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1131B -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1131B
CN1861131B CN2005100030690A CN200510003069A CN1861131B CN 1861131 B CN1861131 B CN 1861131B CN 2005100030690 A CN2005100030690 A CN 2005100030690A CN 200510003069 A CN200510003069 A CN 200510003069A CN 1861131 B CN1861131 B CN 1861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liquid
ethanol
standby
liposoluble constitu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030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1131A (zh
Inventor
康国忠
陈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5100030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61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861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1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1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用胆酸、猪去氧胆酸、珍珠母、水牛角、黄苓苷、桅子、板蓝根、金银花制备而成,它由药核和包裹层构成,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药核中主要是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等难溶性药物以及药材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包裹层主要是药材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制备的细粉,产品横截面中心为浅棕色至棕褐色,包裹层为浅棕色至棕褐色、呈圆体状;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发明具有现有产品的优点,克服了现有产品各自的不足,使剂型最优化;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使难溶性、脂溶性药物更易释放,药效得到增强,提高生物利用度;能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溢散,达到了保证质量、提高疗效、减少用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清开灵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珍珠母、水牛角、黄苓苷、桅子、板蓝根、金银花等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燥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清开灵是安宫牛黄丸的改良剂型,安宫牛黄丸首见于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治疗太阳温病神昏谵语,后世医家用于治疗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证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脉数,以及小儿惊厥由于痰热内闭者,为“温病三宝”(局方至宝丹、紫彐散、安宫牛黄丸)之一,二十世纪70年代研制成清开灵注射液,用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全方以苦寒、咸寒、甘寒并用,达到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最初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开灵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退热和抗感染作用,并且能增强肝脏酶类的活性,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到治疗肝脏疾病的作用,称得上是中药里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效力更强,故有″西药青霉素,中药清开灵″之说。文献表明,清开灵产品已用于40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由于该药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症、脑中风、中毒性肺炎等属痰热内闭的昏厥,疗效确切,成为中医急诊抢救的必备药物,二00三年中国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列为八个中成药用于防治“非典”的药物,清开灵作为首选。清开灵已有多种剂型,包括:注射液,口服液,胶囊,颗粒剂、滴丸等,在中国专利公报上也能检索到比较多的涉及清开灵制剂的专利申请;清开灵口服液、清开灵注射液已列入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清开灵制剂中,以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口服液为多,清开灵注射液、口服液质量标准的制备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用水煎煮,乙醇沉淀,上清液回收乙醇,水牛角、珍珠母加酸水解,胆酸、猪去氧胆酸用乙醇溶解,再加入黄苓苷配制而成。一般认为,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类化合物,并以绿原酸的含量作为金银花的质控标准,但绿原酸并非金银花中唯一的抑菌成分。金银花挥发油又名精油,是金银花中的另一类主要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浓烈的芳香气味。单纯采用水煮的提取工艺显然对提取金银花中的抗菌和抗病毒挥发性活性成分不合适,处方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它有效成分没有提取出来,据报导,金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有芳樟醇、亚油酸甲酯、苯乙醇、丁香油酚、α-松油醇、香叶醇和苯乙醇等数十种,这些理化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抵抗作用;有抗毒、抗炎、解热作用;能够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降血脂和抗生育等。金银花主要含有的木犀草素、肌醇等,板蓝根含有的靛甙、靛红、β-谷甾醇等,栀子含有的栀子素、藏红花素、D-甘露醇等大量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这些成分都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清开灵处方的效果,在清开灵注射液和清开灵口服液中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药材中大量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未经提取利用,造成重大的药材资源浪费。清开灵注射液疗效迅速,但是,病人使用不方便,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其主要症状为:寒颤、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周身皮肤潮红、大片风团、瘙痒等症,使患者难以接受;清开灵口服液,优点是便于吸收,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较好,但由于挥发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挥发而丢失,脂溶性成分没有提取出来,产品中的有效成分降低,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疗效,口服液中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因用乙醇溶解后加入,主要药效成分的黄芩苷、绿原酸在溶液中易降解,长期放置会产生沉淀而影响其疗效,同时使患者产生拒服的情况。如果将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制成上述的注射液和口服液,由于脂溶性成分难溶于水溶液中,必将导致最终产品的澄明度,使之产生沉淀、出现混浊现象,严重影响了注射液和口服液的吸收,甚至将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使病患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以解决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指导企业有效的将其制备;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它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珍珠母、水牛角、黄苓苷、栀子、板蓝根、金银花制备而成,它的构成包含药核和包裹层两个部分,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其中:药核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和滴丸基质制成的、其直径为1-7毫米,包裹层是由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的水解物细粉加适宜的药用辅料细粉组成,壳厚为0.5-5毫米,组成产品的药核为浅棕色至棕褐色,包裹层为浅棕色至棕褐色、整个呈圆体状、直径为2-17毫米。
具体的说:它是由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200g、水牛角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制备而成,它由药核和包裹层两个部分组成,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其中:药核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和滴丸基质制成的、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直径为1-7毫米,包裹层是由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的水解物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细粉组成,厚为0.5-5毫米,为浅棕色至棕褐色,产品呈圆体状、直径为2-17毫米。
为了便于口服,防止异味影响服用;可以在包裹层外再包裹一包衣层。本产品制备药核使用的滴丸基质是水溶性基质或非水溶性基质或者是水溶性基质与非水溶性基质的混合基质,包括: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甘油明胶、硬脂酸钠、尿素、泊洛沙姆这样的水溶性基质或者是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这样的非水溶性基质,包裹层加入的药用辅料包括淀粉、糊精、糖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预胶化淀粉、硫酸钙、碳酸钙、磷酸氢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或壳质素。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提取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提取水溶性成分,备用;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水解后的水解物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细度为40~350目,加入一定量的药用辅料,药用辅料使用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的水解物细粉与药用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可以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0.1~50%的粘合剂包括:纤维素衍生物溶液、聚维酮溶液、明胶溶液、阿拉伯胶溶液、糖浆、淀粉浆以及甘油和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的混合物,撒入已经得到的混合粉,使药丸增大,直至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溶液、甲基纤维素溶液、乙基纤维素溶液、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聚维酮溶液、欧巴代溶液、醋酸纤维素酞酸酯溶液,聚乙烯醇酞酸酯溶液,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溶液,醋酸纤维素苯三酸酯溶液,羟丙基纤维素酞酸酯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具体的制备方法是: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10~50MP,萃取温度30~70℃,循环萃取2~6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5万~1000分子量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备用;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100~3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水解后的水解物混合,得混合物,干燥,粉碎成细粉,细度为40~350目,加入一定量的药用辅料,药用辅料使用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水解物细粉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可以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0.1~50%的粘合剂包括:纤维素衍生物溶液、聚维酮溶液、明胶溶液、阿拉伯胶溶液、糖浆、淀粉浆以及甘油和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的混合物,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溶液、甲基纤维素溶液、乙基纤维素溶液、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聚维酮溶液、欧巴代溶液、醋酸纤维素酞酸酯溶液,聚乙烯醇酞酸酯溶液,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溶液,醋酸纤维素苯三酸酯溶液,羟丙基纤维素酞酸酯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准确的制备方法是: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50℃,循环萃取4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2万分子量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备用;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1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加入量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水解物细粉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5%,混合均匀,得混合粉;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总量1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8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欧巴代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本发明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用乙醇提取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提取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水解方法进行水解的水解物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药用辅料,加入量为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水解物细粉与药用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可以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0.1~50%的粘合剂包括:纤维素衍生物溶液、聚维酮溶液、明胶溶液、阿拉伯胶溶液、糖浆、淀粉浆以及甘油和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的混合物,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羟丙基纤维素溶液、甲基纤维素溶液、乙基纤维素溶液、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聚维酮溶液、欧巴代溶液、醋酸纤维素酞酸酯溶液,聚乙烯醇酞酸酯溶液,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溶液,醋酸纤维素苯三酸酯溶液,羟丙基纤维素酞酸酯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具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用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回流提取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得混合物,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量为上述混合物细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1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总量1.5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0.5倍量的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稠膏,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准确的制备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色,合并渗漉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量为上述混合物细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1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总量1.5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0.5倍量的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本发明中所称的常规制备方法或者现有技术等是指已经公开的教科书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等公开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清开灵滴心丸,吸取了口服液的长处,保持了“清开灵注射液”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具有服用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本发明解决了清开灵注射液和口服液提取有效成分不完全的问题,提取了药材中的挥发性脂性成分和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改进的提取工艺,将中药中所含的抗菌、抗病毒及解热的活性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增加产品中抗菌和抗病毒的成分,提高对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疗效,先用现有的提取方法将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将难溶性的药物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以及金银花、板蓝根、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用适宜的基质做成滴丸,把难溶性的药物、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和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溶解在熔融的基质中,迅速冷凝、固化,这些物质在基质中呈分子状态分散,增加了这些药物的溶出速率,使药物有效成分容易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迅速,解决了现有口服液不提取脂溶性成分而降低药物疗效的弊端,也解决了口服液产生沉淀而影响其疗效,同时使患者产生拒服的问题。解决了注射剂病人使用困难,防止了通常注射剂直接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的现象。在滴丸外包裹一层包裹层,把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包裹在滴丸外,增加外层的包裹层,能有效的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溢散,防止光线及空气、水份对性质不稳定药物的破坏,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由于包裹层为水溶性成分,在胃液中容易溶解,而被吸收,使药物的有效性增强。本发明提供的滴心丸崩解十分迅速,相对缩短了丸剂的崩解时限;经测定在20分钟内就崩解,生物利用度极高。
本发明的技术核心在于将难溶性药物和药材的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首先做成滴丸,再以此为母核将其它药材的水溶性成分的细粉与辅料的混合粉包裹在外,制成清开灵滴心丸。
清开灵滴心丸与注射液和口服液相比,滴心丸取了注射液与口服液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使剂型最优化。以滴丸做心,将难溶性药物以及提取了处方中含有的脂溶性成分溶解在熔融的基质中,增加了难溶性药物及药材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溶解度,达到了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将药材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做辅料直接包裹在滴丸之外,使药物单位重量的载药量相对增加,药效得到增强,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同时防止了挥发性成分的溢散,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服用量,保证药物质量的目的,同时,由于增加外层的包裹层,能有效的防止光线及空气、水份对性质不稳定药物的破坏,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增强,由于包裹层为水溶性成分,使药物易于溶解、易于吸收,疗效更好,药物通过消化系统,经过肝脏解毒,避免了药物的过敏反应,使药物更易服用,让患者接受;中药制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应是“安全、有效、可控、稳定”,这是业界人士的基本共识,清开灵滴心丸的出现为现有药物制剂增添了一种新的剂型,达到制剂与临床疗效的统一,这种剂型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较好的制备出需要的滴心制剂,工艺简单、合理;达到了发明的目的,解决了现有产品制剂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滴心丸与口服液对比情况,从对比结果看: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更加合理、优点明显。
  比较项目 滴心丸 口服液
  生产工艺 采用现代提取、包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等新工艺 水提以水溶性成分
致敏物质 采用先进超滤工艺有效去除内源性大分子,降低致敏率 含少量致敏物质
  稳定性 各有效成分稳定性良好 主要药效成分的黄芩苷、绿原酸在溶液中易降解
  质量控制 药效成分含量规定明确 只对2种成分含量有规定
  毒副作用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多
本发明中在制备药核时使用的滴丸基质包括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甘油明胶、硬脂酸钠、尿素、泊洛沙姆等水溶性基质;非水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等。本发明用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基质混合作为滴丸的基质,可以增加药物熔化时的溶解量,两种溶解性各异的基质,具有相差较大的极性和介电常数,可相互调节成与药物相近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量,起到复合溶剂提高溶解度的作用,混合基质还可用以调节溶出速度或溶液散时限。冷凝液必须安全无害,常用的有轻质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不同浓度的乙醇和水等。
为了证实清开灵滴心丸的有效性,本申请人进行了有关的实验,证明这种产品的先进性、合理性及有效性:选用清开灵滴心丸、清开灵口服液进行抗菌作用比较实验:
清开灵滴心丸对家兔感染性退热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清开灵滴心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56只,分7组,设对照、比较、观察3组,测出每只家兔基础体温,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液静脉注射致热。观察组分别灌服清开灵滴心丸水溶液,依次在30、60、120、180和240min时测出每只家兔体温,按组记录。结果:家兔致热前后体温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灌服清开灵滴心丸前后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给药组体温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滴心丸对家兔感染性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清开灵滴心丸是经开发研制的清开灵的新型制剂,为确定清开灵滴心丸对感染性退热作用,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而实验的结果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1.材料与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56只,体重25±0.2k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禁食不禁水12h,在20±1℃室温下,固定家兔,待安静后,用PD-U型数字温度计连续测2次肛温,实验前均经标准温度计校正。每次隔30min,求平均值作为正常体温。正常体温确定后,各组动物按1.0ml/kg静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液。60min时,按上述方法测定致热后体温变化。然后,一组灌服常水做为阴性对照组,三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清开灵口服液,余三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清开灵滴心丸水溶液。给药后依次测定30、60、120、180和240min时的体温,并将各组动物的正常体温与该组动物致热后给药前的体温进行配对t检验,求其正常体温与致热后体温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将给药动物组体温与对照组进行组间t检验,分别计算并比较致热后的体温变化。
2.结果家兔被静注三联菌液1h后,产生致热效应,体温明显增高。与致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致热后的家兔分别灌喂清开灵口服液和清开灵滴心丸后,体温明显降低。与致热后给药前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1h体温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体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附表。结果表明,清开灵滴心丸和清开灵口服液均能降低家兔的感染性发热。
附表  清开灵滴丸等对致热后家兔的影响(X±s)
Figure G05103069020050617D000141
*P<0.01  给药前致热后1h与正常体温比较。#P<0.01给药后1h与给药前致热后体温比较。△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1h与对照组相应点的体温比较。
3.讨论  清开灵滴心丸由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等组成,是清开灵的新型制剂。通过本实验说明清开灵滴心丸除具有自身优点外,与清开灵口服液一样具有降低感染性发热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分别粉碎成40目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50℃,循环萃取4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2万分子量的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1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经过纳滤器过滤的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稠膏;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8~10小时,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0g,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200g聚乙二醇6000和100g聚乙二醇4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2000粒,滴丸直径约7mm,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8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5mm,然后喷洒欧巴代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产品,直径约17mm。
本发明的实施例2: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分别粉碎成40目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50℃,循环萃取4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1万分子量的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2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经过纳滤器过滤的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稠膏;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8~10小时,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2g,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200g聚乙二醇4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2000粒,滴丸直径约4mm,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8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3mm,然后喷洒欧巴代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产品,直径约10mm。
本发明的实施例3: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分别粉碎成40目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50℃,循环萃取4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0.5万分子量的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3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经过纳滤器过滤的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稠膏;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8~10小时,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6g,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100g聚乙二醇6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2000粒,滴丸直径约1mm,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8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0.5mm,然后喷洒欧巴代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产品,直径约10mm。
本发明的实施例4: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用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回流提取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得水提取的水溶性成分细粉,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140目细粉,加入水提取的水溶性成分稠膏中,干燥,细粉成120目细粉,加入40g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200g聚乙二醇4000和60g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直径约7mm,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3%胃溶型聚丙烯酸树脂溶液,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5mm,喷洒3%胃溶型聚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产品,直径约17mm。本发明的实施例5: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色,合并渗漉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15g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120g聚乙二醇6000和40g聚乙二醇4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滴丸直径约4mm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甘油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3mm,喷洒30%聚乙二醇6000溶液,包衣,干燥,即得产品,直径约10mm。
本发明的实施例6:称取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粉200g、水牛角粉100g、黄苓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色,合并渗漉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8g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80g聚乙二醇6000和20g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苓苷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200粒,即得滴丸,滴丸直径约1mm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甘油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包裹层厚度约0.5mm,喷洒30%聚乙二醇6000溶液,包衣,干燥,即得产品,直径约2mm。

Claims (9)

1.清开灵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胆酸13g、猪去氧胆酸15g、珍珠母200g、水牛角100g、黄芩苷20g、栀子100g、板蓝根800g、金银花80g制备而成,它由药核和包裹层两个部分组成,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其中:药核是由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和滴丸基质制成的、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直径为1-7毫米,包裹层是由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的水解物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细粉组成,壳厚为0.5-5毫米,为浅棕色至棕褐色,产品呈圆体状、直径为2-17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包裹层外再包裹一包衣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药核使用的滴丸基质是聚乙二醇类和/或虫蜡,包裹层加入的药用辅料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提取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提取水溶性成分,备用;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水解后的水解物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细度为40~350口,加入一定量的药用辅料,药用辅料使用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珍珠母、水牛角细粉或者是它们的水解物细粉与药用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用常提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或0.1~50%的甘油溶液,撒入已经得到的混合粉,使药丸增大,直至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为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欧巴代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方法是: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10~50MP,萃取温度30~70℃,循环萃取2~6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5万~1000分子量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备用;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100~3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水解后的水解物混合,得混合物,干燥,粉碎成细粉,细度为40~350目,加入一定量的药用辅料,药用辅料使用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水解物细粉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或0.1~50%的甘油溶液,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为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欧巴代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方法是: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置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机的萃取釜中,调节萃取压力30MP,萃取温度50℃,循环萃取4小时,收集萃取物,得脂溶性成分,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上清液用装有能切割2~1000万分子量超滤膜的超滤装置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上液弃去,膜下液备用;膜下液用装有能切割100~300分子量的纳滤膜的纳滤器过滤,将膜上液与膜下液分离,膜下液弃去,膜上液备用,得水溶性成分;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加入量的比例是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水解物细粉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5%,混合均匀,得混合粉;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总量1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80%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欧巴代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用乙醇提取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提取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它们采用常规水解方法进行水解的水解物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药用辅料,加入量为水溶性成分和水牛角、珍珠母细粉或者是水解物细粉与药用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3~3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润湿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或0.1~50%的甘油溶液,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包衣溶液,包衣溶液为聚乙二醇溶液、胃溶型聚丙烯酸溶液、欧巴代溶液或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用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回流提取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得混合物,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量为上述混合物细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1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总量1.5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0.5倍量的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稠膏,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开灵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方法是:将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粉碎成细粉,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至馏出液无味,另器收集挥发性脂溶性成分,药液、药渣备用;药渣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 O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色,合并渗漉液,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得乙醇提取的脂溶性成分的浸膏,备用;药渣加热挥散乙醇,使药渣无乙醇味,然后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上述药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水牛角、珍珠母粉碎成40目细粉,加硫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05~1.1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得水解物,与水溶性成分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量为上述混合物细粉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10%,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称取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和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总量1.5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0.5倍量的虫蜡,在60~100℃水浴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然后置49~60℃水浴上保温,将加入适量乙醇微热溶解的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以及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提取的挥发性脂溶性成分、非挥发性脂溶性成分,加入至上述基质中,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完全熔融,滴入温度为0~5℃的轻质液体石蜡中,滴制成丸,约1000粒,即得滴丸,擦去滴丸表面的轻质液体石蜡,置入包衣锅内,包衣锅温度控制在50~60℃,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作为润湿剂,撒入上述混合粉,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使用完毕,喷洒5%胃溶型丙烯酸树脂溶液,包衣,干燥,抛光,即得。
CN2005100030690A 2005-05-13 2005-05-13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1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030690A CN1861131B (zh) 2005-05-13 2005-05-13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030690A CN1861131B (zh) 2005-05-13 2005-05-13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1131A CN1861131A (zh) 2006-11-15
CN1861131B true CN1861131B (zh) 2011-08-10

Family

ID=37388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0306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1131B (zh) 2005-05-13 2005-05-13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611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016B (zh) * 2011-10-26 2017-12-05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复方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609A (zh) * 2014-11-27 2015-04-22 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蒙药丸剂剂型结构
CN108185415B (zh) * 2018-01-11 2021-11-26 刘言周 一种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胶珠的制备方法
CN114748432B (zh) * 2022-05-12 2023-09-22 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1131A (zh)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94632A1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61131B (zh) 清开灵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4668B (zh) 丙泊酚柔性纳米脂质体贴剂及其应用
CN102178753B (zh)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化瘀凉血止血功效的药物制剂
CN102058630B (zh) 一种镇静安神的缬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3074C (zh) 一种清热通淋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73394C (zh) 一种复方黄芩制剂
CN1709302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2145A (zh) 一种清热化痰止咳润肺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624C (zh)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方法
CN103961455A (zh)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2874B (zh) 一种抗菌消炎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7767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CN100367938C (zh) 四黄泻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337B (zh) 一种具有清热散结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02755A (zh) 一种组合脉冲释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4671A (zh) 阿那日系列蒙药胃内漂浮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9317B (zh) 一种清热化痰止咳润肺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0471C (zh) 滋肾养肺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09594A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544A (zh)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8771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43637B (zh) 祛痰平喘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2517C (zh) 牛黄解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US7179492B2 (en)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paradentosis,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