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2583B -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2583B
CN102772583B CN201210254846.9A CN201210254846A CN102772583B CN 102772583 B CN102772583 B CN 102772583B CN 201210254846 A CN201210254846 A CN 201210254846A CN 102772583 B CN102772583 B CN 102772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rhei
tablet
extract
obt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8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2583A (zh
Inventor
马其胜
张勇
尹群
孙鹏
朱学娟
李保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BC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BC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BC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BC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48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2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2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2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2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2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大青叶、大黄、石膏和薄荷脑为原料,经提取、制粒、压片、包薄膜衣而得,大黄用乙醇回流提取,得浸膏进行制粒,薄荷脑制备成包合物进行混合。本发明的大黄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使药片的崩解时限短,外观质量好,制粒所用物料用量减少而主成分不变,使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含量的提高可减少服用数量,方便患者。薄荷脑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使片子光滑、平整、细腻,同时使产品收率提高。本发明改进了清火片薄膜包衣片的质量和稳定性,使制备工艺简单,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更加可控,提供了详细的生产工艺参数,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制备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卫生部部颁标准制得的清火片,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功效,是临床常用中成药之一,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报道,是医生和病人选择的常用药物。
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414-90给出的清火片的处方、工艺及简要说明如下:
处方:大青叶400g,大黄100g,石膏50g,薄荷脑0.65g。
制法:以上四味,大黄、石膏粉碎成细粉,过筛;大青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加入大黄、石膏细粉及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将薄荷脑用少量乙醇溶解,喷加颗粒内,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大青叶为方中君药,原生产工艺大青叶采用水煎煮,给出了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缺少其它参数。
糖衣片存在以下不足:片重大,服用不方便,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服用,生产的粉尘大,包衣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副作用大,片的质量差。
当前清火片生产企业采用将大黄粉碎,进行制粒、干燥,如清火片(薄膜衣)生产工艺验证方案,验证文件编号SMP-VT-4008-01。制得片子崩解时限长,斑点多,片重大,产量小,收率低,而每次服用6片,仍给患者带来不便。
薄荷脑采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加入药粉中混合,在后工段生产时会使片子表面出现很多针孔,并有皱皮现象,严重影响成品的外观质量和包衣层的牢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清火片的制备方法,以改进薄膜包衣片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方便服用,质量更加可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清火片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大青叶400~800份、大黄100~350份、石膏50~150份、薄荷脑0.65~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青叶水煎煮,得大青叶提取物;
2)大黄乙醇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3)石膏粉碎,将大青叶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混合均匀,制粒;
4)将薄荷脑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与步骤3)中的制备的颗粒混合,压片,包衣,即得。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大青叶400份、大黄100份、石膏50份、薄荷脑0.65份。
所述大青叶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为淀粉、环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清火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
1)将大青叶水煎煮,得大青叶提取物;
2)将大黄粉碎,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得到大黄提取物;
3)将石膏粉碎,将大青叶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混合,制粒;
4)将薄荷脑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与步骤3)中的制备的颗粒混合,压片,包衣,即得。
其中,步骤1)中所述大青叶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1~3h,过滤,浓缩得到大青叶提取物。
其中,步骤2)中所述大黄粉碎后,6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浓缩得到大黄提取物。
其中,步骤4)中所述薄荷脑用乙酸乙酯溶解,38~42℃下缓慢加入水溶解的β-环糊精中,并搅拌;之后于0~5℃静置,滤取沉淀,干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大黄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成浸膏,和大青叶浸膏一同进行喷雾制粒,与大黄粉末直接制粒的工艺比较有以下优点:药片的崩解时限短,外观质量好,制粒所用物料用量减少而主成分不变或相同物料用量而主成分增加,因此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含量的提高可减少服用数量,方便患者。
(2)薄荷脑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再与颗粒混合,包薄膜衣时,可避免因高温使薄荷脑迅速挥发而造成片子有小孔和皱皮现象,因此片子光滑、平整、细腻,同时使产品收率提高。
(3)改进了薄膜包衣片的质量和稳定性,弥补了糖衣片的不足,使制备工艺简单,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更加可控,扩大了用药人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一种治疗药品的选择,服务于临床。
(4)弥补了卫生部药品标准的不足,提供了详细的生产工艺参数,如大青叶煎煮、大黄提取、喷雾干燥制粒参数和包薄膜衣的参数,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清火片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大黄提取工艺考察
(1)大黄出粉率考察:改进工艺大黄采用先粉碎成粗粉,再用乙醇回流提取,考察大黄粉碎成粗粉的出粉率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大黄的出粉率均在97.5%以上。
表1  大黄出粉率
  试验次数   1   2   3
  药材量(kg)   10   10   10
  细粉量(kg)   9.82   9.78   9.80
  出粉率(%)   98.2   97.8   98.0
(2)乙醇回流提取条件筛选:以选定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回流提取时间为考察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大黄素和大黄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均匀设计优选工艺参数。
A:乙醇浓度55%、75%、90%;
B:乙醇用量6-8倍、8-10倍、10-12倍;
C:回流时间0.5h、1h、2h。
表2  因子水平表
  因子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A:乙醇浓度(%)   55   75   90
  B:乙醇用量(/倍)   6   10   12
  C:回流时间(h)   0.5   1   2
表3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试验号码   A   B   C   含量(%)
  1   1   1   1   0.29
  2   1   2   2   0.35
  3   1   3   3   0.39
  4   2   1   2   0.44
  5   2   2   3   0.49
  6   2   3   1   0.44
  7   3   1   3   0.32
  8   3   2   1   0.35
  9   3   3   2   0.39
  K1   1.03   1.05   1.08
  K2   1.37   1.19   1.18
  K3   1.06   1.22   1.20
  k1   0.34   0.35   0.36
  k2   0.46   0.40   0.39
  k3   0.35   0.41   0.40
  R   0.12   0.06   0.04
试验结果:各因素对大黄的乙醇回流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B>C,乙醇浓度(A)影响最大,乙醇用量(B)影响较大,回流时间(A)影响最小,乙醇用量和回流时间影响程度接近。确定A2B3C3为最佳工艺条件,由于B、C不显著,从节约时间和降低成本考虑,选取A2B2C2作为大黄的乙醇提取条件,即75%的乙醇,乙醇用量10倍或8倍,回流时间1小时。
(3)提取次数筛选
取四份大黄药材,每份10kg,分别于最佳醇提工艺下提取1、2、3、4次,浓缩成1.20~1.25(60℃)稠膏,比较提取次数对大黄浸膏量、大黄素和大黄酚总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表4  提取次数的比较
Figure BSA00000754211100051
实验结果:两次提取的浸膏重量增幅达37%,而三次、四次提取的浸膏重量增幅不超过6%;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浸膏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两次提取折纯量增幅达30%,而三次、四次提取折纯量增幅不超过3%,从节约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考虑,最佳提取次数为两次。
实施例2  大青叶水煎煮工艺考察
原生产工艺大青叶采用水煎煮时,只给出了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未给出加水倍数,以浸膏收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加水量对出膏率的影响。
表5  不同水煎煮条件对浸膏收率的影响
  条件   第一次加水量   第二次加水量   浸膏收率
  1   12倍量   10倍量   27%
  2   10倍量   8倍量   26%
  3   8倍量   6倍量   24%
结果表明,条件1和2的浸膏收率接近,条件3的浸膏收率偏低。从节水、节能、省时方面考虑,选定条件2为水提取条件。
实施例3  薄荷脑包合工艺
薄荷脑用10倍量的乙酸乙酯溶解,取8倍量β-环糊精,于罐内用20倍量的纯化水溶解,向罐的夹套内通入热水,使罐内溶液温度保持38~42℃,开启搅拌,缓慢加入薄荷脑溶液,加完后维持搅拌1小时。向夹套内通入冰盐水,使混合溶液温度保持0~5℃,静置24小时,滤取沉淀,于50~60℃干燥2小时,控制干燥失重≤4.0%。
实施例4  喷雾干燥工艺筛选
以选定物料温度、雾化压力和浸膏相对密度为考察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以制粒整粒后去除大颗粒的清火片中间产品重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均匀设计L9优选工艺参数。
A:物料温度(℃):55~70,70~85,85~100;
B:雾化压力(Mpa):0.25~0.35,0.35~0.45,0.45~0.55;
C:浸膏相对密度:0.95~1.10,1.10~1.25,1.25~1.40。
表6  因子水平表
  因子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A:物料温度(℃)   65   80   90
  B:雾化压力(Mpa)   0.3   0.4   0.5
  C:浸膏相对密度   1.00   1.20   1.30
表7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试验号码   A   B   C   产量
  1   1   1   1   87.8
  2   1   2   2   94.5
  3   1   3   3   67.8
  4   2   1   2   101.2
  5   2   2   3   79.3
  6   2   3   1   78.6
  7   3   1   3   78.9
  8   3   2   1   85.2
  9   3   3   2   91.4
  K1   250.1   267.9   251.6
  K2   259.1   259.0   287.1
  K3   255.5   237.8   226.0
  k1   83.4   89.3   83.9
  k2   86.4   86.3   95.7
  k3   85.2   79.3   75.3
  R   3.0   10.0   20.4
试验结果:各因素对喷雾干燥过程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B>A,浸膏相对密度(C)影响最大,雾化压力(B)影响较大,物料温度(A)影响最小。兼顾药物色泽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A2B1C2为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温度70~85℃,雾化压力0.25~0.35Mpa,浸膏相对密度1.10~1.25。
实施例5  片芯包衣工艺筛选
为了降低吸湿性,对片芯进行包衣处理。包衣时的喷枪流量(A)和药片温度(B)是影响包衣质量的主要因素,对A、B二因素进行均匀设计优选工艺参数,目测包衣片的表面缺陷、光泽度,是否圆整、起泡、有花斑等进行考察。
取片芯1kg,包衣量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固形物计片芯增重2%。包衣工艺参数:包衣锅转速:1~8转/分钟,锅内负压:不低于5Pa。
A、B二因素考察范围确定为:
A:喷枪流量(g/min):50~150,150~250,250~350;
B:片芯温度(℃):35~40,40~45,45~50。
表8  因子水平表
  因子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A:喷枪流量(g/min)   100   200   300
  B:片芯温度(℃)   38   43   47
试验结果:喷浆流量为150~250g/min,片芯温度为40~45℃时,包衣片外形圆整,表面无缺陷,无起泡、花斑等现象。
实施例6  片芯包衣量筛选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固形物计片芯增重2%、4%、6%。将颗粒、素片及三种不同包衣量的药片分别60℃热风干燥8小时后,放至室温,室温下测定RH75%湿度下十天内的吸湿率。
表9  吸湿率实验结果(%)
  项目   1天   3天   5天   7天   10天
  颗粒   0.623   0.844   1.008   1.407   1.954
  素片   0.511   0.652   0.887   1.256   1.687
  2%包衣量   0.388   0.445   0.654   0.875   0.912
  4%包衣量   0.231   0.352   0.465   0.537   0.711
  6%包衣量   0.230   0.348   0.461   0.534   0.706
结果表明,包衣后片芯吸湿量较颗粒明显降低,包衣量4%和6%间相差不大,故包衣量定为4%。
实施例7  清火片的规模化生产
处方:大青叶160kg,大黄40kg,石膏20kg,薄荷脑260g。
制法:以上四味,石膏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大青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经120目筛网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浸膏。大黄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经120目筛网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两种浸膏混合加热到75℃~85℃,用纯化水调节相对密度为1.10~1.25,经200目筛过滤,将石膏细粉和12kg的淀粉加到喷雾干燥制粒机中,喷雾干燥制粒,雾化压力0.15~0.25Mpa、物料温度70~85℃、控制水分≤4.0%。将制得的颗粒过20目筛,大颗粒经20目筛整粒。薄荷脑用10倍量的乙酸乙酯溶解,取8倍量β-环糊精,于罐内用20倍量的纯化水溶解,向罐的夹套内通入热水,使罐内溶液温度保持42℃,开启搅拌,缓慢加入薄荷脑溶液,加完后维持搅拌1小时。向夹套内通入冰盐水,使混合溶液温度保持5℃,静置24小时,滤取沉淀,于50~60℃干燥2小时,控制干燥失重≤4.0%。将制得的包合物和颗粒置混合器中,混合30分钟。按0.25克/片的规格压片,包薄膜衣,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按素片4%增重,用80%乙醇为溶剂,配制成5%浓度。控制药片温度40~45℃,喷浆流量150g~250g/min,包衣。
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得清火片薄膜包衣符合质量标准,适合大规模生产。
表10  清火片各物料投料量及检验
Figure BSA00000754211100091
Figure BSA00000754211100101
实施例8  清火片的规模化生产
处方:大青叶320kg,大黄140kg,石膏60kg,薄荷脑1.2kg。
制法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
(1)大青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第三次同第二次。
(2)大黄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同第二次。
(3)薄荷脑包合工艺中,罐内溶液温度保持38℃;向夹套内通入冰盐水,使混合溶液温度保持0℃。
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对比实施例1
处方同实施例7,制法与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大黄未经提取,直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将大黄和石膏细粉加到喷雾干燥制粒机中,喷雾干燥制粒。
对比实施例2
处方同实施例7,制法与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薄荷脑未经包合直接与颗粒混合。
本发明的实用性:本方由4味药组成。主治实热火毒壅盛引起的风热喉痹、风热乳蛾、急喉喑、喉风、牙痛、眩晕、口疮、鼻疳、暴风客热、便秘。方中大青叶味苦而性大寒,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且能入血分,使气分血分之热毒两清,故以之为主药。大黄苦寒沉降,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效,同时泻热通便,开邪热下泄之途,为辅药。石膏辛甘性大寒而质不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且清泄里热亦兼透散,为佐药。薄荷脑辛可发散,凉可清热,轻扬升浮,引药上行,且能清利头目而利咽喉,又能疏肝解郁,故用为使药。四药合用,配伍巧妙,共奏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之效。
试验例1  大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实验组:本发明实施例7
对照组1: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
对照组2:清火片薄膜衣片(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
实验方法:每组取10片,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如下: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大黄酚峰计算,均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和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素0.012mg大黄酚0.03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样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50ml具赛锥形瓶中,挥去滤液,加2.5mol/L硫酸溶液20ml超声处理10分钟,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用三氯甲烷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液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实验结果见表11。
表11  大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实验号   含量
  实验组1   每片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计0.63mg
  对照组1   每片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计0.45mg
  对照组2   每片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计0.44mg
结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含量接近,实验组1含量最高,超出对照组含量的40%,大黄制备工艺的改进、制粒物料用量的减少是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实验组1的产量比对照组1降低20%,因此改进的实验组1的含量明显提高。
试验例2  薄荷脑鉴别对比试验
实验组:本发明实施例7
对照组:本发明对比实施例2
实验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比较薄荷脑的斑点情况,实验方法为:
薄荷脑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将薄荷脑用无水乙醇溶解,制成每1ml约含2m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每组样品取10片,分别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5分钟,取出,滤过,滤液自然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取除薄荷脑外的药材制成的片剂,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用硅胶G板
展开剂1:正己烷-醋酸乙酯(9∶1);
展开剂2: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苯(9∶1∶2);
显色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
试验方法: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分别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三种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苯(9∶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并观察斑点。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供试品实验组显相同的紫红色清晰斑点,且与相邻斑点完全分离。供试品对照组几乎观察不到斑点,阴性样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斑点相应位置无相应斑点。
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清火片薄荷脑含量高,而对照组制得的清火片薄荷脑含量很低。表明薄荷脑制成包合物不仅可使片子外观美观,收率提高,还能防止混合、压片、包衣过程薄荷脑的挥发,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试验例3  清火片治疗牙龈肿痛的临床观察
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7
对照组1: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
对照组2:清火片薄膜衣片(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
1、临床资料治疗组60例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4.464±14.2)岁。对照组149例中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91±13.5)岁;对照组2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21±8.5)岁。三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性差异。
2、病例选择中医诊断标准牙龈肿痛,辨证属实火证者;西医诊断标准急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患牙有自发性持续性或搏动性疼痛,不能咬合,牙龈充血、水肿;牙周袋深而溢脓;牙齿松动II度以上,可有牙周脓肿形成,可伴有或不伴有全身症状。患者就诊前一周未服用过任何药物,纳入观察病例。
3、治疗方法服用清火片(实施例7),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6日为一疗程;
对照组1: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6日为一疗程;
对照组2:清火片薄膜衣片(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6日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所有受试者不加用其它药物治疗。
4、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痊愈:治疗6日内,牙痛症状消失,牙龈炎症消退,牙周袋变浅无溢脓,牙齿不松动,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显效:治疗6日内,牙痛症状明显减轻,牙龈炎症减轻,牙周袋变浅但尚有少量分泌物,患牙I度松动,可咀嚼软性食物,全身症状明显缓解。3)无效:治疗6日内,牙痛症状及牙龈炎症减轻,患牙松动度无明显好转,可以咬合但不能行使咀嚼功能,牙周袋深度无改变,仍有分泌物溢出,全身症状缓解。三组疗效比较,见表12。
表12  三组药物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痊愈率   显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26.7%   46.6%   26.7%   73.3%
 对照组1   49   18.4%   30.6%   51.0%   49.0%
 对照组2   50   18.0%   32.0%   50.0%   50.0%
由上表可知,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试验例4  清火片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
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7
对照组1: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
对照组2:清火片薄膜衣片(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
1、临床资料  治疗组44例中男27例,女17例;对照组1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2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0岁以上,三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性差异。
2、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标准便秘,辨证属实火证者;西医诊断标准为原来大便间隔≤2d,发病后每周大便≤2次,有排便困难,便秘发生时间在1a以上,经胃肠X线钡餐检查(或结肠镜检查)和肛门直肠指检,排除因肠道器质性病变和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也无引起便秘的其它疾病。
3、治疗方法  服用清火片(实施例7),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一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1: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一月为一疗程;
对照组2:清火片薄膜衣片(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一月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所有受试者不加用其它药物治疗。
4、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1)痊愈:治疗2日内,排便1次,便质转软,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2)显效:治疗3日内,排便,便质转软,排便欠畅。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三组疗效比较,见表13。
表13  三组药物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痊愈率   显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4   25.0%   43.2%   31.8%   68.8%
 对照组1   30   16.7%   26.6%   56.7%   43.3%
 对照组2   22   18.2%   22.7%   59.1%   40.9%
由上表可知,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清火片,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青叶400~800份、大黄100~350份、石膏50~150份、薄荷脑0.65~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大青叶水煎煮,得大青叶提取物;
2)大黄乙醇回流提取,得大黄提取物;
3)石膏粉碎,将大青叶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混合均匀,制粒;
4)将薄荷脑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与步骤3)中的制备的颗粒混合,压片,包衣,即得;
其中,步骤2)中所述大黄粉碎后,6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浓缩得到大黄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火片,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青叶400份、大黄100份、石膏50份、薄荷脑0.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火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为淀粉、环糊精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清火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称取原料药;
1)将大青叶水煎煮,得大青叶提取物;
2)将大黄粉碎,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得到大黄提取物;
3)将石膏粉碎,将大青叶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混合,制粒;
4)将薄荷脑制备成环糊精包合物,与步骤3)中制备的颗粒混合,压片,包衣,即得;
其中,步骤2)中所述大黄粉碎后,6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h,过滤,浓缩得到大黄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大青叶用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1~3h,过滤,浓缩得到大青叶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薄荷脑用乙酸乙酯溶解,38~42℃下缓慢加入用水溶解的β-环糊精中,并搅拌;之后于0~5℃静置,滤取沉淀,干燥。
CN201210254846.9A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772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846.9A CN102772583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846.9A CN102772583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2583A CN102772583A (zh) 2012-11-14
CN102772583B true CN102772583B (zh) 2014-02-19

Family

ID=4711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846.9A Active CN102772583B (zh) 2012-07-20 2012-07-20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2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9464B (zh) * 2017-09-28 2021-10-15 承德医学院 一种清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4507B (zh) * 2020-06-18 2022-01-18 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火片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348A (zh) * 2007-04-24 2007-09-05 杨文龙 一种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1642491A (zh) * 2009-09-23 2010-02-10 杨文龙 一种清火胶囊的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8348A (zh) * 2007-04-24 2007-09-05 杨文龙 一种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1642491A (zh) * 2009-09-23 2010-02-10 杨文龙 一种清火胶囊的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书堂等.清火片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中草药》.1997,第28卷(第11期),663-664.
林小燕等.清火片生产工艺优选.《海峡药学》.2009,第21卷(第10期),18-20.
清火片工艺改进的实验研究;刘书堂等;《中草药》;19971231;第28卷(第11期);663-664 *
清火片生产工艺优选;林小燕等;《海峡药学》;20091015;第21卷(第10期);18-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2583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2697B (zh) 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274477B (zh) 一种无糖型风寒感冒颗粒剂制备方法
CN112972547A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27887C (zh) 一种治疗脾虚食滞引起的小儿厌食病症的中成药
CN102114075B (zh)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系列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
CN101637561A (zh) 川贝枇杷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3031C (zh) 一种治疗绝经期前后诸症的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583B (zh) 一种清火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2966A (zh) 川贝枇杷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4952B (zh) 一种刺五加皂苷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2153614B (zh) 止泻木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有效单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7456491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51A (zh) 治疗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1131B (zh)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02678A (zh) 一种喉康散的制备方法
CN101185738A (zh) 妇炎康复泡腾颗粒制剂及其配制方法
CN100444875C (zh) 一种感冒清热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396B (zh) 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0282B (zh)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无糖复方中药制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0500171C (zh) 一种镇静安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49119B (zh) 复方氨酚葡锌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7767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CN100355440C (zh) 治疗ⅱ型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61A (zh) 一种治疗直肠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的中药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31422B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肠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