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062B -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062B
CN102792062B CN201180013128.6A CN201180013128A CN102792062B CN 102792062 B CN102792062 B CN 102792062B CN 201180013128 A CN201180013128 A CN 201180013128A CN 102792062 B CN102792062 B CN 102792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electronic control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1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2062A (zh
Inventor
三谷明弘
末繁惠一郎
清冈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2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2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68Method or means for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controls or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62Gear making
    • Y10T29/49464Assembling of gear into force transmitting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49Gearing with fluid dri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在向自动变速器具备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的程序及数据按照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而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电子控制单元仅根据硬件结构的差异来加以区别并管理。具有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的装入的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工序(10)、和完成了由该组装工序(10)进行的组装之后的自动变速器的测试工序(30),在上述组装工序(10)后、上述测试工序(30)前,执行将由与搭载上述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程序及/或数据构成的车辆对应信息向装入在该自动变速器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的写入工序(20)。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车辆中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对所具有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管理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搭载在车辆中的自动变速器,其构成为通过根据该车辆的运转状态将多个摩擦联接构件有选择地联接,切换从发动机向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实现多个变速档,该自动变速器具备用于进行上述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和电气地控制该液压控制装置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
上述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是在装入有控制阀机构的阀体中安装有多个电磁阀,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那样,有在该液压控制装置中安装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并将它们一体地装入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内的技术。并且,该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通过接受来自检测运转状态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向上述液压控制装置的电磁阀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用液压,根据运转状态自动地切换变速档。
在此情况下,为了适当地进行变速控制,即使是硬件结构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也根据搭载装入有该电子控制单元的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发动机及轮胎的种类等、或者根据车辆的等级及销往目的地等,即根据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各个规格,向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不同的变速控制用的程序及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5280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述那样,即使是硬件结构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但当根据车辆的规格向存储装置写入不同的变速控制用等的程序及数据时,该电子控制单元自身也按照车辆的规格而不同,此外,在将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控制装置结合的状态下进行管理时,由该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构成的组合体也按照车辆的规格而分别不同。
因而,在向自动变速器装入前,必须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或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控制装置的组合体用按照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而不同的零件号码进行管理,此外,保管也必须按照零件号码而分类进行,所以需要较大的保管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即使在如上述那样在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写入根据搭载该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而不同的程序及数据的情况下,也容易进行该电子控制单元或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控制装置的组合体的管理及保管等,而且实现自动变速器生产率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以如下所述的结构为特征。
首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装入对摩擦联接构件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工序,包括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装入;完成了由上述组装工序进行的组装之后的自动变速器的测试工序;写入工序,在上述组装工序后、上述测试工序前执行,将车辆对应信息向存储装置写入,上述车辆对应信息由与搭载上述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程序及/或数据构成,上述存储装置是装入到该自动变速器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组装工序包括个体信息取得工序,该个体信息取得工序取得上述自动变速器所固有的AT(自动变速器,automatictransmission)主体个体信息;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将由上述个体信息取得工序取得的AT主体个体信息向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
此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将ATF(自动变速器油,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s)向自动变速器填充的ATF填充工序,该ATF填充工序在上述组装工序后、上述测试工序前执行;上述写入工序与上述ATF填充工序并行进行。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具备由上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上述ATF填充工序包括空气排出工序,该空气排出工序执行写入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而使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动作,由此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空气排出;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在上述ATF填充工序中的基于上述程序进行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动作中,不进行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的写入。
此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的信息,在执行上述程序进行的空气排出工序结束后覆盖该程序而写入。
另一方面,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在上述组装工序之前预先组合,并进行作为组合体的校正处理,将通过该处理得到的作为组合体的个体信息写入到构成该组合体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在上述组装工序中,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作为进行了上述校正处理的组合体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
此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预先写入在上述组装工序完成后不再需要的管理信息;将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的信息覆盖上述管理信息而写入。
并且,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测试工序中,取得与上述液压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特性有关的信息,将该油路特性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
发明效果
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本申请各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首先,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制造自动变速器时,将向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车辆对应信息的写入工序设置在包括装入该电子控制单元的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工序之后、完成了组装之后的自动变速器的测试工序之前进行,所以在上述组装工序中,电子控制单元是在按照车辆的规格而被区别化之前的状态下组装到自动变速器中的,其中,上述车辆对应信息由与搭载该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相应的程序及数据构成。
因而,即使向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的车辆对应信息的内容不同,也不需要根据该差异而将该电子控制单元加以区别并基于不同的零件号码进行管理及保管、或向自动变速器的装入,与将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按照存储装置的内容而不同的零件号码进行管理等的情况相比,自动变速器的生产率提高,并且零件保管空间较窄就足够。
此外,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在液压控制装置上而作为组合体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的情况下,只要仅将该电子控制单元及液压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差异用零件号码加以区别就可以,此外,如果在它们之间没有硬件结构的差异,则仅赋予单一的零件号码就足够,作为组合体的管理及保管、向自动变速器的装入都比基于按照存储装置的内容而不同的零件号码进行的情况简单,自动变速器的生产率提高。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上述组装工序中,取得例如摩擦联接构件的活塞冲程及回动弹簧的调定载荷等各个自动变速器主体所固有的AT主体个体信息,将该信息在组装工序后的上述写入工序中写入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所以在组装工序中,能够将电子控制单元在用AT主体个体信息区别化前的状态下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因而,不需要用根据该AT主体个体信息而不同的零件号码管理电子控制单元,能够确保技术方案1的发明效果。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将上述写入工序与在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工序之后进行的ATF(自动变速器油)的填充工序并行进行。即,在ATF填充工序中,进行向自动变速器注入规定量的ATF的作业及残留在自动变速器各部中的空气的排出作业等,这些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利用该时间,与ATF填充作业并行进行车辆对应信息及/或AT主体个体信息向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的写入。由此,与将这些信息的写入以与ATF填充工序不同的工序进行的情况相比,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时间被缩短,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自动变速器中具备接受来自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信号、控制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用液压的液压控制装置,并且在上述ATF填充工序中包括执行写入在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而使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动作的空气排出工序的情况下,在基于上述程序进行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动作中,不进行通过上述写入工序进行的信息向存储装置的写入,所以避免了因同时进行用于空气排出的程序的执行和向存储装置的信息的写入所造成的该电子控制装置的负担的增大。因而,与将它们同时进行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够使用处理能力较低的CPU等,将成本降低。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在执行上述程序而进行的空气排出工序结束后,将车辆对应信息或个体信息中未写入的信息覆盖上述空气排出用的程序而写入,所以避免了因在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在空气排出结束后也残留有上述程序而造成的存储装置的容量的浪费使用,能够实现该存储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组装工序前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液压控制装置预先组合,对其组合体进行校正处理,在作为该组合体的个体信息写入在该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情况下,在组装工序中,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作为进行了校正处理的组合体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所以不再需要将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根据各自的特性分别进行管理,自动变速器的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即,由于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及液压控制装置中存在特性的偏差,所以需要对应于各个特性的控制,但如果将它们组合而进行校正处理,将其结果作为组合体的个体信息而写入到该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则通过以该组合体的状态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能够不考虑电子控制单元及液压控制装置的特性的偏差,而仅考虑硬件结构的差异地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
并且,在自动变速器完成后的变速控制等时,通过参照上述组合体的个体信息,能够不考虑电子控制单元及液压控制装置的特性的偏差而进行控制,还能够实现变速控制用程序的简单化等。
进而,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到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完成为止所使用的信息、例如安装在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中的电磁阀的序列号等与车辆的规格无关且由于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完成而不再需要的信息预先写入在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情况下,在组装工序后的写入工序中,覆盖这些信息而写入车辆对应信息及AT主体个体信息,所以与上述技术方案5的发明同样,能够避免存储装置的容量的浪费使用、实现该存储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的降低。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自动变速器的测试工序中,取得与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中的各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特性有关的信息,将该油路特性信息写入到上述存储装置中,所以能够良好地进行车辆搭载后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特别是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时的液压的预增压控制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的自动变速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装入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的液压控制装置与电子控制单元的组合体的概略图。
图3是写入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信息的说明图。
图4是上述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5是上述存储装置的写入状态的变迁图。
标号说明
1 自动变速器
5 液压控制装置
6 电子控制单元
8 组合体
60 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用有关该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的自动变速器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1在变速器壳体2内装入有液力变矩器3、由多个摩擦联接构件及行星齿轮机构等构成的变速机构4、控制上述摩擦联接构件的联接用液压的液压控制装置5、电气地控制该液压控制装置5的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6等,此外,在变速器壳体2内填充有ATF。
如图2所示,上述液压控制装置5构成为在装入有控制阀机构的阀体5a中安装有用于切换油路及控制液压的多个电磁阀5b。此外,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构成为在内置有电子电路的主体6a中设置有检测构成上述变速机构4的规定的旋转部件的转速的传感器6b、及用来与自动变速器1的外部的设备连接的连接器6c等。
并且,上述液压控制装置5的电磁阀5b与电子控制单元6通过线束7连接,该液压控制装置5和电子控制单元6一体化后作为组合体8装入在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器壳体2中。
此外,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的主体6a中,装入有使用了ROM的存储装置,如图3所示,在该存储装置60中,存储有平台(platform)61、组合体个体信息62、AT主体个体信息63、车辆对应信息64、和AT油路特性信息65。
上述平台61由CPU控制、通信控制、信号识别控制、时间管理控制等电子控制单元6的动作所必需的基本控制用的程序构成。
此外,上述组合体个体信息62是与作为一体装入在自动变速器1中的液压控制装置5和电子控制单元6的组合体8有关的校正数据,是在向自动变速器1装入前,通过在液压控制装置5与电子控制单元6由线束7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的校正处理所得到的信息。
即,电子控制单元6将CPU指示的电流向液压控制装置5的电磁阀5b输出,该电磁阀5b是生成对应于该电流的液压的部件,但在电子控制单元6中,输出电流的指示值与实际输出的电流值的关系存在偏差,此外,在液压控制装置5中,电磁阀5b的输入电流与生成的液压的关系也存在偏差。
因此,即使电子控制单元6的CPU要使电磁阀5b生成规定值的液压而指示输出与该液压对应的电流值,但在作为目标的液压与电磁阀5b实际生成的实际液压之间会产生误差,并且,该误差按照液压控制装置5与电子控制单元6的组合体8而不同。
所以,按照将液压控制装置5与电子控制单元6用线束7连接而成的组合体8,在向自动变速器1装入前通过对上述指示电流与实际液压的关系进行校正处理而予以预先掌握,将该校正数据作为组合体个体信息62预先存储到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中。
此外,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是通过在组装自动变速器1的主体的同时或完成了组装的时刻对各部进行测量等而得到的信息,例如是构成上述变速机构4的摩擦联接构件的活塞冲程及回动弹簧的调定载荷等的数据,是在该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控制等中使用的信息。
此外,上述车辆对应信息64是与搭载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变速规律(schedule)、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与搭载在该车辆中的其他系统的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信号的定义信息(表示信号种类的代码)等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执行控制的程序,是按照搭载该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的规格设定的信息。
这里,作为上述其他系统,有发动机的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
进而,上述AT油路特性信息65是在自动变速器1的测试工序中得到的信息,例如是在从输出变速指令信号开始到摩擦联接构件被联接而涡轮转速开始变化为止的时间内的、通过计测等得到的与通到各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相关的数据,例如是变速时对向摩擦联接构件的液压进行预增压控制等中使用的信息。
接着,将该自动变速器1的制造工序的构成与向上述电子控制装置6的存储装置60的信息写入情況的推移一起依次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自动变速器1的制造工序具有AT组装工序10、ATF填充工序20、和AT测试工序30,通过这些工序制造出的自动变速器1之后被输送到车辆组装线上,并搭载到车辆中。
在上述工序中,首先,在AT组装工序10中,将供给到制造线上的各种零件以单体或作为组合体,依次装入到变速器壳体2中。装入的零件以上述液力变矩器3为代表,是构成变速机构4的各种零件、以及将上述液压控制装置5与电子控制单元6用线束7连接而成的组合体8等。
在此情况下,对上述组合体8的校正处理是在AT组装工序10之前预先进行的,如图5(a)所示,由该校正处理得到的上述组合体个体信息62已经与上述平台61一起写入在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中。
此外,在组合体8向变速器壳体2装入前,在上述存储装置60中,除了上述平台61和组合体个体信息62之外,还写入有空气排出SV(电磁阀,solenoid valve)动作程序66和管理信息67。
其中,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是用于在自动变速器1的组装后进行的ATF填充工序20中,在将ATF注入到变速器壳体2中之后的空气排出作业时,经由电子控制单元6使液压控制装置5的电磁阀5b动作的程序,如果空气排出作业结束则不再需要。
此外,上述管理信息67例如是安装在液压控制装置5中的电磁阀5b的序列号等零件管理用的信息,是与自动变速器1或车辆的规格无关、在该液压控制装置5与电子控制单元6的组合体8装入到自动变速器1中之后不再需要的信息。
并且,在该AT组装工序10中,在零件向变速器壳体2的装入作业的各过程中或组装完成后,进行用于取得该自动变速器1的主体的个体信息的作业。具体而言,是构成变速机构4的摩擦联接构件的活塞冲程及回动弹簧的调定载荷等数据,是每个自动变速器1的主体所固有的信息。
如以上这样,当全部零件以单体或作为组合体装入到变速器壳体2中、AT组装工序10结束时,接下来进行ATF填充工序20。
在该ATF填充工序20中,如图4所示,进行ATF注入作业和空气排出作业。其中,ATF注入作业以如下方式进行,即:一边监视该自动变速器1,一边从设置在生产线上的ATF供给装置向变速器壳体2内注入规定量的ATF,使ATF充满在液力变矩器3内、油盘内。
此外,空气排出作业是在ATF注入后用于排出液压控制装置5的阀体5a内、从该阀体5a通到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连接着该油路的摩擦联接构件的液压室内、以及液力变矩器3内等所残留的空气的作业,首先,通过使用专用夹具使装入到上述阀体5a中的手动阀动作而在切换油路的连通状态的同时进行空气排出,接着,使各电磁阀5b动作而更可靠地将空气排出。
在此情况下,电磁阀5b的动作通过执行预先写入在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中的上述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来进行,通过从该电子控制单元6向液压控制装置5的各电磁阀5b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各电磁阀5b在规定的定时动作。由此,将空气从上述各部位排出,使ATF遍布到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
该ATF填充工序20由于在注入规定量的ATF的注入作业和空气排出作业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利用该时间进行各种信息向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的写入工序40。即,如图4所示,将写入工序40与ATF填充工序20并行进行。
在该写入工序40中,如图5(b)所示,在上述存储装置60中写入在上述AT组装工序10中取得的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和与搭载该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上述车辆对应信息64。在此情况下,预先写入在该存储装置60中的图5(a)所示的信息之中,管理信息67如上述那样是在装入到自动变速器1中之后不再需要的信息,所以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或车辆对应信息64在覆盖该管理信息67的同时写入到存储装置60中。
此外,如图5(c)所示,在ATF填充工序20的中途,执行上述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一边使电磁阀5b动作一边进行空气排出,但在执行该程序66的期间,停止写入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和车辆对应信息64,存储装置60的存储内容保持为图5(b)所示的电磁阀5b的动作前的状态。由此,电子控制单元6的CPU的负荷被减轻。
并且,如图5(d)所示,在电磁阀5b的动作结束后还继续进行空气排出作业、或者在空气排出作业结束后再次进行ATF注入作业等,在电磁阀5b停止的状态下ATF填充工序进一步继续的情况下,在此期间将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和车辆对应信息64的未写入部分写入,但在该时刻,由于基于上述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的执行而进行的空气排出作业结束,所以将上述信息63、64的未写入部分覆盖该程序66而写入。
这里,如果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车辆对应信息64的写入在ATF填充工序20的结束前没完成,则写入工序40在ATF填充工序20的结束后也继续进行直到写入结束。
此外,如果电子控制单元6的CPU的能力有富余,能够同时进行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的执行和向存储装置60的写入,则也可以在执行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的同时进行写入,在此情况下,也在电磁阀5b的动作结束后覆盖上述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而将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车辆对应信息64的未写入部分写入。
如以上所述,如果与ATF填充工序20并行进行的写入工序40结束,则存储装置60成为如下状态,即:在该自动变速器1的组装结束后或ATF填充后不再需要的管理信息67和空气排出动作程序66被删除,取而代之写入了在车辆搭载后的变速控制等中需要的AT主体个体信息63和车辆对应信息64。
并且,接着进行AT测试工序30,将由规定的测试得到的AT油路特性信息65进一步写入到存储装置60中,该存储装置60的写入内容成为图5(e)所示的状态。
该状态是图3所示的自动变速器1的制造完成时的状态,如上所述,写入有:在电子控制单元6的动作中必需的且在该制造工序中制造的全部自动变速器1中通用的平台61、按照液压控制装置50与电子控制单元6的组合体8得到的组合体个体信息62、每个自动变速器1的主体所固有的AT主体个体信息63、与搭载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车辆对应信息64、和通过自动变速器1的制造完成后的测试得到的每个自动变速器1的AT油路特性信息65。
因而,只要将通过了测试的自动变速器1输送到车辆组装线上,并搭载到预先建立了对应的车辆中,自动变速器1就能够根据搭载的车辆的规格分别进行最合适的变速控制。
如以上这样,根据该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不仅是在自动变速器的制造完成后的测试工序中取得的AT油路特性信息65,每个自动变速器的主体所固有的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与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车辆对应信息64等,也是在将电子控制单元6装入到变速器壳体2中的AT组装工序10之后写入到该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中,所以在AT组装工序10中装入到变速器壳体2中的电子控制单元6处于按照自动变速器或按照车辆的规格而区别化之前的状态。
因而,即使应向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的信息不同,也不需要根据该差异而将该电子控制单元加以区别并基于不同的零件号码进行管理及保管、或向变速器壳体2的装入。
此外,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和液压控制装置5各自的特性具有偏差,但将它们用线束7连接而作为组合体8并预先进行校正处理,将其结果作为组合体个体信息62写入到存储装置60中,所以不论将哪个组合体8装入到哪个规格的自动变速器中,都能够根据需要参照上述组合个体信息62而进行规定的控制。
因而,作为上述组合体8,也不需要识别写入在存储装置60中的组合体个体信息62的差异地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在装入前不需要基于该差异赋予零件号码及管理该零件号码,而在例如有电子控制单元6中的传感器6b的形状及连接器6c的管脚排列的差异等的情况下,关于组合体8的零件号码的赋予仅通过对应于这样的硬件结构的种类进行管理就足够。
并且,将上述AT主体个体信息63和车辆对应信息64向存储装置60写入的写入工序40与在AT组装工序10结束后、AT测试工序30开始前进行的ATF填充工序20并行进行,所以利用向自动变速器1注入规定量的ATF并进行空气排出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或车辆对应信息64向上述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的写入,这与将两工序20、40分别单独进行的情况相比,自动变速器1的制造时间被缩短。
在此情况下,如果在ATF填充工序20中的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的执行中将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60的写入停止,则能够实现电子控制单元6中的CPU的小型化以及成本的降低。
进而,上述写入工序40中的AT主体个体信息63及车辆对应信息64的写入是覆盖组装结束后不再需要的管理信息67、及如果ATF填充工序20中的电磁阀5b的动作结束则不再需要的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而进行的,所以避免了因在电子控制单元6的存储装置60中残留有空气排出SV动作程序66及管理信息67等不需要的信息而造成的该存储装置60的容量的浪费使用,实现了存储装置60的小型化以及成本的降低。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发明,在具备电子控制单元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向该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的程序及数据等信息按照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而不同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该电子控制单元或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控制装置的组合体按照上述信息的内容加以区别地进行管理,在自动变速器或搭载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制造产业领域中有可能被适当地使用。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该自动变速器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装入对摩擦联接构件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自动变速器的组装工序,包括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装入;
完成了由上述组装工序进行的组装之后的自动变速器的测试工序;以及
写入工序,在上述组装工序后、上述测试工序前执行,将车辆对应信息向存储装置写入,上述车辆对应信息由与搭载上述自动变速器的车辆的规格对应的程序及/或数据构成,上述存储装置是装入到该自动变速器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组装工序包括个体信息取得工序,该个体信息取得工序取得上述自动变速器所固有的自动变速器AT主体个体信息;
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将由上述个体信息取得工序取得的AT主体个体信息向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写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自动变速器油ATF向自动变速器填充的ATF填充工序,该ATF填充工序在上述组装工序后、上述测试工序前执行;
上述写入工序与上述ATF填充工序并行进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自动变速器油ATF向自动变速器填充的ATF填充工序,该ATF填充工序在上述组装工序后、上述测试工序前执行;
上述写入工序与上述ATF填充工序并行进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具备由上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
上述ATF填充工序包括空气排出工序,该空气排出工序执行写入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而使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动作,由此进行自动变速器的空气排出;
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在上述ATF填充工序中的基于上述程序进行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动作中,不进行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的写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的信息,在执行上述程序进行的空气排出工序结束后覆盖该程序而写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在上述组装工序之前预先组合,并进行作为组合体的校正处理,将通过该校正处理得到的作为组合体的个体信息写入到构成该组合体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
在上述组装工序中,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作为进行了上述校正处理的组合体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上述液压控制装置在上述组装工序之前预先组合,并进行作为组合体的校正处理,将通过该校正处理得到的作为组合体的个体信息写入到构成该组合体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
在上述组装工序中,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装置作为进行了上述校正处理的组合体装入到自动变速器中。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存储装置中,预先写入在上述组装工序完成后不再需要的管理信息;
在上述写入工序中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的信息,覆盖上述管理信息而写入。
10.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测试工序中,取得与上述液压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特性有关的信息,将该油路特性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测试工序中,取得与上述液压控制装置的各个摩擦联接构件的油路特性有关的信息,将该油路特性信息向上述存储装置写入。
CN201180013128.6A 2010-03-10 2011-03-10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792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3273 2010-03-10
JP2010-053273 2010-03-10
PCT/JP2011/055635 WO2011111777A1 (ja) 2010-03-10 2011-03-10 自動変速機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062A CN102792062A (zh) 2012-11-21
CN102792062B true CN102792062B (zh) 2015-08-26

Family

ID=44563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128.6A Active CN102792062B (zh) 2010-03-10 2011-03-10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09941B2 (zh)
JP (1) JP5278593B2 (zh)
CN (1) CN102792062B (zh)
DE (1) DE112011100847B4 (zh)
WO (1) WO20111117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4560B2 (ja) * 2016-02-23 2018-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8128181A1 (de) * 2018-11-12 2020-05-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eines 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133A (en) * 1989-03-15 1991-08-27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Testing method for electric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US5021764A (en) * 1989-03-15 1991-06-04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Diagnostics for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US5845544A (en) * 1996-07-15 1998-12-08 Eaton Corporation Control module
DE19855319A1 (de) * 1998-12-01 2000-06-08 Zf Batavia Llc Anordnung einer Elektronikeinheit und einer Hydraulikeinheit eines Steuergerätes für ein Automat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9950967A1 (de) * 1999-10-22 2001-05-10 Voith Turbo Kg Getriebebaueinheit und Steuerplattform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r Getriebebaueinheit
WO2002066868A1 (en) * 2001-02-15 2002-08-29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Mechatronics pressure sensor and contact
JP2002301994A (ja) * 2001-04-03 2002-10-15 Fujitsu Ten Ltd 電子制御装置及び油圧装置と電子制御装置の接続構造並びに液封止構造
DE10149134A1 (de) 2001-10-05 2003-04-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Verfahren zur Ölbefüllung für Getriebe und Befüllein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894287B2 (ja) * 2001-10-18 2007-03-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を備えた自動変速機
JP3997787B2 (ja) * 2002-01-30 2007-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統合制御システム
JP3928445B2 (ja) * 2002-03-04 2007-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変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した自動変速装置
JP2003314686A (ja) * 2002-04-23 2003-11-06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車両用変速制御装置
JP4383045B2 (ja) 2002-12-27 2009-12-1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検査システム
JP2005337387A (ja) * 2004-05-27 2005-12-08 Toyota Motor Corp 固体性能情報の書込み方法
JP4619257B2 (ja) * 2005-10-03 2011-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4710656B2 (ja) * 2006-03-03 2011-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自動変速機
US7349754B1 (en) 2006-09-05 2008-03-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viding component-specif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data for an assembly or subsystem
JP5071648B2 (ja) 2007-09-28 2012-11-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8210975B2 (en) 2007-09-28 2012-07-0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5365552B2 (ja) * 2010-03-09 2013-12-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062A (zh) 2012-11-21
DE112011100847T5 (de) 2013-01-17
WO2011111777A1 (ja) 2011-09-15
JP5278593B2 (ja) 2013-09-04
DE112011100847B4 (de) 2020-06-10
US20130061442A1 (en) 2013-03-14
US9009941B2 (en) 2015-04-21
JPWO2011111777A1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2062B (zh)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CN102159436A (zh) 驻车制动装置
CN1971456B (zh) 具有相连的传感器或执行器的自动化系统
CN106444712A (zh) 一种can/lin网络干扰自动化测试系统
EP2215546A1 (de) Transportabler datenträger und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konfigurationsdaten von einem externen rechner auf einen sensor
CN107783025A (zh) 一种基于芯片端口电流驱动能力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083001A (zh) 一种基于自修正换挡点的换挡提示装置
CN101778007A (zh) 一种自动测试can总线控制模块的i/o引脚的系统和方法
CN106640617B (zh) 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架用转向泵测试装置
CN104798345B (zh) 用于汽车的车辆通信总线的主总线装置
CN201436607U (zh) 用于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试装置
CN109184862A (zh) 尿素泵的型号识别方法、尿素泵诊断仪及其诊断系统
US20200342691A1 (en)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 and/or from a vehicle
CN109415049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模块化的液压制动系统和数据传输的方法
ITTV20090117A1 (it) Modulo diagnostico di bordo programmabile, accoppiabile ad una presa diagnostica veicolare
CN103959079B (zh) 用于确定在中央单元和多个相互独立的电子构件之间的连接线中的故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7884B (zh) 具有能沿侧向推入的电磁线圈装置的踏板装置
CN106249733A (zh) 一种飞机防滑刹车控制盒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4360163U (zh) 车载芯片刷写装置
DE102009013563A1 (de) Prüfvorrichtung zum Testen und/oder Überprüfen von Funktionen eines Steuergeräts und/oder einer Steuereinheit
JP2003014119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並びにそ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CN108459581A (zh) 确定信号处理部件完整性信息的方法、信号处理电路及电子控制单元
AU2022226084A1 (en) Inline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evse) electric meter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91787B (zh) 变速器系统和方法
CN103649577B (zh) 用于运行控制器和/或执行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