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532B -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532B
CN102822532B CN201180016013.2A CN201180016013A CN102822532B CN 102822532 B CN102822532 B CN 102822532B CN 201180016013 A CN201180016013 A CN 201180016013A CN 102822532 B CN102822532 B CN 102822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ing edge
blade
turbofan
horizontal slo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0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2532A (zh
Inventor
池田尚史
田所敬英
高木昌彦
栗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2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2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D2240/304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related to the trailing edge of a rotor bla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20Three-dimensional
    • F05D2250/29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 F05D2250/294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grooved

Abstract

叶片(4)形成室内机(100)所搭载的涡轮风扇(1),在叶片(4)的叶片外周面(4c)且叶片后缘部(4b)附近,在水平方向(与旋转中心(O)垂直的面内)形成有多个到达叶片后缘部(4b)的规定长度(L2)的后缘水平槽(5)。后缘水平槽(5)是叶片外周面(4c)上的规定深度的槽凹进部(5a)和与槽凹进部(5a)连续地形成在叶片后缘部(4b)的终端的槽连通部(5b)的合并体。后缘水平槽(5)形成在从主板(2)向上方的距离(H1)的范围和从套筒(3)向下方的距离(H2)的范围。

Description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尤其是涉及送出经过除湿加湿或制冷制热的空气的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顶棚嵌入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上安装的送风风扇普遍采用风扇的叶片形成为三维形状的涡轮风扇。即,涡轮风扇是将在内周部吸引来的空气向着外周排出的装置,由圆盘形的主板、与该主板相向配置的圆环形的套筒以及两端与主板和套筒连接的多张叶片(翼)形成。并且,公开了几个响应降噪(低噪音化)要求的发明。
例如,公开了叶片的叶片后缘部在叶片长度方向一面交替地弯曲一面向叶片宽度方向延长的“锯齿形”的构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了在叶片后缘部的旋转方向面(正压面)设置了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平行地具有规定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肋”的构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而且,公开了在叶片的加压面侧的整个面或一部分设置了排列在叶轮旋转轴上的“突条”的构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92554号公报(第4-5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26190号公报(第3页、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2669448号公报(第3-4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涡轮风扇由于叶片后缘部被切成“锯齿形”,因此叶片的弦长长的部分和弦长短的部分交替地存在,流动集中在锯齿部的弦长短的部分。因此,与无锯齿形的切口部的叶片相比,实际上叶片面积缩小,送风效率降低。其结果,为了输送所需风量,需要增加风扇转速,气流与叶片壁面的摩擦加剧,因此存在因气流的紊流而产生(加剧)噪音这样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涡轮风扇在叶片后缘部的旋转方向侧的面(正压面)设置了在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平行地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的多个“肋”。因此,叶片正压面的流动与肋碰撞或越过肋,存在发生大幅的剥离、排放涡流增大、产生(加剧)噪音这样的问题。
而且,专利文献3所述的涡轮风扇在叶片的旋转方向侧的面(正压面)的整体或一部分上形成与旋转轴正交的细槽状的“突条”。因此,在叶片正压面的表面,空气沿着突条流动,但由于在叶片的外周侧前端即叶片后缘部的位置,叶片正压面与叶片负压面一致(由于各自形成了叶片的后缘),因此由于来自叶片正压面的流动与来自叶片负压面的流动的速度差产生了剪切湍流。因此,存在产生大的排放涡流、产生(加剧)噪音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在叶片正压面的整个面设置突条,则在叶片的前缘部靠近突条的范围,由于被吸入的空气不沿着突条流动,因此存在在该部位发生剥离、产生(加剧)噪音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目的是得到在能够确保叶片面积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噪音产生的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本发明的涡轮风扇具有:圆盘形的主板,该主板具备形成在包括旋转中心的规定范围内的突出的毂部;圆环形的套筒,该套筒与该主板相向配置;以及多个叶片,该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套筒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叶片后缘位于由所述主板的外周和所述套筒的外周形成的假想圆筒上,所述叶片的叶片前缘位于比所述叶片后缘更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的位置,且连接所述叶片后缘与所述叶片前缘的假想线相对于来自所述旋转中心的放射线倾斜,
在叶片远离所述旋转中心的面即叶片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到达所述叶片后缘的规定长度的后缘水平槽,
该后缘水平槽与所述旋转中心垂直,在所述叶片后缘的端部与叶片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的面即叶片内周面连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涡轮风扇在叶片正压面即叶片外周面的叶片后缘部形成多个与旋转中心正交的规定长度的后缘水平槽,该后缘水平槽与叶片负压面即叶片内周面连通,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一)从叶片正压面的叶片后缘部到达叶片后缘端的气流的一部分流入上述多个后缘水平槽,其余的部分在叶片后缘部表面(后缘水平槽彼此之间)流动,到达叶片后缘端。因此,即使形成后缘水平槽,叶片面积也只缩小一点,可抑制送风效率降低这样的影响。
(二)另外,由于气流流入后缘水平槽,因此抑制了叶片正压面上的边界层的发展。
(三)而且,在边界层从叶轮内周侧向外周侧(从上风向下风)逐渐发展的叶片负压面侧,叶片正压面侧的气流的一部分由于经由槽连通部进行供应,从而防止了叶片负压面上的气流的剥离,同时抑制了叶片负压面与叶片正压面的风速差引起的剪切湍流。
(四)因此,排放涡流缩小,缩小后的排放涡流扩散,由此可以实现涡轮风扇的低噪音化。
(五)另一方面,如果在涡轮风扇的排出下游侧设置热交换器,则在抑制了排放涡流的状态下气流流入热交换器,从而可以实现热交换器的低噪音化。
(六)而且,如果在涡轮风扇的周围设置矩形的热交换器,则在叶片后缘端靠近热交换器角部的位置(叶片后缘端离热交换器比较远的位置),通风阻力比较小,在叶片后缘端靠近热交换器边缘中央部的位置(叶片后缘端离热交换器比较近的位置),通风阻力比较大,因此产生通风阻力的脉动现象。
但是,在通风阻力逐渐增加(叶片后端缘接近边缘中央部)时,气流的一部分流入后缘水平槽,气流被整流,因此很难产生气流的剥离。另一方面,在通风阻力逐渐减少(叶片后端缘接近角部)时,气流沿着叶片表面形成,很难产生气流的剥离。因此,相对于通风阻力的增减很难产生气流的剥离,从而可以实现低噪音化。
(七)而且,通过形成多个后缘水平槽,可以减轻叶片的重量(形成叶片的材料),可以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水平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涡轮风扇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3所示的涡轮风扇的纵剖视图和侧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涡轮风扇的叶片前缘部的侧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涡轮风扇的叶片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涡轮风扇的叶片后缘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后缘水平槽的形状与噪音效果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后缘水平槽的形状与噪音效果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图6所示的后缘水平槽的变型例的侧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图6所示的后缘水平槽的变型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图1和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图,图1是示意地表示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的水平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顶棚嵌入式的空调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安装了在风扇吸入侧及排出侧具有过滤器或热交换器等可通风的压力损失体的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在图1中,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下有时简称为“室内机”)100收纳于形成在房间17的顶棚18上的凹部。本体10是由矩形的顶板10a和直立设置在顶板10a周围的侧板10b形成的框体,与顶板10a相向的面开口,在该开口的面上设置装饰面板11。
即,室内机100以顶板10a在上方、装饰面板11在下方的姿势设置在顶棚18上。此时,装饰面板11的下表面以稍微从顶棚18的下表面(房间17侧的面)突出的状态面向房间17(露出)。
在装饰面板11的中央附近,具有朝向本体10的空气吸入口即吸入格栅11a、清除经过吸入格栅11a后的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12、以及沿着装饰面板11的各条边形成的面板风扇排出口11b。另外,在各面板风扇排出口11b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改变所排出的空气的方向的风向叶片13。
在顶板10a上设置风扇电机15,在风扇电机15的旋转轴上固定涡轮风扇1。并且,形成从吸入格栅11a到涡轮风扇1的吸入风道的喇叭口14被设置成由过滤器12和涡轮风扇1夹着。
而且,环绕涡轮风扇1的外周地设置俯视观看时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热交换器16,热交换器16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配管与室外机连接。
这样形成的室内机100一旦涡轮风扇1进行旋转,则房间17的空气就经过装饰面板11的吸入格栅11a被吸入,在经过过滤器12时被除尘后流入设置在本体吸入风道10c上的喇叭口14。并且,在经过喇叭口14之后向涡轮风扇1朝大致上方(与风扇电机15的旋转轴大致平行)被吸入。
然后,空气从涡轮风扇1向着热交换器16沿大致水平方向(与风扇电机15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方向)被排出。然后,在热交换器16中进行了制热或制冷的热交换或是除湿的空气(相当于调和空气)经过本体排出风道10d和面板风扇排出口11b,一面通过风向叶片13控制风向一面向房间17排出。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就涡轮风扇1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涡轮风扇]
图3至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涡轮风扇的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的纵剖视图和侧视图,图5是将一部分(叶片前缘部)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6是将一部分(叶片)放大表示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将一部分(叶片后缘部)放大表示的侧视图,图8和图9是表示一部分(后缘水平槽)的形状与噪音效果的关系的特性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一部分(后缘水平槽)的变型例的侧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一部分(后缘水平槽)的变型例的纵剖视图。
另外,在各图中,相同的部分或相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一部分说明。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至图7和图10中,涡轮风扇形成为从纸面的上方向着下方吸入空气、向纸面的大致水平方向排出的姿势,因此与图1(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室内机100中的涡轮风扇1的姿势上下颠倒。
在图3和图4中,涡轮风扇1具有:中央呈山状突出的大致圆盘形的主板2、与主板2相向配置的大致圆环形的套筒3、以及与主板2和套筒3接合的多个叶片4。
此时,套筒3大致呈喇叭口状(截面大致圆弧形的圆环),中央开口部形成风扇吸入口1a,形成吸入导风壁。
另外,在主板2中央的突出部的顶上,一体形成有固定风扇电机15的旋转轴的固定部即毂部2a。以下将该旋转轴的中心称为“旋转中心O”。
另外,叶片4是其壁厚T(与旋转轴正交的水平截面上的、叶片外周面(叶片正压面)与叶片内周面(叶片负压面)的距离)随着在高度方向离开主板2接近套筒3而变薄的末端变细形状,是内部具有空洞的空心结构。该空洞与形成在主板2上的开口部连通,向主板2的下表面(叶轮的外侧)开口。
并且,由接近的一对叶片4、套筒3以及主板2环绕的范围形成气流的流路,其外周侧的端部成为排出口1b。
(叶片前缘部)
在图5至图7中,对于叶片4的叶片前缘部4a,叶片外周面(与叶片正压面一样)4c的靠近主板2的范围大致直立在主板2上,叶片外周面4c的靠近套筒3的范围越接近套筒3则越逐渐离开旋转中心O(越是上面则越朝径向的外侧接近地翘曲),叶片内周面(与叶片负压面一样)4d在从主板2到套筒3的高度方向的全部范围内整体比叶片外周面4c更大幅度地朝径向外侧翘曲(弯曲)。
在此,将叶片前缘部4a的叶片内周面(与叶片负压面相同)4d侧作为“叶片前缘端4a1”,将连结叶片前缘端4a1的高度方向上的壁厚中心的线作为“垂直翘曲线Q1”。
并且,将在包括垂直翘曲线Q1的平面中、垂直翘曲线Q1与旋转中心O(与在该平面假定的旋转中心O平行的平行线O’相同)所成的角度作为“叶片前缘端4a1处的弯曲角度α1”。
另外,将叶片4与套筒3的内周侧的接合部(叶片4离开套筒3的点)作为“叶片套筒侧结合部4g”,将在经过叶片套筒侧结合部4g的截面中连结高度方向上的壁厚中心的线作为“垂直翘曲线Q2(未图示)”。
并且,将在包括垂直翘曲线Q2的平面中、垂直翘曲线Q2与旋转中心O(与在该平面假定的旋转中心O平行的平行线O’相同)所成的角度作为“叶片套筒侧结合部4g处的弯曲角度α2”。
这样就形成为,“叶片套筒侧结合部4g的弯曲角度α2”小于“叶片前缘端4a1的弯曲角度α1”,弯曲角度α越接近叶轮的中心(旋转中心O)则越逐渐变大,叶片套筒侧前缘部4a2越接近中心则越向涡轮风扇1的外侧(远离旋转中心O的方向)弯曲。
在这样形成的涡轮风扇1中,叶片前缘端4a1(叶片外周面(叶片正压面)4c与叶片内周面(叶片负压面)4d连接的端部)形成为随着离开主板2接近套筒3而向叶轮的外侧(远离旋转中心O的方向)弯曲的形状。从而,促进了吸入流的引导,抑制了入口碰撞剥离。即,可以向着风扇排出口1b通畅且无剥离地在大致水平方向(与旋转中心O大致垂直)且在径向改变本体吸入风道10c的铅直方向(与旋转中心O大致平行)的气流。因此,可以得到低噪音的涡轮风扇1,从而安装了涡轮风扇1的室内机100变成静音,舒适性得到提高。
(叶片的截面形状)
以下,对叶片4的截面形状进行如下定义。在靠近后缘部叶片4与主板2的接合部的水平截面(相当于图4所示的切断位置Y-Y上的截面),将连结壁厚中心的线作为“水平翘曲线P1”。并且,将水平翘曲线P1与叶片前缘端4a1的交点作为“叶片内周侧前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a11”,将水平翘曲线P1与叶片前缘端4b的交点作为“叶片后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b11”。并且,将连结叶片内周侧前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a11和叶片后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b11的直线作为“主板侧叶片弦线4e1”(参考图6)。
(叶片后缘部)
在叶片4的叶片外周面4c,在水平方向(与旋转中心O垂直的面内)形成有多个到达叶片后缘部4b的规定长度L2的后缘水平槽5。后缘水平槽5在叶片后缘部4b的终端形成槽连通部5b,与叶片内周面4d连通。
因此,后缘水平槽5是叶片外周面4c上的规定深度的槽部(凹进部,以下称为“槽凹进部”)5a和槽连通部5b的合并体。这样,槽凹进部5a的底部接近叶片内周面4d,因此在槽凹进部5a处叶片4的壁厚形成薄的状态(参考图6)。
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如果设主板侧叶片弦线4e1的长度为主板侧叶片弦线L,设后缘水平槽5的长度为L2,设叶片外周面4c的从叶片内周侧前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a11起直到后缘水平槽5开始的距离(准确地说是与主板侧叶片弦线4e1平行的直线距离)为L1,则具有“L=L1+L2”的关系。另外,设槽连通部5b的长度为L3。
另外,图6表示在高度方向离主板2最近的后缘水平槽5,但在高度方向远离主板2的位置也同样,后缘水平槽5彼此平行地形成有多个(参考图4、图7)。
即,如果设叶片后缘部4b的主板2与套筒3的距离作为叶片后缘高度(以下称为“风扇排出高度”)为H,则在叶片后缘部4b的从主板2向上方的距离H1的范围和叶片后缘部4b的从套筒3向下方的距离H2的范围内形成后缘水平槽5。
另外,通过将套筒3侧的后缘水平槽5的设置范围即距离H2设为风扇排出高度H的一半以下(0~50%),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并且,如果这样,
此时为了便于说明,设后缘水平槽5的高度(与槽凹进部5a的高度方向的宽度相同)为槽宽D1,设槽凹进部5a与槽凹进部5a之间即槽间表面部6的高度方向的宽度为槽间隔D2。
并且,关于各自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处的水平面,将连接叶片外周面4c与叶片内周面4d的靠近旋转中心O的边缘作为“叶片前缘端4a1”,将远离旋转中心O的边缘作为“叶片后缘端4b1”,将连结这些边缘的直线作为“叶片弦线4e”。另外,关于形成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后缘水平槽5,也可将“叶片弦线4e的长度”称作“L”(实际上根据高度方向的位置,叶片弦线4e的长度未必是恒定的)。
如上所述,形成在涡轮风扇1的叶片后缘部4b上的多个后缘水平槽5具有形成在叶片外周面(叶片正压面)4c且向水平方向伸长的槽凹进部5a、和在叶片后缘部4b的端点处连通叶片外周面(叶片正压面)4c与叶片内周面(叶片负压面)4d的槽连通部5b。
因此,通过使气流流入槽凹进部5而进行增速、整流,而不会像现有的锯齿形(参考专利文献1)那样减少叶片面积。
另外,由于在槽连通部5b中叶片正压侧与叶片负压侧连通,因此相对于通风阻力的增减而进行流动扩散,从而很难发生气流剥离,可以实现低噪音化。
即,在叶片外周面4c,叶片表面的流动被形成在叶片外周面4c的叶片后缘部4b侧的槽凹进部5a引导,抑制了气流剥离。此时,在经过槽凹进部5a的气流速度和沿着槽凹进部5a与槽凹进部5a之间即槽间表面部6(叶片外周面4c)的气流速度之间具有速度差,因此从槽凹进部5a的后缘端部向外侧排放的气流(后缘排放涡流)与从叶片外周面4c的后缘端部向外侧排放的气流(后缘排放涡流)发生干扰,彼此分解。因而,不排放强烈的紊乱涡流,因此成为低噪音。
尤其是从涡轮风扇1的风扇吸入口1a经过套筒3的曲面向着风扇排出口1b时,即使在气流不能完全拐弯、在风扇排出口1b的套筒3侧有剥离的趋势的情况下,也通过后缘水平槽5进行整流,因此不会有剥离,可以实现低噪音化。
而且,如图7所示,叶片后缘部4b与主板2的接合位置即“叶片后缘部的主板侧端点4b11”相比叶片后缘部4b与套筒3的接合位置即“叶片后缘部的套筒侧端点4b12”位于旋转方向A的前进侧。
因此,气流的一部分被向套筒3侧引导,在风扇排出口1b的高度方向形成风速分布均匀的趋势,但由于存在后缘水平槽5,也容易向径向流动,抑制了气流向套筒3侧的偏流。因此,可以使气流进一步变均匀,不易受通风阻力变化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因此,可以得到噪音更低、相对于干扰的噪音变化小的涡轮风扇1以及室内机100。
(性能特点)
在图8中,横轴是后缘水平槽5的长度L2与主板侧叶片弦线L的比例(L2/L),纵轴是形成了后缘水平槽5的涡轮风扇1所产生的噪音与未形成后缘水平槽5的涡轮风扇所产生的噪音的比例(以下称为“噪音效果”)。
如果后缘水平槽5的长度L2长(L2≥0.5×L),则叶片外周面4c上的静态压力的上升小,送风效果下降,为了输送所需风量,必须提高风扇的转速。其结果,叶片壁面摩擦增加,导致气流产生紊流,产生(加剧)噪音。
另一方面,如果后缘水平槽5的长度L2短(L2≤0.1),则槽凹进部5a就短,因此上述效果(气流的整流、剥离的防止)小。
因此,优选的是将后缘水平槽5的长度L2形成为叶片弦长L的10%~50%(0.1×L≤L2≤0.5×L)。如果这样,就不会使送风效果降低,可以得到噪音更低的涡轮风扇1和室内机100。
在图9(a)中,横轴是后缘水平槽5的槽宽D1与槽间隔D2的比例(D1/D2),纵轴是噪音效果。
如果后缘水平槽5的槽宽D1大于槽间隔D2(D1/D2≥1.0),则大量气流流入槽凹进部5a,沿着槽间表面部6的表面的气流减少。因此,在叶片外周面4c的表面的其他区域就形成了不稳定区域。
另一方面,如果槽宽D1小于槽间隔D2(D1/D2≤0.2),则流入后缘水平槽5的气流过少,叶片后缘部4b上的气流扩散不充分,后缘排放涡流变大,噪音加剧。
因此,优选槽宽D1与槽间隔D2至少是“0.5×D2≤D1≤1.0×D2”的关系。如果这样,则可以得到低噪音的涡轮风扇1和室内机100。
在图9(b)中,横轴是槽宽D1与风扇高度H的比例(D1/H),纵轴是噪音效果。即,如果比例(D1/H)过小,则气流不进入后缘水平槽5,因此噪音效果降低(成为大的正数值)。另一方面,如果比例(D1/H)过大,则气流流入过多,因此整流效果消失,产生噪音。因此,槽宽D1与风扇高度H的关系存在最佳范围。因此,如图9(b)所示,优选使比例(D1/H)为“2~5%”。
(后缘水平槽的变型例)
在图10中,槽间表面部6具有与叶片外周面4c连续的面即槽间连续面6a、和在靠近叶片后缘部4b端部的规定范围向外周侧突出的槽间凸部6b。并且,形成在规定高度位置的槽间表面部6的槽间凸部6b的长度L4与在上下方向邻接的槽间表面部6的槽间凸部6b的长度L4不同。即,在侧视观看时,槽间凸部6b的开始位置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叶片后缘部4b,由后缘水平槽5与槽间凸部6b之间的速度差使气流扩散的同时,在相邻的槽间凸部6b也产生气流的速度差,从而气流扩散,通过后缘排放涡流彼此的相互作用,后缘排放涡流被消除。因此,可以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在图11(a)中,后缘水平槽5的槽凹进部5a的壁厚与叶片4的中央部(有空洞)的壁厚大致相同。因此,槽凹进部5a的深度(凹进量)随着接近叶片后缘部4b而变浅(小)。
在图11(b)中,后缘水平槽5的槽凹进部5a的深度(凹进量)大致恒定。因此,槽凹进部5a的壁厚随着接近叶片后缘部4b而变薄(小)。
在图11(c)中,到达槽连通部5b的槽状的凹部(以下称为“负压侧槽凹进部”)5c形成在叶片内周面4d。因此,与形成在叶片内周面4d的槽凹进部5a配合作用,增进了上述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确保送风效率且抑制噪音的产生,因此可以作为各种形式的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各种形式(不局限于顶棚嵌入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加以广泛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涡轮风扇,1a风扇吸入口,1b风扇排出口,2主板,2a毂部,3套筒,4叶片,4a叶片前缘部,4a1叶片前缘端,4a11主板侧端点,4a2叶片套筒侧前缘部,4b叶片后缘部,4b1叶片后缘端,4b11主板侧端点,4b12套筒侧端点,4c叶片外周面,4d叶片内周面,4e叶片弦线,4e1主板侧叶片弦线,4g叶片套筒侧结合部,5后缘水平槽,5a槽凹进部,5b槽连通部,5c负压侧槽凹进部,6槽间表面部,6a槽间连续面,6b槽间凸部,10本体,10a顶板,10b侧板,10c本体吸入风道,10d本体排出风道,11装饰面板,11a吸入格栅,11b面板风扇排出口,12过滤器,13风向叶片,14喇叭口,15风扇电机,16热交换器,17房间,18顶棚,100室内机,α1叶片前缘端处的弯曲角度,α2叶片套筒侧结合部处的弯曲角度,A旋转方向,D1槽宽,D2槽间隔,H叶片后缘高度,H1距离(靠近形成后缘水平槽的主板的范围)、H2距离(靠近形成后缘水平槽的套筒的范围),L主板侧叶片弦线(叶片弦长),L1从叶片弦长减去后缘水平槽长度所得的长度,L2后缘水平槽的长度,L3槽连通部的长度,L4槽间凸部的长度,O旋转中心,P1水平翘曲线,Q1垂直翘曲线,T壁厚,Y-Y切断位置。

Claims (10)

1.一种涡轮风扇,该涡轮风扇具有:圆盘形的主板,该主板具备形成在包括旋转中心的规定范围内的突出的毂部;圆环形的套筒,该套筒与该主板相向配置;以及多个叶片,该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板和所述套筒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叶片后缘位于由所述主板的外周和所述套筒的外周形成的假想圆筒上,所述叶片的叶片前缘位于比所述叶片后缘更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的位置上,且连接所述叶片后缘与所述叶片前缘的假想线相对于来自所述旋转中心的放射线倾斜,
在叶片远离所述旋转中心的面即叶片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到达所述叶片后缘的规定长度的后缘水平槽,
该后缘水平槽与所述旋转中心垂直,在所述叶片后缘的端部与叶片靠近所述旋转中心的面即叶片内周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的长度(L2),是所述叶片的叶片前缘的端部与叶片后缘的端部的直线距离(L)的10%~50%(0.1×L≤L2≤0.5×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的与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宽度即槽宽(D1),是所述后缘水平槽彼此的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间隔即槽间隔(D2)的50%~100%(0.5×D2≤D1≤1.0×D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的与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宽度即槽宽(D1),是所述叶片后缘部处的所述主板与所述套筒(3)的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距离即风扇排出高度(H)的2%~5%(0.02×H≤D1≤0.05×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的与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宽度即槽宽(D1),是所述后缘水平槽彼此的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方向上的间隔即槽间隔(D2)的50%~100%(0.5×D2≤D1≤1.0×D2),且是所述叶片后缘部中的所述主板与所述套筒(3)的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距离即风扇排出高度(H)的2%~5%(0.02×H≤D1≤0.05×H)。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形成在所述叶片后缘的主板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形成在所述叶片后缘的主板侧和套筒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水平槽形成在比所述主板与所述套筒的中央更靠近所述套筒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其特征在于,被所述后缘水平槽夹着的所述叶片外周面即槽间表面部具有:与所述叶片外周面连续的面即槽间连续面、和在靠近所述叶片后缘部的规定范围内向外周侧突出的槽间凸部,
形成在所述槽间表面部的槽间凸部的长度与形成在与该槽间表面部邻接的所述槽间表面部的槽间凸部的长度不同。
10.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有:
在与顶板相向的面具备开口部的框体,
设置在该框体的内部的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风扇,以及
包围该涡轮风扇的热交换器;
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形成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大致中央部到达所述涡轮风扇的吸入风道、和从所述涡轮风扇经过所述热交换器到达所述开口部的周边部的排出风道。
CN201180016013.2A 2010-03-29 2011-03-24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Active CN102822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4052A JP5143173B2 (ja) 2010-03-29 2010-03-29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0-074052 2010-03-29
PCT/JP2011/001718 WO2011121943A1 (ja) 2010-03-29 2011-03-24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532A CN102822532A (zh) 2012-12-12
CN102822532B true CN102822532B (zh) 2016-02-17

Family

ID=4471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013.2A Active CN102822532B (zh) 2010-03-29 2011-03-24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67511B2 (zh)
EP (1) EP2554850B1 (zh)
JP (1) JP5143173B2 (zh)
CN (1) CN102822532B (zh)
ES (1) ES2747983T3 (zh)
WO (1) WO20111219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8945B2 (ja) * 2011-11-04 2017-02-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
KR20140125522A (ko) * 2013-04-19 2014-10-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팬
KR101645178B1 (ko) * 2013-05-10 2016-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원심팬 및 원심팬의 제조방법
US9995311B2 (en) 2013-05-10 2018-06-12 Lg Electronics Inc. Centrifugal fan
CN10425123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离心式叶轮及包括该离心式叶轮的吹吸装置
CN110985445B (zh) * 2013-12-04 2021-03-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风机和装载有该风机的室外单元
CN107076164B (zh) * 2014-10-30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涡轮风扇和空气调节装置用室内机
JP5839755B1 (ja) * 2015-01-08 2016-01-0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ケーシング及びファン装置
CN104763652A (zh) * 2015-02-04 2015-07-08 张宏松 一种卧式鼓风机
US10648681B2 (en) * 2016-07-19 2020-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DE112017005519T5 (de) * 2016-11-01 2019-08-08 Ihi Corporation Variable Düseneinheit und Turbolader
JP6762426B2 (ja) * 2017-05-22 2020-09-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9021391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7207933B2 (ja) * 2018-10-15 2023-01-18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EP3647603A1 (en) 2018-10-31 2020-05-06 Carrier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of centrifugal impeller of a fan for reducing noise
DE102019121448A1 (de) * 2019-08-08 2021-02-11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Radialgebläse für einen Dunstabzug
CN111043079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叶片及风扇
TWI724872B (zh) * 2020-04-17 2021-04-1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離心扇輪及具有該離心扇輪的離心風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9448B2 (ja) * 1993-06-15 1997-10-27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の羽根車
CN1241248A (zh) * 1997-09-30 2000-0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离心式鼓风机的空调机
CN101187383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涡轮风扇及具有该涡轮风扇的空调
CN101405506A (zh) * 2006-03-31 2009-04-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多翼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29792D0 (en) * 1988-12-21 1989-07-05 Marconi Co Ltd Noise reduction method
JPH09126190A (ja) 1995-10-30 1997-05-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KR20040104772A (ko) * 2003-06-03 2004-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보팬 및 이를 갖춘 공기조화기
JP2006002691A (ja) * 2004-06-18 2006-01-05 Calsonic Kansei Corp 送風機
JP2007247492A (ja) * 2006-03-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9448B2 (ja) * 1993-06-15 1997-10-27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の羽根車
CN1241248A (zh) * 1997-09-30 2000-0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离心式鼓风机的空调机
CN101405506A (zh) * 2006-03-31 2009-04-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多翼风扇
CN101187383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涡轮风扇及具有该涡轮风扇的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4850A1 (en) 2013-02-06
JP2011208501A (ja) 2011-10-20
EP2554850A4 (en) 2016-05-11
CN102822532A (zh) 2012-12-12
JP5143173B2 (ja) 2013-02-13
WO2011121943A1 (ja) 2011-10-06
US9267511B2 (en) 2016-02-23
EP2554850B1 (en) 2019-08-28
US20120328420A1 (en) 2012-12-27
ES2747983T3 (es) 2020-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532B (zh) 涡轮风扇以及安装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2422025B (zh) 离心风扇及空调机
EP3273067B1 (en) Turbofan and air conditioner
JP5955402B2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1960150A (zh) 涡轮风扇以及空调机
CN103477084A (zh) 涡轮风扇以及空调机
JP2001194000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133254A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020558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968517B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蜗舌组件
JP2007321643A (ja) 遠心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6078945B2 (ja) 遠心送風機
EP3048375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208168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化粧パネル、吹出口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5274278B2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ターボファン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258344A (ja) 空気調和機
EP1970636A1 (en) Air conditioner
JP4371171B2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7154685A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04685218B (zh) 螺旋桨式风扇
CN102089592B (zh) 顶棚嵌入型换气扇
CN2083324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H048053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121951A (ja) 空気調和機
JP6421324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