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3109B -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3109B
CN102823109B CN201080066098.0A CN201080066098A CN102823109B CN 102823109 B CN102823109 B CN 102823109B CN 201080066098 A CN201080066098 A CN 201080066098A CN 102823109 B CN102823109 B CN 102823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powered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60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3109A (zh
Inventor
田口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3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02J13/0002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mobile telephon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H02J13/0002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a local wireless network, e.g. Wi-Fi, ZigBee or Bluetoot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电力供给系统(20、22)具备:一个以上的送电器(210、310),向一个以上的受电器(230、330)发送识别信息和送电条件,从一个以上的受电器接收识别信息和送电条件,基于该送受电条件向一个以上的受电器进行无线送电,生成表示向一个以上的受电器输送的电力的量的送电量信息;以及一个以上的受电器(230、330),从一个以上送电器接收识别信息和送电条件,向一个以上送电器发送识别信息和受电条件,基于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从一个以上送电器进行无线受电,生成受电量信息,经由网络发送识别信息和受电量信息。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尤其涉及能够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器向受电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基于无线的已知的电力供给技术,有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供给以及基于电波的电力供给。另一方面,近年来提出了基于磁共振的电力供给。
在基于磁共振的无线电力供给方式中,例如,在送电装置中配置具有某谐振频率的谐振线圈,在受电装置中配置具有与上述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频率的谐振线圈。在该送电装置与受电装置之间形成有能够通过磁共振来进行电磁能传送的磁场耦合,通过该磁场耦合从送电装置的谐振线圈向受电装置的谐振线圈以无线的方式高效率地传送电力。
基于磁共振的电力供给方式,与基于电波的电力供给方式相比能够供给更大的电力,与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供给方式相比送电距离更长,或者能够使送电用线圈更小。
某已知的非接触式电力供给装置实现为在地面侧具备第一线圈、供给电源、电源控制装置以及供给控制部的供电站(stand)。在车辆上搭载第二线圈、充电控制电路以及电池。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以第二线圈位于第一线圈的正上方的方式停车,通过供给控制部的操作从电源控制装置向供给电源输出控制信号,从供给电源向第一线圈供给交流的励磁电流,发生感应磁通。通过该感应磁通而在第二线圈中感应出的交流的感应电力由充电控制电路变换为直流,得到的直流电流供给至电池,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控制显示部计算并显示所供给的电量或费用,或者无线传送。
在某已知的电力供给系统中,输送电力的车辆的ECU(电子控制装置)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程序,该步骤为:以无线的方式对接受电力的车辆输送电力。接受电力的车辆的ECU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程序,该步骤为:若接受从输送电力的车辆所输送的电力,则将接受的电力供给至驱动用马达,来驱动驱动用马达。由此,能够在车辆的移动中输送接受电力。电力供给系统基于所输送的电力和/或接受的电力,计算费用。
某已知的送电装置对具有能够充电的电源即高速大容量储存模块的便携电子装置的接近进行检测,响应于检测到该接近而进行送电,以便对高速大容量蓄电模块进行充电。由此,在进行用于通过接近认证装置而实现的非接触认证处理的操作等时,能够对其电源进行充电。充电系统根据充电量,进行计费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7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680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530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人认识到需要实现:基于预定的送电条件以及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器向受电器进行送电,收集送电器的送电量以及受电器的受电量等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对受电器的受电量适当地计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基于送受电条件从送电器向受电器以无线方式进行送电。
实施方式的其他目的是在从送电器向受电器以无线方式进行送电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送电量和/或受电量来决定费用。
实施方式的又一其他目的是在从送电器向多个受电器以无线方式进行送电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送电量和/或受电量,对各受电器的受电量决定费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观点,电力供给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送电器、至少一个受电器以及信息处理装置。该至少一个送电器向受电器发送第一识别信息以及送电条件,从受电器接收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受电条件,基于该送电条件以及该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向受电器进行送电,并生成送电量信息,该送电量信息表示以无线的方式向受电器输送的电力量。该至少一个受电器从对应的该送电器接收该第一识别信息以及该送电条件,向对应的该送电器发送该第二识别信息以及该受电条件,并基于该送电条件以及该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从对应的该送电器进行受电,生成表示以无线的方式接受的电力量的受电量信息,并经由网络发送该第一识别信息、该第二识别信息以及该受电量信息。该信息处理装置管理对订户的无线供电中的送电量信息以及受电量信息,经由网络接收该第一识别信息、该第二识别信息以及该送电量信息,并且经由网络接收该第二识别信息以及该受电量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观点,能够基于送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器向受电器进行送电,并且,在以无线的方式从送电器受向受电器进行送电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送电量和/或受电量来决定费用,进而,在以无线的方式从一个送电器向多个受电器进行送电的情况下,能够基于送电量和/或受电量,对各受电器的受电量决定费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电力供给以及计费的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图2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电力供给以及计费的其他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图3表示图1及2的各送电器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图4表示图1及2的各受电器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图5A及5B表示图1及2中的用于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与多组通信机、送电器、多个受电器之间电力供给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的例子。
图6A及6B表示图5A的处理步骤之后以及图5B的处理步骤之前的用于送电器与受电器之间的电力供给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的例子。
图7A及7B表示图5A的处理步骤之后以及图5B的处理步骤之前的用于送电器与受电器之间的电力供给的其他处理以及通信步骤的例子。
图8表示由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进行的计算送电效率相对于从送电器到受电器的送电距离的变化、基于送电效率计算受电量的电费的方法的例子。
图9A及9B表示关于不同的电谐振频率以及受电谐振频率的送电效率相对于送电距离D的变化的例子。
图10表示在图1或图2中,按照图6A、6B或图7A、7B的处理步骤向从一个送电器同时受电的受电器中的某一个受电器进行送电的情况下的送电步骤的例子。
图11表示在图1或图2中,按照图7A及7B的处理步骤向从一个送电器同时受电的两个受电器进行送电的情况下的其他送电步骤的例子。
图12A~12C表示在图2中,按照图6A及6B的处理步骤,从多个送电器中的一个或两个送电器向某一个受电器同时进行送电的情况下的其他送电步骤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目的及优点通过权利要求书中具体记载的构成要素及组合得以实现、达到。
关于上述的一般的说明以及以下的详细的说明,应理解为典型例以及用于说明的内容,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说明。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分以及元件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电力供给以及计费的电力供给系统20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图2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电力供给以及计费的其他电力供给系统22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在图1中,电力供给系统20包括:如电力公司那样的电力供给服务商的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设置在与电力使用有关的各个订户a、b的供电设备或住宅内的电力表202、302、通信机204、304以及送电器210、310。在图1中,字母a、b表示有关与电力表202、302、送电器210、310或受电器230、330相关的电力使用的各订户。电力订户或电力消费者a、b在供电设备或住宅内,能够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从送电器210、310向受电器230、330传送电力。受电器230、330能够在各自不同的期间或同时并行地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从送电器310进行受电(接收电力)。送电器210、310能够在各自不同的期间或同时并行地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向受电器230、330进行送电(输送电力)。
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是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102、保存数据库(DB)106的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接口(NW/IF)。处理器102按照保存在存储装置104中的程序,执行用于实现计费处理系统的功能的处理。
受电器230、330能够分别向所结合的装置260、360供给电力。装置260、360可以包括充电电路和可充电的电池。装置260、360例如可以是电视装置、音频装置、收音机、冰箱、空调设备、洗衣机、熨斗、传真或电话机等家庭电器。此外,装置260、360例如可以是PHS(Personal Handy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机、无绳电话机分机、便携型无线收发机、便携型个人计算机、手持型个人计算机、掌上个人计算机、便携型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掌上电脑)、便携游戏机等信息设备。进而,装置260、360例如可以是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
在图1中,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电力供给服务商从发电厂通过送电线40传送电力,经由与送电线40连接的电力表202、302向各订户a、b的住宅内的供电设备的布线供给电力(1)。电力表202、302将所测定的总供给电力量或仪表的值周期性地或定期地向通信机204、304供给(2)。另一方面,从电力表202、302经由订户a、b的供电设备的布线向送电器210、310及其他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3)。
送电器210、3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交换与各个订户a、b和受电器230、330的识别信息(ID)、送电条件以及受电条件等有关的信息(4~8)。接着,送电器210、3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以无线的方式收发并监视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并且基于送电条件以及受电条件,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向受电器230、330输送电力(4~15)。送电器210、3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可以遵循如蓝牙标准(IEEE208.11a/b/c)或无线LAN标准(IEEE802.15.1)那样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
进而,订户a的受电器230、与其他订户b的送电器310之间以无线的方式交换与识别信息(ID)、送电条件以及受电条件有关的信息,以无线的方式收发并监视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并且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从送电器310接受电力(4’~15’)。送电器210及310也可以在某时间期间内向受电器230同时并行地进行送电。此外,受电器230及330也可以在某时间期间内从送电器310同时并行地进行受电。
送电器210、310当送电结束时,向通信机204、304供给送电信息(16)。送电信息例如包含与送电器210、310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送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同时送电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所采用的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以及与送电量(数据)有关的信息。送电信息也可以包含与受电器230、330的受电量(数据)有关的信息。通信机204、304将电力表202、302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总供给电力量或仪表的值、送电器210、310的送电信息等保存在其存储器(未图示)中。通信机204、304经由网络50将该订户a、b的识别信息、总供给电力量、送电信息等发送给电力供给服务商的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7)。
另一方面,受电器230、330当受电结束时,例如在移动通信网的无线通信信道上经由无线基站(AP)52将受电信息发送给电力供给服务商的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8)。受电信息例如包含受电器230、330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送电器210、310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受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同时受电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所采用的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以及受电量等。该移动通信网例如可以遵循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第二代便携电话通信用的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个人数字蜂窝)、第2.5代便携电话通信用的IS-95B(CdmaOne)、第三代便携电话通信用的IMT2000(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等标准。无线基站52经由例如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和/或包交换数据网(PSDN)、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络)或因特网等的网络50将该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9)。其中,发送受电信息的网络50也可以是与传送送电信息的网络50不同的网络。
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基于接收到的订户a、b的识别信息、送电信息及受电信息、数据库106的订户a、b的合同信息,计算受电器230、330所接受的电力量的电费,并对该订户a、b计费(20)。
在图2中,电力供给系统22包括:电力供给服务商的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设置在订户的各供电设备或各住宅内的电力表202、302、402、通信机204、304、404、以及送电器210、310、410。在图2中,希腊字母x1表示有关与电力量计202、302、402、或送电器210、310、410相关的电力使用的订户,希腊字母a、b、c表示有关与受电器230、330、430相关的电力使用的各个订户。与受电有关的电力订户或电力消费者a、b、c在与送电有关的订户x1的可共用的供电设备中,能够由受电器230、330、430分别在各自不同的期间或同时并行地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从送电器210进行受电。此外,送电器210、310、410可以在各自不同的期间或同时并行地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向受电器230、330、430中的某一个进行送电。
例如,送电器210在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通过无线通信交换与订户x1、a、b、c和受电器230、330、430的识别信息(ID)、以及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等有关的信息(4~8)。接着,送电器210在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无线收发并监视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并且基于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以无线电力供给方式向受电器230、330、430输送电力(9~15)。
送电器210当送电结束时,向通信机204供给送电信息(16)。送电信息例如包含与送电器210的订户x1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430的订户a、b、c的识别信息、送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多个受电器同时接受所输送的电力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所采用的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以及送电量有关的信息。送电信息也可以包含与受电器230、330、430的受电量、多个送电器同时送电的开始及结束时刻有关的信息。通信机204将该订户x1的识别信息、总供给电力量或仪表的值、送电信息等保存在其存储器(未图示)中。通信机204经由网络50将该订户x1的识别信息、总供给电力量、送电信息等发送给电力供给服务商的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7)。
另一方面,受电器230、330、430当受电结束时,例如在移动通信网的无线通信线路或信道上,经由无线基站(AP)52将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8)。受电信息例如包含送电器210的订户x1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430的订户a、b、c的识别信息、受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多个送电器同时送电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送电条件、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以及受电量等。无线基站52经由网络50将该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9)。其中,发送受电信息的网络50也可以是与传送送电信息的网络50不同的网络。图2的系统22的其他动作及步骤与图1的系统20的动作及步骤相同。
图3示出了图1及图2的送电器210、310及410的各个概略结构的例子。
送电器210、310及410分别包括控制部212、存储器或存储部213、调制部或振荡部(MOD)214、放大器215、送电部220以及温度传感器228。送电器210、310及410分别还包括操作用的键盘216、显示部217、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收发机(TX/RX)218以及接口(IF)219。控制部212与要素213~220、228连接,向要素213~220、228供给控制信号,与要素213~220、228之间进行信息以及数据的收发。控制部212既可以是专用的处理器,也可以是按照保存在存储器213中的程序进行动作的例如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那样的处理器。
送电部220包括送电用的电力供给部或电路222以及送电谐振线圈226。送电部20中的电力供给部222经由放大器215与调制部214连接,优选电力供给部222包含电力供给线圈或电磁感应线圈224。调制部214连接在与订户a、b、x1的供电设备的电力布线结合的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收发机218例如是遵循蓝牙标准或无线LAN标准那样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收发机,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接口219形成与通信机204、304之间的接口。
存储器213保存与送电器210、310、410的订户a、b、x1的识别信息、送电器210、310、410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430的订户a、b、c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430的识别信息有关的送电信息。此外,存储器213能够保存与送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多个受电器同时接受所输送的电力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送电条件、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送电量、受电量等有关的送电信息以及其他信息。通信机204、304、404能够从电力表202、302、送电器210、310、410(存储器213)和/或自身的存储器取得订户a、b、x1的识别信息、送电器210、310、410的识别信息。
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定期发送询问信号并接收响应,由此检测受电器230、330或430的存在及不存在,并进行认证。控制部212还经由收发机218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收发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并基于该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控制调制部214、放大器215以及送电部220,以使得通过无线送电方式向受电器230、330、430传送电力。
控制部212周期性地取得用于对送电谐振线圈226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28的温度,判断该温度是否超过阈值,即正常还是异常。可以在该温度超过阈值而表示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12判断为送电停止,通过显示部217产生警报,停止调制部214、放大器215以及送电部220的动作。温度传感器228例如可以是使用了热电偶和电压测定的温度检测器。
显示部217包括显示器和/或扬声器。控制部22在显示部217上可视显示或可听显示送电谐振线圈226的电力供给状态。电力供给状态例如可以是控制部22的认证中、收发机218的通信建立中、通信建立、送电部220的送电准备完了状态、非送电状态、送电状态、异常、警报、正常、送电结束。
控制部212使用与送电部220连接的电压计(V)以及电流计(I)检测向送电部22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以及电流来测定功率,针对时间对该功率进行积分来求出电力量,并保存在存储器213中。控制部212经由接口219向通信机204、304供给送电信息。
图4示出了图1及图2的受电器230、330、430各自的概略结构的例子。
受电器230、330及430分别包括控制部232、存储器或存储部233、整流部235、受电部240以及温度传感器248。受电器230、330及430分别还包括操作用的键盘236、显示部237、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收发机(TX/RX)238、移动通信用的收发机(TX/RX)239以及受电部240。控制部232与要素233~240连接,向要素233~240供给控制信号,控制部232与要素233~240之间进行信息以及数据的收发。控制部232既可以是专用的处理器,也可以是按照保存在存储器233中的程序进行动作的例如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那样的处理器。
受电部240包括受电谐振线圈246以及电力取出用的电力取出部或电路242。在受电部240中,电力取出部242优选包括从受电谐振线圈246取出电力的电力取出线圈或电磁感应线圈,将从受电谐振线圈246取出的电力作为交流电流供给至整流部235。整流部235也可以包括整流器以及平滑器。整流部235与使用或消费电力的装置260、360或460连接。
装置260、360或460包括用于实现各个功能的电气电路,进而,也可以包括充电电路262以及充电电池264。整流部235与装置260、360或460的充电电路262和/或电气电路结合。充电电路262向充电电池264供给直流电压。充电电池264向该电气电路供给直流电压。
收发机218是遵循例如蓝牙标准或无线LAN标准那样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收发机,与送电器210、310、4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收发机239与无线基站5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存储器313保存与受电器230、330、430的订户a、b、c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330、430的识别信息、送电器210、310、410的订户a、b、x1的识别信息、送电器210、310、410的识别信息有关的送电信息。此外,存储器313能够保存与送电开始及结束时刻、多个受电器同时受电的开始及结束时刻、各时间期间中的送电条件、受电条件、送电状态及受电状态、送电量、受电量等有关的受电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从送电器210、310或410接受包含识别信息的询问信号,向送电器210、310或410发送包含受电器230、330或430的识别信息的响应来进行认证。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与送电器210、310、410之间收发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并基于该送电条件及受电条件,控制受电部240以及整流部235,以通过无线送电方式从送电器210、310接受电力。
控制部232周期性地取得对受电谐振线圈246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48的温度,判断该温度是否超过阈值,即正常还是异常。可以在温度传感器248的温度超过阈值而表示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32判断为受电停止,通过显示部237产生警报,停止整流部235以及受电部240的动作。温度传感器248例如可以是使用了热电偶和电压测定的温度检测器。
显示部237包括显示器和/或扬声器。控制部232在显示部237上可视显示或可听显示受电谐振线圈246的电力供给状态。电力供给状态例如可以是收发机238的接收准备完了状态、通信建立中、通信建立、受电部240的受电准备完了状态、非受电状态、受电状态、异常、警报、正常、受电结束。
控制部232使用与受电部240连接的电压计(V)以及电流计(I)检测从受电部240供给的电力的电压(V)以及电流(I)来测定功率,针对时间对该功率进行积分求出电力量,并保存在存储器233中。控制部232向收发机239供给受电信息。收发机239在无线通信线路或信道上经由无线基站(AP)52将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
在图3及图4中,在规定的距离范围内在送电谐振线圈226与受电谐振线圈246之间形成基于磁共振的磁场耦合或耦合磁场30。送电谐振线圈226的谐振频率ft和受电谐振线圈246的谐振频率ft相同或实质上相同。送电谐振线圈226能够通过基于磁共振的耦合,将电磁能或电力传送给受电谐振线圈246。对基于磁共振的耦合而言,即使送电谐振线圈226与受电谐振线圈246之间的距离比产生电磁感应的距离长,也是有效的。
谐振频率ft、fr实质上相同的范围只要是实现比电磁感应高的传送效率的频率范围即可,例如可以是谐振点的Q值成为最大值的一半的频率范围。
送电谐振线圈226例如可以是由铜形成的直径为5~20cm的螺旋型线圈。受电谐振线圈246例如可以是由铜形成的最大径为1~4cm的卷绕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长方形)的螺旋型线圈。送电谐振线圈226与受电谐振线圈246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是2~40cm。谐振频率ft、fr例如可以是5~20MHz。
送电谐振线圈226和受电谐振线圈246分别例如由一个线圈形成,具有满足谐振条件的电感L以及电容C。电容C能够由送电谐振线圈226或受电谐振线圈246的杂散电容形成。电容C能够通过与送电谐振线圈226或受电谐振线圈246耦合的电容器的电容来调整。能够通过对电感L以及容量C进行调整,来选择或改变送电谐振线圈226的谐振频率ft和受电谐振线圈246的谐振频率fr。
送电谐振线圈226和受电谐振线圈246各自的阻抗Z由下式表示。
Z=R+i(ωL-1/ωC)
这里,R表示送电谐振线圈226或受电谐振线圈246的内部电阻和/或电容器的内部电阻的合成电阻,ω表示角频率或角速度。
送电谐振线圈226和受电谐振线圈246各自的LC谐振频率f(Hz)=ω/2π由下式表示。
f=1/(2π(LC)1/2
为了提高Q值(=1/R×(L/C)1/2),电力供给部222也可以不直接连接于送电谐振线圈226。表示谐振的锐度的Q值由线圈及电容器的电阻和放射电阻决定,它们的合成电阻值R越小,则Q值具有越大的值。
当使满足谐振条件(ft=fr)的送电谐振线圈226和受电谐振线圈246接近时,受电谐振线圈246与由送电谐振线圈226形成的磁场30共振而产生交流电流。
在送电部220中,调制部214以及放大器215向电力供给线圈224供给电力。调制部214以及放大器215例如以用于磁共振的谐振频率ft直接或间接地向电力供给线圈224供给电力。调制部214的频率可以是与送电谐振线圈226的谐振频率ft不同的频率。
电力供给线圈224可以将从调制部214以及放大器215供给的电力通过电磁感应供给至送电谐振线圈226。在该情况下,送电谐振线圈226和电力供给线圈224配置成能够通过电磁感应来供给电力的近距离,不需要考虑电力供给线圈224的谐振频率。
这样,送电谐振线圈226通过磁共振高效率地向受电谐振线圈246供给电力。
在受电器230、330、430中,受电谐振线圈246通过基于磁共振的磁场耦合,从送电谐振线圈226接受电力。受电谐振线圈246将接受的电力或电流向电力取出部242供给。电力取出部242也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由电力取出线圈244从受电谐振线圈246接受电力。在该情况下,受电谐振线圈246和电力取出线圈244配置成能够通过电磁感应供给电力的近距离,不需要考虑电力取出线圈244的谐振频率。
电力取出部242向作为负载的整流部235供给交流电流。装置260、360、460的充电电路262适合向电池264供给直流电压。电池264供给装置260、360、460中所需的直流电压。
图5A及图5B示出了图1及图2中的用于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多个组的通信机204、304、404之间以及送电器210、310、410、多个受电器230、330、430之间的电力供给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的例子。
参照图5A,在步骤502中,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电力供给服务商从发电厂通过送电线40传送电力,经由电力表202、302、402向各订户a、b、x1的供电设备供给电力(1)。
在步骤512中,电力表202、302、402定期地或周期性地向通信机204、304供给所测定的总供给电力量(2)。在步骤514中,由订户a、b、c、x1操作键盘216来启动送电器230、330、430,并使用从电力表202、302、402供给的电力向送电器210、310、410供给电力(3)。在步骤516中,送电器210、310、410的收发机218以例如1~4秒的周期反复发送包含订户a、b、x1以及送电器210、310、410的识别信息的询问信号,等待接收来自受电器230、330、430的响应(4)。这些识别信息保存在存储器213中。然后,步骤进到图6A或7A的步骤602。
在步骤536中,受电器230、330、430的收发机238从送电器210、310、410接收包含订户a、b、x1以及送电器210、310、410的识别信息的询问信号(5)。受电器230、330、430在控制部232的控制下既可以总是处于接收以及受电准备完了状态,或也可以按照订户a、b、c对受电器230、330、430的键盘236的操作而设定为接收以及受电准备完了状态。
在步骤538中,控制部232响应于该询问信号,判断是否从送电器210、310、410进行受电。若受电器230、330、430处于受电准备完了状态,则控制部232判断为进行受电。在判断为进行受电的情况下,步骤进到图6A或7A的步骤702。在步骤538中判断为未受电或不是受电准备完了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540中,控制部232不响应该询问信号,不进行受电。
图6A及6B示出了图5A的处理步骤之后以及图5B的处理步骤之前的用于送电器210、310、410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的电力供给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的例子。为了说明,假设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进行送电/受电。图6A及6B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还适用于其他送电器310、410、以及受电器330、430。
参照图6A,在步骤702中,受电器230处于受电准备完了状态,其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将包含受电器230的订户a的识别信息和受电器230的识别信息的响应发送给送电器210,由此受电器230与送电器210之间建立通信(6)。
在步骤602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接收订户a和受电器230的识别信息,由此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建立通信(6)。在步骤604中,控制部212判断是否从受电器接收到响应,或是否存在受电器。在判断为未接收到响应或不存在受电器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图5A的步骤516。在判断为接收到响应或存在受电器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06。
在步骤606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判断与受电器230之间是否建立了通信。在判断为通信没有建立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图5A的步骤516。在判断为通信已建立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08。
在步骤608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基于预先保存在存储器213中的受电器230、330、430的订户a、b、c和/或受电器230、330、430的识别信息,进行受电器230的认证(7)。在接收到包含存储器213中没有的识别信息的响应的情况下,控制部212可以经由通信机204访问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数据库106,取得包含与接收到的识别信息(a)对应的识别信息、发送条件以及受信条件等信息在内的订户信息,进行受电器230的认证。在判断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图5A的步骤516。在判断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0。
在步骤620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向受电器230发送保存在存储器213中的送电条件,从受电器230接收受电器230的受电条件(8)。在步骤720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38向送电器210发送保存在存储器233中的受电条件,从送电器210接收送电器210的送电条件(8)。
送电器210的送电条件例如可以包含送电器210的订户a、x1以及送电器210的识别信息。这些识别信息作为与送电条件不同的信息而与送电条件一起被收发。
送电条件例如也可以包含与能够选择的至少一个送电谐振频率ft、送电谐振线圈的外径、送电效率kt的范围(下阈值kth),是否允许多个送电器的同时进行送电或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有关的信息。阈值kth例如可以是60~80%范围内的某值。该送电条件还可以包含与送电电压(V)的范围、送电电力(W)的范围、最大的送电量或受电量(Wh)、可允许的送电或受电的时间长度(秒)等有关的信息。该送电条件还可以包含与如下有关的信息:在当前时刻是否正在向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中;是否要开始向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或者,当前的送电对象的受电器是否允许同时送电。
送电效率kt表示送电器210、310或410的、对特定的送电对象的受电器的受电电力作出贡献的送电电力量Pt所产生的受电电力量Pr相对于该送电电力量Pt的比例。此时,排除掉对其他送电对象的受电器的受电电力作出贡献的送电电力量。排除掉其他发送源的送电器的送电电力所贡献的受电电力量。
受电器230的受电条件中例如可以包含订户a以及受电器230的识别信息。这些识别信息可以作为与受电条件不同的信息而与受电条件一起被收发。
受电条件中例如可以包含与能够选择的至少一个受电谐振频率fr、受电谐振线圈的外径、可允许的受电效率kr的范围(下阈值kth)、是否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或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有关的信息。该受电条件中还可以包含与受电电压(V)的范围、受电电力(W)的范围、最大的受电量(Wh)、可允许的受电的时间长度(秒)等有关的信息。该受电条件中还可以包含与如下有关的信息:在当前时刻是否正在从其他送电器进行受电中;是否要开始从其他送电器进行受电;当前的送电源的送电器是否允许同时受电等。在受电器230当前正处于从其他送电器(例如310)进行受电中的情况下,作为受电条件可以包含来自该送电器(310)的送电电力、当前的受电电力以及受电效率(kr)。
受电效率kr表示受电器230、330或430中的、由对受电电力作出贡献的特定的送电源的送电电力量Pt所产生的受电电力量Pr相对于该送电电力量Pt的比例。排除其他发送源的送电器的送电电力所作出贡献的受电电力量。排除对其他送电对象的受电器的受电电力作出贡献的送电电力量。
在步骤621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判断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是否匹配或一致。在判断为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2。在判断为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图6B的步骤640。在步骤721中,控制部232判断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是否匹配或一致。在判断为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22。在判断为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图6B的步骤741。
例如,在能够判断为送电谐振频率ft中的某一个与受电谐振频率fr中的某一个实质上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关于谐振频率匹配。例如,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不匹配。例如,在允许送电器210的订户a和受电器430的订户c的组合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关于送电器和受电器的订户的组合匹配。例如,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不匹配。
例如,在送电器210和受电器230双方允许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关于同时受电匹配。例如,在送电器210允许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受电器230不允许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送电器210正在向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中或要进行送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不匹配。例如,也可以在送电器210允许多个受电器的同时进行受电、受电器230不允许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但送电器210不是正在向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中且也没有要进行送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匹配。在该情况下,其后即使其他受电器(330)要从送电器210同时进行受电,在送电器210与其他受电器(330)之间,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也不匹配。
例如,在送电器210和受电器230双方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关于同时受电匹配。例如,在受电器230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送电器210不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受电器230正在从其他送电器进行受电中或要进行受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不匹配。例如,在受电器230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送电器210不允许多个送电器同时进行送电,但受电器230不是正在从其他送电器进行受电中也没有要进行受电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匹配。在该情况下,其后即使其他送电器(310)要向受电器230同时进行送电,在受电器230与其他送电器(310)之间,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也不匹配。
在步骤622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向受电器230发送表示进行临时送电的信息。接着,控制部212启动调制部214、放大器216以及送电谐振线圈226,对频率以及电平进行调整后向电力供给部222供给电力,并经由送电谐振线圈226临时或暂时传送电力(9)。控制部212测定对电力供给部222供给的电压以及电流而求出送电电力。在步骤722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从送电器210接收表示进行临时送电的信息。控制部232响应于该接收,启动整流部236以及受电谐振线圈246,对频率进行调整后经由受电谐振线圈246从电力取出部242取出电力,临时或暂时接受电力(9)。控制部232测定从电力取出部242供给的电压以及电流而求出受电电力。
参照图6B,在步骤624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将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发送给受电器230,从受电器230接收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10)。在步骤724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将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发送给送电器210,从送电器210接收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10)。
送电器210的送电状态包含当前的送电电力(合计)、向同时送电前的发送目的地(通信对方)的受电器进行送电的电力、向同时送电前的不是发送目的地的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的电力及其受电电力。此外,送电状态也可以包含向发送目的地的受电器进行送电的当前的(推定)送电电力、向不是发送目的地的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的当前的(推定)送电电力、向发送目的地的受电器进行送电的送电电力量Pt的当前的(推定)送电效率kt。送电状态还可以包含送电器210的合计送电电力Pt所贡献的送电对象的合计(推定)受电电力量相对于该送电器210的合计送电电力Pt的(推定)送电效率kt、向发送目的地以外的受电器进行送电的送电电力量Pt的当前的(推定)送电效率kt。送电状态还可以包含例如送电结束、送电停止以及送电状态的正常性(正常还是异常)的信息。
受电器230的受电状态包含当前的受电电力(合计)、来自同时受电前的发送目的地的送电器的受电电力、来自同时受电前的不是发送目的地的其他送电器的送电电力以及受电电力。此外,受电状态也可以包含来自发送目的地的送电器的当前的(推定)受电电力、来自不是发送目的地的其他送电器的当前的(推定)送电电力以及(推定)受电电力、来自发送目的地的送电器的受电电力量Pr的当前的(推定)送电效率kr。受电状态还可以包含表示正在从同时受电前的不是发送目的地的其他送电器进行受电中的信息。受电状态还可以包含合计受电电力相对于对受电器230的受电电力作出贡献的来自送电源的全部送电器的合计(推定)送电电力量的受电效率kr。受电状态还可以包含例如受电结束、受电停止以及受电状态的正常性(正常还是异常)的信息。
在步骤626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判断送电器210的送电状态以及受电器230的受电状态是否正常。在判断为送电状态以及受电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8。在判断为送电状态或受电状态异常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40。
在步骤726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判断送电器210的送电状态以及受电器230的受电状态是否正常。在判断为送电状态以及受电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28。在判断为送电状态或受电状态异常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41。
关于步骤626及726中的送电状态以及受电状态是否正常,例如可以如以下这样判断。
例如可以是,在送电效率kt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状态异常。
例如可以是,在受电效率kr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受电状态异常。
例如可以是,在针对能够选择的全部谐振频率fr=ft,在多个受电器的同时临时受电中的全部或在后的送电效率kt或受电效率kr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仅是具有低优先级的在后的受电器(例如330)的受电状态异常。在该情况下,例如存在在后的受电器的受电环境不适当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是,在针对能够选择的全部谐振频率ft=fr,在多个送电器的同时临时送电中的全部或在后的送电的送电效率kt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仅是具有低优先级的在后的送电器(例如310)的送电状态异常。例如,在两个送电器210、310的送电磁场的相位相互反相的情况下,存在在临时送电中全部的或各个送电器的送电效率kt大幅降低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是,在温度传感器228或248的温度超过阈值并上升的情况下,判断为送电状态或受电状态异常。
在步骤628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发送表示送电的开始或继续的信息,进而,也可以发送表示所选择的受电谐振频率fr的信息。控制部212根据需要控制调制部214、放大器215、送电部220,调整送电谐振线圈226的送电谐振频率ft,开始向受电器230送电或继续送电(11)。在步骤728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接收表示送电开始或继续的信息、表示受电谐振频率fr的信息,并根据需要控制受电部240以及整流部235以使得接受输送来的电力,开始或继续受电(11)。控制部232可以按照接收到的表示受电谐振频率fr的信息,调整受电谐振线圈246的受电谐振频率fr。
在步骤630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将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发送给受电器230,从受电器230接收上述的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12)。在步骤730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将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发送给送电器210,从送电器210接收上述的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12)。
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在步骤628或630中,还可以为了认证而经由收发机218向受电器230发送送电器210的订户a以及送电器210的识别信息,经由收发机218从受电器230接收用于认证的识别信息,进行受电器230的认证。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在步骤728或730中,还可以为了认证而经由收发机238向送电器210发送受电器230的订户a以及受电器230的识别信息,经由收发机238从送电器210接收用于认证的识别信息,进行送电器210的认证。
在步骤636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基于送电状态信息、受电状态以及认证结果,判断是否能够进行从送电器210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或是否能够通过受电器230进行受电。在判断为不能的情况下,步骤前进到步骤640。在判断为能够的情况下,控制部212在步骤638中判断是否结束送电。
在步骤638中判断为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步骤628。在步骤638中判断为结束送电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40。在步骤640中,控制部212将调制部214以及放大器215控制为停止而停止送电(14)。
在步骤740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判断是否停止受电。在判断为停止受电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41。在判断为未停止受电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步骤728。在步骤741中,控制部232将受电部240以及整流部236控制为停止而结束受电(14)。
在步骤636中判断为不能受电的例如是如下情况。例如是步骤628中的送电状态以及受电状态如上述那样不正常的情况、受电器230的认证失败的情况、超过阈值时间(例如,2秒)也未能接收到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的情况。
例如可以是,在送电效率kt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发送状态异常而判断为不能受电。
例如可以是,在通过多个受电器同时受电中的全部的或在后的送电的送电效率kt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仅是具有低优先级的在后的受电器(例如330)的受电状态异常而不能进行受电。
在步骤638中,判断为结束送电的情况例如是如下情况。例如,送电器210的用户操作送电器210的键盘216而停止了送电的情况、送电器210从受电器230接收到表示受电停止的信息的情况。
在步骤740中判断为结束受电的情况例如是如下情况。
例如,在步骤728中的送电状态以及受电状态为如上所述的不正常的情况、送电器210的认证失败的情况、超过阈值时间(例如2秒)也没有接收到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的情况、装置260的受电或电池充电结束的情况。此外,例如是受电器230的用户操作受电器230的键盘而停止了受电的情况、受电器230从送电器210接收到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的情况。
例如可以是,在受电效率kr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受电状态异常而判断为受电停止。
例如可以是,在多个送电器的同时送电中的全部的或在后的送电效率kt或受电效率kr为阈值kth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仅是来自具有低优先级的在后的送电器(例如,310)的受电状态异常而判断为停止从该送电器的受电。在该情况下,仅停止从该送电器(310)的送电即可。
例如可以是,在送电及受电开始后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变得不匹配的情况下,送电状态或受电状态被判断为异常而停止送电。
受电器230即使在从发送目的地的送电器210接收到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的情况下,在从其他送电器(310)继续受电时,也继续从其他送电器(310)进行受电。送电器210即使在从通信目的地的受电器230接收到表示受电停止的信息的情况下,在继续向其他受电器(330)进行送电时,也继续向其他受电器(330)进行送电。
在步骤644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结束经由收发机218的通信。收发机218也可以对受电器230通知通信结束。在步骤744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结束经由收发机238的通信。收发机238也可以对送电器210通知通信结束。
然后,送电器210中,步骤返回到图5A的步骤516,同时进到图5B的步骤522。在受电器230中,步骤进到图5B的步骤546。
参照图5B,在步骤522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经由接口219向通信机204供给包含送电器210的订户a、x1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的订户a的识别信息、各时间期间的送电量等的送电信息(16)。送电信息是保存在存储器213中的信息。通信机204将该送电信息保存在其存储器中。
在步骤524中,通信机204经由网络50将保存在其存储器中的与电力表202有关的订户a或x1的识别信息、测定时刻的电力表202的总供给电力量、以及送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7)。送电器210还可以经由通信机204以及网络50将在步骤630中接收到的受电器230的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通过由送电器210将受电器230的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在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中能够验证由受电器230发送的受电信息的正确性。
然后,步骤返回到图5A的步骤512或516。
在步骤514中,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处理器102从通信机204接收电力表202的订户a或x1的识别信息、电力表202的总供给电力量以及送电信息,并保存在存储装置104中。
在步骤546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9、无线基站52以及网络50将包含送电器210的订户a或x1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的订户a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的识别信息、受电量等的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18)。
通过由受电器230将该受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能够发送正确的受电器230的受电信息,受电器230的用户能够确认受电信息的发送。此外,由此,在仅由送电器210发送受电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例如在受电器230与送电器210之间的无线通信中断或没有正常结束等时有可能发生的受电信息的错误。
受电器230还可以经由无线基站52以及网络50将在步骤730中接收到的送电器210的送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通过由受电器230将该送电信息发送给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在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中能够验证由送电器210发送的送电信息的正确性。
然后,步骤也可以返回到图5A的步骤536。
在步骤516中,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处理器102经由网络50从受电器330接收受电信息,并保存在存储装置104中(19)。
在步骤518中,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处理器102从存储装置取出送电器210的订户a、x1的识别信息、受电器230的订户a的识别信息和包括送电量的送电信息、以及包含受电量的受电信息。处理器102基于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的送电量以及受电量,计算针对适用于受电器230的受电量的电费,对受电器230的订户计费(20)。
图6A及6B的处理以及通信步骤也可以适用于多个送电器210、310、410与多个受电器230、330、430之间的任意组合的送电。多个送电器210、310、410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向一个以上的受电器230、330或430同时送电。此外,多个受电器230、330、430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一个以上的送电器210、310或410同时进行受电。
例如,假设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在图6A的步骤608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成功认证了其他受电器330。在该情况下,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在步骤621中针对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判断条件是否关于同时受电匹配,进而针对送电器210与受电器3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判断条件是否关于同时受电匹配。在判断为这些条件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2。在判断为这些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40。在图6B的步骤640中,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将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发送给其他受电器330。当受电器3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接收到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时,在步骤740中判断为受电停止。
例如,假设受电器230在通过第一线程从送电器210进行受电的期间,在图6A的步骤608中,由其他送电器310通过第二线程认证成功。在该情况下,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在步骤721中,判断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是否关于同时送电匹配,进而判断送电器310与受电器2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关于同时送电是否匹配。在判断为这些条件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22。在判断为这些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741。在图6B的步骤741中,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将表示受电结束的信息发送给其他送电器310。当送电器310的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接收到表示受电结束的信息时,在步骤638中,判断为送电结束。
图7A及7B示出了图5A的处理步骤之后以及图5B的处理步骤之前的用于送电器210、310、410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的电力供给的其他处理步骤的例子。为了说明,假设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进行送电以及受电。图7A及7B的处理步骤还适用于其他送电器310、410、以及受电器330、430。
参照图7A,步骤602~608以及步骤702与图6A的步骤相同。
在步骤610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判断送电器210是否是正在向其他受电器(例如330)送电中或要进行送电。在判断为不是正在向其他受电器送电中、也没有要进行送电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0。在判断为正在向其他受电器送电中或要进行送电的情况下,在步骤612中,控制部212经由收发机218将表示同时受电的信息发送给受电器230(8t)。然后,步骤进到步骤620。在发送了表示同时受电的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712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经由收发机238接收表示通过送电器210同时受电的信息(8t)。然后,步骤进到步骤720。
步骤620~622及720~722与图6A的步骤相同。在步骤621及721中,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关于是否允许同时受电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图6B的步骤640及步骤741。在该情况下,受电器230不进行受电而受电结束。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关于是否允许同时受电相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22及722。就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是否允许同时受电而言,即使受电器230的受电条件允许同时受电,但若通过在前的其他受电器(330)进行受电具有更高优先级而其他受电器(330)的受电条件不允许同时受电,则条件不匹配,拒绝或停止通过在后的受电器230的受电。
参照图7B,步骤624~630、及步骤724~730与图6B的步骤相同。
在步骤632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在由送电器210正在向受电器210的进行送电中,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过其他受电器(例如,330)进行的其他受电开始或结束。通过在送电器210成功认证了其他受电器(330)之后,判断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以及送电器210与受电器3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有其他受电器(330)开始进行受电。此外,在受电器230及330从送电器210同时受电的期间,通过其他受电器330的受电结束了的(步骤740)情况下,判断为通过其他受电器的其他受电结束。在判断为通过其他受电器330的受电开始或结束的情况下,步骤返回到步骤622。
关于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是否允许同时受电,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受电器3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匹配且能够同时受电的情况下,步骤也返回到图7A的步骤622。由此,在步骤622及722中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开始进行临时送电以及进行临时受电。
作为代替方式,可以在步骤632为肯定(YES)分支后,步骤返回到步骤612。在该情况下,在步骤612中送电器210还向送电器230通知开始或结束同时受电,在送电器210与送电器230之间再次执行步骤620及步骤720。
关于是否有其他受电器330开始进行受电的判断,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受电器330之间的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拒绝或停止通过其他受电器330的受电。此外,在通过在前的受电器230的受电有优先权且不允许同时受电的情况下,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也不匹配,拒绝或停止通过在后的其他受电器330的受电。在判断为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步骤进到步骤636。
步骤636~644以及740~744与图6B的步骤相同。
图8示出了由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进行的计算送电效率K相对于从送电器210、310、410向受电器230、330、430的送电距离D的变化、计算针对基于送电效率k的受电量Pr的电费的方法。
送电效率k由受电量Pr相对于送电量Pt的百分比表示。在图8中,一般而言,随着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之间的送电距离D增大,如实曲线所示,送电效率k逐渐下降。送电量Pt(即100%)与受电量Pr(即k%)之差Pt-Pr(即100-k%)为损失。
该损失量在电力供给公司和受电器230的订户a之间可以以某种比例负担。例如,该损失量可以在电力供给公司和受电器230的订户a之间以p:s=50%:50%的比率负担。或者,该比率例如也可以是p/s>1,以使电力供给公司负担更多。或者,该比率例如也可以是p/s<1,以使订户a负担更多。
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100的处理器102能够通过下式计算针对受电器230的受电量Pr的费用C。
C=Pt×(k+s)%×Y=(Pr×100/k)×(k+s)%×Y。
处理器102能够将该费用计到订户a。这里,Y表示相对于单位电力量Pu的费用或费用率。因而,送电量Pt×p%为电力供给服务商的损失量或负担。比率(k+s)%表示订户a的负担比率。
在从一个送电器210向多个受电器(230、330、430)同时供电的情况下,基于合计受电量Pr,按照各个受电量(Pr1、Pr2、Pr3)对费用进行比例分配。在该情况下,针对受电器230的受电量Pr1的费用C1例如能够通过下式计算。
C1=(Pr×100/k)×(k+s)%×Y×(Pr1/Pr)。
作为代替方式,对于先开始了受电的受电器230,基于同时受电开始前的针对受电量Pr1的送电效率k1,针对同时受电中的实际的受电量Pr1a的费用进行计费;对于同时受电之后开始了受电的受电器330,基于针对剩下的受电量Pr2的推定的送电效率k2,对同时受电中的受电量Pr2的费用进行计费。
例如,关于针对在前的一个受电器230的送电效率k1、针对两个受电器230、330的送电效率k12,在同时受电开始前表示为送电量Pt1=Pr1×100/k1,因此针对同时受电中的受电器230的受电量Pr1a的费用C1由下式表示。
C1=Pt1a×(k1+s)%×Y
=(Pr1a×100/k1)×(k1+s)%×Y。
这里,Pt1a表示对受电量Pr1a作出贡献的推定送电量。
在该情况下,针对同时受电中的受电器330的受电量Pr2的费用C2是针对整体的受电量Pr的费用C与针对受电量Pr1a的费用C1的差额,例如由下式表示。
C2=Pt2×(k2+s2)%×Y=Pt×(k12+s)%×Y-(Pr1a×100/k1)×(k1+s)%×Y=((Pr1a+Pr2)×100/k12)×(k12+s)%×Y-(Pr1a×100/k1)×(k1+s)%×Y。
这里,s2表示针对送电损失量的受电量Pr2的推定负担率。
作为代替方式,也可以由电力服务商基于对同时受信开始前的受电器230的送电量的送电效率k1,以相同的费用率计费。在该情况下,基于合计送电量Pt,针对同时受电中的受电器330的受电量Pr2的费用C2例如由下式表示。
C2=Pt2×(k2+s2)%×Y=(Pt-Pt1)×(k1+s)%×Y=((Pr1a+Pr2)×100/k12-Pr1×100/k1)×(k1+s)%×Y。
在从多个送电器(210、310、410)向一个受电器230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合计送电量Pt以及合计受电量Pr,按照各个送电量(Pt1、Pt2、Pt3)对费用进行比例分配,来分别计算各个受电的费用。在该情况下,针对受电量Pr1的费用C1例如能够由下式计算。
C1=Pt×(k+s)%×Y×(Pt1/Pt)=(Pr×100/k)×(k+s)%×Y×(Pt1/Pt)。
在该情况下,来自送电器210的推定受电量Pr1例如由下式表示。
Pr1=Pr×(Pt1/Pt)
作为代替方式,对于先开始了送电的送电器210,基于同时送电开始时的针对送电量Pt1的送电效率k,对同时送电中的针对实际送电量Pt1a的费用进行计费;对于同时送电之后开始进行送电的送电器310,基于针对剩下的送电量Pt2的推定的送电效率k2来计费。
例如,关于针对在前的一个送电器210的送电效率k1、针对两个送电器210、310的送电效率k12,在同时送电开始前成为Pt1=Pr1×100/k1,因此针对与同时送电中的送电器210的送电量Pt1a对应的推定受电量Pr1的费用C1由下式表示。
C1=Pt1a×(k1+s)%×Y。
在该情况下,针对与同时送电中的送电器310的送电量Pt2对应的推定受电量Pr2的费用C2是针对整体的送电量Pt的费用C与针对送电量Pt1a的费用C1的差额,例如由下式表示。
C2=Pt2×(k2+s2)%×Y=Pt×(k12+s)%×Y-Pt1a×(k1+s)%×Y=Pt×(k12+s)%×Y-(Pr1a×100/k1)×(k1+s)%×Y
这里,s2表示针对送电损失量的送电量Pt2的推定负担率。
作为代替方式,电力服务商能够基于同时送电开始前的送电器210的送电量的送电效率k1,以相同的费用率计费。在该情况下,基于合计送电量Pt,针对同时送电中的送电器310的送电量Pt2的费用C2例如由下式表示。
C2=Pt2×(k2+s2)%×Y=(Pt-Pt1)×(k1+s)%×Y。
在多个送电器分别向多个受电器同时送电并且多个受电器分别从多个送电器同时受电的情况下,基于多个送电器的合计送电量(Pt=Pt1+Pt2+……)和多个受电器的合计受电量(Pr=Pr1+Pr2+……),以比例分配推定各送电量(Pt1,Pt2,……)和各受电量(Pr1,Pr2,……)。作为代替方式,对各一个送电器与各一个受电器之间的同时送电以及同时受电的开始和结束的步骤进行分析,将同时送电或受电开始前的费用计到在前的受电器,将同时送电中的费用与同时送电或受电开始前的费用的差额计费到在后的受电器。
图9A及9B示出了关于不同的电谐振频率以及受电谐振频率f=F1、F2的、送电效率k相对于送电距离D的变化的例子。
在送电距离D=d1时,图9A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1的送电效率k比图9B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2的送电效率k高。在距离D=d2时,图9A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1的送电效率k比图9B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2的送电效率k低一些。在距离D=d3时,图9A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1的送电效率k远低于比图9B中的针对谐振频率F2的送电效率k。
因而,在图6A及7A的步骤622中,送电器210的控制部212在不同的时间期间将不同的多个谐振频率ft=fr=F1、F2、F3的值依次发送给受电器230。可以设置能够选择的不同的谐振频率ft=fr的数的时间期间,或也可以设置代表性的谐振频率ft=fr的数的时间期间来针对相邻的频率之间的频率插补送电效率k。在图6A及7A的步骤722中,受电器230的控制部232在第一及第二时间期间依次从送电器210接收各自不同的多个谐振频率ft=fr=F1、F2、F3的值。
在第一时间期间中,送电器210将送电谐振线圈226调整为送电谐振频率ft=F1,经由送电部220进行临时送电。在第一时间期间中,送电器230将受电谐振线圈246调整为受电谐振频率fr=F1,经由受电部240进行临时受电。
在第二时间期间中,送电器210将送电谐振线圈226调整为送电谐振频率ft=F2,经由送电部220进行临时送电。在第二时间期间中,受电器230将受电谐振线圈246调整为受电谐振频率fr=F2,经由受电部240进行临时受电。
在第三时间期间中,送电器210将送电谐振线圈226调整为送电谐振频率ft=F3,经由送电部220进行临时送电。在第三时间期间中,受电器230将受电谐振线圈246调整为受电谐振频率fr=F3,经由受电部240进行临时受电。
但是,也可以是,在多个受电器中有优先级高的受电器的情况,例如先开始进行受电的受电器(例如230)具有较高的优先级的情况下,送电器210在步骤622中仅将向在前的受电器(230)的送电的谐振频率发送给在后的受电器(330),仅在该谐振频率下进行临时送电。
在步骤724中,受电器230将第一及第二时间期间的各受电量发送给送电器210。在步骤624中,送电器210从受电器230接收各时间期间的各受电量。送电器210(控制部212)针对送电谐振频率ft=fr=F1、F2、F3,基于各自的送电量和受电量计算送电效率k,排除产生阈值以下的送电效率k的送电谐振频率ft,选择产生较高的送电效率k的送电谐振频率ft=fr。
在步骤622中,送电器210同时对多个受电器230、330、430进行临时送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产生这些受电器230、330、430的合计受电量相对于送电器210的合计送电量的最高的送电效率k的送电以及受电谐振频率ft、fr。
在步骤628中,送电器210发送表示送电开始的信息,例如发送表示受电谐振频率fr=F1的信息,开始进行送电。在步骤728中,受电器230接收表示送电开始的信息,例如接收表示受电谐振频率fr=F1的信息,开始进行受电。
图10示出了在图1或图2中按照图6A及6B或图7A及7B的处理步骤向从一个送电器210或310向同时受电的受电器230、330、430中的某一个送电的情况的送电步骤的例子。为了说明,假设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330、430之间进行送电以及受电。
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图5A的步骤516,发送询问信号。在步骤536(图5A)中,受电器230从送电器2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802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在该期间,受电器230执行步骤902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
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516(图5A),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330在步骤536(图5A)中,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812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在该期间,受电器330执行步骤912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因而,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二线程向受电器330进行送电。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640(图6B或7B),对受电器2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或7B)中,受电器2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或7B)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结束与受电器230的无线通信。在步骤744(图6B或7B)中,受电器2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无线通信。
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二线程向受电器3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三线程执行图5A的步骤516,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430在步骤536中,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三线程执行步骤822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在该期间,受电器430执行步骤922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或图7A及7B)。因而,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二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三线程向受电器330进行送电。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图6B或7B的步骤640,对受电器3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或7B)中,受电器3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进行受电。在步骤644(图6B或图7B)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结束与电器330的无线通信。在步骤744(图6B或图7B)中,受电器3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无线通信。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三线程执行步骤640(图6B或图7B),对受电器4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或图7B)中,受电器4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进行受电。在步骤644(图6B或图7B)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三线程结束与受电器430的无线通信。在步骤744(图6B或图7B)中,受电器4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无线通信。
图11示出了在图1或图2中按照图7A及7B的处理步骤从一个送电器210或310向同时受电的两个受电器230、330进行送电的情况的其他送电步骤的例子。为了说明,假设在送电器210与受电器230、330之间进行送电以及受电。
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图5A的步骤516,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230在步骤536中,从送电器2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802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7A及7B),在该期间,受电器230执行步骤902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7A及7B)。
然后,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516(图5A),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330在步骤536中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862即步骤602~610(图7A)的认证和无线通信建立的处理,在该期间,受电器330执行步骤962即步骤702(图7A)的无线通信建立的处理。
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612(图7A),将表示开始同时受电的信息发送给受电器230。在步骤712(图7A)中,受电器330接收表示开始通过送电器210同时受电的信息。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620(图7A),将送电条件发送给受电器330,从受电器330接收受电条件。受电器330执行步骤720,将受电条件发送给送电器210,从送电器210接收送电条件。
送电器210通过第一及第二线程执行步骤872中的步骤622(图7A),送电器210向受电器230发送表示进行临时送电的信息,经由送电谐振线圈226临时或暂时传送电力。在步骤972及982中的步骤722(图7B)中,受电器230、330分别从送电器210接收表示进行临时送电的信息,经由受电谐振线圈246取出电力并临时或暂时接受电力。
送电器210通过第一及第二线程执行步骤872中的步骤624(图7B),送电器210将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发送给受电器230、330,从受电器230、330接收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在步骤972及982中的步骤724(图7B)中,受电器230、330分别向送电器210发送有关受电状态的信息,从送电器210接收有关送电状态的信息。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及第二线程反复执行步骤872即步骤622~638(图7B)的送电和认证的处理,在该期间,受电器230及330反复执行步骤972及982即步骤722~740(图7B)的受电处理。
因而,送电器210在通过第一线程向受电器230进行送电的期间,通过第二线程向受电器330进行送电。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640(图7B),对受电器3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7B)中,受电器3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7B)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结束与受电器330的无线通信。在步骤744(图7B)中,受电器3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无线通信。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804即步骤622~638(图7B)的送电和认证的处理。在该期间,受电器230执行步骤904即步骤722~740(图7B)的受电处理。在步骤622以及722(图7B)中,送电器210和受电器230再次进行临时送电以及临时受电。
然后,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640(图7B),对受电器2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7B)中,受电器2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7B)中,送电器210通过第一线程结束与受电器2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7B)中,受电器2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通信。
图12A~12C示出了在图2中按照图6A及6B的处理步骤从多个送电器210、310、410中的一个或两个送电器向受电器230、330、430中的某一个进行送电的情况的其他送电步骤的例子。在图12A中,两个送电器210、310向一个受电器230同时送电。
参照图12A,送电器210执行图5A的步骤516,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230通过第一线程执行步骤536,从送电器2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210执行步骤806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在该期间,受电器230执行步骤906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
在受电器230通过第一线程从送电器210进行受电的期间,其他送电器310执行图5A的步骤516,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23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536,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310执行步骤816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在该期间,受电器33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916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由此,进行从两个送电器210、310向受电器230同时送电。
受电器230通过第二线程在步骤916的步骤720(图6A)中向送电器310发送受电条件,该受电条件包含表示当前正在从其他送电器210进行受电中的信息、以及当前的受电谐振频率fr。送电器310在步骤816的步骤621中,判断送电条件与当前的受电条件是否匹配或一致。受电器210通过第二线程执行步骤721(图6A),判断送电条件与当前的受电条件是否匹配或一致。
送电器310在步骤816的步骤626(图6B)中,判断送电器310的送电状态与受电器230的受电状态是否正常。受电器230通过第二线程在步骤916的步骤726(图6B)中判断送电器310的送电状态与受电器230的受电状态是否正常。例如,在两个送电器210及310的耦合磁场的相位不匹配且送电效率k比阈值kth低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停止从送电器310向受电器210进行送电(同时送电)(图6B,步骤640、741)。
在图12A中,假设在送电器210、310和受电器230中,在步骤621及721(图6A)中判断为送电条件与受电条件匹配,在步骤626及726(图6A)中判断为临时送电以及临时受电正常。在该情况下,继续开始步骤628(图6B)中的同时送电以及步骤728(图6B)中的受电。
然后,在进行送电以及进行受电的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受电器230变动而进行送电以及进行受电环境发生变化或受电器430进入送电器310的可送电范围而送电效率kt或受电效率kr下降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进行受电或受电停止(步骤636、638、740)。
因而,送电器310在步骤640(图6B)中,对受电器2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中,受电器230通过第二线程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中,送电器310结束与受电器2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6B)中,受电器230结束与送电器310的通信。然后,从送电器210向受电器230继续进行送电。
参照图12B,接着,送电器310执行步骤516(图5A),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330在步骤536(图5A)中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310执行步骤826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在该期间,受电器330执行步骤926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
然后,送电器310在步骤640(图6B)中,对受电器3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中,受电器3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中,送电器310结束与受电器3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6B)中,受电器330结束与送电器310的通信。
然后,送电器210在步骤640(图6B)中,对受电器2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中,受电器2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中,送电器210结束与受电器2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6B)中,受电器230结束与送电器210的通信。
参照图12C,送电器310执行步骤516(图5A),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430在步骤536(图5A)中,从送电器3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310执行步骤836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在该期间,受电器430执行步骤936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
然后,例如进行送电以及进行受电的环境发生变化而送电效率k下降,由此送电器310在步骤640(图6B)中对受电器4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中,受电器4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中,送电器310结束与受电器4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6B),受电器430结束与送电器310的通信。
接着,送电器410执行步骤516(图5A),发送询问信号。受电器430在步骤536(图5A)中,从送电器410接收询问信号。然后,送电器410执行步骤838即步骤602~638的处理(图6A及6B),在该期间,受电器430执行步骤938即步骤702~740的处理(图6A及6B)。
然后,送电器410在步骤640(图6B)中,对受电器430发送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在步骤741(图6B)中,受电器430响应于接收表示送电停止的信息而结束受电。在步骤644(图6B)中,送电器410结束与受电器430的通信。在步骤744(图6B)中,受电器430结束与送电器410的通信。
在图12A~12C中,也可以与图10A及图10B或图11A及图11B组合起来,多个送电器210、310、410分别向多个受电器230、330、430同时送电,并且多个受电器230、330、430分别从多个送电器210、310、410同时受电。
像这样,根据实施方式,能够基于各个送电条件和受电条件,从任意一个以上的送电器向任意一个以上的受电器送电,此外能够对各个受电器的受电量计算电费。
这里举出的全部的例子以及条件的表现用于帮助读者理解发明者对技术起到促进贡献的发明以及概念,解释为并不是限定为这里具体举出的例子以及条件。此外,说明书中的这样的例子的编排与本发明的优劣无关。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其实施各种变更、替换以及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20、22 电力供给系统
40 送电线
50 网络
202、302 电力表
304、404 通信机
210、310 送电器
230、330 受电器
260、360 使用电力的装置
100 订户信息管理服务器

Claims (12)

1.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送电器,向受电器发送第一识别信息以及送电条件,从受电器接收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受电条件,基于上述送电条件以及上述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向受电器进行送电,并生成表示以无线的方式向受电器进行送电的电力量的送电量信息;
至少一个受电器,从对应的上述送电器接收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条件,向对应的上述送电器发送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受电条件,基于上述送电条件以及上述受电条件,以无线的方式从对应的上述送电器进行受电,并生成表示以无线的方式进行受电的电力量的受电量信息,经由网络发送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受电量信息;以及
信息处理装置,管理对订户的无线供电中的送电量信息以及受电量信息,经由网络接收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量信息,并经由网络接收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受电量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个送电器的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的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上述一个送电器以不同的谐振频率,以无线的方式依次向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进行临时送电,
上述一个送电器在上述临时送电中,从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接收表示将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受电电力包括在内的受电状态的信息,生成上述一个送电器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送电电力,决定作为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上述受电电力相对于上述送电电力的百分比求出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送电效率,基于上述送电效率决定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中的一个谐振频率,将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发送给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以无线的方式向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进行送电,
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接收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并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从上述一个送电器进行受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是多个受电器,
在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的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多个受电器各自的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以不同的谐振频率,以无线的方式依次向同时受电的上述多个受电器进行临时送电,
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在上述临时送电中,从上述多个受电器接收表示将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受电电力包括在内的受电状态的信息,生成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送电电力,决定作为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上述受电电力相对于上述送电电力的百分比求出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送电效率,基于上述送电效率决定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中的一个谐振频率,将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发送给上述多个受电器,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向上述多个受电器进行送电,
上述多个受电器接收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并从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同时进行受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是多个受电器,
在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的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多个受电器各自的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以不同的谐振频率,以无线的方式依次向同时受电的上述多个受电器进行临时送电,
上述一个送电器在上述临时送电中,从上述多个受电器接收表示将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受电电力包含在内的受电状态的信息,生成上述一个送电器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送电电力,决定作为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上述受电电力相对于上述送电电力的百分比求出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下的1组送电效率,在上述1组送电效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使上述多个受电器中的具有低优先级的受电器结束受电,以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再次以无线的方式依次向同时受电的上述多个受电器中的其他受电器进行临时送电,决定能够得到比上述阈值高的送电效率的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中的一个谐振频率,基于上述高的送电效率决定上述不同的谐振频率中的一个谐振频率,将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发送给上述其他受电器,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向上述其他受电器进行送电,
上述其他受电器接收表示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的信息,并以所决定的上述一个谐振频率从上述一个送电器同时进行受电。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基于上述送电量信息和上述受电量信息双方,计算针对上述送电量信息的电力量与上述受电量信息的电力量之间的订户负担比率的值的费用,作为针对与上述第二识别信息有关的上述受电量信息的费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是多个送电器,
就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而言,在上述多个送电器的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的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上述多个送电器同时以无线的方式向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进行临时送电,
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在上述临时送电中,从上述多个送电器接收表示包含送电电力在内的送电状态的信息,生成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的受电电力,决定作为上述受电电力相当于上述送电电力的百分比求出的上述送电效率,在上述送电效率比阈值高的情况下,向上述多个送电器发送表示继续受电或开始受电的信息,从上述多个受电器同时进行受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基于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的送电量信息和上述多个受电器各自的受电量信息,计算针对上述送电量信息的电力量与上述多个受电量信息的电力量之间的各个订户负担比率的值的费用,作为针对上述多个受电器各自的受电量信息的各个费用。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受电器包括第一受电器及第二受电器,
上述送电器具备:
收发部,向上述第一受电器及上述第二受电器发送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条件,从上述第一受电器及上述第二受电器分别接收上述第二识别信息、第三识别信息、作为上述受电条件的第一受电条件及第二受电条件、第一受电电力信息及第二受电电力信息;
送电部,包括送电谐振线圈和对上述送电谐振线圈供给感应电流的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以及
控制部,在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第一受电条件及上述第二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基于上述送电条件、上述第一受电条件及上述第二受电条件,控制上述送电部使得以无线的方式向上述第一受电器及上述第二受电器进行送电,生成上述送电部的送电电力信息以及上述送电量信息,并基于上述送电电力信息以及上述第一受电电力信息及上述第二受电电力信息,控制向上述第二受电器的送电,向通信机供给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上述第三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量信息。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一个送电器包括第一送电器及第二送电器,
上述受电器具备:
第一收发部,从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分别接收上述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三识别信息、第一送电条件及第二送电条件、第一送电电力信息及第二送电电力信息,向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发送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受电条件;
受电部,具有受电谐振线圈以及取出上述受电谐振线圈的感应电流的电力的电力取出部,经由上述受电谐振线圈以无线的方式从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进行受电;
控制部,在上述第一送电条件及上述第二送电条件与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送电条件、上述第二送电条件以及上述受电条件,控制上述受电部使得以无线的方式从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进行受电,并且生成上述受电部的受电电力信息以及上述受电量信息,基于上述第一送电电力信息、上述第二送电电力信息以及上述受电电力信息,控制从上述第二送电器的受电;以及
第二收发部,经由网络发送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受电量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机,该至少一个通信机经由网络发送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量信息。
11.一种送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收发部,向第一受电器及第二受电器发送第一识别信息以及送电条件,从上述第一受电器及上述第二受电器分别接收第二识别信息及第三识别信息、第一受电条件及第二受电条件、第一受电电力信息及第二受电电力信息;
送电部,包括送电谐振线圈以及对上述送电谐振线圈供给感应电流的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以及
控制部,在上述送电条件与上述第一受电条件及上述第二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基于上述送电条件、上述第一受电条件以及上述第二受电条件,控制上述送电部使得以无线的方式向上述第一受电器及上述第二受电器进行送电,并且生成上述送电部的送电电力信息以及表示以无线的方式送电的电力量的送电量信息,基于上述送电电力信息、上述第一受电电力信息及上述第二受电电力信息,控制向上述第二受电器的送电,向通信机供给上述第一识别信息、上述第二识别信息、上述第三识别信息以及上述送电量信息。
12.一种受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收发部,从第一送电器及第二送电器分别接收第一识别信息及第二识别信息、第一送电条件及第二送电条件以及第一受电电力信息及第二受电电力信息,向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发送第三识别信息以及受电条件;
受电部,具有受电谐振线圈以及取出上述受电谐振线圈的感应电流的电力的电力取出部,经由上述受电谐振线圈以无线的方式从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进行受电;
控制部,在上述第一送电条件及上述第二送电条件与上述受电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送电条件、上述第二送电条件以及上述受电条件,控制上述受电部使得以无线的方式从上述第一送电器及上述第二送电器进行受电,并且生成上述受电部的受电电力信息以及表示以无线的方式受电的电力量的受电量信息,基于上述第一送电电力信息、上述第二送电电力信息以及上述受电电力信息,控制从上述第二送电器的受电;以及
第二收发部,经由网络发送上述第三识别信息以及上述受电量信息。
CN201080066098.0A 2010-04-13 2010-04-13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Active CN102823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6562 WO2011128969A1 (ja) 2010-04-13 2010-04-13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送電器、および受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3109A CN102823109A (zh) 2012-12-12
CN102823109B true CN102823109B (zh) 2015-01-28

Family

ID=4479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6098.0A Active CN102823109B (zh) 2010-04-13 2010-04-13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276439B2 (zh)
EP (1) EP2560266B1 (zh)
JP (1) JP5459392B2 (zh)
KR (1) KR101428901B1 (zh)
CN (1) CN102823109B (zh)
BR (1) BR112012025873A2 (zh)
MX (1) MX2012011833A (zh)
WO (1) WO2011128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8637B2 (ja) * 2010-09-02 2014-06-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非接触電力転送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非接触送電装置、非接触受電装置および車両
US9391461B2 (en) * 2011-05-31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harging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harging system
IN2014CN01201A (zh) * 2011-08-16 2015-04-10 Nucleus Scient Inc
KR101338732B1 (ko) * 2011-11-10 2013-1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전송 방법, 무선전력 수신 방법,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정보 수신 방법
EP2783891B1 (en) * 2011-11-25 2019-12-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6088234B2 (ja) * 2011-12-23 2017-03-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受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JP2013158589A (ja) 2012-02-08 2013-08-19 Toshiba Corp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KR101902795B1 (ko) * 2012-02-21 2018-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EP2822146A4 (en) * 2012-02-29 2016-01-06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APPARATUS, ELECTRICITY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JP5885570B2 (ja) * 2012-04-13 201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無線電力伝送装置、無線電力伝送方法、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101844422B1 (ko) * 2012-04-19 201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에너지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무선 에너지 수신 장치
KR101962667B1 (ko) * 2012-07-12 2019-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US9276435B2 (en) 2012-11-02 2016-03-01 Maishi Electronic (Shangha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receiving power
WO2014118895A1 (ja) * 2013-01-29 2014-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受電器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方法
US9667084B2 (en) * 2013-03-13 2017-05-30 Nxp Usa, In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JP2014212662A (ja) 2013-04-19 2014-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BR112014029281B1 (pt) * 2013-08-07 2023-01-3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arelho para um sistema de transferência de energia sem fio e método de operação de um sistema de transferência de energia sem fio incluindo um transmissor de energia e um receptor de energia
JP6300465B2 (ja) * 2013-08-09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受電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59224B2 (en) * 2013-09-12 2015-10-13 Nxp B.V.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3618608B (zh) * 2013-12-02 2017-06-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多负载合法性判定方法
EP3079218A4 (en) * 2013-12-02 2016-10-12 Fujitsu Ltd ENERGY RECEIVING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3812194B (zh) * 2014-02-24 2016-08-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和无线充电装置
JP2015159693A (ja) * 2014-02-25 2015-09-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受電装置
CN103887897A (zh) * 2014-03-10 2014-06-2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供电的冰箱及其工作方法
JP6319667B2 (ja) * 2014-05-09 2018-05-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給電提供方法、課金処理方法、給電システム、給電コントローラ、給電装置、給電制御方法、管理サーバ、電気自動車および課金サーバ
CN104753131B (zh) * 2015-02-16 2016-02-24 郑州携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EP3059832B1 (en) * 2015-02-17 2018-03-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KR20180050601A (ko) * 2015-04-10 2018-05-15 오시아 인크. 무선 전력 전달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소비를 계산하는 기법
US10193397B2 (en) 2015-04-10 2019-01-29 Ossia Inc. Establishing connections with chargers in multi-charger wireless power delivery environments
US9632554B2 (en) 2015-04-10 2017-04-25 Ossia Inc. Calcula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power delivery systems
KR20160144190A (ko) * 2015-06-08 2016-12-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전력 관리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0547216B2 (en) * 2015-12-25 2020-0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feeding system, power feeding method, power 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ower feeding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ower 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
CN108616294A (zh) * 2016-12-27 2018-10-02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及其通信系统及方法
US11277030B2 (en) 2017-03-07 2022-03-15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ES2768084T3 (es) 2017-03-07 2020-06-19 Powermat Tech Ltd Sistema inalámbrico de carga de energía
JP7353178B2 (ja) 2017-03-07 2023-09-29 パワーマ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無線電力充電用のシステム
JP7406376B2 (ja) 2017-03-07 2023-12-27 パワーマ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 無線電力充電用のシステム
US11405873B2 (en) 2017-05-01 2022-08-02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uthent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240005982A (ko) 2017-05-01 2024-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전송시스템에서 인증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6538756B2 (ja) * 2017-05-25 2019-07-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課金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582466B1 (en) 2017-08-24 2021-07-2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19068233A1 (zh) * 2017-10-08 2019-04-11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基于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充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71410A1 (zh) * 2017-10-10 2019-04-1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基于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充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65287A1 (en) * 2018-02-23 2019-08-29 Phion Technologies Llc Transceiver assembly for free space power transf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94009A1 (ja) * 2019-03-22 2020-10-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要素の受電制御方法、及び受電制御装置
US11134141B1 (en) 2019-07-25 2021-09-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shared coil structures
JP7351234B2 (ja) * 2020-02-13 2023-09-27 Tdk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303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波給電装置
CN1585953A (zh) * 2001-09-13 2005-02-23 Abb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电力需求的方法和系统
CN1604437A (zh) * 2003-09-30 2005-04-06 夏普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941536A (zh) * 2005-09-29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电联供设备控制系统以及热电联供设备控制方法
JP2009213295A (ja) * 2008-03-05 2009-09-17 Fujifilm Corp 非接触充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充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7890A (ja) 1995-02-28 1996-09-13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車への非接触式電力供給装置
JP3717420B2 (ja) * 2001-04-27 2005-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コンセント、電力供給ゲート装置、サーバ装置および電力利用管理システム
JP4305147B2 (ja) 2003-11-28 2009-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06353042A (ja) 2005-06-17 2006-12-28 Ntt Docomo Inc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認証課金代行装置、充電システム、送電方法、受電方法、充電方法
US8099140B2 (en) * 2006-11-24 2012-01-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wireless power supply method
US9774086B2 (en) * 2007-03-02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1986303A1 (en) * 2007-04-25 2008-10-29 Sony France S.A. Peer-to-peer transaction-based power supply methods and systems
US8030888B2 (en) * 2007-08-13 2011-10-04 Pandya Ravi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vehicles
KR101502248B1 (ko) * 2007-09-19 2015-03-12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전력 자기 공진기로부터의 전력 수율의 최대화
US8855554B2 (en) * 2008-03-05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aging and details of a wireless power device
JP4544338B2 (ja) * 2008-04-28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4544339B2 (ja) * 2008-04-28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00045114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Sample Alanson P Adap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EP3185432B1 (en) * 2008-09-27 2018-07-11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US8692410B2 (en) * 2008-09-27 2014-04-08 Witricity Corporati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with frequency hopping
US8168930B2 (en) * 2008-09-30 2012-05-01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Beam power for local receiv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3039A (ja) * 1994-09-30 1996-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波給電装置
CN1585953A (zh) * 2001-09-13 2005-02-23 Abb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电力需求的方法和系统
CN1604437A (zh) * 2003-09-30 2005-04-06 夏普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941536A (zh) * 2005-09-29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电联供设备控制系统以及热电联供设备控制方法
JP2009213295A (ja) * 2008-03-05 2009-09-17 Fujifilm Corp 非接触充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充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28901B1 (ko) 2014-08-08
EP2560266A4 (en) 2015-06-03
EP2560266B1 (en) 2018-12-05
BR112012025873A2 (pt) 2016-06-28
JP5459392B2 (ja) 2014-04-02
WO2011128969A1 (ja) 2011-10-20
EP2560266A1 (en) 2013-02-20
KR20120137405A (ko) 2012-12-20
US9276439B2 (en) 2016-03-01
JPWO2011128969A1 (ja) 2013-07-11
MX2012011833A (es) 2013-01-18
US20130026851A1 (en) 2013-01-31
CN102823109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109B (zh) 电力供给系统、送电器及受电器
US10862348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eign material,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therefor
US111778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1376968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US2021030603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190379243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eign material,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for
CN114584633B (zh) 无线电力发送设备和方法及无线电力接收设备和方法
JP5637641B2 (ja) 無線電力充電方法及び装置
US8427100B2 (en)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225195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increased charging efficiency
CN105144544B (zh) 无线电力发射设备及其方法
JP6000131B2 (ja) 移動端末の無線充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移動端末
US20100201310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9509151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282590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for excluding cross-connecte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10103294A (ko) 무선 충전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20110103296A (ko) 전자 기기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25786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087996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uthent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5990890A (zh) 充电中继器以及充电中继方法
US1111489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mproved communication speed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130070450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전력 전송 방법
Gupta et al. System for meter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
CN110518704A (zh) 一种授权式无线输电方法
US202400307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on basis of authent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