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9099A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9099A CN102849099A CN2012102097110A CN201210209711A CN102849099A CN 102849099 A CN102849099 A CN 102849099A CN 2012102097110 A CN2012102097110 A CN 2012102097110A CN 201210209711 A CN201210209711 A CN 201210209711A CN 102849099 A CN102849099 A CN 1028490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or
- rod
- wheel
- promotion
- promo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6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the handle bar being parallel to the front leg
- B62B7/06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the handle bar being parallel to the front leg the handle bar moves in parallel relation during fo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B62B9/203—Handle bars; Handles movable from front end to rear en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26—Arrangements for standing up in folde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301/00—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 B62B2301/04—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 B62B2301/046—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 B62B2301/0463—Wheel arrangements; Steering; Stability;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a wheel pivotable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e.g. swivelling castors with means restricting the rotation about that axis by blocking the rotation at a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是一种可使选择性地切换成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位置的婴儿车。婴儿车(11)具备:一对前脚侧构件,包含在其下端具有前轮(12)的前脚(13)及滑动构件(20);一对后脚侧构件,包含在其下端具有后轮(14)的后脚(15);框架本体(16),用以连结前脚侧构件的上端部及后脚侧构件的上端部;推动棒(21),朝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比下端部更上方的位置通过枢轴(21a)安装在前脚侧构件,并以枢轴(21a)为中心朝前后方向转动,从而可选择性地切换成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及卡合手段(41),使推动棒(21)中的比枢轴(21a)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的下端区域选择性地卡合在前脚侧构件或后脚侧构件的任一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推动棒,且通过将推动棒的位置朝前后切换而变成背面推动也变成对面推动的背面/对面推动式婴儿车。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多种背面/对面推动式婴儿车,通过枢轴将从婴儿车的框架本体往上方延伸的推动棒轴支在框架本体,并切换推动棒的位置,从而变成背面推动也变成对面推动者。在习知的背面/对面推动式婴儿车中,例如如日本特开2010-234988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46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54693号公报(专利文献3)、及日本特开2002-284015号公报(专利文献4)记载,一般而言为以推动棒的下端将推动棒轴支于框架本体、且推动棒会以该轴支点为中心转动、推动棒被推倒至后方位置或前方位置的构成。再者,在推动棒的上端形成有把手部。推动棒为比框架本体更长形的零件,把手部配置在由操作者容易握住的适当高度位置及前后方向位置。如此,推动棒设于背面推动用的后方位置,以决定把手部相对于后脚的位置关系。而且,推动棒设于对面推动用的前方位置,以决定把手部相对于前脚的位置关系。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4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54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546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84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至4中,框架本体连结前脚的上端部与后脚的上端部,以支撑婴儿就座的座席部的组装体。再者,推动棒以从框架本体往上方突出的方式延伸的长形构件。再者,在专利文献1至4中,于配置的方便上,设于推动棒的下端的轴支点设于后脚附近。
在如此的习知的婴儿车中,由于推动棒的轴支点位于比框架本体的前后方向中央更后方的位置,从而会产生以下问题。第1,在因背面推动造成推动棒倒向后方位置(背面推动位置)的状态下,推动棒上端的把手部配置在适当高度位置及前后方向位置,即使在推动棒的背面推动位置中适当地设计把手部相对于后脚的位置关系,而使推动棒以轴支点转动并倒向前方而设置在对面推动用的前方位置(对面推动位置)时,把手部的高度位置或前后方向位置会变化。从而,在推动棒的对面推动位置中把手部相对于前脚的位置关系并不适当,操作者对于把手高度会感到不舒服感。再者,在步行中操作者的脚尖会容易与前轮干扰,而在使用便利性上有改善的余地。
第2,通过在推动棒中与比下端的轴支点更上方的部位卡合,用以将推动棒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或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锁固机构设置在框架本体。具体而言,设置在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扶手部。其理由是由于在框架本体的配置的方便上推动棒与框架本体重迭的区域为限定在扶手部之故。于是,操作者对于推动棒的把手部施加向下的力,并且进行以靠近推动棒侧的车轮为支点而从推动棒举起较远侧的车轮的举起操作时,在扶手部及框架本体会施加有大的力量,且在框架本体会产生晃动。从而,刚性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情而研创者,其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婴儿车,其不仅可使设在背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的位置,而且即使将推动棒切换至对面推动位置,也可使设在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的位置。再者,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框架本体的晃动且刚性佳的背面/对面推动婴儿车。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一对前脚侧构件,在其下端具有前轮;一对后脚侧构件,在其下端具有后轮;框架本体,用以连结前脚侧构件的上端部及后脚侧构件的上端部;推动棒,朝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比下端部更上方的位置通过枢轴安装在框架本体、前脚侧构件、或后脚侧构件的任一者,并以枢轴为中心朝前后方向转动,从而可选择性地切换成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及卡合手段,使推动棒中比枢轴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的下端区域选择性地卡合在前脚侧构件或后脚侧构件的任一构件。
依据上述的本发明,由于推动棒的枢轴设置在推动棒中的比下端区域更上方的位置,从而在配置上,可容易地将推动棒的枢轴配置在框架本体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从而,上述的第1目的会达成,即使将在背面推动位置配置成适于背面推动的推动棒切换至对面推动位置,也可进行适合于对面推动的配置。
在比下端部更上方处通过枢轴安装在框架本体的推动棒,为除了推动棒下端部,在包含推动棒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长边方向区域中的一部位设置有枢轴的推动棒。更理想为,推动棒的枢轴设置在比上下方向中央更下方的位置,且为除了推动棒的下端部的区域。再者,推动棒的下端区域指比推动棒的上下方向中央更下方的区域,且包含推动棒的下端部。从而,将推动棒从背面推动位置切换至对面推动位置时,通过枢轴而配置的推动棒的上端部与推动棒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位置会反转。
通过卡合手段而卡合在前脚侧构件或后脚侧构件的推动棒的下端区域可靠近枢轴,也可靠近下端部,但较佳为靠近下端部。从而,操作者进行对推动棒的上端部施加向下的力量且举起前轮或后轮的举起操作时,可顺畅地将施加于推动棒的力量传达至前脚侧构件或后脚侧构件。
将推动棒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的构成、及将推动棒保持在对面推动位置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定,但在此较理想为,卡合手段包含推动棒锁固机构,其使推动棒的下端部卡合于前脚侧构件而将推动棒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并卡合在后脚侧构件而将推动棒保持在对面推动位置者。根据该实施例,使比枢轴更下方的推动棒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在框架本体或后脚。或者,使比枢轴更下方的推动棒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于前脚或后脚。结果,达成上述第2目的。也就是,操作者进行以靠近推动棒的侧的车轮为支点而从推动棒举起较远侧的车轮的举起操作时,由于从操作者施加至推动棒上端部的力量会经由推动棒直接地传达至前脚或后脚,从而力量不会作用在扶手部,而可减轻施加在框架本体的力量。结果,晃动会变少,且刚性会改善,婴儿车的耐久性能会提升。
推动棒锁固机构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定。就一实施例而言,推动棒锁固机构也可具有:卡合构件,设置在推动棒的下端部,且可朝推动棒的延伸方向变位;及被卡合构件,分别设置在前脚侧构件及后脚侧构件且与卡合构件卡合。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具有设置在推动棒的下端部且可朝与推动棒的转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变位的卡合构件,所以卡合构件以推动棒不会转动的方式稳固地与被卡合构件卡合,而可保持推动棒的背面/对面推动位置。再者,通过在切换推动棒时使卡合构件变位,即可容易地解除推动棒的锁固。此外,可容易地使被卡合构件再卡合于推动棒下端部的卡合构件。从而,可使推动棒锁固机构自动地且容易地作动或解除,而使使用性能提升。
本发明的前轮及后轮虽也可为无法旋转方向的车轮,但较佳为可旋转方向的脚轮。就较佳的实施例而言,卡合手段包含:推动棒侧构件,设置在推动棒的下端部;前脚侧可动构件,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前脚侧构件,当推动棒位于背面推动位置时,与推动棒侧构件卡合;及后脚侧可动构件,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后脚侧构件,且当推动棒设于对面推动位置时,与推动棒侧构件卡合。前轮及后轮为可旋转方向的脚轮,且进一步具备:前轮脚轮机构,其具有设置在前脚侧构件的下端部的脚轮保持构件、及通过脚轮保持构件以可绕着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且轴支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后轮脚轮机构,其具有设置在后轮侧构件的下端部的脚轮保持构件、及通过脚轮保持构件以可绕着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且轴支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前轮脚轮锁固机构,其具有前轮脚轮锁固构件,所述前轮锁固构件设置在前轮的脚轮保持构件且在第1位置与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卡合而限制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并且在第2位置从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离开且容许该小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后轮脚轮锁固机构,其具有后轮脚轮锁固构件,所述后轮锁固构件设置在后轮的脚轮保持构件且在第1位置与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卡合并限制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且在第2位置从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离开而容许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前脚连结机构,用以连接前轮脚轮锁固构件与卡合手段的前脚侧可动构件;以及后脚连结机构,用以连接后轮脚轮锁固构件与卡合手段的后脚侧可动构件。
根据该实施例,具有在前脚与推动棒的下端部卡合的状态下容许前轮的旋转方向的前轮脚轮锁固机构,在后脚与推动棒的下端区域卡合的状态下容许后轮的旋转方向的后轮脚轮锁固机构,从而与推动棒的背面/对面推动位置连动,可将行进方向前方的车轮设为可旋转方向,且将行进方向后方的车轮设为不可旋转方向。此外,行进方向前方的车轮在背面推动的状态下为前轮,行进方向后方的车轮在背面推动的状态下为后轮。此外,在对面推动的状态下成为与背面推动的状态前后相反的车轮。
再者,根据该实施例,前脚连结机构仅设置在前脚侧构件,并未设置在框架本体。后脚连结机构仅设置在后脚侧构件,并未设置在框架本体。再者,前脚连结机构与后脚连结机构分离而构成。从而,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从前脚经由框架本体至推动棒配置第1线材,从后脚经由框架本体至推动棒配置第2线材,而比连结所述第1及第2线材的习知的前轮脚轮锁固机构更有助于达成简易化及小型化。
本发明的婴儿车虽也可为不能折迭的构造,较佳为可折迭成小型。就一实施例而言,前脚侧构件包含:在下端具有前轮的前脚;及以可沿着前脚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动构件;推动棒通过枢轴安装在滑动构件,通过从背面推动位置滑动至下方而成为折迭位置。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婴儿车朝上下方向缩小,从而在婴儿车的不使用时可将婴儿车收纳成小型。
就较佳实施例而言,前脚侧构件包含:在下端具有前轮的前脚;及以可沿着前脚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动构件;推动棒通过枢轴安装在滑动构件,通过从背面推动位置滑动至下方而成为折迭位置,且卡合手段的推动棒侧构件与前脚侧可动构件及后脚侧可动构件的双方成为非卡合状态。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婴儿车会朝上下方向缩小,不仅在婴儿车的不使用时可收纳成小型,而且由于推动棒的下端区域会从双方的脚轮锁固机构分离,从而前轮及后轮被作成不能旋转方向。从而,在婴儿车的折迭状态下,前轮及后轮不会不经意地旋转,而使收纳时的稳定性提升。
本发明的婴儿车较佳为可折迭成更小。就一实施例而言,进一步具备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通过枢轴而与滑动构件连结,其后端则通过枢轴与后脚连结的前后方向构件,其中,后脚也可通过枢轴将其上端部连结在框架本体,以后脚上端部的枢轴为中心朝前方转动而成为折迭位置。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婴儿车会朝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缩小,从而在婴儿车不使用时可收纳成更小型。推动棒也可在折迭状态下不接地,或者为接地者也可。较佳为,位于折迭位置的滑动构件的下端及推动棒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与前轮及后轮的至少一方接地,且在折迭状态下立起。根据该实施例,由于滑动构件的下端及推动棒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与前轮及后轮的至少一方接地,从而婴儿车在折迭状态下可立起。从而,可使放置场所的面积减小。
(发明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发明除了使设于背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位置,而且即使将推动棒切换成对面推动位置,也可使设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位置。从而,不仅背面推动轻易进行,对面推动也轻易进行。再者,可防止框架本体的晃动,且刚性佳。再者,在进行举起操作之际可减低框架本体所承受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以背面推动的状态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儿车概要的侧视图;
图2是以对面推动的状态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儿车概要的侧视图;
图3显示婴儿车的折迭途中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显示婴儿车的折迭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显示推动棒锁固机构的侧视图;
图6显示推动棒、后脚、推动棒锁固机构、及后轮脚轮锁固机构的前视图;
图7显示推动棒及推动棒锁固机构的前视图;
图8显示将推动棒锁固机构的卡合构件取出的图;
图9显示从上方观看脚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显示从侧方观看脚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显示对应图7的前脚及前轮脚轮锁固机构的前视图;
图12显示前脚及前轮脚轮锁固机构的前视图;以及
图13是以图2的一点链线XIII-XIII设为剖面,且从箭头方向观看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 婴儿车
12 前轮
13 前脚
14 后轮
15 后脚
16 框架本体
19 中央连结构件
20 滑动构件
21 推动棒
21n 长孔
22 滑动托架
22c 筒状部
22d 突出部
20g 燕尾槽
25 把手部
27 前后方向构件
41 推动棒锁固机构(卡合手段)
42、43 突起构件
44 卡合构件
44c 筒状部
44s 扇状部
44d 缺口部
44f、44r 斜面
44p、52p 插销
46 推动棒锁固解除手段
47 可动构件
51 卡合手段
52 前脚侧可动构件
52c 筒状部
52d 突条
53 后脚侧可动构件
53c 筒状部
53d 突条
54 推动棒侧构件
54p 突起
61 前轮脚轮锁固机构
65 前(后)轮脚轮锁固构件
67、68 线材
71 后轮脚轮锁固机构
90 脚轮转动构件
92 脚轮保持构件
93 轭部
94 支撑部
95 车轴
96、96a、96b转动停止构件
97 脚轮保持构件
Xr 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以背面推动的状态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儿车概要的侧视图。图2是以对面推动的状态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婴儿车概要的侧视图。图1及图2显示婴儿车的展开状态。图3显示婴儿车的折迭途中状态的侧视图。图4显示婴儿车的折迭状态的侧视图,在不使用时可将婴儿车折迭成小型。图5显示推动棒锁固机构的侧视图。图1至图5显示从婴儿车的宽度方向左侧观看的状态。对背面推动状态的婴儿车而言,图1至图5的图式左侧显示前方,图式右侧显示后方。
婴儿车11具备:一对前脚13,在其下端具有前轮12;一对后脚15,在其下端具有后轮14;框架本体16,用以连结前脚13的上端部及后脚15的上端部;推动棒21,朝上下方向延伸,且通过枢轴安装在框架本体16,以枢轴为中心朝前后方向转动,从而可选择性切换成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前脚13包含在前脚侧构件。后脚15包含在后脚侧构件。
前脚13分别设置在婴儿车11的宽度方向左右而形成1对,以其下端部朝向前方且其上端部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延伸于上下方向。后脚15分别设置在婴儿车11的宽度方向两侧而形成左右1对,以其下端部朝向后方且其上端部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延伸于上下方向。前轮12分别设置在前脚13。后轮14也分别设置在后脚15。所述车轮12、14虽为1个脚具有2轮的双轮构造,但也可为单轮。在婴儿车11的前后左右合计4支而成的前脚13及后脚15,张设有由布料等可弯曲的素材所构成的收纳篮29。
此外,前脚13及前轮12在推动棒的背面推动位置中成为行进方向前方,后脚15及后轮14在推动棒的背面推动位置中成为行进方向后方。然而须留意,前脚13及前轮12在推动棒的对面推动位置中成为行进方向后方,后脚15及后轮14在推动棒的对面推动位置中成为行进方向前方。
框架本体16由多个框架构件、及连结框架构件彼此的连结具所构成,且支撑幼儿用座席31。具体而言,框架本体16包含:支撑幼儿用座席31的座部的座部支撑构件17;支撑幼儿用座席31的靠背部的靠背部支撑构件18;及连结前脚13的上端及后脚15的上端的中央连结构件19。在此所谓的各构件17至19也设成1对,且配置成于婴儿车11的宽度方向左右对称。
座部支撑构件17为整体地朝大致前后方向延伸,且其中央部弯曲而使后端区域朝下方倾斜延伸的管。并且,座部支撑构件17的后端通过枢轴24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后脚15的中间区域连结。再者,在座部支撑构件17的前端区域安装有幼儿用座席31的座部。并且,座部支撑构件17在其前端区域形成有长孔17m。在长孔17m穿通有枢轴26。枢轴26固定在滑动构件20。
靠背部支撑构件18为朝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管。靠背部支撑构件18的下端通过枢轴与座部支撑构件17的中央部连结。并且,靠背部支撑构件18通过该下端枢轴朝前后方向转动,而实现幼儿用座席31的活动躺椅。
中央连结构件19为具有相对向的2个侧壁部、及连结所述2个侧壁部彼此的轴部及燕尾型部的构件。后脚15的上端部通过架设在2个侧壁部间的属于轴部的枢轴19a而可转动地被轴支。再者,在2个侧壁部间,贯通有前脚13的上端部,在中央连结构件19固定有前脚13的上端部。延伸成直线状的前脚13及后脚15在婴儿车11的展开状态下,通过未图标的展开状态锁固机构而保持成预定角度。详细如后述,在进行婴儿车11的折迭操作时,后脚15以枢轴19a为中心转动至折迭位置。
再者,在中央连结构件19以可滑动的方式连结有滑动构件20。滑动构件20沿着前脚13延伸的直线状的管,且包含于前脚侧构件。在滑动构件20形成有燕尾槽20g,在该燕尾槽20g嵌合有中央连结构件19的燕尾型部。如图2所示,在设为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1中,滑动构件20的下端区域以与前脚13的中间区域重迭的方式邻接。再者,滑动构件20的上端区域比前脚13的上端部更往上方突出,且支撑篷罩23。详细如后述,在进行婴儿车11的折迭操作时,滑动构件20往下方滑动至折迭位置。
推动棒21朝上下方向倾斜而延伸的直线状的管,在该实施例中,分别设置在宽度方向左右。此外,在推动棒21的上端部安装有把手部25,以连结1对推动棒21的上端部彼此。推动棒21通过设置在比其下端部更上方处的枢轴21a,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框架本体16的滑动构件20。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婴儿车11的展开状态下,枢轴21a位在中央连结构件19的附近。此外,中央连结构件19连结前脚13及后脚15的彼此上端,前脚13及后脚15为大致相同长度,前脚13从中央连结构件19往前方且下方以预定角度延伸,后脚15从中央连结构件19往后方且下方以与前脚相同的预定角度延伸,从而在图1及图2的侧面视中,前脚13及后脚15形成等腰三角形。
再者,推动棒21以该枢轴21a为中心可朝前后方向转动,并切换成图1所示的背面推动位置、及图2所示的对面推动位置。
设于背面推动位置(图1)的推动棒21,其下端部沿着前脚13往下方且前方延伸,其上端部往上方且后方延伸。从而,设于婴儿车11的后脚侧的把手部25,设定在对属于大人的标准身高的婴儿车11的操作者而言适当的高度位置。从而,操作者以手握住把手部25,即可轻松地推动婴儿车11。再者,以一面以手推动婴儿车11,一面使步行中的操作者的前脚不会与后轮14干扰的方式,将把手部25从后轮14往后方隔离以适当的前后方向距离。
设于对面推动位置(图2)的推动棒21,其下端部沿着前脚15往下方且后方延伸,其上端部往上方且前方延伸。从而,设于婴儿车11的前脚侧的把手部25,设定在对属于大人的标准身高的婴儿车11的操作者而言为适当的高度位置。从而,操作者以手握住把手部25,即可轻松地推动婴儿车11。再者,以一面以手推动婴儿车11,一面使步行中的操作者的前脚不会与前轮12干扰的方式,将把手部25隔离成即使在对面推动的情形时较前轮12往前方的适当的前后方向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棒21的枢轴21a配置在框架本体1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从而,枢轴21a位在前轮12与后轮14的中间。更具体而言,在婴儿车11的侧面视中,枢轴21a大致位在连结前轮12与后轮14且朝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的虚拟直线的直角二等分线上。再者,关于该直角二等分线,推动棒21的背面推动位置与对面推动位置设为大致对称。从而,设在背面推动位置的把手部25的高度位置、与设在对面推动位置的把手部25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再者,从设在背面推动位置的从把手部2至后轮14为止的前后方向距离、与设在对面推动位置的从把手部25至前轮12为止的前后方向距离大致相等。
结果,不仅可使设在背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21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的位置,即使将推动棒21切换成对面推动位置,也可使设于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21位于对操作者而言最适当的位置。从而,对操作者而言,不仅背面推动变得轻松,对面推动也变得轻松。
接着,针对卡合手段进行说明,该卡合手段使推动棒21中的比枢轴21a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的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在框架本体16中的与前脚13邻接的部位、及后脚15的任一者。
婴儿车11具备推动棒锁固机构41,以作为使推动棒21的下端部卡合在框架本体16及后脚15的任一者的卡合手段。推动棒锁固机构41具有:设置在框架本体16的滑动构件20的突起构件42;设置在后脚15的突起构件43;及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推动棒21的下端部且选择性地与突起构件42或突起构件43卡合的卡合构件44。
再者,在图1所示的推动棒21的背面推动位置,卡合构件44会与设置在框架本体16的作为被卡合构件的突起构件42卡合。从而,使推动棒的下端部与框架本体16中的与前脚13邻接的部位卡合,且将推动棒21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再者,在图2所示的推动棒21的对面推动位置,卡合构件44会与设置在后脚15的作为被卡合构件的突起构件43卡合。从而,使推动棒的下端部卡合于后脚15,且将推动棒21保持在对面推动位置。
在婴儿车11的宽度方向位置,滑动构件20、前脚13、及后脚15位于相同的位置,推动棒21位于比所述滑动构件20、前脚13、及后脚15更靠近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从而推动棒21的下端部可在不会与所述滑动构件20、前脚13、及后脚15干扰的情形下转动。再者,推动棒锁固机构41从滑动构件20及后脚15观看设置在宽度方向外侧,且从推动棒21观看设置在宽度方向内侧。
图5显示推动棒从对面推动位置切换至背面推动位置、或从背面推动位置切换至对面推动位置的途中状态的推动棒锁固机构的侧视图,且显示从宽度方向外侧观看的状态。图6显示将推动棒保持在对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锁固机构的前视图。图7显示将推动棒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的推动棒锁固机构的前视图。在图6及图7中,图式左侧显示宽度方向外侧,图式右侧显示宽度方向内侧。图8取出推动棒锁固机构的卡合构件而显示的说明图,且显示从宽度方向内侧观看的状态。突起构件42从滑动构件20的下端部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而突出。突起构件43从后脚15的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外侧而突出。所述突起构件42,43形成为前端侧(宽度方向外侧)比根部侧(宽度方向内侧)更大径。卡合构件44具有:供推动棒21插通的两端开口的筒状部44c;及从筒状部44c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扇状部44s。
在筒状部44c的内周,架设有插销44p。插销44p形成在推动棒21且与在推动棒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21n卡合。再者,卡合构件44被长孔21n导引,且可沿着推动棒21进行预定距离的滑动。如此,卡合构件44在以枢轴21a为中心的推动棒21的与转动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变位。此外,插销44p通过缩设在推动棒21的内部的弹性构件45朝下方推动。从而,卡合构件44通常如图5所示位在下侧的第1位置。再者,卡合构件44在推动棒21的延伸方向变位且暂时移动至上侧的第2位置,且与突起构件42,43卡合,或解除卡合。
扇状部44s在婴儿车11的侧面视中朝枢轴21a侧扩张的扇状,在前方侧形成有斜面44f,在后方侧形成有斜面44r。将接近枢轴21a的侧作为上侧,将距离枢轴21a较远的侧作为下侧,在扇状部44s的下侧形成有用以接受突起构件42,43的缺口部44d。缺口部44d朝向婴儿车11的宽度方向内侧开口,且从扇状部44s的下侧轮廓线朝向上侧凹入的形状。为了对应形成为前端侧比根部侧更大径的突起构件42,43的形状,缺口部44d的表面侧(宽度方向内侧)的槽宽度形成相对较小,深处侧(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宽度形成相对较大。
侧面视扇状的扇状部44s的轮廓线以斜面44f、缺口部44d、斜面44r的顺序连続,从而突起构件42从斜面44f至缺口部44d沿着扇状部44s滑接,且可嵌合在缺口部44d。再者,突起构件43从斜面44r至缺口部44d沿着扇状部44s滑接,且可嵌合在缺口部44d。
如图5的实线所示,推动棒21从背面推动位置切换至对面推动位置时,首先,斜面44r会与突起构件43抵接。接着,突起构件43一面抵抗弹性构件45,一面使卡合构件44变位至比第1位置更上侧的位置,一面沿着斜面44r滑接,且朝向斜面44r的下侧。接着,突起构件43通过斜面44r而到达缺口部44d时,卡合构件44会通过弹性构件45而回到第1位置,突起构件43会与缺口部44d。结果,卡合构件44与突起构件43卡合。如图5的二点链线所示,针对突起构件42与斜面44f的抵接及滑接,也与上述的说明相同。
为了解除突起构件42或突起构件43与卡合构件44的卡合,可抵抗弹性构件45将卡合构件44拉起至比第1位置更上侧。
从而,在推动棒21设置有推动棒锁固解除手段46。推动棒锁固解除手段46具有:筒状的1对可动构件47,分别安装在1对推动棒21的上端部,且在推动棒2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预定距离;及线材48,内设在推动棒21且连结可动构件47与卡合构件44。线材48的下端与插销44p连结。当操作者拉起可动构件47时,通过线材48卡合构件44被拉起至比第1位置更上侧。从而,突起构件42,43从缺口部44d脱落,推动棒21成为转动自如。
如此,依据本实施例的推动棒锁固机构41,由于使推动棒21中的属于比枢轴21a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21的下端部卡合于框架本体16或后脚15,从而与在推动棒的枢轴更上方使推动棒与框架本体的扶手部卡合的习知的背面/对面推动婴儿车相比较,可使作用于框架本体的力量减少,并防止框架本体的晃动,且刚性佳。再者,在进行举起操作之际,可减低框架本体所承受的力量。
再者,依据本实施例的推动棒锁固机构41,通过扇状部44s的作用,只要将推动棒21推入至背面推动位置或对面推动位置,由于卡合构件44会自动地卡合在突起构件42,43,从而婴儿车11的处理容易。
此外,除了本实施例的推动棒锁固机构41之外,就未图标的变形例而言,也可将推动棒锁固机构的突起构件42设置在前脚13而非设置在滑动构件20。由于滑动构件20及前脚13包含于前脚侧构件,从而即使为该变形例,也可将推动棒21的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在前脚侧构件与后脚侧构件的任一构件。
或者,就其它变形例而言,也可将枢轴21a设置在后脚15的上端部或包含后脚15的后脚侧构件。或者,就其它变形例而言,也可将突起构件43设置在后脚侧构件。或者,就其它变形例而言,也可将枢轴21a设置在框架本体16、例如中央连结构件19。即使为该变形例,也可将推动棒21的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在前脚侧构件与后脚侧构件的任一构件。
1对前轮12及1对后轮14全部皆如图1及图2的一点链线所示,为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Xf,Xr周围转动的脚轮。如此,若预先将婴儿车11的车轮手段全部作成为脚轮,则只要将婴儿车11的推动棒21如图1或图2所示切换,即可将婴儿车11的移动方向切换成背面推动(图1)、或对面推动(图2),且可使婴儿车朝任意的方向移动。
然而,如此将婴儿车11的4轮全部作成为脚轮,婴儿车11的行进轨道会蛇行。为了避免上述蛇行,必须对于相对于婴儿车11的行进方向位在后方的车轮,禁止其转转动作。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就防止相对于婴儿车11的行进方向位于后方的脚轮的旋转的机构而言,具有前轮脚轮锁固机构61及后轮脚轮锁固机构71。
首先说明前轮及后轮脚轮机构。
图9显示从上方观看前轮及后轮脚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显示从侧方观看前轮及后轮脚轮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前脚13的下端部固定有脚轮保持构件92。脚轮保持构件92转动自如地保持脚轮转动构件90。脚轮转动构件90包含:轭部93,其上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脚轮保持构件92;支撑部94;朝与图10的一点链线所示的脚轮转动构件90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突出;及车轴95,由支撑部94所轴支。车轴95朝水平方向延伸,并通过支撑部94来轴支中央部,在车轴9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轮12。在支撑部94的上部形成有1对转动停止构件96(96a,96b)。
后轮脚轮机构也同样地构成,在后脚15的下端部固定有脚轮保持构件97。脚轮保持构件97可转动地保持小脚轮转动构件90。
接着,针对前轮及后轮脚轮锁固机构进行说明。
前轮脚轮锁固机构61包含通过插销63可转动地保持于脚轮保持构件92的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的位置,通过下端与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连接的线材67而可变更,当减缓线材67的张力时,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朝以插销63为中心而朝图中矢印下方向移动而位于实线所示的第1位置,并进入1对转动停止构件96a、96b间,以防止由脚轮转动构件90进行的车轴95的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增大线材67的张力时,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以插销63为中心朝向图中箭头上方向移动而从脚轮转动构件90离开,且位于以二点链线所示的第2位置,车轴95通过脚轮转动构件90而可朝任意的方向旋转。
此外,在此虽省略图标,但在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设置有朝图10的箭头下方向弹压的弹簧。从而,当线材67的张力比弹簧的弹压力更强时,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位在第2位置,当线材67的张力比弹簧的弹压力弱时,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位在第1位置。再者,前轮12以不会朝左方及右方旋转的方式,朝婴儿车11的前后方向直线地指向。
参照图10,后轮脚轮锁固机构71包含通过插销63可转动地保持在脚轮保持构件97的后轮脚轮锁固构件65。后轮脚轮锁固机构71也与前轮脚轮锁固机构61为同样构成,从而省略详细说明。
从而,通过内设在后脚15且下端与后轮脚轮锁固构件65连接的线材68,而在未将后轮脚轮锁固构件拉起时,后轮14被限制旋转方向。再者,线材68抵抗未图标的弹簧的弹压力而拉起后轮脚轮锁固构件时,后轮脚轮锁固构件会从1对的转动停止构件间脱出,后轮14被容许进行旋转方向。
前轮及后轮脚轮锁固机构与推动棒21连动。再者,如以下说明,对应背面推动/对面推动而容许行进方向前方的车轮的方向旋转,且限制行进方向后方的车轮的方向旋转。
婴儿车11在推动棒锁固机构外,进一步具有使推动棒21中的比枢轴21a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的下端部,选择性地卡合在前脚13及后脚15的任一者的卡合手段51。该卡合手段51包含:推动棒侧构件54,设置在推动棒21的下端部;前脚侧可动构件52,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前脚13当推动棒21位于背面推动位置时会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及后脚侧可动构件53,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后脚15当推动棒21位在对面推动位置时会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
前脚侧可动构件52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部52c;及从筒状部52c的外周面往婴儿车1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条52d。在筒状部52c插通有前脚13的中央部。在筒状部52c的内周架设有插销52p。再者,在前脚13形成有朝前脚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3n。此外,插销52p贯通长孔13n。从而,前脚侧可动构件52以可变位的方式安装在前脚13,且可在下方的第1位置α与上方的第2位置β间变位。
突条52d朝前后方向延伸。此外,突条52d随着从除了前方端部以外的中央部朝后方端部,以朝上方的方式倾斜延伸。该突条52d的上下方向尺寸对应前脚侧可动构件52的上下方向移动量者,前脚侧可动构件52可一面朝上方移动,一面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
前脚侧可动构件52通过未图标的弹性构件而朝下方的第1位置弹压。当推动棒21并未位在背面推动位置时,前脚侧可动构件52从推动棒侧构件54分离而成为非卡合状态,如图2所示,前脚侧可动构件52位在下方的第1位置α。相对于此,当推动棒21位在背面推动位置时,前脚侧可动构件52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如图1所示,前脚侧可动构件52位在上方的第2位置β。
图11显示对应图7的前脚及前轮脚轮锁固机构的前视图。如图11所示,插销52p与内设在前脚13的线材67的上端连接。此外,线材67包含在连接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与卡合手段51的前脚侧可动构件52的前轮连结机构,线材67的下端与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连接。在推动棒侧构件54,形成有朝向婴儿车11的车宽度方向内侧且后方突出的突起54p。当推动棒21被推倒在背面推动位置时,突起54p与突条52d的下表面抵接。再者,随着推动棒21的下端部以枢轴21a为中心而朝前方转动,突起54p系以从突条52d的后方端沿着前方端滑接的方式卡合,并将前脚侧可动构件52往上方推上。从而,前脚侧可动构件52位在上方的第2位置β。伴随于此,线材67将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拉起而设于第2位置。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从脚轮转动构件90分离而容许脚轮转动构件90的转动。
此外,突起54p不仅突出于宽度方向内侧也突出于后方,从而即使推动棒21在背面推动位置位于比前脚13更前方的位置,推动棒侧构件54也可与前脚侧可动构件52卡合。
为了与图11比较,图12显示推动棒21未设在背面推动位置时的前脚及前轮脚轮锁固机构的前视图。如前所述当推动棒21未设在背面推动位置时,前脚侧可动构件52未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如此一来,前脚侧可动构件52通过未图标的弹性构件而朝下方弹压并成为第1位置α。再者,前轮脚轮锁固构件65回到下方之第1位置,与脚轮转动构件90卡合,以限制脚轮转动构件90的转动。
后脚侧可动构件53也与前脚侧可动构件52同样地构成,且具有插通有后脚15的两端开口的筒状部53c;从筒状部53c的外周面朝婴儿车1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条53d;及插通于后脚的长孔15n的插销53p。突条53d朝前后方向延伸。此外,突条53d随着从除了后方端部以外的中央部朝向前方端部,以朝向上方向的方式倾斜延伸。该突条53d的上下方向尺寸与后脚侧可动构件53的上下方向移动量对应者,后脚侧可动构件53可一面朝上方移动,一面与推动棒侧构件54卡合。此外,与前脚侧可动构件52同样地,可在下方的第1位置α与上方的第2位置β间变位,当推动棒21未位于对面推动位置时,通过未图标的弹性构件朝下方弹压,而成为下方的第1位置α,当推动棒21位于对面推动位置时,则成为上方的第2位置β。
插销53p与线材68的上端连接,而后轮脚轮锁固构件与线材68的下端连接。再者,后轮脚轮锁固构件通过包含于连接后轮脚轮锁固构件与卡合手段51的后脚侧可动构件53的后轮连结机构的线材68,与后脚侧可动构件53的变位连动。
如此,前轮脚轮锁固机构61与推动棒21的背面/对面推动位置连动,且对应于推动棒21的背面推动位置而容许行进方向前方的前轮12的方向旋转。与前轮脚轮锁固机构61同样构成的后轮脚轮锁固机构71,也与推动棒21的背面/对面推动位置连动,且对应于推动棒21的背面推动位置而限制行进方向后方的后轮14的方向旋转。
从而,通过所述前轮及后轮脚轮锁固机构61,71,前轮12在推动棒21设于背面推动位置间,被容许旋转方向,后轮14被限制旋转方向。
再者,推动棒21设于对面推动位置间,成为行进方向前方的后轮14容许旋转方向,成为行进方向后方的前轮12被限制旋转方向。结果,即使推动棒21位于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的任一者时,也禁止相对于婴儿车11的行进方向位于后方的车轮的转动动作,且仅将婴儿车11的行进方向前侧的车轮设为可进行方向旋转。
在婴儿车11的不使用时,可折迭成小型。以下,针对婴儿车11的折迭操作进行说明。
婴儿车11进一步具备:架设在滑动构件20与后脚15间的1对前后方向构件27。前后方向构件27大致延伸于前后方向,且其前端通过枢轴20a与滑动构件20的下端部连结,其后端通过枢轴15a与后脚15的下端区域连结。
在前脚13的中央部固定有滑动托架22。以图2所示的一点链线XIII-XIII将滑动托架22及其它构件作成为剖面,将从箭头方向观看的剖面图显示在图13。滑动托架22具有从两端开口的筒状部22c及筒状部22c的外周突出的燕尾形的突出部22d。在筒状部22c插通有前脚13。此外,筒状部22c及前脚13贯通有朝前脚13的短边方向延伸的插销22p而相互固定。突出部22d形成在滑动构件20且可滑动于朝滑动构件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燕尾槽20g且以不能分离的方式嵌合。
此外,在中央连结构件19也形成有同样的燕尾形,中央连结构件19的燕尾形系以可滑动且不能分离的方式嵌合在燕尾槽20g。从而,滑动构件20通过分隔在长度方向的中央连结构件19及滑动托架22,在2个部位连结于前脚13。此外,婴儿车11通过未图标的展开状态保持手段而保持在图1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从而只要不解除展开状态保持手段,滑动构件20即不会沿着前脚13而滑动。
婴儿车11的折迭操作的从推动棒21沿着滑动构件20延伸的背面推动状态开始。如图1所示,在前轮12比该旋转轴线Xf更后方的位置朝前后方向直线地指向,且后轮14在比该旋转轴线Xr更后方的位置朝前后方向直线地指向的状态下,解除保持婴儿车11的展开状态的未图标的展开状态保持手段,且将推动棒21往下方推下时,推动棒21与滑动构件20一同沿着前脚13往下方滑动,且变形成图3所示的折迭途中状态。再者,通过前后方向构件27而与滑动构件20连结的后脚15会以后脚上端部的枢轴19a为中心朝前方转动。参照图3所示的途中状态得知,通过折迭操作,滑动构件20的下端部与推动棒21的下端部一同往比前脚13的下端部更下方滑动,而使婴儿车11的上下方向尺寸缩小,后轮14与前轮12接近而使婴儿车11前后方向尺寸缩小。
此外,推动棒侧构件54的突起54p在推动棒21的背面推动位置与突条52d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卡合手段51不会成为婴儿车11的折迭操作的妨碍。
接着,当将推动棒21往下方推下时,滑动构件20与推动棒21一同更进一步往下方滑动,后脚15以枢轴19a为中心更进一步往前方转动,后轮14会更接近前轮12。从而,如图4所示推动棒21位于折迭位置,后脚15也位于折迭位置,婴儿车11则成为折迭状态。此时,尽管婴儿车11的前后方向尺寸缩小,也会在平坦的接地面G立起。这是由于在折迭状态的婴儿车11的前侧滑动构件20的下端与接地面G接地,且后轮14在后侧接地,从而折迭状态的婴儿车11的重心位于滑动构件20下端与后轮14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滑动构件20下端、前轮12、及后轮14在侧面视中与接地面G接地,且婴儿车11在折迭状态下立起。除此之外,虽未图标,但也可使推动棒21的下端接地以取代滑动构件20的接地,或也可使滑动构件20的下端及推动棒21的下端接地。此外,也可使前轮12接地以取代后轮14,折迭状态的婴儿车11的重心也可位在滑动构件20下端与前轮12间。
在此补充说明,由于推动棒21与滑动构件20一同往下方滑动,从而推动棒下端部的推动棒侧构件54也与前脚侧可动构件52及后脚侧可动构件53的两者形成非卡合状态。从而,前轮12及后轮14的两者被限制旋转方向。从而,在婴儿车11的折迭状态下,前轮12及后轮14不会不经意地旋转,前轮12在以朝前后方向直线地指向的方式被保持,后轮14也以朝前后方向直线地指向的方式被保持。结果,婴儿车11可更稳定地立起。
以上,参照图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未限定在图式的实施例者。对于图标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是均等的范围内,可施行各种的修正或变形。例如,前后方向构件27虽安装在比滑动构件20及后脚15更靠近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但也可安装在比所述构件更靠近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婴儿车有效地利用在具备可进行对面推动/背面推动的切换的推动棒的育儿搬运器具。
Claims (8)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前脚侧构件,在其下端具有前轮;
一对后脚侧构件,在其下端具有后轮;
框架本体,用以连结所述前脚侧构件的上端部及所述后脚侧构件的上端部;
推动棒,朝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比下端部更上方的位置通过枢轴安装在所述框架本体、所述前脚侧构件、或所述后脚侧构件的任一者,并以所述枢轴为中心朝前后方向转动,从而可选择性地切换成背面推动位置及对面推动位置;及
卡合手段,使所述推动棒中比所述枢轴更下方的部位的推动棒的下端区域选择性地卡合在所述前脚侧构件或所述后脚侧构件的任一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手段包含推动棒锁固机构,其使所述推动棒的下端部卡合于所述前脚侧构件而将所述推动棒保持在背面推动位置,并卡合在所述后脚侧构件而将所述推动棒保持在对面推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棒锁固机构具有:卡合构件,设置在所述推动棒的下端部,且可朝推动棒的延伸方向变位;及被卡合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脚侧构件及所述后脚侧构件且与所述卡合构件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手段包含:推动棒侧构件,设置在所述推动棒的下端部;前脚侧可动构件,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前脚侧构件,当所述推动棒位于背面推动位置时,与所述推动棒侧构件卡合;及后脚侧可动构件,以可变位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后脚侧构件,且当所述推动棒位于对面推动位置时,与所述推动棒侧构件卡合;
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为可旋转方向的脚轮,且进一步具备:
前轮脚轮机构,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前脚侧构件的下端部的脚轮保持构件、及通过所述脚轮保持构件以可绕着延伸于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且轴支所述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
后轮脚轮机构,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后轮侧构件的下端部的脚轮保持构件、及通过所述脚轮保持构件以可绕着延伸于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且轴支所述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
前轮脚轮锁固机构,其具有前轮脚轮锁固构件,所述前轮脚轮锁固构件设置在所述前轮的脚轮保持构件且在第1位置与所述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卡合而限制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并且在第2位置从所述前轮的脚轮转动构件离开且容许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
后轮脚轮锁固机构,其具有后轮脚轮锁固构件,所述后轮脚轮锁固构件设置在所述后轮的脚轮保持构件且在第1位置与所述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卡合并限制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且在第2位置从所述后轮的脚轮转动构件离开而容许该脚轮转动构件的转动;
前脚连结机构,用以连接所述前轮脚轮锁固构件与所述卡合手段的前脚侧可动构件;以及
后脚连结机构,用以连接所述后轮脚轮锁固构件与所述卡合手段的后脚侧可动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侧构件包含:在下端具有所述前轮的前脚;及以可沿着所述前脚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动构件;
所述推动棒通过枢轴安装在所述滑动构件,通过从所述背面推动位置滑动至下方而成为折迭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脚侧构件包含:在下端具有所述前轮的前脚;及以可沿着所述前脚滑动的方式安装的滑动构件;
所述推动棒通过枢轴安装在所述滑动构件,通过从所述背面推动位置滑动至下方而成为折迭位置,且所述卡合手段的推动棒侧构件与所述前脚侧可动构件及所述后脚侧可动构件的双方成为非卡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朝前后方向延伸,且其前端通过枢轴而与所述滑动构件连结,其后端则通过枢轴与所述后脚连结的前后方向构件,
且所述后脚通过枢轴将其上端部连结在所述框架本体,以所述后脚上端部的枢轴为中心朝前方转动而成为折迭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折迭位置的所述滑动构件的下端及所述推动棒的下端的至少一方、与所述前轮及所述后轮的至少一方接地,且在折迭状态下立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1626 | 2011-06-27 | ||
JP2011141626A JP5889551B2 (ja) | 2011-06-27 | 2011-06-27 | 乳母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9099A true CN102849099A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736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097110A Pending CN102849099A (zh) | 2011-06-27 | 2012-06-20 | 婴儿车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326418A1 (zh) |
JP (1) | JP5889551B2 (zh) |
KR (1) | KR20130001670A (zh) |
CN (1) | CN102849099A (zh) |
TW (1) | TW201300266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9417A (zh) * | 2013-05-02 | 2014-11-05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旅行婴儿车插销和轮定位机构 |
CN108032895A (zh) * | 2017-12-12 | 2018-05-15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智能婴儿推车 |
CN108082259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成人疲劳感的可折叠婴儿车 |
CN108082252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力婴儿推车 |
CN108189895A (zh) * | 2017-12-11 | 2018-06-22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力婴儿推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169958U (zh) * | 2011-06-30 | 2012-03-21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辅助轮式推车 |
CN102923174B (zh) * | 2012-10-31 | 2015-10-2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幼儿推车 |
US8991854B2 (en) * | 2013-05-02 | 2015-03-31 | Artsana Usa, Inc. | Folding travel stroller latch and wheel positioning system |
JP6169416B2 (ja) * | 2013-05-22 | 2017-07-26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シート支持ユニット及び乳母車 |
JP6184777B2 (ja) * | 2013-07-04 | 2017-08-23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乳母車 |
FR3010682B1 (fr) * | 2013-09-13 | 2015-10-23 | Babyzen | Poussette pliable adaptable au transport des nouveau-nes |
JP6209100B2 (ja) * | 2014-02-17 | 2017-10-04 |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合同会社 | 折畳式乳母車 |
CN104002850B (zh) * | 2014-06-03 | 2016-06-0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推车 |
JP6452980B2 (ja) * | 2014-07-31 | 2019-01-16 |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6400409B2 (ja) * | 2014-09-22 | 2018-10-03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乳母車 |
CN105172867B (zh) * | 2015-06-01 | 2017-08-15 | 福建欧仕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童车轮子自动收合结构 |
US9592846B1 (en) * | 2015-10-05 | 2017-03-14 | Helen Of Troy Limited | Stroller with wheel swivel mechanism |
US9707987B2 (en) * | 2015-09-06 | 2017-07-18 | Helen Of Troy Limited | Stroller with wheel swivel mechanism |
AU2016353535A1 (en) * | 2015-11-09 | 2018-06-28 | Samantha Lian MORRELL | Stroller |
CN106741093B (zh) * | 2016-05-11 | 2020-04-14 | 昆山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可折叠婴儿推车 |
US10252738B2 (en) * | 2016-06-01 | 2019-04-09 | Greg Diep | Stroller pulling handle system |
FR3063965B1 (fr) * | 2017-03-14 | 2023-07-14 | Dorel France Sa | Voiture d'enfant pliante a chariots coulissants |
CN106945709A (zh) * | 2017-05-07 | 2017-07-14 | 昆山曼禾儿童用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折叠式婴儿推车推杆换向机构 |
CN107672663B (zh) * | 2017-08-16 | 2024-08-27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推车 |
CN110053659A (zh) * | 2019-05-06 | 2019-07-26 |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 |
CN112046591A (zh) * | 2019-06-05 | 2020-12-08 |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JP7233398B2 (ja) | 2019-06-13 | 2023-03-06 | ワンダーランド スイツァーランド アーゲー | 車輪付搬送装置 |
CN112278060A (zh) * | 2019-07-24 | 2021-01-29 | 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车架 |
CN112477970A (zh) | 2019-09-11 | 2021-03-12 |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 婴幼儿推车及其换向机构 |
CA3151486A1 (en) * | 2019-09-11 | 2021-03-18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
NL2032196B1 (en) * | 2020-12-18 | 2023-05-15 | Royalty Bugaboo Gmbh | Foldable stroller, foldable bassinet, foldable seat, stroller and stroller and luggage syste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9618U (zh) * | 1989-03-16 | 1989-12-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零四工厂 | 双向推杆童车 |
US6059301A (en) * | 1998-01-06 | 2000-05-09 | Skarnulis; Cynthia L. | Baby carriage and adapter handle therefor |
US20100032926A1 (en) * | 2007-03-05 | 2010-02-11 | Dick Cone Industrial Design, Inc. | Flat fold stroller |
US20110062681A1 (en) * | 2009-09-16 | 2011-03-17 | Singaroo International Co., Ltd. | Collapsible structure for baby stroller |
CN201842124U (zh) * | 2010-10-25 | 2011-05-25 | 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 | 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 |
CN102069836A (zh) * | 2011-01-03 | 2011-05-25 | 宁波神马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91959U (zh) * | 1975-12-29 | 1977-07-09 | ||
JP5100930B2 (ja) * | 2001-03-23 | 2012-12-19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4994925B2 (ja) * | 2007-04-09 | 2012-08-08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ベビーカー |
JP5301342B2 (ja) * | 2009-04-21 | 2013-09-25 |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折畳式手押し車 |
-
2011
- 2011-06-27 JP JP2011141626A patent/JP58895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2 KR KR1020120037830A patent/KR2013000167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15 US US13/524,451 patent/US201203264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6-19 TW TW101121877A patent/TW201300266A/zh unknown
- 2012-06-20 CN CN2012102097110A patent/CN1028490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9618U (zh) * | 1989-03-16 | 1989-12-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零四工厂 | 双向推杆童车 |
US6059301A (en) * | 1998-01-06 | 2000-05-09 | Skarnulis; Cynthia L. | Baby carriage and adapter handle therefor |
US20100032926A1 (en) * | 2007-03-05 | 2010-02-11 | Dick Cone Industrial Design, Inc. | Flat fold stroller |
US20110062681A1 (en) * | 2009-09-16 | 2011-03-17 | Singaroo International Co., Ltd. | Collapsible structure for baby stroller |
CN201842124U (zh) * | 2010-10-25 | 2011-05-25 | 昆山华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 | 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 |
CN102069836A (zh) * | 2011-01-03 | 2011-05-25 | 宁波神马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推把换向式童车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9417A (zh) * | 2013-05-02 | 2014-11-05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旅行婴儿车插销和轮定位机构 |
CN104129417B (zh) * | 2013-05-02 | 2018-05-22 | 雅沙娜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旅行婴儿车插销和轮定位机构 |
CN108189895A (zh) * | 2017-12-11 | 2018-06-22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力婴儿推车 |
CN108189895B (zh) * | 2017-12-11 | 2019-12-13 | 王广东 | 一种助力婴儿推车 |
CN108032895A (zh) * | 2017-12-12 | 2018-05-15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智能婴儿推车 |
CN108082259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成人疲劳感的可折叠婴儿车 |
CN108082252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佛山市洛克威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力婴儿推车 |
CN108082259B (zh) * | 2017-12-12 | 2019-12-13 | 浙江一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成人疲劳感的可折叠婴儿车 |
CN108032895B (zh) * | 2017-12-12 | 2020-04-24 | 瑞安市浙工大创新创业研究院 | 一种自适应智能婴儿推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89551B2 (ja) | 2016-03-22 |
JP2013006553A (ja) | 2013-01-10 |
US20120326418A1 (en) | 2012-12-27 |
KR20130001670A (ko) | 2013-01-04 |
TW201300266A (zh) | 2013-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49099A (zh) | 婴儿车 | |
CN105835933B (zh) | 容易操纵的婴儿车 | |
CN101443224B (zh) | 具有汽车座椅连接装置的童车 | |
CN105539558B (zh) | 易操作的童车 | |
EP2441645B1 (en) | Baby buggy | |
CN102458959B (zh) | 托架以及童车 | |
JP3980349B2 (ja) | ベビーカー | |
CN105923035B (zh) | 婴儿车 | |
CN202624303U (zh) | 婴儿车 | |
CN102781759B (zh) | 可折叠的婴儿车 | |
CN104843043A (zh) | 折叠式婴儿车 | |
CN103909960B (zh) | 容易操纵的婴儿车 | |
CN102781761A (zh) | 可折叠的婴儿车 | |
US11220282B2 (en) | Stroller accessory and double stroller assembly | |
CN101890972B (zh) | 童车 | |
JP2004202264A (ja) | 車いす | |
CN210502823U (zh) | 儿童推车 | |
CN208731059U (zh) | 一种婴儿推车 | |
CN210133169U (zh) |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 | |
CN103359144A (zh) | 折叠式婴儿车 | |
JP6915935B2 (ja) | 乳母車 | |
RU2788593C2 (ru) | Колясочное приста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узел сдвоенной детской коляски | |
JP6822336B2 (ja) | 車椅子 | |
CN212828623U (zh) | 折叠推车 | |
CN109109957B (zh) | 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LL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prica Children S. Products Inc.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APRICA CHILDREN S. PRODUCTS INC. TO: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LLC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