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4001A -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4001A
CN102804001A CN2011800140459A CN201180014045A CN102804001A CN 102804001 A CN102804001 A CN 102804001A CN 2011800140459 A CN2011800140459 A CN 2011800140459A CN 201180014045 A CN201180014045 A CN 201180014045A CN 102804001 A CN102804001 A CN 102804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adhesive
adhesive phase
acrylic acid
methyl
otpical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0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石裕
东昌嗣
藤田茂
中野史子
井上彻雄
田中亚树子
松浦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430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84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41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69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4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009Two or mor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4
    • C08G18/4063Mixtures of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62 with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58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16Polym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G18/622Polymers of est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08G18/6225Polymers of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16Polym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G18/622Polymers of est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08G18/6225Polymers of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C08G18/6229Polymers of hydroxy groups containing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with aliphatic poly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16Polym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G18/622Polymers of est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08G18/6237Polym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glycidyl group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2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G18/6216Polymers of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of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G18/6266Polymers of amides or imides from alpha-beta 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80Masked polyisocyanates
    • C08G18/8003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8006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 C08G18/8009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 C08G18/8022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groups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 with compounds of C08G18/3203 with polyols having at least three hydroxy groups
    • C08G18/8025Masked aliphatic or cycloaliphatic polyisocy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1/003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1/06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C09J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70/00Compositions for adhesives
    • C08G2170/40Compositions fo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comprising non-adhesive protru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612Composite web or shee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粘接粘合剂层部分不随时间的迁延而填埋因加工处理所形成的凹凸,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内聚性,并且具有优异的长期耐久性。制作在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该凹凸面上层叠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进而,将这种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贴附在各种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可以不改变光源、图像显示元件的设计,而提高光的输出效率,确保光的出射均匀性,尤其对于包含图像显示元件的装置,实现了可改善视角的这种光源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

Description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以及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提供高效地使光出射的光源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视、监视器、游戏机、手机等的光学设备中,从表面出射的光直接影响屏幕的亮度,通过提高其辉度,可改善亮度、对比度等美观性。为了使这种光源的光均匀地出射,在导光板的设计、冷阴极管和LED等发光体自身的形状和配置等设计上想办法,并设法用尽可能低的电力发光。
此外,还设想了在导光板上利用将光进行扩散的扩散板、回射板(retroreflection plate)等光学薄膜等提高均匀性和辉度。另外,从节省电力的观点出发还增加在作为照明用途的面光源中使用的有机EL或LED,还设法提高光的输出效率。
另一方面,还提出了通过将微透镜等的凸部贴附在液晶单元等图像显示元件上而提高视角的方案(专利文献1~3)、以及使微透镜等的凸部密合于EL元件、导光板等光出射的表面上而增加光的输出效率的方案、光的均匀出射方案(专利文献4~9)。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有时用于实施的具体细节不清楚,或存在工序的烦琐和设计的困难,具有较多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20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27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96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48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356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357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59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7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9-244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只要贴附在各种光源、显示元件上,就可简便而可靠地提高光的输出效率,能够确保光的出射均匀性,在贴附于图像显示元件上时,可以改善视角。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了这种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作方法、使用该光学薄片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源、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下述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具有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和在该凹凸面上的粘接粘合剂层,该粘接粘合剂层固定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上述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可以进一步包含剥离衬垫。
优选上述光学薄膜的凸部的高度的5%~90%被上述粘接粘合剂层所填埋。
上述光学薄膜可由多层构成。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的凝胶率可以是70~98%。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可以是1.460以上。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可以是10000~1000000Pa。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与光学薄膜之间的180度剥离粘接力可以是0.5N以上。
上述光学薄膜可以是微透镜、棱镜片或光扩散板。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可以是1~100μm的厚度。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可由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而成。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可由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含有选自由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树脂、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和热固化催化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固化型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而成。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上接枝聚合了含有含环醚基单体的链而形成的接枝聚合物。
上述接枝聚合物可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上述含环醚基单体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上述接枝聚合物可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上述含环醚基单体和5~50重量份其他单体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上述粘接粘合剂层可由含有接枝聚合物、和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或热固化催化剂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所述接枝聚合物是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上接枝聚合了含有含环醚基单体的链而形成的。
上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可含有0.01重量份~20重量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上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可含有0.01重量份~20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另外涉及制作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涂布在剥离衬垫上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本发明涉及制作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上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时,向涂布在剥离衬垫上的粘接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将实施了该处理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带有光学薄膜的光源,其是将上述任一项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上述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光源上而形成的。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带有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其是将上述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图像显示元件上而形成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粘接粘合剂层部分不随时间的迁延而填埋加工处理所形成的凹凸,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和内聚性,并且具有优异的长期耐久性。因此,通过将该光学薄片贴附在各种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可以不改变光源、图像显示元件的设计,而提高光的输出效率,确保光的出射均匀性,尤其对于包含图像显示元件的装置,可改善视角。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包含剥离衬垫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粘接于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的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确认,在市售的监视器等中,用于使从与光源成为一体的导光板发出的光变得均匀的扩散板仅仅是置于导光板上,在导光板与扩散板之间具有薄的空气层,因此发生光的损失。于是,为了消除该损失,研究了对于在导光板本身上进行表面处理而使之具有扩散功能的方法、在导光板和扩散板之间使用匹配油(matching oil)等而消除空气层的方法等,但是得知:在前者中,难以应对工序的大幅增加、尺寸等制品的变化,在后者中,因光源的热而发生液体泄漏等问题。进而,面发光的有机EL由于发光层、玻璃、空气之间存在折射率差等,因此光不能发出到空气界面中的问题仍然存在,虽然用微透镜等可以提高,但难以达到实用化,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
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是由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和在该凹凸面上的粘接粘合剂层层叠而形成的。该粘接粘合剂层固定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在此处,优选的是,可以进一步将剥离衬垫附着于粘接粘合剂层上。
对本发明的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没有限制,可以是微透镜、棱镜片、或光扩散板等。这种薄片或板的凹凸表面可以是具有具有1~100μm的直径或底面的圆的直径的、均一的炮弹状、球状、金字塔状突起的状态。
对本发明的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用模具等压制均一的薄片或板,进行表面成型加工;将液态树脂涂布于转印模具表面上,利用UV或热使之固化,进行成型等。进而,通过以小于微粒粒径的干燥厚度涂布分散有微粒的聚合物溶液,可以制作表面形成了凹凸形状的扩散板,或者,通过将微粒混入到聚合物熔融物中,进行挤出成型,可以制作表面、内部具有光扩散功能的扩散板。
本发明的这种光学薄膜可以由多层构成。这种层可以是在与接触粘接粘合剂层的凹凸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层叠多个不同材质的薄膜的形状。光学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在与凹凸表面相反侧表面上进行硬涂处理,从而实施不易受损伤的处理。或者,可以赋予防污性,或者可以赋予抗静电性、紫外线吸收性等。对于硬涂处理、赋予防污性或者赋予抗静电性、紫外线吸收性,有时可以通过层叠追加的薄膜来实现。进而,通过在与粘接粘合剂层接触的凹凸表面的相反面上进行凹凸处理,还可以使光从相反面的出射变得更有效。凹凸面的尺寸是1μm~100μm左右。
作为这种光学薄膜,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使用,作为具体的材料,可列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层叠的状态使用。为了消除各层之间的光的损失,优选的构成是形成如下顺序:出射光的光源等被粘物表面的折射率≤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光学薄膜的折射率。
例如,虽然没有限定,在出射光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导光板的表面折射率为1.49时,优选使用粘合剂的折射率大于1.49、光学薄膜的折射率为1.50以上的构成等。这种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贴附在从下部照射光的被粘物上使用。通过设定成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高于出射光的被粘物表面的折射率,进而光学薄片的折射率高于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的构成,由于没有各层之间的反射,因此出射的光没有损失,可以更高效地使光出射。
粘接粘合剂层固定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在此处,“固定于凸部的一部分上”是指,粘接粘合剂没有填埋凹部,粘接粘合剂层与凸部的顶端粘接,与光学薄膜之间存在空气层的状态。即,如图1所例示,其为光学薄膜10与粘接粘合剂层在光学薄膜上的凸部顶端粘接,且产生来源于光学薄膜表面的凹部的空气层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优选该凸部的高度的5%~90%被该粘接粘合剂层所填埋的状态。更优选该凸部的高度的10%~80%被该粘接粘合剂层所填埋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中,粘接粘合剂层固定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优选粘接粘合剂层与实施了凹凸处理的光学薄膜的180度剥离粘接力为0.5N/20mm以上的状态。然而要求,例如,将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贴附在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之后有尘土进入、位置偏移等不利情况时,可以简单地再加工,并且在贴附之后不脱落、剥离,可长期粘接。为了确保这种再加工性、长期稳定性,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与粘接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优选较高。作为这种粘接力,180度剥离粘接力为0.7N/20mm以上,优选为1.5N/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N/20mm以上(通常10N/20mm以下)。如果是该范围的粘接力,在通常的使用方法中,在光学薄膜剥离时,不发生粘接粘合剂层在被粘物上残留的所谓的锚固破坏。
通过对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聚氨酯树脂、硅烷偶联剂等的各种底涂处理,可以提高光学薄膜的凸部与粘接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防止锚固破坏。
形成粘接粘合剂层的粘接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凝胶率为70~98%。
粘接粘合剂层一般优选具有1.460以上的折射率。
粘接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0000~1000000Pa。更优选为7.2×104~6.1×105Pa。
粘接粘合剂层优选为1~100μm厚度,更优选为2~100μm厚度。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中,对粘接粘合剂层没有限制,优选由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粘接粘合剂层组合物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中,粘接粘合剂层优选由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含有选自由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树脂、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和热固化催化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固化型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括包含5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直链型、支型或接枝聚合物的任何一种。
粘接粘合剂层特别优选包含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上接枝聚合了含有含环醚基单体的链而形成的接枝聚合物。
在此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是指含有5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直链型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薄片中,粘接粘合剂层在含有接枝聚合物时,尤其优选还含有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和/或热固化催化剂。
这种接枝聚合物优选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含环醚基单体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这种接枝聚合物还优选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含环醚基单体和5~50重量份其他单体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首先,作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含有的单体单元,可以使用任何(甲基)丙烯酸酯,对其没有特别限制。在此处,优选的是,含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全体的50重量%以上的例如具有碳原子数4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在本说明书中,仅提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时,是指具有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上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以上,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9。其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的(甲基)具有相同的意义。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基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等。其中,可示例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为50重量%以上,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另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为99.8重量%以下,可以为98重量%以下或97重量%以下。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优选包含在烷基中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含羟基单体。即,该单体是含有1个以上羟基的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单体。在此处,羟基优选存在于烷基的末端。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12,更优选为4~8,进一步优选为4~6。认为,通过含有这种(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单体,对接枝聚合时发生氢夺取的位置、或接枝聚合物与接枝聚合时生成的含环醚基单体的均聚物的相容性具有有利影响,对于制备耐热性良好的接枝聚合物是有用的。
作为这种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含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羟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酯、4-羟丁基乙烯基醚等。在这些当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
在含有含羟基单体的情况下,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含羟基单体为0.02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的比例,优选为0.04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上且3重量%以下。
作为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其他共聚物。
例如,除了上述单体以外还可以使用含不饱和羧酸的单体。作为含不饱和羧酸单体,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含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羧基的单体。作为含不饱和羧酸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在这些当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尤其丙烯酸。
含不饱和羧酸单体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以0.01~2重量%的比例使用,更优选为0.05~2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5~1.5重量%,特别优选为0.1~1重量%。
作为共聚单体的其他例子,可列举出具有碳原子数小于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含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芳香族环的含芳香族环的单体。作为具有碳原子数小于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作为含芳香族环的单体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酚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萘乙酯、(甲基)丙烯酸2-(4-甲氧基-1-萘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丙酯、苯氧基二甘醇(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可列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丙烯酸的己内酯加成物;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等。
另外,可以使用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酯等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氟(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系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N-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醚单体等。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60万以上,更优选为70万以上且300万以下。其中,重均分子量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按照聚苯乙烯换算算出的值。
这种(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适当选择溶液聚合、块状聚合、乳液聚合、各种自由基聚合等公知的制造方法来进行。另外,所得(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另外,在溶液聚合中,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乙酸乙酯、甲苯等。作为具体的溶液聚合例子,反应在氮气等惰性气体气流下添加聚合引发剂,通常在50~70℃左右、5~30小时左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
对用于自由基聚合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乳化剂等没有特定限制,可以适当选择和使用。另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条件来控制,根据它们的种类,调整其适当的用量。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脒)、2,2’-偶氮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和光纯药公司制造,VA-057)等偶氮系引发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二正辛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1-二(叔己基过氧)环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但不限于这些。
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单体优选为0.005~1重量份左右,更优选为0.02~0.5重量份左右。
另外,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使用2,2’-偶氮二异丁腈,制造上述重均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时,聚合引发剂的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单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0.06~0.3重量份左右,进一步优选为0.08~0.2重量份左右。
作为链转移剂,例如可列举出月桂基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硫代乙醇酸、硫代乙醇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链转移剂可以单独使用,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单体成分的总量为约0.1重量份以下。
另外,作为乳液聚合时使用的乳化剂,例如,可列举出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钠等阴离子系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等非离子系乳化剂等。这些乳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进而,作为反应性乳化剂,即作为引入了丙烯基、烯丙基醚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乳化剂,具体而言,例如有Aqualon HS-10、HS-20、KH-10、BC-05、BC-10、BC-20(以上均为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造)、ADEKA REASOAP SE10N(ADEKA公司制造)等。反应性乳化剂由于在聚合后引入到聚合物链中,因而耐水性变好,因此是优选的。乳化剂的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单体成分的总量为0.3~5重量份,从聚合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考虑,0.5~1重量份是更优选的。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50K以下,优选为240K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还优选为200K以上。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0K以下,则可形成耐热性良好且内聚力优异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这种(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所使用的单体成分、组成比来调整。另外,这种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在溶液聚合时可以如下获得:使用0.06~0.2份的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等聚合引发剂,使用醋酸乙酯等聚合溶剂,在氮气流下在50℃~70℃反应8~30小时。这里所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下述的福克斯(Fox)方程式计算和求出:
1/Tg=W1/Tg1+W2/Tg2+W3/Tg3+······
上述Tg1、Tg2、Tg3等是以绝对温度来表示共聚成分各自的均聚物1、2、3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W1、W2、W3等是各个共聚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其中,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由《聚合物手册》(Polymer Handbook)(第四版,John Wiley & Sons,Inc.)获得。
接着,可以直接使用这样获得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或者,可以将添加稀释剂而稀释了的溶液供给接枝聚合中。
对稀释剂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醋酸乙酯或甲苯等。
接枝聚合通过使含环醚基单体和任选含环醚基单体和其他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反应来进行。
在此处,含环醚基单体没有特别限制,为含环氧基单体或含氧杂环丁基单体或二者的组合是优选的。
作为含环氧基单体,可列举出丙烯酸4-羟丁基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或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等,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作为含氧杂环丁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3-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3-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丁基-3-氧杂环丁基甲酯、或(甲基)丙烯酸3-己基-3-氧杂环丁基甲酯,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含环醚基单体的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为2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重量份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最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含环醚基单体的量如果为2重量份以上,可充分表现作为组合物的粘接粘合剂的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为100重量份以上,粘性减小,有时难以初期粘合。
接枝聚合时,与含环醚基单体一起,还可以使用共接枝的其他单体。作为这种单体,只要是不含环醚基的单体即可,对其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的碳原子数1~9的烷基酯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另外,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之类的脂环族(甲基)丙烯酸酯类。这些可以单独使或组合使用。
将它们接枝时,使用共接枝的其他单体则可以降低用于使粘接粘合剂固化的光照射时的照射量。其理由据推测是因为,接枝链的运动性提高,或者,接枝链、副产的未接枝链与主干聚合物的相容性变好。
作为这种其他单体,优先从与主链(主干)即(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成分相同的单体中选择。
除了含环醚基单体以外的其他单体的量在配混时按其与环醚基的重量比计为90:10~10:90,优选为80:20~20:80。其他单体的含量较少时,有时用于固化的光照射量的降低效果不充分,其他单体的含量较多时,有可能增加光照射后的剥离阻力。
对接枝聚合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来进行。在聚合时,优选使用过氧化物作为聚合引发剂。
这种聚合引发剂的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0.02~5重量份。该聚合引发剂的量较少时,接枝聚合反应的时间过长,而这种聚合引发剂的量较多时,由于生成较多的含环醚基单体的均聚物,因此不优选的。
接枝聚合如果是例如溶液聚合,可以通过在丙烯酸系共聚物的溶液中添加含环醚基单体和可调整粘度的溶剂,氮气置换后,添加0.02~5重量份的过氧化二苯甲酰之类的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在50℃~80℃下加热4~15小时来进行,但不限于此。
所得接枝聚合物的状态(分子量、接枝聚合物的侧链部的大小等)根据反应条件可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不论是直链型、支链型还是接枝型,在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中均可添加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或热固化催化剂。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接枝聚合物时特别优选追加这种成分。
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可以优选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选自由芳基锍六氟磷酸盐、三芳基锍盐、六氟磷酸锍盐类和双(烷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这种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0.1~5重量份,优选为0.3~3重量份。
作为热固化催化剂,可以优选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所有环醚基热固化催化剂。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选自由咪唑化合物、酸酐、酚醛树脂、路易斯酸络合物、氨基树脂、多胺和三聚氰胺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尤其优选咪唑化合物,对咪唑化合物没有限制,可例举出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2-十七烷基咪唑、1,2-二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2-苯基-4-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苄基-2-苯基咪唑、1-氰乙基-2-甲基咪唑、1-氰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1-氰乙基-2-乙基-4-甲基咪唑、1-氰乙基-2-苯基咪唑、1-氰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鎓偏苯三酸盐、1-氰乙基-2-苯基咪唑鎓偏苯三酸盐等。这些化合物可考虑其固化起始温度、与粘接粘合剂的相容性等来选择。
例如,粘接粘合剂聚合物为水分散的乳液时,可选择1,2-二甲基咪唑,在优先考虑保存性或为了在较高温度下热固化时,可选择1-氰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固化时,可选择2-苯基咪唑。
这种热固化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0.1~5重量份,优选为0.1~3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添加交联剂。或者,在没有上述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热固化催化剂的情况下也可以添加。对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包含通过封闭剂或多聚体化等将异氰酸酯基暂时保护的异氰酸酯再生型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以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等。
更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列举出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CORONATE H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CORONATE HX)等异氰酸酯加成物,聚醚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异氰酸酯以及它们与各种多元醇的加成物,用异氰脲酸酯键、缩二脲键、脲基甲酸酯键等多官能化的多异氰酸酯等。在这些当中,因为反应速度快而优选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
上述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含有0.01~20重量份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剂,更优选含有0.02~2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含有0.05~1.5重量份。可以考虑到内聚力、耐久性试验中的剥离阻止等来适当含有。
另外,作为交联剂,可以组合使用有机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作为有机系交联剂,可列举出环氧系交联剂(是指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作为环氧系交联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丙烯酸酯、螺二醇(spiroglycol)二缩水甘油醚等。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的多价金属与有机化合物进行共价结合或配位结合。作为多价金属原子,可列举出Al、Cr、Zr、Co、Cu、Fe、Ni、V、Zn、In、Ca、Mg、Mn、Y、Ce、Sr、Ba、Mo、La、Sn、Ti等。作为进行共价结合或配位结合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可列举出氧原子等,作为有机化合物,可列举出烷基酯、醇化合物、羧酸化合物、醚化合物、酮化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作为交联剂,可以添加噁唑啉系交联剂、过氧化物。
作为噁唑啉系交联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分子内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噁唑啉基可以是2-噁唑啉基、3-噁唑啉基、4-噁唑啉基的任何一种。作为噁唑啉系交联剂,不饱和单体与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共聚而形成的聚合物是优选的,尤其在加成聚合性噁唑啉中,优选使用2-异丙烯基-2-噁唑啉。例如,可列举出日本触媒(株)制造的商品名“Epocros WS-500”等。
作为过氧化物,只要通过加热产生自由基活性种从而进行粘接粘合剂组合物的基础聚合物的交联,就可以适当使用,考虑到操作性、稳定性,优选使用1分钟半衰期温度为80℃~160℃的过氧化物,更优选使用90℃~140℃的过氧化物。
作为可使用的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0.6℃)、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4℃)、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3.5℃)、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09.1℃)、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10.3℃)、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正辛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7.4℃)、过氧-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24.3℃)、过氧化二(4-甲基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28.2℃)、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136.1℃)、1,1-二(叔己基过氧)环己烷(1分钟半衰期温度:149.2℃)等。其中,尤其从交联反应效率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酯)(1分钟半衰期温度:92.1℃)、过氧化二月桂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16.4℃)、过氧化二苯甲酰(1分钟半衰期温度:130.0℃)等。
需要说明的是,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是表示过氧化物分解速度的指标,是指过氧化物残留量达到一半所用的时间。关于用于以任意时间获得半衰期的分解温度、在任意温度下的半衰期时间,在制造商商品目录等中有记载,例如,在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的“有机过氧化物商品目录第9版(2003年5月)”等中有记载。
上述过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另外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总体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过氧化物为0.01~2重量份,优选含有0.04~1.5重量份,更优选含有0.05~1重量份。为了调整加工性、再加工性、交联稳定性、剥离性等,可以在该范围内适当选择。
其中,作为反应处理后残留的过氧化物分解量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更具体而言,例如,每次取出约0.2g的反应处理后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浸渍在10ml乙酸乙酯中,用振荡机在25℃下以120rpm振荡萃取3小时,然后在室温下静置3天。接着,添加10ml乙腈,在25℃下以120rpm振荡30分钟,将约10μl的用膜滤器(membrane filter)(0.45μm)过滤所获得的提取液注入HPLC,进行分析,可以作为反应处理后的过氧化物量。
通过上述交联剂,形成粘接粘合剂层,在形成粘接粘合剂层时,需要调整交联剂全部的添加量,并且充分考虑交联处理温度和交联处理时间的影响。
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力、耐热性可以含有环氧树脂或氧杂环丁烷树脂。它们还可以在不含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热固化催化剂的情况下添加。
作为环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双酚A型、双酚F型、双酚S型、溴化双酚A型、氢化双酚A型、双酚AF型、联苯型、萘型、芴型、苯酚酚醛清漆型、甲酚酚醛清漆型、三羟基苯基甲烷型、四苯酚基乙烷(tetraphenylol ethane)型等二官能环氧树脂、多官能环氧树脂,以及乙内酰脲型、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型等缩水甘油胺型等环氧树脂。这些环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对这些环氧树脂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市售的环氧树脂。对这种市售的环氧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双酚型环氧树脂,可包含日本环氧树脂株式会社的jER828、jER806等;作为脂环族环氧树脂,可包含日本环氧树脂株式会社的YX8000、YX8034等;株式会社ADEKA的EP4000、EP4005等;作为多元醇的多缩水甘油醚类,可列举出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的Denacol EX-313、EX-512、EX-614B、EX-810等公知的环氧树脂。
作为氧杂环丁烷树脂,可以使用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等苯二甲撑二氧杂环丁烷、3-乙基-3-{[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己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羟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等公知氧杂环丁烷树脂。这些氧杂环丁烷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对氧杂环丁烷树脂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市售的树脂,这种市售的氧杂环丁烷树脂可列举出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的ARONOXETANE OXT-121、OXT221、OXT101和OXT212等,但不限于这些。
这种环氧树脂与氧杂环丁烷树脂可以按任何一种或二者的组合用于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
在本发明中,照此,不论是直链型、支链型、接枝型的任何一种,可以配混环氧树脂和/或氧杂环丁烷树脂,其总量相对于100重量份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在含有的情况下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且优选为10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环氧树脂和/或氧杂环丁烷树脂和其他赋粘剂的量只要在该范围内,则确认对粘接力有显著的效果,另外,固化也变得充分。
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此外,可以配混赋粘剂、软化剂等。这些赋粘剂、软化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能够以合计10~100重量份,优选为20~80重量份的量使用。
尤其,为了调整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有时使用折射率为1.51~1.75范围内的具有芳香族环的赋粘剂。着色的赋粘剂由于使粘合剂着色而不优选,可使用透明的赋粘剂。作为该透明的标准,在50%甲苯溶液中的加德纳色度为1以下。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苯乙烯低聚物、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低聚物、苯乙烯与α-甲基苯乙烯的共聚物、乙烯基甲苯与α-甲基苯乙烯的共聚物、C9系石油树脂的加氢物、萜烯酚(terpene phenol)的加氢物、松香及其衍生物的加氢物等。此时,软化点40℃以下的赋粘剂的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设定为低于30份,且与软化点50℃以上的赋粘剂组合使用,以20重量份(合计50重量份)以上的量使用,这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这些赋粘剂的配混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10~100重量份,优选20~80重量份的量使用,可调整至规定的折射率。过少的话,折射率没有充分上升,而过多的话则变硬,粘接性降低,因而不优选。
进而,还可以使用加成了苯酚的萜烯树脂(萜烯-酚醛树脂)。通过与苯酚的反应,具有耐热性提高的优点。
进而,将由该丙烯酸系聚合物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应用于玻璃等亲水性被粘物上时,为了提高界面的耐水性,可以配混硅烷偶联剂。在该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配混0.01~20重量份,更优选配混0.02~1.0重量份。如果在该范围内,可适度控制粘接力,再剥离性变得优异,另外,耐水性增加。
作为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丁叉基)丙胺等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等。该硅烷偶联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0.01~2重量份,优选为0.02~1.0重量份的量配混。如果在该范围内,可适度地控制对液晶单元的粘接力,再剥离性变得优异,另外,耐久性增加。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根据所使用的用途适当添加着色剂、颜料等粉体、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赋粘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软化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粒子状物、箔状物等。另外,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添加还原剂的氧化还原系。
对形成本发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的是,在剥离处理过的剥离衬垫等上涂布,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交联处理,从而形成粘接粘合剂层。作为剥离衬垫的构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由纸、布、无纺布等形成的多孔基材,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聚丁二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塑料薄膜或薄片、网、发泡体,金属箔,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当的薄层体等。其中,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塑料薄膜。
剥离衬垫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5~100μm左右。在剥离衬垫上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利用有机硅系、氟系、长链烷基系或脂肪酸酰胺系的脱模剂、硅石粉等的脱模和防污处理、涂布型、混入型、蒸镀型等抗静电处理。尤其,可以在剥离衬垫的表面上进行有机硅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与上述粘接粘合剂层的剥离性。
作为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具体地说,例如可列举出辊涂法、轻触辊式涂布法(kiss roll coatingmethod)、凹版涂布法、逆向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浸渍辊涂法、绕线棒刮涂法、刮刀涂布法、气刀式涂布法、帘式涂布法、唇口涂布法(lip coating method)、利用模涂布机(die coater)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对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100μm左右,优选为3~70μm,更优选为5~50μm,进一步优选为5~35μm。
在干燥、形成粘接粘合剂层的工序中,作为使粘接粘合剂干燥的方法,根据目的,可采用适宜、适当的方法。优选的是,使用将上述涂布膜加热干燥的方法。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进一步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通过将加热温度设定为上述范围,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粘合特性的粘接粘合剂。干燥时间可采用适宜、适当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钟~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秒钟~10分钟,特别优选为10秒钟~5分钟。
本申请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用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时,优选向形成于剥离衬垫上的粘接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对照射用的光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是紫外线、可见光和电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利用紫外线照射的交联处理可以使用高压汞灯、低压汞灯、准分子激光、金属卤化物灯等适宜的紫外线源。此时,作为紫外线的照射量,可以根据所需要的交联度适当选择,通常用紫外线时,理想的是选择在0.2~10J/cm2的范围内。对照射时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支撑体的耐热性,优选140℃左右。其中,光量用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andTechnology Inc.制造的UVPowerPuck的UVA(320-390nm)、UVB(280-320nm)、UVC(250-260nm)、UVV(395-445nm)的累积量表示。
通过使光学薄膜的凹凸部面贴合在照射了活性能量射线的粘接粘合剂层上,可获得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剥离处理的剥离衬垫可以直接作为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剥离衬垫使用,可以简化工序。
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将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分解,产生酸,进行基于环醚基的固化反应,但作为阳离子固化的特征,具有可用时间。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之后,在需要的场合下,可以在3小时以内,更优选30分钟以内贴合光学薄膜。照此,在贴合阶段,仅仅凸部粘接,进一步进行固化反应,由此粘接粘合剂层无需进一步填埋到凹凸面的内部。另一方面,超过3小时贴合时,粘接粘合剂层固化,有时不能获得与光学薄膜的充分的锚固力。更优选的是,在30分钟以内贴合,确保与光学薄膜的充分的锚固力。
另一方面,如果超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3小时,则在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表面上实施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等物理处理、聚氨酯树脂、硅烷偶联剂等的各种底涂处理,然后使凹凸面贴合在粘接粘合剂层上,从而可获得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这种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后的凝胶率为70~98%,形成内聚力非常高的粘接粘合剂层,其在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000~1000000Pa,优选为3.0×104~8.0×105Pa,更优选为7.2×104~6.1×105Pa,且仍具有粘合性。
结果,该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通过将剥离衬垫剥下,可以贴附在各种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内聚力,并且具有优异的长期耐久性。
另一方面,使用热固化催化剂时,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的是,对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之后,将凹凸面贴合在加热处理过的粘接粘合剂层上。这样,可获得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该情况下的加热处理后的凝胶率为70~98%,是内聚力非常高的粘接粘合剂层,其在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000~1000000Pa,优选为3.0×104~8.0×105Pa,更优选为7.2×104~6.1×105Pa,且仍具有粘合性。
在图3中示出了在各种光源、图像显示装置上贴附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即,首先,将在图1中示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直接,或者在图2中示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剥离衬垫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中剥离除去剥离衬垫30之后,将粘接粘合剂层贴附在光源或图像显示元件上。这样,如图3所示,将粘接粘合剂层安装在光源40或图像显示元件50上。
另外,在粘接粘合剂层中可以设置中间层,或可以设置2层以上的层结构,但光学薄膜与凸部粘接的面必需使用本发明的粘接粘合剂层。在使用中间层时,优选使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可列举出厚度5~50μm的聚酯、聚碳酸酯、三乙酰纤维素、聚降冰片烯等薄膜。该情况下的另一面,即与光源、图像显示元件贴附的面的粘合剂,可以是本发明的粘合剂,可使用配混了交联剂的没有接枝聚合的粘合剂聚合物。该粘合剂在2层结构时同样可以在另一面(贴附在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的面)上使用。
作为所使用的光源,使用PDP荧光体、LED荧光体、有机EL、冷阴极管、激光光源等任何一种,均能够观察到了显著的效果。直接经由粘接粘合剂层将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贴附在这些光源上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优选使用纳入了这些光源的构成的装置,例如表面为玻璃板、丙烯酸类树脂板的液晶电视、监视器的背光灯和导光板、以LED为光源的照明、有机EL照明等的玻璃、塑料基板。
通常,在背光灯上设置扩散板时,只是将光学薄片载置在背光灯的上部,在背光灯与光学薄片之间存在折射率1.0的薄空气层,因此发生了光的损失,但通过经由粘接粘合剂层设置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该损失减少,能够不使来自光源的光封入在内部而表现出高效地出射的效果。另外,预期可具有抑制在FED方式等中见到的发光辉度不均的效果。据推测,这些效果由于光学薄膜内的漫反射效果而能够均匀地光输出。
另一方面,应用于作为图像显示元件的液晶单元、PDP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等时,还可确认有扩大视角的效果。
本发明的带有粘接层的光学薄片要求在容易地贴附在光源、图像显示元件上之后,有尘土吸入和位置偏移等不利情况时,可以简单地再加工,并且贴附之后可以长期粘接而不脱落或剥离。作为这种粘接力,在以PET薄膜作为被粘物的评价方法(粘接力)中,为0.5N/20mm以上,优选为0.7N/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N/20mm以上,且为15N/20mm以下,优选为12N/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N/20mm以下。如果是该范围,无脱落、剥离,再加工性也优异。
进一步优选的是,以无碱玻璃为被粘物的加热后的粘接力为3N/25mm以上,更优选为3.5N/25mm以上,最优选为4.0N/25mm以上,且为15N/25mm以下,更优选为12N/25mm以下,最优选为9.0N/25mm以下。如果是该范围,无脱落或剥离,再加工性也优异。进而,长期贴附后因污染等再剥离时,不会对被粘物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其中,各例中的份和%均为重量基准。以下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室温放置条件全部是23℃、65%RH。
实施例1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8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55℃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6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和0.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2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的一个面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在25μm的聚酯薄膜上涂布5μm聚苯乙烯层,用160℃的热压机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薄膜。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1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2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82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15重量份丙烯酸甲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30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30重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3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的聚苯乙烯薄膜(折射率1.59)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薄膜。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2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3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8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重量份丙烯酸异冰片酯、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2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薄膜。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3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作为光学薄膜,贴合通过在25μm的聚酯表面上涂布5μm环氧树脂层(折射率1.59)、用160℃的热压机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制成实施例4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中,作为光学薄膜,贴合通过在25μm的聚酯薄膜的两面上涂布5μm聚苯乙烯层、用160℃的热压机将两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制成实施例5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中,作为光学薄膜,使用市售的扩散薄膜,贴合光学薄膜的凹凸面,制成实施例6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7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88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10重量份丙烯酸苯氧基乙酯、2重量份羟乙基丙烯酰胺、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55℃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3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3K。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0.1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2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薄膜。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7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8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2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0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接枝聚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10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1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0.1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粘接粘合剂层的形成)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30重量份作为赋粘剂的苯乙烯低聚物(软化点82~85℃,重均分子量1380,折射率1.60,YASUHARACHEMICAL Co.,Ltd.制SX-85)、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3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HL)、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薄膜。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8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9
在实施例3中,将在UV照射后的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之后,与光学薄膜贴合,制成实施例9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0
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同样的薄膜,在凹凸面上进行电晕处理(放电量260W/m2/分钟)。在实施例9中,将在UV照射后的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之后,与该光学薄膜贴合,制成实施例10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1
相对于实施例3中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2.0重量份作为热固化催化剂的2-苯基咪唑,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将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在160℃下处理3分钟。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同样的薄膜,在凹凸面上进行电晕处理(放电量260W/m2/分钟)。将进行加热处理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11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2
相对于实施例3中获得的接枝处理前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5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5重量份作为环氧树脂的脂环族环氧树脂(株式会社ADEKA制EP4005)、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J/cm2光照射。作为光学薄膜,准备与实施例1相同的薄膜,在凹凸面上进行电晕处理(放电量260W/m2/分钟)。使进行光照射后的粘接粘合剂层贴合在该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上,制成实施例12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1
在实施例3中,对于在由98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构成的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不进行接枝聚合处理,配混交联剂和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操作,形成比较例1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形成整体上用粘接粘合剂填埋到凹凸面的凹部的形态。
比较例2
在实施例3中,不进行UV照射,贴合光学薄膜,形成比较例2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形成整体上用粘接粘合剂填埋到凹凸面的凹部的形态。
比较例3
在不将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贴附到光源上的背光灯上直接放置设置的扩散板、BEF、扩散板、这三块板,评价辉度。
实施例13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5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1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4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4-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5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2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5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实施例1的微透镜加工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3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6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HEAA、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0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4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7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HEAA、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3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5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8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3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实施例1的微透镜加工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6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19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2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实施例1的微透镜加工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7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20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2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1.5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实施例1的微透镜加工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8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21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HEAA、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3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3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35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9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实施例22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HEAA、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2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25%,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3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30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2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0.30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1.5J/cm2光照射,然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制成实施例10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4
在实施例4中,对由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3重量份HEAA构成的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不进行接枝聚合处理,仅仅配混交联剂,进行与实施例4同样的操作,形成比较例1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5
在实施例1中,不进行UV照射,贴合光学薄片,形成比较例2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比较例6
评价在光源上没有贴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市售OLED光源原来的(original)辉度。
比较例7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内,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4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0.1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与200重量份醋酸乙酯一起加入,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0℃附近,进行10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116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K。
用醋酸乙酯稀释所得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使得固体成分为30%,制备稀释溶液(I)。在设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颈烧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稀释溶液(I)添加30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25份丙烯酸异冰片酯和0.12重量份过氧化苯甲酰,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氮气置换1小时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左右4小时,接着,在70℃下进行4小时聚合反应,获得接枝聚合物溶液。
接着,相对于这样获得的接枝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0.4重量份(日本聚氨酯公司制造,CORONATE HL)、2.0重量份芳基锍六氟磷酸盐(LAMBERTI公司制造,ESACURE1064),制备粘接粘合剂溶液。
在有机硅剥离处理过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造,MRF-38)上涂布上述粘接粘合剂溶液,使得干燥后的粘接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在120℃下干燥3分钟。
接着,对于在该剥离衬垫上设有粘接粘合剂层的薄片,用金属卤化物UV灯进行4J/cm2光照射,然后,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之后,使之与作为光学薄膜的、用160℃的热压机将50μm聚苯乙烯(折射率1.59)薄膜的表面加工成半径5μm的半球状微透镜的光学薄膜的凹凸面贴合,形成比较例4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评价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所获得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来测定。样品使用通过将试料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制成0.1重量%溶液,静置一夜之后用0.45μm膜滤器过滤而得到的滤液。
·分析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HLC-8120GPC
·柱:TOSOH CORPORATION制造,G7000HXL+GMHXL+GMHXL
低分子量物质的柱:GMHR-H+GMHHR+G2000MHHR
·柱尺寸:各7.8mmφ×30cm,合计90cm
·洗脱剂:四氢呋喃(浓度0.1重量%)
·流量:0.8ml/min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柱温度:40℃
·注入量:100μl
·标准试料:聚苯乙烯
·数据处理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造,GPC-8020
<凝胶率的测定>
将干燥·交联处理过的粘接粘合剂(最初的重量W1)浸渍在醋酸乙酯溶液中,在室温下放置1周,然后取出不溶分,测定干燥的重量(W2),如下所述求出凝胶百分率:
凝胶百分率=(W2/W1)×100
<动态粘弹性的测定方法>
装置:TA Instruments公司制ARES
变形模式:扭转
测定频率:恒定频率1Hz
升温速度:5℃/分钟
测定温度:从粘接粘合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到160℃进行测定
形状:平行板8.0mmφ
试料厚度:0.5~2mm(安装初期)
读取23℃下的储能模量(G’)。
<粘接力>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宽度20mm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剥下剥离衬垫,用2Kg的辊筒往复一次将其贴附在PET薄膜上,在50℃、0.5MPa的高压釜中处理30分钟之后,在60℃的条件下放置17小时,然后测定剥离角度180°、剥离速度300mm/分钟下的剥离粘接力(N/25mm)。
<微透镜空隙填埋率>
通过FE-SEM(HITACHIS-4800),在5000倍的倍率下观察微透镜与粘接粘合剂贴合的截面,根据观察图像,将微透镜空隙填埋率定义为(微透镜填埋率)=(填埋高度h/微透镜高度H)×100(图1)。
<耐久性>
在表1中,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200×200mm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剥下剥离衬垫,用2Kg的辊筒往复一次将其贴附在无碱玻璃板上,在50℃、0.5MPa的高压釜中处理30分钟之后,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保存,500小时后无浮起、剥落时评价为○,发生浮起、剥落时评价为×。
在表2中,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200×200mm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剥下剥离衬垫,用2Kg的辊筒往复一次将其贴附在无碱玻璃板上,在50℃、0.5MPa的高压釜中处理30分钟之后,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保存,100小时后无浮起、剥落时评价为○,发生浮起、剥落时评价为×。
<辉度>
在表1中,在三星电子公司制造的17英寸彩色显示器(SyncMaster712N)的背光灯的导光板上,贴附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构成由本发明的出射光的被粘物、粘接粘合剂层、凹凸面处于粘接粘合剂层侧的、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依次层叠而形成的光源。进一步,直接重叠该显示器中使用的扩散板、BEF、扩散板、这3块板,使用TOPCON制造的Bm-9作为辉度计,将光源与辉度计的距离设定为350mm,将辉度计与将20mm见方的部分以外的光遮住了的光源的中心对准,在暗室内测定辉度。(cd/cm2
在表2中,在PHILIPS制造的Technology kid“Lumi Blade”的OLED发光层上贴附本发明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构成由本发明的出射光的被粘物、粘接粘合剂层、相反面实施了增加表面积的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依次层叠而形成的光源。利用作为辉度计的AUTRONIC MELCHERS公司制造的Conoscope 80,在暗室内,测定全方位辉度(0-80°),读取正面与极角角度为50度方向的辉度。(cd/cm2
<折射率>
在25℃的气氛中,照射钠D射线,用阿贝折射率计(ATAGO公司制造的DR-M2)测定折射率。
<锚固力>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宽度25mm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剥下剥离衬垫,用2Kg的辊筒往复一次,将38μm厚的聚酯薄膜(Toray Industries,Inc.,LUMIRROR S-10)的电晕处理(放电量:150W/m2/分钟)面贴附在粘接粘合剂层面上,在50℃、0.5MPa的高压釜中处理30分钟之后,在23℃、湿度50%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之后,在剥离角度180°、剥离速度300mm/分钟下,测定光学薄膜的凹凸面与粘接粘合剂层之间的剥离粘接力(发生锚固破坏时的力)。
各评价结果在表1和表2中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02141645200541
[表2]
Figure BDA00002141645200551
表中,*表示锚固破坏或粘接粘合剂层在玻璃板上残留。
附图标记说明
1      填埋高度
2      微型薄膜透镜高度H
10     光学薄膜
20     粘接粘合剂层
30     剥离衬垫
40     光源
50     图像显示元件

Claims (22)

1.一种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具有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和在该凹凸面上的粘接粘合剂层,该粘接粘合剂层固定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进一步包含剥离衬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的凸部的高度的5%~90%被所述粘接粘合剂层所填埋。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由多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的凝胶率是70~98%。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为1.46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的23℃下的储能模量为10000~1000000Pa。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与光学薄膜之间的180度剥离粘接力为0.5N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光学薄膜是微透镜、棱镜片或光扩散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为1~100μm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由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由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含有选自由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树脂、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和热固化催化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固化型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是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上接枝聚合了含有含环醚基单体的链而形成的接枝聚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接枝聚合物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所述含环醚基单体在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接枝聚合物通过在0.02~5重量份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2~50重量份所述含环醚基单体和5~50重量份其他单体在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上接枝聚合而获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由含有接枝聚合物和、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或热固化催化剂的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制备,所述接枝聚合物是在(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上接枝聚合了含有含环醚基单体的链而形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含有0.01重量份~20重量份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其中,所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主干部100重量份含有0.01重量份~20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
19.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涂布在剥离衬垫上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20.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6~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所述粘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系光聚合引发剂,向涂布在剥离衬垫上的粘接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将实施了该处理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实施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的凸部的一部分上。
21.一种带有光学薄膜的光源,其是将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所述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光源上而形成的。
22.一种带有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其是将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粘接粘合剂层粘接于图像显示元件上而形成的。
CN2011800140459A 2010-03-16 2011-03-14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8040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9599 2010-03-16
JP2010059599 2010-03-16
JP2010-143009 2010-06-23
JP2010143009A JP5658490B2 (ja) 2010-06-23 2010-06-23 光学積層シート、光学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シート付光源、および光学積層シート付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24182A JP5876986B2 (ja) 2010-03-16 2011-02-07 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および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を作成する方法
PCT/JP2011/055938 WO2011115058A1 (ja) 2010-03-16 2011-03-14 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を用いた光源、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24182 2011-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4001A true CN102804001A (zh) 2012-11-28

Family

ID=4675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0459A Pending CN102804001A (zh) 2010-03-16 2011-03-14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3389A1 (zh)
EP (1) EP2549303A4 (zh)
KR (1) KR20130008045A (zh)
CN (1) CN102804001A (zh)
TW (1) TW201202383A (zh)
WO (1) WO201111505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92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杜邦公司 包含非织造片材的漫反射层合物
CN105385371A (zh) * 2014-09-01 2016-03-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N1062002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装置
CN107922798A (zh) * 2015-09-01 2018-04-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83222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漫反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4720B2 (ja) 2008-06-06 2014-0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接着剤組成物、光硬化型粘接着剤層、および光硬化型粘接着シート
CN102449093B (zh) * 2009-06-01 2014-08-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层、和光固化型粘合粘接片
JP5379658B2 (ja) * 2009-12-03 2013-1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接着剤組成物、光硬化型粘接着剤層、および光硬化型粘接着シート
DE102011112554A1 (de) * 2011-09-06 2013-03-07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papiers und Mikrolinsenfaden
KR101886432B1 (ko) * 2011-12-23 2018-09-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985049B1 (ko) * 2012-02-17 2019-05-31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 웨이퍼 표면 보호용 점착 테이프
KR101566056B1 (ko) * 2012-12-11 2015-11-0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 장치
CN103013416B (zh) * 2012-12-19 2014-01-01 苏州威仕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光敏感型玻璃贴膜粘合剂
JP5435520B1 (ja) * 2013-03-29 2014-03-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電子デバイス用素子封止用樹脂組成物、有機電子デバイス用素子封止用樹脂シート、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088354B1 (ko) 2013-12-31 2020-03-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KR101722137B1 (ko) * 2014-01-03 2017-03-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이싱 필름 및 다이싱 다이본딩 필름
CN106104658B (zh) * 2014-03-10 2019-11-2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WO2017047585A1 (ja) * 2015-09-15 2018-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ポリマー、樹脂組成物、調光材料、光導波路材料、アサーマル光学素子、カラー表示素子及び光学材料
JP2018180232A (ja) * 2017-04-12 2018-11-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接着剤層付き光学部品アレイ
JP7105543B2 (ja) * 2017-05-26 2022-07-25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有機表示素子
KR20210031570A (ko) * 2019-09-11 2021-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WO2021167090A1 (zh) * 2020-02-21 2021-08-26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5978A (ja) * 1987-10-29 1989-05-09 Asahi Chem Ind Co Ltd 接着剤
JPH0641506A (ja) * 1992-07-24 1994-02-15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エネルギ―線硬化型接着剤
JPH07120743A (ja) 1993-08-30 1995-05-12 Toray Ind Inc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の装着方法
US5578683A (en) * 1994-06-27 1996-11-26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rosslinkable graf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JPH09127309A (ja) 1995-08-28 1997-05-16 Toray Ind Inc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H1143660A (ja) * 1997-07-25 1999-02-16 Nippon Kayaku Co Ltd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接着方法
JPH11116903A (ja) * 1997-10-20 1999-04-27 Sekisui Chem Co Ltd 光硬化型粘接着シート
JP4198246B2 (ja) 1998-11-16 2008-12-17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光源素子
JP2001356704A (ja) 2000-06-16 2001-12-26 Kuraray Co Ltd 面光源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57709A (ja) * 2000-06-16 2001-12-26 Kuraray Co Ltd 面光源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10368B2 (ja) 2000-09-25 2005-10-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3147311A (ja) * 2001-11-12 2003-05-2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
JP2006059543A (ja) 2004-08-17 2006-03-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Elデバイス
JP2006104328A (ja) * 2004-10-05 2006-04-2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692426B2 (ja) * 2006-07-18 2011-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面発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228026B2 (ja) * 2007-02-28 2009-02-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粘着剤付光学シート
JP5314439B2 (ja) * 2008-01-25 2013-10-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の剥離方法、及び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
JP5192877B2 (ja) 2008-03-31 2013-05-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部材
JP4340321B1 (ja) * 2008-05-16 2009-10-07 株式会社オプトメイト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デバイス
CN102449093B (zh) * 2009-06-01 2014-08-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层、和光固化型粘合粘接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92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杜邦公司 包含非织造片材的漫反射层合物
CN105385371A (zh) * 2014-09-01 2016-03-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N105385371B (zh) * 2014-09-01 2020-06-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N1062002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装置
CN107922798A (zh) * 2015-09-01 2018-04-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34544B (zh) * 2020-06-30 2022-08-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83222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漫反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03389A1 (en) 2013-01-03
TW201202383A (en) 2012-01-16
WO2011115058A1 (ja) 2011-09-22
KR20130008045A (ko) 2013-01-21
EP2549303A4 (en) 2016-10-12
EP2549303A1 (en)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001A (zh)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US9809731B2 (en) Adhesive resin composition
JP2020117735A (ja) 粘着剤組成物
CN1912039B (zh) 粘着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404782B (zh) 黏著劑組合物及使用其之黏著製品、顯示器
CN105339455B (zh) 光学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膜用粘合剂层、带粘合剂层光学膜、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层叠体
TWI485213B (zh) 紫外線硬化型黏著劑組成物
CN102449093B (zh) 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层、和光固化型粘合粘接片
CN103597047A (zh) 再剥离用粘合带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039274A (ko) 편광판용 점착제 및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판
JP5658490B2 (ja) 光学積層シート、光学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シート付光源、および光学積層シート付画像表示装置
CN103571403A (zh) 粘合剂、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
CN103249791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及使用其而成的粘合片
CN103764782A (zh) 光学用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学用粘合粘接剂层、光学构件、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5143384A (zh)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CN106164194A (zh) 粘合剂层以及防飞散粘合片
CN104583261A (zh) 用于层合片的粘合剂
CN103703395A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423231A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CN103360981B (zh) 表面保护片
CN102648261B (zh) 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组合物、光固化型粘合粘接剂层、和光固化型粘合粘接片
CN104870592B (zh) 光学膜用粘着剂组合物及表面保护膜
JP5498870B2 (ja) 耐熱性に優れる粘接着剤組成物、粘接着剤層、および粘接着剤シート
JP2007238853A (ja) 粘着組成物および該粘着組成物を用いた粘着フィルム
JP5876986B2 (ja) 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および粘接着剤層付光学シートを作成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