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850A -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作业管理装置以及作业管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作业管理装置以及作业管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850A
CN102822850A CN201080065995XA CN201080065995A CN102822850A CN 102822850 A CN102822850 A CN 102822850A CN 201080065995X A CN201080065995X A CN 201080065995XA CN 201080065995 A CN201080065995 A CN 201080065995A CN 102822850 A CN102822850 A CN 102822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ual procedure
time
procedure
job
man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9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2850B (zh
Inventor
饭塚大介
小田琢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2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2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8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51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 G06F11/0754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by exceeding limits
    • G06F11/0757Error or fault detection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by exceeding limits by exceeding a time limit, i.e. time-out, e.g. watchdo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无需使作业者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够检测包含手动过程和自动过程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作业的延迟。根据在管理对象资源上动作的设置工具或设定工具的各种动作来检测与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对应地发生的事件,根据它们的检测时刻计算该手动过程所花费的实际时间。然后,根据手动过程的预定时间和实际时间计算到该时刻为止的手动过程的延迟率,根据考虑了计算出的延迟率的手动过程的推定所需时间和自动过程的所需时间,推定未完成的作业过程的结束时刻,判定作业是否会在预定的期限内结束。

Description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作业管理装置以及作业管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作业的延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运用包含服务器、网络、存储装置这样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资源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时,需要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等增设或者更新IT资源的结构变更作业。
该结构变更作业由一个以上的作业过程(procedure)构成。例如,将IT资源搬入预定的场所来设置,连结电源电缆或网络电缆,在服务器上安装必要的软件,进行网络以及存储装置的初始设定是一系列的作业过程。
在这些结构变更作业中,伴随着作业者的人工的作业。人工的作业有时由于作业者的不习惯或不注意等而引起延迟。因此,监视各个作业过程的进展状况,掌握结构变更作业是否在预定的期限内结束就变得重要。
作为用于监视通过人工进行的作业的进展状况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业者使用便携式计算机将作业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报告发送给作业支援装置,由此确定实际作业时间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维护管理服务器使测试程序执行的前后,通过从维护人员持有的便携终端接受维护划分信息来确定维护作业的开始以及结束时刻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66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4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作业支援装置或维护管理服务器为了掌握通过人工进行的作业的开始以及结束,作业者必须从便携式计算机或便携终端进行特别的操作这样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通过人工对IT资源进行的作业中,为了可以利用该IT资源,一般使设置工具工作或者使用已安装的设定工具来进行设定变更。这些设置工具或者设定工具,通常通过在对话窗口或者控制台等中显示消息,例如向作业者通知需要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介质的更换或设定数据的输入等作业。但是,这些工具如所述现有技术那样不具有确定作业的开始时刻或结束时刻的功能,因此存在无法检测通过人工进行的作业的延迟的课题。
进而,在高级的设置工具等中,具备如果预先设定参数或者过程等信息,则仅通过启动该设置工具,以后就能够不通过人工地自动执行复杂的过程的功能。以后将这样的工具自动执行的过程称为“自动过程”,将其它过程称为“手动过程”。自动过程大多在手动过程之后接着进行。与存在作业者的不习惯或者不注意的手动过程相比,自动过程不易发生延迟。所述现有技术存在没有监视包含这样的自动过程和手动过程的作业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表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的代表性的一例。
首先,预先定义用于根据在IT资源或OS(Operating System)上运行的设置工具或设定工具的各种动作来检测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检查过程。作为各种动作,有在画面上输出的窗口的生成/消失、窗口上的按钮操作、基于OS的事件日志输出、基于应用程序的事件日志输出、向控制台等的消息输出、进程(process)的生成/消失等。然后,在所述IT资源上发生了通过所述检查过程表示的各种动作的情况下,将其作为监视对象事件来检测,并记录检测时刻。将这些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与所述检查过程对照,由此确定开始或者结束了的手动过程,根据它们的检测时刻计算该手动过程所花费的实际时间。最后,根据手动过程的预定时间和实际时间来推定延迟率,根据考虑了延迟率的手动过程的推定所需时间和自动过程的所需时间来推定未完成的作业过程的结束时刻,判定预定的作业是否可在期间内结束。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预先规定关于在作业中包含的作业过程的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在作业者弄错作业顺序时,能够警告该主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检测包含手动过程和自动过程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作业的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业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在阶层构造中配备了事件集约装置的一例的作业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4是管理对象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5是监视对象事件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6是检测完成事件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7是作业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8是作业过程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9是手动过程结果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10是表示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际作业时间计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作业过程间的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的有向图形的一例。
图13是在时间轴上配置了作业过程的图形的一例。
图14是表示作业延迟警告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作业负责人一览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
图16是表示代替负责人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延迟率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作业过程错误警告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以下称为“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作业管理系统1包含成为结构变更作业的对象的计算机系统100、管理服务器101和事件集约装置109而构成。
计算机系统100由多个IT资源,例如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构成,对经由网络装置105连接的未图示的客户机装置提供预定的IT服务。
管理服务器101、事件集约装置109、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经由通信链路102与管理用网络106连接并且相互可通信。服务器装置103以及存储装置104经由高速通信链路107与网络装置105连接并且相互可通信。通信链路102以及高速通信链路107是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单元,可以包含子网络。管理服务器101、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可以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与管理用网络106或者网络装置105连接。服务器装置103和存储装置104可以不经由网络装置105而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单元直接连接。
在图1中举例表示了管理服务器101、事件集约装置109、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分别为一台的情况下的结构,但是,作业管理系统1在构成为系统的范围内,其一部分可以为0台或者多台。此外,管理服务器101、事件集约装置109、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构成为虚拟机。另外,管理服务器101、事件集约装置109、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其中任意两个以上可以配置在同一机箱内或者同一虚拟机内。
网络装置105还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单元与其它网络装置105连接。此外,通过网络装置105提供的网络可以与管理用网络106为同一个。此外,通信链路102和高速通信链路107可以为同一个。
管理服务器101具备事件检测指示部120、事件记录部121、作业检测部122、作业时间确定部123、作业延迟推定部124、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以及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此外,事件检测指示部120、事件记录部121、作业检测部122、作业时间确定部123、作业延迟推测推定部124、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以及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中,至少一个以上不存在也可以。关于管理服务器101以后详细说明。
图1的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分别具有事件监视器108,但是各装置也可以不具有事件监视器108。事件集约装置109具有事件集约部110。事件集约部110可以在管理服务器101上。
图2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管理服务器101具备处理部111、输入装置203、输出装置204以及存储部112。处理部111具备处理器200、主存储装置201、外部存储装置接口205以及通信接口206,它们经由CPU总线209相互间可通信地连接。处理器200将在硬盘装置等存储部112中存储的程序组208载入主存储装置201来执行,由此,实现事件检测指示部120、事件记录部121、作业检测部122、作业时间确定部123、作业延迟推定部124、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以及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等的功能组202。
代替用处理器200执行程序组208,事件检测指示部120、事件记录部121、作业检测部122、作业时间确定部123、作业延迟推定部124、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以及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可以用具有各部的功能的集成电路等硬件来实现。以下为了简化说明,将通过处理器200来执行加载到主存储装置201上的程序组208而被实现的各个功能部作为管理服务器101的动作的主体来说明。
外部存储装置接口205与存储部112连接。存储部112可以配备在管理服务器101的外部,也可以配备在管理服务器101的内部。存储部112保持管理对象一览210、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作业一览240、作业过程一览250、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以及作业负责人一览280等作为各种信息207。管理对象一览210、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作业一览240、作业过程一览250、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以及作业负责人一览280中,至少一个以上不存在也可以。可以将存储部112保持的各种信息207中的一个以上的信息保持在主存储装置201中。关于各种信息207,后面参照图4~图9进行详细说明。
通信接口206与管理用网络106连接。通信接口206和外部存储装置接口205可以成为同一接口。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各IT资源具备的事件监视器108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01具备的事件记录部121的处理的流程的说明图。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上的各自的事件监视器108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被发送到事件集约装置109具备的事件集约部110。事件集约装置109成为阶层构造,被发送到下位的事件集约装置109(例如图3的事件集约装置b、c)的事件集约部110的监视对象事件,被发送到上位的事件集约装置109(例如图3的事件集约装置a)的事件集约部110,从最上位的事件集约装置109的事件集约部110被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01的事件记录部121。
此外,事件集约装置109可以成为多个阶层,也可以只为一个阶层。此外,可以将事件监视器108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直接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01的事件记录部121。此外,可以不从事件监视器108发送监视对象事件,而由事件集约部110对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的事件监视器108定期地查询,由此来收集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
图4是管理对象一览21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4所示,管理对象一览21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行构成。全部行包含两列。在此,所谓的两列是主机名211、主机类别212。管理对象一览210的各行还可以包含这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在管理对象一览210中,关于成为结构变更作业的对象的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以及网络装置105,逐行存储装置的主机名和主机类别。在管理对象一览210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utility)生成。
图5是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5所示,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行构成。全部行包含4列。在此,所谓4列是事件ID221、类别222、主机类别223以及检查过程224。检查过程224进一步包含过程名225和过程值226的组。针对一个事件ID,过程名225和过程值226的组可以存在多个。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的各行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可以不存在。
在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中,关于在管理对象一览210(图4)的各行中存储的各个装置,逐行存储用于定义应该检测的监视对象事件的信息。在此,说明图5举例表示的类别222和检查过程224的数据。
在类别222是“窗口生成”的情况下,在服务器装置103具备的显示器等未图示的输出装置上,将显示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对应的窗口的动作设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1”的行中,将显示窗口类(WindowClass)为“存储装置驱动安装程序(StorageDriverInstaller)”、且窗口标题(WindowTitle)为“存储装置驱动&工具安装程序”、且窗口文本(WindowText)为“欢迎”这样的窗口的动作设为监视对象事件。可以将窗口类、窗口标题、窗口文本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检查过程的条件,也可以在检查过程的条件中包含其以外的条件。
在类别222为“窗口消失”的情况下,将与用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窗口从服务器装置103的输出装置上消失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2”的行中,将窗口类(WindowClass)是“存储装置驱动安装程序(StorageDriverInstaller)”、且窗口标题(WindowTitle)是“存储装置驱动&工具安装程序”、且窗口文本(WindowText)是“安装开始”的窗口消失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是“窗口消息变更”的情况下,变更在服务器装置103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窗口的消息,将成为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窗口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3”的行中,对于窗口类(WindowClass)是“消息框(MessageBox)”、且窗口标题(WindowTitle)是“盘更换”的窗口,将该窗口内显示的消息变更为通过窗口文本(WindowText)表示的“请更换为CD-ROM#2”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将变更窗口标题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为“按下窗口按钮”的情况下,将在服务器装置103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窗口内的、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按钮被按下(用鼠标等进行选择操作)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4”的行中,将在窗口类(WindowClass)为“消息框(MessageBox)”、且窗口标题(WindowTitle)为“盘更换”、且“窗口文本(WindowText)”为“请更换为CD-ROM#2”的窗口内包含的、按钮文本(ButtonText)成为“下一个”的按钮被按下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可以将窗口类(WindowsClass)、窗口标题(WindowTitle)、窗口文本(WindowText)和按钮文本(ButtonText)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检查过程的条件,还可以在检查过程条件中包含上述以外的内容。
在类别222为“Windows事件日志”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103的主机类别212(图4)是Windows(注册商标),将生成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事件日志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5”的行中,将生成类型(type)为“警告(Warning)”、且消息(message)为“链接被切断”这样的事件日志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是“SNMP陷阱”的情况下,将主要从网络装置105发送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陷阱数据组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也可以将从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发送SNMP陷阱数据组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关于SNMP,在RFC(要求注释文件:Request for Comment)1157中详细说明。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6”的行中,将从网络装置105发送generic-trap(通用陷阱)为“2”、即链路故障(LinkDown)的SNMP陷阱数据组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为“日志文件输出”的情况下,主要将在服务器装置103上将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日志信息输出到文件中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也可以将在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上将日志信息输出到文件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7”的行中,将对file(文件名)为“/var/adm/syslog”的日志文件输出“Accepted password for root”这样的字符串(pattern)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为“CIM指示”的情况下,将主要从存储装置104输出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CIM(公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Model)的指示(indication)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也可以将从服务器装置103、网络装置105上输出CIM的指示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关于CIM,DMTF(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的规格中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8”的行中,将输出作为CIM_InstCreation类、并且内部包含CIM_StorageVolume类的实例(instance)的指示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该种类的指示,当主要在存储装置104上新生成LU(LogicalUnit:逻辑单元)时被输出。
在类别222是“进程生成”的情况下,将主要在服务器装置103上生成与通过检查过程224定义的条件相应的进程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9”的行中,将生成“sp2install.exe”这样的进程名的进程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也可以用命令代替进程名,也可以规定命令行字符串。同样地,也可以将进程消失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为“命令执行”的情况下,主要使服务器装置103定期地执行通过检查过程224指定的命令,并将其执行结果作为监视对象。作为执行结果,有返回码的值、输出给标准输出、标准错误输出的字符串等。例如,在图5的事件ID221为“10”的行中,定期地执行“check.exe”的命令,将返回码为“0”的动作作为监视对象事件。
在类别222中也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信息,也可以不完全包含上述信息。在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来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来生成。
图6是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6所示,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的行构成。全部的行包含3列。在此,所谓的3列是事件ID231、事件发生主机名232以及事件检测时刻233。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的各行也可以包含这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中逐行记录了由监视对象事件一例220(图5)的各行定义的监视对象事件在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的某个装置上在何时被检测出。
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中存储的信息基本上由事件记录部121记录。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中存储的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来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来生成。
图7是作业一览24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7所示,作业一览24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的行构成。全部的行包含6列。在此,所谓6列是作业ID241、作业负责人名242、开始预定时刻243、结束预定时刻244、作业状况245以及作业名246。作业一览240的各行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在作业一览240中逐行存储了与针对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的一系列的结构变更作业有关的信息。在图7中,假想由多个人分担一系列的作业,关于作业负责人名242举例表示了团队名。在此,可以存储个人名。此外,也可以存储必要的技能水平,使具有特定的技能水平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作业。
在作业一览240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来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来生成。
图8是作业过程一览25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8所示,作业过程一览25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的行构成。全部的行包含9列。在此,所谓的9列是作业ID251、过程ID252、事前过程ID253、手动过程开始事件ID254、手动过程结束事件ID255、对象主机名256、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以及作业内容259。作业过程一览250的各行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在作业过程一览250中逐行存储在作业一览240(图7)的各行中存储的一系列作业中包含的与各个作业过程相关的信息。各个作业过程由手动过程和自动过程的组构成。这是由于进行手动过程的结果,有时引起自动过程。当没有自动过程时,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设为“0:00”(0分0秒)。
在作业过程一览250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来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来生成。
图9是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9所示,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是表形式,由一个以上的行构成。全部的行包含6列。在此,所谓的6列是过程ID271、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以及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的各行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在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中,关于在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的各行中存储的各手动过程,分别在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和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中存储了实际开始作业的时刻和结束作业的时刻。然后,根据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来求出手动过程的作业所花费的实际时间,并存储在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中。此外,将作为从作业过程一览250的对应的行中取得的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和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的差而求出的延迟时间存储在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中。进而,关于未完成的手动过程,将该手动过程要花费的推定时间存储在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中。此外,图9举例表示的内容是与图6~图8所示的数据例对应的2010/4/1 10:24:00时刻的数据例。
作业过程一览250和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将过程ID252和过程ID271作为键(key)而一一对应。在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中存储的信息基本由作业检测部122、作业时间确定部123和作业延迟推定部124记录。在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系统管理者等通过手动作业来生成,或者使用某种工具或实用工具来生成。
图10是表示通过事件检测指示部120、事件记录部121、作业检测部122、事件监视器108、事件集约部110执行的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事件检测指示部120在步骤S501中参照管理对象一览210(图4),取得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的一览,在步骤S502中参照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图5),取得监视对象事件的一览。然后,事件检测指示部120在步骤S503中,对于在步骤S501中取得的各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的事件监视器108发送在步骤S502中取得的监视对象事件。此时,可以将范围缩小到在管理对象一览210中包含的主机类别212和在监视对象事件一览220中包含的主机类别223一致的项目,并发送到各装置的事件监视器108。此外,可以不直接发送到各事件监视器108而是经由事件集约部110来发送。
接着,事件监视器108在步骤S504中等待与从事件检测指示部120发送的监视对象事件中的某一个相应的各动作发生。此外,可以通过代替事件监视器108,由事件集约部110定期地监视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来等待与监视对象事件的某一个相应的各动作发生。
在检测出与监视对象事件的某一个相应的各动作发生的情况下,事件监视器108在步骤S505中将与检测出的各动作对应的监视对象事件的事件ID(与图5的事件ID221对应)和自身动作的装置的主机名(与图4的主机名211对应)作为检测事件发送到事件集约部110。此外,也可以代替事件监视器108,由事件集约部110将监视各装置而检测出的监视对象事件的事件ID和相应的装置的主机名发送到上位的事件集约部110。此外,可以不发送到事件集约部110而直接发送到事件记录部121。关于主机名,可以不包含在检测事件中。
然后,事件集约部110在步骤S506中将从事件监视器108发送来的检测事件发送到事件记录部121。此外,在如图3那样将事件集约部110配备成阶层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将检测事件发送到各个上位的事件集约部110,从最上位的事件集约部110向事件记录部121发送。
然后,事件记录部121在步骤S507中,将从事件监视器108或者事件集约部110发送来的检测事件中包含的事件ID作为事件ID231、将在检测事件中包含的主机名作为事件发生主机名232、将从OS等取得的当前时刻作为事件检测时刻233,追加记录到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图5)中。此外,可以根据从事件监视器108发送来的数据组的发送源地址求出主机名并将其记录在事件发生主机名232中。
通过以上的步骤S501~步骤S507的一系列的处理,关于在服务器装置103、存储装置104、网络装置105中发生的全部的监视对象事件,能够将在哪个装置、怎样的事件何时发生的信息记录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图6)中。
图11是表示通过作业检测部122和作业时间确定部123执行的实际时间计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每当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图6)中追加记录新的检测事件时执行该处理。
作业检测部122在步骤S521中取得与追加记录在检测完成事件一览230中的检测事件相应的行。然后,作业检测部122在步骤S522中,从作业一览240(图7)中取得作业状况254为“作业中”的行的作业ID241,从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中列出具有与作业ID241一致的作业ID251的全部的行。然后,作业检测部122在步骤S523中列出在步骤S522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一览250的行中的对象主机名256与在步骤S521中取得的行的事件发生主机名232一致的行。
然后,作业检测部122在步骤S524中,调查在步骤S523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一览250的行中,是否有手动过程开始事件ID254与在步骤S521中取得的行的事件ID231一致的行。如果有(在步骤S524中为“是”),则前进到步骤S525的处理,否则(在步骤S524中为“否”),前进到步骤S526的处理。
在步骤S525中,作业检测部122将在步骤S521中取得的行的事件检测时刻233记录在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图9)的过程ID271与在步骤S524中事件ID一致的作业过程一览250的行的过程ID252一致的行的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中,结束处理。
在步骤S526中,作业检测部122调查在步骤S523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一览250的行中,是否有手动过程结束事件ID255与在步骤S521中取得的行的事件ID231一致的行。如果有(在步骤S526中为“是”),则前进到步骤S527的处理,否则(在步骤S526中为“否”)结束处理。
在步骤S527中,作业检测部122将在步骤S521中取得的行的事件检测时刻233记录在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图9)的过程ID271与在步骤S526中调查的事件ID231一致的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的行的过程ID252一致的行的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中。
然后,在步骤S528中,作业时间确定部123,关于在步骤S527中记录了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的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的行,求出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和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的差,将求出的值记录在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中。同时,取得作业过程一览250的过程ID252与过程ID271一致的行的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求出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与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的差,将求出的值记录在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中。在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小于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时,为了不记录负的时间,可以将“0:00”记录在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中。也可以代替求出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与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的差,而求出用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除手动过程实际时间274而得的值,并将该值记录为手动过程延迟率。当手动过程延迟率不足1时,可以将“1.0”作为手动过程延迟率。
图12是表示构成某作业的多个作业过程间的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的有向图形的一例。如图12举例所示那样,作业过程间的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可以表现为由表示各作业过程的节点301和链接302形成的有向图形。这样的有向图形,在后述的图14的处理的步骤S550中,为了推定未完成的作业的延迟时间,而通过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将作业过程一览250中的过程ID252和事前过程ID253一起生成。
图12是假设图8举例所示的作业ID为“1”的6个作业过程间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存在时生成的有向图形的生成例。该例子表示必须按照作业过程“101”、“104”、“105”这样的顺序来执行,在作业过程“102”、“105”、“103”没有全部结束时不可以执行作业过程“106”。
图13表示将构成某一系列的作业的各作业过程表现为将其开始时刻设为左端、将结束时刻或者推定结束时刻设为右端的带状的节点,并将它们配置在时间轴上的一例。这样的节点的配置,由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图14的步骤S544、步骤S546以及步骤S550中执行。
从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和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图9)取得作为节点来表现的各作业过程。一个节点由手动过程和自动过程的组构成。手动过程靠左侧,自动过程靠右侧。各自的宽度表示过程所花费的或者推定花费的时间。其中,自动过程花费的时间为“0:00”时,仅由手动过程构成。
图13的例子关于图8以及图9举例所示的作业ID251为“1”的各作业过程,表示当前时刻420为2010/4/1 10:24:00时的节点配置。
关于包含在当前时刻的时间点作业结束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将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的时刻设为左端,将在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上加上了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的时刻设为右端来配置节点。与过程ID“101”对应的节点401、与过程ID“103”对应的节点403相当于上述那样的节点。以过程ID“103”的作业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关于过程ID“103”的作业过程,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为“2010/4/1 10:01:05”,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为“2010/4/1 10:08:20”,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为“25:00”。因此,如节点403那样,左端为2010/4/110:01:05,右端为2010/4/1 10:33:20地配置节点。
关于包含在当前时刻的时间点在作业中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看做在当前时刻该手动过程结束,将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的时刻作为节点的左端,将在当前时刻上加上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后的时刻作为节点的右端来配置节点。与过程ID“104”对应的节点404相当于上述那样的节点。
关于包含在当前时刻的时间点作业未开始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根据到该时间点的手动过程的实际的延迟量来推定作业要花费的时间(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按照图12的依存关系来配置节点。节点的左端,即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根据图12的依存关系来求出。此外,将对所求出的手动过程开始时刻加上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和自动过程预定时间258而得的时刻作为节点的右端。与过程ID“102”对应的节点402、与过程ID“105”对应的节点405、与过程ID“106”对应的节点406相当于上述那样的节点。
图14是表示通过作业延迟推定部124执行的作业延迟监视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例如以1分或10秒间隔定期地被执行。
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1中,调查是否在步骤S542以后处理了作业一览240(图7)中包含的作业中的作业状况245为“作业中”的全部作业。当处理全部时(在步骤S541中为“是”)结束处理,否则(在步骤S541中为“否”),前进到步骤S542的处理。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2中,从在作业一览240(图7)中包含的作业状况245为“作业中”的作业中取得一个未处理的作业(在步骤S542中至今未取出的作业)。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3中,从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和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图9)中取得在步骤S542中取得的作业所对应的作业过程和与这些作业过程对应的手动过程结果。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4中,将在步骤S543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中的手动过程结束的作业过程作为节点配置在时间轴上。手动过程结束,通过记录了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来判断。在图9举例所示的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中,过程ID271为“101”、“103”的作业过程相当于上述的作业过程。关于作业ID251为“1”的作业过程,当表示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时的例子时,在本步骤中配置图13的节点401、节点403。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5中,关于在步骤S543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中的手动过程为作业中的作业过程,假设为在当前时刻结束作业,求出该手动过程的推定时间,记录在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中。手动过程为作业中,通过记录了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并且没有记录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来判断。在图9举例所示的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中,过程ID271为“104”、“201”的作业过程相当于上述那样的作业过程。手动过程的推定时间,通过取得当前时刻和手动开始时刻272的差来求出。
同时,作业延迟推定部124从作业过程一览250中取得该作业过程所对应的行,求出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和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的差,并记录在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中。当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和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的差为负时,可以为了不记录负的时间而在手动过程延迟时间275中记录“0:00”。也可以代替求出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和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的差,而求出用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除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而得的值,来记录手动作业的延迟率。在该延迟率不足1时,可以将“1”记录为延迟率。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6中,将包含在步骤S545中求出推定时间和延迟时间的作业中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作为节点配置在时间轴上。关于图8、图9举例所示的作业ID251为“1”的作业过程,在表示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时的例子时,在本步骤中配置图13的节点404。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7中,根据在步骤S544和步骤S545中配置的全部节点,即结束的或者作业中的全部手动过程的延迟时间来计算延迟率。关于图8、图9举例所示的作业ID251为“1”的作业过程,当表示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时的例子时,计算出的延迟率为(5:05+2:15+2:13)÷(5:00+5:00+5:00)=9:33÷15:00≈0.637。在此,用总预定时间除总延迟时间来计算延迟率,但是,也可以求出个别的手动过程的延迟率,取它们的相加平均、相乘平均或者调和平均。关于作业中的手动过程,可以从延迟率的计算对象中排除。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8中,关于在步骤S543中取得的作业过程中的、包含未开始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推定手动过程要花费的作业时间。手动过程未开始,通过没有记录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来判断。手动过程要花费的推定作业时间,通过将对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乘以在步骤S547中计算出的延迟率而求出的推定的延迟时间加在原手动过程预定时间257上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推定作业时间记录在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中。关于图9举例所示的过程ID271为“102”的手动过程,在表示当前时刻为2010/4/110:24:00时的例子时,计算出的推定作业时间为10:00+10:00×0.637=16.22。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49中,关于包含在步骤S548中推定了作业时间的未开始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取得作业过程之间的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这通过从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中取得相应的过程ID252和事前过程ID253的组来进行。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50中,根据在步骤S549中取得的依存关系和在步骤S548中记录的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将对应于包含未开始的手动过程的作业过程的节点配置在时间轴上。关于图8、图9举例所示的作业ID251为“1”的作业过程,当表示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时的例子时,在本步骤中配置图13的节点402、节点405、节点406。过程ID252为“102”的作业过程(与节点402对应)不具有事前过程ID,因此,节点402将当前时刻作为左端来配置。过程ID252为“105”的作业过程(与节点405对应),事前过程ID253是“104”,依存于过程ID252为“104”的作业过程(与节点404对应),因此,节点405配置在节点404的紧右侧。此外,过程ID252为“106”的作业过程(与节点406对应)依存于过程ID252为“102”、“103”、“105”的三个作业过程(分别与节点402、403、405)对应。因此,节点406配置在其中最迟结束的(节点的右端在最右侧)作业过程所对应的节点405的紧右侧。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51中,调查在步骤S544、步骤S546、步骤S550中配置在时间轴上的各节点所对应的作业过程中是否有超过了在步骤S542中取得的作业的结束预定时刻244的作业过程。这成为调查如图13所示配置的各节点的右端是否在结束预定时刻244的右侧。当有超过的作业过程时(在步骤S551中为“是”),前进到步骤S552的处理,否则(在步骤S551中为“否”)使处理返回步骤S541,重复上述处理。
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52中,向管理服务器101的输出装置204输出由于到当前为止的作业延迟的影响,该作业到结束预定时刻仍没有结束的可能性高的意思的警告显示。此时,可以将作业内容259或推定的作业结束时刻等一起输出。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预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作业延迟,到结束预定时刻为止仍没有结束的可能性高,并向系统管理者等发出警告。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改良后的别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二实施方式”)。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业负责人一览280的数据构造以及数据的一例。如图15所示,作业负责人一览280为表形式,由一个以上行构成。全部的行包含两列。在此,所谓的两列是作业负责人名281和平均作业速度282。作业负责人一览280的各行也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未图示的列,若干列也可以不存在。
图16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执行的代替负责人确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本处理在图14的步骤S552和步骤S541之间被执行。
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1中,对于在作业负责人一览280中包含的全部作业负责人名281调查是否在步骤S562以后进行了处理。在全部进行了处理时(在步骤S561中为“是”)前进到图14的步骤S541的处理,否则(在步骤S561中为“否”)前进到步骤S562的处理。
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2中,从作业负责人一览280中取得一个作为至今未取出的作业负责人名281的代替负责人候补。
然后,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3中,根据在步骤S547中求出的作为手动过程的延迟率的当前的延迟率、当前作业负责人的平均作业速度282和在步骤S562中取得的代替负责人候补的平均作业速度282,通过下面的计算式来计算作为代替负责人候补的推定延迟率的新的延迟率。
新的延迟率=当前的延迟率×当前作业负责人的平均作业速度÷代替负责人候补的平均作业速度
然后,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4中,使用在步骤S563中求出的新的延迟率进行与所述的步骤S548(图14)相同的处理,推定手动过程要花费的时间,并记录在手动过程推定时间276(图9)中。
然后,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5以及步骤S566中分别进行与所述的步骤S549以及步骤S550相同的处理,并在时间轴上配置各节点。
然后,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7中,调查在通过步骤S544、步骤S546以及步骤S556在时间轴上配置的各节点所对应的作业过程中是否有超过了在步骤S542中取得的作业的结束预定时刻244的作业过程。这成为调查图13那样配置的各节点的右端是否在结束预定时刻244的右侧。在有超过了的作业过程时(在步骤S567中为“是”),为了选择其它的代替负责人候补而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61,否则(在步骤S567中为“否”)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68。
代替负责人确定部125在步骤S568中,将在步骤S562中取得的代替负责人候补的作业负责人名281作为推荐的代替负责人,显示在管理服务器101的输出装置204上。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当预测到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作业延迟,到结束预定时刻没有结束的可能性高时,能够向系统管理者等通知让哪个作业负责人代替该作业则使延迟复原的可能性高。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进行改良后的别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三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作业延迟推定部124执行的延迟率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本处理,在图14的步骤S547和步骤S548之间、或者图16的步骤S563和步骤S564之间被执行。
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81中,关于在步骤S542(图14)中取得的作业,求出作为结束预定时刻244和开始预定时刻243的差的预定时间,并将其设为A。此外,在步骤S582中求出作为结束预定时刻244和当前时刻的差的剩余时间,并将其设为B。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83中,将用B除A所得的值作为延迟比来求出。例如,关于图7的作业ID241为“1”的作业,如下那样求出延迟比。
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10:00时,延迟比为50÷40=1.25。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0:00时,延迟比为50÷30≈1.67。在当前时刻为2010/4/110:30:00时,延迟比为50÷20=2.5。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40:00时,延迟比为50÷10=5。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45:00时,延迟比为50÷5=10。
这样,随着当前时刻接近于结束预定时刻244,延迟比加速变大。
然后,作业延迟推定部124在步骤S584中,将在图14的步骤S547或者图16的步骤S563中求出的延迟率作为当前的延迟率,通过下面的计算式计算新的延迟率。
新的延迟率=当前的延迟率×延迟比
以后,使用在此计算出的新的延迟率,执行图14的步骤S548以后的处理或图16的步骤S564以后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582中,从当前时刻减去开始预定时刻243来求出经过时间C,在S583中可以将用B除C得到的结果作为延迟比。例如,对于图7的作业ID241为“1”的作业,如果用该方法求出延迟比,则为如下那样。
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10:00时,延迟比为10÷40=0.25。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0:00时,延迟比为20÷30≈0.67。在当前时刻为2010/4/110:30:00时,延迟比为30÷20=1.5。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40:00时,延迟比为40÷10=4。在当前时刻为2010/4/1 10:45:00时,延迟比为45÷5=9。
这样,在当前时刻比开始预定时刻243和结束预定时刻244的中间靠前时,预见延迟时间变小,随着当前时刻接近结束预定时刻244,可以预见到延迟时间加速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手动作业延迟的情况下,能够在从作业开始没多久的情况下延迟比变小,允许相对大的延迟,在接近作业结束时延迟比变大,仅允许较小的延迟。
<第四实施方式>
最后,说明对所述的三个实施方式进一步改良后的别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四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执行的作业过程错误警告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本处理,在图11的步骤S524和步骤S525之间、以及步骤S526和步骤S527之间执行。
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在步骤S530中,对于在步骤S524中手动过程开始事件ID一致的作业过程,调查用该事前过程ID253(图8)所示的作业过程是否已全部结束。这通过对于在事前过程ID253中存储的全部过程ID调查手动过程结果一览270(图9),调查是否全部存储了手动过程结束时刻273来进行。如果全部已结束(在步骤S530中为“是”),则使处理前进到图11的步骤S525,否则(在步骤S530中为“否”)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31。
在步骤S531中,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将作业过程错误的意思主旨作为警告输出到管理服务器101的输出装置204。此时,可以输出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步骤S524中一致的作业过程的内容。此外,还可以从作业过程一览250(图8)中取得与在步骤S524中一致的作业过程具有相同的作业ID251的作业过程,输出其一部分或者全部。
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在步骤S532中,对于在步骤S526中手动过程结束事件ID一致的手动过程,调查是否记录了手动过程开始时刻272(图9)。如果记录了(在步骤S532中为“是”),则使处理前进到图11的步骤S527,否则(在步骤S523中为“否”),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33。在步骤S533中,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126执行与步骤S531相同的处理。
在此,关于图8以及图9举例所示的作业ID251为“1”的作业,举例表示了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的时间点的作业过程错误发生的情况。当前时刻为2010/4/1 10:24:00的时间点的手动过程的执行结果如图9所示。在该时间点,过程ID271为“104”和“105”的两个作业过程还没有结束。因此,依存于这两个作业过程的过程ID252为“105”和“106”的两个作业过程无法开始。因此,在用主机1(host1)检测出对于这两个作业过程的手动过程开始事件ID245、即“3”或者“9”的事件ID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业过程错误并输出警告。
此外,过程ID271为“102”、“105”和“106”的三个作业过程还未开始。因此,这三个作业过程应该没有结束。因此,在用主机1(host1)检测出对于这三个作业过程的手动过程结束事件ID255、即“22”、“4”或者“19”的事件ID的情况下,判定为作业过程错误并输出警告。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作业者弄错作业过程的执行顺序的情况下,可以将执行顺序错误的主旨通知给系统管理者等。因此,可以在发生这种错误时更迅速地应对,结果可以防止作业延迟的扩大。
至此,完成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01  管理服务器(作业管理装置)
103  服务器装置
104  存储装置
105  网络装置
108  事件监视器
109  事件集约装置
110  事件集约部
120  事件检测指示部
121  事件记录部
122  作业检测部(手动过程作业的检测单元)
123  作业时间确定部(作业时间确定单元)
124  作业延迟推定部(作业延迟推定单元)
125  代替负责人确定部(代替负责人确定单元)
126  作业过程错误确定部(作业过程错误确定单元)
210  管理对象一览
220  监视对象事件一览
230  检测完成事件一览
240  作业一览
250  作业过程一览
270  手动过程结果一览
280  作业负责人一览

Claims (12)

1.一种作业延迟监视方法,其通过具备存储部和处理部的作业管理装置来监视通过作业构成具有服务器装置、存储装置和网络装置中的至少一台的管理对象资源而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或者进行已经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时的该作业的延迟,所述作业由具有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的一个以上的作业过程构成,并且被指定了作业结束期限,而且各个所述作业过程除了作业者手动进行的手动过程外有时还接着所述手动过程而包含由所述管理对象资源自动执行的自动过程,该作业延迟监视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作业结束期限、所述手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手动过程预定时间、所述自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自动过程预定时间、以及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作为关于所述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各种信息,
所述处理部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作业延迟监视处理:
在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发生时,记录该手动过程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的步骤;
根据作业已经结束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和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计算到该时刻为止的所述手动过程的延迟率的步骤;
在作业未开始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上乘以所述延迟率来计算该手动过程的执行要花费的推定时间的步骤;以及
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判定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延迟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还存储有负责所述作业的每个作业负责人的平均作业速度,
在所述作业延迟监视处理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判定为所述作业没有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时,根据所述延迟率和当前的作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作业负责人的所述平均作业速度来计算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的新的延迟率的步骤;以及
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来判定在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延迟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延迟监视处理还包括:
以越接近所述作业结束期限所述延迟率越增大的方式对所述延迟率进行修正处理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延迟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对延迟率进行修正处理的步骤中,通过在所述延迟率上乘以根据所述作业的开始时刻、所述作业结束期限和当前时刻所计算出的延迟比率来修正所述延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延迟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延迟监视处理还包括:
在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发生时,检测违反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或者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的顺序关系的事件,通知所述手动过程的执行顺序的错误的步骤。
6.一种作业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和处理部,该作业管理装置监视通过作业构成具有服务器装置、存储装置和网络装置中的至少一台的管理对象资源而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或者进行已经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时的该作业的延迟,所述作业由具有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的一个以上的作业过程构成,并且被指定了作业结束期限,而且各个所述作业过程除了作业者手动进行的手动过程外有时还接着所述手动过程而包含由所述管理对象资源自动执行的自动过程,该作业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存储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作业结束期限、所述手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手动过程预定时间、所述自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自动过程预定时间、以及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作为关于所述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各种信息,
所述处理部具备:
手动过程作业的检测单元,其在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发生时,记录该手动过程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
作业时间确定单元,其根据作业已经结束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来计算该手动过程的执行所需要的实际时间;以及
作业延迟推定单元,其根据作业已经结束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实际时间和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计算到该时刻为止的所述手动过程的延迟率,在作业未开始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上乘以所述延迟率来计算该手动过程的执行要花费的推定时间,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判定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负责所述作业的每个作业负责人的平均作业速度,
所述处理部还具备代替负责人确定单元,该代替负责人确定单元在判定为所述作业没有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时,根据所述延迟率和当前的作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作业负责人的所述平均作业速度来计算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的新的延迟率,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判定在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还具备修正单元,该修正单元以越接近所述作业结束期限所述延迟率越增大的方式对所述延迟率进行修正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延迟率进行修正处理的修正单元,通过在所述延迟率上乘以根据所述作业的开始时刻、所述作业结束期限和当前时刻所计算出的延迟比率来修正所述延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作业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还具备作业过程错误确定单元,该作业过程错误确定单元在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发生时,检测违反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或者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的顺序关系的事件,通知所述手动过程的执行顺序的错误。
11.一种作业管理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如下作业管理装置来发挥作用,该作业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部和处理部,监视通过作业构成具有服务器装置、存储装置和网络装置中的至少一台的管理对象资源而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或者进行已经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变更时的该作业的延迟,所述作业由具有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的一个以上的作业过程构成,并且被指定了作业结束期限,而且各个所述作业过程除了作业者手动进行的手动过程外有时还接着所述手动过程而包含由所述管理对象资源自动执行的自动过程,
在所述作业管理装置中,所述存储部存储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作业结束期限、所述手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手动过程预定时间、所述自动过程的执行所预定花费的自动过程预定时间、以及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作为关于所述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各种信息,
所述处理部具备:
手动过程作业的检测单元,其在从通过所述作业过程的执行而在所述管理对象资源中引起的各动作中分别确定所述手动过程的开始以及结束的事件发生时,记录该手动过程的开始时刻或者结束时刻;
作业时间确定单元,其根据作业已经结束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开始时刻以及结束时刻来计算该手动过程的执行所需要的实际时间;以及
作业延迟推定单元,其根据作业已经结束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实际时间和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计算到该时刻为止的所述手动过程的延迟率,在作业未开始的所述手动过程的所述手动过程预定时间上乘以所述延迟率来计算该手动过程的执行要花费的推定时间,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判定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作业管理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负责所述作业的每个作业负责人的平均作业速度,所述处理部还包括代替负责人确定单元,该代替负责人确定单元在判定为所述作业没有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时,根据所述延迟率和当前的作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作业负责人的所述平均作业速度来计算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的新的延迟率,根据所述执行顺序的依存关系、所述推定时间和所述自动过程预定时间来判定在让其他作业负责人代替所述作业的剩余作业时所述作业是否在所述作业结束期限之前结束。
CN201080065995.XA 2010-04-01 2010-08-31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以及作业管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2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4732 2010-04-01
JP2010084732A JP5389726B2 (ja) 2010-04-01 2010-04-01 作業遅延監視方法、作業管理装置および作業管理プログラム
PCT/JP2010/064778 WO2011125243A1 (ja) 2010-04-01 2010-08-31 作業遅延監視方法、作業管理装置および作業管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850A true CN102822850A (zh) 2012-12-12
CN102822850B CN102822850B (zh) 2015-08-26

Family

ID=4476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9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2850B (zh) 2010-04-01 2010-08-31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以及作业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9284B2 (zh)
JP (1) JP5389726B2 (zh)
CN (1) CN102822850B (zh)
WO (1) WO201112524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9869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确定方法
CN107368045A (zh) * 2016-04-26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作业指示系统
CN110431930A (zh) * 2017-03-30 2019-11-08 株式会社富士 安装系统及报知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7720A1 (ja) 2011-09-30 2013-04-04 公立大学法人横浜市立大学 肝細胞の分化誘導方法、ヒト化肝臓キメラ非ヒト動物の作製方法
US20140317254A1 (en) * 2012-01-27 2014-10-23 Hitachi, Ltd. Management computer, automated operation procedure outpu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983102B2 (ja) * 2012-07-02 2016-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監視プログラム、方法及び装置
US20160092804A1 (en) * 2014-02-21 2016-03-31 Hitachi, Lt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operation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50262113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Work status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CN105808619B (zh) * 2014-12-31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影响分析的任务重做的方法、影响分析计算装置及一键重置装置
US11023117B2 (en) * 2015-01-07 2021-06-01 Byron Burpul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variations in a target web page
US10248435B2 (en) 2015-08-27 2019-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ing operation of device
CN106426169B (zh) * 2016-10-21 2018-11-2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用于多操作端远程操控单操作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57933B (zh) * 2017-12-05 2021-11-16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JP7063124B2 (ja) * 2018-06-06 2022-05-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ワークフロー管理装置及びワークフロー管理プログラム
US20190370076A1 (en) * 2019-08-15 2019-12-05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dynamic processing of a predefined workload
KR102205811B1 (ko) * 2020-07-21 2021-01-22 주식회사 크라우드웍스 인공지능 학습데이터 생성을 위한 크라우드소싱 기반 프로젝트의 기능요소별 작업시간을 활용한 최소 작업시간 설정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5058A (en) * 1992-09-02 1994-04-19 Xerox Corporation Progressive levels of automatic machine quality adjust
JP2000322252A (ja) * 1999-05-13 2000-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支援装置、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支援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EP1107573A2 (en) * 1999-12-03 2001-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464446A (zh) * 2002-06-22 2003-12-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处理延迟订单的系统及方法
JP2004185347A (ja) * 2002-12-04 2004-07-02 Hitachi Ltd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の進捗管理装置
CN1794180A (zh) * 2004-12-21 2006-06-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监视和控制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45149A (zh) * 2008-08-04 2010-02-10 株式会社川崎造船 船舶生产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1035B1 (en) * 1997-07-10 2003-07-29 At&T Corp.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predicting workflow completion times and workflow escalations
JPH1196222A (ja) * 1997-09-17 1999-04-09 Hitachi Ltd 工程進捗管理方法および工程管理装置
JP2000210843A (ja) * 1999-01-22 2000-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生産管理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JP2003256624A (ja) 2002-03-04 2003-09-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作業支援装置
JP2005017136A (ja) * 2003-06-26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学系評価装置
JP2005071136A (ja) * 2003-08-26 2005-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納期管理支援システ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製品の納期管理方法
JP2006119686A (ja) * 2004-10-19 2006-05-11 Hitachi Ltd 進捗管理システム
JP4595804B2 (ja) 2004-12-22 2010-1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シクロヘキサノンオキシムの製造方法
US20070185929A1 (en) * 2006-02-01 2007-08-09 Sap Portals Isre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onitoring
JP2008204407A (ja) 2007-02-22 2008-09-04 Fujitsu Fsas Inc 保守管理方法および保守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048425A (ja) * 2007-08-20 2009-03-05 Ricoh Co Ltd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管理装置、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方法、プロジェクト管理プログラム
GB0813672D0 (en) * 2008-07-25 2008-09-03 Ixico Ltd Image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5058A (en) * 1992-09-02 1994-04-19 Xerox Corporation Progressive levels of automatic machine quality adjust
JP2000322252A (ja) * 1999-05-13 2000-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支援装置、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支援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EP1107573A2 (en) * 1999-12-03 2001-06-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mage-forming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464446A (zh) * 2002-06-22 2003-12-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处理延迟订单的系统及方法
JP2004185347A (ja) * 2002-12-04 2004-07-02 Hitachi Ltd プロジェクト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の進捗管理装置
CN1794180A (zh) * 2004-12-21 2006-06-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监视和控制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45149A (zh) * 2008-08-04 2010-02-10 株式会社川崎造船 船舶生产管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9869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确定方法
CN107368045A (zh) * 2016-04-26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作业指示系统
CN110431930A (zh) * 2017-03-30 2019-11-08 株式会社富士 安装系统及报知控制装置
CN110431930B (zh) * 2017-03-30 2020-12-08 株式会社富士 安装系统及报知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9726B2 (ja) 2014-01-15
CN102822850B (zh) 2015-08-26
US9319284B2 (en) 2016-04-19
JP2011215977A (ja) 2011-10-27
WO2011125243A1 (ja) 2011-10-13
US20130145018A1 (en)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850A (zh) 作业延迟监视方法、作业管理装置以及作业管理程序
CN102129372B (zh) 通过事件相关来进行根本原因问题标识
US111573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 time computer fault evaluation
JPWO2012056561A1 (ja) 装置監視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052087B (zh) 控制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N103577298A (zh) 基板管理控制器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3856344B (zh) 一种告警事件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90042167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oper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erminal apparatus
US11841390B2 (e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bridges for interconnecting system elements
CN113360041B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954576B2 (en) Test analysis system of network and analysis method thereof
US94559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EP3182289A1 (en) Tracking a status of a file transfer using feedback files corresponding to file transfer events
JP4404020B2 (ja) 設備稼働管理方法
CN103684917A (zh) 一种多目标机系统监视系统及方法
Bhandari et al. An implementation of a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on an smt assembly line
CN111687688A (zh) 检测装置、检测方法以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装置
JP2014228932A (ja) 障害通知装置、障害通知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障害通知方法
CN105335209A (zh) 一种虚拟机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JP2009157597A (ja) 遠隔保守ソフトウェア自動配布システムおよび遠隔保守ソフトウェア自動配布方法
Chan et al. Debugging incidents in Google's distributed systems
JP2005141466A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監視装置および監視対象のコンピュータに関するメッセージの処理方法
CN101206610A (zh) 计算机运行事件的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JPWO2013015292A1 (ja) 品質評価装置、品質評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4235624A (ja) 機器状態判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