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1484A -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1484A
CN102841484A CN201210212577XA CN201210212577A CN102841484A CN 102841484 A CN102841484 A CN 102841484A CN 201210212577X A CN201210212577X A CN 201210212577XA CN 201210212577 A CN201210212577 A CN 201210212577A CN 102841484 A CN102841484 A CN 102841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ing
optical device
ring componen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25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1484B (zh
Inventor
田口让
市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1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1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2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moving lens along baseboar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6/00Systems for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ieces of apparatus, e.g. for exchanging trimming information, for photo finis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Focu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摄影者的手的运动存在不稳定也不会在模式的切换时引起难以预料的动作的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光学设备具有:MF环(204),其配设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在光轴方向自由滑动;MF位置检测电路(225),其检测MF环(204)的旋转操作;以及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其检测伴随MF环204向第1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的位置变化,在检测到MF环(204)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滑动移动的情况下(S53),不进行针对MF环(204)的旋转操作的处理(S65)。

Description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配置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环部件的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镜头镜筒:在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镜筒中配设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并且绕光轴自由旋转的环部件,通过该环部件的旋转操作进行手动的焦点调节,并且通过滑动操作进行焦距的变更。
在日本公开特许2011-43706号公报(2011年3月3日公开)(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镜头装置中,设置了相对于镜头镜筒旋转并且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棘轮机构。
考虑具有如下的镜头镜筒的光学设备:设置可通过滑动操作移动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环部件,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在第1位置处进行与旋转对应的手动对焦(MF对焦),在第2位置处进行对焦到绝对距离的范围对焦(RF对焦)。
在这种光学设备中,在第1位置或第2位置进行了处理后,当进行滑动操作到其他位置时,由于进行不同的处理,因此由于手的些微的移动不稳定而使得对焦位置发生偏离等,操作感变差。还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置棘轮机构的方法,但是操作感变差,并且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摄影者的手的运动存在不稳定也不会在模式的切换时引起难以预料的动作的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设备包括:环部件,其配设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
移动机构,其进行上述环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向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编码器,其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操作而产生信号;滑动位置判定部,其判定伴随基于上述移动机构的向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的位置变化;以及控制部,其判定来自上述编码器的上述信号来切换显示动作,在上述滑动位置判定部判定出伴随上述滑动操作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禁止上述显示动作的切换。
本发明的光学设备包括:环部件,其配设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
滑动移动机构,其进行上述环部件向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滑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环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以及旋转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环部件的旋转,其中,在上述滑动检测部中检测出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在预定期间内不进行针对上述环部件的旋转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该光学设备具有配设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环部件,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判定是否对上述环部件进行了旋转操作,在判定为进行了上述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切换显示动作,判定上述环部件是否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在判定为进行了上述光轴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下,禁止上述显示动作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摄影者的手的运动存在不稳定也不会在模式的切换时引起难以预料的动作的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MF环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俯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MF环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镜头镜筒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MF环与距离显示环卡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指标位置检测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更换镜头与照相机主体的同步通信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设定为范围对焦模式来进行摄影的情形的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自动对焦(AF)模式、手动对焦(MF)模式、范围对焦(RF)模式的状态转移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照相机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该照相机是数字照相机,由照相机主体100和更换镜头200构成。更换镜头200经由照相机主体的卡口安装部等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装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主体100与更换镜头200分体地构成,但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一体。
照相机主体100内配置有照相机控制电路101、摄像元件103、焦面快门104、显示用监视器105、闪光灯106、释放按钮107、电池108等。另外,在更换镜头200内配置有镜头控制电路201、调焦镜头203、MF(Manual Focus,手动对焦)环204、光圈205等。
照相机控制电路101由包含主体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121(参见图2)等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照相机控制电路101在摄影者操作了释放按钮107时控制摄像元件13、焦面快门104等,并且按照需要进行闪光灯106的发光控制,并通过镜头控制电路201执行摄影动作等。照相机控制电路101与后述的镜头控制电路201内的镜头CPU 221(参见图2)协作,统一控制照相机整体的各种动作序列。该控制是按照存储于闪速ROM 122(参见图2)中的程序执行的。后面使用图2叙述该照相机控制电路101的详细情况。
摄像元件103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构成,将由更换镜头200形成的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信号。即,按照来自照相机控制电路101的信号,在摄像元件103中进行图像信号的蓄积,并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等。由摄像元件103和后述的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构成摄像部。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输出的信号除了称作图像信号之外,有时还称作图像数据。
焦面快门104按照基于释放按钮107的全部按下的来自照相机控制电路101中的快门控制电路126(参见图2)的指示,进行开闭动作,对来自更换镜头200的被摄体光束进行开闭。该开闭时间是与照相机控制电路101计算出的快门速度相应的时间。
显示用监视器105由配置于照相机主体背面等的LCD、有机EL等构成。显示用监视器105进行静态图像的摄影待机时和动态图像摄影时的实时取景显示、与再现按钮等的操作对应的记录完毕摄影图像的再现显示,并按照菜单按钮等的操作在菜单画面等中进行设定信息的显示。由该显示用监视器105和后述的显示电路128构成显示部。
闪光灯106在操作释放按钮107时周围较暗的情况下按照来自照相机控制电路101中的闪光灯控制电路125(参见图2)的指示,向被摄体照明辅助光。该发光使用蓄积于发光用电容器(未图示)中的电荷,与焦面快门104的曝光动作同步进行。
释放按钮107具有半按下而接通的第一释放开关132(参见图2)和从半按下状态进一步按下而成为全按时接通的第二释放开关133(参见图2)。照相机控制电路101在第一释放开关132接通时,执行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动作和AF(Auto Focus,自动对焦)动作等摄影准备动作序列。此外,在第二释放开关133接通时,控制焦面快门104等,从摄像元件103等取得基于被摄体图像的图像数据,执行将该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中的一系列摄影动作序列来进行摄影。
电池108向照相机主体100和更换镜头200内的各部件、各电路提供电源。
更换镜头200内的镜头控制电路201由包含镜头CPU等的ASIC及其周边电路构成。按照来自照相机控制电路101的指示或摄影者对MF环204的操作,进行调焦镜头203、光圈205的驱动控制等。还按照来自照相机控制101的请求,发送焦距、设定距离、光圈值等各种镜头信息。该控制是按照存储于闪速ROM(未图示)中的程序执行的。后面使用图2叙述该镜头控制电路201的详细情况。
调焦镜头203根据来自镜头控制电路201的指示在光轴方向移动,调节更换镜头200的焦点状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单焦点镜头,但当然也可以通过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构成。之后将由变焦镜头构成的情况叙述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MF环204配置于更换镜头200的外周,能够围绕更换镜头200的光轴中心进行旋转操作,并且能够沿着光轴方向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进行滑动操作。能够通过在使MF环204滑动到了更换镜头200的前方侧(被摄体侧)的第1位置处对MF环204进行旋转操作,来进行手动对焦操作。此外,能够通过在使MF环204滑动到了更换镜头200的后方侧(摄像侧)的第2位置处对MF环204进行旋转操作,来进行范围对焦操作。MF环204发挥作为被配设成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环部件的功能。后面使用图3和图4叙述MF环204的第1位置和第2位置。
光圈205根据来自镜头控制电路201的指示,改变开口面积,调节通过更换镜头200的被摄体光束的光量。
接着使用图2说明照相机控制电路101和镜头控制电路201的详细情况。在照相机控制电路101内设有主体CPU 121,该主体CPU 121上连接有闪速ROM(ReadOnly Memory)121、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3、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闪光灯控制电路125、快门控制电路126、图像处理电路127、显示电路128、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电源电路130和通信电路131。在以上各种电路与主体CPU121之间进行各种信号的输入输出。
主体CPU 121按照存储于闪速ROM 122中的程序等,统括进行照相机整体的控制。还能够经由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以及镜头通信电路229与镜头CPU 221通信,输出控制命令,并且获得调焦镜头203的镜头位置等镜头信息。
该主体CPU 121作为如下的控制部发挥功能:在判定来自作为编码器发挥功能的MF位置检测电路225的PI电路的信号来切换显示动作,并且由作为滑动位置判定部发挥功能的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判定出伴随滑动操作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禁止显示动作的切换。此外,还作为在检测到环部件在光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在预定期间内不进行相对于环部件的旋转的处理的控制部发挥功能。另外,作为该控制部的功能也可以由后述的镜头CPU 221实现。
闪速ROM 122是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上所述,存储由主体CPU 121执行的程序,还存储各种调整值等。只要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即可,可采用闪速ROM以外的存储器。RAM 123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或SDRAM(Synchronous DRAM)等可电改写的易失性存储器,暂时存储用于在主体121中进行处理的各种信息。
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在实时取景显示、AE、AF、摄影时的曝光等需要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动作执行时,使摄像元件103执行用于将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信号的摄像动作。作为摄像动作,进行摄像元件103的电荷蓄积控制和图像信号的读出等。
闪光灯控制电路125与闪光灯106连接,进行闪光灯106的充电、发光控制。闪光灯控制电路125例如根据从镜头CPU 221获得的调焦镜头203的镜头位置信息,进行发光量控制以成为适当曝光。快门控制电路126与焦面快门104连接,根据来自主体CPU 121的快门速度信号,进行焦面快门104的开闭控制。
图像处理电路127对从摄像元件103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A/D转换和滤波处理等图像处理。而当实施图像处理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处理,根据该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在显示监视器105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另外,进行记录用的摄影图像的图像处理,将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未图示)。
另外,图像处理电路127对高频分量进行高通滤波处理,从而从焦点检测区域内的图像信号进行提取处理,计算AF评价值。因此,图像处理电路127发挥作为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焦点检测时采用公知的对比度AF,使调焦镜头203移动,将AF评价值为峰值的位置作为对焦位置。并且作为焦点检测方法,不限于对比度AF,还可以采用相位差AF等其他方法。
显示电路128与显示用监视器105连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摄影图像的再现显示、和菜单画面等各种摄影信息的显示。
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与和释放按钮107联动的第一释放开关132、第二释放开关133、其他检测开关(未图示)连接,检测这些开关的操作状态,将检测结果输出给主体CPU 121。作为其他检测开关,存在与进行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电源按钮联动的电源开关、切换照相机的摄影模式的摄影模式开关、与显示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联动的菜单开关、与进行记录于记录介质的摄影图像的再现显示的再现按钮联动的再现开关、检测更换镜头200的装配状态的安装开关、与指示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和结束的动态图像按钮联动的动态图像开关等。
在上述菜单画面中,进行调焦模式等各种摄影信息的设定。作为在菜单画面中设定的调焦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自动进行调焦镜头203的对焦的自动对焦模式(AF模式)和手动进行对焦的手动对焦模式(MF模式)这2种。并且,关于照相机主体100的调焦模式的设定,除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菜单画面中进行设定以外,当然还可以通过专用按钮等进行设定等其他方法进行设定。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和主体CPU 121等设置于照相机主体侧,发挥作为设定调焦模式的调焦模式设定部的功能。
电源电路130与电池108连接,进行电源电压的平滑化和升压等,向照相机主体100和更换镜头200内的各电路、各部件提供电源。
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具有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0外部的安装部上的同步信号端子、数据端子等多个通信端子。主体CPU 121与镜头CPU 221通过镜头通信电路229进行通信。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与镜头通信电路229之间的通信在主体与更换镜头刚刚装配上时是基于非同步通信进行的,在照相机主体侧获得了更换镜头的信息后,只要所装配的更换镜头200能够进行同步通信,则基于同步通信进行通信。
在镜头控制电路201内设有镜头CPU 221,该镜头CPU 221上连接有镜头驱动电路222、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MF位置检测电路225、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光圈驱动电路227、RAM 228、通信电路229。
镜头CPU 221按照存储在与设置于更换镜头内的镜头CPU 221连接的闪速ROM(未图示)中的程序和各种调整值、来自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MF位置检测电路225和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的输出信号以及来自主体CPU121的控制命令,进行更换镜头200内的控制。具体而言,进行调焦镜头203的镜头驱动和光圈205的光圈驱动等各种驱动控制。还经由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和镜头通信电路229,与主体CPU 121进行通信,从主体CPU 121接收动作命令,发送表示更换镜头200的镜头动作状态和光学数据等镜头状态的信息。
镜头驱动电路222构成为包含步进电机等致动器和电机驱动器等,在光轴方向对调焦镜头203进行驱动控制。另外,在按照后述的范围对焦模式(RF模式)进行调焦的情况下,将来自照相机主体100的同步通信用的同步信号用作定时信号,进行调焦镜头203的制动(加减速)控制。另外,还可以进行基于使调焦镜头203进行细微反转驱动的所谓的摆动动作的驱动控制。
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进行调焦镜头203的位置检测。该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构成为包含将镜头驱动电路222所包含的步进电机等驱动用电机的旋转量转换为脉冲数的光斩波器(PI)电路。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的位置检测结果按照来自无线端等基准位置的脉冲数进行输出,该脉冲数表示调焦镜头203的绝对位置。
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检测MF环204在更换镜头200的光轴方向上的滑动位置。即,MF环204能够自由移动到向更换镜头200的前方侧滑动时的手动对焦操作位置(MF位置、第1位置)和向更换镜头200的后方侧滑动时的范围对焦操作位置(RF位置、第2位置)这2个位置。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检测MF环204是处于第1位置还是处于第2位置。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发挥作为判定伴随MF环204的向第1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的位置变化的滑动位置判定部、和检测作为环部件发挥功能的MF环204在光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的滑动检测部的功能。后面使用图5叙述该位置检测机构。
MF位置检测电路225构成为包含PI电路,检测MF环204相对于更换镜头200的光轴中心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变化量。即,在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检测出的MF环204的位置处于手动对焦操作位置(MF位置、第1位置)时,能够根据从PI电路输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出MF环204的旋转方向、旋转量、旋转速度等。在该MF环204的旋转检测中使用的检测用定时器使用的是镜头CPU 221内通常的内置定时器。MF位置检测电路225的PI电路发挥作为编码器以及检测环部件的旋转的旋转检测部的功能,该编码器根据发挥作为环部件的功能的MF环204的旋转操作而产生信号。后面使用图5叙述PI电路的光斩波器的结构。
指标检测电路226构成为包含线性编码器和A/D转换电路等,进行与调焦镜头203的驱动目标位置对应的距离指标的检测。即,在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检测出的MF环204的位置处于范围对焦位置(RF位置、第2位置)时,根据编码器值的A/D转换结果进行与MF环204在更换镜头200的光轴中心的旋转方向位置处设定的驱动目标位置对应的距离指标位置的检测。即,指标检测电路226进行由MF环204设定的绝对距离的检测。
并且,将在MF环204被滑动操作至RF位置(第2位置)时,控制调焦镜头203以使得相当于由MF环204的旋转方向的绝对位置所确定的距离(预设距离)的模式称作范围对焦模式(RF模式)。在读取该编码器值时使用的检测用定时器的定时信号使用的是用于在照相机主体100与更换镜头200之间进行同步通信的镜头通信同步信号。后面使用图6叙述使用线性编码器的指标检测电路226的检测机构的一例的结构。
光圈驱动电路227构成为包含步进电机等致动器和电机驱动器等,按照来自镜头CPU 221的光圈值,进行光圈205的开口动作控制。
RAM 228是用于暂时储存在镜头CPU 221中使用的各种信息的易失性存储器。
镜头通信电路229具有设置于更换镜头200外部的安装部上的同步信号端子、数据端子等多个通信连接端子,与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的通信连接端子卡合,与照相机主体进行通信。经由该镜头通信电路229,接收来自主体CPU 221的调焦镜头203和光圈205的控制命令等,还将光学数据、镜头位置信息、动作状态等镜头状态信息发送给主体CPU 221。
接着,使用图3和图4说明MF环204向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滑动操作。图3表示MF环204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图4表示MF环204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
在更换镜头200的后方侧设有卡口部21。该卡口部21与未图示的照相机主体100侧的卡口部卡合,从而能够将更换镜头200装配于照相机主体100。基座22构成为与卡口部21一体,卡口部21在被装配到照相机主体100时,固定于照相机主体100上。
MF环204是在更换镜头200的镜头镜筒的外周部以能够围绕光轴O转动且能够在光轴O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配设的大致圆筒状的形状。MF环204在镜头镜筒的外周上露出,配设成摄影者的手指可挂在MF环204上。并且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仅MF环204的一部分在外周上露出。此外,具有使作为环部件发挥功能的MF环204向光轴方向的第1位置或第2位置滑动移动的滑动机构。
指标显示框25的位置相对于基座部22固定,是镜头镜筒的外装部件的一部分。指标显示框25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MF位置)时也配置于MF环204的前方侧。在该指标显示框25中显示有指标25a和被摄体深度指标25b。指标25a表示设置于后述的距离显示环24上的距离刻度24a的基准指标,被摄体深度指标25b是相对于距离刻度24a示出与光圈205的光圈值对应的景深的指标。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若使MF环204沿着光轴O向后方侧(摄像侧、照相机主体侧)的第2位置滑动移动,则如图4所示,距离显示环24将会露出。距离显示环24是配设于MF环204内侧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时,不会与MF环204一体移动。然而在MF环204移动到第2位置时,距离显示环24能够与MF环204一体地围绕光轴O转动。
如图4所示,在距离显示环24的外周面显示出表示焦距镜头203的对焦的距离(对焦距离)的距离刻度24a。距离刻度24a沿着周方向排列表示从最短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距离的数值。距离显示环24相对于指标显示框25围绕光轴O转动,从而使得指标25a指示的距离刻度24a的数值发生变化。
距离显示环24围绕光轴O转动的范围被限制,仅能够在指标25a所指示的距离范围内进行转动。因此距离刻度24a对于指标25a用数值显示从最短对焦距离到无限远的距离。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MF位置)时,如图3所示,距离显示环24的距离刻度24a处于无法从镜头镜筒的外部看到的状态。另一方面,在MF环204处于第2位置(RF位置)时,如图4所示,距离刻度24a处于能够从镜头镜筒的外部看到的状态。
如上所述,距离显示环24构成为仅在MF环204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与MF环204一起围绕光轴O转动,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MF位置)时,MF环204能够独立于距离显示环24转动。
即,如图5所示,在距离显示环24的内周部以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卡合销24b。另外,在MF环204的内侧筒部204b上配置有多个卡合部204a。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MF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销24b处于MF环204的卡合部204a的后方侧,处于即使MF环204围绕光轴O转动,卡合销24b也不会与卡合部204a产生干扰的位置。而在MF环204处于第2位置(RF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销24b配置于与卡合部204a重合的位置。因此在MF环204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距离显示环24与MF环204一起围绕光轴O转动,而在MF环204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即使MF环204围绕光轴O转动,距离显示环24也不会转动,依旧停止。
接着,使用图5说明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和MF位置检测电路225的检测机构的结构。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具有光斩波器部224a。该光斩波器部224a固定于基座部22或与基座部22构成为一体的部件上,其设置于如下位置:在MF环204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MF环204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其检测范围内,而在MF环204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处于其检测范围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光斩波器部224a检测MF环204的位置,然而不限于光斩波器,只要能检测MF环204的位置即可,可以采用其他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磁传感器或开关等。
MF位置检测电路225具有一对光斩波器225a。另外,在与MF环204一体转动的内侧筒204b的周向上设有以预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狭缝孔204c。一对光斩波器225a设置于在MF环204位于第1位置(MF位置)的情况下处于狭缝孔204c的检测范围内的位置上。而且根据来自一对光斩波器225a的输出信号,检测MF环204围绕光轴O的转动方向、转动量、旋转速度等旋转状态。
并且,MF位置检测电路225的检测传感器只要在MF环204位于第1位置(MF位置)的情况下能检测出MF环204的旋转即可,例如可以是磁式旋转编码器等。
下面使用图6说明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的检测机构。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具有编码器部226a。该编码器部226a检测距离显示环24相对于基座部22的围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预设位置)。编码器部226a构成为具有由导电体构成的预定位数的编码图案226b和由在编码图案226b上滑动的导电体构成的触点部226c。
编码图案226b配设于距离显示环24的外周部,触点部226c配设于与基座部22构成为一体的固定框上。在距离显示环24围绕光轴O转动时,按照其转动位置,触点部226c所接触的编码图案226b的位置发生变化。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检测编码图案226b与触点部226c的接触状态的变化,检测MF环204围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
并且,指标位置检测电路226只要能检测出相对于基座部22的围绕光轴O的绝对转动位置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触点方式的编码器以外的结构。例如,既可以是光学式或磁式的绝对位置检测用的旋转编码器,也可以是电阻值随着距离显示环24的围绕光轴O的转动位置而发生变化的电位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绝对位置时,为了高速进行检测,将照相机主体100与更换镜头200之间的同步通信时的镜头通信同步信号用作检测用定时器的定时(timing)信号。
下面使用图7说明在照相机主体100与更换镜头200之间进行的同步通信的一例。图7中,横轴表示时间的经过,纵轴表示各个处理内容和定时。在照相机主体内处理中,在处理B1之中,基于在前一帧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和AF评价值的计算。而在处理B2中,根据由镜头状态通信获得的镜头状态数据,进行AF运算和各种设定变更等。
垂直同步信号是对应于各帧而输出的信号。在摄像/读出过程中,在摄像元件103中拍摄被摄体像,进行该拍摄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并且,摄像/读出在图7中呈菱形形状的原因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实时取景图像时采用滚动快门,按照每个像素行依次进行摄像和读出。
在镜头通信的通信BL中,从照相机主体100向更换镜头200发送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该命令请求向照相机主体100发送表示更换镜头200的镜头状态的数据。另外,在通信LB中,按照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更换镜头200向照相机主体100发送表示镜头状态的数据。
在照相机主体100中响应于垂直同步信号而生成镜头通信同步信号,该镜头通信同步信号由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的同步信号端子输出到更换镜头200。镜头位置取得信号的状态在预定定时、例如在图7所示例子中在经过了摄像元件103的电荷蓄积时间的大致中央时刻后的时刻发生变化。
另外,更换镜头200内的处理L1指的是在镜头位置取得信号的状态变化定时进行的调焦镜头203的位置信息的取得以及在镜头通信同步信号的接收定时进行的MF环204的操作状态的检测的处理。而处理L2指的是按照从照相机主体100接收的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发送调焦镜头203的位置信息和MF环204的操作状态等镜头状态数据的处理。
如图7的时序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同步通信中,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在照相机主体100内执行处理B1,而且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将镜头通信同步信号发送给更换镜头200。
在照相机主体100内进行了处理B1时,凭借通信BL向更换镜头200发送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更换镜头200接收到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时,检测镜头状态,利用通信BL发送镜头状态数据。照相机主体100接收到镜头状态数据后执行处理B2。
另外,在更换镜头200内,取得镜头位置的处理L1是与镜头位置取得信号同步执行的。该镜头位置取得信号是在预定定时、如上所述在图7所示例子中经过了摄像元件103的画面中央的电荷蓄积时间的1/2的时刻发生的。更换镜头200在镜头位置取得信号的状态变化的定时通过镜头位置检测电路223取得调焦镜头203的位置信息。这些同步通信整体上是与镜头通信同步信号同步执行的。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调焦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调焦模式,准备了自动对焦模式(AF模式)、手动对焦模式(MF模式)和范围对焦模式(RF模式)这3种模式。AF模式凭借使用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AF的登山法自动进行调焦镜头203的对焦。而MF模式中,在MF环204位于第1位置(MF位置)时,手动旋转MF环204,按照此时的旋转状态使调焦镜头203移动来进行对焦。如上所述,AF模式和MF模式是在照相机主体100中例如在菜单画面中设定的。
与此相对,在RF模式中,在MF环204位于第2位置时,使MF环204转动,使距离显示环24的距离刻度24a对准指标25a,从而进行距离设定,对该设定距离进行对焦。在RF模式中,在事先设定了距离之后断开电源,此后在RF模式下接通电源时,能够对事先设定的距离对焦。例如图8A所示,在摄影者301在街道等上散步时,若事先在RF模式下设定好距离,则即使在如图8B所示被摄体303突然显现的情况下也能迅速进行摄影。
另外,在RF模式下设定了距离之后,使MF环204滑动至第1位置(MF位置),从而切换为MF模式或AF模式的情况下,若使MF环204滑动至第2位置,则能立即对所设定的距离进行对焦。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调焦时具有AF模式、MF模式、RF模式这3种模式。使用图9说明这3种模式的切换。在图9中,状态1是AF模式,状态2是MF模式,状态3是RF模式。其中,AF模式和MF模式如上所述可在照相机主体100的菜单画面上进行设定,RF模式可通过使更换镜头200的MF环204滑动移动到第2位置来进行设定。
状态1的AF模式在照相机主体100的菜单画面上作为调焦设定而维持设定AF模式,而且MF环204位于MF位置(第1位置)的情况下维持AF模式。状态2的MF模式在照相机主体100侧维持设定MF模式,而且MF环204位于MF位置(第1位置)的情况下维持MF模式。
为了从状态1的AF模式切换到状态2的MF模式,只要在将MF环204维持于MF位置(第1位置)的状态下,在照相机主体100侧作为调焦设定变更为MF模式即可。反之为了从MF模式切换至AF模式,只要在将MF环204维持于MF位置(第1位置)的状态下,变更为AF模式即可。
为了从状态1的AF模式切换至状态3的RF模式,仅将MF环204滑动操作至RF位置(第2位置)即可,不需要照相机主体100的调焦设定的变更。反之为了从状态3的RF模式切换至状态1的AF模式,需要将MF环204滑动操作至MF位置(第1位置),并且作为照相机主体100的调焦设定变更为AF模式。
为了从状态2的MF模式切换至状态3的RF模式,仅将MF环204滑动操作至RF位置(第2位置)即可,不需要照相机主体100中的调焦设定的变更。反之为了从状态3的RF模式切换至状态2的MF模式,需要将MF环204滑动操作至MF位置(第1位置),并且作为照相机主体100中的调焦设定变更为AF模式。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AF模式、MF模式、RF模式这3种调焦模式,其中,AF模式和MF模式只要将设置于更换镜头200中的MF环204设定在第1位置,并且在照相机主体100侧设定任意一个模式即可。而RF模式与照相机主体100侧的调焦模式的设定无关,仅通过将设置于更换镜头200中的MF环204设定在第2位置就能够进行设定。以往在装配有更换镜头的照相机中,照相机为主方,更换镜头通常处于从属关系。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更换镜头侧设定了RF模式后,对于调焦而言更换镜头侧就成为主方。因此能够迅速执行RF模式的调焦。即,通过操作设置于更换镜头中的环部件(MF环),能够自动切换调焦模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环部件的MF环204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和滑动操作这2种操作。而且能通过旋转操作进行MF模式时的手动调焦和RF模式时的距离设定,能够通过滑动操作进行RF模式的设定。因此摄影者仅通过一边集中于取景器等一边操作MF环204就能迅速进行调焦模式的切换和距离调节。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环部件的MF环204在第1位置处成为MF模式时的手动调焦部件,而在第2位置处成为RF模式时的距离设定部件。因此能够以1个环部件兼用作具备2种功能的调节部件,能够实现小型化。
接着,使用图10和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影动作。该流程图主要是由主体CPU 121按照存储于照相机主体100内的闪速ROM 122中的程序执行的,而在一部分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中,在设定了RF模式的情况下,主要由镜头CPU 221按照存储于更换镜头200内的闪速ROM中的程序来执行。
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到操作了电源按钮时,图10所示的流程图开始动作。首先,判定是否装配着更换镜头200(S1)。该判定是由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安装开关等的状态,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的。在该判定结果为未装配更换镜头200的情况下,成为等待更换镜头200的装配的待机状态。当在待机过程中摄影者进行了摄影参数的变更操作和以往所拍摄的摄影图像的再现操作、调焦模式的设定等的情况下,执行所指示的动作。
在步骤S1判定的结果为更换镜头200装配于照相机主体100上的情况下,接着进行镜头通信(S3)。其中,经由照相机主体通信电路131和镜头通信电路229,与镜头CPU 221进行非同步通信。通过该非同步通信,取得调焦镜头203等的动作参数、颜色像差等光学数据等的镜头数据、能否进行同步通信的信息等,并存储于RAM123。
此外,在步骤S3的镜头通信中,取得与更换镜头200的状态,例如MF环204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第1位置还是第2位置)、旋转方向的位置等镜头状态相关的信息,并存储于RAM 123。此外,将主体CPU 121内部的计数器的值设置为大于阈值的值。关于该计数器,在后述的步骤S55、S65、S71(参照图11)中使用。但是,在主要由镜头CPU 221执行后述的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的情况下,该计数器使用镜头CPU 221内的内置计数器。
当进行了镜头通信后,接下来开始同步通信(S5)。其中,如使用图7所说明的那样,从照相机主体100向更换镜头200发送镜头通信同步信号,与该信号同步进行通信。在每个同步周期取得调焦镜头203等的动作状态和MF环204的操作状态等镜头状态数据,执行与镜头状态对应的控制动作。因此每当输出镜头通信同步信号时,照相机主体都能取得与调焦镜头203的镜头位置有关的数据、MF环204位于第1位置还是位于第2位置以及光圈205的光圈值等信息,执行与该信息对应的控制动作。还可以从照相机主体100发送用于进行AF控制的调焦镜头203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以及与光圈205的光圈缩小量有关的控制命令。并且在通过步骤S3进行的镜头通信得知装配了无法进行同步通信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不进行同步通信。
开始了同步通信之后,接着开始实时取景显示(S7)。主体CPU 121使摄像元件103在每个同步周期动作,从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取得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电路127中实施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处理。显示电路128使用用于实时取景显示而经过了处理的图像数据,在显示用监视器105上开始实时取景显示。
在开始了实时取景显示后,接下来进行是否卸下了更换镜头200的判定(S9)。其中,根据在步骤S5开始的同步通信的状态以及与步骤S1同样的安装开关的状态之中的至少一方,判定是否卸下了更换镜头200。该判定的结果为卸下了更换镜头200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9的判定结果为未卸下更换镜头200而是装配着更换镜头200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电源是否断开的判定(S11)。此时由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电源按钮的操作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该判定的结果为电源断开的情况下,进行结束处理(S13)。其中,进行各种数据的退避处理、重置动作、电源系统的切断处理等处理。进行了结束处理后结束该流程。
在步骤S11的判定结果为电源未断开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S15)。此时按照MF环204的操作状态进行调焦镜头203的动作控制和设定处理。即,在MF环204位于滑动到了更换镜头200的后方侧(摄像侧)的第2位置的情况下,不管在照相机主体100中设定为AF模式还是MF模式,都执行RF模式。另一方面,在MF环204位于滑动到了更换镜头200的前方侧(被摄体侧)的第1位置的情况下,进行对应于在照相机主体100中设定的AF模式或MF模式的控制。此外,在进行MF环204的滑动操作时,在预定期间内,即使MF环204旋转也不进行针对旋转的处理。后面使用图11叙述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详细情况。
进行了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后,接下来判定动态图像开关是否接通(S17)。此时由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动态图像开关的操作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在步骤S17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开关断开、即处于静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接通(S19)。摄影者在进入摄影之前对释放按钮进行半按下操作以作为准备阶段。此时,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9。
在步骤S19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静态图像测光/AF(S21)。此时执行静态图像摄影用的测光、曝光运算、AF等摄影所需的动作。测光和曝光运算根据来自摄像元件103的图像数据,检测被摄体亮度,根据检测出的被摄体亮度计算成为适当曝光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另外,静态图像摄影用的AF以使得从图像数据提取出的高频分量(AF评价值)为最大的方式,进行基于所谓的登山法的AF动作。还可以进行基于相位差AF的自动调焦动作。
进行了静态图像测光/AF后,接下来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断开(S23)。摄影者在半按下释放按钮以作为摄影准备之后,有时会将手离开释放按钮而中止摄影准备动作。此时,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该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进入后述的步骤S41。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并未断开、即接通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第2释放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S25)。摄影者观察实时取景显示,在确定了构图和快门时机后,全按下释放按钮,命令摄影的执行。此时,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该判定结果为第2释放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3。
在步骤S25的判定结果为第2释放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转移到摄影动作。首先进行摄像(S27)。此时根据在步骤S21计算出的曝光运算结果,由主体CPU 121与镜头CPU 221进行通信,指示光圈205的光圈缩小动作,在光圈缩小动作完毕后由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快门控制电路126控制摄像元件103和焦面快门104进行摄像动作。在摄像动作结束后,由图像处理电路127对从摄像元件103读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并取得图像数据。
进行了摄像后,接下来进行图像数据的存储(S29)。此时主体CPU 121将步骤S27取得的图像数据存储于RAM 123和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等外部存储介质中。还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经由显示电路127在显示用监视器上在预定时间期间进行摄影图像的显示。
在步骤S17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进入动态图像摄影模式。首先开始动态图像摄影(S31)。主体CPU 121通过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使摄像元件103按照每个同步周期动作而开始动态图像摄影。由图像处理电路127对从摄像元件103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图像处理以用于动态图像,开始将该动态图像用图像数据记录于RAM 123和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等外部存储介质。
开始了动态图像摄影后,接下来进行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S33)。此时与步骤S15同样地按照MF环204的操作状态进行调焦镜头203的动作控制和设定处理。
进行了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后,接下来进行动态图像测光(S35)。作为动态图像摄影用的AE,进行控制以使得由光圈驱动电路227以比静态图像摄影时更细的驱动步骤驱动光圈205,使得入射到摄像元件103的被摄体光量变化变得平滑。而在AF模式时,动态图像摄影用AF进行登山AF动作,按照需要进行在对焦附近使得调焦镜头203进行细微往返驱动的所谓摆动动作等。
进行了动态图像测光动作后,接下来判定动态图像开关是否断开(S37)。在摄影者结束了动态图像摄影时,手会离开动态图像按钮,因此此时由操作开关检测电路129检测动态图像开关的操作状态,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若该判定的结果为动态图像开关接通,则返回步骤S33,继续进行动态图像摄影。
若步骤S37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开关断开,则接下来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结束处理(S39)。此时,主体CPU 121通过摄像元件控制电路124停止摄像元件103的动作,结束动态图像摄影。
在步骤S29中进行了图像数据的存储后或在步骤S39进行了动态图像摄影结束抑或步骤S23中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显示的初始化(S41)。此时主体CPU 121通过显示电路127进行摄影图像显示和动态图像摄影参数显示的清除等,使显示用监视器105的显示恢复为实时取景显示。进行了显示的初始化后返回步骤S9。
接着,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5和S33中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并且MF环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的动作是在主体CPU 121的控制之下由镜头CPU221执行的,在执行RF模式时,主要由镜头CPU 221执行该流程的动作。
进入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后,首先进行镜头状态的取得(S51)。此处,与更换镜头200进行通信,检测当前的更换镜头200的状态。即,通过MF环位置检测电路224、MF位置检测电路225取得MF环204是处于第1位置(MF位置)、还是第2位置(RF位置),并且是否对MF环204进行了旋转操作等的镜头状态。
在取得镜头状态后,接着判定MF环204是否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滑动移动(S53)。此处,对在步骤S51中取得的镜头状态、和存储在RAM 123中的上次的镜头状态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进行了滑动移动。
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MF环204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滑动的情况下,进行计数器重置(S55)。该计数器是CPU内部的计时用的计数器,在后述的步骤S65中判定计数器值是否超过了阈值。
在进行计数器重置后,接着判定MF环204是否处于MF位置(第1位置)(S57)。此处,根据在步骤S51中取得的MF环204的位置进行判定。
在步骤S57中的判定结果是MF环204处于MF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设定1(S59)。作为设定1,由于MF环204处于第1位置(MF位置),因此进行手动对焦模式(MF模式)的设定。另外,在照相机主体侧设定了AF模式的情况下,在更换镜头200侧也设定AF模式。
另一方面,在步骤S57中的判定结果是不处于MF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设定2(S61)。作为设定2,由于MF环204处于第2位置(RF位置),因此进行范围对焦模式(RF模式)的设定。另外,在实时取景显示中的情况下,结束放大显示。
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MF环没有在光轴方向上滑动的情况下,接着判定MF环204是否进行了旋转(S63)。此处,对在步骤S51中取得的镜头状态、和存储在RAM 123中的上次的镜头状态进行比较,来判定MF环204是否进行了旋转。
在步骤S63中的判定结果为MF环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接着判定计数器值是否超过了阈值(S65)。如上所述,在MF环204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重置计数器,在MF环204进行了旋转的情况下在后述的步骤S71中进行计数器的增计数。因此,在MF环204旋转的期间内计数器值依次增加。作为判定值(阈值),例如在1秒期间内进行20次本子例程的情况下,如果将阈值设为2,则预定期间为100msec左右。另外,预定期间不限于100msec,只要是可防止误动作而不会对操作性产生不舒适感的程度即可。
在步骤S65中的判定结果为计数器值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接着进行针对MF环的旋转的处理(S67)。在步骤S59中设定了设定1的情况下,进行MF模式的处理。即,根据MF环204的旋转方向、旋转量、旋转速度等进行手动的对焦控制。在手动对焦控制时,以例如向右旋转时焦点向最近侧移动、向左旋转时焦点向无限侧移动的方式,按照MF环204的旋转量使调焦镜头203移动。此外,为了辅助手动的对焦,设置用于对实时取景进行放大显示、并结束放大显示的定时器。在已经设置了定时器的情况下,临时停止后重新设置。
在进行步骤S67中的处理时,在步骤S61中设定了设定2的情况下,进行RF模式的处理。即,对应于由MF环204的旋转方向的绝对位置决定的距离,使调焦镜头203移动以将焦点对准到该距离。
在步骤S63中的判定结果为MF环未旋转的情况下,或步骤S65中的判定结果为计数器值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进行MF环的状态不变化时的处理(S69)。此处,例如在设定了MF模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进行定时器的计时动作。在从定时器设定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在该步骤中停止实时取景的放大显示。
在步骤S67中进行了针对MF环旋转的处理后,或者在S69中进行了MF环的状态不变化时的处理后,进行计数器的增计数(S71)。如上所述,在步骤S55中重置后的计数器在该步骤中计数器值被增计数。
在步骤S59中进行设定1后、或在步骤S61中进行设定2后、或者在步骤S71中进行计数器的增计数后,接着进行镜头状态的存储(S73)。将在步骤S51中取得的与镜头状态等相关的信息存储于RAM 123。此处存储的与镜头状态相关的信息在下次本子例程中步骤S53、S63等的比较时使用。在进行了镜头状态的存储后,返回到原来的流程。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中,即使MF环20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后进行了旋转,在步骤S65中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即使MF环204旋转,也不进行针对旋转的处理。因此,在使MF环204在光轴方向上滑动移动时,能够防止摄影者稍微进行旋转时、或传感器检测到旋转时的误动作。
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了在MF模式中进行实时取景放大显示的辅助功能的情况下,即使为了从RF模式切换到MF模式,而使MF环204从RF位置滑动移动到了MF位置,在步骤S65中经过预定时间之前,辅助功能也不开始动作。因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在从RF模式切换到MF模式的同时突然进行放大显示,从而使得摄影者看丢了摄影对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65中判定定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但是,作为预定时间,可以不是如文字那样的时间,而是进行相当于旋转角的移动所需的时间等。该情况下,对来自MF位置检测电路225的PI信号进行计数,例如判定是否旋转了1~2度左右即可。
接着,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该变形例1将更换镜头200的镜头设为具有焦距可变的透镜组的变焦镜头,将MF环204置换为变焦环,该变焦环与MF环的情况同样,能够在光轴方向上滑动移动到第1位置(更换镜头的前方、被摄体侧)和第2位置(更换镜头的后方、像侧)。并且在变焦环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变焦环通过旋转操作作为手动变焦发挥功能,在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操作进行焦点指标模式的控制。手动变焦是根据摄影者的旋转操作焦距相对地发生变化的模式,焦距指标模式是将焦距设定为所设定的焦距的绝对值的模式。
该变形例1中的动作仅在图11的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中,将步骤S53、S63、S67中的MF环置换为变焦环、步骤S57中的MF侧置换为第1位置,并且对步骤S57、S59、S67、S69中的处理内容进行变更。
步骤S59中的设定1在本变形例中设定手动变焦模式。并且步骤S61中的设定2设定焦距指标模式。
此外,在步骤S67中的针对变焦环的旋转的处理中,在设定了手动变焦模式的情况下,按照例如通过变焦环的右旋转向短焦点侧、通过变焦环的左旋转向长焦点侧改变,按照变焦环的旋转量等使得焦距发生变化的方式,使变焦镜头的焦距改变。此外,在设定了焦距指标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旋转方向的绝对位置使变焦镜头变化为预先确定的焦距。
由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采用了变焦镜头、将MF环204置换为变焦环。在本变形例中,即使变焦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后进行旋转,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即使变焦环旋转,也不进行针对旋转的处理。因此,在使变焦环在光轴方向上滑动移动时,能够防止在摄影者稍微进行旋转时、或传感器检测到旋转时的误动作。
接着,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该变形例2将MF环204置换为操作环,在显示用监视器105上进行菜单显示,在操作环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菜单选择,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所选择的菜单的数值的设定。
该变形例2中的动作仅在图11的MF环操作检测/动作处理的流程中,将步骤S53、S63、S67中的MF环置换为操作环、步骤S57中的MF侧置换为第1位置,并且对步骤S57、S59、S67、S69中的处理内容进行变更。
并且步骤S61中的设定2为菜单设定。在本变形例中,在菜单画面上显示图12A所示的曝光校正、定时自拍、闪光灯、微距等菜单选项。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2B所示,步骤S59中的设定1显示设定数值。关于数值设定,设定在设定2中所选择的菜单中的数值,例如在设定2中选择曝光校正时,在设定1中进行曝光校正值的设定。
此外,在步骤S67中的针对操作环的旋转的处理中,在设定了菜单设定的情况下,在显示监视器105上显示图12A所示的曝光校正、闪光灯、微距、定时自拍,因此能够沿着操作环的旋转方向依次选择菜单。如果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停止则确定菜单。此外,在设定了数值选择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依照操作环的旋转方向,与数值对应的指标发生变化。
在步骤S69中的操作环的状态不变化时的处理中,在从定时器的设定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结束菜单显示。
由此,变形例2在照相机设定中使用了环部件,与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同样,即使环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后进行旋转,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即使环部件旋转,也不进行针对旋转的处理。
另外,图12A所示的例子是菜单画面的一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显示摄影模式、图片模式设定、画质模式设定、MF/AF设定等其他设定项目。该情况下,设定1中的数值选择不是数值自身,而是设定2中的设定项目的下级设定。例如,在选择了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设定1中设定程序(P)、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手动(M)。并且在选择了画质模式的情况下,在设定1中设定鲜明的(VIVID)、自然的(NATURAL)、单调的(FLAT)、流行艺术、透视画、神奇对焦。在选择了画质模式的情况下,在设定1中设定一般、精细,并且在选择了MF/AF的情况下,在设定1中设定S-AF、C-AF、MF。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判定根据环部件(MF环204、变焦环、操作环)的旋转操作而产生的信号来切换显示动作(参照图11的S53、S57、S61),并且在判定出伴随环部件在光轴方向的滑动操作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禁止显示动作的切换(参照图11的S65)。此外,在检测出环部件在光轴方向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在预定期间内(但是不限于一定时间,还包含用于移动预定角度的时间)不进行针对环部件的旋转的处理。因此,即使摄影者的手的运动存在不稳定也不会在模式的切换时引起难以预料的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检测出环部件(MF环204)在光轴方向的移动时(图11的S53为是),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不根据环部件的旋转操作进行处理(图11的S65)。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停止环部件的旋转操作的检测。因此,在图11的流程中,可以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停止步骤S51中的镜头状态取得。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检测环部件(MF环204等)的旋转,但是也可以不利用通信将已旋转的情况从更换镜头200传递至照相机主体100。此外,环部件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这2个位置之间移动,而当然也可以设置第3位置等其他位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照相机,可以是数字单反照相机和袖珍数字照相机,可以是摄像机、电影摄影机这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照相机,并且当然可以是内置在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或者游戏设备等中的照相机。
此外,关于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使用“首先”、“接着”等表现顺序的语言进行了说明,但不是指必须按该顺序进行实施。
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的几个结构要素。并且,可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设备,其中,该光学设备具有:
环部件,其配设成能够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
移动机构,其进行上述环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向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
编码器,其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操作而产生信号;
滑动位置判定部,其判定伴随基于上述移动机构的向上述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的位置变化;以及
控制部,其判定来自上述编码器的上述信号来切换显示动作,在上述滑动位置判定部判定出伴随上述滑动操作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禁止上述显示动作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该光学设备具有对被摄体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显示部,
上述显示动作的切换对上述实时取景显示的放大倍率进行切换。
3.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具有:
环部件,其配设成能够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
滑动移动机构,其进行上述环部件向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滑动移动;
滑动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环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以及
旋转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环部件的旋转,
其中,在上述滑动检测部中检测出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的情况下,在预定期间内不进行针对上述环部件的旋转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在上述滑动检测部中检测出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的情况下,在上述预定期间内停止上述旋转检测部的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在上述滑动检测部中检测出光轴方向上的滑动的情况下,在上述预定期间内不进行与上述旋转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应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该光学设备还具有:
摄像部,其拍摄被摄体像;以及
显示部,其根据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数据显示上述被摄体像,
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对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上述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并显示在上述显示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在上述镜头镜筒内具备焦距可变的透镜组,
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对上述透镜组的焦距进行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对上述光学设备的设定进行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
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旋转,进行在上述光学设备中能够变更设定的项目的变更,
根据上述环部件的滑动,进行在上述光学设备中能够变更设定的项目的选择或确定。
10.一种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该光学设备具有配设成能够相对于镜头镜筒自由旋转并且配设成能够在光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环部件,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
判定是否对上述环部件进行了旋转操作,
在判定为进行了上述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切换显示动作,
判定上述环部件是否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在判定为进行了上述光轴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下,禁止上述显示动作的切换。
CN201210212577.XA 2011-06-23 2012-06-21 摄像设备以及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841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9637 2011-06-23
JP2011139637A JP5722134B2 (ja) 2011-06-23 2011-06-23 光学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1484A true CN102841484A (zh) 2012-12-26
CN102841484B CN102841484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36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2577.XA Active CN102841484B (zh) 2011-06-23 2012-06-21 摄像设备以及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013607B2 (zh)
JP (1) JP5722134B2 (zh)
CN (1) CN1028414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234A (zh) * 2016-07-13 2019-03-01 施泰纳光学有限责任公司 远程光学设备,特别是望远镜瞄准器
CN111664366A (zh) * 2019-03-06 2020-09-15 朗德万斯公司 具有可变光束角度和固定的中心光束烛光功率的照明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805B (zh) * 2011-06-08 2014-09-10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照相机系统和镜头镜筒
US9122129B2 (en) * 2011-11-18 2015-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driv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136310B2 (ja) * 2013-01-31 2017-05-31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20140124287A (ko) * 2013-04-16 2014-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234084B2 (ja) * 2013-07-02 2017-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2015152893A (ja) * 2014-02-19 2015-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296887B2 (ja) * 2014-05-07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85190B2 (ja) * 2014-09-29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本体
JP6185200B2 (ja) 2014-12-26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カメラ本体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478768B2 (ja) * 2015-03-31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027489B (zh) 2015-09-15 2020-06-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透镜镜筒及摄影装置
DE102015118250B4 (de) * 2015-10-26 2019-02-28 Leica Camera Ag Foto-Adapter
JP6659136B2 (ja) * 2015-12-17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623414B2 (ja) * 2017-07-31 2019-12-25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690544A4 (en) * 2017-09-30 2020-11-25 Hangzhou Hikmicro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IMAGING DEVICE AND LENS FOCUSING METHOD
CN109597263B (zh) * 2017-09-30 2024-03-08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镜头调焦方法
JP7046559B2 (ja) * 2017-10-23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121612B2 (ja) * 2018-09-14 2022-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0057824B (zh) * 2019-05-06 2024-05-1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洋浮游生物光学成像装置及成像处理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8299A (ja) * 2001-01-15 2002-08-02 Sony Corp 誤操作回避機能付き撮像装置および誤操作回避方法
JP2003029131A (ja) * 2001-07-11 2003-0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259177A (ja) * 2002-03-04 2003-09-12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40081442A1 (en) * 2002-10-17 2004-04-29 Pentax Corpora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of a lens barrel for switching between automatic and manual focusing modes
JP2005084452A (ja) * 2003-09-10 2005-03-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529232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2006003851A (ja) * 2004-06-17 2006-01-05 Hajime Okamoto 2焦点距離切換レンズ鏡筒
JP2006220856A (ja) * 2005-02-09 2006-08-24 Fujinon Corp ズームカメラ
CN1914356A (zh) * 2004-02-05 2007-02-14 日矿金属株式会社 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JP2011107395A (ja) * 2009-11-17 2011-06-02 Fujifilm Corp レン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48402A (en) * 1929-10-14 1932-03-08 Wollensak Optical Co Micrometer mount
US4841370A (en) * 1986-11-17 1989-06-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focusing circuit for automatically matching focus in response to video signal
US5278601A (en) * 1992-01-07 1994-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US6963366B2 (en) * 1996-06-19 2005-1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452941B2 (ja) * 2000-07-31 2010-04-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DE10121439A1 (de) * 2001-04-27 2002-10-31 Hensoldt & Soehne Optik Rastmechanismus
JP2004229002A (ja) * 2003-01-23 2004-08-12 Sony Corp 撮像装置
WO2005073773A1 (ja) * 2004-01-30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ならびにレンズ鏡筒の組立方法
JP4401804B2 (ja) * 2004-02-06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72252A (ja) * 2005-09-08 2007-03-22 Canon Inc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4678597B2 (ja) * 2005-12-27 2011-04-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
JP4712661B2 (ja) * 2006-09-22 2011-06-29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028945B2 (ja) * 2006-10-17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213379B2 (ja) * 2007-07-30 201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09041063A1 (ja) * 2007-09-28 2009-04-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カメラ本体、交換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959535B2 (ja) * 2007-12-13 2012-06-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撮像装置
US7986469B2 (en) * 2008-08-25 2011-07-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JP5334311B2 (ja) 2009-08-21 2013-1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2011090175A (ja) * 2009-10-23 2011-05-06 Canon Inc レンズ装置
JP5716342B2 (ja) * 2010-05-13 2015-05-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1753369B1 (ko) * 2010-11-19 201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8299A (ja) * 2001-01-15 2002-08-02 Sony Corp 誤操作回避機能付き撮像装置および誤操作回避方法
JP2003029131A (ja) * 2001-07-11 2003-0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259177A (ja) * 2002-03-04 2003-09-12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40081442A1 (en) * 2002-10-17 2004-04-29 Pentax Corpora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of a lens barrel for switching between automatic and manual focusing modes
JP2005084452A (ja) * 2003-09-10 2005-03-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1914356A (zh) * 2004-02-05 2007-02-14 日矿金属株式会社 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JP200529232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メラ、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本体
JP2006003851A (ja) * 2004-06-17 2006-01-05 Hajime Okamoto 2焦点距離切換レンズ鏡筒
JP2006220856A (ja) * 2005-02-09 2006-08-24 Fujinon Corp ズームカメラ
JP2011107395A (ja) * 2009-11-17 2011-06-02 Fujifilm Corp レン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234A (zh) * 2016-07-13 2019-03-01 施泰纳光学有限责任公司 远程光学设备,特别是望远镜瞄准器
CN109416234B (zh) * 2016-07-13 2022-02-08 施泰纳光学有限责任公司 远程光学设备,特别是望远镜瞄准器
CN111664366A (zh) * 2019-03-06 2020-09-15 朗德万斯公司 具有可变光束角度和固定的中心光束烛光功率的照明设备
CN111664366B (zh) * 2019-03-06 2023-04-14 朗德万斯公司 具有可变光束角度和固定的中心光束烛光功率的照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13607B2 (en) 2015-04-21
JP2013007837A (ja) 2013-01-10
JP5722134B2 (ja) 2015-05-20
CN102841484B (zh) 2015-05-27
US20150192759A1 (en) 2015-07-09
US9235026B2 (en) 2016-01-12
US20120327274A1 (en)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1484A (zh)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2841428A (zh)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6094390B (zh) 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更换镜头和镜头控制方法
CN102841485A (zh) 光学设备
US9052569B2 (en) Optical instrumen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tical instrument
JP628666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画像の表示方法
CN104950554B (zh) 照相机系统
CN102799047B (zh) 更换接头
CN102841483B (zh)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2883094B (zh) 外部设备、照相机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CN103080806B (zh) 照相机系统
CN101843094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129282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412418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368801B2 (en) Camera system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JP2013115514A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554879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JP6300768B2 (ja) 光学機器
JP2013007838A (ja) 光学機器
JP2013182180A (ja) 光学機器
JP2012034296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