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677A -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677A
CN102770677A CN2011800087989A CN201180008798A CN102770677A CN 102770677 A CN102770677 A CN 102770677A CN 2011800087989 A CN2011800087989 A CN 2011800087989A CN 201180008798 A CN201180008798 A CN 201180008798A CN 102770677 A CN102770677 A CN 102770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ushing
peripheral surface
clutch
u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87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增淳
中野阳一郎
小嶋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0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8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 plurality of axially-movable discs, lamellae, or pads,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13Parts or details of discs or drums
    • F16D2065/134Connection
    • F16D2065/1356Connection interlocking
    • F16D2065/1368Connection interlocking with relative movement both radially and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4Profiled friction surfaces, e.g. grooves, dimp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减低拖曳转矩的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将离合器板(103)通过啮合式嵌合而保持在藉由引擎的驱动而旋转驱动的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离合器板(103)具备推抵于离合器摩擦板(107)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平板形推压体(103a)。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以辐射状形成有用以和设于外壳(101)的凹状嵌合槽(101b)嵌合而和外壳(101)啮合的嵌合凸部(103b)。而且,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彼此邻接的嵌合凸部(103b)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朝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以凸起状突出的突出部(103c)。

Description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配置在原动机和藉该原动机予以旋转驱动的从动件间,将原动机的驱动力传动到从动件或由该从动件断开,该煞车装置则将该原动机所提供的旋转运动予以制动,而该环状平板形板状组件以啮合并支持于形成在筒状或轴状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的状态,一面相对地旋转,一面对环状平板形的被推压体进行相对的推抵或分离。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配置于原动机和藉该原动机予以旋转驱动的从动件间,将原动机的驱动力传动到从动件或自从动件断开的摩擦离合器装置、或将该原动机所提供的旋转运动予以制动的煞车装置中,通过将环状平板形的板状组件推抵于旋转驱动的环状平板形被推压体,而在与该被推压体间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动或将该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予以制动。
这种摩擦离合器装置或煞车装置中的板状组件,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的离合器板所示,在推抵于离合器摩擦板的环状推压体的外周面上以辐射状突出形成有多个齿而构成。而且,该板状组件使形成于外周面的齿和用以收容该板状组件的外壳的内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槽啮合,而和该外壳一体地旋转。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第07-238952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板状组件(即后文中所称的离合器板),由于隔着预定的间隙(所谓松动嵌合)而和外壳间进行啮合,故形成容许相对于外壳朝轴线方向位移,同时也可朝径向位移的构造。因此,在板状组件从离合器摩擦板分离的状态中,离合器板有因前述松动嵌合而在外壳内朝径向偏移的情形,特别是因自重而向铅直下方偏移的情形。
板状组件在外壳内朝径向(例如下方)偏移时,在外壳内下侧,板状组件的外周面和外壳底面的间隙会变窄,在某些情况中,板状组件的外周面和外壳底面会互相接触,使该部分的间隙被闭塞。因此,本发明人等乃考虑到:由于板状组件的外周面和外壳底面的间隙变窄,是否会导致介存于板状组件和离合器摩擦板间的功能性流动媒体(例如离合器油)的流动性降低而发生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不全与所谓拖曳转矩的増大。
此处,所谓功能性流动媒体(例如离合器油)功能不全,是指所期待的功能性流动媒体功能,例如,板状组件及离合器摩擦板的冷却功能、介存于板状组件和离合器摩擦板间的粉尘的去除功能等无法充分发挥。此外,拖曳转矩为在离合器摩擦板和板状组件体的分离状态下,因离合器摩擦板和板状组件的转数差,而通过存在于离合器摩擦板和板状组件间的离合器油黏性阻力传递在离合器摩擦板和板状组件间的转矩,其为车辆燃料比恶化的原因的一。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创,其目的在于提供得以谋求摩擦离合器装置或煞车装置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维持或拖曳转矩的减低的板状组件以及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板状组件,为以啮合支持于筒状或轴状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的状态,一边相对地旋转,一边对于环状平板形被推压体进行相对的推抵或分离的环状平板形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有: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保持体的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若依此构成的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特征,板状组件在形成为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的外周面上或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起状的突出部。因此,在摩擦离合器装置或湿式煞车装置内,互相对向的板状组件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和保持体的表面间存在有形成于该板状组件的外周面上或内周面上的凸起状突出部。藉此,板状组件从被推压体分离之际,即使有径向位移,亦即朝保持体的一部分位移的情形,藉由前述突出部,板状组件的周面和保持体的表面也不会直接接触,同时因为邻接该突出部形成有对应该突出部的突出量的间隙(空隙),以离合器油为代表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得以确保。结果,可以谋求摩擦离合器装置或煞车装置中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维持或拖曳转矩的减低。此外,若依本发明人等的实验,使用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相对于使用现有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已经确认拖曳转矩可以减低约30%至50%。
再者,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另一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中,突出部以该突出部和相对向的前述保持体表面的间隙未达保持体侧嵌合部和板侧嵌合部的间隙的突出量来形成。
若依此构成的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板状组件的突出部以该突出部和相对向的前述保持体表面间的间隙(空隙)未达设在保持体的保持体侧嵌合部和设在板状组件的板侧嵌合部的间隙(空隙)的突出量来形成。亦即,现有技术中,板状组件的可径向位移量对应于设在保持体的保持体侧嵌合部和设在板状组件的板侧嵌合部的间隙(空隙)量。因此,通过将形成在板状组件的突出部的突出量设定成突出部和相对向的保持体表面的间隙未达保持体侧嵌合部和板侧嵌合部的间隙的量,板状组件的径向位移量可以比现有位移量更小。结果,更能确保保持体和板状组件间的间隙,而得以更佳精密度确保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且更确实的谋求维持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与拖曳转矩的减低。
再者,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另一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中,突出部在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至少形成3个以上,推压体则经由保持体配置在推抵于被推压体而和该被推压体一起旋转以执行旋转驱动力的传动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内。
若依此构成的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板状组件在保持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具备有至少3个以上突出部。藉此,板状组件和被推压体一起旋转的摩擦离合器装置中,板状组件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和保持体的表面间,板状组件的全周得以始终确保大致均匀的间隙(空隙)。因此,不论板状组件的旋转停止位置如何,保持体和板状组件间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均始终能够确保,可以谋求以良好精密度维持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或减低拖曳转矩。
此外,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另一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中,突出部在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形成至少1个以上,推压体通过保持体配置在推抵于旋转驱动的被推压体,以对该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的煞车装置内。
若依此构成的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板状组件在保持体的外周面上或内周面上具有至少1个以上突出部。藉此,在板状组件相对于被推压体以固定方式设置的煞车装置中,板状组件的外周面或内周面和保持体表面间,在设有前述突出部的部分得以形成间隙(空隙)。因此,在保持体和板状组件间,通过使突出部位于欲确保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的位置的方式配置板状组件,即得以确保该部分的功机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特别是,以朝垂直方向竖起的状态配置板状组件的情形中,由于板状组件在保持部内容易因自重而下落,因此,通过将板状组件的突出部定位配置在该保持部内的底部侧,可以确保在该底部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而可以谋求以良好精密度维持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与减低拖曳转矩。此外,以煞车装置中的功能性流动媒体而言,干式煞车装置的空气、湿式煞车装置的油皆分别相当于这种功能性流动媒体。亦即,以本发明的煞车装置而言,有在板状组件和被推压体(例如转盘)间介存空气的干式煞车装置、及在板状组件和被推压体间介存油的湿式煞车装置。
再者,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另一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中,突出部形成于推压体的和板侧嵌合部邻接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若依此构成的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另一特征,板状组件中的突出部形成于推压体的和板侧嵌合部邻接的外周面上或内周面上。藉此,相较于将突出部设于板状组件的推压体的板侧嵌合部上的情形,可以很容易形成。亦即,形成于板状组件的推压体的周面上的板侧嵌合部,因为要嵌合于保持体的保持体侧嵌合部,其形状与位置必须以高精密度成形。另一方面,在板状组件的推压体的和板侧嵌合部邻接的外周面上或内周面上形成突出部的情形中,只要以不会和保持部的内周面或外周面干扰的程度的精密度成形即可。因而,相较于将突出部设在板状组件的推压体的板侧嵌合部上的情形,可以很容易形成。
再者,本发明不仅可作为板状组件的发明来实施,也可作为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的发明来实施。
具体而言,如权利要求6所示,在具备:被推压体,形成为环状平板形,同时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以及环状平板形的板状组件,啮合于形成为筒状或轴状的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的状态对前述被推压体相对地推抵或分离,而藉由前述被推压体和前述板状组件间的前述推抵或分离,以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动或断开的摩擦离合器装置中,前述板状组件可具备有: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前述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此外,如权利要求7所示,在具备:被推压体,形成为环状平板形,且进行旋转驱动;以及环状平板形的板状组件,啮合于形成为筒状或轴状的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的状态对前述被推压体相对地推抵或分离,而藉由前述板状组件推抵于旋转驱动的前述被推压体,对该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的煞车装置中,前述板状组件可具备有: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前述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2为就和外壳的关系来表现构成图1所示摩擦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板的俯视图;
图3为将图2所示离合器板及外壳的一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为构成图1所示摩擦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摩擦板的外观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摩擦离合器装置的拖曳转矩和现有摩擦离合器装置的拖曳转矩的比较曲线图;
图6为现有离合器板的外观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离合器板的变化例的俯视图;
图8为将本发明离合器板的其它变化例的一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9为将本发明离合器板的其它变化例的一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0为显示本发明离合器板的其它变化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图面一边就本发明的板状组件及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的实施形态加以说明。图1为显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离合器板状组件的离合器板103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整体构成剖面图。此外,本说明书中所参照的各图,为了容易了解本发明而将其一部分构成要素予以夸大作示意性表现。因此,各构成要素间的尺寸或比例等有相异的情形。该摩擦离合器装置100为了将二轮机动车(摩托车)原动机的引擎(图未显示图未显示)的驱动力传动到从动件的车轮(图未显示)或使该驱动力断开,而配置于该引擎和变速机(transmission)(图未显示)间的机械装置。
(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构成)
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具有铝合金制外壳101。外壳101形成有底圆筒状,构成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机框的一部分的部件。该外壳101在图示左侧面通过转矩阻尼器102a利用铆钉102b而固定有输入齿轮102。输入齿轮102啮合于利用引擎的驱动而旋转驱动的未图标驱动齿轮以进行旋转驱动。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形成有花键嵌合所需的嵌合槽101b,且以啮合于该嵌合槽101b的状态设有多数片(实施形态中为8片)离合器板103。嵌合槽101b为剖面呈凹曲形状沿着外壳10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槽槽,且沿着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圆周方向形成多数条。
离合器板103,详如图2及图3所示,推抵于后述的离合器摩擦板107的环状平板形部件,主要由推压体103a、嵌合凸部103b及突出部103c所构成。其中,推压体103a为推抵于前述离合器摩擦板107的板状体,并形成其宽度和该离合器摩擦板107的推压部分的径向宽度相对应的环状。该推压体103a的各两侧面(表背面)在被前述离合器摩擦板所推抵的环状区域的推压部形成有深度达数μm~数十μm的未图示油槽,该油槽为用以将后述的离合器油保持于该推压部表面者。而且,推压体103a的形成有油槽的各两侧面(表背面)为了提高耐摩耗性的目的而分别施以表面硬化处理。此外,关于该表面硬化处理,因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其说明容予省略。
嵌合凸部103b为嵌合于外壳101的嵌合槽101b的部分,并从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突出形成为辐射状。亦即,嵌合凸部103b为对应外壳101的嵌合槽101b的外凸形状,且形成为比嵌合部101a稍小的形状,该嵌合部101a和嵌合槽101b具有松嵌式嵌合关系。该嵌合凸部103b形成和嵌合槽101b相同数量。本实施形态中,在推压体201的外周面上等间隔形成有12个。
突出部103c从推压体103a的邻接于嵌合凸部103b的外周面突出形成辐射状。更具体而言,突出部103c,为在推压体103a的相邻的嵌合凸部103b间的外周面,形成有由彼此相邻的2个嵌合凸部103b侧互相向着中央部朝外侧逐渐突起而形成大致三角形。本实施形态中,突出部103c的前端部形成约0.5R的圆弧形状。
该突出部103c形成的突出量为:该突出部103c与相对向的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间隙(空隙)C1未达设于外壳101的嵌合槽101b和设于推压体103a的嵌合凸部103b的间隙(空隙)C2。此时,嵌合槽101b和嵌合凸部103b的间隙C2的宽度为:嵌合槽101b的槽宽度减去嵌合凸部202的宽度(与径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所得的长度。本实施形态中,间隙(空隙)C1设定为0.15mm、间隙(空隙)C2为0.25mm。但这些间隙C1、C2可依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形式而适当设定。
该离合器板103藉由嵌合凸部103b嵌入外壳101的嵌合槽101b互相啮合,且可相对于外壳101沿轴线方向位移,同时以可和该外壳101一体旋转的状态予以保持。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该离合器板103将SPCC(冷轧钢板)材制薄板材施以冲孔加工而成形为环状。亦即,外壳101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体,嵌合槽101b相当于本发的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凸部103c相当于本发明的板侧嵌合部。
形成为大致円筒状的摩擦板座104与外壳101以同心方式配置在外壳101的内部。在该摩擦板座104的内周面沿着摩擦板座104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数条花键槽。轴105则花键嵌合于该花键槽。轴105为形成中空状的轴体,其一边(图示右侧)的端部侧则通过针状轴承105a转动自如地支持输入齿轮102及外壳101,同时通过螺帽105b以固定方式支持前述花键嵌合的摩擦板座104。亦即,摩擦板座104与轴105一起作一体式旋转。另一方面,轴105的另一边(图示左侧)端部则连结于二轮机动车的未图示变速机。
轴状的推杆106以从轴105的前述一边(图示右侧)端部突出的状态贯穿配置于轴105的中空部。从轴105的一边(图示右侧)端部突出的推杆106端部的相反侧(图示左侧)连接于二轮机动车的未图示离合器操作杆,且通过该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在轴105的中空部内沿轴105的轴线方向滑动。
摩擦板座104的外周面通过花键嵌合方式分别保持有多数片(本实施形态中为7片)离合器摩擦板107。所述离合器摩擦板107呈包夹前述离合器板103的状态,可沿着摩擦板座104的轴线方向位移,且以可和该摩擦板座104一体旋转的状态保持。
详言地,如图4所示,离合器摩擦板107在环状平板形的芯板107a上具有摩擦件107b及油槽107c而构成。芯板107a作为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基部的构件,由SPCC(冷轧钢板)材制薄板材施以冲孔加工而成形为大致环状。该芯板107a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以和摩擦板座104花键嵌合的内齿状花键107d。在该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和前述离合器板103相对向的侧面,亦即,在芯板107a的和离合器板103相对向的侧面,设有多数个小片状摩擦件107b。此外,图中的摩擦件107b以阴影来表示。
摩擦件107b为用以提高对前述离合器板103的摩擦力的纸制部件,由长度分别对应于芯板107a的环状部分的径向宽度的长方形及三角形的2个形状所构成。该等摩擦件107b对于芯板107a彼此隔着预定的间隙而配置,且通过未图标的接着剂贴合。该彼此相邻的摩擦件107b间的间隙为油槽107c。油槽107c作为让后述的离合器油通过的油路而发挥功能的槽槽,且以对应前述摩擦件107b的厚度的深度形成。此外,摩擦件107b若由可提升离合器摩擦板110和离合器板103的摩擦力的素材所构成,也可使用纸材以外的素材,例如软木材料、橡胶材料或玻璃材料。亦即,该离合器摩擦板107相当于本发明的被推压体。
再者,摩擦板座104的内部填充有预定量作为功能性流动媒体的离合器油(图未显示),同时分别形成有3支筒状支持柱104a(图中仅显示1支)。离合器油供给到离合器摩擦板107和离合器板103间,以吸収离合器摩擦板107和离合器板103间所生的摩擦热、防止摩擦件107b的摩耗、及去除因摩擦所生的粉尘。亦即,该摩擦离合器装置100为所谓湿式多板型摩擦离合器装置。
此外,3支筒状支持柱104a分别以向摩擦板座104的轴线方向外侧(图示右侧)突出的状态形成。配置于和摩擦板座104同心的位置的推压盖108通过各个螺栓109a、座板109b及螺旋弹簧109c来组装。推压盖108形成为外径和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大致圆板状,且利用前述螺旋弹簧109c推压摩擦板座104侧。而且,推压盖108的内侧中心部,在相对于推杆106的图示右侧前端部的位置设有分离轴承(Release Bearing)108a。
(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动作)
接着,就上述构成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动作加以说明。如前所述,该摩擦离合器装置100为配置于车辆的引擎和变速机间的装置,且通过车辆操作者对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使引擎驱动力向变速机传动或从变速机断开。
亦即,车辆操作者对离合器操作杆(图未显示)进行操作而使推杆106后退(位移至图示左侧)时,推杆106的端部成为不会推压分离轴承108a的状态,推压盖108则利用螺旋弹簧109c的弹力而推压离合器板103。藉此,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会位移至以凸缘状形成在摩擦板座104的外周面的座部104b侧,同时彼此推抵而成为摩擦连结状态,一起进行旋转驱动。结果,传动到输入齿轮102的引擎驱动力就经由离合器板103、离合器摩擦板110、摩擦板座104及轴105而传动到变速机。
如此,在离合器板103和离合器摩擦板107摩擦连结的状态中,由于离合器板103会因和离合器摩擦板107摩擦连结而使朝径向的位移受到限制,因而不会产生朝相同方向的位移,亦即,不会发生偏移。而且,在此情况下,填充于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内的离合器油,亦即,存在于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各内周侧的离合器油会因应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10的旋转所生离心力的大小而向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10的各外周侧移动。藉此机制,离合器油会在摩擦离合器装置100中进行循环。
另一方面,车辆操作者对离合器操作杆(图未显示)进行操作,使推杆106前进(位移至图示右侧)时,形成推杆106的前端部推压分离轴承108a的状态,推压盖108会一边抵抗螺旋弹簧109c的弹力一边位移至图示右侧,而使推压盖108和离合器板103分离。藉此,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会位移至推压盖108侧,使相互推抵连结的状态被解除,而使彼此分离。结果,驱动力不会从离合器板103传动到离合器摩擦板107,传动到输入齿轮102的引擎驱动力往变速机传动的动作就被断开。
在该离合器板103和离合器摩擦板107分离的状态中,由于离合器板103和离合器摩擦板107的摩擦连结已被解除,而成为离合器板103可朝径向位移的状态。但是,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103c,使相对于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径向位移形成受到限制的状态。因此,从离合器摩擦板107分离的离合器板103可朝径向位移的量(例如因本身重量而朝铅直下方位移的量)就极少。具体而言,离合器板103可朝径向位移的量,即使最大也仅相当于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的前端部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间隙C1的量。
因此,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间,由于在突出部103c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其宽度相当于突出部103c的突出量的间隙C3,而使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外周部的离合器油的流动性得以确保。藉此,利用离合器板103的径向位移,得以防止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间的间隙因闭塞而导致离合器油的滞流,故可以防止因该离合器油的滞流而造成的该离合器油功能不全(冷却功能、粉尘去除功能)、或拖曳转矩増大。
在此,就本发明人等的实验结果说明如下。图5为显示使用本发明离合器板103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拖曳转矩大小,相对于使用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板200的图未显示摩擦离合器装置的拖曳转矩的曲线图。在此情形中,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板200,如图6所示,分别具备有和本发明离合器板103的推压体103a及嵌合凸部103b相对应的推压体201及嵌合凸部202而构成。亦即,离合器板200并未具备有本发明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再者,离合器板200的推压体201的外径,和连结离合器板103的各突出部103c的顶点的圆的直径大致相同。而且,现有技术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相对于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除了离合器板103外,其于为相同的构造。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的旋转数为1000rpm。
由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了解,使用了本发明的离合器板103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相对于使用现有技术的离合器板200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实现了约30%的拖曳转矩减低。而且,若依本发明人等的实验,在离合器板103及离合器摩擦板107的旋转数设在3000rpm进行同样实验的情形中,已经确认到约50%的拖曳转矩降低。
从上述动作说明也可了解,若依上述实施形态,离合器板103在形成为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邻接嵌合凸部103b设有凸状的突出部103c。因此,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内,彼此相对向的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间,存在有形成于该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上的凸状突出部103c。藉此,从离合器摩擦板107分离时,即使有离合器板103的径向位移,亦即位移至外壳101侧的情况下,藉由前述突出部103c,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也不会直接接触,同时会邻接该突出部103c形成间隙C3,离合器油的流动性得以确保。结果,可以谋求维持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或减低拖曳转矩。
再者,实施本发明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只要不逸脱本发明的目的,均可作各种的变更。此外,下述各变化例中,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离合器板103同样的构造部分,均标注以和离合器板103的标注符号相对应的符号,其说明容予省略。
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于离合器板103(推压体103a)外周面的突出部103c的形状设成平面视的呈大致三角形状。但,突出部103c为从离合器板103外周面突出的形状,只要是在该外周面与相对向的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间可形成间隙C3的形状,则不限定于上述记实施形态。
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从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将突出部103c突出形成为半圆形的形状。此外,如图8所示,也可在推压体103a外周面的嵌合凸部103b的竖起部分将突出部103c形成为阶梯状。
再者,上述实施形态中,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在离合器板103(推压体103a)上彼此相邻接的各嵌合凸部103b间分别形成1个。但,突出部103c的形成数目,只要是在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上形成至少1个以上,则可确保形成部位的离合器油流动性。
尤其是,通过使固定方式设置的板状组件(相当于离合器板103)推抵于旋转驱动的被推压体9(相当于离合器摩擦板107),而将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予以制动的煞车装置(图未显示)中,在板状组件的外周面形成1个突出部103c,同时将该形成的突出部103c以定位于该保持部内的底部侧的状态配置该板状组件,藉以在板状组件因自重而下落于保持部内的底部的情形中,通过藉由位于该底部的突出部103c所形成的间隙C3,使功能性流动媒体的流动性得以确保,因而能够谋求以良好精密度维持功能性流动媒体的功能与减低拖曳转矩。
此外,在此情况中,以煞车装置的功能性流动媒体而言,干式煞车装置的空气、湿式煞车装置的油均分别相当于功能性流动媒体。亦即,就本发明的煞车装置而言,有:板状组件和被推压体(例如,旋转盘)间介存空气的干式煞车装置、及板状组件和被推压体间介存油的湿式煞车装置。
再者,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述,被推压体的离合器摩擦板107和板状组件的离合器板103均进行旋转的摩擦离合器装置中,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上,至少可形成3个以上突出部103c。藉此,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内彼此相对向的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和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间,由于离合器板103的整个周面始终确保有大致均匀的间隙C3,故不论外壳101的旋转停止位置为何,外壳101和离合器板103间的离合器油的流动性均可以更良好的精密度予以确保,且可减低拖曳转矩。又,离合器板103上彼此相互邻接的嵌合凸部103b间,也可形成2个以上突出部103c。
此外,本发明中,将突出部103c形成在推压体103a外周面上彼此相互邻接的嵌合凸部103b间的中间位置。这是因为嵌合凸部103b为藉由在形成于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嵌合槽101b来进行啮合式嵌合的预定的嵌合关系,故必须使嵌合凸部103b的形成位置上的精密度及成形上的精密度提高,故要将突出部103c形成在嵌合凸部103b上有其困难。另一方面,要在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上形成突出部103c时,若能在预定公差范围内形成突出部103c的突出量,则其它成形精密度及形成位置精密度即使较低,也可容易形成。
然而,本发明的突出部103c并不排除形成于嵌合凸部103b上。亦即,如图9所示,也可在形成于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上的嵌合凸部103b上,将突出部103c朝径向外侧突出形成为凸起状。藉此,亦可期待获得和上述实施形态同檬的効果。
而且,上述实施形态中,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以对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形成间隙C1的突出量来构成。但,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的突出量,只要是可通过使推压体103a的一部分外周面突出而形成间隙C3,则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因而,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的突出量,可设在未达上述实施形态的突出量,也可设在上述实施形态的突出量以上。又,在此情况中,也可将离合器板103的突出部103c以该突出部103c的前端部始终接触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的突出量来形成。
再者,上述实施形态中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将离合器板103通过啮合式嵌合而保持在驱动侧旋转体的外壳101,同时使离合器摩擦板107通过花键嵌合保持在被动侧旋转体的摩擦板座104所构成。但是,离合器板103并非一定要设于驱动侧旋转体,亦可为设于被动侧旋转体的构成。亦即,也可使离合器摩擦板107通过啮合式嵌合保持在驱动侧旋转体的外壳101,同时使离合器板103通过啮合式嵌合而保持在被动侧旋转体的摩擦板座104以构成摩擦离合器装置100。
在此情况中,例如,如图10所示,离合器板103在推压体103a的内周面形成嵌合凸部103b及突出部103c而构成。亦即,若在和离合器板103啮合的保持体的表面侧对向形成嵌合凸部103b及突出部103c,则不一定要形成在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上。而且,此时,通过与驱动侧旋转体的外壳101作啮合式嵌合的离合器摩擦板107的外周面设置突出部103c,也可防止离合器摩擦板107在外壳101内朝径向位移。
又,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形成凹入状嵌合槽101b,在推压体103a的外周面形成凸出状嵌合凸部103b。但是,嵌合槽101b及嵌合凸部103b只要能使外壳101和离合器板103啮合即可,不应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亦即,也可在外壳101的内周面101a形成凸出状嵌合凸部,同时将啮合式嵌合于该嵌合凸部的凹入状嵌合槽设在离合器板103的外周面。
再者,上述实施形态的离合器板103的形状、大小及设置数量,依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式檬而适当决定,当然不应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中,就本发明的板状组件应用于摩擦离合器装置100的离合器板103的例子来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板状组件,可作为一种环状平板形板状组件来广泛实施,而该种环状平板形板状组件可在啮合支持于形成为筒状或轴状的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的状态下,一边相对地旋转,一边对于环状平板形被推压体相对地推抵或分离。例如,本发明的板状组件也可作为上述煞车装置的板状组件来使用。
符号说明
Figure BPA00001595783500141
Figure BPA00001595783500151

Claims (7)

1.一种板状组件,为以啮合支持于筒状或轴状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的状态,一边相对地旋转,一边对于环状平板形被推压体进行相对的推抵或分离的环状平板形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有:
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前述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
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
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突出部以该突出部和相对向的前述保持体表面的间隙未达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和前述板侧嵌合部的间隙的突出量来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突出部在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至少形成3个以上,
前述推压体经由前述保持体配置于推抵在前述被推压体而和该被推压体一起旋转以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动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突出部在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至少形成1个以上,
前述推压体经由前述保持体配置于推抵在旋转驱动的前述被推压体以对该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的煞车装置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组件,其特征在于,
前述突出部形成于前述推压体的和前述板侧嵌合部邻接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6.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具备:
被推压体,形成为环状平板形,同时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以及
环状平板形的板状组件,啮合于形成为筒状或轴状的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的状态对前述被推压体相对地推抵或分离,
而该摩擦离合器装置藉由前述被推压体和前述板状组件间的前述推抵或分离,来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动或断开,
其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具备有:
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前述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
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
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7.一种煞车装置,具备:
被推压体,形成为环状平板形,且进行旋转驱动;以及
环状平板形的板状组件,啮合于形成为筒状或轴状的保持体的内周面或外周面所形成的凹状或凸状保持体侧嵌合部,以可旋转方式予以支持的状态对前述被推压体相对地推抵或分离,
而该煞车装置藉着前述板状组件推抵于旋转驱动的前述被推压体,对该被推压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
其特征在于,前述板状组件具备有:
环状平板形的推压体,具有推抵于前述被推压体以进行摩擦接触的环状推压部;
板侧嵌合部,以凸出状或凹入状设置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以啮合状态和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嵌合;以及
突出部,沿着该推压体的径向以凸起状突出于和前述保持体的前述保持体侧嵌合部相对向的前述推压体的外周面或内周面。
CN2011800087989A 2010-02-25 2011-02-03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Pending CN1027706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0958 2010-02-25
JP2010040958A JP2011174597A (ja) 2010-02-25 2010-02-25 プレート体、同プレート体を備える摩擦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装置
PCT/JP2011/052255 WO2011105187A1 (ja) 2010-02-25 2011-02-03 プレート体、同プレート体を備える摩擦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677A true CN102770677A (zh) 2012-11-07

Family

ID=44506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87989A Pending CN102770677A (zh) 2010-02-25 2011-02-03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340B2 (zh)
JP (1) JP2011174597A (zh)
CN (1) CN102770677A (zh)
CA (1) CA2790258A1 (zh)
DE (1) DE112011100684T5 (zh)
WO (1) WO201110518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972A (zh) * 2015-04-22 2015-09-09 安徽龙行密封件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摩擦片组件
CN104919203A (zh) * 2012-12-27 2015-09-16 株式会社F.C.C. 多板式离合器装置
CN108730386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擦接合装置的环状部件防脱结构
CN114364897A (zh) * 2019-10-01 2022-04-15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9998B2 (ja) * 2010-08-31 2014-05-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13226393B4 (de) * 2013-01-17 2020-06-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scheibe für eine Kupplungseinrichtung, Kupplungseinrichtung sowi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JP6685069B1 (ja) * 2018-11-28 2020-04-22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湿式摩擦プレート、同湿式摩擦プレートを備えた湿式多板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湿式摩擦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5317A (ja) * 1990-09-13 1992-04-24 Nissan Motor Co Ltd 湿式多板締結装置
EP0665388A1 (de) * 1992-02-01 1995-08-02 Raybestos Industrie-Produkte GmbH Reibbelag od. dgl.
US5779017A (en) * 1995-04-21 1998-07-14 Fichtel & Sachs Ag Friction clutch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30564A (zh) * 2002-11-22 2004-09-22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钢与油的最大接触表面积的多部段式摩擦片
US20070062777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Przemyslaw Zagrodzki Friction plates and reaction plates for friction clutches and brakes with reduced thermal stresses
CN101238305A (zh) * 2005-08-04 2008-08-06 博格华纳公司 摩擦片及其不同的制造方法
JP200913890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Aisin Chem 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トルク伝達機構
JP2009168144A (ja) * 2008-01-16 2009-07-30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プライン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駆動力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2215A (en) * 1981-11-06 1988-08-09 Dana Corporation Brake torque limiting coupling
JPH04107324A (ja) * 1990-08-24 1992-04-08 Nissan Motor Co Ltd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
US5174420A (en) * 1991-05-02 1992-12-29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Wet disc brake
JP3245292B2 (ja) 1994-02-25 2002-01-0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
JPH0861386A (ja) * 1994-08-18 1996-03-08 Nsk Warner Kk 湿式多板摩擦クラ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6018050A1 (en) * 1994-12-09 1996-06-13 Means Industries, Inc. Clutch plate
CA2165049C (en) * 1994-12-21 2000-07-18 Wayne M. Avers Clutch plat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JP2001527192A (ja) * 1997-12-18 2001-12-25 ルーク ラメレン ウント クツプルングスバウ ゲゼルシヤフト ミツト ベシユ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
US20050126878A1 (en) * 2003-12-16 2005-06-16 Farzad Samie Segmented clutch plat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06242295A (ja) * 2005-03-03 2006-09-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差動制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5317A (ja) * 1990-09-13 1992-04-24 Nissan Motor Co Ltd 湿式多板締結装置
EP0665388A1 (de) * 1992-02-01 1995-08-02 Raybestos Industrie-Produkte GmbH Reibbelag od. dgl.
US5779017A (en) * 1995-04-21 1998-07-14 Fichtel & Sachs Ag Friction clutch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30564A (zh) * 2002-11-22 2004-09-22 博格华纳公司 具有钢与油的最大接触表面积的多部段式摩擦片
CN101238305A (zh) * 2005-08-04 2008-08-06 博格华纳公司 摩擦片及其不同的制造方法
US20070062777A1 (en) * 2005-09-22 2007-03-22 Przemyslaw Zagrodzki Friction plates and reaction plates for friction clutches and brakes with reduced thermal stresses
JP200913890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Aisin Chem Co Ltd 自動変速機用トルク伝達機構
JP2009168144A (ja) * 2008-01-16 2009-07-30 Nissan Motor Co Ltd スプライン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駆動力伝達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9203A (zh) * 2012-12-27 2015-09-16 株式会社F.C.C. 多板式离合器装置
CN104919203B (zh) * 2012-12-27 2017-10-10 株式会社F.C.C. 多板式离合器装置
TWI603013B (zh) * 2012-12-27 2017-10-21 F C C 股份有限公司 多板式離合器裝置
CN104895972A (zh) * 2015-04-22 2015-09-09 安徽龙行密封件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摩擦片组件
CN108730386A (zh) * 2017-04-14 2018-1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擦接合装置的环状部件防脱结构
CN114364897A (zh) * 2019-10-01 2022-04-15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
CN114364897B (zh) * 2019-10-01 2023-07-25 株式会社F.C.C. 离合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74597A (ja) 2011-09-08
WO2011105187A1 (ja) 2011-09-01
US20130015025A1 (en) 2013-01-17
DE112011100684T5 (de) 2013-03-14
US8967340B2 (en) 2015-03-03
CA2790258A1 (en)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677A (zh) 板状组件、具有该板状组件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
CN103429923B (zh) 润湿型摩擦板
CN103814229B (zh) 离合器装置
US10047803B2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JP6796375B2 (ja) 自動車の変速機用の切替装置及び自動車の変速機を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CN101737445A (zh) 波状弹簧保持结构和摩擦接合装置
CN102996664B (zh) 润湿型多片式摩擦离合器
JP4293264B2 (ja) 自動変速機の摩擦係合装置
US20030125113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2410343A (zh) 具有倒档齿轮制动器的变速器
CN103291776A (zh) 变速器的同步装置
US8317008B2 (en) Friction clutch,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friction clutch
WO2018235443A1 (ja) 湿式摩擦プレート
CN106050973B (zh) 行星间离合器致动器
US5009290A (en) Multi-disk brak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7816495B (zh) 变速机构
CN113811697B (zh) 离合器装置
JP7429485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3511610A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装置组件结构
CN103453036A (zh) 三盘式双离合机构
CA2811152C (en) Synchronization unit for a positive dual clutch
WO2013069569A1 (ja) マルチフリーディスク式クラッチ
CN103089842A (zh) 新型锁销式多片同步器
CN101503088B (zh) 带锁装置的电动车碟刹总成
CN103775460A (zh)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轴承的轴向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