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412A - 用于运输木材的承载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输木材的承载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2412A CN102762412A CN2011800065496A CN201180006549A CN102762412A CN 102762412 A CN102762412 A CN 102762412A CN 2011800065496 A CN2011800065496 A CN 2011800065496A CN 201180006549 A CN201180006549 A CN 201180006549A CN 102762412 A CN102762412 A CN 102762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load variations
- load
- raising legs
- lo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32 intermediate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3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3 snow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6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the load supporting or containing element being readily remov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4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long loads, e.g. with separate wheeled load supporting elements
- B60P3/41—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carrying long loads, e.g. with separate wheeled load supporting elements for log transpo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03—Collecting felled tre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1/00—Nestable, stackable or joinable containers; Containers of variable capacity
- B65D21/02—Containers specially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fittings or attachments, to facilitate nesting, stacking, or joining together
- B65D21/0209—Containers specially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fittings or attachments, to facilitate nesting, stacking, or joining together stackable or joined together one-upon-the-other in the upright or upside-down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022—Large containers rigid in multiple arrangement, e.g. stackable, nestable, connected or joined together side-by-s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12—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65D88/129—Transporter frames for conta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2—Large containers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 B65D88/522—Large containers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all side walls hinged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or to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contai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33—Lift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contain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12—Supports
- B65D90/18—Castors, rolls, or the like; e.g.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allet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旨在更有效地搬运和运输原木(2)的承载器(1),该承载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4,5)的负载变化框架(3),所述负载变化框架具有:两个纵向框架梁(6,7);两个设置在负载变化框架的端部处的横向框架梁(9,10);和向上呈锥形的第一提升架(17),该第一提升架被刚性地连接到纵向框架梁的与横向框架梁(9)相邻的端部或末端并具有环形提升环(35),负载变化器(101)的提升梁(121)的抓持器(122)将与提升环接合,且提升架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根据本发明,负载变化框架的第二端部以与第一端部相同的方式成形并包括第二提升架(18),该第二提升架根据第一提升架成形和设置。横向框架梁伸长以从纵向框架梁(6,7)向外延伸,以用于面向支承表面安装支承件(14,15)。多个这种承载器适于上下堆叠,其中每个上面的承载器(1a)利用其提升架均适于从上方竖直地跨坐下面的承载器(1b)的提升架,其中堆(40)的长度与承载器的长度对应。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呈原木的形式的木材的承载器,所述承载器限定纵向中心平面并且包括负载变化框架,该负载变化框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包括
-两个纵向框架梁,
-两个横向框架梁,所述两个横向框架梁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的端部处,以及
-第一提升架,该第一提升架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的所述第一端部处并且具有两个腿,所述两个腿具有下端部和相关联的下末端,所述提升架腿借助它们的末端或端部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纵向框架梁的与所述横向框架梁相邻的端部或末端,并且从所述纵向框架梁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提升架呈现有腹板部和顶部,所述顶部形成用于将所述提升架腿彼此锚固的交叉连接部,所述交叉连接部包括环形提升环,负载变化器的提升梁的抓持器将与所述提升环接合,并且所述提升架朝向所述中心平面沿向上方向成锥形并且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利用所述承载器的情况下将呈原木形式的木材从采伐场所搬运到最终目的地的方法。
在本专利申请中作为同义词使用的措辞“负载变化器”和“负载变化车辆”主要是指具有用于搬运具有或不具有负载(所谓的负载转移)的分离的承载器的设备的车辆。在本专利申请中作为同义词使用的措辞“负载变化框架”和“用于负载变化的框架”是指所述承载器的形成滑道的底盘或底架,所述底盘或底架适于由所述车辆搬运。在本专利申请中,措辞“负载转移系统”是指主要包括所述车辆和所述承载器的系统,所述车辆和所述承载器彼此完全相适合以能够在两个支撑面之间转移承载器,所述两个支撑面定位在不同的水平面,例如稳固地面和车辆底盘,或者位于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例如两个车辆底盘。所述负载转移系统还包括铁路车辆和用于所述负载变化车辆的拖车,其中所述铁路车辆具有用于负载转移的上部结构,该上部结构能在水平面中枢转,使得负载变化车辆和这样的用于转移负载的能枢转的上部结构能够彼此对齐以在所述负载变化车辆和所述铁路车辆之间线性转移承载器。所述负载转移系统还包括不同类型的具有用于搬运所述承载器的设备的用于海洋运输的运输工具。
木材主要是指呈未加工形式(诸如切成不同长度的原木)和呈搬运形式(诸如切成不同长度的木料)的各种林木原材料。
林木工业面临增加的国际竞争、对于一些野外操作员的差的收益性、太大的不能自由运用的资本、有时困难的工作条件以及对气候具有消极影响的不能接受的环境破坏的挑战。因此存在对根本工业变革的巨大需要,该工业变革重新定义从采伐场所到加工厂的所有工作操作的商业逻辑。原材料供应必须变得更灵活并且成本更有效。为了能够在整个物流链中产生长期的生产力改善,所有的工作操作都必须被视为从采伐一直到加工的连贯的、整体的采伐和搬运过程的一部分。仅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创造用于良好的经济操作和大大减小环境负担的先决条件。必须创造用于切割生产成本、降低不能自由运用的资本以及同时使花费的环境损失最小化的先决条件。
图1示出了以十个连续步骤执行传统的采伐和搬运过程的方法。
步骤1.出售林木原材料
林木所有者主要直接或通过它们自己的采购公司,另选地通过独立购买人将立木、路旁的树或工厂的树出售到锯木厂和纸浆厂的客户。目前,销售的一小部分来自直立木材堆,而较大部分从来自在道路或工厂交货。许多因素,诸如对特定运输的波动需求,道路网的缺点等使得难以建立适于工业需要的原材料流。对购买者的经济赔偿是佣金制并且由客户支付。当直接出售给客户时,客户得到相应的佣金。直到木材已由客户所在地的(VMF)测量林木所有者才会收到全部付款。全部付款可能被延迟达至12个月。当出售直立木材堆时,随着销售付款。
步骤2.采伐
林木所有者或木材购买者安排采伐次序。伐木机采伐并记录所采伐的木材的测量数据。在与伐木机使原木倒地的同一时间,登记的有价值的测量数据和单块木材之间的链接消失并且因此有损于进一步的过程。伐木机承包人通过所交付的木材的量被付款并且直到木材已由客户所在地的VMF测量时才会收到对他/她的工作的全部付款。全部付款可能被延迟达至12个月。该价格主要由平均树干来确定。
步骤3、5、7、10.在存储场所存储木材
在冬半年期间,木材可能被隐藏在雪下面并且被留置直到地上不再有雪。当雪融化时,部分道路网由于冻土的解冻而不能支撑卡车。质量劣化的风险增大,这取决于木材以这样的方式被留置的时间长短。此外,如果木材不是新鲜的,则使木材厂的加工更为困难。木材可能被留置路旁数个月并且占用资本。如果分配给木材堆的“标记标签”在该阶段消失,那么木材变得无主,并且原则上能被交货给任何客户。这意味着林木所有者冒有不被付款的危险,并且正当的客户未收到已经要求的木材量。如果受货人没有时间在交货时测量木材,那么木材可能被留下而未登记。此外,工厂将原材料放置在存储部处以确保在当原材料交货不足时的时期期间原材料的可用性。这种存储造成各种不同的成本。对于木材被留置一天,对于林木所有者和林木机器承包人来说对应值的资金就被占用一天。
步骤4.运送
集运机通常通过分类装载所采伐的木材并且将其运输到路旁集材场,在该路旁集材场木材可能经历一定的附加分类。在运送步骤期间通过目视检查进行分类。原木集材区应该根据关于交通安全的道路管理的规则来设计,并且在获取后进行清洁。因为木料分散在大的采伐区域中,因此集运机必须绕整个区域驾驶以拾取并且装载平放在地上的所采伐的木材。该驾驶是急动的并且导致高二氧化碳排放。根据所执行的调查,在集运机使用的总时间中,在装载的情况下用于驾驶的时间合计11%,而用于装载的时间合计41%。集运机的高重量导致大的环境负担。机器需要具有用于起重机操作的训练合格的驾驶员。同时,提供了具有伤害、噪声、强烈振动和产生压力保持工作的风险的差的工作环境。为了跟上伐木机的步调,通常需要两个集运机或两倍长的工作时间来装载所采伐的木材并且将所采伐的木材从采伐场所运走。集运机承包人以所交货的木材量来被付款,并且不会首先收到对于他/她工作的全部付款,直到木材已由客户所在地的VMF测量。全部付款能被延迟达至12个月。价格主要由至采伐区域的平均距离和分类的数量来确定。尽管为大约50%的较低容量,但对集运机每m3fub的补偿大约等于其中一个伐木机。
步骤6.用起重机装载以进一步在卡车上运输
特别建造的、装备起重机的木料卡车从所述路旁集材场装载分类的木料。仅少量原木被标记,据此,分类不能被完全维持。波动的运输要求在采伐高峰期间对于木料卡车和具有用于起重机操作训练的驾驶员来说在维持内容物方面造成困难。起重机操作可能导致工伤和事故。木料卡车常常必须在客户所在地等待卸载并且通常在没有回载的情况下驾驶回到下一个集材场。木料卡车可能重达60吨,但是超载因而伴随发生交通安全问题和道路磨损。为了获得满载,来自不同所有者的木材有时被装载在同一运输工具上,据此,存在混合不同木材堆的风险。在对柴油机价格变化的调整的情况下,运输承包人被按每吨、公里或m3fub付款。运输承包人联盟在三十天内付款给运输承包人,但是它自己必须等待来自运输承包人的客户的付款。
步骤8、9.测量和付款
在运输到客户之后,木材由来自VMF的独立代表测量。该交货报告则是给林木所有者和林木承包人付款多少的基础。在实际采伐活动期间,关于所采伐的木材的信息被存储在伐木机的计算机中并且因此已经可利用,但是,由于当前物流链的缺点,差不多20%的木材会在搬运过程中损失。这主要时由于当前交货系统中分类的缺陷,并且由于客户因此不会得到用于正确目的的正确等级,而且还由于木材被登记到错误的所有者。根据VMF在测量期间已经确定的质量等级和数量为所交付的木材向林木所有者付款。用于采伐和运输至交货点的付款由林木所有者、木材购买者或工厂根据协议处理。
装载和卸载木材的上述重复操作需要时间、燃料以及有压力的起重机操作,该起重机操作可能导致伤害并且需要良好训练的操作员。在运输链中的若干个存储场所占用资本,造成存储成本并且使木材质量降级。对于所出售的原材料和所执行的加工的全部付款能被延迟达至12个月。木材的等级识别性在过程中损失,结果对所包括的所有团体产生高成本。运输和转移成本高。道路网的负担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采伐到客户搬运木材的更有效的方法,所述客户呈购买者或加工场所的形式,以使得能够基本上减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消除与传统木材搬运相关联的上述讨论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承载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变化框架的所述第二端部以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同的方式成形,其中,所述负载变化框架包括第二提升架,该第二提升架依照所述第一提升架来成形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提升架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并且具有两个腿,所述两个腿具有下端部和相关联的下末端,所述提升架腿借助它们的末端或端部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纵向框架梁的与所述横向框架梁相邻的端部或末端,并且从所述纵向框架梁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提升架呈现有腹板部和顶部,所述顶部形成用于将所述提升架腿彼此锚固的交叉连接部,所述交叉连接部包括环形提升环,负载变化器的提升梁将与所述提升环接合,并且所述提升架朝向所述中心平面沿向上方向成锥形并且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
-定位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处的两个横向框架梁伸长而从所述纵向框架梁向外延伸,以用于安装面向所述支撑面的支承件,并且
-上述限定类型的多个空承载器适于上下堆叠成堆,每个上面承载器利用其提升架均适于从上方竖直地跨坐紧下面的承载器的提升架,其中所述堆的长度与所述承载器的长度对应。
将参照附图更严密地描述本发明。
图1为现有技术,示出了用于以若干个步骤采伐和搬运木材的传统过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承载器的立体图,该承载器具有负载变化框架、承枕、桩以及起重杆;
图3是根据图2的承载器的负载变化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图2的承载器的端视图;
图4a以端视图示出了上下堆叠的根据图4的两个承载器;
图5是根据图2的承载器的立体图,其中桩和中心起重杆向下折叠到非活动位置;
图6是根据图5的承载器的立体图,其中起重杆处于上翻位置;
图7是根据图5的承载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并且示出了用于其中一个承枕的两个支承架中的一个支承架,以及用于使承枕枢转的气弹簧的布置;
图8是图2的承载器的立体图,该承载器具有满载的原木和用于负载固定的致动扣紧装置;
图9是根据图2的一堆五个承载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被装载的承载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但是设置有包括具有密封功能的电子锁的扣紧装置;
图10a是电子锁的放大图;
图11是图5中的承载器的侧视图;
图11a是图2中的承载器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图2的承载器的立体图,但是具有承枕和桩的另选设计;
图12a是根据图12的承载器的立体图,其中位于一侧的桩已被向下折叠到非活动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承载器的负载变化框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承载器的负载变化框架的立体图;
图15a示出了当将空承载器输送到待被采伐的林木区域时将根据本发明的承载器堆从负载变化卡车转移到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
图15b和图15c示出了在林木区域或在林木区域的负载转移场所转移所输送的承载器堆的另选方法;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借助伐木机搬运承载器的相应的另选方法,其中承载器堆被分别放置在地面上和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上;
图16c示出了承载器堆,该承载器堆被放置在伐木机的工作区内,并且伐木机从该承载器堆拾取新的承载器以用于装载;
图17示出了借助于伐木机装载承载器,并且完全装满的承载器准备好根据例如图8进行负载固定以及可行的密封;
图18a、图18b以及图18c示出了通过转移到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来装载完全装满的承载器的另选方法,用于将承载器运输到用于具有完整负载的承载器的转移场所;
图19a、图19b、图19c以及图19d示出了分别通过将承载器从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直接并且借助先前卸载到地面上的承载器间接地转移到具有负载转移功能的负载变化卡车和其拖车上而在转移场所装载承载器的另选方法;
图20示出了具有拖车的装满的负载变化卡车,该卡车将装满的承载器从负载转移场所运输到最终目的地或另一运输工具;
图21a示出了通过将承载器转移和定位在加工厂而从负载变化卡车卸载承载器,在加工厂承载器通过内部搬运而清空它们的原木内容物;
图21b示出了通过将承载器转移和定位在与码头相邻的港口区中而从负载变化卡车卸载承载器,用于将装满的承载器装载到用于继续运输的货船上;
图21c示出了通过将承载器转移到具有负载转移功能的用于继续运输的铁路车辆而从负载变化卡车卸载承载器;
图22示出了在另一港口卸载图21b中的船并且将仍完整的承载器转移到负载变化卡车上以运输到加工厂;
图23示出了通过在加工厂转移和定位承载器而从负载变化卡车卸载承载器,在加工厂承载器通过内部搬运而清空它们的原木内容物;
图24示出了在另一场所卸载图21c中的铁路车辆并且将仍完整的承载器转移到负载变化卡车上以运输到加工厂;
图25示出了通过在加工厂转移和定位承载器而从负载变化卡车卸载承载器,在加工厂承载器通过内部搬运而清空它们的原木内容物;
图26示出了用于以三个步骤清空承载器的倾斜装置;
图27示出了堆叠承载器,这些承载器在它们的桩已被向下折叠到不活动位置之后已在加工厂被清空;
图28示出了负载变化卡车,通过转移承载器堆而将承载器装载在所述负载变化卡车上,用于运输到存储场所或者直接运输到林木区域以重新使用;
图29至32示出了负载变化卡车,该负载变化卡车设置有装配有钩的提升梁,该提升梁用于借助负载变化卡车的后端装载装满的承载器,其中以四个步骤示出了装载。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离的承载器1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承载器用于基于整体的负载转移系统运输木材。所示的承载器(通常能称为箱)被特别设计成装载有例如呈原木2的形式的木材。承载器1限定竖直纵向中心平面C1(见图4),并且包括矩形负载变化框架3,该矩形负载变化框架3在图3中独立地示出并且具有第一端部4和第二端部5。负载变化框架3包括两个长形的纵向平行框架梁6、7,每个梁均在所述中心平面C1的相应侧延伸并且距所述中心平面处于相同距离,并且每个梁均具有彼此背对的两个端面。形成用于与支撑表面接触的滑道的纵向框架梁6、7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布置成彼此相距预定距离。负载变化框架3还包括两个横向平行框架梁9、10,该梁9、10由中心平面C1以直角相交并且设置在负载变化框架3的端部5、6处。横向框架梁9、10在距纵向框架梁6、7的端面预定距离处设置在纵向框架梁6、7之上,使得在每个纵向框架梁6、7上形成外装配部(图7),因此该外装配部在纵向框架梁的端面和横向框架梁9、10的最近定位的竖直侧面之间延伸。位于负载变化框架3的相应的端部4、5处的两个相对的装配部11在它们之间形成自由空间13,该自由空间竖直向上且向下敞开。横向框架梁9、10永久地、固定地连接到纵向框架梁6、7,以形成刚性的坚固框架单元。该连接通常通过焊接实现。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横向框架梁9、10伸长以在纵向框架梁6、7之外延伸预定长度。负载变化框架3由两对可旋转地轴颈支撑的辊子14、15支撑,该两对辊子借助用于每个辊子14、15的两个支承板16设置在相应的横向框架梁9、10的所述伸长端部处,所述支承板16彼此以一定距离永久地、刚性地连接到横向框架梁9、10,以接纳和支撑辊子14、15,所述辊子被轴颈支撑在两个支承板16中的枢轴上。
负载变化框架3包括:第一提升架17,该第一提升架永久地、固定地设置在负载变化框架3的第一端部4上;以及类似的第二提升架18,该第二提升架永久地、固定地设置在负载变化框架3的第二端部5上。而且这些连接通常通过焊接实现。提升架17、18从负载变化框架3竖直向上延伸而与负载变化框架的纵向框架梁6、7形成直角,并且以直角和所述中心平面C1相交。当在每个端部4、5处测量时,包括提升架17、18的负载变化框架3具有预定标准高度。如在负载变化框架3的端视图中所见的,提升架17、18沿向上方向成锥形。每个提升架均呈现有腹板部20(见图4),该腹板部过渡到顶部或头部21。提升架17、18包括两个腿22、23,这两个腿沿向上方向朝向彼此倾斜,其中每个提升架腿22、23均具有定位在所述腹板部20内的较长下部24以及定位在提升架17、18的所述顶部21内的较短上部25。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提升架腿22、23均具有位于提升架17、18的腹板部20内的线性延伸部,该线性延伸部在顶部21内也连续。在另选的实施方式(未示出)中,提升架腿22、23能在顶部21内朝向彼此向内弯曲或成角度。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升架腿22、23在顶部21内在内部成斜角,用于形成面向彼此的竖直内侧,竖直板26被焊接在竖直内侧上,所述竖直板在它们之间横向地定界空间27。每个提升架腿22、23均具有线性外侧31,所述线性外侧在腹板部20和顶部21内延伸。在腹板20内,提升架腿22、23具有线性内侧30。因此,每个提升架腿22、23的外侧31和内侧30在腹板20内彼此平行。每个提升架腿22、23均具有下末端32(见图7),通过该下末端32将提升架腿22、23永久地、刚性地连接到纵向框架梁6、7的所述外装配部11,所述装配部11因此定位在横向框架梁9、10紧接外侧。通过其下端部,每个提升架腿22、23也直接地连接到横向框架梁9、10或如图所示借助隔离块间接地刚性连接到横向框架梁9、10,以确保坚固、耐久的连接。提升架17、18的顶部21具有交叉连接件,该交叉连接件包括水平下横杆33、向后(即内部)竖直板34以及环形提升环35。横杆33借助其水平底侧36而定位在距提升架腿22、23的上端37的一定距离处,以向下定界所述空间27,该空间27由两个竖直板26横向定界,这两个竖直板固定地安装到提升架腿22、23。环形提升环35借助其末端锚固到提升架腿22、23的上部,从而伸出所述空间27使得其中部变得容易接近负载变化器的提升梁(未示出)的抓持器,诸如钩。因此,提升环35的中部定位在提升架的外部外。朝向彼此倾斜的直的提升架腿22、23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α,该锐角的等分线与所述中心平面C1重合。在提升架腿22、23之间定界自由空间38,该自由空间从顶部21,即横杆33向下延伸,并且沿向下方向自由敞开以直接过渡到纵向框架梁6、7的所述外装配部11之间的所述空间13。因此,架空间38和所述空间13一起形成整体空间69,该整体空间69因此能从下面竖直地自由接近,并且因此没有否则会阻碍这样的从下面竖直地有利的可接近的结构元件。成角度地定位的提升架腿22、23因此厚度均匀,并且能在纵向框架梁6、7的装配部11、12以及提升架腿22、23之间从下面接近的整体空间69使得可以在利用整个空间或实际上是整个空间39的情况下将数个类似的承载器1上下堆叠。因此,提升架17、18具有这样的外部轮廓,即:一方面,从提升架17、18的顶端开始算起,该外部轮廓限定与所述空间38,即,所述内部空间38相一致的主体,另一方面,顶部21和从该顶部21延伸的腹板部20的一部分使它们的相应的内部轮廓和外部轮廓在几何学上相互适合。由此,可以将多个类似的承载器1上下堆叠以形成可运输的紧凑堆40,见图9,其中每个在下面的承载器1的提升架17、18均适于由紧上面的承载器1的提升架17、18以紧凑关系跨坐,如图4a和图9所示。
每个上面的承载器,例如承载器1a(见图4a)适合借助其纵向框架梁6、7的装配部11、12(图7)直接止靠在紧下面的承载器1b的横向框架梁9、10上,使得下面的承载器1b支撑紧上面的承载器1a并且容纳其重量以及堆40中的所有其它上面的承载器1的重量。此外,纵向框架梁的装配部11设置有凹部39,该凹部定位成与架腿22、23竖直对齐,从而形成每个凹部39的内部下水平支撑边缘28,该支撑边缘28适于靠在下面的承载器1b的提升架17、18的架腿22、23的外侧31上,与此同时承载器1b的横向框架梁9、10经由上面的承载器1a的纵向框架梁6、7支撑该承载器1a。因此,内支撑边缘28定位在距框架梁6、7的顶侧预定距离处,然而,该内支撑边缘必须不能太小,而使得装配部11的凹进部的强度被削弱到有害的程度。如从图4a显而易见,在承载器1a和1b的相邻架腿22、23之间形成小空间。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边缘28大约位于纵向框架梁6、7的高度的中部。借助所述有利实施方式,在整个堆40中获得非常好的稳定性,其中承载器1的纵向中心平面C1将在公共平面中重合,因此形成堆的纵向中心平面,并且在搬运和运输堆40期间纵向中心平面C1被维持在该平面中。
承载器1还包括用于原木2的支撑装置41,该支撑装置41由负载变化框架3的纵向框架梁6、7支撑并且当要发生装载时能被致动以形成装料空间。在图2、5和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41包括两个平行的横向承枕42、43,负载将搁在这两个横向承枕上并且承枕自己借助能打开的支承架44而停靠在纵向框架梁6、7上,见图2和图7,支承架44在距彼此且距相应的横向框架梁9、10预定距离处固定地安装在纵向框架梁6、7上。每个承枕42、43均能够以受限制的方式在大约80°至100°的范围内枢转,并且均在当承枕42、43处于其活动位置时面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合适的增加摩擦的突起或齿45,所述齿45旨在防止负载的滑动运动。每个承枕42、43均具有预定长度,该预定长度与用于负载的道路运输的最大允许宽度对应或略小于该最大允许宽度。此外,支撑装置41包括多个桩46、47,这些桩向负载提供横向支撑,其中每个承枕42、43装有两个桩46、47,每个桩均借助角元件48刚性地连接到承枕42、43的相应端。桩46、47如图所示是可伸缩的,但是另选地能够使用不可伸缩的桩。如图5和图6所示,桩46、47适于朝向彼此被向下折叠到静止位置,彼此平行并且位于纵向框架梁6、7的外面并且与其并排,在桩46、47运动期间,承枕42、43将在它们的支承架44内在大约80°至100°的范围内枢转。每个承枕42、43均设置有径向突出的板50(见图7),该径向突出的板刚性地连接到承枕42、43并且向下延伸而与其中一个框架构件7的内侧齐平。每个板50均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到长形的辅助起重和减振装置(例如气弹簧51),该气弹簧通过其另一端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到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安装在所述框架梁7的内侧。两个末端位置档块(未示出)附接到纵向框架梁7的内侧,通过在两个末端位置止动所述板50而限制枢转运动。在初始步骤中在借助例如从外面施加的力(例如借助伐木机)升起桩46、47之后,气弹簧51用来帮助使两个桩46、47向上枢转到活动位置。
承载器1还包括两个扣紧装置53,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这两个扣紧装置安装在长形中空箱49内,该中空箱49位于纵向框架梁6、7的顶侧并横跨该纵向框架梁6、7,并且具有用于带54和/或链55的存储器,以在已经将它们的相反端附接到负载变化框架3的相反侧之后封装和扣紧负载。其中一个扣紧装置53能包括电子锁56,如图10和10a所示,该电子锁包括密封功能元件。具有发射机的GPS功能元件集成到承载器1中,以赋予承载器1标识并且产生通过接收机跟踪承载器1的运输路线的可能性,并且将所识别的负载链接到所识别的承载器1。另选地,扣紧装置53安装在横向承枕42、43内。
此外,承载器1设置有起重杆58,见图5和图6,该起重杆58借助四个连杆臂60以活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纵向框架梁6、7内。起重杆58适于分别采取位于框架梁6、7之间的向下折叠保护位置和距框架梁6、7上方一定距离的向上枢转活动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起重杆58适于借助例如伐木机头的刀起重,接着由其辊子抓持,此后承载器1能例如被从类似的承载器1的堆40拾起,并且被定位在希望的位置。
图5示出了用于运输和存储的处于其非活动位置的承载器1。桩46、47例如能借助于伐木机抬升它们的竖直位置,此后,承载器1准备被装载。
承枕42、43以及向下折叠的桩46、47的所述和所示的上部结构被成形为使得它们将不会影响堆叠能力,即,这就负载变化框架3而论对于承载器1是相同的,如从图9显而易见的,该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五个相似的承载器1的堆40,而形成在容许运输限制内的负载容积。这使得能够降低从例如加工厂到例如新的采伐场所运输空承载器1的成本。
设置有孔的角形锁定元件67(见图4、4a、7)设置在纵向框架梁6、7的每一端处,用于当承载器被装载在具有负载转移功能的拖车或铁路车辆上时沿横向固定该承载器,其中,拖车/铁路车辆在其内部具有两个水平接合销,在已将承载器锁定到拖车/铁路车辆的底盘上的上部结构之后,接合销在转移操作的最后阶段将穿入所述孔并且被保持在其中。
图12和1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承载器1的第二实施方式,该承载器包括和图2中的承载器相同的负载变化框架3。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承载支撑装置包括:两个承枕61、62,这两个承枕固定地连接到纵向框架梁6、7;以及四个桩63、64,这四个桩借助具有枢轴66的角形桩保持件65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轴颈支撑到承枕61、62的端部。四个桩63、64从竖直位置可枢转地分离,朝向框架梁6、7的外侧向下而采取静止位置。每个桩63、64借助于桩保持件65内的块锁(block lock)能锁定在其两个位置中,其中块锁能借助于例如撬杆(crow bar)被释放。在图12和1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桩63、64枢转地轴颈支撑到承枕61、62,以向下枢转到与纵向框架梁6、7并排的非活动位置。另选地,它们能枢转,以向下枢转到与相应的承枕并排的非活动位置,或枢转到它们与承枕形成一角度(例如45°)的非活动位置。
上述承载器关于竖直的横向中心平面CC在结构上对称,见图11和11a。“结构上对称”意味着承载器以尤其特别有利的方式能用于从它们的两个相应端中的任一端转移负载。起重杆58相对于横向中心平面CC的几何移位对于两端负载转移功能来说是不重要的。此外,承载器1的上下堆叠是方便的,因为不需要考虑它们的端部所面对的方向。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承载器1的长度适于一堆原木2。它们也能设计成装载有两堆。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承载器1的负载变化框架3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存在一个提升架17,该提升架设置在负载变化框架3的一个端部4处,而第二端部5因此没有提升架。如图3所示,负载变化框架3在两个端部4、5处设置有辊子14、15,以使得可以在平坦的坚固支承面上移动承载器1,所述支承面诸如在例如货运站中或在例如呈用于船和铁路车辆的轨道的形式的装载设备上可利用。
图14示出了负载变化框架3的第三实施方式,该负载变化框架类似于图13中的负载变化框架3,但缺少位于第一端部4的辊子,该第三实施方式包括上述类型的提升架17。在该情况下,相关联的横向框架梁9a不伸长到纵向框架梁6、7的外部。当在货运站中搬运承载器时,能使用这种较简单的负载变化框架3,而在使用平坦的支承表面来移动承载器的船上或铁路上运输是不可能的。
上述负载转移系统包括负载变化器,承载器1装载在该负载变化器上以用于运输到最终目的地。图29至32示意地示出了这种呈负载变化卡车101的形式的负载变化器。这种负载变化器具有位于底盘上的上部结构,该上部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的纵向承轨119,所述纵向承轨固定地安装到车辆底盘120;以及液压中央提升梁121,该提升梁具有用于与承载器1的提升环35接合的外钩122,以用于装载和卸载承载器1。承载器1通过保持所述接合而沿纵向固定在负载变化器上。负载变化器1也借助于多个锁定装置锁定到承轨119,所述多个锁定装置能垂直于承轨并且穿过该承轨移动,以与纵向框架梁6、7的接合装置锁合,所述接合装置包括位于框架梁6、7的外面的纵向凹部57和位于框架梁6、7内部的纵向板元件59,见图3。在车辆底盘120的向后端处,底盘上的上部结构具有水平的横向滑杆123以及两个板状引导装置(未示出),每个引导装置均与相应的承轨对齐,并且在装载和卸载承载器1期间承载器1的形成滑道的纵向框架梁6、7与引导装置接触。这种底盘上的上部结构也存在于分别呈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或103的形式(如图所示,特别是如图15a和16b所示)的负载变换器上。此外,这种底盘上的上部结构也安装在车架上或铁路车辆上,所述车架向例如负载变化卡车或伐木机提供拖车,在该情况下底盘上的上部结构可绕中心的竖直轴线枢转。在这些情况下,底盘上的上部结构能在具有或不具有提升梁的情况下使用。图29至32示出了将装满的承载器1以四个连续步骤装载到负载变化卡车101上。卸载以相反的顺序进行。装载和卸载因此借助负载变化器的向后横向末端进行并且与其滑动接触。因此,装载不会借助负载变化器的长侧中的一侧进行。换言之,负载变化器的纵向轴线和承载器的纵向轴线定位在相同的或的近似相同的竖直平面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5至3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在使用用于采伐作业的机器的情况下搬运呈原木2形式的木材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木材通过在林木区域自动采伐林木原料而获得,图15至32示出了以包含不同步骤的连续顺序的整个物流链,其中特定的分离的承载器和负载转移系统对于减小采伐和加工林木原料之间的时间具有共同特性,使得可以消除装载和卸载木材的费时操作以及所切割的木材的有害存储,而相反地能够输送新鲜木材给买主。为了简化起见,在装好的承载器上未绘出扣紧装置。
图15a示出了初始步骤,其中有序的、整体的承载器1的堆40由呈负载变化卡车101的形式的负载变化器输送到林木区域,该林木区域包括至少一个采伐场所和至少一个负载转移场所,所述负载转移场所位于距该采伐场所一定距离处。呈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和负载变化卡车101形式的负载变化器端对端地定位,并且承载器1的堆40由位于所述卡车101上、另选地位于所述越野车102上的具有起重钩122的传统搬运设备推动或拉到越野车102上,越野车102接着将承载器1的堆40带到位于所述林木区域内的一个或若干个合适的位置,在所述适当位置处承载器1的堆40被卸载和放置在地面上(图15b)。另选地,驾驶员控制的越野车102与呈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的形式的负载变化器端对端地定位,该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因此还包括具有起重钩的搬运设备,以用于将承载器1的堆40转移到所述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3(图15c)。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3从用于采伐作业的机器104来操作,该机器104优选地是伐木机并且设置有遥控设备,其中信号传递借助例如这些车辆的天线105、106以无线的方式发生。另选地,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3从由操作员(例如伐木机的操作员)携带的便携式控制箱来操作,操作员紧密地跟随车辆103。另选地,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能用于从负载变化卡车101直接拾取承载器1的所述堆4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伐木机具有拖车,该拖车具有用于在底盘上转移负载的上部结构,并且能承载从图15a中的负载变化卡车101或图15c中的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拾取的承载器的堆。被放置在地面上的承载器1的堆40(图15b)由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2拾取并且被送到对于伐木机合适的位置并且被放下到地面上(图16a)。已经接纳承载器1的堆40的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3(图15c)被直接送到采伐场所(图16b)。在两种情况下(图16a和图16b),伐木机104拾取一个或若干个承载器1并且将它们在其工作区内分别定位在若干个位置中或者一个或若干个存储部中(图16c),用于稍后分配到期望的位置。承载所述承载器1的堆40的无线控制的越野车103(图16b)能由伐木机104移动,使得该无线控制的越野车能迅速地卸载附加的承载器1。当承载器1定位在工作区内时,桩46、47被升到竖直位置以在它们之间定界装载空间,以使得它们准备装载(图17)。桩46、47的升起能借助于伐木机104完全地或部分地进行。而且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能承载准备好由伐木机104装载的承载器1,如图17所示。而且驾驶员控制的越野车102和伐木机104的所述拖车(未示出)能承载准备好由伐木机104(未示出)装载的承载器1。
伐木机104采伐树107、除枝并根据规格将树干切割成一定长度。伐木机104包括处理器和与该处理器连接的设备,该设备用于测量和记录一个或若干个参数,诸如长度、直径、重量、平直度、树皮厚度、密度、年轮、采伐日期以及其它可能的测量数据,并且用于照相和记录树干的切割端面。每个原木2的所记录的特定测量数据以电子的方式链接到供装载原木2的承载器1,原木2能因此被称为单块木材或单个原木。每个承载器1均标以唯一的标识并因此能称为单个承载器。来自所有装载到承载器中的单个原木的保存在伐木机中的值(数据)链接到承载器的唯一标识。因为承载器装备有能被集成的GPS功能元件,所以承载器1于是能在物流链中的连续运输期间被追踪和识别。伐木机104的工作是便利的,因为来自尤其存在于起重机支撑的伐木机头109中的测量设备的测量值被显示在操作员的驾驶室的计算机屏幕上。因为伐木机头109配备有检测单个承载器1的传感器,因此能确保所记录的单个原木被装载到唯一的承载器中。因为每个原木2的重量均在伐木机起重机110中被测量并且被记录在处理器中,因此对于物流链中的所有运输工具来说能确保承载器1的容许负载重量。当切割时能直接进行装载,如图17所示,因为伐木机104将树干107的被采伐的部分保持在承载器1的装载空间上方,使得被切割的原木2直接落入装载空间。另选地,伐木机可以首先采伐多棵树,将这多棵树留置在地面上,接着再一次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由伐木机抓持以用于根据规格将原木2除枝、横切和记录,以及将其定位到正确的承载器1中。当承载器1被完全装满时,木料堆111根据用于原木搬运的现有的安全规则被固定。为此,使用扣紧装置53,如图8和10所示,该扣紧装置固定原木2使得原木之间不发生运动。扣紧装置53在搬运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期间自上紧。若需要,也能密封具有固定的负载的承载器1。具有固定的负载的每单个承载器中的所采伐木材的所记录的测量值被保存在伐木机的处理器中,并且无延迟地传送到运输公司和木材的买主(客户)。在该阶段为已经能够向伐木机器承包人和林木所有者支付完成的工作和所采伐的木材的款项。
具有立于地面上的固定负载的承载器1由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拾取,见图18a,以用于运输离开采伐区域。另选地,它们由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运输到相邻的基础道路,以待由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拾取。从一开始就已由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承载的具有固定负载的承载器1或者在采伐区域中的合适的位置(例如,在所述基础道路处)被卸载并且由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拾取以用于运输离开采伐区域(图18b),或者被直接转移到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以用于运输远离采伐区域(图18c)。根据图18a、18b、18c,由此拾取的承载器1被运输到合适的负载转移场所,在该场所它们被直接装载到负载变化卡车101上(图19a),并且适当地装载在负载变化卡车拖车112上(图19b),以进一步在机动车道上运输。该负载变化卡车101是与在最初步骤中(图15a)使用的相同类型的负载变化卡车,即,负载变化器。而且负载变化卡车拖车112是负载转移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其设置有底盘上的用于转移负载的上部结构。在没有这种具有或不具有拖车的负载变化卡车101的情况下,仍到达负载转移场所,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卸载承载器1并且将其放置在地面上(图19c),以可以稍后进行负载变化卡车101和其拖车的装载。负载变化卡车101当然能独自将承载器装载到其底盘上(图19d),并且也能将一个或两个承载器1转移到其分离的拖车上,以最后以相同的方式将另一个承载器1拾取并拉到其自己的底盘上,承载器1借助于负载变化卡车102的互锁装置57(见图3)被锁定到底盘。对于由所述的负载变化车辆执行的所有运输都进行承载器1的这种锁定。还可以使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将承载器1运输到负载转移场所,并且或者将承载器1放置在地面上,如图19c所示,或者以和图19a、19b相同的方式将其装载到负载变化卡车101和其拖车上。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和其提升梁借助于控制箱来操作,控制箱由紧密地跟随车辆103的操作员携带。
必要时,例如在非常破坏或敏感的地面条件下,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能借助于空运的运输工具从采伐区域提升到负载转移场所,该负载转移场所能由具有如上所述的负载转移系统的运输车接近。
单个承载器1于是基于最终的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借助一种或若干种运输方式运输到最终的目的地。在负载转移场所之后的第一运输步骤中,这些运输方式通常包括用于道路运输的车辆,诸如具有或不具有拖车的卡车。最终目的地能够是加工厂,该加工厂能由单个运输工具,即具有用于道路运输的车辆或具有至少一个附加运输车辆(诸如用于水运的船和驳船以及用于铁路运输的车辆)到达,其中附加的道路运输可以在这些情况下被讨论。
因此,在图20中示出并且从负载转移场所直接到达的负载变化卡车能将其负载直接送到呈加工厂形式的最终目的地(图21a),在加工厂承载器1被卸载并定位在已分配的存储地点,以用于根据内部工作程序在方便的时间卸载原木2并继续搬运原木。
图20中所示的负载变化卡车能另选地被运到港口(图21b),在港口承载器1被卸载和放置在码头以待装载到船113上,其中承载器1能被推、拉或提升到船上。装满的船113将承载器1运输到国内或国外港口,在港口承载器1或者从船卸载到码头上以用于稍后装载到另一个具有相应的负载转移系统的运输工具(例如卡车、火车)上,或者从船直接装载到具有相应的负载转移系统的这样的另一个运输工具上(图22),此后该运输工具将承载器1送到已定购木材的加工厂,在加工厂承载器1如前所述被卸载并清空木材(图23)。
根据又一个替代方案,图20中所示的负载变化卡车101能被送到具有火车用码头116的铁路站场(图21c),在铁路站场承载器1通过被提升或推到铁路车辆114上而被卸载,铁路车辆114是具有旋转上部结构的负载转移系统的一部分,该旋转上部结构能在水平面中被旋转以与负载变化卡车101对齐。装满的铁路车辆114被运到铁路站场,该铁路站场位于所述加工厂的附近,在铁路站场承载器1被转移到负载变化卡车101(图24),接着负载变化卡车101将承载器1送到已经订购木材的加工厂,在加工厂承载器如上所述被卸载(图25)。
另选地,所述铁路站场位于所述加工厂的场所内,其中能除去具有负载变化卡车101的一个运输工具。
因此,在当加工厂或者定位在河流处且具有其自己的码头,或者具有其自己的带有至公共铁路网的专用支线的铁路站场时的情况下,而不需要转移到负载变化卡车。
在最终目的地处,承载器1根据相关客户正使用的内部工作程序清空其单个原木的内容物。这种工作程序可以包括使用合适的配备有抓钩的卸载装置115。清空也能通过借助于可枢转的倾斜装置117倾斜承载器来进行,可枢转的倾斜装置1117保持承载器1使得原木2滚落到地面上或传送带上(图26)。清空的承载器的桩46、47被向下折叠到运输位置并且承载器1被上下堆叠以形成预定高度的堆40(图27)。堆40被装载到具有负载转移系统的合适的运输工具(例如具有或不具有负载变化拖车112的负载变化卡车101)上,以用于运输到中间存储用的存储场所,或直接运输到待被采伐的林木区域(图28和图15a)。
优选地使用这样的伐木机104,该伐木机104设置有可变的轮毂,以使得车轮宽度能在至少一个轮轴上被增大。通过设定增加的车轮宽度,伐木机获得相应增加的稳定性,这进而意味着能通过移除较大部分的配重而降低伐木机的重量并且伐木机也将获得增大的范围并因此获得用于任何选择的采伐组件的较大工作区域。其中,特别是伐木机的重量的降低意味着对地面的破坏较小。
在当木料不能被分类和/或由于各种外部条件而不希望在林木中被分类时的情况下,承载器和其容纳物仍被限定且可识别。负载能被输送到未分类的末端客户场所,或者经由用于分类原木2并且将原木装载到空的承载器中的分类设备输送到末端客户场所,使得每个承载器1均包含同一种分类,此后将完全装满并且固定的承载器1装载到同一或另一负载变化卡车上以用于继续运输。
参看现有技术的图1,传统搬运操作中的步骤3、5、7和8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被完全省除,并且在其它步骤中发生显著变化,如上面显而易见的。
每个承载器1均从采伐场所到最终目的地的整个运输路线中保持其固定的负载,该最终目的地能够是客户场所,诸如购买者场所或加工厂,在最终目的地承载器被清空它们的木材容纳物。如果木材被分类使得每个承载器1包含同一种分类,则该分类将在承载器1的整个运输路线中保持。这使得效率提高且相应的成本降低。在传统的不完美的木材搬运中,木料的分类损失能合计差不多20%。应理解的是,传统的输送木材的测量能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消除。借助于本发明,配备有起重机的集运机和木料卡车能被省除。因为配备有起重机的木料卡车用标准负载变化卡车代替,从而产生以下可能性,即:提高了用于承载器的另选负载的灵活性,因此增大了负载系数。另外,因为承载器基于使用于整体的负载转移系统来设置,因此将承载器转移到铁路运输对于具有架空电线的铁路也是有利的。更快且更简单地将承载器转移到铁路运输并且从铁路运输转移承载器降低了搬运成本并且降低了对特定终端的需要,使得对于在铁轨上的较短运输距离也是成本有效的。锯木厂需要新鲜且未损坏的木材已用于更容易地加工和较高程度的利用。纸浆工业需要新鲜且未损坏的木材,该木材未受到导致颜色变化的腐蚀,颜色变化需要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进行化学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使得显著地节约物流链中的燃料。这主要在以下方面获得:能完全消除用配备有起重机的集运机和木料卡车来装载和卸载切割木材;与这种装载和卸载结合的空转消失;并且能消除结合较小的切割木材堆的装载的集运机在采伐区域的操作。
Claims (33)
1.一种用于运输呈原木(2)的形式的木材的承载器(1),所述承载器(1)限定纵向中心平面(C1)并且包括负载变化框架(3),该负载变化框架具有第一端部(4)和第二端部(5),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包括:
-两个纵向框架梁(6,7),
-两个横向框架梁(9,10),所述两个横向框架梁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的所述端部(4,5)处,以及
-第一提升架(17),该第一提升架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的所述第一端部(4)处并且具有两个腿(22,23),所述两个腿具有下端部和相关联的下末端(32),所述提升架腿(22,23)借助它们的末端(32)或端部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纵向框架梁(6,7)的与所述横向框架梁(9)相邻的端部或末端,并且从所述纵向框架梁(6,7)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提升架(17)呈现有腹板部(20)和顶部(21),所述顶部(21)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提升架腿(22,23)彼此锚固的交叉连接部,所述交叉连接部包括环形提升环(35),负载变化器的提升梁的抓持器将与所述提升环接合;并且所述提升架(17)朝向所述中心平面(C1)沿向上方向成锥形并且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的所述第二端部(5)以与所述第一端部(4)相同的方式成形,其中,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包括第二提升架(18),该第二提升架依照所述第一提升架(17)成形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提升架(18)设置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的所述第二端部(5)处并且具有两个腿(22,23),所述两个腿具有下端部和相关联的下末端(32),所述提升架腿(22,23)借助它们的末端(32)或端部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纵向框架梁(6,7)的与所述横向框架梁(10)相邻的端部或末端,并且从所述纵向框架梁(6,7)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提升架(18)呈现有腹板部(20)和顶部(21),所述顶部(21)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提升架腿(22,23)彼此锚固的交叉连接部,所述交叉连接部包括环形提升环(35),负载变化器的提升梁的抓持器将与所述提升环接合;并且所述提升架(18)朝向所述中心平面(C1)沿向上方向成锥形并且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
-定位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的所述第一端部(4)和所述第二端部(5)处的所述两个横向框架梁(9,10)伸长而从所述纵向框架梁(6,7)向外延伸,以用于安装面向支承面的支承件(14,15),并且
-上述限定类型的多个空承载器(1)适于上下堆叠成堆(40),每个上面的承载器(1a)利用其自己的提升架(17,18)适于从上方竖直地跨坐紧下面的承载器(1b)的提升架(17,18),其中所述堆(40)的长度与所述承载器(1)的长度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器(1)与各所述提升架(17,18)相邻地呈现有这样的空间(69),该空间沿竖直方向向下敞开并且至少由所述提升架腿(22,23)横向定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69)由所述提升架腿(22,23)并且由所述纵向框架梁(6,7)的外装配部(11)横向定界,所述装配部借助位于所述提升架腿(22,23)的下末端处的刚性连接件而支撑所述提升架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69)仅由所述提升架腿(22,23)横向定界,所述提升架腿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纵向框架梁(6,7)的所述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的承载器(1a)适于将其纵向框架梁(6,7)靠在所述下面的承载器(1b)的所述横向梁(9,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11)的面向彼此的横向部具有支承边缘(28)或支靠表面,当堆叠所述承载器(1a和1b)时,所述支承边缘适于支靠在下面的承载器(1b)的架腿(22,23)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每个装配部(11)均具有凹部(39),所述凹部至少从所述纵向框架梁的底侧的内部延伸,用于形成所述支靠表面或支承边缘(28)。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堆(40)的高度随着每个附加堆叠的承载器而增大一高度,该增大的高度等于或至少近似等于所述提升架的所述顶部(21)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一方面所述空间(69)以及另一方面所述顶部(21)和所述腹板部(20)的从所述顶部(21)算起的较大部分使它们的相应内部轮廓和外部轮廓在几何学上彼此适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器(1)包括支承装置(41),以定界木材用装载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41)包括多个桩(46,47;63,64),这些桩适于采取竖直的活动位置以及采取非活动位置,在所述活动位置,所述多个桩为负载提供横向支承,在所述非活动位置,所述多个桩移动成基本水平地而与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直接相邻,以允许所述堆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41)包括多个承枕(42,43;61,62),这些承枕与所述中心平面(C1)交叉地安装在所述负载变化框架(3)上,并且在这些承枕的每个末端处承载所述桩(46,47;63,64)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桩(46,47;63,64)被以可枢转的方式轴颈支撑以在所述活动位置和所述非活动位置之间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每个承枕(42,43)均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纵向框架梁(6,7)上,并且每个桩(46,47)均固定地连接到其承枕(42,43),以通过所述承枕(42,43)的每次枢转运动而借助该承枕来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每个承枕(61,62)的每个桩(63,64)均以可枢转的方式轴颈支撑到所述承枕(61,62),以独立于相应的所述承枕(61,62)的另一个所述桩(63,64)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每个承枕(42,43)的两个桩(46,47)以可枢转的方式轴颈支撑以用于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同时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优选地是辊子(14,15),并且所述承载器(1)关于横向中心平面(CC)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腿(22,23)至少在所述腹板部(20)的最靠近所述顶部(21)定位的部分是线性的,并且彼此形成锐角(α)。
18.一种将呈原木(2)的形式的木材从采伐场所搬运到最终目的地的方法,所述木材是在使用用于采伐作业的机器(104)的情况下通过以处理器控制的方式采伐林木原料而获得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一批能上下堆叠并且具有负载变化框架(3)的空的、分离的承载器(1)输送到林木区域,所述林木区域包括至少一个预定采伐场所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转移场所,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转移场所定位在距所述采伐场所一定距离处并且易使装载车辆(101)接近;并且将这些承载器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采伐场所中并且根据需要准备装载被切割的原木(2),
b)借助于用于采伐作业的所述机器(104)在所述采伐场所将所述被切割的原木(2)装载到准备好的所述承载器(1)中,
c)借助用于越野运输的负载变化器(102,103)将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从所述采伐场所运输到所述负载转移场所,
d)在所述负载转移场所将所述承载器(1)装载到所述装载车辆(101)上,
e)借助一种或若干种运输方式将所述承载器(1)从所述负载转移场所运输到最终目的地,所述运输方式根据所述最终目的地相对于开始输送所述原木(2)的所述林木区域的地理位置来选择,其中至少在所述负载转移场所和所述最终目的地之间的总运输距离的最初部分由所述装载车辆(101)进行搬运,
f)所述承载器(1)在所述最终目的地处清空它们的原木(2)内容物,
g)清空的承载器(1)中的至少一些被上下堆叠成具有预定高度的堆(40),以及
h)将所述承载器(1)的堆(40)装载到运输工具上并且远离所述最终目的地运输以在闭合循环中根据前述步骤重新使用,
其特征在于
-木材搬运通过利用整体负载转移系统来进行,除了在上述步骤c)中使用的所述负载变化器(102,103)之外,所述负载转移系统还包括:
-所述承载器(1),这些承载器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设计,
-装载车辆(101),这些装载车辆在上述步骤d)和e)中使用,并且呈负载变化器的形式,
分别在所述步骤c)、d)和e)中使用的所述负载变化器(102,103;101)均具有带抓持器的提升梁,所述抓持器以任选的方式与所述承载器的所述两个提升架(17,18)中的任一个的所述环形提升环(35)接合,其中所述承载器(1)能由所述负载变化车辆的所述提升梁从所述承载器的任一端抓持和操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木材(2)装载到承载器(1)中,所述承载器包括用于所述木材的桩(46,47;63,64),这些桩适于采取竖直的活动支承位置和大体上水平的非活动静止位置,在所述竖直的活动支承位置定界所述原木(2)用装载空间,在所述大体上水平的非活动静止位置中,这些桩被移开以允许堆叠空承载器(1)。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采伐作业的所述机器(104)在采伐预定的树干长度之后,在使得被切割的原木(2)直接下落到所述承载器(1)中的位置切割预定长度的原木(2)。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器(1)均被赋予特定的标识,以使得在切割和装载期间由用于采伐作业的所述机器(104)的处理器针对具有这种特定的标识的同一个承载器(1)记录的许多原木(2)能够被链接到该承载器(1),反之亦然。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器(1)装载有没有进行任何分类的原木(2)。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切割的原木(2)在装载期间被分类到不同的承载器(1)中,使得每个承载器(1)均包含同一种已知分类。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属于不同分类的所述被切割的原木装载到同一个承载器(1)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原木均能相对于其所属的分类进行识别。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器(1)的所述特定的标识通过为该承载器提供GPS功能元件来获得,由此可以在所述承载器(1)继续、连续运输到所述最终目的地期间跟踪并识别该承载器。
27.根据权利要求18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中的负载借助于扣紧装置(53)固定到该承载器的负载变化框架(3)。
28.根据权利要求18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器(1)的堆(40)在步骤h被运输到林木区域和/或存储场所,所述存储场所用于中间存储空承载器(1),所述空承载器将被预定用于输送到待被采伐的林木区域。
29.根据权利要求18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所述运输借助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2)来进行。
30.根据权利要求18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在步骤c中由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运输到基础道路,以由驾驶员控制的负载变化车(102)拾取。
31.根据权利要求18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采伐作业的所述机器(104)借助于无线控制的负载变化越野车(103)来供应空承载器(1)。
32.根据权利要求18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承载器(1)的所述堆(40)装载到负载变化卡车(101)上。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变化卡车(101)将所述承载器(1)运输到用于将所述原木(2)分类并且将该原木装载到空承载器(1)中的分类设施,使得每个承载器(1)均包含至少一种已知的分类,此后,将完全装满的承载器(1)装载到同一个或另一个负载变化卡车(101)上,以继续运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1050061A SE535026C2 (sv) | 2010-01-19 | 2010-01-19 | Lastbärare |
SE1050061-9 | 2010-01-19 | ||
PCT/SE2011/000003 WO2011090415A1 (en) | 2010-01-19 | 2011-01-17 | Load carrier for transport of woo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2412A true CN102762412A (zh) | 2012-10-31 |
CN102762412B CN102762412B (zh) | 2015-06-17 |
Family
ID=4430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65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2412B (zh) | 2010-01-19 | 2011-01-17 | 用于运输木材的承载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67943B2 (zh) |
EP (1) | EP2525996B1 (zh) |
CN (1) | CN102762412B (zh) |
BR (1) | BR112012017714B1 (zh) |
CA (1) | CA2785637C (zh) |
RU (1) | RU2535969C2 (zh) |
SE (1) | SE535026C2 (zh) |
WO (1) | WO2011090415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3729A (zh) * | 2014-04-04 | 2014-06-18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及其承载支座 |
CN104890563A (zh) * | 2015-05-27 | 2015-09-09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原木框架运输车 |
CN109070951A (zh) * | 2015-12-28 | 2018-12-21 | Y·罗森菲尔德 | 输送和收纳细长材料的系统 |
CN109591675A (zh) * | 2019-01-22 | 2019-04-09 | 辽宁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木材的运输装置 |
CN113335174A (zh) * | 2021-05-29 | 2021-09-03 | 安徽科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木材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74219B2 (en) | 2011-07-13 | 2013-07-02 | Ultimate Strength Cable, LLC | Stay cable for structures |
US20120260590A1 (en) | 2011-04-12 | 2012-10-18 | Lambert Walter L | Parallel Wire Cable |
BE1020681A3 (fr) * | 2012-05-11 | 2014-03-04 | Agc Glass Europe | Chevalet pour le stockage et/ou le transport de panneaux de verre de grandes dimensions. |
BE1021416B1 (nl) * | 2013-03-26 | 2015-11-18 | Parnass, Besloten Vennootschap Met Beperkte Aansprakelijkheid | Element voor het opslaan, behandelen en transporteren van hoofdzakelijk plaatvormige voorwerpen |
WO2015081373A1 (en) * | 2013-12-04 | 2015-06-11 | Noske Anthony | Transport container |
US10161089B2 (en) * | 2015-11-06 | 2018-12-25 | Bomag Gmbh | Method for dismounting and mounting or changing a milling unit of a center rotor type milling machine, center rotor type mill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dismountable and mountable milling unit, and transport unit for a milling unit |
DE102015016678A1 (de) | 2015-11-06 | 2017-05-11 | Bomag Gmbh | Verfahren zum Anbau einer Fräseinheit einer Bodenfräsmaschine und Bodenfräsmaschine mit einer ab- und anbaubaren Fräseinheit |
RU179061U1 (ru) * | 2017-04-03 | 2018-04-25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нженерных войск"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Лесовоз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
US10422179B2 (en) * | 2017-04-18 | 2019-09-24 | Goldfinch Brothers Inc. | Panel frame assembly, processing, transport, and installation system |
RU176407U1 (ru) * | 2017-05-03 | 2018-01-18 | РЕЙЛ 1520 АйПи ЛТД | Съем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
RU176360U1 (ru) * | 2017-05-16 | 2018-01-17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ООО "ВНИЦТТ") | Съем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
US10876306B2 (en) * | 2017-10-06 | 2020-12-29 | Barry Walter Jackson | Bridge overhang bracket assembly |
US20190202598A1 (en) * | 2017-12-28 | 2019-07-04 | Dennis Ray Dickson | Easy lift rack |
FI128475B (fi) * | 2018-08-30 | 2020-06-15 | Ponsse Oyj | 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metsäkoneen kuorman purkamisen hallintaan |
TW202031528A (zh) * | 2018-10-18 | 2020-09-01 | 貝瑞 C 奧唐納爾 | 用於運送貨物之車輛 |
CA3059713A1 (en) | 2018-10-26 | 2020-04-26 | Barry Walter Jackson | Bridge overhang bracket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element |
US11084539B1 (en) * | 2020-03-27 | 2021-08-10 | T-Mobile Usa, Inc. | Stackable transport frame |
US11834284B2 (en) * | 2020-05-29 | 2023-12-05 | Brian Kenneth Arthur BARTELS | Unbinding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
PL241053B1 (pl) | 2020-06-09 | 2022-07-25 | Wojskowa Akademia Techniczna Im Jaroslawa Dabrowskiego | Platforma do transportu kolejowo-drogowego zwłaszcza dłużycy drewnianej i metalowej |
CN113479247B (zh) * | 2021-04-08 | 2023-01-20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管材搬运自卸车 |
DE102021119187A1 (de) * | 2021-07-23 | 2023-01-26 | Sachtleben Mining Services GmbH | Versorgungssystem zur schüttgut- und transportbetonversorgung |
DE102022105735B3 (de) | 2022-03-11 | 2023-05-25 | Adolf Brodbeck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 Transportwagen für Rohre, insbesondere Papp- und Kunststoffrohre |
CN117941591B (zh) * | 2024-03-21 | 2024-06-04 | 越西县申果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 一种苗木输送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40243A (en) * | 1981-02-24 | 1982-08-30 | Shin Meiwa Ind Co Ltd | Cargo container on loading vehicle |
DE3406461A1 (de) * | 1983-02-23 | 1984-08-23 | Martin London Clive-Smith | Eckmechanismus fuer zusammenlegbare container |
WO2001068506A1 (en) * | 2000-03-17 | 2001-09-20 | Jacob Cornelus Steenkam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handling and transport of elongate objects |
US20020009345A1 (en) * | 1997-10-29 | 2002-01-24 | Martin Clive-Smith | Cargo container |
GB2415957A (en) * | 2004-07-08 | 2006-01-11 | Clive Smith Cowley Ltd | Flat-rack with foldable stanchions |
CN1724316A (zh) * | 2004-07-23 | 2006-01-25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运输大型圆柱状货物的平台式集装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1318A (en) * | 1988-12-22 | 1990-03-27 | American Coastal Industries | Air transportable container adjunct |
DE4342536C1 (de) * | 1993-12-14 | 1995-05-18 | 3 H Forst Dickel Gmbh & Co Kg | Transportverfahren bzw. Transportcontainer für Holz |
EP0890527A3 (de) * | 1997-07-10 | 1999-02-17 | BAYOSAN WACHTER GmbH & Co.KG | Logistiksystem zur handhabung funktioneller einheiten |
FI20000680A0 (fi) * | 2000-03-23 | 2000-03-23 | Multilift Oy | Konttirunko |
US6550704B2 (en) | 2001-03-30 | 2003-04-22 | Duratech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Inc. | Lift frame for large tub grinders |
US20040099187A1 (en) * | 2002-08-06 | 2004-05-27 | Cox Joseph H. | Aircraft and truck transportable pallet |
RU58997U1 (ru) * | 2006-07-17 | 2006-12-1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Специальные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 Автомобиль-самопогрузчик |
-
2010
- 2010-01-19 SE SE1050061A patent/SE535026C2/sv unknown
-
2011
- 2011-01-17 US US13/522,740 patent/US89679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7 CN CN201180006549.6A patent/CN1027624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7 EP EP11734928.2A patent/EP252599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1-17 BR BR112012017714-1A patent/BR112012017714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1-17 WO PCT/SE2011/000003 patent/WO201109041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17 RU RU2012127213/11A patent/RU253596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1-17 CA CA2785637A patent/CA2785637C/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40243A (en) * | 1981-02-24 | 1982-08-30 | Shin Meiwa Ind Co Ltd | Cargo container on loading vehicle |
DE3406461A1 (de) * | 1983-02-23 | 1984-08-23 | Martin London Clive-Smith | Eckmechanismus fuer zusammenlegbare container |
US20020009345A1 (en) * | 1997-10-29 | 2002-01-24 | Martin Clive-Smith | Cargo container |
WO2001068506A1 (en) * | 2000-03-17 | 2001-09-20 | Jacob Cornelus Steenkam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handling and transport of elongate objects |
GB2415957A (en) * | 2004-07-08 | 2006-01-11 | Clive Smith Cowley Ltd | Flat-rack with foldable stanchions |
CN1724316A (zh) * | 2004-07-23 | 2006-01-25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运输大型圆柱状货物的平台式集装箱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3729A (zh) * | 2014-04-04 | 2014-06-18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及其承载支座 |
CN103863729B (zh) * | 2014-04-04 | 2015-12-30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及其承载支座 |
CN104890563A (zh) * | 2015-05-27 | 2015-09-09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原木框架运输车 |
CN109070951A (zh) * | 2015-12-28 | 2018-12-21 | Y·罗森菲尔德 | 输送和收纳细长材料的系统 |
CN109591675A (zh) * | 2019-01-22 | 2019-04-09 | 辽宁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木材的运输装置 |
CN113335174A (zh) * | 2021-05-29 | 2021-09-03 | 安徽科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木材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
CN113335174B (zh) * | 2021-05-29 | 2023-08-22 | 安徽科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木材运输装置及运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25996A1 (en) | 2012-11-28 |
CA2785637C (en) | 2015-09-15 |
WO2011090415A1 (en) | 2011-07-28 |
RU2535969C2 (ru) | 2014-12-20 |
CA2785637A1 (en) | 2011-07-28 |
RU2012127213A (ru) | 2014-02-27 |
BR112012017714B1 (pt) | 2020-10-27 |
US8967943B2 (en) | 2015-03-03 |
CN102762412B (zh) | 2015-06-17 |
EP2525996A4 (en) | 2015-07-15 |
EP2525996B1 (en) | 2018-09-19 |
BR112012017714A2 (pt) | 2016-04-19 |
SE1050061A1 (sv) | 2011-07-20 |
SE535026C2 (sv) | 2012-03-20 |
US20130170941A1 (en) | 2013-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2412B (zh) | 用于运输木材的承载器 | |
Mahmudi et al. | Rail vs truck transport of biomass | |
EA012685B1 (ru) | Мобильное перевал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US20030198539A1 (en) | Cargo-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20130236284A1 (en) | System for the transfer,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modal containers | |
CN105600180A (zh) | 带有顶部入口上盖的货物海运集装箱 | |
CN103492294A (zh) | 装卸载起重机装置以及两个装卸载起重机装置的组合 | |
US6199486B1 (en) | Flatbed railcar with a center support partition | |
US4984962A (en) |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transport unit | |
US4944232A (en) | Dual-purpose depressed center railway flat car | |
US5410970A (en) | Railcar adapted for hauling tree length timber and long logs | |
US7794188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bunking cut timber and transporting wood residuals | |
CN107364728A (zh) | 一种煤炭运输方法 | |
US5017076A (en) | System for handling cotton modules | |
US3061121A (en) | Log handling system | |
US4354539A (en) | System for pulpwood harvesting and delivery | |
WO199602530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ars | |
US20050111962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bunking cut timber and transporting wood residuals | |
Woxenius et al. | Intermodal transshipment technologies–an overview | |
FI20175489A1 (fi) | Menetelmä puutavarakuljetuksiin, puutavaran kuljetusketju sekä puutavaran kuljetuslaite | |
Branch et al. | Container-handling equipment | |
Cherevko et al. | The use various branches of transport on the grain market in Ukraine | |
Jenkins et al. | An integrated supply system for forest biomass | |
Wilmeth | Some improved methods for receiving bales of cotton in compresses and warehouses | |
WO2023137544A1 (en) | Railcar systems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7 |