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5371A -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5371A
CN105385371A CN201510546886.4A CN201510546886A CN105385371A CN 105385371 A CN105385371 A CN 105385371A CN 201510546886 A CN201510546886 A CN 201510546886A CN 105385371 A CN105385371 A CN 105385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sa coating
methyl
carrier film
weight
coating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6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5371B (zh
Inventor
三井数马
松本真理
天野立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74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384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8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5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5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5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本发明提供即使在老化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和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59.5~9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8.5~40重量%的含羟基单体、0.001~0.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以及0~1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

Description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支撑体和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该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EL)面板、电致变色面板、电子纸元件等中,使用在塑料膜上设置有透明电极的膜基板的元件的需要正在增加。
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目前使用ITO薄膜(In-Sn复合氧化物)、银或铜等的金属薄膜、银纳米线薄膜,包含所述ITO薄膜、金属薄膜、银纳米线薄膜的薄膜基材的厚度具有逐年变薄的倾向。
另外,多数情况下在包含所述ITO薄膜的薄膜基材等上作为功能层设置防反射(AR)层以提高可视性,或者设置硬涂(HC)层以防止产生划伤,或者设置抗粘连(AB)层以防止粘连,或者设置防低聚物(OB)层以防止加热时的白色混浊。
其中,对于ITO薄膜等光学构件,在加工工序、运送工序等中,为了防止划痕、污渍等,贴合表面保护膜等后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光学构件上粘贴薄的表面保护膜后使用。
但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例如在设置有功能层的状态下进行所述ITO薄膜的形成或图案化等制造工序,有时具有功能层的透明导电膜被置于加热环境下或者进行水洗等,受到非常大的温度变化。伴随这样的温度变化,透明导电膜(具有功能层的情况下,功能层本身)显著变形(产生起伏等)成为问题。针对所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具有支撑体和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提出了将透明导电膜上贴合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凹凸控制得小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4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3/094542号单行本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贴合到透明导电膜上的层叠体的形式使用。对于该层叠体而言,要求即使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在透明导电层(ITO薄膜等)的图案化等制造工序中置于加热环境下时也充分地固定透明导电膜,另一方面,要求在所述制造工序后能够容易地剥离的适度的粘合力。另外,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要求例如即使在形成该粘合剂层后的老化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保持前述同样的适度的粘合力。
另外,专利文献2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为了将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面的凹凸控制得小,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使用以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并将粘合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计得比较高。专利文献2的粘合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常为约-40℃。根据专利文献2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在将透明导电膜从所述承载膜上剥离时,也可以抑制在透明导电膜表面产生的凹凸(胶糊面凹凸)的产生。
可见,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可以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作为实际的制品十分有用,但是,最新发现有时引起称为“拉链现象(Zipping)”的现象。“拉链现象”是指从承载膜上剥离透明导电膜时不能顺利地剥离,而重复在发出咔哧咔哧(パリパリ)的声音的同时剥离或者停止剥离的现象。在透明导电膜对被粘物的粘合力高的情况下产生拉链现象时,在ITO膜上产生裂纹或者残留剥离痕迹等,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对于拉链现象的产生,认为通过将粘合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计得低或者使用交联剂降低交联度而能够改善,但是采用所述手段时,不能充分地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即使在老化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的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并且即使在老化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的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下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59.5~9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8.5~40重量%的含羟基单体、0.001~0.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以及0~1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和
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
前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含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前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
前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优选所述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为0.002~0.5重量份。
前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优选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优选所述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为β-二酮。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其具有上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至少单个表面上。
作为前述层叠体,可以列举如下层叠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作为前述层叠体,可以列举如下层叠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并且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功能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使用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规定组成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以及作为交联剂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作为粘合剂层。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由将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和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组合而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因此即使在老化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因此,对于将所述承载膜粘贴在透明导电膜上而得到的层叠体,即使在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化等制造工序中将该层叠体置于加热环境下时,所述粘合剂层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
另外,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中,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根据具有含有该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将该承载膜粘贴到透明导电膜上的状态下用于加热、水洗等伴有温度变化的加工工序、运送工序等后,可以抑制在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从透明导电膜上剥离时的拉链现象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的前述粘合剂层由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因此粘合剂层柔软,能够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另外,交联剂中,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由此降低粘合剂层的交联密度,从而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
另一方面,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时,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速度慢,所形成的粘合剂层柔软,成为粘合面容易变形的状态,从而容易产生胶糊面凹凸。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催化剂,即使添加量少也能够加快所述交联速度,使粘合剂层硬化,从而能够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
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不会使作为被粘物的透明导电膜产生褶皱、划痕等,并且能够保持透明导电膜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面上粘贴有带功能层的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的示意图。(b)是在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面上粘贴有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a透明导电层
1b支撑体(基材)
1透明导电膜
2功能层
3粘合剂层
4支撑体(基材)
10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
20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A与支撑体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粘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1.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图1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图1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20在支撑体4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3,所述粘合剂层3的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面的相反侧具有粘合面A。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粘合面A,如图1(a)所示,在透明导电膜为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10时,为与所述功能层2接触的面,如图1(b)所示,在透明导电膜1不具有功能层时,为与构成透明导电膜的支撑体(基材)1b表面(支撑体1b的不存在透明导电层1a的一侧)接触的面。
(1)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粘合剂层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规定组成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以及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通过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59.5~9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8.5~40重量%的含羟基单体、0.001~0.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以及0~1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被调节到-50℃以下。(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成分的组成比而调节到前述范围内。从抑制拉链现象产生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5℃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下。另一方面,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时,有时得不到凝聚力,粘合力变得过高,从而产生胶糊残留,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0℃以上。
所述(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主要单体成分。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14,进一步优选为6~14,进一步优选为6~9,这在将(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调节到-50℃以下的方面是优选的。作为所述具有碳原子数为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所述(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中为59.5~91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5~91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9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85重量%。所述(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的含有比例低于59.5重量%时,后述的含羟基单体、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含量增大,具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容易产生拉链现象的倾向。另一方面,所述(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的含有比例超过91重量%时,聚合物中的交联点相对较少,耐热性差,因此不优选。
另外,特别是在粘合剂层要求轻剥离情况下,所述(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优选使用前述具有碳原子数6~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所述具有碳原子数6~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碳原子数2~14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总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
另外,含羟基单体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含有能够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反应的羟基。作为含羟基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等。
另外,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列举: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1-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丙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2-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3-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丙烯酰胺、N-(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这些含羟基单体中,从其聚合性、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反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特别优选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所述含羟基单体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中为8.5~40重量%,优选为8.5~35重量%,更优选为10~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1~25重量%,最优选为16~25重量%。将所述含羟基单体的含有比例设定为8.5重量%以上,在确保含羟基单体的含有比例,通过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形成交联而抑制拉链现象产生的方面是优选的。特别是在粘合剂层要求轻剥离的情况下,优选为11重量%以上。含羟基单体的含量小于8.5重量%时,聚合物中的交联点少,耐热性差,因此不优选。
所述含羧基单体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并且含有羧基。从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交联反应,并且通过与被粘物表面相互作用而提高粘合力的观点考虑,可以使用含羧基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这些含羧基单体中,从其聚合性、凝聚性、价格、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
所述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在单体成分中为0.001~0.5重量%,优选为0.005~0.4重量%,更优选为0.0075~0.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1~0.2重量%,最优选为0.01~0.1重量%。将所述含羧基单体的含有比例设定为0.001重量%以上,从贴合并加热后得到一定以上的粘合力从而防止剥离问题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含羧基单体的含量超过0.5重量%时,适用期缩短,因此不优选。
所述单体成分中,除了(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含羟基单体和含羧基单体以外,可以含有可共聚单体。所述可共聚单体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官能团的可聚合单体,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可聚合单体。作为所述其它可共聚单体,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使(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的单体。其它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作为所述其它可聚合单体的配合量,在单体成分中为0~10重量%,优选为0~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6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
作为所述其它可聚合单体,可以适当使用例如:作为(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1的烷基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单体、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提高凝聚力、耐热性的成分、含酸酐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N-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单体等具有作为交联基点起作用的官能团的单体成分。这些单体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所述含酸酐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作为所述含磺酸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
作为所述含磷酸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膦酰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氯-2-(膦酰基氧基)丙酯等。
作为所述含氰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腈等。
作为所述乙烯基酯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
作为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
作为所述含酰胺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所述含氨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等。
作为所述含环氧基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等。
作为所述乙烯基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可以通过将所述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其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聚合,从操作性等观点考虑,更优选溶液聚合。另外,所得到的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万~500万,更优选为40万~200万,特别优选为50万~100万。重均分子量小于30万时,通过提高对作为被粘物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的润湿性,剥离时的粘合力增大,因此有时造成剥离工序(再剥离)中的被粘物损伤。另外,具有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变小由此产生胶糊残留的倾向。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超过500万时,聚合物的流动性下降,对作为被粘物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的润湿性不充分,具有造成在被粘物与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之间产生的起泡(フクレ)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而得到的重均分子量。
<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
本发明中,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中,使用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组合使用。通过由含有它们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即使在老化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该粘合剂层在老化后即使在形成贴合层叠体的状态下置于加热环境下时也能够保持适度的粘合力。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其中,优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另外,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可以列举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多聚物(二聚物、三聚物、五聚物等)、氨基甲酸酯改性物、脲改性物、缩二脲改性物、脲基甲酸酯改性物、异氰脲酸酯改性物、碳二亚胺改性物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CORONATEHL”、“CORONATEHX”、“CORONATEHK”[以上由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作为交联剂,可以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一起使用其它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为具有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其它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一般用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公知的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等。对于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也可以使用前述同样的多聚物、改性物。但是,仅使用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时,在老化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难以保持适度的粘合力。
作为脂环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1,3-环戊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酯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4,4’-联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异氰酸酯、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MILLIONATEMT”、“MILLIONATEMTL”、“MILLIONATEMR-200”、“MILLIONATEMR-400”、“CORONATEL”[以上由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TAKENATED-110N”、“TAKENATED-120N”、“TAKENATED-140N”、“TAKENATED-160N”、“TAKENATED-165N”、“TAKENATED-170HN”、“TAKENATED-178N”、“TAKENATE500”、“TAKENATE600”[以上由三井化学公司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中,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6~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1~20重量份,最优选为16~20重量份。将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上,从通过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所具有的羟基反应,充分地进行粘合剂层的交联形成,提高凝聚力,抑制拉链现象产生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从通过凝聚力而得到耐热性并且能够减少胶糊残留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另一方面,通过将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30重量份以下,从交联不过度进行从而凝聚力不过度增大,从而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另外,通过将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设定为1重量份以上,在从作为被粘物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上剥离本发明的承载膜时,无论是剥离速度慢的情况下还是剥离速度快的情况下均能够表现出适当的胶粘力,剥离性优良,因此优选。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中除了前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交联剂(包括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以外的其它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作为其它交联剂,可以使用例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树脂、氮丙啶衍生物以及金属螯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但是,如果单独使用将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外的环氧类交联剂等,则不能充分地抑制拉链现象的产生。
作为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商品名TETRAD-X,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商品名TETRAD-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所述三聚氰胺类树脂,可以列举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等。作为氮丙啶衍生物,可以列举例如:作为市售品的商品名HDU(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ZM(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AZO(相互药工株式会社制造)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金属螯合物,可以列举铝、钛、镍、锆等作为金属成分,乙炔、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酰丙酮等作为螯合成分。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并用这些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以外的交联剂的情况下,其使用量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总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并且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在交联剂总量中的比例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的范围内使用。
(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以下有时简称为“催化剂(C)”)。催化剂(C)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催化剂,在抑制拉链现象方面是有效的。特别是,铁催化剂即使添加量少也能够加快所述交联速度,使粘合剂层变硬,能够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另外,催化剂(C)的添加量少时,交联速度慢,不能充分地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另一方面,锡基催化剂的添加量增加时,粘合剂组合物的适用期缩短,生产率差。作为催化剂(C),优选以铁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以下有时称为催化剂(C1))。
作为铁催化剂(C1),可以优选使用铁螯合物,例如,可以表示为通式Fe(X)(Y)(Z)。铁螯合物通过(X)(Y)(Z)的组合,可以由Fe(X)3、Fe(X)2(Y)、Fe(X)(Y)2、Fe(X)(Y)(Z)的任意一个表示。铁螯合物Fe(X)(Y)(Z)中,(X)(Y)(Z)各自为Fe的配体,例如,X、Y或Z为β-二酮时,作为β-二酮,可以列举:乙酰丙酮、己烷-2,4-二酮、庚烷-2,4-二酮、庚烷-3,5-二酮、5-甲基己烷-2,4-二酮、辛烷-2,4-二酮、6-甲基庚烷-2,4-二酮、2,6-二甲基庚烷-3,5-二酮、壬烷-2,4-二酮、壬烷-4,6-二酮、2,2,6,6-四甲基庚烷-3,5-二酮、十三烷-6,8-二酮、1-苯基丁烷-1,3-二酮、六氟乙酰丙酮、抗坏血酸等。
X、Y或Z为β-酮酯时,作为β-酮酯,可以列举: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正丁酯、乙酰乙酸仲丁酯、乙酰乙酸叔丁酯、丙酰乙酸甲酯、丙酰乙酸乙酯、丙酰乙酸正丙酯、丙酰乙酸异丙酯、丙酰乙酸正丁酯、丙酰乙酸仲丁酯、丙酰乙酸叔丁酯、乙酰乙酸苄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等。
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铁螯合物以外的铁催化剂,例如也可以使用铁与烷氧基、卤素原子、酰氧基的化合物。在铁与烷氧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苯氧基、环己氧基、苄氧基、1-苄基萘氧基等。
在铁与卤素原子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卤素原子,可以列举氟、氯、溴、碘等。
在铁与酰氧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酰氧基,可以列举:2-乙基己酸、辛酸、环烷酸、树脂酸(以松香酸、新松香酸、d-海松酸、异-d-海松酸、罗汉松酸、葡萄糖酸、富马酸、柠檬酸、天冬氨酸、α-酮基谷氨酸、苹果酸、琥珀酸、甘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脂肪族有机酸;或以苯甲酸、肉桂酸、对羟基肉桂酸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芳香族脂肪酸)等。
本发明中,这些铁催化剂(C1)中,从反应性、固化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β-二酮作为配体的铁螯合物,特别优选使用三(乙酰丙酮合)铁。这些铁催化剂(C1)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另外,作为以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可以列举例如:辛酸锡、辛基酸锡(2-乙基己酸锡)、丁酸锡、环烷酸锡、油酸锡等二价的有机锡化合物;二辛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硬脂酸二丁基锡、二油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叔碳酸二辛基锡(dioctyltindiversatate)、二乙酸二苯基锡、二甲氧基二丁基锡、二丁基氧化锡、双(三乙氧基硅酸)二丁基锡、二丁基锡氧化物与邻苯二甲酸酯的反应产物等四价的有机锡化合物;双(乙酰丙酮合)二丁基锡、锡基螯合物等。
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优选为0.002~0.5重量份,优选为0.003~0.3重量份,更优选为0.004~0.2重量份。将所述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设定为0.002重量份以上,从加快粘合剂层的交联速度,由此使粘合剂层迅速硬化,抑制胶糊面凹凸的产生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所述催化剂(C)少时,固化性不充分,刚制作后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力增大,在将粘合剂层剥离时有时容易产生胶糊残留,另外,有时粘合力的经时变化增大。另一方面,所述催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超过0.5重量份时,在使用后述的为了防止催化剂(C)的失活而需要的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时,所需的含量增加,有时在粘合剂层中化合物(D)作为残渣残留,粘合力的经时变化增大。
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C)为了有效地发挥该催化剂(C)的上述功能,优选根据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含量调节其配合量。即,相对于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配合量(100重量份),优选以0.05~12.5重量份配合所述催化剂(C),更优选以0.075~7.5重量份的量配合所述催化剂(C)。
(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
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以下有时称为“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使用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时,有时使所述催化剂(C)的功能降低,不能快速地结束交联反应。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适合对形成前述的(甲基)丙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中的含羧基单体起作用。
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是指引起酮(酮、醛)与烯醇间的互变异构(参见化学式1)的化合物,是指作为所述催化剂(C)的螯合剂起作用,防止由羧基造成的催化剂功能失活的化合物。即,对于所述催化剂(C)而言,在存在羧基时,该羧基使所述催化剂(C)的化学结构产生变化,由此催化功能下降,但是认为,存在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时,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与羧基相比更优先地配位于所述催化剂(C)附近,由此通过阻碍所述催化剂(C)的化学结构的变化而防止其失活。
(R1、R2、R3为氢、烷基、烯基、芳基等取代基,分子内可以含有杂原子或卤素原子)
作为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可以列举例如: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正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正丁酯、乙酰乙酸仲丁酯、乙酰乙酸叔丁酯、丙酰乙酸甲酯、丙酰乙酸乙酯、丙酰乙酸正丙酯、丙酰乙酸异丙酯、丙酰乙酸正丁酯、丙酰乙酸仲丁酯、丙酰乙酸叔丁酯、乙酰乙酸苄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等β-酮酯类;
乙酰丙酮、己烷-2,4-二酮、庚烷-2,4-二酮、庚烷-3,5-二酮、5-甲基己烷-2,4-二酮、辛烷-2,4-二酮、6-甲基庚烷-2,4-二酮、2,6-二甲基庚烷-3,5-二酮、壬烷-2,4-二酮、壬烷-4,6-二酮、2,2,6,6-四甲基庚烷-3,5-二酮、十三烷-6,8-二酮、1-苯基丁烷-1,3-二酮、六氟乙酰丙酮、抗坏血酸等β-二酮类;
乙酸酐等酸酐;
丙酮、甲乙酮、甲基正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叔丁基酮、甲基苯基酮、环己酮等酮类;等。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使用防止由羧基造成的催化剂功能失活的效果高的β-二酮类,其中,更优选乙酰丙酮。
关于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的含量,以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相对于所述催化剂(C)的重量比(D/C)为3~70的方式含有,优选以上述重量比(D/C)为10~70的方式含有,更优选以上述重量比(D/C)为20~60的方式含有,进一步优选以上述重量比(D/C)为40~55的方式含有。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与所述催化剂(C)的含量比超过70时,成为相对于所述催化剂(C)过量含有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的状态,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与配合液中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发生副反应,因此固化时能够与羟基反应的异氰酸酯基减少,不能得到充分的固化性。另一方面,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与催化剂(C)的含量比小于3时,成为相对于所述催化剂(C)过少地含有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的状态,不能防止由羧基造成的催化剂功能的失活,固化不充分。
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只要以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相对于所述催化剂(C)的重量比(D/C)为3~70的方式含有即可,这种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优选配合0.15~35重量份的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更优选含有0.2~20重量份的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超过35重量份时,有时在粘合剂层中化合物(D)作为残渣残留,粘合力的经时变化增大。另一方面,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D)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小于0.15重量份时,有时不能防止由羧基造成的催化剂功能的失活,固化不充分。
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中,除了前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以外,还可以配合具有两个以上辐射线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在制备(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时可以作为单体成分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照射辐射线等使(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交联。作为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辐射线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苄基等能够通过照射辐射线而进行交联处理(固化)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辐射线反应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单体。另外,作为所述多官能单体,一般优选使用辐射线反应性不饱和键为10个以下的单体。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所述多官能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
所述多官能单体的配合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固体成分)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0重量份,更优选为2~25重量份。
作为辐射线,可以列举例如:紫外线、激光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从控制性和操作性好、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紫外线。更优选使用波长200~400nm的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用高压汞灯、微波激励型灯、化学灯等适当的光源照射。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紫外线作为辐射线时,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只要是根据辐射线反应性成分的种类能够成为其聚合反应的触发剂的、通过照射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而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的物质即可。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α-甲基苯偶姻等苯偶姻类、苯偶酰二甲基缩酮、三氯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苯乙酮类、2-羟基-2-甲基苯丙酮、2-羟基-4’-异丙基-2-甲基苯丙酮等苯丙酮类、二苯甲酮、甲基二苯甲酮、对氯二苯甲酮、对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2-氯噻吨酮、2-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类、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类、苯偶酰、二苯并环庚酮、α-酰基肟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盐、芳香族锍盐等盐、铁-芳烃络合物、二茂钛络合物、芳基硅醇-铝络合物等有机金属络合物类、硝基苄基酯、磺酸衍生物、磷酸酯、酚磺酸酯、重氮基萘醌、N-羟基酰亚胺磺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通常配合0.1~10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在0.2~7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光聚合引发剂。
另外,也可以并用胺类等光聚合引发助剂。作为所述光聚合引发助剂,可以列举例如: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二甲基氨基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优选配合0.05~10重量份聚合引发助剂,更优选在0.1~7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聚合引发助剂。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其它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根据使用的用途适当配合着色剂、颜料等的粉体、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增粘剂、低分子量聚合物、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防腐蚀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硅烷偶联剂、无机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粒子状、箔状物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层由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另外,本发明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通过在支撑体(基材、基材层)上形成所述粘合剂层而得到。此时,(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类聚合物的交联一般在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后进行,但是也可以将包含交联后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剂层转印到支撑体等上。
在支撑体(也称为基材或基材层)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例如,以固体成分计,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到支撑体上,并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从而在支撑体上形成粘合剂层来制作。然后,为了调节粘合剂层的成分转移或调节交联反应等目的可以进行养护。另外,通过在支撑体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而制作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时,可以在粘合剂组合物中新添加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溶剂以使得能够在支撑体上均匀地涂布。
另外,作为所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粘合带等的制造中使用的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辊涂、凹版涂布、反转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法等。
将涂布在支撑体上的粘合剂组合物干燥时的干燥条件可以根据粘合剂组合物的组成、浓度、组合物中的溶剂的种类等适当确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80~200℃下干燥约10秒~约30分钟。
另外,如上所述配合作为可选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时,在涂布到支撑体(基材、基材层)的单面或两面后通过光照射可以得到粘合剂层。通常,通过照射光量约400~约4000mJ/cm2的波长300~400nm下的照度为1~200mW/cm2的紫外线进行光聚合,可以得到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50μm,更优选为10~30μm。在所述范围内时,粘附性与再剥离性的平衡优良,为优选方式。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撑体(基材层)的至少单面通过涂布等形成上述粘合剂层,从而得到膜状、片状、带状等形态。
(2)支撑体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支撑体(基材)(图1中的4),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纸等纸类支撑体;布、无纺布、网状物等纤维类支撑体(作为其原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例如马尼拉麻、人造丝、聚酯、纸浆纤维等);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支撑体;塑料膜或片等塑料类支撑体;橡胶片等橡胶类支撑体;发泡片等发泡体;它们的层叠体(例如,塑料类支撑体与其它支撑体的层叠体、塑料膜(或片)相互的层叠体等)等适当的薄片状物。
作为所述塑料膜或片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作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类树脂;环状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氯乙烯(PVC);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聚苯硫醚(PPS);聚酰胺(尼龙)、全芳香族聚酰胺(Aramid)等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醚醚酮(PEEK);芳香族聚醚类树脂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特别是所述聚酯类树脂具有韧性、加工性、透明性等,因此通过将其用于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操作性、检查性提高,为更优选的方式。
作为所述聚酯类树脂,只要是能够形成为片状或膜状等的聚酯类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这些聚酯类树脂可以单独(均聚物)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聚合(共聚物等)使用。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作为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使用,因此作为支撑体,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得到韧性、加工性、透明性优良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操作性提高,为优选的方式。
所述支撑体的厚度一般使用25~300μm,优选为75~200μm,更优选为80~140μm,特别优选为90~130μm。在所述范围内时,通过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粘贴到(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上使用,能够保持无硬挺度、容易挠曲的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形状,在加工工序、运送工序等中,能够防止褶皱、划痕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因此有用。
另外,在所述支撑体上,根据需要可以利用聚硅氧烷类、含氟型、长链烷基类或脂肪酸酰胺类脱模剂、二氧化硅粉末等进行脱模和防污处理、或者进行酸处理、碱处理、底漆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处理等易胶粘处理、涂布型、捏炼型、蒸镀型等防静电处理。特别是在进行防静电处理时,优选在支撑体与粘合剂层之间设置防静电层。
另外,为了提高粘合剂层与支撑体间的粘附性,可以在支撑体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等。另外,可以对支撑体进行背面处理。
本发明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根据需要,出于保护粘合面的目的,可以在粘合剂表面贴合利用聚硅氧烷类、含氟型、长链烷基类或脂肪酸酰胺类等脱模剂处理后的隔片。作为构成隔片的基材,有纸、塑料膜等,从表面平滑性优良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塑料膜。作为该膜,只要是能够保护所述粘合剂层的膜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另外,在所述隔片用支撑体上,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碱处理、底漆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处理等易胶粘处理、涂布型、捏炼型、蒸镀型等防静电处理。特别是在进行防静电处理时,优选在支撑体与脱模剂之间设置防静电处理层。
2.(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
作为透明导电膜(薄层基材)1,可以列举如图1所示具有透明导电层1a和支撑体1b的膜。
作为支撑体1b,可以列举树脂膜、包含玻璃等的基材(例如片状、膜状、板状的基材(构件)等)等,特别是可以列举树脂膜。支撑体1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约10μm~约200μm,更优选约15μm~约150μm。
作为所述树脂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具有透明性的各种塑料材料。例如,作为该材料,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乙酸纤维素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等。其中,特别优选聚酯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环状烯烃类树脂和聚醚砜类树脂。
另外,在所述支撑体1b上,通过对表面预先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射线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或底涂处理,可以提高设置在其上的透明导电层1a等与所述支撑体1b的粘附性。另外,在设置透明导电层1a之前,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进行除尘、清洁。
作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a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选自由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金、银、铜、钯、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纳米线(例如银纳米线)、金属网等。该金属氧化物中根据需要可以还含有上述组中所示的金属原子。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ITO)、含有锑的氧化锡等,特别优选使用ITO。作为ITO,优选含有80~99重量%的氧化铟和1~20重量%的氧化锡。
所述透明导电层1a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更优选为10~300nm,进一步优选为15~100nm。
作为所述透明导电层1a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另外,也可以根据所需的膜厚采用适当的方法。
另外,在透明导电层1a与支撑体1b之间,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底涂层、低聚物防止层等。
另外,具有所述透明导电层1a的透明导电膜1可以作为光学器件用基材(光学构件)使用。作为光学器件用基材,只要是具有光学特性的基材,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构成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子纸等)、输入装置(触控面板等)等设备的基材(构件)或者在这些设备中使用的基材(构件)。这些光学器件用基材随着近年来的薄膜化的倾向而变得无硬挺度,在加工工序、运送工序等中,容易产生挠曲或形状的变形。通过粘贴使用本发明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能够保持形状,并且能够抑制不良情况的产生,为优选的方式。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未设置透明导电层1a的一侧的面上可以设置功能层2。
作为所述功能层,例如可以设置以提高可视性为目的的防眩处理(AG)层或防反射(AR)层。作为防眩处理层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热固化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防眩处理层的厚度优选为0.1~30μm。作为防反射层,可以使用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硅、氟化镁等。防反射层可以设置多层。
另外,作为功能层,可以设置硬涂(HC)层。作为硬涂层的形成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包含例如三聚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醇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硅氧烷类树脂等固化型树脂的固化覆膜。作为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1~30μm。将厚度设定为0.1μm以上,在赋予硬度方面是优选的。另外,在所述硬涂层上可以设置所述防眩处理层或防反射层或抗粘连层。另外,可以使用具有防眩功能、防反射功能、抗粘连功能、低聚物防止功能的硬涂层。
作为所述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含功能层)的厚度,优选210μm以下,更优选150μm以下。通过对所述范围内的透明导电膜(被粘物)使用本发明的(带功能层)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即使在透明导电膜非常薄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其形状,并且能够抑制褶皱、划痕等不良情况的产生,为优选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粘合剂层对功能层的粘合力(常温:25℃,对图1中的A面的粘合力),在老化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环境)发生变化时,贴合到透明导电膜并加热后,优选为0.3~3.5N/50mm,更优选为0.3~2.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3~1.0N/50mm。在所述范围内时,在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从透明导电膜上剥离时,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形状不产生变形等,为优选的方式。另外,特别是粘合力超过3.0N/50mm时,在从透明导电膜上剥离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时,具有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形状产生变形等的倾向,因此不优选。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粘合剂层对功能层的粘合力,在贴合到透明导电膜并加热前后的粘合力之差为0.5N/50mm以下从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粘合力之差为0.5N/50mm以上时,加热前后与透明导电膜的粘附程度显著变化,对透明导电膜的表面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优选。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粘合剂层对功能层的粘合力,优选在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加热下老化的情况以及在加湿下老化的情况下不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加湿下粘合力降低的情况下,交联剂利用水分引起自聚合而固化,从而成为不能供给于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反应的状态,因此不优选。加热下的老化和加湿下的老化中的粘合力之差,在贴合到透明导电膜并加热后,优选为0.2N/50mm以内。
3.层叠体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其具有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为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其具有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为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并且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功能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体中使用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透明导电膜,可以列举前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
以下,对于具体显示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的实施例等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等中的评价项目如下所述进行测定,关于配合内容,如表1和表2所示,关于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
<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和冷凝器的四口烧瓶中,投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90.98重量%、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9.00重量%以及丙烯酸(AA)0.02重量%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乙酸乙酯205重量份,在缓慢搅拌的同时导入氮气,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约63℃并进行约4小时聚合反应,从而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A1)溶液(约35重量%)。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1)的重均分子量为65万,Tg为-67.6℃。
<粘合剂溶液的制备>
将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1)溶液(约35重量%)用乙酸乙酯稀释到29重量%,相对于该溶液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固体成分),添加12重量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形式(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CORONATEHX”)、0.015重量份作为铁催化剂的三(乙酰丙酮合)铁(日本化学产业公司制造,商品名“ナーセル第二鉄”)、0.69重量份作为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的乙酰丙酮,保持在约25℃并进行约1分钟混合搅拌,从而制备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1)。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制作>
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1)涂布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厚度125μm,支撑体)的单面,并在150℃加热90秒,从而形成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然后,在所述粘合剂层的表面贴合单面实施了聚硅氧烷处理的PET剥离衬垫(厚度25μm)的聚硅氧烷处理面,从而制作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另外,在使用时,将所述剥离衬垫除去后使用。
[实施例2~10、比较例1~4]
如表1和表2所示,改变构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构成粘合剂组合物的交联剂、催化剂、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合物的种类或配合量,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
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制作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装置:东曹公司制造,HLC-8220GPC
柱:
样品柱:东曹公司制造,TSKguardcolumnSuperHZ-H(1根)+TSKgelSuperHZM-H(两根)
参比柱:东曹公司制造,TSKgelSuperH-RC(1根)
流量:0.6ml/分钟
注射量:10μl
柱温:40℃
洗脱液:THF
注射试样浓度:0.2重量%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计算出。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用下述的文献值作为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n(℃)通过下式求出。
式:1/(Tg+273)=Σ[Wn(-)/(Tgn+273)]
式中,Tg(℃)表示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Wn(-)表示各单体的重量分数,Tgn(℃)表示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n表示各单体的种类。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0℃
丙烯酸丁酯(BA):-55℃
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32℃
丙烯酸:106℃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5℃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文献值,参考《アクリル樹脂の合成·設計と新用途開発(丙烯酸类树脂的合成、设计和新用途开发)》(中央经营开发中心出版部发行)。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进行下述的评价。
<粘合力测定>
分别准备将所得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带PET剥离衬垫)在
(1)50℃下加热老化24小时、
(2)40℃、92%RH下加湿老化24小时
的各条件下老化(保存)后的样品。
在作为被粘物的、固定在SUS板(SUS430BA)上的宽度50mm、长度100mm的透明导电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ELECRYSTAV150M-OFAD2,在PET膜的单面具有透明导电层、在另一个面具有功能层的膜)的“功能层面”上,贴合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从而制作层叠体(利用贴合机压接:0.25MPa,压接速度2.0m/分钟)。
对于该层叠体,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在剥离速度0.3m/分钟(低速剥离)、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从透明导电膜上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剥离,并测定此时的剥离力(N/50mm)(初始粘合力)。
另外,对于与上述同样制作的层叠体,接着在140℃加热90分钟,然后在常温(25℃)下放置30分钟以上,然后在相同环境下使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剥离力(N/50mm)(加热后的粘合力)。
<拉链现象>
在作为被粘物的、固定在SUS板(SUS430BA)上的宽度50mm、长度100mm的HC膜(株式会社KIMOTO制造,KB膜G01,在PET膜上具有硬涂层的膜)的“HC面:硬涂面”上,贴合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使用贴合机压接:0.25MPa,压接速度:2.0m/分钟)。接着,在140℃加热90分钟,然后在常温(25℃)下放置30分钟以上,然后在相同环境下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在剥离速度0.3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从HC膜上将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剥离80mm,并测定此时的剥离力(N/50mm)。
使用上述剥离力的后半60mm部分的测定数据,由下式判断有无拉链现象。
ΔF/F(Ave)<15%:不产生拉链现象(○)
ΔF/F(Ave)>15%:产生拉链现象(×)
F(Ave):平均剥离力
F(Max):最大剥离力
F(Min):最小剥离力
ΔF=F(Max)-F(Min)

Claims (10)

1.一种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下,并且通过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含有59.5~9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碳原子数2~14烷基酯、8.5~40重量%的含羟基单体、0.001~0.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以及0~10重量%的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和
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含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B)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铁或锡作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C)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为0.002~0.5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起酮-烯醇互变异构的化合物(D)为β-二酮。
8.一种层叠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上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透明导电膜的至少单个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导电层和支撑体,并且在所述支撑体的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具有功能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
CN201510546886.4A 2014-09-01 2015-08-31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Active CN105385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6998 2014-09-01
JP2014-176998 2014-09-01
JP2015-117459 2015-06-10
JP2015117459A JP6538432B2 (ja) 2014-09-01 2015-06-10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キャリア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5371A true CN105385371A (zh) 2016-03-09
CN105385371B CN105385371B (zh) 2020-06-23

Family

ID=5541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6886.4A Active CN105385371B (zh) 2014-09-01 2015-08-31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537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530A (zh) * 2016-05-18 2016-07-13 南京富特莱数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电控调光玻璃
CN108410396A (zh) * 2017-02-03 2018-08-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表面保护膜及光学构件
CN109923189A (zh) * 2016-11-04 2019-06-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制造压敏粘合膜的方法
CN110196522A (zh) * 2019-06-26 2019-09-03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0997320A (zh) * 2017-08-10 2020-04-10 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以及触摸屏
CN112878556A (zh) * 2021-01-12 2021-06-01 纵横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幕墙玻璃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130A (ja) * 1995-01-24 1996-08-0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粘着剤組成物
CN101258028A (zh) * 2005-10-20 2008-09-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薄膜
JP2012136660A (ja) * 2010-12-27 2012-07-19 Ipposha Oil Industries Co Ltd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並びに光学部材
CN102804001A (zh) * 2010-03-16 2012-11-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73165A (zh) * 2011-12-20 2013-06-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和粘合片
WO2013094542A1 (ja) * 2011-12-19 2013-06-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用キャリア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JP2014028906A (ja) * 2012-07-31 2014-02-13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シート、表面保護シート、光学用表面保護シート及び表面保護シート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2014094984A (ja) * 2012-11-07 2014-05-2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130A (ja) * 1995-01-24 1996-08-0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粘着剤組成物
CN101258028A (zh) * 2005-10-20 2008-09-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薄膜
CN102804001A (zh) * 2010-03-16 2012-11-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光源、使用带有粘接粘合剂层的光学薄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2136660A (ja) * 2010-12-27 2012-07-19 Ipposha Oil Industries Co Ltd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並びに光学部材
WO2013094542A1 (ja) * 2011-12-19 2013-06-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フィルム用キャリア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CN103998551A (zh) * 2011-12-19 2014-08-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体
CN103173165A (zh) * 2011-12-20 2013-06-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和粘合片
JP2014028906A (ja) * 2012-07-31 2014-02-13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シート、表面保護シート、光学用表面保護シート及び表面保護シート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2014094984A (ja) * 2012-11-07 2014-05-22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ANG, Y ETAL.: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based on acrylate resin filled with silver plating graphite nanosheet", 《SYNTHETIC METALS》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530A (zh) * 2016-05-18 2016-07-13 南京富特莱数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电控调光玻璃
CN105759530B (zh) * 2016-05-18 2019-08-20 南京富特莱数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电控调光玻璃
CN109923189A (zh) * 2016-11-04 2019-06-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制造压敏粘合膜的方法
US11091672B2 (en) 2016-11-04 2021-08-17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film
CN109923189B (zh) * 2016-11-04 2021-11-02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制造压敏粘合膜的方法
CN108410396A (zh) * 2017-02-03 2018-08-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表面保护膜及光学构件
CN108410396B (zh) * 2017-02-03 2021-06-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表面保护膜及光学构件
CN110997320A (zh) * 2017-08-10 2020-04-10 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体以及触摸屏
CN110196522A (zh) * 2019-06-26 2019-09-03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0196522B (zh) * 2019-06-26 2021-09-03 上海洞舟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2878556A (zh) * 2021-01-12 2021-06-01 纵横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幕墙玻璃制备方法
CN112878556B (zh) * 2021-01-12 2024-03-15 纵横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幕墙玻璃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5371B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9342A (zh)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N102816537B (zh) 薄层基材用载体材料
CN105385371A (zh)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及层叠体
CN103998551B (zh) 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层叠体
CN1749345B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片类、和表面保护薄膜
CN1749344B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片类、和表面保护薄膜
CN100572482C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片类以及表面保护薄膜
CN102307963B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及粘合片
CN105733459A (zh) 粘合片和光学构件
CN104718580A (zh) 层叠体
CN105121587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
CN106459692A (zh) 粘合片
CN105555895A (zh) 粘合片
JP6023538B2 (ja) 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JP2008280520A (ja) 半導体固定用粘着テープ
CN102216408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光学元件
JP2012177036A (ja) 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TWI674308B (zh) 透明導電性膜用載體膜及積層體
KR101404399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CN103492513A (zh) 粘合薄膜
JP6362394B2 (ja) 積層体及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キャリアフィルム
CN110903790A (zh) Uv减粘组合物及具有其的uv减粘胶带
TWI712503B (zh) 透明導電性膜用載膜及積層體
CN105733461A (zh) 粘合片和光学构件
CN108410379A (zh) 表面保护膜及光学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