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1431A -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1431A
CN102791431A CN2011800127149A CN201180012714A CN102791431A CN 102791431 A CN102791431 A CN 102791431A CN 2011800127149 A CN2011800127149 A CN 2011800127149A CN 201180012714 A CN201180012714 A CN 201180012714A CN 102791431 A CN102791431 A CN 102791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tool
driver head
shackle
sleeve driv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7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本学
长坂英纪
熊谷龙之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91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1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02Spanners; Wrenches with rigid jaws
    • B25B13/06Spanners; Wrenches with rigid jaws of socke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79/00Chucks or sockets
    • Y10T279/34Accessory or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防止套筒起子头脱落且不受机种影响也不影响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在冲击起子(1A)中,使在外周突出地设置了具有通孔(29)的突起(28)的连结环(22)可装卸地与锤壳体的轴支部(13)的外周夹紧结合,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22)的通孔(29)的方式使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22)的通孔(29)并卡止,从而能够防止套筒起子头部(31)在刀头部(32)折断时落下。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冲击起子等电动工具中防止被安装于输出轴的套筒起子头脱落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冲击起子等电动工具中,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使用套筒起子头作为前端工具。该套筒起子头经由安装于从外壳朝前方突出的输出轴的钻头等来进行安装,或将与套筒起子头一体设置的刀头部直接安装于输出轴来进行安装。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套筒起子头脱落或刀头、刀头部折断时,套筒起子头不从电动工具落下,采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防脱构造。该构造是在套筒起子头的工具安装部的外周安装具有环的夹具,从而利用连结体亦即安装件将该环与电动工具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575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防脱构造中,由于将安装件安装于卷绕在电动工具的外壳的带状体,所以会使带状体的装卸麻烦,而且由于根据电动工具的机种不同而将设置于外壳的马达冷却用空气的出入口堵塞而与本来的功能干涉从而无法加以采用。另外,因带状体而在外壳的表面产生凹凸,从而除了不利于小型化之外,还可能使带状体成为障碍或在操作中钩挂到周围部分而导致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来防止套筒起子头脱落且不受机种影响并不损坏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发明是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工具,在该电动工具的外壳的前方突出地设置有输出轴;套筒起子头,该套筒起子头可装卸地安装于输出轴、以及连结体,该连结体将电动工具和套筒起子头相互连结来防止套筒起子头脱落,在电动工具上可装卸地设置有能够连结连结体的连结部件。
技术方案2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将连结部件形成为在外周具有连结体的连结部的环状。
技术方案3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中,将连结体形成为至少在端部具有钩部件的结构,利用钩部件的贯通卡止来进行连结体与连结部件的连结。
技术方案4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中,将连结部件设置于筒状的轴支部的外周,该筒状的轴支部形成于外壳的前端,并对输出轴进行轴支承。
技术方案5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将连结部件设置为能够变更周向的安装位置。
技术方案6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将连结部件形成为一部分被切开而两端成为具有规定的间隔的一对夹片的连结环,将与一个夹片贯通的蝴蝶螺栓与嵌合在另一个夹片的螺母旋合,从而能够通过蝴蝶螺栓的旋转操作来进行连结环的装卸。
技术方案7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结构中,在连结环的内周沿周向形成突条,在电动工具的连结环的安装位置形成供突条嵌合的凹槽。
技术方案8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将连结部做成为形成有通孔的突起。
技术方案9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将连结部件形成为如下的连结环,该连结环在内周形成内螺纹部,通过与设置于电动工具的外螺纹部进行旋合来安装该连结环。
技术方案10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9的结构中,在连结环的外周连续地形成有多个齿。
技术方案11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在连结部件的内周面和电动工具的外周面的任意一方设置突起,而在另一方设置供突起伴随着连结部件的安装动作而进入的导入槽、和与该导入槽连通的周向的凹槽,通过卡口式结合来使连结部件能够相对于电动工具进行装卸。
技术方案12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在电动工具上可装卸地安装有护罩,并在护罩上设置连结体的连结部,从而将护罩兼用作连结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发明,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电动工具赋予套筒起子头的防脱功能而不与本来的功能干涉。另外,连结部件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不会从电动工具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部件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根据技术方案2中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之外,将连结部件形成为环状从而相对于电动工具的装卸操作变得更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3中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之外,通过钩部件的贯通卡止,提高了防脱的可靠性。
根据技术方案4中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之外,与连结体的连结容易且能够在不与电动工具的功能干涉的最佳位置配置连结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5中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2的效果之外,能够在与电动工具的形态、操作对应的适当位置进行连结体的连结,使用的便利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方式1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2是方式1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2(A)表示侧面,图2(B)表示正面。
图3是方式1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方式2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6是方式2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6(A)表示侧面,图6(B)表示正面。
图7是方式2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方式3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9是方式3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9(A)表示侧面,图9(B)表示正面。
图10是方式3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1(A)是图9的B-B线剖视图,图11(B)是C-C线剖视图。
图12是方式4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12(A)表示局部纵剖面,图12(B)表示正面。
图13是方式5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14是方式5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5是方式6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16是方式6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16(A)表示侧面,图16(B)表示正面。
图17是方式6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8是方式7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18(A)表示侧面,图18(B)表示正面。
图19是方式7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0是图18的D-D线剖视图。
图21是方式8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21(A)表示侧面,图21(B)表示正面。
图22是方式8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3是图22的E-E线剖视图。
图24是方式9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24(A)表示侧面,图24(B)表示正面。
图25是方式9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6是图24的F-F线剖视图。
图27是方式10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27(A)表示侧面,图27(B)表示正面。
图28是方式10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9是图27的G-G线剖视图。
图30是方式11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31是方式11的冲击起子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的H-H线剖视图。
图33是方式12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34是方式12的冲击起子的连结突起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5是方式13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36是方式13的冲击起子的说明图,图36(A)表示侧面,图36(B)表示正面。
图37是方式13的冲击起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38是方式14的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39是方式14的冲击起子的照明单元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0是表示连结体的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41是表示将套筒起子头单独悬吊起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2是表示限制机构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43是表示限制机构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1]
图1~图4表示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的一个例子。1A是作为电动工具的冲击起子,冲击起子1A是通过将左右的两半外壳3、3组装而形成,并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2,其收纳马达4;和金属制的锤壳体5,其组装于上述主体外壳2的前方(图1的右侧),并作为前侧的外壳,收纳主轴6、冲击机构7、砧座8。该冲击机构7是如下公知的构造,即、伴随着对砧座8的载荷的增加,锤9反复地与砧座8卡合分离而在旋转方向产生冲击(impact)。
锤壳体5是后侧部分被插入主体外壳2从而与其内部的齿轮箱10螺旋式结合的筒状体,从主体外壳2露出的前方部分形成为前方尖端越来越细的锥状,由合成树脂制的罩11和橡胶制的缓冲器12覆盖。作为输出轴的砧座8轴支于在锤壳体5的前端形成的轴支部13而朝前方突出。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下方朝下地延伸配置有手柄14,该手柄14的下端安装有作为电源的未图示的电池组,在手柄14内的根部设置有使触发器16朝前方突出的开关15。在主体外壳2的、锤壳体5的下方与触发器16之间形成有覆盖锤壳体5的下方部分的延伸配置部17,在延伸配置部17的内部前方组装有照射砧座8的前方的照明单元(LED以及基板)18。
另一方面,在砧座8的前端设置有卡盘机构,该卡盘机构形成有钻头等的安装孔19并且具备防止在安装孔19插入的钻头等脱落地安装的弹球20以及套筒21等。
而且,在锤壳体5的轴支部13,且在缓冲器12的前方部分安装有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环22。该连结环22是上侧被切开而形成具有规定间隔的一对夹片23、23的环状,使从一侧的夹片23的外侧贯通的蝴蝶螺栓24与同另一侧的夹片23嵌合的螺母25旋合。另外,在连结环22的内周沿周向突出地设置有突条26,在轴支部13的外周、且在连结环22的安装位置沿周向设置有供突条26嵌合的凹槽27。
因此,若将蝴蝶螺栓24紧固来缩小夹片23、23的间隔,则连结环22的内径缩小,相反,若将蝴蝶螺栓24拧松来扩大夹片23、23的间隔,则连结环22的内径扩大。
另一方面,在位于夹片23的相反侧的、连结环22的下部外周,向下突出地设置有作为连结部的突起28,该突起28形成有横向的通孔29。
30是安装于砧座8的套筒起子头,由能够供螺栓、螺母嵌合的套筒起子头部31、和与钻头等相同形态的刀头部32构成,在套筒起子头部31的后部以相对于套筒起子头部31独立且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环状的连结片33,该连结片33上安装有环34。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冲击起子1A中,若在使连结环22外装于轴支部13且突条26与凹槽27嵌合的安装位置紧固蝴蝶螺栓24,则如上所述,连结环22的内径缩小,在通过突条26与凹槽27的嵌合而进行的防脱状态下连结环22被夹紧于轴支部13。然后,将套筒起子头30的刀头部32插入砧座8的安装孔19,从而能够与通常的钻头等一样,利用卡盘机构而防脱地安装。在该状态下,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22的通孔29的方式使作为连结体(钩部件)的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22的通孔29并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环22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只不过是经由弹簧扣35而悬垂于连结环22,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A落下。
此外,在想改变弹簧扣35的连结位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若将蝴蝶螺栓24拧松而使连结环22的内径扩大,则夹持被解除,连结环22能够绕轴支部13进行旋转,所以在将突起28调整为所希望的相位后,再次将蝴蝶螺栓24紧固即可。另外,在不使用套筒起子头30的情况下,可以将蝴蝶螺栓24拧松来将内径扩大了的连结环22从轴支部13取下。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1的防脱构造,通过在冲击起子1A可装卸地设置能够连接弹簧扣35的连结环22,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冲击起子1A赋予套筒起子头30的防脱功能而不与本来的功能干涉。另外,连结环22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不会从冲击起子1A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而且连结环22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特别地,这里,将连结部件做成在外周具备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连结环22,从而与轴支部13嵌合变得简单,冲击起子1A的装卸操作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以钩部件亦即弹簧扣35作为连结体,以弹簧扣35的贯通卡止作为连结环22的连结,所以防脱的可靠性提高。
并且,将连结环22设置于筒状的轴支部13的外周,该轴支部13形成于锤壳体5的前端并轴支承砧座8,从而容易与弹簧扣35连结且能够在不干涉冲击起子1A的功能的最佳位置配置连结环22。
除此之外,以能够变更在周向的安装位置的方式设置连结环22,所以能够在与冲击起子1A的形态、操作对应的适当位置连结弹簧扣35,使用的便利性更好。
此外,在上述方式1中,连结环的形态、突起的长度、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等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可以缩短夹片、扩大通孔、使通孔的方向为前后方向等适当地变更。另外,也可以将突条与凹槽互换,在轴支部设置突条而在连结环设置凹槽。
接下来,对其他的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于冲击起子的构造等的与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方式2]
在图5~图7所示的冲击起子1B中,连结部件亦即连结环36是整周连接的环体,这里在内周形成内螺纹部37,通过与设置在轴支部13的外周的外螺纹部38旋合而可装卸地安装于轴支部13。突起28以及通孔29的形态相同。另外,在连结环36的外周连续地形成有多个的齿39、39...以使得相对于轴支部13的紧固和松动变得容易。
在该方式2中,若使连结环36与轴支部13旋合而紧固,则连结环36与轴支部13一体地结合。在该状态下,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36的通孔29的方式使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36的通孔29并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环36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仅仅是经由弹簧扣35而悬垂于连结环36,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B落下。
此外,在不使用套筒起子头30的情况下,可以将连结环36的紧固拧松而从轴支部13取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2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B可装卸地设置能够连接弹簧扣35的连结环36,而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冲击起子1B赋予套筒起子头30的防脱功能。另外,连结环36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不会从冲击起子1B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环36成为障碍或被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并且,通过采用旋合安装的连结环36还能够起到如下的与方式1相同的效果,即、向冲击起子1B的装卸操作更容易、通过使弹簧扣35贯通卡止所实现的防脱的可靠性提高、通过将连结环36设置于轴支部13的外周而实现了最佳配置。
除此之外,在该方式2中,不会像方式1那样,夹片、蝴蝶螺栓从连结环36突出,所以优点是能很好地收纳于安装状态下的冲击起子1B且更有利于小型化。
此外,即便在该方式2中,连结环的形态也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取代齿而在连结环的外周进行滚花加工,或相反地,对其表面不进行加工,或使连结环的外形成为六边形等多边形等。当然,还可以改变突起部的长度、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
[方式3]
在图8~11所示的冲击起子1C中,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环40是卡口式结合的。
首先,在整周连接的环体亦即连结环40的内周面上的点对称位置突出地设置有一对突起41、41。另一方面,在轴支部13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凹槽42,并且与该凹槽42连通地在点对称位置沿轴向形成有一对导入槽43、43,上述导入槽延伸到轴支部13的前端。
在该方式3中,使突起41、41的相位与导入槽43、43一致来从轴支部13的前端安装连结环40,在突起41、41到达凹槽42后,使连结环40沿周向旋转,则利用凹槽42来防止突起41、41脱落从而实现连结环40的安装。在该状态下,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连结环40的通孔29的方式使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连结环40的通孔29并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环40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仅仅是经由弹簧扣35悬垂于连结环40,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C落下。
此外,在不使用套筒起子头30的情况下,若使连结环40旋转来使突起41、41的相位与导入槽43、43一致,则能够朝前方取下连结环40。
这样,在上述方式3的防脱构造中,在冲击起子1C可装卸地设置能够连接弹簧扣35的连结环40,从而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冲击起子1C赋予套筒起子头30的防脱功能。另外,连结环40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冲击起子1C不会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环40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并且,通过采用卡口式结合的连结环40还能够起到如下的与方式1相同的效果,即、向冲击起子1C的装卸操作更容易、通过使弹簧扣35贯通卡止所实现的防脱的可靠性提高、通过将连结环40设置于轴支部13的外周而实现了最佳配置。
除此之外,在该方式3中,不会像方式1那样,夹片、蝴蝶螺栓从连结环40突出,所以优点是能很好地收纳于安装状态下的冲击起子1C且更有利于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方式3中,例如可以不遍及整周地设置轴支部的凹槽而是根据导入槽较短地形成,成为分别与导入槽相连的L字状的槽,或对调突起和槽,在轴支部的外周面设置突起,在连结环的内周面设置槽。
[方式4]
在图12所示的冲击起子1D中,代替罩而以从缓冲器12的后方遍及锤壳体5以及主体外壳2的大致整体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有橡胶制的护罩44。该护罩44的目的在于,覆盖锤壳体5等从而防止在冲击起子1D与被加工材料等抵接的情况下被加工材料等的损伤、防止操作者由于直接把持因使用而温度上升了的锤壳体5等所产生的不适感,但这里,在护罩44的上表面前端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形成了通孔46的突起45。即,将现有的护罩44兼用作连结部件。
在该方式4中,在安装了护罩44的状态下,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护罩44的通孔46的方式使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护罩44的通孔46并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护罩44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时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仅仅经由弹簧扣35悬垂于护罩44,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D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4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D可装卸地设置能够连接弹簧扣35的护罩44,从而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冲击起子1D赋予套筒起子头30的防脱功能。另外,护罩44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从冲击起子1D突出不是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护罩44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特别地,这里是将现有的护罩44兼用作连结部件的合理的结构,所以与采用新的连结部件的情况相比,成本上有优势。
此外,在上述方式4中,突起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表面前端,可以根据外壳、护罩的形态而设置于侧面、下表面。另外,突起、通孔的方向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此外,对于上述方式1~4的全部而言,作为连结部件,除了上述方式的夹持、旋合、卡口式结合以外,还可以例如在具有用于连结连结体的通孔的连结部件设置螺纹部,并将该螺纹部拧入在外壳形成的螺孔从而能够进行装卸等适当地变更。
[方式5]
在图13、14所示的冲击起子1E中,在将缓冲器12取下了的状态的轴支部13的外周连结有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带47。该连结带47由带体48和中空的连结棒49构成,带体48为合成树脂制的倒U字状,其从上侧与在轴支部13的外周设置的、缓冲器12的卡止用的卡止槽13a卡止,且两端朝下方垂下,中空的连结棒49通过螺栓50以及螺母51沿左右方向架设在该带体48的下端之间。
在该方式5中,若使连结带47的带体48从上面与取下了缓冲器12而露出的轴支部13的卡止槽13a卡止,则连结棒49向轴支部13的下方垂下。在该状态下,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棒49的方式使弹簧扣35贯通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棒49并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带47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时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仅仅经由弹簧扣35悬垂于连结带47,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E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5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E可装卸地设置能够连接弹簧扣35的连结带47,从而能够简单地对现有的冲击起子1E赋予套筒起子头30的防脱功能。另外,连结带47的装卸操作容易且安装后不会从冲击起子1E的上侧、左右两侧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带47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在上述方式5中,除了螺栓以外还可以采用铆钉、熔敷等接合方法来将连结棒与带体连结,也可以与带体一体成型而不单独形成。另外,连结带与冲击起子的连结也不限定于利用卡止槽的构造,例如也可以不取下缓冲器而在罩、缓冲器的外周安装带体等进行适当地变更。
[方式6]
在图15~17所示的冲击起子1F中,在锤壳体5的轴支部13的下方部位一体地形成有圆柱状的凸台部52,在该凸台部52设置有连结栓53。该连结栓53是通过分别在前端形成有横向的通孔54,在后端形成有大径的防脱部55而形成的,通过使连结栓53从锤壳体5的内侧贯通凸台部52,并将防脱部55压入凸台部52内,来以通孔54朝凸台部52的前方突出的状态进行组装。该通孔54位于比砧座8的轴心更靠近下方且比冲击机构7更靠近前方的位置。
在该方式6中,通过将套筒起子头30的刀头部32插入砧座8的安装孔19,能够与通常的钻头等同样地,利用卡盘机构进行防脱安装。而且,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锤壳体1F的连结栓53的通孔54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锤壳体1F的连结栓53的通孔54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栓53连结。
因此,在进行基于套筒起子头30的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仅仅是经由弹簧扣35而悬垂于连结栓53,而不会从冲击起子1F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6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F一体地设置具有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54的连结栓53,从而不需要装卸带状体那样的连结用的部件等费事的操作,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而不干涉冲击起子1F的功能。另外,连结栓53不会从冲击起子1F突出很大,所以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栓53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特别地,这里,将弹簧扣35所卡止的连结部做成通孔54,所以弹簧扣35难以脱落从而防脱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通过将具备通孔54的独立的连结栓53组装于冲击起子1F,从而连结栓53的材质、形态等自由度提高,能够选择最适合冲击起子1F的连结栓53。
并且,由于将连结栓53的通孔54配置在砧座8的轴心以下且比冲击机构7更靠近前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在不影响冲击起子1F的功能的最佳位置配置通孔54。
此外,在上述方式6中,连结栓的长度、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向冲击起子进行组装的组装构造等不限定于上述方式6,可以增大通孔部分、使通孔的方向为上下或倾斜方向、将连结栓拧入设置于锤壳体的内螺纹部、以及将连结栓压入设置于锤壳体的有底孔等,进行适当地变更。
另外,连结栓的位置如上所述,优选位于砧座的轴心以下且比冲击机构更靠近前方的位置,但也可以不受此限而设置于比砧座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方式7]
在图18~20所示的冲击起子1G中,在延伸配置部17组装连结块56来代替照明单元。该连结块56由被保持在延伸配置部17的前端的连结块主体57和在该连结块主体57的前端突出地设置的突起部58构成,在组装到延伸配置部17的状态下,突起部58从延伸配置部17朝斜前方突出。在该突起部58的前端横向形成有通孔59。
因此,在本方式7中,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突起部58的通孔59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突起部58的通孔59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突起部58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G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7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G一体地设置具备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59的连结块56,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的费事的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不仅有利于小型化,而且突起部58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还能够起到如下的与方式6相同的效果,即、通过将连结部作成通孔59而提高防脱的可靠性、通过组装独立的连结块56而能够选择最佳方式、通过将通孔59配置于砧座8的轴心以下且比冲击机构7更靠近前方的位置而能够进行最佳配置。
除此之外,在该方式7中,由于取代照明单元来而设置连结块56,所以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对锤壳体5、主体外壳2等不会产生设计变更,能够简单地以低成本采用连结部。
此外,在该方式7中,连结块的形态能够适当地变更,突起部的长度、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也可以改变。
[方式8]
在图21~23所示的冲击起子1H中,在锤壳体5的上表面的轴支部13的后方朝上地一体形成了具有横向的通孔61的连结突起60,在罩11上形成有覆盖连结突起60的突出部62。这里,通过将缓冲器12朝前方取下从而罩11也能够朝前方被取下,所以若在使用套筒起子头30时,将罩11取下,则能够使连结突起60露出。因此,若以跨越通孔61和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之间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通孔61和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卡止,则套筒起子头30与连结突起60连结,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H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8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H一体设置有具备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61的连结突起60,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从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能够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突起60成为障碍或钩挂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能够与方式6相同获得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将连结部作成通孔61来提高防脱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方式8中,连结突起的位置、大小等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将连结突起设置在锤壳体的侧面、轴支部,或如上述方式6、7那样,设置在砧座的轴心以下且比冲击机构更靠近前方的位置。另外,可以在罩上形成贯通孔来代替突出部,从而即使不将罩取下,连结突起也会露出。
[方式9]
在图24~26所示的冲击起子1I中,在延伸配置部17不设置照明单元,使利用螺钉64将形成延伸配置部17的左右的两半外壳3、3彼此组装在一起的螺钉凸台63移动到前端部分,并且从延伸配置部17的前面直到下表面设置切口65,从而使螺钉凸台63的中间部的整周露出。即,将轴状的螺钉凸台63用作连结部。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螺钉凸台63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螺钉凸台63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螺钉凸台63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I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9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I一体设置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螺钉凸台63,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螺钉凸台63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并且,将连结部作成供弹簧扣35卡止的轴(螺钉凸台63),所以卡止弹簧扣35后的可靠性提高。特别是利用螺钉凸台63,所以利用贯通的螺钉64而获得刚性高的轴。
此外,在上述方式9中,螺钉凸台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延伸配置部,若根据外壳的形态而使螺钉凸台位于上侧,则也能够将该上侧的螺钉凸台用作连结部。
[方式10]
在图27~29所示的冲击起子1J中,不利用螺钉凸台,而是在形成了切口65的延伸配置部17的前端架设作为连结部的销66并使该销66的中间部整周地露出。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弹簧扣35直接与销66卡止。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销66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销66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销66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J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10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J一体设置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销66,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销66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并且,由于将连结部作成供弹簧扣35卡止的轴(销66),所以将弹簧扣35卡止后的可靠性高。
此外,在上述方式10中,利用延伸配置部作为销的位置是合理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外壳的侧面、上表面另外形成槽并在槽的内表面之间架设销,或反过来形成突起并在突起之间架设销。
[方式11]
在图30~32所示的冲击起子1K中,在右侧面的锤壳体5与覆盖其后部的主体外壳2之间设置有连结板67。将该连结板67的具备卡止孔68的后端插入侧面形成有倒角的锤壳体5与主体外壳2之间,使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内表面的突起69与卡止孔68卡止,从而将该连结板67夹持在锤壳体5与主体外壳2之间。连结板67的前端具备作为连结部的通孔70,并从设置于罩11的贯通孔71贯通而朝前方突出地设置。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板67的通孔70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板67的通孔70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板67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K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11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K一体设置具有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70的连结板67,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板67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能够与方式6相同,获得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将连结部作成通孔70使防脱的可靠性提高。
特别地,这里,将连结板67相对于冲击起子1K而独立地组装,所以连结板67的材质、通孔70的形态等的自由度提高,能够选择最适合冲击起子1K的连结部。
此外,在上述方式11中,能够适当地变更连结板的长度、通孔的大小等形态,当然,连结板的位置可以设在相反侧的侧面,也可以设在外壳的下表面侧、上表面侧。另外,还考虑能够相对于外壳出入地设置。
[方式12]
在图33、34所示的冲击起子1L中,在罩11的上表面前端一体形成了具有作为连结部的通孔73的连结突起72。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突起72的通孔73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突起72的通孔73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突起72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L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12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L一体设置具有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73的连结突起72,而与方式12一样,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突起72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能够与方式6相同,获得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将连结部作成通孔73而提高防脱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方式12中,能够适当地变更连结突起的形状、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配置位置可以设置在罩的侧面、下面侧,也可以一体形成于罩以外的轴支部、延伸配置部。
[方式13]
在图35~37所示的冲击起子1M中,将锤壳体5的轴支部13朝前方形成较长,在缓冲器12的前方将连结环74安装于轴支部13的外周,利用与轴支部13的前端卡止的卡环75防止连结环74脱落。在该连结环74的下端外面向下突出地设置有形成了作为连结部的通孔77的突起76。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突起76的通孔77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突起76的通孔77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环74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M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13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M一体设置具有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通孔77的连结环74,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环74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并且,能够与之前的方式一样,获得如下的效果,即、通过将连结部作成通孔77来提高防脱的可靠性、通过将连结环74独立形成来提高形态等的自由度。
此外,在上述方式13中,能够适当地变更突起的形态、通孔的大小以及方向,可以使突起不是朝下而是横向或向上来进行组装。
[方式14]
在图38、39所示的冲击起子1N中,将设置于照明单元18的LED78的外筒79朝前方形成较长并从照明单元18朝前方突出,将U字状的连结环80的两端连结于该外筒79的左右的侧面。此外,连结环80以前低后高的倾斜姿势固定从而不会遮挡从外筒79朝前方上方照射的光。
因此,若以跨越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80的方式使弹簧扣35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和连结环80卡止,则套筒起子头部31经由弹簧扣35而与连结环80连结,所以在进行螺栓、螺母的紧固操作时,即使刀头部32折断,套筒起子头部31也不会从冲击起子1N落下。
这样,在上述方式14的防脱构造中,通过在冲击起子1N一体设置用于连结弹簧扣35的连结环80,从而与方式6相同,不需要对连结用的部件进行装卸这样费事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防止套筒起子头30脱落。另外,还有利于小型化,并且连结环80成为障碍或钩挂到周围部分的可能性减小,能够维持良好的使用感觉、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在上述方式14中,能够适当地变更连结环的大小以及方向,也可以不是倾斜姿势而是朝向下地固定、或不进行固定而能够朝前后摆动地设置。
并且,对于上述方式5~14的全部而言,连结部除了上述方式的通孔、轴以外,还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是形成于外壳的内螺纹部,将连结有连结体的螺钉拧入内螺纹部从而实现连结体的连结等。
而且,对于各方式1~14的全部而言,连结体除了像弹簧扣单体的情况那样相对于套筒起子头侧和电动工具侧的双方能够装卸之外,还可以与套筒起子头侧连结。图40表示应用于方式6的冲击起子1F的例子,这里,作为连结体的转环81的基端与套筒起子头30的环34连结从而与套筒起子头30一体化。因此,在不使用套筒起子头30时,如图41所示,利用转环81而能够将套筒起子头30单独地悬吊于带、钩等卡止体82。此外,这样的连结体并不局限于转环,还可以采用弹簧钩(snaphook)、钥匙扣环等其他的钩部件,也能够使用链、线绳等绳状体进行套筒起子头的连结。
另外,根据连结体的长度、与套筒起子头侧连结的连结构造等,可能形成连结体与套筒起子头、电动工具的输出轴接触的状态,若保持该接触状态使输出轴旋转,则可能导致连结体随之旋转而从套筒起子头脱落或破损。作为对策,优选设置用于防止连结体与套筒起子头、输出轴接触的限制机构。作为该限制机构,例如,如应用于方式1的冲击起子1A的图42所示,考虑在不旋转的连结片33上一体设置限制板83,该限制板83在套筒起子头30与弹簧扣35之间突出从而防止环34、弹簧扣35朝套筒起子头30侧移动。另外,如图43所示,还考虑如下的构造,即、使连结片33的一部分朝放射方向突出地形成,并在该突出部84的前端连结弹簧扣35,从而确保连结体与套筒起子头的距离较大。
另一方面,在上述方式1~14中,对套筒起子头与刀头部一体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同样应用于能够将独立的刀头装卸于套筒起子头部的类型。
除此之外,冲击机构可以是不采用锤等而采用液压单元的类型,电动工具也不局限于冲击起子,可以是角向冲击起子等其他的机种。本发明当然也能够应用于AC工具。
符号说明
1A~1N...冲击起子;2...主体外壳;4...马达;5...锤壳体;6...主轴;7...冲击机构;8...砧座;9...锤;11...罩;12...缓冲器;13...轴支部;14...手柄;17...延伸配置部;18...照明单元;22、36、40、74、80...连结环;23...夹片;24...蝴蝶螺栓;26...突条;27、42...凹槽;28、45...突起;29、46...突起;30...套筒起子头;31...套筒起子头部;32...刀头部;34...环;35...弹簧扣;37...内螺纹部;38...外螺纹部;44...护罩;47...连结带;53...连结栓;54、59、61、70、73、77...通孔;56...连结块;60、72...连结突起;63...螺钉凸台;66...销;67...连结板。

Claims (12)

1.一种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动工具,在该电动工具的外壳的前方突出地设置有输出轴;
套筒起子头,该套筒起子头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以及
连结体,该连结体将所述电动工具和套筒起子头相互连结来防止所述套筒起子头脱落,
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可装卸地设置有能够连结所述连结体的连结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件形成为在外周具有所述连结体的连结部的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体形成为至少在端部具有钩部件的结构,利用所述钩部件的贯通卡止来进行所述连结体与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件设置于筒状的轴支部的外周,该筒状的轴支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前端,并对所述输出轴进行轴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件设置为能够变更周向的安装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件形成为一部分被切开而两端成为具有规定的间隔的一对夹片的连结环,将与一个夹片贯通的蝴蝶螺栓与嵌合在另一个夹片的螺母旋合,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蝴蝶螺栓的旋转操作来进行所述连结环的装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环的内周沿周向形成突条,在所述电动工具的所述连结环的安装位置形成供所述突条嵌合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做成为形成有通孔的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结部件形成为如下的连结环,该连结环在内周形成内螺纹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外螺纹部进行旋合来安装该连结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环的外周连续地形成有多个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件的内周面和电动工具的外周面的任意一方设置突起,而在另一方设置供所述突起伴随着所述连结部件的安装动作而进入的导入槽、和与该导入槽连通的周向的凹槽,通过卡口式结合来使所述连结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动工具进行装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可装卸地安装有护罩,并在所述护罩上设置所述连结体的连结部,从而将所述护罩兼用作所述连结部件。
CN2011800127149A 2010-03-10 2011-02-10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Pending CN1027914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3613 2010-03-10
JP2010053614 2010-03-10
JP2010-053613 2010-03-10
JP2010-053614 2010-03-10
PCT/JP2011/052824 WO2011111465A1 (ja) 2010-03-10 2011-02-10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ソケットの脱落防止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1431A true CN102791431A (zh) 2012-11-21

Family

ID=4456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7149A Pending CN102791431A (zh) 2010-03-10 2011-02-10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92865A1 (zh)
EP (1) EP2517833B1 (zh)
JP (1) JP5655057B2 (zh)
CN (1) CN102791431A (zh)
WO (1) WO20111114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488B (zh) * 2013-07-19 2015-09-21 Yuan Li Hsing Ind Co Ltd 可拆式工具安全旋轉扣環
CN110216626A (zh) * 2019-07-10 2019-09-10 应济锋 一种电镐前筒与齿轮箱的连接结构
CN111390842A (zh) * 2019-01-02 2020-07-10 卓青有限公司 具有防脱落装置的手持式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17422U1 (de) * 2009-06-26 2010-11-04 Robert Bosch Gmbh Handgeführtes Elektrowerkzeug
WO2012145501A1 (en) 2011-04-20 2012-10-26 Magna Electronics Inc. Angular filter for vehicle mounted camera
WO2013019795A1 (en) 2011-08-02 2013-02-07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camera system
US9487159B2 (en) 2011-08-02 2016-11-08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camera module mounting bracket
US9871971B2 (en) 2011-08-02 2018-01-16 Magm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light baffling system
JP2013144348A (ja) 2012-01-16 2013-07-25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ソケットの脱落防止構造
JP5835811B2 (ja) * 2012-09-18 2015-12-24 株式会社清水製作所 ソケット脱落防止具
JP6085225B2 (ja) 2013-06-27 2017-0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ネジ締め電動工具
USD725981S1 (en) 2013-10-29 2015-04-07 Black & Decker Inc. Screwdriver with nosepiece
US20150151424A1 (en) 2013-10-29 2015-06-0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ergonomic handgrip
US9451138B2 (en) 2013-11-07 2016-09-20 Magna Electronics Inc. Camera for vehicle vision system
US9896039B2 (en) 2014-05-09 2018-02-20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forward viewing camera
JP6976827B2 (ja) * 2017-11-22 2021-12-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7149994B2 (ja) * 2020-08-26 2022-10-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DE102020216582A1 (de) * 2020-12-29 2022-06-30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Handwerkzeugmaschine
EP4375013A1 (en) * 2022-11-22 2024-05-2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ocket falling prevention device for impact too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971U (zh) * 1981-04-24 1982-11-02
JPS59163479U (ja) * 1983-04-19 1984-11-01 尾崎 宏 動力ハンマ−機における先端工具の取付構造
JP2005040934A (ja) * 2003-07-25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ライト付き電動工具
WO2007119597A1 (ja) * 2006-03-30 2007-10-25 Max Co., Ltd. 照明ライト付き電動工具
JP2009285756A (ja) * 2008-05-28 2009-12-10 Purosu:Kk 工具用ソケット落下防止治具および工具用ソケット
CN101607389A (zh) * 2008-06-18 2009-12-23 胡厚飞 起子头的接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4153A (en) * 1905-12-22 1906-10-23 Charles T Carnahan Drill.
US1211417A (en) * 1915-12-04 1917-01-09 Arthur C Davis Rivet-set holder for riveting-hammers.
US1605435A (en) * 1926-03-19 1926-11-02 Ingersoll Ranl Company Steel retainer
US1592851A (en) * 1926-04-22 1926-07-20 Ingersoll Rand Co Steel retainer for rock drills
US1646091A (en) * 1926-10-21 1927-10-18 Ingersoll Rand Co Steel retainer
US1653968A (en) * 1927-02-11 1927-12-27 Ingersoll Rand Co Dolly retainer
US1748860A (en) * 1928-05-08 1930-02-25 John G Bollock Safety appliance
US1785177A (en) * 1928-09-04 1930-12-16 John G Bollock Safety device for pneumatic hammers
US2055898A (en) * 1930-12-15 1936-09-29 Sullivan Machinery Co Impact tool
US2214033A (en) * 1939-04-03 1940-09-10 James J Sullivan Snap retainer for pneumatic riveting hammers
US3174365A (en) * 1962-09-17 1965-03-23 Frank J Lucarelli Chuck key holder
US3728038A (en) * 1971-02-12 1973-04-17 A Gage Improved chuck key and holder
JP2000271877A (ja) * 1999-01-21 2000-10-03 Eewa Shokai:Kk エアーハンマ、及びそのエアーハンマによる型枠振動装置
DE102007052359A1 (de) * 2007-11-02 2009-05-0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sowie Handgriff
JP5108721B2 (ja) * 2008-11-11 2012-12-26 株式会社Tjmデザイン ソケット脱落防止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971U (zh) * 1981-04-24 1982-11-02
JPS59163479U (ja) * 1983-04-19 1984-11-01 尾崎 宏 動力ハンマ−機における先端工具の取付構造
JP2005040934A (ja) * 2003-07-25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ライト付き電動工具
WO2007119597A1 (ja) * 2006-03-30 2007-10-25 Max Co., Ltd. 照明ライト付き電動工具
JP2009285756A (ja) * 2008-05-28 2009-12-10 Purosu:Kk 工具用ソケット落下防止治具および工具用ソケット
CN101607389A (zh) * 2008-06-18 2009-12-23 胡厚飞 起子头的接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488B (zh) * 2013-07-19 2015-09-21 Yuan Li Hsing Ind Co Ltd 可拆式工具安全旋轉扣環
CN111390842A (zh) * 2019-01-02 2020-07-10 卓青有限公司 具有防脱落装置的手持式工具
CN110216626A (zh) * 2019-07-10 2019-09-10 应济锋 一种电镐前筒与齿轮箱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92865A1 (en) 2012-11-22
EP2517833A4 (en) 2015-09-23
JPWO2011111465A1 (ja) 2013-06-27
EP2517833B1 (en) 2017-04-05
EP2517833A1 (en) 2012-10-31
JP5655057B2 (ja) 2015-01-14
WO2011111465A1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1431A (zh) 电动工具的套筒起子头的防脱构造
CN102441878B (zh) 电动工具用悬挂件和装配有电动工具用悬挂件的电动工具
CN101543169B (zh) 园艺切割工具及其刀具安装方法
CN207858762U (zh) 一种可拆卸式多功能电动组合工具
CN108058141A (zh) 一种可拆卸式多功能电动组合工具
CN106050253A (zh) 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挖掘工具和包含该工具的掘进机
WO2005036000A3 (en) A setting device joint with a rotating wobbler
CN101086206A (zh) 矿用硬质合金截煤齿
CN210598972U (zh) 可更换式掘进机截割系统
CN208592767U (zh) 紧固工具
CN106312881A (zh) 一种带柔性和磁性的万向套筒
CN101548626B (zh) 园艺切割工具
CN201188785Y (zh) 园艺切割工具
CN205510674U (zh) 一种市政园林铁铲
CN206732747U (zh) 一种汽车修理用辅助修磨结构
CN205936627U (zh) 一种盾构机刀具
CN207230478U (zh) 一种灯架及应用该灯架的灯具
CN207949920U (zh) 植牙的植体结构及与其适配的转头
CN205961959U (zh) 工作器具
CN210732142U (zh) 一种铸件打磨装置的砂轮用便于快速更换的固定机构
JP2007152538A (ja) ディスクグラインダーの接続工具
CN209902335U (zh) 可更换刀头的铣刀
CN220296979U (zh) 一种螺钉装拆工装及其螺钉批
CN202325320U (zh) 取心钻头底座
CN214401886U (zh) 一种下穿道高支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