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1649B - 板状固化体 - Google Patents

板状固化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1649B
CN102791649B CN201180011959.XA CN201180011959A CN102791649B CN 102791649 B CN102791649 B CN 102791649B CN 201180011959 A CN201180011959 A CN 201180011959A CN 102791649 B CN102791649 B CN 102791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ed body
synthetic resins
mentioned
tabula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19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1649A (zh
Inventor
黑田洋史
笕田晃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1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1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1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1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06Acry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30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ther silico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Boron-organic compounds
    • C04B26/32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ther silico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Boro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8Fire resistance, i.e. materials resistant to accidental fires or high tempera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设计性优良同时具有防火性能、通气性等优良性能的新型板状固化体。是以特定重量比率含有合成树脂和粉粒体的板状固化体,该板状固化体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Description

板状固化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建材等中使用的新型板状固化体。
背景技术
作为建筑物的内装饰用的建材,常采用以天然石、自然石为原型的具有较厚的厚度的、且具有各种凹凸图案的材料、具有重厚感的材料等设计性优良的材料。
此外,近年来对于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的关心在提高,要求内装饰用的建材除了设计性之外,还要具有防火性能、防污染性能、防止室内结露、防止发霉、或者抗菌性等各种功能性,而且,还要求由可挠性、轻量化等带来的良好的施工性。伴随着这样的要求,正在进行许多制品的开发。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装饰材料,在增强层上层叠由丙烯酸树脂乳化液等结合材料和天然骨材、人工骨材等配合而成的喷涂材料,进而通过粘结材料在表面形成了透明片材。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含有吸湿放湿性材料和水硬性物质的具有防火性能的建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47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969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装饰材料含有较多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制织物、粘结材料、透明片材等有机树脂成分,存在防火性能不充分的可能。此外,由于在表面设置透明片材,会有通气性变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如上述专利文献2采用水硬性物质作为结合材料时,虽然能够发挥优良的防火性能,但会有设计性变差的情况。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是获得具有良好的设计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通气性等板状固化体。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想到了以合成树脂、和粉粒体作为构成成分,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在特定范围内具有分散峰的板状固化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具有如下的特征。
1.板状固化体,是含有合成树脂和粉粒体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固化体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相对于合成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粉粒体200~4000重量份,上述板状固化体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2.如1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3.如1~2任一项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95∶5~30∶70含有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
4.如1~3任一项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是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接枝聚合体。
5.如1~4任一项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粉粒体含有有色骨材和吸湿放湿性粉体。
6.如1~5任一项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粉粒体进一步含有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
7.如1~6任一项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粉粒体,进一步含有化学物质吸附剂。
8.一种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在1~7任一项所所述的固化体上层叠有透湿性的表层涂层。
9.一种板状固化体的制造方法,是含有合成树脂和粉粒体的板状固化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包括以下步骤: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相对于合成树脂100重量份混合粉粒体200~4000重量份来成形的第1步骤,在比上述合成树脂的分散峰温度(T1)更高的温度进行固化的第2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以合成树脂和粉粒体为构成成分且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相对于合成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粉粒体200~4000重量份的板状固化体,该板状固化体通过使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分散峰至少分别在-20℃~80℃和-150℃~-100℃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发挥优良的设计性、防火性、通气性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以特定比率含有(A)合成树脂和(B)粉粒体,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ynamicMechanical Spectrometer)(以下也称为“DMS”)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tanδ曲线)的分散峰(以下也称为“分散峰”)。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通过不仅在上述T1还在上述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在使用板状固化体的通常环境下能够发挥优良的通气性。此外,通过不仅在上述T1还在上述T2的温度范围具有分散峰,即使在含有多量的粉粒体的情况下也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其结果可以得到设计性、防火性优良的板状固化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DMS测定以长40mm×宽10mm×厚2mm的板状固化体为试样,采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精工仪器(セイコ一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制DMS6100),在测定温度范围:-150℃~80℃、升温速度:4℃/min、测定频率:1Hz的条件下进行。
(A)合成树脂
本发明的合成树脂(以下也称为“(A)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举例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有机硅树脂、氟树脂、乙酸乙烯树脂、丙烯酸-乙酸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酯树脂、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的水分散型、水溶型、NAD型、溶剂可溶型、无溶剂型等,可以不特别限定地使用1液型、2液型等。
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优选使用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用DMS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分散峰的材料。通过含有这样的(A)成分,可以发挥优良的通气性。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上述T1和上述T2以外的温度范围以外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分散峰。
作为这样的(A)成分,没有特别的限定,例举例如:
·将在上述T1内具有tanδ曲线的分散峰的合成树脂和在上述T2内具有tanδ曲线的分散峰的合成树脂进行混合而成的混合树脂,
·将在上述T1内具有tanδ曲线的分散峰的合成树脂和在上述T2内具有tanδ曲线的分散峰的合成树脂进行化学结合而成的聚合体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合成树脂的DMS测定是以将(A)成分薄膜化为干燥膜厚0.1mm作为试样(长40mm×宽10mm),采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精工仪器株式会社制DMS6100)在测定温度范围:-150℃~80℃、升温速度:4℃/min、测定频率:1Hz的条件下进行的。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中的(A)成分,优选使用含有在上述T1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的丙烯酸树脂(a1)(以下也称为“(a1)成分”)和在上述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的有机硅树脂(a2)(以下也称为“(a2)成分”)的材料。(A)成分中的丙烯酸树脂与有机硅树脂的固形成分重量比率通常为95∶5~30∶70,优选为90∶10~40∶60,更优选为85∶15~60∶40。通过以这样的比率含有两种成分,可以提高通气性和防火性。
上述丙烯酸树脂(a1)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聚合体,根据需要是其他的单体进行共聚的产物。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偶酰等。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使用量,相对于构成(A)成分的全部单体通常为30重量%以上,优选为40~99.9重量%,更优选为50~99.5重量%。
本发明中,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含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必要成分。其中,特别适合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本发明中,相对于构成(A)成分的全部单体,优先含有10重量%以上(优选为15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的这样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所得的板状固化体的防火性。
作为其他的单体,例举例如含有羧基的单体、含有氨基的单体、吡啶系单体、含有羟基的单体、含有硝基的单体、含有酰胺基的单体、含有环氧基的单体、含有羰基的单体、含有硅氧烷基的单体、芳香族单体等。这些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构成(A)成分的全部单体,通常为0.1~60重量%,优选为0.5~50重量%。
其中,将含有羧基的单体共聚来作为含有羧基的丙烯酸树脂时,通过另外添加能够与羧基反应的化合物,可以实现板状固化体的各项物性的提高。作为含有羧基的单体,例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或其单烷基酯、衣康酸或其单烷基酯、富马酸或其单烷基酯等。其中,特别适合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选择1种以上。含有羧基的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构成(A)成分的全部单体,通常为0.1~40重量%,优选为0.5~20重量%。
此外,作为能够与羧基反应的化合物,例举例如具有从碳二亚胺基、环氧基、氮丙啶基、恶唑啉基等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上述有机硅树脂(a2)是对硅氧烷化合物进行聚合得到的。作为硅氧烷化合物,例举例如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等的环状硅氧烷化合物等。在将这样的环状硅氧烷化合物聚合时,可以使用直链状硅氧烷化合物、支链状硅氧烷化合物、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等。其中,作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可以使用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烷氧基的硅烷化合物,例如除了四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之外还可以使用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耦合剂等。有机硅树脂的平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0以上,优选为50000以上。
作为(A)成分,优选为上述丙烯酸树脂(a1)与上述有机硅树脂(a2)的接枝聚合体。通过采用接枝聚合体,能够产生后述的粉粒体的质感,提高防火性、可挠性。此外,在耐水性、耐候性、耐污染性等各项物性方面也能够获得有利效果。而且,在含有粉粒体作为吸湿放湿性粉体时,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这样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可以认为在使用板状固化体的通常环境下,由于(a2)成分易于适度地活动,在发挥优良通气性的同时也提高其他的各项物性。这样的接枝聚合体,可以将例如上述的硅氧烷化合物、上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和接枝交联剂进行共聚来得到。作为接枝交联剂,例举例如含有乙烯聚合性官能基和/或巯基的多官能烷氧基硅烷。
作为本发明的(A)成分,可以使用合成树脂乳化液(水分散型树脂)。通过使用这样的合成树脂乳化液可以提高通气性。而且,在增强后述的粉粒体的质感的同时,还可以得到防火性、可挠性优良的板状固化体。作为这样的(A)成分,可以使用例如将在上述T1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的丙烯酸树脂乳化液与在上述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的有机硅树脂乳化液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a1)成分和(a2)成分在乳化液粒子内混合存在的丙烯酸-有机硅合成树脂乳化液(A-1)(以下也称为“(A-1)成分”)。对(A-1)成分中的(a1)成分和(a2)成分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均匀混合的形态,优选是由海岛结构等形成的相互分离的形态。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A)成分,在乳化液粒子内存在上述丙烯酸树脂(a1)与有机硅树脂(a2)的接枝聚合体的合成树脂乳化液(A-2)是合适的。(A-2)成分例如可以将上述的硅氧烷化合物、上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和接枝交联剂在乳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乳化聚合来得到。
而且,本发明(A)成分优选形成为覆膜,该覆膜具有对于波长300~500nm的反射率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的反射区域。通过使用这样的(A)成分,在含有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作为粉粒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该光催化剂的活性。这样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可以认为是因为照射到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的光在板状固化体内扩散、反射,易于被后述的分散于板状固化体内的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吸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反射率是将(A)成分薄膜化成干燥膜厚0.1mm的试样,在该试样的背后叠置黑色板,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UV-3100)所测定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是将试样背后叠置的黑色板作为空白而换算出的值。具体的,对于各波长,通过从试样的反射率减去黑色板的反射率来求出。
(B)粉粒体
本发明中,相对于上述的(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B)粉粒体200~4000重量份,优选300~3500重量份,更优选500~3000重量份。作为上述粉粒体,优选含有至少(b1)有色骨材和(b2)吸湿放湿性粉体。
(b1)有色骨材(以下也称为“(b1)成分”)可以赋予板状固化体的表面微细的凹凸,表现出具有阴影感的立体的设计。此外,与使用粒径小的着色颜料等的情况不同,通过混合着色的粒子可以改变色调、质感等,在板状固化体表面存在的(b1)成分的小点作为多彩模样而被识别,具有优良的装饰性。作为本发明的适合的(b1)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天然品、人工品中的任一种。具体的,例举例如重质碳酸钙、寒水石、高岭土、粘土、陶土、瓷土、滑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重晶石粉、大理石、御影石、蛇纹岩、花岗岩、萤石、寒水石、长石、硅石、硅砂等的粉碎物、陶磁器粉碎物、陶瓷粉碎物、玻璃微珠、玻璃粉碎物、树脂微珠、树脂粉碎物、金属粒等。可以对这些实施着色后来使用。
(b1)成分的の平均粒径希望为0.01~5mm。在这样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优良的设计,同时能够稳定制造板状固化体。其中,(b1)成分的平均粒径是使用JIS Z8801-1:2000中规定的金属制网筛进行筛分,通过算出其重量分布的平均值来得到的值。
(b1)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A)成分的固形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200~3400重量份,更优选为300~20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0~1500重量份。相对于上述范围的(A)成分,通过较多含有(b1)成分,可以得到增强骨材的质感的优良的设计性,进而可以提高通气性。
作为(b2)吸湿放湿性粉体(以下也称为“(b2)成分”),可以使用例如勃姆石、硅胶、沸石、硫酸钠、氧化铝、铝英石、硅藻土、硅质页岩、海泡石、硅镁土、蒙脱石、烧蛙石(ゾノライト)、伊毛缟石(イモゴライト)、大谷石粉、活性白土、木碳、竹碳、活性碳、木粉、贝壳粉、多孔质合成树脂粒等。吸湿放湿性粉粒体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01~1mm,优选为0.01~0.5mm,更优选为0.01~0.1mm,进一步优选为0.01~0.09mm。需要说明的是,(b2)成分的平均粒径是通过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50%粒径的值。
这样的(b2)成分是具有在温度20℃、相对湿度90%时的吸湿率通常为10%以上、优选为20%以上的性能的材料。通过具有这样的吸湿率,能够更加提高通过湿度的调整来抑制不舒服感等的机能、可以得到更舒适的居住空间。此外,可以防止基材或基材背面的结露、发霉等。
(b2)成分的构成比率,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固形成分)优选为1~600重量份,更优选为5~5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300重量份。在这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调湿性,同时可以具有优良的强度、可挠性。
进而,本发明中,作为(B)粉粒体,优选含有(b3)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以下也称为“(b3)成分”)。光催化剂物质是有害气体的分解、防止再放出的有效成分。而且,还具有分解板状固化体上附着的污染物质(烟草的焦油等)的性能。而且,本发明中,作为(b3)成分,对于由(A)成分形成的覆膜对波长300~500nm的反射率为10%以上的反射区域(以下也简称为“反射区域”)中,优选为显示光催化剂作用的物质。通过含有这样的(b3)成分,可以有效地发挥光催化剂活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催化剂的作用是指通过使光(紫外线和/或可见光)照射到催化剂上,催化剂吸收、激发光,通过由此产生的激发电子与空穴的氧化和还原来产生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氧,这样的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具有分解有机物等的作用。
作为这样的(b3)成分,例举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铋、三氧化钽等金属氧化物或者这些的复合氧化物等,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b3)成分的平均粒径为0.3μm以下,优选为0.1μm以上0.25μm以下。在使用上述范围的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具有优良的光催化剂作用,而且可以增强板状固化体的骨材的质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平均粒径,是通过离心沉降法等测定所得的值。
特别地,作为本发明的(b3)成分,优选使用氧化钛。作为氧化钛,可以是锐锥石型氧化钛、金红石型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使用锐锥石型氧化钛。作为(b3)成分使用氧化钛时,光催化剂作用优良,进而可以抑制火灾时的总发热量,可以提高防火性。作为其作用机理,推测是因为氧化钛能够遮断辐射热而抑制板状固化体的温度上升。而且,通过使用锐锥石型氧化钛进一步提高防火性。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认为是与通过加热而提高锐锥石型氧化钛的催化剂作用有关。此外,通过锐锥石型氧化钛的分解作用,还可以降低排出气体的量。进而,锐锥石型氧化钛与金红石型氧化钛相比,由于涂膜的隐蔽效果低,可以进一步增强骨材的质感。
(b3)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A)成分的固形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5~30重量份,优选为0.1~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20重量份。在这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发挥优良的光催化剂作用、防火性。
本发明中,作为(B)粉粒体优选含有(b4)化学物质吸附剂。通过含有(b4)成分,会有有害气体(例如甲醛、氨、硫化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的吸附、防止再放出的效果。作为(b4)成分,例举例如胺化合物、尿素化合物、酰胺化合物、酰亚胺化合物、肼化合物、吡咯化合物、嗪化合物、层状磷酸化合物、硅铝酸盐等。其中,层状磷酸化合物、硅铝酸盐中选择的1种以上是合适的,硅铝酸盐特别合适。这样的化学物质吸附剂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5~100μm(优选为1~50μm)的程度。
作为层状磷酸化合物,例举层状磷酸锆、层状磷酸锌、层状磷酸钛、层状磷酸铝、层状磷酸酶、层状磷酸铈等,优选在这些层状磷酸化合物中插入胺化合物。作为胺化合物,例举例如甲胺、乙胺、苯胺、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丙烯二胺、二丙烯三胺、三丙烯四胺等。
作为硅铝酸盐,例举从锌、铜、银、钴、镍、铁、钛、钡、锡和锆中选择的至少1种金属与铝和硅的复合氧化物。
(b4)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A)成分的固形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1~10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25重量份。在这样的范围时,有效地吸附有毒气体。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并用上述的(b3)成分和上述的(b4)成分。通过并用这些,能够在有害气体的吸附、分解、防止再放出方面具有实用的性能,可以对板状固化体赋予有害气体过滤器的效果。本发明中,在室内侧、基材侧的两面上特别具有侵入的有害气体的吸附、分解、防止再放出的性能。
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中,为了提高装饰性等,可以混合、散布平均粒径超过5mm的骨材(C)(以下称为“(C)成分”)。作为本发明中合适的(C)成分,例举例如天然石、硅石、硅砂等的粉碎物、陶磁器粉碎物、陶瓷粉碎物、云母、贝壳类、玻璃粉碎物、玻璃微珠、树脂粉碎物、树脂微珠、橡胶类、塑料类、植物纤维、植物片等的植物类、氧化铝片等金属类等,或者对这些的表面实施了着色涂层的物质等。
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限度内,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公知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举例如增粘剂、造膜助剂、流平剂、湿润剂、增塑剂、冻结防止剂、pH调整剂、防腐剂、防霉剂、防藻剂、抗菌剂、消臭剂、分散剂、消泡剂、吸附剂、阻燃剂、着色颜料、体质颜料、纤维、疏水剂、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催化剂等。
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也可以在基材上层叠。作为基材,例举例如石膏板、合板、混凝土、砂浆、瓦、纤维混入水泥板、水泥硅酸钙板、矿渣水泥珍珠岩板、树脂制的板或薄片(薄膜)、织布、无纺布、纸等,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含有厚度0.05~1.5mm(优选为0.1~1mm,进一步优选为0.25~0.5mm)、基重5~300g/m2(优选为10~200g/m2,进一步优选为20~100g/m2)的无机纤维的织布或无纺布。例举例如由矿物纤维、玻璃纤维等的无机纤维构成的织布或者无纺布等。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进一步优选具有将纤维重叠成3维结构的构造的无纺布。
此外,可以使用在织布或者无纺布上层叠玻璃网、玻璃布等的基材。在使用上述范围的基材时,由于与板状固化体的接触界面大而密合性优良。进而在墙壁面等上施工时,基材由于含有无机纤维可以将板状固化体稳定地支撑。因此,提高了火灾时的板状固化体的起皮或翘曲的防止性、防脱落性,且防火性、防焰性优良。此外,通过将上述基材与特定的板状固化体层叠,在施工时可以容易地切断成任意的形状,适合进行切断面的小规模加工等。
本发明板状固化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例如包括以下的步骤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根据这样的方法,可以稳定地制造作为目标的板状固化体,从实现效果方面来看是合适的。
包括以下步骤: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将相对于(A)合成树脂100重量份混合了(B)粉粒体200~4000重量份的固化体用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固化体用组合物”)成型为板状的第1步骤,在比上述(A)成分的分散峰温度(T1)更高的温度(T3)下进行固化的第2步骤(其中,上述(A)成分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在上述第2步骤中,通过在比(A)成分的分散峰温度(T1)更高的温度(T3)进行固化,易于实现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的效果。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但可以认为在上述温度(T3)下固化时,在温度范围(T2)内具有分散峰的树脂成分易于在板状固化体的表面发生取向,其结果,可以在防火性、耐污染性等方面发挥优良效果。
在上述第1步骤中,作为成型板状固化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具有脱模性的模具等进行成型即可。此外,在板状固化体上层叠基材时,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进行层叠即可。
(1)基材上层叠板状固化体用组合物,进行干燥、固化的方法
(2)使用模具成形板状固化体,层叠基材的方法
上述(1)中,在层叠固化体用组合物时,可以使用例如采用喷涂、辊涂、抹涂、刷涂、往复涂布(レシプロ)、涂布机、注入等方式的方法。这里,如果将固化体用组合物的粘度设定为5~100Pa·s的程度,容易得到作为目标的层叠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粘度是通过BH型粘度计在20rpm时的粘度,测定温度为23℃。
上述(2)中作为所使用的模具,可以使用例如有机硅树脂制、聚氨酯树脂制、金属制等的模具,或者设置有脱模纸的模具等。此外,作为层叠基材的方法,例举例如(I)在模具中注入固化体用组合物,进行干燥、脱模来成型板状固化体,之后使用接着剂等来层叠基材的方法,(II)在模具内注入固化体用组合物,在该板状固化体用组合物干燥前层叠基材,进行干燥、脱模的方法等。
此外,在上述(I)(II)中在注入固化体组合物时,可以采用与上述(1)中的层叠方法同样的方法。
上述(1)(2)中,板状固化体的厚度优选为1.0mm以上5.0mm以下。这种情况下,由于防火性优良且可以形成雕刻深的凹凸图案,可以得到具有阴影、重厚感的优良的设计性。需要说明的是,板状固化体的厚度是指去除了基材部分的厚度。
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限度内,也可以层叠例如增强材料(陶瓷纸、合成纸、玻璃布、网等),为了提高装饰性等而形成凹凸模样、散布装饰材料。作为装饰材料,例举例如有色骨材、云母、贝壳类、植物类、氧化铝片、玻璃片、金属类或者橡胶类、塑料类等。
例如,在以上述(1)的方法来制造时,凹凸模样的形成、装饰材料的散布可以在固化体用组合物固化前进行,凹凸模样的形成可以采用抹涂、模压、辊涂等方法,装饰材料料的散布可以采用公知或者市售的散布机等。此外,在以上述(2)的方法来制造时,由于模具侧成为板状固化体的表面,凹凸模样的形成可以通过调整模具内侧的形状来赋予,在散布装饰材料时,可以使用公知或者市售的散布机等在模具内的底面散布装饰材料,之后再注入板状固化体用组合物。
而且,只要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出于提高板状固化体的表面保护性等目的,还可以层叠表层涂层。表层涂层只要是具有透湿性、透明性的(透亮层)即可,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活用上述板状固化体的设计性(色相),而且还可以发挥通气性、防火性等的效果。此外,表层涂层在具有透明性的范围内,还可以是添加各种颜料的彩色透亮层。作为这样的表层涂层,可以通过涂覆公知的水性型或者溶剂型涂料来形成。本发明中优选含有硅胶体的乳化液涂料。这种情况下,可以提高表面强度、耐污染性等。而且,通过含有硅溶胶,与公知的上涂涂料相比还具有提高防火性的效果。
作为含有上述硅胶体的乳化液,例举将合成树脂乳化液和硅胶体混合而成的乳化液、合成树脂乳化液与硅胶体化学结合而成的硅胶体复合乳化液等,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硅胶体复合乳化液。作为上述合成树脂乳化液,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以适宜使用。此外,含有硅胶体的乳化液中的合成树脂成分与硅胶体以固形成分重量比优选为95∶5~40∶60。硅胶体的粒径优选为10nm~100nm。在这样的范围的情况下,不会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可以提高板状固化体的表面保护性、防火性。
这些的涂装只要是公知的涂装方法即可,可以使用喷涂、涂布机、辊涂、刷毛等的涂装器具。
本发明板状固化体主要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内装建材而适用。即,可以在建筑物内装面的各部位通过贴附来进行内装最后加工。具体的,能够适用于住宅、大厦、学校、医院、店铺、事务所、工厂、仓库、食堂等的墙壁、隔断、门、天井等处。作为构成这些部位的基底,例举例如石膏板、合板、混凝土、砂浆、瓦、纤维混入水泥板、水泥硅酸钙板、矿渣水泥珍珠岩板等。这些基底也可以是在其表面具有既存的涂膜或已经贴附了壁纸等。本发明板状固化体以板状固化体面对室内侧的方式对于这样的基底进行施工。
从外,在对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进行施工时,用粘结剂、粘着剂、粘着胶带、钉子、短钉等贴附到基体上即可。此外,也可以使用栓、扣件、轨道等来固定。其中,本发明的板状固化体优选使用接着剂来贴附到基底上。
作为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使用公知的即可。例如作为在粘结材料中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可以非特别限定性地例举乙烯树脂、乙酸乙烯树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苯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硅树脂、丙烯酸乙酸乙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树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氟树脂等的水溶型、水分散型等,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
此外,为了赋予施工性、最后加工性、粘结强度、防火性等各种性能,可以添加粉体成分、中空粒子、多孔质粒子、纤维等,根据需要可以适宜地加入着色材料、体质颜料、分散剂、粘性调整剂、消泡剂、防霉剂、防腐剂、防藻剂等通常使用的添加剂。
在使用粘结剂贴附板状固化体时,可以将邻接的板状固化体靠近来贴附,也可以在板状固化体间设置接头(目地)。相互靠近来贴附的情况下,优选不使接着剂暴露在外。此外,在设置接头时,对于贴附板状固化体时的间隔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1mm~30mm的程度即可。在这样的范围内的话,可以进行活用接头模样的内装最后加工。可以在板状固化体之间使粘结剂露出,能够容易地形成接头部。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接头部的粘结剂通过抹刀等进行平滑处理。粘结接着剂固化时的气氛温度可以适宜地设定,但通常在常温即可。
实施例
以下显示实施例,以使得本发明的特征更明确。
<合成树脂A>
(合成树脂1~合成树脂3)
作为构成成分,使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接枝共聚,制备丙烯酸-有机硅接枝共聚型合成树脂乳化液。将这些作为合成树脂1~3。各合成树脂具有以下的特征。
·合成树脂1
丙烯酸成分与有机硅成分的固形成分重量比80∶20
DMS分散峰温度:55℃、-130℃
固形成分50重量%
·合成树脂2
丙烯酸成分与有机硅成分的固形成分重量比80∶20
DMS分散峰温度:75℃、-130℃
固形成分50重量%
·合成树脂3
丙烯酸成分与有机硅成分的重量比90∶10
DMS分散峰温度:55℃、-130℃
固形成分50重量%
(合成树脂4~合成树脂6)
将以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乳化液与有机硅树脂乳化液混合,得到合成树脂4~6。
丙烯酸树脂乳化液(构成成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酸甲酯),固形成分50重量%
有机硅树脂乳化液(二甲基硅氧烷化合物的乳化分散液),固形成分50重量%
·合成树脂4:丙烯酸树脂乳化液∶有机硅树脂乳化液(固形成分重量比)=80∶20,DMS分散峰温度:55℃、-130℃
·合成树脂5:丙烯酸树脂乳化液∶有机硅树脂乳化液(固形成分重量比)=50∶50,DMS分散峰温度:55℃、-130℃
·合成树脂6:丙烯酸树脂乳化液∶有机硅树脂乳化液(固形成分重量比)=90∶10,DMS分散峰温度:55℃、-130℃
·合成树脂7
丙烯酸树脂乳化液(构成成分: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酸甲酯),固形成分50重量%,DMS分散峰温度:55℃
将上述合成树脂1~7涂覆于脱模纸上,进行干燥,制成膜厚0.1mm的薄膜,作为试样,测定薄膜的反射率。需要说明的是,薄膜的反射率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UV-3100)进行的。结果示于表1。
其结果,合成树脂1、2、4、5、6具有在波长区域300nm~500nm中的紫外线反射率为10%以上的区域。此外,合成树脂3具有波长400nm以上的区域中的紫外线反射率为10%以下、波长不足400nm的区域中的紫外线反射率为10%以上的区域。另一方面,合成树脂7在该波长区域中的紫外线反射率不足10%。作为其代表值,波长380nm、400nm、500nm时的紫外线反射率示于表1。
[表1]
(板状固化体的制备)
基于表2、表3所示的配比,将各原料通过通常方法进行混合、搅拌,制备固化体用组合物1~1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原料使用如下物质。
(B)粉粒体
(b1)成分
·骨材1:着色硅砂(淡黄色,平均粒径80~120μm)
·骨材2:重质碳酸钙(平均粒径50~150μm)
(b2)成分
·吸湿放湿性粉体:硅溶胶(平均粒径20μm,体积比重0.30g/ml,吸湿率80%(20℃、90%RH气氛下))
(b3)成分
·光催化剂氧化物1:紫外线响应性锐锥石型氧化钛(激发波长:200~380nm,平均粒径0.2μm)
·光催化剂氧化物2:可见光响应性锐锥石型氧化钛(激发波长:400~650nm,平均粒径15nm)
(b4)成分
·化学物质吸附剂:硅铝酸锌(平均粒径3μm)
(添加剂)
·增粘剂(羟乙基纤维素、聚氨酯会合性增粘剂)、水
[表2]
[表3]
(试验例1~14)
将固化体用组合物1~14注入到有机硅制的模具中使得干燥膜厚为2mm,在100℃下干燥30分钟,脱型,得到板状固化体1~14。
将上述各板状固化体切成40mm×10mm(厚:2mm),作为DMS测定用试验体,使用精工仪器株式会社制DMS6100,在测定温度范围:-150℃~80℃、升温速度:4℃/min、测定频率:1Hz的条件下测定。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的分散峰温度示于表4。
[表4]
·评价A
在基材(玻璃无纺布:厚0.4mm、基重50g/m2)上涂覆上述板状固化体用组合物1~14,使得干燥后的板状固化体的厚度为2mm,在100℃下干燥30分钟,得到板状固化体的层叠体1A~14A。
对于各层叠体实施设计性、防火性、可挠性、通气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设计性评价>
由目视来评价因层叠体1A~14A的板状固化体的骨材而产生的质感和隐蔽性(隠ペい性)。评价基准是以骨材的质感和隐蔽性良好为“A”、骨材的质感和隐蔽性不充分为“D”来进行的4阶段评价(优:A>B>C>D:差)。
<防火性评价>
作为试验用的基材使用100mm×100mm×12.5mm的石膏板,在基材上涂覆粘结材料料,贴附各层叠体1A~14A,在23℃、50±10%RH下熟化24小时,得到试验体。
将上述试验体通过ISO5660规定的锥形量热仪测定20分钟后的总发热量。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锥形量热仪使用“CONE2A”(アトラス制),加热强度为50kW/m2
发热性试验的评价基准,如下所示。
A:加热时间20分钟的总发热量为6.0MJ/m2以下
B:加热时间20分钟的总发热量超过6.0MJ/m2,且为8.0MJ/m2以下
C:加热时间20分钟的总发热量超过8.0MJ/m2,且为10.0MJ/m2以下
D:加热时间20分钟的总发热量超过10.0MJ/m2,且为12.0MJ/m2以下
E:加热时间20分钟的总发热量超过12.0MJ/m2
<可挠性评价>
作为试验用的基材,使用70mm×150mm×0.8mm的铝板,在基材上涂覆粘结材料料,贴附各层叠体1A~14A,在23℃、50±10%RH下熟化24小时,得到试验体。在试验体的背面的大致中央抵接直径10mm的铜棒,将板状固化体面作为外侧来弯折,评价表面中产生细微裂纹时的角度。
<吸湿性评价1>
作为试验用基材,使用100mm×100mm×12.5mm的石膏板,在基材上涂覆粘结材料料,贴附各层叠体1A~14A,在23℃、50±10%RH下熟化24小时,得到试验体。将各试验体放置在23℃、90%RH气氛下,评价24小时后的吸湿量(g/m2)。吸湿性的评价基准、如下所示。
A:100g/m2以上
B:90g/m2以上,且不足100g/m2
C:不足90g/m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结材料料使用将合成树脂1、氧化钛、重质碳酸钙、分散剂、增粘剂、消泡剂和水均匀搅拌、混合制得的粘结材料。
[表5]
  试验例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   14A
  固化体用组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计性   A   A   A   A   B   A   B   C   A   A   A   A   A   D
  防火性   A   A   B   C   B   C   C   D   A   B   B   B   E   E
可挠性(·) 40 40 30 40 50 30 50 60 40 40 40 40 30 40
  吸湿性]   A   A   A   A   A   A   B   B   A   A   A   A   B   C
然后,实施如下的评价。
·评价B
在基材(玻璃无纺布:厚0.4mm,坪量50g/m2)上涂覆固化体用组合物1~14,使得干燥后的板状固化体的厚度为2mm,在表6和7所示温度下干燥30分钟,得到板状固化体的层叠体1B~16B。
<污染性评价1>
在层叠体1B~16B的表面,刷涂咖啡,5分钟后用湿润的旧布擦拭,对污染性进行目视评价。评价基准是进行以除去污渍的为“A”、残存污渍的为“D”的4阶段评价(优:A>B>C>D:差)。
<吸湿性评价2>
除了使用污染性评价1的评价后的各层叠体以外,与吸湿性评价1同样地制作试验体。将各试验体放置于23℃、90%RH气氛下,评价24小时后的吸湿量(g/m2)。吸湿性的评价基准与吸湿性评价1同样。
[表6]
[表7]
然后,实施如下的评价。
·评价C
在基材(玻璃无纺布:厚0.4mm,坪量50g/m2)上涂覆上述固化体用组合物1~6、9~13,使得干燥后的板状固化体的厚度为2mm,在100℃下干燥30分钟,得到板状固化体的层叠体1C~11C。
<光催化剂作用试验>
以各层叠体作为试验体,将在1.0wt%苯酚酞的乙醇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2%的溶液涂布在上述试验体表面,在太阳光(波长区域305~4045nm)合计暴露36小时,测定前后的色差。基于色差ΔE来评价因光催化剂的作用而导致的苯酚酞的分解。需要说明的是,色差的测定是使用色差计(CM-3700d、ミノルタ株式会社制)进行的。
光催化剂作用试验的评价基准,如下所示。
A:6≤ΔE
B:5<ΔE<6
C:ΔE≤5
[表8]

Claims (8)

1.一种板状固化体,是含有合成树脂和粉粒体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树脂是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接枝聚合体,该有机硅树脂是对硅氧烷化合物进行聚合得到的,
上述板状固化体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相对于合成树脂100重量份而含有粉粒体300~4000重量份,
上述合成树脂是合成树脂乳化液,
上述板状固化体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树脂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树脂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95:5~30:70含有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粉粒体含有有色骨材和吸湿放湿性粉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粉粒体而进一步含有光催化剂金属氧化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粉粒体而进一步含有化学物质吸附剂。
7.一种板状固化体,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体上层叠有透湿性的表层涂层。
8.一种板状固化体的制造方法,是含有合成树脂和粉粒体的板状固化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合成树脂是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的接枝聚合体,该有机硅树脂是对硅氧烷化合物进行聚合得到的,
上述合成树脂是合成树脂乳化液,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的损耗角正切tanδ至少分别在-20℃~80℃(T1)和-150℃~-100℃(T2)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分散峰,
包括以下步骤:
以固形成分重量比率相对于合成树脂100重量份而混合粉粒体300~4000重量份并成型的第1步骤,
在比上述合成树脂的分散峰温度(T1)更高的温度进行固化的第2步骤。
CN201180011959.XA 2010-03-15 2011-03-09 板状固化体 Active CN1027916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8285 2010-03-15
JP2010058285 2010-03-15
PCT/JP2011/055536 WO2011114966A1 (ja) 2010-03-15 2011-03-09 板状硬化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1649A CN102791649A (zh) 2012-11-21
CN102791649B true CN102791649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649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1959.XA Active CN102791649B (zh) 2010-03-15 2011-03-09 板状固化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244258B2 (zh)
KR (1) KR101328558B1 (zh)
CN (1) CN102791649B (zh)
HK (1) HK1178877A1 (zh)
MY (1) MY157850A (zh)
SG (1) SG184084A1 (zh)
WO (1) WO2011114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3434B (zh) * 2013-10-14 2016-03-0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轻质隔音墙面装饰人造石板材的制备方法
JP6030796B1 (ja) * 2016-05-26 2016-11-2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性の化粧板
TWI700414B (zh) * 2019-05-29 2020-08-01 佳宏木業有限公司 防火建築隔板結構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0465A (zh) * 2004-12-15 2007-11-28 株式会社钟化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3585B2 (ja) * 1996-11-08 2005-10-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アクリル系多層構造重合体粒子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
JP3911159B2 (ja) 2001-12-26 2007-05-09 Sri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ボール
US8569415B2 (en) * 2007-07-13 2013-10-2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Graft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JP5478848B2 (ja) 2008-03-17 2014-04-23 ベック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5548440B2 (ja) * 2008-12-22 2014-07-16 ベ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5457166B2 (ja) * 2008-12-22 2014-04-02 ベック株式会社 被覆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0465A (zh) * 2004-12-15 2007-11-28 株式会社钟化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44258B2 (ja) 2013-07-24
SG184084A1 (en) 2012-10-30
KR101328558B1 (ko) 2013-11-12
WO2011114966A1 (ja) 2011-09-22
HK1178877A1 (zh) 2013-09-19
JPWO2011114966A1 (ja) 2013-06-27
KR20120125356A (ko) 2012-11-14
CN102791649A (zh) 2012-11-21
MY157850A (en) 2016-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9829B2 (ja) 積層体
CN106242457B (zh) 一种长效泥
CN102791649B (zh) 板状固化体
CN106082840A (zh) 一种无机干粉装饰硅藻泥
CN102603228A (zh) 一种儿童专用硅藻泥涂料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
CN106045396A (zh) 一种彩泥硅藻土壁材及其施工工艺
CN108192392A (zh) 一种健康功能型内墙硅藻泥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120A (zh) 保温材料及方法
JP2006341411A (ja) 積層体
JP2012017217A (ja) 硬化体
CN103313853B (zh) 积层体
CN109485779A (zh) 一种高强度耐水亚克力板材
JP5548440B2 (ja) 積層体
CN109797568A (zh) 砂岩贴片石的制备方法
KR20160066961A (ko) 한지 질감의 표면 마감용 천연 바름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장판 바닥 마감 공법
JP5088868B2 (ja) 積層体
KR101860942B1 (ko) 친환경 건물 내장재
JP5259251B2 (ja) 板状通気体及び積層体
CN103864346B (zh) 仿木纹石硅藻土壁材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47167A (zh) 一种具有普罗旺斯浪漫风格的硅藻泥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
CN205840223U (zh) 层叠体
JP5439546B2 (ja) 積層体
JP5653096B2 (ja) 積層体
CN205528566U (zh) 木制工艺品的表面结构
JP4653145B2 (ja) 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8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8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