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801A -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801A
CN102859801A CN2010800663940A CN201080066394A CN102859801A CN 102859801 A CN102859801 A CN 102859801A CN 2010800663940 A CN2010800663940 A CN 2010800663940A CN 201080066394 A CN201080066394 A CN 201080066394A CN 102859801 A CN102859801 A CN 102859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or
connector
temperature
protection
nonwoven fabr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6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博明
泷原伸昌
五十岚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9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设有电连接至导线的连接器和通过围绕连接器而保护连接器的保护部分。保护部分使用保护材料而形成,保护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和具有比基础材料低的熔点的粘合剂材料;并且保护部分通过使熔化的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而由其上的接合部接合。连接器被收容在形成在保护部分内侧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在保护部分的内侧和外侧上的粘合剂材料被熔化、冷却和固化,使得保护部分的内侧变得比保护部分的外侧坚硬。

Description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车辆中的线束的连接器保护结构,以及制造该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线束是众所周知的。将用于可选择地安装的电气元件的连接器预装配至线束的技术也是众所周知的。此外,为了防止在车辆运行期间由于连接器与另一个组件之间的干涉而产生噪声,将缓冲片选择性地缠绕在连接器的外周周围的技术也是已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4013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将缓冲片附接至连接器需要例如将缓冲片缠绕并粘合在连接器的外周周围的工作。这增加了线束的生产的人工时,并且因此导致线束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对于缓冲片使用昂贵的聚氨脂形成。这增加了材料成本,并且因此也导致线束的生产成本增加。
考虑到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供连接器的良好保护的连接器保护结构以及制造该结构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情况,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包括电连接至电线的连接器和通过围绕连接器而保护连接器的保护器,保护器由保护材料形成,保护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和具有比基础材料的熔点低的熔点的粘合剂材料,保护器通过使熔化的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而在其接合部中被接合。连接器被容纳在形成在保护器的内表面中的内部空间中。在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粘合剂材料被熔化、冷却和固化,使得保护器的内表面比保护器的外表面坚硬。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其中保护器包括主体和沿着电线从主体延伸的突起,并且该突起固定至电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其中连接器通过设置在电线侧上的开口而被容纳在内部空间中,并且连接器的连接表面由封闭部封闭。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制造所述连接器保护结构的方法,该连接器保护结构包括电连接至电线的连接器和将连接器容纳在形成在内表面中的内部空间中的保护器,保护器由保护材料形成,保护材料包括具有第一温度的熔点的基础材料和具有比基础材料的熔点低的第二温度的熔点的粘合剂材料。该方法包括:(a)加热保护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过程;(b)模制保护器使得第一表面被设置为内表面并且第二表面被设置为外表面的过程;以及(c)将在过程(a)中熔化的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的过程。在过程(a)中,第一表面在第一处理温度下被加热,该第一处理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温度并且低于第一温度;第二表面在第二处理温度下被加热,该第二处理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温度并低于第一温度,并且该第二处理温度低于第一处理温度。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四方面的制造连接器保护结构的方法,其中,在过程(b)中,在保护材料夹着内表面形成部的状态下对保护材料加压,并且由此在保护器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容纳连接器的内部空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保护器的外表面被模制为比保护器的内表面柔软。因此,即使保护器的外表面与另一个组件干涉,该干涉的影响也由保护器的外表面吸收,因此防止由该干涉产生噪声。
在第一至第五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中,能够根据要安装的连接器的尺寸而形成保护器的内部空间。因此,将连接器简单地容纳在内部空间中使得充分地紧固连接器至保护器。换句话说,能够减少将保护器固定至连接器的附加工作例如缠绕,并且因此能够减少保护结构的生产的人工时。这缩减了连接器的保护结构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根据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保护器的突起被固定至电线,并且因此将保护器容易地固定至电线。因此,进一步防止保护器与连接器脱离。
具体地,根据第三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保护器为连接器的连接表面提供良好的覆盖。这有效地防止了灰尘及其它杂质沉积在连接器的连接表面上。
具体地,根据第五方面的连接器保护结构的制造方法,选择各种的内表面形成部允许在保护器中形成的内部空间与连接器的尺寸相对应。因此,能够形成与各种连接器相对应的保护器,而不会增加整个线束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示例性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图示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构造的前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图示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示例性构造的侧立体图。
图5是图示用于模制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模具的示例性构造的前立体图。
图6是图示形成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示例性方法的侧视图。
图7是图示形成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示例性方法的后视图。
图8是图示形成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示例性方法的侧截面图。
图9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构造的前立体图。
图10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示例性构造的侧视图。
图11是图示形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示例性方法的侧截面图。
图12是图示形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示例性方法和模具的示例性构造的侧截面图。
[实施例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线束的结构>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线束10的示例性构造的平面图。图2和3分别是前立体图和侧视图,每个均图示连接器保护结构33的示例性构造。
线束10是成捆的多根电线22(参见图1)和多根电线32(参见图2和3),用于供电以及传递和接收信号。参照图1,线束10主要包括主导线20、分支导线30和保护结构33。为了阐明这些组件的方向关系,图1和其后的附图根据需要包括XYZ直角坐标系统,其中Z轴方向是垂直方向,并且XY平面是水平平面。
主导线20包括多个电线22,并且与附接至两端的连接器25(25a和25b)电连接。然后将在两端处的连接器25(25a和25b)连接至电气元件的相关连接器(附图中未示出)。
如图1所示,分支导线30包括从主导线20分支的至少一个电线32,并且如图2和3所示,分支导线30被插入到附接至一端30a的连接器35中。
保护结构33防止连接器35与另一个组件之间的干涉。参照图2和3,保护结构33主要包括连接器35和保护器40。
连接器35电连接至包括在分支导线30中的多个电线32,如图2和3所示。连接器35例如连接至可选择地安装的电气元件(附图中未示出)。在没有使用的电气元件时,将连接器35设置在主导线20附近而不连接至另一个连接器(附图中未示出)。
保护器40保护未使用并且未连接至任何电气元件(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器35。稍后将详细描述保护器40。
<1.2.保护器的构造>
保护器40例如是由无纺布41形成的缓冲器。参照图2和3,保护器40围绕连接器35,以保护不被使用并且不连接至任何电气元件(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器35。保护器40主要包括主体40a和突起40b,如图2和3所示。
无纺布41(保护材料)主要由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基础材料)和由PET与PEI(聚乙烯间苯二酸酯)的共聚物形成的粘合剂材料组成。更具体地,无纺布41由基本纤维和粘合剂纤维构成,其中基本纤维由基础材料形成并且成形为直线,粘合剂纤维由设置在基本纤维周围的外套状粘合剂材料形成。
粘合剂材料的熔点(第二温度)是110至150°C,并且被设定为低于基础材料的熔点(PET的熔点:近似250°C(第一温度))。
主体40a是通过对无纺布41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形成的管状主体。参照图2和3,主体40a是具有圆角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
主体40a具有在其中的内部空间40c,如图2和3所示。连接器35通过设置在电线32侧上的开口40e而被容纳在内部空间40c中。连接器35的连接表面35a(与连接电线3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参见图3)被封闭部40f封闭。
因此,保护器40为连接器35的连接表面35a提供良好的覆盖。这有效地防止了灰尘及其它杂质沉积在连接器35的连接表面35a上。
突起40b是主体40a中的固定件。参照图2和3,突起40b从主体40a突出并且沿着多个电线32延伸。固定部40d将突起40b相对于电线32固定。固定部40d的固定方法例如可以是用带子缠绕。
如上所述,保护器40具有从主体40a突出的突起40b,并且因此容易被固定至多个电线32。因此,有效地防止保护器40与连接器35脱离。
<1.3.制造保护结构的方法>
图4是图示在形成保护器40的过程中使用的加热装置50的示例性构造的侧立体图。图5是图示用于模制保护器40的模具60的示例性构造的前立体图。图6至8分别是侧视图、后视图和侧截面图,每个均图示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保护器40的示例性方法。
首先描述加热装置50和模具60的构造,然后描述制造保护结构33的方法。
<1.3.1.加热装置的构造>
下面描述加热装置50的硬件构造。加热装置50加热放置在其间的一片无纺布41的主要表面(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参见图6)。参照图4,加热装置50主要包括内表面加热部51和外表面加热部56。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纺布41具有矩形光栅的性质,其主要包括基底部42a和连接片42b。如图4所示,基底部42a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且在形成之后对应于主体部40a。连接片42b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从基底部42a延伸。
如图4所示,基底部42a和连接片42b相邻地设置,使得基底部42a和连接片42b的中心线沿连接方向(X轴方向)对准为一条直线。由两个中心线限定的直线用作无纺布41的折叠线44。
此外,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保护器40形成为使得无纺布41的基底部42a的第一表面41a被设置为保护器40的内表面,并且无纺布41的基底部42a的第二表面41b被设置为保护器40的外表面。
内表面加热部51在等于或高于粘合剂材料的熔点(第二温度)并且低于基础材料的熔点(第一温度)的第一处理温度下加热第一表面41a,该第一表面41a在形成之后将是保护器40的内表面。如图4所示,内表面加热部51具有加热器53。
加热器53是嵌在主体51a中的加热元件,如图4所示。当加热器53被驱动时,主体51a增加其温度并且加热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
外表面加热部56在等于或高于粘合剂材料的熔点并低于基础材料的熔点并且低于第一处理温度的第二处理温度下加热第二表面41b,该第二表面41b在形成之后将是保护器40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外表面加热部56具有加热器58。
加热器58是嵌在主体56a中的加热元件,如图4所示。当加热器58被驱动时,主体56a增加其温度并且加热无纺布41的第二表面41b。
控制器90例如执行由加热器53和58进行加热的控制和数据计算。如图4所示,控制器90主要包括ROM91、RAM92和CPU93。控制器90通过信号线99电连接至加热装置50的组件(例如加热器53和58),如图4所示。
ROM(只读存储器)91是所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例如程序91a。ROM91可以是作为可读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闪存。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2是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例如在由CPU93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CPU(中央处理单元)93基于ROM91的程序91a而执行控制(例如对无纺布41进行加热的控制)和数据计算。
<1.3.2.模具的构造>
下面描述模具60的硬件构造。模具60对由加热装置50加热的无纺布41加压,以便将无纺布41模制成具有所期望形状的保护器40。参照图5,模具60主要包括保持部61、支撑板62、压缩部63和内表面形成部66。
保持部61是具有在前视图中的大致U形的保持组件,如图5所示,并且保持支撑板62。保持空间61a是由保持部61的侧壁61b限定的空间。
支撑板62在被配合在保持空间61a中的状态下由保持部61支撑。如图5所示,分隔板62b被设置为在支撑板62的前侧(正X轴侧)分隔放置空间62a。
参照图7,支撑板62容纳要被加压的无纺布41。无纺布41例如沿着折叠线44(参见图7)被折叠,然后被插入到放置空间62a中并且被容纳在支撑板62中。
压缩部63是对插在放置空间62a中的无纺布41施加压力的加压组件。压缩部63主要包括平坦部63a、插入部63b和突出部63c,如图5所示。
平坦部63a、插入部63b和突出部63c中的每一个都是大致长方体的块。如图5所示,突出部63c被设置于插入部63b,以便与插入部63b结合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L形。如图5所示,插入部63b被设置于平坦部63a,从而与平坦部63a结合在前视图中具有大致T形。此外,能够将插入部63b和突出部63c插入到支撑板62的放置空间62a中。因此,将插入部63b和突出部63c插入到放置空间62a中对由支撑板62保持的无纺布41加压(参见图8)。
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在第一处理温度下被加热,该第一处理温度高于无纺布41的第二表面41b的加热温度(第二处理温度)。具体地,加热器53和58的操作被控制为使得第一表面41a中的粘合剂材料的熔解量比第二表面41b中的粘合剂材料的熔解量大。因此,由模具60模制的保护器40的内表面(对应于第一表面41a)比其外表面(对应于第二表面41b)坚硬。
在将支撑板62的分隔板62b作为参考表面的状态下,能够将无纺布41插入到放置空间62a中。另外,由于被分隔板62b引导,能够将插入部63b插入到放置空间62a中。因此,压缩部63能够相对于无纺布41适当地定位。
内表面形成部66是用于形成保护器40中的内部空间40c的棒状主体。将内表面形成部66插在沿着折叠线44折叠的无纺布41之间,从而面对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这在被加压的保护器40中形成了容纳连接器35的空间。
<1.3.3.使用加热装置和模具制造保护结构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6至8描述制造保护结构33的方法。在制造保护结构33的方法中,加热器53和58由控制器90驱动,然后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处理温度下被加热(参见图6)。因此,在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中的粘合剂材料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熔化并且蔓延到基础材料中。
随后,将无纺布41沿着折叠线44山谷状地折叠,使得第一表面41a被设置在内侧,并且外表面41b被设置在外侧。因此,第一表面41a用作保护器40的内表面,并且外表面41b用作保护器40的外表面。
随后,将折叠的无纺布41插入到支撑板62的放置空间62a中。
然后,将内表面形成部66插在折叠的无纺布41之间,以便面对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参见图7)。因此,提供了预先加热的保护器40。在该情况下,将内表面形成部66设置成距分隔板62b所期望的距离D1(参见图8)。
随后,在将棒状内表面形成部66插在无纺布41之间的同时,将无纺布41沿箭头AR1的方向(压缩方向;参见图7)加压。然后,无纺布41的基底部42a被压缩部63的插入部63b压缩,并且因此在保护器40的第一表面(内表面)41a侧上形成容纳连接器35的内部空间40c(参见图8)。此外,无纺布41的连接片42b被压缩部63的突出部63c压缩,并且因此形成突起40b(参见图8)。
从各种尺寸(例如,各种横截面尺寸)中选择内表面形成部66允许被形成的保护器40的内部空间40c满足连接器35的尺寸。因此,能够形成与各种连接器相对应的保护器40,而不会增加保护结构33和线束10的生产成本。
然后,对无纺布41加压,并且其后由空气等等将保护器40冷却,因此完成形成保护器40。在熔化的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之后,保护器40在其接合部49上被接合。基于由压缩部63施加的压力的量和粘合剂材料的熔解量而使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硬化。
<1.4.第一实施例的保护结构的优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33中,保护器4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中的粘合剂材料被熔化,然后被冷却和固化,使得保护器40的第一表面41a(内表面)比保护器40的第二表面41b(外表面)坚硬。具体地,保护器40的第二表面41b形成为比保护器40的第一表面41a柔软。因此,即使保护器40的第二表面41b与其它组件干涉,也能够由保护器40吸收该干涉的影响,因此防止由该干涉产生的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33中,保护器40的内部空间40c能够形成为满足要安装的连接器35的尺寸。因此,将连接器35简单地容纳在内部空间40c中使得充分地紧固连接器35至保护器40。换句话说,能够减少将保护器40固定至连接器35的附加工作例如缠绕,并且因此能够减少生产保护结构33的人工时。这缩减了连接器35的保护结构33的生产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33中,保护器40能够由便宜的无纺布41形成。这缩减了连接器35的保护结构33的生产成本。
<2.第二实施例>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除了保护器的结构和形成保护器的方法方面的差异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下面的描述集中在差异上。
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组件相似的构造组件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由于具有相同参考数字的构造组件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其描述。
<2.1.保护器的结构>
图9和10分别是前立体图和侧视图,每个均图示连接器保护结构133的示例性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护结构33相似地,保护结构133防止连接器35与另一个组件之间的干涉。保护结构133主要包括连接器35和保护器140,如图9和10所示。
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护器40相似地,保护器140是由无纺布41形成的缓冲器。保护器140主要包括主体140a和突起40b,如图9和10所示。
主体140a是通过对无纺布41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形成的管状主体。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40a相似地,主体140a是具有圆角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形状,如图9和10所示。
内部空间140c是穿过保护器140的通孔。如图10所示,连接器35被容纳在内部空间140c中,使得开口40e被设置在电线32侧,开口140f被设置在连接表面35a侧。
<2.2.制造保护结构的方法>
图11是图示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保护器140的示例性方法的侧截面图。下面参照图6、7和11描述使用加热装置50和模具60来制造保护结构133的方法。
在制造保护结构133的方法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加热器53和58由控制器90驱动,然后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处理温度下被加热(参见图6)。因此,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的粘合剂材料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熔化并且蔓延到基础材料中。
然后,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将无纺布41沿着折叠线44山谷状地折叠,使得第一表面41a被设置在内侧,并且外表面41b被设置在外侧。因此,第一表面41a用作保护器40的内表面,并且外表面41b用作保护器40的外表面。
随后,将折叠的无纺布41插入到支撑板62的放置空间62a中。然后,将内表面形成部66插在折叠的无纺布41之间,以便面对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参见图7)。因此,提供了预先加热的保护器40。在该情况下,内表面形成部66的前端压靠分隔板62b并且与分隔板62b接触(参见图11)。
随后,在将棒状内表面形成部66插在无纺布41之间的状态下,将无纺布41沿箭头AR1的方向(压缩方向;参见图7)加压。然后,无纺布41的基底部42a被压缩部63的插入部63b压缩,并且因此在保护器40的第一表面41a(内表面)侧上形成容纳连接器35的内部空间140c(参见图11)。此外,无纺布41的连接片42b被压缩部63的突出部63c压缩,并且因此形成突起40b(参见图11)。
从各种尺寸(例如,各种横截面尺寸)中选择内表面形成部66允许被形成的保护器140的内部空间140c满足连接器35的尺寸。因此,能够形成与各种连接器相对应的保护器140,而不会增加保护结构133和线束10的生产成本。
然后,对无纺布41加压,并且其后由空气等等将保护器140冷却,因此完成形成保护器140。
<2.3.第二实施例的保护结构的优点>
如上所述,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133能够形成为使得保护器140的第二表面41b比保护器140的第一表面41a柔软。因此,即使保护器140的第二表面41b与另一个组件干涉,也能够由保护器140吸收该干涉的影响,因此防止由该干涉产生的噪声。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133中,保护器140的内部空间140c能够形成为满足要安装的连接器35的尺寸。因此,将连接器35简单地容纳在内部空间140c中使得充分地紧固连接器35至保护器40。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这缩减了连接器35的保护结构133的生产成本。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133中,保护器140能够由便宜的无纺布41形成。这缩减了连接器35的保护结构133的生产成本。
<3.第三实施例>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纺布41由同一装置(模具260)加热并模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分开的装置(加热装置50和模具60)来加热和模制。
因此,下面的描述集中在该差异上。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组件相似的构造组件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由于具有相同参考数字的构造组件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其描述。
<3.1.制造保护结构的方法>
<3.1.1.模具的构造>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模具260的示例性构造和形成保护器40的示例性方法的侧视图。模具260对无纺布41加热并加压,以便将无纺布41模制成具有所期望形状的保护器40。参照图12,模具260主要包括保持部261、支撑板62、压缩部263和内表面形成部266。
保持部26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持部61相似的外形,其保持支撑板62。如图12所示,保持部261具有嵌在侧壁61b中的加热器58以加热无纺布41的第二表面41b。
压缩部263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部63相似的外形,其对插在放置空间62a中的无纺布41施加压力。如图12所示,压缩部263具有嵌在插入部63b中的加热器58以加热无纺布41的第二表面41b。
内表面形成部266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内表面形成部66相似的外形,其用于形成保护器40中的内部空间40c。如图12所示,内表面形成部266具有嵌在其中的加热器53以加热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
<3.1.2.使用模具制造保护结构的方法>
下面参照图12描述制造保护结构33的方法。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无纺布41以折叠线44为中心折叠,使得第一表面41a被设置在内侧,并且外表面41b被设置在外侧。因此,第一表面41a用作保护器40的内表面,并且外表面41b用作保护器40的外表面。
随后,将折叠的无纺布41插入到支撑板62的放置空间62a中。然后,将内表面形成部266插在折叠的无纺布41之间,以便面对无纺布41的第一表面41a。因此,提供了预先加热的保护器40。
随后,加热器53和58由控制器90驱动,然后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处理温度下被加热。因此,无纺布41的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的粘合剂材料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熔化并且蔓延到基础材料中。
除了加热处理以外,将无纺布41沿箭头AR1的方向(参见图12)加压。然后,无纺布41的基底部42a被压缩部63的插入部63b压缩,并且因此在保护器40的第一表面41a(内表面)侧上形成容纳连接器35的内部空间40c(参见图12)。此外,无纺布41的连接片42b被压缩部63的突出部63c压缩,并且因此形成突起40b(参见图12)。
然后,由加热器53和58进行的加热停止,并且由空气等等将保护器40冷却,因此完成形成保护器40。
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在熔化的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之后,保护器40在其接合部49上被接合。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似地,基于来自压缩部263的压力的量和粘合剂材料的熔解量而使第一和第二表面41a和41b坚硬。
<3.2.第三实施例的保护结构的优点>
如所述的,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形成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保护器相似的保护器40。
另外,在制造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33的方法中,保护器40能够由同一装置加热并模制。这减少了加热并模制保护器40所需的人工时,并且因此缩减了连接器35的保护结构33的生产成本。
<4.变型>
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器40由一片无纺布41形成。模制保护器40的方法不限于该方法。保护器40可以通过对两片无纺布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形成。此外,保护器40可以由三片或更多片的无纺布形成。
[参考符号列表]
10:线束
20:主导线
22,32:电线
25,35:连接器
30:分支线
33:保护结构
35a:连接表面
40,140:保护器
40a,140a:主体
40b:突起
40c,140c:内部空间
40d:固定部
40e,140f:开口
40f:封闭部
41:无纺布
41a:第一表面(内表面)
41b:第二表面(外表面)
44:折叠线
49:接合部
50:加热装置
51:内表面加热部
53,58:加热器
56:外表面加热部
60,260:模具
61,261:保持部
62:支撑板
63,263:压缩部
66,266:内表面形成部
90:控制器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保护结构,其包括:
(a)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至电线;和
(b)保护器,所述保护器通过围绕所述连接器而保护所述连接器,
所述保护器由保护材料形成,所述保护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和粘合剂材料,所述粘合剂材料的熔点低于所述基础材料的熔点,
通过使得熔化的所述粘合剂材料冷却并固化,从而所述保护器在其接合部处被接合,其中,
所述连接器被容纳在形成于所述保护器的内表面中的内部空间中,并且
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所述粘合剂材料被熔化、冷却和固化,使得所述保护器的内表面比所述保护器的外表面更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其中,所述保护器包括:
(b-1)主体;和
(b-2)从所述主体突出并且沿着所述电线延伸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固定至所述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保护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器通过设置在所述电线侧上的开口而被容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连接表面被封闭部所封闭。
4.一种制造连接器保护结构的方法,所述连接器保护结构包括:
电连接至电线的连接器;和
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将所述连接器容纳在形成于内表面中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保护器由保护材料形成,所述保护材料包括基础材料和粘合剂材料,所述基础材料具有第一温度的熔点,所述粘合剂材料具有第二温度的熔点,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加热所述保护材料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b)模制所述保护器,使得所述第一表面被设置为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被设置为外表面;以及
(c)对步骤(a)中熔化的所述粘合剂材料进行冷却和固化,其中
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表面在第一处理温度下被加热,所述第一处理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并且低于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表面在第二处理温度下被加热,所述第二处理温度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并且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并且所述第二处理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处理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所述连接器保护结构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在所述保护材料对内表面形成部进行夹持的状态下,所述保护材料受压,从而在所述保护器的内表面侧上形成容纳所述连接器的内部空间。
CN2010800663940A 2010-04-30 2010-10-18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8598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4899 2010-04-30
JP2010104899A JP5359984B2 (ja) 2010-04-30 2010-04-30 コネクタの保護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0/068276 WO2011135741A1 (ja) 2010-04-30 2010-10-18 コネクタの保護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801A true CN102859801A (zh) 2013-01-02

Family

ID=4486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63940A Pending CN102859801A (zh) 2010-04-30 2010-10-18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09228A1 (zh)
JP (1) JP5359984B2 (zh)
KR (1) KR101353240B1 (zh)
CN (1) CN102859801A (zh)
DE (1) DE112010005535T5 (zh)
WO (1) WO20111357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171B2 (ja) * 2010-04-09 2014-01-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3814B2 (ja) * 2010-05-19 2013-11-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JP5768634B2 (ja) * 2011-09-29 2015-08-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3145708A (ja) * 2012-01-16 2013-07-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カバー、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5891868B2 (ja) * 2012-03-15 2016-03-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884620B2 (ja) 2012-04-23 2016-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保護部材
JP2014068458A (ja) * 2012-09-26 2014-04-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保護部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0136A (ja) * 2000-02-29 2001-09-04 Yazaki Corp 緩衝用シート
WO2009113443A1 (ja) * 2008-03-10 2009-09-17 株式会社 システック 示温変色体局在絶縁キャ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12070A (ja) * 2008-02-29 2009-09-17 Yoshimasa Taguchi 電気プラグ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6471A (en) * 1987-01-30 1989-12-12 Amp Incorporated Vacuum se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40169A (en) * 1987-02-17 1988-04-26 Gordon Steven C Electrical plug protector and cleaner
US5056677A (en) * 1989-11-09 1991-10-15 Daiya Sangyo Co., Ltd. Small article holders
US5308253A (en) * 1992-10-27 1994-05-03 Maki Philip J Plug holder
JP3305813B2 (ja) * 1993-06-10 2002-07-24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分岐回路付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5630728A (en) * 1995-11-01 1997-05-20 Watters, Jr.; Henry W. Plug holder
US5997320A (en) * 1998-02-11 1999-12-07 Demello; Dana A. Trailer light harness storage and protector caddy
US6005300A (en) * 1998-09-23 1999-12-21 The Louis Berkman Company Light harness
JP3074305U (ja) * 2000-06-23 2001-01-12 株式会社コペック ジャパン コネクタ用被覆部材
JP2002056921A (ja) * 2000-08-10 2002-02-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カバー
CN2822109Y (zh) * 2005-07-15 2006-09-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Usb存储装置及其接头保护盖
US7445509B2 (en) * 2006-06-14 2008-11-04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In-line fuse holder for female fuse
US7568942B1 (en) * 2007-02-07 2009-08-04 Michael G. Lannon Sleeve and coup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7794245B2 (en) * 2008-03-06 2010-09-14 Thompson Brian J Universal protection cover cap for a USB plug
USD615930S1 (en) * 2008-10-31 2010-05-18 Hopkin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railer wiring connector
JP5447173B2 (ja) * 2010-05-17 201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0136A (ja) * 2000-02-29 2001-09-04 Yazaki Corp 緩衝用シート
JP2009212070A (ja) * 2008-02-29 2009-09-17 Yoshimasa Taguchi 電気プラグカバー
WO2009113443A1 (ja) * 2008-03-10 2009-09-17 株式会社 システック 示温変色体局在絶縁キャ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33453A (ja) 2011-11-17
KR101353240B1 (ko) 2014-01-17
WO2011135741A1 (ja) 2011-11-03
US20120309228A1 (en) 2012-12-06
JP5359984B2 (ja) 2013-12-04
KR20130018825A (ko) 2013-02-25
DE112010005535T5 (de) 201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801A (zh) 连接器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5935709B2 (ja) 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KR101403778B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772798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5353801B2 (ja) 電線保護具
US9985423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e harness
CA2787533A1 (en) Wire harness, wire harnes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353814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US20130161092A1 (en) Wire harness
EP2741299B1 (en) Wire harness
CN103814416B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
US20130005171A1 (en) Connector fixing structure
JP5561108B2 (ja) 車両用保護固定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079292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WO2013186952A1 (ja) 経路維持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3824630A (zh) 线束
JP5803735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3145708A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