 2015-01-27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5144439A (ja) * 2015-02-08 2015-08-06 エヌイーシー ヨーロッパ リミテッドNec Europe Lt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動作方法
US10681676B2 (en) 2015-02-25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band management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KR101882280B1 (ko) * 2015-05-08 2018-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17199B2 (en) * 2015-09-24 2018-10-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061938A1 (en) * 2015-10-05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frequency hopping
US10461908B2 (en) * 2015-11-11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channels in low latency L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293018B (zh) * 2015-11-27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传输数据块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JPWO2017150447A1 (ja) * 2016-02-29 2018-12-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14297A1 (zh) * 2016-07-21 2018-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JP6911296B2 (ja) * 2016-08-08 2021-07-28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92174B (zh) 2017-08-11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
KR102429264B1 (ko) 2017-12-06 2022-08-0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기
CN114828251A (zh) 2018-02-09 2022-07-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2205057B (zh) * 2018-05-16 2022-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244308A1 (ja) * 2018-06-21 2019-1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
CN113055066B (zh) * 2019-12-26 2022-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840335A (zh) * 2020-06-08 2021-12-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529855A (zh) * 2021-04-27 2022-12-27 苹果公司 无线通信中对能力降低设备的上行链路发射支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801A (zh) * 2005-07-12 2008-07-16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现行无线业务的方法、通信系统和通信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2298B (en) 1996-12-06 2002-01-02 Immarsat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605371B1 (ko) 2000-08-26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에서의 억세스 단말 및 그 대역폭 할당방법
US7072661B2 (en) 2002-06-03 2006-07-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allocating data transmission
KR100895165B1 (ko) 2004-07-10 2009-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을 위한 동적자원할당방법
JP4302617B2 (ja) 2004-12-13 2009-07-2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無線ステーション
WO2006075372A1 (ja) 2005-01-13 2006-07-20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031583B2 (en) 2005-03-30 2011-10-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058595A1 (en) * 2005-03-30 2007-03-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29448B2 (en) 2005-08-01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8131306B2 (en) 2006-03-20 2012-03-06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data subcarriers within a downlink subframe based on grouping of user stations
KR100860663B1 (ko) 2006-05-15 2008-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417248B2 (en) 2006-08-14 2013-04-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chedule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79573B2 (en) 2006-12-01 2014-11-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for cognitive wireless networks
US7876786B2 (en) 2006-12-01 2011-01-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time-spectrum block alloc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9072095B2 (en) 2007-01-09 2015-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20080253326A1 (en) 2007-04-13 200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adaptive harq
US9137821B2 (en) 2007-05-02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signaling of resources on a control channel
US8036702B2 (en) 2007-05-14 2011-10-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8059735B2 (en) 2007-06-04 2011-1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llocation of block spreading sequences
US8520611B2 (en) 2007-08-10 2013-08-27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ed for same
KR101455981B1 (ko) 2007-08-14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상황에 따른 적응적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생성 방법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기기
US8861549B2 (en) 2007-11-05 2014-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 compatible OFDM systems with different bandwidths
RU2501191C2 (ru) 2008-01-04 2013-12-1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Способ компоновки ка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100925441B1 (ko) 2008-01-07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형 가상자원블록 스케쥴링 방법
GB2457242A (en) * 2008-02-05 2009-08-12 Nec Corp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06057A1 (en) 2008-03-25 2009-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ize dependent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ling
US8711785B2 (en) 2008-03-25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carrier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493835B2 (en) 2008-03-26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virtual resources to physical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7818B2 (en) 2008-04-23 2014-08-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ackward compatible bandwidth extension
US8934405B2 (en) 2008-05-06 2015-0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scheduling and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2100123B (zh) * 2008-06-03 2014-06-25 诺基亚公司 用于灵活频谱使用的小区搜索
WO2010015285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ne-grain and backward-compliant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1651469B (zh) 2008-08-15 2013-07-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lte系统中发送上行监测参考符号的跳频方法
EP2166694A3 (en) 2008-09-18 201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0049754A1 (en) * 2008-10-28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extended bandwidth systems
GB2464987A (en) 2008-11-03 2010-05-05 Nec Corp Methods for design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US8031670B2 (en) 2008-11-13 2011-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the size of a control region of a downlink subframe
EP2366263A4 (en) 2008-12-16 2012-08-29 Noki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VER RESTRI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58015B1 (ko) 2008-12-18 2012-06-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Pdsch 전송 비트 수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US8422439B2 (en) 2008-12-31 2013-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in the absence of user data
JP5321602B2 (ja) 2009-02-02 2013-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リンク確立方法
WO2010089408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hannel state reporting
US20100254329A1 (en) 2009-03-13 2010-10-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8369206B2 (en) * 2009-03-25 2013-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ell-specific shifting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s
EP2415313A1 (en) 2009-04-03 2012-02-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y
US8929303B2 (en) 2009-04-06 2015-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for advanced relay operation
KR101709501B1 (ko) 2009-04-09 2017-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지원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송파 관리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8379547B2 (en) 2009-05-15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CK on PUCCH channel
KR101646791B1 (ko) 2009-06-02 2016-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US8817726B2 (en) 2009-07-26 2014-08-26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4969B1 (ko) 2009-07-27 2016-1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07867B1 (ko) 2009-07-28 2017-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반송파 지원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송파 관리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14101A (ko) 2009-08-04 2011-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백홀 자원 할당
CN102474886B (zh) 2009-08-12 2014-11-1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基于争用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187113B (zh) 2009-08-14 2018-06-2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中继节点以及在中继节点中实施的用于接收r-pdcch的方法
WO2011028078A2 (ko) 2009-09-07 201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069637A1 (en) 2009-09-18 2011-03-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Location Indication for a Relay Backhaul Link
US20110081913A1 (en) 2009-10-02 2011-04-07 Lee Jung A Method of bandwidth extension by aggregating backwards compatible and non-backwards compatible carriers
US8542605B2 (en) 2009-10-15 2013-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extended bandwidth wireless network
US9247547B2 (en) 2009-10-15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nd uplink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carrier extension
US9276710B2 (en) 2009-12-2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carrier extension
US20120122472A1 (en) 2010-11-12 2012-05-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801A (zh) * 2005-07-12 2008-07-16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现行无线业务的方法、通信系统和通信单元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Concep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bis, R1-083703》.2008,正文1-4页. *
Huawei.PUCCH desig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6bis, R1-091275》.2009,正文第3.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7814B1 (en) 2020-04-01
US9673952B2 (en) 2017-06-06
WO2010118382A1 (en) 2010-10-14
EP2417814A1 (en) 2012-02-15
CN102388665A (zh) 2012-03-21
US20110085457A1 (en) 2011-04-14
JP2012523772A (ja) 2012-10-04
TW201136241A (en) 2011-10-16
JP2014239474A (ja) 2014-12-18
JP6046087B2 (ja)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8665B (zh) 用于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上的用户装备的方法和装置
US107648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s
CN103797747B (zh)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载波聚合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KR101789598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용 확장가능하고 스케일가능한 제어 채널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04675B (zh) 针对多载波操作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EP2845426B1 (en) Mbms support in new carrier type in lte
CN102668673B (zh) 用于具有载波扩展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JP597365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ための検索領域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4737479B (zh) 通信系统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130970A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039562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epdcch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081709A (zh) 用于在基于多载波和/或准校准网络中提供ePDCCH的系统和/或方法
WO2017130968A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054290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e-pdcch的搜索空间设计
CN103931255A (zh) 针对低成本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EP2826324A1 (en) Aggregation for a new carrier type
CN103988460A (zh) 作为带宽扩展的扩展载波
WO20140388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453679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6307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3009035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1098955A1 (en) Mitig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