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9047B - 更换接头 - Google Patents

更换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9047B
CN102799047B CN201210167351.2A CN201210167351A CN102799047B CN 102799047 B CN102799047 B CN 102799047B CN 201210167351 A CN201210167351 A CN 201210167351A CN 102799047 B CN102799047 B CN 102799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lens
bcpu218
shake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7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9047A (zh
Inventor
中田康一
市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649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7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9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9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换接头,在镜头可更换的照相机系统的主体部装配控制方式与该主体部不同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能够使更换镜头恰当地执行主体部所指示的所有动作。作为解决手段,具有:能够调整摄像元件(203)在摄像面上的焦点状态的摇动镜头(401b);以及接头控制部(408),其将从主体部(2)发送的指示镜头部(3)和摇动镜头(401b)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和由摇动镜头(401b)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该镜头命令转换为镜头部(3)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镜头部(3),使摇动镜头(401b)执行与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

Description

更换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涉及用于将其他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的更换镜头组装配到照相机主体部的更换接头。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视频设备的进步显著,尤其在摄像装置的领域,拍摄图像的银盐胶片置换为摄像元件而实现了数字化,从而提出了新安装规格的更换镜头式照相机系统并得以商品化。
然而在使用新安装规格的更换镜头式照相机系统的情况下,必须购入新的安装用更换镜头,现有的安装规格的更换镜头无法使用,因而可能招致用户不满。
于是提出了用于在新安装的照相机主体部装配现有安装规格的更换镜头的更换接头。能够经由该更换接头将更换镜头装配于照相机主体部,然而由于照相机系统之间的控制方式的差异等,存在对于自动焦点动作(AF)、自动曝光动作(AE)和图像处理等功能产生制约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已知有将控制方式不同的系统的更换镜头装配于照相机主体部,从而将由照相机主体部发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更换镜头可工作的形式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的更换接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还已知内置有按照从照相机主体部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工作的光圈机构的更换接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53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9-17673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技术中,仅是将从照相机主体部发送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更换镜头可工作的方式的控制信号,由于控制方式的差异而导致AF动作等产生制约。因此在将不同的照相机系统的更换镜头装配于照相机主体部的情况下,由于镜头控制方式的差异而使得无法恰当地进行照相机主体部所指示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镜头可更换的照相机系统的主体部装配控制方式与该主体部不同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能够使更换镜头恰当地执行主体部所指示的所有动作的更换接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更换接头用于将按照固有的控制方式工作的镜头部装配到具有摄像元件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的主体部,上述摄像元件通过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上述更换接头具有:光学系统,其能够调整上述摄像元件在摄像面上的焦点状态;以及控制部,其将从上述主体部发送的指示上述镜头部和上述光学系统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上述镜头部执行的镜头命令和由上述光学系统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该镜头命令转换为上述镜头部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上述镜头部,使上述光学系统执行与上述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
本发明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控制部将从装配于上述主体部上的上述镜头部接收到的镜头数据转换为上述主体部的控制方式,将其与上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数据组合起来制作镜头状态数据,将该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上述主体部。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特征在于,上述更换接头所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是调节上述镜头部的焦点的对焦镜头的反转动作命令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特征在于,上述更换接头所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是调节上述镜头部的焦点的对焦镜头的细微往返动作命令。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摄影动作中以预定频率与上述主体部进行同步通信,而且与上述镜头部非同步地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更换接头的控制部将从主体部发送的指示镜头部和光学系统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镜头部执行的镜头命令与由更换接头内的光学系统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镜头命令转换为镜头部的控制方式发送给镜头部使其执行动作,而且使更换接头的光学系统执行与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由此,能够取得在镜头可更换的照相机系统的主体部装配控制方式与该主体部不同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能够使更换镜头恰当地执行主体部所指示的所有动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照相机系统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表示装配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更换接头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箭头A方向的更换接头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剖面图。
图6是图5的箭头C方向的摇动驱动部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D-D线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中各CPU之间的通信与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静态图像AF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照相机系统的静态图像AF动态图像时的各CPU之间的通信与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照相机系统进行的静态图像AF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基于BCPU的对焦位置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基于BCPU的对焦位置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中各CPU之间的通信与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动态图像AF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照相机系统的动态图像AF动作时的各CPU之间的通信和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19是说明动态图像摄影时的摇动驱动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用于说明BCPU在动态图像摄影时判断被摄体的动作状况的判断方法的一例的摇动的中心位置与AF评价值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装配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标号说明
1、100照相机系统;2主体部;3镜头部;4、5更换接头;201快门;202快门驱动部;203摄像元件;204摄像元件驱动部;205信号处理部;206A/D转换部;207闪光灯;208闪光灯驱动部;209图像处理部;210输入部;210a释放开关;210b动态图像开关;211显示部;212显示驱动部;213FROM;214SDRAM;215记录介质;216电源部;217主体通信部;218控制部;301光学系统;301a前组镜头;301b对焦镜头;301c后组镜头;302镜头驱动部;303、501光圈;304、502光圈驱动部;307、403镜头位置检测部;308变焦位置检测部;311镜头通信部;312镜头控制部;401接头光学系统;401a前方侧透镜组;401b摇动镜头;401c后方侧透镜组;402摇动驱动部;406第1接头通信部;407第2接头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之为“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附图的描述中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标号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装配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照相机系统的示意构成图。图2是表示装配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更换接头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1和图2所示的照相机系统1具有主体部2、装配于主体部2的装配部的形状和控制方式不同的可自由拆装的镜头部3、分别可自由拆装于主体部2和镜头部3的更换接头4。并且,在图1和图2中以被摄体侧为前方侧,以摄影者(背面侧)为后方侧进行说明。在以下内容中,将镜头部3作为主体部2的控制方式和规格不同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的更换镜头组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通过将设置于更换接头4后方侧的后方侧镜头安装环41与设置于主体部2前方侧的主体侧安装环21结合,从而将更换接头4装配到主体部2。通过将设置于镜头部3后方侧的后方侧镜头安装环31与设置于更换接头4的前方侧的前方侧镜头安装环42结合,从而将镜头部3装配到更换接头4。由此,主体部2、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连接成一体。并且,上述安装环可以是例如卡口式结构。
主体部2具有快门201、快门驱动部202、摄像元件203、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信号处理部205、A/D转换部206、闪光灯207、闪光灯驱动部208、图像处理部209、输入部210、显示部211、显示驱动部212、FROM213、SDRAM214、记录介质215、电源部216、主体通信部217、控制部218。
快门201进行开闭动作,从而进行将摄像元件203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的曝光动作。快门驱动部202是使用步进电机等构成的,按照从控制部218输入的指示信号驱动快门201。
摄像元件203是使用经由更换接头4接收镜头部3所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的CCD(ChargeCoupled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构成的。摄像元件驱动部204在预定的摄像时机从摄像元件203将图像数据(模拟信号)输出给信号处理部205。
信号处理部205对从摄像元件203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模拟处理并输出给A/D转换部206。具体而言,信号处理部205对图像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和增益提高处理等。
A/D转换部206对从信号处理部205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A/D转换,从而生成数字图像数据(RAW数据)并输出给控制部218。
闪光灯207通过氙灯或LED等构成。闪光灯207与快门201的曝光动作同步地朝预定的视野区域发光。闪光灯驱动部208在控制部218的控制下使闪光灯207发光。
图像处理部209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209对图像数据进行包含光学黑体减法处理、白平衡调整处理、图像数据同时化处理、彩色矩阵运算处理、γ校正处理、颜色再现处理和边缘强调处理等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209进行通过高通滤波处理从焦点检测区域内的图像数据中提取出高频分量(对比度)并计算AF评价值的计算处理。并且,图像处理部209可以按照预定方式、例如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方式、MotionJPEG方式和MP4(H.264)方式等压缩图像数据,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215。
输入部210具有将照相机系统1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的电源开关(未图示)、受理提供静态图像摄影指示的静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释放开关210a、切换对照相机系统1设定的各种摄影模式的摄影模式切换开关(未图示)、受理提供动态图像摄影指示的动态图像释放信号的输入的动态图像开关210b。释放开关210a可基于来自外部的按压而进退,在被按下一半的情况下受理指示摄影准备动作的第一阶段释放信号的输入,在被完全按下的情况下受理指示静态图像摄影的第二阶段释放信号的输入。
显示部211是使用由液晶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等构成的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驱动部212使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和各种摄影信息显示于显示部211。
FROM213是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FROM213存储用于使照相机系统1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在程序执行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和图像处理部209的图像处理动作所需的各种参数等。
SDRAM214是使用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SDRAM214暂时存储控制部218在处理过程中的信息。
记录介质215是使用从主体部2的外部装配的存储卡等构成的。记录介质215经由存储器I/F(未图示)而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装配于主体部2。记录介质215记录图像数据,另一方面所记录的图像数据可被读出。
电源部216向构成主体部2、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的各部分提供电源。电源部216对装配于主体部2的电池进行电压的平滑化和升压等,向各构成部提供电源。
主体通信部217是用于进行与装配于主体部2的镜头部3以及更换接头4的通信的通信接口。
控制部218是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构成的。控制部(以下称之为“BCPU”)218按照来自输入部210的指示信号,进行与构成照相机系统1的各部分对应的指示和数据转发等,统括控制照相机系统1的动作。
还可以使具有上述构成的主体部2具备音频输入输出部、可自由拆装的电子取景器(EVF)和能够经由因特网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处理装置(未图示)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等。
镜头部3具有光学系统301、镜头驱动部302、光圈303、光圈驱动部304、对焦环305、变焦环306、镜头位置检测部307、变焦位置检测部308、镜头FROM309、镜头SDRAM310、镜头通信部311、镜头控制部312。
光学系统301由在摄像元件102上的摄像面上形成像的2组结构的变焦镜头构成。具体而言,光学系统301是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按顺序使用作为第1组透镜的前组透镜301a、包含对焦镜头301b的作为第2组透镜的后组透镜301c构成的。前组透镜301a具有负屈光度。后组透镜301c具有正屈光度。
前组透镜301a例如使用2个透镜构成,具有负屈光度。后组透镜301c例如使用4个透镜构成,具有正屈光度。这4个透镜由在对焦时(AF时)沿光轴O方向被驱动的前方侧副透镜和3个后方侧副透镜构成。前方侧副透镜是正屈光度的单透镜。前组透镜301a和后组透镜301c在变焦时沿光轴O方向被驱动。对焦镜头301b被镜头框301d支撑。
镜头驱动部302是使用步进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等构成的。镜头驱动部302在对焦时沿着光轴O方向驱动镜头框301d,从而朝光轴O方向的对焦位置驱动对焦镜头301b。
光圈303限制光学系统301所聚集的光的入射量以进行曝光的调整。光圈驱动部304使用步进电机或电机驱动器等构成,驱动光圈303。
对焦环305是使用设置于镜头部3的镜头镜筒周围的可旋转的环构成的。在照相机系统1被设定为手动对焦模式(以下称之为“MF模式”)的状态下,在对焦环305被摄影者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使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沿光轴O方向移动,调节镜头部3的焦点状态。
变焦环306是使用设置于镜头部3的镜头镜筒周围的可旋转的环构成的。变焦环306在被摄影者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使后组透镜301c的位置沿光轴O方向移动,变更镜头部3的焦距。
镜头位置检测部307是使用光断续器构成的。镜头位置检测部307检测由镜头驱动部302驱动的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
变焦位置检测部308是使用线性编码器和A/D转换电路等构成的。变焦位置检测部308根据线性编码器值的A/D转换结果,检测由变焦环306驱动的后组透镜301c的变焦位置。
镜头FROM309是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镜头FROM309存储用于确定光学系统301的位置和动作的控制用程序、包含光学系统301的镜头特性和各种参数的镜头数据。
镜头RAM310是使用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镜头RAM310暂时存储镜头控制部312在处理过程中的信息。
镜头通信部311是在镜头部3经由更换接头4装配于主体部2上时,用于与主体部2的主体通信部217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镜头控制部312是使用CPU等构成的。镜头控制部(以下称之为“LCPU”)312控制镜头部3的动作。具体而言,LCPU312使镜头驱动部302进行驱动以进行镜头部3的对焦和变焦,并且使光圈驱动部304进行驱动以进行光圈值的变更。LCPU312通过镜头部3经由更换接头4装配于主体部2而与BCPU218电连接,按照来自BCPU218的指示信号被控制。
更换接头4具有接头光学系统401、摇动驱动部402、镜头位置检测部403、接头FROM404、接头RAM405、第1接头通信部406、第2接头通信部407、接头控制部408。
接头光学系统401是使用前方侧透镜组401a、摇动镜头401b、后方侧透镜组401c构成的。并且后面叙述接头光学系统401的详细构成。
摇动驱动部402是使用步进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等构成的。摇动驱动部402沿着光轴O方向对摇动镜头401b进行细微往返驱动(以下称之为“摇动驱动”)或往返驱动。
其中,摇动驱动指的是在照相机系统1进行静态图像摄影或动态图像摄影的情况下,在镜头部3的对焦镜头301b进行对焦时,以照相机系统1的对焦位置为中心对摇动镜头401b进行细微往返驱动。
而往返驱动指的是在照相机系统1进行静态图像摄影的情况下,在镜头部3的对焦镜头301b进行对焦时,朝对焦镜头301b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的对焦位置驱动摇动镜头401b。
如上,摇动驱动部402对摇动镜头401b进行摇动驱动和往返驱动,从而能够实现对于对焦位置变化的追随动作和迅速的对焦动作。
镜头位置检测部403是使用光断续器构成的。镜头位置检测部403检测由摇动驱动部402驱动的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
接头FROM404是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接头FROM404存储用于确定接头光学系统401的位置和动作的控制用程序、接头光学系统401的镜头特性和各种参数。
接头RAM405是使用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接头RAM405暂时存储接头控制部408在处理过程中的信息。
第1接头通信部406是在镜头部3被装配于更换接头4上时用于与镜头部3的镜头通信部311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第2接头通信部407是在更换接头4被装配于主体部2上时用于与主体部2的主体通信部217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
接头控制部408是使用CPU等构成的。接头控制部(以下称之为“ACPU”)408控制更换接头4的动作。ACPU408将从BCPU218发送的指示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在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和在接头光学系统401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ACPU408将分割后的镜头命令转换成镜头部3的固有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镜头部3。ACPU408使接头光学系统401执行与分割后的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该与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是摇动动作(摇动驱动)和往返动作(往返驱动)。ACPU408将从装配于主体部2的镜头部3接收的镜头数据转换为主体部2的控制方式,与接头光学系统401的光学数据组合起来,制作出镜头状态数据,将制作出的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主体部2。
这里说明更换接头4的结构。图3是表示更换接头4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剖面图。图4是图3的箭头A方向的更换接头4的主视图。图5是图3的B-B线剖面图。图6是图5的箭头C方向的摇动驱动部的主视图。图7是图5的D-D线剖面图。在图3中,左侧为前方侧,右侧为后方侧。
如图3~图7所示,更换接头4具有前方侧镜头安装环41、后方侧镜头安装环42、保持前方侧透镜组401a的前方侧固定框43、保持摇动镜头401b的可动框44、保持后方侧透镜组401c的后方侧固定框45、能进退地支撑可动框44的导向轴46、覆盖摇动驱动部402的罩部47、沿着光轴O方向驱动可动框44的摇动驱动部402、在摇动驱动时检测可动框44的位置从而检测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的镜头位置检测部403。
前方侧固定框43形成为剖面大致为C字状,在中心部具有保持前方侧透镜组401a的开口区域。后方侧固定框45形成为剖面大致为C字状,在中心部具有保持后方侧透镜组401c的开口区域。在前方侧固定框43的外周侧侧面和后方侧固定框45的内周侧侧面分别形成有嵌合部43a、45a。前方侧固定框43和后方侧固定框45通过嵌合部43a和嵌合部45a嵌合而固定起来。在由前方侧固定框43和后方侧固定框45包围起来的空间K1中组装有接头光学系统401、可动框44和摇动驱动部402。对于前方侧固定框43和后方侧固定框45,在贯穿了支撑可动框44的导向轴44的状态下进行支撑(参见图7)。
前方侧透镜组401a是从前方侧起按顺序将双凸正透镜的第1透镜L1、双凹负透镜的第2透镜L2接合起来的接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度。摇动镜头401b由双凸正透镜构成。后方侧透镜组401c由从前方侧起按顺序将凸面朝向后方侧的正弯月透镜L3和双凹负透镜L4接合起来的接合透镜构成,具有负屈光度。
可动框44收纳于由前方侧固定框43与后方侧固定框45的嵌合而形成的空间K1内。可动框44被导向轴46支撑为能够沿着光轴O方向进退。在可动框44与前方侧固定框43之间设有弹性部件44a(参见图7)。另外,在可动框44与后方侧固定框45之间设有弹性部件44b(参见图7)。弹性部件44a和弹性部件44b是使用硅胶等构成的。弹性部件44a和弹性部件44b彼此按压可动框44。可动框44被保持为在空间K1中能够沿着光轴O方向摆动。
摇动驱动部402是使用音圈电机等构成的。具体而言,摇动驱动部402具有与垂直于光轴O的径向相对设置的一对永磁402a、磁轭402b和驱动线圈402c(参见图6)。
永磁402a具有沿着前方侧固定框43的内周部弯曲的形状(参见图5)。一对永磁402a被配置成不同磁极彼此在光轴O方向上相对。永磁402a在光轴O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具有可动框44的宽度加上摇动驱动导致的移动量的长度。
磁轭402b设置于永磁402a的外周部(参见图6)。在磁轭402b的外周侧设有防止灰尘和尘埃附着于摇动驱动部402的罩部47。
驱动线圈402c是使用在沿着可动框44的外周部弯曲的状态下围绕相对于光轴O的径向的轴心而缠绕的一对形成扁平的椭圆状的线圈构成的。在一个驱动线圈402c中,至少在内周部设有可动框44的获取松动用的磁性体402e和电源接通时的初始位置检测用的霍尔元件402d。沿着摇动镜头401b与永磁402a相对的方向观察时,与光轴O垂直的方向的驱动线圈402c的宽度形成得比永磁402a的宽度长。将驱动线圈402c外侧的剖面设为圆弧时的圆周角θ形成为大于将永磁402a外侧的剖面设为圆弧时的圆周角Φ。
镜头位置检测部403具有反射部件403a、光反射器(photoreflector)403b。反射部件403a和光反射器403b分别被以与可动框44的外周侧和前方侧固定框43的内周侧相对的状态设置。来自光反射器403b的光被反射部件403a反射而再次入射到光反射器403b。由此,镜头位置检测部403检测可动框44的位置,从而检测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
接着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1进行的动作。图8是表示照相机系统1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1中各CPU的通信和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并且在图9中以较粗的箭头表示各CPU之间双向进行通信的状态,以较细的箭头表示仅进行发送的状态。
如图8所示,首先当主体部2电源接通,更换接头4装配到主体部2上时,BCPU218与ACPU408进行镜头装配状态通信(BA101),判断是否装配有镜头部3(步骤S101)。
具体而言,BCPU218向ACPU408发送镜头部3的装配状态数据请求命令,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装配状态数据确认镜头部3的装配状态(B101)。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确认镜头部3的装配状态,将该确认结果作为装配状态数据发送给BCPU218(A101)。
在步骤S101中,在BCPU218判断为未装配镜头部3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BCPU218定期进行执行装配检测等的待机动作,直到装配了镜头部3为止。并且如果在待机情况下由摄影者进行了摄影参数的变更操作或再现以往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操作等的情况下,BCPU218执行与各操作对应的动作。
在步骤S101中,在BCPU218判断为装配了镜头部3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BCPU218经由主体通信部217以及第2接头通信部407,与ACPU408进行镜头数据取得通信(BA102)(步骤S102)。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2中,BCPU218向ACPU408发送假想镜头数据请求命令,取得从ACPU321发送的假想镜头数据(B102)。假想镜头数据是对焦镜头301b的最高动作速度信息和可应对的摇动驱动信息等动作参数以及分光透射率信息、失真校正信息和颜色像差信息等光学数据。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假想镜头数据是镜头状态数据的一部分。
在步骤S102中,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首先与LCPU312进行镜头数据取得通信(AL101)。LCPU312按照来自ACPU408的请求将镜头部3的镜头数据发送给ACPU408(L101)。ACPU408向LCPU312发送镜头数据请求命令,取得从LCPU312发送的镜头部3的镜头数据,与所取得的镜头数据的分辨率的转换以及更换接头4的镜头数据组合起来,以从主体部2观察时能够将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作为假想的单体更换镜头来处理的方式生成与主体部2对应的形式的假想镜头数据并发送给BCPU218(A102)。
例如,ACPU408将把对焦镜头301b的最高动作速度信息的驱动脉冲分辨率转换为更换接头4的驱动脉冲分辨率后的数据发送给BCPU218。ACPU408根据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速度信息和摇动周期,求出在摇动驱动的1个周期之中能够移动的驱动脉冲数,将转换为分辨率后的数据发送给BCPU218。进而,ACPU408将对摇动驱动的最大振幅加上了更换接头4能够进行动作的振幅后的数据发送给BCPU218。进而,ACPU408通过对镜头部3的光学信息乘以预定系数(例如1.2倍)等方法生成使更换接头4的光学信息重复的数据,将该生成的数据发送给BCPU218。由此,在步骤S102中,BCPU218能够识别出从ACPU408取得了全部信息。
接着,BCPU218与ACPU408开始确认镜头状态的同步通信(BA103)(步骤S103)。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3中,BCPU218按每个同步周期向ACPU408发送假想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取得从ACPU321发送的假想镜头状态数据(B103)。
在步骤S103中,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首先与LCPU312进行镜头状态通信(AL102)。LCPU312按照来自ACPU408的请求,将镜头部3的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ACPU408(L102)。ACPU408向LCPU312发送镜头部3的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取得从LCPU312发送的镜头状态数据(A103)。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使用每个同步周期从LCPU312取得的镜头状态数据生成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将生成的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BCPU218(A103)。
例如,摄像元件203的摄像面上的焦点状态按照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和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ACPU408针对在镜头状态数据中包含的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数据,根据对焦镜头301b和摇动镜头401b这2个的位置数据计算出作为一个假想焦点调节镜头时的换算镜头位置并发送给BCPU218。
作为换算镜头位置的计算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在2个镜头的镜头移动量相对于在摄像面上的焦点状态的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ACPU408对于将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转换为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分辨率的数据后得到的数据,按照偏差方向加上或减去与以摇动镜头401b的可动范围的中央作为基准位置时的当前位置的偏差量(差值)。
另外,在将镜头部3单体的焦距与更换接头4组合起来的情况下,在焦距根据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而不同时,ACPU408将利用对从LCPU312取得的焦距数据乘以与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以及焦距对应的系数的方法而转换为镜头部3与摇动镜头401b的合成焦距后的数据发送给BCPU218。
在步骤S103之后,BCPU218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从而使摄像元件203按照每个同步周期动作以取得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部209对取得的图像数据实施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用的图像处理并在显示部211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104)。
接着,BCPU218判断镜头部3或更换接头4是否装配于主体部2(步骤S105)。在BCPU218判断为镜头部3或更换接头4未装配于主体部2上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101。而在BCPU218判断为镜头部3或更换接头4装配于主体部2上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BCPU218判断主体部2的电源是否断开。在BCPU218判断为主体部2的电源断开时(步骤S106: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5。而在BCPU218判断为主体部2的电源未断开时(步骤S106: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107。
步骤S107中,在通过对释放开关210a进行半按下操作,从而输入了第一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BCPU218执行自动对焦的静态图像AF处理(步骤S108)。后面叙述静态图像AF处理的详细情况。另外,与静态图像AF处理并行还执行测光和曝光值的计算处理等摄影所需的其他动作。
接着,BCPU218驱动显示驱动部212,从而在显示部211上显示在显示部211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上点亮对焦标记的对焦显示(步骤S109)。并且,BCPU218可以在静态图像AF处理未检测到对焦位置的情况下,使对焦标记闪烁,来进行警告显示。
此后,在第一阶段释放信号处于输入过程中(步骤S110:是),对释放开关210a进行全按下操作,从而输入了第二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1:是),照相机系统1在BCPU218的控制下进行摄影(步骤S112)。
具体而言,在步骤S112中,BCPU218与ACPU408进行光圈驱动通信(BA109),将光圈303的光圈动作命令与目标光圈值发送给ACPU408(B107)。这种情况下,从BCPU218收到光圈动作命令和目标光圈值的ACPU408与LCPU312进行光圈驱动通信(AL106),将光圈动作命令和目标光圈值发送给LCPU312(A107)。LCPU312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光圈动作命令和目标光圈值对光圈驱动部304进行驱动控制。
接着,BCPU218将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记录于SDRAM214或记录介质215(步骤S113)。此时,BCPU218驱动显示驱动部212,从而在显示部211上将与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静态图像(摄影图像)记录浏览显示预定时间(例如2秒)。
此后,BCPU对显示部211所显示的静态图像的删除和对焦标记进行初始化,执行用于在显示部211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的初始化(步骤S114),在步骤S114之后,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105。
在步骤S107中,在未经由释放开关210a输入第一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105。
在步骤S110中,在并非正在输入第一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114。
在步骤S111中,在未经由释放开关210a输入第二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1: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110。
说明在步骤S106中主体部2的电源断开的情况(步骤S106:是)。此时BCPU218执行各种数据的回避、重置动作和电源系统的切断处理等预定的结束处理(步骤S115),结束本处理。
接着说明图8的步骤S108的静态图像AF处理。图10是表示静态图像AF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照相机系统1的静态图像AF动作时各CPU之间的通信和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并且,图11的镜头位置是示意性表示在各镜头驱动定时的镜头位置的变化,表示出在判断为在以方向判断对虚线进行判断时的驱动方向的反方向存在对焦位置时的镜头位置的变化。另外,图11中以较粗的箭头描述各CPU之间双向进行通信的状态,以较细的箭头描述仅进行发送的状态。
如图10所示,ACPU408在通过与BCPU218的通信而接收到最初的镜头驱动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为了确保AF动作中摇动镜头401b在光轴O方向的驱动范围,进行使摇动镜头401b的镜头位置移动到预定的基准位置、例如摇动镜头401b的可动范围的中央位置的初始化处理(步骤S201)。并且该初始化无需一定在该定时进行,也可以在对主体部2刚接通电源后或刚进行摄影后等进行。
接着,BCPU218与ACPU408进行对焦方向判断用的镜头驱动开始通信(BA104),驱动假想焦点调节镜头,判断使其对焦的对焦位置的方向(步骤S202)。
具体而言,在步骤S202中,BCPU218按照同步定时向ACPU408发送对假想焦点调节镜头从当前位置向预定方向、例如最近方向驱动的驱动命令,根据按每个同步周期计算出的AF评价值和从ACPU408发送的换算镜头位置判断对焦位置方向(B104)。
在步骤S202中,ACPU408与LCPU312进行对焦方向判断用的镜头驱动开始通信(AL103)。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驱动命令,向LCPU312发送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并且在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过程中从LCPU312取得对焦镜头301b的镜头位置(A104)。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使用每个同步周期从LCPU312取得的镜头状态数据生成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将所生成的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BCPU218(A104)。
在步骤S202中,LCPU312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进行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控制,并且按照来自ACPU408的请求,将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ACPU408(L103)。
图12是用于说明照相机系统1进行的静态图像AF动作的一例的示意图。并且,在图12中,纵轴表示AF评价值,横轴表示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镜头位置。另外,在图12中,左侧表示无限方向,右侧表示最近方向。而CD1~CD14表示按照对焦镜头301b和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而依次取得的AF评价值。另外,LP1~L14表示BCPU218在摄像元件203每次执行摄像动作时从ACPU408取得的换算镜头的镜头位置。
如图12所示,BCPU218在从对对焦镜头301b向最近方向的驱动开始起的同步周期4个周期(LD1)的方向判断用的镜头驱动LD1的范围内取得AF评价值CD1~CD4和换算镜头位置LP1~LP4,通过最小平方法等判断AF评价值是否处于增加趋势。BCPU218在AF评价值处于增加趋势时将最近方向判断为对焦方向,而在AF评价值处于减少趋势时将无限方向判断为对焦方向。这种情况下,ACPU408将从BCPU218接收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驱动信号转换为与镜头部3对应的方式的驱动信号,经由第1接头通信部406和镜头通信部311发送给LCPU312,驱动镜头驱动部302,从而开始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并且由LCPU312非同步地取得由镜头位置检测部307检测出的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以步骤S103说明的方法计算出换算镜头位置并发送给BCPU218。
此后,BCPU218与ACPU408进行扫描驱动用镜头驱动开始通信(BA105),使假想焦点调节镜头朝向判断为对焦方向的方向,开始对焦位置的扫描驱动(步骤S203)。
具体地,在步骤S203中,BCPU218按照同步定时向ACPU408发送朝对焦方向驱动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命令,按照每个同步周期计算出AF评价值并检测AF评价值的峰值(极大值)(B105)。
在步骤S203中,ACPU408与LCPU312进行扫描驱动用镜头驱动开始通信(AL104)。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驱动命令,向LCPU312发送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并且在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过程中从LCPU312取得对焦镜头301b的镜头位置(A105)。LCPU312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进行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控制(L104)。
接着,BCPU218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从而使摄像元件203按照每个同步周期执行摄像动作,使图像处理部209计算AF评价值,时序地将其记录于SDRAM214(步骤S204)。
此后,BCPU218与ACPU408进行镜头状态通信(BA103),针对摄像元件203的每个摄像动作取得换算镜头的位置,将其与由图像处理部209计算出的AF评价位置对应起来记录于SDRAM214(步骤S205)。
具体而言,在步骤S205中,BCPU218按照每个同步周期向ACPU408发送假想镜头状态数据请求命令,取得从ACPU321发送的假想镜头状态数据(B105)。
在步骤S205中,ACPU408按照来自BCPU218的请求,首先使用每个同步周期从LCPU312取得的镜头状态数据生成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将所生成的假想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BCPU218(A105)。LCPU312按照ACPU408的请求,针对每个请求向ACPU408发送镜头状态数据(L104)。
接着,BCPU218根据记录于SDRAM214中的AF评价值进行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步骤S206)。
具体如图12所示,BCPU218以步骤S202中的方向判断后的镜头位置LP4为基准,将从朝向对焦镜头301b的最近方向检测AF评价值的峰值的镜头驱动LD2的驱动开始起检测到每个同步周期取得的AF评价值从增大转向减小的AF评价值CD14的时刻判断为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此时,BCPU218将在判断为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的时刻AF评价值的最大(极大)值(CD13)、其前后的值(CD12、CD14)、分别取得这些AF评价值的时刻的镜头位置(LP12、LP13和LP14)对应起来,作为对焦位置计算用数据记录于SDRAM214。
此后,在步骤S206中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定中BCPU218判断为存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208。而在步骤S206中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定中BCPU218判断为不存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204。
在步骤S208中,BCPU218停止检测AF评价值的峰值的对焦镜头301b的扫描驱动(步骤S208)。
具体而言,步骤S208中,BCPU218在检测到AF评价值的峰值的时刻,以同步定时向ACPU408发送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驱动停止命令(B105)。
步骤S208中,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驱动停止命令,向LCPU312发送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命令,并且从LCPU312取得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信号,以同步定时将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驱动停止信号发送给BCPU218(A105)。
步骤S208中,LCPU312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进行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控制,在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后向ACPU408发送驱动停止信号(L104)。
接着,BCPU218根据记录于SDRAM214的对焦位置计算用数据计算对焦位置(步骤S209)。
图13和图14是说明BCPU218的对焦位置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3和图14中,纵轴表示AF评价值,横轴表示镜头位置。另外,在图13和图14中,CDn是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取得的AF评价值的最大值(图10的CD13),LPn对应于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取得AF评价值的最大值的时刻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换算镜头位置(图10的LP13)。另外,CDn-1是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在AF最大值的前1个周期取得的AF评价值(图10的CD12),LPn-1对应于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在AF最大值的前1个周期取得AF评价值的时刻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换算镜头位置(图10的LP12)。另外,CDn+1是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在AF最大值的后1个周期取得的AF评价值(图10的CD14),LPn+1对应于在AF评价值的越过峰值判断时在AF最大值的后1个周期取得AF评价值的时刻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换算镜头位置(图10的LP14)。其中,CDmax是AF评价值的最大值,LPmax对应于对焦位置。
如图14所示,在AF评价值满足CDn-1>CDn+1的情况下,BCPU218基于下式(1)计算对焦位置LPmax
【数式1】
LP max = { ( CD n - 1 - CD n ) LP n + 1 + ( CD n + 1 + CD n - 1 ) LP n ( CD n + 1 - CD n ) LP n - 1 } 2 ( CD n + 1 - CD n ) . . . ( 1 )
例如对式(1)使用图12的对焦位置计算数据,分别代入CDn-1=CD12、Dn=CD13、CDn+1=CD14,则
【数式2】
LP max = { ( CD 12 - CD 13 ) LP 14 + ( CD 14 + CD 12 ) LP 14 + ( CD 14 - CD 12 ) LP 13 } 2 ( CD 14 - CD 13 ) . . . ( 2 )
对此,如图15所示,在AF评价值满足CDn-1≤CDn+1的情况下,BCPU218基于下式(3)计算对焦位置LPmax
【数式3】
LP max = { ( CD n - 1 - CD n ) LP n + 1 + ( CD n - 1 + CD n + 1 ) LP n ( CD n + 1 - CD n ) LP n - 1 } 2 ( CD n - 1 - CD n ) . . . ( 3 )
如上,BCPU218通过3点插值运算计算出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对焦位置。并且,对焦位置的计算方法不限于上述3点插值运算,也可以例如通过2次函数近似等其他方法求出。
在步骤S209之后,BCPU218与ACPU408进行向对焦位置的镜头驱动通信(BA107),将假想焦点调节镜头驱动至对焦位置(步骤S210)。此后,照相机系统1返回图8的子程序。
具体而言,在步骤S210中,BCPU218向ACPU408发送将假想焦点调节镜头驱动至在步骤S209计算出的对焦位置的驱动信号和对焦驱动用的驱动参数(B106)。
在步骤S210中,ACPU408按照从BCPU218接收到的驱动信号驱动摇动驱动部402,从而使摇动镜头401b移动至对焦位置(A106)。此后,ACPU408与BCPU218进行镜头驱动停止完成通信(BA108),在同步定时将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驱动完成信号发送给BCPU218(A106)。
其中,由摇动镜头401b进行向对焦位置的移动的原因在于,在镜头部3为与相位差AF对应的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未考虑到与对应登山AF(对比度AF)的更换镜头相比幅度较小的反转动作,机械性松动导致的间隙驱动量成为停止位置的误差,无法将镜头驱动至正确的对焦位置。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ACPU408将从主体部2发送的指示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和由更换接头4的摇动镜头401b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由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转换为镜头部3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镜头部3,并且使摇动驱动部402执行与由摇动镜头401b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由此在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系统1的主体部2上经由更换接头4装配了控制方式与该主体部2不同的镜头部3的情况下,能够使镜头部3恰当地执行主体部2指示的所有动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从主体部2的角度而言可以将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作为能自由拆装的单体的更换镜头加以处理,而从镜头部3的角度而言能够将更换接头4与主体部2作为一体的照相机主体部进行处理。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ACPU408将从所装配的镜头部3取得的镜头数据转换为主体部2的控制方式,使其与接头光学系统401的光学数据组合起来,从而制作出镜头状态数据,将该制作的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主体部2。由此就能够在主体部2中进行与光学数据的变化和特性对应的图像处理。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照相机系统进行的静态图像摄影时的动作,然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是照相机系统进行的动态图像摄影时的动作。并且,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同样的构成。另外,在附图的描述中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标号。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1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1的各CPU之间的通信和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15所示,照相机系统1执行步骤S301~步骤S306。并且,步骤S301~步骤S306分别对应于图8说明的步骤S101~步骤S106,因而省略说明。另外,同样在图16中示出的各CPU的定时B201~B203、BA201~BA203、A201~A203、AL201~AL202和L201~L202分别对应于图9和图11中说明的各CPU的定时B101~B103、BA101~BA103、A101~A103、AL101~AL102和L101~L102,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S307中,BCPU218判断是否通过操作释放开关210a而输入了第一阶段释放信号。在BCPU218判断为输入了第一阶段释放信号时(步骤S307: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13。而在BCPU218判断为未输入第一阶段释放信号时(步骤S307: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08。
在步骤S308中,BCPU218判断是否通过操作动态图像开关210b而使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接通状态。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步骤S308: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309。而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未处于接通状态时(步骤S308: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305。
在步骤S309中,BCPU218开始动作摄影。具体地,BCPU218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从而使摄像元件203按照每个同步周期动作,由图像处理部209对从摄像元件203连续输出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图像处理,开始向SDRAM214或记录介质215的记录。
接着,BCPU218在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执行自动对焦的动态图像AF处理(步骤S310)。后面详细叙述动态图像AF处理。另外,BCPU218还与动态图像AF处理并行执行测光和曝光值的计算处理等摄影所需的其他动作。
此后,BCPU218通过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使摄像元件203的动作停止,结束动态图像摄影(步骤S311)。
接着,BCPU218驱动显示驱动部212,从而删除显示部211所显示的动态图像摄影用的图像,执行用于在显示部211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的初始化(步骤S312),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305。
步骤S307中,说明的是BCPU218判断为输入了第一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步骤S307:是)。这种情况下,照相机系统1执行第1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静态图像摄影处理(步骤S313)。此后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305。
步骤S306中,说明的是主体部2的电源断开的情况(步骤S106:是)。这种情况下,BCPU218执行各种数据的回避、重置动作和电源系统的切断处理等预定的结束处理(步骤S314)。此后照相机系统1结束本处理。
接着说明图15的步骤S310的动态图像AF处理。图17是表示动态图像AF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照相机系统1的动态图像AF动作时的各CPU之间的通信和处理的定时的时序图。并且,图18的镜头位置是示意性示出在各镜头驱动定时的镜头位置的变化,表示出在判断为在以方向判断对虚线进行判断时的驱动方向的反方向存在对焦位置时的镜头位置的变化。
如图17所示,照相机系统1执行步骤S401~步骤S408。并且,步骤S401~步骤S408执行与分别对应于图11说明的步骤S201~步骤S208的登山AF处理相同的动作,进行对焦,因而省略说明。并且在动态图像摄影时,考虑到伴随镜头部3的驱动的噪声降低和动态图像的观看方式,也可以将镜头驱动速度设定得比静态图像摄影时低。另外,同样在图18中示出的各CPU的处理和通信定时B204~B205、BA204、A204~A205、AL203~AL205和L203~L204分别对应于图12中说明的各CPU的处理和通信定时B104~B105、BA104、A104~A105、AL103~AL105和L103~L104,因而省略说明。
在步骤S409中,BCPU218与ACPU408进行摇动驱动开始通信(BA207),开始摇动驱动。
具体地,在步骤S409中,BCPU218按同步定时向ACPU408发送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命令,在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断开状态时向ACPU408发送摇动驱动停止命令(B206)。
另外,BCPU218在对焦位置的前后对摇动镜头401b进行细微往返驱动,在监视AF评价值的同时维持对焦状态,并且进行用于摇动驱动的摇动初始设定(B206)。摇动初始设定指的是设定为用于进行摇动驱动的摇动参数(Wob参数)、例如摇动周期、振幅和距离振幅中心的移动量等预定的初始值。
接着,BCPU218判断动态图像开关210b是否处于断开状态(步骤S410)。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断开状态时(步骤S410: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27。而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210b不处于断开状态时(步骤S410: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1。
在步骤S411中,在按照在后述的步骤S415的被摄体状况判断结果,变更了摇动驱动的参数设定的情况下,BCPU218与ACPU408进行摇动驱动参数变更通信(BA208),更新新的摇动驱动参数。
具体而言,在步骤S411中,BCPU218向ACPU408发送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命令,并且发送摇动驱动动作变更用的驱动参数(B206)。
另外,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命令,进行摇动驱动部402的驱动控制(A206)。ACPU408与LCPU312进行追随驱动开始通信(AL206)或镜头驱动停止通信(AL207)。进而ACPU408根据在来自BCPU218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命令中是否包含追随被摄体的追随动作命令,而向LCPU312发送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或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命令(A206)。
另外,LCPU312根据从ACPU408发送的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命令或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停止命令,进行镜头驱动部302的驱动控制,并且按照来自ACPU408的请求,针对每个请求向ACPU408发送镜头状态数据。
接着,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摇动驱动的摇动参数,驱动摇动镜头401b(步骤S412)。
图19是说明动态图像摄影时的摇动驱动的一例的时序图。图19中,LP表示将对焦镜头301b与摇动镜头401b假想地合成起来,将位置信息换算为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分辨率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换算镜头位置。DT1表示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定时,DT2表示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定时。LD11表示基于所设定的摇动振幅(单侧)的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量,LD12表示基于所设定的摇动中心移动量的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量。
如图19所示,在拍摄静止的被摄体的情况下,在固定了摇动振幅的中心位置的状态下执行仅进行其前后的细微往返驱动的非追随驱动的情况下,ACPU408驱动摇动驱动部402,从而仅驱动摇动镜头401b。具体而言,在从BCPU218发送的摇动振幅(单侧)的设定值为5脉冲的情况下,ACPU408对相当于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定时DT1的一个H期间的驱动进行10个脉冲的驱动(5×2=10)。此后,ACPU408在下次的步骤S412的定时朝反向对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进行10个脉冲的驱动。
ACPU408重复进行这种动作,从而执行摇动驱动的非追随驱动。
对此,在拍摄移动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按照被摄体的运动使摇动振幅的中心位置移动,同时执行仅进行其前后的细微往返驱动的追随驱动,此时ACPU408驱动摇动驱动部402,从而驱动摇动镜头401b。
进而,ACPU408与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相组合,非同步地与LCPU312进行通信,将由BCPU218指定的摇动中心移动量转换为镜头部3的镜头驱动量的分辨率,与驱动方向信息合并起来发送,驱动镜头驱动部302,从而驱动对焦镜头301b。
具体地,在从BCPU218发送的摇动振幅(单侧)的设定值为5个脉冲的情况下,摇动中心的移动量在最近方向为6个脉冲时,ACPU408对于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量LD11进行10个脉冲(2×5)的驱动,LCPU312控制对焦镜头301b的驱动量LD12以使得换算镜头位置的移动量为6个脉冲。此后,ACPU408在下次步的骤S412的定时向无限方向进行镜头驱动的情况下,ACPU408对于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仅进行10个脉冲的驱动。
ACPU408重复进行这种动作,从而执行摇动驱动的追随驱动。并且在图19中,对于向最近方向的镜头驱动,ACPU408交替进行摇动镜头401b和对焦镜头301b各自的驱动,也可以例如在镜头驱动期间中控制为分别并行驱动摇动镜头401b和对焦镜头301b。另外,在图19中,说明的是向最近方向的摇动的追随驱动动作的例子,然而在与此相反的进行向无限方向的追随驱动动作时,ACPU409在摇动镜头401b向无限方向被驱动的定时也对对焦镜头301b向无限方向进行驱动。
返回图17,继续步骤S413起的说明。在步骤S413中,BCPU218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从而使摄像元件203执行摄像动作,使图像处理部209计算AF评价值,依次记录于SDRAM214。在图19中,该AF评价值的计算动作是在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换算镜头位置LP的平坦部(镜头驱动停止的部分)执行的。
接着,BCPU218与ACPU408进行通信,取得在摄像定时的换算镜头位置,将其与步骤S413计算出的AF评价值对应起来依次记录于SDRAM214(步骤S414)。这种情况下,ACPU408与LCPU312进行通信,针对每个摄像动作取得对焦镜头301b的位置信息,转换为换算镜头位置并发送给BCPU218。
此后,BCPU218根据记录于SDRAM214的AF评价值和换算镜头位置,判断被摄体的动作状况(步骤S415)。
图20是表示用于说明BCPU218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判断被摄体的动作状况的判断方法的一例的摇动中心位置与AF评价值的关系的示意图。在图20中,WCP表示摇动振幅的中心位置,CDN表示通过摇动驱动使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处于最近侧时所取得的AF评价值,CDF表示通过摇动驱动使摇动镜头401b的位置处于无限侧时所取得的AF评价值。另外,图20(a)表示被摄体移动到无限侧而摇动中心位置相比对焦位置向最近侧偏离的情况。图20(b)表示被摄体在静止状态下对焦位置与摇动中心位置大致一致的情况。图20(c)表示被摄体移动到最近侧而摇动中心位置相比对焦位置向无限侧偏离的情况。
如图20(b)所示,在摇动驱动的最近侧和无限侧取得的AF评价值大致相同的状态持续了摇动驱动的预定周期、例如连续10个周期的情况下,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静止。
相对于此,如图20(a)所示,在最近侧和无限侧取得的AF评价值存在预定程度以上的差,无限侧的AF评价值较大的情况下,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移动到无限侧。
而如图20(c)所示,在最近侧和无限侧取得的AF评价值存在预定程度以上的差,最近侧的AF评价值较大的情况下,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移动到最近侧。
如图20(a)和图20(c)所示,在BCPU218判断为正处于移动被摄体的情况下,BCPU218为了进行追随动作而变更摇动中心位置的移动量的设定。具体地,BCPU218在从非追随动作转移到追随动作时,设定预定的移动量,或者按照最近侧和无限侧各自的AF评价值中较大一方的值与2个AF评价值之差的比率来设定移动量。BCPU218还可以随着最近侧和无限侧各自的AF评价值中较大一方的值与2个AF评价值之差的比率越大则设定越大的移动量。
并且,根据上述方法设定的移动量若超过了将镜头部3刚刚装配于更换接头4后通过镜头通信取得的能够应对的摇动中心位置的移动量,则BCPU218判断为基于摇动的追随动作无法追随(不可能)。而在根据上述方法设定的移动量为极其大的值的情况下,BCPU218判断为基于摇动的追随动作无法追随或者摄影者变更了摄影构图。
另外,在正进行摇动的追随动作的情况下,BCPU218平均地计算出时序数据的摇动驱动在最近侧与无限侧的换算镜头位置,使用以往的摇动中心位置的数据求出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近似式,根据求出的近似式计算出在下一个摇动周期的中心位置,按照最新的最近侧与无限侧的AF评价值的大小关系,对计算出的中心位置乘以AF评价值的差分越大则值越大的系数,来校正中心位置,设定至所预测的对焦位置的移动量。
返回图17,继续步骤S416起的说明。在步骤S416中,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416: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28。而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未静止的情况下(步骤S416: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417。
在步骤S417中,若BCPU218判断为能够通过摇动驱动追随被摄体(S417:是),则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410。而在BCPU218判断为不能通过摇动驱动追随被摄体(无法追随)的情况下(S417: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418。
接着,BCPU218与ACPU408进行摇动驱动停止通信(BA209),停止摇动镜头401b的摇动驱动(步骤S418)。
具体而言,BCPU218向ACPU408发送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停止命令(B206)。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停止命令,停止摇动驱动部402的驱动(A206)。
在步骤S418之后,照相机系统1执行与上述步骤S402~步骤S408相同的登山AF动作(步骤S419~步骤S426)。并且,关于步骤S419的方向判断,在BCPU218判断为在步骤S415或后述的步骤S431进行了构图变更的情况下,进行与步骤S402相同的方向判断。而当BCPU218判断为无法追随被摄体的情况下,将迄今为止的追随动作方向作为对焦位置方向。而在登山AF动态图像中,在步骤S410BCPU218判断为通过操作动态图像开关210b而使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10:是),照相机系统1停止登山AF动作,返回图15所示的主程序。
在步骤S410中,说明的是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步骤S410:是)。这种情况下,BCPU218与ACPU408进行通信,停止摇动镜头401b的摇动驱动(步骤S427)。此后,照相机系统1返回图15所示的主程序。
在步骤S416中,说明的是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静止的情况(步骤S416:是)。这种情况下,BCPU218与ACPU408进行摇动驱动停止通信(BA209),停止摇动镜头401b的摇动驱动(步骤S428)。
具体地,BCPU218向ACPU408发送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停止命令(B206)。ACPU408根据从BCPU218发送的假想焦点调节镜头的摇动驱动停止命令,停止摇动驱动部402的驱动(A206)。
接着,BCPU218判断动态图像开关210b是否处于断开状态(步骤S429)。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210b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29:是),照相机系统1返回图15所示的主程序。
相对于此,在BCPU218判断为动态图像开关210b并非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29:否),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430。
接着,BCPU218驱动摄像元件驱动部204,从而使摄像元件203执行摄像动作,使图像处理部209依次计算出AF评价值,按照计算顺序记录于SDRAM214(步骤S430)。
此后,BCPU218根据记录于SDRAM214中的AF评价值,判定被摄体的动作状况(步骤S431)。具体地,BCPU218在AF评价值的时序平均值与最新的AF评价值之差在时序的AF评价值的偏差的第1系数倍、例如标准偏差的3倍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在差不足标准偏差的3倍的情况下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未发生变化。而在差在时序数据的偏差的第2系数倍、例如标准偏差的6倍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大幅变化,而且摄影者进行了构图变更。
接着,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未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32: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429。而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状态正在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32: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433。
此后,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33:是),照相机系统1转移到步骤S419。而在BCPU218判断为被摄体的状态未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433:否),照相机系统1返回步骤S409。
根据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ACPU408在动态图像摄影时也将从主体部2发送的指示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4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和由更换接头4的摇动镜头401b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由镜头部3执行的镜头命令转换为镜头部3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镜头部3,并且使摇动驱动部402执行与由摇动镜头401b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由此在可更换镜头的照相机系统1的主体部2上经由更换接头4装配了控制方式与该主体部2不同的镜头部3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镜头部3恰当地执行主体部2指示的所有动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照相机系统与上述更换接头的不同之处在于更换接头的构成。因此在以下内容中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并且在附图的描述中对相同部分赋予相同标号。
图21中,照相机系统100具有主体部2、镜头部3、更换接头5。
更换接头5具有接头光学系统401、摇动驱动部402、镜头位置检测部403、接头FROM404、接头RAM405、第1接头通信部406、第2接头通信部407、接头控制部408、光圈501、光圈驱动部502。
光圈501通过对光学系统301会聚的光的入射量进行限制来进行曝光的调整。光圈驱动部502是使用步进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等构成的,驱动光圈501。当然,光圈501的驱动控制也可以采取比光圈303更为细致的步进。例如若光圈303的驱动步进为1/3EV单位,则光圈501可采用1/6EV或1/12EV单位的驱动,在动态图像摄影时能够进行平滑的光量调整。
在如上构成的照相机系统100中,ACPU408在动态图像摄影中从BCPU218接收到调整曝光的光圈驱动信号的情况下,ACPU408将光圈驱动信号分割为由镜头部3的光圈303执行的驱动信号和由更换接头5的光圈501执行的驱动信号,将由镜头部3执行的驱动信号转换为镜头部3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镜头部3,并且按照由光圈501执行的驱动信号对光圈驱动部502进行驱动,从而执行光圈动作。此后ACPU408从LCPU312接收光圈303的驱动完成信号,将光圈501的驱动完成信号反映在该光圈303的驱动完成信号中并发送给BCPU218。
如上,ACPU408能够按照静态图像摄影和动态图像摄影区分使用光圈303和光圈501。具体而言,ACPU408在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驱动光圈501调整动态图像的曝光,此时在通过对释放开关210a的操作而输入了第二阶段释放信号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光圈303就能够瞬时进行静态图像摄影。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从主体部2的角度而言可以将镜头部3和更换接头5作为能自由拆装的单体的更换镜头加以处理,而且从镜头部3的角度而言能够将更换接头5与主体部2作为一体的照相机主体部进行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更换接头5具有光圈501、光圈驱动部502,然而例如也可以设置防止图像抖动的防抖机构。作为该防抖机构,指的是相对于光轴O方向在水平和垂直的方向驱动摇动镜头401b的驱动机构。这种情况下,ACPU408按照BCPU218的驱动信号驱动防抖机构,从而即使镜头部3没有防抖机构,也能防止手部抖动导致的抖动。

Claims (3)

1.一种更换接头,其用于将按照固有的控制方式工作的镜头部装配到具有摄像元件的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的主体部,上述摄像元件通过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上述更换接头具有:
光学系统,其能够调整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的焦点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将从上述主体部发送的指示上述镜头部和上述光学系统的动作的动作命令分割为由上述镜头部执行的镜头命令和由上述光学系统执行的光学系统命令,将该镜头命令转换为上述镜头部的控制方式并发送给上述镜头部,使上述光学系统执行与上述光学系统命令对应的动作,并且,制作作为假想的单体更换镜头来处理的镜头状态数据,并将该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上述主体部,
上述光学系统命令是根据上述镜头状态数据调节上述镜头部的焦点的对焦镜头的细微往返动作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将从装配于上述主体部上的上述镜头部接收到的镜头数据转换为上述主体部的控制方式,将其与上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数据组合起来制作上述镜头状态数据,将该镜头状态数据发送给上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更换接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摄影动作中以预定频率与上述主体部进行同步通信,而且与上述镜头部非同步地进行通信。
CN201210167351.2A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4966.XA CN105227819B (zh)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照相机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8499A JP2012247578A (ja) 2011-05-26 2011-05-26 変換アダプタ、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18499 2011-05-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4966.XA Division CN105227819B (zh)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照相机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9047A CN102799047A (zh) 2012-11-28
CN102799047B true CN102799047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1981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49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7819B (zh)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照相机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CN2012101673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047B (zh)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49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7819B (zh) 2011-05-26 2012-05-25 更换接头、照相机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47578A (zh)
CN (2) CN105227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6915B2 (ja) * 2011-07-22 2016-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ダプター、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ダプタ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5151718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43916B2 (ja) * 2014-11-07 2019-07-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785692A (zh) * 2016-03-09 2016-07-20 梁建平 手动镜头转接环和手动镜头实现自动对焦的方法
CN113141457B (zh) * 2017-05-31 2023-04-2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配件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221566A1 (ja) 2017-05-31 2018-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交換レンズ装置、アダプタ装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067005A (ja) * 2017-12-07 2018-04-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3994247B (zh) * 2019-06-13 2024-04-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驱动设备和包括该镜头组件驱动设备的相机模块
JP6806216B2 (ja) * 2019-10-16 2021-01-06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機能を有する装置、この装置が実行する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20046688A (ja) * 2019-12-24 2020-03-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21081756A (ja) * 2021-03-08 2021-05-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273127B1 (ja) 2021-11-15 2023-05-12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制御システム
CN114979441A (zh) * 2022-05-24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233A (zh) * 2004-01-21 2005-07-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CN1751258A (zh) * 2003-08-12 2006-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机、可互换镜头、中间适配器及包括它们的摄像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625A (ja) * 2003-06-04 2004-12-24 Canon Inc カメラシステ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CN101071254A (zh) * 2006-05-12 2007-11-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JP4746110B2 (ja) * 2007-02-15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2010026120A (ja) * 2008-07-17 2010-02-04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アダプタ
WO2010029697A1 (ja) * 2008-09-11 2010-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本体、アダプ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52140A (ja) * 2008-12-25 2010-07-08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変換アダプ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258A (zh) * 2003-08-12 2006-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机、可互换镜头、中间适配器及包括它们的摄像机系统
CN1645233A (zh) * 2004-01-21 2005-07-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9047A (zh) 2012-11-28
JP2012247578A (ja) 2012-12-13
CN105227819B (zh) 2018-05-01
CN105227819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9047B (zh) 更换接头
CN102483508B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JP5433301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78023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zoom control method
CN101193209A (zh) 成像设备
JPWO2010029697A1 (ja) 撮像装置
JP2010092031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719989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841428B (zh) 光学设备以及光学设备的控制方法
JP5530498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120895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WO2011024473A1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119089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5084339A (ja)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0088049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3551932B2 (ja) 測距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111298B2 (ja) 撮像装置
JP201317838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1164174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3098418A (ja) レンズ移動装置
JP2006251225A (ja) 撮影装置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4074855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189742A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5102146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35728B2 (ja)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